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智能化管理方案范文

时间:2023-11-14 17:36: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园智能化管理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校园智能化管理方案

篇1

关键字:高校新校区智能化数字化

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教育投资力度,高校建设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新时期。一座座新楼在高校拔地而起,一片片高校新区在各大中型城市四周日渐成形,上海的松江大学城、南京的仙林大学城等都已具规模。作为体现高校实力和人才竞争的重要一环,智能化系统的建设更是引起了一轮竞赛。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应用日新月异。高校作为国家振兴的人才培养摇篮、科研开发基地,基础建设中智能化系统是必不可少的。新校区的建设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大计,智能化建设铺就了校园的神经网络。智能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校运行的可靠性和高效性,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和科研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到基建、设备投资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对大多数高校基建部门来说,对智能化建设的内容都早有接触,但基本上是以单体建筑为主。而整个校园,非凡是一个现代化新校园的智能化建设内容和系统形式要复杂得多,牵扯的部门也多,做好充分的预备和设计工作相当重要。相对而言,高校基建部门在智能化建设方面的知识和人才储备还相对薄弱,往往是从各自的计算机系、电教、保卫等部门抽调人员和基建办、校领导等临时搭建智能化建设领导小组。在工程初期,这些工程经验不多的人员组合在规划、组织、协调等方面都面临很大的压力。

笔者自1999年以来参加了南京东南大学、师范大学、财经大学、森林公安学校、上海松江大学城、苏州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山东济南大学等一大批新校区的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在工作过程中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新问题,也略有心得。下面,就智能化建设在高校新校区建设中碰到的一些新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1新问题分析

几个工程下来,笔者感觉到各个学校对智能化建设都相当重视,但具体实施中却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因此出现了不少新问题,产生了许多遗憾,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整体进度布置不合理

这是个常见的现象,抢工期的现象比比皆是。业主、设计人员、监理、施工队伍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摘要:某年某月某日开学。于是“三边”甚至“多边”工程大量涌现摘要:边规划、边设计、边施工等等,一个“抢”字带来了诸多新问题1整体规划和单体规划的脱节;设计和需求的脱节;设计和施工脱节,还怎么保证工程的质量?对智能化系统来说,本身就处在整个设计过程的最后环节,设计工期不能保证,其他专业资料配合不能及时到位,再优秀的设计人员,设计质量也会出新问题。

1.2前期整体规划工作不到位。具体表现有摘要:

第一,随着工程进度的不断推进,发现不能明确智能化建设包含那些具体内容。多数高校新校区在立项时已明确了建设时间表,但在整体规划及方案确定时智能化部分的内容往往被忽视了,而且很快就进行几个主要建筑单体如教学楼、宿舍、食堂的设计工作。智能化设计内容很多,学校此时缺乏一个前期的整体规划,智能化领导小组往往是在设计人员多次催促后召开紧急协调会,然后匆匆商定委托智能化设计的内容。如此商定的内容经常会出现变数,且最后往往和园区整体智能方案衔接错位。

第二,控制中心的重复设置和协调不畅。没有一个前期的整体规划,各单体建筑智能化系统往往设计成独立控制模式,由此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控制室,如摘要:消防控制室、保安监控室、电视前端室等等。一来增加了值班人员数量,二来各控制室之间的联络协调也很不方便。

第三,各单体建筑智能化系统安装到位但长期不能使用。各单体建筑智能化系统虽已安装到位,但整个校园的各个智能化系统总体方案滞后。而且,总体方案和单体系统的配合不可能天衣无缝,出现产品不统

一、接人形式不统一等新问题。协调解决、整改需要一段时间,造成智能化系统整体开通往往要滞后学校开学很长时间。

第四,系统开通后整改麻烦。系统开通后,随着时间的发展,一些大大小小的整改是必要的。由于整体方案和单体方案配合的不到位,整改的难度和投入可想而知。先单体后整体规划式设计流程的弊端大家都清楚,抢工期做法严重影响了学校智能化的整体规划和建设质量。

1.3“业主”前期介入太少

此“业主”是指学校某个大楼的某些房间的使用者或某些系统的管理者。对学校而言,此“业主”涉及的面非常广,可以说牵扯到学校的每个部门、每个人。由于“圈地”的不确定或责任人的不确定,基建部门在搜集基本设计要求时虽然尽心尽力亦不可能为设计人员提供完善的资料,设计人员也不可能充分理解“业主”需求,后果只会是出现下面两种情况摘要:第一种情况,在图纸设计已完成、土建施工进行的过程中“业主”要布置自己的使用功能时发现缺、少等新问题,怎么办?请设计人员提供修改图,请安装人员增补管线,影响投资和工程进度。第二种情况,“业主”一直等到人住后才发现缺、少等新问题,这会既影响使用,又造成一种无法追究责任却影响使用者、建设者、设计者相互关系的事实。

补救的范围究竟是有限的,各个系统还要整体调整,同时因为采取的办法多数只能明装,又要影响大楼的美观。

1.4设计各专业人员的配合素质有待提高

大学新校园请来的设计人员队伍基本上都来自国内最具实力的各大设计院,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堪称一流,为什么说他们的配合素质有待提高呢?大家都知道,国内大部分智能化系统规范和标准的制定是最近十几年的事,相对来说,其他专业对其理解还不透彻,本专业和其他各专业的配合也还不够熟练。多数建设单位心目中教室、实验室、办公室、会议室的数量以及位置、面积等一定要满足要求,对于设备机房乃至通路却熟悉不足,以致造成建筑专业设计人员在满足建设单位要求以及规划批准面积、形式的前提下对设备机房和通路能小则小,能偏则偏。其实,建成后对大楼的整体运行起关键功能的是那些机房和通路的管理、维护。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校园智能化方面的内容只会越来越多,对机房和通路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对设备机房、通路不予重视的做法只会造成日后管理不便、扩容困难、运行不畅。

另外,由于智能设计人员的设计时间非常紧张,配合工作往往不足。这里讲的配合包括和业主的配合、专业间配合、和专业集成商的配合、和施工人员的配合等等。大部分设计人员和业主的配合往往停留在业主提供资料的层面上,和专业集成商用于设备调研的的配合时间很少,本专业需要其他专业配合的资料也不够全面,总是希望业主标定的集成商最后优化。这当然会影响图纸的质量,而且会引起不少的修改,这些修改往往是在土建基本完成甚至装修完成已经使用的情况下,修改的难度很大。

2建议

针对上述几个新问题,笔者在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前因后果的基础上认为,做好一个大学新校园的智能化系统,下面所列几个新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2.1设计周期要保证

业主在布置整个园区建设进度时应和设计、施工人员充分沟通,给设计人员留有合理的调研、设计时间,以保证设计质量。

2.2作好前期整体规划

在校园整体规划方案确定时,智能化系统也要确定一个整体规划方案。校方在确定整体规划方案的过程中,可以首先到一些智能化系统作得较好的大学校园参观取经,学习他们好的作法,同时更重要的是从他们的失败教训中获得前车之鉴。然后组织设计人员、校方使用者、智能化方面的专家、系统集成商、设备供给商等共同协商智能化各系统的规划方案,这一过程可能要费点儿时间,也会有许多反复,但却是相当重要的。最后可以将议定的方案提交校领导审阅批准,形成一个明确的智能化系统规划方案。在这个过程中,笔者觉得以下几条好的经验可以采纳。

第一,高起点,高质量。新校园的智能化建设要充分考虑适应时展、适宜学校育人环境的要求,着眼于长远发展,在系统形式、产品选型等方面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还要充分考虑其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果断不采纳很快将要淡出市场的系统形式和产品,各个系统最好选用统一或兼容的产品。高起点、高质量不是提倡攀比。有的业主一心想要比别人的好、系统比别人全、布点比别人多、牌子比别人响,这种心理要不得。各个院校都有自己的优势,也有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只要是结合了这些特征而制定的满足师生需要的规划,就是一个好规划。

第二,充分的预留。新校园的发展余地很大,考虑一期投资的新问题可以先确定几个要上的系统和系统形式,但规划最好作全,管路要预埋到位,而且考虑到分期实施的难度,预埋的室内外管路、安装的配线线槽要考虑充分的扩容余量。

