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审计发现问题范文

时间:2023-11-14 17:37: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审计发现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审计发现问题

篇1

一、村级财务收支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一)村务监督委员会形同虚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应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或类似机构,负责村民民主理财、监督村务公开事项。成员由村民或其代表推选,被推选的人应具有财会或相关的管理知识。在审计工作中我们发现,此项法律规定虽然非常明确,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形同虚设”,如村务监督委员会并未由村民推荐产生,而是由村委四职干部或委员担任,其印章却由报账员保管,监督委员亦未对财务收支情况进行逐笔审核及签字。这里在形式上,一方面实质上不符合财务内部控制的独立性要求,起不到切实的监督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相关流程及权限不合理(如报账员保管印章,监督人员不复核签字等),都在形式上也使得监督工作完全没有展开,村务监督失效,导致农村经济组织财务工作混乱。

(二)财务管理不规范

由于缺少村务监督委员会民主监督,村级财务收支情况掌握在村支书等少数村干部之中,村的大额经费支出不经集体研究决定,费用审批手续不严谨,报销凭证不够规范,有的是白条列支,有的是村干部自己领条自己审批,有的是重复报账套取资金。

(三)村务公开不规范

其一是村干部民主意识不强、服务意识不够;其二还是由于其传统的“官本位”思想作祟,未能认识到自身与村民的服务关系。这样导致的后果是村级财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都不规范或者不完整,公开的内容也片面、单一,不够具体。从另一个角度讲,大多数村民对自身的权利也没有完全认识,对于村务公开的程度、形式不够关心。这样则导致了村务公开工作完全成了“形式”与“过场”,使村民只能雾里看花,对村级财务的知情权、监督权受到限制。

(四)工程建设监督管理不到位

由村级建设的村组道路工程、小型水利工程、办公室装修工程没有实行公开招标程序或集体决策程序,工程未经公示,无工程预算、决算、验收等资料;外购建筑材料无购销合同和验收资料;材料款和工程款都是以领条或收据方式报销,工程建设监督管理随意性大,基本上由村支书和村主任共同操作和掌控工程项目。

(五)超额开支征地拆迁工作经费

涉及征地拆迁的村委会收到上级拆迁办拨付的拆迁工作经费,限额开支,主要用于征地的政策宣传、思想动员等相应费用的开支以及村组等征地工作人员的误工补贴及加班费,征地工作人员的就餐费用。由于村干部对拆迁工作经费开支无预算和计划,开支内容的随意性大,在没有考勤记录的情况下,村委会成员集体超额发放误工费和加班费,村干部采用领条和个人餐票方式报销大量餐费,导致拆迁工作经费大大超过限额开支标准,挤占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集体资金。

(六)违规发放坐班补助和误工费

街道办按照上级规定对村四职干部的工资由财政统一打卡,其他职位干部工资待遇按照上级规定执行。村干部工资以外的差旅费(交通费)、电话补助、节假日值班费、其他专项工作补贴等限额报销(除征地工作外)。村干部不得再发坐班补助及专项误工费。村委会因征地拆迁收到大额的拆迁补偿款,村干部面对突如其来的大额资金,就千方百计想办法如何使用。由于拆迁补偿款属于全体村民共有资产,向村委会全体成员发放坐班补助和误工费属于乱支滥补行为,损害全体村民集体经济利益。

二、村级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村级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缺失

由于缺乏必要的内控制度,导致村干部的审批权和控制?喙?大,未能从制度层面对村干部进行约束,存在自批、自领、自用、挥霍浪费、乱支滥补等情况。

(二)村干部的财经法规知识缺乏

村干部对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缺乏学习,上级部门也未进行经常性的业务培训,致使村干部财经法规知识缺乏,遵守财经制度的意识淡薄,个人权力表现力强,对村级财务收支不按规章办事,不听财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集体资金一人支配,造成管理不规范。

(三)对村级财务管理监督不力

一是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不力。村务监督委员会没有代表全体村民对村级财务收支、民主理财、村务公开等进行监督和落实,监督流于形式,给少数不廉洁的村干部提供有乘之机。二是村民监督不力。分散的家庭经营使村民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部分村民忙于生计,不主动参与集体事业,对村干部的违法违纪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纵了村干部的违法乱纪。三是上级部门监督不到位。由于上级部门从事农村“三资”管理的人员越来越少,监管空白,疏于对村级财务收支进行检查和监督,致使村干部心存侥幸,违法乱纪的胆子越来越大。

三、加强村级财务收支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民主监督管理

一是坚持依法办事,完善村民监督。要从组织建设出发,由各基层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各村民监督小组的组建,明确其成员构成、职责与相关办事流程,从形式上和实质上完善村级财务收支的合规性。二是强化外部监督。由于内部监督远非一蹴而就,因此适时引入外部监督也非常重

要。这里重点考虑以政府审计的模式,通过定期审计、专项审计或经济责任审计等形式对村级财务或重点收支事项进行审计或审查,并定期公布审计结果。结合审计结果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奖惩,对重大违纪违规的人和事依法移送纪委或司法机关依法查处,真正做到查处一个,威慑一方的作用。考虑到政府审计力量的不足,有必要时也可以通过外聘社会审计的模式开展专项审计工作。

(二)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

根据财政部、农业部《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度》和财政部《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并结合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做到规范管理,同时强化执行情况的监督。

(三)完善村务公开制度

一是要完善村务公开形式。要求各村委会将一定时期的村财务收支进行公布。在形式上要明确公布周期,公布载体(如上网、张榜等),公布的同时要注明举报或反馈方式等。二是要明确公开内容。要求各村委会必须将所有收支、资产负债、工程建设、项目发包、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使用情况逐项进行公开。杜绝“选择性公示”的做法,使村民的监督权和知情权落到实处,使村民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明白的答案,及时纠正不合理收支项目,消除村民对干部的疑虑,化解干群矛盾。

(四)加强工程建设管理

严格实行工程招投标制度和集体决策制度,对拟参加村级建设项目的施工单位,从资质、业绩、报价等方面进行量化评比,择优确定中标施工单位,并将中标单位的情况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双方签订规范的建筑业施工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将合同交上级部门备案。对建筑工程一定要按国家规定的程序进行,先要设计、预算、招投标,订合同、聘请工程监理,完工后,完善工程验收手续,按合同分期支付工程款、暂扣质量保证金等。

(五)制定费用报销标准

建立健全村内事务管理制度,制定村干部报酬、误工补贴、拆迁工作费等各项费用标准,做到费用支出事无巨细,做到费用支出有据可查、有章可循,规范各项费用支出的合理性、合法性,能有效的杜绝费用支出的随意性。

篇2

    网络是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每个人可以自由的上传和下载资料,网络技术是通过互联网将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从而实现共享和交流的功能平台。这种资源涵盖了所有的范围,从各种硬件到软件到各种数据等等。我们可以在上面搜寻所有我们需要的信息,还可以互相传输、共享资源。网络财务审计就是改变传统的审计模式,结合网络技术和企业财务审计的特点而形成的一种新模式的财务审计。采用网络审计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性特点从而拓宽财务审计的空间和范围,这样有效的加强了企业财务的监督力度,也对财务审计人员的互相合作与交流提供了更方面的平台。网络财务审计具有网络的共享性,通过这种共享,在不同地点和部门的审计人员可以很方便快捷地获取到所需信息,并将统计结果共享,大大的提高了数据工作的效率。除此之外,利用网络财务审计可以提高财务设计的时效性。它可以对企业财务实行适时有效的监督和审查,可以在第一时间充分掌握财务的情况,及时发现审计工作出现的问题,大大的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时效性和审计力度。总之,网络财务审计的运用,为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和冲击。而作为财务审计人员,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的发展潮流,积极学习新的技术应对挑战,积极的学习和使用新的审计方法,并不断的发现问题和改进,提高审计的效率,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网络财务审计的潜在风险

