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逻辑思维训练范文

时间:2023-11-14 17:37: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逻辑思维训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逻辑思维训练

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数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多做题巧做题,通过练习不同类型的习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当前数学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没有意识到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很多数学知识都是通过探究的方式得出来的,没有给学生锻炼逻辑思维的空间,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实现学生长远发展。

一、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们认知事物的源泉,一切活动都是以思维为主导进行的,逻辑思维是无处不在的,渗透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数学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数学知识具有逻辑的严密性,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究有利于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首先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中的情境,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概念,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在课堂中尽量提出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逻辑思维问题,结合实际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依照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要按照教学内容明确数学知识难点和重点,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是每个数学教师必须要重视的问题,教学中要结合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离不开数学教材,要以教材为主导,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好基础知识,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教材的这一特性,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教师要立足于教材,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离不开教材,结合数学知识逐步训练学生,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路,在概述解题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扩展学生的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的形成对学习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初中教育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思维训练为主,教师可采用改变思维方向、思维方法、转换思维形式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同一问题用不同的提问,用新的角度、新的观点、新的方法去解决;对同种数量关系的问题用不同的表达形式表示,抓好变式教学,把重点放在思路分析上。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的思路,使其快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教师要有计划的将思维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数学中的公式和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学生不断的推理和判断在概述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形成基本的逻辑思维,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时要简单化,让学生轻松理解数学概念,这是学生形成逻辑思维最基本的形式,通过不断地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鼓励学生多做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做一些习题,并针对性地给学生选择一些证明题、思考题、讨论题以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经过实践证明,数学习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习题影响着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同时也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反复的练习,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解题思路,教师要科学合理分配各种习题,课堂上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要注意习题的选择,可以多增加一些证明题,以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重视后进生逻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生理、心理、环境等各个方面因素,逻辑思维能力也产生个体差异,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各有不同,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后进生更多的关注,针对逻辑思维能力差的学生要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教师要把握好教学中数学知识点的关联性和连贯性,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和思路,对于后进生来说数学基础知识薄弱,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容易思路不清晰,这就需要教学要注重关注后进生的学习情况和状态,在对整体知识有效把握时,要引导后进生了解知识的相关性,从而提后进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是学生学习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不同于其他学科,数学知识理论性比较强,需要学生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各个方面指导学生,使其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亲身示范的作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扩展思维,逐步将数学知识概述出来,对数学问题有条有理的阐述出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启堂.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J].西部素质教育,2017(01):218+220

[2]张帆.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发展,2016(11):94

[3]杨彦文.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或者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3(11):56

[4]王晟.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2(05):89

篇2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女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一、前言

传统数学认为,数学有三种能力,即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其中,逻辑思维能力是这三大能力的核心。逻辑思维能力是指使用形式逻辑的思维方式,正确合理地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包括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类比等。当前,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是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提出的教学要求之一。但鉴于女生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相对男生而言存在一定的差距,且随着社会对女性的要求也日渐提高,为使女生能在将来的社会上与男生站在同一高度,有必要从中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女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此,本文就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女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展开阐述,以供参考。

二、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女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相关对策

(一)根据女生特点,设法调动女生的思维积极性

心理教育学表明,女生由于心理生理特点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总习惯于经验思维而短于理论思维,强于形象思维而弱于逻辑思维,对抽象理论的事物缺乏兴趣。这些思维习惯使她们较热爱文学、艺术方面的知识,而对数理化等理科的学习则缺乏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表现为上课思想不集中,思维不积极。因此,农村数学老师要想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女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首要条件是必须激发她们思维的积极性。而兴趣是激发思维的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可以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入手。在教学中,农村数学教师应当学会利用现实生活的情境和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尽量提出一些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使学生感兴趣的并且具有逻辑思维的问题,以此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思维。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由于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学生更容易投入其中,从而动脑、动手,进而锻炼和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并让学生从成功的喜悦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尤其是女生更能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根据数学特点,教给女生正确的思维方法

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及应用广泛性等特点的学科。数学的教学,正好借助其特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数学知识的基本规律及其发现、分析、实验和应用,每个数学概念的引入和建立等,这些数学知识的系统归纳和讲解的过程,学生们都可从中感受到最具体、最基本、最生动的逻辑思维的训练。而女生又具有她本身的学习特点,长于机械记忆而短于理解记忆,即长于具体思维而短于抽象思维。因此结合女生特点及数学学科的特点,教给女生正确的思维方法,采取的教育策略应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任何思维能力的发展,都是从低级到高级、由浅入深,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女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女生具体思维、感性思维较强的特点,从女生所熟悉的具体事物出发,由旧的引入新的、由简单的引入复杂的、由具体的引入抽象的,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来提出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从而让女生觉得数学概念和规律并不是很难理解,进而渐渐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2)善于运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发现真理、认识真理、发展真理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逻辑思维的重要方法。归纳,是第一性的,在教学中常普遍被运用,但由于归纳的结果并非全部都是正确的,它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而演绎,是建立在归纳的基础上,它较为抽象难懂,但却可以去伪存真;分析与综合,分析是由结论推导前提和条件,综合是由条件去推导结论,两者是互为统一的,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性质的基本思维方法,对学生解决具体问题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在当前的社会中,很多问题不是一眼就能正确判断其真伪,所以有必要加强对中学阶段的女生进行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的逻辑思维方法的培养。

