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病虫害的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14 17:36: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减少病虫害的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减少病虫害的措施

篇1

关键词:稻田;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措施

引言

绿色防控技术是近年来我国农业为了适应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而提出的新的农业防控措施与策略。病虫害的绿色防控主要以保护农作物、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为基础,同时采用了生物防治和化学调控等一系列环境友好型化学技术和生物防控技术来治理害虫。水稻这种农作物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广大,由于农民使用过多的化学药剂对水稻进行病虫害的治理,致使越来越多的水稻害虫具有了极强的抗药性。这样的现象在我国的农田间屡见不鲜,使用化学药剂驱虫不仅不能得到好的效果还让农民的经济利益受到了损伤。为此,我国的各个稻田都应该大力推广稻田绿色防控的措施,以保证水稻从本质上不受病虫害的侵袭。

1 绿色防控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绿色防控概念的雏形是在1954年提出的,那时候人类生物学家分析人类生态系统和种群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生物“综合防治”这一概念,随后联合国的粮食组织又在1972年正式提出了病虫害生物综合治理,其核心思想就是研究病虫害的生活习惯以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并利用较为环保的措施控制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威胁。我国在2011年底则提出了“绿色防控”的立体化概念,我国的绿色防控主要是采用生物防治、环境友好型化学农药防治措施,从而控制病虫害发展的势头,同时建立预防为主、生物防治的主要方针,并树立绿色防治的理念,坚持优化现有的防控措施和相关技术。

2 我国稻田绿色防控技术及应用状况

2.1 生态调控技术 目前,我国实施的生态控制技术主要分为人工调控环节和生物自治的方法,这种防控技术主要是通过研究病虫害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来消灭稻田间的害虫以达到保护并作物的目的。例如:在水稻的种植区域采用作物高低不同的方法制造天然屏障,阻断病虫害的传播,这样就能从根本上控制病虫害的蔓延。

2.2 理化诱控技术 我国的理化诱控技术主要利用了害虫趋光性,并通过设置伪装的色板和害虫信息素、气味剂等来消灭稻田间害虫,例如:在稻田间设立太阳能式杀虫灯能够有效减少稻田间的飞虱和卷叶螟等害虫的数量;还可以采用较为先进的昆虫信息素诱控技术,利用昆虫的性信息激素、空间分布激素、产卵信息激素等诱惑害虫远离水稻。

2.3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是利用害虫的天敌来治理害虫,在我国常用赤眼蜂、瓢虫等生物天敌为主,例如:赤眼蜂幼虫可以寄生在水稻病虫的卵中,吞噬水稻害虫的卵,这样就把病虫害扼杀在摇篮里,还减少了使用化学药剂带来的副作用。

2.4 科学用药技术 科学用药技术即是科学合理地评估病虫害对稻田的危害,然后再用科学的方法对农药的用量进行配比再进行使用,或者使用杀毒性强、副作用低、残留量低的化学农药,例如:毒死蜱、井冈蜡芽等,同时还要不断变化农药的品种,做到混合使用、交替使用的防控方法,同时加强病虫害的监控,不断分析病虫害的生活习惯对症下药,根治稻田间的害虫。

2.5 无公害栽培技术 这种技术即是在水稻的选种过程中对水稻种子进行严格的筛选,在某些特定环境下,利用新技术培养抗病能力强、容易生长的水稻种子;同时在栽培过程中要利用科学合理的种植方法,例如:种植水稻时要采用合理的种植密度,协调好水稻、病虫害、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生物防治的目的。

3 稻田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反思

我国的绿色防控措施的推广已经走过了5个年头,也有了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是我国的农民的人口基数大并且缺乏相关的科学知识,这种理念和技术的推广进程还是相当缓慢的。目前我国的绿色防控技术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我国绿色防控技术发展过于缓慢,防控技术过于单一;二是使用绿色防控技术的示范园区并不多,我国的很多稻田还是使用传统的除虫形式;三是推广防控技术的方法不够合理,致使很多农民不乐意采用这种新的科学技术;四是技术的水平不达标,我国的防控技术还是处在初级阶段,防控的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上述分析了我国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下面将结合主要问题提出相对应的改建意见。首先国家要加大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力度,不断创建新的防控体系,采用先进的环境友好型防控措施和生态治理;二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我国农民对这种新理念的认识和了解,便于这种新技术的推广实施;三是要从经济上支持新技术的推广,可以对使用新技术治理病虫害的农户进行补贴,以加快推广的进程。

结语

总而言之,绿色防控之一生物防治措施是近几年在我国提出的,这一理念在我国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为了保证农作物不受到病虫害的危害,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农民的经济收入,在稻田间使用生物防治和环境友好型防治技术是实现上述理想的保障。但是由于我国农民人口数量大,农民的绿色生产意识不强,这种新的防控措施在我国推广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国农村的领导和生物研究员一定要加大力度向农民推广这种新的理念,争取尽快让农民掌握这一先进的科学防治技术,从而保证农民的生活水平不受危害。

篇2

1.1病害症状和受害植物

⑴白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并且嫩叶比老叶容易被侵染,该病也危害枝条、嫩梢、花叶及花蕾。主要受害植物有:紫薇、红叶李等。

⑵炭疽病主要危害茎、叶、叶柄、芽鳞和花瓣等。对幼嫩组织危害最大,主要寄主有:牡丹、芍药等。

⑶黑斑病。该病初期叶片面出现褐色小点,以后渐渐扩大为圆形或近圆形的斑点,病部四周组织变黄,病斑上生成小黑点。主要受害植物有:月季等。

⑷枯叶病。发生在叶尖活叶缘,初为圆形淡褐色小斑,不断向内扩展,边缘黑褐色,卷曲易碎,上生黑色小点。主要受害植物有:桂花、红花槐等。

⑸基腐病。主要危害支柱的鳞茎和基部。病株根部呈褐色软腐,鳞茎基部腐烂或开裂,叶片自上部失绿。主要受害植物有:水仙、海棠等。

1.2虫害症状和受害植物

⑴蚜虫。主要寄生吸取花蕾、花朵汁液,使叶片萎缩,影响开花。主要受害植物有:木槿、红叶李、大丽花、海棠等。

⑵斑叶蝉。栖息于叶背刺吸叶片汁液,使叶片呈现白色小斑点,叶片苍白导致早期脱落。主要受害植物有:月季、碧桃、海棠等。

⑶疥虫。多居于新梢、叶背主脉两侧、阴面、枝杈处或枝条叶面上终生吸取汁液,危害植物的生长,诱导多种疾病。主要受害植物有:黄杨、金叶帧、月季等。

⑷星天牛成虫啃噬嫩枝和叶脉,幼虫蛀食韧皮部和边材,并在木质部蛀成不规则的坑道,严重阻碍养分和水分运输,使枝干干枯甚至全株死亡。主要受害植物有:杨柳、榆树、梧桐等。

⑸金龟子主要啃食植物的叶片,形成孔洞,缺刻或秃枝。幼虫主要危害多种植物的根茎和球茎。主要受害植物有:侧柏、云杉、柳树等。

⑹舞毒蛾幼虫取食叶、芽,可将树芽食光。主要受害植物有:杨柳、榆树、碧桃等。

⑺大袋蛾。取食输液、嫩枝和幼果,几天内能将全树枝叶食尽,残存秃枝光杆,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开花结果,使枝条枯死或整株死亡。主要受害植物有:杨柳、榆树、油松、核桃等。

