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直接融资范文
时间:2023-11-14 17:36: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的直接融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中小企业融资;资金扶持体系;中小银行;场外交易市场
中国及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解决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探索出中小企业融资的优化路径。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理论和实际工作者作了大量有益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很多成果,提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政策建议。这些观点及政府采取的这些措施,对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政府加大对中小企业资金的扶持力度
从世界范围来看,许多国家都有一套对中小企业资金的扶持体系。各国所采取的措施各有特点。笔者认为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美国为代表,一是以日本为代表。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在建立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系统时,应采用美国方式,侧重以市场为主导。原因如下:
1.我国正在进行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国有经济成份正在作战略性调整;政府职能也正在实行转换,逐步从具体经济事务的管理退出,而着重于从法律完善、战略制定、宏观引导。如果我们以日本为学习标准,政府管理具体经济事务的职能必将加强,这与我国制定的体制改革路径是相逆的。
2.我国正处在体制改革的攻关阶段,面临着社会保险、医疗保险、金融改革、教育投入、农村投入及大量国企改革顺利进行等各方面的资金压力,财政负担很重,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以构建一个政府主导的中小企业资金扶持体系。而目前我国民间存在大量的闲置资金,截至2003年12月,我国居民存款达到11万亿元,如果按照“80%的人持有20%的资金,20%的人持有80%的资金”这个惯例推算,可动用的资金近90,000亿。建立类似美国的以市场为主导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鼓励、扶持和督促民间资本向中小企业融资,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3.市场主导的效率一般而言要高于政府主导的效率,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日本信用保证协会2000年的坏账率约10%,这一比例高于民间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融资的坏账率。
二、寄希望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现行体制、观念及信贷流程,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
很多学者都对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一般认为银行贷款是我国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资金来源。这一分析结果应该是较为现实的。但由此得出“要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必须加大对全国性大银行的商业性改革”这一命题,便存在错配之可能。尤其是当大量的矛头直指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时,错配便显得尤甚。
根据美国学者berger的阐述,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可分为两部分,一是信息成本,二是决策成本。所谓信息成本,是指收集中小企业信息及对其作信用评估的成本。而信息成本又存在标准和非标准之分。所谓标准信息成本,是指获取企业标准化财务报表信息的成本。而非标准信息成本,则是指从企业经销渠道、所在地区、主要客户、差旅费规模、主要业主等非标准途径获取信息的成本。由于中小企业缺乏规范透明的财务信息,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成本,主要表现在非标准信息成本上。而非标准信息成本的大小,则主要取决于金融机构与企业直接接触的便利程度。由于本地中小金融机构与本地中小企业之间具有信息对称的优势,融资的信息成本较低。
另一个影响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的因素是所谓决策成本,即金融机构内部组织结构的差异,可能影响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比如在一定的区域市场内,存在两家当地金融机构,一家属于大银行的分支机构,另一家属于独立的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贷款时,决策成本显然会不同。对大银行在当地的分支机构而言,由于其决策权的有限性,因而需要在银行内部的不同层级之间传递关于中小企业的"非标准信息"。由于"非标准信息"的非标准特性,因此其传递成本较高,这就产生了较高的决策成本。相反,对一家独立的当地金融机构而言,则不存在决策成本。因此,从理论上说,由本地独立的中小金融机构向本地中小企业融资,具有节约交易成本(信息成本和决策成本)的优势。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寄希望于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通过改革体制、观念及信贷流程等措施来解决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是极不现实的。尽管类似的改革(或改进)也许会起到一些作用,但决不是广大中小企业外源性融资的最佳选择,也决非四大国有独资银行经营策略的最优抉择。
