基层文化阵地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11-14 17:38: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基层文化阵地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基层文化阵地存在的问题

篇1

【关键词】农村 文化 建设

近年来,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变化和进步,可以说,是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农村基层文化建设还面临着许多实际困难和问题,急需克服和破解。

一、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基层文化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

当前,文化传播管理组织机构大多采用编制在文广局,造成了人员工作不能到位、精力不能集中,文化工作附属于乡镇中心工作。特别是在乡镇机构改革后,基层文化工作的组织管理职能相应弱化,难以尽到组织引导、艺术辅导的职责,使农村文化活动停留在自发的、散乱的、无组织状态,难以发展壮大。

2、农村基层文化设施普及不够,发展失衡

文化设施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公益性文化设施是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是培养和发展社会主流意识的重要阵地。加强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也是政府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而基层文化设施存在着总量不足的问题,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也很多。村一级的文化站、农家书屋不是没有就是面积不足,文艺设施更是少得可怜。

3、农村基层文化队伍人员缺少,素质偏低

当前,农村文化队伍整体素质不够高,存在着数量不足,学历偏低、年龄偏大,青黄不接的现象。文化站管理人员不能集中精力从事文化工作的情况也非常突出,各乡镇(街道)名义上都配备了文化管理人员,但有的在编不在岗,有的身兼数职,无暇从事文化工作,大多工作人员从事乡镇(街道)中非文化站业务的工作,大多数文化干部处在“荒自己的田,种别人的地”的境地。村级文化管理队伍更是薄弱。

4、文化经费的投入不足

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依托一定经济的支撑,对基础薄弱的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来说更是如此,而经费不足已是多年来困扰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突出问题。如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没有设立专门的发展基金、农村文化三项活动也没有配套资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缺乏资金配套、新农村文化建设年很多活动因缺少资金得不到全面深入开展等。

5、为农民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总量偏少、质量不高

特别是全国、省级文化系统艺术表演团体深入农村演出场次越来越少。各种文化下乡形式不是十分贴近农民的需求。老百姓反映一年到头基本看不到一场有水平的文艺演出,也很难有组织有规律地举办起农民娱乐活动。

二、解决农村基层文化建设问题的对策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必须搞好农村基层文化建设。针对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问题。

1、明确发展目标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把它纳入农村奔小康的总体目标中。结合新农村建设、欠发达地区奔小康工程,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各级政府首先要树立全面的发展观,科学认识“增长”和“发展”的关系,切不可将“发展是硬道理”片面理解为“经济增长是硬道理”。其次要本着政府主导、因地制宜的原则,把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乡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设施齐全、功能完备、手段先进的要求,加快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在活动主题上,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引导,按照“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要求,围绕总体目标,结合中心工作,提高活动主题的指导性、亲和力和认同度,确保活动实效性。在活动方式上坚持“社会文化社会办”的思路,形成“活动共办、人才互补、资源互用、群众广泛参与”的农村文化活动模式,让群众从台下看戏的观众变成自我参与、自我展示的“演员”,让更多的农民群众参与进来,增强文化活动的覆盖面。

2、完善经费投入体系

一方面对现有文化经济政策贯彻落实好,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地方财政支出范围,增加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逐步提高投入比重。另一方面,要协调各方面关系,调动社会力量,加大文化建设投入,逐步建立国家、集体、个人、社会相结合的农村文化建设的多渠道投入体系。具体需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坚持公益性文化设施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保证图书馆和文化馆等文化设施建设以及社会影响较大、由政府牵头组织的大型社会活动的基本经费。(2)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山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专项资金的安排上应给予扶持和倾斜。(3)采取政府扶持和鼓励社会捐助相结合的多渠道筹资方式,扶持和资助有代表性和有影响的农村区域性民间民俗活动。(4)充分发挥文化经济政策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大文化经济政策的扶持力度,切实做好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工作。

3、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我国有13 亿人口,9 亿在农村。要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就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用先进文化牢固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主要是以文化馆、文化站、文化室、文化中心等基础文化设施为主要阵地的建设,文化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是开展农村文化工作的载体。因此,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就近、就地文化活动的需求。同时发展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在现有公共服务设施中开辟老、幼、残文化活动场所,因地制宜建设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文化中心户。加强文化设施管理,努力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文化设施建设固然重要,但是管好用好更加重要,要保证文化设施用于公共文化活动,维护其公益性质。

4、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

要进一步提高文化服务质量,必须建设一支学习型队伍。文化工作者不仅要服务于公众,做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而且要带头学习,因此要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干部学习、培训,为他们提供学习条件,确立学习目标,把提高文化干部素质与提高工作质量结合起来;鼓励工作上的竞争,保持学习的动力;建立学习制度,并且狠抓落实,形成督促、激励机制;营造学习氛围,形成求学上进的风气。要鼓励和动员文化干部参加函授、远程教育等,有条件的乡镇可输送文化干部到专业院校学习深造,通过各种学习的途径,使文化队伍成为一支学习型、知识化、高素质的队伍。

5、加强农村文化基本活动内容的建设

按照“三贴近”,充分利用文化站、文化室、文化中心户等现有设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一要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乡镇、学习型家庭等活动。增加文化站、文化室、文化中心户的藏书量,增加农民实用科技书刊,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学习场所。二要把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开展具有时代特色的民间艺术活动。通过专业人员的编排,整理成为地方民间艺术精品,农民群众也很爱看有农村特色的文艺节目,这有力地推动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三要把文化活动内容与文化旅游相结合。根据游客的需求,举办民俗文化图片展和民俗文艺演出等,对民俗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起到很大的作用,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四要充分利用民间传统节日,农闲和集市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五要鼓励和有计划地组织专业和业余作者,按照“三贴近”要求创作出更多的艺术精品。六要抓住国家建设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有利时机,建立文化信息服务中心。七要在搞好文化站、文化室、文化中心户日常开放的同时,要经常举办各种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真正做到文化活动贴进农民需求。八要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健康规范的文化市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九要推进农村文化活动方式的创新。把农民自娱性活动与文化部门和各级政府举办的文艺调演、汇演、比赛等活动结合起来,使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有效地完善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

