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篮球教学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14 17:38: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基础篮球教学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基础篮球教学计划

篇1

一、女生篮球教学计划制定的重要意义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我们要考虑她们掌握篮球技术的现状,为我们的教学做好向导。在教学中,我们要教授篮球技术,还要讲解篮规则,所以,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我们要进行改革,做出一份更好的教学计划。

二、女子篮球教学计划的制定(共8课时)及简单的分析

1.移动技术:包括滑步、后撤步、侧身跑、后退跑、急停。

在这个计划的制定过程,考虑的是学生以前在初高中学习基础差,再次进行学习,加强他们对于篮球运动中防守的练习。在本次教学中,可以辅助以游戏来进行,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我们要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不单单只限于动作技术的教学,我们要在室外课堂的教学中,加以篮球规则的讲解。比如说,在这一课时中,我们可以在讲解滑步的同时,给学生讲解在比赛实践中所运用的方法,滑步主要用于比赛的防守中,所以在这里,我们一定要向学生讲解规则中涉及的部分规则,比如“合法防守位置”、“圆柱体原则”、“阻挡”、“带球撞人”等。这样,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技术的同时,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正确的防守位置,什么是正确的防守方法,避免在课余参加篮球运动时,造成无谓的犯规。所以说,在这一个课时内,我们不但完成了动作技术的教学,而且让学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规则,提高了学生对于规则的了解程度。以前专门组织讲解规则,听的时候都很认真,下来后,在实践中运用的远远不理想。我们现在这种,技术加理论教学的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了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能力。

2.运球技术:

包括原地的高低运球、原地的体前变向运球、行进间直线快速运球、行进间体前变向运球。在这一课时的制定中,考虑到原地运球是基础,练习原地运球是为了给行进间运球打好基础,另外是让学生第一次触球时,增加手对球篮球的感觉,也就是球感、手感的练习。

在本节课中,涉及的规则有:非法运球(两次运球)、走步球、脚踢球、翻腕、球回后场等。

3.传接球:

原地传接球练习,包抱双手胸前传接球,单手胸前传接球,单手体侧传接球,反弹球。行进间传接球,包抱行进间短传配合练习,行进间长传配合练习。涉及规则:漏接球、三秒、五秒、八秒、二十四秒。

4.行进间投篮:

行进间单行抵手投篮、行进间单手高手投篮。规则讲解:比赛时间4×10分钟,暂停、换人。

5.持球突破:

交*步持球突破

罚球练习,附带讲解罚球站位及规则。规则讲解:侵人犯规和技术犯规、违反体育道德犯规。

篇2

关键词:小学;篮球;单元教学计划;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浙江省教研室组织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疑难问题”专题研讨,主要议题是对浙江省编写的“必学内容”单元设置合理性的研讨,其中包括内容确定、课时分配、目标与重难点的制定以及教学策略的选择等。本次研讨,水平一(一年级上册)展示的是小篮球原地拍球单元的教学内容。安排的4课时内容依次是:第一课时:球性练习,激发兴趣;第二课时:从问题出发,学习原地拍球,确定的重点是五指分开,自然弯曲;第三课时:节奏、高度变化下的拍球;第四课时,拓展,花样拍球。在研讨中,以下问题成为本单元的疑难之处:①本单元的内容该怎样定位?该单元的教学价值是什么?②拍球与运球区别在哪里?③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究竟是什么?④设计的练习手段是否符合运动技能学习的特点,甚至会不会对动作学习产生负迁移的影响等问题。笔者通过对浙江省金华市四所小学进行跟踪研究,就水平一小学篮球原地拍球单元,提出有效的单元教学计划,通过分析单元计划和教材,科学把握了拍球教学的作用,为小学阶段其他学段的篮球教学提供了借鉴,有效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单元教学计划的分析