    新的财务审计模式充分的利用网络,改变了传统的审计模式,大大的提高财务审计的效率。但是,网络潜在的弊端也为网络财务审计带来了很多的风险。首先是网络的天敌-木马、病毒。由于企业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可能会导致对手采用不良的手段,或者网络黑客的破坏。一旦网络遭到了木马和病毒的侵袭,或者软硬件出现故障,发生系统崩溃等等,就可能造成数据的丢失或者篡改,就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害。另外,采用了网络财务审计,审计的数据没有经过企业各部门的层层审批,没有得到相关负责人的盖章和签字,而网络数据是可以随意的拷贝,这就容易造成伪造数据,降低了审计数据的可靠性。最后,网络审计数据是通过人为的录入电脑,如果数据录入员的工作能力不够或者职业素质低下,或者在录入的过程中受到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就可能造成数据录入错误。

    三、网络财务审计的安全措施

    网络财务审计有它的优势也有缺陷。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要努力找出措施改变这些缺陷,以更好的实现财务审计工作开展,具体的措施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健全的网络财务审计制度并不断的完善,只有一个明确的制度才能为审计工作顺利的进行提供保障。新的制度要注重提高各种审计手段的操作能力和适应能力。从而解决传统审计模式中无法解决的问题。现代企业的管理对部门的职责以及业务范围进行了很细致的分工,因此,表面上看起来他们好像互相分离,各不影响。而实际上它们有着紧密的联系,企业的运作需要各部门的协调合作才能完成,而企业管理系统也不仅仅是简单对人和经济的管理,同时也注重财力、物力、产品、销售市场、供货渠道以及时间和空间的综合发展。所以,企业在选择网络方案的时候要求财务系统和其他各部门和业务管理系统紧密连接。以实现企业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在实行网络财务审计的时候,必须要把这一点作为网络方案的前提。

    2.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任何活动都是以人为主体,因此,要提高网络财务审计的质量与效率,最重要的是加大对人员的管理。企业如果想全面提高网络财务审计的工作质量,就必须要重视提高财务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可以在挑选人才的时候聘请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的人才,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注意对审计人员的能力进行检测评估,并组织一些培训或工作交流活动,引进一些优秀的经验。制定合理的奖励与惩罚的考核制度,让审计人员在制度压力下激发动力的同时,以奖励来唤起他们的积极性。人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不管技术手段有多么的先进,都必须通过人的操作。因此,企业要重要对人力资源的重视和投入,要提高网络技术在财务审计的运用,首先要提高审计人员对网络技术的技能。要同时提高审计人员及各管理层的能力培养,只有企业的各级人员都能熟练的运用网络财务审计系统,才能整体的提高网络财务审计的质量。

    3.建立安全的黑客抵御系统。为了保证财务审计数据的安全性,企业应该引进高端的软硬件系统,并配备相应的黑客防御系统,同时对于重要的数据进行扫描认证,避免非法人士恶意盗用,同时必须做好重要文件的备份工作,以防止意外丢失或损毁。既然网络的特点之一就是资源与信息的共享,那么企业的商业机密的安全及系统安全的可控性必然是网络化建设中的重点。特别是当今网络化的建设正向着Internet与办公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企业更是要注重系统的安全性。如何运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趋利避害,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网络必然也是网络建设的重点。

    4.提高原始数据的保存力度。虽然原始数据没有经过专业处理,数据量大,数据繁琐,但是由于它具备最原始的数据资料,能够保证数据信息的科学和准确性,因此,企业应该建立专门的原始数据保存系统,以方便后期的数据搜索和调用。5.审计应有一定的针对性,在网络技术环境下,应设置严格的审计检查程序,及时检查被审计单位的权限设置,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事态进一步发展。另外,采用一些有效的辅助软件核对电子账目,并检查凭证的真实性,资产以及负债的合理性,有效的实现对企业财务审计的工作。6.完善审计监督工作。为了保证审计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必须建立完善的数据监督体制,数据分析汇总之后必须经过主要负责人的认证和审批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具体操作。

篇3

关键词:企业 财务审计 解决措施

加强企业的财务审计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繁荣的必然要求,也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时代要求。企业财务审计主要对企业的发展发挥着监督和评价的职能,在合法的范围内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有秩序开展必要的监督,并真实、客观的对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生产效益给予评价,从而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约束,推动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我国企业已经认识到企业财务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不断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致力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一、企业财务审计的重要性

(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企业自负盈亏、自主的进行经营活动,根据市场价格对企业的资源进行配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唯一决定企业优劣的标准为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加强企业的财务审计,有利于企业加强对市场价格、市场经济信号的监督,从而为企业合理适合经济资源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企业的财务审计提升了企业员工对价值规律的认识,了解价格杠杆对企业发展的利弊,从而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实力。

(二)我国企业求发展的必然要求

企业之所以成为企业法人的最基本条件是企业要独立的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也就是企业要独立的自求发展。企业的自我发展是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双重需求。企业加强内部的财务审计有利于企业对自身财产的保值和增值,有利于增强企业的财政积累,从而为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提供良好的财政基础。企业的财务审计还能保护企业财政的完整性,增强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的实力,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加强科学、有效的财务审计,提高企业自主经营的能力。

(三)加强我国企业管理的必要措施

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既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同时由于市场经济具有的自发性、盲目性等弱点也滋生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腐败和难以控制。企业的财务审计作用于加强对企业资金、财产的监督和评价,能够有效规避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将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降低在最小限度。企业的财务审计加强了企业生产经营中财政资金的监督,也能够有效防止企业内部的违法违规经营活动,减少企业经营过程中腐败现象的滋生。

(四)开展社会经济活动的必要选择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因此,加强企业内部的财务审计同时也有利用规范全社会范围内的经济活动。企业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建立在社会经济资源的流动性和稀缺性之上的,企业财务审计提供的真实、客观的审计信息,能够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有效的依据和验证,从而对市场经济下全社会的经济机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保证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趋于平稳、发展结构趋于合理。

二、企业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财务审计人员素质偏低

我国大部分企业缺少专业的财务审计人员,参与财务审计的人员大都身兼财务管理部门的各项工作,对财务的审计缺少专业性和科学性。由于企业对财务审计的重视度不高,财务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和学习的机会有限。一方面本身不具备财务审计的专业知识,造成财务审计工作存在不科学、不准确的现实问题,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真实有效的审计信息;另一方面不能定期参与财务审计的培训和学习,不能及时掌握审计工作的最新消息,不能提升自身在审计工作方面的技能,从而导致企业的财务审计与企业的经济发展不同步,严重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企业财务审计的独立性受限

企业的财务审计的顺利开展首先要具备独立性,但是在我国大部分企业的财务审计部门由企业内部设立,企业财务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直接受企业上级部门的领导,不能独立的、严密的开展财务审计工作。企业财务审计工作受限,导致审计人员在对财务进行监督和评价时畏惧上级部门的责罚或存有私心,不仅不能实现财务审计的作用,反而导致企业内部滋生腐败现象,不利于企业财务方面的管理。

(三)企业财务审计的执行力不够

财务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直接引发了企业财务审计的执行力不够。根据对我国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调查发现,大部分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都是在审计出现问题后发现的,没有对企业的财务问题做好有效的事前预警和事前预测,虽然在事后发现问题能够及时查错补漏,但是仍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造成不小的影响。大部分企业已经制定了与财务审计相关的管理条例,由于缺乏独立性,再加上企业领导对财务审计工作的忽视,最终导致管理条例在执行上缺乏有效的落实。

(四)企业财务审计的内容不全面

当前,我国企业财务审计的主要内容为财务会计审计,对财务管理的其他方面缺少相关的审计工作。财会管理与财务审计同隶属于财务管理部门领导,在管理人员上存在重合的弊端,导致企业人员和社会人员对企业财务审计的公正性存有质疑。企业在具体的财务审计中也仅仅针对已经发生问题的事件开展审计,对与之相关的财务不再涉及,因此,导致我国企业的财务审计始终处于低效的境地。

三、优化企业财务审计的方法策略

(一)提高企业财务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务审计人员是企业开展高效审计工作的基础,因此,首先要提高企业财务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从审计工作人员的选拔开始就要重视人才素质的重要性,选择具备高素质、高能力、专业性的综合人才进入企业,严格杜绝依靠关系进入企业的现象发生。在进入企业后,加强审计人员对财务审计重要性的宣传,提高审计人员对财务审计的认知和理解,定期或不定期的要求员工参与财务审计的培训和学习,善于运用先进的审计理念和审计手段进行企业财务审计。

