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管理范文

时间:2023-11-14 17:37: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教学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园教学管理

篇1

“班长”是幼儿园里最底层的管理者,是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它在幼儿园教学的管理过程中,能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如果说幼儿园的每个班级都是一个小家庭,那么班长就是家庭里的家长。因此,幼儿园的教学管理者要组织每个班的幼儿选出各班的班长,并引导班长及时、主动地发现班级中的大小事务,进而使班长能够调动所有班级成员的积极性。幼儿园班长全面负责班级的工作,并有下面几个方面的工作职责:首先,班长负责所有班级成员的工作安排,比如幼儿的身体健康、安全,财产保管等。其次,班长在针对协调班级工作、团结班级成员和完成保教任务等方面的工作时,可以制定班务计划和召开定期的班务会,以此来营造和谐、宽松、愉快的班级氛围。再次,班长对班级的财物要及时地登记、清理和保管,并做到明确分工和责任到人。再次,班长可以组织召开定期性的家长会,让家长对班级的教学计划和活动安排进行及时了解,进而才能积极地响应。最后,班长要做好家园联系记录和家访工作,与领导、同事和家长建立友好的关系,逐渐形成良好的家园合作,进而促进幼儿的茁壮成长和健康发展。有效执行此种班长负责制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队伍形成团队精神、凝聚力,便于他们共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进而优化教学管理。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幼儿园的教学管理者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只有为他们创设了好的环境,才能让他们在幼儿园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幼儿的学习环境分教室内(即室内环境)和教室外(即室外环境和运动场所)两个方面。

1.室内环境

由于幼儿最基本的日常学习和活动都是在教室内展开的,因此,幼儿园的教学管理领导者对教室环境要考虑下面几个因素,比如,是否让幼儿感到安全、舒服,有秩序;是否能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探究材料或探究空间等等。此外,在教室里可以展开各式各样的活动,不但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活动,而且幼儿也可以随意选择活动,若想更好地参与这些活动,就必须达到一定的平衡。首先,就需要幼儿园的教学管理领导者将每个学习区域进行调整,同时还要提供大量的应用材料。其次,要根据幼儿园现有条件,正确调整各年龄段班级详细的教室空间安排,并结合各区域的划分和安排供给相应的实际运用材料。同时还要考虑到这些教室需要设置哪些基本学习区域,进而供给相应的实际运用材料。

2.室外环境和运动场所

幼儿园的教学管理者要调整和安排好幼儿室外的环境场所及运动场所。只有如此,幼儿才能更好地锻炼自身的肌肉和身体,进而才会更加茁壮地成长。通常情况下,室外活动的场地分为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不论如何进行划分,首先要考虑此活动场地适合什么样的运动项目或者摆放何种运动器材。

三、结语

篇2

一、现阶段幼儿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忽视幼儿园教学质量和初高中学生不同,幼儿园的孩子没有升学压力。并且孩子年龄小,好动活泼,喜欢玩耍,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一些幼儿园就忽视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安全问题。另外,目前中国的幼儿园教学质量没有一个客观的评价规则和衡量标准,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甚至出现浑水摸鱼的状况,认为只要孩子不哭不闹玩的开心自己就做到了老师应尽的义务,完全把幼儿园定位成了“托儿所”。其实不然,幼儿园教育应该是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的基础教育。作为孩子进入知识大门的第一步,幼儿园的教学质量更加应该受到重视。

2.缺乏完善的管理监督体系幼儿缺乏自我保护与对错分辨的能力,一切都需要老师从旁进行悉心指导。尤其是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无法容忍任何不良因素的存在。因此,完善的幼儿园管理与监督体系至关重要。目前大多数的幼儿园还都是采取权威式管理,即下级服从上级的一种传统管理模式。领导指示,老师们去执行。这种模式之下老师缺乏教学自主性,而与孩子接触最直接、最了解孩子的恰恰是老师,并非管理人员。在监督机制上也仅仅是上一级的教育主管部门的视察,这种监督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短时间的视察只可以看到表面现象,根本无法发现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过分重视特色化教学由于竞争激烈,为了赢得各位家长的青睐,各幼儿园分别专注于打造特色教育。而事实是,无论是教师的特色教学活动,还是幼儿园的特色课程,都忽视了常规知识的学习。幼儿接受的教育是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应该是最为基础的学习。通过特色教育掌握某一方面的特长固然好,但对幼儿来说,只有均衡全面发展,才能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4.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轨在幼儿园教育中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老师们在理论层面可以侃侃而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方法,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由于学生不配合或者其他状况导致课堂效果不理想。这就导致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脱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老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找到吸引幼儿的教学方式,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二、对新课改背景下幼儿园教学管理的几点建议