单元教学是在集中的时期内,对练习内容进行系统学习或阶段学习的教学方法。单元教学的核心是技术传授。单元计划里有个框架问题,其包括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内容问题。但它的问题具有层次性,比教学目标更深层。还有就是它设计的单元计划,是要求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的,具有创造性、创新精神,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信息能力、协作能力、探究能力。这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需求,也是社会的需求,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已成为了教学的主流。一个好的单元教学计划,不仅使教学安排紧凑合理,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很好地表现出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知识层次;同时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技术、技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单元既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又是教学内容的“集合”或“板块”。 教学内容的“承上启下”是单元计划的特点。承上――即学生的原有经验和基础,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启下――即学生需要发展或达到的目标。承上启下,既体现在纵向的单元与单元之间,亦体现在单元内部的课与课之间。也就是说,单元之间、课次之间应体现一定的顺序性和递进性。小学生在其幼儿班的活动教学中已初步接触了篮球并有了相关的游戏活动。经过对两所城市学校(1980人)、两所农村学校(620人)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城市:94%的学生(一年级)知道篮球运动,73%的学生已经接触过篮球。农村:38%的学生(一年级)知道篮球运动,22%的学生已经接触过篮球。从小学体育教材(九年义务教育现行教材)来看,篮球各项技术在小学低、中、高段教学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一、二年级为5.88%,三、四年级为5.88%,五、六年级为7.8%。拍球是幼儿园的运动项目,学生拥有“拍球”的经验。但农村与城市的学生有一定的差异。因此笔者认为:根据不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一年级第一学期安排原地拍球的内容:拍球用手指触球而非手心,通过手指(前后、左右)拨球、抛接球等熟悉球性、控球,从而培养学生的球感,发展学生的协调、控制能力,起到拍球向运球过渡的作用,为第二学期学习规范运球技术奠定基础。

三、教材分析

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一直保留着“拍球”这一学习内容。大纲时期的教材体系以各个运动项目的编排为主,教材选择主要来自于对经验的判断和相关体质健康数据的分析。新课程以领域目标构建课程内容为设计思路,为我们选择内容与编排教材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下面笔者结合运动技能领域和身体健康领域的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运动技能领域在水平一仅提出“初步掌握简单的技术动作”,水平二“会做简单的组合动作”,水平三“初步掌握基本技术”,水平四之后提出“发展运动技能”。“动作―动作组合―技术―技能”是运动技能领域所提出的发展目标。拍球则属于球类中的单个动作。

身体健康领域目标提出:“要根据学生体能发展敏感期的特征,侧重发展某些体能。”水平一重点发展柔韧、反应、灵敏和协调能力。

根据幼儿园教学大纲及早期教育理论的提示,幼儿选择拍球这个内容,其意义在于增加幼儿手肌力、加强手臂的灵活度、发展手眼协调能力及平衡能力等。小学一年级学习拍球是通过这个载体发展学生用手指控球的能力。

拍球属于小肌肉群参与为主的精细化动作,主要涉及桡侧腕屈肌、掌长肌等。由于低龄儿童的神经发育还未成熟,对肌肉活动的支配与调节还在完善中,所以,在课堂上就出现了低年龄段儿童在拍球中,不能很好地利用手腕、手指控制球,视觉注意范围小,难以在复杂环境下进行拍球的情况。同时,拍球也不是篮球项目中的基本技术,但这个练习可以发展低年龄儿童的基本活动能力,如本体感知能力、眼手协调能力等。笔者认为:一年级上册安排拍球,既要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与经验,更要考虑为之后学习运球打下良好基础。

四、课堂观察

通过对四所学校的听课观察与省研讨课的情况进行对比,概括如下表。

从下表中课堂观察的对比来看,笔者认为:拍球虽是幼儿园的运动项目,也是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篮球运球技术的前奏与过渡,因此将拍球引导用手指触球而非手心作为重点比较符合运动技术掌握和教学的规律。

五、实践与思考

经过一年的思考与实践,笔者认为一年级上册的原地拍球单元计划,可以按以下思路进行设计:

(1)单元定位:设定教学目标的同时将分为几课时完成整个教学过程。以本单元为例,第一课时主要设计一些学生接触球的方式与方法,让学生与球建立一种感情。第二课时主要让学生学会手指自然弯曲用手指触球而非手心的拍球方法。第三课时主要让学生在节奏拍球和高低拍球中巩固拍球,提高学生对球的控制力。第四课时设计一些花样拍球、拍球比赛、拍球展示等拓展性练习,提高学生对拍球的兴趣和能力。单元计划既要解决课时单独解决的问题,又要考虑课时与课时的梯度性和关系。第五课时对学生进行考核与评价,达到检测和巩固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自信。从教材的结构着手,利用系统的整体原理,编排教材,沟通教材之间的联系,使每一节课不再是点滴零散的“知识点”而是一个知识链。