因而,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的最优选择应是:(1)加大对现有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的重组、规范和改革,使其定位于本地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机构。截至2001年,我国共有109家城市商业银行,1049家城市信用社,38057家农村信用社。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中国并不是没有自己的中小银行体系,只是现有的机构没能很好地承担起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任务。(2)尽快放开金融业对民营资本的禁入,发展独立的以民营资本为主的中小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典当行等县域金融机构。则不仅可以撬动巨大的民间闲置资金,从而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而且可以把制度外金融(或非正规金融)纳入到正规金融之中。至于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所导致的风险,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使其控制在我们所能容忍的程度之内。(3)对于即将进行的邮政储蓄改革,笔者认为,应该将改革后的所谓邮政储蓄银行定位于社区银行,地方性银行,或农村银行。如此,则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将是个极大利好。三、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公司,尽早推出二板(或创业板)
该观点(或政策措施)确实有助于中小企业打通直接融资渠道,但很明显,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问题。试想,对于全国上千万家中小企业而言,二板(创业板)的容量显得是那么的杯水车薪,能从二板市场退出的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以及能从二板市场上融到资金的中小企业都将极为有限。
就整个资本市场来说,二板(创业板)是仅次于主板的次高层次,是资本市场发展的次高阶段。了解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历史的人都知道,我国资本市场目前最缺乏的也是最需要培育的却是资本市场的最低层次——场外交易市场(或柜台交易市场),而这正是广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根本所在。
篇2
关键词:理财产品;直接融资;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2
一、引言
随着近几年来金融创新的迅猛发展,理财产品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产品以超常规速度发展,受到各方的欢迎,同时也受到多方质疑。但理财产品现已成为金融市场上争相追逐的宠儿,这一点也毋庸置疑。在紧缩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下,理财产品俨然成为了银行改善流动性困境的救星。这类资金募集规模较大,较为多元化的理财产品,可谓既分散银行信贷风险,又扩大区域社会融资规模。
二、银企合作推动直接融资基本情况
天大集团始建于1986年,现有员工4000多人,是安徽省滁州市为数不多的大型民营企业之一,是全国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也是国有商业银行AAA级授信企业。集团公司下设安徽天大石油管材股份有限公司(代码:HK00839)、安徽天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天大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主导产品是特种钢管(油井管,船用、锅炉、汽车专用无缝管),家电零部件和塑料复合包装制品,在市场上占据较大的份额。
2008年5月,天大集团根据掌握的下半年行业市情,需要扩大生产,向滁州市4家国有商业银行提出一笔3亿元人民币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意向,用于购买原材料,但由于受信贷规模控制,没有一家国有商业银行能够承接企业信贷意向。为了突破规模控制瓶颈,满足企业实际信贷需求,建设银行天长市支行积极向上级行反映情况,经建设银行总行审批,确定使用“利得盈”理财产品筹集资金。2008年7月7日,建设银行面向全国推出“利得盈”信托类信托贷款型(全)08年第81期理财产品,该产品属于人民币信托类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募集期为2008年7月7日到2008年7月10日,全国额度共3亿,期限为182天,投资起点5万元,递增金额1000元,预期收益率为5.01%年;认购金额高于5千万元(含)的预期最高收益率为5.13%/年。由于风险较低,收益率相对较高,该产品发行后受到市场的青睐。
三、理财产品获得直接融资的模型剖析
“利得盈”信托类信托贷款型(全)08年第81期是建设银行总行设计发行的,以银监会许可的低风险金融资产为基础资产,以基础资产收益为保证,运用专业投资理财工具和风险管理方法,通过产品组合与创新,面向客户发行的预期收益较好、信用高、风险低的人民币理财产品。
(一)关系模型分析。“利得盈”信托类信托贷款型(全)08年第81期理财产品共涉及建设银行、天大集团、兴泰信托、建设银行天长市支行和机构或居民五个关系人。他们之间关系模型详见下图:
它们之间的具体职能关系为:建设银行属资金信托委托人,兴泰信托属资金信托受托人及信托贷款贷款人,天大集团属信托贷款借款人,建设银行天长市支行属信托信贷资产保管服务人,机构或居民属理财产品投资者。
