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宣传途径范文
时间:2023-11-14 17:36: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宣传途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种基于物质以及精神两个层面的系统化建设工程,在整个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当中,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即(1)在企业快速发展中被员工及领导广泛接受的安全指导思想以及安全意识;(2)企业内部具备的安全管理规范以及安全行为;(3)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价值观、心理因素以及安全审美观等等。结合当前煤矿企业自身的安全文化,得出的安全文化宣传以及建设体系,具体包括安全物质、管理制度以及安全观念与行为等等。在煤矿安全物质文化建设中,包括生产环境、科技成果、应急预案、隐患防控以及信息预警等多项内容;安全管理制度中则包括安全生产目标、安全规章制度、安全评价指导以及监督监管等多项指标;而在安全观念层面,则包括科学信念、行为规范、安全培训、隐患治理以及宣传教育等多个环节。基于上述的安全生产各要素,涵盖了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当然,其中涉及到的各项基本要素,也使得安全文化宣传得以发展。在上述各个层面涵盖因素确定之后,制定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宣传教育途径与方法。
二、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宣传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宣传教育,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是基础,丰富安全文化活动是核心。在这两者协同作用下,探索安全文化宣传教育的根本途径与方法。
1.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1.1艺术性。文化教育工作在煤矿企业内部,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想要充分的发挥出安全文化宣传教育作用,则需要满足艺术性目标。艺术性特点,主要表现在宣传的内容方面,让“安全”能够映入职工眼帘。增强煤矿企业开展安全文化宣传,标语、横幅以及展示板等宣传方式必不可少。可以在煤矿生产企业内部工作区、生活区、井下巷道区等设置安全生产标语以及事故警示牌等等。同时,为满足艺术性的目标,可对标语进行美化设计,运用POP书写形式、动画图片模式,实现安全警示标语与安全生产实际相结合,做到图文并茂,增强安全宣传教育效果。
1.2生动性。生动性的基本指标,与艺术性存在明显差异,虽然目标一致,但这一安全文化氛围的构建,主要是让安全入职工之耳。听觉与视觉的结合,能够最大限度上的发挥出生动性传播效果,让职工对安全生产重新认知。例如,在煤矿企业的内部,开展广播安全知识宣传专栏,固定时间进行广播。同时,可选取职工进行访谈,探讨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的认知以及对安全文化的理解,增强互动性与趣味性。多种方式的充分结合,能够发挥出声音传播安全文化知识的实效,长此以往,潜移默化的影响职工对安全知识的掌握与思想意识的提升。
1.3实效性。实效性原则,则是在视觉与听觉充分实现安全文化宣传基础之上的延伸。为满足实效性原则,使得安全文化深入职工之心。首先,针对不同的职工人群自身的特点,因人而异,讲究实效性效果,编制并印发《安全知识手册》。具有针对性的传播安全文化,做到效果最优化;其次,依据企业的发展阶段以及安全生产的不同时期,为确保适应性的基本要求,应该及时的调整安全文化宣传策略,掌握安全生产形势,发挥出安全文化宣传教育的实效性;最后,结合安全演讲以及知识竞赛的方式,通过这样的模式,优化安全文化宣传教育的途径。实效性是指安全文化教育所能够发挥出的效果,结合以上方式,最大限度发挥出安全文化宣传教育实效性。
2.丰富安全文化活动。
2.1宣传目的实在性。开展安全文化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企业安全文化的宣传实际,避免形式主义所产生的影响。教育工作与教育内容应该满足扎实的要求,即准确掌握宣传目标,按照安全需求确定具体标准,满足时效性的基本原则。可以在煤矿企业内部缩短宣传周期,确保根据不同职工、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以及不同情况展开宣传教育,发挥出安全文化宣传的实效性。同时,将宣传与教育工作两者相互融合,一步一步的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宣传教育工作,满足宣传目的实在性指标。
2.2宣传内容全面性。宣传内容的全面性原则,煤矿企业应该推行精细化管理,结合不同的工作环境与岗位职工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在规划与计划支持下,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性,则主要表现在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化等环节,发挥出细节层面的优势作用,自基层逐层开展安全文化教育工作,进而将有形的文化宣传演变为无形宣传模式,做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宣传内容作为安全文化宣传教育发挥实效性的关键,在开展宣传内容的过程中,注重对内容的筛选,增强安全教育的吸引力。
2.3宣传形式多样性。宣传方式呈现出多样化,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宣传教育提供了多渠道、多途径。实现多种方式的协同与整合,多管齐下,充分发挥出安全宣传教育“新、活、快”的特点,发挥出其中的优势及作用。宣传方式的多样性,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宣传教育探索出了多途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作为生产经营的核心,在保障宣传形式多样性的同时,为煤矿企业提供了多途径。这就要求煤矿企业应该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增强职工自救与互救的意识,提高职工应对突发生发事故的能力。在这一基础之上,依据宣传形式多样性所衍生出的效果,做到未雨绸缪,将安全生产事故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三、结语
篇2
【摘要】 目的 探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区健康教育的策略。方法 调查在SARS流行时,不同人群获取相关知识的情况和接受信息的途径。结果 在相关知识的了解上,对SARS病原学、其传播途径和管理类别的掌握达80%左右,对使用何种消毒剂知晓率仅有573%,能够服从良好卫生习惯的比例仅有467%,特别是服务业仅有32%的人能够遵守预防SARS的行为习惯;小学以下文化程度与其他文化程度相比,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最低。接受信息的途径以电视、社区宣传、报刊杂志为主,外来务工人员接受信息的途径比较分散。结论 在SARS等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文化程度低者、外来务工人员、服务行业人员需要加强健康教育的力度。
【关键词】 SARS; 社区; 健康教育
Study on the Health Education Policy in City Community from SARS Investigation
WANG Nanping,
GUO Xiu. Department of Preventive Medicine, Medical College of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4430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trategy of health education in community . Methods During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epidemic period, the knowledge about SARS and the approaches which the people get from were investigated.Results The respondents knew some basic knowledge of SARS well. But only 573% of them knew how to use the disinfectant to SARS,467% could obey the health behavior,but for service workers, the rate was only 32%. The people with primary educational level had the lowest percentage of awareness. Most of the People get knowledge of SARS mainly from television, community education, newspaper and magazine. But nonlocal workers get the knowledge of SARS from more dispersive ways. Conclusions Health education is important in controlling the severe public health events(SPHE). But the poor educated people, service workers and nonlocal workers should be pay more attentions on health education when the SPHE occurs.
