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篮球基础训练教学范文
时间:2023-11-14 17:37: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童篮球基础训练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摘要:文章阐述了如何抓好少年儿童标枪运动员的基础训练,使其尽快掌握标枪投掷的完整技术,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专项素质以及投掷能力。
现代标枪训练对于运动员的全面身体素质及专项投掷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专项技术训练中,亦要求少年儿童运动员就学习并掌握完整技术。如何才能使少年儿童运动员尽快地掌握标枪投掷的完整技术,并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以及投掷能力呢?抓好少年儿童标枪运动员的基础训练,就放到业余训练工作者的议事日程上来了。
少年儿童运动员高质量的基础训练,是其多年科学训练的前奏。从笔者在青少年业余体校从事投掷项目教学训练近20年的经验中发现,少年儿童标枪运动员的基础训练主要应该发展运动员的动作频率、动作速度、爆发力以及弹跳、协调性和柔韧性等素质,通过一般投掷和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来发展力量。应该强调指出的是,在进行少儿标枪基础训练的教学过程中,教练员所选择的训练内容必须符合少儿年龄特征,采用的训练手段和训练方法要丰富生动;对于标枪投掷的中心技术环节,训练的指导方针要明确,不能盲目追求大而全,要让少儿运动员在基础训练中循序渐进,一环套一环地按照教学训练大纲的要求学习和掌握好专项的完整技术,从而获得预期的良好效果。
1专项技术的基础训练
业余体校训练的对象是少年儿童,运动员年龄大都在10-13岁之间。从人的生长发育规律来看,这个年龄段的少年儿童具有可塑性强、神经兴奋程度高、接受和掌握新鲜事物快、比较容易形成条件反射、肌肉弹性好和关节韧带灵活等特点。从专项技术方面来看,他们已初步掌握了投掷垒球的技术,从投掷动作的共性来讲,投掷垒球和投掷标枪都是从助跑到交叉步,最后用力将器械掷出,但严格来讲,投掷垒球与投掷标枪在技术上是有明显差异的。从器械的外形来看,垒球是圆形的,标枪则是长圆柱形的;从专项技术上分析,投掷垒球的技术少儿运动员比较容易掌握,投掷标枪就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运动员掌握不好投枪技术,手指拨不到枪,就会产生力量用不到标枪的纵轴上等问题。为了让少儿标枪运动员尽快掌握技术,笔者在基础训练中比较重视采用投标枪的一些模仿诱导练习。如在徒手练习方面经常采用的方法有徒手做引枪交叉步接出手和徒手做引枪交叉步击前上方悬挂物等;持枪练习经常采用的方法有:(1)原地持枪做引枪练习;(2)持枪成引枪姿势,上一步翻满弓练习;(3)持枪成引枪姿势,上一步翻满弓接出手(只挥手臂,枪不出手);(4)持小木棍或橡皮带做引枪交叉步接挥臂练习。采用以上练习手段的目的在于运用运动素质迁移的原理,促使投掷技术在少儿运动员大脑皮层初步形成动力定型,为下一步进行专项技术训练打下基础。
在进行专项技术训练方面,教练员指导思想上要树立高速度、大幅度、快节奏地完成投掷标枪全过程的观念,在训练中紧紧围绕“速度”这个核心内容进行。由于少儿时期运动员身体的发育尚未成熟,还不适合进行较大强度的专项技术训练,所以,在训练中不要急于进行投枪练习,不要急于用标准标枪进行专项技术训练,多采用那些具有标枪项目特点,与投掷标枪的完整技术和专项能力紧密结合的诸如投铁棒、投竹制简易标枪、对墙单手或双手投掷报废的篮球排球、投重量不同的实心球或垒球等。采用上述器械,按照投掷标枪的技术来进行大量的原地投、上步投和短距离助跑投等,不仅可提高少年儿童运动员的投掷兴趣和能力,而且还可以从易到难,帮助运动员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动作,改进投掷技术,直接体验成绩提高的快乐,从而有效提高他们专项投掷的能力。
2力量素质的基础训练
篇2
2003学年本区进入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区,经上级批准,小学数学选用《现代小学数学》教科书。为了更好地体现《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我们在向教育部申报编写数学课程标准教科书立项的同时,试编了《新数学读本》,作为现代小学数学的配套读物。
《新数学读本》是在《现代小学数学》的基础上,致力于构建主题化设计与开放性学习相统一的教学模式。读本以数学主题活动为主线,将结构性的数学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加以整合,把《数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相联系,有机地组成一个一个主题,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力求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背景,以数学问题为切入口,展示丰富多彩的活动世界,在活动中生成数学知识。在每一个单元的起始以主题图的形式创设学生喜爱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体验“做数学”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态度。
