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病虫害的防治范文

时间:2023-11-14 17:37: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冬小麦病虫害的防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冬小麦病虫害的防治

篇1

【关键词】小麦种植;管理水平;病虫害;防治技术

0.前言

面食是北方的主食,小麦是面粉的主要材料,近年来,南方的耕作模式也发生了转变,从原来的三熟制向二熟制转变,所以,小麦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为了降低种植的成本,促进小麦产量的提高,进而改善种植农户的经济收入。在当前的形势下必须要提高小麦种植管理水平,强化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促进小麦产量的提高。

1.小麦种植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从当前的情形来看,我国的小麦种植与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除了机械设备水平外,还必须要注意技术的改善,目前,我国小麦种植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精良播种的方式

小麦种植要以选择优良的种子为前提,同时播种要保证均匀,播种的小麦量要低于传统的小麦种植量。从当前的形势来看,可以采取精良播种可以弥补当前的技术不足,其可以提高麦秆结壮、提高小麦的抗病与抗到水平,促进一定层面上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在一些地势较高且水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采用精良播种可以提高小麦产量的5%-20%。同时随着播种量的减少,在一定的范围内使小麦的成本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这一技术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值得推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同时,通过有效的分析,采取精良播种的方法要较传统的方法更具有优势,可以节约一定的种子量,麦精量少的播种方式与传统的播种方式相比,大概可以节约5kg/667m2的种子,为农民节省了很多的成本。采用这一方法有以下几点要特别注意:

首先要进行土地中的肥料检测,土地的肥料及水分要满足种植要求,所含的有机质含量要大于1.5%。磷、氮的含量要在0.1%之下,有效的氮磷含量在 20~40ppm以上。活土层的深厚度以及土壤的通气性、保水性等方面的物理状况较优良,在进行播种前要进行土地的整体,保持田面的平整性,改善土壤的松软度,使其更适合种植。

其次,要对种子进行必要的处理在种植前要进行种子的处理,种子的选择要以分蘖能力强、麦穗大、麦粒多的产品为主,最关键的是要选择与当地的气候环境相适应的种子。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药物浸泡处理,这对病虫害的防治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再次,管理好播种期也是十分重要的,选择恰当的播种期,适当的增加积温,可以适当的延长小麦种子的分蘖期。同时播种的数量也要适当的降低,控制在6.5~8kg左右,实行精密地播种的方式。

最后,控制好播种期的田间管理,种子在完成播种后,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遵循一定的播种原则,在冬季到来之前,要做好根部的增蘖培育茁壮的麦苗,拥有一定量的壮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地的温度,做好冬季大分蘖的准备,可以有效地一直春季小分蘖的生长。另外,要注意肥料水源的管理,保证麦穗的数量,促进增长大粒的麦穗。抽穗成熟的时候要做好防早衰的工作,控制好土壤的水分及养分,使光合作用维持在一个良好的位置上,改善增强籽粒间的转运,促进农民经济产量的增加。

1.2提高小麦种植的管理工艺

1.2.1选种及播种

要想在北方种植高产的冬小麦,关键要做好选种工作,最好将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尽量选用含有防病或者防虫的药剂,提高病虫害防治能力,培育壮苗。经过翻耕后的麦田表层土壤疏松,要经过耙耢以后才能播种,否则会发生播种过深的现象,影响小麦分蘖的发生,所以耕翻土地之后要及时耙耢,耙碎土块,疏松表土,平整地面,上松下实。在前茬作物收获前的一个星期左右进行浇水,在播种的时候,进来选用精量播种机进行播种,保证行距一直,播量精准,播种均匀,掌握好播种的深度,减少弱苗。

1.2.2做好春季的管理工作

过冬后的小麦要划分区域,进行水和肥料的分类管理,促进小麦质量的提高,可以更好地促进小麦种植产量的提高。

1.2.3后期的控制

所谓的后期是指小麦孕穗期到成熟期的过程,要想增加产量,注意科学的控制,从抽穗到成熟的过程不能忽视,这是保证产量的关键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常常会有高温、多雨、干旱等情况发生病虫害,会导致倒伏、籽粒瘪瘦等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小麦产量。这就要求提高田间管理的科学性,促进颗粒饱满。

1.2.4小麦浇灌工作不能忽视

一般在小麦开花后的10天左右进行初期的灌溉,这也谁最后一次灌溉,这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

1.2.5叶面肥的撒施

撒施叶面肥主要是为了养根护叶,保证根的良好活力,延长上部的功能,调节碳氮含量。一般在孕穗的初期要进行磷酸二氢钾的喷洒,促进有机合成积累,避免早衰的问题出现,另外,要强化病虫害的防治,保证光合作业,最终促进产量的提高。

2.防治小麦病虫害的措施

2.1防治病虫害的注意事项

首先,坚持以物理防治为主。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当前病虫害的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这是违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同时也会影响到小麦的安全性,对此,必须要调整理念,坚持物力防治为主,综合防治,提高小麦的绿色与安全性。

其次,农业防治不可少。在最佳时机进行播种对病虫害的防治具有积极意义,4月5号左右播种可以促进产量的提高。。另外,要适当的消除田间杂草,做好夏季的田间管理,铲除麦田中的杂草。秋播可以提前一个月,进行麦场的清洁,管理好麦田周围的杂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菌的危害,减少小麦锈病的产生。

再次,做好物理防治工作。小麦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仍要坚持物理防治的原则,人工除草要更加彻底,同时可以改善土壤的质量,这都是麦田管理的关键,这些措施相互结合地灭草方式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

四是生物防治。世间万物相生相克,在进行小麦种植时要注意病虫害的天敌保护,便于后期的病虫害管理,这一方法无副作用且彻底。

最后,化学防治。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这一方法在所难免,但是在使用中要坚持以最少的量消灭病虫害,同时要以保护植物的安全为前提。

2.2小麦的奠定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

首先,清理杂草。这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工作哦,在播种前可以采取2d每亩用1%草甘磷水剂300。500g 或20%百草枯水剂100mL兑水40kg喷施封杀稻田杂草;苗期杂草2叶1心, 每亩用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150g加6.9%骠马水乳剂50mL兑水50kg均匀喷雾进行防除。

其次,防治小麦病虫害。

小麦的锈病、白粉病等会在小麦抽穗之前出现,当锈病的普遍率达到5%时,每亩要用粉锈宁也就是三唑酮25%的可湿性粉剂约50 g,用水稀释之后喷洒,整个生育期间只要用药1 次。像小麦蚜虫这种病需要在蚜虫发生时,就立即用用40%的乐果乳油约100g对水稀释,整个生育期也只要一次。

3.结束语

总之,要实现小麦的优质与高产,就需要哦在稳定种植面积的前提下,改善种植管理观念,实现科学种植,尤其是在春季要做好管理工作,防治病虫害的发生,这些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小麦产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2

问:根据农业部调度,截至6月8日,全国小麦病虫害累计发生5.66亿亩次,比去年同期的6.60亿亩次减少0.94亿亩次。这是否意味着今年冬小麦病虫发生比往年有所减轻?

