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新的精神根基范文

时间:2023-11-14 17:38: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创新的精神根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化创新的精神根基

篇1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精髓和内涵,也是决定企业生命力的潜在力量。现代知识经济的最显著的特征则是文化对生产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企业文化造就的凝聚力、创造力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有了这种文化优势也就拥有了强大的竞争优势。通过多年的摸索和研究,也通过对众多成功和失败的民营企业的研究,我们已经认识到培养企业文化对民营企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很多民营企业虽然认识到这一点,但是就培养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和如何去培养成两个问题仍然不知如何解决。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在制度层面上企业知道如何着手,也善于去完善,但在企业的精神文化层面上却不知如何着手。也就是说,企业文化的根基如何打造?核心是什么?切入点在哪里?如何着手?这些问题不知如何解决。

民营企业精神文化应培养“创新文化”

企业文化的产生和形成是有意识培养和无意识形成两方面作用的的结果。它既体现出企业自身的特色,也体现出一些共有的特征。作为民营企业,在企业文化的培养上看中和企业业绩的挂钩。而且一开始就希望培养出自己的特色即差异化的企业文化。这是盲目的带有理想色彩的。企业文化的培养是双重作用的结果,是有意识培养、不断的磨练和提炼的结果。企业文化色和差异化的方面更多的是企业历史及自身特色的体现。作为民营企业企业文化的培养需要从企业文化的本质着手,为企业自身文化的完善打下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的基础才能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企业文化。就像是人与人之间性格都有差异,但也有一些共有的本性特征,虽然本性不是用来区别个体,但那是个基础性的东西。企业文化中也有共同的特征,即其本质。

厉以宁教授指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最核心的要素就是它是否拥有一批具备了竞争力的人力资本”。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中根本性的特征。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依靠人、为了人。“以人文本”体现在企业、员工和顾客的三者之间利益的平衡,体现出员工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特征,也体现出企业能很好的满足员工的需求。然而在民营企业老板的头脑中,这更多的只是一种口号,在他们的心里却并未去坚持或难以去实施。因为他们以为这样就是把自己的东西给了别人,好象是损失了自己的利益。所以很多民营企业中专权、裙带关系、决策情绪化、失信、不择手段等等现象严重。这也体现出,直接培养“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在民营企业中是很难得以实施的。这需要有个切入点。

民营老板看中的是业绩和利润。因此,企业文化能带来明显效果的措施才容易被接受和实施开来。而创新能给企业带来明显的效果,容易被老板接受,而且也容易使老板对创新行为给以奖励和鼓励。因此创新行为既能满足企业的利益又能给员工带来利益。而且,创新也属于人的一种心理需求,一种对成就感的追求。员工的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时候,又可以使员工同企业的发展成长联系在一起,培养一种归属感、主人翁感。因此,创新文化的形成能体现出“以人文本”的思想,即依靠人和为了人。

更进一步说,创新是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技术应用的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经营理念创新”是企业把握机遇、整合资源的核心。“管理制度创新”是技术应用创新和经营理念创新的保证。民营企业只有拥有和不断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持续发展,不断壮大。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由此可见,培养创新的企业文化对民营企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创新文化可以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培养企业精神文化建设的切入点。

《创新功绩薄》是培养创新文化的切入点

鼓励创新的精神文化不是几天就能培养的,它也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它是对公司员工行为的激励和创新成果的体现。它需要能在公司中看得到摸得着,能感受到的。这样才能把员工的行为同公司的发展联系起来。也就是说这需要载体和切入点。

对于创新文化的载体的寻找,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历史和生活中的激励载体来产生启发。想想有句古人爱说的话叫“名垂青史”、“永载史册”、“功绩薄”;想想当今生活中、广告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叫排行榜;再想想“吉尼斯世界纪录”,虽然他们只是简单的一种记载方式,但是却起着巨大的激励作用。这也是人们对成就感的需求,对自我实现的需求和对成绩肯定的需求。因此这种薄记的方式是创造一种文化的有效方式。因此,对于创新企业文化的培养,我们也可以通过这种薄记的方式来实现。

这种鼓励创新的薄记的设立可以起名为《创新功绩薄》。“功绩”是为了传达一种创新就是建功立业的思想。这样使得企业员工还有老板都把创新同功业联系在一起,既满足了员工的荣誉感,又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使得老板容易认可员工的行为并给以奖励。另外也可以培养员工的创新行为同企业发展联系在一起的主人翁感和归属感。因此,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既可以以此作为根基不断发展完善,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体现出文化和企业行为业绩联系在一起。当企业形成一种被普遍接受的精神文化氛围时,那么企业文化的建设也就有了一种好的根基。

《创新功绩薄》的设立方法

名称上:名称为《创新功绩薄》。“创新”明确了该薄的主要内容。“功绩”是为了传达一种创新就是立功的思想,有一种成就感在里面,这本身是一种荣誉。名称设定是为了形成激励的作用。

目的及功能上:汇编公司的创新成果,有利于汇总和展示,也有利于员工内部的学习和激励员工创新;培养和传达鼓励创新的企业精神文化;作为培养创新文化的切入点,使创新精神在公司中生根发芽;培养员工的的贡献同企业的成长发展联系在一起的主人翁感和归属感。

形式上:汇编成册。开始的时候可以用活页笔录的形式记录,每一年或两年做一次汇编再以书册形式保存。

内容上:内容上进行分类。该薄的设立是为了培养一种创新的企业文化,而不单纯是为了一种奖励制度。因此该薄应该鼓励的是一种广义的创新。对于创新的内容应该有多种类型。如:合理化建议、现场管理或生产流程的改善、技术创新或改进、专利或科研成果、管理创新、新产品的创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补充)等等。这些创新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因此它将渗透到整个企业,创新的文化将对员工企业的行为产生影响。

