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20 13:11: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划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划管理

篇1

关键词:计划管理 建筑企业 工作

建筑工程企业的管理工作是企业发展和项目利润的重要保障,企业通过有效的管理工作来完成施工目标和计划任务,但在实际管理中企业管理人员还认识不到管理的重要性,同时缺乏科学性和计划性,这就造成施工效率低,人工成本增加。笔者从自身工作经验出发,对建筑企业的计划管理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详尽的论述。

一、建筑企业施工计划的编制

1、建筑企业的年施工计划

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施工前必须似定施工计划,施工计划以年单位进行制定,同时也是建筑工程项目全年经济活动的指导文件,施工时要严格按着年施工计划进行施工,检查与考核工作也在依着施工计划内任务的完成与否来进行。现今的年施工计划都是分部分项进行具体施工内容分配的,其主要抱括:合同施工计划、劳动力施工计划、施工机械施工计划、材料供应计划、技术措施组织计划、资金调配计划、附助生产计划等。一般年施工计划都是以中标合同工期为指导,通过施工单位编制的指导性计划来组织施工的,承建单位可以通地监理单位进行工期的协调,以保证工程按时交工。

2、建筑企业的月施工计划

月施工计划是以整年施工计划为基础制定出来的,月施工计划是年施工计划的分项,其计划内容会让施工部门对本月每天的施工量都有掌握,同时施工量的规划有利于保障工程项目整体的质量,可以说施工量落实到每一名施工人员,能够有效的控制施工进度和质量。月施工计划内容一定要提前有所准备,尤其是在机械施工和材料供应时,计划要有预见性,以此来保障施工机械和施工材料的及时到场。

3、建筑企业的临时施工计划

临时施工计划主要是指在工程特定阶段或特殊时期而采用的一种施工计划,主要是为了应对项目中不可预见性的施工,有时也是为了应对环境变化或竣工时间提前等因素。临时施工计划的时间一般是以十天或一周为一个计划周期,在这段时间内进行指导性施工,以满足建筑项目整体施工的需要。临时施工对作业的内容和客观情况掌握较为准确,制定计划切实可行。临时施工计划要考虑到施工成本,这是监理单位和承建单位都需要签订,主要是为了明确施工量,以此来完成竣工后的结算工作。

二、建筑企业施工计划管理的具体内容

建筑企业施工计划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以施工任务书为基础,并将施工的具体内容贯彻到施工人员中去,施工人员在工程初期需签发责任书,同时还包括领料单、机械使用单,施工部位,施工时间等。班组施工时要对施工人员的施工量进行统计,并做好任务完成后的验收工作,对所添的任务书或施工量报表,要进行归档,以备日后工程结算时采用,只要每份任务书的施工工作都能按质按量按期完成,就能保证整个计划任务圆满完成。所以,做好任务书签发、落实、检查、督促工作,是计划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三、建筑企业施工计划的落实与检查

建筑企业的施工计划是科学的同时也是完备的,但由于施工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容易对工程的质量和进度造成影响,所以就需要管理人员加强施工计划的落实与检查。

1、落实施工计划的要求与方法

施工计划的贯彻与落实首先就需要管理人员对工程数量、施工进度、施工质量、预算定额、节约成本、利润指标、安全措施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计划,同时要求施工的各个周期都要符合计划内容。其次,施工项目的周期性要有所体现,在实际施工阶段,施工量要保持均衡,避免施工中存在“赶工期”的现象,这会影响到施工项目整体的施工质量,通过对施工计划的层层交底来完善工程进度的安排。施工阶段还要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实行奖惩制度以保证员工的福利和责任心。为了使工程的进度与施工目标及时完成,施工人员可以调整工作人员数量和技术措施来加快施工,同时开展劳动竞赛,合理的进行工程核算。还要加强计划进度、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的检查工作,检查的目的,在于随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保证计划顺利完成。

2、任务调整工作

调整工作的任务是监督计划的落实,及时发现并解决落实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保证计划顺利实现。计划编制过程中,虽然反复考虑了需要与可能间的关系,并达到了平衡。但计划落实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新的不平衡,此时就要通过调工作进行调整,使计划重新获得平衡,顺利进行下去。调整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调整机构是施工第一线的指挥中心,落实施工总指挥的指示调整命令,所有与施工有关的组织和个人都要严格落实调整命令,这样才能保证施工工作按计划进行。调整工作是保证完成短期作业计划所进行的调节平衡工作,调整部门无权改变作业计划内容。但在遇到特殊情况无法落实原计划时,要由工地技术总负责人召集有关单位参加的调整会议,调整和修改计划,由调整部门监督落实。

参考文献:

[1]王忠宗.经营计划与预算管理[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6.

篇2

    建立健全企业投资管理体系,从企业、项目两个层面建立投资决策管理标准体系。在企业层面,以企业健康经营、持续发展为目标,依据企业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设定投资规划(一般为3—5年)、投资计划目标,以企业财务、人力、管理等资源约束为边界,通过投资计划和全面预算管理对投资总量进行框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缓解投资机会与企业能力的矛盾,协调投资与发展的关系。同时,结合对中长期经济发展周期及产业发展预期的研判,形成总体投资规划。在项目层面,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判断为辅,从项目经济性、项目风险可控性、资金保障及合法合规角度对项目投资进行分析。在投资管理闭环系统建设上,以投资规划为起点,分解年度投资计划,通过立项评审、投资决策环节对投资计划内项目进行筛选;进入项目投资实施环节后,以项目管理方式关注项目的进度、质量、投资三方面风险;项目收尾后,对连续几个运营周期进行全范围分析评价,形成投资后评价,与项目立项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形成投资的经验与教训,重视投资后评价结果在后续投资项目中的应用。最后,强调项目投资必须有进有退,建立投资退出机制(含低效资产清理),六个业务流程共同构成投资计划闭环管理系统。

    (二)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将投资计划作为企业战略实施重点与战略紧耦合

    所谓战略,布鲁森?亨德森在《战略的起源》中提出,企业战略是引导并推动一家企业获得成功的一体化选择。因此,将资源部署到所选择的活动上的过程即为业务规划、投资规划形成过程。而规划是主动地去寻求一种能够发展可持续竞争优势并将其不断扩大的行动计划,投资计划是企业经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企业以战略目标、资产布局调整目标作为投资计划指导原则,保证投资计划与战略方向、规划目标的一致性。第二,投资计划采用“W”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制定方法,将企业战略自上而下贯穿到各下属公司,并要求下属公司以企业战略目标、规划目标对标,及时调整本公司投资计划,即通过集团整体规划指引各单位发展规划,通过上下贯通的战略规划确定投资的方向和重点,以有益于保证集团及业务部门的目标、资源配置及支持机制保持统一,实现战略规划对投资计划的指引与约束。