第三,控制中心集中化,相关系统集成化。也就是说整个校园集中设一个智能化各系统管理控制中心,而在每个单体建筑中设分控单元,值班、管理、维护人员集中在中心工作,既减少了人员数量,也提高了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同时方便了校方对人员的管理。现在智能化建筑的概念炒得很热,笔者认为,对学校建筑来讲在投资方面多受限制,在资金答应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几个系统的小集成。比如安保监控系统就可和电视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集成,在这方面技术很成熟,投资少,但是很实用。

2.3基建部门在搜集基本设计要求时要充分熟悉到其重要性和难度,尽可能为设计人员提供详尽的资料搜集基本设计要求的工作可以说涉及的面太广,难度也很大,短时间内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建议负责人员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仍要注重和有关“业主”联系,让他们了解图纸设计情况,尽早确定需求。施工过程中的修修改改是很正常的,也是轻易解决的,等人住后才发现新问题就太晚了。

2.4设计人员要维护规范的权威,在设计过程中提高配合质量。

规范是设计人员设计图纸最重要的依据,对智能化各系统的机房、布线通路的设置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另外,为了便于扩容、维护,其数量、面积要考虑一定的余量,其位置分布也要合理。校方和建筑师在确定方案的时候,希望能体现这些要求,维护规范的权威。

配合是设计人员必须熟练的一门技巧。配合首先是双向的。具体来说和业主的配合就不单是提供资料这么简单,设计人员要在充分分析业主需求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验,为业主提供一个初步方案,在和业主和集成商协商后才能确定最终方案并转化为图纸。和集成商的配合也不单是了解他们的产品和系统,还要进行对比优选,将他们的产品和系统转换为自己的方案。和施工人员的配合也很重要,因为设计不可能尽善尽美,小小修改总是必然的,关键是要配合施工人员工程完美体现自己的设计意图。配合到位是智能设计人员提高设计质量的保证。

篇2

关键词 :物联网 ;智能建筑 ;应用 ;发展 ;高校智能化1 物联网以及智能建筑的体现方式

探讨物联网及智能建筑的体现方式之前,我们首先就必须要了解两者的基本概念,只有了解了基本概念才能够真正谈得上提升建筑智能化水平。下面本文就来分别分析物联网及智能建筑的概念和体现方式。

1.1 物联网

所谓物联网主要指的是事物之间相互连接的网络,物联网同互联网相比有着明显不同。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是对互联网的延伸及发展。互联网是信息之间的交流,而物联网则是物品之间的交流。当前我国的物联网技术开始得以发展,物联网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网上购物、电子银行、教学医疗等领域都能够看到物联网的影子。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于物联网,人们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加强对物联网的研究应用已经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然选择。

物联网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物联网技术已经成为我国今后发展的重要的新兴产业。云计算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传输技术都与物联网技术有密切联系。所谓网络传输技术指的是网络层之间的传输定位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包含互联网、WIFI 以及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则指的是物件的传感、执行以及近距离通信等。云计算技主要是利用不同区域的高性能计算机来进行有效沟通融合,最终为物联网提供科学高效地数据管理、分布式计算等服务平台。

1.2 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就是根据客户需要来对建筑物的管理、结构、外观、服务以及设备等进行高效组合从而最终满足客户需要。智能建筑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能够使得建筑物成为一个健康、优雅、舒适的建筑体。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建筑技术是智能建筑技术的四大基础。提升智能化水平就必须要加强对这四种技术的研究。智能建筑理念当前已经被人们广泛认同,并应用得到了各个领域。照明系统、节能减排监控系统、安防消防系统集成就是智能建筑理念的典型体现。物联网技术带给了智能化领域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颠覆了传统的思维方式。这场革命把人的思想融入到智能化体系中,把电子芯片放置于建筑、各类管网、空调设备等物体中,甚至是人类无法达到的区域,如楼层、墙体、夹板等建筑物内部隐藏的众多管线和阀门中,通过物联网实现了管理人员对小至一栋楼宇,大至一间学校,甚至整个社会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实施更为有效和统一的控制与管理。可以说,建筑业下一个重要的发展就是依靠智能建筑、智慧建筑的飞跃发展。

2 物联网在建筑智能化中的应用

2.1 物联网应用现状

物联网是一种先进的专业的技术,这项技术本身获得了较快发展,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这项技术也到了广泛应用。设备之间通过传感器联网,人们可以就更加真实地了解电子设备的使用信息。照明系统、空调冷暖系统、给排水系统、安防消防系统与电梯系统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智能设置,也是物联网应用的具体体现。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局域网的应用是值得注意的。局域网应用过程中经常采用总线型或者是环型树型拓扑结构。这些拓扑结构有助于人们资源间的共享。

2.2 物联网在建筑智能化中的具体应用

建筑智能化离不开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已经贯穿到了建筑智能化的各个环节中。物联网技术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在于无线网络的普及、网络宽带化。当前无线网络获得了较快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在智能建筑中得到了全面应用,网络宽带化的形成能够满足各方面的要求及应用。智能建筑之所以能够实现关键在于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物与物之间的连接成为了可能。本文以大学校园为载体,详细叙述物联网在校园建筑智能化中的具体应用,物联网技术具体应用在校园以下领域 :一是智能教学中的应用。智能教学主要包括了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电子图书阅览等。建立实时和非实时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利用网络进行大面积的远程或者直接教学,系统可供优秀课件储存、下载、点播,同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全方位的互动教学,这样既丰富了教学手段,又提高了教学质量。设计者在考虑校园全数字多媒体教学网络布线系统应充分考虑建成后的需求,并应充分考虑网落全覆盖,在教室的各个位置都可以利用 WIFI 上网互动教学。教室内由多媒体电子讲桌统一控制所有设备,包括投影机、投影幕、计算机、视频展示台等设备。通过控制面板可对各种设备进行切换和操作,如可切换控制各种设备的播放,选择频道和调节音量大小等。二是节能减排中的应用。节能减排是校园智能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将能够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具体而言,物联网技术在节能减排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在空调设备内安装感知组件,从而动态地获得各种环境状况信息(温度、湿度等)。之后通过上传数据分析,最后由节能管理一平台来全面自动地调控空调系统本身的负载端设备,把环境温度的有效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因为人为操作不当造成过冷或过热。我校大学城校区所有教学楼宇的暖通空调系统都采用远程节能减排监控系统作为管理辅助,当教室内无人或少人时,系统可远程关闭或调节温度,有效的节能减排的同时为我校节能大笔费用。当前较为流行的监控通信技术主要是 ZigBee 系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通过该系统将能够实现对室内湿度、温度的实时监测、同时还能够有效增强节能运行管理效果。该系统本身还具有搜集数据、分析数据、输出打印报表、传输无线内网、合理评价能源消耗等功能。三是智能校园安防中的应用,智能化的安防系统为校园安全提供有先进的保障系统。传统的安防系统存在着较多问题,新形势下在物联网技术支持下的智能安防系统与传统系统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采用物联网技术支持下的安防系统将能够全面科学高效地处理相关信息,准确性以及处理速度都将能够得到有效提升。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入侵报警以及电子巡逻是智能安防系统的主要内容。摄像机主要分布在华工校园主要出入口、停车场、每栋新建教学大楼的每一层的主要出入口、围墙、建筑等。在值班控制中心的值班人员可以 24 小时监视摄像机画面 , 随意切换画面,并可在较长的时间内存储录像 , 提供犯罪证据。智能化传感器和红外线传感器的应用将能够实现对非法侵入信号的有效防范,这对于避免误报警也是很有意义的。四是智能校园后勤保障中的应用。主要运用为校园“一卡通”,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教学科研、校园办公、远程教育、物业管理、图书借阅、身份认证、食堂就餐、医疗就诊等多项功能综合智能卡。这些功能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将各种资源数字化,方便统一管理。当前的一卡通系统主要是涉及到数据库、一卡以及一网三个层面。建议采用先进的控制网络作为分散的控制设备、数据采集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系统主干采用以太网,通过路由器连接校园网,终端设置若干个信息输入和输出控制器。建议采用非接触 IC 卡,通过非接触 IC 卡比起以前插卡式的 IC 卡更加先进、安全、可靠、实用,既保护了学生个人信息,又便于使用。一卡通系统同时应能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具有开放性和标准化的特点,并保证运行的安全可靠性。物联网技术的科学高效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校园建筑的智能化水平,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办公、后勤管理和物业管理等提供稳定的数据平台,有效地提升建筑物的舒适度,保证校园的安全,为建设一所国际化的校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制定完善的校园智能化建设方案应根据学校的明确需求,遵循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避免造成功能上的闲置。总而言之,加强对物联网与智能化建筑完美融合的研究已经成为今后校园智能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3 智能建筑在物联网时代的发展