《新数学读本》的编写,采用建构主义知识观所倡导的主动建构求知模式,致力于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支撑学生积极情感状态下的自主性学习活动,促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这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这一理念强调了学生学习过程不仅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紧密相连,而且使学生的探索经历和得出新发现的体验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具体地说,《新数学读本》主要是通过知识问题化和问题知识化的设置,促使学生完成对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方法的主动建构。
“知识问题化”,是指将数学知识化为问题的形式,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结论隐含在问题之中,而不是将知识直接呈现给学生,更不是直接向学生灌输。“知识问题化”的关键是设计数学主题情境图,引发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并在教师指导下,将实际问题情境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把提出问题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数学活动。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将“步测和目测”、“长方形周长”、“乘法分配律”、“长方形面积”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等知识加以整合,以“篮球场上的数学问题”为主题,从体育馆和篮球场的建造,观看篮球比赛的购票活动以及比赛过程中的技术统计等多种角度,诱导学生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转入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积极的思维活动。而在情境图中,除蕴含相关知识的图景以外,还设置了“看与问”的例子,这例子富有一定的开放性但又围绕一定的主题。因此,能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提问,既积极开放又不是漫无目的的提问,这样既有效率又不扼杀学生的创造性,这样的处理不仅能有效的促成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能促使学生的一般发展。
问题知识化,是知识的内化过程,指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从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出发,对问题进行加工,展开基于问题解决的、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开放性学习活动,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升原有的知识结构和对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结构中的知识和经验,借助实物模型、实物操作、实验……等活动,在“做数学”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在表达、交流、讨论,反思中探究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进行数学学习,获得数学知识,养成数学思维。如:“篮球场上的数学问题”这的单元,通过对所提问题的整顿和分类,以及必要的基础训练,为学习有关新知识作准备。从测量篮球场的长和宽开始,学习步测和目测;从求建筑工地围墙的长度,包装带的长度,屋顶扎彩灯的电线的长度等实际问题中,使学生认识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必要性,进而通过用小棒搭长方形,用绳子围长方形以及格点上画长方形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通过选购球衣、球裤、饮料以及啦啦队用品的活动,并从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比较中,引出乘法分配律;通过观察两种不同算法而结果相等的若干组算式,归纳乘法分配律,在解决球场铺地板的实际问题中,引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通过学生的操作活动,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从计算购票金额、看台的座位数等实际问题,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新数学读本的主题化设计,力求单元主题与一节课的主题相结合。一年级上册安排了“走进数学世界”、“小动物上学”、“文具店里的数”、“我们去郊游”、“森林运动会”五个单元主题,每一节新课有明确的知识点,并配以主题图。如儿童入学学习数学的起始单元,教材以“走进数学乐园”作为一级标题,创设若干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初步感受《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各领域的学习内容。进而从“形”和“数”两个方面展开初步的学习活动。以“认识物体和图形”、“9以内的数”为二级标题。“认识物体和图形”通过玩积木,从“搭一搭”、“滚一滚”、“叠一叠”、“摸一摸”、“找一找”等活动中,让儿童初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几何属性,初步认识球、圆柱、长方体、立方体。通过描或印几何体的一个面,并从观察图形和对图形的分类中,初步认识圆、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9以内的数”从学生熟悉的现实背景中,通过“看与问”、“做与说”、“练与用”等学习活动,认识1~5,0,6~9。注重在认数活动中感受和体验统计的过程,感知象形统计图。