(2)重点与难点分析:每一节课让学生学习什么知识点。着重突出运动技能、锻炼手段、发展体能与身体健康的学习目标,梳理出各课时学生学习篮球的目标。

(3)教学策略:怎样将每一节课的知识点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措施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愉快学习、完成单元定位的教学目标。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可以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起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这样既满足了多数学生的求知欲,也为部分具有运动天赋的学生提供了更高程度的教学。①利用悦耳动听的音乐创设篮球学习的趣味性。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音乐,如:兔子舞、NBA,CBA拉拉队音乐、自编篮球操,起到增加学生的情趣,活跃课堂气氛,优化课堂环境的作用。这既提高了学生对篮球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了准备活动的效果,为基本部分篮球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②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增强篮球学习的趣味性。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在篮球教学过程中通过游戏诱导的方式,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环境氛围下,激起学习的兴趣。游戏竞赛的方式更是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篮球游戏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以及集体主义荣誉感,同时利用学生的自强心理,培养他们勤奋学习、刻苦锻炼的习惯。③利用恰如其分的教学语言增强篮球学习的趣味性。笔者认为教师应采用新颖的语言或激励的语言去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新鲜感。例如,一年级学生对球性不够熟悉,在练习原地拍球时,教师应采用语言提示:“拉拉球、眼看前、拍好球”。让学生在重复的练习中由始至终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学自然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④利用丰富多彩的情景教学增加篮球学习的趣味性。情感总是在情景中产生,良好的教学情景的创设,不但能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其强烈的好奇心。如:行进间变方向运球,在途中摆设几个障碍作为标志物,然后教师讲一段小故事,让学生凭借想象在情景中绕过障碍把球运到目的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愉快学习中完成了练习任务。

参考文献:

[1]孙民治.篮球运动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篇3

一、培养目标的比较

从表1、表2可以看出,我校2007年进行的体育教育课程设置改革中的培养目标与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教体艺[2003])的培养目标相符合,该培养目标的特点是培养目标更加宽泛,其实质是人才培养的口径更宽,社会适应能力更强,更注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充分显示了培养目标的时代性和前瞻性。

二、课程体系的比较与以往教学计划比较,新教学计划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学科课程增设了体育心理学、体育保健学等体育基本理论知识课程,删除了无实际意义的学校体育卫生学。

(二)与以往教学计划比较,新教学计划的最大特色是在学科课程部分,该部分缩短了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体操、武术等课程的学时数。虽然这些课程的学时数缩短,但对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和技能的要求并没降低,相反在专业课中强调“技能的形成和发展”的一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设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体操、武术专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和爱好选择一项作为自己的特长项目,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学生运动技术和技能的掌握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方案的培养目标符合新时期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方案,人才培养的口径更宽,社会适应能力更强,更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在课程体系上增设了体育心理学、体育保健学等体育基础理论知识课程,为以后学生学习专业技术和技能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便于学生专业技术和技能的掌握;新方案在基础运动技术和技能开设的基础上,开设专项课程,学生在掌握其他技能和技术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和爱好选择一项作为自己的特长项目,充分体现了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体育人才的目标,提高我校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

(二)建议

虽然新课程设置与我校以往课程设置比较有较大的改进,但在实践中发现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和改进:

1.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合理安排课程开设时间。

篇4

体育教师应先通过调查问卷、互动交流、细心观察等方式,视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这部分学生特别爱运动,课余时间经常打篮球,对篮球非常喜爱,要求此类学生对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完全体会和了解,能够掌握左右手变换运球,并且能够跑步运球;第二层,这部分学生身体素质还不错,对于篮球的理解和掌握不是很好,这类学生要提高他们在球场上的反应能力、意识问题,保证不出现丢球情况;第三层,这部分学生平时疏于锻炼,对于运动以及篮球兴趣不高,针对这类学生要提高他们对篮球的兴趣为主,让他们参与到篮球运动中来,体会篮球运动的乐趣,掌握一些基本的篮球动作。

