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护理诊断范文

时间:2023-11-14 17:37: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骨质疏松的护理诊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骨质疏松的护理诊断

篇1

[关键词] 老年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自我保健

[中图分类号] R58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10-0059-03

骨质疏松是一种骨组织显微结构受到损伤,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质变薄,骨的脆性增加以致骨折危险度升高的全身骨代谢障碍疾病[1]。近些年来,随着人口生活方式与结构改变的转变,以及预期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持续增长的公共性健康问题,其中预防与治疗骨质疏松的关键是早期诊断[2]。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评估不是用来诊断低骨密度或者骨质疏松的,但是却有利于提高骨密度的检测率,特别是那些没有临床征兆的患者,并且还能够提高人群特别是高危人群对骨质疏松的防范意识,从而取得健康教育的效果[3]。本研究中选择2012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与同期在我院就诊的160例非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其中包括年龄、身高、体重及BMI的情况,分析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与同期在我院就诊的160例非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均符合我国现试行的中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4]。其中骨质疏松患者为观察组,非骨质疏松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160例,其中男59例,女101例,年龄60~89岁,平均(72.69±8.28)岁;身高152~176 cm,平均(165.21±4.89)cm;体重44~73 kg,平均(64.21±10.01)kg;BMI平均为(23.98±3.21)kg/m2;其中高血压37例,冠心病11例,脑梗死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41例,长期卧床者8例,经常饮用牛奶者55例,服用钙剂者46例,服用活性维生素D者39例,经常运动者36例,经常喝茶者52例,吸烟者39例,饮酒者22例。对照组160例,其中男61例,女99例,年龄60~88岁,平均(73.02±8.43)岁;身高155~179 cm,平均(168.44±6.23)cm;体重48~85 kg,平均(68.37±10.24)kg;BMI平均为(24.12±3.42)kg/m2;其中高血压35例,冠心病12例,脑梗死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43例,长期卧床者19例,经常饮用牛奶者30例,服用钙剂者28例,服用活性维生素D者40例,经常运动者21例,经常喝茶者55例,吸烟者41例,饮酒者20例。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5]:①年龄60~90岁;②所有骨质疏松患者均符合我国现试行的中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③患者意识清楚,不存在精神疾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依从性好,能够配合治疗。

排除标准[6]:①患有甲亢、糖尿病者;②患有皮质醇增多症、骨髓转移瘤以及多发性骨髓瘤等影响钙代谢或者骨骼疾病的患者;③6个月内服用过皮质醇以及其他治疗骨质疏松药物的患者。

1.3 研究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筛选出相关的危险性因素[7,8],设计问卷表,按照病历记录研究对象信息,将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编号,见表1。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其中包括年龄、身高、体重及BMI的情况,并且分析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其中包括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老年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老年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其中包括年龄、身高、体重及BMI;②分析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其中包括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老年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老年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分析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及BMI的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身高为(165.21±4.89)cm,对照组为(168.44±6.23)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及BMI的情况比较(x±s)

2.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老年骨质疏松有关的因素包括卧床、身高、运动、服钙剂以及喝牛奶,见表3。

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为了消除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将年龄,身高,体重、高血压、BMI 、冠心病、脑梗死、慢性阻塞性肺病、卧床、喝牛奶、服钙剂、活性维生素D、运动、喝茶、吸烟、饮酒等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身材较高、运动以及喝牛奶是老年骨质疏松的保护性因素,而卧床是老年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见表4。

表4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3 讨论

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评估不是用来诊断低骨密度或者骨质疏松的,其主要用途是识别可能存在低骨密度的群体,此为一种识别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更重要的意义[9]。评估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虽然不能明确识别所有骨质疏松患者,但是却有利于提高骨密度的检测率,特别是那些没有临床征兆的患者[10],并且还能够提高人群特别是高危人群对骨质疏松的防范意识,从而取得健康教育的效果,促进了骨质疏松的二级预防。很早阶段的骨质丢失即可通过骨密度测量发现,然而考虑到骨密度测量的经济效益以及普及性,尚未进行大规模的无选择性的人群筛查[11]。

相关研究[12]显示,采用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评估能够提高骨密度检测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身高矮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钙元素是维持骨骼强度的必需元素,相关研究[13]显示,经常饮用牛奶能够预防骨质疏松,并且骨密度与奶制品的摄入量成正相关,奶制品有助于获得最佳骨峰值,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因此老年人应该定期摄入奶制品,保证钙元素的需要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属于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而长期卧床属于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有动物实验研究[14]表明,低强度持续的运动有助于矿物质的沉积以及骨的合成。因此,应该鼓励老年人多进行低强度的运动,但不能进行高强度的运动[15]。

综上所述,身材较高、运动以及喝牛奶是老年骨质疏松的保护性因素,而卧床是老年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 刘晓辉. 老年骨质疏松的社区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2727-2729.

[2] 王昭琦,王立恒,王媚.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肌力与骨密度等指标的相关性研究及不同干预方法的疗效评价[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20(7):815-819.

[3] 罗文正,唐廷波,陈诚.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选择[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7):647-649.

[4] 林添海,刘丰. 老年骨质疏松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相关性的探讨[J]. 实用医学杂志,2014,30(5):783-784.

[5] 于志萍. 老年髋部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 军事医学,2011,35(8):637-638.

[6] 王晓冬,高文山,王建忠.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8):4604-4605.

[7] 宗海斌,李爱国,董玉珍,等. 药物及营养饮食综合治疗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 33(5):997-998.

[8] 党莉. 综合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腰背痛的疗效观察和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7):664-665.

[9] 庞雪,刘英,曹积弘,等. 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一过性反应的观察与护理[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 19(11):1187-1189.

[10] 刘家文,邓晓琴.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护理[J]. 重庆医学,2011,40(20):2076-2077,2080.

[11] 何卫斌,冉学军.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61例疗效分析[J]. 重庆医学,2012,41(15):1499-1500.

[12] 张岩红. 健康干预在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1):4815-4816.

[13] 曹颖,勾登萍,朱勤岚,等. 基于老年健康综合评估探讨老年骨质疏松相关危险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 34(17):4947-4950.

[14] 钱月茵. 护理及脉冲电磁场干预对促进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愈合及降低骨质疏松的影响[J]. 现代预防医学,2014,41(14):2674-2675,2680.

