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化特色亮点范文
时间:2023-11-14 17:37: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文化特色亮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注入新活力,打造“多元统战”
围绕统战工作多元化,扩展社区统战职能,是亮点打造的前提和基础。
一是要扩大社区统战的范围。要利用好社区资源就要盘点好统战对象,建立统战成员资料库,及时刷新归档统战单位和统战对象的类别、特点、流动情况、个人及家庭情况等,对辖区统战对象实施信息化管理。以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与统战单位结成最广泛的联结,与统战对象交朋友。
二是要拓展统战工作层面。根据对象特点因势利导,利用特长,施展才干,把统战力量集中到支持中心工作解决重点问题上来,把统战工作融入到社区管理和建设的方方面面,如扶植社区经济建设、协助政府招商引资、广泛开展扶贫助学、加强参政议政、征集意见献计献策、培养推荐党外干部、促进多党合作、促进与民族宗教团体沟通交流、拓展对台工作等等,使社区统战与社区党建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实现双赢。
三是要塑造“全能”统战干部。统战干部综合素质的高低关系到社区统战亮点打造的成与败,作为统战干部,要会出题、善解题,这就要求社区党支部花力气培训精业务、熟时事、懂政策、善外交、会管理的一专多能型统战干部。
二、打开新思路,打造“民心统战”
开拓统战工作思路,将群众基础做民心工程,是打造统战亮点的源泉。
一是要开发统战资源。按照“整合资源、构建网络、双向服务”的思路使社区统战“进家、到人、入心”。整合资源,就是要根据社区自身实际,选择角度,突出特点,把驻区统战成员组织起来,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为社区建设服务。构建网络,就是要建立以楼院单元为单位的联络小组,组成双向信息反馈网络,使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矛盾在第一时间得到发现和化解,服务迎头超前。双向服务,就是要贴近社区和统战对象的生活实际,通过关怀帮助团结统战单位和统战对象,适时开展访问、结对活动,帮助统战成员排忧解难,激发统战人士以自身的优势和专长投身社区建设、服务和关怀社区居民,保证社区统战成员拥有一个温馨和谐的生活和发展环境,最终达到互相扶持、互惠互利、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是要强化组织基础。按照“党建引路、完善机制、优化管理”的思路使社区统战“强基、固本、培元”。党建引路,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街道党工委要在政策上倾斜、业务上指导、举措上扶植,社区党支部要在协调、组织、管理等方面发挥其主体作用,扎稳社区统战工作的根基。完善机制,就是要通过社区建立健全学习宣传制度、联系制度、例会制度、走访慰问制度、向统战对象通报工作制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党外代表人员物色培养和推荐制度等一系列社区统战工作制度,建立统战工作体系,抓好社区统战各项工作和活动的落实,牢固统一战线基础。优化管理,就是要通过强化工作督促考核,优化统战工作环境,改进统战工作作风,切实提高统战工作效率,实现资源最佳调度,赢得群众口碑。
三是要扎根群众心中。按照“以民生为基础,以文化作支撑”的思路使社区统战“亲民、为民、利民”。以民生为基础,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凝聚各界人心,切实帮助统一战线中的贫困人士和其他社会人士解决生活、就医、子女读书等具体困难,切实团结统战成员以其力量关爱弱势群众、关注民生,为群众排忧解难,充分团结群众、依靠群众、贴近群众。以文化作支撑,就是要抓好统战宣传阵地,树立统战典型,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打出社区统战的文化名片,争取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三、搭建新载体,打造“品牌统战”
良好的统战宣传载体和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是打造统战亮点的手段。
一是要讲求新颖。亮点打造要注重品牌包装,遵循其规律性。要讲究载体的多样、新颖、地道和大众化,强调新闻媒体、信息网络与声像、文字等实物载体有机结合,构建多形式推进、立体化覆盖的统战宣传体系,确保局面打得开、载体叫得响,增强社区统战的亲和力和覆盖面。
篇2
这里,是科普重地,大中小学生们在这里不断迸发出别样创意;
这里,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邀你见证科技的当下与未来;
这里,是魅力乌当,一个经济与社会跨越发展,科技与科普交相辉映的地方。
近年来,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乌当区科学技术协会全方位、多途径积极组织、推动科普工作,向人们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科技大赛异彩纷呈:为积极推动广大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的热忱,近几年,乌当区科协拨付专项经费,组织开展“科技伴我成长”学生科技大赛系列活动――超级轨迹赛、小手拼出大世界、机器人篮球赛、现场电脑绘画比赛、科技小发明、科技小制作作品评比、展示等活动,系列活动的开展,吸引了全区各中、小学校、幼儿园的各层面参赛队伍进行角逐,并为推动科技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科普宣传形式多样:每年的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食品安全周等节日,乌当区科协均会提前谋划,围绕活动主题,采用科普大普车的方式,在区域范围内开展科普宣传活动,邀请贵州省、贵阳市科普专家、老师到各中、小学校开展科普讲座。
同时,将精心选取的25000册(张)《防震避震》《公民科学素质知识200问》《水产畜禽养殖技术》、《口腔疾病的防治》、《食品安全宣传知识》、《反警示教育》等各类贴近生活的科普书籍、宣传资料,专门印刷的2000余盒带有低碳知识的纸巾,免费发放给广大群众,这极大促进了乌当区群众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
特色活动亮点频出:除了组织科普走向街道、走进课堂之外,乌当区科学技术协会还积极开展了走向科普基地、走向特色学校活动。如,乌当区免费开放区农机中心羊昌农机科普示范基地、百宜优质鸡示范基地、阿栗杨梅示范基地、农业科技园区、乌当二中、新校、新天一小等科普示范基地和青少年特色学校。截止目前,乌当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区关工委、区教育局授予了4所开展科普活动好、有特色的学校为区级科普特色学校。