物联网技术同智能建筑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是时展的必然结果。反过来说智能建筑在物联网时代将会得到较快发展。作为一种理念,智能建筑已经被越来越多地人接受,智能建筑所包含的绿色环保、人工智能等理念使得不同用途的建筑物都开始提升自身的智能化水平。物联网时代,智能建筑获得较快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智能建筑的范围将会不断扩大。当前智能建筑的理念已经扩展到到了住宅楼房、学校以及办公商业等领域。智能建筑、智能小区以及智能城市等逐渐发展起来。智能建筑的前景越来越广阔。二是智能建筑同绿色节能建筑有机结合在了一起。智能建筑同绿色节能是有密切联系的。智能建筑同绿色节能建筑的理念相结合将有助于降低建筑能耗,能够有效解决环境问题。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采取这一措施更显迫切。三是智能建筑外延的发展。随着智能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多,建筑结构,建筑材料也将会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以上三点都体现了在物联网时代智能建筑的快速发展。

4 结语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物联网技术已经成为当前时展的潮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融合,物联网时代真正到来。在物联网时代,智能建筑将获得更快的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能够有效提升建筑物智能化水平,智能建筑的快速发展也能够促进物联网技术的进步,两者之间联系紧密,同时也能够相互促进。本文首先分析了物联网及智能建筑的体现方式,而后重点分析了物联网在校园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以及物联网时代智能建筑的发展。可以相信,随着今后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我国智能化建筑的水准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各种新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智能化系统,开创一个安全、智能、便捷的新时代,让人们充分体会到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参考文献

[1] 楼冀阳 . 物联网在智能建筑领域的应用 [J]. 中小企业管理

与科技,201(41)

[2] 孙禄明 . 基于新型网络技术的建筑智能化项目应用案例

[J]. 电声技术,201(37)

[3] 魏宏飞、黄宗建 . 浅谈物联网技术和建筑智能化 [J]. 现代

营销,201(39)

作者简介:

篇3

关键词:智能化校园;综合布线;网络中心;安保监控系统

(1)智能化校园(弱电)工程是全校性的大项目。要引起学校领导层的高度重视,要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统筹安排学校各处室,分工协作。要成立专门的智能化校园建设小组,由懂业务的人员来管理,负责方案设计、工程招标、现场管理、工程测试等。只有这样才能与土建工程同步,才能与学校具体的功能需求一致,保证智能化校园的顺利完成。这一点是重中之中,如果你的人员搭配的越合理,管理组织越严紧,对以后的发展好处越大。但这也是学校高层容易忽略的问题。

(2)综合布线是智能化校园的基础,它的稳定、安全关系到整个智能化校园的成败,要把它作为工作的中心及重点,比如在一卡通的布线中就采用专网(同校园网隔开,专有的线路,专用的交换机及设备),而没有采用虚网形式(在校园网络中,采用VLAN技术,一旦校园网出现问题,也会影响一卡通系统),虽然造价高一点,但是保障整个一卡通系统的稳定性,从而有力地保障了全校数千师生的日常学习及工作。综合布线中产品要选用中高档的,综台布线中一定要强调强电跟着弱电走,不能说强电你搞你的,弱电你搞你的。否则,弱电中各信息点没有强电支持,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3)对于网络中心的建设一定要有一个全局’性的总体考虑及设计,因为网络中心是智能化校园所有硬件设备的存放点。是综合布线的所有线路的汇集点,要充分考虑其供电、温度、湿度、接地、防雷、照明、消防等方面的要求。如双路供电、UPS后备电源、强弱电分开、良好接地、双路照明、温度湿度监控、网络式桥架(参考卡博菲)、良好通风系统、精密空调(室外机的安放)、自动气体消防,后备电源电池间的单独设计(要求地面承重1000kg,平米)。还有一个是对于后期管理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网络中心综合布线的标识系统。良好的布线、理线、作标识,对于网络中心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综合布线系统的每一条电缆、配线设备、端接点、安装通道和安装空间均应给定唯一的标志。标志可包括名称、编号、颜色及其他标志。电缆两端均应标明相同的编号。配线设备、线缆、信息插座等硬件均应设置不易脱落和磨损的标志。有些学校网络中心的整个设备的布线、理线非常乱,而且只有部分标识,用一句话来讲,就是一个蜘蛛网。而有些学校网络中心设备就布局合理,理线整齐有序,标识详细,这样在网络切换过程中,只花很少的时间,便全部到位,而且对于以后的网络管理工作打下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4)尽量多留信息点的接口。据统计,如果多留出50%的信息点,布管的费用不到整个工程的1%,如果以后再打洞布管,费用要接近工程的50%。所以在设计阶段,一定要尽量多考虑以后的功能需求,在不影响整个工程造价的基础上多预留出信息点(也可以不穿线,只预埋管路),这样就为以后的智能化校园应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比如某学校由于一开始设计时没有预留信息点接口,安保监控系统只有几十个信息点,但随着安全校园的功能加强。现在要求要有近200个监控点,除了再布明线外,没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对于会议室及特殊要求的教室、实验室,可以考虑多预留地插,作为移动投影等设备使用。南财这方面做的很好,有关场合考虑到了地插及投影屏的装修施工(同背景墙的结合)。

(5)无线网络对有线网络是一个很好的补充。有些人会提出一个疑问:无线网络是否会取代有线网络?其实,无线网络对有线网络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在图书馆、会议室、展览馆、学术报告厅、体育馆、校园公共场所等,都要设置一定数量的无线接八点,作为有线网络补充,从而提高用户接入的灵活性。所以无线网络最终并不会完全取代有线网络。有些学校这方面的前期规划就做的很好,每一个公共场合都预留了2 4个信息点及电源插座,为无线网络做好准备。

(6)对于安保监控系统,现在大部分学校采用数字和模拟技术相结合,以降低成本,在价格及技术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数字化的安保监控系统是发展的趋势,从发展的角度而言,数字监控部分取代乃至完全取代模拟监控、准数字监控,仅仅是一个时间问题,因为它有众多的优点:即插即用,监控进入计算机网络,领导分控均在办公室电脑上实现,监控图像、控制及报警信息数字化后进入计算机,可以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系统管理和图像处理。

篇4

方案的实施,满足了大学校园网络应用的需求,解决了全网用户的安全认证要求,能根据用户的特征由网络管理人员给予个性化的服务,实施针对用户的安全策略,而且不用考虑用户处在校园网络中的哪个位置、接入到哪个交换机的端口上。

用户概况:

湖南工程学院是一所有着55年办学历史的工程类大学,随着学校的扩招和学科设置的增多,新增校园面积1200亩,新校区与原有的二个校区通过光纤互联。校园网络工程建设项目的指导思想是:先进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开放性、经济性、可管理性、易维护性,目标是建立一个以先进的多层交换机与多条万兆以太网构成核心体系的高性能、高可靠性的三校区互连网络。

湖南工程学院创建于1951年,坐落于湖南省湘潭市,占地面积1811多亩,现有校舍面积39.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4.5亿元。校园育人环境良好,是省“园林式单位”和“文明高等学校”。现有在职职工1157人,其中专任教师657人,教授、副教授264人,博士、硕士265人。学员共有本科专业34个,涵盖了5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管、文、理、经多学科协调发展,本科教育为主,其它教育形式为辅的办学的格局,全日制普通在校学生达11785人。