制度上:《创新功绩薄》不仅是一种薄记,更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因此也包括相应的奖励制度、申报制度、分类制度、评审制度和管理制度。这样就成为了一个完善的文化体系。

根据不同企业的需要,该薄的设立形式会不同,但其核心的思想不会变,即形成一套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为企业的创新文化建设提供一种载体,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打下根基。

《创新功绩薄》的实施方案

创新企业文化不是短期内能培养成的,它需要渐进式的培养。而且开始并不容易被员工和企业接受或起到作用。它需要有步骤的不断的去强化,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的调整和改进。它需要分阶段的去培养。可以按以下步骤来实施:

合理化建议的采纳和吸收。好的意见,按意义或重要性的程度给以不同的奖励,或刊登到公司的简报上。要及时给以奖励,并得到员工对该奖励的认可。使得合理化建议的采纳形成一种风气。

问卷调查。因为在民营企业中,员工多认为自己和企业只是个打工和老板的关系,自己只要做好工作就行了,所以主人翁感很差,合理化建议的提议可能也不会有多大积极效果。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使员工去思考,以此来推动他们同企业同命运的责任感,并给以奖励措施,使得合理化建议成为一种氛围。问卷调查的问题可以这样设定:对现场操作有何建议?对工序改进有何建议?对产品或器件的堆放流动有何建议?对工作效率提高有何建议?等等。对好的建议给以奖励并在员工中推广开来。

技术研讨会或管理改进研讨会。这是更高级的创新思想培养的方式。这可以在企业管理层面上或企业的高级员工内形成创新的文化氛围。讨论中所产生的新思想或创新的管理方式或手段,都可以记录下来,并转化到提高公司生产能力上面。

将创新思想整理记录入薄。当好的建议或创新成果被确定下来并落实下去以后,把这些创新思想整理并记录到《创新功绩薄》上面,宣布该薄的正式设立,并逐步使得该薄在公司流传下去,起到激励作用。

按薄管理、形成体系。按照该薄设想进行管理,使得该薄在企业文化中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规范起来。

篇2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文化;文化自信

一、奠定传统文化文化自信的理论基础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凝聚,是中国人民内心正能量的表达,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奋斗的精神基石,是中华儿女塑造优秀品格的精神动力,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国家、社会、家庭以及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如今,传统文化在复杂的社会发展形势下,面临的形势极其复杂,但是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是新时期我们每个人应该传承的文化的精髓,中华儿女应该把传统文化作为基因,一代一代地把优秀传统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底蕴,对中国人民内心的精神世界的丰富和促进社会的和谐和进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传统文化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是中国人民心中重要的是非价值标准。所以,要想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必须奠定传统文化发扬的科学理论基础。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就是以为基础,奠定为基础是传统文化发展的根基。的理论基础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创新,这是在继承和发展中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以为基础还有利于正确的看待传统文化和国外文化的关系,这样有利于吸收借鉴国外文化的先进的东西,充实传统文化的新的形式和内容。作为科学的理论,这是我们在发扬传统文化中坚定地理论基础,是我们保持传统文化不断发展的重要理论来源。

二、要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实现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

在奠定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的科学基础的同时,要践行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就要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树立文化自信。把传统文化的弘扬融入到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把树立文化自信进行全方位的实践,这是实现文化自信的重要一步。

中国梦的内涵和中国传统文化存在内在的一致性。中国梦的实现是坚持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注重和谐,也在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因此,这种内在的关联和一致性是他们能够统一的基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也是共同价值观的集中统一,所以,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也是树立传统文化文化自信的过程,是中华传统文化走向繁荣发展的过程。

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的树立,首先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这样才能对于传统文化树立深厚的政治根基;其次,要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大力发扬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培养和实现要进行传统文化的大力宣传和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这是增强传统文化生命力和活力的重要步骤;最后,传统文化要作为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推动力,成为实现百年目标的精神力量,这是增强传统文化文化自信的关键,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作为实现中国梦的助推力,也是提高文化自信,提升传统文化地位的重要方面。

三、要在文化交流中树立传统文化的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

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外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中国在不断地走向世界的同时,也应该向世界不断地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中国优秀传统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品格的凝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元素,是中国道德伦理的诠释,优秀传统文化是古人共同价值观的体现,也是其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优秀传统文化给予了我们历久弥新的力量。但是在现实的发展条件下,优秀传统文化面临了巨大的挑战,一部分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的缺失、对于传统文化践行的不足,对于国外文化盲目的崇拜,使得优秀传统文化的l扬和发展面临着困难,重视并且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们提高综合国力的需要,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精神力量。

指出:“加强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不仅‘各美其美’,而且‘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强调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加强文化交流是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世界不断走向进步的需要,在文化交流中,文化逐渐地融合,在此过程中,可以扩大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同时吸收国外文化中的有利因素,形成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新格局,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文化自信就是在交流和借鉴中实现的,这是由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决定的,是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过程。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传统文化在互鉴中实现兼收并蓄,这是文化自信的来源。在这一过程中,同时我们要树立文化的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对于中国的文化发展道路,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论根基,要保持自信,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引我们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保证。所谓道路自信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道路,把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结合起来,这是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的关键;所谓理论自信就是对中华文化的理论进行系统地把握,对其内涵进行系统的认知,把理论的正确性和丰富性进行把握,这是要树立的理论自信。只有在文化交流中坚持中华传统文化的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才能在文化交流中创新文化传播的方式,才能增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效果,才能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邹慧.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文化思想的逻辑思路[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17.