    (三)加强投资计划管理方法研究,建立科学的投资计划管理方法

    第一,定量、定性分析相结合。打破传统投资计划制定以定性分析为主思路,以定量、定性相结合方式展开。定性分析即对宏观经济、政治环境、企业战略符合性、项目合法合规性等进行分析,定量分析即以数据分析为主,建立多种分析模型,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模型边界条件。建立投资项目经济性模型,对项目经济性(如IRR、NPV)进行指标分析;建立投资结构分析模型,确定资源配置结构和区域布局;建立投资规模优化模型,根据规模与效益的敏感性分析识别最优投资规模;建立项目学习曲线模型,根据项目学习曲线确定项目投资计划及资金安排。第二,推进投资计划管理精益化。引入精益化管理理念,根据企业管理成熟度水平逐步实现精益化管理。年度投资计划逐步做细,要求投资计划逐步分解至季度、月度,提升投资计划编制准确率。推动企业3年滚动投资计划编制,提升长期投资预测的准确性,控制企业整体投资方向与节奏。第三,提升投资计划管理灵活性,鼓励企业捕捉市场机会。将企业投资总额分为计划内投资与备用资金两部分,在计划内投资总额外预留一部分备用资金。与之对应,投资项目分为计划内投资项目与计划外备选项目两类。计划内投资与备用资金的比例划分依据所在企业投资计划管理成熟度确定,成熟度高的企业可适当放大备用资金比例,允许企业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及项目研况及时调整投资计划,提升投资收益。第四,引入项目管理方法进行投资计划管理,加强投资风险分析。企业投资计划管理不仅是投资计划编制环节,更需遵循“PDCA”(计划、执行、验证、改进行动)流程。搭建信息化平台,建立投资项目管理信息库,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加强投资项目风险分析,采用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方法对项目的不确定性进行深入分析,根据企业财务状况、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应性投资项目。

篇3

计划,是指管理者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预测,确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单位、部门或者个人为了更好地完成一定时期内的工作任务,根据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依据上级机关的有关精神以及本单位、本部门或本人的实际情况,把指导思想、工作目标、进度要求、方法措施等写成的书面材料。

【关键词】

航天研究所;综合管理计划

计划对于一个组织是至关重要的。它存在于组织的各个层次的管理活动中,对于组织的发展起着“指引方向,指导工作;提供控制标准,保障目标完成;降低风险,把握机遇;减少浪费,提高效益”的巨大作用。可以说,作为一个管理者,他的首要职责就是要学会制定计划。现阶段,计划作为现代管理的核心手段,已经被包括军工单位在内的全世界绝大多数企业所认可,并在其应用中被不断发展和优化。纵观航天系统内以军品为主业的研究所,贯穿于其整个发展的中心任务都是要完成科研生产任务,如何确保型号研制进度、如何确保长远发展是研究所始终都要面对的课题。综合管理计划旨在依据战略规划的目标要求、上级单位和本单位的工作重点,按年度对全所管理工作进行组织、策划,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确保实现组织目标。目前,航天系统内大部分单位是以科研生产计划为主线,管理计划并行的模式,管理计划对于全所科研生产工作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经过5年来的发展和完善,此项工作已成为S所日常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形成了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下面结合S所综合管理计划工作的现状,为航天研究所的综合管理工作提出建议。

一、S所综合管理计划的应用现状

S所各级领导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于建所之初便制定了综合管理计划的所级管理办法。同时,鉴于办公室在机关管理、综合协调等方面的天然优势,S所将办公室定为综合管理计划的牵头管理部门。自2009年起,S所每年年初都制定下发当年的综合管理计划,其中,2009年以红头文件形式下发,2010年起作为独立项目产品直接在AVIDM平台(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基于Web的企业级协同产品研制管理系统)上编制、运行。所主要领导更是对综合管理计划的编制、分解、落实和考核等方面工作进行了多次指导,为此项工作长期有效运行奠定了基础。从数量上看,2011年,S所共下发综合管理计划1045条,2012年939条,2013年890条,内容上基本覆盖了全所日常管理工作。目前,综合管理计划以年度计划的形式进行管理。从计划架构上看,综合管理计划共分为二级,第一级为纲要类计划,即机关各处室在该年度内需要完成的业务的模块名称,此级计划较为粗泛,基本是按照机关各处室的业务分工形成的。第二级是执行类计划,即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对纲要类计划中的业务进行分解细化,明确完成形式、完成时间和计划执行人。通过前期的持续完善,综合管理计划工作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合理的工作流程。包括计划的编制、下发、完成确认、调整、取消等环节一直坚持报主要所领导、主管所领导审批的流程,既维护了管理计划的严肃性,也进一步发挥了计划对实际工作的督促指导作用。经过5年来的不断摸索和实践,综合管理计划工作已经成为S所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效果不断显现,对提高机关办事效率、提升综合管理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综合管理计划持续的监督、管控下,S所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和长足进步。

二、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一)计划分解颗粒度不统一。

由于缺乏分解标准,各职能部门分解后的计划呈现出粗细不统一、过于追求工作项目数量等现象。例如,性质相似的管理工作有的分解为一条持续计划,有的则按照季度甚至月份分解为多条计划;有的分解到具体工作项,有的则在工作项的基础上继续细化,分解至完成此项工作的各个步骤,造成部分单位的工作量与计划数量不匹配,统计结果缺乏科学性。

(二)涵盖内容亟待完善。

作为机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S所综合管理计划目前并未包含临时性工作。临时性工作由于是来自上级单位和领导的临时性要求,计划性较低,但从工作重要性、工作量上看,并不亚于常例性工作,部分工作甚至对全局有着重要影响。临时性工作管理的缺失导致现行管理计划系统并不能客观、完整地反映出全所管理工作的情况。

(三)综合性管理工作的管理模式尚待明确。

S所综合管理计划中的各项计划均为“业务谁主管、计划谁制定、任务谁提交”,目前并不允许机关各处室之间或机关对研究室下达计划任务。面对综合性较强的全局性管理业务,现有管理模式并不能满足其交叉耦合、相互协作的特点,目前只能以独立于综合管理计划之外的形式在AVIDM平台上进行单独管理,导致了有多个平行于综合管理计划的产品在同时运行,比较混乱,不利于统一管理。

(四)承载综合管理计划的系统平台需进一步完善。

作为大型的综合管理项目,S所综合管理计划目前依托AVIDM平台运行。对于综合管理计划而言,诸如分级(所、室二级计划)管理、审批流程固化等功能尚不完善,需要针对综合管理计划工作的特点进行技术升级,为提升全所管理能力提供更加优秀的信息化平台。

(五)对机关考核的作用还需进一步加强。

综合管理计划依据年度工作要点和责任令分解制定,而年度工作要点和责任令则是全所发展规划分解细化的产物,因此综合管理计划可以说是机关工作对所纲领性文件的具体落实,对于机关全年工作发挥着指导、督促和考核的作用。目前S所对机关考核并没有利用综合管理计划的统计结果。

三、综合管理计划后续工作思路的思考与建议

目前,S所综合管理计划工作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合理的工作流程,并成为督促落实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目前在平台开发、编制规范、考核等诸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不同程度地阻碍了综合管理计划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后续,综合管理计划工作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更加显著的推动力。

(一)明确作用,统一认识。

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到,工作的开展情况很大程度取决于对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定位。综合管理计划是对全所管理工作进行策划、执行和考核的重要手段,机关人员尤其是机关领导要充分认识到综合管理计划的重要性,树立“计划就是命令”的理念,消除用计划条数体现工作量的思想,维护计划的严肃性,通过对管理计划的敬畏,切实完成好管理工作,服务全所中心任务。