(二)设立独立的企业财务审计部门

企业要想实现财务审计工作的监督和评价职能,必须实现企业财务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各个企业的发展现状,建立科学的产权机制,保证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直接向董事会、监理会负责,使其脱离财务管理部门的领导,提高企业财务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从而改善企业财务审计无力的局面。

(三)将信息技术引入企业的财务审计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在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企业财务审计也要紧跟时代和科技潮流,将信息技术引入在企业的财务审计工作之中。首先建立企业财务审计平台,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将企业的会计信息、各个部门的财务信息等录入平台,方面审计部门随时对各个部门开展审计工作,从而加强对问题事件的有效预防和有效规避。在使用信息技术开展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时要十分重视对审计数据的加密工作,保护好审计信息。另外,在引入先进技术的同时,还要关注企业财务审计机构的健全,加大企业财务审计的执行力度和权威性,将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条例落实到实处。

(四)拓宽企业财务审计的范围

当前我国企业进行财务审计仅仅局限于财务会计的审计,对于企业在市场经济下的稳健发展,单单的财会审计是明显不足够的,必须根据企业的发展现状拓宽企业财务审计的范围。第一,设立专门的业务审计,由传统的财务审计向现代化的管理审计拓展,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监督和评价企业各个部门的工作;第二,改善当前事后审计的现状,加强对事件前期的预警和防范以及事中的控制和规避,加强企业对财务管理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有效管理;第三,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现代的财务管理手段和财务审计手段不断推陈出新,财务审计工作也要由传统的分散式管理向先进的行业管理过渡。由企业设置专门的财务审计机构,对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开展统一的管理,从而实现我国企业财务审计的有效开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审计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起着监督和评价的功能,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企业要认清财务审计的重要性,与时俱进,建立现代的企业财务审计制度和机构,实现财务审计的独立性,提高财务审计的权威性,真实、客观的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

参考文献:

[1]汤文静.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我国企业财务审计发展研究[J].经管空间,2012,10

[2]白晨阳.当前企业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中国总会计师,2010,9

[3]智建成.分析企业财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3,5

篇4

关键词:内部审计;发挥;监督;职能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1

内部审计机构是适应企业发展需要而设立的,其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于它能为企业加强内部治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其监督职能也随着内部审计的业务的多元化而逐步扩大的。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内部审计具有双重任务:一方面要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促使其合法合规;另一方面要对企业的管理层负责,促进经营管理状况的改善、经济效益的提高。那内部审计是如何发挥监督职能呢,本文从以下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一、开展财务审计,分析企业整体经营运行管理情况,促进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财务审计是对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监督,对被审计企业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依法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通过财务审计,可以发现影响企业财务成果和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并针对问题的所在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进一步挖掘潜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特别是年底开展的财务决算审计,涉及单位多、审计内容广,可以给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管理进行一次全面“诊断”。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对公司所属13家单位进行年度财务审计,审计内容包括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往来账的清理(包括基建垫付款项和往来业务的清理)、固定资产及存货的盘点、工程项目结算、基建项目程序管理、各项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等方面。共查出8个方面的问题,提出管理意见和建议10项,并要求限期整改。

通过整改一是规范了往来业务核算,加大了历年往来账款的清收力度,回笼资金,避免了坏账损失;二是加强了工程项目的核算与管理,对公司已完工未结算的工程项目进行清理、结算,确保企业资产反映真实性;三是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加强了财务管理,为规避经营风险提供了保障;五是公司财务部完善各项制度,先后出台了《银行承兑汇票管理办法》、《业务单据管理细则-收款收据》、《财务部派驻单位财务人员岗位轮换管理办法》、《**公司发票管理制度》、《**公司会计质量标准化达标升级暂行办法》,为今后规范财务工作提供依据。

二、开展内控审计,发现管理活动中存在的潜在风险,提前预控,促进企业健全自我约束机制

内控审计是内部审计机构每年定期对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评价,主要采取的方式是通过企业各业务部门编写自我评价报告和内控工作底稿和审计部门进行现场测试。自我评价报告主要是包括内容:一是描述年度新增哪些制度,采取哪些新的管控措施,目前管控措施的效果,还存在哪些缺陷,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对上一年度提出的风险管控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以及新出现的风险管理问题。内控工作底稿是按照管理部门的业务流程设定风险关键控制点,控制标准,要求各业务部门对照控制标准,填写部门目前执行情况,存在的缺陷等。

通过内控评价审计,一是能及时发现企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做到提前预警,提前防控;二是能对已采取的管控措施在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措施具有时效性、可防控性。三是及时发现存在的内控缺陷,并督促限期整改,限期检查,查一个问题解决落实一个问题,避免造成问题查而不改,形成积累。确保企业各业务管理部门能健全自我约束机制,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三、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关注企业“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专项审计调查主要是针对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展开调查,侧重于提建议、揭隐患,比常规审计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在很多情况下针对的是企业带有普遍性、苗头性、潜在性的突出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直接为领导的决策提供服务。

内部审计机构通过专项审计调查一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审计信息,利用审计成果,落实审计意见,体现审计作用的有效途径。二是充分发挥审计调查范围广、针对性强、覆盖面大、工作形式灵活等特点。

例如为了进一步加强控股子公司的管理,内部审计机构对控股子公司的经营现况,进行了审计调查。从该子公司的“股权结构、资产负债、经营现状和运营、存在的问题、建议意见、风险提示”等方面,向管理层提交了《关于**公司经营现况的审计调查报告》。通过此次专项审计调查,一是掌握子公司的经营情况;二是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三是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意见和建议;四是根据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风险管控要求,提出了风险提示。为加强控股公司的管理创造了条件,也为企业管理层提供了决策依据。

四、开展后续跟踪审计,进一步检查落实审计中提出问题的整改,帮助企业“查漏补缺”,强基固本,确保企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通过财务审计、内控审计、专项审计和常规审计等工作的开展,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基本建设等方方面面做了“诊断”,发现问题和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并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但如果被审计单位查而不改,对企业的发展也就起不到真正的促进作用。因此,内部审计机构还应通过开展后续跟踪审计,来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和建议是否已经采取了适当的纠正行动并取得预期的效果,从而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