它们之间的具体分工关系为:建设银行确认天大集团信用评级,发行和兑付理财产品并将所有认购资金与兴泰信托设立“安徽天大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贷款资金信托”,取得“安徽天大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贷款资金信托”的信托受益权;兴泰信托接受建设银行委托,以其名义向天大集团发放信托贷款;建设银行天长市支行作为天大集团属地银行机构,接受兴泰信托委托,担任信托信贷资产保管服务人;天大集团是受益借款人,负责偿还本金、利息和发行费用;机构或居民认购建设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享受较高得收益并承担一定市场风险。
(二)收益和风险模型分析。一是收益分析。天大集团获得3亿元人民币信贷资金182天的使用权,负责偿还本金3亿元,利息758.94万元,支付信托资产保管费210万元,支付信托报酬150万元,共计31118.94万元;建设银行收益主要向兴泰信托收取信托资产保管费,比例为0.7%,计210万元;兴泰信托向天大集团收取信托报酬,比例为0.5%,计为150万元;机构或居民收回3亿元本金并按投资额分享758.94万元利息(详见下图)。
二是风险分析。建设银行向投资者出售了预期利息收益,因此不承担到期兑付风险,但由于是理财产品的发行人,面对全国认可建设银行信用评级的众多客户,实际承担更大的社会信用风险;天大集团承担到期兑付风险,若到期不能履约,将失去企业AAA级授信评级,增加企业不良信用记录的风险;机构或居民将承担信用风险即本期理财产品的信托贷款借款人天大集团可能出现未及时足额支付信托贷款本金及利息的情况,造成本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可能低于预期最高收益率,收益可能为0,甚至发生本金损失,以及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政策风险、管理风险、提前终止风险、延期风险、信息传递风险、理财产品不成立风险、其他风险共十种风险(详见下图)。
四、同其他直接融资产品的比较分析
篇3
公司融资结构,是公司融通资金不同方式的构成以及融资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股权和债权不仅仅是可以相互替代的融资工具,更是可以相互替代的治理结构;融资结构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司治理效率的高低。因此,设计和选择合适的融资结构,充分发挥其治理作用,对现代公司至关重要。
二、公司融资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形成的基础
1.公司融资结构决定着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
公司融资结构决定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力量对比和权利配置,是企业各种权利配置的基础,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当企业负债率较低、债权人权利相对较小时,通常外部控制权市场能够有效发挥作用,形成股东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而企业负债率相对较高、债权人权利较大时,债权人会重视内部治理的作用,形成债权人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同时,融资结构的调整,会引起股东、债权人和经营者之间控制权的重新分配和争夺,并促进相机治理机制作用的发挥。企业所有权只是一种状态依存权,并不必然属于股东所有,股东只不过是“正常状态下的企业所有者”。在企业破产清算状态下,债权人是企业的拥有者。债权人的破产清算权将对经营者施加巨大的惩罚威胁,迫使经营者努力工作,停止营造企业“帝国”。因此,融资结构不单是一个融资比例的选择问题,更重要的是资金背后各主体相互依存、相互斗争、共同制衡的权利配置问题。
2.融资结构决定着公司治理的目标。
公司治理的目标是降低成本,而融资决策则是通过确定适当的融资方式,有效调整股东、经营者和债权人之间的成本,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约束人的行为。随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经营者逐渐掌握了公司的控制权,由于利益的不一致和信息的不对称,经营者常常会采用多种手段来侵害股东的利益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如增加自己在职消费、避免风险等行为,特别是在公司拥有较多的自由现金流量时,这种道德风险倾向就会更加严重(Jensen,1976)。这就产生了经营者和股东间的成本。通过增加负债融资,可以使经营者的这种道德风险得到一定的约束,因为负债的利息需要固定支付,这有利于减少公司的自由现金流量,而且利用负债融资使得公司的控制权是一种“状态依存权”,债权人有可能接管公司而使经营者承担破产成本。但负债融资的利用也为股东侵害债权人的利益提供了机会,如过量发放股利、投资高风险的项目、随意改变资金的使用用途等,增加了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成本。因此,融资结构的确定和选择,调和着经营者与股东、股东和债权人之间冲突,影响着两种成本的大小,决定着一定时期公司治理的目标。
3.公司融资结构决定公司治理的方式和程度。
为解决以上问题,股东常采用“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方式行使自己的权利;而对债权人而言,则通过相机控制机制、债务本身的激励约束机制以及银行监控机制来实施治理。大额股份持有者可以进入董事会,通过董事会直接选择、监督经营者,直接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和重大决策,检查经营者的工作绩效,即通过“用手投票”方式来进行控制;而小股东只能在证券交易所通过买卖股票,即通过“用脚投票”来进行干预。作为主要债权人的银行,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对借款公司实施控制。首先,银行可以通过是否提供信贷对公司施加影响,这一影响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公司其他可供选择的融资来源;其次,在借贷过程中,可以通过法律或信贷合同,要求获取公司的信息、对公司进行审计或直接参与公司决策;最后,在债务公司违约时银行会获得特殊权力,如取消债务公司对抵押品的赎回权、清算或重组,甚至会获得公司的股权。