1.与时俱进,创新理念新课改重在强调“新”。也就是说,在今后的教育中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以达到提升幼儿教学质量的目的。现在的幼儿园教育中并没有把教学管理建设作为重点来抓,尤其是一直忽视教学质量的提升。幼儿园是教学的基础单位,不仅要照顾孩子在校期间的生活,还要对其行为、思想上进行引导,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

2.完善教学管理的考核机制幼儿园的教育并没有太多书本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行为和思想上的引导,因此在考核内容不仅要包括幼儿所掌握的基本知识,还要观察他们的行为与思想是否得到健康发展。其次,确定考核方式。幼儿园教师的考核应该以自评为主,组织家长、孩子、教师、幼儿园教学管理人员等也参与其中,保证评估的广泛性。同时,合理确定各评估人员的评分比例,做到科学合理。除此,还要采取奖罚相结合的方式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创新能力。

3.设置合理的教学课程幼儿园教学课程的设置要以幼儿为本,重视幼儿基础知识的培育,同时在教学模式上不断创新,对幼儿进行兴趣引导,激发其潜能。目前幼儿园课程的设置虽然也有大纲要求,但在实施过程中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偏差。幼儿园应该成立专门的教学课程讨论组,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共同探讨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所在幼儿园的课程,制定出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具有特色的教学课程。幼儿园教学不仅要丰富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还要重视幼儿对课程的接受能力,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幼儿实施综合能力的培养,做到最大程度上优化教学,提高幼儿园教学课程改革的有效性。

作者:蔡永丽 单位: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牡丹街小学

参考文献:

[1]刘华.谈谈幼儿园教学管理的几个问题[J].早期教育,2012,(09).

篇3

1幼儿在户外的学习环境、户外的运动场所

通过调整安排好户外环境场所,能够便于幼儿大肌肉得到更好的锻炼成长。在户外进行活动的场地通常有自然、人为这两个不同方面的划分,但是不管是怎样划分,都需要思考活动场地适合进行怎样的运动、摆放怎样的活动器材。

2.合理的安排好作息时间

每日需要为幼儿调整好合理的作息运动时间,只有作息运动时间合理了,才能够使幼儿感觉到有安全和有秩序。幼儿每天的作息活动时间,应该依据幼儿园详细情况来调整安排。

2.1在时间方面的安排,需要将大部分的时间及比较集中的活动时间相结合每天的学习活动都有很多详细的内容,并且每一项内容都有独特的特点,但是不是孤立存在、毫无关联的,所以应该尽最大的可能将有关联的学习活动安排在一起,例如教室之内的一些学习活动项目,其中既包括老师安排的一些集体的教学活动,同时也有教师安排的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活动及幼儿通过自由选取的活动,以上所说的活动相互之间是不用调整休息时间或者相互转换的。

2.2有效的处理日常活动之间的过渡阶段过渡这一阶段应该依据日常情况进行安排调整合适的日常活动,不然会使幼儿感觉不知道怎么办。例如幼儿在早餐过后的过渡阶段的时间会较多。一部分的幼儿是迅速吃完饭,还有一部分的幼儿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够吃完,那么在早餐之后就要给迅速吃完早饭的幼儿调整进行一些合适的活动,比如让幼儿自由的看漫画、图书等。在上午的时候,户外会进行一些活动,特别是户外的一些体育锻炼运动之后,幼儿大多数会感到很累,那么幼儿返回教室之后的活动就要加以重视,需要详细探究,同时给出全面确定的要求,第一迅速解决好喝水等日常事情,第二是迅速让幼儿坐下休息,然后再调整相适应的活动,但是不能安排大声吵闹对话的活动,第三是尽可能不要给幼儿太多难度大的智力活动。由于这个时候幼儿注意力都能够集中。运动过后大多数的幼儿都会感觉到饥饿,所以较为适合听故事、听轻音乐的活动。

2.3幼儿园需要依据实际的情况,从而对日常活动安排采取相对的调整例如有些幼儿园因为活动的地方面积不大,无法安排全部的幼儿共同进行早操活动,而选择让不同年龄阶段的班级分开做早操,这样需要花费许多时间,从而让早餐时间往后延迟,根据这样的情况,幼儿园就需要按照不同年龄的阶段班级分别进行课间操的运动。有些幼儿园的绿化工作做的不是很好,所以绿化不充足,那么夏天的温度比较高,夏季在户外的场地上太阳光比较强,照射比较厉害,则需要对户外的活动时间进行相对应的调整,那么就应该选择在上午,但是这样又会使每天的正常安排被打乱,夏季需要使下午的活动提前,然后推后这天的活动,那么应该怎样调整好时间,就需要管理人员通过详细了解每一项日常活动的实际情形之后来研究分析。