篇2

关键词 老年 骨质疏松症 护理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质量改变、骨强度降低、脆性增加及易致骨折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的代谢性骨病。目前,全世界患OP总人数超过2亿,是位居第6位的常见病、多发病[1],也是一种重要的老年性疾病[2]。通过综合性的护理措施,指导与管理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80例,诊断均符合合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学科组建议的诊断标准,年龄50~80岁,均无骨折,以腰背痛为主就诊[3]。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病程长短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

方法:对照组患者予内分泌科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除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外,给予综合性的护理指导与管理措施,随访观察腰背痛缓解情况,骨密度改善情况以及骨折发生情况。①健康教育:维在骨质疏松的治疗及预防药物中,活性维生素D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该药物既能增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利用,促进新骨形成,又能减少骨量的丢失。②饮食管理:为了维持骨骼健康,延缓骨量流失,人体需要每天从饮食中摄入足量的钙和维生素D。老年人每天钙的摄入量应不少于800~1000mg,含钙高的食物包括各种奶制品、豆制品、芝麻酱、海带、虾米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品有禽类、蛋类、动物肝脏等。③运动指导:维持每天适量的运动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适量的户外运动,并保证充分的日光照射,在预防骨质疏松中具有重要作用。④用药护理:指导患者应根据不同的疏松程度,按医嘱及时、正规用药,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掌握合理的用药途径;每种药的用法、注意事项详细告知患者。钙剂服用最佳时间在晚上临睡前比较好[4],因甲状旁腺介导的骨吸收主要发生在晚上空腹时;服用钙剂要多饮水,减少泌尿系结石的机会。继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改善较慢,在服药的同时,提醒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免影响疗效。⑤并发症预防:入院即加强安全防护的指导,帮助评估诱发跌倒因素,告知跌倒的不良后果及预防措施,提供安全的住院环境:房内设施简单,病床高矮适合,房间设防滑标志,卫生间设坐厕并安扶手,走廊设扶手。指导老人起卧缓慢,站稳后移步,提高动作协调性。

观察指标:随访1年,观察腰背痛情况,骨密度改善情况以及骨折发生情况。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结 果

实验组再发腰背痛,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骨密度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再发腰背痛、骨折发生、骨密度改善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

讨 论

老年OP又称二型OP,属于原发性OP的一种,男性在70岁以后出现,女性在绝经后20年出现,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2倍,活动不足、日照减少、微量元素、维生素D缺乏等都是老年OP的诱因。采取系统化、有针对性的护理指导与管理,不仅能有效防止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更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患者康复及预防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给予积极的综合性的护理措管理及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南登昆.康复医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231.

2 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118.

篇3

【关键词】护理干预;骨质疏松;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081-02

骨质疏松症在老年患者中发病率高,主要表现腰酸、背疼、弯腰、驼背等现象。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是以骨密度(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的测量为基础的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中老年常见疾病,积极的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可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受遗传、饮食、运动、激素、生活方式等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着重对此患者采取一定的护理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的9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所有对象在诊断上均符合以下标准[1] : 根据成年人骨密度的均值及标准差界定, 骨质疏松者骨密度低于(均值- 2个标准差)。①年龄> 60 周岁;②住院患者;③有腰背痛症状,反复发作,症状持续6个月或以上;④体格检查可伴或不伴肌肉骨骼系统阳性体征( 包括运动功能局限、局部压痛点等)。听力正常,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小学以上文化程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干预组男20例,女25例,平均年龄(67.64±5.76)岁;文化程度:小学22例,初中12例,高中8例,大专3例。对照组男18例,女27例,平均年龄(66.23±6.87)岁;文化程度:小学20例,初中14例,高中8例,大专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身体状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常规护理措施, 干预组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1.2.1 健康教育:包括发放骨质疏松症知识的宣传材料, 科室宣传栏张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膳食宝塔图;定期组织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学习骨质疏松症防治的专题讲座;定期组织中老年人观看健康保健录像,组织骨质疏松健康操活动,宣传骨质疏松防治知识;每个月编写一期宣传知识板报并张贴病区健康教育栏内;每季度组织一次骨质疏松患者户外活动。

1.2.2 饮食指导:①进食含钙丰富的食品如乳制品、鱼虾类、鸡蛋、骨头汤、蘑菇、木耳等,为了保证钙的良好吸收,膳食中可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另外食物中的钙磷比值要高于2∶1,要让患者知道保持钙、磷和维生素D 平衡的重要性;②增加蛋白质摄入,可每晚饮牛奶250ml,并减少盐的摄入;③还需补充与骨代谢相关的其他营养素,如维生素K、钠及必需微量元素如氟、锰、铜、锌等;④食品要多样,食量要适度,粗细要搭配,甜食要少吃,三餐合理分配;⑤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如酗酒、饮浓茶、过量喝咖啡、含碳酸饮料等。

1.2.3 心理干预:因患者有腰酸、背痛等不适,常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悲观心理,要多安抚患者并与之交流,使其保持良好心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让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转归及预防有所了解,帮助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面对现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4 治疗干预:当饮食中的钙达不到所需数量,再考虑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合理选用补钙药品,应选含游离钙高,副作用小的钙制剂,补钙同时可服用一定量的维生素D3,以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对部分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可给予口服福善美75mg,1次/w。

1.2.5 疼痛干预: 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以腰背痛多见,多为酸痛,其次是膝关节、肩背部。疼痛时予热敷和轻柔按摩,严重者应适当限制活动,嘱患者短期卧床休息,避免久坐久立及肢体过度负重;指导患者做放松骨骼肌张力的方法,科在膝关节下垫泡沫垫或软枕,将患肢置于屈膝功能位,用枕头、棉被支撑疼痛部位[2]。疼痛剧烈者可服用减轻肌肉痉挛的镇痛剂。

1.2.6 运动干预:大量研究已经表明,运动可以使人体BMD 增加。一项对480例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进行的随机对照实验发现, 运动可以抑制绝经后妇女的骨量减少, 而且该作用随着绝经时间的延长, 对照组与干预组间的差别愈加显著[3] 。因此,在非急性期,我们鼓励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运动,包括散步、慢跑、游泳、打太极拳、门球等。锻炼的地方宜选在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的环境中进行,以增加日光照射,促进皮肤维生素D 的合成和钙、磷的吸收。同时运动期间要注意预防损伤,循序渐进。

1.3 评价标准:显效:疼痛完全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改善,BMD 增加。有效:疼痛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改善,BMD增加或不变。无效:与干预前相比较各方面均无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10软件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骨密度比较

将各指标所测结果按组计算治疗前后的差值, 作两组差值的t检验, 结果表明,两组干预前后各部位骨密度好转例数的对比具体见表1。

3 讨论

在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生率为56%,而并发骨折者高达12%[4]。骨质疏松及其引起的骨折在当前常见疾病中位于第7 位,不仅给患者的身心带来痛苦, 还会造成严重社会及经济负担,甚至造成死亡。BMD是骨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 反映骨质疏松程度, 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重要依据。本次调查,测量腰椎( L1-L2椎体)的BMD, 干预前两组人群的BMD 基本相同,而干预后,干预组的BMD远远高于对照组。因此,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老年骨质疏松患者BMD,使患者自觉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从而,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唐海,罗先正,任喜梅等.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探讨[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1997, 3(4): 1-5.

