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孩的逻辑思维范文

时间:2023-11-14 17:37: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培养小孩的逻辑思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培养小孩的逻辑思维

篇1

一、什么是?笛?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又称为数学逻辑,是指正确、符合思索的能力。即对事物从事察看、对比、剖析、归纳、抽象、归纳、判断、推理的能力,选用科学的逻辑措施,精确而有条理地表述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这是百度百科对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说明。通俗地说,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就是一种能有逻辑性地体现了自己的思维过程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科,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关键的能力。因此,将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增强融入到小学数学的教学之中是十分适合的。

假如一个人有很强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话,在学习生活和工作生活中都能游刃有余。因此,培养一个人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迫在眉睫的。

二、为什么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同学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从思维能力的快速发展历史来看,小学时期正是我们从形象、详细的思维拓展向抽象概念思维拓展的阶段。假如抓住这个关键地阶段,着重对小学生从事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即可事半功倍地推动小学生形成彻底地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独自思索能力,对日后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和谐融洽发展具有十分主动的促进作用。

数学这门学科对人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有十分高的统一要求,也能起到十分主动的促进作用。早年的数学被分为几何和代数两门课程,在二下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两者才被合称为“数学”,因此,数学这门学科,对人的形象、详细思维能力和抽象、数学逻辑思维能力都有很高的统一要求。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造就同学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十分有效、迫在眉睫的。

三、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同学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一)调动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鼓励思维主动踊跃性

因为小学生年纪较小,刚融入小学中可能不太适应小学的教学对策,不懂学习,一心只想玩耍。所以需要求老师抓住小孩子好奇心强的特点,根据教材的相关内容从事带动,以诱发孩子们的好奇心,以便使他们上课时聚拢注意力,一门心思地听老师讲课。

譬如,准备小礼物,在课堂开始时,上课时体现最好的、解答问题最主动的、解答问题正确率最高的统统有奖赏,但是体现不好就没有奖赏哦。辅导学生形成对学习和课堂的欲望,以便使他们踊跃主动地融入到课程中来。

(二)提高思维训练,培养数学逻辑思维的活络性

培养同学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把控类型题的处置措施是一样的:都需要从事大批量的练习。在数学中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最优异手段就是从事解题。因此,我认为小学数学老师要准备好丰富大批量的磨炼数学逻辑思维的类型回答题以供学生们练习。当然,对于学习程度各自的学生也要从事不同等级的解题训练。譬如,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重点完成课本上的习题,之后再从事老师准备的核心因素类型回答题。而对于学习能力很强的学生来说,就需要多完成增强类型的回答题了。譬如: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般来说,课本上的类型练习题基本上是有缺陷的,需要老师从事增补。

但解题并不是随便解哪一道题都可以,而是需要从事大批量的有目标明确的类型题练习。以便为祖国造就具有优良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思索能力、判断能力的?W生。

(三)带动并培养同学们的语言表述能力

人的数学逻辑思维并不只是存在就可以了,而是需要被表述出来,旁人方能吃透这个人的思维和观点,以便从事交流与良性互动。因此,在造就同学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要培养同学们的语言表述能力。同时心理学家也在研究中表达,人和人之间的语言沟通也算是一种思维的训练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双方的思维拓展。

老师也能够在上课时点名抽取学生来轮流讲述自己的解题思维讲和题过程,以便实现的思维拓展并磨炼其的语言表述能力。但假如课堂时间不太够,可以应用小组讨论,轮换派代表发言的形式来替换点名抽取学生发言。

篇2

关键词: 学生;国际象棋;智力开发

国际象棋作为一门生动、直观的国际语言,兼具体育、艺术、科学等方面的特质,通过国际象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丰富想象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作为思维科学,通过对弈,可以学到生活的规则,诸如条理性、系统性等,从而增强应有的纪律性、忍耐性、判断力。楚河汉界边,红黑两方开展激烈搏杀,既游戏又竞争,寓动脑于兴趣之中,极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从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德,逻辑思维及创造思维,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此外,它是一种交流活动,增进了人与人的友谊,是开发儿童智慧的一把金钥匙,正因如此,它在学生智力开发中的积极因素也显而易见。

调查显示:学棋的学生一般学习成绩都较好,不仅数学成绩好,而且语文读写成绩也好。“只因一着错,满盘皆是输”的教训,使他们解题思路宽,计算步骤清楚有序,准确性也大大提高。在语言阅读中更是分段敏捷,段落文意的概括和提炼得心应手,作文也能够思路顺畅,左右逢源。由此可见,中国象棋在学生智力开发中有着极为明显的积极作用。如何把这个积极作用发挥到淋漓尽致,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我想,这将是以后研究的重中之重。