《新数学读本》所构建的主题化设计与开放性学习相统一的教学模式,使编写体例有较大的变化,改变了数学课本“例题加练习”的编写体例,采用情境化的块状结构的编排方式,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既定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联系,有机地组成一个个主题,并配以主题图,凸现开放性。
《新数学读本》各册每一单元的体例结构如下:
(1)单元提问课:看与问――基础训练
《读本》在每一个单元的开始都有一幅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提问,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整理,形成本单元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组织学生基础训练,为学习本单元的新知识作准备。
(2)新课的体例:看与问――做与说――练与用
看与问:联系儿童生活实际,呈现含有数学事实和数学材料的情境图,通过学生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而这些数学问题的解决会产生一个数学的结构和模型。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的观察和分析,独立地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要使每一个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读本》根据不同的内容,对这个环节有不同的指令语,如“看与说”、“看与答”、“看与摆”、“找与说”等。
做与说:这个环节是在学生“看与问”的基础上,在每一个学生明确要解决问题之后,针对数学问题,在活动、思考和交流地过程中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独立的思考,安静地去做,不要急于让学生交流。当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回顾,并整理在小组内交流的思路。这一环节是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让学生相互交流,这一过程是师生一起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也是建立一种数学结构和数学模型的过程。这一环节也有不同的指令,如“做与玩”、“想与做”等。
练与用:在“做与说”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数学的结构和模型,学生要巩固这个数学结构和模型,并能够比较灵活的应用,就必须进行必要的练习和应用。“练”从模仿性的练习开始,逐步的进入综合性的练习。“用”从简单的应用入手,到综合性的、复杂的应用。这一过程是学生巩固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也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3)练习课:基本练习――自主选择
练习课以“练一练”的形式出现,是在学习新内容之后开展的基本内容的巩固训练,突破重点、难点的强化训练,知识联系的系列训练,灵活运用知识的变式训练。每一个“练一练”大体分为两部分,前面部分是面向全体的基本性练习,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进行知识再现;在再现中引导学生分析学习中的难点、重点、易错点,确定练习的重点和难点。在重点和难点训练反馈中自我评价,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方法,组织强化训练。后面部分的自主选择,是面向部分学生的选择性练习,使其在数学上得到更好地发展。
(4)单元复习课的体例:整顿与评估――活动与探索
整理与评估: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有必要让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回顾和总结,对已经学过的知识加以整理,对自己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各方面的表现作一评估,这是培养学生回顾与反思能力的过程。
活动与探索:在学生对整个单元学习回顾、整理和评估的基础上,安排了活动与探索。这一块内容是一个单元知识的应用和拓展,适度安排了一些综合性和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索中综合运用所用的知识,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其中带*的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用。
篇3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球类;衔接;策略