二、教学过程的层次性

(一)合理制订教学目标和具体要求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综合考虑,依据每个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是第一步,适度加大第一层次学生的学习与练习难度,对于内容讲解更要详细,强调动作要领与重点,以“原地肩上单手投篮练习”为例,能使其把握单手肩上投篮的要领和预备姿势,向学生重点讲解伸臂与蹬地动作,充分理解一些必要动作的重要性。对于第二层次的学生,要尽量给予动作演练,更加详细地描述示范每个做动作的技巧,仍然以“原地肩上单手投篮练习”为例,体育老师在讲解的同时,规范这类学生的动作流程,其中蕴含的小动作,如屈腕、拨指等细节要给予指导。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主要以培养兴趣、理解概念为主,向学生解释篮球的飞行弧度和瞄准点,提高投篮命中率以此获得成就感,从而产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二)确保教学方法和课堂形式的层次性

合理可靠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对于基础不同的学生,要视其情况,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学效率有所提高。在整个初中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基本练习,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并结合各个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对症下药,使其发挥所长,提高所短。以运球教学为例,可以提供不相同的教学方式进行练习,如单人跑、曲线跑、二人对抗进行进攻和防守练习等,这样一来,学生受到的约束小了,自然也就热情高涨,主动参与到其中来,从而轻松愉悦地完成了教学计划,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层次性

分层教学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的自主意识,就一项教学相关调查报告显示,人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大约80%来源于自主学习,所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进行分层引导。对于第一层学生而言,他们能够比较不错地掌握基本篮球技巧,对于篮球也很喜欢,这就需要体育老师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自己解决的能力,再讲一些动作要领引导他们自我对比、自我改正;对于第二层次学生而言,他们有着不错的身体素质,应该尽量引导他们培养篮球意识,让他们在基本练习中反观自己的不足,对比第一层次的学生,尽快自我改正,抓紧时间迎头而上;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而言,主要培养他们基础的自学能力,从简单的、基本的点练习,逐渐提升身体素质,引导他们自主发现自身不足,从而在自己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升自己,以适应整个初中篮球教学内容。

三、教学评价的层次性

篇5

由于实行了选项分层次教学,篮球提高班的很多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篮球基本功,对篮球的基本传接球、行进间单手上篮、投篮、运球和移动技巧等技术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教学初期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制订一年或者两年的教学计划,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使学生能达到较高的水平,为学生进入高等学校或者社会进行更深层次篮球学习打下基础,使他们比较精通篮球(包括篮球的基本理论知识、裁判法、规则),为他们今后能在社会上更好的从事篮球运动,进行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

二、创编一套适合篮球提高班学生的校本教程(教学内容)

在高中选项分层教学中,很多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往往是凭经验,所选教学内容没有体现教材的连贯性和层次感,同时也没有系统性。因此在篮球提高班进行选项的初期,教师首先结合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将两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四个教学单元,把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具体化。其中每个教学单元即为一个学期,每学期以36个课时为准,其中有4个课时为机动安排(如测试)。具体内容设置如表1、表2。

在基本确定以上教学内容之后,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和进度进行微调。同时,每个教学内容的教学都不是孤立的,教师可以根据每次课的教学主题,组合其他技术,运用丰富多样的练习形式,去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当然,以上内容有些可以做介绍性学习,有些可以精学;有些内容是新授的,有些可以在以前的基础上进行复习、巩固、提高、拓展。

三、运用“训练化”的教学方式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在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之后,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层面上来。由于篮球选项提高班人数往往不是很多,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就采取了校篮球训练队“训练化”的教学方式,从课的开始部分,一改很多教师花哨的准备模式,而是通过简单、高效的活动来达到热身的目的。在主题教材教学中,教师则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提高要求,将落脚点放在技战术的运用而不是技战术的掌握上,大胆借鉴“训练化”的教学方式,即在学生初步掌握技战术之后设计大量的练习形式,多为学生提供类似实战的战例,让学生重复的去练习,以达到熟练自动化的程度,初步建立一种条件反射。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始终使学生处于一种想学乐学的环境中,改变学生平时篮球课中为了“学技术而学技术”的情况,让学生真正做到为了“用技术而学技术”。此外,在练习中,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集中讲解,在学生身体能承受的情况下,加大练习的量和密度,提高一节课的学习效率。