【Key words】 SARS; City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2003年6月SARS流行期间,对宜昌市西陵和伍家岗2个区的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居民对SARS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个人行为及接受途径,探讨在类似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对社区居民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为制定社区健康教育策略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宜昌市2个区内分别抽取2个居委会,共抽取4个居委会。在每个居委会中抽取若干个楼栋的18岁以上的居民为调查对象,共抽取1 856人,回收问卷1 787份,回收率963%。其中男性886人(占496%) ,女性901人(占504%)。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SARS基本知识、传播途径、主要症状、预防措施、战胜疾病的信心等。调查由经过培训的医学院高年级本科生和居委会工作人员上门执行。
13 统计分析方法
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及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
2 结果
21 SARS认知情况
主要包括病原知识(SARS病原体特性)、传播途径、消毒剂使用、传染病管理类别、遵守卫生习惯及保持情况。按性别、文化程度和职业对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进行统计。
总体上看,除了对消毒剂使用知晓率仅有573%,能够遵守卫生习惯(指保持室内通风、不去人群密集场所、勤洗手、使用口罩等)的人仅有513%外,其余各项回答正确率均接近或达到80%。回答正确的比例在性别之间无差异(P>005)。但在不同文化程度及不同职业的人群之间有差异,分别见表1、表2。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与其他文化程度相比,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的仅有50%左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按职业分类,干部、职员和工人回答的正确率较高,达80%以上,而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人员、退休人员和个体经营者回答正确率低,分别有2项问题回答正确率为各人群中最低;城市家庭妇女及其他人员回答的正确率为两者之间,也分别有2项问题回答正确率不到50%。而在能遵守卫生习惯的人群中,95%以上都能够保持良好卫生习惯。表1 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回答相关问题的正确率
22 知识获取途径
221 不同性别的人群获取知识途径的情况 总体上看,不同性别在获取知识的途径上无显著性差异。平均有277%的人主要从电视上获取知识信息,依次有237%、230%、101%、91%、64%的人认为获取的知识信息分别主要来自社区宣传、报刊杂志、单位宣传、亲戚朋友、网络。
222 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 从表3中可以看出,电视、社区宣传、报纸杂志是居民获取相关知识信息的主要途径。相比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来说,随着文化程度下降,对电视和社区宣传的依赖有增加趋势,选择报纸杂志、网络等途径获取信息的比例降低。 表2 不同职业人群相关问题回答正确率表3 不同文化程度人群获得知识的途径比较表4 不同职业人群获得知识的途径比较
223 不同职业人群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 表4可见,除了外来务工人员之外,不同职业人群以电视为获取相关知识信息主要途径的比例最高。主要以电视、社区宣传、报纸杂志为主要信息来源。其他途径的比例较低。外来务工人员选择报刊杂志的比例为最高,其获取信息的途径比较分散。
3 讨论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于2002年11月在广东佛山首例发生后,疫情在我国20多个省市迅速蔓延,并波及全球十几个国家[1]。这一突如其来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共同努力下,已经被战胜。在这场战斗中,健康教育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调查显示:尽管对SARS病原体的来源一开始并不清楚,但人们对病原体及其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还是比较高,说明健康教育及时,效果良好。在使用何种消毒剂的回答正确率及执行文明卫生习惯等方面的比例却不尽人意,这可能与宜昌市发病病例较少,人们怀有侥幸心理有关[2,3]。同时也说明,文明卫生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时间的文化积淀,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4]。特别是服务业人员卫生习惯服从率仅达320%,说明服务业人员素质尚有待提高。在重大传染性疾病疫情发生时,服务行业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对疾病传播起着重要作用,应作为重点加强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另外,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人群对相关知识了解远远低于其他人群,回答正确率仅500%左右,这与许珊丹等[5]报道一致。
从获取知识的途径看,电视、社区宣传和报刊杂志具有明显的优势,累计有744%的人主要从这里获得相关信息;从单位宣传、亲朋好友和网络获取信息的比例相对较少。文化程度越高,对电视的依赖降低,而文化程度越低,由电视获取信息的比例越高。外来务工人员由于生活条件所限,其获取信息的途径比较分散。因此,在电视普及的今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充分利用电视进行健康教育宣传,是非常有效的途径。报刊杂志和社区针对性的宣传也会起到良好的作用。网络是重要的健康宣教补充途径,其作用与网络的普及和使用有关。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政府、专业机构和全体居民共同面对,而在制定健康教育的方案中,要特别关注服务行业人群、文化程度低下人群、外来务工人群的健康教育,给他们提供喜闻乐见的宣教方式和开展健康教育的场所,加强这些薄弱环节,堵住健康教育的漏洞,在今天人口流动频繁的社会环境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瑜,张险峰,袁方玉,等湖北省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各类检测方式的成本效益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5,16(4):47.
[2]张顺祥,蒋丽娟,张启文,等传媒引导和公众互动对SARS预防控制的影响[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5):403405.
[3]黄利鸣、祝开荣、丁文柏,等宜昌市9例SARS临床分析[J].医学文选,2004,23(3):306307.
