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融资的局限性范文
时间:2023-11-14 17:37: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直接融资的局限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传统金融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最基本功能是融通资金,是将资金从储蓄者转移到融资者手中。传统金融行业中包含间接融资以及直接融资。充沛应用资金的不断循环以及运动,解决了经济发展对于资本量所要到达的请求。传统融资方式充沛施展了其存在的优势,但同时也有其局限性。
间接融资是直接融资的对于称,其局限性在于,直接融资双方在资金数量、期限、利率等方面遭到的限制多。使用的金融工具其流通性较间接融资的要弱,兑现能力较低,其风险也较大。
但不管对于于传统融资模式中的间接融资仍是直接融资来讲,其面向的对于象都是大企业,而大企业在整个融资需求群体中仅占二0%,另八0%的中小型企业1直面临融资难的问题,这也属于两种融资模式所共同存在的局限性。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简单介绍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新型科技,将对于人类金融模式发生性影响,可能呈现既不同于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的第3种金融融资模式,可称为“互联网金融模式”。
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以及金融业的简单结合,也就是说,互联网金融不是金融业单纯的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业务处理,而是真真正正的将金融与互联网“开放、同等、协作、分享”的理念融会,2者彼此渗入,构成系统的,专业的,拥有科技信息特色的新型金融体系。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1个按部就班的进程,其发展阅历4个阶段。首先,传统金融应用互联网技术向大家提供服务,互联网施展着渠道的作用;接下来,互联网在里边施展的作用是根据大数据搜集以及分析进而患上到信誉支撑:其次,P二P模式呈现,这也是互联网金融区分于传统金融在融资方面最凸起的表现;最后,是通过交互式营销,充沛借助互联网手腕,把传统营销渠道以及网络营销渠道紧密结合;将金融业实现由“产品中心主义”向“客户中心主义”的转变。从上述阐述中,不难看出,金融业与互联网技术正在1步步的融会,互联网金融也在逐步的成熟,发展起来。
互联网金融相对于于传统融资模式来说,有很大的不同。其区分于传统融资最具代表性的体现就是P二P模式。这类模式更多的提供了中介服务,这类中介把资金出借方需求方结合在1起。发展至今由P二P的概念已经经衍生出了良多模式。
不同模式及其优缺陷:
1、 担保机构担保交易模式,这也是相对于安全的P二P模式。此类平台作为中介,平台不吸储,不放贷,只提供金融信息服务,由合作的小贷公司以及担保机构提供两重担保。此类平台的交易模式多为“一对于多”。此种模式的优势是可以保证投资人的资金安全。
2、 P二P平台下的债权合同转让模式。可以称之为“多对于多”模式,借款需乞降投资都是打散组合的,然后获取债权对于其分割,通过债权转让情势将债权转移给其他投资人,取得借贷资金。
3、 大型金融团体推出的互联网服务平台。此类平台有大团体的违景,且是由传统金融行业向互联网布局,因而在业务模式上金融颜色更浓,更“科班”。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相比的优缺陷
对于于P二P模式来讲,他们所面向的对于象都是剩余八0%的中小型企业客户。1直以来,中小型企业都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互联网金融的呈现与发展为中小微企业首创了1片新天地,民间金融患上以扩展规模、提高效力、增添透明度,填补了传统金融面向客户局限性的缺陷,使每一1个融资需求个体都能享受由资本带来的效益。
互联网金融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就是风险节制。在传统金融业中,客户面对于的是实实在在的银行等金融机构,有可靠的保障,加之银行业发展至今树立起来的信誉,完整可以给客户足够的安全感。而互联网金融这个新型行业,通过网络技术解决1些金融业务缺少足够的安全保障,尽管1些网贷公司风控方面做的已经经足够完美,但大多数人对于于这类虚拟的网上金融,仍是会有必定的耽心。
这些都是阻碍互联网金融生存发展的因素,所以互联网金融相干企业以及平台,必定要改善该行业风控水平,由于,1个虚拟化的中介平台,最大的资本就是取得信任与安全感。目前,树立信用度应当是互联网金融最首要的工作,这样才可以继续生存以及发展。同时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设立相干的规章轨制,法律条文,保护交易双方共同的利益。专家指出此时互联网金融现阶段仍是以行业自律为主。P二P平台首先应当更为严格的请求自己,恪守不建资金池、不提供虚假项目、不介入交易的基本准则。
互联网金融监管现状
央行条法司司长穆怀朋指出对于于P二P这样的相似于民间融资的互联网金融,可能要采用“负面清单”的情势,也即“规定其不能做甚么”,限制互联网金融不能进行的1些行动流动。例如,有些担保机构直接做起了网贷,或者者担保机构与P二P同属于1家团体,自己担保自己,就使患上此类立异模式存在巨大风险。P二P行业到底需要甚么样的监管?银监会政策钻研局副局长龚表示,P二P作为信息中介,应当是1种民间借贷的方式,而1些P二P公司,转做担保、资金池、债权分拆等信誉中介功能,已经经偏离了民间借贷的范畴,由于“信誉中介需要计提资本,没有这些方面的管理就容易出问题,目前还存在着监管的空白”。P二P网贷必需告别“裸奔”时期,才能使互联网金融成为1个系统,全面,科学的行业。
篇2
关键词:高速公路;融资模式;局限性
高速公路是国家公路运输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的需求也在持续地增加。但由于高速公路投资大。资金回收时间长,且需要大量的管理资金和维护资金,使得我国高速公路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资金供需矛盾非常突出。
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现状
(一)我国高速公路发展成就
自1988年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我国高速公路在20多年的时间里实现了飞速发展。截止2010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发展到7.4万公里,居世界第二。高速公路在我国公路系统中的比重也实现了较大飞跃。1992年高速公路在公路系统中仅占0.066%,到2010年已经升至1.849%。从图1中可以看出,虽然在2000年至2005年间有微小波动,但高速公路比重整体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可以预见,今后高速公路在我国总公路网中将占到越来越大的比重。也将承担越来越重的运输责任。
(二)我国高速公路需求现状
高速公路在我国总公路网中所占比重并不大,但却承担了整个公路网中绝大部分的运输量。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我国公路运输系统的客、货运量以及民用汽车拥有量都保持着高速增长的趋势,客运量方面,2003年公路客运量总计为1464335万人。到2010年,客运量增长至3052738万人,年均增长率15.5%:货运量方面,由2003年的1159957万吨增长为2010年的2448052万吨,年均增长了15.9%。在民用汽车拥有量上,2003年,我国民用汽车拥有量仅为2382.93万辆。而2010年则迅速升至7801v83万辆,年均增长率达到32.5%。我国公路系统客运量、货运量的增长以及民用汽车拥有量的显著增加,对我国的公路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速公路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将面临更大的使用需求和建设压力。
二、我国高速公路融资现状
(一)我国高速公路当前融资模式
我国高速公路里程的发展和需求的加剧使高速公路融资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目前现有的融资渠道主要有政府投资、银行贷款和证券融资几种方式。
1.政府投资
高速公路作为一种交通基础设施,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因此,其建设资金理应由政府投入。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政府投资主要有三类:一是各级财政投资。也就是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的资金;二是利用交通规费和由车辆购置费等财政专项资金形成的公路建设资金:三是国债资金。三部分加在一起大约占公路建设资金的25%-30%。
2.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一直是我国高速建设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国内贷款方面,由于国家对高速公路进行了重点扶持,因此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高速公路的信贷规模。另外。国内银行为了控制自身风险,也加大了对收益稳定的高速公路项目的投入。在国外贷款方面。国际金融组织、外国银行、外国政府等机构也会提供一定的贷款,但这些贷款构成了国家的外债,使得国家不仅要承担偿债义务,还要承担全部的汇率风险,因此我国政府对于举债十分慎重。