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是中小学教育过渡的结合部,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失败对体育教育质量影响很大,应将中小学的体育目标衔接起来。中小学的体育目标既有层次、阶段性的差别,又有本质上的联系,体现出连续性的特点。但这一结合部是基础教育中长期被忽视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中小学体育的衔接进行研究探索,了解情况,摸清规律,提高认识,探出新路,使小学生进入初中后少走弯路,是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要求。更好推动学校“双线推进整体教学,打造持续发展力”教育教学改革,引导教师将课改的思想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全面落实“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学地位,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一、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差异
小学体育向中学体育过渡,要经历一个很窄的门槛,原因是教师的教学风格变了,场地器材变了,内容方法也变了。初中阶段在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什么知识技能和青春期的教学中如何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就成了教学的关键。也正因为体育课程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的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也尤为突出。初中学生的身体在发育,从身体方面来说,学生陆续进入了青春发育期,在这个时期学生会出现逆反、叛逆、羞涩等心理特征,体育课上表现为积极性低、兴趣性低。而小学生心智还很不成熟,好奇心、好胜心太强,又容易使体育课堂太活跃而没法控制,小学生爱玩好动,听老师的话,服从、顺从的现象在改变,教师的影响力在慢慢下降。小学体育教学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大多以游戏或设置情景的形式上课,属于情景教学的范畴。初中的学生在青春期开始后,常用的情景教学法已经让他们觉得幼稚可笑。这说明学生的自我意识已经苏醒,他们有了自己的判断,不再是一味的服从,而是对事物有了自己的想法。
二、中、小学球类衔接的策略
由于中小学体育的教学方法、体育球类器材等不同,使得中小学学生之间的体育运动素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基础知识、运动技术技能掌握上的差异,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习惯、能力上的差异,心理生理上的差异。解决这些差异并做好小学体育与中学体育的衔接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立足学生实际,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即通过球类运动教学所要实现的目标,这是球类运动教学的核心所在。
1.1教学目标的选择与确定必须考虑以下因素:(1)目标与年龄阶段相适应。(2)现在目标和将来目标的结合。小学与中学统筹规划。(3)体质、技术目标和技能目标的融合。(4)应该目标和可能目标的结合。(5)目标的先进性与指导性。从受教育者的切身利益出发,有发展眼光。(6)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小学培养兴趣;中学培养意识和基本技能。
1.2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的指导性,主要表现在:(1)关注学生的身体发展差异,按照“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原则进行,以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得到发展;(2)注重基本动作要领的训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打球规范性和合理性;(3)注意性别差异制定适合的教学目标,以此来让各种学生都能够得到满足和发展,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4)教学目标应该体现一定梯度,既要能够让学生在注重基础训练的基础上,能够实现提高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发展的目的。
2.教学内容的衔接过渡
2.1球类运动教学的主要内容:
(1)基本概论:包括起源、发展演变、特点、价值、现状、本国及本地区的发展变化等。(2)基本游戏:是球类运动的核心所在,激发和培养兴趣。要贯彻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3)基本技术:在基本要求不变前提下要突出游戏性和娱乐性,特别是对初学者。(4)基本战术:与技术的掌握相适应,寓教于乐。(5)基本技能:包括教法、学法、练法、比赛、训练、规则裁判、场地器材及科研等技能。(6)陶冶情操: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过程中,都能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培养。例如成功教育、自信心教育、创新教育、挫折教育、社会适应教育(包括个人与集体关系等多方面)等。球类运动有其它体育项目无法比拟的拓展空间。