(3)善于教会学生判断自己的思维,发展自己的思维。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如果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思维活动的正确性加以判断、加以发展,那么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要做到这点,除了要求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有正确的理解和掌握外,还应教会学生在自己的思维活动中多问几个“为什么”“根据什么”“怎样想来的”,特别是经常问自己“题目还有没有别的解法”“题目还能不能变化、引申”,即进行“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的思考,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显然,这是从正面培养学生正确思维、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方法。

(三)在重视正向思维的前提下,善于进行逆向思维

女生在思维方面常表现为:多常规思维而少非常规思维,多正向思维而少逆向思维,对概念、规律和例题,女生往往习惯于从正面看,正面想,正面用,形成一种思维走势。这种思维走势,对解死题、陈题和同类问题是有法可依,有路可循,能够解决的,是一种正迁移。但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创造性则十分不利,是—种负迁移。在遇到新问题、活问题时,就会感到束手无策,寸步难行。这种现象倘若一直下去,势必会影响到今后对社会各种问题的正确思考,影响今后从事社会工作。所以在中学学习阶段,教师就必须重视对女生进行双向思维的培养,经常在培养正向思维的前提下,进行一些逆向思维的教育,这也是培养学生进行正确逻辑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

逆向性思维是从问题出发,寻求与问题相关联的条件,将只从一个方面起作用的单向联想,变为从两个方面起作用的双向联想的思维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注重训练学生双向思维的好习惯,这样初中女生在解题过程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四)鼓励学生多做题巧做题,加强逻辑思维训练

加强数学的推理证明训练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做、巧做习题,特别是思考题、证明题、讨论题。数学习题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可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须根据初中女生的思维特点,围绕教学重难点有目的、有计划地配备各种习题,特别是应增加思考题、证明题、讨论题,以加强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同时在解题的过程中也应加强推理证明的训练,以强化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是需要长期进行培养的。由于女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男生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要培养女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须根据女生的特点及数学教材的内容,注重对女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在本文中,主要从“根据女生特点,设法调动女生的思维积极性;根据数学特点,教给女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在重视正向思维的前提下,善于进行逆向思维;鼓励学生多做题巧做题,加强逻辑思维训练”来阐述培养女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对策,以期能让女生的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共同发展,进而克服自身的弱点,发掘自身的潜能,最终逐步提高自身有条理的说明、分析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石凤娇.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对学生的重要性[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6).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思维;探讨

一、引言

知识经济已现端倪,也是今后发展趋势。民族的进步需要创新人才的贡献,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需要创新人才。同志曾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前积极提倡的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已得到广大群众及相关部门的共识。而所谓的高素质人才,不是只光光具有高学历,更需要创新精神和能力,高素质人才的核心能力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初中是人生接受学校教育的中转站,该时期培养的创新性思维能够为今后的大学或职业教育深造提供坚强有力的后盾。当前初中数学教育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死记硬背、对公式灵活运用的能力不强、刻板僵化、唯书唯师等情况,因此有必要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数学教学环节中切实落实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数学创新性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探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就有必要先了解数学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及特征:

(一)数学创新性思维的概念

所谓创新性思维是指有创见性的思维,人们通过这种思维不仅可以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创的、有实际社会意义的思维。数学创新性思维是指能主动的、独创地提出新的观点与方法,解决新问题的一种思维品质,它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而学生数学创新性思维是个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指导下,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重新组合,产生具有一定意义的新发现、新设想及与众不同的方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一定具有社会价值,但对学生个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数学创新性思维的特征

数学创新性思维发挥着大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及下意识活动能力,完整地把握真数与形的关联,数学创新性思维不仅具有创新的特点而且具有数学思维的特点,是两者的有机结合,具有的相关特征如下阐述所示:数学创新性思维具有创建性、新颖性的标志;积极地创造性想象与现实统一是数学创新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发散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是数学创新性思维的基本模式;专注与灵感是创新性思维的重要特点。

三、在数学教学中强化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针对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能力。

(一)适当时机进行统摄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数学内容教学到一定阶段后,有必要进行统摄思维训练,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及能力。统摄训练是对学过的数学相关的概念、定理、单元章节等进行系统的复习,并且进行技巧性的总结归纳,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理顺知识的脉络,编织良好的知识网络。采用统摄培训教学方法主要是为学生创新性思维发挥打造良好的基础。

(二)恰当地进行批判性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批判性思维是学生对自我解题思路的冷静分析,对解题结果的重新审核。在数学解题中采用批判性思维就能够不断对解题的思路及结果进行完善,不断找到新方法、新思路。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对学生自己解题思路的审核,而且能够科学的分析教师教学的一切,打破唯书唯师论,学生经过自己对问题或者解题思路进行系统的考量,更能够进一步的接受所学知识。为了能够让学生有不少机会进行批判性思维锻炼,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适当出一些改错题或判断题等题型来发展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不时地进行直觉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直觉思维是建立在对客观数学知识掌握及熟悉的基础上发生的,是平时数学知识的积累与沉淀的一种良好反应,表现在数学问题上就是没有严格的逻辑推理、没有进行理论推导时就能够感觉到问题的结论。直觉思维越过中间环节,不像逻辑思维要经过严格的论证与推理等中间环节,就像英语学习中所谓的“语感”。在数学考试中,需要强烈的这种直觉思维,因为有着良好的直觉思维能够形成良好的解题思路,不但准确率高,而且节约考试宝贵的时间,体现解题的高效率。因此在教学中,首先,教师就应该不时地对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体会到直觉思维的魅力;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多设置直觉思维的题目,在学生毫无准备下突问学生用直觉思维解决问题;最后,要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有效地发展学生直觉思维。