3.需要加强在教育科研方面的管理

篇4

关键词:幼儿园管理;幼儿教师;教学动机

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组织者,其教学动机的激发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幼儿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幼儿园的管理者应该重视幼儿教师教学动机的激发,通过优化管理来调动幼儿教师的教学热情,从而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促进幼儿教育水平的提升。

一、激发教学动机的重要意义

教学动机可以理解为驱使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和从事教育事业的心理动力,良好的教学动机能够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对于幼儿教师的教学热情、教学态度、教学行为等具有调节和维持作用,从而间接影响幼儿的教育质量,影响幼儿个性发展和价值观念的养成,因而幼儿园管理者应该重视幼儿教师的教学动机研究。激发幼儿教师的教学动机能够促使幼儿教师自觉调整对幼儿教育的认识,自觉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使幼儿教师全身心投入到幼儿教育中来,调动幼儿教师对教学的兴趣,以促使幼儿教师加强对幼儿教学方法的研究,不断推动幼儿教师事业的发展。同时,作为幼儿身心发展的直接影响者和参与者,幼儿教师自身教学动机还会对接受教育的幼儿人格发展产生影响,在幼儿教师的影响下,幼儿通过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来促进自身健全人格的发展。同时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的热情也能够感染幼儿的学习活动,激发幼儿对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幼儿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激发幼儿教师教学动机的对策

1.加强幼儿园中人性化建设

幼儿园管理者在对幼儿教师进行管理时要注重人性化管理,尊重每位幼儿教师的自身个性,接纳每位幼儿教师的优缺点,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教师,促进幼儿园和谐管理气氛的营造。同时幼儿园管理者还应该加强教师与教师间、家长与教师间以及教师与幼儿园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为幼儿教师提供一个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让幼儿教师能够在幼儿园中找到归属感。同时,幼儿园管理者还应该致力于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平台的建设,让教师在相互学习的同时能够形成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工作氛围,共同促进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强整个幼儿园教学团体的凝聚力和集体感,从而有利于激发整个幼儿教师团体的教学动机,调动幼儿教师的教学热情,同时在相互学习和帮助的过程中,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能够得到提升。

2.加强幼儿园教师社会支持建设

幼儿教师作为社会成员的一部分,其与社会上的其他职业成员一样具有生存需求和交往需求,因而幼儿园管理者应该从提高幼儿教师的待遇入手,满足幼儿教师的生存需求,提高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工作的满意度。同时,幼儿园在满足幼儿教师物质需求的基础上还应该满足幼儿教师的社会交往需求,改善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之间的关系,提高幼儿教师在社会上的地位,获得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的尊重和支持,以满足幼儿教师的精神需求,激发幼儿教师的教学动机。幼儿园要注意调整家长和社会给予幼儿教师的压力,适当的压力才能够促使幼儿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和教学能力,而过大的压力反而会对教师教学动机产生抑制作用,不利于幼儿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3.改革幼儿园评价机制

幼儿园的教学评价对于幼儿教师教学动机的激发具有直接影响,传统的幼儿园评价方式不能针对每位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个性评价,仅用一个分数或等级来对幼儿教师的教学成绩进行评价是十分不科学的,因而幼儿园应该改革自身的评价机制,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在评价主体上,幼儿园管理者应该注意突出教师在幼教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让幼儿教师参与到教学评价当中,以此来激发幼儿教师自身的教学动机,让幼儿教师能够认清自己的教学方向,不断对自身教学状况进行调整,对自己进行激励,促进幼教教学水平的提高。在评价标准的确定上,幼儿园管理者应该在坚持基本教学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园区内教师自身的个性来确定评价标准,使幼教评价结果更加符合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能够真正为教师提供教学方向参考,激发教师自身的教学动机。而在幼教评价过程中,幼儿园应该注重幼儿教师教学水平的发展过程评价,关注幼儿教师自身的成长,将教师自身教育发展加入到教学评价中来,以激励幼儿教师不断提高和改进自身的教学状况,调动幼儿教师的教学热情,实现幼儿教师的自我价值。

教学动机对于调动幼儿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教学主动性具有直接影响,能够促使幼儿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促进幼儿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因而幼儿园管理者应该加强对幼儿教师教学动机的研究,采取多种方式来激发教师的教学动机,提高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幼儿教育水平,促进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立航,傅纳,陈培燕.幼儿教师教学监控能力与教学动机和职业自我概念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2010(01).

[2]巴桑.对我区幼儿园教学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J].教育,2011(03).