答:和往年相比,今年小麦病虫害属于中度偏轻发生。我国小麦病虫常年发生面积约9亿亩次,危害损失30~60亿公斤。今年5月底6月初,除蚜虫和麦蜘蛛发生面积跟往年基本上持平外,其他病虫害发生面积都小得多。从局部来看,一些病虫发生比较严重。根据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的调查,湖北北部麦区的条锈病,发生时间比往年晚一点,但来势很猛,如果没有及时防治,湖北宜城很多田块可能会绝收。长江下游流域赤霉病也比较重,在江苏省建湖市白马湖农场没有防控的对照田块赤霉病病穗率达到50%以上。此外,江苏沿江一带白粉病比较重,一些没有防治的田块连麦芒也已染病,四川绵阳等地的蚜虫较重,陕西、河北、河南的吸浆虫面积比较大、程度也较重。由于防控行动早,措施实,力度大,防效好,发生的病虫害也基本上得到了有效控制,做到了“有病无灾”,没有形成大规模暴发流行的局面。

问:做到“有病无灾”,小麦病虫害防控主要抓了哪些方面?

答:小麦上发生的病虫害有六七十种,每年都会有一两种病虫害暴发成灾。比如三五年前小麦条锈病每年都流行成灾,前年蚜虫、吸浆虫大发生,去年是赤霉病、纹枯病大暴发,发生面积均超过1亿亩。今年蚜虫、麦蜘蛛发生面积相对较大,之所以能做到“有病无灾”,关键在于抓住了病虫害防控的“两头”——一是秋播的时候狠抓药剂拌种,压低病虫基数;二是中后期狠抓“一喷三防”,防止病虫暴发成灾。

以条锈病为例,通过秋播时采取药剂拌种、推广种植抗病品种等措施,压低秋季菌源数量,减少越冬菌源基数,春夏季采取“带药侦查、打点保面”等措施,防止病害扩散蔓延,2010年以来,小麦条锈病基本上得到了有效控制。目前,成都平原等冬繁区小麦药剂拌种达到80%以上,抗病品种比例达到40%以上;在陇南等秋季菌源基地药剂拌种达到70%以上,抗病品种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小麦大省山东、河南等要求做到秋播拌种全覆盖,杜绝“白籽下地”。正是因为关口前移,春病冬防,5月底条锈病实际发生面积仅在1300万亩左右,不到预测发生面积的一半,而2010年以前全国年均发生面积在6000万亩左右。对于中后期可能发生的白粉病、赤霉病、蚜虫、吸浆虫、麦蜘蛛等病虫害,在准确监测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麦区的主要病虫害,选择合适的药剂,通过“一喷三防”,喷洒杀虫剂、杀菌剂和叶面肥,一次施药达到防病治虫防早衰多种效果,对于抑制病虫害在中后期暴发流行至关重要。

问:关键技术、关键区域、关键节点,是小麦实现“虫口夺粮”的技术保障。除此之外,今年病虫防控中还有哪些因素发挥了积极作用?

答:今年,中央财政下拨17亿元资金对3.4亿亩冬小麦后期“一喷三防”给予补助,另外还安排1.5亿元用于1500万亩前期病虫害防治补助。尽管上述项目每亩补助只有5~10元,却大大提高了农民和农技部门的积极性。据了解,基层都希望资金下达再早一些,让药剂采购时间更充裕;力度再大一点,让农技部门的工作经费有保障。

篇3

[关键词] 冬小麦 高产优质 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8-0157-02

1 冬小麦生产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小麦需求量不断增加,冬小麦也应该确定其发展方向,目前来说冬小麦主要有以下几个发展方向。(1)在小麦的品种方面,要培育具有早熟、高产以及抗病虫害性能的品种。(2)麦田灌溉面积要扩大,灌溉方法要改善。(3)针对小麦化肥品种要改进,进一步提高麦田的肥力。(4)小麦生产要机械化转变为自动化。(5)通过改良小麦品种和改进小麦的栽培技术来增强植株的光合作用能力,提高小麦产量。

2 冬小麦高产优质规范化种植化技术

2.1 选种与播种技术

2.1.1 选优良品种

有些地区小麦品种存在多、乱、砸的现象,有些小麦品种质量差,导致小麦冻害比较严重,造成小麦减产严重。因此,需要加强小麦品种的筛选和对比工作,通过各项对比来选择具有抗冻性且高产的小麦品种作为小麦的主要种植品种,为小麦的高产奠定基础。

2.1.2 选择最佳播种时期

小麦要实现高产就需要适当早播,小麦要想达到优质生产则需要适当晚播,因此要达到小麦高产和优质的双重目标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两种条件,选择小麦的最佳播种时期,在这一时期进行播种一方面可以防止因播种过早为造成的冻害,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小麦养分的消耗。另外,在还能使小麦根系发达,促进小麦对营养的吸收,增强小麦的抗冻性,从而保证小麦产量。

2.1.3 机械化播种

机械化半精量扩行播种的优点是深浅一致,节种增产、苗情均匀,有利于通光透光,提高播种质量,降低小麦倒伏率,提高小麦产量。

2.1.4 旋耕镇压

旋耕是机耕的一种整地方法,被大面积采用,但旋耕也有很多缺点例如耕层浅、表土空虚、漏水漏肥情况严重,土壤中所留的空隙比较多,不利于小麦根的发育,还容易造成小麦的冻害。为了弥补旋耕的缺点,可以使用旋耕镇压技术,实现播种技术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播种时带镇压器,另一种是在出苗后使用机、耙等辅助工具,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小麦在冬前经常会出现旺长的情况,实施全面镇压,对促进弱苗的生长控制旺长具有重要作用,帮助小麦的前期茁壮生长,避免后期出现倒伏现象。

2.2 施肥技术

为提高麦田的肥力可以在麦田增施有机肥,推广秸秆还田,这样的措施有利于增强小麦的抗倒伏性和提高小麦的品质。在以往小麦的施肥中通常不重视有机肥,田地里的农作物秸秆都被浪费。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是通过了解土壤养分含量状况,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来对土壤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施肥。例如在秋种时控制有机肥在一定范围,对氮、磷、钾肥料进行合理配比,以节省种植成本、增加小麦产量。