一、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洞察力

由于小学生“兴奋强于抑制”和“好奇性强”等特点,决定了注意力的不易集中。小小棋盘能演出有声有色的“战局”。孩子们觉得很好玩,自己俨然成了指挥作战的“将军”,“连环马”、“过河卒”、“空心炮”、“顺炮”、“列炮”……不分胜负绝不罢休。时间就在对局中一分一秒地过去,半小时不觉长,二刻钟也挺得住。这种承受能力的延长,有利于注意力的集中。小孩由原先好奇好动,变成慢慢静下心来、专注起来,思想不再“开小差”。经过不断的对局磨练,自然就收住了自己的性子,集中了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与思维力也随之增强。而象棋的红黑双方变化无穷,弃子攻杀、先手得子、运子做杀与防御……均须落子以后静观其变,洞察对手设下的陷阱与圈套,以便将计就计或乘虚而入。孩子们通过不断的探索,锻炼了对事物的洞察力,这对他们学会认识复杂的世界是很有好处的。

二、发展学生思维,扩展学生想像

思维作为人类一种特有的精神活动,包括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唷⑼评淼日个认识过程。思维有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之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是右脑与左脑分工产生的,关系密切,相辅相成。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的思维发展是由形象思维渐入逻辑思维的。若对儿童有意给以逻辑思维的训练,不仅能增强其思考问题的条理性和发展思路的连惯性,对形象思维也有促进作用。中国象棋对局,实际上是对小学生进行的一种现实数学课,靠的就是逻辑思维。下棋有兑子吃亏与便宜的计算、全局和局部的计算、先手和后手的计算以及更为复杂的杀棋等。一盘棋,几乎每下一步都需冷静思考,慎思选择,郑重应对。中国象棋中经常遇到最有效的有关杀棋的计算,就是考验学生的行棋计算能力。同时,中国象棋的计算是无声的独白与回答,它比口头和书面的计算难度更大。让他们在不间断的对局中反复演算,便会逐渐掌握计算的技巧。随着棋艺的长进,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开发。

想象力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能力,具有强大的创造力。自幼对孩子给以想象力的训练,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就中国象棋而言,虽然只有红黑两方,看似简单,其实奥妙无穷,玄机百变。自古至今不知有多少盘,却“千变万化,不见同局”。一子下去,往往弈者胸中已有全局,中间或暗藏杀机,或暗渡陈仓,或困兽犹斗,或妙手回春……,真所谓变幻莫测,妙趣横生。这一切,都需丰富的想象力。

三、增强学生记忆,陶冶学生情操

随着“国际象棋”的深入学习,我们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了一定的熏陶。“落棋无悔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规则,体现了良好的棋风和棋德。我们在培养学生从小爱动脑筋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让学生明白树立必胜的信念,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重要性。

少儿记忆力比成人强,这自然不错,但记忆力也是训练出来的。中国象棋的术语词汇丰富,如:“屏风马”、“恐龙炮”、“马”等等;进、退、平等口诀和格言,加上经典棋谱,要全部记住背熟实属不易。由于中国象棋术语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使他们并不感到枯燥。日积月累,词汇不断增加,记忆力便在一次次的训练中得到增强。我们中国象棋班学生张钦涵,在赵老师的悉心培育下,记忆能力迅速提高。他不仅中国象棋术语背诵如流,全局观念较强,而且学习成绩优秀。

四、国际象棋能发展学生反应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国际象棋”活动能培养学生敏捷的反应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能培养学生快速处理信息、敏捷的反应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比赛时,每个人的每一步棋都有时间限制。这就要求棋手快速处理信息,并作出决定。而每一盘棋都是不同的,每着棋都是新的,“战术”千变万化的,棋手必须对每着棋的信息进行处理,随机应变调整战术。如我校的武基东同学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就是显得动作缓慢,反应也总是慢半拍,常常令家长和老师头疼。但自从其参与“国际象棋”班学习后,其在和对手下棋的过程中,多次亲身体验了瞬息万变、落后甚至落败的“瞬间”,使他明白了动作缓慢就会落后甚至落败的道理。学习之后,他的思维明显活跃了,动作也加快了。