3.证券融资
证券融资是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发行各种股票、债券等证券筹集资金的一种直接融资方式,包括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两种模式。发行债券是筹集公路建设资金较为便利的一种方式。我国的公路债券主要分为中央公路债券、省级公路债券和企业债券三种类型,根据高速公路项目的回报情况和经济的发展状况。来确定债券的具体利率。股票融资方面,通过此种方式筹集的资金一方面可以长期使用,另一方面,股票上市后。只要企业满足配股条件,就有了通过增资扩股不断从证券市场筹资的能力。
(二)当前融资模式的局限性
1.财政投资不足
目前,政府资金投入在高速公路总建设资金中只占到三分之一左右,资金量远远不够。随着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以及国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车辆购置附加费和国债专项资金的比重都会受到影响,而随着“费改税”改革的具体实施,以及养路费、公路车购费留成等费项的逐步取消,地方财政资金对高速公路的投入也会大大减少,这些因素都将导致政府对高速公路的资金投入不足。
2.贷款比重大,债务负担重
银行贷款一直都是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一个主要融资渠道,一般占到了总投资额的60%-70%。如此高的贷款比重导致了很大的项目负债压力。一般而言,银行贷款的期限都较短,又极少有宽限期,由于高速公路建设期长,收益滞后。因此在初期要还本付息十分困难,容易引起高速公路企业的财务危机。同时,由于外资的资金使用成本高于国内资金,所以国内银行贷款仍然占较大的比例。这就导致了较大的项目债务负担。并阻碍了国外资金的有效利用。
3.股票融资存在困难
证券融资作为一种直接融资手段,目前仅占高速公路投资的10%~15%。股票市场本应是高速公路最好的融资渠道,但由于体制、机制和历史方面的原因,高速公路融资的股市边缘化问题一直困扰着交通界。同时,随着自身融资能力的下降和国家对上市公司要求的不断提高,在股市筹集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的难度日益加大,成本不断提高。因此,股票融资虽然是一种可行的融资渠道。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新型项目融资模式
高速公路建设巨大的资金缺口使我们必须为其寻找更多更有效的筹资渠道。在这种情况下。BOT,ABS等新型项目融资模式开始显现出他们的优势来。
(一)BOT模式
BOT(Build-Operate-Transfer)指政府通过契约授予项目公司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项目公司来承担高速公路的融资、设计、建设、营运和维护的任务。在规定的特许经营期内,项目公司拥有高速公路的所有权并收取一定的费用。用所得收入来清偿项目债务并获得预期的投资回报。在特许经营期结束后。再将项目无偿移交给政府。对于政府而言,BOT融资模式不仅可以减少其负债和还本付息的责任,还可以将公营机构的风险转移到私营承包商。对于投资方而言,则可以实现融资的无追索或有限追索,并能实现资产负债表外融资,实现隔离和分散风险的目的。
篇3
根据2013年国家统计局的2012年经济运行情况预报,民营企业总数约占了我国企业总额的96%,接收了将近75%的就业。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在逐步下降,非公有制经济约占全部社会经济的65%,其中个体工商户和私营经济高达40%。中国每年经济发展的增长部分主要是依赖于民营经济的增长,据有关专家的估计,民营企业的经济增长为国家的经济增长贡献了70%~80%的部分。这是民营企业的整体发展情况。从产业的角度来看,第一产业,民营资本进入日益加速,特别是由于国家对民生项目的扶持政策越来越多,很多的民营企业就开始在种植业和养殖业方面进行大量投资,这样对于资金规模较小的民营资本而言是容易开启市场的。在第二产业,民营经济的比重也在增加。
二、民营企业融资难成因分析
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成因既有微观因素,也有宏观因素。比如说,微观方面的民营企业自身的局限性和银行的原因;宏观方面的融资渠道、利率与信贷政策、社会服务体系、法律法规体系等方面的原因。
(一)微观成因
1、民营企业本身的局限性。
(1)大多数民营企业自有资金少,规模小,建立时间短,靠自己不能满足其扩张的需要;(2)民营企业大多没有采用现代企业制度。由于缺乏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降低了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企业自身管理也不标准,从而影响银行对企业的融资决策;(3)信用度低。民营企业的一些不规范的市场行为使得银行对民营企业的信用度缺失。比如说,民营企业存在恶意逃避借款的现象,以及民营企业会进行不合法交易;(4)缺乏足够的抵押担保。由于许多民营企业的经营设备是采用融资租赁或者经营租赁的方式而获得的,这使得民营企业的机器设备在很大的程度上存在着产权不清晰的问题,就不能作为贷款质押品。
2、银行方面的原因。
(1)国有商业银行把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放在首位,把目光放在了大型国有企业,而不乐意接受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申请;(2)银行资金实施一个统一的集中的严格的授权和信贷管理,基层银行贷款权低;(3)随着金融监管和责任根究程度的加深,银行的从业人员更加谨慎的进行贷款;(4)银行对于商业化改革的调适能力差,银行从业人员服务于民营企业的意识不强,对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不重视。
(二)宏观成因
。第一,民营企业大都不能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来筹集资金,例如,《证券法》高门槛;第二,利率管制限制了中小金融机构灵活信贷策略的实施;第三,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金融理财及资本运营服务机构不健全;第四,我国没有制定一部完善的《民营企业法》,从而制约了民营企业的成长壮大。
三、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建议
(一)建立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很难得到外部融资是其突出的问题。其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金融机构贷款审核的条件严格,通常民营企业难以满足这些条件;二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不乐意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因为银行对民营企业发放贷款,往往是投资收益率低而风险又大。这就会使得当民营企业面临资金困扰时,不能够及时的补充资金,从而抑制了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因此,政府会支持成立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银行等金融机构来处理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拓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大多是采用民间集资。我国应当根据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民营企业的大致发展状况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投资体制,从而使得民营企业实现创业筹资渠道的多元化。我国应该成立半官方投资公司,一部分的资金来自于民间资本;另一部分来自于政府提供的低息资金。同时满足要求的大型企业投资公司和商业金融机构设立投资公司从而来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与此同时,也应当从民众着手,提高民众投资的积极性。
(三)合理利用民间资本,发展私人风险投资市场。
篇4
【关键词】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过程;融资模式
一、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过程
资金的流动过程可以借助金融资产来进行。金融资产包括货币以及货币索取证书或产权证书,如现金、存款单、债券和股票。在市场经济中,储蓄者只要积累金融资产,如持有现金和存款单,而投资者只要付出金融资产或者承受负债,即可实现投资活动。民营中小企业(以下统称为企业)的融资过程是融资主体和金融中介机构利用金融工具,采用信用和金融交易的形式实现融资客体的优化配置和增值的过程。企业的融资过程就是资金的供给者――政府、企业部门、居民个人,将自己的储蓄转化为投资,投向资金短缺的企业。融资过程中的资金流动,就是资金从赢余部门流向短缺部门,从个别收益率低的部门流向个别收益率高的部门,实现资金的增值。增值的资金以利息或者收益的形式流向资金赢余部门,而资金赢余部门将会给资金短缺部门提供更多的资金。我们知道,资金的流动速度体现了资本的效率,资金的这样循环往复流动,可以不断的实现资金的增值,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资金的流动又必须借助金融的中介机构和金融市场。其中,金融的中介机构包括银行、信托基金、保险机构、互助基金、投资基金等;金融市场包括证券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等。
