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资金保障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14 17:36: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项目资金保障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项目资金保障措施

篇1

关键词:房地产信托;兑付;风险研究

2010 年,随着国家对房地产行业实施的一系列调控政策,房地产企业在资本市场通过IPO融资以及银行信贷等方式筹资的难度日益加大,房地产信托因此成为开发商的“救命稻草”,从2010年下半年进入发行高峰。根据用益信托统计,房地产信托的平均合计期限为1.9年,即多数产品在2012 年到期;与此同时,与此同时,房地产调整政策的效果开始逐步显现,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存在一定压力。因此,房地产信托集中到期带来的兑付压力引起政府与市场的担忧,“保兑付”成为2012年房地产信托领域的主要课题。本文基于2012年房地产信托面临的密集兑付现状,对目前房地产信托兑付的风险进行探讨。

一、 2012年房地产信托“保兑付”背景分析

1. 房地产信托面临偿还高峰期。2010年下半年,房地产信托进入发行高峰,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达到全年最高。根据用益信托数据,2012年房地产信托整年兑付规模达2 000亿元左右,压力较大。同时,由于信托的性质决定了到期就要兑付本金和利息,要进行展期很难。即使受益人大会同意展期,发行人也要面对部分收益人不同意的情况,这时要应对至少30%的赎回。因此,房地产信托产品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逐步进入密集兑付期,且根据发行规模和期限,兑付压力将持续到2013年。

2. 房地产行业资金压力大幅增加。由于2010年房地产价格处于高位,因此当时设计发行的信托产品依托的是预期繁荣的房地产市场,如回报率指标,当时都在15%~20%左右。但是,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效应开始逐步显现,房地产开发商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很难达到产品设计时预期的利润率。同时,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压力已经自下而上地蔓延开来,加之房地产信托、银行贷款、理财产品等地产相关融资渠道在2012年陆续进入集中偿还高峰,房地产行业资金压力大幅增加。

3. 开发商项目信托风险暴露。2012年以来,已经发生多起房地产信托产品因到期无法兑付,而不得不选择债务重组的时间,还有超过30只产品提前清盘。6月,华澳国际信托与大连实德对簿公堂成为近两年房地产信托爆发式增长后第一例诉诸法院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这可以看到,房地产信托项目的风险逐步暴露。这主要源于:一为完工风险,即项目可能由于某些原因没能完工;二为价格风险,由于成本太高,不能降价促销;三为地段风险,由于项目处在非核心地段,且供应量又较大,一旦销量不好即造成资金不能回笼。

面对房地产信托密集兑付的现状,如何“保兑付”称为房地产信托行业未来两年的主要课题。监管部门明确表示,一旦发生房地产信托到期无法兑付并且无人接盘,监管部门将通过主导处置信托公司资产或股权的方式,来保障投资人的兑付。这无疑确认了房地产信托刚性兑付的原则。

二、 2012年房地产信托兑付压力分析

1. 房地产信托期限的长期化、分散化一定程度缓解了集中兑付压力。根据财汇数据的不完全统计,2010 年和2011 年的房地产信托产品期限为1 年及1.5 年的规模占比30%左右,信托产品期限为2 年的占比40%左右,期限产品为2.5 年及以上的占比达20%~30%,呈现长期化和分散化趋势,这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兑付时间,缓解了集中兑付压力。

2. 2012 年和2013 年集中到期的规模较为平均。从2012年第二季度到2013年第三季度,房地产信托产品季度到期规模平均500亿元~600亿元。根据用益信托统计,2010年和2011年新增集合房地产信托4 657亿元,收益率10%左右。其中1年、1.5 年、2年分别占比10%、20%和40%。据此计算,2012 年和2013 年本金分别到期1 609亿元和1 866亿元,本息合计分别到期2 037亿元和2 209亿元。信托期限的分散使得季度到期规模较为平均。除2012 年一季度、2013 年二季度2013 年四季度外,2012 年和2013 年各季度到期规模维持在500亿元~600 亿元。

3. 到期规模较占销售收入比例较低。根据各证券研究所对2012年房地产行业销售收入的预测,集合类房地产信托项目2012年到期规模为2 000亿元左右,占房地产行业销售收入的3.7%。分季度来看,2012年四个季度房地产集合信托到期规模分别为419亿元、518亿元、521亿元、558亿元,占房地产销售收入的比例为3.14%、3.78%、3.76%、3.97%,行业风险可控。

三、 2012年房地产信托兑付风险分析

面临2012年的兑付高峰,房地产信托能否安全的渡过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本部分将从房地产信托的行业监管、开发商资质、信托公司的风控以及信托项目本身等几个层面对房地产信托兑付是否存在风险进行简要分析。

1. 房地产信托监管严格有利于其风险控制。自2010 年底,银监会逐步加大了对房地产信托的监管力度,通过出台一系列的监管措施限制房地产信托的过度扩张。2011年6月,房地产信托被要求“事前报备”,项目立项须“窗口指导”;暂停房地产信托占比较重的信托公司的房地产信托业务;提示信托公司慎重对待房地产融资,督促信托公司加强对房地产项目运行情况的监控,使之能够及早发现问题,及早采取措施来解决;等等。防控风险逐步升级,这一系列的政策安排都有利于房地产风险的控制。

2. 房地产信托交易对手开发资质情况较好。最近两年房地产信托主要针对的一些比较好的企业或者是一些比较好的项目。根据用益信托对开发商资质的分类统计,最近两年房地产信托的主要交易对手58%为二级以上的开发资质。因此,只要严格按照房地产信托的风险控制实施,房地产信托行业的风险实际上是可控的,行业爆发这种系统性风险和整体风险可能性机会不大。

3. 信托公司对房地产项目融资更加谨慎。面对房地产市场持续宏观调控的现状,信托公司对房地产项目融资更加谨慎,对项目一些视察,对项目的运行、监控是更加频繁而且严格。房地产信托的“432标准”(即四证齐全,30%的资本金,房地产企业二级以上资质)促使信托公司在开展房地产信托业务时,有意识地挑全国百强的企业,或是区域龙头企业。信托公司的净资本管理办法,也是控制信托业务风险重要的工具。由于房地产信托业务的风险系数比较高,因而其房地产信托业务量会影响公司的风险资本,从而影响净资本。面对监管对于净资本的硬性要求,信托公司对于市场上的风险更加谨慎。

4. 房地产信托项目设计关键保障措施以防范风险。目前,房地产信托通常可分为四种:债权型,即信托公司与房地产企业形成债券债务关系,房地产企业提供抵押物的前提下,信托公司给予信托贷款;股权型,即信托公司与房地产企业形成所有权关系,信托公司为房地产企业提供信托资金,获得企业股权,可参与日常管理;收益型,以已建成并产生现金流的物业收益权为抵押,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混合型,上述三种类型的混合。每种房地产信托类型都有着自己的关键保障措施防范风险,如:债权型关键保障措施是土地、土地使用权或在建工程抵押;股权型关键保障措施为信托公司参与日常管理;信托分层、融资方或管理那方承担劣后资金;财产收益型关键保障措是受让项目收益权;普遍使用的措施主要是股权质押;第三方连带担保。

在各类保障措施中,抵押物和结构化分层两类保障措施保障性最强。抵押保障中,土地、在建工程等抵押物的评估价值多在融资规模的2 倍左右,抵押率约50%,当融资方无力还款,抵押物可承受近50%的跌幅。结构化分层设计中,当信托项目遭受损失时,劣后资金需向优先受益人补偿。所以股权型信托采用结构化设计,融资方提供劣后资金是比较有效的保障措施。当信托项目资产损失在劣后资金比例以下时,普通投资者(有限受益人)的投资仍可保全。其他保障措施中,股权型信托计划中,信托公司介入开发项目日常管理也是信托公司主动管理、防止地产企业挪用资金的一种体现;融资企业大股东担保、企业实际控制人担保、关联方股权质押、融资方股权回购等都是房地产信托中常见的保障措施。

四、 房地产信托不能兑付下的应对措施分析

1. 延期兑付。依条款延期,许多信托计划中都会有此一条,并往往会因此许诺以投资者相对更高的回报率。通过召开受益人大会,经受益人大会同意,延期兑付。但这样操作意味着风险的递延以及信托公司的信誉丧失,信托公司在房地产信托产品上选择延期兑付较为慎重。如:华融信托。2011 年4 月底,华融信托与阳光新界合作发行的股权投资信托即将到期,阳光城不得不将该信托展期1 年至2012 年5 月18日,不过其融资成本已经高达13%。由于此项目为单一资金来源,股票质押,双方协议延期,风险较小。

2. 借新还旧。发一个新的信托产品,替换原有信托资金,借新还旧。在监管日益严格以及投资者对风险的关注,这种方式受到的关注和压力越来越大。

3. 第三方接盘。项目重组,出售抵押资产偿还投资者,一般接盘方包括信托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房地产私募基金等等。如:大业信托公司和天津融创置地公司合作的一款房地产信托产品,项目引入了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增信方,一旦信托计划到期不能兑付,则整体打包出售给资产管理公司,由其提供增信资金,包装成新的信托。

4. 自有资金接盘。如果既不能借新还旧,又不能变现抵押资产,那么信托公司就只能用自有资金接盘。即用自有资金接盘,收购投资者受益权,先完成兑付,然后再处置资产,或将房子建完再卖掉。《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施行之后,信托公司普遍开始了增资潮,客观上具备了这种“兜底”的能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信托公司先用自有资金接盘,兑付投资者,再处置资产的可能性较大。

参考文献:

1. 孙婷.房地产信托兑付风险整体可控.中国房地产报,2012-03-05.