原有的校园网络设备始建于1999年,几年来,网络业务种类和用户接入数量成几何级数增长,目前三个校区需要通过校园网络高速互联实现统一的教学和办公系统,原有校园网的硬件基础设施和网络结构已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用户需要,其主要表现在:

1、网络结构不合理:

校园网络的结构和方案是2000年规划和设计的,大多采用的是二层结构,核心设备压力很大,特别是随着目前上网用户剧增,校园网络常表现不稳定,需要重新进行规划和设计,使整个校园网络和结构更趋合理,网络更趋稳定。

2、校园网络内部运行带宽略显不足

学院的网络骨干和到大部分楼宇链路设施都是在2000年设计和选型的,校园网经过近四年的发展,信息节点的剧增,网络应用服务的增加,网络资源的丰富,特别是像多媒体的应用、数字图书资源、网络课件等很多网络应用都需要很大的带宽,使得整个网络的带宽明显不足,无法满足应用需求。

3、主要设备老化

由于学院网络是在2000年前建设的,核心交换机为思科的6006,而该款设备已经停产,即使想对该设备进行升级都很困难;像很多汇聚设备都是二层设备,接入设备还有一些非网管设备,这些设备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应用需求,同时很多设备都出现端口损坏,造成广播风暴,给正常的网络应用带来很大问题,也造成了整个校园网络的不稳定。

4、网络安全管理乏力

当前网络蠕虫、网络病毒及黑客攻击事件层出不穷,加上校园网独有的开放性,以及校园网用户强大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使得校园网络经常处于内外夹击的状态。目前湖南工程学院的校园网只是仅通过一台防火墙防御外来的攻击,对于关键数据和应用未能再有其它的安全保障,网络安全管理又显得乏力。因此考虑一些必要的安全解决方案,保证校园网络的可信运行也是势在必行。

总之,现有的网络性能与用户现实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必须对校园网络进行整个的升级改造。

预期目标

新的校园网络建设要实现:

先进性:核心交换机具备高密度的万兆端口,汇聚交换机有万兆上联端口,交换机满配置能实现线速转发,硬件实现ACL,Qos,组播等功能。

可靠性:核心、汇聚、接入都采用冗余连接,确保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运营稳定、可靠。

安全性:不以影响网络性能为代价,实现病毒和攻击的监测与防护;对用户实施接入控制,可精细地定义用户,赋予用户使用网络的功能和范围。

可扩展性:交换机的交换容量大,模块插槽多;应使用工业标准互联,建设网络尽可能不用厂商专有互联技术。

开放性:网络设备能互联互通,网络用户管理功能与操作系统、应用层网关互通,能与防病毒系统连动。

经济性:非常好的投资保护能力和低的运营维护成本。

可管理性:所有设备支持标准的网管协议,使用网管软件进行统一管理,能够对传输流量实时观测,分类,统计,分析,为网络运行、控制、规划、升级提供可靠的依据。

易维护性:提供各种管理、监控、维护手段,自动分类报告各种预警和管理事件。

技术解决方案

明确了网络建设的原则,获取网络规模的具体数量,准确估算了未来3年的网络业务流量需求,用户经过反复比较、选型和论证,最后选定了ProCurve Networking by HP的自适用边缘架构企业网络设计理念及万兆以太网解决方案和产品。

ProCurve Networking By HP解决方案这种新理念以两个主要原则为基础:以集中的方式保持全面的网络控制,并将控制和智能推至连接用户的网络边缘。实现这些目标,使得网络基础设施架构将网络为中心转变为用户为中心成为可能。

所有的交换机都提供智能化的边缘控制,如802.1X接入认证。对于教学机房的网络接入,可将非智能化的交换机接入到5308xl,5308xl每个端口支持并发的多个802.1x用户认证。5308xl系列交换机中集成专利技术的IPS(入侵检测系统)技术组件,具有病毒抑制功能,这种技术并不是依靠病毒特征码进行病毒的识别,它无需外置IPS模块,而是根据类似蠕虫病毒的特性来进行病毒的划分,识别可路由vlan上的数据特性,可智能的进行病毒的抑制、阻断、防御,在不增加网络负担、管理复杂程度的前提下,缩短对病毒的反应时间。

网络的管理和用户接入控制采用ProCurve Networking By HP 的 IDM 解决方案,实现中心命令 (ProCurve Manager Plus 和 IDM) 以及边缘控制(智能化边缘设备,支持802.1x或基于MAC地址、基于Web的用户认证)。

方案点评:

篇5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已出现重大变革。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终端应用普及,师生之间的互动无处不在,学习个性化、教学管理智能化和评教跟踪、学校家庭互通、师生共同成长的校园文化等新型“智慧校园”教学管理模式已日渐成熟。关于“智慧校园”的研究已成为现今教育信息化领域关注的热点。

【关键词】智慧校园 智能终端 关键技术

1 智慧校园的机遇和挑战

很多大学陆续会筹划实施智慧校园方案。技工院校也有部分开始实施,比如基于中国电信e卡通的智慧校园方案。但是目前大家都是在探索中行进,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在建设过程中主要会遇到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1)各个技工学院在建设智慧校园的过程中没有形成统一的系统构架和技术标准,导致数据不一致,数据缺乏共享性和互通性,最终变成只是智慧了自己,无法智慧大家,形成了所谓的“信息孤岛”。

(2)教学资源存储分散,资源的共享性较差,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有的教师纯粹为了凑数而做资源,教学资源良莠不齐。

(3)先进的信息化教育手段难免会遇到传统的教学思想的抵制,导致信息化建设步伐减慢。

(4)学校管理层对智慧校园提供的支持有限。

2 智慧校园的特征

智慧校园的三个核心的特征:一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二是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各个应用于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和协作;三是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而笔者认为智慧校园是信息技术深入渗透到师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信息化校园,各种智能终端为师生提供一个广泛的感知环境。

智慧校园兼顾教育、技术和文化多方面的特性。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1)与网络环境紧密结合。将学校的有线和无线网络以及其他的网络系统充分融合,形成一体化的网络环境。

(2)智能终端广泛应用。计算机和智能终端为师生接入智慧校园提供了硬件保证。

(3)提供综合业务处理服务。能对教学管理中的各种业务按标准流程进行快速处理,为广大师生提供业务快速办理的平台。

(4)个性化的定制服务。针对不同角色提供不同的信息化服务。

(5)学习随时随地。通过有线或是无线网络,借助智能终端,可以随时随地在学校任何地点进行学习、答疑和在线讨论。

(6)教学资源充分共享,教学资源灵活配置。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云平台,随时调用资源库中的教学资源进行授课,与教学系统无缝对接,满足教学需求。

(7)实现校家互通。通过智慧校园平台,家长可以随时了解子女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教师也可以及时反馈信息给家长。

3 智慧校园依靠的关键技术

智慧校园的兴起必然是依靠技术的发展,在多种技术的交互作用下才能充分发展智慧校园的“智慧”。

3.1 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即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RFID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它最重要的优点是非接触识别,它穿透了强,并且阅读速度极快;它至少包含两个部件:标签和应答器。在技工学校中使用最多的就是校园一卡通,类似于一张银行卡大小,里面内置识别芯片。校园一卡通目前在技工学校已经广泛使用,并作为校园内部RFID识别的基本载体。学校可以很方便的利用RFID技术实现学校的门禁系统、身份识别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智能电表和会议考勤系统等。并且能利用计算机技术快速得到统计数据。

3.2 二维码技术

二维条码技术主要是利用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在黑白相见的竖条图形来记录数据信息,是数字对象唯一识别符的一种。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主要通过光电扫描设备来自动识读,以达到对信息快速自动处理。二维条码在学校中的主要应用是图书入库出库管理,通过贴上相应的二维条码标签能快速读取图书信息。其次,应用于学校固定资产管理,通过二维码标签能快速地获取资产信息,并进行相应的智能化管理。

3.3 校园网络技术

智慧校园必须依托高速的网络来进行传输数据,现今很多学校主要是以有线网络为主,但是有线网络必须要进行综合布线,移动性差。因为必须大力发展校园移动互联技术,只有360度无死角的无线网络才能保证高品质的教学资源传输成为可能,也能让学习无处不在成为可能。如今,3G甚至4G技术和各种无线Wifi接入技术的普及,让无线网络覆盖没有局域性,让学习者通过网络学习没有地域限制。高速、稳定、安全和易于管理的无线网络是构建智慧校园的基础条件。

