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思维训练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14 17:37: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意思维训练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创意思维训练方法

篇1

当今世界,我们已经进入以知识、信息为支撑的新经济时代。在这个新的经济时代,创新已经成为引领发展的主题。新的经济时代和人类不断创新的大潮,同样给产品的设计理念、产品的设计方法和产品的设计思维等,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据此,本文特就新经济时代产品设计的创意思维训练谈些粗浅看法。

一、新经济时代产品设计与制造新的特点与趋势

纵观和分析目前国际、国内市场上流行的主流产品,其设计与制造具有以下新的特点与趋势:

(一)更新换代步伐日趋加快

新的经济时代,产品的寿命周期大大缩短,产品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以手机为例,据有关统计,在市场上,手机上市时间达半年-一年之间的机型数量相对较多,约占据产品总量的45.5%,是市场销售的主流;上市时间处于1-2年之间的机型约占31.8%;上市达到2年以上的机型数量较少,约占6.3%。这一数据表明,手机生命周期一般维持在1年以内。产品上市1年以后,便开始逐步进入市场衰退期。

(二)消费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新的经济时代,做大做强是企业矢志不移的追求目标,不但国内最大还要国际最大,特别是标准化、模块化的高速生产线不断涌现,使得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产品制造成本的越来越低,由此直接导致消费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如我国的冰箱行业,经过20多年的优胜劣汰,冰箱企业已经由最多时的200多家减至目前的10几家,企业规模、市场份额迅速扩大。企业靠产量、靠价格拼市场,可以说已经到了微利,或者不计成本的异常惨烈程度。

(三)制造用材更加广泛高质

随着各种资源价格的不断攀升,现有技术设备的不断改进,消费者的需求爱好不断多元化,企业的技术引进、设备改造、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物流运输和人工成本相应大幅增加。据此,企业必须通过采用新的原材料、代用材料,设计开发低成本、高质量产品,以降低综合成本。如国际某汽车企业以高强度的铝合金、特种陶瓷、碳纤维板等新型材料制造出混合动力轿车,全车的重量只有几百公斤,百公里油耗不到0.3升,时速却可高达180公里。

(四)节能环保安全要求更高

以节能环保安全为代表的产品,是当今消费的一大特点和今后产品设计制造的趋势。在节能方面,空调的变频技术和汽车的混合动力技术已经成熟,冰箱低耗能技术正在不断挑战新低,如欧洲已经研制出日耗电仅0.22度的低能冰箱。在环保方面,人们的衣、食、住绿色产品越来越受到普遍欢迎,以电力、氢为动力的零排放汽车正在逐渐成为市场新宠和研发方向,洁净、安全、无毒的绿色包装理念已被社会广泛接受。在安全方面,为了不断满足随着人们的需求,高科技不断被用于构筑产品的安全屏障。

二、新经济时代产品设计师必备的创意思维素质

以上特点与趋势表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生命力,与产品设计师密不可分。新经济时代的优秀产品设计师,既包括产品市场的深入研究,又包括出色的设计能力。这就要求产品设计师应该具备较强的创意思维素质。

(一)具有强烈的设计创新观念

当今时代,我们已经进入全面创新的时代。创新是产品设计的灵魂。产品设计创新,首先是设计师观念的创新。据此,一个优秀的产品设计师,必须具有强烈的设计创新观念,时刻把创新观念放在第一的重要位置,敢于和善于接受新的事物、新的科学技术、新的知识理论、新的制造工艺。唯此,才能够在产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年代,在消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瞬息万变中,设计出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一流产品。

(二)具有敏锐的市场研判能力

无数成功的实例证明,哪里有未被满足的需求,哪里就有市场机会。一个优秀的产品设计师,只有具备敏锐的市场研判能力,才能够设计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优秀产品。为此,积极研究消费流行趋势,及时发现未被满足的需求,坚持以消费者的需求为设计导向,并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及时改进产品的设计方案,力争在消费者新的需求形成之前,超前设计出适销对路产品,是优秀的产品设计师重要创意思维素质。

(三)具有快速占有信息的能力

新的经济时代,产品设计创意思维的展开,主要靠获得大量的信息,如当前主流产品、市场需求、消费结构、未来趋势、最新技术、制造工艺、高新材料等。因此,是否具备很高的信息占有分享能力,是优秀产品设计师的重要能力。

(四)具有扬弃经验思维的能力

所谓的经验思维,就是以人们的日常生活,日常行为所积累的知识而进行的一种思维类型,其思维水平不能够上升到概念性和普遍性的高度,其危害是无视变化了的客观现实,固步自封。经验思维一旦用于产品设计,就有可能导致设计工作始终突破不了原有产品的框框,实现不了设计创新和产品创新的目标。据此,随时警惕和突破自己头脑中的固有思维定势,不断克服经验思维方式,养成人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不断否定自我的良好习惯,是优秀产品设计师的重要基本功。

三、新经济时代产品设计创意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作为新经济时代产品的优秀设计师,除了掌握新经济时代产品的设计制造与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创意思维素质外,还应该不断的自我强化创意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一)不断的进行创意思维的广度训练

即养成良好的勤于思考习惯,对任何事物都保持浓厚的兴趣,认真分析并发现其存在问题,对问题的解决方案,不带任何框框的进行联想列举,以达到拓展思维,开拓视野,积累经验,厚积薄发的目的。

(二)不断的进行创意思维的深度训练

即依据任何事物都有无穷无尽的属性,我们的头脑具有从其中进行任意抽象的原理,对事物的属性内涵进行深入的创新思考,以培养我们从本质上认识事物的能力,进而发现一个新的天地,产生新的创意。例如,在产品的具体设计创意思维训练方面,我们可以把已经上市的流行产品作为最好的研究对象,注意追踪其该产品设计师的思维轨迹,发现其产品设计中的新亮点,然后在此基础上添加新技术、新功能,由此达到既往与现实两个“思维机器”对接、改造、拓展、延伸,以设计研发出更新更先进的主导产品。

(三)不断的进行创意思维力度训练

即训练思维不断站在新的俯瞰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在思考问题中注意已有知识和其他学科相互嫁接、侵润,并不断引进新的概念、新的方法,使思维在边缘地带或夹缝地带另辟蹊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通过不断变换事物的认知角度,达到突破原有思维定势,进而发现新的价值目的。长期坚持创意思维力度训练,可以使产品设计师的思维新颖独特,其设计创意常常能够收到打破常规的意料之外效果。

(四)不断的进行创意思维多级训练

即依据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创新过程,事物的发展不是一个平面,而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多维体,人们参与认识事物过程,不完全处于同一层级的原理,有意识的使我们的思维由单一向多级转变,训练我们的思维尽可能的实现多层级思考问题。比如,在产品设计创意中,我们即可利用自身的实践经验,又可以利用他人的设计教训;即可利用所占有的第一手资料,又可利用第二手、第三手的信息;即可利用过去层次的设计成果,又可利用未来的层次的研究成果,这样通过上下求索,把产品设计与过去、现实和未来紧密联系起来,最大限度的减少设计缺陷,达到最完美的设计效果。

(五)不断的进行创意思维空间训练

生理学告诉我们,一般高等动物的大脑都有一些“剩余”空间,而人的这种剩余空间更大,这就是人的思维具有的独特才能。开发这个独特才能,使我们能够打开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正如哲学家詹姆斯所说:“其实,天才只是以非习惯的方式去理解事物的能力罢了”。 詹姆斯这里所谓的非习惯方式说,其实就是空间创意思维的运用。为此,在日常的事物处理中,我们应该有意识的对思路进行空间化设计,最大限度的存储、改造、整合、重组大量信息,并自觉坚持依据多种变化因素,从时间跨度上对事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全景式思考;从空间跨度上对事物的内部、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立体联系,以取得全面而系统的思路创新。

参考文献:

篇2

创意的产生可以是灵光一闪,也可以是对目标执行过程中的集思广益,在大众审美疲劳的今天,好的广告宣传能有效激起受众的购买欲,甚至被消费者津津乐道,因此一个绝妙的创意更显得弥足珍贵,其实创意思维是可以被开发的一门技能,文章通过总结和开拓创意思维训练方法来实现思维的开发,学生在创意训练的过程中能够以极高的参与度完成项目训练,从而大幅度提升设计创新能力。

1 创意思维训练的必要性

创新Innovation这个古老的词汇在拉丁语中有更新,改变,出新的意思,纵观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创新一直都存在于其中,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创新涉及的方面能够囊括人类生活生产的所有方面,是通过打破固有思维,提出异于常人的观点及想法的一种思维模式。这种创新改变的既可以是一种改善,也可以是一种提高,甚至是一种全新的概念,由此使我们的社会朝着更优越的方向演变。

如今的广告设计教学过程中对创意思维的训练较少,学生们在进行课业创作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创作瓶颈,创意思维的训练能使学生对目标的创作更加富有创造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在进行其他专业课学习的时候也会更得心应手,甚至深刻影响着学生就业后的职业发展,由此可见,创意思维训练其实是广告设计教学环节中极为重要、不可或缺的一环。

2 创意思维训练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既有的知识,不如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方法,对于高职广告设计的学生来说,创意思维训练不光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使学生掌握学习广告设计的重要方法,正像李奥?贝纳说的那样:创意给人生命与生趣,没有创意的广告作品毫无生命和生趣可言,因此要想真正让学生做到乐学、好学,高职广告设计的教学不能再流于表面,应把创意思维训练作为每门专业课的重要教学辅助手段。

2.1 形象思维

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基于形象思维创作出来的事物,比如公益广告就是比较直观的一个部分。比如WWF经典的公益广告Before It’s Too Late(现在还来得及),意在提醒公众再这么砍伐下去,地球赖以呼吸的森林即将不复存在,由此充分唤醒每一个人内心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正是基于这样的形象处理和艺术加工,使形象思维创意成为公益广告最为青睐的一种表达方式;在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创作的时候,可以把全球经典的公益广告拿来举例,通过描述和讲解,让学生熟悉形象思维的思维模式,并给出具体项目来完成,一旦学生有了创意,教师可以在学生创意方案的基础上给出指导意见,真正把课堂的主体变为学生。

2.2 横向思维

横向思维是由爱德华?德?波诺于1967年开发出的一种再造创造力的思维方式,至今仍深深的影响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它通过把意想不到的其他思维元素融入到正常思维里,由此打破固有思维方式,进而产生新颖的、意想不到的创意。

(1)抛开逻辑。

把项目可行的方案夸张化,忽视其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设计一个新的奢侈品品牌,按照逻辑思维,我们要考虑市场需要什么,新品牌的款式、颜色等等,但是换个思维,我们其实更该考虑的是我们为什么要佩戴它们,在什么场合佩戴,并且要做市场调查,了解人们为什么需要这些奢侈品,以及奢侈品对于人们意味着什么,一旦了解了这些信息再进行设计,定会设计出让人满意的作品。