篇3
群众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途径多种多样,其中图片编辑通过对视觉影像的采集、处理和加工,来进一步提高图片资料质量,提升视觉力量,既可以丰富群众文化的魅力,又可以增强群众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对群众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图片编辑在群众文化传播中的意义
图片作为一种传播语言,是不受国界、语言、文化等因素限制的;在文化传播中,它可以作为一种流通语言,使任何人都能读得懂。图片编辑的工作不仅局限于对图片本身进行再加工处理和编排策划,还包含对群众文化活动宣传和群众文化传播具体途径的平面设计,如海报设计、活动整体形象设计、网页宣传设计等。群众文化活动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社会性文化活动,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和艺术手段进行有效、积极地传播,使群众文化得到最大程度的宣传。在文化活动开展的前期,活动进行中以及活动结束后的媒体宣传报道,图片编辑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图片编辑人员通过利用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以及各类图片编辑软件,处理过的图片资源能充分发挥视觉影像本身的真实性和感染力,以最直观、最吸引人的方式传达文化活动的内涵。所以,图片编辑在群众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尤为重要,通过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内涵、提升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来繁荣群众的文化生活,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双向发展。
二、图片编辑在群众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一)图片编辑丰富了群众文化的传播形式
随着当下数字化和信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微信、QQ和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了多数文化活动宣传的重要传播形式,电视、广播等传统宣传渠道的宣传效力逐渐削弱。做好群众文化的传播工作,必须认清新形势作出精准的判断,把握新媒体在对群众文化传播上的重要性和图片编辑的重要作用。群众文化活动通过摄影技术,用图片的形式进行宣传是最直接的传播方式。在此过程中,对图片进行处理设计和编排,是丰富图片表现语言的重要途径。仅凭未经处理的摄影照片进行活动宣传,形式简单且效果不明显。通过专业人员对图片进行整理编辑,包括对活动图片进行基本的价值判断、美术设计和文本加工,就呈现出了不同形式的传播模式。例如,活动初期的宣传海报设计,可以扩大活动的初期影响力,提高文化活动的参与度;根据具体活动需要,活动期间的场地背景设计、节目单设计以及与摄影记者的沟通策划,可使文化活动的宣传形式更立体,通过各种细节最大限度地传播群众文化;文化活动结束后,不同形式的宣传,包括:新闻广播、报纸、网站等新媒体方面的宣传,也需要经过图片编辑加工,以方便读者快速掌握图文宣传信息,以编辑的力量使读者与文化活动的参与者产生最迅速、最直接的共鸣。
(二)图片编辑拓展了群众文化的传播范围
在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载体的新媒体迅速发展之际,运用好新媒体平台不仅节约了宣传成本,更有利于提升宣传效力。图片作为具有极大传播力量的传播语言,文化活动通过图片进行宣传,可以拓展文化传播范围。视觉影像材料经过图片编辑处理后,图片色彩更逼真,构图更丰满,形象更生动。成功的图片编辑可以将简单普通的活动场景通过艺术手段渲染出极具吸引力的活动氛围,其中包括图片的清晰度、色彩度、现场感等诸多方面;经过设计编排,加之文字和设计元素的配合,提高了群众活动场面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提升活动本身的整体形象,使活动宣传范围向更高更广的层面扩展,扩大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影响力。针对不同的读者人群,还可以通过图片编辑对视觉影像材料进行适当的艺术处理,即合理的调节色彩平衡、图像剪裁和滤镜特效等,更好地吻合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和不同地区人群对宣传效果的认同,形成良好的文化传播效果。
(三)图片编辑丰富了群众文化的表现内容,推动其多元化传播
传统的群众文化通常通过绘画、书法、音乐等形式开展,随着信息的迅速传播,人们的精神文化水平随之提升,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党的十报告要求文化工作者在组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要适应形势、有的放矢;又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按照群众的文化需求,在新媒体环境下灵活应用新技术、新手段。图片编辑可以将计算机软件数据处理技术与新媒体载体有机结合,即通过设计编排将群众文化以新颖的方式传递给读者。例如,文化馆的文化宣传可以运用图像设计技术,将群众经济、法律、教育等知识渗透到所的图文宣传电子信息中;面向群众性的文化比赛活动,也可采用新颖的比赛内容:庆祝纪念日的海报设计大赛、当地旅游产品的平面设计推广等,都可推动群众文化传播的多元化,避免传统的艺术形式因单调、内涵不足而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也避免出现过于简单的图片形式导致文化传播缺乏文化深度的现象。图片编辑迎合了当今社会信息存储和传播的发展趋势,是文化传播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以其专业性和普遍性的优势,对群众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了很强的推动作用。一言以蔽之,图片编辑在群众文化工作领域中的应用涉及甚广,是群众文化传播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柳海兰.浅谈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及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33):9551-9552.
篇4
关键词 广播电视宣传;任务;导向;质量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8-0055-01
0 引言
广播电视宣传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体和信息传播机制,在整个社会系统内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时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等发生巨大的转变,广播电视宣传的组织和管理体制,工作机制以及工作面临的客观形势和受众特点都发生了转变。市场化的浪潮给各个社会组织的组织体制和工作方式都带来冲击,广播电视宣传领域也不例外。整个社会体系的运转方式也随之改变,各种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开始产生,或者已有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重新展现,而社会大众对于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的需求也与从前大有不同,人们对于信息传播的及时、信息内容的创新性和独特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全球化浪潮的空前发展,我国的广播电视宣传工作还面临着其他国家文化输入的压力,如何应对外国文化的来袭,处理好对外交流和对内独立的关系,也是新时期我国广播电视宣传工作需要应对的挑战之一。为了更好地应对新时期广播宣传工作面临的挑战和任务,广大广播电视宣传工作者应该努力把握这一工作的导向,着力提高节目质量,为我国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1 广播电视宣传工作面临的任务
广播电视宣传工作在组织和管理体制、工作方式、面临的客观形势和受众的特点都发生了巨大转变,从而面临以下新的任务。
第一,对外开放和全球化浪潮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随着对外交流的扩大,我国的广播电视宣传工作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为提高工作质量、改善工作方式、转变管理体制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此外,全球化还有利于吸收外国文化中的有益部分,以便在不同背景的文化的相互交流和碰撞中,促使自身文化的反思和超越,寻求进一步的发展。但是,我们仍然要看到外来文化中的腐朽思想文化、政治意识以及价值观念的侵入对我国文化领域的破坏。外来文化的涌入,加之普通大众的识别和抵抗能力有限,从而给广播电视节目舆论导向功能的发挥增加了难度。