五、结束语

篇5

内部审计理论之所以贫瘠,主要表现在:1.缺乏范式。我们基本上看不到在内部审计研究方面使用某种严密范式的成果。“范式”通常被理解为一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和技术等的集合。关于审计学范式,笔者(2004)曾经在《审计关系契约论》一书中提出了审计学范式的命题,并且指出:“契约产生了审计。”“审计关系契约论是一种新的审计学范式。”由于缺乏范式,内部审计没有应有的理论高度,缺乏涉及价值观的思想,也就无法形成有影响的理论成果。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理论也无法形成社会科学界应有的学术流派,对于这个学科的发展极其不利。在我国,几乎没有人能够清楚内部审计领域有几种2013.22中国内部审计1Theory理论学者谈学术流派,这明显是一种不正常的情况。2.充斥经验。在内部审计的专业著作或者论文中,主要研究的内容集中在实际工作经验的描述上,这些经验产生于特定的实际工作中,与特定单位的工作环境具有密切的关系。与理论相比,还需要进一步的提炼,只有将其理性化,才可能在许多单位进行推广,超越经验的局限性。由于存在这样的现实问题,几乎可以说,任何内部审计的经验性成果的推广都具有不小的障碍。3.缺少精度。在科学界,数学的精确度是顶级的;对于一门具体科学而言,应用数学的程度,甚至被认为是该门科学成熟程度的象征。在内部审计学科,精确性依然是一个需要认真关注的问题。我们从内部审计的评价方面(这是内部审计最重要的功能)能够比较容易地看到,内部审计在定性与定量方面,都缺乏人们想象的精确度。一方面,对于许多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判断的问题,如通过审计发现的问题,内部审计行业基本上既没有像司法领域那样拥有明晰的、具有很强操作性的规则,使内部审计的评判无懈可击,并且能够得出相当确定的认定(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内部审计人员的人为因素或者随意性);另一方面,对于内部审计人员实施的定量评价的结果,也没有获得像数学上那样“一加一等于二”的确定的计算结果。就审计实践而言,无论是实施定性分析还是定量分析,不同的内部审计人员可能发生较大的分歧。现在,我们有理由怀疑某些研究成果的现实价值;那些审计学的教科书或者内部审计的文章,究竟能够产生多大的应用效果,在现实中很容易做出判断。显然,如果内部审计工作流程不统一、审计评价存在弹性,那么,可能都会影响审计理论的形成与完善。4.定位模糊。内部审计理论来源于内部审计实务,如果内部审计实务存在许多不确定性,那么,内部审计的理论可能很难走向成熟。考察内部审计发展历史可以看到,初始的公司内部审计主要是股东实施的,而且主要解决财务审计问题;当公司上市需要公开披露财务报告时,内部审计被迫外部化,注册会计师充当了财务审计的主要角色,内部审计逐渐退出了财务审计领域。慢慢地,内部审计开始以管理审计作为主要的工作内容;当企业风险越来越成为经营者关注的焦点时,内部审计又开始向风险管理领域进军。内部审计发展历史的演进表明,内部审计不断被“边缘化”,在不断寻找新的依存对象,而内部审计工作重点的转变,来源于实施“职业自救”以求得职业生存的基础空间。不要指望一个不被许多人关注的、不断寻求如何生存的内部审计职业能够在稳定的职业实践中获得成熟的理论。现有的内部审计理论没有严密的体系,内容比较杂乱,这是内部审计理论无法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原因。另外,内部审计实务没有一个稳定、核心的具有代表性的工作内容,使依托内部审计实务的理论呈现发散状,从而无法归纳出权威的、公认的而又相对统一的内部审计理论。5.简单重复。内部审计理论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不断实现理论的创新。然而,目前,我们却看到内部审计的研究论文存在大量低层次重复的情况,这是内部审计理论发展的大忌。这种重复,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热点问题的讨论。在最近几年,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企业内部控制和经济责任审计的研究是几个焦点,有大量的论文问世,但是,大部分论文的内容都局限在一些初级问题的研究上,创新性成果极少见到。(2)工作经验的陈述。大部分介绍工作经验的文章,基本上是就事论事,所讨论的问题带有一定的地域性或者行业性,甚至在适用特定单位时可能还有一定的条件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经验的推广价值。当然,更为遗憾的是,这些经验介绍的文章内容重复比较多,浪费了作者与读者的时间。由于低层次的内部审计经验无法升华为内部审计理论,因此,对内部审计理论发展的贡献很少。(3)工作宣传与报道。在一些报刊上,包括了为数不少的既不是理论研究的学术论文,又不是经验总结的研究报告的文章,即对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情况进行一般性介绍的文章。这些文章的内容与理论研究相去甚远。

内部审计理论

以下方面应当重点予以考虑:1.内部审计范式的建造。在内部审计领域,我们看到经验陈述充斥报刊,那些在一定范围(如本单位)验证过的经验,能不能产生更大的推广价值,很难判断。如何将经验提炼成为应用理论,在此基础上形成基础理论,建立一定的范式,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本人仍然相信,可以将审计契约理论作为内部审计的范式。理由是,一个单位具体的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与废除,与一种契约有关,即契约决定了是否需要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在契约理论范式下,内部审计制度的设计,需要重点关注:(1)契约制定者的影响力。契约缔结者(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内部审计的委托人)对内部审计制度的存废具有重要意义,这意味着对内部审计的研究,应当超越内部审计部门或者业务的限制,采取更加宽阔的视野;只有透彻地研究契约缔结者发自内在需求的对内部审计可能产生的那些导向性影响,才能准确把握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实现业务有效性的最大化。实现研究视野突破的意义是,提升内部审计的价值,更好地服务审计委托人。(2)契约精神的树立。内部审计人员作为审计关系人,也是契约的缔结者,也应当遵循契约精神。这意味着,信奉契约的“规则”大于信奉没有规则的人言人治。指望组织的某些负责人依靠个人力量对内部审计给予支持,远没有“规则”给予内部审计的支持更为有效。因为,那些暂时的有效性可能没有恒久的有效性更有最终价值。(3)契约理论的深化。现实中,许多人认为,内部审计机构地位较低是内部审计发挥作用受到限制的直接原因。这的确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为什么地位较低呢?原因是,作为内部审计机构地位决定因素的审计权利的获得是在博弈中实现的,是审计委托人、被审计人与审计人博弈的结果。而研究三种审计关系人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解开内部审计权利体系来源之谜。其中,重要的是,研究三种审计关系人之间的契约关系,完善审计契约理论,改善审计关系,使内部审计产生更大的价值。如果能够将三种审计关系人的六种对应关系研究清楚,通过三种契约予以考虑,那么,建立完善的审计契约理论就已经不远了。2.内部审计本质的破解。关于内部审计本质这一问题,过去已经有不少讨论。那么,为什么需要重新讨论这个问题呢?原因是,内部审计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从财务审计、管理审计或者经济效益审计到风险导向审计,一次又一次实现了内部审计行业的全面转型,如果再加上经济责任审计、工程审计与财经法纪审计等非主流的审计形式,内部审计业务可谓五彩缤纷,那么,这是不是剑走偏锋?固然,审计界完全有理由认为经济环境的变化促成了内部审计的一次次转型,甚至内部审计的转型是这个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也不能忘掉,内部审计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它的发展历史究竟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东西?内部审计是坚守传统,还是需要随机应变,求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从西方国家公司内部审计回归财务审计功能的些许变化,是不是让我们能够看到内部审计是不能遗忘财务审计功能的。可以断定:那种将内部审计视为“包打天下”的神器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可能促使内部审计偏离本质规定,甚至误入歧途,导致内部审计职业消亡。现在,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内部审计的本质,以便为内部审计准确定位,实现内部审计职业的健康发展。3.内部审计判断的约束。在这里,审计判断主要是指内部审计的职业判断,它用来解决内部审计人员在业务操作过程中如何控制决策结果人为偏差的问题。在一些关键性技术(如审计重要性的分析技术)方面,审计职业判断的应用已经众所周知。然而,在审计评价时如何克服内部审计人员判断的人为性问题,2013.24中国内部审计1Theory理理论论内学部者控谈制却并未受到应有的关注。比如,一项被审计检查所发现的问题,怎样才能保证审计结论无懈可击,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在《刑法》上,对一项罪行的认定,需要一些法定的构成要件,符合这些要件,就可以定罪;这些要件是明晰的和公开的,有助于诉讼各方的博弈,也有助于社会各界监督。本人认为,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对提高内部审计职业判断是有帮助的:(1)对审计所发现问题定性的规范化。既要求将所发现的问题“类型化”和“概念化”,使用统一的名词或者术语,又要求对每一个概念的界定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便于审计判断。当然,采用书面化制度的形式予以推行,效果应当更好。(2)审计作业流程节点的控制。审计作业流程的实施,从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常常可能涉及判断与选择问题,如果理论界能够针对内部审计人员在每一个节点上如何判断与选择做出具体的界定,对于提高审计作业的科学性无疑具有重要作用。(3)审计方法选择的控制。在某些首选审计方法的应用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如何采用替代性审计方法同样需要进行准确控制。可惜的是,关于这个问题几乎没有什么研究成果可以参考。4.内部审计学派的建立。

篇6

论文摘要:内部审计是我国社会主义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评价活动。正确认识并恰当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是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内部审计制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企业内部审计具有经济监督职能,经济评价职能,间接管理职能,而不具有鉴证职能。

内部审计是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本部门、本单位规章制度,执行定期考察本单位及下属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以协助管理部门更加有效地控制组织经营的一种组织活动,是相对于注册会计师(审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组织所进行的外部审计(习惯称为社会审计或民间审计)而言的。我国的现代内部审计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在政府的推动下伴随着现代国家审计制度的建立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虽然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在政府的推动下建立起来并且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主要表现在:

1.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几乎形同虚设。内审机构在企业中的地位不明确,独立性和权威性不高。同时,由于大多数领导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它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有些领导误认为内部审计是“奸细”、是“内线”等等。这些不正确的观点给内部审计的发展带来了重重困难,使得企业内部内审机构势单力薄,被其他部门所隔离,最重要的是,内审人员的专业知识也不够,对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它的双重角色和自身局限性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质量,从而制约了审计职能的发挥。

2.审计手段没有电算化、信息化,审计程序没有规范化。由于我国内部审计起步比较晚,各种专业软件开发滞后,审计手段仅仅依靠企业内部素质不高的内审人员手工操作,缺乏有效性和权威性。特别是审计到往来款项函证,银行存款对账,审计线索外调等事项,缺乏法律上规定的审计权限和强制手段。在审计程序上,各个企业由于没有共同的参考标准,程序设计上多样化。在对本公司实际情况的审计方案规划时,考虑不全面,取证不合理,得出的结论不可靠,影响了审计质量,加大了审计风险,进而影响了管理者的正确决策。

3.审计范围狭窄,仅仅局限于财务报表的差错防弊上。目前大部分企业内部审计基本上停留在财务审计,即对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费用、损益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查证上,忽视了经营管理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不便于内部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也不能对企业的正确决策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探讨

基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内部审计的职能做进一步的探讨。

笔者认为企业内部审计应具有以下几种职能:

(一)经济监督职能

经济监督职能是内部审计最基本的职能,是以财经法规和制度规定为评价依据,对被审对象的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价。在现代企业里,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经营事务的多样化和管理层次的多级化使得管理阶层对供应、生产、销售、财务的第一情况难以及时准确地了解,这就客观上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机制对有关事项进行监督,监督各经济责任承担者按既定的目标、方针、政策、制度、计划、预算等要求,认真履行其承担的经济责任,达到加强控制、严肃制度、加强管理的目的。

从1983年建立内部审计以来,我国一直强调内部审计的监督是双向监督。内部审计既要站在国家的立场上对企业保障国家财产保值增值进行监督,又要站在企业的立场上对企业各职能部门及下属各单位的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政府职能已发生根本转变,从以行政命令的形式干预企业的经营转变为通过宏观调控促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这样,内部审计摆脱了双重身份,代表国家监督企业的职能将逐步由社会审计来替代。它的监督职能,将主要站在企业立场上,为企业的有效经营、健康发展服务。

(二)经济评价职能

经济评价就是通过审核检查,对企业中的各种计划、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定,对经济活动中的执行情况和进度进行评定,对经济效益的优劣和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进行评定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是由监督职能派生出来的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这项职能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中国加入WTO后企业面临着世界同行的激烈竞争,这些竞争迫使企业向管理要效益,向技术进步要效益,向优化资源配置要效益,向调整产品结构要效益,向降低成本费用要效益。因此,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通过各种计量手段评价企业中各个环节各项费用、成本、支出的合理性,评价企业财务收支、经营成本及效益分配的真实性,评价企业运行效果,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真实、可靠、有效。

(三)具有间接管理职能

从内部审计发展的历史来看,内部审计一直是为管理者服务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内部审计人员要参加日常的经营管理。相反,由于内部审计独立性的要求,内部审计机构不能承担任何具体的管理责任。只有这样,审计工作的质量才有保证,审计人员发表的意见、结论、建议的公正性才不会受到影响。但是,由此认为“内部审计不具有管理职能,认为它应当独立于管理部门之外,是对管理控制的再控制,对管理监督的再监督”也是不全面的。虽然内部审计人员并不具有管理具体事务的权限,但是由于其最基本“独立性”,导致内部审计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对企业情况全面了解的能力。因此,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内部审计均不应独立于管理之外而应从属于管理,发挥间接管理职能,和其他部门一样为企业经济利益的增加这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总之,由于内部审计特殊的性质使它在企业内部中既处于“参与者”又处于“协调者”的地位,间接参加企业管理同时也不失其独立性进而影响公平性。

(四)不具有鉴证职能

有观点认为,内部审计对企业所属各级组织进行审核,作出审计结论,是一种鉴定,只不过内部审计的鉴证职能对外无效,但对董事会下属的各级组织仍是有效的,因而内部审计有经济鉴证职能。笔者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从鉴证最大的特点(由当事人以外的独立的第三者履行)来看,内部审计机构并非第三者,因为内部审计人员和委托人(董事会)并不是毫无利害关系,而是上下级关系,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聘用和被聘用的关系,因此,内部审计机构作出的决定最多只能是一种“自我鉴定”,对外没有充足的说服力,同时,其作出的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性也是有限的。

三、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尤其是当我国加入WTO后,不仅具有先进管理手段和经验的跨国公司要进入中国市场,而且我们的企业也要走向世界,融入现代国际经济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也要与国际接轨,也要认识到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同时又要正确地意识到规范对策的重要性。

(一)发展趋势

1.内部审计将由财务领导转为由企业最高管理层领导的独立机构。随着内部审计重要性日益突出,管理者对它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企业中内部审计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其职能范围也越来越广,由一开始的监督发展到服务咨询等多个方面,包括检查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适用性、有效性;检查内部各部门及单位对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规章的执行情况;检查业务经营和规划中既定目标的完成情况等。同时,由于内部审计要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向最高管理当局报告,以便得到及时解决。这就要求内部审计成为独立机构,并由企业最高管理者直接领导。

2.内部审计由单纯的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发展。我国加入WTO后,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在完善企业管理中求得企业发展。这时,企业的经营者面临的大问题不是资金问题,而是由于企业内部管理失控导致的风险加大和效益下降问题。因此,企业必须实现自我约束,建立自我约束机制。于是,为了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为了规范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满足投资和管理层次多元化的需要,内部审计被赋予了更新的职责和使命,即从单纯的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发展。

(二)规范对策

1.在企业内部建立总审计师制度:使企业内部审计在组织上加强,在制度上得到保证,进一步深化审计的深度和广度,协调审计监督和其他监督的关系,一改目前从属地位的状况。

2.尽快完成内部审计向管理审计职能的转变: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善于提出改进问题的建议,不仅要查错防弊、评价企业内部各机构履行经济责任的状况,还要审查企业资源的取得是否实现效益最大化,还要关注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时刻注意为管理当局及被审单位提供建设,改单纯的财务审计为全方位的管理审计。

3.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搞好内部审计工作,关键是要有合适的审计模式,健全的独立审计机构。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模式主要有董事会领导模式、总经理领导模式和监事会领导模式。因此,在对领导模式进行选择时,应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和企业的实际情况。

篇7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免疫系统;跟踪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

一、高校内部审计的现实困境

(一)对内部审计缺乏认识。高校内部审计的本质就是高校经济活动运行的“免疫系统”。内部审计机构作为一个“免疫系统”,能够最早地感受到病害侵蚀的风险,更早地揭示病害侵蚀带来的危害,更快地运用法定权限去抵御、查处这些病害,也能及时建议相关领导或相应的权力机构去消灭这些病害,从而健全制度,保障高校经济活动安全运行。然而,有些高校的领导者对此缺乏足够的认识,在他们看来,内部审计并不是很重要。对内部审计所能提供的各种管理、服务缺乏理解,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发挥着“免疫系统”的功能,而是把内部审计当成给自己挑毛病、找麻烦,与自己对立的机构。从心理上排斥内部审计,不认同、不支持内部审计,甚至阻挠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致使不少高校的内部审计形同虚设,半途而废。不仅如此,领导的不重视还大大挫伤了内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内审工作缺乏自信心,产生畏难情绪,对不合理、不合法的经济活动缺乏大胆抵制的勇气,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高校内部审计的运行绩效,阻碍了内部审计价值的实现。