资金是一种稀缺资源,资金的稀缺性决定了它的逐利性。从经济学的角度上看,资金的逐利性决定了它的流动性。在自发的资源配置条件下,必然导致资源从非盈利和收益低的部门向盈利和收益高的生产部门流动。企业是社会物质生产部门,是社会总财富增加和资金增值的实质所在,而要实现社会总财富的增加和资金价值的增值,必须将有限的资金配置于能高效使用资金的部门,因此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这种资金的流动过程也就是企业融资的过程,也就是资金(资源)的配置过程。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上看,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可以实现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但基于现实的经济体不可能满足完全市场经济环境的所有假设条件,可能会产生“市场失灵”,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的干预就显得必不可少,这就从理论上说明为什么在解决企业融资困难问题上,各国都不同程度地重视政府调节的重要作用。
二、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模式
企业的融资模式是指企业在筹措资金时对于不同的融资渠道、融资方式和融资条件的选择偏好和倾向。融资模式是资金供求双方关系的总和。
(一)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
内源融资是指企业不断将自己的储蓄(包括留存盈利和折旧等)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它对企业的资本形成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性和抗风险性的特点。外源融资是指企业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储蓄,使之转化为自己的投资的过程,它对企业的资本形成具有高效性、灵活性、大量性和集中性的特点。从动态的角度看,企业融资先由内源融资开始,主要包括企业的折旧基金、留存盈利等。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具有一定的资金积累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后再通过外源融资,借助外部资金发展自己,当壮大到相当规模再逐步缩小外源融资总量,转而依靠自身雄厚的积累资金发展。内源融资是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基本源泉,是企业取得外部融资的基本保证,外源融资的规模和风险必须与内源融资的能力来衡量。一般而言,企业的内源融资都具有数量少、速度慢等特点,在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市场机会稍纵即逝的条件下,企业的内源融资有时候根本不能满足企业迅速扩展的要求,此时,借助企业外部融资,迅速扩大企业规模,以便快速捕捉市场机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是指以债权和股票的形式向社会募集资金的渠道,是不需通过金融中介机构来完成的融资方式。间接融资是通过金融中介机构实现融资的,主要是指通过银行的各种短期和中长期的贷款来实现融资。外源融资对企业规模的扩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企业角度分析,间接融资的优点表现在:融资速度快、融资成本低、融资弹性大以及可发挥财务杠杆作用;缺点表现在融资风险较高、使用期限较短、融资数量有限、没有融资主动权,且成本便高。直接融资的优势在于有助于实现投资――储蓄的有效转化、有助于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有助于实现巨额资金的快速聚集和有效使用以及产权交易功能;其局限性表现在融资成本相对较高、调控能力相对较弱、证券交易投机性强。一般来说,市场机制比较发达的国家,特别是资本市场达到一定的规模,各项法规比较完备,信息相对公开,企业直接融资的交易费和风险相对较低。因此在外部融资中,企业更多依靠发行直接证券从资本市场上筹措资金。
(三)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
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均属于直接融资的范畴。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工业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虽然不断发展,但总的趋势是,股票发行额的增长速度大大慢于债券发行额的增长速度。据资料显示,1995年美国企业债券发行总额为4360亿美元,而同期股票发行额仅为1065亿美元。企业在融资方式选择中,不论发行何种证券,所需要考虑的最基本问题就是保持与企业资产的收益与风险相匹配,维持合理的融资结构和财务弹性,从而确定最优的融资方式。
综上所述,企业融资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如何取得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以及如何安排不同来源资金的比例关系,以便使企业风险与融资成本相匹配。本文所研究的民营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是外源融资。外源融资是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方式。相对于民营中小企业而言,由于其自身的组织结构和经营体制、资产规模、财务信息、经营的不确定性以及对外部冲击的弱抵抗力等特点,采取何种融资方式,应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规模、特点、所涉足的行业和企业发展的前景而定。对于资本实力弱小的民营中小企业,仅依靠自身的积累无疑会发展缓慢,而且难以应对较大的资本风险,因此外源融资,即从企业外部筹集资金对民营中小企业而言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中小企业 集群融资 互助担保模式
一、引言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是伴随着中小企业集群这一新型的产业组织结构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种金融创新,它使企业与银行之前形成了一种“双赢”的模式,通过降低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二、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集群融资概念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需要大量资金来扩大企业规模。目前,中小企业融资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方式。从直接融资角度看,中小企业较易实现的融资渠道是通过自身融资,但规模较小,无法满足中小企业扩大发展的全部资金需求。此外,企业通过上市融资的门槛较高,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股权众筹等均对企业资质提出较高要求。据统计,我国所有企业的直接融资比例在2015年末仍然只有28%,中小企业更低。从间接融资的角度看,中小企业对于银行贷款过分依赖。
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有多方面,既有金融机构的原因,也包括社会环境因素,同时,中小企业自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二)中小企业集群概念及优势分析
所谓“集群融资”是指若干中小企业通过股权或协议建立“集团”或“联盟”通过合力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融资成本,相互帮助获取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中小企业集群实际上是把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按照分工专业化与交易便利性而有效的结合起来,其特征主要有一下几点:企业、机构地理的临近性;共生性;知识共享和创新性;根植性。集群内的中小企业首先是以产业集群整体面向市场,其次才是单个企业本身。相对于单个中小企业而言,企业集群在保持原来中小企业反应敏捷、灵活多变的同时,还形成了集群规模经济,拥有竞争优势,亩将企业原来在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转变为区域创新的竞争优势。
三、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互助担保模式分析
(一)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模式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根据融资的方式和渠道的不同,形成了多种融资模式,如集体发债模式、互助担保模式、团体贷款模式等。每种模式都有各自的优势,都能较好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本文将重点介绍下互助担保模式。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互助担保模式是指集群内的中小企业以自愿和互利为原则,共同出资组建互助担保基金,为成员企业向银行贷款提供担保,获得银行融资的一种新的融资模式。