第二,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满足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市场经济意味着整个社会体系的运作方式都发现了转变,同时在经济组成、组织结构、利益分配方式方面多元化日益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与此相伴随的是思想和表达的自由以及观点的独立性、差异性和可选择性,广播电视宣传工作应当力求平衡观点表达的自由和总体导向的正确。
第三,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进一步提高节目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的良好持续发展。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得广播电视节目面临着境外媒体集团和新兴媒体集团的双重压力,加上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广播电视节目面临巨大的社会体制变革和技术进步,需要探索保持自己优势地位的有效途径。
2 把握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的导向
对于广播电视宣传工作而言,导向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才能保证整个社会主流思想的统一,以昂扬向上的精神姿态参与社会建设。应对新时期发展过程的挑战,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的第一步便是确定并弘扬正确的舆论导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充分发挥广播电视部门的宣传职能的同时,做好经营工作,做到宣传和经营的协调发展。广播电视节目的功能在于宣传,同时宣传功能的发挥离不开良好的经营管理,两方面均不可偏废。因其社会职能决定,广电的重要功能便是社会宣传和舆论监督。同时,广播电视行业还是一个依赖高科技、需要高投入、消耗高、动作快的行业,只有做好商业运作,改善经营管理方式,才能为自身发展取得更多的物资支持和技术支撑。在经营状况良好的基础上,广电相应的社会职能才能够得到有效发挥。因而,广播电视节目因面向市场,但又不能任其自流。
其次,正确处理正面引导和媒体监督两大职能。与正面引导和扩大社会影响力相比,舆论监督工作的开展不是那么容易,实践中舆论宣传工作的开展要注意选题的典型性、普遍性和针对性,同时要坚持报道的客观公正和真实性。
最后,做到导向的政治性与非政治性的统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价值观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需要借助广播电视节目的平台得到宣传。
3 提高广播电视宣传节目的质量
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基础上,广播电视宣传工作实现自身长期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充实节目内容,提升节目水平,使节目朝着多样化、有深度的方向发展,这也应当成为所有广播电视节目工作者的努力方向。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节目质量。
第一,促进节目的多元化和专业化。除了坚持主档节目的权威性和指导性外,还要加强信息的综合性,增强信息量,扩大影响力,同时注重栏目设置的独特化和个性化,突出地方特色、专业特色和人文特色。
第二,转变传统宣传方式,对重复性的会议报道在量上要降低,在内容上要精炼,节取和总结贴近群众生活,满足群众切身利益需求的内容。节目形式上要推陈出,紧扣时代特征和潮流,以使节目更好地为群众所接受和践行。
第三,讲究引导艺术,增强广播电视的视听性。要求贴近群众需求、群众感情和生活实际。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传播先进文化。在为群众带来愉悦的同时,也为群众带来知识。总体上,使得广播电视节目成为群众获取知识,表达观点,寓教于乐的综合平台。
4 结论
总之,在广播电视宣传事业面临的种种新的情况和挑战的形势下,广播电视节目要坚持正确的导向,协调好宣传职能和经营工作的关系以及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的关系,做到政治导向和非政治导向的统一,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
参考文献
篇5
制约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过于追求经济价值、民俗体育文化的理论体系不够完善,以及宣传教育的缺失,具体内容如下:
(一)过于追求经济价值。开发的过程中,旅游行业一直都是主角。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一部分具有民族特色的民俗体育文化受到了一定的保护,但是由于相关部门过度追求经济价值,没有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开展民俗体育文化的保护工作,没有真正将工作落到实处,只是把民俗体育文化当成赚钱的资源。
(二)民俗体育文化的理论体系有待完善。近些年来,虽然我国人民大众的文化自觉意识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对于民俗体育文化的有效的传承途径还没有得以明确。作为文明古国,中国有着丰富民俗体育文化,按理说,我国的民俗体育文化的理论体系应相当成熟,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我国的民俗体育文化理论却非常的滞后,这就使得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得以发展的基础非常不牢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保护和继承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工作的顺利展开。
(三)宣传教育的缺失。可以说,中华民俗体育文化历史悠久,因此,它的继承和发展是一项非常宏大的系统工程,所以,对中华民俗体育文化想要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依靠的还是广大群众的力量。然而,我国的青年一代,由于他们从小很少有机会真正接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又由于受西方体育文化的较大影响,他们对NBA、足球世界杯等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而对中国的民俗体育文化像划龙舟、舞龙狮等却知之甚少,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我国对民俗体育文化所进行的教育和宣传相对缺失,使得他们这一方面知识的严重匮乏,同时,对民俗体育文化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新时期发展中华民俗体育文化的有效途径
发展中华民俗体育文化的有效途径主要有:完善相关机制,政府应积极发挥其主导作用,强化理论研究,继承的同时加快其发展,加大对民俗体育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力度,以文化价值为前提,再适度开发经济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一)完善相关机制。众所周知,制度是约束行为的有效准绳。因此,只要对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各项制度加以完善,才能促进民俗体育文化的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对中华民俗体育文化的法律地位加以明确,使民俗体育文化的保护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使其能够受到有效地保护。
(二)强化理论研究,继承的同时加快其发展。完善的科学理论是中华民俗体育文化得以传承的发展的基础,因此,强化对民俗体育文化的理论研究是时展的必然需求。同时,在继承中华民俗体育文化的过程中还应加快其发展速度,在对不同特质的民俗体育文化继承过程中,还要加速推进其理论和制度的创新的脚步,从而促进中华民俗体育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唤醒人民群众对中华民俗体育的文化自觉性,为促进中华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加大对民俗体育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力度。相关部门可以把对中华民俗体育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引入学校,开展民俗体育文化教育的普及工作,这样就可以让青少年有更多了解到民俗体育文化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自觉意识,从而促进他们民俗体育文化意识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应把中华民俗体育文化推向全世界,促进全世界人类体育文化的共同繁荣。
(四)以文化价值为前提,再适度开发经济价值。为了适应时展的需求,可以把中华民俗体育文化的功能适度地转换成经济功能,这也是帮助中华民俗体育文化得以传统和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在这两种功能进行转化的过程中,要意识到,文化功能始终占有主要地位,要秉持适度开发民俗体育文化的经济价值的原则。否则,就会使中华民俗体育文化遭受到严重的损失。