五、能促进其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形成健全的人格

少年儿童国际象棋的训练,一方面使儿童掌握人类这一古老的智慧游戏,提高其基本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另一方面,通过训练使受训练的儿童能更好地认知自己的能力,调节并控制情绪的变化,促进其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从而帮助其形成健全的人格。生动、直观的国际语言―“国际象棋”,以其兼具体育、艺术、科学等数方面特质非常适合成为学校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潜能的抓手。因为“国际象棋”是一项“ 寓教于乐 ”的特殊教育手段。棋弈运动能使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5种构成智力的基本因素处在良好的统一体中,在智力各因素的组合作用下产生具有创造性的聪明和才智。下棋,更可以使孩子在体验成功与失败中学习调节自己的情绪,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学习认识自我、认识成功与失败,培养良好的纪律性和自我控制意识。

参考文献

[1]徐家亮《小学生国际象棋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篇3

[关键词]想象画;补充画;猜想画

画画是大部分低年级孩子都喜欢的,如果在课一开始,告诉孩子要画画,相信可以非常容易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我对这方面的情境设置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想象画情境导入,拓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孩子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一种表现,而这些丰富的空间想象,可以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适合用“想象画”这样的情境导入呢?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认识角,就可以用到想象画的导入。师: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先请小朋友画一幅画,今天画的画跟美术课上的不一样,来,先一起闭上眼睛,想象有一张白纸,先在这张白纸上画上一个点。稍微等待,师:然后从这个点开始往外面画一条线。稍微等待,师:还是从这个点,往另一个方向再画一条线。稍微等待,师:好,睁开眼,你知道自己在脑海里画的是什么吗?由于在生活中对角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孩子们很容易就说出画的是角。然后再接着组织学生去探索角的各种特征,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非常的安静,每个人都认认真真地跟随老师的要求在脑海里画想象画,让他们说一说的时候也十分的积极,很好地说出了“角”,角由什么组成,并且初步体会到角有大小。采用学生喜欢的画画手段,给它插上想象的翅膀,这样的导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知识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既运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又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补充画情境导入,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是我们应该一直思考的问题。在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应该是无处不在的,只有不断地进行探索活动,才能更好地发展探索能力。那么,如何在课的导入阶段就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呢?我想到了补充画。补充画,在这里是指分几次逐步地完善一幅画,即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在逐步的补充过程中,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学习,逐步加深对知识的学习,发展自身的探索能力。二年级下册《时、分、秒》第一课时,要引入钟面的认识,就可以采用这样的补充画导入。师出示一个圆,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学生可以有各种猜想。然后在圆中间加上12根竖条,师:现在看出来是什么了吗?根据生活经验,学生都能说出这是钟面。老师接着问:“这就是钟面了吗?好像还少了些什么吧?”指名学生说一说还要补充些什么东西。学生逐步地补充数字、小竖条、时针、分针,老师相机提问:“这1~12的数字是代表了什么?这些小竖条有什么作用?这根长长的针你知道叫什么吗?短短的这根呢?”在老师和学生相互合作,共同补充之下,一步步地把钟面补充完整了。而在补充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手段,已经主动掌握了钟面知识,知道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短,分针长。猜想、补充、验证,再补充、再验证,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过程,学生对钟表的认识逐步地饱满起来。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填鸭式的灌输,教师的作用在于为学生创设了有趣的情境导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组织学生不断地进行自主探索,很好地发展了他们的探索能力,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三、猜想画情境导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篇4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应突出体现数学的基础性和发展性。”作为口算能力来说,它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而且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养。如何进行口算能力训练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口算能力是数学基本运算的基础

学生的口算来说,是从10以内数的认识及口算开始的,20以内数的学习和口算能力的培养,是基本运算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将来的加、减、乘、除,还是开方、乘方等复杂的计算,离不开20以内数的口算这个基础。

“学习的迁移又叫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生的笔算离不开口算做基础,口算能力的高低也影响着学生的计算能力。因此,学生的口算能力,对笔算的计算速度,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四则混合运算出错率的高低,究其原因也主要取决于口算的熟练程度。

二、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在学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后,进行100以内两位数的加、减法的口算时,十位上的两个数之和(或差),个位上的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大小关系,也只有通过观察,在大脑中形成思维定势,并迅速做出判断,是进位加(或是退位减),是不进位(或不退位)的加、减,这一过程看似简单,但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快速的思维过程,口算的训练,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识记能力和再现能力的重要措施。

三、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智力是个体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学生的思维,则是由一般到抽象,又由抽象到一般的复杂过程。先是对具体实物的感知形成数的认识,也就是形成实物的直观表象,然后通过对实物的感知,在头脑中逐步建立起数量关系,即使不出现实物,头脑中也能形成数的表象特征,正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关键。例如,给出两个数的加、减口算题,学生首先进行一番时间极其短暂的逻辑思维,确认“不进位(或不退位)的,还是进位(或退位)的”,事实上,这个看似简单的逻辑思维过程,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就很大,口算的对与否、快与慢,其关键也正是反映在对两个数的判断速度与准确性上。