2.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原则与措施

2.1病虫害防治原则

2.1.1强调安全为主,采取一些物理、生态防治方法和高效低毒的化学药物进行综合防治。

2.1.2以园林技术措施为基础,因地制宜地协调好生态、物理、化学等综合防治方法,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

2.1.3在使用化学药剂时,要注意对人、环境、天敌及植物的安全,根据城镇园林绿化的特点,贯彻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一些行之有效、安全可靠的措施。3.2病虫害防治措施

2.2.1植物选择:绿化施工前应严格选择植物,严格选择无病虫害的健康苗木,在绿化施工中发现病虫害时,立即采取措施,彻底消灭。

2.2.2栽培措施: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防止病虫害发生,有利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抑制或减少病原物的来源。绿化树种的合理搭配、合理施肥和灌水、防止病虫传播。

2.2.3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对人、畜、植物安全,病虫不产生抗性,天敌来源广,且有长期抑制作用。采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病等防治方法。生物防治必须与其它防治措施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2.2.4物理防治:采用器械和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通过热处理、机械阻隔和射线辐照等方法进行防治。

2.2.5化学防治:化学方法简单、见效快。在城市绿化管理中,化学防治病虫害要注意选用选择性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通过改变施药方式、减少用药次数,同时还要与其它防治方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化学防治的优越性,减少其毒副作用。

3.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3.1认识重视不够且产生偏差

多数园林绿化管理中存在重植不重管,会种不会管的现象,病虫害发生严重时才去喷药防治,甚至不去防治,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步调不一致,存在防治死角。在病虫害防治中注重短期效果,缺乏长远考虑,偏重和依赖于化学药剂防治,忽视物理方法、栽培措施、生物技术、营林手段等防治措施的综合运用。

3.2近郊绿化病虫害防治有待加强

城郊绿化体系因为没有经费保障、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制度和措施不完善,致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难以落到实处,造成病虫害基数大、种类多,对城市园林绿化构成一定的威胁。

3.3缺乏对林木病虫害的长期监控

由于对病虫害的大发生没有超前预见性,不利于在病虫害发生的各个时期采取相应措施。

3.4病虫害检疫存在漏洞

由于苗木检疫力量薄弱,不能大范围的对调运的苗木进行严密检疫,许多绿化公司所采用的苗木其产地既有区内也有区外的,对这些苗木检疫存在明显的不足,由于检疫这个重要环节放松,就有可能将外地的病虫害带入本地,造成病虫害的严重发生。

3.5园林绿化人员素质较差

在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中,存在绿化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较低,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不能正确使用农药、操作技术欠缺、防治方法单一的现象,很大程度的影响到城市生态植保。

4.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策略

4.1树立病虫害防治观念

以生态学原则为基础,以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天敌,逐步恢复生态系统的自然调节能力为目标,积极采取多种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把病虫侵染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4.2增加检疫人员,严格把关

高度重视检疫工作,将检疫工作作为病虫害防治的重要环节,增加检疫人员和配备检疫设备,扩大检疫范围,在苗木调运中严格执行检疫制度,对方方面面的苗木调运做到严格把关,防止出现检疫漏洞,坚决杜绝有害病虫的传入。

4.3加强园林绿化人员的技术培训

经常对绿化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引进外地专家来本地区讲课,组织有关人员去外地参观学习培训,大力培养园林绿化专业技术人员,树立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的理念。

4.4建立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监测点

对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发展进行长期监控,做好病虫害动态发生的预测预报,提早拿出防治方案,从而进行有效的防治。

4.5加强对驻地厂矿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内树木病虫害防治的监督和指导

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做到统筹安排,步调一致,同时加强指导,多种措施并用,使整个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工作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5.结论

篇3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已经成为了我国营林综合治理中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病虫害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因此在我国林业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水平,采用无公害的方法进行防治,这种无公害的防治方式可以更好的保护森林。加强我国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力度,推动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对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措施进行了介绍。

1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

1.1天然林大量被破坏

我国是一个林业大国,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每年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大量的天然林被无情的砍伐,导致我国天然林的数量大量的减少,据调查,在我国林业的发展过程中,大部分森林是人工栽植的,天然林的数量在逐年的减少。虽然天然林在逐年的减少,但是依旧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还是在不知节制的破坏天然林满足自己的欲望。天然林的抗病能力是非常强的,对林业病虫害有着一定的抵御能力,天然林的大量破坏将降低对林业病虫的抵御能力。天然林的减少是我国林业病虫害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严重的影响了我国林业生态系统的发展,造成了林业生态系统的紊乱。

1.2不科学的林业管理方式

我国的林业在管理的方面存在一些弊端,这些弊端直接的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对于林业的管理不够严格,林木的采伐没有一个严格的数量,完全看采伐者的心情,我国每年有大量的林木被采伐,导致我国的森林锐减在加上不合理的管理方式,是本就岌岌可危的森林更加的危险。我国是一个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国家,在林业的管理上也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林业的重视程度在不断的下降。不科学的林业管理方式导致林业病虫害频发,大量的林木被害虫损坏,给我国的林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林业病虫害的频发抑制了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3大量农药的使用

自从农药出现后,人们开始使用农药进行杀虫除草,虽然农药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但是对作为的损害也是非常大的。在人工林栽植管理的过程中,很多的营林人员对农药的使用产生了误区。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农药对林业病虫害有防治的功效,一位的依赖农药来防治林业病虫害,还有的人认为农药使用的越多对于林业的发展越好,这是非常错误的观念,当林业病虫害发生时人们会大量的使用弄呀,虽然大量的使用农药会杀死大量的害虫,但是同时也会伤害到林木的生长。这种使用错误的观念不仅不能对林业的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还会伤害到林业的根本,造成林业系统的紊乱。长期的使用农药会使我国的林业系统越来越坏,影响我国林业的综合可持续发展。

1.4大面积人工林的出现

由于天然林的大量减少,为了我国林业的发展,我国栽植了大量的人工林,人工林的抗病能力比较低,很统一发生林业病虫害。人工林与天然林相比存在着很多的缺点,人工林的栽植是比较单一的,致使生态系统中的森林向着单一化的方向发展,森林的抗病能力大大的减弱,林业病虫害频发,人工林的病虫害甚至会传染天然林。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对林业的损害是非常大的,大面积人工林的出现弥补了我国林业的空缺,但是也使林业病虫害有机可趁,人工林很容易受到林业病虫害的伤害,给我国林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打击,在我国林业发展的过程中要保护好天然林,合理的管理天然林。

1.5人为活动的破坏

林木的用途是非常多的,很多人为了利益进行林木的偷盗,导致我国的林木大量的丢失,还有就是为了经济的发展我国对天然林进行大量的砍伐,甚至达到了乱砍乱伐的地步,我国的林木大量的锐减,无法抵抗大规模的林业病虫害,大量的林木遭到了病虫害的破坏,无法正常的生长和繁殖。认为活动一般是不受控制的,破坏的都是优良的树木,影响了我国林业树木的成材率。人为活动导致大量的林木锐减,让病虫害钻了空子,破坏了大量的成才林木,给国家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阻碍了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林业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

