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范文
时间:2023-11-14 17:36: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小学生安全责任管理我国将每年的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而近几年,中小学生中发生的人身、伤亡、交通安全造成的重大伤亡事件频频付诸报端,对这些孩子的家人带来了深重的伤害,一次次刺痛着人们的神经。当前,我国的独生子女家庭数量已达9000多万,由于中小学生伤亡带来的失独痛苦,已形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安全管理,是我国教育界永远要重视的课题。
一、中小学生安全管理常见的问题
由于中小学生思维和身体都在发育期,做事还把控不住自己,往往安全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容易意外受伤。分析中小学生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校园及周边环境问题
创建一个安定、和谐的校园环境才是学生的教育和成长的屏障,因此确保学生安全主要在学校以及周边的环境,而现在的学校大多只注重育人环境,而不注重硬件设施以及安全宣传,在校园内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学校门前汽车任意停放,上下学接送孩子的私家车密密麻麻,占据便道,交通情况堪忧。校门口离街很近,下班上班人流密度大,每当学生进出校园都直接受到了机动车、非机动车的威胁。学校周围一些网吧等社会娱乐场所,来往人员复杂,对学生的安全也造成了威胁。
2.食品安全
近年来中小学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屡见不鲜,仅豆奶中毒事件就已发生多起。2001年至2004年,仅辽宁一省就先后有50万名学生饮用的豆奶中毒被报道,此外,四川、吉林等省市也发生了中小学生大面积的中毒事件。这些事件很大原因是因为进货渠道的把控不严,还有由于食堂管理不严,食品、厨房卫生不合格,学校食品卫生制度不完善,造成了集体中毒。还有就是“小饭桌”生意的随意性,也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隐患。
3.交通安全
交通事故最近成为了我国中小学生安全问题的热议方面,最近校车的超载,火灾事故频发,中小学生在回家上学的路上出现交通事故的现象常常出现。我国私家车的数量越来越多,对驾驶员的培训质量不高,交通事故有大幅上升的势头。由于中小学生正处于天真烂漫的阶段,自控能力差,加上身材体积较小,交通规则的遵守问题上容易忽视,容易出现交通意外。近年来,中小学生的交通事故伤亡事件已经上升到很严峻的态势高度,尤其是在大城市,交通情况复杂,人员流动频繁,形成了一定的不安全的因素。中学生阶段以骑自行车居多,骑自行车的安全教育的忽视,也是中学生发生交通事故的隐因。
4.火灾事故
随着中小学校的越来越多,教学楼的种类越来越多,中小学生在室内学习,生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长,教学楼的防火问题变得十分突出。学校校舍越盖越高,消防器械覆盖不到位,学生多教师少,学生应对火灾的能力较低,发生紧急情况,学生疏散能力不强,对灭火的反应不能及时到位,火灾很容易造成群体伤亡。中小学生课余所上的“第二课堂”等培训班,几乎全部是出租房屋,安全责任不明,教室环境陈旧,逃生通道安排不合理,也是火灾发生的重点环节。
二、事故发生原因分析及管理办法研究
发生上述安全事故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一是学校自身对安全管理的疏忽,在学校一般都设有安全科,安全管理人员是否专业,是否专职都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安全管理,安全员的职责不但要保证学校环境的安全,还要在学生活动与上课时经常检查学生的活动安全。二是学校的安全教育不够。中小学校在抓教学质量的同时必须同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意识,强调学生必须遵守纪律。三是学校的逃生演练与实例教育不够,学校缺乏统一的大规模安全演练和学生动手能力的教育,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也比较欠缺。四是安全问题以防为主,对于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排查不够,是学校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
具体的管理办法与防范措施有:一是加强教师队伍的安全知识培训。学校安全科要每周都定期的对教师进行安全培训,定期检查教师对于紧急情况的实际演练能力。二是加强校舍安全建设。在校园每一处的设施建设中都必须从进料开始抓起,严防腐败,严禁偷工减料,在设施的引进上,也要考虑到是否存在着安全隐患。三是加强安全设施的配置,学校要专门开辟逃生通道,楼内要标识逃生标示,消防设施要在教师控制范围内,能够起到覆盖全教学区的作用。四是加强校车安全检查,确保校车不超载,无风险。在学生上学的学校附近的路口要安排老师专门负责组织过马路,在下学的路上要组织排队过马路,排队出校门,在保证有家长接的情况下,才让孩子出校门,我们与区域的公安交警联系,专门在上学放学的时候与执勤交警一起,抓好学生的交通安全。五是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首先,让学生养成一个遵守纪律听指挥的习惯。其次,要加强逃生演练与集体行动,团结友爱的观念。第三,让学生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加强身体素质与动手能力的锻炼,从身体健康的角度,直接提高学生身体安全应变力。第四,加强对孩子的心理素质培养,让学生有一个对事故、意外有个心里预知,在事故可能发生前,就让学生自觉远离危险行为,事故发生时,有下意识地躲避能力,在受到惊吓后能够在短时间内调整。第五,对家长也要进行安全意识提醒。让家长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上多教育学生,多注意自身言行,以配合学校更好搞好安全管理。
三、结语
加强中小学生的安全管理,社会各界都有责任,社会各界要搞好教育宣传,在道路、公共场所,旅游景区,等等。都要特别对未成年人的安全做出明确提示,悬挂明显的学生安全知识宣传挂图和横幅标语。公安消防部门要派专人到学校做宣传,作指导,青少年联合会、红十字协会等部门要定期去学校做生理与心理健康讲座。整个社会都在实际行动上关怀孩子成长,学生才能有一个真正安全的大环境,才能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且安全的成长空间。
参考文献:
[1]黄颖.我国中小学生安全问题的应对分析与研究[J].安全生产与监督,2010,(03).
[2]杨飞云.社会转型期的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探析[J].天中学刊,2011,(01).