四、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

在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能测试篮球项目标准中,大部分评价内容采取了往返运球上篮和90秒罚球线距离的自投自抢。笔者通过测试,发现本教学班的学生都能达到相当高的成绩。此评价标准已不能准确反映篮球提高班学生的实际技、战术水平。因此,笔者将学生的评价测试分成了两个部分,各占50%的比例。第一部分即为基本的测试,测试方法同上,当然这一部分除了客观的评价以外,还多加入了动作的技评,以此作为评价的依据。第二部分则采取了10分钟的教学比赛,此过程是借鉴了各级各类的学校篮球特招或者单招考试中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笔者分别考核技术、战术两块。技术主要是从合理性、实效性两点考核,战术则从意识的强弱和有效性来考核。当然技、战术考核所占的比例在高二阶段可以是6:4的比例,在高三则可以酌情提高战术的比例。通过这两部分的考核,以此来更加客观合理地评价每个学生,避免了单一测试都是高分的情况。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篮球提高班的教学慢慢形成了一种良性的教学形式,学生上课练习的积极性也大大增强,在学生中引起了良好的反响,也为学校篮球队输送了大量的队员,由于提高班教学中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相对丰富,因而真正做到了提高班学生与篮球队的无缝对接,而且为学生进入高校进行更深层的篮球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篇6

1、指导思想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与健康行为。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本学期我将通过教学实践,确实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体质,使学生掌握田径及篮球运动项目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体育运动技术水平,同时加强思想教育,确实完成教学任务,以达预期的教学效果。

2、学生情况分析

作为刚刚步入新学习环境的高一新生,由于他们来自各间校风不同、师资要求有异、体育风气有别、场地器材条件有差异,这就自然形成了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深浅不一、基础不一、身体素质有差距等因素。另外学生对新的学习环境还不是很适应。感情丰富而强烈,表现为情绪波动性大、不稳定,不成熟。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预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及主要措施,循循善诱地帮助学生统一认识,打好基础,使原来体育素质较较好的同学能树立新的拼搏目标,而对于体质较差的“困难户”能在新的环境下树立自信,发挥长处,

3、教材与教辅分析

(1)内容和结构

上学期主要进行田径运动的必修课教学。田径是其他体育项目的基础。高一年段进行田径运动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田径运动,作为基础运动项目的功能,为学生进入后期的选项学习打好运动技能和体能等多方面的基础。田径模块教学内容为:短跑和跳远。

段选项教学班的教学内容为篮球运球三步上篮。上篮一般称三步上篮或三步跨篮,是一项基本的投篮技术,上篮按出手时手与肩的相对高度,分为高手上篮和低手上篮;上篮包括单手和双手两种手部动作,同时又还包括行进间和跳起两种身体姿态。手部动作有正手、反手、勾手的区别。本学期以行进间单手肩上上篮为主要学习内容。:

4、教学目标

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学会体育学习及其评价,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篇7

关键词:初中体育;篮球教学;分层次教学

一、分层次教学模式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必要性

1.有利于学生实现阶段性目标

初中生由于先天的身体条件差异以及后天对篮球运动认知的不同,决定了我们在初中篮球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如果我们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统一化教学,那么教学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则由于种种原因无法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为了全面提高初中篮球的教学效果,达到更高的教学目标,让所有初中生都能掌握更多的篮球知识和技能,教师应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并根据差异制订不同阶段性学习计划,使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完成不同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取得进步。

2.分层次教学与篮球运动的发展规律相一致

分层次教学强调因材施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全新教学方式,其根本目的在于给学生个体的运动技能的提升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篮球基本知识,由难而易地进行篮球技能的训练,进而不断地巩固和提高篮球知识和技能。所以,分层次教学是与篮球运动的发展规律相一致的。

3.分层次教学与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相一致

在初中开展篮球教学,其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篮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分层次教学以这一教学目标为基础,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由教师自行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指导,进而按照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学、有所得,还能充分展示我国基础教育的全体性素质目标。

二、分层次教学在初中篮球教学中的运用

1.了解学生差异,动态分层

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应先通过测试的方法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学初的素质、专项技术、兴趣等进行测试,然后根据相关数据的分析结果对学生进行定组分层。在分层之前,对学生的测试指标分为:运动态度、技术指标和身体素质。运动态度主要指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喜爱程度。技术指标主要指篮球的一些基本技术,比如,原地高低运球、行进间运球慢走等。身体素质是指学生弹跳能力、爆发力、耐力等,一般通过50米跑和立定跳远来测试。教师应尽量从上述测试中掌握每个学生对篮球基本技能的了解,并做好记录工作。同时,教师应向学生讲明分层次教学的意义及优势,防止学生产生不良情绪,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将学生分成A、B、C三大组。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策略,使小组内的学生在共同学习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协作学习。分层次教学的目的就是将学生放在最有利于其发展的环境中,鼓励学生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强化正能量,加强其学习的决心和动力。