(二)制定完善计划编制规范。

归口管理部门要根据S所实际情况研究计划的编制标准,具体应包括计划的表述标准、分解颗粒度标准和审批标准等。通过对编制标准的研究、制定,使管理人员更加高效、高质地编制计划,同时使管理计划真正反映出机关各处室全年工作的成绩和不足,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探索综合性管理工作的管理模式。

建议放开横向分解任务的限制,借鉴科研生产中“总体—分系统”模式,由业务归口单位组织策划,明确责任单位和配合单位,由所办公室在年初将此类工作汇总,经所领导审批后纳入到现有的综合管理计划中视同一般的管理计划管理、考核。

(四)完善临时性工作的管理。

建议将重要的临时性工作加入综合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建立相关审批流程,由临时性工作的责任单位发出请求,主管所领导审核,所长批准。此举可以更加客观地体现机关各处室的工作量,同时也提高综合管理计划的完整性。

(五)提高信息化平台的适应性。

目前,全所的管理业务作为一个项目放在系统里进行编制、执行、考核,建议由办公室牵头、信息化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对现有存在的不适应点进行升级完善,增加所、室二级的管理、考核和统计功能,限定所级管理计划的审批级别,加强管理计划的规范性。

(六)加大对管理计划完成情况的考核力度。

篇4

一、批量采购计划成为物资计划的主导

只有计划批量化,才能实现采购规模化,批量采购凭借其标准化、集中化优势,在优化供应商结构、增加直采率和节约采购成本等各个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一方面节约了采购资源,提高了采购效率,另一方面发挥了规模化采购优势。为做好此项工作,提出了“三步走”的思路,第一步政策宣传,向用户单位指出传统的“按需上报”,“随时需要随时报计划”中存在的少报、漏报、重复上报等问题,尤其是没有合理采购周期,人为造成供货紧张的局面,而批量计划的特点和优势则体现在这里,一次采购管用一年,平时只要及时补库存就可以避免因采购周期长而影响供货的情况出现。第二步认真执行,要求用户单位将所需物资计划分类型集中批量上报,类型分为年度计划,季度计划和月度计划,年度计划以本年度常用大宗物资为主,如化工材料、金属材料,以及电缆、配件等,签订年度采购协议,分批到货,分批结算;季度计划为年度计划的补充和细化,将年度计划中没有预计到的物资及时上报采购;月度计划主要是将日常零星用料汇总整理后上报,形成批量计划。对于各单位均有需求的物资,如劳保、油品、金属管材等,在认真分析上一年度消耗情况和本年度需求情况的基础上,将各单位用量汇总合并后自编为年度或季度计划批量采购。第三步是严格考核。采购单位对各用户单位的批量计划上报率和执行率进行考核,奖惩并举。处内对各科室的批量采购进行考核,对于原来为零星临时物资计划的,现在经过调研自编批量物资计划,签订代储代销或框架协议的供应员,由科室在业绩考核中予以奖励。

批量物资计划实施后,对于采购业务影响大。例如相关单位委托采购的物资计划,一直以来存在数量小,委托频率高,物资编码不准确、交货时间短等问题。现在通过上报年度物资计划一次性签订全年用量,形成框架、代储代销协议,一次性就将问题全部解决。

二、准确规范、预见性强成为物资计划的基本要求

计划是采购的基础,因此采购的物资是否符合用户要求,关键就看物资计划是否准确无误,能够完全反映用户的需求。无论是批量物资计划,还是临时零星计划都必须准确、规范,才能够提高计划的可操作性。对于用户单位,首先是提前催缴,通过网上通知、函电、质量回访、电话等多种形式,要求各单位严格按规定提前上报年度、季度、月度等各类批量需求计划,和零星采购计划,批量计划以书面和电子版两种形式报送采购单位,书面报表须经本单位主管领导审查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然后再在半月之内从ERP系统中上报,以此保证所报计划的预见性和规范行。其次是严格审查,对未在季度计划范围内的计划或逾期上报的季度计划均按临时计划处理。除了计划的类别,到货地点、到货时间、计划级别、技术指标及要求、是否可抵税等项目都要求计划员反复落实,不准确、不规范的计划原则上都应退回,待修改后重新上报。尤其是技术指标及要求,相关单位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物资采购计划中质量填报规范的通知》,对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产品的使用做出了具体规定,要求各单位认真执行。对于物资计划中执行标准过期,或技术指标不规范,不完全,与物料描述不一致,套用编码的,一经发现,坚决退回。

三、三级物资计划处理简便快捷易操作

一、二级物资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执行,规范操作,批量采购,实现优质优价的采购目标。对于品种繁多、低值易耗三级物资,所占金额不大,但计划量却不少,为有效解决三级物资的采购难题,以简便快捷易操作为出发点,对三级物资计划实行分类处理。第一类是批量、常用的三级物资,在汇总各单位用量的基础上自编批量计划上报,采购结果执行单位上载至网上交易平台,需要时只需在网上超市点击认购,由各用户单位在ERP系统中上报,按照带量集中采购方式实施采购。

四、物资编码申请准确迅速

物资计划要上报的及时准确,首先物料编码要申请得及时准确。为有效解决编码问题,计划岗位坚决做到对于每一项申请的编码认真核对,反复落实,确保大类、中类、小类和品名准确无误,各项参数描述准确、齐全,确保申请一次通过,最大程度上减少停留时间。工作效率的提高,有效解决了以往用户单位因申请编码而导致上报计划延迟的现象。

篇5

关键词:油田 全面计划管理 研究

全面计划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内外环境及条件变化,结合长远和当前的发展需要,合理地利用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组织筹谋企业全部经营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提高经济效益而进行的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一、石油企业实行全面计划管理应该把握的几个要点

1.从重生产转向重生产经营

长期以来,石油产品作为国家的基础能源和战略物资,其生产销售完全由国家统包统配,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高度集中在国家政府部门。原油价格由国家统定,原油生产、地震和钻井工作量等由国家统一安排,原油产品、物资供应、劳动组织由国家统一调配。企业的任务就是完成国家安排的生产计划和各项工作量指标,石油企业的计划就是生产和工作量的执行计划。石油企业改制上市后,完全与国际接轨,产品价格与产量均由市场来决定,企业的计划就必须做到生产经营一盘棋,因此,石油企业的全面计划管理是由生产计划管理向生产经营计划管理转变。

2.从重投资转向重经营效益

在计划经济下,石油企业的投资是由国家统一安排无偿使用的,投资没有与经济效益挂钩,企业的计划也就成为分投资、批项目计划,考核企业的是地震工作量、钻井工作量、产量完成多少,而对企业的投入产出比、利润不考核,企业投资要得越大,工作量完成得越多,企业的贡献越大,造成了企业争投资、要项目,摊子越铺越大,成本越攀越高,投资规模难以控制。石油企业改制上市后,资金的筹措量、投资规模的大小、经营效益的好坏,就成为计划部门考虑的主要问题,全面计划管理是由重投资向重经营效益转变。