互助担保模式在众多中小企业集群模式中有着独特的优势,根据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融资优势最大化、融资效率最大化和现实条件成熟等要求,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互助担保模式是最适合中小企业的集群融资模式。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互助担保模式利用和强化了集群融资的优势。互助担保是建立在企业间信息共享、风险共担的基础上,会员企业通过各种渠道与集群内的其他企业取得联系和了解,能够充分利用集群内的信息机制来减少信息不对称。互助担保企业是以相同的目标联系在一起的,基于风险共担的原则,其中一家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其他企业也会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提供帮助,增强了集群内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在申请贷款时,如果需要进行反担保,也可以利用集群内部资产易变现的特点,灵活选择反担保形式,使反担保更容易实现。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互助担保模式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互助担保是以成员企业出资组建的互助担保基金作为贷款担保,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有效的第二还款来源,贷款风险降低,银行要求的风险利率也会随之降低,从而减少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同时,贷款风险降低,使得银行贷款的审批时间缩短,提高融资效率。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互助担保模式的现实条件成熟。从1998年开始,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正式启动,推行了以政策性担保为主、商业性担保和企业互助为辅的“一体两翼”信用担保体系,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近几年,“会员制”互助担保模式逐渐成为主流趋势。我国中小企业通过互助担保模式进行融资成功案例很多,除了著名的苏州太仓市璜泾镇化纤集群外,江苏沐阳县木材加工企业在2005年建立担保公司后,该公司的30个会员企业共实现销售总额2.7亿元,比担保公司成立前一年增加1.5亿元,增长率125%;实现利润0.25亿元,比担保公司成立前一年增加0.18亿元,增长率257%。
(二)互助担保模式优势分析
一是贷款银行、担保公司、会员企业的关系固定在一个产业集群上,对行业信息、会员信用及经营状况信息较为对称,减少了银行信贷的逆向选择;二是担保公司在吸纳会员和提供担保过程中,优先考虑市场竞争力强、信用状况好的企业,降低了银行放贷风险;三是集群融资担保公司会员企业处于同一个利益共同体当中,承担担保的连带法律责任,比较容易形成群体信誉机制,关联关系不仅有效控制了信贷风险,而且增强了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四是会员企业融资手续简化,提高了融资速度,企业融资的时间成本降低;同时会员企业进行融资时可免缴或少缴手续费、担保费等费用,降低了企业财务成本。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互助担保模式能够很好地利用集群融资的优势,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现实条件成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
当然,互助担保模式也有其局限性。由于参与互助担保的大多都是中小企业,资金实力有限,从而导致互助担保基金资本规模一般,可能无法满足全部融资担保的需求。虽然政府出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但如果政府过多干预,将很难真正做到市场化运作。同时,银行在提供贷款时倾向于要求互助担保基金承担全额风险,使互助担保机构风险过于集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互助担保融资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家根.看太仓“互助担保”如何融资 [N].新华日报,2009
篇6
在当前市场宏观调控下,房地产市场正面临一场深刻的变法。处于这种环境之下,在这个过程中,调控催生了创新。创新既是我们主动的选择,也是被动的选择。
房地产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融资都有问题。金融的支持不再是简单的资金支持,更多的必须跟资源紧密结合在一起。过去房地产企业融资的选择都是银行信贷,很多公司不愿意牺牲他的股权,让大家共享他的收益。所以说,金融业的创新,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未来房地产只有两种类型:一类是金融地产,一类是地产金融。
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十年
前一个十年,房地产行业是一个黄金十年。现在是进入调控后的十年,是重新再发展的十年。未来房地产业必会改变发展模式,更多地与金融融合在一起。
在过去的十年,大部分的房地产开发商都是以住宅开发为主,而且都是以销售为主,这种模式是一个高周转的开发模式。随着未来十年商业地产、产业地产在开发比重当中的逐步提升,它们要得到大量的发展就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因为这种可开发的模式并不是一种高周转的模式,而完全是一个持有收益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大量发展商业地产、旅游地产、产业地产,也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可以说“金融业绑架了房地产”。房地产行业真正的转型就是如何摆脱完全是银行信贷支持的产业,最终变成地产基金支持的行业。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金融创新对房地产业的推动作用,将迎来房地产业的又一个十年发展。
金融创新的定义
什么是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变更现有的金融体制和增加新的金融工具,以获取现有的金融体制和金融工具所无法取得的潜在的利润,这就是金融创新,它是一个为盈利动机推动、缓慢进行、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金融创新的内涵
宏观层面:金融创新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不仅包括金融技术的创新,金融市场的创新;金融服务、产品的创新,金融企业组织和管理方式的创新,金融服务业结构上的创新,而且还包括现代银行业产生以来有关银行业务,银行支付和清算体系,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乃至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体系、国际货币制度等方面的历次变革。
中观层面:金融创新是指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后,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中介功能的变化,它可以分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以及制度创新。从这个层面上,可将金融创新定义为:是政府或金融当局和金融机构为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在金融过程中的内部矛盾运动,防止或转移经营风险和降低成本,为更好地实现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目标而逐步改变金融中介功能,创造和组合一个新的高效率的资金营运方式或营运体系的过程。大多数关于金融创新理论的研究均采用此概念。
微观层面:仅指金融工具的创新。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信用创新型;风险转移创新型;增加流动创新型:股权创造创新型。
金融创新的分类:金融制度创新;金融业务创新;金融组织创新。
金融创新的内容及方式
金融工具创新。金融工具创新指金融业能为各种信用形式的演变和扩展而适时地创造新的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如支付方式、期限性、安全性、流动性、利率、收益等方面具有新特征的有价证券、汇票、金融期货等交易对象。金融工具的创新是金融创新最主要的内容,它是所有其他金融创新的基础。如,金融工具创新导致在传统金融产品和一般商品期货的基础上产生了金融期货,主要有利率期货、货币期货和股票指数期货。