2.确定差异,因材施教

由于小组内学生篮球技能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对于A层的学生来讲,基础较好,具备一定的篮球技术,但是在篮球技术的细节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那么,我们应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改进学生的动作方法,精确掌握篮球动作技术上,加强学生动作的连贯性和合理性。同时,教师还应适当地向该层次的学生传授一些篮球战术。对于B层的学生来讲,基本掌握了篮球的基本技能和技术。但是,该层学生又可以细化为两类。一类与A层学生的水平比较接近,经过一定的训练与学习后,能够达到A层学生的水平。另一类是中等生,该类学生一般保持在中等水平。而C层学生则是对篮球缺乏兴趣,对篮球学习存在困难的一类学生。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重点帮助该类学生培养对篮球学习的兴趣,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3.区别对待,差异评价

在篮球分层次教学中,我们以学生原有篮球技能和技术的进步和提高的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学习任务的最终标准。评价主要由两方面内容组成:(1)对学生的篮球技术形成评价。(2)对异质小组学习过程的评价。主要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愿意帮助他人、是否愿意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等等,这也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体现。

初中篮球教学采用分层次教学方式,是新课程标准的体现,充分展示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不仅培养了学生篮球学习的兴趣和团队协作精神,还极大地提高了初中篮球的教学水平,值得我们借鉴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陈万宁.初中篮球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应用探究[J].体育时空,2012(6).

[2]张红芹.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J].神州:上,2012(4).

篇8

教学工作过程中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做到出全勤,从不无故迟到、早退。工作中贯彻教育方针和新的教学理念,按课程计划要求,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认真备课,面向全体学生扎实地开展工作,带领学生上好课,搞好课余活动,热情指导学生开展各项健身活动。保证了学生在一小时体育锻练时间,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了校园文化建设。

一学期以来,带领学生参加街道运动会、在校组织开展篮球队,与初中学生进行篮球友谊赛。为了更好的发展我校的乒乓球水平,在校建立乒乓球俱乐部,增加学生们的爱好和兴趣,并举行乒乓球比赛。

现在是不断学习的时代,而不只是一本专业的书。在领导的鼓励下和各教师的指导下,注重个人各方面有关教育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教学中做到反思,理论联系实践中应用等方式,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领会。

在教学计划中主要运用下列四点:

第一、重视小学生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认识这个规律可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正确的锻炼身体,促进健康的成长。认识规律创设符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计划。

第二、教学过程别重视人的语言表达的培养。一个动作让学生自己从体会到解说,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体会再到解说。这样解决了单调教师讲解说,也做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

第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第四、教学别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

对七彩阳光广播操工作小结:

开学初我重点抓了广播操,经过一个暑假,对广播操有些陌生,如不及时抓紧复习,一旦学生养成坏习惯,在纠正就困难了。因此,我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点对广播操进行教学的。

第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做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重视做操、自觉做操、坚持做操、认真做操的良好习惯。

第二,运用多媒体和教师正确示范。示范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通过示范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通过多媒体和教师的对主要的讲解,让学生在脑海里正确的再象。

第三,讲解要少而精。我在广播操教学时的讲解,主要是结合我的示范动作,让学生加深对动作的理解。

第四,口令要清楚、洪亮、准确。

第五,纠正错误动作要及时。

另外,在各班主任的直接帮助下,所以,使我校小学的广播操质量,在很短的时间内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提高的基础上,所有教师都能以身作则,跟学生一起认真的做操,给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

本学期不足:

一、动作的的规范性:如跳高技术较多学生的起跳脚摆不上来;掷沙包时力发不出去。

篇9

关键词: 初中篮球教学 分组训练法 运用探讨

篮球教学主要是指通过篮球教学活动的实施,锻炼学生身体,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素质和承受压力能力等,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篮球运动技术的同时保持身心健康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们加大了对初中体育教育,包括初中篮球教育的关注力度。然而,由于受到传统篮球教学模式的影响,现阶段初中的篮球教学课堂仍然存在许多制约发展的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学生篮球技术的发展,更阻碍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鉴于此,为了全面提高篮球教学质量,相关初中体育教学工作者纷纷引入分组训练法。通过“分组训练法”在初中篮球教学课堂的应用,教师学会了从学生在篮球技术方面的差异性出发,认清差异、尊重差异,并做到因材施教,知人善教,进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本文就初中篮球教学中分组训练法的运用展开探讨。