4.公司融资结构决定着公司破产清算的控制方式。
当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或困境时,可通过清算或者重组的方式加以解决。一般而言,债权人愿意选择清算,而股东愿意选择重组方式,这是因为债权人具有优先清偿权,而股东则是清算的最后索取者。公司融资结构的安排对破产企业的控制选择也有决定性影响。如果负债比重大于权益比重,选择清算的可能性就大,反之,选择重组的可能性就大。如果债权人比较分散,单个债权人持有的债权比重相对较小,重组协议达成的成本就高,清算的可能性就大。相反,如果债权人比较集中,单个债权人持有的债权比重较大,达成重组协议的可能性就大。
三、融资结构视野下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现状分析
以上理论表明,公司融资结构决定着公司治理效率。然而,这一研究结论的获得隐含着重大前提,即以上研究的企业和银行均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主义企业,均以自身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无需承担就业等政治任务。对于目前正在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国而言,上述条件尚未能完全得到满足。我国国有企业或国有上市公司治理效应低下,主要体现在国有产权主体虚置、股权结构不合理、债务治理效应弱化、董事会缺乏内部制衡、监事会功能偏弱、以市场为基础的外部治理机制发育不全、信息披露不规范等方面。为提高治理效率,我国进行了数次融资制度的变革和融资方式的调整,企业融资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但由于融资机制不顺,企业治理效应的改进并不显著,主要原因在于:
1.融资体制变迁导致企业融资结构具有明显的制度依赖。
我国国有企业融资体制先后经历了财政主导型融资、银行主导型融资和多元混合型融资三个阶段。财政主导型融资体制集中有限的财务资源解决严重短缺商品的供应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公平性。但由于政府制订的计划往往脱离企业实际,企业不能根据市场的需要选择灵活多变的融资政策,导致财务运行的低效率,财务行为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该模式必然导致国家财政收入的下降和国家财力的衰竭,很难长期维持下去。为了强化资本结构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约束,从1979年开始,政府开始试行“拨改贷”制度,逐步形成了银行主导型融资模式,融资权回归到企业。而“拨改贷”将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牢牢地捆在一起,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由银行提供,提高了企业的负债率,使国有企业成为“无本企业”,企业与银行间形成一种具有“软约束”特征的信贷关系。企业的“高负债”,导致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债转股”改革,也标志着我国进入多元混合型融资阶段,“债转股”将商业银行对国有企业的债权转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的股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国有企业的负担,优化了企业的融资结构,降低了银行的金融风险。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所有权属于国家,作为控股股东的国家只能通过委托人来行使其所有权和投票权;而委托人在行使投票权时都面临着激励约束问题,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权力责任的不一致,这导致公司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股东“用手投票”机制缺乏。
可见,我国国有企业融资结构具有明显的制度依赖,其在强化公司治理方面的作用甚为微弱,国企的独特属性使治理机制难以发挥应有的影响。“高负债”或“股权高度集中”的特点并不是企业在市场化融资机制条件下进行融资决策的结果。
2.银行管理体制弱化了债权人治理效应。
针对国有企业的“高负债”,银行业自20世纪90年代尝试建立“统一授信、审贷分离、分级审批、责任明确”的授信管理体制,后来又逐步引入客户信用评级体系和贷款风险分类制度,对贷款管理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然而,我国银行体制中的特殊制度背景和政治诉求,使得银行难以真正参与债务企业的治理活动。首先,国有企业和大部分银行的终极控制人为国家,国有银行必须配合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支持国有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承担着国企经营不善和改制的成本。与此相关,特殊的制度背景使借款企业有恃无恐,因为能够导致企业丧失控制权的破产风险几乎不存在,通过负债进一步巩固其控制权进而获得控制私利就是其必然之选。这反过来降低了银行监督企业经营的积极性,制约了银行在借款企业公司治理中作用的进一步加强。其次,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和借款企业国有股本的产权主体缺位和虚置,造成作为债权人主体的银行没有对公司形成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最后,由于法律方面的约束,在国有企业破产时,银行对其影响力非常有限,《商业银行法》也禁止商业银行成为非金融机构的所有者,这样它们就不能通过直接持有国有企业的股份方式以所有者身份行使权力并对公司产生更多影响。种种原因造成我国国有企业债务融资软约束。
3.企业破产程序影响融资结构的合理性。