(四)针对性地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兵法上强调迂回,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亦如此。当一个问题在正面难以找到突破口时,就应该从其他的角度下手,冲破思维定视,间接求解,利用正难则反的思维。数学中存在着不少的证明题,就可以利用这一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有针对性的设置逆向思维的题目,引导学生灵活地转换观察和分析数学问题的角度,让学生充分看到逆向思维的功能。

(五)有机地进行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集中与发散思维训练,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个问题进行发散,对于散乱的知识点进行集中,总结。创新性思维基本成分包括集中性与发散性思维,所谓集中性思维就是利用已有的信息按照一般的单一模式,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发散性思维是根据某个知识点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探索,联想到更多的解决问题方案,这些方案不一定都具有价值,需要评判、筛选、提炼、升华。集中性思维是发散思维的起点和归宿,两者相辅相成,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能够单单从集中性思维或者发散性思维进行培养,而应两者进行有机地结合,才能发挥效用。

参考文献:

[1]陈奇峰.试谈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科技资讯,2010(03).

[2]李晓龙.也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教园地,2009.

[3] 陈实.创新思维——数学教育的核心[N];学知报;2011年.

篇4

摘要: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现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讲究从“一刀切”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转变,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自主学习显得更加重要。正因为如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创新 能力

作为素质教育的最高层次就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数学教育在这一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

一、提高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现在的教学中,很多教师还是受到了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以应试教育为主,在教学中坚持以教师为主,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只是在讲台卜边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争论,没有质疑,学生的创新能力被逐渐地扼杀了。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二、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充分利用创新潜能意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设置悬念,不断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神秘感、追求感、探索感和创造感。比如在上课之前创设一些比较利于学生的导入新课的办法,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兴趣,也有利于营造学生创新的氛围。

2.赏识、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是十分可贵的,教师一定要及时鼓励,决不能漠然置之,吝啬褒奖。对学生发表的不同见解,采用的简洁算法,提出的新颖思路,教师要以欣赏者的态度,用满腔的热情,赞扬的语气,赏识的态度,采用不同的形式予以鼓励。当学生的创造性解法不够完善时,教师下课后和他一起探讨:当学生的创造性解法不对时,教师应首先肯定他的创新意识,再对其的不对作出正确的改正。这样,通过鼓励,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维系创新的热情。

3.建立自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心理学研究表明,平等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干,乐于发表意见,勇于大胆创新。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任何发现,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即使是看起来十分幼稚可笑的问题,也决不能责备,更不能指责挖苦。不能抵制、抹杀他们的发现,而应尽量找出其闪光点,并给予肯定,小心呵护学生创新的萌芽。

三、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注重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发散性思维反映了创造性思维的“尽快联想,多做假设和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的特点,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发散思维包括敏锐的直觉思维、反思思维、求异思维等,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彻底改变那种对每道题都事先人为的确定一个“标准答案”的做法,代之以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思维,选择自己喜欢的解法。特别是鼓励学生运用敏锐的直觉思维,即通过观察、取特值、类比、近似、比较、实践、纵观各学科知识等手段,形成一定的思维概念和感觉,遇到某些题目就可以联想到某些概念、定理、结论和一些小结果(指自己通过实践总结出的结论和经验)而立即得到答案。这样,不仅可以纠正唯书唯上的观念,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重视逻辑思维的训练。加强逻辑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本途径。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必须注重加强以猜想、联想、类比、模拟、不完全归纳推理等主要方式的非逻辑思维训练,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地进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才能有效的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3.注重直觉思维训练。直觉思维是一种整体的粗线条的减缩式的思维。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辩证运用分析思维与直觉思维,是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觉思维它具有跳跃性、试探性和一定的偶然性,加强直觉思维训练,可以使学生思维敏捷,灵活性、创造性得到有效发展。

四、完善教学评价标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对学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你的理解是个创造”“你有独立见解”“老师还没有想出来,你己经想出来了,真了不起”……这些赞扬和肯定将像一股股暖流流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及时发现和肯定困难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的点滴,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教师在讲评作业或试卷时,对有创新的学生要提出表扬,使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形成班风乃至校风促进全体学生创新提高。

总之,数学是一门科学,数学也是一种语言,不仅是科学语言,而且也将是商业、贸易的合适语言,因此,学习数学不仅仅是计算、证明,还要会用之去理解,去交流和创新,信息时代各种统计图表、数学符号向人众传递着人量信息,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因此,必须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从而达到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5

本文从语文课堂出发,结合课堂实例,试图寻找能够锻炼学生思维的几种方法进行探讨研究。思维训练由此而提出――画面法、作文法、主问题创设法等几种方法。期望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让学生在思维的深度、发散性、敏捷性等方面获得成长。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思维训练 实践研究