篇2

关键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议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8-0324-01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于保障和实现基层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丰富城乡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广大市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城乡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繁荣生活富裕风尚文明的美丽沙河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在沙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沙河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了全面推进,取得了一定成绩。日前,我们对沙河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基层文化活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当前沙河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对文化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调研中了解到,当前,文化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在基层普遍存在。乡镇政府没有把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人员工资除外)纳入财政预算,甚至有些经济欠发达乡镇对文化建设基本无投入,致使文化工作举步维艰。其原因,一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尽管基层党委、政府在认识上对文化建设很重视,但因为财力薄弱,无力投入;二是基层负责同志长期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虽然财政有钱,但是不愿意投入;三是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所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目标难以落实,对文化建设没有一个有力的制约措施。

(二)乡镇、农村两级文化阵地设施建设滞后。从乡镇来看,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开展科技讲座、扫盲教育、法制宣传、文艺辅导、文艺汇演、游戏娱乐以及农民学习文化、学习科学的课堂,也是推广科学技术、带领农民致富的重要阵地,对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的情况是虽然大部分乡镇设立了文化站,可是缺少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所必需的设施和场所,又不方便人民群众进行文化消费,普遍存在着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即使那些有独立场所的文化站,其设施、设备以及投入等也与综合文化站的要求相差很远。从实际效用看,相当多的基层文化设施建成后,由于管理人员、经费难到位,不能有效运行,只满足了“有”,未解决“用”的问题,以至于被群众戏称为“开关中心”,少部分还被挪作他用。农家书屋的藏书数量不少,但普遍缺乏图书更新经费,可读性不高,有的图书灰尘满面,少人借阅。

(三)基层文化工作队伍薄弱,工作不专一。乡镇街道文化站工作人员中普遍学历偏低、专业不对口、有文艺特长的不足半数,既懂专业、又懂管理或经营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十分稀缺,而且仅有的这些人中兼职过多,不够稳定。不少乡镇的文化站人员,不仅要从事文化事业,而且兼任乡镇党政办、社会事业办、驻村指导员、会计、出纳等等大量超出业务所及的工作。由于兼职过多,文化工作只能应付而已。

(四)投资主体单一,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目前,沙河市基层文化项目建设资金的投入,主要是依靠国家、省补助资金和政府的有限投入,社会力量投资还处于空白,多元、稳定的投入机制还未形成。一条腿走路的现象致使文化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二、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措施

党的十进一步指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全面推进沙河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笔者有如下建议。

(一)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划。根据十要求,沙河市应该出台一个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规划。建议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发改、财政、建设、教育、民政、文化、体育、广电等部门协作,各乡镇政府配合,对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科学规划,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从改善基层文化设施入手,有计划、有步骤的推动全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争到2015基本实现每个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每个村有村级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的目标,覆盖全市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篇3

一、农村文化阵地的基本情况

镇现有5个行政村,总人口1.55万余人,其中农村人口1.51万。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有了文化站。2012年,县乡镇实行机构改革,对部分站所实行合并,但依然保留了文化站的机构编制。但由于近年来,经济发展的迅速,导致文化阵地的流失,群众文化活动没有展示平台,致使大部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处于贫乏、饥渴状态。社会上一些封建文化卷土重来,黄、赌、毒现象趁虚而入。目前,全镇仅配置1个文化专干,乡镇文化站职能萎缩甚至基本丧失,导致农村文化阵地管理机构缺失。

二、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1、发展失衡。主要表现在同一镇的不同村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较大,无论是在文化阵地的硬件建设上,还是软件建设上发展还不够平衡。

2、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与管理中,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较为普遍。

3、长效机制缺失。一是行政部门还没有建立村文化中心(室)后续促进与提高的管理机制。二是维持文化阵地长久发展的制度建设、经费投入、人员素质提高等问题亟待研究,提出对策。

4、“不良文化”在农村还有一定的市场。一些乡村巫婆、看相、算命、看风水等封建迷信活动还时有出现,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近年来,赌博现象在有些地方比较严重,必须引起高度警觉与重视。

针对这些情况,相应的对策有:

一是领导重视,强化目标责任。镇党委、镇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予以高度重视。把它列入镇、村年度工作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各村都能通过党政联席会议定期研究情况,解决问题。分管领导集中精力主抓这项工作,切实加强了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二是政府主导,加大管理力度。镇、各村也相应出台了有关激励政策,对验收合格的村文化活动中心(室)在给予奖励,并把文化阵地建设达标情况列入村干部的年度考核内容。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指导督查。一是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形式,加强宣传力度,使创建工作深入人心。及时报道创建工作中好的做法、经验及先进典型,使全镇各村的创建工作互相促进,既扎扎实实又富有成效地开展。二是镇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对照创建标准和要求,深入基层,加强对各村创建工作的检查指导,不辞辛劳,成效显著。

三、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从总体上看,近年来,我镇文化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对照形势发展的要求,尤其是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现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建立农村文化长效投入机制。要多渠道筹措资金,一要建立镇、村两级财政稳定的投入机制,镇政府要把创建补助经费列入长效巩固的投入经费;二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途径,以切实解决农村文化阵地长效管理中经费不足的问题。同时,强化管理,完善考核机制,对农村文化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

篇4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服务对象在基层,工作主体在基层,任务落实靠基层。县级宣传思想文化部门就处于最基层,直接面对群众,如何顺应新形势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至关重要、势在必行。因此,每一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都应在继承和发扬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开展工作,以实际效果检验工作;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做工作,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服务;不断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汲取经验和营养,使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给社会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一、正确认识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作用

一是基层宣传思想文化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古人曰:“郡县安,天下治”。人民群众的思想稳固,社会稳定的基础才能得到巩固。正如当前正在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活动,就是要在全社会加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教育,打牢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二是基层宣传思想文化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宣传思想文化则是“软实力”,也是生产力。通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来提高人的素质和技能,形成爱国、感恩、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社会氛围,形成自力更生、齐心协力推动经济健康、科学发展的精神风貌;三是基层宣传思想文化是打牢共同理想信念基础的“凝固剂”。没有共同理想信念的民族就不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通过有效的宣传引导、思想解放、文化引领,使广大基层群众不仅知道“惠”在何处,更能体会“惠”从何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必然更加牢固;四是基层宣传思想文化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调色板”。文化是灵魂,氛围产生亲和力、凝聚力,古语中“见贤思齐”就是这个道理。基层文化部门利用群众的空闲时间,将他们组织起来以村队、社区为单位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将有助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带来了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民思想观念遭受冲击,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带来了集体观念淡化、个人利益至上、享乐主义滋长、善恶标准迷失等一系列问题,对基层思想文化工作造成一定的冲击;二是农村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农民进城和外出务工人员增多,造成农村大规模的人口流动,部分农村流动人口甚至长期脱离组织管理,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盲区;三是信息传播手段不断更新,报刊、电视、手机、网络、微信、微博等新旧媒体广泛使用,导致传播的速度更快、信息量更大,传播的负面信息更多,正面信息受到削弱;四是群众精神需求日益提高,农民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听广播、看电视等传统娱乐方式,转而追求节奏更快的城市现代生活,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容、形式、层次要求更高。