篇3

关键词:平面设计传统文化运用

一、引言

传统文化是社会的灵魂,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应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基础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使创作的自由空间拓展开来。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人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创造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作品。本文着手于传统文化,整合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关系,探讨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应用问题。

二、传统文化是现代平面设计发展的根基

全球化的进程影响了当今的文化,搞笑的肥皂剧、滑稽动画片、麦当劳等进人到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充满洋味的社会文化。新的生活方式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人们有了新的价值观与审美观,设计中没有了传统文化,失去了发展的根基,作为中国的平面设计,这种没有意味的作品不会被世界所认同。因此,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必要的。

中国传统文化优秀营养成分只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挖掘,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平面设计的发展必然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基础之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虽没经历西方的工业革命与现代设计运动,并不等同于失去发展本国设计的能力。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较西方文化表现的直观感性,多了些理性的浪漫理想,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入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运用有意味的元素,创造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平面设计作品。

三、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整合与应用

现代平面设计有必要以发展传统文化为己任,经济发展,现代技术的提高,把探讨当代设计的着眼点放在传统的文化中进行分析尤为必要。平面设计中具有诸多影响因素,诸如文化等,在西方艺术思潮融人中国平面设计的时候,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重新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吸引了很多目光。中国的现代平面设计离不开传统文化,也离不开当前的设计观念更新,现代平面设计理念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建立在中国人审美情趣基础之上,现代平面设计的理念不但是融合现代设计观念和设计思维,也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创造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新作品。

在当今的现代平面设计中融人传统文化的一些特征、符号,也成为现代平面设计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潜质的一种趋势。比如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中国香山饭店就是运用江南水乡青砖灰瓦色调,使现代建筑加上中国传统文化情怀,形成了一种文化上的共鸣。这里需要明白的是,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融合的过程之中是彼此吸收精华的过程,借鉴传统特征和符号,有目的地选择作为文化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中精华融进现代平面设计中去。此,我们应该倡导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伸发展,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以现代化国际化语言来表达,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元素融人现代平面设计之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必定会使现代平面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使传统文化得到再生,并焕发新的生机。

著名平面设计师靳埭强先生为日本“自在”纸坊创作的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海报设计,在纸纹上运用了传统手造纸的毛边,宣纸竹纹变化,构成中国山水自然绘画意境的疏散意象,表现了中国人文性情无束,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整幅海报制作结合中国传统图案艺术表现手法,把作品风格淋漓尽致突显。

奥运会标志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范例:五星,五环,象形的“中国结”传统图案,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太极拳结合,使得标志如行云流水般生动和谐。作品在体现现代设计观念的同时,也折射出了本民族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历史文化特征。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标志设计紧密结合的艺术魅力。该标志整体结构也是取自传统吉祥装饰图案“盘长”,但可贵的是它没有对这一传统造型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书法中所特有的笔不到而意到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动势与意象,并借以表达标志主题和传达人民的祝愿。

香港凤凰卫视的台徽,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中“喜相逢”图案,反映出一种厚实的带有民族文化底蕴的特征,而且凤乌两两相对,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圆满、吉祥、欣欣向荣的美好寓意,这种对未来的美好希冀与向往的装饰图案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表现的特色手法。“上海老酒”包装的创意设计就采用了传统纹样和老上海建筑的特征,将传统图案和地域特征结合当代人的欣赏习惯,表现了老上海的传统文化,给人以古朴、回归的感觉,设计出了喜闻乐见的现代酒包装。

《迎接新世纪》海报赵萌在设计中运用了中国龙作为主题图案,把中国人民龙的情结与现代设计艺术结合一起,既有新意又不拘泥形式,在传统表现形式上强调新的创意、赋于新的内容,表现新的理念。其视觉语言简洁明快,一目了然。

中国定向运动协会的标志设计以体现人们回归自然、体验健康的愉悦精神内核作为创意原点。标志借用司南椭圆的外观造型与国际通用的定向运动标志相结合,取意天圆地方、天地合一之意,整个标志给人以宁静、悠远又不失动感,体现了中国定向运动协会“回归自然,体验健康,珍爱生命”的运动宗旨和“在休闲中锻炼,在锻炼中休闲”的理念。司南作为中国最早的指南针,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司南的运用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升华,让人联想到定向运动的特点,更寓意着这项运动与中国的历史渊源。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如何能把握传统装饰图案关系及运用,我们不仅需要掌握图案色彩的对比、统一及变化等基本规律。还要注意汲取中国传统民族图案艺术中的色彩精华并加以创造性地发挥与运用,才能更好地体现出的中国平面设计民族风格。

篇4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根基;关键问题

纵观成功企业的发展史,无一例外地都有深厚的自身文化积淀。但企业文化又是企业管理中最模糊的领域,也是迄今为止对每个企业来说最具挑战性的一环,它反映在企业的价值观、士气和沟通的方式中,也反映在全体员工的行为习惯中。这说明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甚至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我国大型建筑企业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历练,综合竞争力日渐增强,在国内工程承包市场具有强大的优势,但要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就要抓住企业建设的核心问题----文化建设,实现真正企业文化引导企业进步。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根基

企业的一切经营行为都是企业人的活动的反映,企业文化建设是由人的行为体现出来的。笔者认为,对建筑企业来说,人是企业的主体,是企业的中心,一切为了人,一切尊重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理念。可以说,企业人的素质高,企业的经营理念就先进、经营成果就丰硕。反之,企业的生存发展都可能成问题。因此,建筑企业应当将提高人员素质作为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的根基。