我国原来的破产制度存在相当严重的行政干预色彩,并且职工安置成为主要任务,对债权人利益保护存在诸多不公平。2007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虽在债权人权益保护上有一定的改善,但也存在一定缺陷。如在破产管理人的选任上,没有赋予债权人任何实质的决定权。《企业破产法》规定,破产管理人由人民法院选任,债权人会议仅有请求法院更换破产管理人的权利;对破产费用,债权人会议只有审查权而无决定权、变更权,这极易损害债权人的利益;而重整制度,已成为不少地方政府和企业逃避银行担保债权的合法方式。由于在重整期间,对债务人的特定财产享有的担保权暂停行使。在担保债权人否决重整计划草案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往往暗中干预法院工作,促使法院依据《企业破产法》做出强制裁定批准通过重整计划草案,使担保权人的合法权益再次受到侵害。对担保权人而言,其收回债权的可能性降低。由于破产法规的影响,企业的“相机治理机制”作用有限,银行只能被动接受重整计划。
4.资本市场不完善和非均衡性影响外部治理效应。
完善的资本市场会促进企业融资方式的多元化,有利于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我国资本市场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非均衡性特征比较明显,资本市场发展的缺陷影响了外部治理效应的发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存在以下几方面缺陷:一是发展的滞后性,我国改革开放自20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了,而股票市场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才得以面世,在金融抑制政策和银行主导型融资机制的作用下,我国资本市场的滞后发展与经济的高速增长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二是发展的不均衡性,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尽管证券市场已初具规模,但银行借款在社会总融资量中仍占有绝对优势,我国企业90%的融资都来自于银行借款,企业债券和股票融资仅占社会融资总量的10%左右。而且证券市场本身也明显存在“重股票、轻债券”和“重国债、轻企业债”的现象,形成我国证券市场畸形发展的局面。三是发展的不完善性。资本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可以使经营不善的公司充分暴露在投资者面前,股票价格下跌使公司有被收购的风险,从而经营者就有可能丧失其控制权。我国资本市场中,投资者之间在信息的拥有上存在很大差异,信息中包含有大量。的“噪音”(Black,1986),加上套利制度的缺乏,市场自身不能自动调节价格的波动,由此导致很多背离市场经济现象的发生。
四、优化国有企业融资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效应的政策建议
造成国有企业治理低效应的原因很复杂,但融资结构仍是主要原因。公司融资结构体现了公司治理主体的权力基础,决定着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和经营绩效。我国国有企业融资结构的畸形发展,不仅导致公司资本营运效率低下,而且影响公司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失衡,治理机制难以对管理层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依据融资结构对公司治理的决定作用,可以从优化国有企业的融资结构角度出发提高公司治理绩效。
1.完善融资体制,促进公司治理改革。
根据我国国有企业治理机制运作环境的特点,可以考虑以下两种措施完善融资体制:一是优化股权结构,如通过增加经营者的持股比例或改善内部股权融资比例,适当降低股权集中度,形成以相对控股股东作为股权治理主体的有利基础;二是调整债权结构,强化债权在公司相机治理中的作用。通过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提高直接债权比重和利用大债权人治理功能,形成对公司绝对控股股东的权力制衡和利益制衡;积极引进商业银行的相机治理机制,对企业经营者形成一种负向激励效应,并使企业控制权随着融资结构相机转移,以实现最佳的公司治理效果。发达国家的企业治理经验表明,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的治理效应具有互补性。将公司债权融资的硬约束与股票融资的投票权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相对合理的融资结构对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是不可缺少的。
2.继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强对公司经营者的约束和控制。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的现代公司制度,仅具有现代公司的框架而存在明显的制度缺陷,必须创造条件协调债权治理和股权治理的作用,才能在现有融资结构条件下增进公司治理效率。为此,应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在董事会内部加强监督、制衡机制,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维护公司整体发展;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鼓励其积极参与经营决策,避免中小股东监管软弱的缺陷,对经理层形成约束力。从融资制度上允许非国有投资者,包括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企业融资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推进融资主体多元化。同时,将资本市场的监督功能引入到公司治理改进的程序,以此提高公司的治理绩效。
3.完善银行产权制度,推动经营市场化。