3.4 智慧校园软件搭建

上述技术是实现智慧校园的基础,在这些技术基础上还必须搭建软件平台,通过将各种不同的管理软件进行优化和整合,构建一个完善的、统一接口的智能型平台,真正发挥智慧校园智能化的作用。

必须加强和完善智慧校园中身份识别系统,通过校园一卡通或是手机识别技术建立起完善的识别机制,只有加强了环境的感知,才能更好地发挥人在智慧校园中的主导作用。

4 结语

智慧校园是一个新兴的事物,它能带给学校的转变是巨大的。因此,智慧校园的建设必须兼顾学校建设的方方面面,同时又应该以学校为主导,通信商必须在关键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并积极参与进来。我们也应该看到智慧校园必须以物联网作为基础,所以必须重视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护数据的安全和防止受到外来攻击。采用成熟可靠的系统,杜绝安全隐患。

智慧校园建设是推动技工院校信息化发展的重大举措,作为一个新兴的事物,需要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地对它进行优化和升级,保证智慧校园健康、持续和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宗平,朱洪波,黄刚,许建真.智慧校园设计方法的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8):15-19.

[2]李卢一,郑燕林.物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2):8-10.

篇6

【关键词】射频识别;数据采集;无线网络;一卡通

1.引言

校园一卡通系统指的是将“一卡通”系统架构在校园网上,以感应式射频IC卡为媒介,搭建提供身份识别与电子支付服务功能的系统平台,以及架构在该平台上的各种信息化应用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与数字化校园的运行网络同属于校园网,且校园一卡通系统的部分功能为数字化校园提供共享数据和管理服务。所以,数字化校园与“一卡通”系统关系紧密校园一卡通系统是数字化校园的基本组成部分。

提出一种基于RFID的高校教学管理方案,从实际出发,确定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结合校园一卡通体系建设提升高校教学管理质量,并通过试运行期对数据的监测和反馈师生们的意见,并提出改进措施。

2.RFID理论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它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从概念上来讲,RFID类似于条码扫描,对于条码技术而言,它是将已编码的条形码附着于目标物并使用专用的扫描读写器利用光信号将信息由条形磁传送到扫描读写器;而 RFID则使用专用的 RFID读写器及专门的可附着于目标物的 RFID 标签,利用频率信号将信息由 RFID标签传送至 RFID读写器。一套完整的RFID设备通常包括读写器和一个或多个天线以及包含数据信息的标签。

RFID是一项易于操控,简单实用且特别适合用于自动化控制的灵活性应用技术。它不需要接触可以在一定距离之外进行数据读写;具有轮询功能;可以主动识别移动中的标签;不受阻挡物的阻挡干扰;相比较GPS可以在野外正常工作。

3.基于RFID和校园一卡通的高校教学管理方案

3.1 系统概述

基于RFID的智能校园信息平台建设主要是利用校园现有无线网络的基础上集成无线RFID网络,将校园一卡通平台与校园教务平台相结合,既能满足高校的选课等需求同时可以统计学生在体育锻炼、营养情况和上课情况。其中校园有线网络是该平台系统的主干网络,基于RFID的射频无线网络是旁支网络主要负责将一卡通读卡设备和主干网络连接。

图1 系统网络拓补图

如图1所示,该系统主要分为三类不同角色用户:教师用户、学生用户和管理员用户(包括主系统管理用户和子系统管理用户)。基于RFID的智能校园信息平台主系统管理端与子系统管理端通过有线网络进行连接,将数据统一从子系统管理端汇总至主系统,在本系统中所有的IC卡读卡终端全部安装RFID模块,将采集到的学生食堂打饭信息数据、体育锻炼信息数据及上课信息数据并通过RFID模块将上传至分别的子系统管理端,再由子系统管理端通过有线的校园网络上传至主系统管理端。

3.2 管理系统需求

1)用户管理

主系统下用户可以对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管理,包括对用户名及密码的设置、修改、删除、更新等操作。主系统管理员可以对教师及学生用户进行权限管理。还包括对登录系统的相应客户基本信息管理包括:修改基本信息、删除基本信息。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电子邮件等。

2)选课管理

在主系统下可以进行学期课程的选择,教师用户将自己上课信息及个人信息上传至服务器,主系统管理员将信息整理并且选课信息表,学生用户登录系统后在相应模块进行选课,选取相应教师及课程。

3)采集数据管理

通过RFID模块进行无线网络数据收发,首先一卡通管理终端将每日学生在食堂用餐情况、体育场锻炼情况采集并且通过RFID模块将数据上传至智能校园信息平台子系统,各子系统将多个终端模块采集数据汇总至主系统。主系统将数据记录存储到系统数据库,经过处理函数将采集数据整理到系统。供用户回来进行查询。

4)校园信息管理

用户在本系统平台登陆后可以查看系统管理的信息,包括选课通知、教务通知、校园内活动通知等。主系统管理员可以在系统上信息,并且进行信息的删除、修改等操作。

5)教育资源管理

学生用户可以在系统平台下进行相关教育资源的下载,为学习提供相应资料,教师用户将相关的教育资源进行上传,管理员用户则在系统平台下对教师上传资源进行审核并相关教育资源。

6)校园比赛管理

该平台下可以提供为校园运动会等校内比赛管理系统,在该系统下管理员用户对赛事进行对比赛项目进行管理,学生教师用户可以在系统平台上进行项目的报名。

7)一卡通管理

平台系统对校园一卡通进行管理,包括初始化IC卡、写卡、更改卡信息、对IC卡充值管理、挂失等操作。学生及教师用户可以进行IC卡申请。

3.3 系统设计

3.3.1 系统方案

智能校园信息管理系统在数据采集以及数据与信息平台进行交互的实现均是基于RFID技术。在数据采集方面智能校园信息管理系统体系,在基于RFID技术下可以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智能一卡通。把需要采集的数据在一个完善的平台上有机结合,进行完整数据传输,共用一个统一的数据库。其主要可以解决本系统易维护性高的要求:以往校园管理中需要对管理人员、卡及设备进行管理和配置,以及人工的数据录入。但在基于RFID系统下可以通过安装在食堂、教室、操场等地方的读卡器将数据采集然后进行管理、维护。按照相应的数据格式将数据分析保存。

图2 RFID采集模块的布局设计

数据采集得到后通过相应的软件平台将数据分析解决,在智能校园数据采集管理平台上将数据分析,以人性化界面的方式呈现给最终用户。系统最终实现在RFID技术下将硬件设备(读卡器、数据采集器)与软件管理平台(智能校园管理软件和采集数据库)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分析掌握学生在校园的营养、锻炼和学习情况,并且根据相应的信息进行合理的分析。更好的体现本系统的智能化的特点。

3.3.2 RFID采集模块设计

RFID采集模块主要采集学生营养健康情况的信息、锻炼身体情况的信息和上课情况的信息。采集模块具有非接触式IC卡的识别功能和RFID无线传输数据及数据存储功能。可以及时将数据上传至管理系统平台。本系统组要设计在每个教室安装一台数据采集读卡器、体育场进口处安装一台数据采集读卡器、食堂售饭口安装一台数据采集读卡器。RFID采集模块布局设计如图2所示。

在智能化校园管理系统中,在教室数据采集读卡器采集数据后,首先接入上课情况管理数据子系统,该子系统建设在教务处由RFID射频接收模块将学生上课签到数据情况进行存储,再按照相应IC卡号和学生编号将数据插入。在体育场数据采集读卡器采集数据后首先接入锻炼情况管理数据子系统,该子系统建设在教务处由RFID射频接收模块将学生锻炼签到数据情况进行存储,再按照相应IC卡号和学生编号将数据插入。在食堂数据采集读卡器采集数据后首先接入打饭情况管理数据子系统,该子系统建设在教务处由RFID射频接收模块将学生打饭签到数据情况进行存储,再按照相应IC卡号和学生编号将数据插入。