篇5

教学管理的目的是使幼儿在规定时间内达到一定的培养水平,它保障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可以说,教学管理是保证幼儿园正常教学的基础。 

教学管理需要有一个职能部门来进行管辖,而这个部门就是教研机构,这个部门既承担着指导和管理上的行政职能,也有研究的职能,在行政向科研职能转变的过程中,机构职能没有彻底的转变,存在着一定的转变低效,因此,不能满足幼儿园教学发展的需求。教学管理不是一套简单的规定,不是笼统而毫无区别的制度体系,在幼儿园的不同年龄段中,有每个年龄段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特殊性,如果不能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幼儿进行更加细致的规定,那么就会导致笼统的教学管理无法形成有效的教学,甚至还可能与幼儿的教育教学规律相冲突。 

很明显对幼儿的教学不但是幼儿园的事情,家庭在幼儿教育中也占据很大的一部分时间,我们不但要在幼儿园中开展教学管理,还要使家庭和幼儿园形成不同环境下的学系统,加强家园互动,使之成为有效的教学管理。 

二、加强教学管理的家园互动 

(一)鼓励家庭参与幼儿园的教学工作 

家庭中父母、爷爷奶奶等都是开展幼儿教育工作中的丰富资源,利用家庭成员对幼儿开展社会生活教育、家庭教育,可以使所要讲解的内容更加生动,幼儿更加易于接受,同时也扩大了幼儿园文化的辐射范围,使家庭成为幼儿园教学的第二课堂。例如让幼儿在能力达到的情况下,体验家庭生活,分担父母的辛苦;利用家庭器物讲解消防安全知识;利用家庭聚会、郊游的时间体会大自然,培养爱护花草、小动物的意识;利用家庭购物时间了解购物常识等。总之教学管理系统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开放的,合作的系统,渗透于幼儿的学习环境中。 

(二)拓展家园互动的网络教学平台 

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的教学管理系统中是提升幼儿教育的有利途径,但是由于工作节奏快,家长有时候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约束了家园互动的有效沟通。因此除了鼓励家长的参与,还要为家长的参与提供平台,而网络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和其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成了促进家园互动的新载体。通过网络载体,家长可以了解幼儿园的情况,关注幼儿园的动态信息;家长可以了解幼儿园的教学计划,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另外,家长还可以与老师共同探讨幼儿的教育方法,成为家长与老师的交流平台。同时,像一些教育资源也可以得到更广泛的利用,可以说网络成为家长与幼儿园加强配合的新型媒介。 

(三)促进家园的双向可持续发展 

家庭和幼儿园有时是互帮互助的关系,通过双向的互动实现彼此的可持续发展。幼儿园对教育进行管理,通过教育活动把信息传递给家庭,为幼儿的发展提供着不可缺少的智力支持,而家庭为幼儿园的教育提供实践的场所,再通过评价、反馈等阶段,不断优化幼儿园的教学管理。师幼关系、家长与老师的关系、家长与幼儿园的关系、家长与幼儿的关系都通过相互交流来进行调整和完善,整个教学管理体系由于人与人互动的加强而变得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 

(四)以幼儿园教育主导家庭教育 

教学管理中既要鼓励民主,加强家庭参与,同时也要有一个主导力量,统筹教育资源,以此促进幼儿在不同生活环境中的教学互动。教师作为幼儿教学管理中的主体,应该主动接纳家长进入到教学过程中,同时加强沟通,选择家园共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成为在家园互动中有力的智力支持。 

篇6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成长

幼儿园的教育是启蒙教育,教师的言传身教无疑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较大的影响。幼儿园工作者除了深刻贯彻落实党和政府提出的教育方针,更应该合理、正确地运用幼儿园现有的资源,打造出合理的管理模式,让孩子们的成长环境更加舒适、愉悦。

一、坚持“以孩子为主”的理念

幼儿园教育,要求幼儿园教育者的团队优秀而专业,他们除了要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外,还要明确幼儿园是个“以孩子为主”的地方,应该充分鼓励孩子的自我发挥,积极引导孩子自身健康地成长。同时,幼儿园教育者更应明白,幼儿园教育目标所在,在不违背教育的基本规律与孩子自身发展的情况下,把一切的工作重心放到促进孩子成长、培养孩子友善待人以及让他们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上来。

二、鼓励孩子创新,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幼儿园的孩子正处在人生的初期,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和幻想。以前的中国太过于强调同调性,容易扼杀掉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呼吁,要还孩子一个美好而奇妙的童年。作为孩子的初期教育者,我们的幼儿园老师更应该认识到这一点。积极发现孩子的创新能力,鼓励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例如,除了开设画画、乐器等学科陶冶孩子的艺术情操外,对于科学、自然等理科类的学习也不能忽视。当孩子画出来的世界不是花草、树木、白云、蓝天等这些老师所必教的景物时,老师切不可打击孩子的信心,而是要作为一名聆听者,用心感受每一个孩子的世界以及他们的与众不同,尽可能地保留他们的个性而非过分强调大家的协同性。因为孩子年龄偏小,学习的能力尚有欠缺,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碰到无法处理的问题,这时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帮孩子渡过难关,这不仅仅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也从侧面锻炼了他们克服困难的能力。为了提升孩子的创新能力,我们的老师还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措施,比如设置奖励机制,对于能够独自完成创作且有独到见解的孩子给予点名表扬或者奖励积分等。如一些省市的幼儿园,以积极探索新型的特色教育课程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通过体育、户外运动、课间锻炼等一些方式,在保证孩子拥有良好的体魄下,通过运动传导教育理念。

