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安全文化基本要求范文
时间:2023-11-14 17:36: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核安全文化基本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本文以秦山30万机组推进核安全文化实践经验为例,详细介绍面对人员文化背景差异、机组运行现场风险隐患、员工不良工作习惯等等思考如何克服核安全文化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如何使核安全文化保鲜。最后简述了推进核安全文化为秦山30万机组带来的变化,总结出安全文化的推动需要全体员工持续不懈推动,安全行驶的道路没有终点,最终实现为机组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为公司“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目标而奋斗。
【关键词】
核安全文化;障碍;实践经验;文化氛围
前言
核安全是核电站的灵魂和生命。然而核电发展史上的三大事故:1979年美国三哩岛核电站堆芯失水融毁;1986年原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起火,恶性核泄漏;2011年福岛核电站因海啸引起反应堆氢爆,放射性物质外泄,无一不在向我们讲述一个经验教训:核电厂发生的任何问题某种程度上都源于人为的错误,在操作过程中来不得半点马虎。应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敬业精神,确保核电厂的安全。换而言之:决定核电厂安全最关键的因素是核电站在“安全文化”氛围下的营运管理。
1推进核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核安全文化在国内大范围推广的时间还不算长,我们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参考,国内在核安全文化方面也没有形成成型的体系和理念,人才缺乏;新建核电站在生产准备阶段都有详细的工程建设计划及调试计划,但很少有制定核安全文化建设计划的,这说明我们在这方面的意识欠缺;核电事业快速发展,人才稀释,新建电厂大量使用没有经验的新人,由于核安全的特殊性,新进人员很难在短时间内树立核安全至上的理念与原则,推广核安全文化建设困难重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运行核电厂在核安全文化推进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必事倍功半。秦山30万机组是中国大陆自行设计、建造、运营管理的第一座核电站,多年来在核安全文化建设与推进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也积极与国内外同行交流,在核安全文化建设方面很好的业绩,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秦山30万机组推进核安全文化的实践经验
秦一厂320MWe压水堆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的第一座核电站,在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发展方面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2.1起步阶段
秦山30万机组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按照IAEA推荐的方法自上而下地宣传推广安全文化,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先进的核安全文化理念;通过广泛的宣贯、培训,实现了企业管理层从传统安全观念到先进安全文化理念的转变,并看到了与国际先进电站安全管理的差距,从根本上扭转了对企业安全管理状况的认识,是一个铺垫、教化和认识的阶段。在起步阶段我们解决了核安全的文化意识的问题。
2.2提升阶段
通过对发生在自己机组上的运行安全事件的学习和经验反馈,管理层和员工都对安全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体会,领悟了“核安全是企业生命线”的道理。也使全体员工对安全文化和安全意识有明显的提高,安全文化建设走向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提升阶段安全文化创建的重要特征是每一项活动都受制度和程序的约束和控制。“制度保障效益”成为公司纲领的核心价值观主要内容。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解决了制度文化的问题。
2.3持续改进
秦山30万机组通过强化核安全文化的实践,实现了管理层当初把核安全法规和电厂技术规格书作为安全的最高标准转变为这些法规和要求作为核安全的基本要求这一理念的根本性转变,并把良好的安全绩效作为公司的目标之一,通过定期的自我评审、同行评审等手段,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持续提高自身的运行水平、管理水平,不断地追求更高的安全目标。通过近20年核安全文化的培育和探索,秦山30万机组已建立了一套有效的核安全文化培训和宣贯的体系,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出了在推进核安全文化建设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面对人员文化背景有差异,全方位灌输安全意识、提倡安全理念、示范标准做法;(2)面对机组运行现场存在的风险隐患,采用识别现场危险源、查找人因失误陷阱、探究事故根本原因的方法;(3)而对员工的不良行为习惯,及时纠正,强化训练,树立生产标兵;(4)面对核安全文化需长期保鲜,组织全员推行和培训安全的思维方法、保持安全的环境氛围。
3推进核安全文化为秦山30万机组带来的变化
图1展示秦山30万机组自试运行以来至今运行事件总数值由最初的增加到后来的减少,到最终趋于稳定,主要是秦山30万机组在核安全文化推进方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后呈现出的满意成效。运行事件数量的减少并不意味着我们只是盲目的追求业绩指示。在核安全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2002年戴维斯-贝期核电站核安全文化薄弱导致反应堆压力容器壁厚仅为9.52mm,距离LOCA,不到1cm事件向世人证明:追求安全文化更需要体现在事件处理的保守决策上。秦山30万机组对主系统泄漏的重大缺陷的处理就充分体现了保守决策。事件经过如下:2014年12月11日,320MWe机组被监测到主系统泄漏率异常上升(计算值为18L/h,与正常值(<5L/h)已有较大偏差)。功率运行期间开展了查漏工作但没有找到漏点。5天后泄漏率上升至64.79L/h(技术规格书规定不可识别泄漏率的限值为227L/h),基于保守决策的原则,机组在发现系统泄漏率异常上升的5天后开始降功率停堆查漏。主系统异常泄漏率从发现异常到决定机组停机停堆小修,在较短时间内制订出停机检修,这一保守的决策正是对核安全文化的体现。
4秦山30万机组核安全文化进一步提升的建议