为提高小麦产量,需要应用施肥技术,进行分期施肥,把施氮肥的时间后移,合理分配肥料用量,确保小麦生长后期的施肥量,可以有效限制节间伸长,使小麦的麦穗增大,颗粒增多,粒重增加。例如在小麦的拔节中期在田间追施尿素,对防治小穗小花的退化很有效果,提高小麦的结实率。

2.3 除草技术

化学除草的方式适用于面积比较广的麦田,除草的目的是让小麦能够让小麦吸收足够的水分和养分,避免杂草与小麦争夺。在对麦田进行化学除草以前需要进行除草剂的除草试验,进行对比的主要内容有使用方法、使用量以及使用时期等,把对比的结果作为依据,来选择科学有效的除草方法。另外。要注意在小麦的拔节期不能使用除草剂。

2.4 冬小麦的病虫害综合防治

小麦从种植到收获经历的是时间较长,小麦生长期间的病虫害发生较多,为对病虫害进行控制,需要采取统一预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施药的方法,利用综合配药技术,在返青拔节期使用井冈霉素加高效氯氰菊酯兑水的配置对小麦喷雾,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防治小麦的纹枯病等病害。在小麦的抽穗期和灌浆期可以用多菌灵加吡虫啉兑水的方式喷雾,对小麦的锈病、白粉病以及赤霉病等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2.5 小麦的冬前管理

首先在小麦出苗后要及时查苗,合理补种。另外还需要浇冬水,浇好冬水的作用是有利于年后保持良好的墒情,墒情良好可以推迟春季第一次肥水。通常麦田土壤在浇过冬水以后,墒情会比较好,这时候要及时划锄。

2.6 春季管理

在返青期和起身期锄地。小麦在返青期和起身期不需要进行追肥和浇水,需要尽早进行划锄,而在小麦的拔节初期需要追肥和浇水,不同的品种小麦的追肥浇水时间是不同的,如果是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比较适宜在拔节初期进行浇水和追肥;如果是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在地力水平较高的条件下,比较适宜在拔节初期和中期进行浇水和追肥;对于地力水平高、群体偏大的麦田适宜在拔节中期至后期进行浇水和追肥。

2.7 后期管理

小麦的后期管理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1)开花水和灌浆初期水。在小麦的开花期进行灌溉有利于减少小花退花,增加小麦的穗粒数。另外,可以使麦田的土壤深层蓄水足够,可供小麦的生长后期利用。(2)蜡熟末期收获,麦秸还田。高产麦田需要采用氮肥后移技术,蜡熟中期千粒重还处于增长时期,在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收获籽粒的千粒重最高,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最优。在对小麦进行收货时,提倡使用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的方法可以使麦秸还田。

3 结束语

冬小麦高产优质规范化种植技术主要体现在选种与播种,施肥、除草以及病虫害的防治等方面,另外,加强小麦的田间管理也是十分有必要的。推广冬小麦高产优质规范化种植技术,并让技术得以大范围应用对提高区域内小麦的产量都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秀春,王成霞,苏晓云.当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农民致富之友.2014,(18):195-195.

篇4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管理;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082

我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其中小麦作为主要的农业经济作物之一,在我国拥有广阔的种植区域,是农户增收创收、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粮食作物。我国由于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气候,小麦种植多以冬小麦为主,其在秋季播种,在冬春旱季中发育生长,最终在高温炎热的夏季成熟收割,总共需要经历240~270d生长周期,历经如出苗、越冬、返青、挑旗、孕穗、灌浆、成熟等13个生长阶段,并且遭遇到寒冷、干旱、霜冻、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需要人们在栽培的过程中加强田间管理控制,采取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才能为小麦生长好高产提供更舒适的环境。

1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1.1 小麦吸浆虫

小麦吸浆虫的发生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在平原地带发生的主要是小麦红吸浆虫,在高原和山区盆地发生的多以小麦黄吸浆虫为主。小麦吸浆虫作为一种毁灭性的成群虫害,以幼虫吸食麦粒中的浆液来繁衍,从而导致麦粒瘪粒的出现,轻者直接影响单位产量和小麦的品质,重者将造成欠收绝收,将给农户带来巨大损失。

小麦吸浆虫一旦发生便难以除根,因此在进行田间管理时要做好永久防治工作,并尽早发现问题。比如在春季雨水较多以及抽穗期与吸浆虫发生期错开的品种等,其防治的特点为个小危害大、隐蔽性强、对防治技术要求高,都要求在蛹期加强对田间的管理,通过选用抗虫小麦品种、进行土壤处理(秋季耕地时用药)、蛹期防治(撒毒土)、成虫期防治(选用兼治药剂和配合使用灭治药剂)的化学防治措施,主要不要使用高毒农药。

1.2 麦类黑穗病

麦类黑穗病发生在小麦开花期,发生时小麦穗部产生大量黑粉,严重者演变成腥黑穗并,其腥黑病菌中含有三甲胺等有毒物质导致小麦品质降低且含毒,不仅造成农户减产,还会导致后期面粉生产使用引发中毒事件。因此在实际诊断的过程中要对2种黑穗病进行对比分析,其中整个病穗变成黑色粉状物且黑粉散出、无麦粒为小麦散黑穗病,而有麦粒且麦粒变成菌瘿、麦穗松散则为小麦腥黑穗病。

检疫与防治相结合,小麦黑穗病是典型的种子传病病害,其发生程度于上一年种子带菌量和扬花期的相对湿度有很大关系,因此在农业防治中要建立起无病留种田,通过精选种子和处理种子来提高种子的品质,施用无病肥且及时拔除病株。此外,配以药剂拌种并对土壤进行处理。

1.3 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以锈蚀部位不同又分为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其共同特征便是小麦麦株受害处会产生夏孢堆,并在后期生成黑色的孢子堆。小麦锈病是传染病害,可以多次再侵染,且多发生在多雨、多雾的雨季或温暖的冬季与早春,其发病轻重与小麦的品种有很大关系。

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选用抗病品种,实施精耕细作消除杂草,播种适期,保证排水系统良好运行,适时适量追肥且少施氮肥;配以药剂拌种和进行用药防治。

2 小麦各生育期病虫害及其管理措施

2.1 播种时期

此时期防治是小麦整个生育期防治的基础,其防治对象以白粉病、黑穗病、纹枯病、全蚀病为主,选用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加以药剂进行拌种,并对土壤进行药剂处理,以精耕细作加强播种期间的田间管理。

2.2 返青拔节时期

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对象是纹枯病、吸浆虫、麦蜘蛛及地下害虫,防治措施依靠于播种期间的种子选取和药剂处理,防治病虫害以应用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施药技术来进行,以化学防治与农业基础防治相结合,科学施肥追肥,加强田间通风和透光,为小麦生长创造舒适的环境。