三、当前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视不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一个软指标,在基层各项工作中,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虽然在年初的计划安排中,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被列入计划,但在实际落实中,却往往在经费、人员以及制度的落实上等都得不到保障。二是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形式单一,宣传资料与基层群众需求差距大。当前,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形式自上而下几乎都是发文件、开报告会、座谈会、专家讲课、宣讲等。这种强制灌输,简单给予忽略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压抑了其自我学习、自我选择、自我创造的积极性,虽灌入了人耳,却难入人心。同时,各项政策、精神的学习读本虽然众多,但真正符合基层群众需求的却少之又少,其理论之高深,用词之晦涩,让基层群众望尘莫及,不知所云。三是基层文化阵地使用率不高。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每年都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使文化阵地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其使用率却不容乐观。有些科技文化活动室长期无人值班,只有接到上级通知说有检查时才会临时开门,打扫卫生,组织人员,待检查团一走,又恢复铁将军把门。尤其是在冬天,随着燃煤价格的不断上涨,有些集体经济薄弱的村队根本无钱买煤,更不用说组织群众在文化室开展活动了,文化室的“阵地”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四是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匮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随着广大农村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基层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越来越高,但是,基层文化却始终呈现“文艺队伍年年岁岁人相似,文艺作品岁岁年年产不出”的现象,用老百姓的话说“嘴一张就知道唱什么歌,脚一抬就知道跳什么舞”。虽然每年都有“三下乡”活动,但一年最多只有一至二次,而且受众人数非常有限。五是基层宣传文化干部队伍不稳定。一方面乡(镇)宣传干事大多为兼职,据调查,当前乡(镇)宣传干事70%以上均为兼职。身兼

兼数职,任务繁重,使他们根本没有精力全身心投入到宣传文化工作中;另一方面宣传文化工作人员不稳定,搞宣传工作的人,如果工作出色,知名度一般较高,这也为上级部门选拔人才提供了条件,使得基层宣传干事更换频繁,不利于工作的连续性。

四、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对策建议

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凝练提升时代精神、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净化社会风气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阶段、新形势下,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不断改革创新,才能积极推进地方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1、高度重视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是否得到贯彻落实,关系到一个地方的改革发展稳定。在党的十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每一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都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切实增强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深入调研基层群众实际需求,不断创新基层宣传工作的形式。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关注社会大众所思所想,所欲所求,要从老百姓日常生活中,选取教育素材,用老百姓的日常话语表达,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吸引人们。一方面在党的方针政策、惠民措施的宣传上,探索改进单一的灌输式宣讲的方式,应努力将宣讲内容编成朗朗上口的快板、段子、表演剧等形式,寓教育于娱乐之中。另一方面在宣传资料的编印上,应结合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编印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且有一定实用价值的宣传品,如挂历、口袋书、折页等,还可将需要宣传的内容制作成音像制品,多种语言解说,满足不同民族群众的需求。同时还应考虑建立一支基层宣讲员队伍,用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体现发展的变化。

3、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不断丰富基层文化活动。一直以来,在基层文化活动中,宣传文化干部始终承担着组织者、、参与者的职责,而基层群众却始终是被动的接受者。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文化的需求、热爱以及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也逐渐高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应积极引导他们,将自己的角色转变为服务者的角色,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一是发挥文化能人作用,在基层总有一些文化能人,他们或会弹会唱,或会舞会讲,应对其中有热情、有影响力的骨干给予经济上、政策上的扶持,将其建立成“文化中心户”,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吸引周围群众积极参与,从而活跃群众文化。二是结合民间文化娱乐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开展能够吸引大多数群众广泛参与的民间活动,如民间游戏、歌舞表演、体育竞赛、节庆活动等,让群众在广泛参与中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激发对民族、对集体的热爱。

篇5

一、建设班站标牌文化,构建“可视化”文化体系

文化理念标牌。将中国石油“六统一”、辽河家文化主题、愿景、团队精神等内容制成标牌,下发到班站,使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意识得到员班站工的普遍认知。在企业文化的引领下,各个班站立足岗位工作实际,总结提炼出“管理油井就像呵护孩子一样”、“注汽先注热情”等贴合班站且更具针对性和指导性的特色文化理念,让其成为站上每一名员工共同的行为准则。

安全提示标牌。该厂连续七年开展“我爱我家・创意空间”班站原创作品征集活动,并将“安全提示图标”作为征集内容,共收到采油、热注、集输等基层班站的作品236件,评选出40件优秀作品,制成温馨提示牌发放到班站。围绕“一人安全,全家幸福”开展“亲情助安全”活动,将亲人的嘱咐制成小标牌,放在员工的更衣室,让员工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看到亲人的牵挂,将安全铭记于心。该厂晓庆注汽站创建了“安全文化长廊”,在员工每天都要经过的巡检路线上悬挂了14块内容丰富的图版,安全漫画、安全警句、安全事故常识等提示标牌。

工作流程标牌。该厂提出了“程序化”理念,结合每个岗位特点,把各项工作内容以图表的形式进行了规范,如《开标准井工作流程图》、《单井效益分析流程图》、《十图八法》基层工作指南等,使各项工作要求更具有操作性,更为具体地落实到每个岗位,让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指导员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交标准班,保证安全、准确、高效的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

规章制度标牌。该厂对每个工作岗位和每个操作项目,都出台明确的规范和标准,使一线员工不打折扣地完成标准“动作”,为准确、快速、高效地执行奠定了基础,使各个班站呈现出管理有标准、执行有尺度的良好局面。该厂还始终坚持班站管理规范化,切实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纠,不断强化规章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营造班站员工人人尊重制度、遵守制度、维护制度的良好氛围,提高规章制度的执行力。