四、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

“反应”是指对某一事物,做出准确地判断,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例如一个小孩,初次拿他的手触摸火焰,由中枢神经迅速地反映到大脑,感觉到疼痛,受神经的支配自动把手缩回来,这是动物的本能反应,如果再次让这个小孩接触火焰时,不等靠近,他就会把手往回缩。实验告诉我们,培养学生的迅速反应能力,只有通过学生亲自去实践、去尝试,逐步形成对数字的快速认识反应。

个体对某事物、某事件做出的反应速度是很重要的。毋庸置疑,在现行的班级授课制中,老师提出的问题谁的反应速度快,谁就回答问题的概率大,对于小学生来说,甚至没等他人说,反映较快的学生早把答案说了,不仅他自己受益最多,而且掩盖了其它人的思维,他人”坐享其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然也是班级授课制的缺陷之一,久日久之,必将导致学生优、差两极分化。

五、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之所系。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对某种事件有独特的想法与见解,口算训练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和培养,例如教师所讲的口算方法,并不一定适合于每一个孩子,怎样实现口算的又对又快呢?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生就会自觉地去思考与探究,寻求适合自己的、独特的口算方法,某些速算方法不正是由此而产生的吗?

学生口算训练不容忽视,那么怎样才会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口算能力呢?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1、课堂上注重口算训练。教师在授课之前,结合本节内容进行必要的口算训练,是提高学生口算水平的重要手段。

2、学生相互出题,对答式的口算练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而且还有助于融洽学生间的关系。

3、家、校结合的教育才真正是走向了成功教育。家长要想使自己的子女有较快的反应能力,在饭前、饭后闲谈的时间中,抽出几分种的时间,与孩子对答式的口算练习,再配合适当的奖励,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鼓励孩子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譬如,让孩子跟父母外出购物时,帮助家长口算用的钱数,也是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反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并能激发、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数学学习离不开思维,数学探索需要通过思维来实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逐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主体意识,培养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既符合新的课程标准,也是进行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

一、中学生思维能力的特点

(一)有效思维的时间短。由于中学生思维品质的特点,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那么学生有效思维的时间就较短。所以在教学中要经常变换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就能够较长时间的保持学生的有效思维能力。

(二)直观形象思维能力强。中学生总是对自己见到、摸到、嗅到、听到的事物感兴趣,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5岁的孩子你问他1+1等于几他可能不知道,但如果你给他一块糖,然后再给他一块糖,这时你问他一共有几块糖,他马上就会回答有两块糖。其实,小孩并不是不知道1+1等于几,而是他们的认识和思维过程总与具体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多使用直观教具,有助于学生直观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措施

(一)运用问题教学法,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学生进行探索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为学生制造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节内容时,我提出问题,有以下几种图形:圆形、正方形、菱形、椭圆,让学生为自行车选一个车轮的形状。学生都知道自行车等车辆的车轮都是圆的,但是为什么是圆的却不明白。这样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积极地参与到此节的学习中来,同时促进学生积极动脑,主动思维,充分调动了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如在学习了三角形内角是180度后,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将此三角形一分为二,那么这个三角形内的两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2=90度。此时部分同学赞成,部分同学认为不对,分割后的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也应该是180度,这样学生就产生了疑问,学生会带着疑问展开探索,不仅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思考,开动脑筋,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

(二)运用逻辑思维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启发直觉,挖掘数学内涵。数学内涵主要表现在数学本身的简单性、对称性、相似性和和C性。吉霍米曾说过:“思维被看作解题活动,虽然思维并不等于解题,但可以断言,形成思维的有效体现是通过解题来实现的。”而逻辑是创造性思维中最富有创造性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逻辑思维能力在解题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知道,中学数学教学内容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称为表层知识,另一个称为深层知识。表层知识包括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层知识主要指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数学教学中,应当时刻向学生提出各项能力提高的要求,另外还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的解题要领和解题方法。例如,每次上课时都可以选择一些数学习题,让学生计时演算;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一定的速算要领和方法;常用的数字,如20以内自然数的平方数、10以内自然数的立方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无理数、π、е、lg2、lg3的近似值都要做到“一口清”;常用的数学公式如平方和、立方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公式等等,都要做到应用自如。实际上,速算要领的掌握和熟记一些数据、公式等,在思维活动中是一个逻辑思维不断加强的过程,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数学技能,而数学技能的获得就成为一种数学思维能力了。