2. 杨静.房地产信托兑付高峰.房价下行压力加码. 第一财经日报,2012-02-20.

3. 张宁.房产信托新增规模持平保兑付提上日程. 证券时报,2011-12-23.

4. 卢先兵.近7000亿房地产信托兑付压顶.21世纪经济报道,2011-11-14.

重点项目:2012年上海市发展研究中心委托课题“上海房地产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研究”(项目号:2012-GZ- 10);浙江省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杭州市廉租房与公租房的进入退出制度研究”(项目号:C12YJ03)。

篇2

(一)主要工作目标

1、全面完成全市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任务,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2、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污染物减排指标,促进全市环境质量开始好转;

3、启动城区锅炉整治工程,还市民一片蓝天;

4、强化环境执法工作,对环境违法行为从严打击;

5、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控制新污染的产生;

6、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环保能力建设水平;

7、深入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境意识;

8、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避免污染向广大农村蔓延;

9、加强环境风险事故防范,避免发生环境污染事故。

(二)主要工作措施

1、行政保障措施。实施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具体实施,环保部门统一监督,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各责任单位具体负责的管理机制。

2、法制保障措施。加大执法力度,严历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同时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为环境执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经济保障措施。加大排污费和监测收费工作力度,积蓄资金实力;加大能力建设投入,提高装备水平。

篇3

项目工程进度管理办法包括进度计划体系、计划的编制及审批、进度控制措施、工程延期、奖惩办法。

1 进度计划体系

计划是每个项目开展工作的准则,计划制定的周密性及合理性直接影响到计划的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每一个进度计划都是该项任务进度目标实现的依据,而完整的进度计划体系则是每一个进度计划的母体,各单项任务进度计划必须互相兼顾,形成体系,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并总结以往的实际经验,各分公司要制定和执行的进度计划及进度计划体系。

2 计划的编制及审批

2.1 《分公司年度开发计划》:

经公司批准的《分公司年度开发计划》,为指导分公司在该开发年度内各项进度目标的纲领性文件,该计划中要明确该年度计划内的各项目或批次的项目启动时间、各开发批次开工面积、各开发批次开始销售时间、各开发批次结束时间、开发项目完成时间、开工面积及单体特征,并应有包括详细的资金、人员、组织等保障措施的保障计划,具体按照公司总经理要求编制。

2.2 开工前进度计划体系:

开工前进度计划体系是针对《分公司年度开发计划》中所计划的各项目或批次的准备阶段而言的,该阶段指的是从设计到开工之间的开工准备阶段,包括项目或批次《准备阶段进度计划》和项目或批次《地基处理进度计划》,项目或批次《地基处理进度计划》为涉及到地基处理的项目或批次所需编制的工作计划,

2.2.1 项目或批次《准备阶段进度计划》:

项目或批次开工前准备是一项重要工作,直接影响到该项目或开发批次能否按计划开工,分公司应根据《分公司年度开发计划》制定项目或批次的项目或批次《准备阶段进度计划》,如开发项目分两个及以上开发批次,各开发批次都要制定准备阶段计划,该计划要包括委托设计、招标采购、场地准备工作、合同签订及开工证办理等开工准备工作内容,如涉及到地基处理工作,还需要编制项目或批次《地基处理工作计划》。

2.2.2 项目或批次《地基处理进度计划》:

项目或批次若涉及到地基处理,分公司应编制项目或批次《地基处理进度计划》,该计划包括设计阶段工作、施工前准备(预算、招标采购、合同签订、场地准备、开工证办理等)、施工阶段及检测验收等工作内容。

3 开工后计划体系:

3.1 开工后各项工作计划是项目或批次《准备阶段工作计划》及项目或批次《地基处理进度计划》中的工作内容完成后,分公司编制的指导施工阶段及验收、交房等工作的计划,包括每个单体的施工总进度计划及阶段计划、单体附属工程进度计划和分解计划。

3.1.1 《单体施工总进度计划》:

对同一建设批次的各栋号都要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该计划中要明确完成开工、达到预售条件、结构封顶、主体验收、竣工验收、单体附属工程开始及完成等关键控制点的时间、中间关键工序的开始和完成时间,并附保障措施。

单体总进度计划是系统性工作安排的基础,编制应合理、可行,并尽量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因素。

3.1.2 阶段计划:

A、阶段计划是在《单体施工总进度计划》的基础上,根据《单体施工总进度计划》确定的关键时间控制点编制的,阶段计划包括《开工至预售阶段进度计划》、《预售至结构封顶阶段进度计划》、《结构封顶至竣工验收阶段进度计划》三个阶段的计划。

B、阶段性进度计划的编制要详细,须包含并清楚表达该阶段内的所有施工内容及工序安排,并附保障措施。

C、单体总进度计划中确定的关键控制时间节点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有变化,各阶段性进度计划编制时可对单体总进度计划中的时间节点进行调整,但不能拖后单体开工时间、达到预售条件时间及竣工验收时间。

4 进度控制措施

4.1 各项进度计划的包含内容、编制深度要符合公司要求,保障措施要全面且有针对性,编制及审批程序符合要求,且各计划的保障措施中要明确控制要点、各要点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叙述分公司对实现进度计划的准备情况。

4.2 分公司要针对各进度计划所涉及的工作内容,制定进度控制执行办法,采取细致有效的进度控制措施,按要求编写《工程进度监管月报》(《工程管理月报》中的进度管理部分),及时总结进度管理经验、及时发现和解决进度问题,以保障进度目标的的实现。

4.3 结合实际情况,如分公司发现存在影响进度的隐患存在,自身又很难克服,需要公司协调解决的,应及时向工程总监说明情况,工程总监指示公司相关职能部门协助分公司解决,或视隐患原因上报公司总经理。

4.4 如实际进度落后于计划进度的情况已经发生,公司、分公司的各部门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启动并执行进度问题处理联动方案。

5 工程延期

如进度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进度问题,且经分公司、公司各部门采取措施后未能扭转不利局面,实际进度严重滞后于计划进度的情况,分公司向公司递交了延期申请之后,公司总经理指示工程总监处理或召开专门办公会寻求解决途径,如工程总监或总经理办公会判断不能按期完成的,准许延期。

如出现由于公司经营计划有变等原因,公司向分公司发出指令要求延期的情况,分公司要根据指令进度目标重新编制相关进度计划,并履行相应程序审批。

6 奖惩办法

6.1 奖励与处罚的原则为:奖励先进、惩罚落后。

6.2 建立奖励惩罚制度的目的是促进建立和执行好计划制度与计划体系,最终实现进度目标,并鼓励公司先进员工及维护公司制度的权威性。

篇4

关键词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保障措施;宁夏彭阳

中图分类号 S7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0-228-01

为有效保护林地利用规划的实施,彭阳县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规划管理,完善配套法规政策,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制定并出台了系列保障措施。

1 广泛宣传动员,提高思想认识

要正确处理好保护林地、耕地与发展经济的关系,正确对待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提高全社会对实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依法、依规划使用林地的观念。要大力宣传《森林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森林法实施条例》《土地管理法》《宁夏回族自治区林地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强化全民的林地保护意识,增强公众参与和监督意识[1-4]。