金融市场创新。金融市场创新指金融业通过金融工具创新而积极扩展金融业务范围,创造新的金融市场。欧洲证券市场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的证券公司首先在伦敦的欧洲债券市场,然后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进行国际证券交易,其他国家纷纷仿效。到了80年代,随着证券交易的国际化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金融业不仅可以从事跨越国境的股票交易和债券交易,而且也可以在其他国家发行本国的债券与股票,基本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证券市场。欧洲票据市场是在原有的欧洲银团贷款市场和欧洲债券市场的基础上形成的,把信贷和债券流动结合起来,具有短期银行信贷和流动性有价证券的双重属性。
金融制度创新。金融制度创新是指在金融组织或金融机构方面所进行的制度性变革。它既指各国金融当局调整金融政策、放松金融管制所导致的金融创新活动,如建立新的组织机构、实行新的管理方法来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也包括金融组织在金融机构制度方面所做的改革。
金融创新与房地产行业发展
宏观调控对房地产市场影响比较大,资金正成为开发商的考验,房地产企业应该重视和接纳直接融资。房地产直接融资并不等于维持高房价,房地产行业的金融创新是大势所趋。如果继续过去那种开发商和炒房客都依赖于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供需双方都利用了杠杆放大了投资能力,再者,可以平衡好投资与供给,把这种投资需求的资金转化为投资供给的资金。
篇7
一、优化货币供给机制
从货币供求角度看,长期以来,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数量增加迅速,资金需求量的增加快于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而非货币供应的不足。大型商业银行的贷款长期向大中型企业倾斜,贷款给中小企业成本高,仅仅依靠商业银行扩大信贷规模,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民间资本借贷市场又存在着风险大、融资成本高、监管困难等诸多问题。单单依靠某一个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是不现实的。一方面,金融管理部门要完善货币供给机制,灵活使用货币调控工具,适当提高中小型商业银行可贷资金量,同时要简化审批流程,提高贷款效率;另一方面,政府要更加积极的参与到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过程当中来,推动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和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鼓励大型银行与小微银行间资金和服务能力的拆借、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介机构,引导民间资金向产品优质、符合国家产业发展规划的中小企业流动,减少资金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降低信息管理成本,从而提高对现有货币资金的配置效率。融资难的根本问题不是没有资金可融,而是如何融。
二、完善融资体制
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相比,在我国处于主导地位。2014年中小企业协会数据显示,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为16.46万亿元人民币,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4350亿元,其中新进入的中小板市场12家企业共募集资金103.4亿元人民币,创业板市场23家企业共募集72.4亿元人民币,中小企业通过国内股票市场直接融资的规模有限。债券市场总体融资规模呈增长趋势,但其中中小企业私募债的数量和规模占比很小,集合债、集合票据的发行数量也非常有限。例如,2014年仅发行了1支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募集资金2.8亿元,发行的规模、数量远远较2013年低。我国的股票和债券市场,由于制度的原因,仍向大中企业倾斜,中小企业在经济体中的强势地位与其在金融体系中的弱势现状极不平衡。发行股票和债券需要满足一系列的条件,相关法律法规的设立更有利于大型企业的融资,中小企业通过股票和债券市场融资困难重重。要从融资体制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首先,要逐步转变融资体系中以间接融资为主体的结构状况,调整融资结构,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放宽直接融资的渠道,并使不同层次的资本市场能有机结合。例如,可进一步完善新三板交易平台的转板制度、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的实施;第二,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债券市场的融资功能,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结构,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发展不平衡,债券投融资市场的发展严重落后于股票市场的发展,中小企业债券工具的使用并不广泛,已发行债券融资工具的企业数量占比少,虽然不是所有中小企业都适合通过发行债券融资,但如果能更充分的利用债券市场的融资功能,可解决一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三、强化企业自身实力
企业应强化自身的硬实力和软实力。首先,要提高企业本身的价值,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重视主营业务、产品的创造和生产,重视科技创新,保持企业的活力和发展后劲。中小企业融资难与企业自身的特点有很大关联,行业进入壁垒小且创立迅速,核心竞争能力差,自有资产少,偿债能力弱,每年有大量中小企业成立,与此同时,大量中小企业倒闭,易变性和脆弱性是导致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认为其投资风险巨大的主要原因。其次,企业要重视自身的信用管理,大量的金融服务机构和社会融资途径都对企业的信用信息有一定的要求,优化企业自身的信用记录可以降低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例如,2015年,我国江西省抚州市推出了“税贷通”项目,依据企业的纳税信用和纳税记录,纳税信用等级为B级以上的优质中小企业,最高可获不超过1000万元的授信额度。
四、合理有效监管
正规商业银行间接融资方式对中小企业提供的贷款数量有限,且审批严格、流程复杂,自身规模、经营条件的局限性也使中小企业很难通过股票、债券、信托等市场进行融资。第一,应放松对银行新业务的监管,扩大城市商业银行、县域村镇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让小微银行、民营银行也参与市场竞争,为非银行金融机构、民间金融机构参与市场并提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创造条件。做到金融机构主动为企业服务,而不是企业到处找资金,降低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隐形成本。第二,鼓励金融产品、业务和金融机构运营形式的创新,使得民间资本投融资的渠道多样划、灵活化。第三,可从解决长期以来民间金融隐蔽性、难以监管的问题着手,使其逐步得到适当的保护。通过有效的市场机制,发挥其资金供给功能,在重视风险因素、做好风险防范的同时,要意识到民间资本市场的重要社会服务功能。这样可以减少资金流通体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管理不规范产生的巨大利差,促进市场内部良性竞争。
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对策
1.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近年来,新增就业人口中,绝大多数都在中小企业中就业。江浙、广东等中小企业发展趋势良好的地区,成为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但与此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作为一个整体,中小企业在融资问题上一直处于一种极为窘迫的状态,即企业发展中的绝大部分资金来源于内部。占全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所占有的贷款资源不超过20%,且其他融资方式几乎与它们无缘。融资困难正成为限制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为进一步发挥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国家高度重视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贷款难和融资难的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近年来,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地方政府不断加强政策力度,改进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引导各金融机构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前提下,逐步增加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不断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目前,全国已设立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1000多家,共筹资金290亿元,累计受保企业约5万户,累计担保额约1180亿元,新增利税102亿元。