2.1加强天然林的保护力度

我国的天然林破坏非常的严重,造成了我国林业的病虫害频发,导致大量的林木资源收到了破坏,为了改善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的现状,要加大对天然林的保护力度,我国目前的天然林非常的有限,因此要重视天然林的保护工作,天然林的抗病能力与人工林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保护好天然林可以减少我国林业病虫害的发生频率和面积,也是无公害防治林业病虫害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然林也是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要重视天然的重要性,对天然林进行合理的利用,推动我国天然林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的林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2加强对林业病虫害的监测

林业病虫害一触即发,但是在林业病虫害发生之前也是有着一定的预兆的,要做到林业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就要加强林业病虫害的监测力度,时时的对森林情况进行检测,及时的发现森林中存在的问题,对有问题的林木要及时的进行处理,防止林业病虫害的蔓延;对于疑似病虫害的林木要加强监测,一旦确认也要进行及时的处理。监测不仅要监测林业病虫害问题,还要对林木的生长环境进行检测,看环境指标对林木的生长是否有益。对森林进行整体监测可以了解整个森林的发展情况,及时的了解森林生长中的各项指标,制定无公害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保证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

2.3采用科学的林业管理方式

目前,我国的林业管理方式是不科学,对于林业的发展是有较大影响的,这种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我国林业发展的需要了,因此我国的林业病虫害防治要转变观念,要采用无公害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制定科学有效的林业管理办法,改变传统的林业管理观念,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推动我国林业发展的可持续增长。林业的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是我国林业发展过程中2项比较重要的工作,采用科学的林业管理方式对于实施无公害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是比较重要,无公害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减少对林木的伤害。

2.4采用生物防治的方式进行病虫害治理

生物防治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病虫害防治措施,这种病虫害防治措施打破了传统,采用生物进行防治,是通过生物间相互牵制的道理来进行病虫害的防治,这种防治可以减少对林木的伤害,而且可以减少大量林业资金的浪费。生物防治与农药防治相比具有很强的优越性,生物防治一般情况下是没有危害的,生物防治可以推动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相信在未来,生物防治将逐渐的走上林业无公害病虫害发展的舞台,在林业病虫害工作中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3结语

林业病虫害问题是我国林业发展过程中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林业病虫害不再是农药防治,而是采用无公害的防治措施,无公害的防治措施对于树木的生长具有积极的存进作用,与传统的防治措施相比,无公害的防治措施推动了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病虫害是危害林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合理的进行无公害防治,让我国的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刘海波.关于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策略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8).

篇4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 综合防治措施 探讨

目前,在我国的粮食作物中水稻已成为主要的几种作物之一。然而,在水稻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的过程中,水稻病虫害已经成为阻碍其继续种植的重要原因,导致水稻产量下降。所以,采取合理措施进行防治水稻病虫害已成为当今农业的重要话题。“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我国农作物防虫害一贯执行的原则,为了防治水稻病虫害,必须采取预防为主,因地制宜地的方法,通过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具体细节如下:

一、化学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就是利用科学的药剂防治来解决病虫危害。化学防治最典型特征在于其直接性,能够非常迅速和有效的遏制病害的发展,具备良好的应用范围。目前,所使用的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时,多以直接喷洒农药为主,虽然这种做法能解决水稻病虫害对农作物的侵害,但却不能从根本上防治虫病害的发生。采用该措施的方式不仅导致水稻病虫害进一步的扩散,而且造成了资源浪费。因此,在采用直接化学防治应结合合理的规划,通过科学方式进行防治。

1.适时、合理的下药、施药

药物的药效是决定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基础,只有采用最合适的化学药物才能保证水稻病虫害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好的防治效果。并且,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地区调查,结合地区特点合理的使用药物。

2.选择农药

农药对于水稻病虫害有防治作用,但对于环境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采用生物药物能够有效的保护环境,并且取得良好的药物效果,在植物内的药物残留量能够符合使用标准,从而为人类提供更好的水稻食品。选择农药要避免采取高毒的药物,防治对水稻粮食的污染。

3.在利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时要注意科学施药

3.1在施药时要选用新型的低容量的农药喷雾器。

3.2在施药时要对农药进行合理的混和、配用,切忌不能只选择受害重的一种药物使用。

3.3在施药前要确保水量的充足,以确保农药药液搅拌均匀。

3.4在对水稻施药时一定要对准位置进行施药。

3.5在施药时,为了保证农药的防治效果,要对稻田的水进行补充,尽量使稻田的水保持在一寸深的水层一周左右。

4.注意保护天敌

天敌是水稻病虫害防治最生态环保的因素,合理发挥天敌作用能够有效的发挥生物防治功能,进行水稻病虫害最有效防治。

二、农业防治措施

1.严格加强植物检疫,从源头上控制病虫害

植物检疫要必须从制种基地抓起,从根本上防治水稻病虫害,使引种符合病虫防治法规。首先,无病田能够提供良好的育种环境,所以必须严格的把控无病田病疫防治工作;第二,由于制种过程涉及到复杂的工序,可能在疏忽的环节导致引入病害源,必须做好每一环节的检测过程,从而在每一环节上防治病害的发生;最后,病区必须防控引种,防止病区育种。采取以上措施就可以有效的防止引种的病害。

2.选用多抗优质品种,提高对病虫害的抗御能力

水稻品种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产量,而且要具备抗病性。如粳稻选用徐稻3号、4号,镇稻8号等抗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品种;籼稻选用Ⅱ优084、Ⅱ优42等抗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品种。

3.清除田间杂草,有效控制病虫源

对于水稻收获后,必须展开田间杂草清除工作,防止在收获后的水稻田有杂草存在;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稻草的处理,推广将稻草作为生态肥料的做法;水稻播种后不用稻草覆盖,可减少恶苗病的发生;在麦子收割后清除田间杂草,在水稻移栽前整地后捞出田间麦茬,减少纹枯病菌源;加强防治麦田及沟渠、路以及田埂边杂草上的灰飞虱、蚜虫和叶蝉,压低病虫基数。

4.改进栽培方法,切断病虫害传播途径

水稻生产采取预留稻麦两茬间隙,缩减双套种植面积。在施肥过程中,结合磷钾肥和有机肥,根据土壤情况进行施用氮肥;种植密度应符合水稻的种植要求,严格把握总茎蘖的数量;采取合理的灌溉方式,促进水稻根系的生长,保证植株的生长能力。并且,需要严格把控种植密度,氮肥的施用比例和灌溉方式,避免采取不合理的栽培技术,从而提供防治水稻病虫害的基本环境,防止纹枯病、稻瘟病、螟虫等大发生。此外,要采取轮番种植的方法,避免一块的土地连续种植水稻。

5.集中连片种植,利于专业化统一防治

集中连片育秧应作为主要的育秧方式进行推广,减少和避免水插花种植,从而在育秧阶段防止病害的发生。对于灰飞虱经常迁飞的特性,必须采取大面积的防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当田间发现条纹叶枯病病株,采取拔除并喷涂农药的方式来进行治理。并且,进行统一的种植能够专业化的防治,有利于大面积进行集中管理。

三、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主要是采用物理因素和机械装置进行防治,采用不损害水稻生长的方式进行防治病虫害,其具体办法如下:

1.虫害防治

进行人工防治能够减少虫害影响,将受损的植株尽早去除。

2.病害防治

严格筛选种源,对于要种植的水稻种进行拌药,减少植株成长个过程中的虫害接触场合。

四、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是当今所应有最有前景的病虫害防治方式,主要借助于微生物或生物的生长、依靠天敌之间的生物繁殖规律,达到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的目的。生物防治必须进行种田的病害分析,采用相应的防治措施进行,该方式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不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从长远角度看可以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具体防治措施如下:(1)害虫天敌能够有效控制水稻病虫,例如,寄生蜂、农田蜘蛛。(2)两栖动物是稻田中关键的害虫天敌,例如蟾蜍能够对于水稻田各种蚜虫和瓢虫进行控制。(3)微生物技术能够发挥病菌作用,进行水稻病害治疗,如应用井岗霉素来治理水稻纹枯病。

五、结语

进行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是目前水稻种植的热点问题,采取合理措施将病虫害防治效果发挥到最大,从而将水稻病虫害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不仅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还能提高水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立平,何宏新.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科技财富 ,2009,(05).