3.3.3 运行实施及意见反馈

本系统通过RFID技术的无线组网,将传统的校园有线网络扩展到无线网络上,用来实现对安装到教室、体育场和食堂的数据采集终端所收集的数据传到系统管理平台上。进行智能化的数据解析,将得到的数据存储到管理系统。该系统平台也可以实现选课管理、多媒体资源管理及体育比赛等相应模块。

本系统可以在以下方面改进:(1)通过该套系统方便学生和教师进行选课。(2)对于运动会可以避免以往的人工报名、人工安排时间、记录成绩的不便,采用网络报名并且自动生成参赛表和成绩表。(3)便于学校教务中心及时掌握教学情况,减少疏漏。(4)采用IC卡校园一卡通的管理便于督促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对学生营养的监控。(5)系统便于扩展和维护。

本论文论述该系统主要以以教学管理为核心进行分析,通过几大模块的设计完成对高校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为我国的教学管理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4.结论

建立基于RFID平台下的智能校园管理平台,以先进性为原则,面向用户进行功能开发,可以减少教学管理工作中人力、物力的投入。本系统的建立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劳动强度的减轻,它还是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体现。通过RFID技术的无线组网,将传统的校园有线网络扩展到无线网络上,用来实现对安装到教室、体育场和食堂的数据采集读卡器所收集的数据传到系统管理平台上,进行智能化的数据解析,将得到的数据存储到管理系统。该系统平台也可以实现选课管理、多媒体资源管理及体育比赛等相应模块。

参考文献

[1]万里鹏,陈雅,政建明.中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思考[J].情报科学,2004,22(3):355-362.

[2]张计龙,张成洪,张凯等.基于改进MVC的高校人事管理系统[J].计算机工程,2004,30(8):191-194.

[3]朱亚晓.基于ITIL的高校E-service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6.

[4]王臻,崔子仑,张新钰.基于ITIL的高校IT服务管理模型[J].微型机与应用,2007,6:199-200.

篇7

关键词: VMware;服务器虚拟化;利用率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4-8136-02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强,对教育改革的不断探索,教育投入也不断增加,高职教育也因此受到了高度的重视,笔者所在学院作为国家骨干示范院校,在软件和硬件上的投入也逐年增加,智慧校园的建设也提上了日程。而各类硬件服务器作为校园智能化建设的载体,在高职院校的智能化建设中至关重要,高职院校服务器的需求和采购数量也迅速增加。

伴随着服务器的增加,服务器的整合规划和管理也成为了高职院校智能化建设的课题。怎样对各类服务和应用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如何进行操作系统方面的快速高效的设置,以及合理的减少运营成本等成为了目前高职院校智能化校园建设服务器管理中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而VMware技术是服务器管理方面的专家,它能够有效的整合和管理多台服务器,减少了管理的难度,使得管理人员能够从繁杂的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

1 浙江省某高职学院服务器管理现状

近年来,应用系统不断的增多,笔者所在学院目前有近百门的精品课程、几十个部门和专题网站,各种其他系统包括认证系统、DHCP、DNS、OA、人事系统、学工系统、教务系统等。各种类型的应用,多样化的系统环境,各不相同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要求,增加了学院服务器管理的难度。目前的服务器管理问题如下:

1) 手工管理难,维护费力

笔者所在学院现在已经有各类硬件服务器近百台,各个服务器之间的应用都不尽相同,随着先前一些服务器的不断老化,不断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管理员的维护工作日渐繁重,整天奔波于各类服务器之间。维护工作费时费力,且时效性较差,给学院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2) 故障频发,应用系统不稳定

由于缺乏系统的规划,每台服务器搭建一个应用,出现较多的故障点, 一旦服务器出现问题,很大的可能性就是服务器宕机导致应用服务启用不了。而且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很多应用服务都开始不断的升级,且这些应用的使用时间也不断的增长,导致原来的服务器难以满足应用服务的需求,对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了学校教学、 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

3) 服务器利用率较低,业务扩展困难

资源分配不合理,利用率低下,使得学院的网络资源十分紧张。各类应用对学院已有的硬件资源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大部分服务器资源的利用率只有30 %左右,使得资源空闲浪费。同时,伴随着业务系统的不断增加,各类业务系统对服务器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增加服务器是必然的结果。

3) 数据备份难,软件有兼容性冲突

学院不同的应用环境和业务需求、各类各样的硬件平台、各种不同的操作系统,都使得系统的备份、快速恢复存在一定困难,同时,也对软件兼容的可行性造成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对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和部署,并且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就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2 基于VMware的服务器虚拟化管理

2.1 服务器虚拟化实施方案

当前学院部署了8台物理服务器,利用VMware建立相应的HA集群,从而对虚拟服务器进行集群式管理。在存储方面,我们采用共享存储来承载相应的虚拟机与数据。我们对学院科研使用虚拟化的正在使用的服务器进行统计,包括CPU、内存、硬盘等硬件参数需求的统计,最终,选择了性能较好、成本低、操作简便的SSD固态硬盘的ISCSI SAN存储设备。与此同时,在日常备份方面,我们选用了一台性能较低的ISCSI存储来保证虚拟机数据方面的安全性。

在全校实施这个服务器虚拟化方案,共使用8台物理服务器,总共虚拟了几十台虚拟服务器,7×24小时提供服务,总计已使用了大概22T的存储空间。其中包括学工系统、人事系统、认证系统等较大较复杂的应用系统,所有的虚拟机运行都比较平稳。我们的管理人员通过VMware vSphere Client对所有的虚拟服务器进行统一集中化的管理,包括虚拟机的创建、配置、资源的分配,克隆等。当然,在VMware上我们也可以对其中的任意一台虚拟主机进行相应的操作和管理。我院虚拟服务器的运行状态如图1所示。

2.2 服务器虚拟化的应用效果

使用VMware虚拟化技术后, 我们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从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成本。到目前为止,我院已经开通虚拟主机70多个,应用系统涉及到全院所有部门和相关业务。所有虚拟机都运行稳定,且服务器和存储的利用率显著提高,还有部分存储空间剩余,具有一定的拓展空间。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服务器虚拟化的优势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较高的服务器利用率,较好的软件兼容性

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可以同时有多个虚拟机在运行,并且各个虚拟机的操作系统可以不相同,各虚拟机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影响,避免了软件的冲突。使用服务器虚拟化后,每个服务器的平均利用率从10%~20%提高到60%~80%,并且大大降低了物理服务器的数量,节约了成本。

2) 集中管理,便于维护

VMware可以对所有虚拟机进行集中管理,灵活配置资源,统一管理各个虚拟服务器的运行状况,便于系统维护。如果临时需要搭建一些应用环境来进行应用服务的调试和测试,VMware也可以快速的根据具体的需求动态创建相应的虚拟机,灵活设置配置要求,并且进行相关应用业务的快速部署。

3) 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服务器虚拟化后,所有的应用全部运行在各自的虚拟机中,各个虚拟机之间是完全隔离的,各自独立运行自己的相应业务。所以,如果其中一个或者几个虚拟机出现问题,比如系统崩溃、中毒或被攻击,都不会对主机上的其他虚拟机产生影响,这样就保证了其他服务器的安全。另外,如果一旦其中的一台物理服务器出现故障,在这台服务器上的虚拟机会自适应的迁移到另外一台物理服务器上,且这些虚拟机都会保持正常的运行状态,并不会中断相应的服务,虚拟机的使用也不会受到影响,这样就对服务的可靠性和业务的连续性有了一定的保障,从而降低了单点故障率。

4) 便捷的备份和恢复功能

运用VMware,我们可以进行服务器的集中化备份,并且快速实现系统故障的修复,有效保障了应用服务的稳定性。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创建虚拟机快照来进行相关应用系统的备份。

3 结束语

基于VMware的服务器管理是笔者所在学校智能化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运用该技术,有效的提高了服务器的利用率,降低了单点故障率,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维护困难的问题,提高了维护管理水平,节约了成本。

参考文献:

[1] 孙耀文,杨屹,高建亭.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高校校园网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2012(3):92-93.

