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与思维方法训练范文
时间:2023-11-14 17:37: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逻辑学与思维方法训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法律逻辑学是一门与推理和论证相关的法律类工具学科,其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能够厘清各种逻辑理论的具体内涵,以及灵活地运用各种逻辑方法于司法实践当中。而法律思维是指按照法律的逻辑来认真地观察和分析各种法律案件的思维方式,其与法律逻辑学的主要任务具有相关性,所以法律逻辑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法律逻辑学可以培养法律思维能力
法律是社会公众的行为规范准则,其承担保障社会正常运作的职能,同时人们还要依靠法律来保证自身的权益不受侵犯,同时惩治社会犯罪行为。所以法律的严谨性和准确性非常重要,否则法律的权威性就会受到质疑,这也就要求法律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具有严密的逻辑。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完全依据传统的逻辑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法律逻辑学就是为了解决这一状况而产生的,其主要的教学内容是法律推理和法律论证,分别是法律逻辑的基本规律、基本概念、逻辑推理、逻辑论证、案例论证和反驳等知识,学生通过学习法律逻辑学能够掌握普通的逻辑分析方法,同时形成较强的法律思维能力。
法律思维能力是指以法律的逻辑来观察、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职业思维方式,主要表现为观察、分析法律事实的能力,搜集和判断法律证据的能力,归纳、概括案件争执焦点的能力,判定案件性质和认定案件事实的能力,正确阐释法理和适用法条的能力,严谨进行法律推理和论证的能力。一般来说,法律思维能力必须要经过长期的司法实践才能形成,但是学生通过学习法律逻辑学,可以初步形成法律思维能力。
二、法律逻辑教学的开展策略
法律逻辑学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将法律逻辑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法律思维能力,所以学生必须要掌握将逻辑理论知识转化为法律思维的技能和方法。但是从当前的法律逻辑学来看,其教学内容普遍以“形式逻辑原理”+“法律实例”的形式展开,但是从实质上来看,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脱离形式逻辑的范畴,并没有有效地将法律逻辑理论与司法实践结合在一起。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现重点探究法律逻辑教学的具体开展策略,希望能够切实达到培养学生法律思维能力的目的。
1.将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方法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法律逻辑学包含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比如法律推理的标准,法律推理的技术准则,演绎、归纳、类比推理的形式推理方法等。其中形式逻辑推理是法律中最基本的、普适性最高的推理方法,但是在实际的案件当中,单纯运用法律形式推理的案件几乎不存在。辩证逻辑推理是对法律形式推理的必要补充,学生通过学习辩证逻辑推理,能够有效地拓展法律职业思维的广度和加深法律职业思维的深度,进而保证法律思维的逻辑严密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也应当将形式逻辑方法与辩证逻辑方法结合在一起,使得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两类方法开展法律推理。
2.强化批判性思维训练
批判性思维是指在理性思维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带有怀疑性质的、创新的思维,其存在的目的就是通过分析和推理已有的认知和事实,而形成一种与别与常理的见解,从而达到探求真理的目的。批判性思维属于创新性思维的核心内容,其既具备强的逻辑分析性,又具有高度的辩证性,所以强化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训练,就是强化学生对于多种思维方法和思维方式综合运用的熟练程度。
在法律逻辑学的教学当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渗透批判性思维,让学生能够养成自由思考的习惯,通过长期自觉理性的判断,使得学生不会盲目迷信“标准答案”,走出传统的思维定势的局限。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经常出一些存在错误的案例,让学生主动地纠正其中存在的法律逻辑错误,从而让学生形成辩证的法律逻辑思维形式,增强学生法律逻辑思维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另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会提出恰当的问题,学会对所列示的证据材料提出合理的质疑,能够及时地识别其中存在的错误,并且用可靠的证据进行论证,最终得出合理的、具有说服力的结论。
3.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
法律逻辑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形式逻辑训练和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重视这两方面内容的讲解。在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方面,教师首先要开展生活化教学,选择实际生活中出现的真实案例与教材的文字知识结合起来,在课堂上为同学们详细地分析一些现实中发生的事情、社会热点问题及有趣的逻辑典故。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得书面知识直观化,使得法律逻辑学教学更加灵活、更加具有实用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将抽象化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实践运用能力。其次是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要选择一些案例来开展法律逻辑教学,选择的案例必须具有法律专业性、真实性以及可讨论性,能够引发学生产生不同的观点。只有教师在课堂上引用具有可讨论性的案例,才能使得学生之间产生不同的思维碰撞,以此来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法律实践能力。最后是运用论辩教学法,即引导学生针对某个具体的理论、实际的事例进行辩驳与争论,以此充分锻炼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教师在采用论辩教学法的过程中,必须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地思考问题,并且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充分地表达个人的思考和理解。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思考和分析,通过课堂所学的知识去发现其中的规律和方法,最终得出合理的结论。这样的论辩过程,可以很好地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逻辑分析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思维的敏锐程度,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论证个人论点或反驳他人观点的能力,同时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静焕.法律思维、法学教育与法律逻辑学教学[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1(12).
[2]宋玉红.法律逻辑教学的三个注重[J].法律与社会,2011(10):236-237.
[3]缪四平.批判性思维与法律人才培养[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4):146-147.