篇6

关键词:理智 理性 数学教育 语文教育

梁漱溟先生认为古人长于理性而短于理智。古代生活重心在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养成了理性的思维模式,而理智不足;在现代小学数学教育上也有一定的“承袭”古人的意味。但小学数学教育是一门理智的学科,它是理智教育的起点,影响学生的思维模式,对后期高等理智学科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小学数学要抓好理智教育。[1]

一、何谓理智与理性

生物的进化,与其生活方式是有很大关系的。依靠自身本能就足够生活,是最低层次的生活方法的运用者;本能不足够使其生活下去,就得依赖于后天的学习,这种生活便是理智的生活;当人类在理智生活的进程中,他在满足了基本层次的生存需求后, 便会产生高层次的情感需求,这便有了理性。因此,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在于:人是有心思作用的。理智和理性为心思作用的两面:知的一面为理智,情的一面为理性。[2]

二、理性教育与理智教育之别

1.小学语文教育:理性教育之起点

人之出生,到受教育之前,是依本能而生活,是最低层次的生活;而后随着年龄增长,本能已不足以使其生活,于是小孩被父母送到了学校学习。所以如何把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成为了小学教育的起点。而语言的最原始的功能便是沟通与记录,因此语文教育必然深深的烙上一个国家传统文化的烙印。传统文化是真善美的积累,而不会仅仅是历史性的的记录,它必然包含着“理性”。此外,在入学之前,父母们已经向小孩灌输“是非善恶”观念。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必然是关于理性教育的一门学科。

从课程体系设置来说,小学语文课程的设置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目标,“识字”与“知理”。语言是沟通的桥梁,也是生活的倚仗,因此小学语文教育首先教会学生识字,在此基础上,才试图让学生“明理”。种种语文课外读物为了就是让学生长出理性:激发学生内心的真善美。[3]

在思维模式上,小学语文教育也是以人具有记忆性和社会性为基点,利用记忆的天性,让学生记住书本内容,而让社会生活对小学生进行再教育,使其在生活中理解他在课本里记忆的真善美。

2.小学数学教育:理智教育之起点

小学数学却完全不同于语文教育,它的教育是单刀直入式,而无生活的铺垫,因其离小学生生活还是比较远的一门学科。 它要求学生一开始死记数字,硬背乘法口诀表。老师无法解释为什么“一竖”这个符号就是1,学生也无法理解,这在生活上无原形,因此这门学科一开始对学生而言完全就是一门陌生的全新的学科。它所教会学生的是不带情感因素的一些客观定律,放之四海而皆准,无国度限制,帮助学生为了生活而生活,让其不致与缺乏基本的客观生活技能而被社会淘汰。与之相反,语文教育教会学生的是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生活的更好。因此,小学数学教育需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它是理智教育的起点也是理智思维能力培养的起点。[4]

三、小学数学教育误区:理性式授课方式

“读书明理”,光明“理性”是不够的,还得有“理智”。“理智”是我们的短处,但是很多老师在作为理智教育起点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却往往采用记忆与背诵式的方法教学,认为学生最能接受的授课方式便是记忆,在认识数字后,便进行加减运算教育,在加减教育阶段还可以运用生活道具来形象化数学教育;但到了乘除,老师们便比较难使其形象化了,大部分老师采用乘法口诀表方式进行乘法教育,然后再乘法的基础上进行除法教育。一环都没理解透,下一环又铺面而来。所以很多学生到了小学高年级的教育后,面对混合运算、应用题、几何等内容时显得无可奈何,“实在太难”。[5]

“理性”式的教学方式,虽一时能让具有记忆能力强的特点的小学生们获得好成绩,但是却把其“理智”的思维能力扼杀在了摇篮,不利于学生的长远教育。数学只是基础,提供一种思维模式,后期高等教育的物理、化学教育必须建立在理智思维的基础上,因此把好“理智教育”这一关关键在于小学数学教育。[6]

如何走出教学误区,培养学生的“理智”思维能力,笔者认为有两个方式实现这一目标:

1.理性的描述现象,理智地阐述原理

既然小学数学需要抽象能力,而小学生又不擅长抽象只擅长于接受与理解贴近生活的事物,老师们可以在课堂上以贴近生活实例的方法描述现象,然后从中归纳数学原理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一门理智的、需要抽象能力的课程,最忌讳“纸上谈兵”。所以小学数学教育的最好方式还是实验,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们亲自理解数学的原理。