2.2中小学体育球类的衔接,应该体现内容难度、内容比例的衔接。在教学内容的衔接上,例如,篮球的投篮技术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动作的特点和自我动作的差异,从而发现自我动作的不足,不断地完善动作和提高学习的兴趣。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把“二心” 带到课堂上,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热情。
3.教学方法的过渡。教师语言修养是培养体育兴趣重要组织保证,体育教育艺术的体现之一,就在于教师的语言修养是否富于情趣而丰富多彩的语言来表述,在进行球类教学中,教师还常用“动如脱兔,静如松,跃如猫窜,展似鹏”形象地要求做某些动作时要起动快,停转稳,跳跃远,舒展开,实践证明由于体育运动各项目的气息性强,从客观上给体育教学的讲解提供了内容丰富生动形象语言基础,因此结合教材内容正确提炼生动的语言,并赋予艺术性的表述,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技术动作方法要点的理解力,而且也易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记得住,联系得上,兴趣性高。
总之,中小学体育球类教学的衔接,应该体现教学目标、内容难度比例、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衔接。培养学生体育认知兴趣,促进学生的创造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进入角色,从而高质量完成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2] 李继文:浅谈青少年儿童篮球教学训练[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篇4
因父亲爱好开启的音乐梦想
出生在上世纪末的陈学弘来自甘肃省永昌县,他的父亲是一名音乐爱好者,大学期间曾兼修音乐,钢琴、手风琴、小提琴等各种乐器都能来几下。陈学弘五岁时,出于丰富艺术修养、开发智力的初衷,父母给他买了一台电子琴,没想到学了不到半年,他就已经弹得有模有样了。随着学习程度的不断提高,电子琴已经无法满足陈学弘内心渴望表达音乐的强烈愿望。尽管父母都是工薪阶层,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富裕,但是为了满足儿子的心愿,父母还是咬牙攒钱给他买了一架钢琴。然而古镇永昌曾是一个偏僻闭塞的小县城,当地钢琴教育滞后,没有学习古典音乐的良好环境,父亲只能亲自辅导儿子。自教自学,自娱自乐,一晃三年过去了,这样的教与学到底成果怎样,父子俩很想验证一下。无意中从《钢琴艺术》杂志上看到中国音乐学院将在暑假举办首届中国儿童钢琴艺术节,于是一家人便决定去北京试一试,同时也让从未到过北京的儿子一睹天安门的壮观景象。没想到第一次到北京参加全国性的钢琴比赛,陈学弘就获得了儿童组第二名的好成绩。而他在比赛中的不凡表现,也引起了评委的关注,专家评委认为陈学弘是个不可多得的好苗子。然而这样的意外惊喜却让陈学弘的父母有些为难,因为音乐之路的不菲支出,让这个来自西部的普通家庭难以承受。但是为了圆父子两代人的音乐之梦,一家人最终还是义无反顾地迈出了这艰难的一步,北京之旅也变为匆忙的拜师之行。
翌年,陈学弘再次到北京参加“星海杯”全国少年儿童钢琴比赛,经人介绍认识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张欣宁老师。由于父母都有工作在身,陈学弘只能不定期由姥姥陪同到北京跟张欣宁老师上课。从永昌到北京,坐火车单程三十多个小时,平时很少出门的一老一少风雨无阻地坚持了几个月的跑课。邻近考前需要最后强化和冲刺,由于时间有限只能在北京租住,父亲无奈放弃工作,专程到北京陪读。幼子远学,家人分离,家里的经济负担也一下子加重了很多,现在回头来看,这段历程是多么不容易。然而,不经过磨砺,宝剑锋从何处出;不经历苦寒,梅花香又自哪里来?
从“功夫熊猫”成长为钢琴英才
在张欣宁老师的精心辅导下,9岁的陈学弘不负重望,顺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从此迈入专业音乐的圣殿。在张欣宁老师的眼中,陈学弘的乐感、悟性都很突出,手指非常敏捷,学习能力也很强,而且反应快,稍微一点拨就能出效果。陈学弘非常喜欢音乐,练起琴来很自觉,勤于钻研,勤于思考,学习效率和质量都很高。张欣宁老师认为陈学弘的演奏天然生动,感情由衷,情绪饱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表达,旋律线条很美很抒情,音乐温暖感人,能够弹到人的心里。对于陈学弘这样一个有特殊才能和潜质的学生,张欣宁老师在教学中十分注意将保护、开发和培养三者有机结合,一方面保护他与生俱来的特质和天赋,不给他过多的约束和捆绑,课上不会讲得过多过细,而是给他留有一定的空间;另一方面又要尽量发挥他的长处和优势,选择适合他的曲目,引导和挖掘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再有要克服和弥补他自身的缺点和不足,给予系统规范的基础训练和整体素质的培养。弹琴之外,她还要求陈学弘要多看书,多听音乐,特别是到音乐会现场去听。因为现场的氛围和音响效果与录音和视频有很大不同,学表演的孩子必须要熟悉和了解舞台的感觉。
