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锻炼自己的思维方式范文
时间:2023-11-14 17:37: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锻炼自己的思维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科学;幼儿教育;思维方式
【中图分类号】G543.48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3-0077-01
幼儿教育是人一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环节,可以通过幼儿教育引导孩子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上进心、爱心等等。通向成功的关键在于人们能构建独特的思维方式,独特的思维方式应该是开放的、积极的、健康的、建设性的、创新的思维方式,而教会孩子正确的思维方式,我认为是幼儿教育课程中的重中之重。现就如何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方式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以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为舞台,培养幼儿科学的正确的思维方式
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载体,在课堂活动中,幼儿的科学思维方式能够得到极大的锻炼。
开展形式各样的课堂活动就是要让幼儿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活动中,体验探究、创造的乐趣,构建基础性科学知识,获取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锻炼其科学的思维方式。如:在手工课堂上,老师首先为幼儿准备了大量的物品:颜色形状各异的旧矿泉水塑料瓶、胶水、小剪刀、彩色纸张、塑料花等等,然后引导幼儿观察、分析旧塑料瓶的特征情况,让幼儿动脑思考旧塑料瓶的各种用途,并鼓励他们动手,使用旧塑料瓶来做出他们想到的相关物品,幼儿们的想法很多,最后他们做出了很多物品:有的用小剪刀把白色旧塑料瓶剪成了矮矮的小烟灰缸,说给爸爸放烟灰用;有的用小剪刀把绿色旧塑料瓶剪成了中个的笔筒,说可以用来放他的水彩笔;有的给有曲线的旧塑料瓶贴上了彩色纸做的裙子,在盖子上贴上用纸画的圆脸,做成了可爱的娃娃装饰品;有的直接把塑料花插到旧塑料瓶里,说这是花瓶……有的幼儿刚开始不知道怎么做,老师要尝试先让幼儿向最简单的方向思考,让他们发现旧塑料瓶最初的储存用途,如当水壶用,进而再引导他们发现旧塑料瓶新的物质特征等,让他们自己从多方向去思考、去设想旧塑料瓶的新用途等。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就能在这样的思考与动手相结合的课堂小活动中培养起来。
兴趣是学习的驱动力、快乐的情绪体验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激发幼儿表达、表现的愿望。在文学作品学习活动中,除了传统的倾听欣赏、阅读理解、朗诵表演的方式,更应充分运用:制作课件、设置情境、观看短片、互动表演等多种教学手段及方法;与音乐活动结合、与游戏活动相结合、与简单的手工或绘图相结合等形式,积极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获得综合体验。
将语言、艺术、社会等融入到课堂活动中,构成综合课程,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形式。如开展“听故事,编结尾”活动,老师准备一个故事开端,要求幼儿根据故事的情节,编出各种可能的故事结尾。要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对故事开端的理解,从不同理解点切入故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然后组织语言将故事结尾讲出来。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幼儿的想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幼儿语言能力。还可以开展“拼图活动”,老师将一完整图画裁剪出一块图片,然后另外准备几个与裁剪下的图片形状相同但图像略有不同的图片,然后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思考,把正确的图片拼入到图画中,通过这样的活动中可以培养幼儿的收敛思维能力和洞察力等。所以多开展综合性的科学教育活动可以使幼儿的思维方式、语言能力等等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二、创建优良宽松的活动环境,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提高思维能力
如果让幼儿处于一个材料贫乏的环境中去学习、思考、幼儿只能去空想,他们的思维能力不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因为没有东西去诱发他们进行思考和想象,而他们也不能通过动手做物品来验证自己思考的和想象的是否科学正确;如果幼儿对活动的内容没有兴趣,幼儿的思维活动就不能处于积极状态,也无法使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故要使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就要在活动中积极为他们准备充分的物质条件,创建丰富宽松的活动环境,注意激发他们学习、思考、探索的热情,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让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成长,提高其思维能力。
篇2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注意力
中图分类号:G206-F
一、被互联网“绑架”的注意力,
康涅狄格大学医学院心理学助理教授兼互联网和科技成瘾中心创始人大卫・格林菲尔德(David Greenfield)曾说过:“从功能角度来看,人们在使用数字技术时很容易分散精力”。美国作家尼古拉斯・卡尔在《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指出,互联网有助于一种特定思维方式的产生。它使我们非常快地评估很多不重要的信息,并经常要同时应付很多干扰和令人分心的事情。这种浏览的、扫描的、同时应付多种事物的思维方式很重要也很有价值。但是,随着我们更频繁、更广泛地使用互联网,我们已经开始失去其他的思维方式,特别是那些需要持续的注意力、需要集中精神的思维方式,以及那些需要沉思、反思和内省的思维方式。美国作家麦琪.杰克逊学了一本书《分神:注意力的涣散和黑暗时代的来临》,认为人类很可能沦为半人半机器,因为我们被各种信息吸引,永远处于走神状态。科技新闻网站Digital Trends撰文称,虽然从纯医学角度来看,还不能确切认定数字设备和互联网会降低人们的注意力,但统计数据的确给出了这样的结论。
互联网正在改变我们与信息之间的互动方式,但是越来越多的人也批评这种模式破坏了我们的注意力。事实果真如此吗?