奖补助力人才培养:2016年,乌当区科学技术协会召开了“乌当区2015年创新型青年人才交流座谈会”,对魏茂陈等荣获2013~2014年度“创新型青年科技人才”称号的10名同志颁发了荣誉证书,并兑现了每人1万元的科研补助金。
每年,乌当区科学技术协会都积极向上级单位申报推荐科普示范基地、科普带头人、科普示范社区等项目。乌当区科学技术协会通过积极开展农业、农技、农机、畜牧、养殖等各种农业知识的培训,大力培育了新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目前已评选出农村科技示范户150户,社区科普示范家庭110户。2012年百宜镇优质鸡科普示范基地、2014年新场金茂绿化苗木科普示范基地分别获得中国科协、财政部“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奖补各20万元。截至2015年,乌当区人均科普经费已达1.5元。
综合提升群众科学素质:近年来,乌当区科学技术协积极组织全区参加贵州省数字图书馆网上答题活动,5年来答题人次超过30000人次,荣获“贵州省全民科学素质大赛(贵阳分赛区)”二等奖。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引导人们认知传统、尊重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乌当区科学技术协会持续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科普宣传活动,把传统经典输送到了群众心中。
篇3
环境;团队;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4—0024—01
幼儿园良好的校园文化,有益于增强幼儿园软实力,培植和深化办园特色,构建优质高效、民主和谐的幼儿园管理机制,净化、绿化、美化、趣化校园环境,形成以人为本,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育人模式,营造向上、健康的校园文化精神氛围,激发教职工理性平和的阳光心态,推动校园文化内涵发展。
一、培育刚柔并济、助推效能的制度文化
1.弘扬主流文化,营造良好氛围。树立并体现人本与科学相融的管理理念,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不断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校园各项管理工作及教职工考核制度,让规章制度成为大家认可、自觉遵守的制度。通过开展师德风暴行动等活动引导教师,倡扬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创造一个有着较强凝聚力、战斗力的精干团队,形成“牵着手教育、蹲下来交流”的优良教风,引导全园上下形成浓郁和谐的干事创业基调和奋发有为、精益求精的校园精神。
2.形成务实制度,实施互动管理。成立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小组,凝心聚力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教育保育第一线,实施互动式的情境管理,注重捕捉教师的工作行为,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与心声,合理地分析,然后用情与理并举引导教师,使得刚性的制度成为全园上下共同的价值追求,促使教师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反思、自觉自主,以此达到领导与教师互相取长补短和共同进步的效果。
二、培育内涵精深、与时俱进的环境文化
1.打造优质环境,发挥隐形功效。在校园文化多年积淀基础上进一步营造“文化育人”的园所氛围,让幼儿园里时时处处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让孩子在健康和谐的环境文化中,随时随地感受美的氛围、接受美的熏陶、引导美的行为、得到美的升华,强化校园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隐性教育功能。在校园环境的规划上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具有幼儿特色;巧妙设计各景点,做到花草树木布局错落有致、疏密合理,边边角角也不放过;各种管线统一规划,合理铺设,校园干净、整洁,活动室窗明几净,布置典雅。
2.提炼标识文化,提升品牌形象。校园内各种提示牌、校园绿化地带、阅报栏、图书架、宣传栏、围墙上的大型墙壁画等不断与时俱进,使之能充分显示幼儿园的办园理念、思想和人文特色。加强幼儿园网站建设及园报的编印工作,班级建立QQ群,让其成为宣传、教育、沟通的窗口和纽带,有效树立幼儿园良好的教育形象。
三、培育德艺双馨、持续发展的团队文化
1.加强心态教育,切实以德立身。在校园内弘扬核心价值观和主流师德文化。及时发现和纠正教师中“老”、“疲”、“懈”、“躁”等工作状态和不良行业思维,在幼儿园形成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风尚,不图虚荣,不做虚事,一心一意追求办学实力的提高。
2.坚持岗位练兵,提高专业素质。落实《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理念,加强教育活动组织能力、监控能力、指导能力等教育能力的修炼,在活动中把握幼儿情绪表现、心理需要、能力水平,真正做到让教育理念与教育行为同行。积极构建园本课程,挖掘本土及本区域文化,形成园本特色,在实施和构建园本课程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及水平。
四、培育载体丰富、师幼双赢的活动文化
1. 优化教育模式,落实科学保教。通过预设课程、活动课程、生成课程等各种手段,尊重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开展五大领域教育活动;扎实开展“绿色校园”、 “阳光校园”、“快乐校园”等特色校园创建,开展感恩教育、艺术教育、科普教育等系列教育活动,形成亮点,打造特点;组织开展校园艺术节、趣味运动会、手工制作、经典诵读、绿色童谣传唱等校园特色活动,让每一个幼儿参与进来感受到成功与进步,促进幼儿多元发展。
篇4
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高标准高起点,狠抓日用品网络体系建设。以加强县级配送中心和乡村两级网点建设为重点,努力打造县有配送中心、乡有直营店或连锁超市、村有加盟店的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采取多种筹资方式,加强系统内上下合作,兴建供销社具有控制力的龙头公司。在乡镇超市建设上,高标准、高起点,上规模、上档次,形成供销社的亮点。对村级加盟店要加强管理,提高网络覆盖率和商品配送率。夏津、乐陵是省社日用品流通网络建设启动县,工作要更细,更扎实,并符合要求,市社将重点调度,检查。未来3年内,计划在每个县城均建立起日用品配送中心龙头公司,在70%的乡镇建立供销社直营店,在新型农村社区或人流相对集中的大村建立加盟店,逐步提高商品配送率,使农民方便快捷地购买到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的商品。