通过企业经营发展经验中得知,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是企业人的三个基本素质,是奠定好的企业文化的基石。

(一)提高道德素质,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提高职工的道德素质,不仅需要加强职工的理论培养,使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观念,更要使职工积极参与道德实践活动,使职工的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职工在参与各种健康向上的宣传和文化活动过程中,能够不断激励自己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的意识,提高辨别是非、抵制假恶丑的能力,塑造美好的心灵,从而提高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提高文化素质,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企业要发展,文化是灵魂。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经济发展在文化上的现实表现。企业人文化素质提高了,就可以为企业发展塑造良好的形象。企业文化建设上去了,就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公司发出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指导意见,在员工中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就表明了我们公司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对学习的高度重视,及对提高文化素质的深刻理解。

(三)提高技术素质,是企业增强内涵发展的动力。

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实际是技术的较量,是人才的竞争。现代科技要求人才需求的多元化,知识更新不断加速,科技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开放不断扩大。这就要求职工不仅要懂技术,而且要跟上技术进步的步伐,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积极参与技术攻关和发明创造,大力开展技术革新改造活动,使自己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也就是提高技术素质。我公司每年都要进行科技技术成果申报和技术创新评比,这就是基于提高企业技术竞争力,提高职工技术开发动力的长远考虑的。

二、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关键问题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系统思考、协调关系、把握好度,才能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下去。

(一)继承与创新。企业文化是一个文化继承和不断创新的过程。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辨证地扬弃。只有创新的文化,才是反映时代精神的文化,才是体现时展方向的文化,才是有生机活力的文化。建筑企业文化建设要善于总结过去的优良传统、精神和同行业的典型经验,注意吸收其丰富营养和文化精髓,着眼未来发展的需要,善于将原有的企业精神、经营管理理念赋予新的内涵。

(二)共性和个性。文化的一致是企业灵魂的统一,特别是大型企业沟通的重要纽带。没有统一的企业精神,就不能形成统一的文化氛围、统一的企业形象和统一的企业品牌。文化的统一性,可以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影响力,树立起公司整体形象。中冶集团公司统一Logo为“MCC”就是基于这个出发点,树立集团整体形象,增强集团凝聚力,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突出个性,不求其全,但求其特,建设独具魅力的文化。

(三)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管理。文化与管理是相辅相成的,企业的兴衰在于管理,而管理的活力来自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管理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概括、总结、提炼而成的精神产品,属意识形态,存在于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不仅仅是为企业管理服务,甚至能够影响管理的效果;企业管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创建优秀企业文化的一种强有力的载体和手段。只有通过管理和各项制度才能将企业的核心理念、人本思想和价值观充分体现出来,使之成为规范,进而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

三、建筑企业文化建设,应着力于培育技术文化、质量文化、信用文化。

结合企业文化的特点和关键问题,我们已经了解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具体到建筑企业的文化建设,笔者认为应当紧密结合建筑领域的技术、质量、诚信三个关键点开展工作。

(一)技术文化是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等在技术进步活动中集中统一的体现,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工程成本等经济因素的竞争,而且是科技含量的竞争。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才能在市场上具有长久竞争力。

(二)质量文化是渗透在质量管理活动中的管理思想和精神理念,包含施工过程中对建筑产品的质量追求和企业质量教育培训。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突出质量意识就是突出企业文化的竞争力功能。

(三)信用文化是指关于信用的意识、理念、评价、体系、规则和机制等方面的文化积累。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又是信用经济。建筑企业要想生存发展,更应努力建立信用管理机制,形成全员的诚信度,以良好的信用获取市场的通行证。

四、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

二十冶的企业文化是一个由企业的核心层精心设计、管理层积极推进、企业内部全体员工在管理实践中认知认同并将其视为行为准则而共同遵守的过程。企业领导者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是企业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者和建设者。把领导者倡导和员工认同的文化理念用规范的制度和完整的工作机制贯彻落实下去,成为员工的共识,形成合力并体现到企业整个经营管理过程,打造出二十冶的品牌特色。

篇5

【关键词】企业文化;发展;作用

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财富,是一种无形的、潜在的生产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和员工成长进步的精神纽带,没有精神和文化上的和谐,企业的和谐发展就没有思想根基,而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和必备条件。

一、企业文化能极大地增强企业的生产力

做到企业和企业文化的互补,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精神法宝。吉林森工集团经过多年的探索发现,企业的竞争力可分为:产品的创新是企业的表层竞争力;经营管理的创新是企业支持平台的竞争力;企业文化的创新是企业核心的竞争力。以上结论中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对增强企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体现为六大功能:员工的凝聚力、员工的创新激励力、员工的向心导向力、员工的行为约束力、企业知名的渲染力及企业和谐发展的氛围。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综合能力,可以形成企业在发展中上、下层和谐、内外一致的合力,是发展企业生产力的推动器。

二、企业文化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支柱,企业文化的本质体现在其核心价值观上。近年来,众多企业所提倡的第二次创业,其目标实际上就是可持续成长。第二次创业的主要特点是要淡化企业家的个人色彩,强化职业化管理,把人格魅力、个人推动力变成一种氛围形成合力,以推动和引导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文化不一定能决定企业短期赢利不赢利的问题,但企业文化能决定企业成长持续不持续的问题。例如,吉林森工企业能不断长大成为我国驰名企业,成为常青企业,这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好的企业文化,它就会失去持续发展的动力,最终走进失败的深渊。国内有好多小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在短期内由于一些原因,企业经营状况可能会好一些。但是,这种状况不会持久,这些企业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由于没有企业文化的引导,企业就像失去灵魂一样,如一盘散沙,最后在竞争中被淘汰。