(2)随机触发。

把毫不相关的其他事物带进项目里,比如利用字典或者在线随机文字生成工具随机找一个字,然后考虑这个字怎样才能跟我们的设计主题产生关联。先举个简单易懂的例子,比如我们需要一个有关电视机的创意,但随机文字是奶酪,这会引导我们设计一款有孔的电视,这意味着我们或许可以有某种“窗口”,显示选定的其他频道播出的节目;再比如我们需要一个香烟品牌宣传,如果随机文字是“牛”这样的名词,我们可以朝着男子汉和提神方面考虑;如果是“跳跃”或者“拿起”这样的动词,则会暗示某些运动和行为,如果是形容词,比如“大”或者颜色,就可以把这些特征加到设计效果中去,这些词可以正反两方面考虑,让学生区分什么是该呈现的,什么是该摒弃的,可以给学生分组,把每一组里所有人的随机文字收集起来,全都和项目最初的设计一起思考和讨论,集思广益,提出各自的创意想法,这样的训练效果会更好。

(3)逆向思维。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问题不会被创建他们的同级思维模式所解决――那就将思维倒过来吧”,逆向思维是指人们在固定的思维方向上进行反方向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有时候从结果往回思考,说不定会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比如说项目是做广告招贴,可以引导学生抛开所有的项目内容,尝试从它存在环境,比如一站式商场、地铁站或者互联网上,当了解我们的设计将会出现在什么地方后,我们就能决定其材质,其实思维到了这里,我们已经为项目选择了一个不错的切入点,再比如说,项目要做个包装设计,学生考虑的是如何把宣传做的更出彩,但我们要引导学生怎么去隐藏我们的包装,这就是逆向思维的思考模式,一旦学生们有了灵感,那接下来就是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制作了。

(4)创意提取。

创意提取就是从众多创意中单独研究每一个创意,并且创建新的联想关系,联想的元素不必非要与整个?目相关,可以是图像,色彩,文字或者是品牌价值,比如说某项目要宣传一个化妆品,联想的相关事物包括:嘴、熊猫、红色、愚公移山、有机、线条、皱纹、风、喇叭、月亮、面具、爱美之心人人有之、莲花、炫彩、手表等等,引导学生从以上的词中间选择一个方向进行再次联想,找到与之关联的其他要素,再把这些要素再次关联,考虑每个联想带来的启示。

2.3 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的本质是为设计找到更多思路的过程,所以发散思维的结果可以是多元的,也因此成为破除传统观念,追求新奇与变化的重要思维模式。

发散思维意味着会产生多个结果,这些结果可以是文字或者图片,我们借助导向图来实现思维的训练(这有点儿像蜘蛛网的形状),把主题放在中心,把第一层信息放在主题四周,并为每一个相关信息进行发散思维联想,从而得到第二层更多的相关元素,接下来继续按照这个方式考虑第三层信息,诸如这样以此类推,随着层数的增加,产生的相关理念会逐渐偏离最初的重点,并开始出现新的解决方向,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把这些元素用线连接起来,以便产生逻辑思维所想象不到的新奇点子。

在对学生进行多向思维训练的时候,不光进行实际项目训练,还要把导向图的绘制方法和元素之间产生联系的方法教给学生们,比如说项目是做一个茶叶的标识,可以先引导学生把第一层信息做好,这里面可能有树、绿色、叶子、杯子、茶园等等信息,接下来就放手让学生自由联想,并且规范时间,要求在有限时间内拿出尽可能多的设计方案,只有经常训练,导向图的使用才能熟练并且富有创意。

3 创意思维经验

3.1 充满好奇心

李奥?贝纳曾说过:“保持对生活中各方各面的好奇心,在我看来仍然是伟大创意人的秘诀”有时候好的创意就出现在日常生活和观察中,所以作为广告设计的学生不光要积极的丰富自身的知识与阅历储备,更要了解最前沿的设计理念,同时加大阅读量,其间每时每刻都进行大量的思考,无论身处什么地方,用各种周围的信息和脑中的思维进行碰撞,自由的发挥想象力,当这些无主题的创意在脑中呈现的越来越清晰的时候,就用笔和纸把它们描绘出来,这就形成了形象思维的一个典型过程――观察、想象、构绘。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无主题的情况下发挥自由联想,并描绘出来,画的好坏是其次,重在其思维的创意是否别出心裁,也为之后的发散思维导图的绘制打下基础。

3.2 教法改革

创意思维在平面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极为广泛,比如说在《标志设计》这门课中,在给出项目主题的时候不急于让学生拿出方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让彼此间的奇思妙想互相碰撞,并通过发散思维导图把想法通过笔和纸描绘下来,期间可以通过其他的创意思维方法来进行思维突破(比如随机文字或者逆向思维),思维导图完成后,从中提取喜欢的创意点产生标志的雏形,再慢慢去繁存简,最终完成项目。

3.3 环境创建

在对一个项目进行构思、创意之前,有一些准备工作要先完成,这也是创意思维训练的一部分,首先要求学生要有个相对良好的学习氛围,四周可以放一些相关书籍、绘制工具等,最好还要有能上网的电脑,这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获取灵感、展开创意思维,除此之外还要排除掉干扰元素,比如噪声或者线上社交等;在学习生活中无论在干什么,都把手机带上,随时随地把这些灵感记录下来,顺便下载一些巴洛克音乐听听,能够加强大脑中与创造力有关的α脑电波的活动率,总之放松的状态下更容易让创意诞生。

篇3

一、设计素描在扩散思维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素描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通过素描绘画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物象的观察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眼手脑的协调配合,提高表达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扩散思维训练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一、训练方法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设计素描中,教师通常会从基础做起,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素描技巧,并利用单调的物象观察来培养学生的感知和思维能力,而学生在如此沉闷的教学中很难产生创造、设计的热情;二、在创意设计中忽视素描练习的重要性,创意思维是建立在扎实的基本功上的,如果没有基础训练,学生的眼、脑、手之间的配合不佳,再好的创意都难以转化成理想的作品,而有些教师在设计素描中,过度强调设计灵感而忽视了对学生设计基础的把握,造成了学生的表达困难;三、缺乏对设计素描的运用,设计素描作为视觉传达艺术中的一种,其主要的目的是实用,而实践也是学生扩散思维方式训练的主要途径,但实际教学中,教师更多地是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课堂上,而难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从而影响了设计思路的拓展。

二、设计素描教学中扩散思维方式训练的分析

首先,教师要树立创新思维培养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扩散思维方式训练。设计素描是建立在传统素描基础上,并与传统素描有着本质区别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首先向学生学生传递一个正确的设计素描概念,让学生明白设计素描的内涵,以及其服务的对象,这样学生才够逐渐利用设计素描构建创意方案,完成艺术交流,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的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记忆力和观察力入手,认识到创意的价值,如在时间暗中,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观察物象,让学生迅速捕捉其体积、形状、颜色方面的特点,并利用不同元素之间的组合,引导学生自主表达新的物象,从而展示新的视觉形象,以引发其创意思维。

其次,在实践中,教师要敢于打破常规,着重培养学生扩散思维的表现能力。传统设计素描教学方式会对学生的扩散思维产生一定的限制,因此,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该善于利用新的教育教学手段,针对学生的绘画基础和思维特点,探索不同的教学方式,以不断提高其审美和设计能力,例如在静物写生课,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的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确定不同的素描对象,并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表达绘画对象的特点,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突破单一观察对象的束缚,向更加自主、更加个性的道路上发展。此外,教师在传统教学方式的过程中,还应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想象和表达空间,如鼓励学生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尊重学生的想象,进而引导学生将有价值的想法或创意付诸到事件中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度,还能够提高其设计表达能力。

最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合理的运用到实践中来。抽象思维能力在设计素描中的表现就是,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设计作品直观、表面的美,还能够从中抽象出新的绘画艺术。在设计素描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形体概念的理解能力,从而帮助其准确、敏锐地把握住各种造型因素,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来。在实践中,教师应该着重强调物象结构、质感、空间、肌理、色调的联系,并引导学生从杂乱无章的设计作品或者观察对象中抽象出符合设计艺术规律的内容,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体现。

篇4

多萝西娅・布兰德(Dorothea Brande)说,写作确实存在一种神奇的魔力,而且这种魔力可以传授。这种说法是有根据的,创意写作(CreativeWriting)在海外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科学有效的写作教学与训练,可以培养作家、繁荣创作。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文学在世界文学格局中的领先地位及美国创意文化产业的发达,莫不与创意写作学科在美国高校的发展、创意写作课程和训练的科学开展息息相关。作为课程和写作训练,创意写作与传统写作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单位、训练指向与方法上有何不同,即创意写作课程谁来学习,谁来教学,如何教学,如何分组,如何设置训练,训练指向等等,仍旧需要深入探讨。

本文针对传统写作课程的种种弊端,在充分考察海外尤其是美国、英国及澳大利亚等创意写作课程实施基础上,结合上海大学创意写作本科实验课程实践的经验得失,总结并提出创意写作课程活动和训练方法的方案,以待方家指正,共同创生中国创意写作学科,繁荣中国创意写作。

Workshop(工作坊)与Seminar(研讨会)

Workshop(工作坊)这种组织形式最初来自爱荷华大学。113年以来,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教学与学习单位。不同于一般大学课程由学识渊博的教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思维方法,它一般以一名在某个领域富有经验的主讲人为核心,配以一到二名助教,以10-20名左右小团体在该名主讲人的指导之下,通过活动、讨论、短讲等多种方式,共同探讨某个话题,展开创意和写作。10-20人的单位又可以根据兴趣、工作任务或者文体文类划分,进一步细分为多个二级单位,如小说工作坊、诗歌工作坊、戏剧工作坊、文案工作坊等,6人或3人为一个小组。如果超过20人的班级,则可根据实际情况配置更多的助教,划分更多的小组。在国外创意写作班级上的工作坊,一般由6人左右组成,严格控制教学规模。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创意写作教学单位应该向这个方向发展。

在Workshop中,学生与老师组成合作团体,每个学生在课上朗读自己的作品,然后由其他人提出优点、缺点、称赞、批评、修改意见。既尊重学生的写作创意和个性,又尊重创意写作规律,即写作可以教学,可以讨论。工作坊形式比较灵活,它可以走出教室,采取田野采风、写作(夏令、冬令)营、户外互动、实地观察等形式。它没有严格的空间的局限,也没有严格的时间的局限,师生可以建立多种联系方式,比如建立网上讨论群组、网页、论坛、博客、纸面或电子刊物,随时在课堂外交流沟通,分享,及时了解和掌控教学的进度。课堂教学可以围绕教学计划展开,根据写作的规律逐渐推进教学,也可以由项目或活动带动,全体成员都参与其中。后者既是教学,也是工作。

Seminar(研讨会)是创意写作课程又一重要组织形式,它为创意写作活动某一专题在一集中场合做主题性讨论、研究、交流而召开会议。与创意写组工作坊相比,其规模更大,主题更集中,形式更正规,学术色彩也更浓厚。