3.从重短期转向重长期

企业原有的计划管理工作重点是对指令性指标进行年度计划管理,中长期计划相对薄弱,战略研究和项目前期调研论证工作滞后。企业虽然也制定了五年、十年规划,但仅仅是为了完成上级编制规划的要求,是堆工作量、上项目、要投资的规划,成本连年上升,投入安排较大,给上级留有砍一截的余地,对企业没有实质性的指导意义。石油企业改制上市后,股东看重的是企业长期发展前景,因此,企业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取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效益,必须制定一个科学、合理、可行的中长期计划。所以,企业全面计划管理是从重短期向重长期规划转变。

4.从重局部转向重全面

以前从生产经营的过程看,仅仅是生产阶段的计划管理。由于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不需要企业自己决定,对环境的调研、市场的预测、内部信息的分析也就显得次要,制定企业发展的总体战略规划也未能重视;原油销售不需要企业自己推向市场,企业的经营计划相对薄弱。从资金的来源看,投资由国家无偿拨给,企业的贷款计划和其它资金筹措计划元足轻重。从资金的投向看,为完成上级生产任务,企业资金计划是切块使用,层层下拨,无资金投向的选择权和责任,投人后产出的效益如何问津较少,投资决策管理薄弱。石油企业改制后,投资者与经营者分开,要确保投资者的利益,使投资回报最大,取得最佳效益,其生产经营的每一环节都不可忽视,所以全面计划管理是从重局部向重全面转变。

二、实施全面计划管理的具体对策

随着石油企业重组改制上市成功后,企业真正踏上了股份化、市场化的轨道,外国大石油公司的参与,使油气勘探开发市场的竞争更趋激烈,石油企业内部资金筹措、人员结构、劳务提供、资源配置等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而决定了石油企业计划管理的观念必须转变,并尽快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全面计划管理模式。

1.强化企业发展战略计划管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石油企业全面计划管理应将目标管理放在首位。企业通过对外部环境的了解,明确企业所处地区的油气勘探程度,通过对远景资源量、预测资源量、控制资源量、探明资源量的构成综合分析,确定企业的油气勘探方针,是在本地区扩大勘探或是到异域拓展新区;是发展油气主业,还是压缩勘探投入,开发新的产业;并预测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应达到的目标。企业通过拟定多个目标方案,经科学的测算及专家对目标方案的优选,从而确定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

2.真正实现以项目为主线条的全过程计划管理

项目计划管理应是石油企业全面计划管理的重点。按项目计划管理的优点是:线条清晰,目标明确,利于操作。石油勘探开发包括区域预探、评价勘探、试采开发等,具有投入高、风险大、工期长的特点。为了提高勘探开发的整体效益,可实行项目全过程计划管理。首先,对项目进行分阶段预测,预测出项目的投入产出比,确定盈利目标,再进行分阶段计划管理。区域勘探阶段计划管理,通过资源预测和经济论证,实现控制资源量最多且单位控制资源量的资金投入最少。评价勘探阶段计划管理,实现探明储量最多且单位探明储量的投入最少。开发阶段计划管理,效益评价以一定的投入建成多少产能为标准;生产经营阶段计划管理,效益评价以一定的投入获得多少收入为标准。同时,在全面计划管理过程中,结合石油勘探的特点,加大投资风险计划管理。

3.以市场为导向,实施全面生产经营计划管理,提高企业效益。

重组改制后,油田成本核算要与国际接轨,立足于投资者最大回报,追求效益最大化,确保利润目标的实现,企业的计划管理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实施全面生产经营计划管理。

企业要改变以往的先干后算为先算后干,确保产出大于投入,效益第一。以企业的最终收益为目标编制企业计划,以保证企业最终目标的实现。在市场经济下,企业呈现的是围绕市场运作的独立系统,其内部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都是系统的一部分,计划就如同这个系统的链条,贯穿于始终,为使这一系统正常有序运转,应实施全面生产经营计划管理。

参考文献

[1]陈瑞峰,兰州石化公司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优化[D].兰州大学,2007.

[2]钱伯章,朱建芳.世界天然气供应和需求预测[J].天然气与石油,2006(4).

篇6

本系统是一个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C/S结构,支持多用户在局域网中对数据库进行处理、查询操作。系统前台开发工具采用Sybase公司的Power-builder6.5,它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技术,是基于客户/服务器应用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新一代数据库前端开发工具。其界面友好,运行稳定,可以在Win-dows2000及以上的任何操作系统版本下运行。服务器端采用MicroSoft公司研制的Sqlserver作为后台数据库,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数据库设计方法上,主要是采用CASE工具PowerDesigner来建立处理分析模型,并进行概念模型设计,绘制E-R图(实体—联系图),并由E—R图生成物理库结构。主要关系的模式设计如下:课程表(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课程性质、总学时、学分、归口学院)教学计划(班级、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课程性质、总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学期开课(学期、班级、课程代码、任课老师)其中教学计划表与课程库中有许多属性相同,是因为计划表中课程来源于课程库,但在各班级制定实施性计划时可以做进一步调整。

2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对用户需求的分析,确定教学计划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为三部分:①课程管理②教学计划管理③开课处理

2.1课程表管理

这是各专业开设课程的集合,主要用于生成各班级计划时选择课程。按不同的层次分别显示,分为全日制三年制、五年制、国开本科、国开专科、江开本科、江开专科等。

2.2教学计划管理

按班级制定的教学计划,一般在新班组班后完成,建好后无特殊情况一般不要修改计划,随着每学期的开课安排,可以查看计划的执行情况,显示每门课具体的开课时间、任课教师、平均成绩等信息。系统用不同颜色显示计划中的课程是否已开设:黑色表示已开,兰色表示当前学期正在开设,红色表示还未开设,标志明显,可以有效地防止漏开课程。课程名称的“COLOR”属性表达式设置为:if(cc=1,rgb(0,0,255),if(pcjbjkc_xq>'00',0,rgb(255,0,0)))其中“cc=1”表示是当前学期开设课程。①课程维护对班级开设的课程进行维护。初始课程信息一般来自于课程库,然后可以对课程的信息进行修改。②计划复制各专业当第一次制定了一个班的计划后,其他各班一般与前面的班级类似,所以只要从某个已有计划的班级中复制、修改计划就可以生成下一个班级计划了。

2.3开课处理

为安排每班级课表,每学期要对各班级进行开课处理,一般根据班级教学计划可确定该班级本学期应该开设哪些课程,并且安排每门课程的任课老师和上课时间(在课务安排模块中实现)。①自动开课在班级的教学计划中每门课程都有计划开设学期,系统需要计算出该班级当前已处于第几学期,再从计划中把该学期应开设的课程一次性记录到开课表中。②手动选课在班级实际开课时,有时会遇到对需要计划中课程的开课学期作提前或推迟处理,特别是开放课程,因考虑到教学资源和师资的情况,对实际执行计划的调整情况可能较多,这时可以通过从计划中进行手动选课或删课处理。