二、建设基层班站练兵文化,激发员工学习热情

优选活动载体,营造练兵氛围。在日常练兵中,该厂制作“小练兵”答题卡,将培训题目按照低、中、高级分档,满足不同水平员工的需求。建起班站“练兵室”,开展“每天一练、每月一考、每季一赛、每半年一查、每年一评”的“五个一”练兵机制,调动了全员练兵热情。以“拜名师、带高徒”竞赛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各类技术能手、行业标兵的导向、示范和帮带作用,让他们担任师傅,对所带的徒弟进行培训,并签订师徒合同,作为年底考核的依据。为激发员工参与积极性,还在比赛中设立了“新人奖”,鼓励广大干部员工积极参与。充分利用“德军”、“晓庆”、采油65号站实际操作等基地,组织各系统技术尖兵进行阶段性培训,再由他们利用班站练兵场地,对身边员工进行培训。多层次的练兵培训,形成了以基地为主阵地,向全厂各个练兵场辐射,带动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控制的岗位练兵模式,创造有利于人人成才的良好环境。

创新学习机制,提升学习效果。该厂制定“六结合、六提高”帮学目标,在形式上我们还做到了主阵地与小阵地、经常性与阶段性练兵相结合,利用竞争激励机制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坚持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相结合,以目标激励、参与激励、荣誉激励等方法,不断发掘员工内在潜力。热注6号站根据生产实际总结出了“五式练兵法”,积极开展“智慧杯”五小成果会,使技术培训成果在生产实践中得到转化和提升。如:“桂金阀片取出器”、“润坤液化气罐手推车”、“福斌鼓风机引风筒”等已经成为员工手中的“知名品牌”。目前,该站员工自己动手研制的五小成果已达26项。

三、建设基层班站执行文化,不断提高基层管理水平

制定完善适应企业要求各项制度。该厂坚持把管理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抓基层、强内功上,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从建立健全与新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要求相符合的各项制度出发,对已有的生产、经营、安全等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的补充和发展,对不符合实际者统统予以剔除,先后完善和制定规章制度100余项。在一些重要操作岗位上,设有醒目的安全操作提示或者警示语,形成了安全稳产促发展的有力屏障。

创新手段落实岗位责任制。该厂始终坚持半年一次安全大检查、岗位大检查,以此督促基层单位认真执行岗位制度。为完成各项承包指标,该厂还坚持季度一次的生产经营例会,向广大员工公开全厂阶段性的生产经营状况;坚持领导干部“下基层”制度,深入基层了解基层生产和员工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有效解决了基层制约发展的瓶颈,化解了各种矛盾。此外,在日常管理中,该厂加大安全管理力度,较好地坚持了日巡、夜查两项制度,确保了岗位员工的24小时在岗率。

规范管理手段促进管理升级。围绕制度的落实,该厂结合自身管理特点推出了“量化考核、三级夺标”管理体系,并将其作为推进基层建设的一项长效机制。体系实施七年多来,全厂上下形成了管理有标准、执行有尺度、评比有依据的良好氛围。通过严格监督管理,把企业效益、个人利益与执行责任制结合起来,做到责任明晰,奖罚分明,毫不姑息,有效提高了全员工作积极性,为该厂安全生产、持续稳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建设基层班站关爱文化,将企业发展成果惠及员工

将关爱落到实处,促进队伍和谐稳定。该厂通过下发调查问卷、在厂主页开通“民情直通车”专栏、开展“热点问题大家谈”等,让班站员工吐露自己的意见、困惑及需求。先后为班站员工解决菜价贵、通勤车站点少等问题33个,建设完善了89个“小伙房”,统一配置了白钢整体橱柜、冰箱、消毒柜、分餐柜、空调等各种现代化的生活设施用具,为班站营造出温馨祥和的家庭生活氛围;修建了水冲“小厕所”、建起了芳香扑面的“小绿地”,营造出优美文明的工作环境;大力实施“健康工程”,通过开展岗位健康、运动健康、餐桌健康、心理健康,提升全员健康水平;定期开展“送清凉”、“送温暖”及节假日慰问活动,切实将关爱带到员工的心中。

篇6

关键词:乡镇文化;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4-00175-01

农村文化建设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文化建设的重点之一,如何更好地丰富乡村文化和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成为今年两会关注的热点。文化站作为国家最基层的文化机构,是农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保证。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加强文化站建设势在必行。

一、当前我国乡镇文化站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农村乡镇文化站是我国农村文化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乡镇文化事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从整体上看,农村文化工作仍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不少地方的文化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

(一)农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经费缺口较大。基层文化站事业业务经费严重不足。绝大多数文化站没有相应的购书、订阅报刊、开展活动以及开展正常业务工作的办公经费。难以起到稳定文化干部队伍,调动大家工作积极性的作用。因而限制了文化站的发展,加之管理不善,导致有些地方农村文化活动无法正常开展。

(二)人才分布不均,素质结构不合理.。虽然文化站从业人员增加,但人员素质机构不合理,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缺乏高学历和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干部;二是从业人员年龄普遍偏大,青黄不接,没有形成梯形结构;三是文化专干兼职过多,有效投入文化工作的精力、时间太少,使文化工作人力资源隐形不足,事业发展受到影响。

(三)重视不够,工作措施不力。一是文化工作相对弱化,没有一套科学的、量化的刚性考核指标,造成对文化站工作领导不力,或重视不够;二是在基层文化建设上,投资的主体不多。一些地方的文化部门仅仅把政府财政视为文化事业唯一的投资主体,方式单一,没有向更广泛的领域寻求投资主体或合作伙伴;三是投资的数量不足。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文化事业发展对经费的实际需求与各级政府对文化建设的实际投入二者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一些地方对文化建设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导致文化工作难以正常有序开展。

(四)基础较差,设施设备落后。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相比之下,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严重地制约了农村文化事业发展。

二、对当前乡镇文化站工作的一些改进办法

(一)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文化站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文化站的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乡镇党委政府要切实把文化站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领导好、抓好。确实抓出实效来。要对文化站工作具有责任感、紧迫感,从而自觉积极地加强对文化站工作的领导,使文化站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增加投入。首先是文化干部的工资待遇保障投入,其次是文化阵地、设施设备、开放经费的投入。同时建议地方财政每年要预算必要的文化活动专项经费,用于文体活动的举办、文化艺术的交流和精品创作的奖励。

(三)必须整合人才资源。配备适量的文化专职管理干部,稳定队伍,稳定人心。同时,对现有在编在岗人员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调动和激发他们对文化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进、培养年轻文化人才,不断优化文化队伍结构。 加强队伍活力,增强事业后劲。