[2] 陶苏红,老年骨质疏松的护理干预[J].哈尔滨医药,2011,31(6): 480

篇4

关键词:老年;腰椎;骨折;护理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因骨质疏松发生腰椎骨折的发病率约4.3~7.9%。老年人基础疾病多,身体抵抗力低,围手术期易出现吸入性肺炎、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1]。本次研究拟收集2011年3月~2014年2月我院诊断为腰椎骨折的患者,探讨围手术期护理的有效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3月~2014年2月我院诊断为腰椎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组,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基础护理均相同,研究组加用优质护理。研究组平均年龄(75.6±8.1)岁,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对照组平均年龄(78.2±9.1)岁,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两组人员性别,年龄无差异(P>0.05)。

1.2对照组护理方法 ①完善术前检查,向患者解释病情。术前禁饮食。护士讲解手术的注意事项。②手术日测量生命体征。③术后予吸氧,备吸痰器,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感染。④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1.3研究组护理方法 基础护理同对照组,加用以下护理

1.3.1术前护理 ①帮助患者适应床上大小便,同时保持床单清洁、干燥。②高龄肺功能情况差,护士提前帮助患者训练俯卧位锻炼,以便适应术后制动及长期卧床的不适感[2]。③心理护理:患者发生骨折后,身体和心理遭受双重打击。患者一方面希望及早完成手术,但也顾虑手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护士要帮助患者消除不良心态,使其心理、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尽快适应手术造成的应激反应。④病房护理晚上尽量减少医疗器械的使用频率,早晨对病房通风,晚上巡视病房时做到轻开门,轻关门,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术前休息环境。

1.3.2术后护理 ①一般护理:术后去枕平卧,保持腰部伸直状态,定期翻身、拍背。②并发症的预防:如肺栓塞:严密监测血压,血压平稳后逐步延长监测时间。③发热:每4h测量体温,配合抗生素使用。对于体温大于38℃的患者,积极寻找发热的原因,及时对症处理。④预防骨水泥聚热效应和外漏:骨水泥聚热效应表现烧灼感、腹胀为主要特征,外漏者表现剧烈腰痛,伴神经、脊髓受压。对于前者,应指导患者禁食,手法按摩,缓解腹胀,或服用吗丁啉。骨水泥外漏与注射量有关,椎旁组织、硬膜外都是易流入的位置。护理人员因严密观察下肢感觉运动情况[3]。

1.4观察指标 对比①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护士的护理满意度。②研究组和对照组住院期间并发症。

1.5护理满意度 在患者出院时,发放满意度调查表,总分100分。

1.6统计学 研究数据录入SPSS18.0分析系统,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使用Student's t检验。样本率的比较用χ2检验法,当P

2结果

2.1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护士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0.6±6.3)分、(70.2±7.1)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

2.2研究组和对照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对比 研究组和对照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13.3%,结果比较有差异(P

3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成为严重的社会健康问题。骨质疏松症最易导致腰椎骨折。骨折术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大大增加术后的并发症。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在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期间并发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我们认为术前全面的护理是手术顺利进行的有利条件,术后护理利于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减少卧床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在研究中我们还注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亲属的关心和体贴可以给患者一个宽松的生活环境,身心得以充分休养[5]。护理人员可采用与患者直接面谈,并应用心理疏导的方法,让他们对病情的想法、感受及悲哀,使他们有机会发泄,并能理顺自己的情绪。护理人员还要指导患者改变生活态度,指导他们通过转移生活重心来减轻对疾病的过度注意力[6]。

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护士也要在医院门口、科室走廊张贴疾病康复的宣传资料,为患者家属发放宣传手册,指导患者做好出院后的康复治疗方法。同时要教育患者的家属、朋友从多方位提高患者的心理社会支持水平[7]。

因此,本次研究认为通过优质护理能够明显减少老年腰椎骨折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梁碧涛,夏秦.中年男性骨质疏松的发病状况及危险因素[J].中国康复,2011,26(2):109~111.

[2]马俊岭,郭海英,阳晓东,等.上海市北蔡镇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与体质量指数关系的探讨[J].山东医药,2011,51(4):74~76.

[3]朱夫璋.健康体检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7):790~792.

[4]杨惠林.重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0(6):1125.

[5]陈文远,张寿,丁晓莉.海口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及骨折发生率的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6):824~826.

篇5

1.1方法

1.1.1护理干预组织8名医护人员成立护理干预小组,其中包含5名护士,3名医生。主要内容包括:①对病人进行为期4个月的护理干预,每周至少要进行3次上门指导,平均时间为40min。指导的主要内容有:钙剂的正确补充、适当运动及健康饮食等,遇严重情况可适当运用药物治疗。饮食护理,正确的饮食对于骨质疏松症病人来说非常重要,护士应做好病人饮食护理指导工作。要注意钙质和维生素D的补充,钙每日摄入量应保持在1000mg~1500mg,多食用奶制品(酸奶、牛奶等)、新鲜的蔬菜(如油菜、荠菜等)、新鲜的水果,不能暴饮暴食,应该少食多餐,从而促进食物的吸收;心理护理,护士应积极与病人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病人心理问题,针对具体的情况给予护理干预,例如介绍疾病的具体情况,使病人减轻心理负担。②要经常性地为病人讲解骨质疏松症的注意事项,向病人发放防治的纸质宣传资料,让病人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念及习惯,能够正确购买及使用药物[6]。骨痛护理,症状较轻者可进行推拿、热敷等,症状明显者,应尽量减少活动,必要时可给予止痛药。在治疗的同时,可播放温柔的音乐,转移病人的注意力,减轻疼痛感。③向病人宣传正确的运动方式和时间,让病人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运动指导,护士应指导骨质疏松症病人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时间不能过长,防止诱发其他的疾病。

1.1.2药物治疗根据病人的具体状况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主要包括:激素替代疗法、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二磷酸盐类等。

1.2治疗效果标准[7]在临床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4个月以后,对病人生活质量是否改善、骨折发生率以及遵照医嘱率等进行评价,其生活质量通过生活质量(QOL)测评表评价。具体内容:焦虑及抑郁心理状态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社会活动能力评分。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对实验中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定性资料采用独立样本R×C列联表资料的χ2检验;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按α=0.05的检验水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钙质由骨骼往血液净移动的矿物质流失现象,骨质量减少,骨骼内孔隙增大,呈现中空疏松现象,速率取决于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活性的消长。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系统性骨病,中老年人易患。以慢性腰背疼痛,甚至畸形、骨折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全身性骨量减少性疾病。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目前还不完全清楚,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可知,阳性骨折家族史、身材大小、种族、肤色、性别以及老年人等因素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骨质疏松症还与本人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联系,例如牛奶过敏、喝咖啡过多、缺乏运动、缺乏维生素、缺钙、过量饮酒以及过量吸烟等,都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骨质疏松症的根治方法,如果病人出现骨折,那么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进行治疗,并且治疗的过程也异常复杂,因此,预防骨质疏松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存在骨质疏松症早期症状不明显等情况,导致潜在骨质疏松症病人去医院就诊率低,并且由于少数病人对该病的了解不够,缺乏相关的知识,导致住院率较低。