篇2
>> 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创新的新思考 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 关于高校人事管理制度的思考 构建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创新思考 高校人事管理制度的思考 高校科研工作安全管理制度研究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制度研究 高校招生管理制度分析与思考 新准则对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的影响 对建立石油勘探安全管理制度的思考 关于对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财经类高校本科课程管理制度改革的思考 关于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一些思考 完善高校人事管理制度的方法与对策思考 关于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的思考 关于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创新的理性思考 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制定中的学生参与现状调查与思考 关于深化高校民主管理制度的思考 我国高校教师管理制度创新的思考 完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高校安全稳定管理制度的新思考 高校安全稳定管理制度的新思考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教学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日渐突出。而高等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是重要的科研场所,做好高校安全稳定不但有利于提升高校教学的质量,还能够推动高校稳定工作向制定化和规范化发展。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安全工作内容众多,学校安全设备不健全,使得我国安全稳定管理制度还存在缺陷。本文将具体分析高校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措施。 关键字:高校 安全管理制度 措施
正文:
高校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高校稳定工作不仅关系到和谐校园的构建,还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因此,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实现高等学校的政治稳定,对于社会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育地位如此突出的今天,给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安全成长的环境是我们社会的共同责任。因此,加强高校安全稳定管理制度也是当前高校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做好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必要性
俗话说“安全重于泰山”,高校是培养高等人才的摇篮,其安全稳定工作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方面,保证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现如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学生数量逐年递增,高校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他们之间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想要促进高校的稳定发展,实现可持续建设,就一定要抓好自身的安全工作。
另一方面,保证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基础。学校是一个学生集聚的地点,内部的人员数量较多,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安全稳定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校领导关注的焦点。只有保证高校运转的安全稳定性,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做好基础保障工作,让学生在安全、优美的氛围下进行学习,逐步提高学习能力,打造现代化学校。
其一,要营造一个高校长期安全稳定,适宜学生学习的良好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安全保护机制;其二,要保证教学质量的高效性,学生的基木任务就是学习,搞好理论研究是学校的首要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从多角度入手,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其竞争效力。
二、当前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校园治安和交通安全问题都还很严峻
1、校园治安问题频发。
校园的开放、流动人口的增加给校园治安带来诸多不安定因素。学生在公寓、教室、图书馆、阅览室、食堂被盗案件经常发生。导致此类安全问题的出现,有管理上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安全意识、防范意识严重缺失,随身物品乱丢乱放,不能妥善保管。没有养成随手关门的习惯,留宿他人,随意将钥匙借给他人,存折、银行卡密码随便泄露,对形迹可疑的陌生人没有提高警惕等等,这都给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 校园交通安全日渐突出。
随着社会及私家机动车辆日益增多,大量车辆涌入校园,乱停乱放、违章行驶情况严重。若管理不当,亦会引发交通事故。不少高校出口处即为交通要道,学生出入校门时常常要穿越交通要道,若安全意识不强或管理设施不到位,亦会酿成严重交通事故甚至人员伤亡。
(二)毕业生就业问题增加了高校安全稳定因素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供大于求的情况普遍存在。就业问题己经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要思想负担。很多学生感到毕业就意味着失业,恐惧、焦虑、烦躁的情绪使他们对学习缺乏信心,对前途失去了希望。随着学费和生活费用不断上涨,家庭对大学生的投资也在不断加大。大学生就业受挫,将使长期的高投入得不到回报,期望值落空,打破了他们的心理平衡,学生和家庭的不满情绪会急剧上升,极易导致的发生,危及到社会和校园的稳定。
(三)大学生心理问题给高校安全稳定带来的冲击
当前在校的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正处于形成时期,对未来过于理想化。心理上不够成熟,特别是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竞争压力的加大,往往会导致大学生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增多。据相关数据显示,大学生中患有抑郁、焦虑、社会恐惧、自卑、神经衰弱等心理疾病的占有一定比例。虽然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在大学生群体中只占少数,如不及时疏导,可能诱发或导致违法犯罪。
三、高校安全工作应建立的管理制度
(一)、职能清晰和责、权、利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明晰的安全管理制度,首先要分清职能,并从“责、权、利”三个方面来规范。学校要建立职能清晰的安全管理部门,坚持“谁主答,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的工作机制和责任体系。用制度规范安全责任,要弄清楚学校领导,具体管理者所应承担的安全责任,教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后果。努力形成“学校主要党政领导负总责,分答领导分头负责,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全校上下逐级负责,师生员工人人有责”的工作局面。同时。要让每个师生明自享有安全稳定校园环境的权利,只有更好承担了责任才会享有更好的权利,只要认识到位,责任明确,学校及师生的安全就有保障。 建立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激励和奖惩制度
通过建立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激烈和奖惩制度能够有效的促进学校安全工作的开展,通过制定安全工的激励和奖惩机制,对教职工、学生参与安全管理进行考核评价,可以时刻使师生保持警钟长鸣。在制定激励和奖惩机制时,要做到科学、公开和公正。科学,即杜绝主观和不规范,建立合乎实际的科学评价体系,客观、规范、可操作性强,能接受师生的监督;公开,即制度要透明,对考核的目的、对象、内容、方法要规定明确,且对安全工作结果要公开告知,要让师生员工明自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增强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公正,即对事不对人,使师生感到制度的一致性,没有偏颇,有利于安全工作的开展。同时,对安全管理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经验要及时总结,更好地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小结:
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改革的深入,高校也新建了很多校园,同样也使得高校学生犯罪案件发生的频率在不断的提升。近些年,我国很多高校也采取多种措施强化校园的安全稳定管理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做好高校安全稳定制度的建设工作,只有根据高校自身的特点,制定详实和高校的安全稳定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可依。
参考文献:
[1]不鲁汗・玉散. 浅谈新时期的高校安全稳定管理工作[J]. 科技信息,2012,08:90.
[2]吴平,贾德民,王著名. 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机制探析[J]. 职业教育研究,2012,10:140-141.
[3]崔亮. 影响当前高校稳定因素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篇3
用安全心做真文章
作为全市区域面积最大的一个区,**区有近万家企业,外来工近200万,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不安全因素不断增多,安全管理压力也随之加大。面临日益复杂的安全形势,如何创新思路,增强安全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作为此次征文大赛的具体承办单位,**区安监局新任局班子成立后,审时度势,提出了事前预防和事后查处“两手抓”的工作思路,把主要精力放在事前预防上。
鉴于目前社会对安全生产工作认知不够,尤其是全区企业和外来工安全意识参差不齐,与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不协调的现状,按照国家总局提出的推进安全文化、安全责任、安全法制、安全投入、安全科技“五要素”的要求,今年4月底开始,局领导班子就提前着手谋划第四届“六月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新思路,决定把安全文化征文大赛作为今年安全生产月的重头戏,吸引全社会关注、支持和参与安全生产。
思路既定,组织工作紧锣密鼓。通过媒体广泛发动,4月19日,紧扣今年安全生产月“遵章守法,关注生命”这个主题,**区建区以来首届安全文化征文大赛从政府和社会两个层面全面铺开,社会各界纷纷把目光聚焦到安全生产。
百花齐放为安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确保首届**区安全文化征文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区安监局在当地媒体上开辟了专栏,不定期地刊登征集到的优秀作品。局内工作人员还利用日常执法检查的机会,在各大企业员工中发动宣传,