三、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奠基石

怎样科学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让它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石,可分为以下四步:

(一)精神文化的提炼

优秀的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体系的核心,企业只有根据自己的特点,提炼出本企业的优秀理念,然后才能从核心上体现出企业的个性。例如,诺基亚公司的理念"科技以人为本",反映出如何在高科技的产品中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诺基亚手机非常注重人性化。飞利浦公司的理念"让我们做得更好",非常普通的一句话,但是经过飞利浦公司的提炼和传播,成为他们的专用理念,追求永无止境。海尔集团的理念叫做"真诚到永远",体现出海尔真诚地对待消费者,追求创新的崇高境界。

(二)行为文化的倡导

企业文化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落实到行动之中。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家要积极倡导优秀的行为文化,并且要身体力行。行为文化的倡导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企业要有全新的管理行为,在自己的管理行为中处处体现出本企业的文化特点,体现出企业的文化品位;二是员工要有全新的工作行为,要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行为,来具体实践企业的文化,使社会公众通过企业员工的行为,更好地认识该企业的文化内涵。

(三)制度文化的创新

企业文化的建设一定要有制度保证,而在这种制度保证中要做到制度文化的创新。企业要根据自己的理念,不断推出适应新的竞争形势的管理制度。例如,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学习型组织的创建;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制度;以心换薪和以绩定薪的酬劳制度等等。在这种制度文化的创新中,要考虑其是否适合本企业文化,是否能发挥提升本企业的文化的作用,用优秀的制度来保证文化建设的实施。

(四)物质文化的构建

企业的物质形态,往往也反映出一个企业的文化特点。这种物质形态表现在整洁的厂容厂貌、现代化的工作设施和环境、具有先进理念的办公环境等等,在企业的"硬件"中反映出企业的文化追求,使员工处于良好的文化氛围之中。

四、构建优秀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之魂

篇6

曦秀:注入东方文化美学

佛罗伦萨男装展(Pitti Immagine Uomo) 自1972年9月举办至今,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展示推出新男装和配饰系列的平台,也是对于男性时装最完整、最具创新性和市场化的呈现。

杨洁曦秀作品一如既往地坚持中国文化,并高调亮相PITTI UOMO,这正是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美学的魅力。曦秀作品以中国文化美学为根基,将独一无二的中国苗族手工刺秀纹样和色彩搭配,用顶级的真丝面料与传统手工蜡光布结合,并以中国传统手工艺为基础进行国际化高级定制服装,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的原创设计力量与精神。

作为曦秀的创始人杨洁,他就像一个文化使者,一次又一次将中国原创设计和中国文化自信地展现在国际舞台。这是继第21界米兰三年展举行曦秀“苏意”杨洁时装会,米兰世博会举行“杨洁曦秀品牌日”作品会,韩国釜山时装周举行“YANGJIE DESIGN杨洁作品会”后,杨洁带领曦秀第四次独立登陆国际舞台??

中国之花绽放西方主流时尚

今年Pitti Uomo以“Boom,Pitti Blooms”(`放,Pitti花朵)为主题,引入象征生命、爱与美的pitti花,鼓励人们用美和创造力解放自我,从而发起男装的创新革命,在不寻常中寻求全新的自由与自我绽放。

杨洁此次作品主题为“花开”,展现的是以中国美学文化为根基,将自己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美的赞誉,用苗绣勾画如同花朵绽放一样的男装,辅以苗族传统手工腊光布搭配顶级真丝面料,并与西方审美相结合,抽象而富有生命力,这也给穿着者带来一种从里到外舒适与欣喜的美感。

作为一位推崇中国文化的国际化设计师,杨洁的苗族血统让他对民族文化有着一份深深地责任和执着。因其从小在苗乡的生活感悟以及苗族人天生对美的悟性,他对色彩有着天然的敏锐和对图案的天赋。

篇7

“多少脸孔茫然随波逐流,他们在追寻什么?为了生活人们四处奔波,留住我们的根。”曾几何时,一首名为《把根留住》的老歌,感动了无数华夏儿女。“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根,它的申遗成功是值得所有华西儿女自傲的,可是却有一部分人对“二十四节气”持无用论的态度,还有人对此听都没听过。面对这种现象,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对传统文化了解过于浅薄,从而缺少敬畏之感,其次是过于功利,无法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得其精华,三则是没有给它注入新的因子,没有新突破因而被人淡忘。

对以上的问题,愚以为:“我们要继承文化,不是原封不动的传袭,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这样才可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在继承中创新,我们要牢记:“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在生机也,不新见死”的告诫。真理不是一陈不变的,无论是《论语》《孟子》的仁义礼智义,还是《老子》《庄子》的无为而治;无论是《楚辞》的高洁特立,还是《史记》的忍辱负重,都不能在现代社会中完全运用开。但并不意味着就该被否认,被舍弃,而是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改进创新,灵活运用。对于“二十四节气”亦如此,我们不该坐享其成,而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这样才可使传统文化永葆生机。

篇8

一、经世致用思想产生的文化和经济根基

生于浙江省余姚县黄竹浦的黄宗羲是明清时期“经世致用”新学风的开创者。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明清思想家提倡的经世致用思想,简单地说就是要学习对现实社会有用的东西,学问要和社会实际相结合,不要空谈,要活学活用。黄宗羲等思想家之所以以“经世致用”为自己思想的价值核心,同其他文化的发展一样,是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是变革和延续、创新和继承的辩证统一。因此,要研究他们的思想,必须要追溯他们思想的文化根基,以及当时社会大的变动和社会变迁下的新的经济萌芽。