3设计总结

篇7

1.1传统技术

SQL语句执行速度主要取决于SQL语句的执行计划,而Oracle优化器主要依据所访问表和其他对象的统计信息、优化器参数、系统硬件配置、Oracle参数设置、SQLProfile等信息,来综合分析并确定SQL语句最佳执行计划。传统上Oracle主要采用两种技术来保证SQL语句执行计划的稳定性:一种是在SQL编程语句中增加提示(HINT),强制要求Oracle优化器采用某种固定的执行计划;另一种是使用存储大纲(StoredOutline)技术,即将优化的SQL执行计划提示信息存储在Oracle内部的一组表格中,强制要求相关SQL语句使用这些存储大纲。这两种技术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将相关SQL语句的执行计划事先固定下来,而不考虑未来环境的变化。SQLProfile则是Oracle从10g版本开始提供的另一种确保SQL语句执行计划最优化的技术。简而言之,SQLProfile是关于SQL语句的统计分析信息,例如:针对某条SQL语句,Oracle采用了哪些取样数据,执行了该语句哪些片段,以及该语句执行情况的历史数据分析等,这些信息构成了SQL语句的SQLProfile。当Oracle执行SQL语句时,优化器不仅利用该语句所访问对象的统计信息,而且还要利用SQLProfile,来整体评估SQL语句执行计划的优劣性,并在分析评估的基础上产生最优的SQL执行计划。

1.2SPM技术

OracleSPM通过维护一个SQL执行计划的基线(Baseline),来自动控制SQL语句执行计划的演化过程。在启用SPM技术之后,系统仅执行基线中的SQL执行计划,新产生的SQL执行计划只有在优化器证明其不会导致系统性能衰减时,才能被加入到执行计划基线(PlanBaseline)中。当一个SQL语句被重复执行时,Oracle就将这些语句记录在语句日志(Statementlog)中,优化器也会将这些语句的执行计划保存于执行计划历史(PlanHistory)中,包括SQL语句文本、Outline、绑定变量、编译环境信息等。Oracle11g系统的SQL自动优化任务(AutomaticSQLTuningTask)将每天晚上在维护窗口针对资源消耗过大的SQL语句进行分析和验证,当确定SQL执行计划不会导致系统性能衰减之后,才会将该计划加入到计划基线(PlanBaseline)中并得到执行。这样,基线中的执行计划都是系统可接受的(Accepted)。

2、SPM的使用方式及过程

SPM有两种使用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快速逐次捕获(Ontheflycapture),即通过设置OPTIMIZER_CAPTURE_SQL_PLAN_BASE-LINES的初始化参数为TRUE(该参数缺省值为FALSE),来开启SPM的快速逐次捕获功能。Oracle将自动识别重复执行的SQL语句,并记录在执行计划历史中,第一次执行的SQL语句执行计划将自动成为计划基线,同时OPTIMIZER_USE_SQL_PLAN_BASE-LINES参数保持为缺省值TRUE。SPM的第二种使用方式是批量加载(Bulkloading),数据库管理员(DBA)通过DBMS_SPM程序包可手工批量加载复杂的、资源消耗过大的SQL语句的计划基线。辽河油田针对某些复杂的、消耗大量资源的SQL语句,采用了批量加载的方法。其过程主要包括:利用AWR报告获取SQL语句;生成自动优化任务;执行自动优化任务;接受Oracle自动优化任务产生的SQLProfile。

3、SPM优化效果分析

SQL语句在优化之前AWR报告中的执行结果如表1所示。表1中,ElapsedTime(ms)项是记录执行上述SQL语句所消耗的时间。从表1可以看到,该语句消耗时间为30273ms,即30秒。这30秒的时间远远超出了用户的等待时限(一般来说,应用系统单个功能界面的用户等待时限是8秒)。表中的BufferGets项是指系统从内存中读取的数据量,该语句从内存读取的数据量为1246155块,即9735MB。系统在未实施SPM优化前,需要从内存读取超大量的数据,致使系统运行时间过长。企业用户普遍反映系统运行速度慢、等待时间长,用户一遍遍地致电投诉,但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用户的满意度大大下降,运维管理人员的压力也增大。在实施OracleSPM自动优化,并且采用Oracle推荐的SQLProfile之后,系统的执行效果得到明显改善。表2为系统优化后的执行结果。从表2可以看出,系统运行时间ElapsedTime为4653ms,即4.6秒,BufferGets为303480块,即2370MB。可见,系统运行时间从30秒下降到4.6秒(8秒之内),从内存读取的数据量从9735MB下降到2370MB,系统的运行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用户反映系统的响应速度明显加快,系统使用的满意度也大大提升。

4、结束语

篇8

关键词: 科技计划管理 信息化 杭州

近年来,随着国家科技经费投入的增加,资助项目的不断累积,项目的组织、申报、评审、立项、中期检查、验收等环节信息的公开、公平、公正等要求不断提高,以前纯粹通过人工进行科技项目管理的办法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要求,科技计划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是各级政府部门强化过程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的有效途径。

科技计划管理的信息化包括科技项目信息的公开化;数据库的建设包括专家库的建设和项目库的建设;项目财务审计支持情况的信息化;以及科技项目立项过程管理的信息化四个主要方面。本文从这四个角度着手,通过杭州和广州、深圳、成都、青岛、武汉、南京、大连、宁波、济南、长春、哈尔滨、西安、厦门、沈阳15个副省级城市的调研和比较,研究科技计划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杭州市科技计划管理信息化工作提供借鉴。

1.科技项目信息的公开化情况

通过对15个副省级城市的科技项目申报程序和条件公开等情况的调查发现,15个副省级城市的科技项目申报程序和条件公开基本全部公开。但项目的专家公示,结果公示情况方面不是很乐观。如下表所示,在这方面广州市走在前列。

表 15个副省级城市科技平台项目公开情况

2.数据库的建设情况

首先从专家库的建设情况看:调研发现,除个别城市网络专家库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外,大部分城市都具有网上专家库,并已经积累一定数量的专家,但普遍存在专家库动态更新机制不完善、本土专家为主,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专家库动态更新机制。其中广州市科技信息专家常年受理,如图1所示。专家申请后由所在单位加盖公章以书面形式递交材料,专家推荐机制比较完善。深圳市科技信息专家面向社会公开征选,专家的权利和义务一目了然,便于接受公众监督,如图2所示。

图1 广州市专家申报系统

图2 深圳市面向社会公开的科技信息专家库系统

杭州的专家库建设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目前在库的省内外专家已经达5000多人(这个数字还在变化,不断地有新的专家进入到专家库系统),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1)专家库专家信息不够完善,专家的地域性比较明显;(2)专家库的动态更新机制不够完善;(3)专家库领域划分不够合理;(4)专家抽取算法需要不断优化。

其次,从项目库的建设看,项目库的建立对防止项目的重复建设,合理地分配科技资源,更好地决策科技政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调研发现,各城市的科技项目申报平台基本上都有项目库,但由于不同地方科技项目库建设的时间不同,项目库的规模各不相同,各城市之间各自为政,尚未建立共享的项目库平台。即使是同一城市不同部门之间的项目库也不能实现共享,所以对于项目的停留在书面意见上,离具体落地还有一段距离。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杜绝一个项目多头申报的现状,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杭州市科委。杭州市财政会同市监察局、杭州市科委等18家杭州市级行政部门建立了杭州市财政资金网络管理系统,如图3所示。对所有纳入杭州市财政的各类项目进行网上统一管理、监督,这样企业凡是申请杭州财政项目支持的不管在哪个部门申请都可以进行项目,比较好地杜绝多头重复申报的情况。