同时还向全社会公布了2个网上电子邮箱。
更可贵的是,该局领导也身体力行撰写作品,做出了极好的表率。首篇征文作品由**区安监局何才军撰写的《安全生产随想》见诸报端后,立刻引起反响,在短短一周内就收到作品300多篇,涌现出了《从事制造业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安全生产责任制有关问题的思考》、《寻找幸福》等一批优秀作品,作者们或浅谈自身安全管理体会,或对政府安全管理提出真知灼见,或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呼唤人们珍视生命。主题不离安全,涉及面却极为广泛,其中不少作品立意新颖,韵意深刻。
除企业外,区教育系统也报送了267篇作品。区试验学校叶丝小朋友的《玫瑰心》入选二等奖,广大中小学生用一颗颗稚嫩的心抒发出对生命的感悟,对安全的
渴望。“抓住学生这个群体,通过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这是我们力求达到的效果。”局长何才军深有感触。
**街道的伟明公司报送了《惨痛的代价》等30多篇稿件,员工们用自己在深圳打工的感人经历,诠释了生命可贵,安全无价的真谛。一些社会专家、学者也纷纷来稿畅谈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
截止7月8日征文结束,大赛组委会共收到来自社会各界形式多样的作品2000多篇,安全文化征文大赛取得丰硕成果。
墙内开花墙外番
这次征文大赛不但在**区引起了很大反响,而且也受到了山东、山西、重庆、内蒙古等lO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关注,可谓墙内开花墙外香。通过网上和信函征集到省外优秀作品达200多件。
其中杂文《事故中的反思》引用“一起重大事故中可以找出29个危险源1000个安全隐患”的安全管理学术观点,来告诫企业要及时加强隐患的排查整治,时刻防范于未然。
篇4
【关键词】安全教育 现状调查 对策
0 引言
随着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影响大学生安全的因素也越来越多,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很多高校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综合素质上,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在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上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没有足够的防范意识和技能往往就会引发各种安全问题。因此,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是摆在每个高校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1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
1.1学校安全教育的现状
学校的素质教育包括安全教育在内,素质教育并不能单独存在,它的实施离不开安全教育。教育工作者要想达到教育目的就必须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来实现,这也就是说要想实现安全教育就必须进行一定的教学活动,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在受教育者遇到突发性或灾害性事件时应及时应变,采取一定的措施降低损失,并且还要注意培养受教育者的自我保护、防卫能力及健康的心理状态,提高学生抵御违法犯罪的能力。然而很多高校没有及时地调整工作思路,没有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没能加大安全管理的力度,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经过调查后发现很多高校在安全教育课程的设置、教育内容、教学方式上都存在着很多的缺陷。首先,大部分的高等学校都没有将安全教育课程纳入学生应该学习的课程之内,没有将它当做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内容来看待,就算是开设了这门课程往往也是没有教材的[1]。其次,安全教育的内容涉及面窄,仅仅局限在传统的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人身安全等方面,内容单调枯燥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在教学方式上,教师没有运用先进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只是进行传统的理论教育,而没有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安全技能。
1.2学生掌握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的现状
安全是学生寻求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大学生在生理、心理方面都具有自己一定的特点,从小的生活环境因素也会使他们对不安全因素及潜在的危险做出不同的判别。就目前而言,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是不容乐观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学生的日常防范意识不强,人身财产安全存在隐患。一方面很多学生对自己的贵重物品保管意识都不强,在进出寝室经常都不会关门,这也就使小偷有机可乘;另一方面学生外出经常都不会跟家里或学校的老师同学联系,往往发生危险都联系不到人,出现人身安全的隐患。②学生的安全技能欠缺,消防意识薄弱。很多学生在寝室经常会使用高功率的电器,如热得快等,这就容易发生用电危险等一系列火灾事件,大部分的学生不会使用灭火器等消防设备,这往往也就导致了火灾的严重化,造成人身财产的损失。③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薄弱。现在是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网络的诡计也越来越高,很多学生无法辨别网上信息的真假,过分相信虚假的信息,缺乏网络安全意识。④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心理安全程度不高。学生心理素质不高,在遇到挫折后往往就会影响学习和生活,产生偏激的想法。⑤学生获取安全知识的途径较少,安全知识不够全面[2]。学生安全知识的来源主要是学校,而学校的教育又是有限的,如果学校不重视教育工作,往往就会使学生缺乏安全知识和技能,所以应鼓励学生多种渠道获取安全知识。
2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措施
针对上述的一系列现象,应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①学校应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安全教育的工作。社会需要稳定的环境,所以学校应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大意义,转变安全教育无用的观点,加强安全教育,使学生有能力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危险[3]。②适时更新安全教育的内容。经济的不断发展给社会带来的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多,影响的方面也越来越广,所以安全教育的内容也不能局限于传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使学生能够应对不同领域带来的考验。③加大安全教育工作的资金投入。高校应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系,要求政府加大安全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做好学校周边安全环境治理的工作。④完善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制度。学校应完善制度的设计和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安全教育工作有效进行。⑤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从自身的改变做起,保护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
3 结语
学校与社会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使学生面临的不安全因素日益增多,给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学校的教育工作及社会的稳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这就需要学校和学生对其进行正确的认识。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安全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安全观,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维护社会稳定。因此,不管是国家、学校、还是学生自己都应高度重视安全教育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刚.对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35(07):23-24.
篇5
关键词:高校管理;学生管理;新思路;探索;研究
前言:管理是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高等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时整个高等院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其教育效果直接对高等院校的发展起到了严重的影响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以及整个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开始有了很多新的变化,给高等教育中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新问题。做好高校管理工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高等教育学生管理工作中渗透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高等院校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8到20岁左右,这个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形成的一个关键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制度的逐渐深入,社会经济的成本、就业方式以及价值观等都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高等院校的学生其思想活动的选择性、独立性以及多边形也随之增强。所以,高等教育中学生管理工作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坚持一切为学生着想的服务理念,在教育的每个环节都时刻不忘渗透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高等教育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必须做到:第一,要尊重学生。由于这个年龄层次的学生存在着思想和心智都不够成熟和理智的特点,所以,我们必须要尊重他们的基础上对其行为进行正确积极的引导。第二,要施行区别管理,做到有的放矢。针对不同思想状态的学生,一定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模式,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这样更容易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第三,要注重科学的评价。现阶段,由于学生的特点各不相同,因此,原始老旧的一刀切方式的评价方式,对于现阶段的学生管理工作是不适合的,一定要积极的采取具有层次差异的评价标准来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对其进行评价,借以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总之,坚持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渗透到高等教育学生管理工作中是工作的准绳,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最基本出发点。