二、互联网影响注意力的原因分析
注意力,也称专注力,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指向和集中。同注意力稳定性相反的表现是注意的分散,又称分心,是指在注意过程中,由于无关刺激的干扰或者单调刺激的持续作用引起的偏离注意对象的状态。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发展心理学家Patricia Greenfield在《科学》杂志中提出警告:当我们使用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快速浏览网页时,大脑在不停地被训练着进行快速但浅薄的加工过程,这可能会极大地影响我们思维的深度、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和创造性。特别是过多接触互联网,可能会影响我们注意力。
1. 互联网“多任务”的工作方式
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多任务”的工作,在文档、即时通信工具、网页、微博之间快速切换,上网打开网页,浏览新闻,查看邮箱,刷新微博,当回过神来时发现无所事事;从博客到论坛,再到微博,对信息长度的“忍耐力”越来越差;无法集中注意力在一件事情上,对所有东西都失去兴趣。你知道自己同时在处理多少件事情吗?你知道半小时内自己的注意力来回切换了多少次吗?20次,还是40次?研究人员Brasel与Gips招募了42名波士顿大学学生做被试,发现人们的注意力在27.5分钟内切换了120次,平均每分钟多于4次。也就是说,你的大脑在一分钟内要换档4次,每换一次挡都意味着要重新去熟悉并理解一套新的视听觉刺激。
心理学家发现,这种互联网“多任务”甚至会让人们患上类似“注意力障碍”的心理问题。斯坦福大学的一组研究者就发现,互联网的多任务者甚至在非网络任务中的能力也有所下降:他们无法从复杂的信息中提取重要的内容,所有的东西都会让他们分神。在注意力受到严重影响的同时,还大大削减了思考的能力,让思维变得更难以深入到复杂的层面。“多任务”的影响不仅是行为层面的,它还会影响我们的生理系统和大脑,降低思维的深度。在一项由加州大学的Gloria Mark主持的研究中,同时处理多任务的人虽然工作时间更短,但工作的效果也更差,焦虑感和压力感也更强,这将进一步影响他们的思维效率。加州大学的心理学家Russell Poldrack还发现,当人们专心在一件事情上时,新的信息能够很好地存储到大脑与记忆有关的海马区;但当人们进行多任务时,大脑的纹状体而非海马会参与到新信息的处理中,这样的处理方式会显著减慢思考的过程。
2. 互联网造成注意力盗用
注意力盗用指一个人的精力或注意力被不需要以及未经授权的文字、声音或图像信息所侵扰的情况,我们可称之为“注意力盗用”。互联网是最大的污染者,垃圾信息连污染都算不上,它们其实是“精力盗用”。“从功能角度来看,人们在使用数字技术时很容易分散精力。”康涅狄格大学医学院心理学助理教授兼互联网和科技成瘾中心创始人大卫・格林菲尔德说,“目前还不清楚这些措施是否会导致长期的神经生物学变化。” 在互联网世界里,看起来在工作的时候发几天聊天信息给你的好友、浏览新闻网页并不是什么影响工作大事,实际上这些事情是造成你精力分散的元凶。正是这些所谓精力分散影响大多数办公室工作者们工作效率长期不能提高、注意力分散。
三、如何“拯救”注意力的建议
1.尝试冥想。
现在流行的佛教和瑜伽中的冥想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训练集中注意的能力排除外界干扰。这项结果也得到了神经心理学研究的支持―冥想可以提高大脑及与注意力相关脑区的活动效率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记忆和注意力。
2.训练多任务从简单任务开始。
神经学家Paul Dux发现人们可以通过训练提高多任务的效率。他使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任务寻找屏幕上的视觉目送时念出单词。经过训练的人们可以更好地同时完成这两个任务但人们还不清楚这样的训练是否也能够帮助人们在复杂的多任务情况中得到提高。
3. 控制减少自己的“多任务”倾向。
控制自己在网络行为中的多任务倾向有以下几个小窍门。断网,尝试每天或每周的“无网时”或“无网日”。关掉邮件提醒,每天只在固定的时间查看邮件。QQ、微信等社交软件设置为“隐身”模式,工作的时候减少闲聊等。
3.练一手好字
练字就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锻炼自己注意力的方法。写字需要凝神屏气,需要思维上的高度集中,才能练好字。无形中,就为自己创造出心无旁骛做一件事的环境。长期坚持,就能够锻炼自己的注意力,让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变得更加持久。
篇3
一、开拓学生的视野为创造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美术学科所包含的门类众多,且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有联系,开拓学生的视野要从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艺术欣赏在开拓视野方面又显得尤为重要。开拓学生的视野主要是让学生多接触各种艺术形式、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因为不同的艺术形式带来不同的艺术感受,能启发人的思维,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要扩大学生欣赏范围,尤其要增加对不同艺术形式作品的欣赏。比如在“外国美术作品欣赏”中,我重点突出不同文明、不同时期所创造出的不同艺术形式,并将它们进行比较,用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在创作上,让学生多学多看一些不同创作形式、创作方法、创作技巧的作品。比如在“水彩风景”中,我将水彩的一些特殊技法介绍给学生,学生对这些特殊技法的兴趣非常大,对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创造出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的作品受到了极大的启发。学生接触的东西多了,视野开阔了,才能谈的上创造能力,否则谈创造能力是空洞的、苍白的。正如古人所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培养创造能力的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先决条件,只有在思维上先有创造性,那么才能谈及在能力上有创造性
在教学中,我一直坚持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尤其是对思维方式的引导,同时注意思维方式的迁移。在欣赏课的教学中,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研究艺术家的创作构思,并对创作意图以及艺术风格的演变等进行分析。比如,毕加索在不同时期的艺术创作中创作了多幅关于牛的艺术作品,每幅作品的艺术风格给人的感受都不同,但每幅作品又有内在的联系,充分展示了毕加索思维方式上和艺术上的超凡创造力。作品从开始具象写实的“牛”到最后抽象的只剩几根线条的“牛”,用最简练的手法创造了最生动的形象,以致他后来用自行车的坐垫和车把创造出《公牛头》的杰作。正是这些具有创造性的美术作品才会使美术不断向前发展,同样具有创造性的社会,社会才能不断进步、发展。
在“水彩静物”一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表现性色彩表现方法的运用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同一组水彩静物的写生中,我先出示一张范画,同时在课堂上又示范一张,这两张范画色彩的运用方法截然不同,与真实静物也不相同,其中一张范画我突出表现环境气氛对色彩的感受和影响,而另一张范画则突出表现内心情绪对色彩的感受和影响,这时再启发学生用表现性色彩去描绘静物,不要只是看见什么色彩就画什么色彩,要鼓励学生用脑去画色彩,不只局限于固有色的表现方法,要发挥想象、根据自己的画面需要大胆赋色。当作业收上来时,着实给了我一个惊喜,比我预期的还要好的多,色彩表现上减少了束缚,发挥了想象力,学生的作业都展示了自己的个性,表现出各自的创造性。