2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和规划目标的顺利完成,一是要建立林地保护利用协作管理机制,依据《森林法》等法律法规,林业、国土、农业、水利、交通等部门要加强沟通,相互协作,形成林地保护利用管理工作的合力。二是要把贯彻实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强化政府对林地的管理职能,发挥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引导和控制作用[1-3]。

3 规范规划修订,健全管理体系

(1)规范规划修订。按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工作要求,要划定全县林地范围,进行功能区划,突出空间性、结构性和操作性,制订林地保护利用的具体措施。

(2)要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由县政府组织编制、颁布实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并依法进行监督管理。规划内容符合林地保护利用的方向和要求,要充分衔接城乡、交通、水利、生态建设等相关规划,切实落实各项林地保护利用制度和政策。

(3)严禁擅自修改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确需对规划进行修改和完善的,在实施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报原批准机关批准后颁布实施。

(4)保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实施。必须精心组织实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应严格按规划要求控制林地总量,将林地减少面积切实控制在允许范围。今后在编制和修订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发展规划、集镇和村庄建设规划时,应与原规划搞好衔接。

(5)强化对建设用地的规划管理。要根据规划严格审查项目用地规模和范围,搞好林地占补平衡工作,并按规定开展使用林地可行性评价工作。

(6)要加强林地林权管理。规划一经批准,对确认的林地,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统一确权发放林权证,做到图、文、表一致,人、地、证相符。对已发放林权证的单位,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稳定林权。

4 严格监督管理,落实监管责任

一是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对违反规划的土地开发行为应严格禁止,对破坏林地与森林的违法行为要坚决查处,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是制订相关配套政策。为了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要依据《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制订相关的配套政策,明确生态公益林地用途管制、林地林木权属管理等,从多个方面强化规划的可操作性,做到有章可循,以逐步建立适应县经济体制要求的规划运作实施体系[2-3]。

5 推行政策引导,增加资金投入

林地保护利用工作涉及执法管理体系、生态林工程建设体系、商品林工程建设体系等多个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是要用好管好林地保护专项资金,切实保障林地保护利用执法管理的经费,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二是要发挥公共财政在生态建设方面的引导作用,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的生态建设项目,推动生态建设的工程化运作。三是要运用市场化运作机制,拓展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大力吸纳商品林建设发展资金,推动林业产业发展的社会化运作。四是要建立林地分等评级体系,健全征占用林地补偿和安置机制,制订补偿政策,实行林地优质优价、不同林地利用方向差别化经济调控制度。收缴森林植被恢复费应根据项目性质、林地的区位和用途等制订不同标准,促进建设项目科学、节约用地,保证占补平衡的资金到位率。

6 强化技术支撑,提高监测水平

一是为了向政府决策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并接受社会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可利用数字影像信息,建立面向全社会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其内容以林地保护利用管理与动态监测为主,并根据需要修改和完善规划,以信息化带动规划管理的科学化和服务的社会化。二是在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基础上,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与3S技术,完善林地地籍管理制度,并对林地利用进行动态监测,以便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违反规划的行为[1-4]。

7 夯实队伍建设,促进林地管理

县、乡2级林业工作机构及其管理人员是林地保护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管理者,要健全相关机构和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其职能和作用。强化教育培训,切实加强工作人员思想、作风、制度和业务建设,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林地保护管理工作。

8 参考文献

[1] 廖建伟,叶慧群,胡泽良,等.遂昌县林地保护利用现状及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J].绿色科技,2011(6):108-109.

[2] 俞文仙,楼建华,阮建刚.富阳市林地保护利用现状及实施规划的对策措施[J].华东森林经理,2011,25(4):46-47,51.

篇5

一、总则

(一)目的

为了保证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我市财政部门能及时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保障各项处置工作顺利开展,维护经济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工作原则

1、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针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成立财政应急保障工作指挥机构,统一指挥财政应急保障工作。

2、各负其责,协调配合。财政部门应按照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统一部署和财政管理体制规定,落实应急保障责任,并与相关部门相互支持,协调联动,切实保障应急保障工作的正常运行。

3、反应及时,保障有力。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加强预警监测和前瞻性研究。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财政部门应按统一部署,立即启动应急保障预案,确保各项处置工作及时,有序开展。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市内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后的财政应急保障事项。

二、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1、市财政局作为全市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综合协调主管部门,负责及时了解突发公共事件进展情况,加强与市直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研究提出财政应急保障政策措施建议并组织落实。

2、市财政局成立突发公共事件财政资金应急保障协调小组。负责市级财政应急保障工作,由局长任组长,其他局领导任副组长。成员包括人秘股、预算股、国库股、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乡财局、会计委派管理中心、综合股、行政政法股、教科文股、经建股、农业外经股、财政监察室、政府采购办、培训中心。局外联系单位包括市人大财经办、市政府办公室、市发展改革委员会、人民银行*市支行、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及其他相关部门。

3、市财政局应急保障协调小组的日常工作由预算股承担(电话:*)。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保障协调小组各成员迅速行动,在职责范围内具体执行规定的任务。

三、预警监测和报告

(一)预警监测

市财政局要实现与市级各部门应急监测和指挥调度系统的有效衔接,综合分析、科学判断监测数据和动态信息,加强应急保障措施和决策机制的超前研究,提高处置效率。

(二)报告

1、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需要市财政给予应急保障的,相关市直部门或乡(镇)政府应及时向市政府和市财政局报告。

2、报告内容应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包括发生时间、地点、原因、影响程度和损失程度;已采取的主要措施、事态发展预测及控制程度;相关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启动情况,需要财政解决的突出问题等。

3、报告一般应为纸质文件。紧急情况下也可先电话报告,随后报送纸质报告。

4、局内处理程序:报告由人秘股承接,人秘股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局长汇报,并按局内职责分工,通知到相关股室(单位)负责人或财政应急保障政策协调小组成员。如相关业务股室首先接到报告,可以先行处理,再通知人秘股。(市财政局人秘股联系电话:*)

四、应急响应

(一)响应程序

1、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市政府启动相关市级应急预案后,市级财政应急保障预案随之启动。

2、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措施,包括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政策、资金快速拨付方法等方面。

3、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全局性和局部性两类。

4、对造成全局性影响的突发公共事件,可同时采取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政策、资金快速拨付等应急保障措施;对造成局部性影响的突发公共事件,可只采取部分财政支出政策或资金快速拨付等应急保障措施。

(二)财政收入政策

1、对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和个人,市财政局会同市级税务部门,及时研究提出税收优惠政策建议,并按规定权限和程序报批。

2、对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较大的行业和企业,市财政局应及时会同有关部门拟定临时性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减免政策建议,并按规定权限和程序报批。其中:属于中央或省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政府性基金,由市财政部门会同有关市直部门报告中央或省有关部门,提出减免政策建议。

3、因执行税收、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优惠(减免)政策而减少的财政收入,原则上按照现行财政体制由同级财政负担。

(三)财政支出政策

1、财政支出政策包括:对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单位、个人的损失,由相关责任人给予补偿,没有直接责任人或责任人无力承担的,政府可根据情况给予适当救助和支持;在一定时期内对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较大的行为、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给予贴息;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工作给予经费支持;其他财政支出政策。

2、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所需财政负担的经费,已在年度预算中专项安排且项目确定的,财政部门应及时拨付资金;需要由部门预算进行调剂的,财政部门在保证人员工资和必要支出外,可要求各预算单位调整部门预算的支出结构。部门预算调剂工作应按照规定程序办理。

3、年度预算安排和调剂不能满足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工作需要时,财政部门可提出动支预备费、超收使用安排等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及时追加相关部门的预算和对困难地区的补助。紧急情况下,财政部门可根据市政府的指示,先安排资金,再按程序补办相关手续。

4、军队、武警应地方政府请求,支援地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所需经费,由市级财政负担。

(四)预算调整

突发公共事件对财政经济影响特别严重、年度预算难以平衡时,市财政部门可提出压缩财政支出,以及调整财政预算的方案,并按规定程序报批。

(五)资金拨付

1、市财政安排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资金,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拨款。

2、对同级主管部门的拨款,应在接到拨款申请后一个工作日内办理完审核和拨款手续。

3、对乡镇的资金拨付和调度,原则上应在一个工作日内办理完审核、拨款和调度手续。

五、后期处置

(一)监督检查

1、市财政部门应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保证专款专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2、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资金的使用,应接受审计、纪检部门监督、检查。

3、对于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资金管理和使用中的违法、违纪行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总结评估