2.3 孕穗至抽穗扬花期

防治的主要对象是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麦蚜、吸浆虫等多种病虫,尤其是麦蚜虫,在防治时应该切实做好预防控制,拔除杂草,配以适度的药剂来进行防治,使用杀虫剂和杀菌剂,科学合理的进行施肥施药。

2.4 灌浆期

灌浆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主要防治的是白粉病、锈病和麦穗蚜等,防治措施以合理施药为主。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麦病虫害的发生以播种期和灌浆期为关键时期,在对其进行防治时要选用优良的品种、合理使用药剂、加强田间管理、农业基础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才能将防治工作永远做下去,实现小麦的高产稳产。

篇5

【关键词】山区保护性耕作;免耕原茬间播种;半留茬少耕播种;秸秆覆盖深松播种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以提高土地抗旱能力和增加粮食产量进行的免耕、深松、秸秆覆盖等多项保护性耕作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是农机与农艺巧妙结合。采用保护性耕作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节水省肥;节省机械作业支出;增加粮食产量。

一、技术模式及主要技术工艺参数

根据我山区自然、经济与社会条件和项目实施前六年的试验、示范,适合我山区保护性耕作的主要技术模式是:留茬覆盖免耕播种技术模式。

1、一年一作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

工艺流程为:

作物高留茬收获深松休闲期化学除草玉米免耕播种杂草病虫害防治玉米机械收获

主要技术工艺参数:

(1)玉米收获及留茬。宁南山区玉米收获时间一般为9月上中旬,收获玉米时采用联合收割机,留茬控制在20cm以上,残茬留在地表不做处理,播种时用免耕播种机进行作来。

(2)深松作业。对土壤进行容重测定,当土壤容重在1.3gcm3 以上,进行机械化深松,对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地块第一年全部进行深松,以打破过去的犁底层,以利雨水人渗。深化作业要技术要求:深松深度35—50cm。深松时间,在播种前秸杆处理后作业,作业中松深一致,并不得有重复或漏松现象。作业周期:2—4年深松一次,第一年全部深松。

种机具的作业性能有较高的要求。播种时选用发芽率要示在90%以上的良种,为了减少病虫的危害,种子要求包衣。施肥与播种同时进行,施用的肥料以二铵、玉米专用复合肥及国产尿素为主,一次施肥应保证玉米全生育期的需要。免耕播种的播种深度为5—6cm,化肥施用方式为分层播施。播种量和施肥量与传统耕作相同。

(4)休闲期除草。待玉米出苗后,应及时进行必须 要的除草作业。除草采用人工锄草和药剂除草相结合。

(5)生长期管理。玉米生长期管理主要指杂草和病虫害控制。要经常观察,发现问题及时防治,采取喷洒除草剂、农药等措施,不使其发展成灾。

2、一年一作冬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

工艺流程为:

机械或人工收获留高茬深松(2—4年)免耕施肥播种休闲期除草生长期管理收获。

主要技术工艺参数:

(1)冬小麦收获及留高茬。我县城冬小麦收获时间一般为7月上中旬,收获时用谷物联合收割机或人工收获小麦,留高茬控制在15cm以上,残茬留在地表不做处理,播种时用免耕播种机进行作业,收获时用谷物联合收割机或人工作进行作业。

(2)深松作业。当土壤容重在1.3/cm3 以上,进行机械化深松,对实行冬小麦保护性耕作的地块第一年酌情予以深松或浅松,以打破过去的犁底层,以利雨水人渗。深松作业深松,对实行冬小麦保护性耕作的地块第一年酌情予以深松或浅松,以打破过去的犁底层,以利雨水人渗。深松作业主要技术要求:深松深度35—50cm,在播种前秸杆处理后作业,作业中松深一致,并不得有重松或漏松现象。作业周期:2—4年深松一次,第一年冬小麦种植可以依地依土壤容重进行全部或局部深松。

(3)免耕播种作业。我县冬小麦种期一般在9月中下旬进行。免耕播种具是该环节作业质量好坏的关键,对免耕播种机具的作业性能有较高的要求。播种时选用发芽论要求在90%以上的良种,纯净度要高,不能有麦芒等杂物存在,以免影响种子流动。为了减少病虫的危害,播种前进行药剂“一拌灵”拌种。施肥与播种同时进行,施用的肥料以二铵、小麦专用复合肥及国产尿素为主,一次施肥应保证小麦全生育期的需要。免耕播种的播种深度为6—8cm,化肥施用方式为分层播施。

(4)休闲期除草。我县冬小麦休闲期一般在9—10月,正遇上我县全年降雨量集中期,故田间杂草生长旺盛且较多,应及时进行必要的除草作业。除草采用人工锄草和药剂除草相结合。

(5)生长期管理。旱地冬小麦的生长期管理主要指杂草和病虫害控制。一般在次年冬小麦返青后是杂草与病虫害的多发期,要经常观察,发现问题及时防治,采取喷洒除草剂、农药等措施,不使其发展成灾。

二、技术应用特点

1、我县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地麦盖量不应太高。由于作物秸秆主要用作养殖饲料,同时,采用秸秆粉碎,易被风刮走,加上我县低温少雨,大部份秸秆当年不能腐烂会影响来年播种,而且地面覆盖物过多容易降低地温,影响播种时间。因此,我县地麦覆盖应以作物留高茬和地表植物为主,留茬高度应为15cm2 以上。

2、田间杂草总的来说只能控制其生长而不能完全消灭。因此,杂草防治以最大限度地不影响作物生长为前提。杂草的生长控制应安杂草的种类,分别在播种前、出苗期和作物生长中期三个阶段进行。对甘草、彬草等多年生杂草,应使用翼形浅松机进行机械除草,作业后立即播种,使作物在杂草新芽再次破土前出苗,利用作物生长优势抑制杂草生长;作物苗期,应视杂草的生长情况,采用针对性的化学药物灭草,或采用人工灭草。

3、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我县应以防风治沙、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秸杆覆盖应以留高茬+秸秆粉碎覆盖的形式,这在短期内可产生明显的效果,而要达到培肥地力、提高粮食产量的目的必须要长期坚持方可达到。

4、深松是解决土壤压实和促进雨水渗蓄的有效措施。但在我县采用深松要注意:由于深松破除犁底层后,农田灌水量将大大增加。因此,在水资源紧缺或耕层下有沙砾漏水层的地区,应慎用深降低松土深度(不大于20cm)或改用耕层内的浅松。另外,深松作业后易造成地表不平。因此,深松作业后的地表不易直接进行播种,应进行播前浅耙处理或采用旋耕播种。

5、化学药品的选择以能够充分发挥化学药品的有效作用并尽量防止可能产生的危害,选用的化学药品必须做到高效、低毒、低残留。

参考文献:

篇6

去年冬小麦播种播期集中,规范化播种技术落实较好,播种质量较高,土壤墒情适宜,小麦出苗整齐,苗全苗匀,群体充足,苗情是近几年来较好的一年,主要特点是:一是苗情长势好。总体看,主产区冬小麦一、二类苗比例增加,三类苗比例减少,群体充足。二是土壤墒情足。去年9月以来,主产区降雨较多,土壤墒情较好。三是旺苗比例大。由于冬前积温偏高,光照偏少,导致部分播种偏早或播量偏大的地块出现旺长现象。四是病虫草害发生重。越冬前土壤墒情较好,气温适宜偏高,利于杂草萌发及病虫害的发生。部分地区出现金针虫等苗期虫害,条锈病、白粉病等病害发生。部分地区特别是南方稻茬小麦,杂草滋生,密度较大。

小麦越冬之后相继进入返青、起身、拔节阶段,是小麦春季管理的主要时期,是促弱苗转壮、控旺苗稳健生长的重要时期,也是调节小麦群体合理发展的关键阶段。针对小麦苗情特点,春季管理的主要目标是:科学分类指导,加强镇压划锄,控旺苗稳长保蘖,促弱苗长根增蘖,强化起身拔节肥水,促穗足粒多粒重,防控病虫草害,夺取小麦丰收。

西北麦区包括山西中部和北部、陕西北部、甘肃、新疆等地,旱地小麦面积较大。本区域当前的苗情特点是:秋季雨水较多,墒情适宜,10月份和11月份气温偏高,冬前苗情好,壮苗比例大;由于播种期雨水较多,播期拉长,形成部分晚播弱苗。旱地小麦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季节性干旱和土壤贫瘠,尤其是春季干旱。春季麦田管理要以保墒、提墒为重点,辅之顶凌期趁墒追肥以及病虫草害综合防控,确保旱地小麦稳产高产。

1 顶凌耙耱,保墒提墒

顶凌耙耱是旱地小麦保墒的一项重要措施。“春耙麦梳头,麦苗绿油油”。顶凌耙耱能松土,切断毛细管,使地表形成干土隔离层,从而有效地保住土壤水分,特别有利于小麦返青生长。同时,耙耱还有清除枯叶、杀伤杂草的作用。各类麦田都进行顶凌耙耱蓄好墒,保住水,建立丰产苗架。

2 顶凌追肥,促弱转壮

对底肥不足、苗黄苗弱的弱苗麦田,可结合顶凌耙耱或小雨后趁墒追肥,60~75 kg/hm2尿素,或顺垄沟灌稀茅粪,促其尽快转化升级。对冬前群体过大、土壤肥力较高的旱地麦田,返青期不宜追肥,防止旺长,可在起身至拔节期借雨酌情追肥。

3 碾压提墒,预防倒伏

早春小麦返青前后碾压可促进小麦根系发育,提高小麦自身的抗旱能力,并能抑制小麦主茎旺长。“三月里的磙子,提水的桶子”。碾压麦田可压碎土块,弥合裂缝,沉实土壤,减少蒸发,提墒保墒。对部分因播期偏早、播量偏大而生长过旺、后期有倒伏危险的麦田,于起身期碾压,是一项有效的控旺防倒措施。碾压要和划锄结合起来,一般是先镇压后锄,以达到上松下实、提墒、保墒、增温的目的。应注意碾压的时间要在晴天中午前后,切忌在寒冷地湿的早晨进行,因此时麦苗脆弱,容易压折假茎和损伤叶片。

4 划锄松土,除草增温

小麦起身至拔节期封行前锄一遍麦田,能消灭杂草、松土保墒、提高地温。“锄头底下有水、有火、有气”。据测定,春季早锄地比晚锄地的麦田耕层土壤含水量高4.1 %,比不锄地的高5.3 %;3~5 cm地温比不中耕的提高1.5左右。划锄时要注意因地、因苗制宜。对晚播麦田、弱苗田宜浅划锄,提高土壤温度,促进弱苗转壮,防止伤根和坷垃压苗;对播种过深的麦田,返青后要及时清垄和退土清棵,使分蘖节变浅,以利提温、发根、增蘖;对于旺苗麦田,应在起身期适当深锄断根,控旺长苗,减少无效分蘖,促根下扎,变旺苗为壮苗。

5 防治病虫,化学除草

要做好小麦条锈病、纹枯病、麦蚜等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注意在返青期化学除草。应特别注意加强对小麦条锈病的预测预报与防治,继续大力推广“准确监测,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治经验,早发现,早防治。

篇7

[关键词] 小麦 病虫害 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9-0095-01

我市作为全省农业大市,粮食的产量与品质至关重要,在5月初,冬小麦开始抽穗扬花,也是决定其产量与质量的重要时期。但是各种病虫害也随之而来,比如有白粉病、锈病、赤霉病、吸浆虫、蚜虫、麦蜘蛛等。所以,为了做好我市小麦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保障小麦的产量与质量,现将如何防治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的办法进行总结。

1 小麦全蚀病

1.1 主要的病症

主要危害根部,是比较典型的根病。一旦染病,其幼苗整体比较瘦弱,下面的也逐渐变黄,且分蘖减少,降低成穗率。拔出麦苗,用水冲麦根,可见种子根与地下茎都变成黑褐色。这种病容易传播,且扩散速度快,只需3年就可以蔓延整个麦田,同时这种病还很难根除。

1.2 主要防治方法

可用12%三唑醇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02%~0.03%拌种。苗期可用12.5%禾果利300~450g/hm2对水3t/hm2,沿垄喷茎基部。

2 小麦条锈病

2.1 主要的病症

主要发生在叶面,危害叶片,成熟时表皮开裂一圈,严重时可危害叶稍、茎秆和穗部。

2.2 防治方法

当病叶率达0.5%~1.0%时,要尽快采取普治,主要是通过12.5%禾果可湿性粉剂450~525g/hm2,或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0~1000倍液+7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0~1000倍液+70%呲虫啉水分散粒剂7500倍液防治,每隔7~10d喷1次,持续喷2~3次。

3 小麦赤霉病

3.1 主要的病症

赤霉病菌喜潮湿,所以小麦赤霉病一般常出现在潮湿和半潮湿的区域,特别是温带地区,由于多雨造成的湿润气侯非常适宜赤霉病菌的存活。易感染这种病的时期是小麦齐穗至扬花期,感染后会导致小麦出现枯苗或者是茎基、秆以及穗的腐烂,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穗的腐烂。如果是种子带菌就会导致整苗的腐烂。

3.2 防治方法

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喷雾,防效可达80%~90%,防病增产一般可达20%~40%,病粒率可下降70%以上。也可用0.05%多菌灵与尿素混用,效果好更好。但用药一定适量。