篇2
【关键词】法律;法律逻辑学;教学方法
当前,法学教育困惑于怎样提高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法律逻辑学教学困惑于怎样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法律思维训练。对此,本文结合讲授法律逻辑学的体会,总结一些法律逻辑学的教学方法,就教于同仁。
1.强调逻辑自律意识,重视逻辑思维
人从2岁左右就开始逻辑思维,在成长的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不断提高,但是逻辑自律意识淡薄却是大家的通病。有一些人,我们不能说他逻辑思维能力欠缺,但在写论文、教材、专著中,在讲话、演讲、辩论中,在处理一些重要问题时,却犯了一些不该犯的简单错误。老师要告诉学生:出现逻辑错误只是作者和编辑缺乏逻辑自律意识的结果,我们更应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逻辑自律意识,把自发的逻辑思维转变为自觉的逻辑思维。这是学习法律逻辑学的第一个目的。
2.用法律逻辑学理论思考,提高学生法律思维能力
法律思维由法律思维形式和法律思维内容组成,法律思维形式和法律思维内容相互依存,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法学专业课讲授法律思维内容,法律逻辑学讲授法律思维形式,各有侧重,但在培养和提高法科大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法律思维训练时,法律思维形式和法律思维内容彼此相依,形式离不开内容,内容也离不开形式。法律逻辑学教学中融入法律思维内容,法学专业课讲授时注意法律思维形式、方法和规律,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实现法学教育的目标。尽管法律逻辑学没有探讨法律的逻辑,但它告诉我们批判性地分析法律的逻辑。后一种逻辑理性地看待前一种逻辑的现有观点,思考其未来走向。
3.以法律逻辑学的角度分析案件,让学生产生学习期望
“案件分析是指对案件事实进行分解、条理剖析,并提出应如何适用实体和程序法律意见的活动。”案件分析是法学专业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案件分析在于揭示案件中的法律理由,包括事实根据、法律依据和二者在法律上的逻辑结合。事实和法律都是由概念组成命题,由命题进一步组成推理,以此来论证法律理由。所以,案件分析也可以从概念、命题和推理入手。
4.提问式教学,使学生学会思考
提问式教学法,又称苏格拉底式教学方法,是老师不断向学生提出问题,务求达到学生被穷追猛问,难以招架的地步。其目的是促使学生思考,通常不会问问题的人,也就不会发现问题,不会提出问题。因此,要在不断的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促使学生不仅会回答问题,更主要的是会注意问题、发现问题、并以适当的方式提出问题。不断提问的方式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们积极思索,互相反馈信息,并与教师沟通,在提问、反问、自问自答、互问互答中,探求解决问题、难题的路径与方法。
5.课堂辩论,引用事例,设计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
法律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法律思维的形式、规律和方法的工具性学科,学好它对于我们的法律学习、司法实践大有裨益;同时,它又是一门交叉学科,高度抽象的逻辑学学科溶入具体的法学学科,概念多、规则多、符号多、公式多,法科学生学起来有一定难度。鉴于课程的抽象性和应用性,有必要设计一些课堂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请学生们课后研读法律条文,寻找三个相关法律条文,编造“两个事实与一个谎言”,上课时,请其他同学判断那一个是谎言;讲法律概念时,请学生用三个词语编一段故事;讲推理时,做“谁是作案者”、“故事接龙”的推理游戏等。
6.辩证的讲解逻辑学的知识,寻找法律的生命
对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加以研究,因而逻辑学本身是一个庞大而又多层次的学科体系,如今人们通常把逻辑学分为普通逻辑、辩证逻辑。普通逻辑形成最早,它侧重于静态地研究思维形式的逻辑结构及逻辑规律,研究单向的思维;辩证逻辑研究动态的思维,研究多向的思维;恩格斯说“普通逻辑和辩证逻辑就象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关系”。辩证逻辑思维时针对某一方面的论述同样要遵守普通逻辑思维的形式和规律。在通常情况下,对于简单案件,人们使用普通逻辑思维就可以了,但对于复杂案件,必须使用辩证逻辑思维才可以维护法律的正义。毕竟,人类已经进入辩证逻辑思维时期。
法律离不开逻辑,法律的长足发展要求每一个法律人思考逻辑、应用逻辑,寻找法律的逻辑。法律逻辑学还是一个不成熟的学科,它的成熟需要逻辑学者和法学学者的共同努力,这也是法律发展的要求。 [科]
【参考文献】
[1]陈颖.浅论法律思维与法学教育的关系[J].嘉兴学院学报,2003(S1).
篇3
素质不仅表现在知识面广的层次,更为深刻的是表现在对问题的处理能力,既对问题的意识、思考、分析和批判等,一句话,就是能力。因此,素质教育就不仅仅是掌握几门知识、技艺,更为深刻的是有没有处理问题的能力。由此,可以说逻辑学与素质教育应该是最为密切的。但是,事实上,我们比数学方法更早的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是语言,从学舌起就进行这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相对于数学,这种思维能力更为抽象,只是我们日用而不知。我们知道,数学学得好的逻辑学也容易学得好,相反,则不易。在教学中也明显体会到这点,可能正是这点认识,让我们的专业培养方案对逻辑学的偏重不一样,而与专业对逻辑学的要求有偏差。
逻辑学比数学更抽象,这点可能超出日常常识,通过分析就可以明白。逻辑学也用符号来表示,逻辑符号有一定意义,因此,逻辑学抽象的难度是既要理解符号的意义,又要在此基础上理解符号之间的运算,并且这种运算规则所包含的意义也要理解。数学与逻辑学的对比关系,我们还可以从我们的日程生活来理解,我们日常生活使用的都是文字符号,而不是数学符号,因此,逻辑学与我们日常生活更为相关。正因为如此,我们进入大学开始接触逻辑学就不感到陌生。也正是如此,我们的逻辑学教学也以以语言为主的传统逻辑为主要内容,而这一点已不足满足现代高等教育的培养的要求了。
传统逻辑是现在高校逻辑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作为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这一情况也体现在目前的逻辑学教学实践中。但现代形式逻辑发展以来,其所具有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培养能力远远超于传统形式逻辑。就其基础性而言,现代逻辑是对传统逻辑的扬弃,其基础性远比传统逻辑更为广泛。作为现代科学的基础意义更为深刻,而传统逻辑远不能作为现代科学的基础。就其应用性而言,现代逻辑不仅可以作为日程生活中的思维工具,具有传统逻辑的作用,更是作为解决传统逻辑所不能解决问题的思维工具。就其对人的思维能力培养而言,现代科学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对思维能力的需求早已经超出传统逻辑所能提供的要求了。而现代逻辑是与现代科学发展相适应的基础。因此,现代逻辑更好地适应现代科学发展对素质的扩展要求。
正是如此,逻辑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不仅停留在对传统逻辑的要求上,而是两者相向发展的需要。现代逻辑的性质、意义和作用可以做为适应现代科学发展需要的素质要求,成为素质教育中的核心课程。因此,有学者建议把传统逻辑教育改为逻辑思维训练,而现代逻辑作为延伸的内容教育,根据各专业的要求开设不同的内容,不能只停留在传统逻辑上,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逻辑学的基础性学科的意义和作用,体现逻辑学的对素质培养的地位。
二、逻辑学课程教学展望
高校文科非哲学专业在逻辑学课程教学中一直以来存在诸多问题。这些诸多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认识观念上的,一是教学体系上的。其实这两个方面是前后相继、互为表渗的。认识观念上表现为对逻辑学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观念上不与重视,从开课专业、开课课时就可以反映这一问题。教学体系上的问题,承继上一个问题,对逻辑学的发展给与的关注不够,跟不上国内外的逻辑学研究。相应在教学内容、体系上就表现为仍然以传统的形式逻辑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而现代逻辑则很少作为教学的内容或者根本就不列入教学内容。因此,现在仍然有不包含现代逻辑内容的逻辑学教材。
逻辑学课程教学的现状让人堪忧,尤其是在地方性大学,其师资和观念更是受到限制。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几方面:一是教育的大背景;一是对逻辑学作用的认识;一是对逻辑学的发展的认识。
逻辑学的作用和目的,可以引用王路先生的观点高度概括:一是通过学习逻辑,掌握一些专门的技术和方法,从而使我们能够应用这些技术和方法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一是通过学习逻辑,培养一种逻辑的眼界和意识,从而使这种逻辑眼界和意识成为我们知识结构中的构成要素,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起作用;第三则是通过学习逻辑知识形成一种逻辑观念。三个目的中最为重要的是树立逻辑观念,任何的学习都是为了树立某种观念、具备相应的素质,从而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指导。我们现在的逻辑学教育现状还停留在第一个目的上,第二和第三个目的根本都还没有意识到。可以看出,相对第一个目的,第二、第三个目的更具深层意味,也最能体现逻辑学的意义,当然也最难达到。达到后两者,可以说逻辑学就融入你的知识结构中、成为你的素质的一部分,成为你处理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一种能力。大学的教育除了培养一定的专门技能外,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人的思考的能力,而这也是国民素质的一种强的体现。
为此,不少从事多年逻辑学教学的人士不遗余力地提倡逻辑学教学改革,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有代表性的如袁正校先生。袁正校先生不仅编写了比较经典的教材,更是发表自己的观点,如在《关于现代逻辑学教学中的若干问题的思考》一文中提出:坚定不移地走逻辑教学现代化之路;树立正确的逻辑教学观,促进逻辑教学的改革;构造简明易学的逻辑教学系统,普及现代逻辑的基本知识。