对宋明流弊的批判反思,是黄宗羲等思想家的“经世致用”思想产生的文化根基。他们是在批判程朱理学“束书不观,游谈无根”⑴的基础上大力提倡经世致用、实事求是之学。宋明理学的形成发展,构筑了传统儒学哲理思辨的体系,充实了传统儒学系统严谨的思想内容。但是,在其演变过程中,宋明理学又形成了空谈心性义理、漠视经世致用的空疏学风。特别是在明代中期以后,由于王守仁心学思想的泛滥流行,许多学者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终日空言明心见性,不重关切现实时务。理学末流的空疏流弊和明清更迭的惨痛现实,深深刺痛了黄宗羲那颗爱国之心,也导致了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清初学者们对宋明理学的反思批判。黄宗羲认为宋明理学的空虚流弊,在于“言心学者,则无事乎读书穷理;言理学者,其所读之书不过经之章句,其所穷之理不过字义从违”⑵, 认为他们不仅背离了经世致用的儒学宗旨,实是内释外儒的空疏之学,而且导致了社会人心的腐败堕落,实是明朝覆灭的思想根源。认为明人讲学“袭语录之糟粕,不以六经为根柢,束书而从事于游谈。”⑶又批评明末读书社的文人不务实学,“本领脆薄,学术庞杂”,所以“终不能有所成就”⑷。他鄙夷那些空谈道德性命而无真才实学的道学家们,指斥他们“封己守残,摘索不出一卷之内……天崩地解,落然无与吾事,犹且说同道异,自附于所谓道学者”⑸。可见,由于所处的的,清前期文化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一方面因传统文化高度发达而逐渐呈现出腐朽僵滞的趋势,另一方面由于一批新的思想家对传统文化的扬弃而又再次酝酿着发展与创新,这一特点,就是黄宗羲等思想家们的“经世致用”思想产生的文化根基。

与明清时期出现的从理学桎梏下解放出来的强烈要求相呼应,明中后期以后在江南地区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已相当明显,对明清之际兴起的“经世致用”思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促进作用。黄宗羲的“经世致用”思想就是浙东地域经济文化特殊环境下的产物。宁波位于浙江省东北部的东海之滨,居全国大陆海岸线的中段,长江三角洲的东南隅,特殊的地理位置促使宁波形成了特殊的地域经济文化,以至在宋朝的时候就开始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到明朝末年,宁波的资本主义经济已初显端倪,商贸繁荣、经济发达,人文荟萃,出现“洋船至宁波者甚多,番船云集”⑹的繁荣景象,经济加速解体。敏感的家们,包括黄宗羲在内,抓住一些新事物,因之产生新的思想。这在文化上的反映就是,宋明理学的正宗思想的地位开始动摇,在其内部分化出一种新的学术文化思潮,即实学思潮,其中包括黄宗羲的“经世致用”思想。

二、黄宗羲的经世致用思想及其对浙东经济和文化的促进作用

客观经济条件的成熟和主观思想的萌动促使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深刻地意识到,理学的空谈已经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因此必须对理学进行纠正和批判,否则将有可能导致“亡天下”的后果。对理学的“清谈误国”是当时思想家的普遍共识,也是经世致用思想滋生和发展的契机。因此,黄宗羲在批判理学流弊的时候,高举“经世致用”之学的旗帜,特别强调经世致用思想,把关注的目光从“游谈无根”的泥潭中转向社会,转向现实,把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起来。他明确强调“学问必以六经为根抵,游腹空谈,终无捞摸”,而“经术所以经世,方不为迂儒之学” ⑺,又说:“学必原本于经术而后不为蹈虚,必证明于史籍而后足以应务” ⑻,所以要求“受业者必先穷经”,“兼令读史” ⑺;即认为做学问必先穷经,经学可以经世,不通经,便是迂腐之儒,而学经必须同时学史。顾炎武对经学的本质含义重新进行了界定,提出了“舍经学无理学”的思想,认为“古之所谓理学,经学也”,“今之所谓理学,禅学也”⑼,黄宗羲也认同他的思想,认为只有“通经治史”才能通晓蕴涵于“六经”之中的儒学义理和圣人之道,通过“通经治史”以“明道救世”。

在经世致用思想的指导下,除了经学史学外,黄宗羲还致力于天文、地理、数学、历法等自然知识的研究,把学术研究的范围从儒家经典扩大到了自然、社会和思想文化领域。兵、农、天时、地理和物理都属于“经世致用”之务,黄宗羲年轻时就花了近十年⑽工夫钻研科学,甚至到了“屏穷壑,双瀑当窗,夜半猿啼长哮,布算簌簌,自叹真为痴绝”⑾的地步。科学技术有利国计民生,所以他大力倡导:“绝学者,如历算、乐律、测望、占候、火器、水利之类是也。郡县上之于朝,政府考其果有发明,使之待诏,否则罢归。”⑿这些都是他的“经世致用”精神的体现。他还用这种思想来教诲他的学生,在他的影响下,甬上弟子都能刻苦钻研“经学、史学以及天文、地理、六书、九章至远西(按指西欧国家)测量推步之学”,而且“皆卓然有以自见”⒀,其中不少人成为闻名当代的经学家、史学家、文学家。