(四)加大体制创新力度,促进文化站有效管理。为有利统筹安排,工作调度,人财物应归口县局统一管理,并建立长效的考核、评聘、奖惩机制;理顺政府部门与文化行业、事业单位的关系。以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加快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五)是必须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丰富活动载体。1、创作和表演一系列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农村题材的文艺节目,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2、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活动,用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要开展好各种棋类、球类活动。 要把文化站办成让群众有学的,有看的,有玩的,让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去的宣传精神文明的重要场所。充分利用各种场地,开展文娱活动。要注意照顾到老、中、青、少各种年龄的特点,开展好象棋、扑克、军棋、围棋、跳棋等棋类活动。为了提高群众的棋艺水平,节假日期间,可举行各棋类的比赛,达到交流棋艺,丰富节日文化生活的目的。有条件的地方,还要经常开展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球类活动。以及秧歌、民族舞、健身操舞等大型群体性文体活动。 同时也要组织好重大节日的文体活动。3、积极开展送书、送戏、送电影等文化下乡活动:4、利用好现有文化设施,加强公共文化场所、设施的免费开放工作。5、加强农家书屋和文化大院的建设和管理工作。6开展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挖掘展示工作。形成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7深入基层调研、实践,探索新的辅导方法,培养骨干、抓好典型,促进乡镇群众文化工作有新的突破。8、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开展各种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文化经营活动,扶持兴办农民书社、个体放映队和农民职业、业余剧团的发展。

三、小结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的思想和行为随着社会的变化好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在这个时期,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和文化渗透和引导,农民的思想和行为就会被其他不良风气影响,从而影响整个农村的稳定,农村不稳,则全国不稳, 切实加强综合文化站建设,努力提高文化服务水平,着力解决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文化科技需求问题。充分发挥综合文化站在提高广大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农民致富技能、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等重要作用,从而为稳步推进文化强镇、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班组建设 企业管理 经济效益

班组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层组织,是企业生产服务的前沿阵地,是企业所有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的最终落脚点。班组建设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是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力量源泉。班组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整体形象和经济效益。只有加强班组建设,让班组充满生机和活力,企业才能有好的形象和效益。才能持续和谐稳定的发展。因此,建设高水平的基层班组,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意义重大。

1 加强基层班组建设的重要性

在后经济危机时代,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在转变经济方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方面取得更多的突破,除了在科技创新、改革重组、结构调整等方面下大力气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完善的班组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班组建设纳入企业生产经营总体规划,确保创建活动的权威性、有效性、长期性。

2 基层班组建设实践

2.1 五型班组建设 经过多年实践开展以“学习型、安全型、清洁型、节约型、和谐型”为主线的基层五型班组建设,增强了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确保经营生产的安全、质量,其中有五个着力点。

第一,用心培养过硬的班组长。班组长综合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班组的执行力和战斗力。抓好班组长的选任工作;加强班组长的知识培训;有效激发班组长积极性。将履行本岗位职责的权利充分授权给班组长,坚持运用物质、精神等激励手段进行激励。第二,精心培育厚实的文化底蕴。要始终倡导和鼓励各基层班组长,多沟通、多发现,把最能体现班组氛围、组员精神的最基层、最实际、最原汁原味的思想文化提炼出来,成为班组的精神,推动班组建设在精神层面上提高水平。第三,细心完善系统的基础资料。要本着精简、实用、管用的原则,对班组建设的资料目录进行统一规范。要积极协助基层班组开展基础资料的整理工作,总结梳理、形成样板,做成标杆,确保工作的延续性和可追溯性。第四,尽心建设高标准的工作现场。要始终坚持把现场管理作为基层班组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要从改善现场管理和工作环境入手,细化管理制度,完善工艺流程,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大力推行定时巡检各自区域的设备运行情况,确保常态化、制度化、习惯化。第五,真心营造和谐的班组环境。班组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只有构建班组“小和谐”,才能实现企业“大和谐”。充分尊重基层的主体地位,重点发挥职代会作用。把工会建家工作拓展到基层一线。

2.2 小团队自主管理实践 单纯地依靠管理人员抓安全、依靠部分工作能力强的员工来推进安全,难于确保各岗位长期保持安全状态,只有依靠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发挥团队管理力量,推行自主安全管理,实现由“强迫型”向“自主型”管理模式的转变,才能真正建立长效安全机制,确保安全生产的长期稳定。

2014年初,大力推进安全自主型员工队伍建设,加强安全自主管理,符合企业安全管理发展的基本规律。通过推进安全自主型员工队伍建设,员工自我管理、自主创新、自动协同、自我进取、自觉工作的能力会得到加强,变上级要求为自觉行动、变他律为自律、变事故管控为隐患管控、变制度约束为自主管理,从而实现由“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会安全到我做安全”的根本转变。将员工对安全的需求、对生命的关爱转化成员工对各种安全制度的自觉遵守,依靠全体员工的自主性、能动性管理好安全工作。

2.2.1 开展岗前“安全辨识,岗位风险预控”, 班前会“两讲”、“一提问”活动。发挥班前会主导教育作用,大讲、特讲、提问安全知识、注意事项、岗位风险等,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岗位规范意识。“两讲”具体措施是:①由当日在职领班结合当日工作强调安全事项,结合上一班次存在的问题,对安全事项进行分析讲解;②当日出勤员工,结合本岗位规程措施、日常工作中注意事项及容易出现的违章或不规范行为,进行安全预知辨识。“一提问”具体措施是:由当日出勤领班,根据两讲情况,检查当班出勤员工吸收和领会情况,确保班前会会议强调事项入脑入心,有效果。

2.2.2 开展以“做自主安全员工、建自主安全团队”为主题的安全思想教育活动,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领班不定时到各班组组织班组进行安全培训,每月开展一次安全大讨论。人人摆查自己在安全思想上存在的片面认识和生产过程中的不良安全行为习惯,如何纠正。站在个人角度,对班组、宾馆确保自己安全有哪些要求,有哪些建议或意见。找出不安全思想根源,提高安全意识,明确自己责任、义务和权利。

2.2.3 开展“懂规程、精技能”的规范行为活动。要求各部门组织员工每天学操作规程,练操作技能,强化员工的实操技能培训,把安全培训规范行为的落脚点放在员工自主安全管理能力的培养上,增强员工的事故隐患判断能力、自我防范能力和现场操作能力。使每个员工都能熟练掌握自己的岗位操作规程,树立按章操作意识,让每个员工都会安全。