(二)内部审计独立性弱。目前,很多高校的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无专设的审计机构,只配备少量的审计人员。这样的设置方式很难确保审计机构组织上和业务上的独立性。没有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只是一种摆设;离开了独立性,内部审计工作只能是重形式、走过场。诚然,高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只是相对的,这里既有体制的原因又有历史的原因。具体地说,一方面高校内审机构是以本单位的一个职能部门存在的,内审工作开展的广度和深度无不受到本单位主要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高校内审人员的利益与单位的利益休戚相关,内部审计人员的职称评定、职务升降及种种福利待遇均掌握在院校主要领导手中,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很难摆脱这些羁绊,因而不能放开手脚,大胆工作。这种种现实决定了高校内部审计不可能也不能够有着像外部审计那样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三)内部审计职能不完整。内部审计主要是为单位内部服务,内部审计部门最大的优势是熟悉内部的各个环节,通过审核发现管理的薄弱环节,提高管理效益,因此从实质上讲,内部审计也是一种管理。因此,提高效益才应是内审的永恒主题。目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有些审计如内部控制审计、绩效审计几乎等于空白。审计职能偏重监督,没有从加强管理、提高效益、防范风险的角度,介入到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没有树立防范风险、加强控制的观念,内部审计作为“免疫系统”的职能还没有得到重视。

(四)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内部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强、专业能力要求高、涉及面广的工作,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通晓财务知识、审计知识、法律知识、建筑工程知识,还必须掌握电脑操作等技术,并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但当前高校相当一部分内部审计人员是由财务部门、管理部门调配或临时抽调而来,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综合审计能力和技巧;同时,又由于相应的专业培训和后续教育跟不上,致使内审人员素质不尽如人意。另外,内审人员认为自己代表单位在行使监督、审核的职权,其他部门就应该服从,根本不考虑审计风险的问题,造成审计报告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单位管理的需要,影响了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

(五)内部审计技术与方法落后。目前,高校内审大多仍沿用传统的审计技术方法,包括审阅、核对、询问、函证、盘点、调查与分析等,这些技术方法都是基于手工审计的方法。在当前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日益复杂的前提下,只用简单的传统技术将无法保证审计质量。更重要的是,几乎所有高校都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经济活动已经数字化、信息化,审计对象的信息化客观上要求内部审计的技术方法也应不断创新,为“免疫系统”有效发挥作用提供技术支持。

二、改进高校内部审计的路径

(一)取得学校领导的充分重视。内部审计不是审计一个部门的工作,而是学校的全局性工作,要做好内审工作需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怎样让领导重视需要从几个方面努力:一要认真做好审计工作,出好产品,发挥好作用,要有所作为,“有为才能有位,有为才能有威,有位才能更有作为”;二要宣传自己的产品,把审计成果营销出去,让单位领导、有关部门、有关成员都知道学校内部审计工作是学校的常规工作,也能给他们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和建议,帮助他们规范管理,消除被审计对象的抵触情绪和不理解的态度,争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三要总结推广审计工作先进经验,广泛进行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推动发展;四是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审计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内审工作更好地开展。

(二)拓展内部审计领域。传统的内部审计局限在财务审计上,主要是审查高校财务收支活动的合法性和真实性,保护财产的安全,其内容单一,作用有限。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投资主体和办学主体日趋多元化,这就必然要求高校进行成本核算,加强内部控制与管理,提高办学效益。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应从传统的财务审计的圈子中跳出来,进一步拓展内部审计的领域和方向。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9年教育审计工作的通知》(教财厅[2009]1号)中明确指出:随着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教育审计工作越加广泛和深入。教育内部审计要抓住重点,突出实效,向“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强化管理审计、绩效审计、责任追究”的综合审计发展。因此,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应结合实际,将管理审计、绩效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逐步探索出一条多种审计类型和形式有机结合的综合审计模式。

(三)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1、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审计是一项专业技术要求很强的职业,同时也是一项不断面对新法规、新知识、新技能的行业,这就要求内审人员不断学习。内部审计机构应多订购一些专业报刊供审计人员学习,单位内部要定期组织业务学习,集体学习国家、学校相关文件和专业规范;讨论学校内部审计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熟悉学校的经济管理活动和内部控制制度;多争取机会到兄弟院校考察、取经,拓宽审计人员视野;内部审计人员还应该通过继续教育等方式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开发和获得需具备的学识、技能和专业胜任能力,促进持续专业发展;特别要充分利用身在高校的良好学术研究氛围,多与相关院系的老师开展经验交流活动,了解和掌握专业前沿的知识。通过这些来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政策、业务水平,使他们能够胜任各自岗位,满足审计工作的要求。

2、实施激励制度,激发内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的内容一般包括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专业激励。实践证明,物质激励可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增强人们对社会、集体的亲切感和依赖感,可造成一种压力,激发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义务感;还可为人们创造活动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使其解除后顾之忧,专心致志地工作。当然,需要强调的是物质激励不能过度,否则就会走向“拜金主义”。精神激励主要是满足人们高层次的需要,不仅能弥补物质激励的不足,而且可产生物质激励所起不到的重要作用。特别当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之后,更需要精神、心理、文化上的充实和满足。审计职业的精神激励,目的是增强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给审计人员以巨大的精神推动,增强其在审计职业群体中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从而挖掘内部审计人员的潜力。专业激励是考虑到审计的专业特征,改变过去的那种行政职位的激励办法,考虑建立“审计专家制度”,构建审计战线的高级人才梯队,并以此带动整个审计队伍的素质提升,为“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四)创新审计技术和方法。网络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引起审计技术和方法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手工审计将逐步被计算机、网络审计所取代。电子计算机成为审计人员的主要操作工具,计算机科学及网络技术在审计工作中起主导作用。在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要在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进行辅助审计的同时,进行技术与方法的创新。一方面要做好信息采集、整理的协调工作,建立健全分层次的审计数据库,包括宏观经济、法律法规、审计对象以及审计结果和审计专家经验等信息;另一方面要依靠信息网络技术,对分散的信息实行统一管理和使用,促进信息集合和资源共享。只有真正实现了以数字化为基础的信息化,才能够实现全局性、整体性的信息化,才能够真正实现由单一的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转变;由单一的现场审计向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相结合的转变;由单一的财务审计向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的综合审计转变。只有实现了这“三个转变”,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内部审计的“免疫力”,保障高校经济活动安全、健康地运行。

(五)实施跟踪审计。内部审计作为高校经济活动运行的“免疫系统”,必须主动介入到教学、经营活动中去,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工作;如果仅仅是“马后炮”式的事后审计,是没有多大实质意义的。对要监督的经济业务事项,从一开始就介入,参与监督管理,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防范风险、强化管理。这种源头参与式的全程跟踪审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审计开始时,就对被审部门抱着信任态度,与他们讨论审计目标、审计内容、计划采取某些审计程序和方法的理由,以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2)征求被审部门的意见,寻求他们的合作;(3)及时与当事人讨论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共同分析改进的必要性,并探讨改进的可行措施;(4)向被审部门报告期中审计结果,期中审计报告可以是口头的、非正式的,以便及时就地解决和改正存在的问题,避免发生更大的损失;(5)提出最终审计报告时,采用建设性的语调,重点放在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影响、改进的可能性和改进措施上,被审部门已经采取的改进行动也要包括在审计报告中,以反映他们对审计工作的积极态度。

(作者简介:1.洛阳理工学院;2.河南神火铝业有限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家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J].审计研究,2008.3.