4 小麦白粉病

4.1 主要的病症

主要是对小麦的叶片进行危害,如果染病,首先会表现在叶片。严重时还会危害叶梢、茎秆以及穗部。常见的病斑有圆形或椭圆形,且会在其表面覆盖白粉状的霉层。严重的会使病斑扩大,直至连成一片。

4.2 防治方法

播种前可以先进行拌种,要采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1%~0.3%。对有效治疗锈病、腥黑穗病、散黑[病、全蚀病等;成株期在田间病叶达到10%时可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

5 小麦麦蜘蛛

5.1 主要的病症

主要是在春、秋季节依靠吸取麦株上的汁液,一般以成虫和幼虫为主。对小麦的危害较轻的会一直其生长,导致植株矮小,降低穗粒数;严重的会造成整株枯死。并降低其抗害力。

5.2 防治方法

当田间平均单虫量达200头以上时开始防止,可用50%马拉硫磷2000倍液喷施麦种,可以有效的组织麦蜘蛛的侵害;或田间喷雾40%呲虫啉乳油2000倍液、40%三氯杀螨醇乳油1500倍液,药液用量1125kg/hm2。

6 小麦蚜虫

6.1 危害症状

以成虫和若虫在小麦叶片和麦穗上吸汁液,发生代数多,繁殖速度快,这种虫前期主要聚集在叶片上,道路后期主要集中在麦穗上吸食其汁液,最终导致麦苗生长比较缓慢。

篇8

关键词 小麦;洲元9369;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洲元9369是山东省莱州洲元种业有限公司以优质面包小麦ph82-2-2为母本,以自选复交材料866-34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07年9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2007040号)。2009年,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安徽丰和农业有限公司独家买断该品种在安徽省地区的生产经营权。为了提高该品种的产量,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经济效益,开展了对该品种的高产示范和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根据区试和示范、试验结果,介绍了洲元9369的主要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旨在为其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1 特征特性

1.1 农艺性状

半冬性,中晚熟,成熟期比烟农19 早1 d。幼葡匐,叶小、叶色深绿,分蘖力强,成穗率中等。株高75 cm左右,株型紧凑,旗叶窄短、上冲,蜡质多,长相清秀,穗层整齐,穗码密,结实性好。穗型长方,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好,无黑胚,外观商品性好。平均有效穗数630万穗/hm2,穗粒数48.3粒,千粒重36 g。冬季抗寒性好,春季起身晚,发育慢,抽穗迟,抗倒春寒能力较好。茎秆弹性较好,高抗倒伏。高抗秆锈病、白粉病、纹枯病、条锈病、叶锈病、赤霉病。

1.2 产量表现

2005—2006年度区试平均产量9 402 kg/hm2,比对照8802增产4.24%;2006—2007年度续试平均产量10 014 kg/hm2,比对照增产6.22%,比对照烟农19增产6.76%,2007—2008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939 kg/hm2,比对照新麦18增产9.0%。洲元9369外观品质好,容重高,皮薄,出粉率高。

1.3 品质性状

2005年、2006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793、788 g/L,蛋白质(干基)含量13.28%、13.71%,湿面筋含量26.1%、27.1%,沉降值34.4、28.6 mL,吸水率52.2%、54.2%,稳定时间8.61 min(2006),延伸性13.2 cm(2006),拉伸面积54.0、52.0 cm2。

1.4 适应范围和利用前景

洲元9369适宜于安徽省沿淮、淮北麦区中高肥力田块作晚茬种植。该品种粒大容重较高,适于安徽省北部小麦区种植,为优质面条、面包、馒头专用小麦品种。

2 栽培技术

2.1 种子处理

选用的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规定指标。种子纯度≥99%,发芽率≥85%,净度≤98%,水分≤13%。选用包衣种子,未经包衣的种子,每10 kg麦种可用甲基异柳磷或辛硫磷100 g对水1 kg拌种[1],堆闷3~4 h,晾干后干拌15%粉锈宁200 g,可防蝼蛄、蛴螬、金针虫和腥黑穗、散黑穗病及小麦苗期其他多种病害。

2.2 选地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2%以上、全氮含量0.08%以上、速效氮60 mg/kg以上、速效磷20 mg/kg以上、速效钾130 mg/kg以上、排灌方便的地块。播前因地造墒,浇水675~750 m3/hm2(播前有降雨30 mm以上时可不浇),保证土壤含水量达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5%。精细整地,耕深20~25cm,畦面平整[2],明暗坷垃耕后耙碎保墒。

2.3 适期播种

洲元9369播期弹性较大,适宜播期范围较宽,淮北地区早播的秋分后即可播种,晚播的可推迟到11月上旬,适宜播期为10月5—10日。基本苗数225万~270万根/hm2,播种量150.0~187.5 kg/hm2。即使在11月上旬播种,只要其他措施稍作调整,仍能获得较高产量。播种深度3~5 cm,播种要匀,做到不重播、不漏播,深浅一致,覆土严密,地头整齐。

2.4 田间管理

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疏苗,确保苗全、苗匀,缺苗断垄或漏播地段及时浸种带水补种,尽量减少20 cm以上的缺苗和断垄现象[3-4]。待麦苗长到3~4叶时,结合间苗,进行1次移栽补苗。

2.5 肥水管理

实施“两促一控一补”的施肥技术,“两促”即施足基种肥促幼苗早发,重施拔节肥促壮秆大穗。产量7 500 kg/hm2的全生育期需尿素600~675 kg/hm2、含磷12%的磷肥600~750 kg/hm2,其中50%~60%的氮肥作基种肥,磷肥作底肥一次性施入。拔节肥在翌年3月上中旬基部第1节间定长、群体叶色褪淡时施入总量的40%~50%。“一控”即不施返青肥,控制无效分蘖发生。“一补”即后期根外补肥,防早衰促灌浆。正常苗情,拔节肥施纯氮45~60 kg/hm2。群体偏小、苗情偏弱、茎蘖数不足的可适当提早追肥;群体偏大、苗情偏旺的可不追肥或延迟到拔节后期至旗叶露尖时追肥。追肥时遇旱应浇水。小麦播种后,依据土壤墒情、苗势强弱,及时浇水。对基施氮肥不足的地块和苗稀、苗弱地段,结合浇水适量追肥。立冬至小雪浇好越冬水,酌情施肥。早春适时划锄,起身至拔节期结合浇水追肥,追尿素225 kg/hm2左右。

2.6 病虫草害防治

根据预测预报,适时防治病虫害。病虫害防治上主要抓住抽穗扬花期,坚持“立足于防,主动出击”的原则,采取药、肥、素混喷,增粒增重防早衰。纹枯病可在小麦返青拔节期用5%的井冈霉素2.25~3.00 L/hm2或33%纹霉净可湿性粉剂750 g/hm2,对水900 kg喷雾。在麦田中后期注意防治白粉病、赤霉病及蚜虫等,应根据病虫测报,及时用药。白粉病、锈病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用15%粉锈宁可湿粉剂150 g/hm2对水750 kg喷雾防治。小麦扬花初期,用36%粉霉灵1.05~1.50 kg/hm2+40%氧化乐果1.5 L/hm2+磷酸二氢钾1.5 kg/hm2,对水450~600 kg均匀喷雾,可防治赤霉病、后期虫害及干热风。小麦起身期进行化学除草,以控制杂草滋生,除草剂的选用和使用方法同一般小麦品种。

2.7 适时收获

小麦蜡熟末期及时采用机械收获,推广麦秸粉碎还田。

3 参考文献

[1] 张俊杰,孙美芝.洲元9369冬小麦及超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09(9):15-16.