篇8

【关键词】 物联网 智慧校园 建设 发展

前言:智慧校园,指利用云计算、虚拟化以及物联网等技术,对校园中人员以及资源的交互方式进行改变,实现各类资源、设施以及科研成果、应用系统的整合,实现应用之间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快速性,完成对于校园的智慧化服务和管理。

一、项目背景

在物联网技术与教育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影响下,智慧校园逐渐得到了发展和建设,其本身的复杂性和繁琐性使得智慧校园的相关概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加强对智慧校园的理解和认知,明确智慧校园建设中存在的技术难点,以物联网为基础推动智慧校园的建设和发展,能够提升师生的参与度,确保智慧校园逐步完善。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以某高校的智慧校园建设为例,从客户需求、建设目标、设计依据等方面,针对智慧校园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二、客户需求

智慧校园的建设,可以帮助学校创建全新的教学环境,实现科学管理,促进资源共享,提升学校总体的运行效益。因此,从客户角度分析,智慧校园的建设应该能够打破传统校园网建设中存在的信息孤岛现象,以物联网为依托,结合云计算等手段,实现对于校园内部各类资源的整合,为学校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改进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建设目标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构建能够覆盖整个校园的综合管理应用系统,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互通互联,逐步实现教学业务管理以及校园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1]。

四、设计原则及依据

以物联网为基础,构建智慧校园,需要从客户需求出发,明确基本的设计原则,如信息的可靠性、系统结构的稳定性、信息传输的灵活性等。想要实现智慧校园,需要关注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一是异构网络之间的统一与融合,二是对于海量信息来源的处理、分析和提取,三是从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等方面,加强对于信息安全技术的深入研究,四是明确相应的资源整合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智慧校园的建设成效,确保其功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

五、方案介绍

智慧校园的整体架构可以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一是感知层,其基本功能是为校园内的师生提供一个智能化的感知环境,结合数据采集技术以及分布式算法,进行底层数据的融合,实现对于校园内各类信息的智能化传输,为数据的分析提供必要的基础支撑,其主要设备包括各类传感器、标签以及一卡通等,具备低成本、低功耗和小型化的特征;二是传输层,其能够对校园网中的异构网络进行整合,如有线网、无线网和移动网等,重新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网络融合平台,提供各类业务所需的网络接口,以及更加可靠、更加高效的网络传输,实现网络的全面覆盖;三是服务层,主要是提供对于各类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处理,集成了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构建的服务器存储系统架构,能够以更加灵活、更加多变的方式,满足多种应用系统存储架构的不同需求,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数据信息的存储利用率以及管理效率,存在于服务层的服务器包括视频服务器、数据库服务、服务器等[2];四是应用层,实现了对于各类面向用户的信息应用服务平台的融合,如科研信息服务平台、校园设备监管平台、图书管理平台、人事信息管理平台以及一卡通服务平台等,可以根据各个服务平台的实际需求,实现个性化服务定制,提升教学与管理的智慧化程度。

基于物联网构建的智慧校园方案,具体来讲,可以分为几个模块,如校园一卡通平台、校园安全系统平台、校园信息互动平台、无线信息化校园等,可以由设计人员结合具体的需求,进行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设计。

六、投资收益分析

在智慧校园建设中,主要是针对校园内各种资源的整合,以及一些物联网基础设施的投入,如各种服务器、传感器、显示屏等,初期投入资金300万元左右,用于进行设备的采购和智慧校园整体架构的建设。

系统架构建设完成后,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教学场景,实现抽象问题的具体化,加深其对于学科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各种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相比较传统的网络学习方式,智慧校园平台下的学习具有自主性、开放性的特点,有利于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创新,由此所产生的收益是无法估量的[3]。

就目前而言,智慧校园的建设在技术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需要多个部门的相互协调合作,推动高校教育制度和管理制度的改革,才能确保其有效运作。

参 考 文 献

[1]陈明选,徐D.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发展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61-65.

篇9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发展方向;必要性;趋势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一、智能建筑的概念

所谓智能建筑就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对建筑的设备进行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和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等。智能建筑必须满足两个基本要求:第一,对于建筑管理者来说,智能建筑应当具有一套管理、控制、维护和通信设施,能够在花费比较少的条件下,有效地进行环境控制、安全检查、报警监视,能够实时地与城市管理部门取得联系。第二,对于建筑使用者来说,智能建筑应当创造一个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激发工作人员的创造性,并可以提供一个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

二、建筑智能化的必要性

智能建筑是智能建筑技术和新兴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技术、社会经济、信息通讯发展的必然;在现代信息社会,建筑物不仅仅是遮风避雨的场所,应是人、信息和工作环境的智慧结合,是建立在建筑设计、行为科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社会工程学、系统工程学、人类工程学等各类理论学科之上的交叉应用,智能建筑将成为未来建筑的标志。

我国目前正处于高速城镇化发展时期,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重快速增长,建筑节能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建筑节能已经成为我国节能的重点,节能优先已成为我国可持续能源的战略决策。改革开放30年以来,第三产业就业比例在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较大,随着在办公室工作的白领人员的增加,办公能耗将越来越大,同时对办公环境的安全、高效、舒适、便捷等要求也更加高。要实现建筑物的节能目标,只有把分离的设备、功能、信息有机整合为一体,才能使建筑物智能化,从而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三、建筑智能化的特点

1、实现机电设备的节能调控

在智能化建筑中,对于建筑运行中需要用到的各种机电设备都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进行全面控制,尤其是对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的控制更为明显。智能建筑能够自动实现对空调设备的最佳启停时间控制,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的生活舒适度需求,且避免了空调系统的空转资源浪费,达到节能目的。并对照明进行定时开关设置,且尽可能的多利用自然光线,减少了电能的浪费。

2、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了安全管理

在智能建筑的自动化管理系统中,设计了安全自动化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诸多安全系统,通过信息技术的控制与管理,提高了建筑的安全性能。尤其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在高层智能建筑中发挥了巨大的安全保护作用,是现代智能建筑必不可少的一项智能系统。

3、智能集成化、通讯自动化

智能建筑的重要标志是智能化集成系统,也就是通讯自动化,建筑设备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三个系统的集成。是原来建筑物中“弱电”系统水平的极大提升。这种提升使不少人在认识上产生了误区,许多业主及设计人员对智能建筑的功能,信息化产品了解较少,形成一种盲目的“智能热”,造成智能建筑的规模和功能超出实际需要。事实上智能建筑属于高科技,投入也相对高,工程有一定难度,技术含量高风险也大。智能建筑系是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对于高智能的建筑物未来发展,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深度,根据不同的需求发展需要的智能建筑。

4、实现高精度的建筑室内温湿度调节

室内温湿度的控制的建筑节能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对室内暖通空调的调节精度往往不够,使得室内的温湿度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而智能建筑中则能够利用楼宇自控系统来实现室内温湿度的自动调节,提高了暖通空调系统的温度控制精度,即增强了人们的舒适感,更实现了良好的节能效果。

四、建筑智能化现状

1、生态节能和环境保护方面远远不够

智能建筑应具有涉及多个行业的特点。它除了涉及自动化、通信、土建诸多行业以外,更重要的是要环保、节能减排,在各资源方面能循环利用,这方面在现阶段的智能建筑中有待提高。

2、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与规范

房地产开发已经进入热潮,目前智能建筑在各大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但工程的施工质量参差不齐,大量智能建筑工程未能达到设计标准,尤其是一些商务大厦打着智能的招牌但距真正的智能化相去甚远。个别房地产建筑开发商还没有完全搞清智能化建筑的真正涵义,但却率先发现这个新概念的商业价值,于是“5A建筑”“7A建筑”“智能建筑”等专业名词频繁出现在各类广告中。我国目前还处在智能化起步阶段,各大系统信息集成度不高,缺乏一些标准与要求。今后还需智能系统进一步地研发,使各大系统能有更好地融合。在国家提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今天,个人认为智能化建筑的标准指标与工程质量的检测成为当今的迫切需求。

3、智能工程的关键在于设计与整体规划

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工程中,总体设计方案的规划是能否在前期做好智能建设的首要条件。由于设计院、系统集成商、地产公司对智能建筑与智能社区的建设缺少对整个系统的认知与工程建设的经验,所以造成定位不准确,需求方提不出明确需求的现状。