乌申斯基在《儿童世界》一书中提出:“语言乃思想的有机的创造,它扎根于思想之中,并且从思想不断地发展起来”,所以,谁要想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应不断发展他的思维能力,离开了思想单独地发展语言是不可能的。

语文学习包含“文”和“言”,这两方面的发展如果能同时帮助思维能力的锻炼,又将反过来促进语文学习。

根据这样的思维方式的年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有这样几种实践尝试可以关联起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深度、广度、变通性等方面入手。而要培养这几种特征,很重要的一条是给学生提供思维训练的机会,安排一些能够刺激学生进行思维的环境,逐渐培养学生多面向、多角度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习惯。

一、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

首先,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应注意用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方式。(1)教师的提问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在与学生通过问题进行互动时,注意由浅入深,给予学生思考的信心。注意将学生思维灵活性调动起来之后,才将问题逐步深入。当学生在回答的内容令人满意时,有时可以进一步追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更深层次;当学生回答错误时,可以通过询问其他同学观点后,加以比较分析,找到思维的不同方向。由此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思考逐步加深的习惯,而非浅尝即止。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先提问:“我”是怎样爬下悬崖的?接着进一步深入问题:“走一步再走一步”在本文中有什么更深层次的涵义?(2)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多采用提问法、谈话法、讨论法等有利于发展学生智能,训练表达能力,扩展多向思维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尽量发散对问题的思考结论。例如,在学习《故乡》时,分析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之后,引导学生思考:杨二嫂是好人还是坏人?为什么?《我的叔叔于勒》先请学生概括于勒的人物形象,并说说每种概括的依据,从谁的视角来看于勒的?在学生有了明确的结论之后,请学生再思考,你觉得于勒是好人还是坏人?为什么?如果于勒是你的亲叔叔,你会带他回家吗?《羚羊木雕》一文中也是很好的锻炼思维发散的课文。可以设问:这件事到底谁对谁错?请同学们来辩论。

其次,让学生处于思维的安全心理中。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自我认识的敏感时期,很注重同学和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因此,安全心理对学生能否在课堂上积极思维活动,起到很重要的影响。教师对于学生的想法,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有讥讽、嘲笑的意思,哪怕学生的想法有时候很幼稚,教师都应给予足够的尊重,并及时作出适当的判断。当然这个判断的延迟给出,往往让学生因为心中有问,而更多角度的积极思考。同时,养成提前告知上课内容和预习的习惯,让学生胸中有成竹,在课堂与老师、同学交流的时候,会有更安全的心理。

二、多种形式进行思维训练

初中教科书的文本内容,多数都是能引发学生的形象思维的作品,只要通过阅读与启发,大部分学生都可以调动起形象思维,那么如何更深一步地引发其逻辑思维呢?

1.画面利用法。画面利用法就是通过文字想象还原画面的方法,进行思维训练。初中课本中大部分诗歌都是画面感较强的作品,引导学生通过诗句来还原画面,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例如《钱塘湖春行》中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所传达的画面,学生可以仅仅通过读就能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画面。但这还停留在形象思维上,画面上。方法设计:你能把想象的画面描述一下吗?并写下来,与同桌比较。这就需要学生将画面生成文字,这还只是第一步。第二步通过与同桌比较,比较的过程中,发现虽然是同样一句诗句转换的画面,却气象有所不同。那么通过“比较”,也能看到个人解读的风格,与个人的经历、气质、经验等无不关联。彼此比较、吸收,说说自己的看法,又可以进一步对诗句加以分析、赏析。同样可以借鉴此法的比如:《观沧海》中的“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天净沙 秋思》让学生进行想象,再用语言组合画面。通过给画面的补白,可以较好地增加思维的广度,再进行语言还原画面,也对学生进行语言逻辑思维的培养。

2.作文训练法。这里所说的作文不是目的,而是达到思维的方法和手段。笔者尝试的两种方式可以借鉴。一种是改变人称重写故事。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从父亲与杰利的角度来改写故事。通过这种改写,涉及到人物的心理的推敲,故事人称的转换,故事逻辑性的再塑,是很好的思维操。再如《再塑生命的人》也可以用这种方式训练。

另一种是文章或文章片段的仿写。这种方法可以一箭双雕,既可以让学生在遣词造句上获得锻炼,也可以积累文中的词句;又可以通过这种词语文字的再运用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这种小规模文章的仿写,是可以长期实践下去以证明其对学生思维发展的意义和价值的。例如泰戈尔的《金色花》,通过仿写激发了学生很多奇思妙想,从多个角度锻炼思维。

第三种是对原文的再创造。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改造想象,对原文进行再创作,也能产生不一样的效果。例如《皇帝的新装》结局的续写。这种多种可能的故事结局的续写,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也是思维训练的好方法。

3.主问题的创设。主问题的精心创设,也可以在文本解读过程中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所谓主问题,是对文章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问题。通过主问题的创设,可以激发起学生对文章诸多问题的思考和质疑,从而加深了对文本的解读,同时也拓宽了思维的广度。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主问题可以这样创设:朱自清写父亲对自己的爱,为什么选择了买橘子这件小事,又为什么不从正面来写,而选择写父亲的背影?通过这个主问题,可以激发起学生对诸多问题的思考,诸如:父亲在什么情形下决定亲自送我?从父亲的买橘子的背影中、语言中和后来的信中透露了父亲怎样的爱?作者对父亲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篇6