二是搞好农化服务,狠抓新型农资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行平原县社化肥直供的做法,整合系统资源,依托基层社和农资协会,进一步延伸网络终端。积极参与省社的“农资联采直供”,强化对上游资源和终端网点的掌控。建立健全供销社农化科技服务体系,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信息服务等系列化服务,将农资经营和生产服务紧密结合,增强供销社为农服务功能,扩大农资销售,维护供销社农资供应主渠道地位。
三是大力领办专业社,狠抓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依托当地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主动创办、领办专业合作社,组建或组织农化服务队,为农民提供从种到收的全方位服务,不断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专业合作社要为农民提供从播种、施肥、喷药、收割到储藏、销售的全方位服务,把农民生产的农产品收上来、销出去。土地托管、大田作物经营服务体系建设,都要尽快破题、积极探索,县作为省社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县,必须努力抓出成效。
篇5
一、重视自身建设、形成领导核心
现在的社区涉及事物多,服务广,政治性强,广大居民对社区干部的思想品格、文化素质、工作水平、办事效率提出了较高要求。社区是个没有处罚权和行政制约力的机构,做好工作靠什么?社区的工作人员认为,就是要靠工作能力,群众的信任以及通过勤奋工作在群众中形成的威信。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载体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社区制订了一系列的工作方案:一是把,“团结、务实、创新、发展”定为社区的工作目标,二是把“关爱人、服务人、教育人、凝聚人”作为社区工作的职责,三是把“立一流目标、树一流思想、干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确定为社区的工作任务。群众心中有杆秤,你对他们关心帮助有多大,在他们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在工作中,社区始终把改善民生放在第一位,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今年8月社区居民马太生患病住院,因从小患小儿麻痹致残肢体二级残,爱人没有工作,在社区享受低保。马太生的妻子每天往返于家中和医院照顾他,因精神上的压力,再加上劳累过度,妻子也病倒了。马太生在医院需要照顾,妻子也病倒在家,处境十分困难。社区在得知情况后,马上去她的家中和医院看望夫妻二人,主任安慰他的妻子让她不要着急安心养病,社区可以派人帮助她去医院照顾丈夫。有时候,马太生吃不下医院的饭了,社区的田大姐还在自己的家中做些可口的饭菜给他送过去。他在今年共计花去了7万多元医药费,社区为了帮助其解决家中困难,及时为他办理大病救助。这些都深深地感动着夫妻二人,社区工作也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在以后遇到问题和困难时,马太生总是来到社区询问解决问题的办法,找社区为他出主意。张顺利两个儿子上大学,夫妻二人在社区内做小生意,因多年劳累全身是病,腿脚浮肿,今年不能在外做生意,无钱看病,想在社区办理一份低保,因做生意时和一些居民发生过不愉快,开听证会时未能通过。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协调和沟通下,让居民代表更深刻的了解他家的实际困难,不要带着主观色彩而要客观公正的评价,专门为他召开第二次听证会,帮助其解决了生活的困难。
二、加强团结协作、共建美好家园
为使社区和驻地单位拧成一股绳,共同建设社区,社区主任就带着工作人员逐一拜访驻地单位领导,使他们了解社区、熟悉社区、关怀社区、支持社区,并联合了9个驻地单位建立了社区协商议事会。
为了社区工作的巩固和发展,社区和驻地单位每年都要举办迎新春茶话会,社区向驻地单位汇报一年来的工作和新一年的工作任务,认真听取驻地单位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协商互访、联办活动等社区共建方式的实施,营造了社区与驻地单位共驻社区、共享资源、共创文明、共图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了社区的快速发展。
三、抓好社区教育、提高居民素质
现代城市的居民大多数由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大家聚在一起,他们来自不同的单位和各种行业,因而居民间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程度差异很大,精神需求和物质追求也呈多样化,居民间又缺少因共同经济利益而形成的联结纽带,这很容易形成“自我意识较重,集体意识较弱,纪律意识较松,整体合力较差” 的状况。
为了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社区既要解决当前居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有立足长远的素质教育。根据“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居民”的原则,社区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具有吸引力的教育培训,如“隔代教育”“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平台”。社区特地成立了“夕阳红”老年活动站、活动室,并免费电脑培训;社区创办了“准妈妈班”倡导“儿童培养教育从准妈妈学起,从娃娃抓起”的科学理念。如今年8月11日,社区组织 “啃窝窝头,体验艰苦生活”的儿童教育活动,让小孩子们穿破旧衣服,啃硬邦邦的窝窝头,体验上一代人生活的艰苦,珍惜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教育他们不要经常挑食、厌食。
四、努力化解矛盾,构建社区文明
为强化平安社区创建工作,社区一方面大力倡导社区大家庭的理念,宣传和发扬一种“团结互助,邻里友爱,谦让互助”的社会风尚,另一方面在社区建立和健全调解组织,同时,力争把居民矛盾及时解决在萌芽状态。