三、打造轻松良好的园区氛围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轻松的园区氛围,能够提高每位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自由地发挥自身最大的潜力,同时感受到与他人和谐相处的乐趣。在这样积极的氛围里,孩子也能够更快地融入家庭以外的环境里,学习到新的知识和能力。倘若,教育工作者只顾自己的知名度,不断给孩子施压,让他们总是处在一个互相竞争的环境里,势必会束缚孩子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孩子自身价值的最大发挥。幼儿的天真是难得的,他们的创造力也是惊人的。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不能因一己之私禁锢孩子天性释放,更应该为培养他们的各项能力创造一个健康、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这就对教育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重视师资培养,规范教育管理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管理,说到关键,还在于教育工作者的管理。教师作为教学理念的实践者,不仅要执行幼儿园的管理措施,还要直接面对幼儿进行学前知识和道德教育,其作用可见一斑。教师团队不专业,能力不过关,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学校声誉以及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对于老师的培养一定要加大投入。除了实行聘任制,让教师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教育工作外,还应该设立教师考核机制。如根据教师的绩效,考核每位教师的工作质量,绩效不达标直接予以淘汰。同时,定期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与幼儿的互动能力,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加大对园区硬件设施投入,改善园区学习条件,重视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环境,从根源上促进园区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提升教育工作者的业务能力,还应重视教育的管理。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年龄的幼儿,设计不同的教育模式,制定不一样的教育计划。我们的老师要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合理科学地安排教育的进程。对班级的管理,应当采取全方位、多视角的观察和跟踪,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除此之外,教师应该丰富幼儿的课外活动,及时地让他们亲近大自然,跟社会接壤,这样既能打破常规教育固定的套路,更能拓宽孩子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灵感,对于美化幼儿的心灵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基地,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到的作用非比寻常。一个优秀的教育教学管理者,不仅要有足够强的管理经验和科学的管理体系,还应该根据当前的新形势及时调整自己的管理策略,让幼儿园的教育管理更加切合幼儿个性化成长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夏爱红.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初探[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9).

[2]何彦明.在互动式听课中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水平[J].新课程•中旬,2014(10).

篇7

《幼儿园教育教学精粹管理评价工具》包括三大模块:评价的内容体系,共有30条细则;评价的审核体系,以班级为单位的审核、多个班级的联合审核及教育教学最终的审核报告;评价的反馈体系,有改进反馈和创新反馈,改进是指对着评价细则做出改善,创新反馈是在某细则方面做出的创新管理与运用。

一、内容体系

根据思维六要素法及22条标准,教育教学精粹管理评价指标细分为30条细则,涉及环境、标识和行为。(见下页表1)

二、审核体系

1. 以班级为单位的审核。审核内容包括:审核日期、审核具体部门、园所名称、报告编号、该班级不合格的OB点(指问题点,只轻微影响园所的运作,园所可因实际需要而改善观察点的问题)和NC点(指问题点,是对园所的安全、卫生、|量、效率、形象造成很大影响的问题。有5个或以上的OB点,计一个NC)、违反的精粹管理标准点、具体的违反表现、纠正者及纠正完成日期、审核师及审核园所签名栏。

2. 班级间的联合审核。此表将班级为单位的审核结果汇总,包括:审核日期、园所名称、报告编号、违反精粹管理标准、违反的NC点和OB点数量和具体表现、不合格总体数量、审核师及被审核园所签名栏。

3. 审核最终报告。审核日期、园所名称、报告编号、NC点和OB点、改善要求及改善日期、审核师和被审核园所签名栏。

审核体系中的审核主体不限制,外部人员或内部人员自我核查均可。

三、反馈体系

反馈体系包括问题反馈和亮点创新反馈。其中问题反馈指各班级需改善的,问题负责人填写改善前后的对比及反思,以便发给审核者,促进其自我改进;精粹亮点创新反馈是专门推广此亮点,需填写亮点照片及对亮点的具体说明。