通过批改平时的课外作业和期中期末试卷以及中考卷,并对其进行仔细分析,我发现学生解题时存在一个通病,即缺乏思维的逻辑性。表现为审题不清,表述混乱甚至自相矛盾,还有的同学在开卷考试中,对于不太有把握的题目为了多得分而不分主次一味罗列,不问是非随意乱抄。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众所周知,逻辑性是体现一个人思维水平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志,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思维方式的成熟和青少年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变化过程。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等,不能仅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或简单模仿例题进行题海大战,我认为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才是思想政治课最重要的任务。

那么教师该如何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呢?在二十多年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我经常从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展开有效的思维训练。

一、导入新课――投石击水,激起思维浪花

恰当的导入对启发学生的思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使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激起思维浪花,进入活跃的思维状态。热烈活泼的教学气氛不会自然形成,教师应运用有效的方法来创造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和求知欲。教师应把握初中生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新课的导入要兼顾新颖性和启发性,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探求的欲望。

目前,我校每个班级都配备了先进的电子白板,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采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效果明显。多媒体导入新课主要包括歌曲导入法、视频导入法、图文材料导入法等。心理学的实验表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从视听结合接受的知识能够记忆65%。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可以创设直观情境,吸引学生,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教学内容更形象,学生看得更清楚,感受更真切,深化学生对所教内容的理解。

二、讲授新课――巧设问题,开拓思维深度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政治教师应改变“一言堂”的传统讲授法。古希腊普鲁塔戈说:“学生的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教师的角色就是点火种的人。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的政治课堂教学活动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活跃状态,开拓学生思维,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究。我认为最有魅力的教学就是在一定情境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和知识产生共鸣,在这一瞬的结合中产生成功的愉悦感。

思维基于知识,产生于问题,并因为问题而得到持续不断的、深入的发展。教师可巧设问题,开拓思维深度。在设置问题时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系统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思想政治教材为设置问题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包括典型案例、名言警句、生活故事、漫画图表等,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为学生的积极思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另外,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社会现象可以让学生去思考。运用书本知识探究热点时事,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是我们广大政治教师的职责。

三、当堂训练――掌握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思想政治课涉及的许多问题具有开放性,往往需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因此,教师不能把书本上的答案强加给学生,而应该循循善诱,在训练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形成全方位、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或正向思维或逆向思维,引导学生破除思维定势,改变学生思路的狭窄、片面、简单的现象,努力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策略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促使学生的思维向宽度和深度扩展。

四、课外作业――形式多样,拓展思维广度

政治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会做题,而是以习题的形式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再现所学知识,提高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法律素养,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篇7

一、畏难,心理压力较大

初中物理重在表浅的定性研究,所研究的现象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而且多数是单一的、静态的、教学要求以识记为主;高中物理所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而抽象,多数要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教学要求重在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高一物理的运算又迅速地从单纯的算术、代数运算过度到函数、图像、向量、极值等运算。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概括、推理、想象等思维能力,应用数学能力以及与之对应的优化方法、学习习惯和思维质量,这对于刚上高中的只有形象思维或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尚处于经验型阶段的高一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思维方式中质量上的飞跃。高中物理难学是确实存在的现象,大部分的学生觉得成绩比初中退步了,对现在的成绩感到不满意,而且对学习高中物理有较大的心理压力。众所周知,在高考各科成绩中,物理学科的平均分历来都是较低的;而在学生当中''''物理难学''''成为抹不去的阴影。不良的竞争,过大心理压力的长期作用会使青少年的心理承受力不胜负荷,从而产生学习障碍,结果"台阶"的跨越更显艰难。

二、刻板的学习方法,惰性心理

初中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和演示入手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高中从理想模型代替直观现象客体入手,通过逻辑判断和抽象思维建立概念和规律,这种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必然使得学生要改进原来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新的要求。学习上产生困难,往往并非学生思维水平或智力的问题,而是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去学。事实上,学生学会物理,到自己会用物理差距还非常大。从我多年的调查分析,大部分的学生还没有掌握正确、合适的学习方法,这已是他们在物理学习中遇到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途径只限于课堂听讲,缺乏对自然科学的探索精神。课后只是为了做题而做题,死记公式,生搬硬套。少了求知的热情,成功的喜悦,只靠考试、升学的压力是无法产生浓厚兴趣和学习欲望的,反而会出现"惰性心理",完全依赖老师课堂讲解,思维惰性大,思路狭隘,满足于固有的思维模式,受固有的方法框框约束,只能套用知识,不能灵活运用知识,只能模仿,不能创新,思维僵化。"满堂灌"教学法和"题海战术"是产生惰性心理的温床。西方一位颇有名气的未来学者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写道:"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存在惰性心理的障碍,就不会主动去汲取知识,学不到真正的东西,也不可能成为新世纪的创新人才。

三、思维负迁移,"晕轮"效应

思维定势的迁移分为正向迁移和负迁移。对新知识的学习起积极、促进作用的为正向迁移;起干扰、抑制作用的为负迁移。物理教学中思维定势负迁移的消极表现:

1、在解决新问题时,盲目地照搬旧经验,不注意新旧问题间的差异。

2、由于思维定势造成思维方式的僵化,不利于思维的发散,缺乏创造性。

3、在建立概念和规律时,学生因未真正掌握其内涵和外延,便会造成"定势错觉",而极易迁移到应用中去。不能区别相互之间有联系的物理概念,如电压和电动势,电势与电势能,质量与重量,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等。

4、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时的稳定性和清晰性差,理解不透切,将一些本质不同,但表面上相近、相似、或相关的概念或规律混淆,产生晕轮效应,成为学习的障碍。如在对自由落体运动问题的认识上,学生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所受的重力决定的,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问题的认识上,学生对鸡蛋碰石头这一物理现象,认为鸡蛋碎了是由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比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大;分不清变化和变化率,如速度的变化和速度的变化率;磁通量的变化量和磁通量的变化率等;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学生将其作为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一般关系,以滑动摩擦力概念代替了摩擦力概念;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及其加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总是指向圆心,学生将这一特征当作圆周运动的一般特征,以匀速圆周运动概念代替了圆周运动概念。

四、性别心理障碍

在跨越初高中"台阶"的过程中,有的人越往上攀登越感吃力,不乏落伍者。而落伍者中,有不少是女生。理科是女生弱项的舆论和事例常压得女生不敢放胆去学习物理,造成心理负担,使学习信心不足。例如近几年各省高考实行"3+X"以来,其中"X"科选读物理的女生较少,在理科重点班的女生则更少。女生学好物理的信心明显低于男生,学习的劲头也不如男生,对自己不敢高要求,做题时,也不够男生灵活。在大部分人认为女生学习物理至少在某方面比男生困难的情况下,女生的心理压力实在不小。科学研究表明,男女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都存在差异。但这些差异主要不是表现在水平上而是特色上的不同。男生在抽象、理解思维方面较强;女生在形象、机械思维方面较强,在高中偏向逻辑推理的学习中,女生喜欢记忆的方法已不适用了,从而在成绩上出现退步现象,但特色的差异并不代表能力水平的高低,只是一开始的适应程度的不同,使有的女生心理上产生障碍,缺乏信心,畏缩不前。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下面介绍一些打破心理障碍的方法:

高中物理注重物理现象的观察到分析物理现象、建立物理模型并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因而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才能学好。从上面的调查研究分析可以获知,对于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这种思维的较高层次的要求常会令他们无所适从。当高一学生在物理学习上遇到心理障碍,我们要想办法帮助他们尽早克服,使他们尽快适应过渡期,愉快投入高中的知识吸取中。

首先,要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科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情商。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籽。他说:"只关心种籽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籽喂麻雀。"兴趣和好的动机能够很大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激励学生不怕挫折,勇于前进;要“思学生所想,解学生所难,料学生所错,投学生所好”。

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并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改变一讲到底的做法,而是根据教学目的,通过"设疑"、"析疑"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课堂讨论,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摆脱死记硬背的束缚,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懂得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增强学生的受挫能力和解决困难的信心,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给他们开阔眼界的机会。有了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兴趣萌发出来了,教与学也就更加相辅相成了。

其次,注重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物理是一门基于实验的学科,实验在物理研究、教学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年的新课改中物理实验的教学加重了,高中物理更抽象,而学生的自我意识又增强了,他们更倾向于独立思考。演示实验可以使他们"眼见为实",学生实验更使他们有自己动手的机会,课外小实验又有趣,学生都比较乐于参与。

可见,实验确实是受学生欢迎的,良好的实验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并且简单的,生活化的实验材料可以给学生亲切感,消除对物理学的畏难情绪。并且有人曾说过,实验的教育价值与实验装置的复杂程度成反比。但教师同时也要注意实验的针对性,不要令学生看过了、做完了还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不知道实验有什么目的和作用;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心态,如为了结果完美而修改资料,把实验当游戏等。

第三,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社会的发展需要创造,人人都希望有所创造,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能力培养的核心,它对其他能力的形成、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很重要,因为高中教育面对的是青少年,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完全符合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的。

篇8

所谓数学活动是指把数学教学的积极性概念作为具有一定结构的思维活动的形成和发展来理解的。按这种解释,数学活动教学所关心的不是活动的结果,而是活动的过程,让不同思维水平的儿童去研究不同水平的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智力。

一、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

知识和思维是互相联系的,在进行某种思维活动的教学之前,首先要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 什么是知识结构?一般人们认为:在数学中,包括定义、公理、定理、公式、方法等,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以及人们从一定角度出发,用某种观点去描述这种联系和作用,总结规律,归纳为一个系统,这就是知识结构。在教学中只有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才能进一步了解思维水平,考虑教新知识基础是否够用,用什么样的教法来完成数学活动的教学。

二、考虑学生的思维结构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进行数学教学时自然应考虑学生现有的思维活动水平。