篇5

【关键词】加强;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园林绿化工程也逐步增多,树木花草的种类及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在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会遭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从而使树木生长不良、畸形、腐烂甚至死亡,不仅降低园林植物的质量,而且影响了园林植物的观赏效果。本文就如何加强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谈几点粗浅认识。

1.加强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几点措施

1.1合理使用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用化学药剂的毒性来防治病虫害,以保持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许多重要病虫害如能及时合理地用药,常可得到有效控制。化学防治还有收效快的特点。当一些病虫害即将大发生或已经大发生时,及时采取化学的防治常可使用病虫的蔓延得到及时的控制。另外化学防治的适应范围比较广,受地区性和季节性影响较小,不同类型的地区和不同季节往往都可使用。但是,长期大量使用农药,也带来一些不良后果,主要表现在对环境的污染,对天敌有伤害,易引起病虫害的抗药性。

1.2发挥综合防治优点

综合防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合理运用栽培、化学、生物、物理的方法及其它有效的生态学手段,把病虫害控制在最低程度以不致造成危害。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如果协调起来,就能达到既能杀死病虫害,也能较大限度地发挥天敌的作用。如采用内吸杀虫剂,涂抹茎、干和根部浇灌等,早期控制蚜虫、红蜘蛛、介壳虫的发生。选用对农药抗性较强的天敌,配合施用杀伤天敌较少的选择性药剂,是避免或减少矛盾的途径。在自然界里,多种病虫害常同时发生,分别防治,造成重复。以一种优势病虫害为对象,掌握植物发育的关键和病虫防治的有利时机,集中用药,兼治其他。可根据当时、当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抓住有利时机,采用施放天敌、使用菌剂、药剂等针对性措施,达到兼治的目的。构成病虫害发生的环境因素及影响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防治措施也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因此,采取取长补短、提高效果是必要的。

1.3构建园林植物保护体系

城市是园林病虫害的载体,而城市是人造的环境,与林业的自然环境相比较起了质的变化。如气温偏高、相对湿度下降、土壤结构复杂;城市产生的废气、废水、废物,污染城市的大气、水源及土壤,生态环境恶化;城市规模大,建筑密度大,阻碍大气的流通和交换,容易产生热岛效应,这样的环境必然会影响园林植物种群的分布和生长,相应的也会影响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根据城市大环境的特点,利用植物群落内部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工植物群落,使它们互相促进、相互制约、共同繁衍,形成稳定的生态环境,控制灾害性病虫害的发生。建立生态健全、稳定的园林植物群落,即生态园林体系,有利于病虫害的防治,能够实现不用药或少用药的有效控制。当病虫害超出控制允许标准范围时,又要及时用药防治予以遏制。生态园林防治体现以防治为主,以治为辅的原则,它不仅能产生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而且会收到很大的经济效益。

1.4建立综合防治系统

一个优秀的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不仅应充分展现园林审美、游憩的功能,同时还能满足建立生态稳定的植物群落所需要的条件。其关键是避免植物种类过于单纯,避免选用易感病虫、生态功能脆弱的树种、草种,创造植生长所需的良好的生态环境。城市道路绿化也应该坚持多树种的原则,各条道路在树种选择上应有侧重,应以适应性强、抗病虫害的乡土树种和经过长期栽培驯化、适应本地区的外来树种为主。养护管理也是预防病虫害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进行适时的施肥、修剪、浇灌、养护,确保树木苗木茁壮生长。一颗健壮的植株,要比生长瘦弱的植株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强。要注意研究立地环境,改善立地条件,创造抑制病虫害的发生、促进植物群落茁壮生长的有利环境。从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开始,到立地环境的改造,科学地栽培,合理地运用养护技术,强化预防措施,辅以化学的、生物的措施,建立科学的园林综合防治系统,一定使园林病虫害的防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应作为园林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加以应用。

1.5完善植物预警预报系统

充分利用现有的区域控制站和基层测报点,开展疫情监测,不错过、不漏过任何一个疫点,及时准确掌握疫情分布区域、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建立疫情零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防治,确保不危害或降低为害。按照部署,新建监测点和进一步充实基层测报点的硬件建设。逐步建立起了以园林植物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和基层测报点为主题的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和预防、控制植保体系。聘用专业技术人员,每个监测点配备病虫监测设备、检测仪器、数据处理设备及交通工具等。通过区域站和基层测报站的建设,基础建设得到改善,病虫害预报测报、控制和扑灭能力有了很大的加强,对重大有害生物的控制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现代植保工程、绿卡行动、万灯杀虫、阻截带建设等项目的组织实施,提升了植物病虫害监测、预警、防控等方面的能力与水平,有效的控制突发有害生物的为害,最大限度的减少经济损失,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

1.6严格园林病虫害植物检验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进口的、外地的花卉苗木源源不断流入本地,病虫害也会随之混入,爆发了大面积的病虫害,如:百锈病、樱花细菌根病菌由日本传入我国,给许多园林风景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对这些苗木必须进行严格检查,禁止带有病菌和虫害的花卉及其繁殖材料输入,防止病虫害分布区域的扩大和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这就要求遵守并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防止新的病虫害的传播蔓延。园林植物检疫的主要任务由三个方面:(1)禁止危险性病虫害随着植物及产品由国外传入它不能传到无病区,并在检疫和由国内输出。(2)将在国内局部地区的危险性病虫害封锁,使区把它消灭。(3)当危险性病虫害侵入新地区时,应及时采取彻地消灭的措施。目前,我国以颁布的与观赏植物有关的进口检疫对象主要是:柑橘溃疡病、桑萎缩病、苹果锈果病、柑橘黄梢病等。经检疫,如果发现由检疫对象应进行检疫处理。凡能用有效消毒方法消灭检疫对象的,经消毒处理后放行。凡能通过控制使用防止检疫对象传播的,按规定控制使用。凡带有尚无有效方法处理的检疫对象的应立即退回或销毁,禁止入境。

2.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应从城市环境的整体观念出发,树立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独特的作用,采用适合城市特点的有效方法,相互协调,合理使用和逐步减少化学药剂;同时在设计、苗圃地、植物检验、绿地施工、后期养护等方面做好增强防治措施,使病虫害防治工作进一步科学化。