本应市场化的银企关系一直受政府的干扰,处于畸形发展之中。造成银行被动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软预算约束问题,国有产权结构事实上为国有银行提供了一种“保险契约”,国家承担了全部(无限)责任,应继续完善国有银行的产权制度,积极推行银行主体多元化,破除其制度依赖;重建法人资产制度,由银行财产的企业法人实施对资产的全部处置权,真正成为市场化的主体,按市场原则决策和行动;在法人产权独立的前提下,构建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使治理机制真正实现银行的盈利目标。
篇4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国际经验;借鉴
中图分类号:F830.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12)02-0013-04
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据国家经贸委最新统计,我国中小企业总产值和利税分别占全国的60%和40%, 就业人口占全国的75%, 为我国经济增长和缓解就业压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这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中, 面临着诸多问题, 而资金不足、 融资困难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
一、政府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经验
1. 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 为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二战后,美国、日本、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制订并颁布了以保护和支持中小企业为目的的法规, 成为运用法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典范。以日本为例,日本政府在总结多年来保护中小企业的政策经验的基础上,于1963年颁布了《中小企业基本法》,作为日本中小企业法律体系的核心,成为其他相关政策法规制订的依据,被誉为“中小企业宪法”。另外,日本政府于1963年制定了《中小企业指导法》和《中小企业现代化促进法》以指导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1977年实行《防止中小企业倒闭破产法》来保护中小企业,此后又推出《中小企业金融公库法》等多部法规。由此,日本成为目前世界上中小企业法律法规最完善的国家之一。
2. 对中小企业实行倾斜的税收优惠政策。 为减少中小企业负担、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许多国家制定了各种中小企业免税或税收优惠政策。例如,1999年英国降低了对中小企业的公司所得税, 税率由30%降至20%,降幅高达33.3%。紧接着,英国政府又于2000年提高了中小企业纳税起征点,起征点由原来的4万英镑提至5万英镑,提高幅度达25%,同时又下调公司所得税税率至10%, 使中小企业的税负大大减少。 德国针对年利润低于200万马克的中小企业减少税收, 仅有大企业的一半。 美国尤其重视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克林顿政府针对企业的R&D投资实行永久性税额减免。日本政府以资本金数额为依据,规定对具有法人地位且资本金在1亿日元以下的中小企业, 按照其总收入高低分两个层次来征税,对总收入在800万日元以下的按优惠税率28%征收,超过800万日元的则按常规的法人税率37.5%征收。 而对中小商业企业均可享受27%的优惠税率。
3. 构建中小企业行政管理体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中小企业行政管理体系, 是许多国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在日本, 中小企业管理机构网络不仅遍及全国, 而且具有官方与民间相结合的特点。1948年日本政府首先在通产省内建立了中小企业厅,作为最高的中小企业行政管理机构,下设有中小企业审议会、社会团体与企业联合会等派生机构。同时,通产省还在各地的通商产业局设立中小企业科,各都、道、府、县地方政府则都设立了中小企业局。 这些行政管理机构以中小企业厅为中心,主要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干预和调节中小企业发展,为其提供保障和支持。
4. 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通过国家出资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是很多国家满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重要方式。 日本政府出资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融资机构,如“国民金融公库”、“中小企业金融公库”等,专门面向中小企业发放期限长、利率低的优惠贷款,其利率比同期银行利率要低2%~3%。 美国政府的中小企业署在联邦和各州政府的支持下为中小企业提供包括贷款在内的多种金融服务。法国、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中小企业银行,德国的合作银行、储蓄银行,意大利的手工业金融公库都是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5. 建立中小企业担保体系。 针对中小企业自有资产少、经营风险大、信用薄弱的弱点,许多国家设立了专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机构, 帮助中小企业获取担保贷款。 日本由政府直接出资成立信用担保协会,担保协会帮助中小企业获取商业银行贷款后,保险公库可为担保协会所担保的贷款提供再担保,当中小企业发生贷款违约, 担保协会可以从信用保险公库获得70%~80%的赔偿金,代中小企业偿还银行。 这极大增强了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的能力。美国则通过中小企业署牵头,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同时,配合以信用担保计划,并建立了遍及全国的信用担保体系。