2.联合高等院校学生家长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学生接受到的教育应当是立体化的,除了学生在校期间高校老师对学生的思想起到的影响作用之外,家庭环境的熏陶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高等院校的教育中一定要注重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借以促进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只凭借学生在校期间高校的单方面教育力量是不够的,对于大学生的管理和教育要将家庭和高校紧密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氛围,共同为高等院校学生的管理工作努力。所以,高等院校的辅导员一定要建立与家长的密切联系,定期进行沟通和汇报,让家长知道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动态,为家长及时准确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情况而努力。坚持高校与家长之间的坦诚相待,以共同培养学生成才为根本目标。
3.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借以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
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只注重高校管理部门以及辅导员为主的管理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容易产生管理部门与学生之间的对立状态,新时期,面临着新的问题,高校管理部门也应该改革管理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让学生投入到管理工作中,改变原有的被动局面。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使学生掌握了主动地位,作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增强了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以及自我管控能力的提高。
4.加强对高校硬件设施的管理
高校的硬件设施能够满足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需要,因此,对于硬件设施的管制,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生活质量以及学习质量,因此,创新和加强高校管理工作也要注重对高校硬件设施的管理。良好的设施对大学生的生活起到了十分积极的影响。首先,必须对食堂的建设进行加强。食堂的建设是至关大学生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学生要想在高校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学习,食堂的饭菜质量和安全直接决定过了大学生是否可以安心的学习。高质量的食堂服务以及高品质的食物能够给大学生家的感觉,可以有效减少大学生想家情绪,有利于踏踏实实的上课学习。另外,科学的饮食在大学生的成长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要加强对宿舍的建设。大学生的整个课余生活都在寝室进行,良好的侵蚀氛围和环境,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心的休息场所,对学生的学习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再次,加强对学生活动设施的建设。高校要积极的为大学生提供课余时间活动搞得场所,丰富的课余生活以及形式多样的运动内容,都会给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都有着促进作用。
5.建立健全高校后勤管理制度,创新管理理念
制度作为行动的监管和指引,正所谓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所以对于高等院校来说,要想有效的提高管理的质量,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管理制度可以分为宿舍安全管理、视频安全管理、水电基础管理三个具体部分。在饮食的安全管理这一方面,可以从食堂的食物原材料监管,饭菜加工的具体流程,食堂厨师以及服务人员的健康检疫证明以及饭菜采样等几个方面入手。在宿舍的安全管理这方面,可以从住宿生的就寝制度,宿舍文化的建立,宿舍管理员的值班制度以及学生的执勤制度等几个方面来进行。
6.充分加强高等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实现辅导员素质的提高
优秀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对于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现阶段,高等院校的辅导员队伍没有经历过专业的培训,所以,自身素质较低。很多思想教育工作都是由非专业的教师来兼职承担,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对高等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从展业培训、人员编制等方面入手,借以加强辅导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将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落到实处。
7.注重对高校大学生的法治管理
首先,在高校的法治管理中把大学生法制信仰的培养作为基本的原则。注重虚实法治精神的领会,培育学生的法治理想,促进大学生形成法治信仰。不能依靠灌输法律条文的老旧思想理念,要从整体上介绍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框架,要以培养学生的权利观念、公民意识、自由观念以及平等意识等法律之上的观念作为基本目标。其次,要加强高校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重视家庭法治管理。法治信仰的养成是一个逐渐积累的漫长过程,所以守法、尊法的法律意识的培养要依靠学习、家庭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对于家长而言,规范自身行为,培养孩子的法治意识成为培养法治信仰的重要环节。同时大学生作为法治信仰的主体也要积极主动培养法治信仰,热爱法治,自觉学习法律,自律守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最终形成法治信仰。第三,对高校大学生施行法治化管理。高校的管理则必须将依法治校的法治精神贯彻到学习的管理中。切实的依照教育法律法规来制定学校的校规,推行依法治校原则作为学生管理的核心。如校务公开制度、学代会制度等,关系学生重大利益问题上,强调学生的参与权、知情权、辩论权等,以此形成良好的法治校园环境,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校园规章制度的约束,体验到依法办事的校园氛围,为学生培育法治信仰提供现实依据。
8.应用高科技手段,建立网络管理体系
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网络管理已经应用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成为校园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手段,高等院校也要积极的运用新技术,来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新鲜事物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高等院校辅导员应当充分的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管理。第一,建立和完善电子信息档案,借以促进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紧密联系,及时的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思想动态进行了解和掌握。第二,构建网络平台,创建一个积极进取的网络舆论环境,有利于对学生思想的正确引导。第三,利用网络开展政工教育,阅读国内外的各种学生思想教育热点话题,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的先进规章制度,借以提高认识。
9.总结
综合以上,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中学生管理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见的巨大挑战,这就要求高等院校的学生管理部门必须开放思想,积极创新先进的学生管理有段,为高等教育中的学生管理工作开辟崭新的工作思路,借以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芳,曾颖.新时期加强和创新高校管理工作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4,04:276.
[2]郭小梅.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技视界,2014,14:250+288.
篇6
关键词:大学生 安全管理 安全教育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12-159-02
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大学校园治安和大学生安全问题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变化,影响大学生安全健康的成长,给高校的稳定安全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各类高校在学生的安全管理方面面临诸多的压力和挑战。为此,高校必须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强化大学生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和法纪意识,减少学生中的各种安全事件和案件,从而维护高校的稳定与发展。
1 新时期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
1.1 高校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出新的新问题、新情况给大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高校的发展和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多层次、多形式办学格局已经形成,学生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后勤社会化改革也在逐步深入,校园已由过去封闭式管理的校园变为开放型的“小社会”,校园内不仅有教学区、生活区,还有超市、通讯网点、银行、医院、浴室、食堂等生活服务设施和机构,这种复杂的高校教学、工作和生活后勤保障体系格局和运行模式,有效地解决了高校的后勤保障服务工作,但是给大学校园的安全管理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一是社会上的一些不法分子借机窜入校内进行盗窃、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二是大量的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涌入校园;三是校区分散,校区间人流、车流、物流互动性很大。这些现实的问题在客观上给学校和大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和问题,影响了大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成长。
1.2 校园周边环境存在不安全因素,侵害大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的治安、刑事案件时有发生