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结束后,市财政部门应及时对突发公共事件财政应急保障资金进行清算,对资金使用进行绩效评价。

(三)信息

1、突发公共事件财政资金应急保障措施及实施情况等信息的,坚持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的原则,具体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执行。

2、市级财政部门和相关主管部门应及时将本地区支持突发公共事件的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政策、资金拨付情况及应急响应过程、应急措施和应急效果的综合评估情况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及相关主管部门。

六、附则

(一)预案管理与修订

1、本预案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和实际工作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动态管理。市财政局可根据实际情况发展变化,适时对本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2、市财政部门将本预案报市财政局备案。

(二)制定与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市财政局制定并负责解释。

篇6

[论文摘要]农村水利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切入点。在分析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水利建设的要求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从规划、资金、组织、管理和科技等5各方面对新农村背景下农村水利建设的保障措施作了探讨,为其满足新农村建设5个方面的要求提供了理论支撑。

一、新农村建设对农村水利建设的要求

作为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的20个字,涉及生产、生活、乡风、村容、管理等5个方面,每个方面都与农村水利密切相关,因而每一项目标的实现,都对农村水利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一)“生产发展”对农田灌排工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生活宽裕”对农村灌排工程和供水工程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村容整洁”对水土保持、农村水电、水环境整治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管理民主”对农村水利建设的组织与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五)“乡风文明”对农村水利建设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水资源不断减少,农业用水捉襟见肘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国家,不仅水资源总量明显不足,而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区域性缺水和季节性缺水严重。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

(二)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很难满足新农村“生产发展”的要求

目前,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脆弱,全国还有近2/3的耕地没有灌溉设施。农村水利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粗放的状况还未能得到根本的扭转。

(三)节水灌溉工程和节水措施不多,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较低

由于受投资不足的制约,渠道建设和维护严重滞后,沟渠渗漏严重,影响了水利投资效益的发挥。同时,在推广应用节水技术和制定节水政策措施方面做得也不够多,农村普遍存在节水意识淡薄、浪费水较为严重的现象,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水的利用率低也导致部分地区水费偏高,出现了农民浇不起地的情况。

(四)当前农村水利建设组织与管理方式还无法满足“管理民主”、“乡风文明”的要求

农村水利建设是三分建七分管,建是基础,管是关键。但目前农村水利管理不到位的现象较为突出,甚至少数地方根本无人管理,致使正常情况下通过疏浚可发挥5~6年功用的沟渠3~4年就重新淤积了。从而缩短水利建设的循环周期,增加了水利建设的成本。

当前,农村水利建设主要还是由政府决策和组织、农民被动服从和参与;农村水利建设规划及设计、政策制度安排等都是由政府直接完成,缺少农民的参与。因此,从多层面采取措施,加快建立农村水利建设新的保障机制,是适应形势变化的客观要求,是当前各级政府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三、新农村建设背景中农村水利建设的保障措施体系

(一)规划保障

水利规划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基础。要在进一步查清区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制定和完善农村水利规划,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总体布局及实施方案。规划一旦形成,要严格组织实施,通过落实规划,逐步解决当前地表水利用不足、地下水过度开采、客水流失量大及水污染等问题,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资金保障

农村水利建设朝着新农村建设方向发展,涉及的范围扩大了,囊括的内容增多了,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资金的来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保障:

1.国家财政保障。保持现有农村水利建设项目资金渠道,扩大项目资金投资范围,把农村小中型水利工程项目也纳入项目预算。农村水利建设项目还要实行严格的项目审查、立项、规划预算和规范的项目实施管理制度。

2.当地政府适当投入保障。要充分调动当地政府的积极性,确保新农村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3.政策扶持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开展新形势下的农村水利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国家对此应给予充分的政策支持。

4.当地经济能人适当投资(社会资金)保障。随着全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各地农村已涌现出无数个致富带头人。富裕的先驱者都愿意把自己的力量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中,带动家乡经济整体向前迈进。

(三)组织保障

农村水利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加强项目的组织领导,协调好各部门的工作,是项目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在农村水利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实施过程中,需要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组织保障。1.加强政府职能部门作用,依法管理农村水利建设项目。在农村水利建设项目建设中,政府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协调各参建单位的管理工作,为项目建设提供领导与组织保障,并尽能力提供适当配套资金。

2.创新新农村水利建设投融资机制。进一步加快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深化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广泛吸纳各类社会资金进入水利领域。

3.项目建设中成立现场指挥领导小组。由当地农村水利建设中心技术精湛、工作责任心强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

(四)民主管理保障

1.加强宣传,提高对水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战略地位的认识。可由当地政府分管领导与组织、宣传、新闻等部门组成宣传小组,专门负责对群众进行教育与沟通,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农村水利建设顺利实施提供群众保障。

2.加强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明析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盘活存量资产,形成滚动发展,实现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管、用和责、权、利的有机统一,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

3.构建管理新主体水利协会。水利协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管理小型水利工程的“业主”。水利协会的组织是一种以自然水源和共同受益的小型水利工程为基础,联合组成的一个群众性管理水利日常性事务的自治组织机构,不受行政区域限制。它可以担负起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的业主职责,能真正体现农村水利工程设施集体管理的权、职、责关系。水利协会切实解决了政府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管理和建设上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帮助和经济上的资助,支持水利协会实施真正的民主管理,有利于小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致富奔小康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五)科技保障

1.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技术。根据区域实际情况,相关部门应把推广农田节水技术作为搞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生态农业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通过大力宣传,搞好技术培训和搞好试验示范促进面上推广,使节水技术为广大农民所认识,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中受欢迎的一项主要农业技术。

2.大力进行泵站更新改造研究和实践。更新改造泵站主要目的是提高泵站的装置效率,力争达到使现有泵站达到部颁标准。全国各地小型泵站数量众多,更新改造任务十分繁重。积极开展泵站更新改造研究和实践为提高农村水利设施利用效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水稻;标准化育秧;保障措施;成效;建议;安徽泾县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3-0068-01

为有效突破机插育秧环节技术瓶颈,发展机插秧,提升农业机械化程度,根据省市部门要求,泾县从2012年开始,在琴溪镇的绿野水稻专业合作社等进行示范,围绕政策扶持,进行大户示范、科学管理、强化指导。通过近3年水稻标准化育秧工厂建设,琴溪镇及泾县的水稻标准化育秧工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建设规模

1.1 建设数量

经申报单位申请、资格审查、实地考察论证、专家组评审等程序,2012―2014年择优确定了在琴溪镇绿野水稻专业合作社等8家水稻种植专业合作进行示范,确定为水稻标准化育秧建设单位。全县共建标准化育秧示范点8个,其中有2个在琴溪镇,占全县的1/4。

1.2 建设内容

泾县育秧工厂严格按照省农委的方案要求进行建设。8个育秧示范单位配置播种流水线18套、碎土机6台、硬盘12万张、建设钢架大棚60 000 m2、轻钢板房播种车间8间2 500 m2、水泥场地3 000 m2。

1.3 育秧规模

建设的育秧工厂育秧均能满足大田机插面积133.33 hm2以上、8个育秧工厂满足机插秧面积1 600 hm2以上。

2 操作程序

2.1 制定方案

根据省农委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泾县实际,及时制定水稻标准化育秧工厂建设实施方案,上报省农委、省财政厅。8个育秧工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各自育秧工厂的实施方案。

2.2 多方联动

经单位申请、资格审查、实地考察、专家组评审等程序,综合评比后择优确定了8家扶持建设单位,农技中心分别与各项目实施点签订了《水稻标准化育秧工厂建设合同书》。

2.3 合格扶持

项目建设期间,按照督查制度的要求,县农委在项目实施期间会同财政、农机等部门,对育秧工厂进行多次督促、检查、指导。根据检查结果、结合合同内容,对验收合格的育秧工厂实行先建后补或以奖代补。

3 保障措施

3.1 组织保障

为加强水稻工厂化育秧工作的组织领导、技术指导、督查、验收,泾县成立了相应的组织,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如泾政办秘[2013]23号文成立了粮油高产创建活动领导组,分管县长为组长。泾农技字[2012]1号成立了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实施小组;泾农[2012]28号文成立了作领导组和技术指导组;泾农[2012]94号文成立了督查组;泾农[2012]95号文成立育秧工作验收组。琴溪镇也成立了相关组织。

3.2 资金保障

一是育秧工厂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二是整合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综合防控等项目,捆绑实施、叠加倍增,多方位为育秧工厂项目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3.3 宣传保障