一、分组训练法定义概述分析

所谓分组训练法,是指教师以满足不同基础学生在篮球方面的学习需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在开展篮球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关注学生在技能基础、篮球锻炼兴趣等方面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分组训练教学,从而使教学与学生匹配,使全体学生的体能都能够适应篮球运动,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使他们在分组学习中更好地交流与合作,并且能够公平竞争。分组训练法以尊重学生体能状况为基础,通过分组训练的教学方式,将运动内容与学生体能状况、对篮球运动等的熟悉程度等方面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其能把篮球教学活动教活,把课堂教活,把学生教活,是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手段,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初中体育教育水平,进一步促进初中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初中篮球教学的分组训练法设计与实践

“分组训练法”教学设计能明确学生的锻炼方向,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够参与到篮球教学的全过程并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较大收获,进而激发对篮球学习的兴趣。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在设计“分组训练法”教学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的体能状况、篮球基础上,按照对篮球运动技能基础的强弱,进行分组训练教学,从而实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高篮球教学时效性。

(一)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科学制定分组训练目标。

教师在运用分组训练法开展篮球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必须落实本节课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和技能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等。其中知识和技能目标应列为重点教学目标,在分组训练教学中明确体现出来。在对学生进行分组训练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把学生划分为多个不同的组,对不同篮球技术基础的组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再对不同的组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与要求,引导学生实现并掌握。这样,教师就可以更好地教学,让学生有更多自主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发现篮球训练项目中的不足之处并进行弥补,促进学生在篮球方面的发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篮球技术。

(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组处理课堂教学环节。

教师要根据学生篮球技术层次,在处理篮球教学环节的过程中,重视教学方法的差异性,开展分组训练教学。首先,制订切实可行的教案。在开展篮球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教师所使用的每一种教学方法,都应以提高学生篮球技术为目的。学生是任何一种教学活动的主体,篮球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在开展篮球教学活动时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从学生的篮球技术水平出发,对训练模式进行调整。其次,对学生意志品质的教育要区别对待。对于一些在篮球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一定难度的篮球训练项目,保持对篮球的学习热情;对于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缺乏运动细胞的学生以基础练习为主,让他们完成一些拍球、运球等简单的基础任务,保持他们的运动积极性。这样,教师可以多鼓励学生敢于实践,敢于尝试,从基础做起,在分组训练教学中训练学生在篮球方面的技能,适当评价和鼓励,让学生更有动力去努力学习篮球。

(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好训练任务布置工作。

学生的层次不同,教师在布置训练任务时,要针对篮球技术基础不同的学生,重视训练任务差异性,从而强化学生的训练效果。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技术水平设计合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从而选择有效的分组训练方法,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组的学习需要。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篮球技术水平的高低,把学生分成精英组、基础组、初学组。精英组的学生按教师提出的练习目标,在队长的带领和指导下自主练习。基础组的学生按照老师布置的训练任务,在队长的指导和带领下有针对性地练习。初学组的学生由教师进行示范讲解,及时纠正错误动作,认真学习基本技术。

三、结语

分组训练教学法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在实践中也获得了成功,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同样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单一化篮球教学模式,在篮球教学中运用分组训练教学法,从而使篮球教学课堂脱离枯燥乏味,脱离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模仿”单方向的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焦风水.“分组教学法”在职业中专篮球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10,25.

篇10

聋生作文兴趣聋生大多从小就失去了听力,听觉的障碍影响了口语的形成与发展,导致感知信息的贫乏、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书面语言的表达很难做到准确和流畅,反应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聋生作文的“老大难”。经过近20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了指导聋生作文的“五部曲”,颇有成效。

第一步:制定作文教学计划

先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案研究,针对聋生目前词汇掌握的情况、口语表达能力、心理及生理发展特点、听力损失程度等进行全面评估与衡量,然后进行分类。对各类学生在某段时期作文应达到的要求,量体裁衣,为每位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计划。

1.制定每月教学计划。基于我校教学管理采取集中上课、集中休息的实际情况,依据学校课程设置计划表,每个月为每位学生制定出本月的作文教学目标和要求,每月一总结,学生自己跟自己比,只要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就适时表扬,肯定。