高校是年轻人聚集的地方,大学生活跃的思想、社会经验的缺乏和频繁的社会交往都给了一些不法分子违法犯罪的机会。感情纠葛、经济纠纷、争强好胜等小矛盾在得不到及时化解的情况下,引发一些抢劫、、打架斗殴、伤害等案件的发生,严重影响大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同时,面对高校庞大的消费群体和特殊的消费对象,校园周边各种文化娱乐、商业服务等场所日趋增多,网吧、台球城、录像放映点、发廊、旱冰场、大排档等.这些场所容易引发治安问题。校园周边经济、围墙经济的发展导致校园周边的外来人口增加,交通流量增加,也给大学生出行安全、饮食安全带来不少的隐患。
1.3 大学生年龄普遍较小,耐挫力差,法制观念淡薄
现在的大学生群体绝大多数都是90后的人群,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这部学生从小受到家庭的宠爱,自立能力较差,防范识较弱,思想单纯欠成熟,考虑问题幼稚,处理事情简单蛮横,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在这部分大学生身上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比如经不起挫折甚至精神失衡、心理疾病导致自杀、自私自利侵害他人、法制观念淡薄以身试法、人生观和价值观扭曲等问题,严重影响其他大学生的安全生存和学校整体的安全稳定工作。
1.4 大学生整体安全意识差,个人防范能力弱
在大学校园里,学生在宿舍内私自乱拉电线、违章使用电器等问题屡禁不止;绝大多数学生(尤其是男生)对离开宿舍不关门窗、钱财外露、轻信他人等不良习惯进行的经常性提示不重视:有些学生将健身器具、家具等重物在放在阳台或高处,多次纠正不改;有些学生不注意饮食卫生,经常在外摊点集体用餐;部分学生参与传销、赌博、酗酒闹事等严重违纪行为频繁发生;许多学生外出时不注意遵守交通规则,乘坐无牌无证的车辆,贪图方便而乘坐无牌无证摩托车;有些同学以各种借口违反规定在校外租住,受到外界的诱惑,一些意志薄弱的大学生就会做出越轨的行为。上述的习惯和行为得不到纠正和控制,从而导致校园发生火灾、盗窃、伤害、被骗等案件,这些案件轻则造成了人身伤害、财产财物的损失,重则造成了大学生的伤亡,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通过对近些年来发生在大学校园内的上述各类案件进行总结分析,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安全意识、防范意识差,许多大学生防范能力很差,甚至有一部分学生缺乏安全生存的基本常识。
1.5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大学生入学时年龄偏小,大都正处于人生观形成时期,生理尚未完全发育,心理更不成熟;从高中升入大学,环境发生了变化,一些学生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产生失意、压抑、焦虑。有的面临着学习和就业等方面的压力,甚至出现神经衰弱症和忧郁症。学生产生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增多,如疏导不及时,可能会诱发或导致违纪、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尤其是近几年来,大学生中因心理问题导致的自杀、盗窃、报复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给高校和整个社会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
针对大学生安全管理的问题,从高校的培养教育功能和维护学校的稳定安全的层面上来认识,笔者认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强化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普遍增强大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是当今的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生存压力加大、竞争激烈程度大大增加、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的需要;是体现高校培养功能和大学生健全人格、提高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也可以有效地减少和避免发生在大学生中的各种安全问题,从而起到维护高校安全和稳定的积极作用。
2 增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有效性的途径和方式
2.1 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规范化建设,建立大学生安金教育的长效运行机制
高等学校应将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列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安全教育工程,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法制观念,普遍提高大学生的防范能力。在实施安全教育工程过程中,首先要将安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落实安全教育内容、课时、学分;其次,要落实安全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学校应组织制定和实施适合各学校情况的学生安全教育考核考评体系,在院系的教育教学考评体系中占一定的比例,按年度由相关部门组织考评考核;院系应根据情况确定专门的学生安全教育负责人,年度有计划、有总结,教育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有记载,达到专业课教学的规范和标准:再次,要保障大学生安全教育经费的投入,满足安全教育教学、教材、各种辅助资料的需求,为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自学提供基础。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的落实,使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从而有效地解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
2.2 大力开展安全宣持活动,营造校园安全教育氛围
校园氛围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学校要认真落实国家规定,借助借助“消防日”、“安全日”、“环境日”、“形
势报告会”及典型安全事件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安全常识的渗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校刊、校报、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定期组织开展安全宣传周或宣传月;开设咨询活动,针对学生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咨询服务;同时,利用大学生参与传销事件、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诈骗行为等安全事件作为反面典型教材,对大学生进行警示教育。充分利用宣传工具,大力营造“一切为了学生安全、一切为了校园安全”的安全教育氛围,让广大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受到启发,不断增强学习安全知识的自觉性。
2.3 常年不间断开展生存安全常识教育,培养大学生安全意识
强化大学生安全意识是安全教育取得效果的关键所在。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通过一次讲座或一场报告就能培养出来,需要从大学生入校开始,有计划、分阶段、不间断地开展各种安全常识、生存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让大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安全学习、生活的技巧,在理论的学习、实战演练训练中不断强化自身的安全意识。
2.4 抓好几个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安全教育
一是抓好重点学生、弱势群体的安全教育。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大学生心理安全测评,建立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对于有厌学、厌世、轻生等抑郁症倾向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做到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和疏导,以避免一些事故的发生。对经常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要进行重点教育,防止因严重违反校纪校规造成安全事故。对重点学生和人群,应当建立齐全的教育帮扶和心理疏导档案资料,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以保证教育的持续有效。在对女生的安全教育上,主要是强化女生的自强、自立、自尊、自爱意识的教育。二是抓好重点时期的安全教育。在高校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时期的安全教育:加强新生人学时的安全教育。从新生入学起就抓好安全教育,让他们尽早熟悉校纪、校规,及时适应环境,增强安全防范知识,避免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加强节假日期间安全教育。节假日期间学生思想容易放松,因而在此期间除了采取一定安全管制、监督措施外,特别要强化安全防范知识的宣传,做到安全知识“入眼、入耳”,安全意识“入脑、入心”,防止财物被盗、火灾、食物中毒、溺水、车祸等各类事故发生。加强学生外出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生离校之前的安全常识教育和防诈骗、防传销教育。三是借助重点场所适时开展安全教育。对学校各重点要害部位,既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又要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确定为重点要害部位。在人群集中的大型活动场所,既要指导学生文明有序开展活动,服从指挥,又要教育学生注重观察场所周围环境和安全通道,如何进行应急疏散,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2.5 创新安全教育形式,增强效果
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要与时代相结合,与学生特点相结合,按照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时代的原则,开展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安全教育活动,善于利用发生在学生中的案件、事故进行教育。可采用召开现场会、举办讲座、张贴宣传画、播放音像制品、树立宣传牌、开设模拟法庭等方式,以案说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也可结合学生特点,经常举办安全实践演练,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安全防范技能。
’
总之,安全教育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未来生活、生存安全的一项基本技能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程。高校组织开展安全教育,既要全面展开,又要有重点地进行,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做到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相结合、与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相结合,充分发挥安全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安全的成长,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郭万牛,杨蓉,中国大学生生存教育培养策略[J],社科纵横,2009年第12期
[2]张红光,关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3]钟晓明,高校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J],职业圈,2007年第22期