为防止居民矛盾拖而不决的状况发生,对社区工作者提出了严格要求,一是解决居民间出现的小矛盾必须事不过夜,二是需通过上级部门协调解决的也要保证个个有答复,事事不拖拉,件件有着落。因此,社区一年来,没有上访和拖而不决的事件发生。为普及法律知识、使居民增强法律意识、社区都要举报法律讲座。做好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工作,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就业等多方面的困难。社区调解、帮教工作都被评为太原市先进。
五、关爱弱势群体、共享和谐生活
随着城市社会的发展,社区出现年老人多,体弱者较多,下岗职工较多,困难群体较多的情况,认真做好对老弱病残的弱势群体的关爱工作已经成为社区的一个重要任务。今年11月社区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广泛宣传,组织下岗人员、无工作人员、低保人员报名进行再就业创业培训,社区一共报名参加培训30多人。通过社区保障平台作用的发挥,社区居民郭勤生、宋玲仙等十余人都实现了再就业,郭勤生在做保安,宋玲仙在山大二院负责开电梯工作,他们都不再为生活发愁,都享受到了党和国家好政策带来的好处。社区共有残疾人41人,除享有社会保险的外,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15人,免费医保18人。为关心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社区服务站给每个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定期开展社区义诊、健康讲座和健康检查活动,为解决少数人不能自理的问题,社区成立了爱心帮助手拉手,定时定期上门服务,为解决社区特殊困难群体,社区开展了帮困、助残、助学等活动,千方百计帮助困难居民度过难关。社区在关爱居民的同时,居民的爱心理念也得到了升华,社区居民献爱心,“慈善一日捐”踊跃捐款,社区和驻地单位共捐款1万多元。
『 1
六、开展众多活动、促进社区活力
社区充分发挥共创优势、资源优势、文化宣传和人才优势,社区建立文艺队伍14支、志愿者400多人,活动场所2个、图书室1个,图书1000多册、每周二周五开放三小时,专人负责,社区还有“家庭活动室”四个,露天“新闻”传播点三处。经过努力,社区实现了活动有场所,服务有队伍。为庆祝国庆华诞六十周年,社区组织了50人的合唱团,参加三晋社区红歌比赛,让红歌做为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净化灵魂催人奋进的精神食粮源远流长。
社区工作实践证明,没有活动的社区,必然没有活力的社区,为此社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努力开展各项活动,社区举办了太极拳、太极武功扇等免费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居民达420多人,培育出一支体育健身队伍,使社区健身晨练活动蔚然成风。社区的文艺队伍在今年参加市、太钢组织的文艺大赛中,以参赛太极武功扇的获得了二等奖。为增强社区节日欢乐氛围,在“三八”“六一”“七一” “十一”等节日,社区都要在不同层次的人群中开展节庆活动,比如举办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型舞蹈,趣味活动等等。进入十二月以来,社区正准备参加电视台组织的“魅力老爸老妈”大赛,现已经筹备了两个节目,一个是“夕阳美太极武功扇”,另一个是“葵花健身舞”,都进入紧张的排练中。通过举办众多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使居民在关爱和教育之中享受到了社区服务,在开展活动的同时,社区的各项设施不断得到改善,社区的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在不断着增强。
七、重视理念更新,形成特色亮点
社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不断满足市民文化需求及提升社区文化品位出发,充分发挥社区地域优势和人文资源优势,不断更新理念,抓住发展机遇,进一步加快社区文化事业发展,围绕“管理、服务、发展”这一宗旨,提出了“创特色、树品牌、出亮点”的工作新思路。
在新的发展理念指导下,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社区非常重视社区宣传、文化交流工作,2010年共出信息150多份,被《山西晚报》等多家报纸共采纳40多份。在社区特色工作的建设中,我社区和山西晚报等报社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12月初,社区得到山西晚报策划“爱心100-冬日送暖”活动的消息后,社区主任积极和有关部门联系,亲自花了2个多小时去山西日报社和他们进行协商、沟通,最终通过多方努力为我社区低保边缘户争取了米、面、油等物资。12月13日是个公休日,但是社区人员还在办公室里,等着物资的到来,在第一时间里我们把米、面、油送到了张凤鸣等十户的家中。张凤明家中只有他800多的退休工资,妻子无工作,还得照顾自己多病的老母亲,生活十分拮据,每次买米都买最便宜的,从来没有吃过长粒的香米,见到报社和社区送给他们的米不禁非常兴奋。“爱心100-冬日送暖”活动的成功举办,这使我社区在全区都实现了良好的形象,展示了我社区工作的特色,形成了社区工作的一个亮点。
篇6
2018年我园区创业工作围绕“创业引领、就业为先”工作主线,有效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和措施,深入推进就业创业工作,大力促进了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就业创业工作,确保完成全年任务指标。现将特色亮点工作汇报如下:
一、创新思路加大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力度。
我园区以人社基层为平台强化宣传力度,借助成立的新民洲微信群拓宽宣传渠道,实现了就业信息、创业政策宣传工作常态化,惠民政策氛围不断浓厚,辖区居民政策获得感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园区开展各类政策宣传活动1场,发放宣传资料50份,接受群众咨询上百次。
窗体底端
二、全方位帮扶困难人员就业。
依托区人社局举办的“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专项活动,对我园区内文化程度不高、缺乏技能的就业困难人员,适时进行上门走访活动,宣传各项就业政策,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和就业意向。同时,对已经就业的,特别是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跟踪了解就业状况,探索解决就业不稳定的问题。至目前为止,通过适时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4人就业。