但近些年来由于企业竞争的激烈,使许多企业面临较大的困难,影响和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更多,主要就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们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多给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条件,促使它们在未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所面临的问题
2.1间接融资方式单一
据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8月的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供应的98.7%来自银行贷款,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比率偏高。而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将日益严格,增量贷款普遍要求投向AA级以上企业。中小企业受资产规模、竞争实力等的约束,一般很难获得银行信贷支持。
2.2直接融资渠道缺乏
企业发展资金主要依靠自我积累,来自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十分有限。据浙江省2001年统计,全省民间投资中自筹资金占55.9%,银行贷款仅为20.1%,直接融资则不到1%,20世纪90年代美国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仅占30%左右,股权融资占到18%,金融机构贷款占到42%,大大高于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相应比率。由于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缺乏完备的法律保护体系和政策扶持体系,导致民间资金普遍不敢介入创业投资领域。创业板又迟迟不能完善,影响了中小企业通过公开市场进行股权融资,包括产权交易市场在内的非正式证券市场。由于发育不成熟,运作不规范,难以起到为创业型中小企业提供股权融资的重要补充作用。
2.3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不够健全
经过多年努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受市场信用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控制风险和提升信用的能力仍较弱。据调查,即使是在中小企业发展较好,信用担保机构较多的省份,中小企业因无法落实抵押而发生的拒贷,总拒贷额也高达56.1%。而在银行商业化经营管理制度的约束下,为了降低贷款的风险,一般都要求贷款企业提供连带担保或财产抵押,对中小企业申请贷款的条件则更为严格;而经营较好、可信度高的企业为避免资产风险,又大多不愿给他人提供担保。
2.4中小企业自身素质的局限性
首先,很多中小企业都是家族企业,缺乏规范的财务管理程序和制度,给金融机构贷款前的调查和信用评价带来了很大困难。其次,中小企业产品技术含量普遍较低,客观上处在为大型企业配套的地位上,市场前景不明朗,对于贷款尤其是长期贷款来说风险性很大。再次,很多中小企业的信用观念很差,借到钱不是用来投资和发展企业,而是想方设法逃废银行债务,严重破坏了企业的整体信誉。
3.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建议
3.1努力改善创业环境,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政府应该借鉴发达国家对中小企业所采取的各种金融支持政策和手段,帮助我国中小企业摆脱融资难的问题。务必设立专门的政府部门和政策性金融机构,鼓励创业投资和风险资本以促进高新技术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我们国家应该充分吸收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根据我们的国情,设立相关部门,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
3.2调整商业银行战略,发展中小企业
调整商业银行的战略定位,使商业银行尽快真正打破国家、国有银行、国有企业“三位一体”的扭曲的金融资源配置结构,完善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部,建立一套专门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管理体制,针对中小企业量多面广、分散化、多样化等特点,适当延伸贷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周期,提高审批效率,改进和完善信贷激励和约束机制。首先是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收益激励机制,将信贷人员的收入与其发放贷款的积极性挂起钩来,调动信贷人员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其次,还要完善中小企业贷款的约束机制。对那些按信贷原则和程序发放的贷款,由于不可预见的市场风险和非人为因素造成贷款损失的,不追究信贷人员的个人责任,只作为考核其工作能力的标准。再次,商业银行要调整自己的战略定位。不仅要争夺大企业、优质客户,而且要逐步重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因为随着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对大企业,优质客户的争夺,会趋于白热化,利润空间将会大大压缩。而中小企业的业务相对来说会大有可为,尤其是如果能发掘培育几个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客户的话,其收益将不可估量。同时也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3.3发展间接融资渠道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绝大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同时我国目前还是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中外企业外源融资的90%以上来自银行,因此更决定了创新中小企业体系的重点。
应鼓励面向中小企业的多种金融机构的发展,吸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在经济发达、民间资本充裕的地区,发展以民间资本为主的中小银行,按照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原则经营,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及国家政策必要的引导及监管,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可以采取发展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大力发展融资租赁,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大力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和金融产品等措施。
3.4发展直接融资渠道
目前,我国企业的外源融资结构仍不尽合理。因此,构建直接融资体系对满足中小企业的长期性资金需要,调整改善资金来源结构,进一步发展完善债券融资市场,发展完善股权融资市场,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根据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的经验,创新融资方式。金融机构应考虑,加强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等一系列改革势在必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对该国经济发展功不可没。尽管在我国中小企业还有诸多问题,但只要我们端正态度,通过对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金融制度、创业环境以及直接融资渠道和间接融资渠道不断地完善和创新,并在相互之间形成有效的协作机制,就可以逐步克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而促进我国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贾丽虹.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探析.经济体制改革,2003.(1):103.