图3 杭州市财政专项资金网络管理系统

3.项目财务审计支持的信息化情况

调研发现,目前各个城市的科技主管单位都制定了科技项目验收管理办法,在验收管理办法中基本都提到了要对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但验收是项目完成后的行为,如何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现在由于项目越来越多,支持的经费数越来越大,对于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如果完全依靠手工的方式进行,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任务。如何发挥信息技术在这方面的优势就显得非常重要。而目前情况看,远远没有发挥出信息技术在这方面的优势。杭州市科技计划管理在科技项目的申报、立项、合同的管理、绩效的管理及验收管理都提供支持,在不同阶段都有财务信息的审核环节,这方面已经走在同级别省份城市的前列,但还是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通过设计一定的方法,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将人工的审核改为由计算机完成。

4.科技项目立项过程管理的信息化情况

项目的实施阶段是人、财、物投入最大,历时最长的阶段。而目前我国的管理恰恰忽略这一阶段的管理工作,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放在科技项目管理,把科技项目管理狭义地理解为评审、立项,一旦项目列入计划,即大功告成,忽略对项目的全周期、系统性管理,立项后的管理投入大大减少,形成“重立项、轻管理”、“虎头蛇尾”的弊病。调研发现很多城市的科技项目申报系统还都不支持对合同、绩效、成果的全程跟踪,大多停留在项目结题验收时集中上传材料阶段。或者有些稍微落后的地方对过程的管理还局限于通过层层上报纸质材料阶段,造成对项目的实施情况很难实时进行监管,没有发挥项目管理部门对项目监管的职责。杭州市科技计划管理对于科技项目的申报、立项、合同的管理、绩效的管理及验收管理都提供支持。但这些阶段都是有时间节点的,应该建立一种动态的长效机制,让企业形成过程管理的习惯。随时将项目进展情况反映到平台中,项目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在科技项目管理方面取得很大的进步,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中,具体体现如下:

(1)重计划立项,轻过程监管,轻产出评估现象仍然存在。虽然已建立了较严谨的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程序,对项目的实施管理有规定,但落实到位尚存在困难。如目前我国从国家到地方基本还未采用委托第三方进行项目评估、监理等做法,虽对项目的执行情况经常性地进行了检查,但缺少科学合理的定量分析,科技投入产出的评估机制尚未建立。

(2)部分项目立项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一是由于项目专家库的不完善,有时未能客观公正地评审,影响评审的效果;二是评审专家选取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不能做到对项目的相对公平、公正的评审;三是由于对项目监管的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没有建立科技信用评估系统。虽然大部分的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诚信度较高,但个别企业存在不诚信行为,由于违约责任追究和处罚制度尚未建立及其他条件的限制,造成科技不诚信行为成本偏低,影响项目实施的质量。

综上所述,从科技计划管理信息化的现状看,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要做到:(1)科技项目信息公开化,透明化,从申报到结果全程公开透明,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2)完善专家系统:一方面要常年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另一方面要与其他省份的专家库共享共通;建立完善的专家库动态管理机制完善专家系统:建立专家的信用评估制度(包括对遴选出来的专家进行反评估,确保专家库中专家的信用是良好的);规范专家入库流程及规章制度。(3)建立科技计划管理信息平台的安全审计预警功能,应包括完备的应用安全审计、审计数据分析挖掘、异常应用行为实时处置、审计管理支撑等方面。(4)从项目立项的过程管理看,应该推广杭州市财政专项资金网络管理系统的模式,进一步加强项目库的建设。

在今后的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推动科技计划管理的信息化工作并逐步完善将是科技部门工作的发展趋势和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杭州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2]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

[3]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科技计划科技报告管理办法》的通知http:///.

[4]浙江省科技厅网上项目管理系统 http:///redirect.action.

[5]王贤慧.建成山东省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库管理系统的意义科技信息,2012(04).

篇9

关键词:作战计划管理;计划描述;计划分析;计划评估;计划监控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17-4841-04

The Crucial Technology Research of Operational Plan Management

WANG Wu-hua1,2, LUAN Shan-chi2

(1.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210007,China; 2.Navy 91388 Unit of PLA, Zhanjiang 524022,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hythm of the battle becomes more quickly in the condition of informationization, operation plan management has become a big challenge which one-joint operation and command faces. Analyzing the nature of operational planning, the basic concept of operational plan management was presented and a specific methodology for operational plan management was formulated, it is that plan representation, plan analysis/evaluation and plan monitoring. as well as a synthesis and analysis of existing approaches. Therefore, a method is provided that combines ontology with reasoning with uncertainty and a visualization component.

Key words: operational plan management; plan analyze; plan evaluation; plan motor

1 概述

现代战场瞬息万变。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息时代战争是以作战行动为中心,作战行动又是以作战计划为依据的。在战争开始后,对复杂多变的战场又能及时调整修改计划,能对资源进行动态调度协调,为作战人员提供自动实时的指导,使联合作战部队的战术行动协同一致。作战行动涉及的因素比较多,不仅受气候、敌情、我情等因素的制约,还与前期作战效果直接相关,攻击目标和出动兵力可能随时出现变化。这就必然要突出应急形势下计划的快速修正。目前,专家系统、人工智能等计算机辅助工具已经广泛应用于作战计划的生成,但作战计划是一个人机交互过程,人在作战计划中起决定性作用。这种作战计划的生成方法,具有一定的假定条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作战环境是静态的或者已充分考虑到作战环境的影响;

2)行动执行的效果能达到既定的目标;

3)任务执行要么成功,要么失败,不存在部分完成任务目标的情况;

4)仅考虑作战资源,不考虑经济、政治等外部因素;

5)计划执行过程中,作战意图不发生改变;

实际上,计划人员不可能掌握所有的态势信息,计划中任务的执行也有可能失败,在实际的作战过程中,作战计划最终目标也不是固定的。所以在作战计划执行过程中迫切需要一种作战计划管理软件来对作战计划的执行进行管理和监控。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要对某一时刻作战计划执行情况有清晰的认识,对已经执行、正在执行或将要执行的作战行动做全面的分析,这就要求战场态势信息的及时、准确、有规律的更新,如果某一行动无法到达预定的目标,计划人员还必须对计划进行修改、再计划。总的来说,作战计划管理就是在动态的战场环境中对作战计划进行有效的管理的系统。

以往人们普遍将作战计划作为指挥控制过程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环节,而现代指挥控制理论认为作战计划是态势认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包括计划作业过程,也包括计划作业结果。随着指挥员和作战计划人员对战场态势认知不断全面和深化,作战计划也同步演化,即作战计划无论作为作业过程还是作业结果,都在战场动态态势的驱动下不断演化。作战计划管理就是对作战计划演化过程的管理。

2 作战计划管理技术分析

在动态的作战环境中管理计划的执行是非常困难的,具有大量的任务、目标和约束条件。对于作战计划管理软件的开发来说,计划描述的精确性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对作战计划进行精确描述之后,在计划执行过程中,以下两个方面必须考虑: 1)能够分析和评估计划效果;2)计划的状态能够被监控。如图1所示。