三、搭建就业平台,帮扶快速就业。
我园区利用产业园这一区位优势,与园区企业加强合作,为社区居民搭建就业平台,为企业搭建服务平台实现了共赢的良好事态。如中林港务这一企业为社区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渠道。截止8月已在社区举办了专项招聘会1场,并长期在社区摆放公告栏招聘信息。
四、免费创业培训,帮助失业人员成功创业
篇7
近年来,三合林社区坚持以党建工作为核心,以服务辖区为重点,以丰富居民文化生活为载体,认真围绕“三创”活动,努力探索社区党建工作新思路,针对流动人口多、人员结构繁杂的现状,立新意、谋发展、促和谐、创品牌,全力打造“新绥芬河人幸福家园”特色品牌社区。先后获得了全国妇女示范点、省级健康促进社区、文化工作先进集体、“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创新管理新模式 社区工作谱新篇
为更好的服务辖区流动人口,我社区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实施“以人为本”、“网格化”管理,用“小网格”服务“大民生”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通过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解决辖区弃管楼等遗留问题30余起,调解纠纷12次,清理环境卫生10次,形成了社区、小区、楼栋、居民“四级网格管理体系”,真正实现了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人在格上、事在网中。
二、党建管理见成效 服务商圈是亮点
通过数字化平台加强党员队伍管理,促使在职党员、直管党员积极投入到社区工作中来。为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更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今年7月,社区在市委组织部和绥芬河镇党委的指导下,共同成立了商圈党总支,为70多名流动党员找到了归属,为我市经济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社区党支部与商圈党总支定期开展道德大讲堂活动,用身边的人讲述身边的事,形成了人人心中有模范,人人争当模范的良好氛围。
9月份,社区党支部与聚源党支部共同组织开展了秋季职工运动会。社区党员主动参加清理中心广场、弃管小区和东环路环境卫生等志愿活动,不仅提高了社区居民的自身素质,也巩固了创建文明城的丰硕成果。
三、文体活动多样化 商贾云集促发展
社区全力支持歌友会、健身操队两支特色队伍开展活动,外来人员也纷纷入会,人数多达500余人,立足商圈以特色文化为依托开展文体活动。社区文化站吸纳有特长的流动人口45人,节目形式不断推陈出新,层次上去了,档次提升了,每周二、四、六晚在三合林休闲广场演出,走村屯、进军营,不但极好的配合了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也极大地丰富了辖区居民的精神生活,提升了百姓的文化品位,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新绥芬河人活动之家成立至今,共吸纳80余名流动人口参与到社区的各项文体活动中来,多次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种文艺演出。傲淑贤演唱的歌曲《婆婆也是妈》还被选送到省计生局举办的龙江幸福家庭优秀节目参加评选。受到省市领导的好评。
四、协手新绥芬河人 共创和谐大家园
为了给流动人口提供便利服务,社区党支部与14家驻区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共建协议。在外来人员相对集中的聚源商场内,设置避孕药具免费发放点,还邀请专业医护人员为流动人口妇女进行《留住青春美丽·迈向幸福人生》医保讲座、与K.S品牌十字绣联合开展以《鲜花营造温馨·才艺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十字绣技能培训,不仅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还为流动人口拓展了就业空间。(1)
为落实惠民政策,社区还与新兴工商所、医保局在步行街,分别开展了“3·15食品安全”和“工伤保险条例”主题宣传活动,让流动人口也享受到绥芬河市的惠民政策。让他们能够在绥芬河安心工作,幸福生活。(2)
弃陋俗、树新风,社区先后与第二小学开展了《网上文明祭扫》、《我心目中的雷锋》专题讲座以及《献给妈妈的歌》歌咏比赛、《倡导婚育新风,弘扬家庭美德》,家庭才艺魅力秀等活动,让流动人口子女与常住人口子女同享一片蓝天。
篇8
【关键词】内涵 社区教育 创建学习型社区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183-02
所谓内涵,科学界的定义是主体里的灵魂、气质、个性、精神被我们用情感的概念创作出来的一切属性之和。内涵不是表面上的东西,而是内在的、隐藏在事物深处的东西,需要探索、挖掘才可以看到。内涵是一个概念所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综合。内涵发展是指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推动事物朝健康、高效、有序、公正的方向发展。
所谓社区教育,2006年12月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对社区教育内涵作了下列定义:“在社区中,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开展旨在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成员的全面发展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活动。”