[2]杨丹.高校内部审计的困境与对策[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

篇8

关键词:医院内部审计 职能 风险防范 独立性 信息化水平

医院内部审计是医院内部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医院通过审查医院的各项经济活动如财务收支等情况以及医院内部控制情况是否适当、真实、合法,通过各项经营活动对医院进行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以促进医院整体目标的实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服务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加强医院的经营管理,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深化医院内部审计、防范审计风险,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一、医院内部审计职能

现代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包括监督、管理控制、评价鉴证等,医院内部审计就其职能来看,是通过审计发现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对问题解决提供理论依据,防止或减少问题的发生,从而实现医院机构自身的自我完善与发展。以下简要分析医院内部审计主要职能及形式。

(一)财务审计

现代审计是在财务管理机制健全及财务信息真实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财务收支审计在审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应把财务收支审计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深入开展。通过医院财务的收支审计可以审查各项收支的合理性和规范性,从而杜绝了违法私利的现象,保证了财产的安全。通过审计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努力发现医院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促进管理者改善管理状况。

(二)经济效益审计

通过审计工作数据统计可以反映出医院效益,对医院的资产进行全面核查。在审计工作中能优先发现医院管理及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医院各项制度的确定与完善,促进医院健康有序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三)资产购置审计

在资产的购置审计中包含了资产采购和医疗设备的效益分析。在进行资产采购的过程中,对于购置计划、资金使用计划等都要在审计的范围内,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反馈解决,防范资产购置的风险,达到设备利用的最大化。对于设备效益分析的审计,存在于医疗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对使用中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评价,对于闲置过时或不用的设备进行统计处理,从而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价值率。

(四)经济合同管理审计

由于经济合同类知识面广、信息量较大,因此处理起来比较复杂,这就要求有关部门要按照程序对合同和发票进行送审,不得越级操作,同时在审计的过程中要加大对合同的监督和执行的任务,使合同管理审计工作有秩序的进行。另外,还要审计合同中条款的严密性和真实性,避免以假乱真,确保医院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二、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风险

(一)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近年来,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和发展,但是,与其他方面相比,医院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不健全,除了2006年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外,目前没有针对医院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和实施细则进行规定的专门的法律法规,因此,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没有专门的法律依据可以参考,大多依靠经验和专业进行审计,缺少对审计风险的判断和评估,加大了审计风险。此外,由于没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使得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出具的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没有法律的强制性和权威性,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的实施效果。

(二)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

从审计的性质可以看出,内部审计机构应处于独立的部门,但是由于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的各个部门之间存在各种感情和利益上的联系,使得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加之,我国目前普遍存在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在行政隶属关系上划分不明、职能界线划分不清,使得医院内部审计处理决定有时候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影响了执行的力度和效果,使审计质量大打折扣。

(三)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较低

在我国,卫生审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时间较短,相关专业发展不发达,因此,目前医院大部分卫生审计人员都是由卫生财会人员担任,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缺乏专业的审计人员。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医院内部审计范围的逐步扩大,对审计人员的要求也越高,内部审计人员除了需要具备审计、卫生会计知识以外,还需要具备医院管理、医药卫生、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由于理论上的先天不足,加之缺少必要的专业培训,当前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综合能力水平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

(四)医院内部审计方法模式滞后、操作不规范

在开展医院内部审计过程中,由于审计对象和审计目的不同,所采用的审计模式就不同,需要根据具体的审计对象采用具体的审计方式和方法。目前,医院审计工作普通存在“一刀切”的现象,大部分主要是开展财务审计,发挥审计事后监督作用,没有达到审计的真正目的,对审计过程中风险因素缺少考虑,缺少事前事中控制,影响审计工作的效果。此外,在具体实施审计过程中,存在审计方法模式滞后、审计方法不科学、审计操作不规范、审计报告不准确等现象,加大了审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三、医院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篇9

一、建立内部独立审计机构的作用

1、制约作用

对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按照审计工作规范,维护企业的利益及经济秩序。制止违规违纪现象,保护国家财产和企业利益。通过检查监督被审计单位执行国家财经纪律情况,制止违规行为,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披露经济活动资料中存在的错误和舞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真实、正确、及时、合理合法的反映事实。纠正经济活动中的不正之风。事实上不少单位的信息资料不仅存在错误,而且存在着具有造假性质,配合纪检监察部门,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开展财务收支审计、财经法纪审计、对部门负责人离任前审计,发现问题,查明损失浪费、经济违法行为,及时向纪检监察部门提供证据和信息,采取措施,充分发挥审计的特殊作用。

2、防护作用

内部审计工作在执行监督职能中,对深化改革,降本增效起到了保证、保障、维护作用。

为建立健全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有力保证。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内部审计人员有必要开展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内控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审计,风险审计及计算机审计,揭示并建议改正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失控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保障股民资产的安全、完整。内部审计人员应重视生产经营情况,对企业资产状况做到心中有数,随时随地开展内部审计督查,提出有效措施,经济有效的使用资产,确保出资人资产保值增值,防止资产流失。降本增效,维护财经纪律。

有效地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和关键。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维护财经纪律是经济效益审计的出发点。同时,随着税收征管制度的逐步完善,处罚制度的逐步严厉以及税收、财务制度的不一致性,建立内审制度也是合理规避纳税处罚、减轻企业税负的唯一有效途径。

3、促进作用,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发现影响财务成果和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进一步挖潜降耗,增加收入,促进经济责任制的完善和履行。通过经济责任制审计,发现制度本身的缺陷,向有关部门反馈信息,解决履行情况和责任归属不清的问题。促进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正确协调处理。不定期的开展对企业的子公司,及下属单位的审计,规范下属实体遵章守纪,正当经营,依法办事。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4、建设性作用

建设性作用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的检查和评价,针对管理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富有成效的意见和方案,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审查评价企业管理和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披露薄弱环节,解决存在的问题,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堵塞漏洞。审查评价企业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效益,寻找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消化不利因素,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综上所述,内部审计在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维护财经纪律方面,在保护国家和企业的合法权益、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及应对市场竞争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开展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意义

企业要不断完善自身生产经营管理,也要在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方面下功夫,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整体构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职能作用。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方面,内部审计以内部控制、管理审计、风险管理、经济效益为重点,以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为目标,对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的内部审计从创建到今天已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内部审计所关注的还主要是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这主要是由我国的经济体制所决定的。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逐步完善,企业建立了现代公司管理体制,企业规模扩大,社会影响力增强,内部审计没有企业的积极参与,内部审计体系是不完整和不健全的。新颁布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与原规定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不再局限于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而是扩展为所有国家机关、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因此,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企业内部审计研究与交流,帮助企业学习现代的审计知识和先进的审计方法,提高内审人员自身素质,将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保证,也会给内部审计事业带来繁荣。

三、抓住关键环节突出重点,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要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监督是手段,服务是目的,企业内部审计应该充分体现出内部审计。

1、加强和规范内审机构建设,提高内审人员素质。内部审计的机构建设是其开展审计工作的基础,没有健全的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工作也搞不好。因此,企业建立内审机构,要根据自身实际,逐步建立和完善内审机构,配备内审人员。至于设置何种形式的内部审计要由企业根据其经营规模、管理复杂程度等确定,应与企业的形式、经营规模、内部组织结构、管理体系等相适应,但要保证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这是设立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最重要的原则。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内审组织机构在组织人员、工作和经费等方面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独立行使审计职权,不受其他职能部门和个人的干预,独立性增强又为内部审计人员卓有成效地履行其职责,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提供了条件。另外,内部审计要有一定的处罚权,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将审计的结果直接向总经理以及财务经理报告,以体现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如果将内审机构隶属或合并于本单位的其他部门,就会使内部审计失去其应有的独立性。选拔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是搞好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保证,必须注重多渠道、多专业地选拔审计人员,要注意选调复合型人才,由于内审领域的扩展和审计层次的提升,原来单纯的财会人员结构已不能适应内审工作的需要,除熟悉审计、会计专业知识外,还应懂得计算机、工程技术、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面对新的发展趋势,企业内部审计必须加强内审人员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改善企业内审人员的结构。企业要为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多元化发展提供条件,促使内审人员不仅要精通财会、审计,还要具有企业管理、工程技术、法律和计算机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内审人员的考核,增强其竞争意识,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要鼓励内审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交流、考察活动,提高审计队伍的素质。使其适应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要求.