1.中学生思维能力之特点

我们知道,中学生的运算思维能力处于逻辑抽象思维阶段,尽管思维能力的几个方面的发展有所先后,但总的趋势是一致的。初一学生的运算能力与小学四、五年级有类似之处,处于形象抽象思维水平;初二与初三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属于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高一与高二学生的运算能力的抽象思维,处在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的急剧转化时期。从概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命题能力和推理能力四项指标来看,初二年级是逻辑抽象思维的新的起步,是中学阶段运算思维的质变时期,是这个阶段的关键时期。高一年级是逻辑抽象思维阶段中趋于初步定型的时期。高中之后,学生的运算思维走向成熟。总的来说,中学生思维有如下特点。

(1)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迅速发展,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地位,但初中学生的思维和高中学生的思维是不同的。初中学生的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可是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而高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则属于理论型的,他们已经能够用理论做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也只有在高中学生那里,才开始有可能初步了解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

(2)初中二年级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从初中二年级开始,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到高中一、二年级,这种转化初步完成,这意味着他们的思维趋向成熟。这就要求教师,要适应他们思维发展的飞跃时期来进行适当的思维训练,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2.数学中的几种思维形式

(1)逆向型思维。与由条件推知结论的思维过程相反,先给出某个结论或答案,要求使之成立各种条件。比如说,给一个浓度问题,我们列出一个方程来;反过来,给一个方程,就能编出一个浓度方面的题目。后者就属于逆向型思维。

(2)造例型思维。某些条件或结论常常要用例子说明它的合理性,也常常要用反例证明其不合理性。根据要求构造例子,往往是由抽象回到具体,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思考过程。例如:试求其反函数等于自身的函数。

(3)归纳型思维。通过观察、试验,在若干个例子中提出一般规律。

篇9

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要求我们切实地培养开拓型人才,培养既有逻辑论证能力又有发明创造能力的学生,要求我们更新传统的偏重于逻辑思维训练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创造性思维中非常活跃的因素是直觉思维和发散思维,本人就对初中平几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谈一些初浅看法。

一、培养学生直觉思维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地猜想,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猜想是创造思维的源泉,利用直觉思维给所研究的问题提出大胆的合理的猜想,然后加以论证,这是提高创造力的有效途径,而直觉思维就是以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依据,以大量观察的资料为基础,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合理的猜想设想或突然领悟了思维过程,这种思维在科学发现和发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种思维的训练就是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能力的重要训练,也是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思维训练,在平几教学中,我们应该教会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图形的结构进行合理的猜想和设想。

1 观察、设想、试添辅助线

在平时的几何教学中,常常有学生这样问:“老师,你是怎么知道要添加辅助线的?又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添置辅助线?”在学生心目中一教师一定有什么妙法、秘诀,却不知教师也是根据已有的大量经验、根据图形的结构和命题的结论所作出的试探性结果。因此,在教学中,应多让学生了解教师的试探过程,让学生了解、参与和感受教师成功的探索,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教师失败的教训。简言之,就是让学生与教师共同探索添加辅助线的思维过程。应当教会学生如何根据图形的结构和命题的已知、结论去合理地猜想、试探,合理地添加辅助线。

2 分析、估计、猜测命题结论

几何题大多数是给定结论的证明题,学生无需猜测探求问题的结论,过去教学中也似乎淡漠猜想问题结论之类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几何教学中的一种失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弥补这种失误。有些题目甚至是几何定理,我们可以隐去原有结论,只给已知条件,而要求学生先根据已知条件猜测结论,然后加以证明。例如我们教了圆周角的度量定理以后,就可以引导学生把弦切角、圆内角、圆外角与之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猜测,发现结论,学生在发现正确结论的同时往往倍受启发,及刚找到证明结论的路子。又如,学习了三角形内角和公式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自己猜测四边形、五边形、n边形的内角和,另外有些几何题可以改为问题形式,让学生去猜测、探索结论。总言之,一些几何题隐去结论,让学生从已知条件出发,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迅速展开思维的翅膀,迅速检索、提取、分析,在自己的思维空间驰突、猜测、探求出结论。这一高强度的思维活动就是注重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训练,注重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 归纳、猜想、推广原命题

教材中许多习题都是具有特殊条件的,如线段中点(分点特例),切线(割线特例),直径(一般弦的特例),等边三角形(一般三角形的特例)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习题作出进一步的推广,让学生归纳、猜想。然后证明结论的正确性。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杰尔福特把发散思维定义为一种不依赖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形式。他认为,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在初中平几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学会执果索因的“分析法”,鼓励和引导学生从各条途径用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克服例题模式教学带来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列问题进行探索、深究的能力。

1 执果索因,寻求众多的解题途径

在平儿教学中,我们应该教给学生常用的证题方法:分析法、使学生掌握这种逆推的思维方式。分析法的思维结构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对同一道题往往能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证明。例如,要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我们可以从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圆中等量定理等方面去解决。

2 一题多变,加强求异同归学法指导

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极易受到已有知识经验的局限,常常对新概念、新知识本质认识不透彻,往往习惯于依据课堂例题模式思考问题,形成思维定势,要克服这种定势,采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教学法,能及时打破学生思维局限框框,促使学生学会多角度、多方位进行思考,学会类比联想、形似联想,在实际教学中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理念;批判性思维;发散思维

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可见理科数学的重要性,而初中学生就好比刚学说话的孩子,你给他打下什么基础,他就是什么基础。针对该时段的学生,一定要让学生发挥积极的创新意识,全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