社区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其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发展变化着。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和党十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社区教育又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面对十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入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新要求,社区教育的地位更加凸显,其工作要求也明显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社区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工作新的亮点和制高点。对社区教育内涵进行积极地探索和挖掘,必将成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澄江街道从2001年开始社区教育实验,走成人教育向社区教育拓展之路,历经十多年,树立了“大教育”理念,不断探索“举社区教育旗,走终身教育路,建学习型街道”的澄江特色之路,全面推进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2008年,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街道社区教育中心首批通过“江阴市示范性社区教育中心”评估,2009年,高标准通过了“江苏省省级社区教育中心”评估,2013年,被评为“全国学习型社区示范街道”。街道把积极发展社区教育作为提升区域人口素质、提升区域软实力,助推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重要惠民利民工程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 灵活多样的培训是社区教育内涵发展的基石
澄江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按照“灵活办学、自主选择、开放实施”的方针,坚持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培训和有偿性培训、长期办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实用、方便、灵活的学习培训活动,形成了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与社区市民学校、行政村村民学校、企业职工学校四个轮子一起转的大教育、大培训格局,为社区教育内涵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几年来,举办各类培训班2000多个,年培训达20万人次,社区居民参与的培训率达70%以上,实现了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的梦想。主要开展“六项学习培训行动”:
1.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培训行动
主要以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和党员干部学习培训两个方面为抓手,大力提升机关、社区、村企领导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培育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努力使他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和领导者。
2.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行动
根据农村城市化、农民变居民的实际,大力开展以下岗职工和失地农民为重点对象的劳动力技能培训,以帮助和促进就业,每年举办计算机、保安、花艺、家政等项目的培训班20多期,培训转移劳动力1000多人。
3.创业培训行动
每年举办2期近百人的SYB创业培训班,开展创业咨询、创业指导、创业项目推荐、创业融资服务与后续扶持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失地失业人员以及社会弱势群体的自主创业能力和科技致富、创业致富的本领,以创业促进就业。
4.职工学技能培训行动
加强校企合作,开展企业职工教育,抓好岗前培训与岗位培训,提升职业技术能力,提高企业生产效益。每年为多家企业开展管理人员培训和生产骨干技能培训。同时,在市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们还开展了会计从业资格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每年度有300人左右参加会计从业资格培训,每年5000多人参加会计继续教育培训,去年还组织了30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第四轮公修课培训。
5.市民素质提升教育行动
结合地方特色,发挥教育网络功能,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以一系列参与性较强的文化活动,贴近、丰富市民的业余生活,提升全民素质,全面服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6.新市民培训工程
通过科普讲座、技能培训、实践操作等多种途径传播知识、传授就业技能,以提高市民适应生活、环境的能力。其中,每年有400多人参加岗位技能培训并获取技能证书。
二 课题研究是社区教育内涵发展的增长点
以科研为先导,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使社区教育工作不断深化和拓展,澄江街道全面实施了以课题研究引领的社区教育,探索创设学习型社区,集辖区内方方面面力量开展群众性的课题研究,形成别具特色的创建途径与办法,不断丰富社区教育内涵。
1.开展调研,筛选课题
我们深入社区、企业、农村、家庭,进行座谈调研,开展社区教育需求及现状问卷调查,了解情况,分析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街道工作和目标,拟定研究课题,确保研究课题切实可行。我们每年都拟定几个研究课题,内容主要包括城市社区教育、企业职工教育、农民教育、新市民教育等,涉及社区教育的地位、作用、体系、功能、管理、模式、资源、活动、阵地、师资、教育、网络、培训、经费等多个方面。
2.明确任务,落实要求
我们每年把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列入社区建设年度目标。年初,街道下发社区建设目标任务书,对各社区、行政村、骨干企业等提出要求,明确研讨的内容、范围、方向、重点,要求做到有课题、有研究、有活动、有论文、有成效。在日常社区教育工作例会和有关活动上,我们除了宣传发动,还作必要的辅导,确保课题研究正常实施。
3.加强评估,促进研究
我们根据江阴市制定的评估体系,有计划地开展考核评估,有效地发挥了督促作用和指导功能,以确保课题研究对创建学习型社区的有效促进。
4.组织征文,表彰激励
我们每年都开展课题研究征文活动,评选优秀论文,进行表彰奖励。2003年召开了首届社区教育理论研讨会,2004年主办了争创学习型组织主题研讨会,从此每年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经验,探索解决存在问题。几年来,社区教育工作者共撰写论文300余篇,内容涉及社区教育的意义、形式、内容、经费、队伍、发展等诸多方向,我们每年都将论文汇编成集。近年有10多篇论文在省市有关会议交流获奖。