“理智”教育从小抓起,小学数学教育作为“理智”教育的入门,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孩子的理智之门开启,是每个数学老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2]李志红.全球背景下小学教育的特质和目标[J].淄博师专学报,2006(04)

[3]王维花、王永红.对小学数学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J].课程教程教法.2002(07)

[4]黄峰.农村小学教育软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篇7

【摘 要】在小学课程里数数学最难了,它抽象的同时也要求逻辑思维很强。但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数学是他们最难的一门课程,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这便是本论文即将要探讨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师怎样加强趣味性教学。

关键词 趣味性数学;学生;兴趣;教师

1.小学低年级数学的重要性以及趣味性教学的重要性

1.1小学低年级数学的重要性

数学是九年义务教育里面一直都伴随的,小学数学是九年数学里面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学生刚进去小学,对每一门课都非常的感兴趣,数学是一门比较难的课程,如果老师不能保持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也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尽早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容易使学生失去对数学的兴趣,从而对以后学习的发展产生深远的不利影响。

1.2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数学的重要性

数学课是学生进去九年义务教育里面最重要的科目之一,数学学习的不仅仅是数学这门课而是学习的数学的逻辑思维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进行改革,趣味数学就是改革之一,这是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而发展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老师说的再多学生没有兴趣,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一样是没有效果。因此,老师就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感受数学所独有的魅力。但刚去小学的学生年龄还比较小不知道选择也没有自制能力,老师就需要采用趣味数学让他们对数学产生真正的喜爱。

2.加强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教学的措施

2.1建立友好的师生朋友关系

小学数学相对于初、高中数学来说是相对容易相对有趣一些的,但小学生大多年龄都比较小,思维能力不够,不太懂得数学的重要性,在他们眼中认为什么有趣,什么好玩就会去多加关注。因此作为小学低年级的老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心性然后投其所好,加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作为小学生他们是相当怕老师的,如果老师因为他们的顽皮而苛责他们,那么他们除了会讨厌老师还会连带讨厌这个老师所要教的课程。作为一名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老师,就要多个自己的学生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环境影响兴趣。

2.2课堂教学要勇于创新

刚进去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们,在他们眼中最感兴趣的就是玩,因此作为老师就要投其所好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往那种死板的黑板版述,要充分利用现在的多媒体。多媒体的应用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比如把一个棱长为6cm的黑色正方体可以切割多少个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其中没有颜色的正方体有几个。如果单纯的让学生来想,作为一个几岁的孩子肯定想不到,但如果运用了多媒体那就很容易接受了。

2.3多给学生鼓励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因为学生一时不解就苛责学生,老师要想出更多的方法来鼓励学生,让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方法。不同的学生适应不同的方法,教师不能因为学生不适应自己的方法而去责怪学生蠢。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勇于创新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4课堂形式多样化

在数学的教学中,每一节课都有它的侧重点,每一节课老师都需要点出侧重点,如果每次点出的重点的方式都一样,学生自然就会对这门课失去兴趣,因此在课堂之上教师可以有自己独有的发挥,不一定要拘泥于以往那些传统的教学模式,现在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教学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人类的大脑也日益更加发达,教师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创属于自己的教学模式,其实现在许多小孩子都爱看综艺节目课堂如果能借鉴综艺节目里一些知识内容我想学生的兴趣肯定是很大的。

2.5适当的夸奖学生

作为学生而来的成年人最大的感慨莫不是如果在读书时老师多夸奖几句也许现在的我也不至于混的这样差,由此可见教师的一句夸奖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一句夸奖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能影响到学生的这一生。实践证明学生对数学的态度和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密不可分的,当学生某个思路被老师肯定后就会有成就感,会一直保持着这份成就感就想不断争取这份成就感,但如果一旦被老师否认或者是批评,那么就像一颗火热的心被冷水浇了,以后怎么捂热都热不了。因此,教师应该在学习或者课堂中多一些鼓励的话,哪怕说学生真的错了,你也要先鼓励他好的方面再说不好的方面。

2.6加强教师自身的修养

要想最终做到趣味性数学教学最为重要的还是教师,这要求教师要有数学的专有知识还要有广阔的视野以及大量的知识储备,还有与时俱进的思维创新能力。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仅只是加强数学方面的知识,还要促进自己其他各科的全面发展,如果老师一味的只加强数学专业知识,一旦学生提问老师不能给出令学生满意的答案,那么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就会跌落,从而影响学生对于数学这门课程的兴趣。但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不仅解决了还能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讲解,那么不仅促进了师生情还促进了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激情。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思维还不够敏捷,自制力还不够稳定,因此就需要教师把握他们的心理通过趣味性教学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培养样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于数学的爱好。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根据他们所共有的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我国数学教学事业的发展,为我国培养新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丁平.用趣味开启小学低年级数学之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0)