篇6

[关键词] 南华县沙桥镇 森林病虫害 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8-0129-01

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林业建设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面对森林病虫害呈现出持续扩大的趋势,要加大防治力度,就要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以确保森林能够发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沙桥镇位于南华县西北部,这里林业资源丰富,林业用地面积314400亩,占国土总面积的71.5%,其中的森林覆盖率可以达到71.07%。从沙桥镇的森林树种来看,主要为云南松、滇油杉等。近些年来,森林病虫害呈上升趋势,主要的害虫为云南松叶蜂、思茅松毛虫、云南松小蠹、楚雄腮扁叶蜂等,给森林造成严重的伤害,需引起当地林业工作者的重视。

1 导致森林病虫害的原因

1.1 自然因素是森林病虫害的主要原因

南华县沙桥镇春季风大,夏季和秋季多雨。在沙桥镇内西境多山,气候寒冷,阴雨绵连的季节就有冬季之感。受到风、雨水和温湿度的影响,会造成森林病虫害,特别是当地的灾害性气候,是森林病虫害的重要因素。比如,沙桥镇的春天多风且干旱,特别是周围的农田出现病虫害,就会威胁到林区。

1.2 人为因素引发森林病虫害

沙桥镇为了扩大林地面积,就增加人工造林面积。但是,所栽种的树种单一,使得生态系统脆弱。当局部林地出现病虫害,就会快速蔓延。为了有效地控制森林病虫害,必须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消灭缓解森林病虫害的作用,但是一些害虫的抗药性有所增强,导致这些害虫不仅没有被彻底消灭,反而使森林原有的生态系统被打破。此外,监测人员没有对森林病虫害提高认识度,而是被动采取灭虫措施,而没有建立有效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机制,不仅大量的资金被浪费,还损失了木材资源。

2 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原则

2.1 遵循生态学的原则

森林本身就形成了生态环境。要做到对森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就要对依赖于森林环境中生存的生物进行病虫害防治。森林中生物的新陈代谢,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关系。在遵循生态学的基础上对森林病虫害采用生物防治措施,不仅对于森林的生态结构以调节,还可以营造一个适合于害虫的天敌生存的环境,以有效地控制森林病虫害。

2.2 环境保护的原则

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可以采用多种防治措施。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往往采用单一的防治措施,诸如采用化学药物防治措施、采用生物防治措施等等,虽然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并没有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实施森林病虫害防治。比如,化学药物防治中所使用的药物会对森林中的生物造成威胁,甚至威胁到人类。将化学药物防治与生物防治措施相结合,化学药物使用量减少,注重生物防治的运用,可以促进森林环境保护。

2.3 降低成本原则

森林病虫害会使森林所创造的经济效益降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一项指标就是经济允许水平,即森林病虫害的程度低于病虫害防治指标,就无需采取防治措施,这就是从降低病虫害防治成本的角度考虑的。从森林所创造的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根据病虫害情况具有针对性地开展综合防治工作,可以降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成本,且获得良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

3 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3.1 运用营林造林技术增强森林的自控能力

营林造林可以对森林的生态环境进行调节,通过营造混交林,有效地防治森林病虫害。通过采伐、造林等环节,选育具有较高抗病虫能力的树种,并实施必要的管理措施,可以通过提升森林自控能力防止病虫害发生。由于中国的地理环境,以及没有合理的植被条件,使得基于森林环境而形成的生物群落缺乏合理性。病虫害的天敌生物没能够实现森林生态平衡。所以,要根据南华县沙桥镇的森林环境,因地制宜地应用营林造林技术,并实施必要的管理,对预防森林病虫害发挥一定的作用。比如,在营造混交林时,选择生长期短的优质苗木,切忌选择没有顶芽、根系不发达的苗木,更不可以选择染有病害的苗木,根据树种的特性进行种植。对于纯林进行改造,种植一些阔叶树,当混交林形成后,使病虫害的天敌在混交林中栖息繁衍,由此而对森林生态平衡发挥促进作用。

3.2 提高森林植物的抗逆性

森林植物的长势与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存在着相关性。如果树木的长势不好,就容易有病虫害出现。要有效地预防森林病虫害,就要提高森林植物的抗逆性,加强森林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森林中长势差的树木,要注意松土、施肥,并及时浇水,以使树木的抗病能力增强。秋季和冬季是森林树木的修剪季,其目的是为了降低病虫害的繁殖率。要将枯死的树枝,染上病虫害的树枝剪去,以防止春季森林病虫害大量繁衍。此外,林业工作人员需要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对区域范围内的森林病虫害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建立病虫害数据库,并满足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需要。

3.3 采用生物防治技术,避免次生灾害产生

对森林病虫害有效控制,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即是利用害虫的天敌控制害虫的繁衍率,以维护森林的生态平衡。对森林病虫害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就是要创造生物防治环境,降低化学药物的使用量,通过加强害虫天敌的放养和繁育,减少害虫数量。但是,在森林环境中引入害虫的天敌,需要对有关害虫的资料进行分析,以确保引入的害虫天敌发挥控制森林病虫害的作用。

篇7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  原因  防治

    0 引言

    森林病虫害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是难以估量。由于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局限性,过去人们在控制森林病虫灾害的过程中,总存在着被动抗灾的思想意识,往往在森林病虫害暴发成灾后,再筹集巨额资金救灾。近年来,全国各地森林病虫害时有发生,危害极为严重:一是危险性森林病虫害扩散蔓延迅速,对我国森林资源和自然景观构成巨大威胁。二是常发性森林病虫如松毛虫、森林鼠、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等害虫发生面积居高不下,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三是偶发性森林病虫害大面积暴发。

    1 我国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一是常发性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居高不下,总体呈上升趋势;二是偶发性森林病虫害大面积暴发,损失严重;三是危险性病虫害扩散蔓延迅速,对我国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构成巨大威胁;四是多种次要害虫在一些地方上升为主要害虫,致使造成重大危害的病虫种类不断增多;五是经济林病虫危害日趋严重,严重制约着山区经济的发展和林农脱贫致富进程。

    2 造成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

    2.1 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 中国现有森林面积约13370万hm2,其中天然林约8725万hm2,占65%,人工林约4645万hm2,占35%。近几十年中国森林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工林面积迅速扩大。自1950年代起至1980年代,中国的人工林面积增加近50%。与此同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也增加了将近40%,两者基本上呈同步增长的趋势。由于所建立的人工林多为单一树种、单一结构的纯林,这样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因此,有害生物一旦传入发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造成大面积的暴发流行,从而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2.2 天然林长期超负荷砍伐 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林业经济产业,造成了天然林长期超负荷采伐,致使天然林的数量和质量下降,森林生物多样性、林分原始结构以及天然林特有的森林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导致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与流行。

    2.3 国内、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危险性病虫杂草长距离的人为传播加剧 松材线虫、美国白蛾、松突圆蚧、松针褐斑病等重大病虫害的流行最初均是由于有害生物从国外随林产品进口而传入的。在国内,许多重大病虫害疫区的迅速扩大也是由于人为活动的结果。

    2.4 长期不合理的使用化学农药 病虫害暴发后,一味依赖化学农药,不仅杀伤大量天敌,使病虫产生抗药性,而且造成森林生态环境恶化。另外,防治手段不能适应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客观要求,缺少符合林业特点的防治药剂和药械,防治效率低。