6. 建立并扩大中小企业创业投资的平台。 一些发达国家还通过资本市场来搭建适合中小企业的创业投资平台,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支持。美国政府设立了“中小企业创业研究基金”,规定国家科学基金与国家研究发展经费的10%要用于支援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最早在美国出现的天使投资,是由自由投资者和非正式风险投资机构对原创项目或小型初创企业进行的一次性的前期投资, 成为美国大量高科技企业创业创新的主要资金支持者。 纽约的NASDAQ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创业板市场, 为众多无法进入证券交易所的处于创业期、 成长期的高科技中小企业提供了上市融资的机会,孕育并促进了微软、雅虎、思科、谷歌等高新技术企业的蓬勃生长。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1. 融资渠道狭窄,融资缺口较大。一方面,由于我国股权、债权融资门槛偏高,证券市场这一直接融资渠道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难以企及。 尽管我国也创建了创业板市场, 但是能上市的中小企业只是极少数。另一方面,作为中小企业主要融资渠道的间接融资中, 贷款难仍然是中小企业融资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据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对河北省500户样本中小企业的调查,其中412户企业把银行贷款作为融资的首选渠道, 但与银行发生信贷业务的企业只有16%。
2. 信贷资金规模虽持续增长、但增速不稳。由表1可见,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对小企业贷款呈增长趋势, 且增速高于银行业贷款总额增速。 截至2011年末,银行业小企业贷款余额为10.8万亿元,占企业贷款余额的19.6%。 但近年来受到从紧货币政策影响, 中小企业信贷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增长速度由2009年的32.2%,下降为2011年的25.8%,下降6.4个百分点。
3. 信贷资金来源分布多元化, 大型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占比低于中小金融机构。从表2可见, 大型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占企业贷款的比例为45.07%,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相比是最低的。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长期以来, 大型商业银行将基础设施建设和大中型企业作为主要的贷款客户, 对中小企业存在根深蒂因的偏见。近年来,虽然一些大型商业银行相继成立了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部门,但放款规模有限。(2) 一些大型商业银行在改制过程中根据服务于大中城市和大中型企业和收益最大化的原则, 进行了营业网点的裁减和撤并, 这不利于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
4. 对中小企业股东等自然人贷款比重提高。 由于中小企业信息识别比较困难,贷款风险较大,一些商业银行开始将贷款对象由企业法人转向该企业的主要股东,并以其家庭财产作抵押来贷款。由于作为法人的中小企业是不稳定的实体,财务报表可能虚假、资产可能流失或转移,但股东的住宅等个人财产稳定,以个人为贷款对象,利于防范贷款风险。因此,一些银行将贷款对象转变为中小企业的主要股东。
5. 中小企业信贷活动中的两极分化趋势明显。在中小企业中,那些产品有销路、效益好、资信质量高的优质中小企业越来越成为各家金融机构争夺的对象。各金融机构纷纷实行“黄金客户”制度,建立绿色通道,加大对这些优质中小企业的授信额度,改善金融服务, 这部分企业的贷款需求比较容易得到满足。贷款难主要是一般中小企业,最难的是那些发展前景差、效益低的小企业。
三、 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建议
1. 健全扶持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并提供优惠政策。2003年1月我国开始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 但由于缺乏保障该法实施的配套制度和措施,未能在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国应以现有法规为基础, 尽快完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 ,应涵盖中小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同时政府应在政策、制度上向中小企业倾斜,制定税收优惠与减免、财政补贴、贷款利率优惠等政策措施,解决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问题。
2. 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管理服务体系。 一是应强化政府管理部门――中小企业局等机构的职能和作用。 二是应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如知识产权评级机构、知识产权交易机构、市场调查和信息咨询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包括市场调研、信息咨询、人员培训、技术成果转让、知识产权抵押等多方面服务。