从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创造能力首先取决于创造性思维,也就是说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先决条件,也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关键、核心。在教学中,应少给学生一些条条框框,不要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左右学生的思维方式,多给他们一些自由,以便开拓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尽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
三、把创造性思维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创造能力
仅有创造性思维是不够的,还必须使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创造性”的作用,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
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开拓学生的思路,一方面要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结合起来。比如在中国画学习中我突出了中国画笔墨技巧的运用,每幅作品中以不同的笔墨表现不同特征的事物,不同的笔墨表现相同的事物,同样的笔墨又表现不同的事物,利用不同的艺术风格、创作方法来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运用,来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
篇4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8-0221-01
创造性思维方式与艺术设计关系紧密,创造性思维是艺术人才培养的关键。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创造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本文主要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优化教学过程、更新美术教学观念等方面论述了在高职高专院校美术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求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此,我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下面来谈几点看法。
一、通过教学过程的优化,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一切条件、环境、手段和管理,都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直接相关。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的原有基础和特点,有针对地进行创造思维的训练。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造动机。教师应努力改进美术教学的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身课堂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读者的创新精神、创造思维、创造能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及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样我们的学生进入社会在工作中就会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更强的创造能力。
二、发散性思维教学模式的培养
(一)创造性思维就是指发散性思维,是指如果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那就以这个问题为中心,思考的方向往外散发。教师若能在授课中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多点、多途径去思考,纵横联想所学知识,以沟通不同部分的知识,将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是大有好处的,这种提问难度较大,必须考虑学生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这种思维方式、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去选择。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特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将这样的方式运用到美术专业的教学当中,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
(二)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说过,哲学的起源乃是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自己所有存在的惊奇。他们认为:积极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在人们感到“惊奇”时,在情感上燃烧起来对这个问题追根究底的强烈的探索兴趣时开始的。因此要激发自己创造性学习的欲望,首先就必须使自己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一个人,只有当他对学习的心理状态,总处于“跃跃欲试”阶段的时候,他才能使自己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积极主动“上下求索”的过程。这样的学习,就不仅能获得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能进一步探索未知的新境界,发现未掌握的新知识,甚至创造前所未有的新见解、新事物。
三、教师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是落实教育目标的执行者和实践者,所以我们只有先使自己富于创造精神,在教育中不断有新探索、新设想,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同时,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影响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活动,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力争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除了教学,教师还要大量创造自己的作品,不断充实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要尽可能先尝识一下,试图从多方面考虑,这样即可锻炼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可以对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有所设计和预见。有独特的创作精神,不仅能博得学生深深敬佩,还将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
创造力是人人都有的,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获取最新信息更新固有观念,才能使自己保持艺术创造。创新是艺术设计的本质,创造性思维是艺术设计的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人的大脑功能、知识体系及思维方式各方面素质互为提高的综合体现;只有将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宝贵资源,积极开发,才能培养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注: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项目编号:9250
参考文献:
篇5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语文教学,往往比较重视其工具性,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的人文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语文的人文性,突出以人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作文教学中认真贯彻这一指导思想,是语文教学体现人文性的重要内容。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体现人文性呢?我认为,要做到五个方面:
一、从根本上改变旧的作文教学模式
不少教师都有自己一套比较稳定的教学沟通模式。这种模式就是教师在预定的框架中,垄断了沟通,这实际上是单向的沟通。教师是权威,学生与教师不是平等的。比如:在作文教学中,什么样的作文是规范的,怎样写才是好作文,如何统一标准规格等等,都由教师事前告诉学生,再由学生去写作,使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象大批量生产的复制品一样,毫无个性。
在《语文研究性学习概论》一文中,程红兵老师提到: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孩子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个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个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
这段话就是对旧的教学模式的批评,更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的体现。尤其是最后两句,对作文教学很有启发。学生是人,人是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尤其是有个性的。他们的作文也应该是富有创造性的,应该是千姿百态的。
二、逐步引导学生开创新的思维方式
现在的学生从小到大,基本处于传统的旧模式的教育中。尤其到了中学,思维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固有定势,想一下子改变过来,学生可能会不适应。学生已经习惯于单一的思路,固定的思维方式。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思维的氛围。
短小精悍的奇文趣事,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好材料。如马克吐温的趣闻,其中一个趣闻是:有一次,马克吐温向邻居借书,邻居说;“可以,可以。但我定了一条规则:从我的图书室借去的图书必须当场阅读。”一星期后,这位邻居向马克吐温借割草机,马克吐温笑着说:“当然可以,毫无问题。不过我定了一条规则:从我家里借去的割草机只能在我的草地上使用。”我把马克吐温的这个趣闻交给学生并将马克吐温回敬邻居时所说的话省去,由学生去设想。我鼓励学生说:看谁像马克吐温那样回敬得幽默、有趣。结果,学生反映很活跃,发言积极。这样以另一种方式为学生创造和谐轻松的写作氛围,学生们一旦放松了,就有了激情和兴趣,敢于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
只要坚持多种形式的训练,学生就会逐渐学会用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和多向思维去思考问题。学生的思维单一,是写不出好文章的。现在高考和中考的作文基本以话题作文为主,就是为了给学生以广阔的创作空间,这是实际也是体现了教改的方向。所以,我们的作文教学中要逐步引导学生改变旧有的思维方式,努力开创新的思维方式。
三、重视学生写作材料的积累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育书简》中说:“作文必有可写之材料。”部分学生一写作文就头疼,觉得没东西好写。出现这种情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材料积累不够。没有积累,学生作文就成了“无米之炊”。新《语文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在作文指导时,重视学生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作文指导不应该仅仅限于每学期那十几堂作文课,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课外的积累。只在上课时强调学生要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而没有具体的指导是不行的。比如,平时可以教他们如何剪报,指导他们分阶段阅读课外书籍,给他们布置一些简单的社会活动及调查等。实践证明,具体的指导比语言上的强调要有效得多。
四、鼓励学生表真情、写个性文章
造成学生写作困难的另一个原因,是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个人爱好和情趣。唯一标准就是要求学生写正面、写好事,中间过渡,头尾呼应,结尾抒情议论点题等等。这样,学生怎么能写出有真情、有个性的文章呢?
叶老在《作文论》中说:作文必须“写出真诚的自己的话。”新《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重视学生的情感,它建议教师让学生讲真话、讲心里话。鼓励学生不讲套话、空话,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感情,在对社会真切的关注,对生活真情的感受,对美的真挚的追求中,表现自我个性。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当然,鼓励学生表真情的同时,还要注意在精神上,人格上给学生以熏陶和感染,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防止学生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五、重视学生的创作成果
篇6
所谓执行力,也就是实现既定目标的手段和能力,是对目标执著跟进的态度和精神。执行力主要是调查研究的能力、系统规划的能力、沟通协调的能力、突破难题的能力、把握细节的能力等。在开滦传统管理模式下,我们养成的大而化之,浮而不实的作风,以及事业心、责任感弱化,干部心浮气躁,静不下心,沉不下身。这些与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很不适应。把握细节需要有责任意识,把握细节需要有务实作风,把握细节更需要有奉献精神。
二、个人在前一阶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系统回顾和认真总结,在工作落实、制度落实和责任落实上存在以下不足:
1、对工作的落实缺乏一杠子插到底的精神。一是对待工作有时有应付心理,只是满足于不出差错,而没有更进一步研究如何将工作做的更好、更深入、更细致;二是对工作的追踪落实不够,只满足于布置了、安排了缺乏对落实工程中的管理和对结果的考证;
2、在制度的落实上不出问题就行的现象。一是对自己的要求不够严格,只满足与不违反制度,而没有思考如何更好的在自身落实各项制度;二是在对员工的管理方面存在只要不出事儿就默许的态度,缺乏执行制度的铁心肠、铁手腕。
3、在责任落实方面存在应付、自己分管工作不出问题就行思想。一是在责任落实上存在“这个”问题我说过、“这个事情应该不是我负责”等推诿思想;二是缺乏大局意识,不能在考虑分管工作的同时更好的考虑到全区的工作。
以上种种不能发现自己在执行力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和不足,如何提升自身执行能力、加强自身能力素质提升是今后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内容。
三、改进措施
一是加强学习丰富自身素质、改善自身思维模式。“思维方式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获得”,学习使人清心明目,使人思维敏捷,使人思路清晰,使人方向明确,学习是工
作的最高境界,学习是提高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手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如果不联系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理论也是空洞的,灰色的,当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就会产生火花,就赋于理论极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指导作用;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力。当今社会知识日新月异,我们仅仅重视自己所占有的知识是不够的,更要注重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学习,不断更新。