篇8

一、案例教学法与学科课程

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商学院院长克里斯?哥伦布?朗戴尔教授首次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商业教育,开创了案例教学法的先河。当时,所有教学案例都来自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及事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掀起了一场教学改革的风潮。到了20世纪80年代,此教学方法受到我国师资培育的重视,在我国的应用越来越广。[2]案例教学法遵循教学规律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围绕特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用典型的案例将理论与实际生动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案例教学法形式多样,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问题来解决问题。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再现(模仿)真实的教育情景,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园管理课程实践性较强,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幼儿园工作管理的基本原则,熟悉幼儿园工作的内容,还要懂得处理复杂情境下的各种教育问题。因此,幼儿园管理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园作为一个教育活动的场所,管理者的工作内容纷繁复杂,教师的工作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随机性。在不同的情景下,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研究案例教学法在幼儿园管理课程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在复杂教育情境中的应变能力、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是对幼儿园管理课程教学的一次有价值、有意义的探索。除此之外,案例教学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接受学习为辅,学生学习积极性差,课堂的知识往往成了“耳旁风”,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案例教学法颠倒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课堂以学生讨论学习为主,学习资料一部分由教师提供,一部分由学生搜集,课堂是学生讨论、学习的场所。这样的教学氛围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效果,更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索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了学生的潜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幼儿园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本研究共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课前准备、课堂活动组织、课后分析回顾。

(一)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分为两部分:一是精选案例,实践案例的来源是教师和学生,课前教师告诉学生下节课讨论的主题,学生按照分组自行搜索;二是教师根据所讲主题选择典型的案例。案例的来源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教师根据每章的教学内容精选典型案例,并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二是教师深入一线幼儿园,对园长、教师等进行深度访谈,对幼儿园管理的变化与实际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访谈、录音等手段,搜集真实的案例资料;三是网络资料搜集,教师可以结合社会有关的热点,选择符合课题内容的案例组织学生讨论。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必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典型性、相关性、多样性。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提供的案例,都必须与讨论的主题相关,小组的讨论必须围绕课堂的主题进行,不能单纯地为讨论而讨论,以免丧失讨论的意义。不同的案例往往可以帮助学生思考得更深刻,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内化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和内容。

(二)课堂活动组织

活动组织的好坏是衡量一堂课是否有效的标尺。本研究活动组织有两种形式,一是教师主导,二是案例讨论。课程开始,教师简略介绍所要学习的内容,以口述或者PPT的形式呈现案例,提出相应的问题邀请学生组织讨论。比如,在准备“幼儿园安全管理”这章内容时,教师整理了近年来关注度较高、比较典型的幼儿园伤害事故,请学生从家长、教师、园长、政府、教育局等不同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力求全面分析伤害事故的原因,探究避免此类事故应该提前准备哪些工作。需要说明的是,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小组每次的发言都要进行总结和记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简单的小结,并纳入平时成绩的考核。小组分工必须明确,分为发言人和记录员等,组员的角色必须变换,要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够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而不是“旁观者”。每一次讨论的内容,教师都要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整理和记录,最终作为每一个学生平时考核成绩的原始资料。记录的整理也是对观点梳理的过程,及时复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题的内容。案例讨论从形式上来讲,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典型的课堂小组讨论,另一种就是针对主题的辩论。活动组织的形式如果只限于课堂讨论,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辩论是一种有效的形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材料,根据相应的主题,将要讨论的问题设计成辩题,让不同组别的学生思考和准备。当然,教师作为评判员必须起到一定的协调组织功能,没有组织的讨论,最终只能沦为无谓的争吵。教师要时刻维持讨论的核心,提醒双方“辩手”,围绕所要讨论的话题进行。比如,在一节课中,“‘熊孩子’该不该打?”这一辩题中,教师将学生分为了正反和反方。正方的学生从学校管理的角度认为对熊孩子应该进行“教育”,不打不成器,没有教训,难以养成良好的规矩;反方则从幼儿身心发展的角度认为幼儿的生理心理还未发育成熟,应该循循善诱,不应该采取体罚等形式。最后,教师根据双方的讨论,进行了总结。通过辩论活动,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了教学当中,学生的思维是飞扬的,是被激发的。

(三)课后分析与回顾

在教学过程中,分小组讨论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不再是坐在教室的聆听者,而是学习的主动者,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了,开始思考问题的来龙去脉,真正开始“思考”这一项工作。在课程结束以后,教师让学生对上节课的内容通过PPT形式进行讲解和分析。教师再对具体的案例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整理,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有效地解决复杂的情景问题。总之,案例教学法在幼儿园管理课程的教学中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它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深刻地理解所授内容,还需要搜集整理大量的典型案例,并最终对学生的讨论做总结。但是,教学相长,学生的思维也常常能够激发教师不断地去思考自己的不足,不断地充实所学,不断提升能力。

【管理学博士论文参考文献】

[1]刘占兰.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J].学前教育研究,2012(11):3-9.