三、结束语
篇6
关键词:城市 法治文化 举措
中图分类号:D92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0-0065-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法治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法治建设的重要基础环节。完善城市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城市普法行动的有效落实,促进公民法律意识的提升。另一方面,研究人员加强对法治文化建设理论的研究,也为法治文化的构建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促进法治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
法治文化建设的定义是指,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政府以及相关的法律工作者对公民进行普法宣传,使公民的法律意识得到有效提升,促进现阶段法律体系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的良好运转。在如今的城市法治文化建设过程中,建设的效率高低主要依托于市民对于法律知识本身的理解程度,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法律工作者也一直走在探索法治文化有效宣传策略的道路上。
一、加强城市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理念
加强城市法治文化的宣传是现阶段依法治国理念贯彻落实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城市法治文化的广泛而有效的宣传能够使民众更加明确法治建设的积极作用,更加有效地贯彻依法治国的理念。另一方面,加强城市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法治体系的整体完善,有利于增强执法者的法治意识,在执法过程中,不偏不倚地公正执法也有利于依法治国理念的贯彻落实。
(二)提升居民的法律意识
公民法律意识是法治建设的关键环节。加强城市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公民法律意识的提升。主要体现在通过创新多种有效的途径,比如建立公众法治宣传微信号、建立城市法治文化广场、张贴宣传法治文化经典小故事、名言警句等宣传法治文化,能够使居民对于自身享有的权利与义务、维权途径、法律法规、法律原则、法律理念等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有利于提升城市居民整体的法律意识。
(三)推广反腐倡廉的工作
反腐倡廉工作是法治建设中的重要环节。随着法治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关注反腐倡廉工作。完善城市法治文化建设将有效的推广落实反腐倡廉工作。一方面,由于法治文化宣传的深入使居民清晰地认识到所拥有的监督权,能更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行使监督权。另一方面,提升城市法治文化建设工作能够充实政府工作人员法律知识的储备量,加强自律意识。
二、提升城市法治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创新新媒体宣传法治文化渠道
随着4G网络的全面覆盖,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方式发挥出强大的宣传作用。在城市法治文化建设中,也应运用创新发展的理念运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打一套“组合拳”。例如,建立官方网站、官方微博、普法微信公众号,对城市居民进行法治文化的宣传,以此来使现阶段的城市内部居民通过微信公众号的方式对于开辟法律名言、法律小故事、经典案例、专家学者答疑解惑等专栏对公民享有的权利与义务、维权途径、法律法规、法律原则、法律理念等进行宣传,夯实城市法治文化建设的基础。
(二)发扬传统媒介的法治宣传作用
现阶段的法治文化建设过程中,除了新媒体传播以外,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仍应是对城市居民进行普法知识宣传的主流渠道。由于电视媒体受众较广较多,因此仍应对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进行有效的推广,对宣传品本身进行生活化的包装,从而使城市法治文化建设更加高效。例如,由于情景剧对观众更有吸引力,因此可以通过编排经典案例情景剧等方式进行法治文化宣传,从而使法治理念、法治文化在观看中得以传播,得到感悟。也可以开辟诸如“法家讲坛”等学术性讲座、“老百姓问法”等答疑解惑类栏目、“法治文化知识抢答赛”等竞技类节目,多重趣味多种方式全方位调动观众学法懂法用法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氛围,使城市法治文化建设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提升定期普法宣传讲座效果
定期开展普法宣传讲座是提升城市法治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式。普法宣传讲座主要受众是学校以及社区人员,应改善宣讲内容,使宣讲内容更有针对性、更有实际效用、更接地气;创新宣讲方式,使宣v内容更直观明了、更生动有趣、更有吸引力,以此来提升城市法治文化建设水平。例如,对居民进行法律讲座内容应针对不同宣讲对象,宣讲对其有切身意义的内容,在宣传过程中可以设计答疑解惑环节,展开多层次的互动,帮助社区居民解决法律问题,提升普法宣传整体质量。
诚然,在现阶段城市法治文化建设过程中受历史与现实各类因素影响,还存在着法治文化建设基础薄弱、法治文化宣传效果不佳、城市居民法治底子淡薄、接纳度低、兴趣不高等问题。但法律工作者仍应运用创新发展理念,坚持不懈地进行理论探索,夯实城市文化建设基础,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来提升使城市法治文化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何登辉. 我国城市法治文化建设的新路径[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篇7
【关键词】企业 品牌文化 建设战略
品牌之所以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是因为其中蕴含的文化的作用,这也是品牌创设成功的关键,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许多企业在国内、国际都获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当前国际化竞争逐渐激烈,只有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企业品牌才能在竞争中抢得先机,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从另一角度来说就是关于品牌的竞争,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更加注重企业品牌文化的建设。
一、品牌文化建设的内涵
品牌文化就是体现出品牌人格化的一种文化现象,比如李宁牌提出“把精彩留给自己”的主张,品牌文化在消费者心中建立后,选用该品牌就成了消费者理解、接近该种文化的一种途径。品牌建设自身形成的独特性促成了目标消费者们在感性上的认同,比如人们的年龄、文化背景、消费观等都是形成感性共性的因素,所以一个企业对其自身品牌的定位就可以称之为品牌与消费文化之间的一种结合,消费文化融入其中之后就会长久的保持一致。而企业品牌所具有的竞争力就是其文化内涵的对外吸引力,也是进行传播的重要手段,只有具备品牌个性才能拥有更加强大的渗透力,比如可口可乐在发展理念上就是通过表达积极乐观、美好生活这一品牌文化深受人们的喜爱,也与大多数年轻人的消费心态相一致。
二、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的主要战略措施