目前骨质疏松症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有副反应,并且不能根治。因此,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应该重视预防工作,加强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要对骨质疏松症病患所有的诊治进行整理分析,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对不同情况的病人进行不同的护理干预。同时,向病人宣传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诊断知识以及相应的自我护理方法,让病人对于疾病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指导等。健康教育根据病人的文化层次、不同年龄、爱好、生活习惯等人群,做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从生理、病理等角度帮助他们了解预防、发病机制和康复问题,有利于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调动机体内在的抵抗力,积极配合治疗。所以对骨质疏松病人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选择有一定临床经验,并且熟练掌握骨质疏松症相关医学知识及健康教育方法的护理人员担当护理干预。在治疗过程中,观察并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心理变化、知识掌握情况,并定期随访。从而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对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后,我们可以看到,病人的血钙、血清磷酸酶以及肌酐值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这说明病人的体质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这对于骨质疏松症病人的治疗以及恢复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并且在进行护理干预以及健康教育后,病人的生活能力以及心理情况等众多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善。多进行户外运动,多晒阳光,有利于体内生成更多的有益元素以及促进钙吸收,改善骨质,降低新发骨折率。

篇6

关键词:继发性骨质疏松;康复治疗;偏瘫

随着我国迈入老年人社会,脑卒中的发病人群逐年攀升,偏瘫后由于部分患者缺少运动甚至长期卧床,骨骼无肌肉收缩应力而导致继发性骨质疏松,由此引发疼痛甚至骨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亦对预后影响不良[1]。因此,早期积极有效的防止偏瘫继发性骨质疏松,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意义重大。为此,笔者对偏瘫继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开展了综合康复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1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饶明俐主编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脑卒中的诊断标准[2],且均为首次脑卒中患者,年龄≥60周岁,病程≤3个月;同时排除双侧瘫痪者、合并有严重心、肝、肾等内脏功能障碍者、认知障碍者、既往有骨质疏松病史者、发病前 3个月内长时间服用对骨、钙代谢有影响的药物者,最后纳入观察患者84例。根据患者住院先后顺序,将84例患者采用SPSS16.0产生的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经统计,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原发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予以对症治疗和康复科常规护理,并予以营养神经药物等治疗。观察组另根据病情不同阶段采用相应的康复治疗措施:BrunnstromⅠ~Ⅱ期患者主要由治疗师进行患侧肢体被动活动、联合反应诱发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健侧肢体抗阻训练、转移训练、坐位平衡训练和被动站立训练等;BrunnstromⅢ~Ⅳ期患者主要由治疗师进行患者肌力训练、肌张力控制训练、痉挛肌电刺激、站位平衡训练等;Brunnstrom Ⅴ~Ⅵ期由治疗师进行肌力训练、步行训练等。以上训练每天2次,每次30~60 min,每疗程5d,连续治疗6个疗程。对照组则未接受正规的综合康复治疗,由患者本人及其家属自行锻炼。

1.3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偏瘫侧Ward三角、偏瘫侧桡骨远端和第1腰椎的骨密度,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的Delphi双能X线快速全身骨密度测定仪进行检测。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运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患者均接受完1个月的治疗,治疗前两组患者三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三处骨密度比较(g/cm3)

3、讨论

患者脑卒中后可合并多种病变,临床中最受关注的是运动障碍,其次是感觉功能障碍、言语和吞咽功能障碍等,最早对脑卒中后骨质疏松的研究报道始见于Minair等[3]在1974年的研究,Minair等发现脑卒中患者常易并发骨折,且偏瘫侧更多见,随后国际上开始逐渐对此关注,近年来我国骨科和康复科医生亦开始着手继发性骨质疏松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可高达40%,脑卒中后发生股骨颈骨折的比例高达30%[4]。脑卒中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这一类人群本身就开始出现了骨量的减少,由于患者偏瘫侧肌力和肌张力低下,骨骼所受的应力大幅下降,加之运动的减少,更是加剧了骨量的流失,另外卒中后内分泌紊乱如甲状旁腺激素代谢异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都可导致钙磷吸收异常,骨重建呈负平衡状态,骨强度下降,从而形成骨质疏松症[5]。由于本病绝大多数患者并不会表现出临床症状和体征,所以难以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甚至医护人员的重视,所以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也并未纳入脑卒中后的常规治疗。

骨密度是骨质量的重要标志,也是反映骨质疏松程度,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重要依据,目前骨质疏松的诊断主要依靠骨密度双能X线吸收法进行检测,检测部位常选Ward三角、桡骨远端、第1腰椎、股骨颈和大转子等处,考虑到偏瘫患者主要表现为患侧骨密度下降,笔者在进行检测时分别在 上肢、下肢和躯干选取了患者偏瘫侧的Ward三角、偏瘫侧桡骨远端和第1腰椎进行检测。在对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骨密度测定后,结果显示骨密度均有明显下降,但当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骨密度有所上升,接受综合康复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骨密度上升更加明显,这说明综合康复治疗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骨质疏松。

当然,预防偏瘫继发性骨质疏松最好的措施是积极治疗脑卒中,尽早恢复患侧的肢体功能,另外对于出现了骨质疏松症状或骨密度下降较明显的患者,可以联合使用药物治疗,如降钙素、双磷酸盐、骨化三醇等。

参考文献:

[1]张盘德,冯彦林,范小艳等.脑卒中偏瘫患者骨密度变化及继发骨质疏松症的特点[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9):789-791.

[2]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0-39.

[3]Minair P,Neunier P,Edouard C ,et al. Quantitative histological data on disuse osteoporosis:comparison with bioloaical data[J].Calcif Tissue Res,1974,17(1) : 57-73.