篇9

1.当代孩子的宠爱效应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家庭的溺爱,各种各样的娇惯,小皇帝式的地位,加上社会大文化的影响,造成了孩子个性上的许多缺陷,他们可能有优裕的生活,有较高的智商,但是社会生活面前却是脆弱的。

有这样一些事例,一个孩子摔了一跤,膝盖碰了一下,这本来是个很平常的小事,可是做大人的赶紧上去又拍又吹,不停的安慰。如此的对待孩子,最后在孩子的心里留下的是一点挫折都不能受,一点困难都不能经历,一个跟斗都不能摔,摔了以后应该由别人来安慰,来抚爱,长此以往,我们的孩子将会是什么样子呢?

一个动作不是很利索的孩子,摔倒在污水旁边,其他孩子不但不伸手帮助,反而哄堂大笑。

一个盲人过马路,有一个小学生去领盲人穿过街道,其他一群少先队员就起哄,嘲笑这个孩子……

宠爱的表现:

第一隔代人的关心溺爱,把孩子当小皇帝一样的对待。

第二作为父母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非常细致,非常全面,同时表现出某种专制,对孩子有种种的戒律,不能这样,不能那样,一切都管到。

第三就是因为爱,父母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普遍重视智力开发教育。对学习的高追求,高要求。

久而久之,我们的孩子只知道让别人关心,自己不善于关心别人,缺乏关心别人的心理。而且面对家长成才的期望值过高,学习的压力,社会的竞争,一年又一年累积起来,形成孩子心理上的扭曲,是现今社会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2.宠爱效应的原因及危害

如果说孩子缺乏关心他人的意识,是怎么造成的呢?简单地说,一个是从小没有尊重或者说剥夺了孩子关心自己的权利,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有自己关心自己的潜在能力,但是家长――几代人都去关心他,让他从来都不知道自己关心自己和自己管理自己,孩子长期生活在一个中心,总是被别人关心,于是,就造成了自己对自己都不关心,不会关心,不会管理,就更谈不上从自我出发去关心别人了。另一个就是不注重启发孩子去关心别人,不注重启发孩子关心周边的世界的其他人和其他事。也可以说,家长的启发是说一套做一套,具体表现:对父母的关心不够,对伦理关系的不当处理,所以言传不如身教。第三,同伴之间的竞争,形成扭曲的心理障碍……

那么,危害首先对家庭来说,不懂得关心自己,关心别人,基本上长大后,很难做到对父母的关心,对家人的体谅。养育这样的孩子会感到幸福吗?其次,对社会危害而言,缺乏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再放大,当然也不会关心公共秩序和社会。对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对整个社会都是不利的。第三,对孩子自身的危害,如果一个孩子不懂关心周边的世界,没有必要的道德意识,最终会对自己的生活和社会行为形成障碍和困难,就好像一个人如果不懂得红绿灯的交通规则,只想着自己快点穿过马路,他不仅受到处罚,还可能出现危险。

二、学会关心是二十一世纪的教育

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举行过一个国际性会议,叫做“面向二十一世纪国际教育研讨会”在这个会议上,中外有很多学者、教育家就提出这样的观点,“让孩子学会关心”是二十一世纪的教育。

那么,让孩子学会关心什么?

第一层次,要让孩子学会关心自己。孩子不会关心自己,就会强烈的依赖别人。而造成这种依赖的原因,是我们大人很到位地关心和照顾了孩子的全部生活内容。

所谓的关心,第一就是让孩子真正学会关心自己,学会独立地处理自己的事情。如果一个孩子把什么都寄托在让大人来关心自己的基础上,自己不会关心自己,从一开始就缺乏对别人的关心和了解。所以,关心的第一个含义就是学会关心自己。

第二层次,就是让孩子学会关心家人,关心父母和老人,这样,就从关心自己扩展到关心他人。

第三层次,就是让孩子学会关心同伴和老师。

既然能够关心到自己,又能关心到家人,就能关心同伴和老师。了解别人,理解别人,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老师病了问候一下,同学病了,可以看望看望,这就是一种关心。

第四个层次的关心,要关心周边生活和环境。

在幼儿园,班级及整个幼儿园都是他的环境,到了大自然,大自然是他的环境,要对环境的关心,对生活环境的关心。

第五个层次,也是一个最大的层次,就是培养孩子们对社会、对人类的关心。

有了这样五个层次:关心自己;关心家人;关心同伴、老师,关心环境;关心社会和整个人类,才是一个在社会中能够发展自己人生,和在社会中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人。

三、蒙台梭利教育中混龄教育的特点

蒙台梭利关于幼儿教育的的思想处处充满真知灼见。在她众多的教育思想观点中,混龄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所谓混龄教育就是指打破班级和年龄界限的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游戏、共同学习、共同开展活动。

蒙台梭利认为“按年龄实行隔离是一个人能够做的最残酷最不道德的事情之一,对儿童也是如此。它打破了社会的契约,剥夺了生活的滋养。在大多数学校里起初是按性别、年龄进行分班……这是一种认为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意识的发展”,因此她提出,混龄班有利于幼儿交往和合作。