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浙东学派潜心于学术研究,他们还在宁波创办“甬上证人书院”进行讲学,培养了一大批学术精英。在黄宗羲的思想和学术风格熏陶下,在他本人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的倡导下,形成了以甬上证人书院弟子为主力、其流风被于浙东乃至全国,其学脉传于乾嘉以至清末的清代浙东学派。他们的思想在当时的学术上形成了一股崇实黜虚、舍虚务实的新风尚, 开创了清代学术研究的新风。他们共同形成了一个代表社会进步方向、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学派——经世实学派。这一学派代表人物,以史学为主兼治经学的有万斯同、万言、邵廷采、全祖望、邵晋涵、章学诚,以经学为主兼治史学的有万斯选、万斯大、黄百家,文学方面有李邺嗣、郑梁、郑性等,自然科学代表人物有陈言扬,但最得梨洲真传的还是万斯同、全祖望和章学诚三人。经世致用思想对当时浙东的经济和文化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是当时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思想上的催化剂,为中国传统自然经济通往近代的商品经济架起了桥梁,为自然经济的瓦解和商品经济的萌发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经世致用思想的现实意义

浙东学派是清初最有影响力的学派之一,他们的思想不仅在当时形成了一股风潮,而且在中国的上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中一以贯之的思想传统,是中国知识分子实现其价值目标和道德理想的内在精神。经过几百年的侵染,浙东学派的“经世致用”思想已经渗入人们的血液骨髓,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是浙东地方人文精神的实质。“宁波商帮”浑然不自觉中也深深刻上了“经世致用”思想的烙印,强调个性、个体、能力、功利、注重实际已经成为他们的主导思想。在致力于经济发展的同时,他们也加强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注重学习对实际有用的文化知识,企业家张静涛的创业就深深地刻上了“经世致用”思想的烙印。“经世致用”思想已渗透于宁波人的方方面面,“东方船王”包玉刚也是“经世致用”思想实践者的典型代表,他不仅创办了世界上最大的船航运输业,而且自奉节俭,乐善好施,投资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并设立了包玉刚中国留学生奖学基金。在他投资5000万元创建的宁波大学的6座教学楼中,其中有一半是以黄宗羲等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命名的,这足以说明学校从建校开始一直在倡导浙东学派的“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也是包玉刚“经世致用”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后来学校又对最近几年新建造的另一半楼群以当代科学家命名,借以在广大师生中进一步弘扬崇尚科学的精神。爱国爱乡、经世致用、崇尚科学这就是宁大倡导的人文精神,在这里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构成了宁大校园一道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经世致用”思想已经成为宁波人经济和文化建设的思想上的灵魂,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宁波商帮”不仅为宁波经济建设做出了不菲的贡献,通过投资兴办学校,他们也为宁波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助了一臂之力,书写了宁波历史上的璀璨的一页。

【注 释】:

⑴宋·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

⑵清·黃宗羲:《南雷文定集》卷一

⑶、⑷白寿彝总主编:《通史》(第十八册)·第四节,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年1月

⑸清·黃宗羲:《文定前集》卷一,《留别海昌同学序》

⑹清·梁廷枏纂总纂,《粤海关志校注本》,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2

⑺《神通碑》(泰山刻石)

⑻全祖望:《鲒崎亭集》外编十六《甬上证人书院记》.

⑼清·顾炎武:《亭林文集》卷三,《与施愚山书》

⑽约1640年代

⑾清·黄宗羲:《叙陈言扬句股述》

⑿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取士下》

⒀万经:《寒村七十寿序》

【资料】:

1、《中国思想通史》,侯外庐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中国史资料简编》(清代近代部分)上册,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等编,中华书局1972年5月版

3、《中国儒学史》,赵吉惠等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4月版

篇9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原本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节日和信仰,但是很多都已被历史的流沙磨灭了,有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在人们的漠视中面临消亡的危险。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财富之一,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资源与根基之一,也是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

在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氛围中,我们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建设成就和魅力,保持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精神,以其巨大的优越性和感染力,展现在世界面前,就必须站在时代前列和世界科学文化的制高点,创造出表现时代前进要求和历史发展趋势的先进文化,不断创新文化的发展理念,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合56种民族文化的能量,挽救即将消逝的文明,从而丰富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民俗文化的历史担当 我们要有“自知之明”,“文化自信”,“自为担当”。 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中从不缺乏这种文化理念,那似曾相识的恰是被我们丢掉的、扼杀的祖国文化。所以,笔者认为,认清别国文化,要解决“自知之明”,即自知、自信和自为。

文化,是民族的生命,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对社会发展影响巨大,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发展中要不断去伪存真。但我们的第一步困难还不是判断和选取甚至还达不到为此而烦恼的水平,我们面临的第一步困难是对祖国传统文化 (民族民俗)严重缺乏认知,甚至最基本的传统文化知识都缺乏。

五四时期的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选择是理论上的困难,而今天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则降低为对其无知的困难。时代越是发展这个问题就越显得突出。退一步讲,百年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是随着中国的坎坷命运而日渐沉浮。在现代教育体制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已经少之又少,或是支离破碎了。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我们能够取舍,怎么做到“自知、自信和自为”地取舍呢?