秦山30万机组核安全文化的建设和宣贯经过多年的实践,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也总结了许多良好的经验,在同行交流与各种评估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很多经验也被其它电厂所借鉴。但随着中核运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管理理念的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核安全文化还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只有通过持续不断地提高,才能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升:(1)重视操纵员模拟机培训中防人因失误工具的使用;(2)持续强化人员行为训练;(3)推广根本原因分析方法;(4)推进小失误管理。
5总结与展望
2015年4月份中国核电了《卓越核安全文化十大原则》,然而卓越的核安全文化的培养和推广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以采用急躁与冒进的做法。需要我们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安全思维习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时刻警惕可能危及安全的风险,不放过任何一点可以改进安全的地方。正如中核运行张涛总经理在核安全文化视频中宣讲道:“安全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确,我们对安全的追求没有终点,它正如一辆行驶在上坡路上的汽车,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所秉持的安全理念、态度是这辆汽车向前行驶的动力,一旦动力停止,安全水平就会出现滑坡。因此,安全文化的不断提升、机组安全稳定运行,都需要全体员工持续不懈努力,永无止息的奋斗。创建秦山核电九台机组一流的运行业绩,苦练内功,打造核心竞争力,紧紧围绕“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做强主体,助展双翼,让核安全文化推广得以保鲜。
【参考文献】
[1]柴建设.核安全文化现论与实践[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6.
篇2
关键词 核电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创新
中图分类号TL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81-0059-02
1 核电工程质量管理的内容
核电工程质量管理并不像大家想的那么简单仅仅通过一些制度、法规来管理整个核电工程的运行。核电工程质量管理主要依托核电质量保证体系来进行控制,核电质量保证体系主要包括组织模式、质量意识和过程控制等方面。
1.1 组织模式
任何一个企业或者单位,如果没有有效的组织机构和明确的岗位职责,整个管理工作就会陷入混乱之中。好的组织模式和管理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为了对常规岛安装工程质量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核电工程采用“一级QA,二级QC”的质量管理模式,确保从事质保、质控的职能人员拥有足够的权力和组织上的独立性,以便在处理重大质量问题时不受经费和进度的约束;对施工过程中的不足、不满意物项或缺陷,可采取必要的行动;同时,有权越级向上级报告直至问题解决。
1.2 质量意识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对质量有影响的因素的中,人的因素往往是最主要的,也是对工程质量负根本责任的。只有提高人的素质和技能水平,才能保证工程质量。而实施的重要一环是通过培训来提高与质量活动相关人员的质量意识,使其充分认识质量的重要性并严格按程序执行。在工程建设期间,组织针对性培训,培养各级人员“一次成优”的质量理念。
1.3 过程控制
质量,是在工程安装活动中形成的,因此要做好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就要从施工准备、开工、实施到结束进行全过程控制。在核电建设工程中,凡影响工程质量的活动都必须按适用于该活动的程序或图纸来完成,过程控制是实现质量要求最为关键和有效的途径。
过程控制由实施过程的相关人员进行,质量管理部门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来进行检查和验证。
2 核电工程质量管理的要求
核电工程质量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事情,执行起来比较复杂,在管理的时候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因此对核电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质量计划管理、不符合项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1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实行“一级QA、二级QC”的质量管理模式。一级QA是指:在施工现场设立的一个独立于生产职能之外的质量保证部(QA部),二级QC是指:QC部(QC2)和施工处QC组织(QC1),QC部作为质量体系中实施质量控制的主管部门,其运作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好坏。应严格控制两级QC的检查,QC1对施工项目的每道工序进行100%检查,QC2根据质量计划中工序点的设置情况进行抽检或100%检查,确保单项工程合格率100%。
根据国家核安全法规HAF003 《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及其导则,以及ISO 9001:2008《质量保证体系——要求》的规定,同时符合招标文件、合同相关章节的要求,建立起独立的大纲加程序的质量管理体系,大量的程序文件为核电施工提供了工作依据。
2.2 质量计划管理
“质量计划”指的是质量检查和验收计划,是安装过程中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的依据,是对每一道工序进行质量控制的主要文件。
质量计划全面贯彻了过程控制的思想,用W、H点形式提高了过程控制的可操作性。在一道工序完成后,先由各施工处班组进行自检,一级QC人员按质量计划要求对质量进行100%检查,二级QC人员、业主QC人员依次按照质量计划进行施工过程检验,验证“W”点、“H”点,签字后方能进入下一道工序,充分体现了“上一道工序不合格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的要求。这种层层验证的方式,充分体现了核电工程“四个凡事”的原则,提高了过程控制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2.3 不符合项管理
不符合项(NCR)是反应工程管理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对不符合项的管理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进度和成本。做好不符合项的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发现不符合项后,立即开启NCR流程,并采取挂标识牌、标签的方式,防止不符合项被误用或进入下一工序。不符合项处理完毕后,填写不符合项关闭单,交QC部进行验证,验证后交业主QC进行审查签字后关闭。