2.2.4 开展“查隐患,提建议”的隐患排查和合理化建议活动。整理宾馆原有的各项安全制度、岗位职责等,完善机制、岗位职责和制度。引导员工经常查找现场各种设备、工作环境等是否安全、完整、正常运行等,查找生产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广泛发动员工立足岗位实际,针对宾馆安全、经营、管理、基层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查找节省费用、影响效益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优化流程、提高精细化管理程度和风险控制能力的合理化建议。要认真归纳梳理,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尽快转化为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增加经济效益的实际行动。以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实现创新成果为主旨,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创新活动。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营成本。结合实际,进一步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建议、小设计“五小”竞赛活动,巩固和扩大技术创新活动的成果。

2.3 开展部门之间岗位交叉培训 ①结合各班组工作实际,针对餐饮、客房服务特点及标准,增进岗位交流。每周组织餐饮服务员及客房服务员开展“岗位交叉”培训,既培养了一专多能员工,也使得各班组之间团结互助,共创宾馆优秀业绩。②加强员工培训。一是开展“班组大讲堂”活动。以班组为阵地,以提升班组基础管理,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培养技能人才为目标,利用班前班后会、安全活动日、每周学习日,一线现场定期开展班组大讲堂活动,对员工进行理论和技能培训。二是量身制订培训方案。针对班组员工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技术业务水平、知识结构、年龄层次和思想状况等不同,因材施教,制订个性化学习计划、职业生涯指导书等,致力于培养创新型、学习型员工。特别针对新上岗的班组员工,从班组基础管理入手,面对面传授,利用工作间隙多提问多辅导,要求新员工发扬白加黑学习精神,白天学习晚上巩固,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完全掌握。三是拓展多渠道现场实践培训模式。在现场实践过程中,积极开展“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活动,针对年轻员工实践经验缺乏的现状,签订师徒合同,由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与年轻同志结对子,确立师徒关系,通过“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以强带弱”直接传授、互学互助的形式,提高年轻员工的业务水平。

3 结语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一线职工工作生活的阵地,也是其成才的摇篮。加强基层班组建设,有助于净化企业内部管理环境,提高员工素质,对企业未来发展大有裨益。可以说,加强基层班组建设是企业瞩目未来所作出的具有前瞻性的战略规划。

参考文献:

[1]顾小成.强化企业基层班组建设[J].中国培训,2011(02).

[2]佘智.论班组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2).

篇8

一、农村文化事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日益富足,农村文化事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呈现出了可喜的发展势头。

1.农村文化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近几年,中国文化建设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强,文化事业经费逐年增加,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比如20__年文化事业费达113.66亿元,比20__年增加19.63亿元,增长幅度为20.8%。20__年全国人均文化事业费则达到了8.74元,比20__年增长了3.04元。最近几年中央和省级财政设立了专项扶持资金,加大对农村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十五”期间前四年对农村文化投入达到98.53亿元,占全国文化事业费比重为27.2%。

2.重大文化工程的顺利实施使为农民服务的公共文化资源总量有了较大增加

实施了重点文化工程,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文化资源更加丰富。近几年,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实施了一些有重大影响的文化项目,成为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稳步发展的有效手段。如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对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并通过卫星、互联网和光盘等传输渠道为社会公众服务。该工程实施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1.45亿元,地方累计投入2.5亿元,数字资源量已达到34tb(1tb数据量相当于25册电子图书或926个小时视频节目),依托公共图书馆、县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建成各级分中心和基层服务点4756个;与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合作,共建基层服务点14.6万个,与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合作,共建基层服务点16万个。

3.农民自办文化有了很大发展

在各地农村,农民自办文化悄然兴起,成为新时期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和国办文化的重要补充。许多地方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开展文化活动,发展农家文化大院和文化中心户,建设庭院文化,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充实活动内涵,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从总体上看,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可以说,农村还是我国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

一是经费投入不足乙文化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还是偏低,并且文化投入偏重于城市,城乡差距还在日益拉大。

二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尽管“十五”期间,国家共安排预算内专项资金4.8亿元用于支持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安排项目1083个,但仍有部分县无文化馆、图书馆,一些农村乡镇无文化站。

三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现有文化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基层文化单位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文化馆、文化站业务经费和活动经费得不到保障,县级图书馆购书费用占经费总支出的比重逐年下降。许多乡镇文化工作者待遇问题难落实,队伍不稳定。

四是为农民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总量偏少、质量不高。

这些问题都需要给予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二、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文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1.农村文化的建设要从根本上转变地方领导观念

农村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从根本上是要转变地方领导的重经济轻文化的观念,解决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关系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可是农村经济要持续稳定发展,农民生活要不断改善提高,除了丰富的物质需求之外,更需要精神的支撑,那就是农村文化。而目前农村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农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这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也制约着农村整体发展的进程。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长期以来我们一些地方领导“重经济轻文化”的思想比较严重,以至导致农村文化发展缓慢。这个问题的出现主要是我们一些基层领导对农村文化发展观念上滞后的影响,受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领导农村文化思维模式和管理所致。因此要持续不断地发展农村文化,首先要转变和更新我们地方领导的思想观念,避免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大搞形式主义,切实有效地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落于实处。

2.积极抢占农村文化阵地,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实现观念转变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事实证明;这块阵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去占领,必然腐朽的、落后的文化就会占领。然而,要想占领和巩固农村这块文化阵地,政府就必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从而获得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随着农村百姓的生活逐步走向富裕,人们开始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渴望日益俱增。由于过去农村的发展主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度对农村文化的投入和建设滞后,造成了农村文化滑坡的现象,文化阵地名存实亡,更有甚者一些农村文化阵地被寺庙、教堂所占领,封建迷信,赌博等现象死灰复燃。政府供给的农村公共文化资[!]源又严重匮乏,封建的、落后的文化现象在不断地侵蚀着我们的文化阵地,有的地方已经被这种现象所取代。面对这样的激烈较量,我们只有用重拳出击,抢回阵地,还农民一个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氛围,真正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农村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是我国农村发展的战略性措施,需要全体民众的全力支持,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投入,尤其是政府资金的注入将对抢占农村文化阵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加速农村文化队伍的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农村文化队伍的建设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尤其是对乡镇文化队伍的建设是我们农村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关键问题,他们担负着农村文化发展的重要使命。