2、提高及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是单位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是为保证单位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所制定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内部控制是管理的基础,内部控制搞好了,企业管理系统才会完善和严密。企业内部审计更要注重内部控制的审计与评价。企业内部审计首先必须从内部控制入手,对企业内控系统进行全面评价,找出影响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关键控制点,建立起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科学的内部控制系统,保证企业生产经营运行科学、行为规范。企业的内审机构,应对企业财务收支、资产运营、设备维修、费用成本、经营效益和税后利润分配等,实行定期审查监督,科学、严密的审查监督制度,是正确实施企业内控制度的重要保证。

3、抓好管理审计。当前,内部审计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就是从传统审计向管理审计过渡,也就是从传统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过渡。尽管企业内部审计起步较晚,但也必须紧跟时展的步伐,高起点、高层次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这也是企业所需要的。管理审计是一种基于财务审计之上的更高层次的审计,是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的,目的是提高企业效益。企业进行财务审计是一项基础工作,审计人员应通过财务审计,保证财务运行的合理合法,提供的信息真实、可靠、及时、有用。在此基础上发挥内部审计的管理职责,实施管理审计,提高组织机构的效率,合理配置经济资源,达到企业经营的既定目标。

篇10

关键词:内部审计;增值;服务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7月21日

近年来,安然事件等一系列财务舞弊案的爆发将人们对企业风险的关注焦点从外部环境转移到企业内部的控制机制上来,也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层开始认识到内部审计在传统领域以外发挥的重要作用。那么,作为内审工作者如何充分运用内部审计资源,提升内审工作层次,转化审计成果,为企业运营发展提供增值服务,成为当前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内部审计增值服务的必要性

(一)增值服务是现代企业管理层提出的新需求。随着现代企业效益为先的经营理念不断深入,管理层也对内部审计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安然事件等一系列财务舞弊案的爆发将人们的关注焦点从外部环境转移到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上,使得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突出。这也促使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者提出了新的需求,那就是如何在审计中发现问题的规律性、倾向性和趋势性,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推动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增值服务。

(二)基层单位需要内部审计提供咨询服务、解决问题。企业里面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是基层单位,上级制定的制度落实不到位或者相关的政策不符合基层单位实际情况,加上基层公司员工素质普遍不高,造成了在内部审计中发现问题最多的机构也是基层单位。作为内部审计部门,不能仅仅将发现基层单位存在的问题作为工作必然,更需要倾听基层的声音,充分利用内部审计平台将基层的声音反馈到管理层,这也是内部审计增值服务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内部审计工作价值需要通过增值服务更好地体现。内部审计如果要在企业内部得到生存、发展下去,就必须突破传统的仅对管理和规章制度的监督职责,将内部审计的资源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紧密相结合,不断为企业创造新的价值。作为内部审计工作者必须转变思想认识,将工作重点不局限于发现问题,而且要充分利用内部审计这个平台,多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思考,多为企业制度的完善、流程的梳理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四)内部审计定位表明增值服务成为发展必然。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2009年1月修订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将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通过应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从定义不难发现,现在内部审计的宗旨已由原来的“检查与评价组织活动和为本组织服务”转变为“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帮助组织实现目标”,内部审计新的定位表明人们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和需求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增值服务成为其发展的必然。

二、内部审计增值服务的应用和存在的局限性

目前,内部审计增值服务已经在公司治理领域、内部控制领域、风险管理领域有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同时在内部审计模式转型、增值服务范围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服务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

(一)现阶段内部审计增值服务的应用

1、公司治理领域的内部审计增值服务。公司治理体系的四大主体是外部审计、内部审计、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由此可以看出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领域的有机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公司治理的发展推动着内部审计的发展,内部审计的有效运行又推动着公司治理的不断完善。内部审计积极开展完善内部治理的服务活动,尽力提升公司治理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公司价值增值。

2、内部控制领域的内部审计增值服务。严格的约束机制和内部控制起着防预内外部经营风险,维持着良好经营秩序的作用。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关键性要素,是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是保险的再保险。内部审计人员要通过内部审计活动成为“政策的推动者”和“问题的解决者”。比如,人保财险公司成立的九大区域性监察稽核中心,在促进改善体制、机制方面,积极向管理层提供对公司改革发展有帮助的建议、帮助完善公司运行机制,提供有效激励考核举措、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等方面,都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3、风险管理领域的内部审计增值服务。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领域相对于外部审计和其他职能部门来说更具有先天的优势。内部审计不从事生产和销售活动,但它可以通过收集生产和销售过程的资料,查明和评估存在的风险,运用自己的远见广识,在考虑企业全局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风险管理办法和控制措施,合理预防经营风险和损失,梳理风险管理流程,为组织带来巨大的利益。

(二)现阶段内部审计增值服务存在的局限性

1、增值型内部审计表面下的财务审计实质并未转变。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日益扩大,审计业务也随之逐年增多,但由于部分企业管理者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人力、物力投入相对较少,审计人力配备的不足与内审工作日益繁重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使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从表面看是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实际仍停留在基础财务审计模式,增值服务只停留在了喊口号的阶段,没有真正落实到工作中。

2、内部审计增值服务范围没有显著拓展。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增值服务范围与传统内部审计的服务范围相比,没有显著的拓展,主要是没有拓展到公司的治理层面,服务范围的狭窄决定了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领域的作用被弱化,影响了内部审计的发展前景。

3、内部审计增值服务提供的咨询和产品较少。在公司治理中,增值型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咨询功能来发挥作用,而在现实情况下,内部审计的咨询功能增值服务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效,能够提供的增值服务产品也很少,不能为公司发展、领导决策、基层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三、如何转变内部审计模式,提升增值服务功能

(一)树立正确的理念,使内部审计模式向增值服务型转变。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是做好价值增值型审计的前提。目前,我们的内部审计增值服务与国外还有很大差距,首先,要认清形势,认清自己,不懈努力,明白审计工作既要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又要改善企业的运营环境,维护企业的整体利益。其次,在思想认识上要明白,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第三,服务不能局限于企业其中某一部分,要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操作的全方位进行服务,它既包括对企业各控制点和所有风险的防范,又包括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有序进行和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增值服务在企业治理方面的作用。为了解决内部审计增值服务范围狭窄的问题,内部审计部门必须要拓宽审计的服务范围,使其深入到企业治理的层面,实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动态审计,把内部审计的增值理念转化为行动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增值服务在企业治理方面的作用,努力使内部审计增值服务成为企业治理机制中的一个控制系统,积极参与到企业治理中去。

(三)不断改进和完善审计服务方式。内部审计工作要向增值服务模式转型,就需要转变以往以审计发现问题为主的审计模式,树立起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核心理念。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赢得被审计单位理解、信任和支持,以平等协商的态度和被审计单位沟通,让其主动检查自身存在的问题,反映工作中存在的真实情况。审计人员还要主动针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困难,为被审计单位提供咨询和指导,出具审计报告时,不仅要写问题,更要挖掘问题存在的深层次原因,提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审计建议,这也是内部审计增值服务的重要途径。

(四)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合作与沟通。内部审计可以充分利用各职能部门人员的知识、技能和专业胜任能力对有关审计信息进行评估,这样比对孤立的信息进行评估能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信息,也会增进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从而产生更加有效的组织治理。内部审计在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沟通的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坚持从企业体制、机制、制度方面分析问题,通过总结分析,发现问题的规律性、倾向性和趋势性,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推动深化改革和规范管理。

(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内部审计。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已经基本实现了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应用,依靠信息技术规范内部审计流程可以大幅提高现场审计效率,在保证完成审计计划的前提下,节约时间成本,将有限的审计力量投入到创造内部审计增值服务方面上来,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审计软件和预定的程序来分析、评价某一方面内部控制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合理化建议,实现审计价值最大化。

(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加快内部审计人员职能转变,提高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审计团队的整体效能是增值型内部审计迫切要解决的,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内审人员的自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通过学习提高应变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之能够适应高层次审计工作的需求。更需要内部审计人员能够跳出单纯审计而审计的工作思维,提升审计层次,充分运用包括审计力量、审计手段、审计技能、审计知识、审计创新等审计资源,对审计成果进行提炼、加工、运用、分析、挖潜,加强宏观分析、综合协调和风险预测研究,使审计成果得到转化和运用。

总之,价值增值型审计是内部审计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内部审计工作者要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理清现代审计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紧紧围绕企业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开展审计,为公司及时提供增值服务做出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肖雨箫.从内部审计三大发展趋势浅谈其增值功能.http:///new/287_289_/2010_4_7_xu31133155117401023081.shtml.2010.4.7.

[2]温之骏.我国增值型内部审计应用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1.

[3]刘娟.企业增值型内部审计的探索[J].现代商业,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