2.1 计划描述

作战计划描述是对作战计划完整的、清晰的描述,根据作战计划的使用目的和交互方式的不同,作战计划描述中的信息量有所不同,例如:用作战术层的作战计划计算机辅助管理的计划描述必须相当的准确,然而,用作战略层的作战计划对计划描述的要求相当的简单。计划描述是对作战计划的所有要素的确切的描述,包括:资源,环境,约束条件和作战目标等描述,

2.2 计划分析和评估

计划分析与评估是对作战计划质量的评估过程,其中包括对影响计划成功执行、达到作战目标的不利因素的分析。然而,因为对于具体的作战目标而言,同时存在几个或者更多的作战计划能够完成作战目标,计划分析与评估通常也涉及到不同的作战计划方案之间的比较,有很多因素需要考虑,主要有:作战地域,时间,经济,风险和其他的因素。

2.3 计划监控

在作战计划执行过程中,作战计划的实时监控需要传感器对作战地域进行探测,同时保持和下属作战单位的通信。计划监控涉及对战场态势信息的获取,以及对作战计划的决策支持。作战计划的改变可能使作战结果发生改变,计划监控目的是评估目前的作战态势,对目前的计划和将要实施计划进行比较。对计划监控来说,计划的可视化是重要的因素。

3 当前相关技术方法分析、比较

当前,对动态作战计划管理技术的研究很少,通过对军事计划系统的分析,考虑到计划描述、计划分析与评估、计划监控,典型的方法有:本体和形式化语言;NuSketch;MDP(马尔科夫决策过程);CPN(着色Petri网)。

3.1 相关计划分析

3.1.1 本体和形式化语言

本体定义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从内涵上来看,不同研究者对于本体的认识是统一的,都把本体当作是领域(可以是特定领域的,也可以是更广的范围)内部不同主体(人、机器、软件系统等)之间进行交流(对话、互操作、共享等)的一种语义基础,即由本体提供一种共识。本体提供的这种共识更主要的是为机器服务,机器并不能理解自然语言中表达的语义,目前的计算机也只能把文本看成字符串进行处理。所以需要形式化语言描述。

3.1.2 NuSketch

NuSketch是一种以图解的方式描述作战方案的方法。nuSketch方法着重点是用户输入的直观性和对概念的理解。设计人员绕过识别问题进行设计,原因在于识别问题并不是人们关心的重点。相反,设计人员关心的是使用户能够详细说明某些情形的空间和概念方面,以便根据此输入情况,有足够的细节来支持随后由人工智能(AI)系统进行的推理。该方法的进展包括改进直观处理和推理技术,并支持有关绘制的较为丰富的推理[1]。

3.1.3 MDP

目前,绝大部分的关于不确定规划的研究都集中在马尔可夫决策过程(MDP)框架下。马尔科夫决策过程是运筹学的一门分支,它的模型由决策时刻、系统状态、行动、回报和转移概率组成。在一个状态中选取一个行动产生一个代价,并且通过转移概率函数决定下一个决策时刻的状态。马尔科夫决策过程具有如下几个特点:①动作有一组可能的输出;②目标和效用值相连;③动作的每一个输出都有一个概率值,且一个动作所有输出的概率值的和为1。马尔科夫决策过程的这些特点很适于军事领域的计划问题,已有研究把作战计划问题建模为MDP模型[2],它可以处理并发的持续时间作战任务、作战任务的时间和结果的不确定性、资源和冲突代价,通过求解MDP模型,对作战任务进行排序和规划产生合理的作战任务序列。

3.1.4 CPN

CPN建模语言旨在对那些可被视为并行系统的系统进行建模,在这些系统里,同步化与资源分配是关键要素。系统的CPN模型既面向行动,也面向状态,因为它可以捕获该系统的当前状态以及在特定状态下可能发生的事件。澳大利亚军方的COAST(Course of Action Scheduling Tool)基本思想就是使用CPN模型,根据任务的先决条件与效果、强制性同步和可用资源,对任务的遂行进行建模。就COAST框架而言,系统的状态对应于任务集(可以是空闲、正在执行或已完成)、当前有效条件集和当前可用资源集。特定状态下可能发生的事件对应于任务的开始与结束、有效条件的变化和可用资源的变化。CPN模型捕获的是当这些事件发生时,系统的状态会如何发生变化[2]。

3.2 关键指标比较

针对上文列出的典型技术,选取关键指标对计划描述、计划预测、计划分析与评估、计划监控四个方面各自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

由于开发的计划本体有很多,这节的本体指的是本体技术,表中[3],[4] ,[5], [4], [6]都是利用本体开发的系统或是基于本体的一种技术方法。鉴于篇幅,具体方法见参考文献。

3.2.1 计划描述

表1列出了计划描述的关键指标比较:

计划提取:是否可以按照计划人员的需要的详细程度来对计划进行描述?

任务描述:对作战计划所有的任务是否有准确的、清晰的描述?

约束条件描述:对作战资源和时间等约束条件是否有准确的、清晰的描述?

目标描述:作战目标的描述是否准确、清晰?

可定义性:不经过专门培训的军事人员是否能够制定计划?

可读性:不经过专门培训的军事人员是否能够理解计划?

不确定性:是否具有对任务输出结果的不确定性描述?

3.2.2 计划分析与评估

表2给出了在计划分析与评估关键指标比较:

结构分析:计划的定义是否有结构上的错误,使计划不能正常执行?

语义分析:计划定义是否合适?

计划排名:计划能否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排名,从而选择最好的计划完成同一目标?

3.2.3 计划监控

表3给出了计划监控的关键指标比较:

信息指导:在计划执行期间,为了确保计划成功,系统能否有选择性的给出重要的战场态势信息?

再计划支持:当计划不能按计划进行时,监控系统是否能支持再计划?

违规检查:在违反约束条件、目标或者假定条件时,系统是否有相应的报告能力?

3.3 总结分析

目前为止没有一种单独的方法能完全解决作战计划管理计划描述、计划预测、计划分析与评估、计划监控四个方面的问题,本体技术能提供强大的计划描述能力,对作战计划进行准确的、清晰的描述。同时具有计划预测、分析和监控的能力,通过上节对几种方法的分析比较,可知:本体技术在下面三个方面存在缺陷:

1)缺乏对任务输出结果的不确定性描述。

2)计划描述的可读性不强,军事计划人员需经过专门的培训才能理解。

3)在计划预测方面,不能对涉及不确定输出结果的作战计划进行概率预测。

针对此问题,利用上文分析的各自的技术优势,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技术为基础的,结合一致性检验、不确定推理和可视化的方法。