二是加强实践锻炼。加强实践锻炼是提升能力的基本方法,通过实践锻炼,加速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进而提升能力。一要用科学的实践态度,自觉地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有机统一起来,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又不断获得新的知识,提高对社会的认识水平和各种能力。二要运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毛**思想、邓**理论活的灵魂。就是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
篇7
提问 批判性思维 中学教育教学 初中化学
化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内容主要包括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等。而思维能力更是必不可少,发展思维能力也是化学能力培养的重点。在教学中,教师应时时关注学生的思维习惯。思维方式又包括很多,诸如求同求异思维,逆向和联想思维等。而本文重点要说的是“批判性思维”,它的特征是评价解题思路选择是否正确以及对事件结果加以判断。如何构建这种思维方式,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做到有效提问,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利用学生构建批判性思维,也可以带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积极性,从而提高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知识汲取。
一、有效提问的误区和策略
有效提问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创建良好的氛围,精心设计导课、设置问题情景,通过各种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提问如果运用得当,可引发学生大量心理活动,促进思维能力的灵活发展,也能使教与学之间的关系融洽,让课堂教学生动起伏、引人入胜。
这一有效教学方式是当前倡导的教育教学重要环节。因此为了增强提问的有效率,教师应该从不同解度和层次去提问。课堂提问重在启发学生,使其独立思考才能更深层次理解学习内容,这也是提高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必要措施。
1.有效提问的常见误区
中国近几年的研究资料表明,各科教师平均每堂课的有效提问仅为56%,而化学教师的有些课堂提问根本没达到效果。常见误区是部份提问完全得不到学生的配合,要么是学生答非所问;或是没有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从而造成课堂教学冷场;也或是为了追求气氛而提问太多,走向“满堂灌”的另一个极端“满堂问”。如果这些提问太片面,无法面向全体学生,也会导致很多学生体验不到成功带来的喜悦,从而降低学习兴趣。
2.有效提问的策略方式
(1)掌握课堂提问的时机。提问时机,是一种智慧性和技巧性的要求。教师能够敏于捕捉时机,提出来的问题就会事半功倍。新旧知识衔接时,一般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是学习内容的转折。这样的时候,要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里去,这是一种解决新问题的素质能力,包含了对新情境的感知力和处理能力、将旧知识和新情境衔接的能力、对新问题的认知和解决能力等。要有效的迁移旧知识,就要避免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要实现知识点之间的理解和转换以至贯通、有利于认识事件的规律、构建知识结构层面,提高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这样的时候,教师要懂得把握“温故而知新。”在讲新知识前,有意识复习相关旧知识,设计有关联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发现去理解新知识。如此反复,就可巩固旧知,发现新知。
(2)注重提问的趣味性。学习是一种需要互动性的活动,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了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可以注重趣味性提问的方式。初中学生心理特点还处在好玩好奇以及好强的类别上,所以设计课堂提问时,要注重这些特点,只要引起学生的兴趣,问题就会使课堂活跃起来,从而促进课堂互动。
(3)发散式提问。这种提问方式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常有学生说上课能听懂,但到了做题的时候就发怵。原因就是思维缺乏灵活性。而优等生在解决习题时,可以从同一题的信息源产生不同的扩展式假想,对每一种假想再进行合理的思维推敲,如果一种假想思维受阻,就可以转换思维方式;而差生的假想力单一且缓慢。这类学生就需要教师刻意去培养灵活思维,在课堂中有目的根据同一问题设计发散式问题,就是用同一习题变换出多种解决方式,进行讨论和互动,引导学生去想像和推论,从而增强思维发散和知识的交叉联系,慢慢达到思维灵活状态。
(4)保证提问的启发性。启发性提问是一种最传统的提问方式,但也是最有效的提问方式。教师用心准备的有目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励他们积极参与、从而增强学习动力。启发性的问题也可促进学生的思维过程、提高思维水平和能力,一旦养成习惯,就会在教师的启发下顺利进入良好学习状态。
(5)设计探究性问题。这类问题可提高学生思维创造性,要求教师根据教材精心设计一系列探究性的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展开,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发挥自主创造边。课堂上给学生提出探索性问题,然后给他们独立思考的锻炼机会,鼓励和启发学生的见解,并指导分析偏差错误、肯定正确。
二、中学化学教师培养学生构建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和策略
1.必要性
思维的批判性品质来自对思维活动各个环节和方面的调整、校正及自我意识,是中国教育教学里属于素质教育的一项品质,实施素质教育,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我创新精神为重点,因此批判性思维具有它独特的意义和必要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合理正确地引导学生去构建这一思维方式。
而化学学科是以试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具有独特优势。中学化学大部分内容以实验为基础,实验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验证或推导有关化学规律。而设计的过程,就需要思维运行活动,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去确定化学规律的正确性,就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构建起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可以使学生快速抓住学习要领,凡事会去质疑和化析,用严格的推论去面对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批判性思维也可使学生通过主动思考,对所学的知识的真实性、理论背景、过程论据等进行独立的判断,从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正确决策。这种思维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在化学实验过程里具有探索和创新的欲望,引导他们主动思考,从而获取知识。