3 核电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由于核电站的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而且安全性要求极高,一旦发生核泄漏事故,后果难以想象。我国核电站民用研究起步较晚,对核电工程质量管理的研究相对落后,再加上人为的一些主观原因,致使核电工程在发展的道路上遇到了很多问题。
3.1 核安全法律意识淡薄
日本核危机给中国当前的核电泼了一盆冷水,短时间内影响了核电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核电发展不可阻挡的。由于我国核能民用领域起步较晚,各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还不够健全,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部分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对核安全法规认识不足,核安全意识淡薄。对于那些刚进企业的员工,缺少足够的技能,有时候会由于自身的粗心大意,或没有弄清楚设备的性能、系统的原理等,给工程实体遗留隐患,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3.2 质量管理体系认知不足
企业虽然建立了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各级领导也非常重视,但往往只有少数质量管理人员熟悉质量管理体系,多数员工及施工人员对其却不够熟悉或一知半解,实际操作过程中违反体系要求,凭经验施工。发生问题时,往往因为工期紧张、施工任务繁重而采取较为简单的处理方式,没有找出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3.3 施工人员质量意识不足
人是生产者,是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参与核电建设的施工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其知识水平、操作技能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局限性,对工作程序的执行、对质量管理的认识也不够充分,应采取措施让施工人员从思想上有所认识,意识到质量的重要性。应认真培养一线工人的质量意识,而不是空洞的说“人人必须重视质量、有质量意识”,要让每个施工人员都清楚,自己一个小小的失误可能会给工程造成巨大的影响和损失,要求每个施工人员在做每件事情时首先了解这项工作的要求,并使自己所做的每一步都符合要求,使其明白这是对工程质量管理的一大贡献。
4 核电工程质量管理的创新模式
针对核电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要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改正。其实每一个企业的核电工程质量管理都做出了自己的行动,但是往往起决定性的是那些创新式的管理模式,有了创新,核电工程才会有前进的动力。
4.1 加强创新管理,增强核心竞争能力
在核电工程质量管理中,要不断研究和探索新的质量管理模式,提升质量管理水平,通过管理创新、技术革新、方案优化和队伍建设等方面来提升核心竞争力。管理创新,不是一朝一夕,需要在日常的质量管理工作中多研究、探索、实践和总结,探索出符合国情和工程实际的管理模式。
4.2 加强核安全文化建设
核电工程建设应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方针,切实做到“四个凡事”的基本要求。从辩证关系来看,质量是基础、安全是目标,没有质量就没有安全。如果由于质量原因导致发生核安全事故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核安全是“最大的安全”,而工程质量是保证核安全的根本基础,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思想和意识并将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所有参与的人员都要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安全和质量。在安全、质量和进度发生矛盾时,安全、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而工程实践也证明,如果为了赶进度而忽视质量,或者对质量有任何的侥幸心理都是错误的,最终的结果是不但不能促进进度,反而影响了进度。在实际工作中,要通过加强教训、定期进行质量经验反馈,特别是持之以恒地加强过程控制,使质量第一的理念真正固化在各级人员的思想和意识中,使之成为我们的本能和良好习惯。
4.3 坚持“一次成优”质量理念
核电工程建设应坚持“一次成优”的质量理念,第一次就将工作做好。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以及质量意识是实现一次成优的两个最基本条件,其中技能水平是前提和基础,如果技能达不到往往只能靠返工才能达到质量标准,一次成优无疑成了无本之木;技能水平达到了,质量意识不够也不能达到一次成优的目标。尤其是初涉核电建设的人员往往在质量意识方面是个薄弱环节,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培训,通过严格的过程控制、逐级QC检查、质量责任制的建立及实施等多种手段,确保新进人员在核电质量意识和责任心方面快速提升,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一次成优,保证现场质量。
4.4 充分发扬蓝色透明文化,实现持续改进
在核电质量管理工作中,应充分发扬蓝色透明文化,通过定期召开协调会、质量会议等,通报各参建单位以及其他核电项目的质量、安全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和反馈,摒弃“家丑不可外扬”的落后观念,建立多渠道的经验反馈机制,对质量管理过程中的良好经验以及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分析,对于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能够得到普及和推广,对于发生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地深入分析和总结,避免问题的重复发生,对后续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切实能够起到现实的促进作用,真正做到经验传承、举一反三和持续提升。
5 结论
核电工程的发展是我国经济领域非常重要的一项事业,而质量管理在核电工程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进行质量管理能保证核电工程的顺利进行,提高其生产效率,但是由于质量保证体系、质量意识、经验等方面的原因,核电工程质量管理在开展的同时遇到了一定的难题。所以只有对症下药,采取相应合理的措施,核电工程质量管理才能顺利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余晓斌.核电质量控制计划的运作和管理[J].东方电气评论,200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