按照方案要求,每个育秧工厂都树立了育秧工厂标牌,张贴宣传标语,共制作标牌20个、宣传标语20条。

根据项目实施进程,利用泾县电视台《走进农家》栏目、宣城电视台《5280》栏目、农业信息网等媒体,及时宣传报道琴溪等乡镇水稻标准化育秧工厂动态,积极营造环境氛围,提高育秧工厂的知晓度。

4 建设成效

4.1 推广机插

2012―2014年,泾县共建育秧工厂8座,每个育秧工厂育秧满足大田移栽面积133.33 hm2以上,有力地带动了泾县机插秧的发展。育秧工厂的建设,辐射带动该县机插秧跳跃式发展,琴溪镇机插秧面积由4 hm2发展到333.33 hm2以上,全县机插秧面积由以前的不足333.33 hm2发展到1 600 hm2以上。

4.2 拓展服务

泾县机插秧基本为标准化育秧工厂育秧,秧苗素质较传统机插秧育秧大大提高;同时绿野等合作社与农户签订订单,进行代育、代插及“四代一管”服务,为大面积“四代一管”服务摸索经验,为泾县现代农业、规模化种植发展奠定基础。

4.3 经济效益

工厂化育秧节本增效、机插秧增产增收。按增产5%、同时节约人工、种子、肥料等,节本增收1 500元/hm2以上。按照1 333.33 hm2机插秧面积,全县每年增收逾20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琴溪镇马鞍村有种植大棚蔬菜的传统,农闲时育秧大棚正好综合利用进行蔬菜生产等,创造新的效益。

5 工作建议

通过3年的育秧工厂建设、运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一些问题也显现出来,需要加以重视,以利育秧工厂的顺利运行。

5.1 加强土地流转的规范、引导

种植大户土地难以集中连片流转等问题,需职能部门加强土地流转的规范、引导,解决规模化种植土地流转环节问题[1-2]。

5.2 建议省市级加强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现场会学习等

水稻标准化育秧工厂是一项新技术,操作中因农机、农艺等技术环节失误,出现烂芽、烂秧、土壤湿度过大等问题。技术人员理论知识、实践经验需加强。只有技术人员自己先学好,才能当好“二传手”。

5.3 加大机械设备及农资补贴

建设内容中钢构大棚建设面积过大、投入高[3]。建议缩减大棚面积,将资金更多地投放到机械设备和农资补贴等方面。

5.4 出台营养基质育秧等相关补助政策

标准化育秧所用营养土量大,耕田挖土难以为继。泾县尝试引进营养基质育秧,但增加了育秧成本;建议能像江苏等省份学习,出台营养基质育秧等相关补助政策;给予育秧基质工厂良好环境发展,促使育秧工厂的良性发展[4]。

6 结语

机械化种植是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水稻标准化育秧工厂是新生事物,破解了机插育秧环节技术瓶颈,提高了水稻种植机械化程度。应针对育秧工厂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加以重视、解决,使育秧工厂建设一个、带动一片,加快现代农业的前进步伐。

7 参考文献

[1] 詹中华.安徽省机插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9):104-105.

[2] 吴正贵,吴建国,杨云娣.机插水稻工厂化标准化多层育秧实践[J].江苏农业科学,2011(6):123-125.

篇8

关键词:铁路工程 项目 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 F530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铁路工程是一个巨大工程,所以其中对每一个部门的合理管理是一个十分需要重视的问题,并且随着时间的推进和新技术的引进,会不断产生新问题,要不断发现新问题并且提出解决措施,才可以保证铁路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和进程。

1关于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性

我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增加,铁路工程项目的建设也获得了快速发展,为了应对激烈的竞争,需要加大工程项目的管理力度,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项目施工的成本。铁路工程建设成本控制和管理,是提高质量和经济的必然要求。对项目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是提高管理的前提,对施工盈亏起到影响,这就要加强对材料、设备及质量的管理。

2铁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概述

2.1工程项目成本内容

成本控制是对项目工程的成本进行管理,既包括对内部成本的管理,又包括对外部成本的管理,前者主要是投标成本、项目实施成本和保修成本,后者是指自身成本以外的所有费用,如政府成本和社会成本。在铁路项目工程中,铁路部门不可避免地要跟政府打交道,部分地方政府为了保护本地企业,实行保护政策,导致外来企业的成本增加。在工程项目施工中,会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如各种捐助和支援,以及团体的干预。同时,对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和管理需要贯穿于整个施工的全过程,在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阶段都要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

2.2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和管理的原则

2.2.1全面成本管理原则

对项目工程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是一项综合性任务,涉及工程项目施工的各个环节,因此在对成本的控制和管理中,需要综合利用各个方面的力量,明确所有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责任,要提高成本控制的意识。

2.2.2成本最低化原则

对项目工程的成本控制和管理的目的是在各种手段的作用下,不断降低施工项目的成本,满足最低目标成本的要求,做到项目工程成本的最低化。

2.2.3权、责、利相互结合

在对成本的控制和管理中,为了实现成本有效控制,要做到权、责、利的结合。提高每个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和责任,加强成本控制与工资和奖金挂钩,为成本控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3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和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的靠近点

在铁路工程建设项目中,项目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对项目经济效益的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铁路施工单位要寻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和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的靠近点,做好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单位的整体成本,减少材料的耗费。

3.1做好成本预算

要做好成本预算先要进行成本测算,这是进行科学预算的基础和前提,对于提高成本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要对工程中的人工费进行分析,采取合理的方式雇工,在保证施工条件的基础上节约工程施工的成本。在对人工费用进行预测的同时,还要对材料费用进行预测。在铁路项目工程施工中,材料费用支出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要对材料费进行严格的分析,做好预算的规划。在预算过程中,还要将设备的使用费计入在内,对设备数量的计算是根据施工方案进行分析的,因此要对突况进行方案的调整,提前改变预算,避免对工程进度的影响。可见,做好工程项目的成本预算对整个工程施工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3.2加强对材料和设备费用的控制

由于在铁路项目工程的施工中材料和设备的费用占有较大的比重,工程成本控制和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从控制材料和设备的费用着手。首先,将材料的采购放在工程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利用合理的策略和价格监督体系,选择价格低并且质量优良的材料。其次,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成本的管理和控制,限额领料制度可以有效地对施工的过程进行监督,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同时,对于节约材料的行为予以鼓励和奖励,对耗费大的行为予以一定的惩罚,增强员工节约施工成本的意识和责任感。对材料设备的管理必须全面,要在采购、收、发、管、用各个环节严格加强管理,对材料费的支出进行有效控制,使材料成本始终处于有效控制之内。在对材料费用进行合理控制的同时,还要对设备的价格进行控制和管理,最大程度提高设备的效能。首先要根据施工的特点制定一定的设备使用计划,避免出现设备的闲置,其次要选择合适型号和性能的设备,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保证施工的进度和质量,降低机械使用费用。

3.3建立成本控制制度

实现铁路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和管理需要依赖成本控制制度对成本控制工作进行指导。首先,要做到责、权、利的结合,在工程项目的施工中,工程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都要承担一定的成本控制责任,形成成本控制责任网络体系。同时,相关管理人员要进行相应的监督和管理工作,规划各个环节的费用支出,优化成本。

3.4加强对工程资金的管理

在铁路项目工程的成本控制中,除了对支持费用的管理和控制,还要对项目工程的资金进行有效管理。一方面,核对工程的投资,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和进度符合规定要求;另一方面,加强资金的平衡,充分发挥资金的作用,将工程施工按轻重缓急进行分类,合理分配工程的资金,保证工程资金的安全。另外,还要做好工程竣工的验收工作,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铁路项目工程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必须严格对质量进行监督,真正发挥基础设施的作用,确保铁路项目工程的质量,避免由于质量问题而引起的二次施工,减少额外费用的支出。

4提高保障措施的力度

4.1组织保障措施。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障措施。首先,建立安全生产保障措施,贯穿各部门,拓展到边。其次,明确岗位安全责任制。即本着管生产兼管安全的生产方针,岗位明确,责任到人。

4.2管理保障措施。投入充分的人力、物力来保障施工的安全,在管理方法上,垂直管理,具体到人。首先,人力资源管理。投入有技术、有经验、安全知识丰富的人员,“以师带徒”、“安全技能竞赛”的方式培养人才,换来更多的安全技术人才。其次,充足的物力支持。利用物力资源管理方法,积极调动安全管理物质更好更快地投入到施工现场。