篇10

1.培养儿童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观察力的培养对儿童发展极为重要,他们在观察中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并且利用现有的知识来发挥自身想象,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为他们以后的生活学习提供帮助。观察作为一种引导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它不仅可以提升儿童的智力水平,同时也可以让他们用心感受生活的魅力,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培养儿童观察能力时,首先需要增强他们的观察兴趣,从不同角度来认识儿童眼中的世界,并逐渐提升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中学会观察事物;其次要增强儿童分析能力,观察能力是人类了解世界的窗口,只有具备敏锐、深刻的观察力,儿童才能正确感知事物、分析事物,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并在长期的认知中逐渐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最后要提升儿童的总结能力,在引导儿童增强观察能力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其总结能力,通过观察后对事物及时总结,并将一些知识点消化吸收,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提供保障。 

传统的幼儿园活动中,教师没有意识到观察能力培养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许多教师活动比较随意,没有帮助儿童形成比较完善的观察认知系统,使得部分儿童不能感受到身边事物的美好,对生活态度比较消极,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幼儿教师需要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从儿童角度出发,给予他们更多观察空间,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引导其参与更多事物的观察,增强他们的感知能力,并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最终达到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 

2.幼儿园培养儿童观察能力的方法 

2.1了解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征 

儿童时期是人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幼儿园教师在开展相关教育工作时需要从儿童角度出发,尽量满足他们的生理、心理需求,这样才能实现儿童的健康成长。在培养儿童观察能力时,教师一方面要掌握其心理特征,制定出的观察活动方案既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又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们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从而提升儿童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掌握儿童的生理特点,制定的活动能够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同时也要保障其人身安全,最终实现儿童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教师在制定活动方案时,还要从儿童年龄阶段入手,不同年龄的儿童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把握度不同,只有结合孩子的实际状况来进行观察引导,才能提升教学活动质量。比如教师在让孩子们学习画画时,就可以按照大班、小班来分类教学,大班的学生可以带领他们参观画展,观看名家作品等活动来增强其观察能力,在欣赏的过程中发现每一幅作品的特点,然后对画作进行模仿学习;小班的学生则可以让他们来观察周围的事物,在观察中将事物描绘出来,并发挥自身想象,创造出更多事物形象,让他们感受到画画课堂的乐趣。 

2.2掌握儿童各个发育成长阶段 

儿童的成长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发育过程中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在发生变化,因此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儿童观察能力时需要把握其各个成长阶段,并从学生的性格角度入手,制定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儿童找到学习的乐趣,通过眼睛来发现身边事物的美。比如教师在让孩子们认识大自然时,就可以按照不同年龄组来进行观察引导,对于1-3岁的儿童,他们对周围事物认知度不足,在观察自然时往往只是因为好奇或者好玩,再加上他们自身眼睛、手脚、头脑的协调性还比较差,观察和认知过程难度相对较大。所以幼儿教师在引导该年龄段的儿童观察学习时,可以降低课堂要求,以询问他们观察到事物的颜色、形状为主,让他们对这些自然物体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即可。对于3-5岁儿童,教师则可以在上述阶段基础上来加大儿童的认知难度,在观察该事物的同时还要动脑来想象与该物体相关的自然物,必要时可以让孩子们用语言形式来将其描绘出来,从而增强他们对这些事物的认识。对于5-7岁的儿童,教师可以从更多角度来引导他们进行事物的观察,例如可以运用自然观察实验报告的形式,将自己观察到的动植物的特征详细记录下来,然后将报告整理总结,让学生对这些事物有着更系统全面的认识,最终达到观察引导教学目标。 

2.3教给儿童正确的观察方法 

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人们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得到的结论有时也往往存在较大差异性,因此教师在引导儿童提升观察能力时,应该要教给他们正确的观察方法,以帮助他们提升对事物的认知,让他们更好的把握事物。比如教师在让孩子们登山观察时,就可以带领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充分感受“横看成岭侧成峰”带来的震撼,培养他们对观察角度的认知,在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中敢于多思维、多角度分析,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 

2.4加强多种形式下的观察引导 

幼儿园教师在对儿童开展观察引导教育时,应该要丰富引导形式,激发孩子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活动目标,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随着多媒体课堂的建设,幼儿园教师在开展观察活动时则可以充分利用该种教学形式,引导儿童参与到活动中来,增强他们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学习到更多与该事物相关的知识,从而拓展孩子们的视野。比如在学习拼音时,教师则可以用多媒体来找到与拼音字母形象相似的事物,通过这样的对比增强孩子们对拼音字母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同时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也可以提高自身的观察力,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发展提供更有效的帮助。此外,教师也可以采用游戏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增加活动兴趣,提升活动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