在规模上,Seminar邀请工作坊之外的相关专家、作家、行业人士做主题发言,参加人数最多可达200人,一般控制在20-50人左右,少于50人研讨会一般采用圆桌会议形式。在主题上,Seminar就某个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参与成员可以从各个角度发表意见,展开交流与交锋。研讨会应满足不同观点意见的参与者演讲发言,通常安排有多个参与者演讲发言,为保证交流效果,每场演讲发言的时间设定为15分钟左右。专家发言后,配有相关点评人员,负责对上一发言内容做归纳、提炼、点评。专家发言之后,安排有讨论时间,专家与一般参与成员甚至旁听人员可以就某一发言展开讨论、提问。在形式上,研讨会一般由工作人员、与会人员和主持人组成。工作人员负责场地安排、会务服务、活动宣传、采访报道、会议材料整理等工作,与会人员主要由邀请专家、工作坊成员和支持人组成,一般有旁听人员参加。主持人负责会议的组织、会议的进程、问题的提出、话题的衔接转换、安排发言等。研讨会对主持人要求比较高,除了对研讨内容具有相当的权威和号召力之外,语言表达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应激能力以及人际交往的亲和力都是决定会议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研讨会对场地有一定要求,通常需要在正式的会议室举行,会场应提供投影仪、音响话筒、白板等演讲所需的设施,在超过3个小时以上的研讨会,还需要安排会间休息,俗称茶歇或茶点时间。

对于创意写作课程而言,研讨会提供了一个高端、前沿的学习机会,学生可以与相关专家展开面对面的讨论,也可以就自己的问题或作品请教相关作家、专家。如果说工作坊、同伴反应小组促进具体的写作,那么Seminar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理论认识。

Writer(作家、专家)

创意写作活动的组织者应该由Writer实施,而Writer我们不能将其狭隘地理解为仅仅是小说家、诗人,供职于各种组织、有特定头衔的“专职作家”,实际上它还应该包括在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所有文化产业方面具有原创力并取得突出成就的创造性写作人才,如中国台湾的赖声川、李欣频等多次受聘于内地高校,做创意写作课程教学和演讲。未来高校创意写作学科的培养目标是既要培养传统意义上的作家,更要面向现代创意文化产业链条,为以上相关行业培养写作人才。在海外,作家或相关创意写作人才都多出自创意写作工作坊,接受过创意写作工作坊训练的学员,在取得MFA或MA学位之后,也就取得了在高校任教创意写作课程的资格。那些有最低学位要求或有成就的作家、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记者、编辑一般进入高校工作,担任创意写作课程的教学。

1897年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坊”(Iowa Writers Workshop)(其实是“诗歌工作坊”)初具模态,1936年“创意写作系统”(Creative Writing Program)计划启动,文学院开始提供写作方面的固定课程,由驻校作家和访问作家为选修课程教学提供写作指导,并提供英语专业艺术硕士头衔(MFA)。保罗・安格尔(Paul Engle)是首批获得创意写作硕士学位的学生之一,他提交的作品是《破损的地球》诗集,这本诗集也让他获得了耶鲁青年诗人奖。由于他获得了该校创意写作MFA学位,1941年他谋得该工作坊教职并主持工作长达25年,亲眼见证了工作坊的繁荣并成为美国文坛的重要力量。一般来说,包括爱荷华大学在内的美国高校创意写作教师包括驻校作家和访问作家两种。驻校作家也就是取得学位的固定作家教师,如波士顿大学写作班教授小说的作家

(教师)有莱斯利・艾普斯坦(Leslie Epstein)、阿哈龙・阿佩尔菲尔德(Aharon Appelfeld)、琼・西尔珀(Joan Silber)和哈金(Ha Jin),教诗歌的老师有德里克・沃尔柯特(Derek Walcott)和罗伯特・品斯基(Robert Pinky)等人。约翰・舒尔茨教授(JohnSchultz)是哥伦比亚大学故事工作坊教学法的创始人,他的主要著作有《男子之舌:三个短篇小说和八个短篇故事》(1969)、《没有人死亡》(1968)、《议案将被否决:芝加哥阴谋审判的新报告》(1972)、《从开始到完成写作:故事工作坊基本形式修辞》(1982年初版,1990年出版缩写版)、《从开始到完成写作(教师手册)》(1983)。斯科特・杜罗是(Scott Tu-row)美国最畅销的悬念推理小说家之一,曾在斯坦福大学创意写作研究中心(the Stanford UniversityCreative Writing Center)教学,他的第一部小说《假设无辜》,以及后来的小说《供认不讳》(1993),《我们父亲的法律》(1996),《个人伤害》(1999),《平凡英雄》(2005),《限制》(2006)等小说创作都雄踞历年美国最畅销小说的榜首。

除了这些常年驻校的“固定”教师,各大学还不定期地邀请访问学者和客座教授等来校“流动”作短期教学。爱荷华大写作坊每年都邀请作家来访,教授诗歌和小说写作,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和罗伯特・潘・沃伦(Robert PennWarren)等在校停留过几周,讨论学生的作业并给学生们做讲座,带来了关于社会的新鲜的声音和丰富的经验。据爱荷华大学网页统计,有数十位赫赫有名的作家、诗人在这里访问教学。波士顿要求受邀的访问学者至少留校教完一个学期的课,杰弗里・伍尔夫(C,eoffa~y Wolff)曾在校讲过文学传记课,获得“罗格编辑杰出纪念奖”的(Roger Klein MemorialAward for Editorial Excellence)约瑟夫・卡侬(JosephKanon)讲过编辑技巧课,获得“美第奇奖外国小说奖”的以色列作家阿哈龙・阿佩尔菲尔德(AharonAppelfeld)讲授过《旧约全书》。

这些作家进高校,教授创意写作,带来了写作学新的理念。他们认为创作可以习得,也可以教学,他们的工作经历给学生以信心,工作经验也给学生以启发。但是在中国,作家一般进入各种形式的作家协会,并且相信创作不可以习得也不以教学,创作实际上在私密状态下进行,而包括他们自己,创作长期以来也都是作家(或学习者)自己摸索。就我们的了解。在海外创意写作课程教学中,它实际上由两类教师组成,一类是真正的“Writer”,一类是对“Crea-tire Writing”进行理论研究的“Expert(学者)”,而这些“Expert”却不担任创意写作课程的写作教学,比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马克・麦格尔(Mark Mcgurl)教授,虽然著有《系统时代:战后美国文学与创意写作的兴起》(The ProgramEra:Postwar Fiction and the Rise of Creative Writing)等这样有重大影响力的著作,但是并不是创意写作课程的教师。这种安排是传统,也有其道理。了解创意写作历史及知识的人未必胜任创意写作课程的教学,正如中国高校大量教学写作学的教师正是写作学专家而不是作家一样。

近年来,众多一线作家进入高校,如葛红兵进上海大学,马原进同济大学,王安忆进复旦大学,贾平凹进西北大学。红柯进陕西师范大学等等,这就为将来的创意写作的开展莫定了基础,我们期待着他们为中国创意写作学科的创生起到特别的作用。

Writing Processes(过程写作法)

过程写作法(Writing Processes)的出现得追溯到20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最初它是针对二语写作(Second Language Composition)传统控制写作法和现时――传统修辞法的弊端而产生。许多美国教师在教学中发现,专注于纠正学生的写作错误并不能改变学生的写作水平,于是他们中的许多人转向了“创意写作”的研究。托尼・席尔瓦(Tony Silva)发现写作不是简单的线型计划――纲要――写作过程,而是伴随着思考和探索的活动。贾特・艾米格(Janet Emig)等研究者开始观察学生与专业作家的写作行为。他们发现优秀的作家首先关注的是思想而不是拼写正确,若作家在打草稿时注重写正确,那么就会受到干扰。过程写作就从这项研究中发展起来,并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过程写作法并不是为高校或各种形式的创意写作课程量身定做,但是其基本理念和方法与后者不谋而合,或者说相互启发,也可以说创作在某种程度上有共通之处。因此它既是写作法,也是教学法。我们在考察多个美国高校创意写作课程介绍,研究许多相关创意写作教材及专著后,发现这种写作法或者说教学方法其实是体现在课程活动以及训练活动之中,并与各种形式的Work Shop(工作坊)相得益彰。过程写作(教学)法认为,创意写作不是简单的语言、段落、篇章以及技巧、修辞的组合,而是包含着创意、构思、写作及反复修改的全部过程,将写作活动延伸到了传统写作活动中忽视或者说不被重视的上游环节。在其写作和修改的下游环节,idea也是不断产生和得到修正,修改是学生创意活动、写作活动、认知活动的循环往复,换句话说,写作其实就是再写。对思想内容的挖掘和表达,优先于语言的字斟旬酌。在课堂写作活动中,写作也不被认为仅仅是学生单打独斗的私密行为,教师以及学生同伴都可以参与到每一个个体的写作活动中,教师、学生、同伴形成多向反馈,激发创造性思维。作为教师的作家自然可以起到点拨和指导作用,但是同伴反应、集体构思、集体修改同样能够起到重要作用。也就是说,过程写作法旨在管理学生的写作行为。

过程写作(教学)法一般分预写作(prewriting)、打草稿(drafting)、修改(revising)、校订(editing)和发表(publishing)五个相关阶段。所谓“预写作”就是写作前的集体创意、写作准备时期。在这个阶段,教师给予3―5个诱导性话题,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学生可以通过交谈、商议确定小组(3人或6人)共同话题、创作目的、文类形式、接收对象,主要解决创作意图问题,关键环节在于以集体讨论开创思路,以问题引导激活思维。在打草稿阶段,学生迅速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不必考虑语法、拼写和形式问题,主要任务是解决主题创意。在修改阶段,每个学生将自己的创意口头或书面表达,根据同伴或教师的反馈,修改自己的初稿。如果是项目设计或文

案写作,则指向集思广益,发现和培育最佳创意方案,综合与吸收成员创意中的精粹部分。如我们在九香汇主题餐饮设计中,最初分“海纳百川”、“菩提树下”、“美丽华府”、“四季养生”和“牡丹亭”等五个小组独立工作,分别从地方、宗教、时尚、养生和文化等方面掘进。形成自己的方案。在这个阶段,每个小组成员分别设计自己的主题创意,完成后在小组讨论,比较优异,最终选择最有创意的那一个,作为重点培育方案,随后的创意集中到这个方案上来,其他方案则备用。在大组讨论中,每个小组选出发言人,代表小组做主题报告,陈述小组的主题创意、根据、实施方案等。教师组织专家团队,听取报告后匿名打分,决定最后扶持方案,那么随后所有的小组将会集中到一个方案上来,从各个角度进行完善。第四阶段:校订。在这个阶段,侧重修改作品中存在的拼写、语法、标点等细节性错误,完善、集中和提高。第五阶段:发表。在班上或小组内朗读或传阅彼此的作文定稿。

过程写作(教学)法十分重视写作的合作环境,不仅要求教师对学生创意的鼓励、支持和回应,更要求每个小组成员的积极参与和反馈。在组织形式上,各小组内部和其他小组在功能上互为同伴反应小组和同伴校正小组(Amy Bloom称之为“戏水伙伴)。同伴反应小组要对同伴的作品内容而不是形式与写作模式作出回应,遵照鼓励原则,指出同伴作品的闪光点、最欣赏的内容,同时要对自己不理解的部分提问,由作者作出阐释,最后根据自己理想模式对该作品作出评判。在这个活动中,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在交流、说服和沟通过程中碰撞出火花。而作者的阐释,其实也是在梳理和明晰自己创意的过程。