例如,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然而百年来,中国人在如何对待中医问题上的争论,直到今天仍在进行,并未取得一致意见。更紧要的是,百年来由于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地位的下降,直接导致今天的中国人普遍对中国民俗文化知之甚少。如何取舍传统文化就不仅面临了理论上的困难,更面临知识上的困难。仅听几位专家的意见是难以自主地做出科学选择的。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是要解决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普遍无知或知之甚少的状况,要解决这种状况,就要知道“我”是谁,就要清楚认识自己,要明白自己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发展的趋向。文化自觉必从自己始,自修身始,继以家族国,如此反复,不断砥砺方得成效。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核,是国家、民族前进的“源头活水”,没有文化的支撑,一个国家和民族不可能崛起,更不可能成长为大国。文化,也是一种理念,是一个国家制度之母,是一个民族的集体精神信仰,是民族的生命。文化的核心是一种思维。

中国要进行新一轮经济改革、政治改革,首先必须改造自己的社会文化土壤,特别是作为其核心的“哲学思维”。为此,对待自己的传统文化,我们首先要有“自知之明”,其次要有“文化自信”,最后做到“自为担当”。

党的十报告中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提高文化软实力。笔者认为,我们要建设“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认识上面临的一个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转变观念,而转变观念的前提是要树立自觉自信,要自为担当,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做出科学、客观的取舍。我们激活民族文化事业的前提之一就是要在民族民俗文化中找到自我,找到自信。要做到文化自觉自信,首先要有“自知之明”。

民俗文化是一切文化艺术的源泉 民族民俗文化不创新就没有活力。其要创新,首先就得变思维,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和行为定势及心理影响。如何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进行新的文化创造,是攻克民族文化创新制高点的关键之举。

民族民俗文化的保护不仅仅是抢救一件文物,更重要的是不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理念与观念,大力抢救与保护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俗文化是沟通世界各国不同民族、不同信仰最好的内容和渠道,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文化交流可以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彼此尊重,增强信任、理解和包容,是不同民族在交流中实现进步和繁荣的重要纽带。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应正确把握国际文化脉搏,积极扬弃以民族多元文化为桥梁和纽带,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为促进中国和世界相互了解,为加强中国同世界各国的联系与友谊发挥重要作用。

篇10

关键词:传统文化;平面设计;吉祥寓意

中图分类号:J5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9-0205-01

当今世界,文化在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注入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虽然中国传统文化本身不可能再度直接成为新文化,但其内在的基本文化精神却可以经过批判、改造、继承、弘扬而再度成为新的文化的生长点。中国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在当代设计中也有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应把中国传统文化精髓部分进行提炼加工,并融入到设计中,这样的设计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在其中,它所展示给我们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设计中的延伸,体现出中国当代设计作品的独特性和民族性。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数之不尽,而将其真正融入到设计中的却很少,或者说是不能够很好的将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这是当代许多设计师应该思考的问题,那就是关于如何将传统文化的神韵灌注到具有时代精神的作品当中,这不是简单的挪用一些具体的象征符号,关键是要蕴含传统的精神。

当代设计师靳埭强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这种相融并不是简单相加和生硬的堆砌,而是在对中国文化、艺术、哲学等深刻理解上的融合,将中国民俗艺术的多彩元素,用在创作中,以求取现代中国设计的新面貌。在他的设计作品中,可以看到以结合文字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参考行草书法的结体,将设计和艺术、山水与书法融合到一起的设计作品。

靳埭强将具有传统文化精神的元素运用到他的设计中,使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相融合,无论是他的标志设计还是招贴设计,都能够从中找到传统文化的身影,并且他的设计总给人一种浓厚的文化意蕴,展示出独具中国风格的现代设计,这样的作品正是需要我们认真学习的典范,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设计当中,文化的传承与推陈出新是我们在设计中所应该重视的。

二、传统图案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图案所注重的是思想内容的表达,而吉祥图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已成为认知民族精神和民族旨趣的标志之一。人们把事物固有的属性予以加工,或予以它一些美好祝福的象征意义,将这些吉祥图案作为装饰,表达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祈望。

吉祥图案最终所要表达的只有四个含意:“富、贵、寿、喜”。例如植物花卉中的牡丹纹,被人们视作富贵昌盛的象征,它雍容典雅、富贵祥和的形象是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寓意着国家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牡丹文化是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祝愿吉祥如意,不单用语言表达,又常以物来表现,所表达的内容极为丰富。

牡丹图案作为装饰语言,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及艺术韵味,吉祥语言更为丰富且更深入人心,像是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一般,当看到牡丹图案出现在各种织物或瓷器、以及剪纸等形式中,就能不假思索的意识到它吉祥的内涵。这是经过千百年来一种思想的灌输,艺术家将主观意愿生动地注入在牡丹的形态之中,借用牡丹来表达内心的祈望和祝福,才使得牡丹纹样的生命力具有长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在当代设计中,我们正缺乏的是对于历史上传统文化、艺术等的深入剖析,只有了解这些文化内涵,我们才能够在设计中灵活运用,给设计一种鲜活的、具有时代特色以及民族独特性的生命力,这是当代设计所应该崇尚与追求的,把本民族最独特的传统文化以设计的手法推向世界,让更多的人通过我们的设计了解一个不一样的民族文化。

三、传统文化是现代平面设计发展的根基

中国当代平面设计的发展前景应该建立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继承的基础上,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韵味,它能够使设计的创作空间更加拓展开来,并具有民族性与时代感。新的时代,要求新的东西,设计亦如此。在平面设计领域,我们应对传统文化作深入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融合的过程中,将文化作为载体,运用具有传统文化精神的象征元素或符号,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融入现代平面设计中,创造具有浓厚传统文化底蕴的设计作品。

平面设计中具有诸多的影响因素,而文化因素在其中尤为重要,一个好的设计,不但在于你设计的如何新颖有创意,版面如何与众不同,更重要的是设计所展示给我们的一种精神内涵,不单是要看到表面的东西,内在的精神文化才是最具感染力和打动人心的。现代平面设计的理念不仅是要融合现代设计观念和思维,也要融入传统文化的内涵,这才能够创造出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新作品。

中国传统文化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所要继承运用、开拓创新的独特法宝和坚实基础,我们应该在设计中继承传统、吸收传统、创新传统,给传统一个崭新的蜕变。

参考文献:

[1]靳埭强,刘小康,康婉玲.中国现代设计先锋[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