    2.5 防治工作始终处于被动救灾的状态 我国几十年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大多数是围绕救灾而展开的,病虫害一旦发生,“人往灾区跑,钱往灾区投”。只在救灾上重视,没在防灾控灾上下功夫。

    3 森林病虫害的预防措施

    那么对于森林病虫害我们应如何来预防和治理呢?笔者认为根据病虫害和森林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抓好森林病虫害的预防工作: 

    3.1 着重抓好森林植物检疫和监测预报:植物检疫是预防森林植物免受某些危险性病虫害的重要措施。对发生植物检疫对象地区,应划为疫区进行封锁;对种籽、苗木、其他繁殖材料及木材的调运加强管理,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确保营造健康森林,减少病虫害发生。同时要用科学的方法,侦察病虫发生、发展动态,并把侦察的材料结合当地气候条件、林木状况,正确推断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趋势,并及时通报。快速掌握病虫发生情况,避免错过防治的有利时机。

 3.2 因地制宜的搞好封山育林:封山育林应适地适树地通过各种选育措施,选择抗病虫力强的树种。同时应进行必要混交,这样能完善生物群落,增加天敌数量,提高林木的保护性能,达到控制病虫的目的。封山育林是减少人、畜对森林植被破坏的重要

手段。

    3.3 加强育苗消毒处理:在苗圃建设中,由于种籽及土壤中潜存有一定的病源和害虫,在育苗过程中应对种籽和土壤进行消毒,才能确保出苗率,必要时还需进行轮作。 

    3.4 保护害虫天敌:在森林中生存着很多以林木害虫为食的寄生性、捕食性昆虫,微生物,益鸟等有益生物,它们对抑制害虫的发生和繁殖起着重要作用,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这些有益生物。

    3.5 适地适树,培育健苗、健树,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工林经营模式,提高人工林防灾控灾的自控能力。

    3.6 营造混交林(注意树种搭配),实施近天然林经营模式,使林分中各种生物间相互制约作用增强,森林生态环境趋于稳定。

    3.7 加强植物检疫工作。中国加入wto,国际间的流动交往势必增加,一些外来的重大病虫害传入爆发的危险性也将可能不断增加。因此必须加强植物检疫工作,提高检疫技术水平,以杜绝或减少危险性病虫传入我国。同时也要注意国内地区间的植物检疫工作,以防有害病虫蔓延扩展。

    4 有效的生物治理措施

    对待森林的病虫害我们要预防为主,并辅以有效的治理,生物治理则是实现可持续控制森林病虫害的重要手段,特别是生物农药如:

    4.1 昆虫病原细菌 苏云金芽胞杆菌(简称bt)是我国工业化和生产水平最高的生物农药之一,广泛用于防治松毛虫和其他森林食叶害虫的防治。

    4.2 昆虫病原真菌 在森林害虫防治中,以白僵菌应用最为广泛,特别是我国南方许多省份,利用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和森林生态环境,在松毛虫低虫口密度下施放白僵菌,实现有虫不成灾。同时,还用于防治松褐天牛等蛀干害虫。

    4.3 昆虫病原病毒 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cpv)是我国林业应用最多的昆虫病原病毒,生产上常将dcpv、bt和白僵菌等混用防治马尾松毛虫,可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4.4 昆虫生长调节剂 灭幼脲是我国当前防治森林害虫上应用最多的一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它具有对环境影响小、对天敌安全、有一定后效作用等特点,因此已作为防治马尾松毛虫主要农药之一。

    4.5 植物源农药 苦豆碱是我国西北地区广泛分布的野生灌木——苦豆草中所含多种生物碱中的一种。据初步试验,苦豆碱对松材线虫具极强的杀线活性,而且其毒力随时间而逐渐增大。

    4.6 转基因植物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获得转基因抗虫植物,是森林害虫防治的一条新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转基因植物将逐步得到推广。

篇8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法;建设;管理;预测预报

近几年来,森林病虫害肆虐,全国每年平均发生森林病虫害面积达1.2亿亩,因病虫危害致死树木4亿多株,危害10多亿株,每年减少林木生长量1700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共达50多亿元。并且森林病虫害一旦大发生就很难控制,只能将树木砍掉,很难防治。我国发生面积最大和危险性最大的森林病虫害主要有6类: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松毛虫、杨树天牛及森林鼠害等。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松树如染上此病,两三个月内即死亡,目前世界上尚无有效防治办法。这一病害现已扩大到江苏、安徽等5个省,仅安徽省就已累计病死松树98万株,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人民币。自1982年以来,全国累计死亡松树1500万株。松林是我国造林绿化主要树种,也是所有著名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树种,这使我国大部分风景名胜地面临严重威胁。

1.建设完善的预测预报体系

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基础,是开展防治工作的重要依据。这是因为,尽管森林病虫害的种类很多,发生时间和危害程度也不尽相同。但每一种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都是有其自然规律性,且与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规律性的变化可以通过长期的调查,逐步被人们所掌握,并据此对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加以预测。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的目的,是通过对测报对象长期的系统观察,结合森林病虫害的生长发育状况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掌握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正确的推测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并做出及时的预报。通过预报,指导当地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使防治工作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以减少防治工作的盲目性,对未来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心中有数,及时地控制或消灭病虫害。实践证明,只有搞好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才能更好地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使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能够做到防在关键上,治在要害处,及时有效地控制森林病虫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要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首先搞好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

2.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机械防治。使用生物、化学方法防治森林病虫害的,应当防止污染环境,保证人畜安全,并尽量减少对林内有益生物的杀伤。植树造林应当适地适树,提倡营造混交林,合理搭配树种,依照国家规定选用林木良种;造林设计方案必须有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禁止使用带有危险性病虫害的林木种苗进行育苗或者造林;对幼龄林和中龄林应当及时进行抚育管理,清除已感染病虫害的林木;有计划地实行封山育林,改变纯林生态环境;及时清理火烧迹地,伐除受害严重的过火林木;采伐后的林木应当及时运出伐区并清理现场。

3.加强建设

健全和完善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和应急控灾体系,建立和发展健康的森林,形成一个保护森林资源、以彻底保护生态环境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以提高控灾御灾能力为中心,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把营林措施贯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始终,通过完善和配备先进的防控设施设备,建立起以舞毒蛾等林业有害生物为主要对象的防控体系,对本市及外来林业有害生物进行有效的检疫和监测,有效防止其入侵与蔓延,良化生态环境,保持农业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4.加强管理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必须重视,森防涉及林业、财政、外贸、商业、海关等多个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现在,森防工作还没有得到全社会尤其是各级政府应有的重视,防治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往往小灾变大灾,不但生态环境被破坏,国家森林资源遭受损失,其它各部门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损失。要从根本上扭转森林病虫害严重发生和传播蔓延的势头,将森林病虫害发生率控制在百分之四以下,控制在最低程度,就必须强化政府行为,进一步落实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大防治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建设,加强宣传,加大检疫执法力度,特别是要把好进出口关。内蒙古的有关领导对森防工作比较重视,一年多前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科学治理方案,严把虫情监测调查关,严把虫害木砍伐和处理关,严把传播关,严把检疫关。

篇9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防治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069