结合自己的逻辑学教学经验和体会,当前迫切的任务是形成一套完善的逻辑学教学体系,这一完善的逻辑学教学体系包括适应各不同专业的逻辑学教学内容、经典的逻辑学教材,相对完备的逻辑学师资,以及逻辑学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等。目前,这一体系的核心或当前的紧迫任务是确立经典的逻辑学教材,并且得到推广、普及。现有的逻辑学教学困境和混乱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教材不统一。逻辑学应该如高等数学一样,有自己的经典统一的教材,这是逻辑学课程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但是由于传统和观念的影响,这一问题至今仍然存在,并且制约了逻辑学教学的发展。目前国内的逻辑学教材基本落后,仍然是传统的那一套,好像逻辑学只要知道概念的含义、几个基本的逻辑规律以及一些基本的推理就可以了,就可以提高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了。
篇4
一、逻辑学课程教学的若干问题
从最近几年我校的教学情况来看,笔者觉得当前普通高校《逻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两个困惑:第一,教学内容的增加与学时数减少之间的矛盾。《逻辑学》最初是作为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必修课开设的,我校最高曾经达到64学时,后来随着专业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的调整,该课程从必修课变成了限定性选修课,学时数也多次变化,,现在基本维持在每周2节课的32学时。针对《逻辑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上述困惑,笔者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最近几年对该课程尝试了一些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通过几年的摸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去年下半年,本课程被列入学校重点建设的核心课程,由于本课程开设涉及不同学院不同层次的多个本科专业,笔者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了各具特色的教改举措。这些措施主要包括:
二、逻辑学课程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案例教学法“在普通逻辑学课程教学中可以实行在其他学科中行之有效的案例教学法,这种方法是普通逻辑学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最佳方法,是提高普通逻辑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目的是为了使逻辑理论紧密结合逻辑应用,使逻辑应用密切联系社会生活。通过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案例,教师可以把原本枯燥乏味的普通逻辑学知识讲得生动活泼,通过案例讲解课本原理,可以使学生信服,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在院校逻辑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大量引入工作实践中的经典案例进行逻辑分析,把“学”和“用”紧密结合起来,克服学用脱节的弊端。如果我们的学生在长期的思维实践中,通过反复应用逻辑知识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可以使逻辑知识转化为逻辑思维能力,并且最终内化为较高的逻辑思维素质。
(二)趣味教学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热情首先要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实施趣味教学法,让逻辑学习成为充满趣味的学习过程,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要他学”转变为“他要学”。教师在串讲逻辑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适时穿插一些有趣的故事、典故等,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阿凡提从市场上买回来三斤肉,吩咐妻子说:“今天晚上你包顿饺子,咱们美美地吃一顿。”然后就出门办事去了。等他回来后,妻子把肉全吃了,还说是被猫偷吃了。结果阿凡提把猫捉来,放在秤盘上一称,刚好三斤。他就问妻子说“:妻啊,你瞧!如果这是猫,那么肉呢?如果这是肉的话,猫又哪里去了?”这实际上是一个省略的复杂构成式二难推理。如果把这个完整的推理过程表达出来就是:如果秤盘上是猫的话,那么肉就没有了;如果秤盘上是肉的话,那么猫就没有了;秤盘上要么是猫,要么是肉;所以,不是肉没有了,就是猫没有了。阿凡提巧妙地使用这样的二难推理来责问妻子。同学们听后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这个推理的过程是如何形成的,接下来教师顺势介绍二难推理的相关知识。这样的教学既生动有趣,又便于理解,记忆深刻。
(三)考核方式要不断变化由于课程性质的改变,《逻辑学》课程原先是必修课,所以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题目类型比较全面;后来变成了选修课,笔者采用了期末开卷考试的形式,客观题减少,适当增加了分析和推导类题目。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学生本课程总评成绩都是平时30%+期末70%构成的。以归纳推理为例,我们知道,逻辑中的归纳推理是指由个别前提过渡到一般结论的推理,即由个别知识推出一般性知识和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在案件侦查中被广泛应用,可以概括犯罪事实情况,根据事实材料推测犯罪过程,进行并案推理。在侦查破案工作中,现场勘查收集到的材料往往是支离破碎的,要想案件定性准确,必须把材料进行归纳,然后概括出犯罪事实中的共同特点,从而得出结论。例如,某市在几个月间,连续发生15起妇女手提包被抢案件,被抢钱物价值1万多元。犯罪嫌疑人就像幽灵一样,时隐时现,搅得当地妇女,尤其是青年女子惶惶不安,抢包案成为市民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警方通过调查,发现这些抢包案有以下共同特点:(1)被抢对象多是青年女性;(2)被抢者骑自行车,手提包放在自行车前筐内;(3)作案者骑摩托车,选择好目标后,突然贴近,伸手抓起前筐内的手提包,然后猛加油门,呼啸而去。根据以上情况,警方运用不完全归纳推理认为系列抢包案系一人所为,民警在附近蹲坑设伏,终将犯罪嫌疑人抓获。
(四)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逻辑学的学习方法主要是做到两点,一是转变固有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既要准确把握逻辑学中某些专业术语的特定涵义,又要学会养成只看形式不看内容的分析模式;二是在课后要及时消化所学内容,因为逻辑知识之间具有衔接性,前面内容没有消化,后面内容是很难理解的。所以,在教学方法上,笔者主要尝试了“三个结合”:一是理论传授与能力训练的结合,既常规讲授逻辑学各种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又结合教学进程及时训练学生的逻辑能力,比如对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某些现象、对日常语言表达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对前几年两种考试试题涉及的知识点以及解题思路等内容进行逻辑分析等;二是课堂练习和课后书面作业的结合,为帮助学生消化和理解教学内容,在讲授完每个章节以后总会腾出一定时间进行课堂练习,比如三段论格和式的辨析、换质换位法的练习、逻辑方阵的真假值分析、逻辑基本规律的分析应用、演绎推理能力的综合练习等,此外还针对不同专业布置了一到两次课后书面作业,重点要求学生画出相关几组概念的欧拉图、找出10句存在逻辑错误的例子并进行分析、举例说明逻辑语法修辞对语言表达的不同要求等内容,以期通过练习和作业,真正帮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三是课堂学习和课外全方位互动答疑的结合,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主要用来讲授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由于不同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一,所以课后答疑显得比较关键,笔者尝试了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微博互动、QQ空间、网络课程平台等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全方位答疑互动,事实证明效果良好。
三、结语
篇5
关键词:逻辑学教学;情感教育;教育分析
所谓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思维规律的专业学科,逻辑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为具象逻辑、抽象逻辑、具象逻辑与抽象逻辑相统一的对称逻辑。在逻辑学教学中,教师重视情感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情感表达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逻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逻辑学属于知识论与方法论,为哲学的一个概念,在逻辑学教学当中,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情感教育的缺失。很多人认为哲学只是知识积累的一个过程,实则不然。哲学的本质是思辨,教育宗旨和核心为学生的自我认知与发展。因此,在哲学教学当中,教师除了理论教学还应该注重情感教学。逻辑学作为哲学的一个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逻辑能力训练以外,情感教育必不可少。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过于重视概念、理论、语言以及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情感教育相对而言比较缺失。加上长期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逻辑学教学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沉闷,教学内容抽象而枯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偏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除了情感教育缺失以外,还因为哲学分支科学设置过于细化,导致学科与学科之间互不相通,出现了森严的壁垒,从而使哲学肢解。哲学的肢解和破碎也间接导致教师对于逻辑学教学的认知产生偏差。很多教师认为情感与美只属于美学,随着逻辑学的不断进化,越来越多的教师忽略了情感教学在逻辑学教学当中的重要性。由于情感教学的缺失,逻辑学教育逐渐步入误区,很多人在理解和学习逻辑学时,带上了功利性以及知性化的态度,尤其在就业压力的影响下,学科知识已经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而知识也成为商业消费品。在这种情况下,逻辑学教学目标渐渐发生了偏差,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发展。