(一)提升品牌文化的品味,加强企业品牌形象宣传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的追求与理念可以和品牌融为一体,这是品牌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在企业品牌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可以采用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就是将企业中存在的所有可视的事物进行统筹与规划设计、传播,形成一种统一性的特点与印象,这种突出性对于外界市场以及消费者也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快速的对其进行熟悉并且加深印象,然后就可以产生联想,并且可以实现认识上的强化。这种形象识别系统的运用是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的有效手段,比如国网公司在标示的设计中,就是将发展愿景融合在了企业的整体服务之中,塑造了自己独特的企业品牌文化。国网公司标识以球形设计展示国家电网公司美好的发展前景,反映公司树立全球视野,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的坚定信心。原型图案象征公司内外互动、协调、团结、和谐,表达公司坚持“四个服务”宗旨,与客户、员工、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纵横交错的经纬线表现了公司以建设和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坚持诚信、责任、创新、奉献,努力超越、追求卓越,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绿色反映公司致力奉献清洁能源,建设和谐社会。加强企业品牌的宣传是扩大其产品影响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会让更多的消费者对其产生好奇进而进行了解,而且宣传活动的开展也是企业品牌文化进行的自我检验,可以显示出其中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为以后的完善提供意见。现代化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企业进行品牌宣传提供了又一种新的渠道,企业在发展中可以直接通过品牌网站的建设来招揽更多的客户。还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网络途径进行自身品牌的推广,加强品牌形象宣传方面的策划,比如海尔集团打出的信誉形象宣传牌就是海尔,真诚到永远,很容易就会引起消费者的关注与信赖。
(二)构建与目标消费群一致的企业品牌文化
市场与消费者、消费文化都是时刻变化的,如今消费者的偏好已和以前不大相同,更加注重时尚、自然和健康,在今后的市场发展中,随着市场细分化与消费个性化的发展,已不会有哪一个品牌处于绝对的优势[3]。而发展中主要的途径就是对自身的产品进行定位,与相应的客户群体进行连接,然后企业品牌在今后的发展就会与目标客户的消费行为、消费量等联系在一起,所以品牌文化的建设是品牌可以长久的发挥效力的基础条件,而对于行业内市场中目标消费者的细致区分就可以明显的突出独有的消费文化,从而促进了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的进步。在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之下,我国企业的发展需要特别注意目标客户群体在消费文化上的个性化进程。尤其是我国企业的品牌在进入国际市场的时候,应该对目标客户群体在消费文化上的个性化和差异性进行重视,将企业所具备的品牌文化和目标客户群体所形成的消费文化进行融合,最终形成一种思想上的认同。
(三)提升企业软实力,加强品牌建设与维护
企业品牌文化的建设要实现企业文化的构建,需要通过开展企业文化示范点的积极创建,进行学习、推广、巩固等模式的发展,推动企业具有示范效应以及推广价值的品牌成果的达成,使企业文化得到更加深入的渗透。另外,在品牌文化的建设中还要对外进行公司创建成果的及时展示,提高企业的发展形象,使其获得更深的群众基础,赢得广泛的信赖。在实践中,可以通过道德讲堂建设的推行,传播企业员工正能量,对员工投身尚德实践的行为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形成自觉的、良好的工作习惯。在企业中还要进行社会责任管理的不断深化,对其中出现的干部职员工作的闪光点进行挖掘表扬,起到一个激励的作用。另外,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的发展战略还需要进行品牌的建设维护,应该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在企业建设中开展相关的写作、摄影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定期的通过新闻媒体宣传以及微信、微博等平台进行企业新闻的提示与推广,提升企业宣传队伍的新闻信息的采集能力,然后对其进行成功的策划。
三、结束语
企业加强自身品牌文化建设是应对当前激烈市场经济竞争的重要手段,品牌文化的建设可以提升企业的整体知名度,也是企业进行文化品牌打造的重要工作,现阶段,企业在关于品牌方面的竞争逐渐激烈,在实际的建设中应该注重品牌的高品质发展,建设与企业目标消费群体特点相一致的消费文化,加大对企业品牌形象的宣传,提高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的层次。
参考文献:
[1]戴筱筱.中国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考[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
篇8
为加快兵团宣传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今年以来,兵团党委宣传部紧紧抓住对口援疆工作全面启动的有利契机,深入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全国对口援疆工作会议精神,以全面加强对口援疆工作作为推动宣传文化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构建互动共赢机制,汇聚形成推动兵团宣传文化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合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确立新思路,引导跨越式发展方向。着眼推进跨越式发展,精心谋划宣传文化对口支援总体思路。一是加强对口支援工作整体设计。既有总体框架和规划,又有年度计划和具体项目安排,做到目标明确、循序渐进、分步实施。二是加强宣传文化规划有机衔接。做到“四个纳入”,即把文化援建项目纳入兵团宣传思想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纳入对口支援省市总体援建规划,纳入改善民生项目,纳入公共文化体系基础建设项目,统筹安排财力物力,拓展整体效益。三是进一步增进共识,形成联动合力。借势发力,充分利用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召开对接工作会、邀请对口援疆省市代表团来兵团考察、组织到对口援疆省市汇报对接工作等时机,通过赠送介绍兵团图书和画册、面对面汇报等形式主动宣传兵团,进一步加深对口援疆省市对兵团战略地位、重大作用和存在价值的认识和理解,为对口援疆省市支援兵团宣传文化事业发展奠定基础。
建立新机制,加强跨越式发展保障。通过多次沟通,对口支援兵团的省市宣传文化部门,均与兵团党委宣传部签订了对口支援意向书,并构建了对口支援工作长效机制。上海市集中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部门的力量,与兵团签订了宣传文化对口支援协议,确定了对口支援工作具体事宜,明确了支援兵团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兵团提升思想和舆论引导能力,发展文化、广电事业和新闻出版事业等任务,建立了稳定的对口支援机制。江苏、安徽、湖南等省市,纷纷参照上海的做法,与兵团签订对口支援协议。
搭建新平台,拓展跨越式发展途径。发挥对口援疆省市优势,全面拓宽兵团宣传文化事业加快发展途径。一是构建基础设施援建平台。湖北省支援农五师建设文体活动中心,广东省帮助兵团建设新闻网站,辽宁省向农八师、农九师和兵团电视台无偿提供电视节目制作和发射设备,河北省为农二师新闻网站的升级改造提供支持。二是构建人才培养平台。上海市将每年为兵团培训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网络评论员和新闻发言人,江苏、辽宁、黑龙江等省也将为兵团培训宣传文化事业所需人才。三是构建智力输入平台。上海广电集团帮助兵团电视台提升综合实力和经营能力,并开发“三屏合一”的新媒体渠道和经营模式。安徽省利用发展报业集团、新闻出版集团的经验,为兵团媒体整合和农家书屋建设提供支持和指导。四是构建精神文化产品生产支持平台。对口支援省市将为兵团及各师电视台提供有自主版权的电视节目,并组织文艺院团到兵团演出。
构建新模式,增强跨越式发展能力。着眼兵团特殊体制机制,与对口援疆省市积极探索合作共赢模式,努力实现从单一项目支援向全方位支援、从点对点支援到面对面支援、从“输血”到“造血”的拓展,力求在更多领域进行更大合作,增强兵团宣传文化事业跨越式发展能力。一是加强舆论宣传合作。兵团各级各类媒体进一步加强对援疆省市的宣传,同时对方媒体也加强对兵团的宣传,为对口支援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今年将邀请对口援疆19省市的党报、党刊和电视台来兵团集中采访报道。二是加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合作。利用兵团丰富的创作题材和素材,与援疆省市合作拍摄一批兵团题材的影视作品。今年将与北京、上海的影视机构联合拍摄两部反映兵团生活的电视连续剧,邀请19省市文艺家到兵团创作兵团题材的文艺作品。三是加强媒体互动合作。上海、湖南、河南等省市与兵团广电播出机构合作打造新的栏目,运用他们的名专栏与兵团联办节目。四是加强文化交流合作。共同组织艺术表演团体,每年开展互演活动。今年春节,辽宁组织艺术团赴农十师进行了慰问演出,江苏镇江市与农四师共同打造了该师的春节文艺晚会,农三师文工团受邀赴广东东莞市演出。今年将组织“兵团精神宣讲团”赴对口援疆省市宣讲,扩大兵团对外的影响。五是加强文化产业合作。发挥兵团、新疆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邀请内地省市来兵团合作发展文化产业,开拓文化市场,推动兵团宣传文化事业跨越式发展。
篇9
【关键词】媒体 传播 地方文化 地方特色