篇9
关键词:公路企业;融资方式;改革;适应性
1.前言
作为我国交通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公路的发展关系着人民的切身利益。公路的发达程度通常会被视作经济发展状况的标志之一,而经济的发展也对公路的建设保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公路的发展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但是目前我国的公路建设方面还是主要以政府出资,竞标建设的方式。然而公路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种国家单方出资的方式资金来源少,常常造成公路规划已完成但是因资金不到位而造成不能开工的情况。因此,我国公路企业的融资方式急需改革,加大资金来源,促进我国公路的快速健康发展。
2.我国公路企业的融资结构
对于企业在得到各种资金时,有机的搭配各种通过不同的方式得到的资金并统计各种资金在所有资金中的占有的比例,就是自己原有资金和借来的资金它们的结构状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企业融资结构。企业融资结构可以反映企业的产权以及企业的还债能力,从中我们还能够看出企业融资风险的大小。企业融资的结果本质上是企业的融资结构。在企业融资过程中,不同的融资行为必定会形成不同的融资结果和融资结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融资的过程是动态进行的。企业想要形成最优最好的融资结构就必须要合理控制企业融资的行为,否则随意而为的融资必然会形成失衡的融资结构甚至导致企业融资失败和企业经营的困难。公路企业的融资结构从其资金来源可将其分为內源和外源融资两种,又可分为直接和间接融资等等。这是因为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公路融资向着市场化,资金来源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2.1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
在企业内部筹措融入的资金,它包括企业盈利的存留和一些企业资产的折旧俩部分,对于企业的长期融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得到更多的财富,获取更大的利益是企业融资的根本目的。内源融资具有交易费用少,个人所得税支出减小和投资收益高的优点。因此,企业融资应该准守得原则是线内源融资再外源融资。而我国公路企业内源性融资所占的比例比较低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企业产权不明以及短期化的企业融资。第二 过于沉重的赋税导致企业的自我积累能力太差,难以大量的积累资金。公路是现代交通必不可少的部分,而且具有很大的公益性,政府对于公路的管理比较严格,收费,经营无法做到市场化运作,加上较为沉重的赋税公路企业的资金积累能力较差,内部资金空虚,内源性融资困难。第三,企业短期化的投资习惯,员工消费理念的不同等等导致了企业盈利小,留存低的问题。
2.2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企业融资长期存在着很大的隐性风险,因为发展缓慢的直接融资和融资比重过高的间接融资造成了严重失衡的融资结构,为融资风险埋下了种子。尽管公路企业的融资方式以开始市场化运作,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发展势头令人担忧,现在主要的融资方式和资金来源还是政府投资和银行贷款两种,而且银行贷款一家独大。
目前我国公路企业融资中银行贷款由三方面组成:第一,政府政策性的贷款;第二,从银行进行商业性贷款,这也是住为主要的;第三,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然而上述三种贷款中,由于政府政策性贷款的局限性以及国际金融机构繁琐的贷款手续,造成了银行商业贷款的普遍。而商业银行过高的贷款利息等进一步增加了公路企业的负担,造成企业负债率过高,这成为公路企业的一个普遍现象,过高的负债率也使银行的贷款投资风险加大。
2.3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
在我国目前的融资环境下,大众跟风随波的中股权轻债权的融资习惯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而正常的企业融资次序应该是线债权后股权,这又加重了企业负担。因为,债权融资不仅具有节省税收、财务杠杆等优点,而且还可以控制调整企业原有的股权结构,优化企业融资环境。投资者用债权投资对企业的监督可以适当放宽,降低了监督管理的成本,有利于投资者投资,形成多元化的投资环境。去了以上优点外,债权投资可以折射出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的信心,有利于激励外部投资增加资金来源,降低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生存能力。相对的,若用股权融资,则标志着管理层对企业发展前景的悲观,选择了股权融资这种“风险共担”的融资方式。国外主要发达国家融资方式主要方式是以发行债券为主的债权融资为主,股权投资为辅的方式进行。而我国却恰巧相反,致力于上市公司发行股票,导致股权投资与债权投资主辅相反,成为了中国特色。我们要明白融资方式融资方式没有优劣之分,公路企业在融资时应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是企业融资最优,是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公路企业要兼顾内外源融资,兼顾短期和长期化投资,优化企业融资结构,使资金来源多元化,融资成本低廉化。在融资结构调整的同时,公路企业也要从自身找问题。首先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合理高效地利用融资资金。然后,积极争取国家财政的支持,争取政策性贷款。企业要提高自我积累的能力,增强自身的融资份额。最后,公路企业要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加快企业债券的发展使融资结构更趋合理,企业经济效益更上一层楼。
3.结语
我国公路企业融资方式过于单一,融资结构不合理,加强公路企业的融资管理和指导不仅对我国公路建设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对我国金融融资结构的优化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相信未来公路企业融资定会越来越合理。(作者单位:唐山市交通运输局公路工程处)
参考文献
[1] 陈俊.公路企业融资方式及适应性探讨[J].中国经贸,2010,9(24):66-68.