[2]钟娟梅.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如何运用趣味教学[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2(10)

[3]匡祖友.浅谈培养小学生数学操作能力的作用.新课程.2008.(06)

篇8

一、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1.要注意积累形象思维。

要重视直观演示,丰富表象。小孩的年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重要地位,无论什么新鲜事物的出现,都会诱发其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用图片、模型、教具或电教手段组织教学,把抽象知识形象化,让小学生充分感知所学的材料。只有定量的感性材料,才能在学生脑中留下鲜明的映象。要充分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把静态变为动态,化远为近,并以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心理因素。如:在教学“7加几”时,我根据教材设计糖果投影片。出示投影片,教师提问:包里外各有几颗糖果?合起来共有几颗糖果?你是怎样想出来的?待学生欲言则不能时,教师边演示边提问:“7颗加几颗是10颗?”“这3颗是从哪里得出来的?”把5颗分为3颗和2颗,然后把分出的3颗移到包里与7颗合在一起是10颗,10颗加2颗是n颗。然后,引导学生脱离投影片想象演示过程,学生就很容易在脑中建立表象,形成算理。

让学生动手操作,丰富表象。动手操作,使学生各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有助于从多方面、多角度观察事物。例如在学习几何形体时,可首先要求学生动手制作和寻找一个或几个简单实物模型。在进一步观察时,开展摆、剪、画、比等活动,搞清几何图形各部分之间最突出的等量关系和特点,最后借助直观教具扩展到生活中去。例如教学“长方形的认识”,在学生学了长方形几何名称的基础上,让学生借助自己动手制作的长方形实物模型,通过折一折,量一量,进一步观察、分析、对比,得出长方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要求举出实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形的,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

2.要注意形象与抽象的关系。

形象思维是通过感性形象来反映与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抽象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以抽象的概念为形式,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进行思维活动。抽象思维是通过形象思维转化得出的。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逻辑思维往往以形象思维为先导,而形象思维则是通向逻辑思维的桥梁,两者相互交织。最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圈,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退位减法的方法,掌握计算的步骤。另外,还必须从直观入手,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容加强实验操作,强化形象感知。

二、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或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呢?根据数学直觉思维产生的条件和数学直觉思维的特性,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1.让学生大胆猜测。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猜测意识,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正是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重要方式。

在学生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之后,学习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猜想:异分母分数相加减会是怎样的?它会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有什么联系?在教学正方形的周长时,让学生猜想:正方形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用猜想贯穿于课堂教学。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学习,而且学生的数学直觉能力也在猜测中获得有效发展。学生的猜测可能是经过周密思维符合逻辑性的;但更可能是稚嫩无序的、甚至是错误的。作为教师始终应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当学生猜错时也不要泼冷水,不然就会扼杀学生的数学直觉。因此,直觉的产生首先需要有宽松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从而能放开胆量,敢想、敢说、敢猜。

2.让学生主动感悟。

“悟”是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外在知识内化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用心去感悟,才能自己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做到融会贯通,达到“真懂”、“彻悟”的境界,提高数学直觉能力。

在教学“商不变的规律”时,先提供一组算式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它们的商都是3,于是觉得非常奇怪,产生探索的欲望,并试图找出其中的规律,这时再让学生根据已给出的式子,自己编出商是7的算式。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从人人动手编题中体验到了除法中各数间的变化,悟出商不变的规律,教师应当提供机会、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使学生在自己探索的过程中真正“悟”透数学知识。当学生使所学内容的整个知识系统在头脑中形成非常直观浅显,非常透彻明白的东西时,也就达到了“直觉地把握”。

3.让学生的思维走向发散。

研究表明:无意识的思维活动之所以能产生“全新”的思想,其根本原因也就在于这种思维活动不受任何有意识思维所必然具有的条条框框的束缚,从而就可最为自由地去作出各种可能的组合。可见,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能力,必须开拓学生的思想,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把思想集中在某一解答或某一方法上。

篇9

一、逆向思维在几何证明中的优势

众所周知,分析法是几何证明中最常用的一种证明方法,而分析法中又有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由因求果”,另一种是“由果索因”.不管是“由因求果”,还是“由果索因”,它的思维方向都是线性方向,前者是正向思维,后者是逆向思维.但“由因求果”易使学生产生发散思维,一个条件写出很多无用结论.