5.全国课题,重点推进
“十五”期间,我们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学习型社区建设与社区教育发展研究”之分课题“社区教育与学习型组织的相关研究”的研究,形成了《创建学习型组织与深化社区教育发展的研究》实验个案,论文编入分课题报告集。我们广泛开展群众性的课题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以课题研究引领学习型社区建设》一文被编入《江苏省社区教育案例选》。
开展课题研究,是创造社区工作特色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社区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下一步,我们将根据社区实际,立足选择一批新的研究项目,合力攻关,并总结提炼出具有较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进一步促进街道社区教育内涵发展。
三 特色课程资源是社区教育内涵发展的亮点
教育性是社区教育的本质属性。在教育中,课程居于核心位置。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撑,在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的内涵发展中,课程和资源建设是需要突破的关键问题。社区教育课程作为社区教育的核心,其开发必须符合居民生活、学习、发展的需求,这样课程的建设才会有生命力,有针对性,更容易吸引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才能提高居民对课程资源的认同度和满意度。
澄江街道在推进社区教育实验区工作的过程中,一直非常重视课程与资源建设工作。我们以“打造老百姓身边的幸福大课堂”为目标,开发了科学艺术、职业技能、健康保健、公民道德等四大类课程。课程开发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以了解需求为起点,通过派发大量问卷调查表、组织居民访谈等,从中甄选出居民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增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以选聘优秀教师、精心设计授课内容为核心,增强课程学习的实用性;以组织居民课后评价、及时进行教师授课反馈,增强课程讲授的有效性。
同时,根据本区域产业、文化、生态特色等,遵循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的原则,积极运用各自优势,开发个性化社区教育特色品牌,形成“一区一品、一村一品、一企一品”,我们街道新华社区的“低碳生活”,花园社区的“爱心花园”,天鹤社区的“科普知识教育”,北大街社区的“老伙伴会客厅”,君山社区的“三防科普教育”等在市内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下一步希望努力创建成全国社区教育品牌项目,将品牌项目整合开发成特色课程资源,推动社区教育发展,使社区教育走上优质教育项目引领之路。
篇9
一、习惯教育渗透责任意识
“责任”是香港路小学永远的追求,培养有责任心的小公民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为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处处渗透责任教育。
学校以“播种责任,收获习惯”为主线,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为此,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分年级、分阶段逐步推进。如,借助“一日四巡式”的习惯养成反馈模式,从入校、课间秩序、上课、课间操、午间纪律、放学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督察,记录“优秀细节”,反馈“存在问题”,实现对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教育的总体评价和反馈。如,学校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公布本周习惯养成目标,并总结和反馈上周的目标落实情况,针对不足,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每日放学后,学校将《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反馈表》及时发放到班主任手里,让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表现,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通过“巡查——及时反馈——表扬闪光点——提示存在问题”的班主任工作路径,助推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养成。
二、文化校园培植公民精神
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一个学校的文化,不仅影响着学校的前行方向,还影响着学校发展的深度与广度。而文化具有隐性特征,只有将文化的隐形特征外显,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继承并发展它。为此,学校以校园两棵历经数百年的银杏古树为契机,将对历史的传承,对现在的信心,对未来的愿景,寄予传承与发展的主题,形成了“古银杏树下”的校园文化,并通过多样的践行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道德养成。
学校特别重视特色社团建设,共创建了21个社团,包括“三艺室”、葫芦丝、棒垒球等特色社团,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习得技能,拓宽眼界。目前社团的学生参与率已经超过50%。2010年,学校启动了“银杏树”电视台:设置“香港视点”“银杏采风”等栏目,每学期制定详细的演播计划,每周五在全校播出。电视台拍摄制作的各种学生喜闻乐见而又具有教育意义的电视节目,尤其注重挖掘责任教育亮点,营造责任文化氛围,展示责任实践活动,提升学校责任特色。
此外,少先队星级班级的评选、“责任心故事”、争当“四好少年”、爱心劝酒驾等系列活动均与责任教育紧密相连,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责任,牢记责任,升华责任,培养他们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认真负责的态度,争做有责任心的和谐社会小公民。学校还在假期开展了“我做市南文明小市民”“和谐新年”“小小酒驾劝导员”“责任心的成长”等丰富多彩的少先队及学校特色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对责任的认识。