张欣宁老师有的放矢的教学使陈学弘的练习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加上还有著名钢琴家李其芳、韦丹文教授的悉心指导,琴艺上的进步便是自然而然的了。迄今,陈学弘已多次在国际、国内钢琴比赛中获奖,其中在国际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六次,并囊括“星海杯”、“珠江杯”、“长江杯”、“英昌杯”、“卡丹萨杯”等全国钢琴比赛总决赛第一名,他所获得的国内重要比赛奖项包括CCTV 钢琴小提琴大赛钢琴青少年组金奖、第二届“文华艺术院校奖”少年组第一名,中国音乐“小金钟奖”专业少年组第一名;获得的国际重要比赛有第八届俄罗斯“通往大师之路”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第一名、第七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第四名和特别奖、第十届霍罗维兹国际青年钢琴家比赛第一名和特别奖、阿斯塔纳国际钢琴比赛少年组第一名、第九届莫斯科肖邦青少年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以及这次北京肖邦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所获的多个奖项。
这些比经历中让他难忘的有为自己赢得一架钢琴,结束了在北京租琴练习的第二届“英昌杯”全国儿童青少年钢琴比赛,有第一次参加国际重要赛事就让他扬名海外的第八届俄罗斯“通往大师之路”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也有在比赛中被嘉宾们亲昵地称为“功夫熊猫”的CCTV 钢琴小提琴大赛。其实,每次参加比赛之前,陈学弘都要加倍练习,充分准备,因此比赛中一般都不会紧张,能够稳定发挥出正常水平。而此次比赛他却感到了压力,不仅因为比赛是在家门口举办,深受各界关注,还因为他是跨组参赛,而且在正式比赛的一周前才刚刚参加完另一项重要的国际钢琴赛事――鲁宾斯坦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两个比赛完全是两套不同的曲目,加起来要弹4个多小时。而之所以选择跨组参赛,是因为他很想和乐队一起演奏协奏曲,更想挑战一下自我。为了备战,他每天用十多个小时来复习以前学过的肖邦作品,特别是为决赛准备的那首协奏曲,他很认真地练习了四天四夜,通宵未眠。陈学弘希望通过比赛能够更多地磨炼自己、提高自己,学到更多的东西,开阔自己的视野,而能否在比赛中获奖,他并没有过多奢望。比赛获胜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陈学弘表示:“这将是我人生的一个新起点,我会继续努力,一直弹下去,永不停歇。”
以平和心态过平凡生活
虽然在各种大赛上频频获奖,但陈学弘的心态一直都很平和,而这和父母对他的影响和教育是分不开的。陈学弘的父母有着西北人的朴实与敦厚,他们并不苛求自己的儿子能够成名,也从不和别人家的孩子攀比,只是希望他能够在快乐中成长,将来能成为一个自食其力且对社会有用的人。
而身为中学文史老师,陈学弘的母亲对他的文化课学习抓得很紧,她认为良好的文化修养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础,学音乐学到一定程度体现的也是文化的内涵。很多作曲家本身就是思想家,他们的思想非常深邃甚至具有哲学的高度,如果孩子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内涵无法理解,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支撑,即便练得再辛苦,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为此,母亲从小就让陈学弘背诵唐诗宋词、楚辞汉赋,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之前,陈学弘就已经自学了普通小学的全部课程。每到假期,陈学弘的母亲都会来北京给陈学弘辅导文化课。而对于陈学弘而言,文化课学习就是一种放松和调节,他丝毫不觉得吃力。另一方面,每次出国参加比赛、大师课,母亲也有意识地让他去更多地感受当地的人文历史和风土人情。在第十届霍罗维兹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中,评委会一致认为陈学弘的演奏气息宽广、变化多端、内涵丰富、个性突出,特别是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他与乐队合作默契,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自然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乌克兰媒体评价“他演奏的乌克兰和俄罗斯作品尤为独到,整个演奏真诚率直,抒情歌唱,充满了乌克兰民族音乐元素中对生活的热情气息,具有地道的乌克兰和俄罗斯风格”。而这次能够在首届北京肖邦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中得到评委的一致好评,也得益于他去年赴波兰参加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经历以及那部著名的肖邦传记电影《一曲难忘》。
此外,中国文史知识的熏陶也在他理解中国作品方面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除了那些情感丰富、撼人心弦的西方浪漫派作曲家,陈学弘很喜欢演奏中国作品,正是一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让他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通往大师之路”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中摘得桂冠。
- 上一篇:校园交通安全管理方案
- 下一篇:骨质疏松的护理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