4.3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人员进行施工的重要依据标准。工程设计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做统筹的合理规划设计。项目施工技术人员也要对施工现场进行组织指导工作。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是指根据规范、合同、工期等条件,对施工项目中的进度,方法、质量以及安全等方面做出最优的配置。制定节约和综合利用的资源目标以及措施,可以从根本上控制“质量成本”以及“工期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4.4建立成本管理责任体系,责任到人。成本管理责任体系的建立是施工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建立各岗位成本管理的责任制,加强成本管理的工作程序、组织制度、计划执行、业务标准和责任制度的建设,做到人人负责,人人有权利、有责任管理成本管理这个重大的工程。使施工项目的成本、安全、进度、质量四方面同时进行,也就是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强工程的进度、安全与成本的管理。

5实现铁路工程成本控制措施

5.1设计阶段

铁路工程项目的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项目成本和工期,据统计数据表明,科学合理的工程设计可直接降低工程造价的 10%。首先要对工程项目的总体经济价值和应用价值进行合理对比,对铁路项目的需求、结构形式、总体布局、主要建筑材料等给出合理的、经济的论证,达到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目的;然后,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按照初步设计的方案进行限额设计,从节约的角度出发,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能随意提高工程建设标准,也不能为追求安全性、美观度等肆意提升参数和材料规范。出现超限额现象,立即查找原因,进行修改和完善,在合理的前提下务必保证设计在限额规定范围内;然后,将工程造价和设计方案相结合,让设计费用与设计招标同步进行,这样不但能够让设计人员和设计单位在建筑外观、功能设计上功夫,而且还能让设计人员在降低工程造价上多做考虑。设计阶段是工程造成成本控制的起点和重点,能够决定后期过程的工程造价。

5.2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直接进行投入资金的,直接影响工程造价成本。第一,从施工技术方案上做好具体的论证,鼓励应用新材料、新工艺,力争在技术实施项目的投资上进行有效控制,采用新材料、新工艺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施工工期的保证。第二,从管理方法上,建立监理机制,完善职责分工,责任落实,建立健全的成本控制体系。第三,减少工程变更和工程索赔,要求造价管理人员要做到事前把关,实时监控,严格审核工程的变更,并汇总计算变更对总成本的变动和影响。第四,工程项目中未包含在合同中的工程项目和发生费用,必须及时办理现场签证,现场的结算和签证都是要经过双方同意,并以书面形式记录的,以免给后续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尤其要注意的是,施工企业必须按照合同及施工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不得擅自变更使用功能、外观,以减少支出不必要的工程费用。对施工单位和建材供应商不按合同规定履行义务时,及时提出反索赔,对造价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5.3竣工阶段

竣工阶段是工程造价成本控制的最后阶段。造价审核人员在审核工程量时,应根据合同要求,对施工过程中的变更、现场签证等进行审核,应按合同要求和规则合理计算;对工程预算之外的费用要严格控制;对未按施工图纸要求完成的施工项目及违规施工签证等应核减费用。造价审核人员要针对施工企业制定的工程计算和材料消耗明细表进行比照审核,另外,还应注意结合项目单价、分项工程、现场实际情况综合分析计算。

6结束语

综上所述,铁路项目工程具有周期长和资金量大的特点,需要加强对项目成本的有效管理和控制,最大限度降低施工的成本,减少消耗,通过建立成本控制制度,对施工阶段各个环节的费用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作用。为了铁路项目工程施工的健康发展,在加强对成本的管理和控制的同时,还要加强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以提高施工的效率,节约施工的成本。

参考文献:

[1]吴穹,许开立.安全管理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2]周考贤.浅谈对建设项目成本的控制[J].山西建筑,2011(13)

[3]李艳.浅谈铁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J].价值工程,2013,02:83-84.

篇9

一、验收范围

全市范围内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或办理了建设项目“三同时”手续,“两节”、“两会”期间停产停建的露天金属矿山企业。

二、验收程序

(一)企业进行全面自查并形成自查报告(包括整改措施、整改结果、停产停建期间保障措施),报市安监局。

(二)自查整改结束后,企业向市安监局递交开工复产验收申请。

(三)市安监局派工作人员和专家组成验收小组对企业进行验收。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的矿山,责令限期整改,整改完成后,由验收小组组织复查。

(四)对验收合格(复查合格)的矿山企业,经领导小组同意后,企业可恢复生产。

三、验收标准

根据《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制定了《露天金属矿山节后开工复产验收表》,复产验收主要以档案资料、作业现场为重点,具体内容见附表。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为全面做好此次节后开工复产验收工作,成立了由主抓非煤矿山工作的副职任组长,矿山科科长、各相关安监站站长为副组长,矿山科、各相关安监站科员为成员的市露天金属矿山节后开工复产验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露天金属矿山节后开工复产验收工作的开展。各露天金属矿山企业也要提高认识,认真组织节后开工复产验收工作,要组成由矿长任组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为成员的检查小组,认真开展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要落实专人制定整改方案,经矿长审查批准后实施整改。

篇10

关键词:WTO体制;TAA项目;结构调整;合法性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11)02-0069-06 收稿日期:2010-08-07

一、问题的提出

从WTO成立至2009年12月底。我们对美国在WTO作为被申诉方的107起案件进,行分析后发现。成员方在WTO诉美国贸易救济措施案件共65起,其中反倾销26起,保障措施17起。301条款1起,337条款1起,反补贴14起,“双反合并”(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6起。此外,涉及农产品补贴的案件4起。由此可见,美国贸易救济措施在WTO基本上都被成员方诉过,但至今为止,成员方尚未将贸易调整援助(Trade Adjustment Assistance,TAA)项目诉至WTO争端解决机制。从WTO秘书处对美国贸易政策评审实践的角度看,TAA项目在最近三次评审过程中备受关注。《2004年美国贸易政策评审报告》将TAA项目列入“政府补贴及其他支持措施”,而当时农民TAA项目(TAA for Farmers)尚未纳入审议范围。在《2006年美国贸易政策评审报告》中,TAA项目分别在“其他政府支持包括补贴”和农业部分的“其他项目”中被提及。在2008年WTO对美国贸易政策评审过程中,阿根廷要求美国对TAA项目的援助资格标准和资金投人数额等问题做出解释。

2009年美国贸易谈判办公室公布了《2009年贸易政策议程和2008年美国总统贸易协定项目年度报告》,其中第五部分“贸易执行活动”对自2002年以来工人TAA项目(TAA for Workers)、企业TAA项目(TAA for Firms)与农民TAA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了评述,认为美国TAA项目的实施情况整体上还是可以的。作为经济刺激方案的部分内容,奥巴马总统出台了《2009年贸易与全球化调整援助法》(Trade.and Globalization Adjustment Assistance Acl of 2009),授权TAA项目于2010年12月30日截止。从美国政府定期修~ETAA项目及其执行情况的角度审视。该项目在美国推进贸易自由化进程中显示了较强的生命力。那么,为什么该项目至今尚未被成员方诉至WTO争端解决机制?该项目与美国贸易救济措施有何不同?在2010年WTO对美国贸易政策评审过程中该项目是否会被视为政府补贴?要解答上述系列问题,我们必须从贸易自由化原理出发,在剖析TAA项目的缘起、性质与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从WTD法视角对TAA项目的合法性进行探究。只有对WTO体制下TAA项目的合法性或TAA项目与WTO体制的一致性进行深入研究,我们才能一方面界定美国TAA项目的性质,厘清其与美国贸易救济措施之关系以及了解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为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TAA制度提供经验启示和规则借鉴。

二、贸易自由化、美国TAA制度与GATT/WTO体制中的结构调整

贸易自由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国内经济中的出口产业提供新的海外市场。另一方面随着贸易壁垒的消除,国内某些产业将无法避免日益增加的进口竞争所带来的损害。因此,在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对进口竞争引起损害的救济问题或针对进口的调整问题应运而生。从理论上讲,应对进口竞争造成的产业损害或结构调整(structural adjustment)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法:其一是重启贸易壁垒,将进口排斥在外;其二是对缺乏竞争力的产业给予调整援助;其三是将上述两者结合使用。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及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纷纷制定、实施“二反一保”贸易救济措施,为因进口竞争而受损的工人、企业和产业提供贸易保护,同时对它们开展的调整提供援助,帮助其恢复、提升国际竞争力,重新参与国际贸易竞争。结构调整需要成本,所以要求政府对其进行援助。因此,结构调整与政府援助成为这些主要的发达经济体在推进贸易自由化过程中必须关注、解决的重要命题。从国别层面看。美国为了促进对进口竞争的积极调整,最早制定了TAA项目。从多边贸易体制角度看,直至20世纪80年代。GATT才开始关注结构调整与贸易政策之间的关系问题。