在2009年5月开展的市南区小公民课题研究活动中,学生课题研究组以两颗古银杏树为主线,以《银杏树的新家》为题,开展了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在研究报告中,通过古今对比,展示了香港路小学以及周边环境的历史,探讨了社会发展与人文环境保护问题。在课题实践中,同学们展现出了新时代小公民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真挚美好的希望。
篇10
关键词: 城镇建设途径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小城镇的建设出现日新月异的变化,面对日益激烈的发展竞争,塑造富有特色与活力的小城镇风貌,展现原有的自然、文化特质和个性,成为小城镇建设的重要目标。
一、蒋官屯概况
蒋官屯街道位于聊城市东郊,是聊城的卫星城,开发区对外开放的窗口,驻地距济聊馆高速公路开发区出入口1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办事处现辖47个行政村,常住人口3.2万,规划面积42.23平方公里。办事处现有各类工商业户2000多家,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3家,作为江北最大的机械加工基地之一,蒋官屯办事处已集纺织机械、机械加工、汽车销售、钢管加工、物流、化工于一体,并且有全国最大的钢管集散地-----大东钢管市场。
二、总体分析和定位研究
蒋官屯镇经济发展较好,钢管产业已成规模,集中布置在开发区工业园内,整体发展势头良好。镇区公共服务设施主要集中在中部,整个镇区用地布局有待系统和优化,城市建设发展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蒋官屯小城镇应该根据自身定位和产业的优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小镇的快速发展:
(1)整合核心区空间格局、缝合城镇空间界面
整合核心区空间结构,形成脉络清晰的枝状结构,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公共空间。同时,打造核心区重要节点空间,突出城镇中心和文体中心区的空间形象。
(2)倡导城镇功能多元化、复合化、均衡化
坚持以水活城、依水造景、聚合产业、丰富内涵,启动四新河区段的综合开发,打造生态养生片区和沿河休闲产业带。沿四新河左右两岸,创造丰富的景观界面,带动集休闲娱乐、景观地产、文化观光、湿地保护于一体的城市生态走廊。
(3)传承历史特征,塑造地域文化特色
结合聊城市文化资源特质,塑造特有的小城镇风貌。聊城历史悠久,是齐鲁文化重镇,有着深厚的历史文脉与文化特色。充分挖掘这些元素,使本土地域文化要素在城市风貌、建筑风格与景观小品上得到展现。
(4)打造小城镇核心和标志性建筑群
小镇中心、行政中心、民俗文化展示区、酒店养生区等在城镇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规划将从标志性建筑群和地域特色城市环境塑造两方面,将其打造成为城镇亮点和核心。四新河在镇区蜿蜒穿过,两岸植被良好,具有丰富文化和环境资源,以聊城城区为依托,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养老养生的好去处。结合上位规划的要求。
综合分析小城镇的总体定位为: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部重要的生活区及公共配套服务基地,具有齐鲁文化风情、独具水城特色的旅游集聚地。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贯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原则的样板活力城镇。
三、塑造城镇特色风貌的主要途径
(一)顺应自然地理环境,确定城镇特色的主调
蒋官屯拥有四新河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的绿化植被,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是养老养生的绝佳之地。还有这优越的区位条件,地处东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交汇之地,交通极其发达,在山东省省会济南半小时经济圈内。可主打“养老古镇”、“温泉养生古镇”等品牌,作为发展的主要特色基调。
(二)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实现环境资源的保护与现代文化产业的协调开发
第一,文化铸就灵魂。只有坚持把文化作为支撑,才能赋予旅游业长盛不衰的持久生命力。特别是对于文化底蕴非常厚重的蒋官屯镇来讲,文化对旅游的促进作用更为重要,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文化产品,打造文化精品,努力实现文化与旅游的互动、互补和互促。
第二,环境提升形象。和谐良好的旅游环境起码应该包括人文环境、生态环境、服务环境和交通状况这样几个方面。蒋官屯对环境资源利用和保护不足的现状情况下,生态环境上进行植树绿化,建设小型绿化广场;服务环境上,进行社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配套完善人性化的游览标识与文化设施,切实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尤其是要改善步行交通环境。
第三,品牌就是卖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必须高度重视品牌建设。靠品牌增强吸引力,提升竞争力,扩大辐射力。推动文化旅游互动发展是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的一项重要措施,整合本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彰显地方特色的一个有效方法。
(三) 充分引入城市设计,经营城市科学发展。
第一、善于利用地标建筑、广场和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展示城市形象,利用地标建筑的空间体量效果,视觉震撼力强,而广场和城市公共活动空间是人们视觉的聚焦点,它们都能较有效地展现城市形象,要重视和搞好地标性建筑、广场及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城市化计,提高城市形象的视觉感染力,并以此提升城市的品位。
第二、处理好城市的公共空间、城市社区功能与城市经营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