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也孕育了一方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新闻媒体是引领、助推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担当着文化传播普及的重任。作为媒体人,要敬畏和学习文化,争当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传承与发展文化,通过开展文化宣传活动,更好地振兴与服务文化。
一、发挥传统媒体优势,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
一个地区的广大群众对于文化的追求将逐渐转换成这个地方的文化气质,而文化定位、理念传承形成之后,需要广泛而强有力的宣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位于泰沂山脉与胶潍平原交界处的山东诸城,因上古名君舜帝出生于城北的诸冯村而得名。因存有世界罕见的恐龙化石宝库又被称“龙城”。历史悠久、绵延留长的文化传承给与了这座小城丰厚的文化浸染,构成了“文化诸城”独有、恒久的地域文化魅力。为充分展示诸城的文化气质,《潍坊日报・今日诸城》充分发挥党报的政治优势、人才优势和宣传强势,把文化宣传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将“地域化”作为扩大宣传影响力和吸引力的落脚点,不断创新和改进文化宣传的内容和形式,重点在专题策划、综合报道上下功夫,开设了具有诸城特色的“弘扬新时期诸城精神大家谈”“聚焦龙城创业者”“寻找最美诸城人”“学雷锋・做诸城好人”“龙城警务”等专栏,每月刊发地方文化专版,关注地方文化领域的重要事件和热点问题,形成鲜明地方特色的版面和栏目风格,大力弘扬孝德、超然、名人、红色、佛像、民俗、恐龙等地方特色文化,进一步提升名人文化、名胜文化、超然文化、恐龙文化等四大品牌文化影响力,叫响“中国龙城・舜帝故里”文化名片,努力为地方发展先进文化服务。
二、发挥新媒体集群效应,激发和释放文化发展活力
地方文化对外是否具有吸引力,不仅仅取决于地方文化的内涵、内容,还依赖于地方文化的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依赖于传播效率的高低。
在“速新闻”时代,地方媒体要想更好地生存、发展,就要在创新中赢得主动权,立足当地文化特色,积极拓展文化宣传渠道,运用新的传播理念和网络平台进行报网互动,充分挖掘新媒体在传播文化、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巨大潜力和积极作用,加快构建媒体多元、内容丰富、及时的融媒体文化传播体系。提升地方文化的传播效率,实时咨询、24小时推送、全媒体“压倒式”传播,主动占领文化传播的制高点。通过强化文化内容策划、转变采编观念及方式、丰富艺术手段等途径,实现文化内容资源多向采集、全方位展现,为地方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有力的舆论支持。
媒体要积极推动地方文化“走出去”,以开放的姿态与上级媒体搞好合作与交流,着力于塑造地方文化品牌和特色亮点,深入挖掘地方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工艺的挖掘保护;突出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免费培训、基层文化队伍、社区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的宣传;大力弘扬和传承优秀地方文化资源的好经验、好做法等,进一步提升地方文化的竞争力。
三、媒体聚焦精神层面,让地方文化持续健康发展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文化的宣传与传播应杜绝“新瓶装旧酒”,因为用“多媒体新瓶”装的“文化老酒”未必符合现代人的文化生活品位。传统宣传重故事、重人物、重作品,在张扬文化内涵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基于此,文化的传播应该仿古融今,推陈出新,从力促地方文化发展的“大”处着眼,从转变文风的“小”处着手,用新闻的笔触、现代的视角结合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充分捕捉人物行为与地方文化间的关联点,认真研究挖掘地方文化与读者需要的交叉点,对地方文化进行与时俱进地解读,让传统文化展露新颜,达到推陈出新的效果,增强区域文化发展活力,在更高层面上铸就与地方文化相匹配的文化血脉。
篇10
关键词:微信;赫哲族;渔猎文化;传播;传承
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缘起
赫哲族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渔猎文化渗透在赫哲族文化的各个方面,是赫哲族文化的重要内容。渔猎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合理利用渔猎文化元素,不仅有利于实现赫哲人脱贫致富奔小康,而且有利于实现我国东北边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文化繁荣。[1]近十年来,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背景下,人们对于赫哲族文化的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各级政府部门和当地民族社区均发挥了积极作用,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实地调研发现,虽然政府有所作为,民族社区也积极保护本民族文化,但是实际效果仍然有待提高。通过对赫哲族文化现有的传播途径分析,笔者认为赫哲族文化的传承之所以一直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一个主要原因在于赫哲族文化的传播一直局限于狭小的圈子,由政府所主导,只有一些专家学者以及文化保护工作者才有所认识,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众所周知,文化只有植根于大众,才能代代传承,历久弥新。所以,要想在赫哲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征途上走得更远,必须摆脱固有的陈旧思维,将它从“井底”拉出来,放在大众的视野下。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探讨将赫哲族渔猎文化置于微信这一广泛的大众交流平台之上,借助微信来宣传赫哲族文化,使其为大众所熟知,从而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二、赫哲族渔猎文化概述
(一)赫哲族渔猎文化的起源
俗语有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条件,营造了不同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塑造了人们不同的性格,孕育了不同的历史文化。赫哲族的渔猎文化就是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的滋养下,扎根于东北这一片肥沃的黑土地上。赫哲族渔猎文化起源于三江冲击形成的三江平原地区,素以“北大荒”著称于世,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广袤的森林,物产富饶、自然地理环境优越,这为赫哲族渔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
(二)赫哲族渔猎文化在当展的局限性
1.自然生态环境的变迁赫哲族渔猎文化的形成主要依托于三江流域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历史上,赫哲族捕鱼只是为了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他们使用传统的捕鱼工具,捕鱼的效率较为低下。再加上赫哲族人信仰萨满教,敬天惜物,对自然界怀有敬畏与感激之情,从不过分索取,几千年以来,赫哲族人一直和自然和谐相处。[2]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捕鱼工具越来越先进,捕鱼效率越来越高,三江流域的鱼类资源大量减少。渔业资源供不应求的局面和无休止的捕捞,严重破坏了三江流域的生态资源。水体污染的加重使水生资源面临灭顶之灾,致使赫哲族渔猎文化受到极大的威胁。此外,赫哲地区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大量流动人口也加剧了三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2.市场经济的冲击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他们开始追求物质层面的享受。然而渔业资源迅速减少,物价大幅上涨等客观原因导致依托于传统的渔猎生产方式的赫哲人生活越来越贫困。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脱离贫困,他们不得不寻求改变,打破赫哲族传统的单一的渔猎经济结构,形成渔猎、农耕、商品交换等多元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赫哲族渔猎文化也随之而逐渐淡化。3.外来文化的影响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中国境内目前生活着大约5354人,他们分散地居住在人口众多的汉族人民中间,与汉族交往密切。根据历史经验,落后民族与先进民族融合杂居后都容易受先进民族文化的影响。赫哲人在与汉族一起生活的过程中,受汉民族先进的文化和优越的生活方式的吸引,他们与汉族通婚,学习汉族的生活方式,在无意识中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日渐式微以致消失。