[4]邓浩,高校安全教育与素质教育之我见[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第8期
篇7
随着我国对外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的飞速发展,非学历教育留学生的人数日趋增多,在管理方面的问题日趋显现,如何认清、处理好管理中的问题,并研究制定合理的对策,是做好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的根本保证。本文分析了留学生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非学历教育留学生管理问题对策随着国家对外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非学历教育培训的批次、规模和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多,涉外因素对校园稳定的各类不安定因素也不断增多,给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正确认识留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教育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并找到有效的解决对策,对留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留学生教育管理中常见的问题1.教育差异带来的学习问题来华参加非学历教育培训的留学生,因各国教育水平不一,教学模式各异,导致此类留学生本身具备的知识结构、层次和水平各不相同,而我国基本采用按专业、年级进行学的传统教育模式,很多留学生,尤其是同一个培训班次的留学生专业水平和学历参差不齐,很多留学生对教学模式不适应,出现授课内容过深或过浅,高学历的留学生觉得课堂无意义,而低学历的留学生却不知该如何进行学习,导致旷课迟到现象时有发生。2.信仰差异带来的管理问题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主要包括伊斯兰教、天主教、新教、佛教及印度教等,具有各自的宗教节日和习惯,如伊斯兰教历九月穆斯林要进行斋戒,十二月要过古尔邦节(宰牲节)。为庆祝宗教节日,会出现留学生集体请假或旷课的情况,在不违反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如何组织、管理好留学生宗教活动,是留学生管理中的一个难题。3.思维差异带来的违纪问题由于留学生各自的价值观、受教育程度、思维习惯和管理模式的差异,留学生普遍存在对我国教育管理体制的模式不适应情况,如课堂考勤制度、宿舍管理制度、请销假制度、点名制度、会客制度等等,部分留学生非常不理解,常常会出现一些违纪现象。4.语言差异带来的融入问题非学历教育培训班通常采用英语授课,而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的国家英语能力强,学习交流不存在问题,但部分学生来自非英语国家,如东北亚国家、中亚西亚俄语系国家、非洲法语系国家、南美洲西语系国家,这些留学生在专业学习、实践、日常交流会涉及到大量因语言障碍产生的矛盾,无法很好地融入到校园文化中。5.地域差异带来的心理问题大多数留学生是第一次远离祖国,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碰到很多适应问题。例如,住宿饮食的不适应、文化交流的不适应、学习方式的不适应和人际交往的不适应等问题,这些问题容易使留学生产生挫败感、郁闷的情绪无从发泄,导致很多留学生会出现无所适从、孤独无助和紧张焦虑等情绪。因此,在留学生群体中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障碍。二、对常见问题的思考和对策1.强化思想认识,规范留学生管理工作留学生安全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直接影响我们自身形象和对外合作交流,应该从国家的高度出发,解放思想,转变理念,切实改变以往重教学、日常管理、服务质量,轻安全管理的旧思维,主动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主动去熟悉、规范留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强化责任意识,健全留学生安全管理机制,把各项矛盾和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2.完善规章制度,促进管理质量提升制度化管理不仅能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培养留学生的良好行为,而且对提高留学生管理服务水平也具有重要意义。制定一套操作性强、科学合理的留学生管理规则、章程、制度和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既要遵循政策性、科学性、规范性原则,又要按照实用性、可行性原则,在实施过程中调动留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律性。3.强化安全教育,提升留学生安全意识在课程设置中安排入学适应期教育,一是开展法律和法规教育,让留学生熟知我国的法律法规,做到知法守法;二是开展安全教育,开展防火防爆知识讲座,普及避嫌常识,强化交通安全意识;三是开展校规校纪教育,让留学生熟知校规校纪和各项规章制度;四是学校安全保卫部门和外事部门开设专门安全教育讲座,提高留学生安全教育质量。4.尊重民族文化差异,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以人为本,进行人性化管理,充分考虑到留学生在校期间的要求,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便利条件。充分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的文化差异,了解掌握留学生所在国的一些节假日、风土人情、民族习俗和饮食习惯。5.建立心理服务机构,做好心理适应工作在留学生教育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加强心理适应教育环节,可以促进留学生教育体系的完善。心理适应工作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完善的心理服务功能,组建一支能够专门为留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咨询、指导和治疗的队伍。二是做好心理健康预防工作,及时发现、提前介入,了解、关心、治愈存在心理问题的留学生。三是搭建多元文化活动平台,让留学生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6.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留管干部综合素质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留管干部必须具备较为全面的知识结构,除具备管理学的知识外,要对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外交政策、外交礼仪、涉外常识都应有一定的了解。因此,要培养一批懂外语、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工作效率高的留管干部队伍,应加大对留管干部的培养力度,多创造机会让留管干部走出去,与各院校,特别是留学生管理工作做得好的留管干部接触和交流,互相切磋、借鉴。7.抓好关键环节,确保留学生安全稳定在留学生的日常管理中,要高度重视把握好几个关键环节。第一,高度重视信息工作。学校安全保卫部门、外事部门和留管部门应重点做到“三知道,一调研”,即知道留学生来自哪个国家、什么时候入境;知道学习什么专业,住在哪里;知道与什么人在一起,在做什么事情;信息调研工作要跟上,掌握留学生信息,有助于及时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第二,完善涉外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安全保卫部门应制定《涉外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预案》,一旦发生就立即启动。第三,除正常的入境检疫外,每年定期组织留学生进行体检,加强陪读家属体检力度,以便及时发现、解决问题,防止病情恶化。三、结束语非学历教育培训留学生与学历教育留学生相比,在管理上存在更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在确保教育培训的质量的同时,要更加关注留学生个体差异,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好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外交政策。
参考文献:
[1]林宣贤,吴若丹.高校留学生日常管理常见问题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09,(15):113.
[2]洪波.地方高校留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CEPE中国电力教育,2009,(146):174-175.
[3]彭云,田东林,朱耀顺.云南高校留学生安全管理问题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5(6):99-102.
篇8
关键词: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
职业院校档案资源是国家、职业教育、技术工人队伍的重要信息资源。职业院校档案是关系到数以亿计的社会职业劳动者和职业教育在校生的信息资源,确保职业院校档案实体和信息的安全是职业院校档案馆及其馆员的重要职责。2002年的《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了加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具体要求[1],2010年5月12日杨冬权同志在全国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建立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2]这些战略部署,充分说明了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实践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也在逐步为大家所认识,实践工作也作了很多努力,但是真正提高到研究高度的文章则相对较少。笔者试图从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较少的全流程和大环境中思考和认识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全视角地展现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工作系统,对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工作进行探讨。
一、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同职业院校档案工作的大环境是分不开的。当前,在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档案管理不规范,档案管理基础设施落后,档案管理方式手段落后。[3]中职学校档案管理的状况是:现代化管理手段并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电子文件没有归档为电子档案,而任由其在产生部门自生自灭;档案管理队伍人力缺乏,尤其缺乏懂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人才;档案工作者对档案信息化的意识不到位、信息化技术水平低;学校领导对档案管理的重视不到位。[4]在网络环境下高级技工学校档案管理面临的不安全因素有:网络病毒纵横恣意,操作系统存在漏洞,电子文件共享导致不安全因素产生,网络犯罪迅速蔓延。[5]这些问题说明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础环境不容乐观,需要各级相关部门和工作者共同努力解决。
职业院校档案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档案安全意识薄弱,未建立必要的档案安全管理制度,缺乏经常性的安全检查,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缺少必要的防盗设施,应急预案缺位或应急预案不切实际,对档案安全事故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不够。[6]由于种种隐患的存在,使得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实施面临着多层面问题。杨冬权同志指出:要树立“安全问题无处不在”的思想。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火灾、水灾、震灾、害虫、霉菌、灰尘、紫外线、有毒有害气体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计算机病毒、技术故障、载体寿命等技术因素的影响,战争、、人为攻击、人为窃取、疏忽大意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档案安全。