2逻辑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逻辑学是一门由哲学分化而出的重要学科,也是哲学思辨的结晶。逻辑学不是刻板的知识教条和道德训诫,也不单单是人们认知的方法与工具,逻辑学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能够造就人类的灵魂,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随着逻辑学的发展,逻辑学在具备工具性的同时,还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性,是推动逻辑史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如果将情感因素等智慧活动因素从逻辑学当中剔除,逻辑学本身具备造就人类灵魂的功能将会消失,自此沦为单纯的知识教条。因此,逻辑学教学应该与哲学教学相互融合,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情感教育。在逻辑学教学中强化情感教育已经成为大多数高校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注重情感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情感表达与情感体验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逻辑学本身抽象概念比较多,学生理解与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很多学生对逻辑学望而生畏,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不强。这种情况导致学生难以掌握逻辑学知识,提升自身逻辑能力,教师的教学目标也难以达成。在逻辑学教学当中强化情感教育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3逻辑学教学中强化情感教育的策略
情感教育是逻辑学教学当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理论教学而忽略了情感教育,导致逻辑学教学质量普遍不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偏差。如何在逻辑学教学中强化情感教育已经成为高校一个重要的研究项目。在强化情感教育当中,首先应该将学生对逻辑学的态度与认知进行改变。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教学当中增加师生互动的方式,还变学生对逻辑学的主观情感,让学生充分了解逻辑学的魅力与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其次,影响逻辑学教学质量的另一因素就是由于逻辑学教学知识过于抽象,而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方式单一,只会进行枯燥的知识点传输。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但难以理解和接受,久而久之还会对逻辑学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从而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效率。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将枯燥抽象的逻辑学知识与特殊的历史时代背景相结合,在抽象的逻辑知识中加入人文情怀,激发学生求知欲。第三,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逻辑学教学当中融入更多创新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更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融入其中,感受到逻辑学的情感与热情,从而更好地回应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情感教育。第四,除了课堂教学以外,教师还需要注重情感的延伸。逻辑学与其他教学不同,逻辑学从哲学当中分化而来,本身具有强化的塑造人类灵魂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扩大逻辑学的领域,将逻辑学与其他学科充分结合起来,将情感教育融入到逻辑教学内外,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更好地具备逻辑思维能力。事实上,逻辑学在日常生活当中的运用相对而言比较广泛,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将逻辑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拉近学生与逻辑学的距离,让学生更好地提高自身思维与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逻辑学是一门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学科,教师在逻辑学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注重理论教学外,还应该注重情感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逻辑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让逻辑学真正在高校当中流行起来。
作者:完德杰
参考文献:
[1]朱庆华.逻辑学教学之特点及对策[J].丽水学院学报,2015,(06):97-101.
篇6
[关键词]公务员考试逻辑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10-0037-02一、公务员考试情况分析
目前,公务员考试的公共科目笔试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考试目的主要是通过对考生心理潜能的测量,进而预测考生在行政职业领域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其重点是考查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公务员考试主要是测量考生的思维潜能,或称能力倾向,其核心是逻辑思维能力。尤其注重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中的综合分析能力、快速应变能力、准确判断能力、适当概括能力、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等。从十余年来的公务员考试情况来看,许多考生虽然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复习,但考试成绩并不高。分析众多考试失利的原因,不难发现,有两点是共同的:一是考生缺乏系统的逻辑知识学习,二是缺乏如何将逻辑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二、高校逻辑学教学现状
逻辑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七大基础学科之一,在发达国家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但在我国,却从未得到应有的地位和足够的重视。在中小学教育中没有任何逻辑知识的传授,在大学教育阶段,逻辑学教学也面临困境,教学地位不断下降,很多专业将逻辑课由必修课改为选修课,课时不断压缩,甚至取消,许多学生根本就没有学过逻辑或难以系统地学习逻辑知识。逻辑学不被重视,“学用脱节是其最为关键的一个原因”。具体而言,一是逻辑教学时力求体系完整,加之逻辑学符号化、抽象化的特点,使部分学生对逻辑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二是由于在中国主流传统文化中的逻辑缺失,使人们对逻辑学的偏见,认为逻辑学不过就是一些绕弯弯、逞口舌之争的思维游戏,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因此,有些学生干脆放弃逻辑学学习。
公务员考试是一种复合型人才选拔方式,选的也应当是综合能力素质较高的人。如公务员的《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需要在120分钟时间内完成135道题,平均每题答题时间仅53秒,而平均每分钟的文字阅读量若180字符。可以看出,考试内容的信息量之大、涉及范围之广,可谓包罗万有;而答题时间之短、思维跳跃之大、干扰信息之多,也是其他考试所未见。考生要在极短时间内去除干扰、保持清醒、有效分析、找出解题方法并作出准确判断,如果没有足够知识积累和超强逻辑思维能力,想要战胜对手,脱颖而出,是难以想象的。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就需要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对逻辑教学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等现状进行改革。
三、逻辑教学改革的主要对策
(一)教学目的应以培养能力为主
绝大多数学校开设逻辑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逻辑学专业的专门人才,而是要使大学生掌握必要的推理工具,拥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今后更高效的工作、更轻松的学习与更美满的生活提供必要的能力支持。这就需要使逻辑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注重应用。也与社会急需的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同时又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能力的综合型、智能型人才的目标是相一致的。作为公务员,高智商和高情商是公务员的基本素质,其观察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等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公务员对于问题的观察、理解、思考与处理。这些能力中,逻辑思维能力又是最基本的能力,因此,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成为公务员考试中的一项重要指标,这也对我们的逻辑教学提出了更高、更实际、更具体的要求。因此逻辑教学应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突破纯思维训练模式,注重学生思维素质养成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时把公务员考试的知识点与逻辑知识点相结合,让学生在具体思维实践中体验逻辑思维的魅力所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自身逻辑思维能力和思维素质养成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应以有用够用为度