(三)赫哲族渔猎文化的重要性
1.民族文化是民族存在的依托一个民族可以没有自己的文字,可以没有自己的语言,却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民族文化消失了,这个民族也必然会消失。只有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民族才能生生不息。赫哲族语言的逐渐消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后继乏人、年老的民间艺人的相继去世,这些赫哲族文化的流失也预示着赫哲族的不断衰落。而赫哲族要想在未来走得更加长远,就必须传承好本民族的文化。2.文化多样性是文化繁荣的必然条件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不是冲突的根源,而是互补的基础。不同民族文化在互动中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从而使中华各民族文化在互补中得到繁荣和发展。[3]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少数民族文化所占的比例远远超出他们的人口比例。赫哲族伊玛堪说唱、鱼皮文化无一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赫哲族渔猎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
三、大众交流平台“微信”概述
(一)微信的概念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个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它可以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使用基于位置的“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等服务插件。
(二)微信的主要功能
我们要利用微信平台来传播少数民族文化,扩大少数民族文化的认知面,就必须了解微信使用的基本功能。功能一:查看附近的人。它是以地理位置为参考,用户通过点击“附近的人”,搜索到附近所有的微信用户,然后借此条件来宣传自己想要分享的信息。功能二:漂流瓶。微信用户可以通过扔或捡漂流瓶来进行简单的互动。因为漂流瓶的范围十分广泛,可以通过这种模式来宣传自己的文化,增加知名度。功能三:扫一扫。目前,这是微信的主打招牌。人们可以把自己想要被他人知道的信息制作成二维码,用户只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能知道信息,享受制作方的服务。功能四:朋友圈。微信允许使用者在开放平台上放入自己的应用,将信息进行推广,用户对其进行传播,从而扩大商品知名度。朋友圈通过发表文字和图片等分享功能,给用户提供了情感交流、分享的机会,也让信息的传播多了一种途径。功能五: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公众号,平台方可以向用户推送新闻资讯、产品信息、最新活动等消息。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用户咨询、客服等功能。
四、微信对赫哲族渔猎文化的传播
接下来我们将结合微信的五个功能逐一分析赫哲族渔猎文化在微信平台上的具体宣传途径,通过微信使赫哲族渔猎文化的影响范围扩大,从而达到传播、传承赫哲族文化的目的。
(一)通过“附近的人”宣传赫哲文化
使用这一功能搜索到附近的微信用户,以此来传播赫哲族文化活动信息,然后通过层层扩散的方式使更多的人获悉相关信息,达到扩大活动影响范围,促进赫哲族文化宣传的目的。通过这项功能可以吸引文化爱好者关注赫哲族文化,激发他们探索、了解赫哲文化的兴趣。比如,可以在朋友聚会等人际交往场所,通过“查看附近的人”寻找到“志同道合”者共同关注、宣传赫哲族文化。也可以在其它一些重要的活动场所,比如乌日贡大会、开江节、河灯节、大马哈洄游节等一些与赫哲族文化息息相关的民族节日,以及学术会议、民族聚会、民族文艺汇演等重要场所中使用这一项功能,对赫哲族文化相关资讯进行广泛推送,不断增加其传播的范围,扩大活动的知名度。
(二)“漂流瓶”的文化互动
“漂流瓶”的传播具有随机性,很多用户觉得在茫茫人海中收到你的漂流瓶,这是冥冥之中的一种缘分,所以他们愿意接收漂流瓶,打开瓶子看看瓶中的信息。这样第一步推送信息的目的就达到了。第二步要进行追踪回复,组织专门的赫哲文化宣传人员通过“漂流瓶”活动与微信用户互动,有回复时跟踪回复,逐步引导他们进一步浏览赫哲族文化信息,引发他们对赫哲族文化的兴趣。由于“漂流瓶”具有广泛性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广撒网,多敛鱼”,持之以恒,持续不断的扔漂流瓶,让赫哲族文化活动的消息不间断,不过时。
(三)文化产品推广新模式———扫一扫
“扫一扫”这一功能为赫哲族工艺品、独具赫哲特色的商品创建了一个交易平台,通过不定期赠送赫哲族小艺术品的活动,吸引用户参与赫哲艺术品二维码“扫一扫”活动,引起公众对赫哲族文化的关注。“扫一扫”这一微信主打招牌,由于其线上线下的完美转换效应,许多景区抓住机遇,为景区的营销开创出有别于传统营销模式的新的形式。例如“绍兴旅游”公众微信平台在各景区内铺设了二维码地图、微信导览图,制作了一批微卡,专门向游客介绍、指导微信服务。游客只需关注“绍兴旅游”微信号,根据指定提示,即可获得相应的免费语音讲解服务。这一举措使游客获得了无与伦比的旅游体验和无处不在的旅游服务,让游客在与时俱进的现代化旅游方式中流连忘返。微信“扫一扫”功能在众多景区营销上的成功运用让我们看到了赫哲族文化推广的一种新的模式,我们可以在赫哲族旅游区、民族博物馆、民间工艺品商店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设置二维码,公众可以通过扫二维码了解这些景区、景点以及手工艺品的具体情况,让手机成为游客的专属导游,以此弥补赫哲族景点导游、讲解人员缺乏的遗憾,增进公众对赫哲族文化的认知。
(四)名人效应推动文化宣传
微信朋友圈功能在自媒体时代的公民新闻推送中的作用早已为人所熟知,借助它传播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的关注度也必然会有极大的提高。近年来通过名人效应的宣传活动层出不穷,名人的微信关注度使他们在舆论宣传方面发挥着引领作用,宣传效果立竿见影。例如在西安申遗的过程中,面对兴教寺的拆迁问题,名人六小龄童、李开复等通过微信、微博等方式呼吁保护,相关信息不断被转发,使得众多网友参与到兴教寺拆迁事件中,兴教寺的拆迁最终在众多呼声中暂时告一段落,暂时保护了这座千年古刹。由此可见,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名人效应这一优势,通过名人的关注、转发、评论赫哲族的重要事件,比如节事活动的成功举办,来正面传达赫哲族文化的最新信息,利用明星的带动作用吸引更多人关注赫哲族文化。
(五)文化推送平台———公众号
公众号是很好的资讯推送平台,微信上有很多成功的,值得借鉴的公众号,比如“为你读诗”“、非物质文化博览园”这一类公众号无疑是文化宣传较为成功的案例。它们推送的资讯总是图文并茂,更新速度快,具有趣味性,而且总会寻找到切合时事的动态来宣传自己的文化。2015年暑假,电视剧《花千骨》热播引发热议,“为你读诗”巧妙地将剧中引用的“越人歌”放到“为你读诗”公众号中,并请来女一号花千骨的扮演者赵丽颖来读这首“越人歌”。这样就快速地扩大了“为你读诗”的知名度,也使它所宣传的诗歌文化为大众接受和喜爱。由此可见,只要公众号做好了,宣传的效果可想而知。我们可以打造赫哲文化的公众号,推送赫哲族渔猎文化方面的相关资讯。虽然现在也有一些关于赫哲文化的公众号,例如“中国赫哲族”,但其内容较为单一,一般发一些政府的新闻稿件,在一些重大节日或活动时会消息,更新速度较为缓慢,有时甚至长达几个月杳无音讯,这样一来用户就会取消关注公众号。当然也有一些在宣传方面取得较好效果的公众号,比如“赫哲八岔”、“乌苏赫哲”,虽然它们都是由当地政府申请的公众号,但是相对于“中国赫哲族”这一类公众号而言,其趣味性、更新速度等都有较大的提高。它们在保持对赫哲族时政消息进行宣传的情况下,时常在平台上推送一些赫哲族文化的小故事,趣味性十足,引人注目。此外,公众号不仅仅可以用于赫哲文化的推送,它还可以更接地气更贴心。比如,我们可以在公众号上旅游资讯(如旅游攻略、美食、工艺品等)、会议(如赫哲族研究会的学术会议、与赫哲族相关的会议)、活动(如伊玛堪说唱比赛、手工艺品大赛、乌日贡节与河灯节等节日活动安排等)、演出(如乌日贡大会期间的歌舞表演等)等消息,让文化更加贴近生活,让大众亲近赫哲族文化。
五、结论
以赫哲族渔猎文化为例,微信这一交流平台为依托,简要介绍了赫哲族渔猎文化发展的局限性以及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着重介绍了微信对赫哲族渔猎文化的宣传途径,以此来探讨一种新的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方式,寻求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新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学军,曹薇.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构建———以赫哲族为例[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6):150.
[2]韩成艳.从表达认同到认同表达———赫哲族史诗“伊玛堪”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