目前在许多地方乡镇文化站还是“一站一人一章”的局面,甚至在某些地方虽然有编制,但许多人在编不在岗,或在岗不在职(专职),大多是从其他岗位转过来的,不知文化工作怎么开展,加上农村文化工作人员学历偏低,缺乏专业知识。本来乡镇文化站就是农村文化的一线管理者和组织者,村级文化室、图书室的管理辅导离不开文化站,农村文化中心户的建设、引导、辅导工作离不开文化站,乡镇一级的文化市场管理、 监控也离不开文化站,集镇大中型文化体育活动以及文化体育协会网络组织的管理与引导,不仅离不开文化站,而且还需要文化站去组织、去发展。由此可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个过程之中,乡镇文化站所面临和承担的工作是繁重而复杂的,就这“一站一人一章”的文化站怎能支撑起所管辖的包括乡镇在内的十几至二十几个村组的文化发展工作?事实告诉我们,在文化站工作被削弱的地区,已经出现了农村基层文化阵地流失、基层文化队伍涣散、群众文化活动“偃旗息鼓”、老百姓业余文化生活贫乏的现象,同时,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和封建迷信、腐朽落后的文化乘虚而入,严重影响着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加强乡镇文化站和充实基层文化队伍已迫在眉睫。为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4.建设和管理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是我们发展农村文化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农村文化公共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巩固和逐步扩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我们农村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加大建设力度,使农村文化事业稳步而健康地发展。

首先要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加大建设力度,使基层文化设施有明显改善。同时,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加强对现有的和新建的基础 设施的管理。依法管理文化设施是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文化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加强基层文化设施的管理,首先要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的职能作用。乡镇文化站是直接管理矛口指导农村文化建设的职能部门。机构改革后,乡镇文化站隶属于乡镇政府管辖,加上宣传;文化、广播、电视等职能合并,实际上成为了综合性的文化站,是多部门业务的指导。由于体制发生了变化,相关问题还没有及时理顺,在一些地方出现了编制不落实,人员不稳定,经费不解决,指导不到位的种种问题。因此,理顺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管理体制,解决乡镇文化站目前的困境,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是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关键环节。其次,要依法管理文化设施。国务院颁布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是推进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发展,促进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改善管理和服务的重要法规依据。但是由于一些地方缺乏法律法规意识,使一些公共文化设施特别是乡镇文化设施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甚至变卖文化设施,导致一些乡镇文化设施丢失严重。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依法管理文化设施意识,坚决制止和严肃处理破坏和损害文化设施的行为。通过强化管理使基层文化设施进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5.进一步开发民间文化资源,推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我国的民间文化来源于广阔农村而服务于我们整个社会乃至世界,开发和发掘农村文化资源,实现农村文化产业化是农村文化走出农村、扩大受众、弘扬文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们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竭力改善农村文化生活,进而提高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故此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必然要与当地经济相结合,这样文化与经济的结合就必然形成了文化产业。我们的农村文化底蕴深厚、丰富多彩,极具挖掘潜力和市场空间,同时我国各地民族特色文化不胜枚举,很多乡土文化基本上处于未开发状态,保持着得天独厚的“原汁原味”,故而更加符合现代文化消费者崇尚自然的价值取向。在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地方,特别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却拥有独特乡村文化传统优势的地方,在农民渴望寻找致富新路子、城市人追求精神愉悦之际,完全可以利用”文化资源”改变经济社会发展格局。

篇9

【摘要】:基层计生宣教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基层计生宣教工作需要不断创新,从宣教机制、人员配置、拓宽渠道等进行工作拓展,开创基层计生宣教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计生宣教 基层 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问题已经开始出现较大变化。目前,我国的人口问题依旧面临基数大、男女出生比例失衡、受教育程度偏低等严重问题,同时,人口老龄化、出生率下降、劳动力缺乏等新问题也接踵而来。作为国家的基本政策,计划生育的内容也有了新的内涵。作为执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桥头堡,县乡基层计生宣教工作的方法、内容和形式也应该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创新宣传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提高宣传教育的效果,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1]。

结合我多年的基层计划生育宣教工作,我认为,计生宣教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创新:

一、 合理奖惩,有效构建和谐计划生育。

基层计划生育工作困难较多,广大基层群众文化知识水平不高,对于国家政策和规则了解较少,因此对于计生宣教工作,我们应该从利益导向上下功夫,构建合理的奖惩机制,并严格执行,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计生工作氛围。

奖惩机制的确立和执行,需要多个职能部门联动,扎实推进以“关爱女孩”、“送温暖”等活动为代表的惠民政策。职能部门在行政过程中,例如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移民搬迁、项目落实、双女户入学升学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过程中,应当明确对贫困母亲、多女孩家庭、经济困难独生子女家庭等计生工作困难群体予以更大的政策倾斜,并进行相关的救助。对于计生违规行为,特别是党员干部,应按国家有关政策予以严厉处理。对于一系列的奖惩机制,政府职能部门必须形成联动机制,将我们的工作统一于为计划生育服务的工作上来。

二、 强基固本,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面对基层农村突出的计生问题,计生宣教工作应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订立短期目标,建立长效机制。以常抓不懈、服务前移为我们宣教工作出发点,从基层基础建设抓起。

1、 加大对县乡计生指导站的硬件建设和改造。计生工作硬件设施的改善,对于计生宣教工作有极大的促进。我们能以更加科学的手段和数据开展工作,使广大基层群众更加信服。一方面,把县一级计生服务站的建设作为计生服务硬件改善的重点。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加大对乡所村室的投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建设、改善计生服务条件。服务场所、医疗设备、人员配置齐头并进,真正形成全方位立体式计生宣传工作。以陕西延川县为例,近两年,投资400万元建起了2600多平方米的计生服务大楼已投入使用。同时,又投资280万元,为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购置了技术服务设备,争取中国慈善总会为县计生站捐赠了一台价值近90万元的彩色B超。从省、市多渠道争取到的贾家坪、杨家圪台两镇计生站建设项目已经竣工。人才队伍不断优化,技术力量不断壮大。通过这些措施,强化了计生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将宣传教育工作阵地前移,做到宣教工作家常化,长期化。

2、 形成优质服务长效机制。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我们要把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作为基层计划生育宣教工作的主线,既强化站内管理,又注重下乡服务,充分发挥县乡服务站作用,走活基层计生宣教服务一盘棋。陈伟一[2]在计生宣传工作中介绍到,该县开动计生宣教流动服务车,坚持每月下乡20天以上,对基层农村开展重点强化经常工作,以宣传、技术为主的计划生育“双服务”活动成效显著。这是基层计生宣教工作服务机制的一个较好创新。乡镇要将计划生育宣传服务活动作为经常性工作抓在手上,县一级计生管理部门每季度对各乡镇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汇总,全县通报,从而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同时又极大宣传了我们的计划生育。