同伴校订小组其实也是同伴反应小组的原班人马,只不过是在集体写作过程中的功能发生了变化。在这个阶段,重心从“写作的创意”转移到“创意的写作”,即作品的形式与内容的契合,作品的风格与腔调,作品书写中的语法、标点及其他技术性细节的问题等等。但是创意写作规律告诉我们,同伴反应小组和同伴修改小组的功能并不是固定的,在写作过程的顺序也并非绝对先后,反应中有校订,校订中也有反应。

Jumpstart Your Writing(突破作家障碍)

创意写作课程显性形式是文字写作,隐性形式是思维训练。脱离了写作的创意是无根之木,但是没有创意的写作却是陈词滥调。在创意写作课程中,写作训练与思维训练紧密结合,不可分割与偏颇。创意写作在思维训练方面要向着关于“所有写作的写作”掘进,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

创意写作思维训练十分重视借鉴现代心理学、教育学、创意学甚至现象学哲学等科学探索方面积累的成果,反思自我心理认知结构,清理个人意识、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阻塞。打通记忆、联想和想象通道,训练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拓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如此等等,重建一个积极的认知和反应模式。创意思维训练可以借鉴的模式有脑力激荡法(Brain-storming)、心智图法(Mind Mapping)、曼陀罗思考法、逆向思考法、综摄法(Synectics Method)、属性列举法(Attribute Listing Technique)、希望点列举法、优缺点列举法、检查单法(Checklist Method)、七何检讨法(5W2H检讨法)、强制关联法、创意解难法(Creative Problem Solving)等,这些训练方法有交叉、重叠之处,如何选择和使用应视学生和工作任务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不做单纯的思维训练,而是将其融汇到具体的教学任务之中。

但是作为创意写作课程思维训练的第一步,却是突破作家障碍。所谓“作家障碍”(Writer’sBlock),也叫“写作障碍”,是指不能用文字表达自身意思的现象。形成作家障碍有多种原因,也有多种表现形式。就原因来讲,有心理原因、技巧原因、习惯原因、时间原因等,就表现形式来说。有找不到恰当的词语、无法阻止素材、难以开头、拘泥于一种文体、不能流畅地写作等。无论是什么原因和何种表现形式,都会对写作产生影响,最严重的表现形式是彻底丧失写作能力。但是在所有的障碍当中。最为有害的是心理原因,即相信“Writer是天生的。而不是后天培养的”。这个写作问题其实带有普遍性,即使在创意写作学科创建80余年的美国,创意写作课堂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在创意写作工作坊里,专门开设有Jumpstart Your Writing(突破作家障碍)课程,把创意写作心理问题突出到专门课程的高度。这个课程主要针对的是“Love towrite,hut hate the obstacles”(热爱写作,但憎恨写作障碍)、“Tired 0f battling with writer’s block”(被作家障碍折磨得精疲力竭)等问题。

创意写作课程不是学习写作,本身就是写作,这是突破作家障碍的首要信念。创意写作的目的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创生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个世界又是建立在自己的心思之上。有“心思”就有创意,会说话就会写作,给“心思”讲一个故事、赋予一个形式就是创意写作。“心思”的系统形式是世界观,最高标杆是创生新世界。没有目的的写作是盲目的写作,没有世界观支撑的写作不可持续,不为创生一个新世界的写作是徒劳的工作。创意是一种思考、建构世界的方法,是觉醒、敏锐、突变出来的,并非素材与规模累积而成。在创意写作思维里,现世世界永远不完美,创意写作的目的就是重建一个全新的世界。

思维训练(顺向、逆向,广度、深度等等)锻炼写作的敏捷性、创造性、原生性,它们在结果上不可预料,但是具体训练上有着指向性,并非天马行空、随心所欲。思维训练的指向有二,一是向外,重新处理自我与世界、社会、他人之间的关系;一是向内,重新处理自我与智慧、经验、习性、偏好的关系。无论是向内还是向外的思维训练,都不可脱离时间(过去、现在、未来、永恒)与空间维度(世界、地方、未知、宇宙),脱离了时间与空间维度的思维也是井底之蛙、檐下之雀、鼠目寸光。去除标签,从眼开始,重新看待世界;突破障碍;从心开始,创生新世界;换位思考,以己度人,树立系统观念、个体哲学和相对主义立场;跳出自我。超越现世,进入永恒的时间和空间,等等,这些都是现代创意写作大师在各自的写作教学活动中所总结出来的一般性经验。

Creative Writing(创意写作)

创意思维训练要借助脑力激荡、创意解难方法等手段,但它们只是技巧,需要依附在具体的观、看、听、写、想具体活动中。脱离了学生生活经验和智慧的技巧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脱离了写作训练的思维训练也只是另一种形式的知识传授。

创意写作既是关于“所有写作的写作”,也是具体的文类写作,它与创意思维训练一起,共同组成创

意写作活动的两翼。创意写作训练的主体是学生,主导是教师,教师在这个活动中,承当活动的发起者、过程的维护者和结果的评判者角色。创意写作训练是一个系统、循序渐进、因人而异的过程。所谓系统训练,是指创意写作训练在内容上的包括各种文类写作训练(包括打破文类的综合写作)、感觉上的听、视、嗅、味、触和直觉上的运动、平衡、空间、时间、纠错等各种训练、思维上的回忆、联想、想象、推理等训练,以及技巧上的人物特写、场景描写、拼贴游戏、修改等专项训练;所谓循序渐进,是指创意写作遵循写作学普遍原理,开展由易而难、由浅入深、由专项向综合、由模仿向独创、由个人向他者的创作过程。一般说来,写作从检视自身生活、发展个人心思、书写个人自传、家族史开始,走向更为理性、深入、外向和综合的写作,在课程设置上,一般写作者要经历初级、中级到高级三个阶段。所谓因人而异,是指创意写作训练尊重学习者的写作经历、能力、禀赋和个人兴趣爱好,切身体己、量身定做,帮助学习者设置适合个人兴趣、有助于形成个人风格、可持续写作的训练方案。“快乐写作”(Having fun withwriting)、“写你知道的,写你想知道的,找到属于你个人的腔调”(Writing what you know;Writing whatyou want to know;Finding your individual voice)是写作训练的原则。

写作训练离不开文类,而文类写作训练在纵向上表现为课程设置,一个完整的真正的面向现代创意文化产业的创意写作课程,是也应该是已经打破了传统单一文学写作和应用写作的。以纽约古瑟姆作家工作坊(Gotham Writers Workshop)课程为例,它包含有如下课程:第一类是美国传统高校能够提供的创意写作课程,比如小说写作(Fiction Writ-illg)、性格发展(Character Development)、回忆录写作(Memoir Writing)、神秘故事写作(Mystery Writ-ing)、非虚构写作(Nonfiction Writing)、非虚构读物写作指南(Nonfiction Book Proposal)、故事写作(No-vel Writing)、随笔写作(Personal Essay Writing)、剧本写作(Playwriting Writing)、诗歌写作(Poetry Writ-ing)、言情小说写作(Romance Writing)、科幻小说写作(Science Fiction Writing)、电影剧本写作(Screen.writing)、游记写作(Travel Writing)、纪录片写作(Writing Documentary Films)等虚构与非虚构文学写作,即我们所说的欣赏类阅读文本写作。第二类是应归属于非虚构文学写作,但是比较具体、倾向创意文化产业的课程,如专题写作(Article Writing)、对话写作(Dialogue Writing)、食物介绍(Food Writing)、幽默写作(Humor Writing)、博客写作(How toBlog)、歌曲作词(Songwriting)、清口相声(Stand-up Comedy Writing)、儿童读物写作(Children’s Book Writing)、电视节目写作(TV Writing)、从作家角度阅读小说(Reading Fiction from the Writer’s Point View)、剧本分析(Script Analysis for Screenwriters and Movie Lovers)等。第三类则是倾向于生产类创意活动文本写作,如出版技巧(How t0 Published)、作品讨论会(Writer’8 Conference)、即时写作(WriteIt Right)、剧本出售(How to Sell Your Scroenplay)。近似于创意活动策划或文案写作,虽然也涉及作品、剧本或者出版物,但是这些写作内容已经离文学很远了。他们的成果不是作为欣赏文本存在,而是为创造或生产一个活动准备。第四类课程则是与商业活动有关的工具类功能文本写作,如商务写作(Bus-iness Writing)。第五类是关于创意写作心理的课程,包括创意写作(Creative Writing 101)、突破写作障碍(Jumpstart Your Writing)o

(一)文类写作训练

文类训练包括欣赏类阅读文本写作、生产类创意文本写作和工具类功能文本写作三个大类,面向文学消费、创意文化产业和一般事务性工作三个方向。一般来说,工具类功能文本有着比较严格的文类规范,在训练上着重文体的训练。生产类创意文本更多的是打破文类规范的综合性写作,着重在活动本身的创意,着重文案写作和活动策划。欣赏类阅读文本与传统虚构与非虚构文本多相重合,但是着重训练纸媒文本向影视文本的转换和二度创作。

(二)感知写作训练

感知训练包括实地考察式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运动觉、平衡觉、空间觉、时间觉及纠错觉的训练和回忆、想象及移情替代式的感知训练两种,前者可以走出教室以田野采风、参观考察、人物采访、故地重游等形式,也可以在教室随意选定人物、器物、活动等为对象,分门别类地激活身体器官感知世界的能力,全方位地打开切人世界的通道,后者则在虚拟中以体验、想象方式进行,主要以书面记录形式记录感知结果,也可以口头描述。

(三)系统写作训练

经历感知写作专项训练后,创意写作进入系统写作训练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开始设置诱导性话题,结合学生个人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展开以回忆、想象、联想和推理等多种形式的思维活动,从回忆录、家族史写作开始,激励学生打破作家障碍,发展个人心思,合理利用成规,提升创意品位,从个人性的写作迈向有个性的写作。创意写作一方面承认写作的个人性、创造性,另一方面又破除写作的神秘性,打破写作的私密化状态,大胆鼓励写作对他人作品的借鉴和模仿,调查和尊重写作受众。总结和遵循文类成规,在开放、轻松和互动的写作环境中进行创作。在生产类创意写作活动中,更以workshop为单位,集体创作为主要形式,训练学生适应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写作能力。

(四)专项技巧训练

篇5

在科技进步、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语言和文字逐渐失去信息传播的霸主地位,图形这个新的形式语言渐渐占据重要位置,比起前者它更能够提高人们的记忆,因此也有很多人说我们的时代进入一个“视觉图形的时代”。正如加拿大教育家、传播理论家马歇尔.麦克鲁安说过“现代社会已由文字文化转为图形文化”。

图形是一种视觉语言符号,伴着人类产生而产生的,由人类祖先在洞穴岩壁上作画时开始就成为联系沟通、表达情感的媒介,这一特点从古至今。设计艺术中的“图形”概念,是来自英文“Graphic”指图形艺术作品,来源于拉丁文“Graphicus”和希腊文“Graphikos”。笔者讲的图形主要是针对视觉传达设计范围的,现在普遍认可的定义是:图形是介于文字与美术之间的视觉传达形式,是人们借助于想象力而创造的一种能够完成信息传达的视觉语言。而图形创意是一个动态的,是为了创造出这种视觉语言的一个过程,是一种创意思维训练模式。