(一) 美国TAA制度的缘起、性质与主要内容

1 美国TAA制度的缘起与性质。

一直以来,美国贸易自由化引致的产业损害或结构调整是自由贸易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两支力量在贸易立法方面开展较量的焦点问题。针对贸易自由化的结构调整事实上是一个经济效率问题。或者说是政府是否应当干预及如何干预市场的问题。在崇尚自由市场理论的美国,这历来是一个争议很大的问题。自由贸易的利益被广泛地分散在整个国家经济中。但是代价却由相对一小部分的工人、企业与产业承受。如果对产业损害不加关注,那么那些受损者/输家就会组织起来,说服立法者重新实施关税或其它保护主义措施,从而背离贸易自由化。只有在自由贸易政策实施中的受益者,赢家给予因此遭受失业或收入减少的受损者,输家补偿时才能产生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如果没有补偿,自由贸易只能带来国民财富的增加,但未必带来社会福利的增加,于是受损者,输家就会转向寻求贸易保护主义,成为自由贸易的阻力或障碍,这就是过去、现在与将来以美国为代表的两方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经典逻辑。在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扩散和蔓延的极端背景下,各国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就是佐证。20世纪60年代,美国为了对抗日益兴起的欧共体,在国内劳工组织和进口竞争产业的推动下。率先在《1962年贸易拓展法》中制定了TAA项目。从美式贸易政治角度看,1962年美国TAA立法的政治动因是为了减少对“拓展的自由贸易”(expanded free trade)的反对,继续为贸易自由化提供政治支持,同时为贸易保护主义提供补偿物或替代物(quid pro quo)。即将TAA项目视为逃避条款(escape clause)的替代物。因此,美国TAA立法的基本原理是经济理论(帕累托理论和补偿原则)与当时贸易政治的混合物。从1962年对工人和企业的援助逐渐扩大至对产业、社区、农民,渔民的援助,再发展到是否应当对服务业进行援助,美国TAA项目的变革和创新主要是由国内劳工组织和进口竞争产业推动的,其立法变迁与美国参与并主导国际贸易自由化进程是保持平行的。与美国进口救济措施有所不同的是,TAA项目从应然意义上讲属于贸易调整政策(Trade Adjustment Policy)措

施或工具。即贸易政策、产业政策与劳工市场政策的交叉与结合,但从实然角度看却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制度化的贸易自由化补偿机制(陈利强,2010)。

2 美国TAA制度的主要内容。

《1962年贸易拓展法》第三编全称为“关税调整和其他调整援助”(Tariff Adiustment and other Adjustment Assistance),该法创设了两种相对独立的TAA程序(见图1):其一是依附于逃避条款的附属程序,即“201路线”(或称“间接路线”)。即工人或企业在总统决定采取逃避条款所规定的救济措施之后。可以申请调整援助;其二是独立于逃避条款的单独程序,即“TAA路线”(或称“直接路线”),即无需以逃避条款中损害结果之肯定性裁决为前提(Whitney John Smith,1993)。可以直接向美国关税委员会(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前身)提出援助申请,通过资格审查即可申请援助措施或援助利益。美国TAA项目分别可以通过“201路线”或“TAA路线”获得,两者有机地组成了美式TAA制度。不管是“201路线”还是“TAA路线”,两者均由劳工部长、商务部长或农业部长资格认证(eligibility certification)与援助审批(assistanceapproval)两个阶段构成。援助对象从工人和企业到产业、社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再到农民/渔民。在近半个世纪变迁史上美国TAA项目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出现了多种形式。根据《1974年贸易法》、《2002年贸易调整援助改革法》及最新修订的TAA项目内容,美国TAA制度可以概括为“两条路线及三个项目”。

工人TAA项目是最重要的了项目,主要援助受对外贸易不利影响而失业的工人,包括年长的工人。其目标是使受对外贸易不利影响的工人尽快回到适合的岗位,并为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收入支持。该项目由美国劳工部负责管理。援助措施或援助利益主要有以下几种,即贸易再调整津贴(Trade Readjuslment,nt Allowances。TRA8)、培训(Training)、再就业服务(EmploymentServices)、求职津贴(Job Search Allowances)、重新安置津贴(Relocation Allowances),与医疗保险税收优惠(Health Coverage,Tax Credit,HCTC)。企业TAA项目主要是为受进口增长影响而裁员或市场销售下降的企业或产业提供技术援助和资金支持,帮助它们提高与进口商品开展竞争的能力。援助措施或援助利益最初包括税收援助、财政援助与技术援助三种形式,现在只保留了技术援助一种。该项目由商务部负责管理,几乎所有的工作由分布在全国的11个贸易调整援助中心(Trade Adjuslment Assistance Center,TAAC)来完成。商务部通过这11个中心向企业提供各种不同形式和层次的技术援助措施。农民TAA项目由《2002年贸易调整援助改革法》建立,由农业部负责管理,旨在解决因外同农产品进口冲击。国内农产品价格下降,使农民收入显著减少的问题。援助措施主要包括技术支持、现金津贴与再就业培训三种形式。TAA项目在近半个世纪的演变过程中,其单独存在的必要性、运行的有效性和公平性、资格标准范围、援助措施及行政管理等始终是国会立法时争论的主要问题。但TAA制度在GATT/WTO体制中的合法性问题一直未曾正式被挑战,原因之一是GATTIWTO体制对贸易一南化引致的产业损害作出了制度回放,而对结构调整较迟才开始关注,并且认为GATT/WTO体制解决结构调整问题存在重人的技术障碍。

(二) GATT/WT0体制中的结构调整与贸易政策

GATT在1990年成立了一个“结构调整与贸易政策”工作组,提出未来开展相关工作的具体建议。GATTT,作组于1981年和1983年两次提出报告,进一步分析和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但至今为止,GATT/WTO尚未专门针对结构调整制定贸易调整援助或产业调整援助规则,而是用过渡期、反倾销、反补贴及保障措施等贸易政策措施条款加以代替。究其原因,主要是结构调整涉及成员方的产业政策、竞争政策及劳工市场政策等一系列同内公共政策,情况复杂,很难用“反歧视模式”

(约翰・D・麦金尼斯、马克・L・莫维塞西恩,2004)加以解决。更何况成员方实施补贴和国内支持等措施,往往借促进结构调整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只是希望维持生产。并没有真正促进生产要素转移。在1994年结束的乌拉圭回合淡判中,在保障措施议题上涉及到了结构调整问题,而且《保障措施协定》(Agreementon Safeguards.AOS)序言提及了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增加而非限制国际市场中竞争的必要性(李娟。2009)。同时,《保障措施协定》第7条第2款和第7条第4款等明确规定在进行调整的情况下可以延长有关措施,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环境。但是,GATI'/WTO从来没有要求提交强制的产业调整计划(industry adjustment plan),这不利于保障措施之调整口杯和功能的实现(Thomas Sauermilch。1982),因此,有学者曾经建议GATT第19条的紧急保护必须附带・个动态的调整援助计划(Samuel M,Rosenhlatt,1977)。那么,为什么GATT第19条或《保障措施协定》中没有任何资助产业调整或促进结构调整的强制性条款,让保障措施既发挥贸易保护作用,又实现产业调整功能呢?也许,诚如著名WTO专家杰克逊所言,这种规定难以履行和实施(约翰・H・杰克逊,2001)。从结构调整与贸易政策关系的角度看,除了《保障措施协定》之外,WTO还有了两个协定:其一是《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Agreement on Subsidies and Countervailing Measures,以下简称《SCM协定》);其二是《农业协定》(Agreement on Agriculture.AOA).