例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是AC上的两点,且AE = CF.求证:DE = BF.

正向思维(由因求果):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AB∥CD,AD=BC,AD∥BC

所得结论哪些要用,哪些没用,对于中下层次的学生来说却非易事.

逆向思维(由果索因):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AD=BC

∠DAE=∠BCF,【AD=BC】(需证),AE=CF(已知)

ADE≌CBF(更简单)或CDE≌ABF

欲证: DE = BF

“由果索因”方向更明确,思路更清晰,可以避免学生在证明过程中走弯路,写出一些无用结论.

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证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

二、逆向思维的训练

要想学生能熟练运用逆向思维做题,单靠课堂教学讲几道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对学生进行一定的专项训练.

(一)给学生讲逆向思维的经典故事,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意识

人离水(孩子小做不到)

1.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小孩掉进水缸——救人(结果)

水离人(砸缸,水走,人获救)

2.田忌赛马的故事:田忌赛马,(三局二胜制)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上、中、下)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请同学们设计能让田忌获胜的方案.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体会从问题入手能更易、更快、更有效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反习惯训练

1. 教学生练习左手写字、左手拿筷子吃饭.

2. 练习比较少用的那只脚进行单脚跳等.

(三)在几何证明时利用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养成逆向思维习惯

几何证明需要学生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对于几何初学者的初中学生来说,环环相扣的问题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这种思维方式.而在问题设计时运用“由果索因”的逆向思维引导学生更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例如:如图,AB=AD,CB=CD,E,F分别是AB,AD的中点.求证:CE=CF .

问题一:欲证CE=CF,应先证什么?(BCE≌DCF)

问题二:欲证BCE≌DCF,已知CB=CD,还缺什么条件?(∠B =∠D,BE=DF)

篇10

一、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对新事物敏感。因此,不但要给学生精心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而且要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反馈信息,启迪思维的重要方法。因此,我充分利用教学中各个环节,依据学情,激发学生作答,并且善于启发学生逐步学会如何提问题。这样,从让学生回答问题到学会提出问题,从而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如教学《飞机遇险的时候》一文时,我问学生:看了课题后,你们有什么问题?学生纷纷举手,提出了如下问题:谁乘坐的飞机?遇到了怎样的危险?他们是怎样做的?后来有没有脱险?接着通过引读,学生们熟悉了整个课文内容。在总结全文时,学生又提出:为什么在飞机遇险的紧急关头,肯把伞包让给小杨眉?通过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学生不仅弄清了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而且提高了思维能力。

二、满足学生“自我肯定的需要”,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

心理学认为十三四的孩子,已经逐步产生自我肯定的要求,不希望人们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待,而要求尊重他们。我们上课时不能要求学生答问只许对不许错。有些学生创造性思维常与一般学生不同,表面上看起来似乎近于荒唐,有时不易被老师理解,但认真考虑,他们也有某些方面的道理。一次讲完《将相和》,我提问:“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绝大多数同学表示“喜欢藺相如”,并说明他的机智勇敢。我进一步启发还喜欢谁?又有几位同学说喜欢廉颇。正准备结束课时,突然又有一名同学举手说“喜欢赵王”,我惊讶地问“为什么?”学生振振有词地说:“蔺相如本来是一位小官,赵王看他有才华,就大胆地使用他。秦国本来是虎狼之国,在赵王与秦王面对面斗争时蔺相如都挺身而出,战胜强大骄横的秦王,维护了赵国的尊严。每次斗争胜利后,赵王就对蔺相如破格提拔。我就喜欢赵王敢于大胆使用人这一点”,学生说得有理有据。我给予了肯定:“你能从不同角度看到赵王的优点,这是很可贵的,你很会思考。”学生听到这样的肯定,心里十分高兴。

三、运用插图,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语文教材图文并茂,且均为彩色插图,依据课文插图,巧妙地设计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是在教学中培养想象创新能力的重要凭借。如教《我的爸爸》根据课文最后一段和所配的插图,设问: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哪些句子是说明图意的?根据是什么?学生认真读文,仔细看图,反复对照,用心揣摩。有的说是“一个夏天的晚上……让我们唱一支学校里新教的歌”这两句,另一个同学不同意这种看法,说是“爸爸听我们唱完歌……哪有什么美丽和幸福”这两句,大部分同学不同意前面同学的看法,认为是本段的最后一句。我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准备后辩论,让其思维相互碰撞,相互启发,相互激励,训练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还得到了“文中有画”的语感训练和艺术之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