绝大部分的学生学习逻辑并不是希望自己能成为逻辑学家,而是希望能运用好逻辑思维这一工具在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能够游刃有余。因此,逻辑教学只有按照学生的需要改革教学内容,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喜学、乐学的课程。为此,我们对逻辑教学内容作以下调整:一是改革那种以老旧典例与抽象符号推演为主的教学内容。编写以逻辑思维的基本知识和规律为基础,以公务员考试题型为主线,以人们日常思维中逻辑谬误辨析为重点,以有用够用为原则的逻辑讲义或教材,力求去抽象,求具体,重实用。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取向、不同知识层次,教学内容也有所区别。主要体现在案例选取符合学生的专业特征、难易程度符合学生的知识层次。三是按照公务员考试的要求,运用逻辑对相关学科知识进行分析。
(三)教学过程应以有趣可学为线
逻辑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使得学生对逻辑知识难于理解,再加上逻辑思维本身要求概念明晰、判断准确、推理有效、论证有力和表达规范,学生学习有畏难情绪是很正常的。要是在课堂上教师仍是照本宣科,一味地符号推演,学生还能饶有兴趣的认真听讲,那才是不正常的,也是违反逻辑思维规律的。因此,在逻辑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注重案例选取,最好是趣味性强、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尤其是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其次要注意语言艺术,教师的表达要求生动、诙谐与幽默;三是要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只有这样,才不会使学生感觉到逻辑只是阳春白雪,与我无缘;而是下里巴人,是实实在在的看得见、用得上的不可或缺的思维工具。有这样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学习兴趣准能得到提高,学生思维素质和综合分析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四)教学模式应以学生参与为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不再是权威的象征,不再是话语霸权者,不再同化学生的思想,而应真正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师生之间的对话与交往以人格平等、相互尊重为基础,交往的空间是一个充满自由的、民主和活力的和谐环境。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思考,积极参与,从不同视角思考、质疑、判断与选择。如果教学过程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那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效果必将大打折扣。尤其在公务员考试中,对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逻辑教学过程必须改变以往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更应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通过提问、讨论、辩论、演练等方式,构建师生互动合作的教学模式。只有使学生融入课堂,在体验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感知逻辑的魅力,才能真正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个人能力。通过这种模式,学生既参与了教学过程,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提高自身逻辑思维能力素养的同时提升了公务员考试的应试技能。
(五)教学态度应以学生质疑为乐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师、不人云亦云的质疑精神,鼓励学生质疑。在开放的教学课堂,教学进程不会完全按照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条条框框进行,有时可能会出现预料之外的、甚至超出教师个人知识和能力之外的尴尬局面。此时教师更要有勇气,诚实坦率地承认自己的不足,真诚地赞赏每一位学生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只有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可贵的批判性思维的火花才会不断闪现。
(六)考核成绩应以综合评定为宜
逻辑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包括表达、判断、推理、论证与反驳的能力,以及自觉思维和正确思维的综合素质。在考核内容上,轻识记重理解,结合公务员考试,以考查综合能力素质为主,加大逻辑推理及公务员考试题目的考核力度。在考核方式上,改变以往一考了事的做法,将能体现学生能力和主动参与的平时发言、讨论、作业、实践等纳入考核范围。既能从平时考核中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能通过考试提升学生的公务员考试解题能力。
总之,公务员作为当前大学毕业生最热门的职业,体现了学生的现实需求,因此,无论是从培养人才的角度还是从学生的现实需求出发,都有必要强化和改革逻辑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逻辑的兴趣,切实增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葱葱.关于“申论”考试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考试,2005,(7).
[2]董焱.公务员考试与逻辑学教育[J].新闻爱好者,2010,(14).
[3]梁发祥.社会考试与高校非哲学专业《形式逻辑》教学改革[J].毕节学院学报,2009,(27).
篇7
逻辑和语言同每个人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当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正确的思维和成功的交际就尤其显得重要。然而,我们看到,在社会生活中逻辑混乱、语言不规范的现象比较严重。不论是法律条文、经济合同、决策论证、广告说明,还是官员讲话,大众传媒,几乎处处都能感到概念不明确、推理不正确、论证不科学、语言不规范的现象。这些逻辑语言方面的问题妨害着人们的正常生活,有时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一、逻辑学课程教学的若干问题
从最近几年我校的教学情况来看,笔者觉得当前普通高校《逻辑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两个困惑:第一,教学内容的增加与学时数减少之间的矛盾。《逻辑学》最初是作为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必修课开设的,我校最高曾经达到64学时,后来随着专业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的调整,该课程从必修课变成了限定性选修课,学时数也多次变化,,现在基本维持在每周2节课的32学时。
针对《逻辑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上述困惑,笔者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最近几年对该课程尝试了一些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通过几年的摸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去年下半年,本课程被列入学校重点建设的核心课程,由于本课程开设涉及不同学院不同层次的多个本科专业,笔者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了各具特色的教改举措。这些措施主要包括:
二、逻辑学课程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案例教学法
“在普通逻辑学课程教学中可以实行在其他学科中行之有效的案例教学法,这种方法是普通逻辑学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最佳方法,是提高普通逻辑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目的是为了使逻辑理论紧密结合逻辑应用,使逻辑应用密切联系社会生活。通过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案例,教师可以把原本枯燥乏味的普通逻辑学知识讲得生动活泼,通过案例讲解课本原理,可以使学生信服,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在院校逻辑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大量引入工作实践中的经典案例进行逻辑分析,把“学”和“用”紧密结合起来,克服学用脱节的弊端。如果我们的学生在长期的思维实践中,通过反复应用逻辑知识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可以使逻辑知识转化为逻辑思维能力,并且最终内化为较高的逻辑思维素质。
(二)趣味教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热情首先要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实施趣味教学法,让逻辑学习成为充满趣味的学习过程,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要他学”转变为“他要学”。教师在串讲逻辑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适时穿插一些有趣的故事、典故等,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阿凡提从市场上买回来三斤肉,吩咐妻子说:“今天晚上你包顿饺子,咱们美美地吃一顿。”然后就出门办事去了。等他回来后,妻子把肉全吃了,还说是被猫偷吃了。结果阿凡提把猫捉来,放在秤盘上一称,刚好三斤。他就问妻子说:“妻啊,你瞧!如果这是猫,那么肉呢?如果这是肉的话,猫又哪里去了?”