一、初中数学教学的理念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单纯地注重书面教材知识的传授,仅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标准。殊不知,这种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造成了今天高分低能的现象。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很多老师反映初中数学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外,还要透过数学书面知识,挖掘其中的思想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透数学的含义,透过现象看本质。

所谓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强调意识的。它的教学要比书面教学有难度,数学思想方法是比较抽象的,这也正适合初中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但是一定要由老师良性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问题。作为教师,就需要具备高素质,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是每个老师都要掌握的,此外,还需要有大量的生活素材,课堂上要形象生动,举例子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进行尽可能多的互动,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去发散思维,比如,几何图形,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以知识为圆心,以教学的思想方法为半径,把教室的凝重变成生活的课堂。在诸多教学活动中,教育工作者总结:涉及定理公式的数学,教师不宜直接给出结论,要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案例,自己得出结论,这样不仅能够深刻记忆,还能积极思考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涉及数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重点内容要有意识地运用思想方法,难点内容也要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当然难点的跨越性比较大,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反复向学生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在复习课上,还要不断地强化前面所学的内容,实际上是在强化数学的思想方法,概括总结其实质含义。

二、数学创新思维的特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思想方法,必须让学生具备数学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顾名思义,就是具有创见性的思维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揭秘事物的本质以及内在联系,同时还能基于现有的事物产生更多新颖的、有实际意义的创新思维。数学的创新性思维是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地、创新地提出一些新观点、新方法,对于自己提出的观点能够独立解决的一种思维。学生在运用创新性思维过程中,在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指导下,对头脑中已学习的知识进行信息重组,就像拼图一样,它是具有很大想象空间的,能够拼出很多图案。在信息的重组过程中,只要学生能够发挥积极的创新意识,就会产生有意义的新发现、新方法,当然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不一定有社会意义,但是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数学创新性思维是创新性和数学思维特点的结合,数学思维能够完整地记录数学的基础,并且在大脑中深刻记忆,使得某些情境下,人们会下意识地去应用数学,创新性是发挥联想的动力,可以具有创见性地设置某些假设,所以,创造性想象与现实的统一是发展数学创新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发散与逻辑思维的结合是发展创新性思维的重要方式。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式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创新性思维也分为多种,教师可根据增设的不同训练达到不同的效果。

1.可以对学生进行统摄性思维训练

统摄性思维训练是指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对学过的数学内容、概念、定理等进行系统的复习,由学生自己进行概括性总结,教师进行辅导。这样可以锻炼学生对知识上下文内在联系的总结,构架知识体系,全局统筹,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统摄思维训练是发展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基础。

2.可以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自我怀疑的态度,学生在对自己做过的很多类型题进行自我反思,比如,“我这样做对不对?还有没有其他简单方法?”在对解题思路不断审核中,找到新的思路,不断扩大自己思维的空间。批判性思维不仅适用于学生,也适合教师,通过这种批判的方式,教师可以判定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或者是否有更好的引导学生的方法?在批判性思维的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出一些改错题、判断题等来考查学生的思维动向,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

3.可以对学生定期开展直觉思维训练

大多数人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这件事情应该是这样的结局,一定是这样”,可以根据现有的情景去推断将会发生的结果。而数学直觉思维也是一样的道理,学生基于对数学知识的掌握,通过日常对数学知识的积累,在做题时,虽然没有严密的数学逻辑推理以及理论推导,但是能够直觉地得出问题的答案。直觉思维只有开始和结论,省略了中间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所有的类型题都能做过,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给学生演示直觉思维练习的内在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直觉思维的便捷和准确,那么教师也可以在教学时多出一些直觉思维的题目,让学生用直觉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在数学考试中,学生还可以运用直觉思维去解题,同样能够有好的解题思路,准确率高了,也节省了考试时间,使学生在考试时不会因为来不及做题而焦躁,毫无规律地答题。

4.可以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培训,强化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数学中我们学过这样几个概念“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换句话说a如果经过推导能得到b结论,那么反过来b能否经过推导得出a答案呢?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案例,正方向做事不得时我们就反方向做,直至解决问题。初中数学有一些证明题包括几何、代数的,在我们无从对证明的方向下手时,可以这样想,如果该结论成立,我们还能得到哪些结论,那么不妨我们就先想办法得到这样的结论,最后推出要证明的结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让学生能够灵活地分析数学问题,从多重角度看待问题。

5.可以对学生进行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训练

所谓的集中和发散的对象是针对某个数学问题,和前面讲的统摄思维不同,统摄是指对全局的总结概括。集中性思维是指将现有的零散的已知信息按照数学分析思路,得到一个统一的答案,反过来,发散性思维是指根据某个知识点的结论去发散思维,思考探索,从中联想出更多的结论,在得出的结论中再进一步筛选、判断,是否为有用的结论。集中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互为条件、互为结论,二者相辅相成,都是创新性思维不可或缺的元素,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要将集中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结合在一起进行训练,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功效。

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教育目标,而高素质的人才不是一纸学历那么简单的事情,高素质也是创新型人才的代名词,社会呼吁,为了祖国的花朵能够得到好的培养,广大师生家长应积极配合,为了学生创新精神能力的发扬,同样也为了我们的民族更进一步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奇峰.试谈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科技资讯,2010(3).

[2]李晓龙.也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教园地,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