引言

水稻是广西地区非常重要的农作物,是广大农民赖以维持生计的重要途径。但从病虫害防治工作整体现状来看,防治效果还不是非常理想,个别地区病虫害集中爆发问题仍时有发生,导致了稻农种植效益蒙受了较大损失。因此,非常有必要对该项工作进行研究,以期不断提高广西地区水稻病虫害防治整体水平。

1 广西地区水稻病虫害防控现状

1.1 重视程度不足

受知识和农技水平等因素影响,广西地区,特别是山区地区的不少稻农,对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还很不够,依靠经验防治病虫害的现象还很普遍。认为病虫害发生是避免不了的,一旦发生,依靠农药喷洒就可以有效治理,不会给收成带来很大影响,并未认识到提前预防水稻病虫害的重要性。但实际情况却是,发生水稻病虫害后,农户往往都错过了最佳防治期,导致病虫害短时间内集中爆发,即使大量使用农药,也无法很快消杀,既造成减产减收,也提高了种植成本,损害了自然环境,而在广西很多地区都有着深刻惨痛的经验教训。

1.2 过度使用农药

过度使用农药是目前广西地区水稻种植业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虽然农药使用短时间内见效快、消杀效果好。但从长远角度看,过度使用农药,导致各种病虫害不同程度的形成了抗药性,一些千辛万苦研究的新型农药,使用不了几年就失去了作用,还得继续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研究新药。这致使所用农药标准越来越高、毒性越来越大,使用成本逐步上升,但同时却污染了环境、农药残留进入了人类食物链,损害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同时,稻田内原本病虫害的各种天敌也同时被灭除,这同当前所提倡的绿色、无机、环保种植理念是格格不入的。

1.3 防治技术较低

防治技术不高是困扰广西地区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一大因素。因为很多虫害特征比较明显,不少稻农一眼就能看到,基本可以做到一发生就消杀掉。而水稻病害在发生初期的发病症状并不特别明显,不注意观察往往被忽视掉,如水稻叶螟病,初期只偶尔出现一些白边,如果不及时防治,则很快大面积出现,后期再如何防治,也导致水稻减产。另外,虽然基层农技部门对农药使用也做出了推荐,但有的稻农凭经验、图成本,偏听偏信选用了一些价低质次的不合理或高毒性农药,致使防治效果很不好。在喷洒时,配比不科学、喷洒不均匀,导致水稻上部病虫害防治不力。或者选用高毒性农药,即使一时控制了病虫害发生,但一段时间过后,病虫害又集中爆发,且农药残留过高,市场难以售卖。

2 改善广西地区水稻病虫害防治现状措施

2.1 强化重视程度

应大力依托农技下乡途径,将水稻病虫害防治知识送到稻农手中,着重为他们介绍水稻病虫害发病机理特征、农药使用方式、田间管理要领等,大力推广优质抗病抗害水稻新品种种植,使稻农真正认识到科学防治病虫害对于提高种植效益的重要意义上。在宣传手段上,要依托报纸、短信、广播、电视等新旧媒体,全方位进行农技知识宣传。各级部门,特别是基层政府要在此方面给予各种优惠,如就病虫害防治技术提供一些低息或无息贷款,对新型农药进行价格直补,定期组织农技知识巡回宣讲团,降低优质水稻品种市场价格,定期组织稻农病虫害防治工作培训等,都可以有效提高稻农科学化防治病虫害的积极性和能力水平。

2.2 实时监控病虫害发展

地方政府应指导当地农技科研部门建立水稻病虫害整体监控预警机制,联合水文、气象、农业、测绘等部门现代化、专业化力量,构建病虫害预警联动机制。对辖区出现的常规性和突发性水稻病虫害,要适时组织专业部门和人员会商研究,及时研判病虫害发展趋势,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办法。同时,依托短信、微信等通讯手段,第一时间将病虫害情况通报每名农户,确保防治工作提前提早。要落实岗位责任制,每个村落、每个种植区都要指定专人负责本区域病虫害情况监控,确保遇有情况,能够迅即掌握、迅速防治,以免耽误病虫害最佳防治期。

2.3 施行科学防治手段

短期内,应以在水稻种植区普及农药预防病虫害手段为主要方式,针对当地水稻生长不同时期主要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推广施用最佳农药品种,且应以低毒低残留农药为主,逐步淘汰高毒性农药。经济较好的水稻种植区,可逐步开展无人机喷洒农药和自动化喷洒,减少农药白白流失,扩大农药规范化使用范围,能够获得很高的病虫害防治效果。

长期时间中,应教育广大稻农积极创造病虫害滋生蔓延的不利条件,用自然的力量去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大力推广生态水稻种植技术,普及病虫害生物防治手段,选育耐害耐虫高产优质水稻品种。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建立农业示范田,向广大稻农全面展示新型绿色无公害水稻病虫害防治手段和效果,以点带面形成级联效应,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其中。

2.4 加强技术性指导

政府应统筹各相关单位,邀请专业农业专家,对本地区水稻病虫害发展特点、趋势等充分调研,研究制定水稻重特大病虫害预防处置办法。在7、8月水稻病虫害发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要适时选定有代表性的地域,对纹枯病、白叶枯病、稻瘟病、稻飞虱等重点病虫害,召开防治工作现场观摩会,研判病虫害发生发展态势,拟制防治手段措施。要指定专门技术人员包村包户,于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深入田间地头,帮助稻农科学使用农药,及时做好防治措施,将病虫害影响范围和程度控制到最低,做到虫情害情不减少减缓,人员不撤回、支援不降低。

2.5 严把市场监管

上级主管部门必须对农资农药市场实施严格的监督管理,从源头上堵住假冒伪劣农药和水稻种子进入农户手中,减少各种坑农害农事件发生。要教育广大稻农应从正规有资质的农资站等单位购买农药,对那些遍布城乡的售卖农资产品的小超市、杂货店等安排专人定期检查,一经发现制假售假,必须给予严厉的经济处罚和法律制裁。有条件的地区,应逐渐普及惠农连锁超市,开展农资产品下乡活动,降低正规农资产品的价格,畅通售卖渠道,使广大稻农足不出户,就可以购买到合格产品。在这一过程中,要逐渐推广各种低毒无公害农药,既确保了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效果,也实现了绿色有机农业发展,无形中提高了水稻价格,实现了增产增收。

3 结语

水稻种植关系着广西地区广大农民生存生计,关系着农村地区社会安全稳定,相关部门和农技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着力普及广大稻农病虫害防治科学知识,使他们认识到科学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性,才能真正使水稻成为农民朋友脱贫致富的有力帮手。

参考文献

[1]苟在阳.四川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技服务,2014(12).

[2]徐月华.永定区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现状与发展对策[J].福建农业科技,2015(5).

[3]王剑.湖南省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现状及其发展对策[D].广西大学,2014.