德国视觉设计大师霍尔戈・马蒂斯教授曾经说“一幅好的招贴,应该是靠图形语言说话而不是靠文字注解”。在各艺术设计专业,图形创意已作为一门必修课程,甚至是专业的设计基础核心课程,图形创意课程不是单单的讲一些具体的图形创意的方法,它主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联想思维和创意思维的头脑。笔者在多年的课堂教学中感悟良多,除了常规的理论和方法外,以下的点滴感悟是通过教学实践总结而出,以作抛砖引玉。

游戏中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方向和方法解决问题。在图形创意课程里,可以像小时候玩游戏那样,分别在不同的纸上写名字、场景及干什么,打散再抽取重新组合,置换场所后使逻辑关系变的非常怪诞,会发现特别有趣的场景。通过这个我们可以再引申,用不同的图形,将其打散,让同学们自己来抽取,再组合,运用到构成里面的一些方式,以求达到不同的效果。在课堂训练的时候可以灵活一点,用游戏的方法融入,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灵感,刺激他们的想象力,使学生在快乐学习的过程中找到闪光点。

生活中联想思维

联想顾名思义就是联系和想象,是图形创意的一个重要思维训练方法,人类有着无穷无尽的想象力,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景里都有不同的想象,比如看天空的白云可以联想到棉花、雪山及汽车等,很多优秀的广告创意都来自设计师丰富的联想力,如设计师陈幼坚的“97亚太海报展”中将海面像纸片一样展开,联想出丰富的艺术世界。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以成语接龙的方式来做训练,同学们一个接一个找前一事物的联系,通过形象与意象展开进行游戏训练。在做训练时提醒学生对生活观察入微才能展开丰富的想象空间,俄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艺术源于生活”是至理名言。对生活的喜爱和观察能激发人们去创造和行动,从生活中寻找的元素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使大多数人熟悉它,有一种亲切感,这就是我们说的越感人的故事就是贴近生活的事,越能打动人的就是越熟悉的真实的事物。

提取传统图形重组现代设计

一些院校的课程教学中强调图形的时代感、信息感和商业感,学生大多会翻阅国内外现代设计作品,临摹照搬,自己冥思苦想又会苦恼没有素材。其实这时往往忽略了传统文化,中国传统图形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图形资源极为丰富,无论是鸟兽、花草还是文字等都是多姿多彩。在教学中加大对传统图形甚至理论知识的讲解份量,光有图形而不知其意,所做作品也会因理论根基缺乏而显得苍白无力。“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是这个课题的中心思想。可以对学生有针对性地强调图案设计史中有关古代图形发展演变过程,可以带学生实地参观考察当地博物馆、展览馆或者跟文化有关的建筑和会场,让学生对中国深厚的文化内涵重新认识和了解,寻找合适的图形元素,然后通过图形的解构打散、提取精髓、重构组织秩序和丰富变化层次等办法完善。笔者曾指导的学生作品“玩转文字”获得国家赛事的入围奖,其中的陀螺元素就是在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后灵感迸发。

玩出趣味创意

已故的设计大师福田繁雄是图形创意的高手,趣味和深刻在他的作品里面完美融合,异质同构、图底关系、矛盾空间等错视原理被他游刃有余的运用到作品里,简练的线和面构成,看似简单,实则张力十足。如他1975年的作品“日本京王百货宣传海报”,巧妙的将男女腿放在一起,黑色“底”上白色的女人腿与白色“底”上黑色男人腿,简洁幽默而有趣的效果,让人记忆深刻。在如今高压力的社会中,有趣放松的图形设计作品会让观者耳目一新,会心一笑,何乐而不为呢?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讲到趣味,就要说说“手绘”,设计师陈小林说过“手绘的草图有一种灵性,蕴含着鲜活的生命气息”,手绘草图是做设计必须的一个过程,电脑的普遍使用,我们往往会发现现在的学生几乎都会忽略这个过程,其实“手绘”本身就是一个有趣的过程。课堂中讲的“手绘”不仅指徒手画,包括利用各种工具、材料肌理进行制作的行为。绘图本、各种工具和材料是课堂教学的必须品,通过手绘的方式让学生玩出趣味,让过程和结果都有趣。

结语

篇6

艺术设计创意思维课程是使学生全面领悟和掌握思维科学,特别是培养和构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课程。其教学核心内容是对人的思维方式进行研究,并加以有效的训练和开发。为此,作为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构建学生先进的设计创意理念和自主的设计创意思维能力很值得我们探讨。

(一)树立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若想在创意思维课程教学中树立学生创新思维的思想意识,必须使学生建立起完美的创造性人格。因为人格是人整体面貌的象征,学生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精神状态可直接反应出他们人格创造性的不同程度。若使学生在创作中能知难而进并具备战胜困难的决心,必须要使其建立完善的创造性人格,只有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机能才能得以全面发挥。在日常设计思维实践训练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掌握创新思维的形式、特征、表现与训练方法,进行科学的思维训练,从思想方法上养成创新的习惯,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以“放飞思维”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构思能力,激励学生突发奇想、大胆创意,对设计课题提出尽可能多的构想,不要给学生设定经验上的条条框框、风格上的固定模式。②进而让学生在作品创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更多的、富有创意的见解,以充分展现学生各自的灵感性和独创性。从而达到在设计创意思维教学中构建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若想在创意思维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须做好以下方面工作:第一,教师在设计思维创新教学中,必须做到因人而宜,努力挖掘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因为创新思维的核心内容是发散思维,在设计教学中教师努力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对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非常重要。这样可以使学生通过多方位思考问题,并将自己日常掌握的各种不同信息,做到完整系统地综合在一起,并贯穿于具体的设计实践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使学生充分发挥各自不同的独特见解,以展示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想使学生发散思维能得以发展,一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对此项工作进行实践和训练,让学生在思维创意中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和创新性。二是教师可以通过具有启发性思路的方式,让学生从一题多思路去诠释问题并求知答案,努力做到举一反三,进而使学生具备全面思考问题的思维逻辑能力,以便使学生发散思维得到发展。

第二,教师在设计思维创新教学中,还应注重引导学生聚合思维的发展,只有聚合思维得到充分发展,才能使学生不断提高创造性设计的技能和技巧水平。为此,一是教师在设计教学课题训练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技能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并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练习程序和正确的操作步骤,避免形成单纯重复的练习和机械的固定模式。二是教师在设计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洞察能力。具体做法可引导学生在实践练习过程中,通过模仿训练注意观察教师的示范案例。进而使学生能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在今后练习过程中加以改正,使学生在观察能力、鉴赏能力以及操作的技能技巧上不断得以提高。

第三,教师在设计思维创新教学中,还要实现课堂与实践相结合,因为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具有较强的专业特点,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实践的过程。因此,应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尽量让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与实践保持紧密联系。如在课题设计之前,除了介绍有关课题设计的知识和方法外,适当增加设计案例的介绍。另外可以通过参观一些相关的优秀实践作品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设计作品的建成效应并对其进行评价总结,从而对设计课题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在设计课题的选取上,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如鼓励学生将公司或企业的课题带到学校里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或让学生参与教师接纳的工程设计项目,在设计的实践中,将课堂内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设计中,并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第四,教师在设计思维创新教学中,努力做到充分发现、发掘学生的创造性,并尊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设计成果非常重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富于创造性思维的学生,并把他们追求成就的过程视作一种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尊重不同寻常的想法,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得以延续、深化和发展。对设计作品欠佳的学生应在设计技巧上给予正确的指导与帮助,让学生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学生建立起创造的激情和信心。切不可片面地将学生划分出优差等级,这样既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更无法调动起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运转。

(三)丰富学生创新思维的知识积淀

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涉及建筑学、环境心理学、人体工程学、审美心理学、建筑声学、建筑光学、建筑材料学等。这就要求学生的知识面不能仅限于本学科的基础知识,还要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把这些学科知识进行相互融合渗透,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些知识的丰富和积淀,需要教师在课程计划和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进行课程重组整合,帮助学生建立和优化专业性知识结构体系,引导学生加强对相关学科的知识充实。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而这种综合素质不只体现于学生的设计表现及操作技能,还体现了学生的文化层面、艺术专长和科学水准。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书籍、杂志、网络等多种渠道来了解社会人文、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新动向,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并为今后在设计创作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更好地丰富知识积淀。

(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能发挥

创新思维的潜能来源于具体的设计实践活动,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意思维能力和跻身社会的能力,而且还能把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更加具体、生动地结合在一起,在设计实践中充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能发挥。因此,在设计实践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把思维转换到项目实践之中,并使其充分发挥创新思维潜能十分重要。实践证明,采取把真实的设计项目引入实践教学的方法非常好。即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实地共同完成与客户洽谈、沟通;现场勘查;方案初步设计;方案确定;技术交底等岗位工作程序和步骤。在整个设计实践过程中,教师只是帮助学生分析具体问题,给学生提些合理化建议,鼓励学生自己多动脑思考、动手实践,让学生尝试自己独立完成设计的感受。待学生亲身体验过几个设计项目之后,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独立参与或几人组合参与的方式,逐渐培养他们独立承担设计任务的能力。教师在学生独立完成项目过程中,应做到逐渐放手鼓励学生独立设计,在设计理念上可给学生提出合理化建议;在学生与客户交流过程中,教师可帮助学生分析具体问题;在学生独立完成设计后,教师对设计方案给予评估。这样可使学生在整个项目实践过程中,能深刻了解到设计的核心含义,并悟出创意设计的深刻内涵及工作的艰辛,同时也能真正感受到自己获得设计成功后的快乐和喜悦。另外,学生在独立完成项目实践中,还可以获得书本以外的新知识,激发创造思维的灵感性,提高创新设计的技能技巧水平。在经过大量的项目设计实践过程后,学生便可逐渐形成自己的设计思维模式及自己独创设计观念,并结合教师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进而激发出其创新思维潜能的发挥。

二、创意思维课程在艺术设计教研教改中的具体措施

教育应该为社会服务,同样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也应该结合社会的发展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更科学、更有效地为社会培养艺术设计应用人才。为此,笔者针对创意思维课程在教研教改中提出以下具体措施。

(一)建立一支教学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一是充分发挥教研组的核心堡垒作用,经常组织教师间进行经验交流,让每个教师都能将自己在教学中的好经验、好方法拿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这样既能加强教师间的团结协作,又能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二是要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高层次院校或相关设计行业进修学习,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顶岗实践,这样既能使自己的理论知识不至落伍,又能从中学习了解本行业更多新动态。三是要做好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训,使教师真正树立起为人师表、严于利己、爱岗敬业的良好形象。四是要发扬良好的团队精神,教师将自己的事业与学院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这个集体真正成为一支教学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二)重抓教师知识更新,调整教师队伍结构,大力提高教学的质量