三、WTO体制下美国TAA制度之合法性探析

由于WTO没有针对TAA的统一规则,而且美国TAA制度与上文提及的两个协定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所以下文分别从《SCM协定》和《农业协定》角度,对三个TAA项目是否符合WTO规则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 《sCM协定》下工人与企业TAA项目的合法性考量

1 《SCM协定》与工人TAA项目。

根据《SCM协定》第1条第1款的规定,一项补贴的构成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其一,由政府或公共机构提供财政资助或存在任何形式的收入或价格支持;其二,由上述行为授予了某项利益(秦国荣。2006)。为了缩小打击范围,《SCM协

定》第2条引入“专向性”(specificity)标准,使具有“经济扭曲”效果的“专向性补贴”,而不是“非专向性补贴”或“普遍可获得性补贴”成为规制的对象,授权进口国可以采取反补贴税对其加以抵消。为此。《SCM协定》第2条建立了四种专向性标准,即法律专向性、事实专向性、区域专向性与推定专向性。将绝大多数的“专向性补贴”纳入法律规制的范围(陈利强,2008)。然而。尽管四种专向性标准对“专向性补贴”的技术性筛选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仍不足以摆脱全球补贴层出不穷、纷繁复杂的局面(甘瑛,2009)。因此,《SCM协定》在专向性标准基础之上对补贴进行分类规制,将补贴划分为禁止性补贴、可诉性补贴与不可诉补贴三种法定类型(王传丽,2006)。其中,不可诉补贴包括“非专向性补贴”和某些特定的“专向性补贴”两个部分,后者就是《SCM协定》第8条第2款规定的“专向性补贴”的三种例外,即研发补贴、地区扶贫补贴与环保补贴(甘瑛,2005)。根据《SCM协定》第31条规定,第8条关于不可诉补贴的规定只适用5年。因此从2000年1月1日开始。上述三种例外的“专向性补贴”已经变成可诉性补贴。

从补贴的构成要件看,工人TAA项目援助利益中的贸易再调整津贴、求职津贴。重新安置津贴及医疗保险税收优惠可以被认定为《SCM协定》意义上的补贴。根据《SCM协定》第3条第1款规定。禁止性补贴包括出口补贴和进口替代补贴,而工人TAA项目的目的在于促使失业工人转岗或重新上岗,与这两种补贴没有必然联系。因此,工人TAA项目的援助利益不应当属于禁止性补贴。但是,是否因为这些援助利益只给予受到进口竞争不利影响的工人而被认定为可诉性补贴或可采取反补贴税的“专向性补贴”?答案应当是否定的。主要基于以下两个理由:其一,根据法律专向性或事实专向性标准,贸易再调整津贴等援助利益可能属于专向性补贴,但并不一定属于可诉性补贴,因为这些援助利益一般不会对WT0其他成员的利益造成不利影响。其二,从1962年促进劳动力的流向和转移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贸易补偿,美国援助失业工人的目标已经发生重大转变。贸易再调整津贴等措施仅仅发挥了对因进口竞争而失业的工人提供补偿的功效,使其支持贸易自由化,更何况受援助的失业工人往往已经退出生产领域。援助利益不会影响其原来所在产业或未来重新就业的产业的生产成本。因此,贸易再调整津贴等措施是一种劳工市场调整措施。而不是一种产业补贴。

2 《SCM协定》与企业TAA项目。

企业TAA项目的援助措施包括税收援助、财政援助与技术援助三种形式,与工人TAA项目相比,企业TAA项目的合法性问题显得相对复杂。税收援助和财政援助涉及财政、金融、税收等产业政策措施,从理论上讲,这两种形式应该属于可诉性补贴范畴。由于国会早在1986年将其取消,对它们是否真正符合《SCM协定》展开论证已经没有现实意义a因此,企业TAA项目的援助措施只剩下技术援助一种,在研发补贴已经成为可诉性补贴的背景下,技术援助可能会面临合法性的挑战(甘瑛,2009)。根据《SCM协定》第8条第2款(a)的规定,对公司进行研究活动的援助,或对高等教育机构或研究机构与公司签约进行研究活动的援助已经具有可诉性,同时该款对这些“专向性补贴”的使用条件进行了一定的限制。由于技术援助基本上由11个贸易调整援助中心负责实施。每个申请企业的具体情况和援助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只有结合个案对特定技术援助措施展开分析和研究,才能客观、准确的判定该项措施是否真正符合《SCM协定》的要求。

(二)《农业协定》下农民TM项目的相符性探究

《SCM协定》不适用于农业和农产品补贴问题,《农业协定》专门针对农业领域的补贴问题做了特殊安排,将补贴分成“出口补贴”和“国内支持”两种类型(彭岳,2007)。WTO用“国内支持”(domestic support)代替“国内补贴”(domestic subsidies)概念。足以说明对农业领域补贴规制的特殊之处,因此“国内支持”概念成为《农业协定》国内支持纪律的基础和核心(李晓玲,2008)。《农业协定》以及WT0争端解决专家组至今尚未对“国内支持”的涵义作出明确的界定,学术界对“国内支持”内涵和外延持不同的观点,因此要准确界定这一概念并不容易。一般认为,“国内支持”应当是各成员政府提供给农业生产的,除出口补贴之外的各种财政资助或援助措施。《农业协定》用。“综合支持量”(aggregatemeasurement Df support,AMS)计算各成员在农业领域的国内支持力度。并根据可能对贸易产生扭曲作用的程度,将“国内支持”分为“黄箱支持、“绿箱支持”与“蓝箱支持”三种类型(单一。2009)。其中。“黄箱支持”是指对贸易扭曲作用较大的措施。属于“综合支持量”的计算范围,主要包括价格支持、营销贷款、种植面积补贴、牲畜数量补贴及贷款补贴等(甘瑛,2009)。“绿箱支持”是指不会产生贸易扭曲作用或贸易扭曲作用很小的措施,《农业协定》附件2在“政府服务计划”中以肯定式清单方式,开列了12种类型措施。“蓝箱支持”是指在生产限制计划中对生产者进行的直接付款(段爱群,2005)。在这三种类型的”国内支持”中,“黄箱支持”是各成员需要通过谈判削减AMS总量的方法逐步减少的措施,属于削减承诺下的“国内支持”。而“绿箱支持”和“蓝箱支持”属于允许发达国家使用的“特殊和差别待遇”(李晓玲,2008)。

从2001年开启多哈回合谈判以来,美国在WTO多哈谈判层面,一方面同意向V/TO作出的具有贸易扭曲的农业补贴削减幅度。另一方面国会与总统均支持新的农业法案,维持或增加农业补贴。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讲,2002年农民TAA项目的问世改变了美国TAA项目的性质。是美国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削减农业领域补贴措施的一种退步,农民TAA项目的援助措施主要包括技术支持、现金津贴与再就业培训三种形式。从“黄箱支持“的概念和内容角度看,现金津贴应当属于对贸易具有扭曲作用的措施,曾在2006年WTO对美国贸易政策评审报告中被提及。由于WTO对农业补贴政策的法律规制比一般补贴政策宽松很多,特别是《农业协定》未授权各成员采取反补贴措施(彭岳。2007)。所以只要没有超出WTO中的削减承诺,美国仍然享有使用“黄箱支持”的权利,因为它毕竟不是‘农业协定>所禁止使用的。出口补贴”。从推动贸易自由化的历史经验角度看。美国在农业补贴政策方面显示出了高超的技术水平。主要目的在于补偿因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而受到不利影响的农民,赢得他们对美国进一步推动自由化的更加广泛的政治支持。总之,WTO体制下美国TAA项目整体上是合法的且可行的,但也要从《SCM协定》和《农业协定》的

角度,分别对工人TAA项目,企业TAA项目与农民TAA项目的援助措施展开具体分析和个案研究才能得出科学的、正确的答案。

四、结论与启示

由于TAA项目至今尚未被诉至V/TO争端解决机制,没有现成的个案可以分析,所以也就无法对其合法性做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同时,由于WTO多哈回合没有将结构调整议题纳入谈判范围,在未来几年内V/TO应该不会就结构调整制定专门规则,所以结构调整与贸易政策命题仍将悬而未决。在梳理贸易自由化、美国TAA制度与GATT,WTO体制中的结构调整之间内在关联性的基础上,从《SCM协定》和《农业协定》角度,分别对三个TAA项目的合法性进行了整体论证之后。本文得出以下三点结论与启示:

第一 由于贸易自由化引致的产业损害或结构调整是客观存在的。美国长期以来逐渐形成了“进口救济”与“调整援助”的双轨制立法模式,旨在应对产业损害或结构调整。特定历史时期和条件下的受损者,输家要求国会进行贸易保护立法,贸易救济(主要是进口救济)措施因此逐渐发展而来并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旨在应对产业损害。而1962年建立并逐渐演化而来的TAA项目旨在促进对进口竞争的积极调整,因此两者并行不悖,各司其职,共同服务于美国推动的贸易自由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