篇7

关键词:强化护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影响

妇女绝经后,由于身体的衰老,缺乏雌激素导致骨量减少以及骨组织结构变化,容易引起骨疼痛、身体变矮等其它症状,严重影响到妇女的正常生活[1]。对PMO的治疗临床上常采用药物联合治疗,然后治疗预后不是十分理想,髋部骨折中有12%~14%的人于骨折后1年内死于循环、呼吸、消化等系统的各种并发症,存活者中50%行动不便[2]。有研究显示,良好的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骨密度,改善患者预后。本文研究了强化护理对PMO患者的影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平均年龄(55.89±10.34)岁,文化程度小学以下30例,初中40例,初中以上10例,患者均有较好的书写与理解能力。纳入病例的标准:①符合中国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3];②患者无严重的心肝肾等疾病;③患者及家属与院伦理委员会了解本次研究的目的并同意本次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加强护理模式,两组患者文化程度、病程程度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进行全身检查,询问患者病史,并对患者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与此同时,从患者本人及家属处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和饮食习惯,对照组患者在观察期间进行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宣教、病情通知、药物服用注意事项等。观察组进行加强护理,加强护理措施:①加强健康教育:告知患者骨质疏松症的严重性,绝不是简单的缺钙,告知治疗不当的严重性,高度引起患者的重视,用卡片方式记录健康相关内容并发给每位患者让患者便与记忆;②饮食指导:根据了解到患者的生活习惯,改正患者的不良饮食,如食物太咸少吃,少喝酒,戒烟等;③运动锻炼: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制定运动锻炼计划。护理12个月后测定两组患者的骨密度,骨密度测量方法:在患者前后一致的情况下采用我院韩国进口,型号为双能X线骨密度仪 EXA3000 测定腰椎(L1~4)和髋骨处的骨密度,即BMD(L1~4)和BMD(hip)。单位用骨g/cm2表示。记录护理期间两组的并发症,并调查满意度。

1.3疗效判断 患者满意度分为三级评定,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满意+较满意)/例数;患者疼痛后不能耐,检查后诊断为病理性骨折为并发症纳入标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2软件包处理所得数据,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组间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计算P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骨密度变化情况 观察组骨密度增加情况明显,而对照组相对于护理前却有所减少,两组护理前BMD(L1一4)和BMD(hip)均无差异,护理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仅1例并发症,对照组有4例出现并发症。观察组护理满意28例,较满意10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95.0%,对照组满意20例,较满意11例,不满意9例,满意度为77.5%,经过统计学软件分析,满意度比较差异明显(χ2=5.835,P

3讨论

强化护理的概念是随着护理学的日益发展而兴起的,主要的措施包括加强运动,注意饮食、戒除不良生活习惯等[4]。由于患者的文化水平较低,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不够,许多患者甚至认为只要服药就可以很快的将病症治愈,医护人员要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就需要采用强化护理的措施[5]。

本文采用强化护理的措施,对40例绝经后PMO患者进行了护理,由护理结果可以看出,强化护理后观察组的骨密度相比较于对照组差异十分显著。强化护理之所以可以提高患者的骨密度,笔者主要认为的原因有下面两点:①饮食健康且补钙:患者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胃吸收功能障碍,如患者喜欢酗酒,酒精伤肝,进而影响患者的其他系统功能;指导患者选择食物,多吃富含蛋白质与钙的食物,如豆类,肉类食物,少摄入易使钙流失的食物,如碳酸饮料等;②运动锻炼加强骨密度:日常生活行为会影响人的骨密度,Swezey认为,每天轻快走5 min,BMD都有升高,在年轻人或绝经后妇女,每天跳60 s,5个月后BMD增加将近4%。加强运动对患者的影响不可小嘘。强化护理还可以减少患者治疗后期的并发症,本文研究得出观察组在1年内的并发症仅1例,而对照组出现4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强化护理在加强PMO患者的骨密度、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常规护理更具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姚汉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强化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119-121.

[2] 赵海勇,田发明,刘家寅等.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进展[J].山东医药,2013,53(31):95-97.

[3] 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0,6(1):1-3.

篇8

骨质疏松,中老年人的隐形杀手。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全球骨质疏松患者总数已超过2亿,由骨质疏松所导致的骨折每年有130万~160万人次。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世界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髋部骨折患者的死亡率仅次于乳腺癌。

中国至少有7000万骨质疏松患者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代谢疾病。由于患病人数众多,它已成为世界常见病和多发病。

在中国,骨质疏松带来的危害同样不容小视。随着社会老龄化发展迅猛,以及某些慢性疾病和药物的影响,中国骨质疏松患者数量正在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

在2016年10月召开的“第13届钙素论坛”上,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物盐疾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常务副主任夏维波告诉《t望东方周刊》,中国目前至少有7000万名骨质疏松患者,骨量减少和低骨量人群已经超过2亿。

“虽然一提到骨质疏松,大家都不觉得陌生,但能够真正关注并积极预防的人,还是少之又少。”在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物盐疾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徐苓看来,发病隐匿、治疗持续时间长是导致骨质疏松患者及低骨量人群众多的主要原因。

徐苓介绍,骨质疏松在发病初期没有任何症状,患者不会感到疼痛难受,往往都是出现骨折后才能引起注意。而且,骨质疏松需要长期治疗,但它的治疗效果不像止疼药、降压药、降糖药那样明显可见,很多人服药一两年以后感觉不到任何变化,只要没出现骨折就认为不需要继续服药了。

“因此从骨质疏松的防治来讲,早发现和坚持治疗存在很大问题。”徐苓告诉《t望东方周刊》,国外统计显示,能够长期坚持正规治疗的患者不足一半,而中国虽然没有相关数据,但结合临床经验判断,中国这一比例不足20%。

髋关节骨折致死率高

虽然骨质疏松患者众多,但早期患者不会有任何感觉,因此它又被人称为“静悄悄的流行病”。然而,当骨量流失到一定程度,骨骼疏松、易碎,则极有可能出现骨折,而骨质疏松所导致的骨折往往会带来非常严重的致残率甚至致死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所以骨质疏松也被医生视作人体健康的“隐形杀手”。

来自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的数据显示,全球50岁以上女性每3人或2人中约有1人,50岁以上男性每5人中约有1人会经历一次或多次骨质疏松性骨折。

陕西省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副主委、西安市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主委、西安市红会医院骨质疏松科主任曾玉红对《t望东方周刊》表示:“从35岁起,人体的骨量就开始慢慢流失,这个过程往往相当隐匿,没有明显症状和预警信号。只有当人体骨量流失到一定程度后,病人偶然摔倒、跌倒、弯腰捡东西,导致腕部、髋部和脊椎骨折发生时去看医生才得以诊断。”

她指出,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人,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会明显增加,约有50%的人在出现一次骨质疏松骨折后还会再遭受第二次骨折,其中髋关节骨折发生几率最高。

很多人会认为,得了骨质疏松甚至出现骨折都算不上要命的大病,其实骨质疏松带来的骨折是导致老年患者致死、致残最常见的原因。来自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物盐疾病分会的数据显示,骨质疏松髋关节骨折1年内,患者死于并发症的比例高达20%,而存活者中50%致残,生活不能自理,生命质量明显下降。

另外,由于骨质疏松需要在治疗和护理上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一疾病的经济负担也格外沉重。美国国家骨质疏松基金会最新研究显示,美国每年会发生超过200万次的骨质疏松相关骨折,年医疗花费超过190亿美元,疾病负担高于心梗、卒中和乳腺癌。另外,美国2000万骨质疏松患者每年还会带来高达100亿美元的直接疾病支出,这一数字与治疗心血管疾病和哮喘的费用接近。