学校首先要让教师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要抓知识更新,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要与社会需要接轨,要使学生学以致用。我们所处的经济社会面对的是信息量巨大的未来,知识更新极快,对学生要求的是能力,是综合素质。当前,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新世纪的学生特点、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都要求教师的知识素质趋向综合化,教师既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知识,又要打破专业壁垒,吸收各学科的精华,形成纵横交织的“T”型知识结构。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关注了解本专业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主动涉猎学科前沿领域和最新成果,以满足社会需求对学生素质、能力的要求。此外还要求教师在知识结构、能力以及教师的继续教育等方面具有全新的理念。鼓励教师参加各种相关学习教育活动,特别是抓好继续教育环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使教师能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知识内容,永远保持知识源头的活水不断,为高职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知识支撑。建立艺术教师学术交流、合作研究和师资培训网络。启动艺术教育教师来源多样化改革,支持和鼓励以联聘、互聘、兼职等多种形式聘任艺术教师。

(三)开阔教学领域,加大实践式教学

艺术设计专业是很具实践性的学科,单一的课堂教学会使学生产生理想主义的作品。为此,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做到开阔教学领域,加大实践式教学。

第一,教师彻底改革传统的单一教材加讲义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要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方法,将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方式由原来的讲台演讲变为组织者和思维激发者的角色进行。尽量多给学生思考和发言的机会,引导学生对设计课题提出尽可能多的构思设想,教师帮助学生寻求最佳方案,使学生建立起创新的激情和信心,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实践训练教学中,可以实行引用实际任务书完成模拟实践操作,采用引入真题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使教学更加地开放,让学生们的视野更加开阔。

第二,建立课程信息反馈机制。选择责任心强的学生分别担任课程的信息反馈员。在进行设计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分时段分情况对同学们进行咨询,让同学以不记名的方式把本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因素,如课程方案、教学计划、教师授课情况等存在的不足和亟须改进的地方反馈给信息反馈员。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科学分析论证,有针对性地修定教学计划、改良教学方法、完备教学指导,为改进教学准备好一手材料。

第三,建立相关的模拟实训教学基地,有针对性地进行项目的实地教学。传统的艺术设计理论教学基本都在教室内完成,由于这样的教学方式死板,理论无法结合实践,致使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建议有条件的艺术类院校应建立自己的模拟实训基地,包括设计中心、材料展室、施工展室及施工试验室,把传统的教室教学搬到实训基地进行,来实现教学过程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实地教学。暂且不具备建实训基地的院校,可采取院校与企业、厂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由企业或厂家提供实验场所,让学生在实验场所和企业设计师、工人一起完成实践操作。这样即整合了教学资源,解决了学生实习场地的问题,降低了教学成本,同时又可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并体验感受到经过自己亲手设计操作为企业创造效益的。

第四,院校与当地相关的行业协会制定合作协议,建立长效的协作机制,实行构建“双证”教学体系。通过行业协会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到本专业的一些行业信息以及行业动态等,同时院校配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部门做好学生职业技能鉴定的宣传组织工作,让学生了解考取设计证书的相关内容,并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级别及资质证书的考试工作,为学生在毕业前能考取相关职业等级证书创造便利条件。

三、结语

篇7

一、综摄法的特点

(一)两大思考原则

1.异质同化。简单来说就是运用熟悉的方法和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比较,提出新设想,即把看不习惯的陌生事物当成早已习惯的熟悉事物。

2.同质异化。从新的角度或运用新方法“处理”一些早已习惯的熟悉事物,从而提出新的设想,即把熟悉的事物当成陌生的事物看待。

(二)四种类比的技巧

1.拟人类比

进行创造活动时,人们常常将创造的对象加以拟人化。在机械设计中,采用拟人化的设计,可以从人体某一部分的动作中得到启发,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在,这种拟人类比方法还被大量应用在科学管理中。

2.直接类比

从自然界或者已有的成果中找寻与创造对象相类似的东西。例如,设计一种水上汽艇的控制系统,人们可以将它同汽车相类比。汽车上的操纵机构和车灯、喇叭、制动机构等都可经过适当改革,这样比凭空想象设计一种东西更容易获得成功。再如,运用仿生学设计飞机、潜艇等,也是一种直接类比的方法。

3.象征类比

所谓象征,是一种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在创造性活动中,人们也可以赋予创造对象具有一定的象征性,使它们具有独特的风格,这叫象征类比。象征类比应用较多的是在建筑设计中。例如,设计纪念碑、纪念馆,需要赋予它们宏伟、庄严、典雅的象征格调。相反,设计咖啡馆、茶楼、音乐厅就需要赋予它们以艺术、优雅的象征格调。

4.想象类比

人类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可以通过童话、小说、谚语等来激发人类的灵感,从中获得处理问题的方案。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人们利用幻想解决问题已成为现实。众所周知,著名科幻小说之父贝尔纳有非凡的想象力,是个幻想类比法的大师。比如,100多年前还没有收音机,其小说中的人物却看上了电视。

二、综摄法的实施过程

第一个阶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创新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广告的主题就是提出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是外界提出来的,也可以是创意小组自己提出来的。分析问题,就是对问题进行简短的分析,先由专家对问题进行解释和概要的分析,这个过程是将陌生的东西熟悉化(异质同化)。

第二个阶段:模糊主题,类比设想。

主持人引导小组成员讨论,将与问题本质相似的同质问题在会议上提出,而把原本的问题隐匿起来。将具体问题包含在广义的问题中提出,营造一种可以使构思自发产生的条件,以引起广泛的设想,从而激发创造力,然后使广义的问题逐步清晰和具体化,最终完成创意。

第三个阶段:自由联想,无限延展。

这一过程可以视为一次远离问题的“假日”,也正是综摄法的关键所在。因为目标十分抽象,与会者可以对问题的讨论进行延展。当某些见解对于揭示广告主题有利时,主持人及时加以归纳、予以引导。这一阶段的目的是在于使熟悉者陌生。

对上段抽象词汇“引力”与“张力”展开类比联想:

弹簧的伸缩、拉紧的橡皮牵引放飞的风筝;

编织中的毛衣、字符结构的离散;

线团的束缚、伤口的愈合。

上述的类似联想还可以有更多,其目的是让思维的链条松弛。

第四阶段:架构互传,牵强配对。

这一步有两种做法,戈登的做法是把类比联想的事物与主题牵强地进行配对,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会激发创意产生。而另一种做法是把两种元素牵强地联系在一起,同时展开幻想并与主题联系起来。不管采用哪一种做法,小组成员均需要围绕主题和类比元素展开讨论和研究,直到找出表现主题的创意为止。这一阶段由分而合的目的在于使陌生者熟悉。

针对联想与主题进行链接:拉紧的橡皮筋可比喻为我们与家、与亲人的关系――“拉得越开,弹得越疼”。牵引放飞的风筝可叙述为“放线――父母让你闯世界;归根――你让父母享天伦”。“线团的束缚”延展为电话线缠绕双腿,诉诸于“不要让电话线绊住你回家的脚步”。其中许多类比现象,均可发展为广告创新的立足点。

第五阶段:实用配对,制定方案。

在此阶段,要结合解决问题的目标,对上一阶段类比联想所得的启示进行艺术、技术、经济方面等可行性研究,将创意构思转化为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将方案图形化,拟定具体的广告方案。

三、综摄法运用案例

2008第六届国际大学生DAF反皮草设计大赛,不要求作品中出现特定的文案,只需要设计者传达以下理念:穿着皮草服饰是残忍的行为,皮草是非时尚的,它们并非生活的必需品。经过分析,我们知道这是个很具体、明确的主题,是异质同化的过程。

主持人将与广告创意本质相似的问题在会议上提出并讨论,而把创意广告的主题目标和具体要求隐匿。如将“穿皮草是残忍的行为”抽象为“恶行”这样一个没有什么限定且抽象的词汇,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思维更广阔、更自由,打破思维的恒常性。

对“恶行”这个概念进行类比联想,这是一个同质异化的过程。

“恶行”的类比联想:赌博、抢劫、偷盗、谋杀、精神摧残、歧视等。

与主题强行链接,如动物、屠杀、刀;动物、折散家庭、剥皮;动物、虐待、针刺等。

形成方案后,这一阶段将链接的一些素材画面化。图形为一把猎刀,猎刀的刀面映射出一只流血动物。用刀、动物、血等画面元素来控诉残忍的行为。图形为两张全家福:第一张为动物的三口之家,第二张是爸爸、妈妈的位置为皮靴和皮包代替,暗示一个家庭中的爸爸、妈妈都被虐杀制成皮制品,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对皮革制品的过分追求是建立在动物痛苦基础之上的。两个小狐狸在一个商店橱窗前看着被制成大衣领子的妈妈,呼唤着妈妈回家的场景,以拟人化的手法呼唤人们反思残忍的消费行为。使用同构手法,把一个可爱小狐狸的胡须用钢针替换,画面极富冲击性,控诉人类虐待动物的行为。

也有一些广告的主题本身就很抽象,如第三届“东十西”海报大赛的选题“源”这个主题。这个主题很抽象,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不同的设计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解读,如文化思想方面:文化之源、爱心之源、知识是资源、人类起源、战乱之源、同根同源、快乐之源、邪恶之源、文字之源、文明之源等。水资源保护方面:污染之源、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等。其他资源:保护海洋资源、保护地球能源、保护绿色资源、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资源等。这些都可以当作成分主题。

“源”的类比联想:母亲、始祖、开端、发源地、三江源、资源、开始、渊源、黄河、炎黄、开天辟地、创始人、仓颉、受精卵、本身、本原、本来、太阳、水、雨、伞、树木、光合作用、绿色生命、氧气、进化等。

与上述分主题进行强行的链接:生命之源、本身、绿色生命、树木;生命之源、水、母亲;珍惜水资源、水、伞。

提炼成方案:以文字“本”为主要形象,将“本”下部的“一”划作不同处理,形成了两个字:“本”“木”,很巧妙地表达了森林是生命的根本的含义。以汉字“母”为视觉形象,将“母”字笔划中的两点和外形做形象化的处理,成为正负阴阳形水滴。用水滴、正负转换、母亲等几个元素表达了水是生命源头的概念。在雨中打伞,雨水经过伞檐洒落地面是常见的景象。但在雨中打着一把反向的伞,雨水收集伞中。这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场景,却能很好地表达珍惜水源的主题。

作为推动设计创意的手段,综摄法最大的价值是在创意过程中,因其具有模糊主题的作用,避免了思维上的狭窄性,任思维在较为抽象的主题中运用类比,使创意的陌生感大增,有利于创意表现的新奇性,从而有效拓展了创意领域的广度和深度。

(注:本文所属课题为2009年度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09B107。)

参考文献:

[1]刘道玉.创造性思维大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茹存光.广告设计的创意思维[J].科技咨询导报,2007(1).

[3]张抒.图形创意训练方法之纸的联想[J].中国美术教育,2007(5).

[4]张勇.广告创意训练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范汉成,涂志初.第三届“东十西”大学生生广告双年展作品集[G].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0.

[6]朱永明.从创意思维训练到视觉语言的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5(2).

[7]周培玲.创意是训练出来的[J].互联网周刊,2006(11).