[2] 宋永贞,王志强.洲元9369强筋小麦黄淮海高产栽培技术[J].种子世界,2009(10):43.

篇9

关键词:小麦 旺苗 原因 管理技术

小麦旺苗由于群体过大、个体生长发育过快、瘦弱、细长,或冬前就开始起身拔节的。使小麦田间密蔽、光照不足、营养不良、地上部与地下部、群体与个体发育不协调。造成病虫害发生较重,拔节期撇头严重,易倒伏,造成穗小粒少,千粒重下降,产量下降。据调查:如发生旺苗现象,加之管理不当,一般减产5-12%。因此合理调控小麦旺苗对提高小麦品质和产量十分关键。

1.旺苗判定

旺苗标准: 一是冬前分蘖头数达到80万/667m2以上、春季分蘖达100万/667m2以上者;二是年前株高达到25cm以上,年后生长达到30cm以上;三是个体生长过旺,叶色黑绿,叶片披散、大而薄。第3-5叶的长度超过15cm,年前叶片数超过7片,分蘖节膨大不明显;四是“假旺苗”植株密集。单株分蘖少,甚至单根独苗,次生根只有1-2条,这类麦苗显著特点是群体大、个体弱、叶龄大、分蘖少、长势差。

2旺苗发生的原因

2.1播种问题

2.1.1播期过早

据调查较以往普遍提前10-15天,较典型是9月20日播种。由于冬前气温偏高,这些地块麦苗过早分蘖、过早起身、出现旺长。特别是弱冬性品种早播时,往往出现“假旺苗”。

2.1.2品种不当

由于对个品种特性不甚了解,往往将春性弱春性品种当成冬性半冬性品种播种或者把春性、弱春性品种与半冬性品种同期播种,使春性和弱春性品种播种过早,导致旺长。

2.1.3播量过大

受“有钱买籽没钱买苗”等思想影响。据调查统计一些地方习惯播量高达20kg/667m2,基本苗可达40万/667m2,若年前分蘖2-4个/株,群体就可达到80-160万/667m2,大群体造成旺。

2.2施肥问题

小麦施肥上存在,重(单)施化肥、轻(不)施有机肥,重氮肥、轻磷钾和微肥现象普遍。施肥氮磷钾微肥比例严重不合理。其中氮肥过量使小麦苗容易旺长,导致小麦植株徒长,分蘖过多,茎基部第一二节过长,茎秆细弱,造成小麦“假旺苗”。

2.3天气问题

如遇秋暖性天气,长期持续高温天气等特殊气候,特别是10-12月份,气温偏高,小麦出苗、出蘖速度快,水肥充足播量偏大的地块都容易出现麦苗旺长的现象。

3旺苗管理措施

3.1把好播种关

根据各地多年以来的气候特点在播种前应选用适宜的优良品种,选择适宜播期,依品种特性,把握好播量。采取适期晚播,尽量避免由于早播遭遇秋冬气候偏暖引起的冬前旺长。品种还要根据地力高低、品种分蘖力强弱、播期早晚科学确定播种量,搞好精量和半精量播种,减少种子浪费,降低冬前形成旺苗的概率。

3.2小麦冬季管理措施

3.2.1镇压

对麦田镇压,可以抑制麦苗主茎和大蘖的生长,促进小蘖增生和地下部根系的生长,达到控旺转壮的目的,增强抗冻能力,是应对麦苗旺长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一般采用石磙或铁制镇压器镇压、人工踩踏等方式进行镇压。通过镇压损伤地上部分叶蘖,达到控制生长的目的。方法简单效果好,视苗情长势,冬前可进行多次。

3.2.2化控

应用生长抑制剂能抑制叶片伸长,促进分蘖和根系生长,可明显的控旺转壮,防冻防倒效果。可用“壮丰安”乳油30-40ml/667m2,兑水30kg,叶面喷雾,连续使用2-3次,每次间隔7-10天。

3.2.3浇好冬水

对旺长麦田要浇好冬水。一般当日气温下降到5℃左右时浇越冬水为好.浇后注意及时划锄,破除土壤板结。对于严重脱肥的旺长麦田,可结合浇越冬水追尿素10kg/667m2左右,以起到冬肥春用的作用。

3.3春季管理措施

旺长麦田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播期偏早的麦田,小麦生育进程较快,植株较高,叶片较长,小麦可能提早拔节,抗寒性降低,易受春节“倒春寒”的危害。第二类是播期适宜、播量较大的麦田,植株密集,群体偏大,如不控制,会造成拔节期间田间荫蔽、光照不良,导致生长后期倒伏减产。对这两种旺长麦田,春季应先控后促、控促结合,主要措施如下:

3.3.1适时镇压

在小麦返青期和起身期镇压要在上午10时以后无霜时开始,注意有霜冻麦田不压,以免损伤麦苗;盐碱涝洼地麦田不压,以防土壤板结,影响土壤通气;已拔节麦田不压,以免折断节间,造成穗数不足。

3.3.2及时化控

对于旺苗麦田,在小麦起身期喷施壮丰安、麦业丰等,可有效缩短基部第一节间的伸长,控制植株过旺生长,促进根系下扎,放置后期倒伏。

3.3.3肥水管理

对于播种期偏早形成的旺长麦田,年前植株营养体生长过旺,消耗过大,叶片薄而长,抗寒力差,春季易由旺转弱。如果这类麦田早春总茎数在80万/667m2左右,没有明显脱肥发黄现象,可以在起身初期追肥浇水;如群体偏大,可在起身中期追肥浇水。对于适时播种因播种量偏大形成的旺长麦田,长势旺盛,春季应适当蹲苗控制,避免过多春季分蘖发生,应在起身后期至拔节初期施肥浇水。对于麦苗脱肥发黄转弱的麦田,由于麦苗冬前旺长,消耗土壤养分较多,应在返青期追施部分化肥并浇水,促进苗情转化;如果返青期墒情适宜,也可开沟追肥不浇水,待拔节期再追肥浇水。