五、智能建筑未来发展趋势

1、绿色环保

随着时展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的水平不断提高,而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一个舒适、便捷、安全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已成为当今人们的迫切需求;以现代技术特别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能化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人们对生活与工作的环境需求越来越高,而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它推动了智能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可持续的智能化系统在未来必将是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绿色建筑主要强调资源的节约利用,减少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从而体现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最终目的是实现节能环保。建筑的能耗一般是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这包括照明、设备耗电、空调的冷暖系统、保洁设备、电梯等。节约环保需要在绿色建筑中采用智能化技术,通过利用智能化系统的高度自控,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损耗,其具体应用是在照明系统、空调冷暖系统、电梯控制系统、给排水系统等方面。

2、智能系统集成

智能系统集成的本质在于优化设计与统筹。智能建筑在建设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从设备供应需求方向来考虑,还必须从建筑物整体的设计结构、操控系统及服务管理三个方面的集成问题来考虑。

智能建筑必然要求设计与智能系统相互适应,设计必须要从智能化系统的规划协调方面考虑,建筑平台必须要足够支撑建筑智能化的实现。建设智能化建筑必须要以设计、整体规划、智能化系统集成、精细管理为主。

六、智能住宅建筑的发展趋势

1、Internet网络的家庭化

小区宽带网建设实质上就是把以前的办公局域网、校园网技术引入到小区内,进而引入住户家庭。

2、信息家电的普及

随着技术的发展,家用电器会越来越趋向于信息化、集成化。将来的家用电脑将不在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处理和存储设备,它可能会集数字电视、音响、可视电话等功能于一身,成为名副其实的家庭信息终端设备。

3、家庭网络和住宅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技术应用

家庭综合网络的出现是住宅智能和信息产品不断完善和投入实际应用的必然结果。

4、智能化、网络化的物业管理

未来的智能小区和住宅,借助众多智能化系统功能的充分应用,将使物业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得到极大提高,同时大大降低管理和运行成本,让物业公司和住户都从中受益。

结束语

智能建筑的出现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作为一种具有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的现代建筑,智能建筑的发展是实现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必经之路。为此,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建筑智能化的必要性,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和智能建筑水平,完善建筑智能化系统,促使智能建筑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贾军尉.试论建筑智能化现状及发展方向[J].河北企业,2014,04:114-115.

篇10

北京坤腾世纪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坤腾世纪)作为国内一线的集成服务信息化建设先锋企业,始终本着以客户需求为先导,以客户利益为目标的服务理念,现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拥有丰富产品渠道的专业系统集成服务商和产品供应商。

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坤腾世纪拥有丰富的全球IT资源,与100多家国际、国内顶尖IT厂商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网络基础平台建设、信息化应用建设为目标,为客户提供系统集成的全面咨询服务、方案论证和产品方案设计,并具备工程安装、调试、测试以及日后整个系统管理、维护、功能升级等一系列服务管理能力。

历经11年的发展,公司已成长为一家注册资本达2200万元,员工200余人,业务横跨系统集成、行业应用软件开发和智能安防系统建设等领域。主要经营家用电器批发、商用显示设备生产与营销、政府采购设备供应、政府、教育、能源、政法等行业信息化系统集成、公共安全防范与建筑智能化设计与安装、科学级生命仪器的进出口、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等业务领域,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

坤腾世纪专心致力于各行业的软件设计、研发,相继开发出坤腾世纪一点通多媒体教学系统软件、坤腾系统信息资源管理系统软件(政府/企事业版)、集中式智能高(标)清视频管理平台 V1.0、集中式多媒体教室管理系统 V1.0、xcola大屏幕交互式教学电子屏显示系统 V1.0 、xcola大屏幕显示控制系统 V1.0、xcola停车场管理系统 V1.2、xcola硬盘录像机控制软件 V1.0、高(标)清播放导播控制系统 V1.0、基于互动教学的教育资源互联网管理应用系统V1.0、智能高(标)清实时录播系统 V1.0、xcola智能楼宇监控系统 V1.0、基于北斗卫星定位系统V1.0等自主软件产品和工具,并成功应用于网络建设、视频会议系统工程、音视频工程、教学录播、停车场管理、大屏幕监控系统等各种类系统集成项目中。

经过几年的努力,公司已相继在北京市的各高校,企事业单位、政府、石化、部队等行业完成了多个项目的施工建设并赢得用户的普遍好评。

坤腾世纪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团队。公司秉承了成立伊始的“务实创新、诚信共赢” 的经营理念,坚持“以优异服务与技术创造客户最大价值”为服务理念服务于各行业广大客户。

坤腾世纪目前拥有着强大的产品线、优秀的销售团队、雄厚的技术实力、丰富的客户经验及专业诚信的优质服务队伍。

坤腾世纪拥有80多人的软、硬件产品研发团队,经过几年的建设,软件方面已形成覆盖教育行业、安防与建筑智能化控制、地理信息管理系统三大领域的专业产品,自主知识产权系统拥有软件著作权24个,已登记成为软件产品的有10个。

自主硬件产品方面,已经实现从32到108各种尺寸的大屏幕触摸一体机、广告机、液晶拼接单元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公司先后成功推出的基于XCOLA液晶触摸一体机和“云世界”等校园媒体解决方案,基于E点通“云录播”终端和CMS集中管理系统的教育“云录播”、公安“云审讯”等解决方案,面向地质、公安、水利等行业的地理信息系统集成系统解决方案,面向安防与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停车场、物业、监控等软件产品。

在基于北斗的卫星定位服务方面,公司面向政府、电力、交通、旅游、汽车制造、矿业、公共安全等众多行业提供完善的应用系统解决方案和可靠的终端产品,建立综合信息运营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导航定位服务、简短数字报文通信服务和基于位置的增值信息服务,形成了“系统应用+终端产品+运营服务”的业务发展模式。到目前为止,坤腾世纪已经缔造出教育、政法、公安等领域内多款产品的行业标准。

优秀的销售团队

坤腾世纪目前拥有20余人的销售队伍。团队从业务行业划分为主攻政府与教育行业的政教事业部和主攻能源、电力、金融等行业的的企业事业部,以及专业从事安防与建筑智能化行业的设计团队。

从业务范围覆盖情况看,公司主要从事基础信息化建设、专业的行业信息系统集成工作、多媒体建设、大型的弱电设计、安全防范、网络工程等领域的业务开展;从销售区域分,又拥有 北京、上海、广州三个核心城市销售区域,覆盖周边省市的业务覆盖能力。

专业诚信的服务体系

坤腾世纪始终坚信:诚信服务是公司的生存之本。我们把“量体裁衣”和“一站式服务”的设计原则深深植入到咨询服务、产品服务、技术服务中;始终坚持“客户至上、技术领先、诚信服务”的理念, 形成了“安心2+1”的新干线服务体系。十年来,公司已经完整的实现了以事业部为核心的总部服务体系和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属地合作伙伴服务体系。

雄厚的技术实力

坤腾世纪作为一家集成服务商,目前拥有一支强有力的系统集成技术队伍。技术总监根据专家委员会的技术规划领导其下的研发部、系统集成部和客户服务部,各部门均有多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客服人员等。目前150多人的技术队伍,拥有18名项目经理和130多名系统集成技术工程师,均具有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管理经验,全面负责软件系统的设计、研发、系统集成、工程、售后服务等项目管理和技术支持工作。系统集成部门在凭借其雄厚的技术力量,科学系统的项目管理和优秀的售后服务保证,赢得了广大的客户,获得了广大客户的认可和称赞。

研发部自成立以来,高薪聘请了多位高学历的软件开发人才,依靠团体较高的知识层次,一直致力于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积累了丰富的项目开发、实施、产品开发经验,借助精深的计算机技术和极其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与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精诚广泛合作,以功能完善的软件产品,卓越的品质和令客户满意的售后服务,为客户提供一流的软件和服务,并在同行业中获得了较好的口碑,同时不断调整自身发展战略,了解国际最新动态,积极致力于系统集成和企业解决方案的研发并先后成功研发了多款教学录播、监控、视频会议等应用软件。

完善客户服务体系 优化服务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