篇8

一、问题的提出

同志多次强调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及“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

早在20世纪2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并实施过“创造教育”,在西方,创造教育的研究已有近百年历史,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的美国教育家杜威。

我们这里所说的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创新教育是一个时代命题,其实质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方式。

由于创新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会牵涉到教育的许多方面,所以创新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将会有利地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化,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二期课改要求我们在中小学中设立研究性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指导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具有不断追求卓越的态度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个个教育教学的重大改革,正在告诉我们教师,要通过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目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是各个学校在探索和实践的。

为了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必须要有适宜这种人才健康成长的“土壤”和良好的环境。儿童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在丰富多彩的创新教育活动中实现的,不是外界强加的,可见,开发和开展创新教育活动是学校落实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造意识最有效的途径。

为此,我校科研课题组与2001年确立了“小学生创新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与研究”的区级重点科研课题,课题贯彻以“活动促发展”的思想,从科技教育、德育及学科教育教学的创新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实践和研究入手,探索创新教育的规律,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创新教育活动总体构想

(一)创新教育活动的涵义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把人的创造性分为有特别才能的创造性;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前者是指科学家、艺术家、天才人物的创造性,后者是指人人皆可有的行为与经验,但其创新活动不一定得到社会承认,而只是他们自己才感受到是有价值的新经验。显然,小学创新教育活动中的创新,从学生主体角度看,主要是个人意义上的创新,包括个人生活的创新,大多不直接显示其创新的社会意义。

我们提出的创新教育活动是指以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目的,以创造性思维为桥梁,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创新人格的养成为指向的教育活动。而不仅仅局限在搞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或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二)研究目标

通过对小学生创新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与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的设计和积累创新活动方案,编写创新活动方案集,提炼创新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评价等相关操作方法;把开展创新教育活动研究作为一项完整的系统工作来对待,通过对教育教学的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校园文化等诸多要素进行较为深刻的变革,而在整体上形成一种在过程和结果上都具有创新特征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氛围,使学校的创新教育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研究方法

主要通过有关创新教育情报资料的收集,学习创新教育,结合学科教育教学写创新教育随笔;通过创新教育活动的方案设计和部分创新教育活动的实践探索,编写创新教育活动方案集和相关活动操作方法的提炼。

(四)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原有开展的相关活动中,以创新作为理念,在科技教育、德育和学科教学三大板块进行创新教育活动方案设计与研究,并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日渐形成一套创新教育活动模式,如:《科技创新教育活动方案集》、《少先队创新小队活动方案集》、《创新教育教学案例集》、《科技创新活动模式》等等。

具体实践研究分为三大板块:(一)科技创新教育活动,主要从编写科技创新活动方案集,部分科技创新教育主题系列活动的实施和科技活动模式的创新三方面开展研究。(二)德育创新活动,主要通过编写德育创新教育活动方案集,少先队体验教育活动内容、形式的创新和德育与科技活动相结合,努力在科技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三方面开展研究。(三)学科创新教育教学活动,主要从学科渗透创新教育的教学公开课展示,编写学科创新教育教学案例集两方面入手。

(五)研究过程

1、科技创新教育的研究

(1)编写科技创新活动方案集

科技活动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它能使学生大脑两半球健康和谐发展,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载体。“课内出人才,课外出天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日本早在1954年就创立了不少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科技活动,如:“星期天发明学校”、“少男少女发明俱乐部”等。

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在学生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实现的,不是外界强加于学生的,从这个角度看,科技教育创新的关键是科技活动的主题、内容和形式要推层出新,要创造出学生的活动。

我们把“活动促发展”作为科技创新教育研究的指导思想,在科技活动方案的设计上下功夫,及时抓住社会生活热点,用独特的视角赋予科技活动全新的主题、内容和形式,从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创新的乐趣,激发学生敢于创新的勇气,分享创新的成果,让学生愿意创造,勇于创新,逐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目的。

例如:《“流动的芳草地”—制作环保公益广告》的科技活动方案,它凭借多处创新亮点一举荣获第十七届全国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二等奖。首先,活动主题创新,“寻找流动的芳草地”本身就是个亮点,是一个独创,它诠释了环保宣传的真正意义,投射出环保的生命力,《上海科技报》的孙玲记者在一次科技研讨会上,一听到这样一个响亮的口号,顿时觉得耳目一新来了兴趣,执意认为有东西可挖,执意要跟踪采访、报道活动。其次,活动内容创新,“集资在公交车上做环保广告”是一个首创的环保活动内容,它给环保教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通过让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做环保实事,体验环保活动过程,达到环保教育的目的,让环保教育成为活的生命体,东方电视台“有话大家说”栏目得知小学生要集资在公交车上做环保广告宣传环保,觉得前所未有,是一个创举,立即被其独特新颖的活动内容吸引,特意准备专门制作一档节目讨论这一有意思的话题,希望为孩子们出一点力,帮助他们实现愿望。最后,活动形式创新,“流动的芳草地”的活动形式打破了课堂教学狭隘的空间,不局限在课堂内、学校内,把课堂拓宽到家庭、社区,开放活动空间,如:在家里和家长设计制作环保广告牌,把环保广告牌挂在家长、老师的自行车上;为做环保广告集资社区义卖活动,在地铁里刊出了学生自己设计的环保灯箱广告;给家长、市长写环保信等等。这样的活动形式又是一个创新,它得到了«国家科技教育指导纲要»科研课题组的青睐,并指导我们进行专门的探究,我校创立的“学校、家庭、社区”的三位一体化科技活动模式就是从这一活动方案的实践探索中衍生出来的。

《“共绘绿色春天”—吊兰无土栽培》的科技活动方案,又是一个响亮而新颖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利用学校丰富的科技资源,在社区科学家的指导下运用无土栽培这一高科技方法培育吊兰,敢于将高科技技术在小学中实践、普及,用学生的成果描绘绿色春天,这在小学生中是首创;在培育吊兰的过程中,要进行观察、绘画、摄影、制作、试验、写作等多方面的实践活动,学生的多方面得到了综合性的锻炼和培养。

《花房的设计》的科技活动方案,当时学校正在建造花房,教师就及时抓住了这一科技活动热点设计了这一活动方案。整个活动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学生们运用所学的几何图形、植物知识、设计技术等进行实际创造设计,提出了多种建造花房的方案,通过活动让学生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具有实际的效果。

《从洗手习惯看讲卫生的重要性》的科技活动方案,教师设计了独特的活动内容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自觉地养成洗手的卫生习惯。教师针对活动对象是低年级的小朋友,在社区科学家的指导下,把学生未洗手和洗过手的手印进行细菌培养,若干天后,通过菌落数的比较,学生们被真实的现象和数据吓了一大跳,意识到洗手的重要性,很自然地达到了活动目的。

创新思维是由于热爱、追求、奋斗和奉献所形成的精神境界高度集中,沉浸于那种环境里所产生的自觉思维。事实证明,创新的科技活动使学生活动兴趣盎然,学生喜欢探究科技活动,愿意为活动出主意,想办法,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激情。

三年来,我们陆续设计了《“和你交朋友”——认养濒危动物系列科普活动》、《过期药品的回收和处理系列科普活动》、《环保祝愿——关于田林三小师生贺卡使用情况的调查》、《流动的芳草地——东西部手拉手环保系列活动》等十个具有创新色彩的科技活动方案,为此,我们编写了《科技创新活动方案集》。

(2)创新科技活动内容

随着教改的逐步深入,对开展科技活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到底怎样的科技活动才能吸引学生,能让学生迸发出创新火花呢?我们认为应该着眼于科技活动内容的创新,活动中每一个内容的设计都要独具匠心,别出心裁,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视线,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下面介绍《流动的芳草地——制作环保公益广告系列科普活动》中的几个独具特色的活动内容:“我给妈妈讲环保”的活动,这一活动为“三•八妇女节”注入了新的内容,让学生给家长写一封环保信,给家长宣传环保知识,家长给孩子回一封环保信,不仅为家长和学生搭建了沟通的桥梁,而且使双方都受到了一次生动、独特的环保教育,由此活动我们还衍生出鼓励五年级学生给给市长写环保信,畅谈环保环保问题和“芳草地”的活动;“我和家长共绘环保广告牌”的活动,学生和家长共同创想,设计和制作环保广告牌,而且学生不拘一格把环保广告牌挂在家长和老师的自行车上,利用自相车宣传环保,形成流动的芳草地,这项活动设计又是一个独创,在创新大赛上吸引了不少评委的目光;“征集环保宣传画”的活动,这个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了创新的乐趣,学生在活动中激情释放创新激情,每一幅环保宣传画都极富创意,以至于我们最终在制作环保灯箱广告时难以取舍,最后我们把学生设计的环保宣传画组合起来合成一幅环保灯箱广告。

上述事例可以看出,每个活动都有亮点,都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能自主创新地学习。

(3)科技活动模式的创新

有了全新的科技活动内容,广阔的科技活动领域,我们决心创设一条富有田三特色的科技活动模式,于是,在已有的实践经验基础上,一条“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崭新的科技活动模式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而学校的科技教育在探索创新教育的实践中,也提升到新的台阶。

“学校、家庭、社区”的三位一体化科技活动模式,首次提出把学校、家庭、社区加以整合,组成一个联动的整体,形成一体化的科技活动体系,实现科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该活动模式遵循了互动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希望通过三位一体化的活动模式,一方面把家庭、社区中丰富的科技资源引入学校,增强学校科技教育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利用家庭、社区资源的吸纳,为学生的科技活动领域提供广阔的天地,让学校的科技教育,融入家庭,走进社区,使学校、家庭、社区共同承担科技教育的责任。由此形成了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参与、多方拓展、互动互补的科技教育运作机制。

该活动模式运用多元沟通和强化过程教育的策略。通过学校与家庭、社区的多元沟通,形成校内、校外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科技教育管理机制;学生通过学校、家庭、社区活动的亲身体验,强化环保教育的过程,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和宣传环保的艰难性。

几年来,我校坚持运用“三位一体化”的科技活动模式开展科技教育卓有成效,逐步形成了以环保教育为主,以环保活动推进环保教育为特色的科技教育。这一独创的科技活动模式被收入《中小学现代科技教育指导模式和研究》一书中。

2、德育创新教育的研究

作为学校的两大活动板块,我们除了在科技教育中进行创新教育活动的研究外,还在德育中探索创新,展开少先队的系列创新活动实践。

(1)德育活动领域的创新

为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我们认为要拓宽学生德育活动的时空,集合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开展德育活动,把学校、家庭、社区的德育内容、活动形式加以整合,创立一条自己德育活动的途径。

为此,我们利用田林社区丰富的社会资源,与田林社区的14个单位签约,共同创建德育基地,其中有航天基地、第六人民医院、联华超市、田林街道各居委等等,这在徐汇区的中小学是第一所,我们通过创建德育基地充分利用社会力量与校共同来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创建德育基地后,我们把社区资源请进来,加强了德育师资队伍力量,丰富了德育的素材。如:社区科学家给学生做科技讲座,指导学生进行“植物克隆”的探究,社区的老给学生讲故事,学生们通过与科学家们的真实接触交谈,学习科学家成长的轨迹,敢于探索创新的事迹。

创建德育基地后,少先队的各中队走出校门,与各自的德育基地共同探讨体验教育的创新方法,共同设计德育活动的创新方案,“雏鹰假日小队”有了固定的活动场所,,学生的课外生活内容丰富多彩,逐步纳入正轨。