这些基础环境和安全隐患的存在提醒我们,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只有共同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保护环境来应对挑战。
二、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保障体系
1.理论保障
顶层设计就是要从国家和职业教育档案的层面把握、设计、引导职业档案安全的思想,全面规划和集中控制职业院校档案保障体系的建设进程。
前端控制就是面对网络环境下文件/档案的易逝性、易变性、信息及其载体的易分离性、对电子环境和应用程序的依赖性等特点,馆员需要提前介入前期工作中。[7]在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活动中应制定计划方案,人员配备要合理、技术力量要有前期储备,设备的选择和环境的控制、整个预防性安全保障活动的监督、检查和评估都要事先有准备[8];通过前端控制增强档案系统对环境影响的抑制力,提高档案资源的稳定性,延长档案文献的寿命。
全程管理就是随着电子文件/档案从产生到永久保存或销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程管理,实施一系列的安全保障管理活动。具体包括:物理条件的采用和处理及信息安全保障方案的整合,档案工作流程中的制度设计和应用,设备设施的安全性维护,人力资源的培养和继续教育等。
后期监督具体包括档案安全保障活动的评价,人力资源的评估,经费结算,安全保障活动的总结,法规、标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安全保障活动模式、方法的集约等。
2.法规和标准保障
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要全面贯彻落实相关国际标准、国家法规和标准,保证工作始终处在法规化和标准化的正确轨道上运行。这些相关的标准和法规包括:国际性档案安全规范和标准、国家性档案安全法规和标准、档案安全业务性标准规范、档案安全技术性标准规范。我国关于档案安全最高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对档案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具有指导性意义。
随着档案安全工作实践的推进,又有一些新的法规规定出台和颁布,如《档案馆防治灾害工作指南》、GB/T20948-2007《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9]《档案馆建设标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中国公民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专用网和公用网的暂行规定》[10]等。这些法规和标准为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体系的建设提供了保证。
3.制度保障
职业院校档案安全制度的建立健全是落实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础。云南档案馆有健全完善的39项管理规章制度[11],海南省档案局要求做好“加强制度建设和内部管理”工作[12],这些都说明了制度保障的重要性。
4.组织保障
在国家档案局和中国档案学会的领导下,各级学会组织应成立专门的大中专院校分会,建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安全工作组织体系,设立安全专员,责任到人,把安全工作具体化并落到实处。
5.经费保障
从国家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在财政许可的情况下,应专项列支档案安全保障建设资金。应积极主动地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将档案工作和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列入院校每年的正常预算中,有专项资金作为保障。
6.馆舍和物资设施保障
应严格遵循《档案馆建设标准》和《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按照因校制宜的原则,合理地确定馆舍,有独立的馆舍,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保障。同时还要加强馆(室)内安全设施建设,如自动报警装备、自动灭火设施、温湿度调控设备、防磁设施,以及档案的扫描、存储、复制、传真、微缩等设备,要有专业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性检测。
7.备份保障
要逐步落实有关规定和政策及制度,采用多份存档、呈缴备份、异质备份、异地备份等方法,保证档案资源更高层面的安全。
8.技术保障
在网络时代的电子办公环境下,先进的安全防范技术对于档案安全保障体系来说是必须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先进的安全防范技术手段,诸如指纹识别、虹膜识别、脸部识别、红外报警、磁条防盗、条码管理、水印防伪、电子文件封装、信息防火墙等,确保档案安全保密。[13]其他的先进技术还有数字签名技术和入侵检测技术等。[14]
9.传统技术保障
电子档案和数字档案日趋成为档案管理的重点,但纸质档案还将长期存在于我们的工作中,因而传统技术不能丢,在防虫、防风、防光、防水、防火等多方面的传统技术,以及防自然灾害方面的传统技术仍将继续传承、掌握和使用。
10.应急机制保障
我国是一个大国,东西南北自然条件差异很大,自然灾害每年都不可避免。档案馆(室)应建立应急机制,有各种灾害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灾害能及时保障档案安全。电子档案和档案网络信息的安全防护也应有应急机制,具体包括防丢失、防病毒、防黑客、防设备后门等方面的应急机制。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重要意义。我们要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职业院校档案安全工作的地位和档案安全保障能力,努力构建职业院校档案安全工作和谐推进的发展环境,全面建立能确保职业院校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保障体系,保证职业院校档案事业全面、持续、可协调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Z].http://wenku.省略/view.
[2] 杨冬权.在全国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档案报,2010-05-20.
[3] 徐晓英,刘晓燕.加强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措施探讨[J].四川职业技术院校学报,2010,(5):114-115.
[4] 肖燕东.浅议中等职业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J].档案天地,2010,(4):53-54.
[5] 孙小璇.网络环境下高级技工学校档案安全管理[J].科技档案,2010,(2):35-37.
[6] 张大彤.档案安全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九个隐患[J].中国档案报,2010-06-04.
[7] 薛四新,等.现代档案管理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61,199.
[8] 张美芳,等.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J].中国档案,2010,(4):20-21.
[9] 盛玉.档案安全与安全保障体系内容的关系分析[J].网络财富,2009,(6):45.
[10] 曹书芝.网络背景下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J].兰台世界,2006,(5):2-3.
[11] 殷俊燕.大力推进安全体系建设 筑牢档案安全“防火墙”[J].云南档案,2010,(6):7-8.
[12] 海南省档案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意见[J].海南档案,2010,(2):1-2.
篇9
关键词: 信息化; 教学档案管理; 电子文档; 措施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1-0094-0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从思维观念和工作实践上都深刻影响着高校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十一五”建设期间,各高校档案馆(室)的信息化建设引起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高校院(系)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还不容乐观。目前各高校正在制定“十二五”建设规划,在此之际笔者就院(系)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作些探讨:
一、高校院(系)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的重要性
(一)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的主体和核心
教学档案是教学管理和教学活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教学文件材料总称。目前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各高校教学管理重心下移,院(系)不仅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成为教学管理的主体。教学档案材料主要由院(系)负责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其中需永久保存的档案移交给学校档案馆(室)保管。因此,院(系)教学档案是高校档案的主体和核心,院(系)信息化管理建设程度直接影响学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发展[1]。
(二)推进院(系)教学信息化管理的迫切需要
随着高校教学管理重心的下移,院(系)教学管理包含的内容越来越多,如课堂管理、学籍管理、专业建设管理、教研管理等等。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大都院(系)使用了教务管理系统、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教师授课用多媒体等等。在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管理中会产生大量、形式多样的电子文件,如文字、图表、录音、影像等等,这些电子文档需要做到及时、科学、高效的收集、整理、汇总、编目、归档,靠传统的手工操作已无法适应,需要采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提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现代教学及管理中也需要档案管理者为其提供高效、全面、准确的服务。因此信息化时代下的教学管理正呼唤着信息化的教学档案管理的出现。
(三)网上教学评估和项目申报、评审的重要依据
院(系)教学档案承载着大量的教学、管理、研究的信息,通过教学档案材料可以对院(系)的各项工作做出比较客观全面的评价。随着教育改革及教育信息化管理的深入发展,高校教学水平评估、专业(学科、课程)建设申报验收等都将采用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如: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现在已经采用网上申报和网上评审。专家和有关主管部门在网上评估、评审主要通过看申报单位在网上提供的数字化的真实的档案信息材料。而齐全、完整、系统、科学的教学档案材料才能全面、真实、系统地展示自己的工作情况,是获得专家好评的重要依据。因此,加强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已成为迫切需要。
二、高校院(系)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的现状