4 一种组合的作战计划管理技术

4.1 结合扩展HTN(任务分层网络)的面向对象描述框架

一般来讲,一个本体可以由三部分组成:< C, R, Ru >,其中C表示概念集,R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Ru表示本体中存在的规则。所以,一个军事计划本体由军事计划的概念、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本体中普遍成立的规则的集合组成。本体论强调知识的结构,重视事物之间的横向关系的描述,因此本体建模方法与面向对象方法互为补充,所以采用面向对象的本体建模方法对作战计划进行建模。通过附加额外的参数到HTN(分层任务网络)上,把水平轴看成是时间的话,那么任务的宽度就可以作为任务的持续时间,相似地,可以附加任务结果不确定概率到HTN上。分析表明,军事计划描述框架可以结合扩展HTN特征,这种设计框架的好处在于:在计划本体中,可以加入时间约束和任务分解。用MDP完成对计划执行不确定性结果分析。

4.2 关联Ontology与XML文档

XML数据模式的表示方法,它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关系、语法和语义的分离、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分离等特性。尽管它具有这些优势,但它毕竟只是一种文档结构的描述性语言,并具有语法的多样性,为了给XML文档加上真正的语义,在Ontology和XML的模式规范(XML Schema)之间建立如图2所示的对应转换关系,通过对XML模式规范的定义把Ontology提供的概念和属性映射XML的元素和属性标记,这样就形成了XML文档同Ontology的关联。

4.3 可视化显示

利用本体对计划进行描述只是对计划内部描述,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的计划人员是不容易理解的,从而影响到军事人员计划分析、评估以及监控,然而,计划的可视化是有效的途径。它是以图解的方式描述作战方案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可以通过作战计划本体构造计划XML schemata,在计划XML schemata包含计划所有的要素,XML schemata实例化之后能描述具体的作战计划。然后可以对具体的作战计划进行分析(语义分析,一致性检查等),在建立了作战计划的XML描述之后,可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在表现形式上,可以通过XSLT将其转换为常用的Word文档、数据库记录、以二维地图为背景的计划方案,甚至是三维场景( COAST工具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由于在用XML描述的作战计划中,包含了可视化所需的军事目标类型、名称、数量,还包含在多个时间点上目标的状态和位置,因此有可能构造一个以作战计划为内容的三维场景。X3D是Web3D组织建议的在Web上表现三维内容的标准,X3D基于XML规范,是对VRML的有效扩充。通过XSLT的转换,将能够实现从作战计划XML文档到三维场景的自动生成。(Nusketch系统已经证明这一点)。

4.4 技术框图

结合上文的相关技术分析,可以得到如图3所示的技术框图。

通过作战计划本体构造一个计划XML schemata,计划XML schemata实例化之后产生的是具体的可选作战计划,当计划执行的时候,为了对计划进行可视化现实,需要定期对当前计划本体描述信息进行提取,把计划描述信息转化成XML文档,然后通过XML解析器对XML文档进行解析把信息显示在图形上。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作战计划人员更好的理解计划态势、便于计划分析和评估以及对作战计划的监控。

4.5 计划监控

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战场态势信息和任务的执行结果难免和预测的不同,所以对作战计划进行监控要求做到态势信息的及时准确更新。计划监控是动态作战计划管理的重点。如图4所示。

从图锘可以看出,可视化显示是作为作战计划管理的一种桥梁,连接计划输入和动态更新,动态更新包扩战场态势更新和任务输出结果更新,战场态势更新可以用XML文档描述,包括实时的约束条件更新和战场环境更新等,

4.6 技术处理流程

作战计划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运用这种组合的方法,可以解决计划描述、计划分析与评估、计划监控四个关键技术问题,处理流程如下:1)用本体技术对计划进行描述(计划描述);2)形成(计划,目标,约束条件等信息)XML文档;3)对计划进行一致性和正确性检验(计划分析);4)通过图形化窗口观测计划执行情况(计划监控),并且针对当前结果,对计划进行不确定结果预测(计划评估)。5)通过输入态势更新和计划更新来控制计划执行;6)对任务系列进行重新安排来修复失败的计划。

5 结束语

大多数现有的作战计划的软件是主要研究作战计划的开发。作战计划不可能完全按照预定步骤的执行,当战场环境和相关约束发生改变时,必须做到对战场的实时监控,而且时效性、精确性要求很高, 因此迫切需要一些相关的辅助工具,本文结合作战计划管理的关键技术,并对相关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了一种组合的方法。采用这种组合方法可以基本解决作战计划管理的关键技术问题。

参考文献:

[1] Forbus K, Usher J, et al.Sketching for military courses of action diagrams[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User Interfaces,Miami,FL,USA,ACM.2003:61-68.

[2] ZHANG L,GALLASCH G,KRISTENSEN L,et al.COAST-An Operational Planning Tool for Course of Action Development and Analysis[C/OL].9th CCRTS,2004:14-16.

[3] Representing Plans as a Set of Constraints - the Model.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lanning Systems[M].Edinburgh, Scotland, AAAI Press,2000:221-228.

[4] "Roots of SPAR - Shared Planning and Activity Representation." The Knowledge Engineering Review 13(1):121-128.

篇10

除了为企业提供具体发展目标和减少企业风险,计划管理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计划管理中,企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源都得到了合理配置,一方面,大大减少了企业资源的浪费,降低了企业成本;另一方面,有了计划的指导也使企业各部门能够更加协调,成为一个整体。简而言之,计划管理使企业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了有效安排,提高了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对增加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二、供电企业计划管理现状

供电企业作为国家的一个重要基础部门,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我国供电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计划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作用的发挥。第一,计划管理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比如,在深度上,计划管理只重视整个企业的宏观管理,忽视了对计划细节管理,使计划管理中的各项指标缺乏协作,各自独立,这样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而且计划管理的预测性和准确性就大大降低了。第二,综合计划和专项计划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计划管理中,有综合计划和专项计划,他们都非常重要。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供电企业的各个部门只是简单地把综合计划的管理方式运用于单个项目的实施上,而专项计划中的指标很少被融入到综合计划中,从而使综合计划和专项计划脱节,两者不能很好地衔接在一起就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三,计划管理的监督力度有待提高。监督是保证计划管理得到落实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有些企业的监督机制不健全,缺少相应考核评价机制,在考核的时候,主要以企业效益的高低作为参考标准,而不是以计划指标作为标准,不能很好地对计划管理的实施进行评估考核,导致计划管理如同虚设。

三、解决计划管理存在问题的措施

针对目前企业计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措施,从而使计划管理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具体来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对计划管理的重视。鉴于计划管理在供电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企业需成立综合计划管理委员会,由企业主要领导牵头负责,重大的计划制定需通过委员会审定通过。第二,明确计划管理的内容和职责。在管理内容上,计划管理涉及数据采集、报表编制和报送、规范操作流程以及完善制度等多个方面,供电企业要依据这些内容制定出一个完善的计划,从而为企业的科学决策和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在职责上,供电企业要把计划管理中的各项指标分配给各个部门,各部门再分配到班组和个人,每一个人都明确了职责,就可以提高供电企业的整体效益。第三,完善计划管理机制。完善的管理机制是计划管理落实的制度保障。在有些供电企业中,计划管理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不利于计划管理功能的发挥。因此,供电企业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一方面可以细化计划管理中的各个流程,比如,计划管理中的制定、审核、执行以及考核等各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他们分工合作有利于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另一方面,完善的管理机制使计划管理在制度的保障中运行,这样,各个部门的执行力度才会加大,计划管理中的各项指标才能更好地落到实处。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