夏维波告诉本刊记者,2010年中国大陆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233万例次,为此产生的医疗支出高达94.5亿美元。如果按现在的发展趋势测算,2030年中国大陆地区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和医疗支出都会成倍增加,且骨质疏松性骨折后患者的病残率和死亡率也会显著增加。

慢病患者要及早防范

哪些人属于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需要及早防范?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质疏松学组委员、北京积水潭医院副院长贺良告诉《t望东方周刊》,骨质疏松往往会在中老年人、绝经妇女和一些慢病患者身上发生。

总体而言,骨质疏松患者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女性在更年期后身体雌激素明显下降,此时骨钙流失比例会明显提高。而男性往往是在到了一定年纪以后才更容易出现。

“除了性别和年龄这两大风险因素外,有肾脏病、消化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类疾病、血液病、糖尿病等慢病患者都很有可能出现骨质疏松。”贺良介绍,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慢性肾病、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的炎症和长期服药治疗,尤其是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会将身患骨质疏松的风险明显提高。

此外,女性绝经过早、具有家族遗传史、体型瘦小、钙质或维生素D摄入不足、缺乏运动、吸烟、酗酒、过量饮用咖啡饮料或浓茶也都是出现骨质疏松的一些危险因素。

曾玉红特别强调,骨质疏松会引发骨折,骨折和长期卧床本身也会导致骨质疏松,“卧床一周所流失的骨量相当于正常人一年生理性流失的骨量,所以也有一部分骨质疏松是因为骨折或者卧床所导致的骨量快速流失。”

贺良说,尽管骨密度检测是检查骨量、判断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的金标准,但对于没有条件进行骨密度检测的人群而言,也可以通过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OF)推荐的一分钟自测题和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f-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OSTA)来预测自己将来是否会出现骨质疏松。

可防可治

虽然骨质疏松症会带来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但它却是可防可治的。

骨质疏松的预防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年轻时积累的骨峰值越高,可供日后消耗的就越多,将来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也越低,因此儿童和青少年是骨质疏松的一级预防对象。也就是说,如果可以在这个时期补充足量的钙、强健骨骼,不但可以应对生长发育需要,更可以获得最佳峰值骨量。

而骨质疏松二级预防的对象则针对有相应危险因素、出现骨量减少的人群。夏维波告诉本刊记者,35岁以上的人群都应该有意识地防止骨质疏松发生,尤其是对于女性而言,如果从饮食中不能摄入充足的维生素D和钙,大部分女性都会在绝经后开始骨量流失。

他表示,成年人首先要远离各种有可能对骨骼造成损害的危险因素和不良生活习惯,做到饮食健康,每天摄入足量蛋白质、钙以及其他微量元素,不能过度减肥,不要强调以瘦为美;其次要坚持规律适量的运动并增加日照时间。

徐苓认为,相较于西方人,中国人对蛋和奶的摄入较少,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天应摄入1000毫克钙,孕妇则要达到1200毫克,而实际中国人平均每人每天的钙摄入量只有400毫克。

如果不能从日常饮食中摄入足量的钙,那么就要考虑钙剂的补充。夏维波表示,补钙绝不是“老生常谈”,骨质疏松虽然可怕,每日补充足量钙和维生素D却是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的基石。

篇9

辽宁绝经妇女骨密度与绝经年限、体重关系研究 刘英敏,李书琴,刘聪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骨密度变化 卓铁军,周明秀,申志祥,Zhuo Tiejun,Zhou Mingxiu,Sheng Zhixiang

尿钙、尿钠与男性青少年骨矿含量 周波,王晓红,张卉,王松涛,韩中凝,刘威,万冰

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综合治疗探讨 刘中坡,赵立力,张艳玲,刘书清

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中药治疗 丛春雨

壮骨胶囊防治类固醇大鼠肾阳虚的实验研究 吴铁,李青南,胡彬,李朝阳,黄连芳,崔燎

珍珠钙胶囊治疗男性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效果观察 赵玉堂,赵娟,杨剑辉,Zhao Yutang,Zhao Juan,Yang Jianhui

云南省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成立 李扶刚

一氟磷酸盐联合钙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 葛宝铭

骨组织的力负荷感受反应机制研究进展 谢力勤,崔伟,刘成林

亚太地区骨质疏松基金会举办首届骨质疏松培训班 李扶刚

测定中指骨骨密度的临床价值 陈如山,阎德文,吴清平,Chen Rushan,Yan Dewen,Wu Qingping

原发性闭经患者骨代谢及其骨调节因素水平的观察 郝艳华,姚吉龙,杨晓薇,陈庆芬,郑怀美,王洪复

肠炎性病变患者骨密度测量的临床意义 蔡跃增,李景学,雷新玮,祁吉

糖尿病患者血清IGF-Ⅰ、IGF-Ⅱ、GH水平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史秀琴,苏雁,岳麓,赵云霞

一氧化氮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探讨 徐宏光,赵其纯,姜宗园,靳松,朱劲松,丁国正

补肾中药对骨质疏松大鼠性激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邵敏,刘庆思,庄洪,赵静

分娩前母血、脐血、新生儿血骨代谢相关激素水平及其意义 李立人,李月萍,梁敏文,欧佩兰,陈党生

高血压患者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时的骨密度 阎德文,王建平,吴清平,王月菊

87例老年性脊椎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X线测量 高启忠,宋冠军,Gao Qizhong,Song Guanju

不同年龄妇女骨代谢生化指标变化情况 段定红,黄敏丽,Duan Dinghong,Huang Minli

建议骨密度普查应测量双前臂 刘志成

骨质疏松和非重创性骨折患者血清BGP、PINP含量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汤涛,程永福,Tang Tao,Cheng Yongfu

妊娠晚期及分娩后妇女骨代谢的变化 陈文利,薛延,孙葆明,郭云秀,孙淑云

运动与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曲玉蓉,高月华,Qu Yurong,Gao Yuhua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魏青,杨杏芬,刘力,张越华,胡斌,陈铁江,张桥,邓丽霞,徐栋梁,陈伟

血清骨钙素水平的观察 蔡桂英,葛雪琳,魏玲,杨霞,杨秀川,王莉,李金祥

贵阳地区中青年妇女掌骨骨皮质峰值及影响因素初探 孙晓红,李安兴,孙建琴,陈绪光,詹键,王惠群

建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的原则和方法 杨定焯,程静,安珍

100名医院健康职工定量超声骨量分布的调查 窦桂芝

新疆喀什地区汉族与维吾尔族骨密度比较(附1586例资料) 朱忠一

中西医结合治疗绝经后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98例 玉兰,牛占和,牛占山

265例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分析 程立明,李健,林淦松,胡汉生,江洞庭

Ⅱ型糖尿病人骨量减少的分析 杨肖红,李亚伟,刘辉,江妙桂

肾小管性酸中毒6例分析 程梅芬,陆怡,孙小丰

一例重度骨质疏松致轻微外力下多发骨折 夏刚,江毅,崔子健

前臂1/3、1/6及1/10位置骨密度测定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意义 敖邦华,曹松,敖静波