2.制定学期作文教学计划。每学期初,提出本学期作文需达到的目标,学期末,对本学期写作情况作详细分析,对立意新颖、思路清晰、内容丰富、语句精彩的作文给予表扬,帮助落后学生分析原因并提出希望。

3.制定学年作文教学计划。教师依据教材作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季节气候特点,以及学校活动开展情况制定。教师要做到对每位孩子的情况心中有数,要求不能过高也不宜过低。

第二步:培养兴趣,引导入门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写作意境中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教师要利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展览馆、百货商场、游览公园、郊游、爬山,参加或观看各种文体活动等,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有重点的引导学生观察,适时地提出各种问题,提高学生注意力及观察的兴趣。这些具体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为聋生更好地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开展口头作文比赛、演讲比赛、看图作文比赛等活动;引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聋生写作都有了可喜的进步。

第三步: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这是写作的一个基本规律,聋生要想清晰完整的表达一个问题,就要从简单的字、词、句着手,再由词成句,由句成段,由段连成篇。组词造句是写日记的基础,而日记又是作文的基础。日记是聋生实现由句到段再到篇的桥梁。写作初期,每天坚持辅导学生写日记,写前提出要求,写后及时批阅修改,指出优点及不足。

写作过程中针对聋生知识面狭窄、词汇贫乏等特点,采取小步伐多层面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每日一句话”和“每天一记”习惯,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实现作文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最佳中介。

第四步:多读、多练、多思、多动

“讲练结合、读写结合、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开导思路、发展智力、引导创作、指导练习”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指导思想。

(一)多读、多练

熟读背诵本身就是一种理解的好方式,所以要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自习、晨读及课余时间,多读些课外书报,如《小学生语文报》《小学生拼音报》《儿童童话寓言故事》等,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接触到大量书面语言,既丰富了知识又开阔了视野,并且这些儿童读物图文并茂,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发展思维。

1.首先,抓住社会、学校、家庭生活、自然景观等值得一写的精微细节,鼓励学生及时记下并写出自己的心得。其次,也可一文多写,多写多改,循序渐进,成篇指导。

2.培养学生做好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日常阅读中遇到精彩的词句或章节随时记录,按写人、叙事、景物场面描写等分类整理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是积累写作素材的又一佳径。

3.把其他学科的实践活动纳入聋生作文内容。如利用体育课进行的篮球、乒乓球活动情况,可写《记一次篮球(乒乓球)赛》,利用手工课上所学剪纸、折纸等知识,写工小制作,如《拉花》《小纸船》。

4.学生在校期间,鼓励学生多练习写请假条、留言条、信件等,掌握一般性应用文,对提写作水平有很大帮助。

(二)多思、多动

1.多思。教育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多动脑,多问几个“为什么”。读书看报时,指导学生对好的句段、章节进行独立的吟诵、分析、摘摩和品味,掌握写作方法,联系现实生活并展开想象,将学生的所感所思、心得体会融入文章意境,这是写好作文的根基。

2.多动。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数的课文内容都可以让学生自己演示。百看不如一试,亲身体会,感受更深。如学习《课间十分钟》一文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分角色进行活动:有的丢沙包、有的跳绳、有的跑步、有的爬杆、有的踢踺子……通过亲身体验,结合教师的引导启发,让学生把活动内容及内心感受记录下来,这就是一次很好的写作练习。

通过多思多动,学生不但掌握了大量的书本知识,而且培养了动手动脑能力,既丰富了生活又汲取了大量的作文素材,能进一步促进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第五步:培养意志,持之以恒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靠训练,训练不是一日之功,要有“滴水穿石”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培养意志对聋生而言,要多树立榜样,多讲些名人刻苦学习的故事。如:“铁杵磨绣针”“匡衡凿壁借光”等,既让学生懂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又从思想上教育了学生做事要有意志、有耐心、有恒心。写作文同样要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只有这样,学生作文水平才会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对教师而言,面对学生的作文,要有百改不厌、千批不烦的意志与恒心。

总之,对聋生进行作文教学是一项十分艰辛复杂的劳动,没有捷径。只有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勤加指导,聋生反复实践,师生共同长期坚持,才能不断促进聋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金卯.聋校作文教学的思考和策略[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