2.策略
教师要改变一个人教的思维方式,在课堂上把主动权将给学生,使自己变得“笨”一点,从而诱导学生聪明起来。也可开展课堂辩论,进行开放性教学,使每个人的思维都活跃利用起来。另外要开放实验室,鼓励并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利用好化学试验和实验室,自然会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
总之,在化学课堂中,教师的有效提问不只是“问”,而在于问的策略。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多方面多层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初中化学课堂提问的设计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本欣赏;写作能力
以文本教材为基础,指导学生进行文本欣赏和写作,是写作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教材选入的文本多是优秀作品,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智慧蕴含其中,仅仅对文本进行单纯的解读,不带动学生进行文本资源的理解和欣赏,会造成教学资源的一种浪费。本文就如何通过文本学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展开探讨。
一、利用文本渗透写作技巧
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仅仅在写作课上讲授写作方法是行不通的,会使教学效率较为低下。教师需要灵活教学,采用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程文本的教授过程中,可以发挥文本的隐性作用,利用文本资源加强对学生的写作指导。例如在学习叶圣陶的《苏州园林》这篇文章时,作者描写了苏州园林的亭台轩榭,假山、池沼、林木,描写得绘声绘色,赞美了园林设计的独具匠心。可以引导学生去欣赏文章,作者运用了很多的写作手法,典型的是总分总的写作手法,例如从对景物的描写,四个讲究,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和远景的层次,这些顺序是不能颠倒的,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一个总写,后面的几个段落是对这些内容的分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也要善于运用这些写作的方法,作者通过对苏州园林的美丽景色的描写来赞扬我国园林建筑的美丽,人们的伟大智慧。这也是文章要突出的一个中心思想,所以在这些文本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看到作者如何进行事物的描写,情节的展示来表达中心思想的,教师在文本的讲授过程中就要渗透这些写作技巧。
二、学习文本的写作特点
语文教材文本多是些经典作品,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文本的细细欣赏,让学生深入文本,进行语言的品读,学习文本的写作特点,文章的语言风格,结构布局。通过文本学习,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学生多了一种学习的资源,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教师要让学生细细地品读,作者老舍是如何表达自己对济南的山山水水的喜爱之情的,他所描写的济南的冬天是非常美丽和可爱的,称济南是一方“宝地”,一个“理想的境界”,作者不是随意地来描述,全篇都进行了合理的谋划,并且还用了很多的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如:“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写出来的这些句子精彩、生动,读起来令人回味无穷,引导学生们进行这些修辞方法的学习,作者描写了冬天的美丽,写出了济南冬天的特别之处,学生在同一个作文题目下能不能写出自己作文的特色呢,需要学生认真地学习这些文本独特的写作特点,不断地学习这些写作方法,语言的表达风格,不断进行总结并消化吸收。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要想写出好的作文,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可以以文本学习为突破口,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很多学生在写作时没有什么话可说,没有什么独特的见解,原因是学生没有进行积极的思维,没有处在思考之中。在文本教学时,要让学生赏析文本,深入到文本当中,使学生始终处于思考的氛围当中,让学生逐渐地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在写作的过程中打开自己的思维。
例如在学习的《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时,文中描述了作者的母亲陪伴自己成长的历程,可以让学生思考自己的母亲有什么不同?有没有特别的地方?让学生不断地去思索,天下的父母都是不同的,但天下父母的爱有没有区别?这都是通过文本引申出来的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从文本中得到的启迪,就是要不断地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处于作者所在的背景和心境,自己有何感想,让学生进行自由的发挥,进行创造思维的锻炼,通过这种不断的思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会不断地增强,写作时也能够打开思路,能够写出有特色的作文。
四、文本学习与写作锻炼相结合
通过对大量文本内容的阅读和欣赏,知识得到了拓展和延伸,在语文教学目标中要求增强学生读和写的能力,学生要正确地读懂教材文本,并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能够进行写作。学生写作能力的增强需要不断地锻炼。学生学习了教材文本如何表达文本中心思想的,如何布局谋篇的。在学生的写作练习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写作方法的传授,通过读来学习文章的写作结构、写作特点、文字表达。新课标也对学生的阅读量进行了一定的规定,阅读能够扩展学生的眼界,学习到更多的新的综合知识,如果有更多的时间和阅读材料,学生可以增加自己的阅读量,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有了一定的阅读和欣赏能力,需要加强写作练习,通过写来锻炼对文字的运用能力,如何进行遣词造句,文字表达。这种读写练习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这种途径,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不断进行写作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运用、进行实际的锻炼,才能使外在知识变成学生自身的真正知识,通过文本学习和写作经验的不断积累,学生的写作能力会不断增强,写作水平会不断提高。
通过不断地文本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欣赏,带领学生进入一个更加广阔的文字欣赏的天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层面,让学生深入到文本当中,进行思维方式的锻炼,学生仔细地揣摩文章的语言风格、写作意图,进行思维空间的拓展,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在进行文学鉴赏的同时拓宽了知识面,增加了阅读量。通过这种对文本的学习和思维锻炼,学生积累了更多的写作素材,有了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写作能力得到提高。然而,如何将文本教学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真正完美地结合,还需要教师们不断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王晓东.浅谈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J].现代阅读,2012
(8).