三、 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优质服务能力。

新时期的计生宣教内容于以往有较大不同,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也有较大改变。同时,群众的接受能力和知识水平在新时期也有较大提高。因此,我们的计生宣教工作人员必须从自身素质的提高做起,全面提升优质服务能力。

1. 不断充实计生宣教队伍。注重从知识结构、年龄层次、工作成效等方面选拔计生宣教人员。将年轻有为、有基层工作经验、具有良好宣传能力的人员加入到计生宣教队伍行列,通过此举可以优化计生干部队伍结构,强化计生宣传主体队伍建设。通过充实新鲜血液,将会很大程度解决基层计生人员多年来存在的年龄结构老化、人员流动不畅、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

2、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计生干部的服务能力[3]。为提高计生干部的技能水平,增加知识储备,可以邀请计生领域的权威人士、先进工作者进行实时实地授课。培训内容可以涉及优质服务、宣传教育、流动人口管理等,使我们基层计生干部找准自身存在的差距、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同时,要求我们的计生宣教干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培训内容,不断提高工作的服务质量,提高基层计生宣教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四、 扩大宣传,不断巩固计生宣传阵地。

为破解计生宣传工作的难题,让群众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取、变强迫执行为自觉遵守,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宣传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为群众营造出一个浓厚的生育文化氛围。

1. 注重对外宣传,扩大计生工作的知名度。一方面,随着网络的不断成熟和普及,我们的计生宣教工作也应当与时俱进。可以开通计生网站面向全社会进行宣传。陕西省延川县计生局开通了自己的网站“延川人口网”,设有 “计生新闻”、“人口动态”、“政策法规”等数十个栏目,不仅丰富了宣传形式和内容,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计划生育在全县人民心中的知晓率和影响力。甚至,可以让在外务工的我县群众实时了解计生政策、人口情况等,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篇10

关键词:基层文化馆;免费开放;问题;措施

文化馆作为我国公益性的服务单位,为人民群众提供文娱活动的场所。新时期积极推动基层文化馆免费开放是党和政府保障基层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重要举措,是引导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阵地。推动基层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可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促进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基层文化馆免费开放的基本原则

(一)健康性原则。基层文化馆免费开放需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向基层群众免费提供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内容。文化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特定的思想内容与意识形态。因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既有健康向上的文化,又有颓废落后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形态对群众的思想、观念以及价值观等均产生不同的影响,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群众的行为取向。因此,文化馆必须为群众提供健康的文化,充分体现积极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真正发挥其文化教育功能。

(二)多样性原则。基层文化馆免费开放不应仅仅局限于对文化内容的开放,而应该在此基础上,为基层群众提供多样化的精神享受,保证免费服务的丰富性。当前阶段,部分文化馆向群众免费提供的文化内容非常单一,难以真正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针对此现象,文化馆应逐步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在追求文化内容丰富多样的同时,重视文化内涵。

(三)便利性原则。为基层群众提供便利的文化服务是文化馆免费开放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文化馆应充分体现便利性原则,真正为群众提供方便。因此,文化馆应对自身项目、规划等进行精心筹划、合理设计,提升文化馆免费开放的便利性,使免费文化内容真正融入到基层群众的生活中。

二、基层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文化馆免费开放的认识不够深刻。随着经济环境的开放,改革开放深入市场经济,人民的文化视野更加开阔,形形的文化企业也在发展,文化馆免费开放是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相关人员对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的认知仍然停留在表面,简单的认为文化馆免费开放就是敞开文化馆大门,迎接广大市民参观阅读。

(二)免费开放资金难以保障。文化馆的免费开放需要巨大的资金作为保障,一方面是馆内日常的水费、电费、办公费用等基础费用,另一方面就是文化馆要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的费用需求。但是目前政府财政的支持并不到位,同时减少了收入来源,这样就使得文化馆的免费开放过程较为艰难。但是并不能够因为资金短缺而降低服务的质量,文化馆需要拓宽收入的来源,从而使得文化馆的免费开放有序进行。

(三)文化队伍力量不足。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最需要增加的是人才投入,这样才能确保工作的正常开展。纵观当前我国各级文化馆的队伍力量,受文化馆经费不足及编制体制方面的限制影响,对于文化馆管理人才和创意策划人才的吸纳和更新不足,由此造成了文化馆供需上的矛盾。与此同时,因为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其服务项目增多,而文化馆人员编制又较少,尤其是一些重要的专业岗位配备不齐,使得各门类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受阻,影响了文化馆传播功能的高效实现。

三、基层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意识

作为基层文化馆的管理人员,首先应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提高对文化工作的思想认识,认真贯彻与执行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在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创新工作思路,广泛宣扬文化工作的重要成果,鼓励广大基层群众积极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重视对基层群众的精神建设,真正实现精神文明与经济建设的共同进步,逐渐形成基层文化工作社会支持、领导关注、部门执行的美好局面。

(二)完善考核管理机制。明确各级文化管理部门的相关责任,建立健全考核管理机制,采用静态考核结合动态评价的形式综合考评基层综合文化工作,并将考评结果与领导业绩考评挂钩。作为基层领导,应建立起规范的文化工作管理制度,定期举办文化活动,确保文化馆的免费开放,保证文化馆基本教育职能的充分发挥。与此同时,应进一步强化上级文化主管部门对基层文化馆工作的指导功能,强化对文化工作的分类指导与管理,保证相关政策的真正落实,保证文化馆文化教育职能的有效发挥。

(三)加强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基层文化馆作为基层文化服务工作的重要一环,在发挥基层文化教育功能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对基层文化馆的资金投入,保证文化馆的正常运行。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的落实,需要政府及相关人员在政策及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不管是在设备更新、水电供应方面,还是在人员培训、业务开展等方面,都离不开资金的大力支持。因此,各级政府应将文化馆免费开放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同时要创建文化馆工作专项资金,通过项目补贴、定向资助及成果奖励等方法,引导文化馆的资源配置,保证文化馆文化资源的日常供应,以进一步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基层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工作是一项群众文化工作的系统工程。免费开放的文化馆建设需要管理人员提高思想认识,完善考核管理机制,同时加强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注重文化队伍的建设,才能使文化馆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能。

参考文献:

[1]史东音.关于文化馆免费开放服务的若干思考[J].艺术百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