骨质疏松症防治药物的体外细胞药效评价 王洪复,金慰芳,高建军

阿仑膦酸钠抑制破骨细胞体外吸收的研究 王晓敏,于世凤,刘忠厚,Wang Xiaomin,Yu Shifeng,Liu Zhonghou

骨康防治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 邵敏,杜莹,庄洪,刘庆思,朱辨弦

羊藿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李芳芳,宋士军,李建平,李恩

席汉综合征与骨代谢的变化 李亚伟,杨肖红,臧军现

习惯性下颌关节脱位患者局部骨损伤的观察 冯红霞

骨质疏松症与脊椎转移癌的鉴别(附8例报告) 王成斌,阚士峰,钱程

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的预见性护理初探 刘凤芹

国产羟乙膦酸钠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卓铁军,周秀明,申志祥,金尔雅

阿仑膦酸钠治疗男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谢晶,沈霖,周丕琪,杨艳萍,高兰,刘保平

福善美钙尔奇D治疗Ⅱ型糖尿病合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19例临床观察 杨玉霞,陈璐璐

补肾益骨中药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继发骨质疏松案例报告 臧天霞

男性骨质疏松症:概况 金世鑫

骨矿和骨结构非侵入性检测进展 蒋业斌,Harry K.Genant

骨质疏松危险因素与骨折预防 祝坤,刘忠厚

肾虚与骨质疏松及补肾中药的作用 刘钫,刘和娣,李恩

I型胶原C末端肽的检测方法和临床运用 冯晓丽,张忠辉

2000~2010年--骨关节年代 秦岭,郑振耀

Osteospace全干式超声骨密度仪 杜晓东,王乐

成都地区骨峰值的研究 马锦富,杨定焯,安珍,宓云刚,王晓英,尚家芸,蒋建军

17β-雌二醇对大鼠破骨细胞内钙浓度影响的研究 王真,裴著果,刘洁,Wang Zhen,Pei Zhuguo,Liu Jie

晚期糖化终末产物在老年大鼠骨质疏松发病中的作用 孔德娟,陈永春,李恩,刘昆

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骨代谢变化关系的研究 姚斌,胡国亮,肖海鹏,Yao Bin,Hu Guoliang,Xiao Haipeng

卵巢摘除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ER-mRNA表达与骨小梁退变的相关研究 程云英,卢守莲,任慕兰,庄育红

定量CT对去势兔骨密度观察 韩邕,王桂芝,张光,吕岩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大鼠卵巢切除后骨量丢失的研究 黄遂柱,王宏耀,赵永强,廖文胜,戴克戎

全髋关节置换术假体周围骨溶解的临床分析 郭艾,罗先正,王志义,李强,李亚东

晚孕妇女骨密度变化的研究 应奇峰,王昌勤,徐岚,陈寿农,孙恪遵,皇甫梅生

糖尿病人胰岛素分泌功能差异对骨代谢的影响 张菱,文世林,梁秋蓉,Zhang Lin,Wen Shilin,Liang Qiurong

太原市健康人腰椎骨密度研究 李兰,周倜,邵晋康,Li Lan,Zhou Ti,Shao Jinkang

中老年人前臂不同部位BMD下降率临床意义分析 李金花,杨剑辉,赵廷宝,Li Jinhua,Yang Jianhui,Zhao Tingbao

不同孕期和分娩后妇女及新生儿钙代谢研究 侯淑琴,肖占森,马淑敏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生存质量的调查研究 邵敏,刘庆思,Shao Min,Liu Qingsi

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骨代谢变化初探 来芹美

补肾中药骨密片防治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实验研究 费震宇,张新民,王文健,陈伟华,陈素珍,应健

补骨胶囊对去大鼠骨代谢影响的定量研究 李青南,陈艳,黄连芳,胡彬,金勋杰,吴铁

中药成方四君子汤对去卵巢大鼠血清骨钙素水平影响 尹斯利,金勋杰,吴铁,李青南,胡彬

补肾对去势大鼠神经内分泌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 于佳音,郑洪新,林庶茹,夏淑杰,崔家鹏

氟化钠对大鼠破骨样细胞及其凋亡的影响 李雨民,李玉坤,张宇光,孙元明,邱明才

天灸对实验性骨质疏松的影响 张露芬,李学武,李晓泓,田阳春,张冰,王磊,王昱,杜守颖

胎肾细胞移植对维甲酸所致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 彭宁,李锐,张维,郑清莲

上海市区女性峰值骨密度的建立与影响因素探讨 王洪复,朱国英,翁世芳,王莉华,王伟华

正常钙摄入老年男性骨质疏松与钙调节激素相关性的调查与分析 吴伏娜,米涌,钟紫微

不同季节补钙对北方男性青少年骨矿含量的影响 周波,王晓红,王松涛,徐超,刘艳,韩中凝,刘威

单能X线和定量CT测量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沈飞霞,郑景晨,周素彬,张建青,郑祥武,汪大望,陈肖俊,周小洁

卵巢切除后大鼠骨小梁形态的实验研究 鞠传广,马庆军,谭远超,张恩忠,徐卫国

2型糖尿病患者性激素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研究 关美萍,薛耀明

褪黑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量的影响 孙中安,范丽丽,李兆英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病人的骨质疏松 陈丽华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VitD3水平与骨代谢的关系 刘倩,毛海婷,王文奇,王义国,陈自平,闫明先

糖尿病患者血清BGP与TrACP测定的意义 李蓬秋,张学军,吴冀川,林敏,陈平,吕月婵

妊娠妇女二维骨密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张大华,肖占森

兰州地区成年人群骨密度调查 张皓,周怀琪,杜富会,郭顺林,张安

600例学龄少女前臂骨密度的研究 刘加昌,张瑾,欧阳巧洪,刘青,滕小梅

雷洛昔芬对骨质疏松大鼠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梁晓萍,董少红,肖学吕,徐宜英,钟紫茹

宣武医院门诊处方钙制剂的调查分析 齐晓涟,刘莹

中药龟丝补骨片防治大鼠类固醇性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 肖建德,肖强兵,阎德文,关弘,吴清平