[2]韩丽,历保权.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几点尝试[J].长春教育学院
篇9
一、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内容和作用
多元化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另一方面是教学思维的多元化。首先,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是指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要点,可以从多个方面系统地进行内容拓展教学。初中语文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这就为多元化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来源。初中语文不同于小学语文,小学语文更多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读以及如何写,而初中语文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深度理解能力,在不断的文学熏陶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等。特别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要勇于突破,要能够充分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传递优良的语文知识,不断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塑造学生的优秀人格。其次,教学思维的多元化是指教师能够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包括总结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等各种能力。教师通过教学思维的多元化,能够改善很多学生的单行思维方式,单行思维方式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是很不利的。教师要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出更加多元化、更加灵活的思维方式,现代化的社会更加需要思维多元化的人才,只有具有多元化思维的人才,才能更加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把多元化教学方法引入课堂教学中。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
1、保护好学生的探索心和好奇心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成长阶段,他们对很多的事物有着浓厚的好奇心,学生的学习态度会直接影响学习成效,因此,教师需要最大限度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千万不能打击他们,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鼓励他们去探索、去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观点,转换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将自己的思维强加给学生,因为这样是无法取得学生认可的。只有认真聆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一直让学生保持学习热情,才能方便教学活动的开展。鉴于此,在语文课堂上,如果条件许可,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入大自然,让学生可以有发现美的眼睛,对语文产生深刻的感悟。2、利用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初中语文这门学科中,有大量的知识可以供学生讨论,适当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多元化的思维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才,多元化教学方法非常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对语文产生学习热情。对于讨论题目的设置,应该遵循多元化的原则,不需要将内容集中在课本上,各类社会热点问题都可以成为讨论的焦点,在讨论时,要注意协调好小组之间的能力,避免出现小组水平悬殊过大的情况。实际上,初中学生对于辩论的要求并不高,不一定非要分出胜负,只要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这场辩论赛就是成功的,因此,在讨论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分析客观事实,避免主观臆断,重视辩论结果的归纳和总结,严格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3、带领学生进行生活的拓展
篇10
关键词:计算思维;逆向教学;实例库
作者简介:楚艳萍(1971-),女,河南叶县人,河南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何欣(1974-),男,河南开封人,河南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河南 开封 475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基础前沿项目(项目编号:132300410149)、河南大学第12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项目批准号:校发[2012]237号)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3-0078-02
一、计算思维的内涵
周以真教授于2006年提出了计算思维的概念,她认为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1]计算思维是一种本质的、所有人都必须具备的思维方式,就像阅读、写字、算术计算一样,是人们最基础、最普遍、最适用和不可缺少的基础思维方式。在给出计算思维定义的同时,周教授还对计算思维进行了更为细致的阐述:计算思维是通过约简、嵌入、转化和仿真等方法,把一个困难的问题阐释为如何求解它的思维方法。计算思维是一种递归思维,采用并行处理,把代码译成数据又能把数据译成代码,是一种多维分析推广的类型检查方法。计算思维是一种采用抽象和分解的方法来控制庞杂的任务或进行巨型复杂系统的设计,是基于关注点分离的方法。计算思维是一种选择合适的方式陈述一个问题,或对一个问题的相关方面建模使其易于处理的思维方法。计算思维是按照预防、保护及通过冗余、容错、纠错的方式,并从最坏情况进行系统恢复的一种思维方法。计算思维是利用启发式推理寻求解答,即在不确定情况下的规划、学习和调度的思维方法。计算思维是利用海量数据来加快计算,在时间和空间之间、处理能力和存储容量之间进行折中的思维方法。[2]
西安交通大学冯博琴教授在《九校联盟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一文中指出,[3]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计算机只是工具”、“计算机就是程序设计”和“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是讲解软件工具的应用”等片面认识,把“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核心任务,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对问题进行求解、系统设计和行为理解,即建立计算思维。无论哪个学科,具有突出的计算思维能力都将成为新时期拔尖创新人才不可或缺的素质。
二、程序设计与计算思维
程序设计是训练大学生计算思维的最直接、最具操作性的平台。[4]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程序设计的目的不是成为程序员,而是通过编写程序,锻炼他们运用计算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如何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通过有限步骤在计算机上实现的能力,这是计算思维培养的重要内容。
反过来,计算思维能力的养成也会更进一步促进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不仅如此,具备了运用计算思维进行思考的习惯,要比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强得多。学生在接受这种思维指导下的学习和训练后,可以学习计算机科学知识,也可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只有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为核心,学生才会具有创新意识,增强他们在社会中的竞争力。