这实际上是一个省略的复杂构成式二难推理。如果把这个完整的推理过程表达出来就是:如果秤盘上是猫的话,那么肉就没有了;如果秤盘上是肉的话,那么猫就没有了;秤盘上要么是猫,要么是肉;所以,不是肉没有了,就是猫没有了。阿凡提巧妙地使用这样的二难推理来责问妻子。同学们听后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这个推理的过程是如何形成的,接下来教师顺势介绍二难推理的相关知识。这样的教学既生动有趣,又便于理解,记忆深刻。
(三)考核方式要不断变化
由于课程性质的改变,《逻辑学》课程原先是必修课,所以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题目类型比较全面;后来变成了选修课,笔者采用了期末开卷考试的形式,客观题减少,适当增加了分析和推导类题目。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学生本课程总评成绩都是平时30%+期末70%构成的。
以归纳推理为例,我们知道,逻辑中的归纳推理是指由个别前提过渡到一般结论的推理,即由个别知识推出一般性知识和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在案件侦查中被广泛应用,可以概括犯罪事实情况,根据事实材料推测犯罪过程,进行并案推理。在侦查破案工作中,现场勘查收集到的材料往往是支离破碎的,要想案件定性准确,必须把材料进行归纳,然后概括出犯罪事实中的共同特点,从而得出结论。例如,某市在几个月间,连续发生15起妇女手提包被抢案件,被抢钱物价值 1万多元。犯罪嫌疑人就像幽灵一样,时隐时现,搅得当地妇女,尤其是青年女子惶惶不安,抢包案成为市民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警方通过调查,发现这些抢包案有以下共同特点:(1)被抢对象多是青年女性;(2)被抢者骑自行车,手提包放在自行车前筐内;(3)作案者骑摩托车,选择好目标后,突然贴近,伸手抓起前筐内的手提包,然后猛加油门,呼啸而去。根据以上情况,警方运用不完全归纳推理认为系列抢包案系一人所为,民警在附近蹲坑设伏,终将犯罪嫌疑人抓获。
(四)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逻辑学的学习方法主要是做到两点,一是转变固有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既要准确把握逻辑学中某些专业术语的特定涵义,又要学会养成只看形式不看内容的分析模式;二是在课后要及时消化所学内容,因为逻辑知识之间具有衔接性,前面内容没有消化,后面内容是很难理解的。所以,在教学方法上,笔者主要尝试了“三个结合”:一是理论传授与能力训练的结合,既常规讲授逻辑学各种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又结合教学进程及时训练学生的逻辑能力,比如对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某些现象、对日常语言表达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对前几年两种考试试题涉及的知识点以及解题思路等内容进行逻辑分析等;二是课堂练习和课后书面作业的结合,为帮助学生消化和理解教学内容,在讲授完每个章节以后总会腾出一定时间进行课堂练习,比如三段论格和式的辨析、换质换位法的练习、逻辑方阵的真假值分析、逻辑基本规律的分析应用、演绎推理能力的综合练习等,此外还针对不同专业布置了一到两次课后书面作业,重点要求学生画出相关几组概念的欧拉图、找出 10句存在逻辑错误的例子并进行分析、举例说明逻辑语法修辞对语言表达的不同要求等内容,以期通过练习和作业,真正帮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三是课堂学习和课外全方位互动答疑的结合,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主要用来讲授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由于不同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一,所以课后答疑显得比较关键,笔者尝试了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微博互动、QQ空间、网络课程平台等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全方位答疑互动,事实证明效果良好。
三、结语
逻辑不仅对语言表达有重要作用,也是提高人的基本素质、培育理性及科学精神的重要基础学科。因此,要在高等院校中普及逻辑知识,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逻辑思维素养和能力。
篇8
[关键词]社会科学;高等数学;文学;经济学;逻辑学;历史学
[中图分类号]C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5 — 0177 — 02
高等数学课程几乎是所有大学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社科类学生也不例外,很多学生对此表示十分不理解,认为理工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是为将来学习专业知识做准备,社科类学生就应该专攻社科类的专业课程,社科类学生学习高等数学,能有什么用处呢?就算有用,也往往是在用之前,就被遗忘和荒废了。
对此,为了了解国内社科生的科学素养,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网络进行了一项在线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2.3%的受访者认为社科生应该学习高等数学,59.2%的人感觉当前大学社科生科学素养差,其中14.5%的人觉得“非常差”。 为什么社科生需要提高科学素养?调查中,78.2%的人认为,懂得基本的科学道理有助于判断准确信息、作出正确决策;58.1%的人表示,缺乏科学素养会导致社科生就业面窄;63.3%的人表示,社科生科学素养低可能会影响社会的发展;52.3%的人认为有科学素养能更好地担负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45.9%的人表示,缺乏基本的科学素养会促发谣言的传播。
由调查中可见,大多数人认为社科生应该学习高等数学,尤其是高等数学学习过程中逻辑思维的训练可以和社科知识的思维训练形成互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以及计算推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社科生学习高等数学,是十分必要的。然而,我们不禁要问,既然学习高等数学对于培养社科生未来发展能力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高等数学究竟与社会科学有着怎样的关系,为什么学习高等数学能够促进社会科学的进步,高等数学在社会科学的发展中又扮演了何种角色。这里,为了更深刻探讨高等数学和社会科学的关系,我们不妨从社会科学中的几个方面与高等数学的关系来分析。
一、 高等数学和文学
数学早在古代就和文学结缘,宋代诗人邵雍曾经有一首描写景物的诗“一去二三里,烟
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首诗共20个字,用数字的方式来反映远近、村落、亭台和花,读起来通俗自然,脍炙人口。或者明代数学家吴敬编著的《九章算法比类大全》中有一道题名曰“宝塔装灯”,题目是这样陈述的:“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倍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顶层几盏灯?”显然,这是一道由诗解题的数学题目,若想解题,首先要知道诗的含义,然后再由诗解题,得出正确答案。由上述两个小例子可以看出,数学从古代起就与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当代,高等数学和文学的联系就更加密切了。许多作家喜欢利用模糊数学中的方法来进行文艺创作,我们知道文艺创作,特别是大型作品的形象体系的设计,是一个无论结构还是功能都很复杂的系统创作,其中的参量和变量繁多,各种因素和关系相互交织,要将这个有着无限广阔联系,错综复杂的庞大系统中的信息投射到作家的大脑中,被作家感受,再经过作家的取舍、提炼、改造、加工而形成艺术形象体系的过程,也恰恰是我们在模糊数学中分析参变量,截取有用信息的过程,因而,利用模糊数学中的方法进行文艺创作,不仅可以简化创作系统的复杂性,还可以使得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丰满。许多作家在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中,也经常运用数学模型和矩阵论等方法分析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探求作品的语言特点,从而为文学作品定位。
二、高等数学与现代经济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数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位著名科学家A.N.Rao曾经讲过一句话:“一个国家的科学的进步,可以用它消耗的数学来度量。” 因此,有人这样说过,近30年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专家们的工作,绝大部分是因为他们在数学方面的重要成就而获奖。
在现代经济学中,考虑和研究问题时,往往要求利用严谨的逻辑理论去分析模型,并通过计量分析的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单纯地依靠文字的描述去推理论证,已经不能够保证对所研究问题的规范性以及推理逻辑的一致性和严密性,也不能够保证研究结论的正确性、易证实性以及理论体系的严密性。因此以高等数学作为基本的分析工具就成为现代经济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用数学表达式来表示经济变量和经济规则之间的逻辑关系,用数学模型来研究经济问题,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经济环境和个人行为方式的假设,分析研究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推导结论,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学中的重要方法及手段。
现代经济学中几乎每个领域或多或少都要用到高等数学的知识,如果不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就无法深刻、准确地理解概念的内涵,也就无法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就更谈不上做研究。因此,也可以这样说,如果经济学没有应用高等数学,经济学就不可能成为现代经济学。
三、高等数学与逻辑学
许多研究社会科学的人,通常喜欢借助高等数学来研究逻辑问题。我们知道,学习高等数学,最本质的目的不是让你去解题,而是让你在脑子里形成一种严谨、动态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在逻辑学中是极为重要的。
网络上曾经有一个辩论,题目是 “穿了汉服就能弘扬民族精神吗?”,显然,这是一个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诘问题目。一个直接的反诘就可以令这个诘问变成无稽之谈,例如 “不穿汉服就能弘扬民族精神吗?”。单独看这两个诘问都能够成立。穿汉服就能弘扬民族精神?显然不能。不穿汉服就不能弘扬民族精神?当然也不能。这两个诘问都很有道理,那我们究竟该如何选择,是穿还是不穿?