篇10

摘要根据宁国市中稻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提出了强化农业防治、注重物理防治、充分利用生物防治、搞好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以为中稻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稻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措施;安徽宁国

宁国市地处皖南山区,以单季稻为主。中稻主要病虫害在整个生长期交替发生,长期以来农民重治轻防,生产严重受挫。分析和掌握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制定综合防治策略,对实施水稻无公害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1宁国市水稻病虫害发生的特点

水稻是宁国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以一季中稻为主,因特殊的地理位置,该地水稻病虫害常年发生偏重,严重威胁着水稻的安全生产。对水稻危害较重的主要是“四虫三病”,即稻蓟马、稻象甲、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其中,又以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及稻瘟病危害最大。

1.1虫害发生特点

对中稻危害较大的虫害主要有稻蓟马、稻象甲、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蓟马及稻象甲在秧苗期及分蘖前期危害较重;在7~8月稻飞虱及稻纵卷叶螟以四(2)代及五(3)代对中稻危害最为严重,特别是褐飞虱对水稻后期的危害尤为严重,重发田块甚至颗粒无收。

1.2病害发生特点

水稻主要病害有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叶瘟是苗期的主要病害,中后期纹枯病普遍发生,穗颈瘟在老病区易感品种的扬花至灌浆期雨水较多的情况下发生较重,白叶枯病在暴雨后的沿河地带时有发生。

2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各种病虫害在中稻整个生长期交替发生,给防治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在防治中应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强化农业防治措施,利用生物防治措施,加强病虫测报[2],在各个时期确立重点病虫防治对象,选用复合防治指标进行总体防治,坚持不达防治指标不用药,在允许的范围内减少药剂使用次数,选用高效低毒农药降低农药污染,实现无公害生产。

2.1强化农业防治

运用农业防治,既可减轻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又可减轻病害的发生和危害[3]。

2.1.1减少菌源,选择抗病品种。稻瘟病病草是翌年病害初次侵染的主要来源,应清理田间病草,以消灭菌源。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取决于上年遗留下来的菌源数量和水稻的抗性强弱,灌水整田时应打捞菌核、减少菌源。选择叶片挺立、株形紧凑的抗稻瘟病及白叶枯病的品种种植。

2.1.2培育壮秧,合理密植。壮秧的抗病能力强,采用旱育秧能提高秧苗素质,促使移栽后早生快发,按照土地肥力状况合理确定栽插密度,使田间保持较好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创造不利于病菌传播繁殖的环境条件。

2.1.3加强肥水管理。要注意施足基肥,早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使水稻前期不猛发,后期不徒长,不贪青倒伏,从而增强稻株的抗病虫能力;合理灌水,适时晒田,根据水稻生长需要,分蘖期浅灌,中后期干湿交替,在分蘖盛期基本苗达到目标总茎数80%时重晒田,以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

2.2注重物理防治

利用各种物理因子和机械设备防治病虫害即为物理防治。近年来灯光诱杀、黄板诱杀等物理技术应用越来越普遍。在水稻上宜推广灯光诱杀害虫,特别是佳多牌频振式杀虫灯的应用效果较好,对减轻害虫危害、保护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主要方法有:①针对害虫的主要措施有:人工捕捉,采摘卵块,拔除枯心团,诱集或诱杀(目前大力推广的佳多牌频振式杀虫灯等)。②针对病害防治的措施有:筛选种子,去除病粒,采用20%盐水或泥水浸种去除病粒,采用晒种减少病菌侵入。

2.3充分利用生物防治

利用微生物或生物代谢物、天敌昆虫、菌体达到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的目的。其具有高度选择性,对人、畜和有益生物及农作物较为安全,不污染环境,对病虫发生有较长期抑制作用等优点。其主要措施有:一是以虫治虫。利用寄生蜂(稻螟赤眼蜂、螟黄黑卵峰、稻虱缨小蜂、白足扁股小蜂、二化螟绒茧蜂、稻纵卷叶绒茧蜂等),利用农田蜘蛛(小黑蛛、日本长脚蛛、卷叶刺足蛛、拟环纹狼蛛、水狼蛛、三突花蛛等);二是以微生物治虫。目前应用较多的有杀螟杆菌、杀虫细菌、青虫菌、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三是利用两栖动物治虫。如蛙类、蟾蜍等;四是以微生物治病。目前生产上应用井冈霉素治纹枯病。对害虫的各种天敌,要加强保护和利用,特别是中稻大田期较长,对害虫天敌的繁殖较有利。笔者认为,稻飞虱在中等至中等以下发生时,可利用田间自然天敌进行控制即可;当达中等以上发生时,加强田间监测,如果田间始终以小若较多、而大若很少时,仍可以田间天敌进行控制,如大若较多时,则应进行药治,从而以最少的药治达到最好的控制效果,促进“绿色植保”的发展。

2.4搞好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能较快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4],在目前条件下,是其他防治措施难以完全取代的。但要合理运用,充分发挥其控害作用,保障水稻的安全生产。第一,要在防治适期施药,以少量药剂达到最佳效果。第二,选准对路药剂,如稻飞虱用噻嗪酮、吡虫啉、啶虫脒等长效药,稻纵卷叶螟和螟虫用具内吸性的锐劲特和杀虫单等,稻瘟病预防用丰登、防治用富士一号等,纹枯病用纹枯净等,特别是在后期稻飞虱发生较重地区,前中期应少用或不用三唑磷及其混配制剂。第三,把好施药技术,对水量要足,喷雾要均匀、透彻。第四,合理混用、轮用药剂,延长药剂使用寿命。

2.4.1加强病虫监测。任何病虫都有一定的发生流行规律,但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内,其表现又有差异。因此,搞好病虫害监测,能对水稻病虫害制定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在最佳防治适期内进行防治,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对“二迁害虫”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因其易突然大量迁入,若不加强监测,则会使防治陷于被动局面,特别是前期稻苗较小,大田面积较大,常不易引起重视,稍不注意,就会在苗期遭受飞虱的“冒穿”或稻纵卷叶螟的“梭白”而造成较大损失。搞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是全面实施病虫防治的关键,在搞好主要病虫害调查的同时,密切注意气候条件的变化及水稻品种的布局,具体分析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状况及发生趋势,及时病虫防治情报,制定相应防控措施。

2.4.2根据测报结果,确立重点防治对象和防治时间。一是秧苗期。针对秧田面积小、病虫害集中、易于防治的特点,主要防治稻蓟马、稻象甲,做好稻瘟和白叶枯病的苗期防治,培育无病壮秧,栽前施药,带药移栽,减少大田施药次数。二是分蘖期要充分发挥水稻的补偿能力,适当放宽虫害的防治指标,减少用药次数,提高防治效果。三是中稻分蘖末期至穗期时。严密注视穗期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根据此时多病虫复合危害的特点,选用复合防治指标进行总体防治,以收到一次施药兼治多种病虫害的效果。宁国市此时主要以防治四(2)代和五(3)代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以及纹枯病、穗颈瘟为重点,根据测报结果采取“压前控后”防治策略,降低虫口基数,统一集中进行药剂防治。

2.4.3正确选配农药和科学施用农药。苗期病虫害的防治可选用乐斯本加消菌灵防治稻蓟马、稻象甲、苗稻瘟及白叶枯病。中后期防治飞虱及卷叶螟兼治纹枯病的药剂可选用锐劲特加噻嗪酮加井冈霉素,对局部稻瘟病发生田块另加三环唑防治穗颈瘟的发生。限制使用甲胺磷等高毒农药,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规定,按照稻田农药安全使用标准施药,以防人畜中毒。

3参考文献

[1] 任兰.水稻病虫草害防治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7):130.

[2] 黄世文,王玲,黄雯雯,等.水稻重要病虫草害防治核心技术[J].中国稻米,2009(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