[2] 刘杉.我国公路企业证券化融资方式之比较[J].交通企业管理,2008,8(5):78-80.
篇10
论文摘 要 本文针对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及特定的经济金融环境,剖析改革方案实施的效应及其局限性,对金融改革新方案的缺陷和盲点提出自己的观点认识,针对其具体局限性,提出改进措施,进而提出了历史辩证的看待美国金融改革法案原则。
一、美国金融改革历史上的两大变革及效应与局限分析
(一)20世纪30年代-90年代前期:金融分业经营时期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美国的重工业迅速发展,证券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企业实现了大量的直接融资,金融机构也将大量贷款投放股票市场,引起了股市泡沫。美国国会于1933年通过了《格拉丝-斯蒂格尔法案》,第一次明确了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分业。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法案形成的分业格局使得商业银行利润下滑,与金融发展形势不相符合,成为银行向其他金融领域拓展的主要障碍。
(二)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金融改革法案诞生前:金融混业经营时期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银行界为了生存和发展,对《格拉丝-斯蒂格尔法案》所导致的缺陷进行了深刻反思,并开始想方设法避开分业经营的法律障碍,通过兼并投资银行和金融创新等手段向证券业渗透,直至废除《格拉丝-斯第格尔法案》,并制定了《1999年金融服务法》。从30年代初到90年代末整个金融业的历史,它不仅仅是一场金融制度的变革,更是一个金融机构竞争与整合、金融服务理念革命的过程。
二、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
为了恢复金融新秩序,填补监管空缺,2010年7月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标志着历时近两年的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立法完成,华尔街正式掀开新金融时代序幕。新法案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成立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负责监测和处理威胁国家金融稳定的系统性风险。
第二,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下设立新的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对提供信用卡、抵押贷款和其他贷款等消费者金融产品及服务的金融机构实施监管。
第三,将之前缺乏监管的场外衍生品市场纳入监管视野。大部分衍生品须在交易所内通过第三方清算进行交易。
第四,限制银行自营交易及高风险的衍生品交易。在自营交易方面,允许银行投资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但资金规模不得高于自身一级资本的3%。在衍生品交易方面,要求金融机构将农产品掉期、能源掉期等风险最大的衍生品交易业务拆分到附属公司,但自身可保留利率掉期、外汇掉期等业务。
第五,设立新的破产清算机制,由联邦储蓄保险公司负责,责令大型金融机构提前做出自己的风险拨备,以防止金融机构倒闭再度拖累纳税人救助。
第六,美联储被赋予更大的监管职责,但其自身也将受到更严格的监督。
第七,美联储将对企业高管薪酬进行监督,确保高管薪酬制度不会导致对风险的过度追求。
三、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实施效应及其局限性
由于此次金融改革法案,将涉及金融市场的所有领域,同时影响到消费者将如何获得信用卡和抵押贷款,会降低实体经济活跃程度,实施之后的效应有:
1.降低银行净利润并危机经济复苏。新金融监管法案相关规定致使手续费下降、成本上升且在资本金等方面设限,这可能会给银行业净利润带来巨大负面影响。
2.对备受争议的信用评级机构经营模式未形成有效监管。债券发行机构向评级机构付费给金融产品定级,这种模式存在潜在的利益冲突,即评级机构为保证业务量可能会提高其客户的产品信用评级。
3.对处在政府托管状态的房利美和房地美涉及不多,美国房地产金融系统改革没有被纳入其中。
4.没有明确薪酬制度如何改革。由于“无上限奖励与有限惩罚”的畸形激励机制,高管的薪酬与长期风险脱离等不合理制度的存在,并未明确如何改革。
5.“大而不倒”的经典难题并未得到解决。金融机构的倒闭具有系统性风险,深谙此道的金融机构高管往往会挟持公众利益,而这一难题也许不能像法案中预见的那样顺利解决。
6.新法案不能有效防范金融机构管理层过度投机。新法案只是要求没出问题的金融机构要承担政府挽救倒闭金融机构的成本,对防范金融机构管理层过度投机的道德风险,效果不大。
7.造成华尔街人才流失。法案取得的微小“成果”便是损害竞争,迫使华尔街“人才流失”,这反而会有利于美国以外的商业和投资银。
总之,美国的金融改革新法案宽泛但不够深入,对一些根本性的体制症结却虽有触及但并未深析。另外,过于繁琐的监管和审查,不仅会降低金融效率,也会创造新的寻租空间。
四、历史辩证的看待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
新法案是上世纪“大萧条”以来美国政府对金融业和市场监管进行的最大规模“修理”,经过这次整合之后,美联储等监管机构的权力得到了加强。但该法案是不完美的法案,是经过折中、妥协的产物。另外,这次法案对于宏观的系统风险有了一个统一监管的机构,这一点是原来金融框架里面没有考虑的。有了这样的宏观监管机构提供了一个渠道,是一个积极的发展。
对中国有借鉴意义的是,该法案赋予美国监管当局更多的权力来终结那些经营不善的大型金融公司,尤其是那些造假和诚信记录不良的公司,当然,前提是有相对较完善的权力制衡机制;另外,法案要求金融市场更多的透明度,这也要求金融的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岳意定,王璇.金融监管体制的国际比较与启示.经济问题探索.2008(6).
[2]程琪.美国金融混业经营研究.西安:吉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