(2)德育活动内容的创新

我们都知道德育内容枯燥,总是老一套,但是如何让这些传统的德育内容“亮”起来,“活”起来呢?只有依靠德育活动,而及时更新德育活动的内容,更是让德育活动保持生命力,增添活动的关键。为此,我们坚持不懈地在学生德育活动的内容上开拓创新,为爱心教育、孝心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赋予更新、更广的涵义。

例如:我校德育中几个常规活动的内容设计:

“学雷锋”活动,一提到3月5日,人人都知道这一天要为别人献爱心、做好事,学生早已厌倦了如此单调重复的活动内容,使得每次的“学雷锋”活动走形式主义,陈旧的德育活动使学生开展活动提不起兴趣,缺乏活力,不愿意创新,借于这一点,我们把“学雷锋”纳入到环保科技活动中,打破常规为德育活动开辟内容。

3月5日这天,少先队的“雏鹰假日小队”到各个德育基地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有的在肯德基的店堂内贴环保宣传小报、环保警示标志,有的到居民家中安装节水瓶,有的为田林街道各居委设立环保宣传牌等等。富有特色的活动内容,让学生感到新鲜,愿意去创造,他们自己设计环保警示标志,自己设计环保宣传画,自己制作环保宣传牌,处处闪现创新的火花。

独特的德育活动内容还扩大和拓展了“学雷锋,做好事”的内涵,活动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宣传环保也是“学雷锋”,它是为地球母亲尽责任,为子孙后代做好事,为社会和国家做好事,这样的德育活动内容立意更高。

“三•八妇女节”活动,我们从情感体验出发,作到德育以情育人。我们鼓励学生和妈妈互写环保信,关注环保问题,交流环保信息;开展“环保妈妈”的评选活动,学做丝袜花献给妈妈;开展“妈妈的一天”社会调查活动,体验妈妈生活和工作中辛劳,学生们体验后会更热爱妈妈,会更能体会到妈妈对自己的期望,随后,我们又继续开展创新小队活动,让妈妈快快乐乐地笑一笑,用独特的视觉角度开展爱心教育和孝心教育。

“迎新贺岁”活动,我们抓住“如何使用压岁钱?”这一社会热点,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金点子一个又一个,有一个学生提出了“请家长赠压岁言贺新年”的金点子,成为活动内容的一大亮点,学生既懂得了节约,又从赠言中了解家长对自己新一年的希望。

大量德育活动方案的实践证明,只要活动内容新,学生就喜欢参与,敢于创造,能够自觉内化自己的道德品质。

(3)少先队小队活动的创新

由于我们持之以恒地开展德育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了创新实践、探索的良好学习氛围,他们在活动中因为创造而获得成功,从为完成活动而动脑转变为喜欢而想开展活动,学生们已不满足老师来设计活动,带着他们走路,他们想自己设计开展活动,体验创造的乐趣。

为了能给学生更自由开放的空间,激发学生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不仅放手让各个少先队雏鹰假日小队自己起队名,设定队名的涵义,制作队标,更是鼓励他们自主设计创新小队活动防哪个按,尽情发挥聪明才智。

都说孩子的思维是最具创造力的,他们的想象可以天马行空,摆脱束缚,任意驰骋,往往创造出的事物别具一格。

例如:我校几个雏鹰假日小队的创新活动方案设计:

“爱心小队”中有名队员的姐姐仇英瑛是位脑瘫患儿,长期呆在家里,当队员们得知仇英瑛一直有一个心愿:能背上书包,走进校门。孩子们找到了设计活动的灵感,他们设计了“我来帮你”的小队活动。新学期第一天的升旗仪式上,仇英瑛背着队员们准备的新书包,在队员们的陪伴下,坐着轮椅走进了田林三小的校门,她第一次看到了操场、老师、同学、教室……,流下了激动的泪花。除此之外,孩子们还鼓动青年教师们加入活动的行列,为青年教师设计了“上门送教”的活动,每周有一位青年教师上门给仇英瑛补习功课。

“绿叶小队”的队员看到亲手培育成功的无土栽培吊兰欣喜不已,他们到德育基地田林四幼和小朋友开展活动时突发灵感:“我们也当老师,把无土栽培的方法教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和敬老院的老人们。”学生们精心设计了“播洒绿色,辐射绿色文明”的小队活动,他们到幼儿园、敬老院指导小朋友和老人们用无土栽培的方法培育吊兰,望着茁壮成长的吊兰,孩子们高兴不已。

每一个小队活动方案的设计都有创新的内容,都十分精彩,这正是我们坚持开展创新教育活动成果的体现,只要有适宜的“土壤”和环境,学生就会有创新的东西,我们认为只有教师自己不断创新,教师善于启发、鼓励学生创新,学生才会勇于创新,善于创新,自主学习。

3、学科教育教学的创新

我们除了通过创新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外,还鼓励教师在创新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探索创新。教师们积极地从教学手段、方法、活动设计等方面摸索研究,力求教学过程有新思路、新想法,变教师的单项信息传递为双向的交互式信息交流,变“让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展示自我,启迪智慧,经受探索新知的磨练。

例如:我校各学科教师设计的小学创新教育探究课的教学方案:

《800米跑的训练》,这堂体育课的教学设计,教师从训练方法上探索创新,一改传统800米跑圈的常规训练,设计了“越野定向”的游戏来进行800米的训练。学生通过钻山洞、绕障碍等内容不知不觉完成了较大运动量的训练,健身实效比之以往单纯跑圈大大提高了,而且教师在教、学法的安排上,鼓励学生自由分组,自己选择练习路线、方式等,给了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形成了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堂数学课的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手段上力求创新,从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途径探索,鼓励学生设计装饰自家住房的方案,从要购买什么规格的瓷砖,需要购买多少,需要多少涂料,大概需要准备多少钱等问题着手思考、计算,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家具装修信息的网络寻找一些必须的资料数据用以解决问题,从而在这种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信息的能力。

《怎样购物》,这堂现代科技课的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环境上打破常规,把教学环境搬到真实的超市,带领学生到超市里上课,学生们通过了解商品价格、观察货品摆放、购物,学会如何到超市购物,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语文课的教学设计,教师尝试打乱教材中的单元排列,以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主线进行单元设计,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真正起到引导、组织作用,语文规律和方法。顾菁老师把五年级的语文教材重新编排,分成了通读单元、朗读比赛单元、书写单元、戏剧单元、段落与段落大意单元、复述单元、问答(思维训练)单元,这样的编排使学生更容易掌握语文学习规律和方法,阅读分析其他的文章也能融会贯通。

教师通过教学设计的创新实践研究,深深体会到要让学生喜爱自己的课,要让学生学得“活”,高高兴兴地学,自己的课必须要“活”起来,有创新的亮点。

三、研究成果

1、促进教师观念的更新

自从学校确立了“创新教育”的科研课题后,我们欣喜地看到经过创新教育

教学的探索和实践,促进了教师观念的更新,他们对学生提出的希奇古怪乃至荒诞不经的想法,不再视为捣乱,不再大声训斥,而且注意呵护学生的奇思异想,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设想,他们认为教学已经不单单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而是学生怎么学老师怎么教,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和创新意识。

例如:九月中旬的一堂体育课上,老师为了避免阳光直射眼睛,使眼睛看不清,影响教学,戴了顶遮阳帽,而队伍中有位男生也戴了顶雪白的帽子,老师请学生把帽子摘下,学生理直气壮地说:“老师可以戴帽子,我为什么不可以戴?”老师二话不说脱下帽子,别以为事情结束了,接下来老师别出心裁地设计了“叫口令”的游戏,不失时机地请戴帽子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叫口令,当学生站到老师的位置时,强烈的阳光直射身上和脸上,不到2分钟,就使他满头大汗,眼睛模糊,学生已经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当学生走到队伍中时,头上的帽子不见了,只见在旁边的草地上,放着一定雪白的帽子。老师教育孩子的方法多有创意啊!

在一节30米快速跑的教学课中,有一个孩子顽皮得问到:“我能不能横着跑?有一次我抓螃蟹,螃蟹是横着跑的,而且跑得很快,,抓了很长时间才把它抓住。”学生们哄堂大笑,面对这样的奇思异想,教师没有呵斥,而是将计就计,精心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横着跑比赛”,这样一个独特的跑步方法,学生们争相跑起来,小小的设想不经意间让学生了解了侧身跑的技术,也通过实践知道了直跑是跑的最快的动作。

我们不仅启发、鼓励学生创新需要耐心和爱心,更要善于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设环境。在一堂心理课上,一个孩子突然提问:“老师,我有很多心事,就是想找个人聊聊,出出主意,可是,我又不想让别人知道,怎么办呢?”同学们顿时议论纷纷。

老师灵机一动,来了灵感:“我们大家帮他想个办法解决困难吧!”一个小学生自己的“小麻烦诊所”应运而生。学生们把自己的心事问题写在小纸条上,投入小信箱,青年教师轮流为学生解决问题,畅谈心事,起到了很好的沟通效果。

由此可见,教师呵护、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时,往往也会给自己的教育教学带来灵感,得到启发。为了把教师这些宝贵的创新教育教学经验体会保留起来,我们编写了《教师创新教育案例集》。

2、锻炼了学生的求异创新能力

几年来,通过创新教育的实践和研究,我们欣喜地发现无论在课堂里还是活动中,学生的创新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校内校外无处不闪现学生创新的火花。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的学生学会了自己设计活动方案,自己组织开展活动,自己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他们的兴趣得到了培养,素质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2001年至今,我校的学生参加徐汇区“壳牌美境行动”环保活动方案设计竞赛、“汇中杯”环保故事演讲比赛、“上中杯”金点子活动方案设计竞赛、“五九”锦旗环保小报设计竞赛都获得了一等奖,其中我们师生共同开展的“流动的芳草地”——制作环保公益广告系列科普活动一举荣获了上海市英特尔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一等奖,同时被选送参加了全国的创新大赛荣获二等奖;科幻画《白果树》荣获上海市英特尔创新大赛科幻画二等奖。

我校曾经在社区科学家的指导下,成为第一所小学生开展“植物克隆”试验和研究的学校。如今,我们又再次突破,对《鸡粪转化为鱼饲料》、《校园立柱式无土栽培》两个崭新的科研小课题展开研究。

3、获得的成绩

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的老师写下了近30篇渗透创新教育的教育教

学案例,10篇创新科技活动方案设计和活动总结,30篇班主任创新教育教学心得体会,30篇各科教师富有创新意识的课堂教学教案,我们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编写了《创新活动方案集》、《德育创新活动方案集》、《教育创新案例汇编》和《教学设计的创新》4本集子。

我校教师的探究课《无土栽培》、《怎样购物》分别荣获全国现代科技优质课评比二等奖;科技活动方案《共绘绿色春天——吊兰无土栽培系列科普活动》和《流动的芳草地——制作环保公益广告系列科普活动》分别荣获全国科技活动方案评比二等奖,刊登在《现代科技活动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一书中,并被收入中国科技活动方案题库;我们创立的《“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科技活动模式》荣获徐汇区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被刊登在《中小学现代科技教育指导模式和研究》一书中;思品课教案《小乐队听指挥》和体育课个案《关于“尊重学生”》和《关于“呵护学生的奇思异想》刊登在《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案例续集》一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