再举一些例子来说明这类诘问的荒谬性,譬如“人穿衣服就是为了好看吗?”答案当然是不能,因为人还需要保暖。那就不要穿衣服?;“人吃饭就能健康吗?”答案当然是不能,因为人还需要其他的条件才能健康。那就不吃饭?,看完以上这两个例子,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关于汉服”的这个辩论题目是很荒谬的。然而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其实很简单,在高等数学和逻辑学中,都有关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人穿衣服”是“好看”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人吃饭”是“健康”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是“穿汉服”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弘扬民族精神需要很多必要条件,但每一个单个的必要条件都不能完成弘扬民族精神的大任。我们不能因此就放弃其中任何的单个必要条件,须知,这些单个必要条件的全部,才构成了弘扬民族精神的充分条件。
在逻辑学中,利用高等数学知识去分析逻辑中的问题,是逻辑分析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且,这种分析方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逐渐受到逻辑学家们的喜爱,高等数学也将在逻辑学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四、高等数学与历史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高等数学在解决历史遗留的问题中的作用日益增加。我们知道,人类从古代就以描述法来记载历史,历史学家主要是通过历史资料的记载来研究历史,然而十九世纪之前的人们并不善于用数字记载历史,因此历史学家在研究历史时首先碰到一个问题是怎样对历史进行计量和分析,历史学家们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将历史概念分成若干个因素,然后对每个因素进行计量考虑。从而,无论在研究多么复杂的历史问题时,总可以把繁杂的历史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的问题,再根据高等数学中建模分析的方法进行计量。
其次,历史学家经常遇到的另一问题是由于年代久远,历史资料短缺,无法客观公正地评价当时的历史,或者是材料浩繁,不知如何选择能够代替总体的起码数量的材料,从而避免繁复的计算。那么圆满的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就可以采用高等数学中抽样方法的原则,这样,成功地解决了历史上的一些年代问题。譬如说通过确定俄国十八世纪平均价格得出俄国价格革命比欧洲晚150年,通过论证19世纪上半叶农民状况恶化解决俄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农业问题等。
综上所述,高等数学与文学、经济学、逻辑学以及历史学等社会科学相互交叉、渗透,已经成为当今科学发展的一个显明的趋势,从而不断形成新的学科门类。事实上,数学在其发展的漫漫征程中不断地奔向社会科学,数学思想体现在各个学科的现象则更是随处可见。数理语言学、数理逻辑学、定量社会学、计量历史学等社会学科均需大量运用高等数学工具解决各自领域的问题。把高等数学应用于各门社会科学可以大大地提高社会科学研究的质量和效率,可以使社会科学精确化,并使之提高到一个现代化的新水平,从而成为更加完善的社会科学。
日本著名教育家米山国藏说过:“我搞了多年的数学教育,发现学生们学习的数学知识在离校不到一、二年便很快地就忘掉了,然而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惟有深深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却随时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可见,高等数学对于提高社会科学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如果我们将社会科学形容为山峰的话,那么高等数学就是攀山的梯子,只有牢牢地抓住攀山的梯子,才能够攀到更高、更远的山峰。
〔参 考 文 献〕
〔1〕 张殿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李文林.数学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黄祖达,樊启毅.漫谈数学与中国文学〔J〕.大学数学, 2009,(01):204-206.
篇9
【关键词】培养;大学生; 逻辑思维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面临越来越多的机遇和挑战。因此,他们除了必须学好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自我修养,简单的说,就是应该掌握和具备一些适应社会的能力,其中逻辑思维能力就是大学生需要具备的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所谓逻辑思维是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逻辑思维能力是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衡量大学生思维能力和素质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因此,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提高大学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也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方法。
1 培养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1.1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促使大学生更好的掌握其他专业知识。
一般我们认为,逻辑和数学的关系比较密切,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学习数学等学科比较容易,实际上,逻辑思维能力对学好其他学科也有很大的帮助。具备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的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思维会比较清晰,不但关注事物现象,对问题的本质会有比较深入的看法,其思考方式也会变得比较严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好的学习方法通常能使学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多的时候是在自学,所以掌握好的学习思维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学习的时候能够产生融会贯通的作用,因此,掌握逻辑思维方法,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有利于开展其他学科和知识的学习。
1.2 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大学生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有个很重要的任务是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作为教师,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除了要传授专业知识,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掘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尤其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同样,现代社会最需要的也是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现代大学生要想毕业后很快融入社会,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就必须在大学学习生活中努力把自己培养成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应该会学习,会思考,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能够很快的适应社会和环境。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大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可以促使大学生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由此可见,要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就需要我们大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3 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大学生求职时的社会竞争力。
随着社会制度的改革,所有类型的大学生毕业后都面临同样的问题,要找到工作都一样要参与社会竞争,或者参加招聘考试,或者参加求职面试。无论是考试,还是面试用人单位除了考查必须得专业知识外,他们都将着重考虑求职者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一些临场应变能力,归结起来,这也体现了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说,现在大学生毕业考公务员的人数是居高不下,无论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还是申论考试,都要考核考生的理解、判断、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跟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关,逻辑思维能力强的人很容易就找到问题的关键并提出解决的措施,这样在考试的过程中既节约了时间,也比较容易考出好成绩。同样的,在各种面试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加强自身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既能够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也会占据优势。所以,我们要让大学毕业生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占有优势甚至胜出,那么就必须加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培养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途径