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指档案部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开发和利用,实行档案信息化存储、标准化管理、网络化利用等等。高校院(系)实现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无明确的领导和业务管理部门
院(系)教学档案管理往往只作为教学行政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没有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在领导分工中,没有指定负责人,也无明确管理职责。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一个业务性很强的工作,而院(系)从行政领导到档案管理人员都不是业务出身。大都高校没有确定对院(系)教学档案信息管理进行业务指导的管理部门,即使有的指定了管理部门,但管理职责也不具体,导致院(系)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处于不规范的、自成一体的自然发展状态。
(二)无科学的管理手段
目前,各高校院(系)大都配备了计算机设备,引进或自行开发了教务管理、实验管理、论文管理等多个应用系统,逐步在推进办公自动化,这些使教学管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是档案管理没有专门的管理系统,却还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处理阶段,没有实行网络化管理,办事效率低,与正在发展的院(系)信息化教学管理不相适应。
(三)无统一的管理规范和标准
教学档案管理是独立于行政管理之外的一门专业性学科,从文件的收集、整理、鉴别、归档、编目、保存、检索等都应有专门的管理规范,大都高校只对档案馆(室)制定了管理办法,但对院(系)教学档案管理没有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另外随着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档案管理,各院(系)档案管理者面对形式多样的电子文档,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保存的电子档案从形式到内容都各不相同,即使实现网络化管理,也无法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三、高校院(系)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建设
目前部分高校院(系)档案管理处于一种既无具体领导管理,又无业务部门指导的不规范、自然发展的状态。导致院(系)档案管理工作停滞不前,跟不上学校和院(系)教学、科研、管理的发展需要。
首先,成立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管教学的副校长负责,成员由各院(系)主管教学的领导组成,办公室设在学校档案馆(室)。领导小组负责整个学校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档案馆(室)负责院(系)教学档案管理的监督和管理。这样院(系)档案信息化建设既有统一领导,又有业务部门指导业务和监督检查工作[2]。
其次,制定一套科学、合理、严密的管理制度。很多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不完善,特别是对院(系)教学档案管理还没有具体管理办法,另外随着教学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发展,如电子文件、多媒体文件、声像文件等信息资料不断出现,对于它们的管理还没有制定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等等。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应该组织相关人员和部门制定操作性强、管理明确的管理制度。如《XX学校教学档案管理办法》、《XX学校档案管理人员管理办法》《XX学校档案信息化标准》,还有具体的《文档一体化制度》、《查阅利用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电子档案备份制度》、《监督管理制度》、《院(系)档案管理职责》等等,做到从学校档案馆(室)到院(系)档案信息化管理都有具体的管理制度、责任明确。
(二)加大经费投入,开发或引进相应的系统
首先,引进或开发档案信息化应用系统。档案信息化应用系统应与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功能上做到有机对接,使文书处理与档案管理工作融合起来,即从文件的撰写、修改、签发、接收、批阅、归档、著录、检索、借阅、编研等文件处理和档案管理的全过程,能在应用系统上按统一标准顺利进行,即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3]。院(系)档案管理人员大都是教学秘书兼任,采用档案信息化应用系统,将大大减轻他们的工作量,并且使他们工作得心应手,同时应用系统操作中产生的各种信息资料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前提基础。
其次,建立统一的档案管理平台和网络系统。真正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还要建立统一的档案管理平台和网络系统,实现档案信息利用的网络化。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学校建立了校园网,各院(系)也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是院(系)还要建立自己的档案管理系统网,上与学校档案馆(室)相连,下与院(系)各教研室、实验室、学生工作办公室等相连,左右与其它院(系)和职能部分相连,实现档案信息上下左右贯通,建立起学校档案系统网络。不过开发建立统一的档案管理平台和网络系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靠学校和院(系)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三)加强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建设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迫切要求。只有把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才可能实现档案网上整理、存储、检索、利用等。院(系)档案管理要做到规范化、标准化,首先要建立专门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室。管理室配有专门的电脑、网络系统、电子存储设备、档案柜、档案盒等等,实行专人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分散在系办公室、系学生工作办公室和各个专业教研室、实验室的档案材料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才有可能做到专业化、规范化管理[4]。其次,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过程管理实行规范化、标准化。如教案、试卷、实习材料、开课计划、毕业论文等,这些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等工作都在院(系)完成,各院(系)档案工作者应该遵循档案信息的形成、保管、利用的客观规律,严格按照学校的《档案管理办法》、《档案信息化标准》等要求去管理。否则,不仅严重影响院(系)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也阻碍学校档案馆(室)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如:新生录取名册、在校生名册、毕业生名册是学籍档案的一部分,如果有的院(系)长期保存,有的短期保存,甚至有的不保存等,这不符合档案管理的完整性、统一性、科学性的原则,档案信息资源也难以实现网络共享。
总之,院(系)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领导高度重视,也需要第一线的每个档案管理工作者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充分应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提高院(系)档案管理和利用水平。
参考文献:
[1] 黄春.本科高校系级办公室档案管理之规范化[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2] 魏丽平.高校档案网络化建设与管理的几点思考[J].云南档案,2008(2).
篇10
民办高校周围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违法犯罪事件较多。由于民办高校校园周边环境复杂,成为社会上一些闲散人员的集散地,也成为一些流动作案人员作案的“肥肉”,大学生相对来说社会阅历比较少,缺乏较强的警惕性,容易上当受骗,这就为一些不法人员作案创造了机会,造成校园周边充斥着黄赌毒现象,打架斗殴现象增加,偷盗甚至抢劫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使得学生失去了人身财产安全的保障。张蓓蓓指出:“高校治安无小事。高校不良的周边环境严重影响了师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更不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1]正因为此,民办高校周围环境中治安不良状况的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其次,“三瘾(网瘾、赌瘾、舞瘾)”学生增多。由于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少学生迷恋网络、赌博和歌舞厅,在这些地方经常可见一些大学生乐不思蜀,玩得不亦乐乎,甚至把学费用来作为他们玩乐的资本,最终荒废了学业,也荒废了人生。再次,食品安全难以保障。这一问题是民办高校的一块心病,校园周围到处都是小饭店、麻辣烫、米线等等,这些食物价格低廉,原材料质量低,地沟油充斥,环境卫生也令人堪忧,都使得学生的身体健康难以保障。
解决民办高校周围环境问题的几点思考
张耀灿指出,文化背景能“赋予人们对不同的思想文化以创造性的理解,使其基本精神和本民族的文化深层次结构相适应,从而消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冲突”[2],民办高校周围的不良环境虽然不能说导致对大学生教育中的严重文化冲突,但是这些不良因素的存在却往往会导致大学生错误的认识,从而影响其健康成长。基于此,民办高校周围环境的治理已经迫在眉睫。然而,如何才能寻找到有效的治理方案,仅靠某一部分人的工作效果不大,它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群体防范,综合治理。在师生中广泛宣传,提高警惕,增强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这种意识包括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积极引导和教育师生增强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强化安全防范意识。
结合学校实际和创建平安校园的工作要求,逐步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完善安全和卫生管理制度,诸如,学生安全管理制度、晚间回宿舍检查制度、重大事故报告制度、治理周边环境协调制度,使得相关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并在实际工作中依章办事,狠抓落实,在实际治理中增强学生的自律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自觉抵制校园周边的一些不良因素,形成强有力的防范机制。同时,在校园周围500米到1000米的范围内进行排查,发现问题隐患立即清除,并且加大巡逻和打击力度,实行24小时巡查制,发现不法现象立即制止,不能仅流于形式。同时加强校园周边社区建设,用健康的社会力量影响校园周边环境。其次,形成社会“共治”机制,变“管制”为“共治”。在我国,对于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传统的管理模式是纯粹的依靠国家管制,使用强制手段治理。然而由于有些民办高校校址比较偏,处于城乡结合部或者城市边缘等地方,这些地方往往成为治安管理部门管理的漏洞,对于这些地方的治理,只有“亡羊补牢”,没有“未雨绸缪”,这就不能够适应今天变化了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