钙磷代谢疾病 金世鑫

定量超声骨测量技术 叶学松,谢建蔚,徐斌,吴翠灵,谢佩霖,茅海萼

篇10

一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其主要临床表现和体征为:腰背疼痛,身高缩短、驼背,脆性骨折等。骨质疏松症可分为三大类,一类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源于生理因素,是一种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生理性退行性病变,包括与年龄有关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第二类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由其它疾病或药物等一些因素所诱发的骨质疏松症,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风湿、胃肠道吸收障碍以及心肝肾慢性疾病等。第三类为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8~14岁的青少年或成人,多半有家庭遗传病史,女性多于男性。而三类骨质疏松症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约占所有骨质疏松症的90%以上,因此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患者群。

二 骨质疏松症发病趋势

根据2003年国家卫生部的居民慢性疾病患病率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已达到8.8%,在所有慢性疾病患病率中仅次于高血压和胃肠炎的患病率而位列第三,严重影响着人民大众的健康。此外,2003年至2006年由卫生部科教司组织的全国骨质疏松流行病学调查估计,全国2006年5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6944万人(男1534万,女5410万)患有骨质疏松症,约21390万人存在低骨量(男10043万,女11347万);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明显升高,女性尤其突出。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预计到2050年将增加到2.21亿,届时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将发生在亚洲,绝大部分在我国。因此,可以说目前特别是不久的将来骨质疏松将成为老年人最常见和明显影响生活质量的慢性病之一,是老年性疾病防治的重点。

三 骨质疏松症的危害

骨质疏松症早期没有任何症状,很难引起百姓的重视,但是骨量在无声无息中缓慢地流失,所以医学界称骨质疏松症为“静悄悄的流行病”。

当骨量流失达到一定程度时,它的危害就显现出来。首要表现就是“腰背疼痛”,但是往往老百姓会误认为这种疼痛是由负重导致的腰肌受伤等。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症将进一步加剧,就可能导致骨骼受力不均,或骨质脆弱、机体产生修复性反应而形成骨刺。

骨质疏松症更严重的后果是骨折、骨折不愈合、致残,甚至致死。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60岁以上的老人发生摔跤后,有87%会骨折。而骨质疏松症导致的髋部骨折,由于老人骨折愈合能力差,50%骨折患者终身残疾,另有20%骨折患者在一年之内死于其他并发症。

对老年人而言,骨质疏松症容易诱发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老年性痴呆症等病症。它所导致的骨折每年造成的老年人残疾和死亡,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其医疗和护理也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目前骨质疏松正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重点公关项目,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0月24日定为“世界骨质疏松日”。

四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一)防治骨质疏松症四大误区:误区1:骨质疏松症是小病,可治可不治骨质疏松症平时不只是腰酸腿痛而已,一旦发生脆性骨折,尤其老年患者的髋部骨折,导致长期卧床,死亡率甚高。需要谨慎对待,及早去正规医院检查治疗。

误区2: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症为时已晚: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无法逆转,到老年期治疗已没有效果,为此放弃治疗,这是十分可惜的。从治疗的角度而言,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所以,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应接受正规治疗,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误区3:喝骨头汤能防止骨质疏松症:实验证明同样一碗牛奶中的钙含量,远远高于一碗骨头汤。骨头汤的补钙效果微乎其微。此外骨头汤里溶解了大量骨内的脂肪,经常食用还可能引起其他健康问题。因此老人要注意饮食的多样化,少食油腻,坚持喝牛奶。

误区4:补钙等于骨质疏松症治疗:简单来讲骨质疏松症是骨代谢的异常造成的。因此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综合治疗,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患者应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二)正确用药: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可防可治的疾病,一旦发生骨质疏松症,严重的后果就是致残、致死。因此,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比治疗更为现实和重要。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可分为基础措施和药物干预。

1 基础措施: “基础”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但也不是唯一的。基础措施适用于预防阶段、药物干预阶段及康复阶段。基础措施是指使用“维生素D+钙”。而老人由于肝肾功能的下降,使用“活性维生素D(如阿法骨化醇)+钙”更佳。阿法骨化醇的安全用量是0.5-1.0ug/天,每日补充的元素钙为500-600mg/天。

2 药物干预:目前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药物很多,按其不同的作用机理分成三大类,即促进骨矿化类药物(包括钙剂、活性维生素D3等)、促进骨形成药物(包括甲状旁腺激素、硼剂)和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包括雌激素、降钙素、双膦酸盐等)。

当然,选择药物要谨慎、科学合理。维生素D类是临床应用的首选药、基础药,而其中的阿法骨化醇是最早用于骨质疏松防治的药物。2011年,有关学者专门针对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阿法骨化醇与其它药物的对比开展了全面的系统性评价与研究。该项研究以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血液生化指标以及骨折发生率等指标的改善程度作为评价药物有效性的基础,筛选了国内外数十项关于骨质疏松治疗药物的研究报告进行分析,比较了不同药物以及药物的不同剂量和联合方式的疗效。根据该项研究的研究结果,阿法骨化醇在防治骨量流失方面效果显著,特别是对于男性骨质疏松患者的效果优于其他药物。同时,该项研究还表明阿法骨化醇0.5μg/day的剂量对骨密度和血磷的影响显著。在联合用药的情况下,阿法骨化醇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阿法骨化醇和安慰剂或空白组比较,在血钙和骨折率指标上优势更加显著。可以说,阿法骨化醇在防治骨质疏松方面效果是理想的。

对于一种药物,一项治疗,疗效当然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而同时经济性也是需要考虑的,也就是说我们怎样通过花费最少的钱达到相同或相近的治疗结果呢?根据2011年最新的一项名为“阿法骨化醇与骨化三醇预防骨质疏松骨折药物经济学评价”的研究结果:对于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阿法骨化醇联合钙剂用药预防骨质疏松骨折的经济性优于单用骨化三醇或者骨化三醇联合钙剂,即“性价比”更高。对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治疗,阿法骨化醇单独用药有一定效果,但与钙剂联合使用效果更好,与维生素D联合钙剂治疗相比,效果更好而成本更低。

上述的分析和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在治疗骨质疏松上,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要避免上述提及的治疗误区,科学地对待疾病,选择科学有效的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同时针对广大患者特别是那些经济条件不是太富裕的患者朋友们来说,阿法骨化醇或许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五 注重预防

除了上面我们讲到的正确用药之外,骨质疏松症还要注意饮食、运动和光照等生活方式的预防。饮食疗法主要是从膳食中摄取更多的钙。具体地说,一个人一天约需要1000毫克的钙,食物中大约可以得到500毫克,其余的要从牛奶、豆制品等摄取。其中牛奶是最好的,它不仅好吸收,还能促使血钙向骨骼转移。250毫升牛奶中含300毫克的钙。做为预防骨质疏松,老年人最好早上喝250毫升牛奶,晚上喝250毫升酸奶。如喝牛奶出现腹痛、腹胀者,可吃豆制品。小鱼、小虾和核桃、杏仁等坚果中,钙含量也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