篇10

1 精细整地,秋深施肥

精细整地是实现小麦高产栽培的基础。近年来,南疆农林间作小麦面积不断增加,小麦种植难度增加,为了能够保障小麦的优质高产,必须要保障麦田整地质量能够达到播种的要求,即上虚下实、地块平整以及耕层无暗坷垃;此外,要进行实时深耕,往往2~3年进行深松1次,每次深松保持在35 cm以上,根深一般要保持25 cm以上,耕地的时候必须要保持土壤的透彻性,做到上松下紧,保障根系的呼吸能力和蓄水能力;进而从根本上做到精细耕作,能够实现一次播种保全苗[1]。

2 优选品种

为了能够保障小麦的优质高产,必须要选择丰产性强以及品质优良的品种,以保障小麦本身的优质性,最终实现小麦的优质高产。

3 适期适量适墒播种

科学性、合理性的播种期是决定小麦高产的关键因素,必须要科学、合理地确认小麦的播种期。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表明,泽普县小麦播种适期在10月1―15日之间,过早播种冬前生长量过大,返青期小麦长势弱;播期过晚,冬前分蘖量少、根系少,不利于小麦高产。在进行小麦播种的时候,应选择适宜南疆种植的高产优质小麦原种或良种作为基础条件,目前南疆冬小麦以新冬20号种植为主,近年来新疆农科院选育出的新冬40产量情况较好,在农林间作麦田产量表现情况较好。

4 合理施肥

4.1 增施有机肥

土壤内的有机质含量能够直接反映出土壤肥力水平的综合指标。多年来,随着南疆种植业发展、复种指数增加、作物产量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保障优质小麦的正常生长,必须要提高土壤内有机质的含量,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有机肥用量来增加土壤内的有机质。

4.2 平衡施肥

必须保障有机肥和无机肥的平衡施用,要保障37.5 t/hm2优质有机肥的投入,适期适量施用尿素、二铵,补施硫酸钾,进而从根本上提高优质小麦的产量。要适当掌握好施肥量,既不能太多,又不能太少,否则就会出现反作用[2-3],不仅无法达到施肥效果,甚至还会出现施肥过多而导致小麦减产的现象存在。

4.3 氮肥后移

传统种植经验在冬小麦返青期重施返青肥,以促小麦返青后快速生长,施尿素300~ 375 kg/hm2。通过近年来的总结,南疆冬小麦尤其是农林间作冬小麦返青期应适当控施返青肥、重施拔节肥、适施穗肥,返青期追施尿素以225 kg/hm2左右为宜,旺苗时控制用量,弱苗时可适当增加用量。返青肥用量大,冬小麦地上部节间生长过长,后期茎秆易倒伏从而影响产量。拔节期追施尿素300~375 kg/hm2。扬花灌浆期结合灌水适当追施穗肥,可有效促进小麦灌浆,防止早衰及抵抗干热风危害。

5 除草

5.1 除草剂的选择

随着我国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诸多除草剂纷纷涌现出来。目前的除草剂主要可以分为单子叶除草剂以及双子叶除草剂两大类。其中小麦属于单子叶禾本科植物,目前比较适合小麦的除草剂有立清以及唑草・苯磺隆等。如果麦田阔叶杂草多,可以选择巨星、立清、阔叶清、阔极、金麦克、唑草・笨磺隆等除草剂。如果麦田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混合发生,应选择禾阔双除除草剂种类,如乐田特、彪虎、大能等。在选择除草剂的时候,不能随便使用,必须要结合麦田里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除草剂,保障小麦的优质高产。

5.2 除草剂的应用

为了能够发挥除草剂的最大作用,必须要选择最佳的时段和温度进行叶面喷施,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温度必须要控制在10 ℃以上。从小麦苗情方面来讲,必须要在小麦幼苗时就进行除草,在小麦2~3片真叶或者杂草为2~3片叶的时候为最佳使用时间。同时,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控制除草剂的用量,避免除草剂浓度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发生、以免造成药害或达不到除草效果。喷施除草剂要均匀喷雾,防止漏喷、复喷,在小麦拔节前1周必须停止用药[4]。

6 防治病虫害

6.1 条锈病

导致小麦条锈病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并且小麦条锈病在我国广泛存在,该病会导致小麦苗的叶子长斑以及出现粉堆。为了能够有效解决条锈病带来的危害,可采用0.3%粉锈宁进行拌种浸种,在发病初期喷施粉锈宁或三唑酮控制。

6.2 麦蚜

目前我国小麦比较常见的虫害就是麦蚜,给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带来巨大危害。麦蚜不仅传播小麦病害,还会以小麦为食物,对小麦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必须要加强相关措施做好麦蚜的防治工作。可加强麦蚜发生情况动态监测,在麦蚜发生初期通过物理防治、化学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方法及时进行麦蚜的防治,从根本上保障小麦优质高产[5-6]。

此外,应注意的是在冬小麦病虫害发生期用药可与小麦叶面肥配合施用,在防病防虫同时进行根外补肥,促小麦健壮生长。

7 适时收获

收获是栽培小麦的最后一个环节,南疆一年两季种植,过早收获影响小麦品质,过晚收获影响下茬作物种植,因此小麦收获的时间短,必须严格控制收获时间,以增加小麦的产量及质量,有效降低损失率。一旦小麦的秸秆和麦穗呈现黄色,含水量低于18%的时候,即进入收获时节,叶片干枯、麦穗低垂即可进行收割。在进行收割的时候必须要结合天气情况进行抢收,如果遇到大雨天气必须要及时收割,否则就会导致麦穗被大雨冲击[7-9]。

8 结语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质量日益提高,优质小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基础,必须要不断提高优质小麦的栽培技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为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贡献。

9 参考文献

[1]王昱洁.浅谈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农家之友(理论版), 2010(9):18.

[2] 霍治邦.影响西瓜F_1代种子数量的遗传因素初探[C]//纪念全国西瓜甜瓜科研与生产协作50周年暨第12次全国西瓜甜瓜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北京:[出版者不详],2009.

[3] 陈仲军.浅谈五味子作用功效及栽培技术[C]//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4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论文集. 北京:[出版者不详],2009.

[4] 王曼莉.浅谈临猗县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5(9):117.

[5] 范竹波.浅谈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J].科学之友:中旬, 2009(2):156.

[6] 杨伟刚,李秋昌.浅谈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J].农民致富之友, 2013(10):138.

[7] 黄天荣,吴新云,高永红,等.南疆冬小麦品质育种及改良方向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02(4):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