2.1 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现在,许多大学都开设了逻辑课程以及一些逻辑学有关的选修课程。不论什么形式的逻辑课程,老师在授课的时候,更多的是采用讲授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听老师讲,是被动接受,而没有主动参与进去,主动进行思考。本来开设逻辑课程的目的,是想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一些逻辑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实际上,仅仅采用讲授的授课方式是不能很好的达到教学目的的。因此,我们就有必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逻辑课的主动性,更多的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听老师讲了以后,积极主动思考,提高自己的动脑动手能力,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提升学习效率,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2.2 通过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检查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现在有部分大学生对待考试的态度就是临考前找重点死记硬背,有时候,采用这种方法有的学生也能在有的学科取得较好成绩,所以就有学生就认为平时的学习不重要,只要考前用用功就可以了。这种学习态度是不对的,对于比较灵活的学科也是没用的,更不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了,所以,我们要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有必要变革传统的考试方式,通过一些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来检测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检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通过一些小测验或者现实问题来考核学生的运用逻辑知识的能力,考核学生思维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在平时的学习中,也有利于促使学生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2.3 在实践中积极培养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种思维能力,除了在课堂上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培养,更重要的培养方式是要在实践中加强练习,注重培养。在实践的过程中,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比如,高校的课余生活比较丰富,多参加学校组织的演讲、辩论和各种比赛,既能锻炼的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训练了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在学生实践、实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事情,在处理这些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大学生也能够很好的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为了更好的解决突发事件,他们就会思考最好的最合理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极大地训练。长此以往,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势必得到很好的训练,从而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宏.浅谈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焦作大学学报,1994,(02)
篇10
【关键词】微积分 逻辑 “三部曲”
【中图分类号】O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29-01
1.微积分是逐步发展起来的
微积分学,是人类思维的伟大成果之一。在浩如烟海的数学学科中,它是主干的主干,基础的基础。微积分的重要概念的萌芽,产生和发展,直至最后比较完善,时达两千五百年之久。在历史的悠久上,它与欧几里得几何并驾齐驱。然而,欧几里德几何自古至今,几乎没有根本的改变(非欧几何是另外一回事)。而微积分的重要概念,自古至今逐步发展,19世纪以前的数学家们大都涉足其内。因此,尽管人们常称牛顿和莱布尼兹为这门课程的开山鼻祖,但微积分的发展远非一两个人的工作,这是漫长的一系列思想演变的结果,牛顿和莱布尼兹的工作大大得益于他们的前辈,而且他们的微积分在逻辑上,在基础上是不很令人满意的。他们只是在创立微积分的基本方法以及发现微分和积分的互逆关系上比较成熟的两个人,并不意味着今天这门学科的成果是他们两人的工作。微积分的基本概念,是在他们两人之后,经过了两个世纪的不断努力和严格推敲而完善起来的。因此,我们学习一点有关微积分的历史,就不会忘记这门学科是如何孕育和酝酿的,也不会忽视后期严格表达的意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这门学科的发展有一个真实的概貌,才能对有关的科学家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也才能更好地认识和学习《微积分》。
2.微积分发展史上的逻辑要素
微积分是一种撼人心灵的许许多多科学家智力奋斗的结果,它的发展与时代的前进息息相关。它在史学、哲学、美学及逻辑学等等方面表现出富有魅力的色彩。
亚里士多德是逻辑学的奠基人。按照他的观点,在演绎证明的科学(如数学)中,涉及这一学科的全部真命题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命题(公理),另一类是由基本命题用逻辑方法推导出来的命题(定理)。与此同时,命题所使用的全部概念也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概念,另一类是由基本概念直接或间接加以规定的派生概念。 亚里士多德对这样的逻辑结构提出了两个要求:第一,公里必须是明显的,毋需加以证明的命题;基本概念是可以直接理解的,毋需加以定义的概念。第二,由公理通过逻辑证明定理,以及由基本概念通过逻辑定义派生概念,必须遵守逻辑规则。这就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公理法”。这一公理法的不少条款迄今仍在应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是相当不易的,在逻辑学领域,可谓一个高峰时期。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正是运用这一方法,把467个数学命题整理成一环紧扣一环的逻辑顺序,这是数学发展史上第一次用公理方法写出的极为成功的数学著作。《几何原本》在逻辑上的完美无缺,在19世纪之前,在数学中没有其它著作可以与之抗衡。列宁曾指出:“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数学更是应用逻辑的典型。特别地,逻辑为数学分析的发展提供了演绎的方法论。没有逻辑,没有公理化体系,不可能有当代数学,也不可能有今天的微积分。
但是人们必须明白:合乎逻辑的未必是最理想的,因为人类的知识积累的顺序与逻辑的顺序未必一致。而按照逻辑学方法,只要一个环节通不过,就是不允许的。如果人们因为一个环节卡住了就不敢逾越前进,世界就不会有今天的文明了。比如: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表现了一种冗长枯燥讲究严格的顽固性。穷竭法也是这样。过分的崇拜演绎方法论,必然走上歧途。在当时,演绎法由于其巨大的成功,致使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某些人,竟想用演绎法来描绘整个世界,当然以失败而告终。但当毕达哥拉斯学派的面积贴合理论(即行的全等理论)遇到困难时,就迫使他们放弃了本来正确的数形等同的概念。这是因为“公理法”总是以某种“前提”为基础的,把数缩小到以有理数为基础,数与形的等同当然就不成立了。
值得深思的是,亚里士多德是公元前四世纪人(公元前384-前322),逻辑学竟发展到如此登峰造极之地步,是难以想象的,也是值得探索的。也许是因为人文学科往往比自然科学更富有想象,因而它常常走在前面。亚里士多德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的战国时期(前475-前221),而春秋(前770-前476)、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的百家争鸣的时代。当时,地处隔绝的中西方文明并驾齐驱,充分表明中国属于世界文明是完全够格的。另外,为什么欧几里德几何在当时大放异彩,以致传言“上帝常以几何学家自居”(柏拉图语)?这似乎同那个时代科学的总体水平不相适应,这也是值得探索的。其实,其一是逻辑学的高度发展;其二是人脑对形的反映最敏感有关。有人预言,当我们与外星人初次相遇时,彼此交流思想最好的方法,不是语言,也不是实物,而是图形。即使到了今天,人们还是认为:初等几何是训练人们思维的最理想的工具之一。因此,在高度发展的逻辑学基础上,出现欧几里得《几何原本》这样的杰作,就并非偶然了。
严格的演绎方法的运用,在穷竭法中也是十分成功的。穷竭法以阿基米德公设为基础,最后用双重归谬法,在逻辑上是无懈可击的。但证法冗长,枯燥,致使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之后的若干世纪中,由于受柏拉图的影响,对数学问题分析研究的那种讲究严格的倾向淡薄了,代之以一种不很严格以直观为基础的方法。13世纪以后,由阿拉伯传入并在意大利得到发展的不很审慎而侧重应用的观念进一步加浓。而微积分恰恰是在不很严格讲究实用的基础上,而不是在欧几里得严密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那么审慎而侧重应用的观点,是对欧几里得讲究严格的一种否定。其特点是:先把注意力放在运算上,而不放在基础的严格上。
牛顿和莱布尼兹正是在上述思潮影响下创立了微积分。他们二人都曾意识到他们创立的学科的基础不甚完满。但正如莱布尼兹所说:“对于那些试图证明一切,甚至连最初的原则也想加以证明的人们的努力,我给以很高的评价,而且我自己也常常参与其事。但是我不赞成因过分的细密而阻碍了创造的技巧,或者在这种借口下抛弃最好的创造而剥夺其结果”。莱布尼兹的话是完全对的。如果我们一味追求严格,就只能在欧几里德几何面前拜倒而停步不前了。
然而,科学最终是讲究严格的,不严格就不成为科学。微积分的基础所遇到的严重的逻辑困难,在牛顿时期已引人瞩目,因而受到猛烈攻击,并被认为是数学史上的第二次危机。后来,通过波尔查诺、柯西、维尔斯特拉斯及狄金德等人,微积分建立在实数连续统的理论的基础上,整个微积分学终于走上了严格逻辑的轨道。
从逻辑学的角度观察,从阿基米德到牛顿、莱布尼兹,再到19世纪,数学分析的逻辑思维经历了肯定(几何式的讲究严格的,如穷竭法)――否定(不很审慎,重方法重应用,如牛顿和莱布尼兹的微积分)――否定之否定(高度演绎的,算术化的,如柯西的微积分)的发展阶段。别的学科的发展也许有类似之处,但在微积分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这个“三部曲”是十分完整的。
参考文献:
[1]列宁:《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74, 2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