“Access程序设计”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体系以“知识点”为核心组织教学,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以集中授课为主,辅以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习等实践环节。学生上课无压力、教师教学无动力。虽然灌输给学生一大堆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实践知识的支撑,最后难以充分发挥所学知识的价值。这种过分注重理论教学,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另外,也会使学生感觉这门课程和自己后续本专业的课程学习没有关联,从而缺乏学习兴趣。
“Access程序设计”是非计算机专业的第一门程序设计课程,它包括七大模块:数据库、查询、窗体、报表、页、宏和模块。这些内容自成体系,很容易让学生觉得各部分内容联系不大,使得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目的不明确;尤其是在模块部分,主要涉及的是程序,而程序设计中多包含以字母、符号、图形等形式呈现出来的抽象概念,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由大量抽象概念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往往会觉得无所适从。
如何将计算思维融入程序设计的机教学之中,是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一方面,程序设计课程可以为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另一方面,可以从计算思维层面梳理和组织程序设计的教学内容,从计算思维这个高度实施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5]
三、计算思维的教学模式
在“Access程序设计”课程中,可以采用计算思维的教学模式,具体实现方案如下。
1.逆向设计教材内容
以往的教学都是按部就班从第一章开始讲起,最后一章讲完才给学生布置要完成的综合练习作业,即设计一个完整的应用系统。这种方法有很多弊端,如学生上课没有主动性,对整个课程的实际应用没有充分的认识,只是一味地跟着教师听,完成教师布置的上机作业,没有自己的创新思维。另外,等到课程讲完,学期就快结束了,学生根本没有更多时间去思考自己的题目,更不用说完成了,而是敷衍了事,匆匆开始,匆匆结束,达不到所要求的教学效果。
逆向教学就是将以往的教学顺序反转一下,即在课程开始,可以就先讲两个应用系统实例,如设计一个教学管理系统(如表1所示)。[6]
首先向学生演示介绍系统的功能,然后介绍该系统按照设计要求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模块,即系统的组成,最后再简单介绍该系统是如何完成的,即设计步骤等,让学生站在课程的高度了解该课程的功能和实际应用,知道自己学这门课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再把要求学生设计的系统作业布置下去,这个大作业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可以按照不同的专业命题,也可以按照通常的应用出题,由学生自己挑选感兴趣的题目,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并完成每一个模块。
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有三个。一是学习有目的,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听,而是带着问题去听课,有了自己的思维,学生学习起来会更主动。二是通过系统开发,学生知道系统可以分为各级不同的模块,编写一个个功能单一的模块,从而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认识到这点,由此可以推及到其他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对比较大的问题,也可以像程序设计一样把大问题分成一个个细小的问题,然后再逐一解决,这正体现了计算思维的思想。通过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使其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三是时间充分,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并完成自己的任务,进而在完成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美化,使其设计的系统功能更全、界面更加美观。
2.创建教学实例库
书中列出的实例是有限的,它只局限于一个方面。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如果可以根据不同专业从一个实例出发,举一反三推举出更多的实例,这将会对学生掌握该知识点有很大帮助,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能在此基础上更有所创新。由此就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通过相互讨论、查找资料、培训、听课等多种方式收集整理大量实例,创建为教学实例库。同一知识点的实例应该涵盖不同的专业领域,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和自己的专业有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习效果更佳。
3.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可以从两个方面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一是教师可以精心选择一些有趣味性的题目,[7]例如,学习了模块,可以让学生编程解决“百钱买百鸡”的问题,学习了窗体,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用于小学生进行数学加减法测试的题目。学生对题目感兴趣,就有动手实践的欲望,这样就可以很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上机实践,使学生掌握了如何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能被计算机自动执行的程序,这也正体现了计算思维的本质即抽象与自动化。二是学生也可以自己设计题目,题目的设计不受任何局限,只要能够在计算机上实现都可以,对于比较典型的题目,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加以鼓励和表扬。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更加主动、认真学习“Access程序设计”这门课。
4.完善考核机制
成绩的考核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平时成绩,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进行评判,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程序的理解能力及实现能力,这实际上也是在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部分是期末考核,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考核方式改变了传统的一卷定分数的现状,将学生的每一个学习环节纳入到最终的考核中去,使得最终的成绩更科学、更合理。
四、结束语
计算思维能力是新时代的要求,把这种能力的培养融入“Access程序设计”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为社会培养出复合型创新人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Jeannette M putational thinking[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06,49(3).
[2]陈国良,董荣胜.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1,(1).
[3]冯博琴.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J].中国大学教学,2010,(9).
[4]臧劲松.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2,(2).
[5]常亮,徐周波,古天龙.离散数学教学中的计算思维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1,(14).
- 上一篇:农学专业知识技能
- 下一篇: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