3. 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制度。 由于中小企业资信较低,贷款风险较大,我国应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特别是县域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应通过增加担保机构、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加强监管、建立再担保体系等措施,扩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担保范围和担保能力, 使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水平降到金融机构能够接受的程度。 担保机构的建立可以探索多种方式,一是以政府为主,由财政注入资本或向社会发行专项债券等方式筹措资金来组建。这种方式的信用度最高,但容易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适合于担保体系的初建阶段。二是由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同出资的方式来组建。这种方式的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财政的负担,而且信用度和适用性较高。三是由中小企业自发组建互助担保机构。 这种担保方式适合于在发展比较成熟的中小企业间采用。
4. 设立政策性金融机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鉴于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水平较低、 不良贷款率高的现状,将为其提供信贷的压力完全放在商业性金融机构上是不合理的。 目前应建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同时,应通过税收优惠、 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5. 商业银行应更新观念, 开拓中小企业信贷市场。随着商业银行之间市场竞争的加剧,仅靠开拓大企业客户来扩大市场份额已比较困难。因此,商业银行要想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需要及早重视培育、开拓中小企业的信贷市场。首先,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培育, 消除对中小企业的歧视, 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体系。其次,加强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通过知识产权质押、应收账款转让、票据包买等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第三,创新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模式。通过开展与风险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的方式来发放中小企业贷款, 充分利用风险投资公司、 财务公司等机构的优势, 降低银行信贷风险。
6. 规范、引导民间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民间金融一直在中小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操作不规范, 债权债务人的合法权益缺乏保护, 高利贷、暴力讨债、非法集资等现象比较严重,不仅风险高,且容易影响社会稳定。因此,急需加强对民间金融行为的规范和引导。 当前在温州开始进行的金融综合改革实验, 正是规范民间金融的积极探索。 民间金融活跃的地区往往是中小企业、 民营企业聚集的地区,因此可通过建立民间参股的中小企业基金、 中小企业银行等形式将金额庞大的民间闲置资金组织起来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7. 深化资本市场、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政府应加大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力度,继续建设、不断完善适合中小企业筹集资金的创业板市场, 为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平台; 应大力发展政策性中小企业基金,支持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支持中小企业的创业与技术创新, 特别是对有发展潜力但风险较大的高新技术及新兴产业领域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郭朝先. 借鉴国外经验构巩我国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J]. 经济问题. 1999. 3
[2]李进英. 张春姹. 赵经华. 发达国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主要模式及借鉴意义[J]. 金融论坛. 20. 2
[3]邓薇. 后危机时期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路径选择[J]. 新金融,2010(6).
篇5
[关键词] 中小企业;融资难;解决机制
[中图分类号] F27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2-0107-0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中小企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但在中小企业发展中依旧面临着发展受到制约的问题,其制约主要表现在融资难。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具有典型的中国特点,这主要是因为宏观经济条件和微观经济运营的双重因素决定的。针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和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解决思路和策略的研究。
一、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融资渠道过于狭窄、融资结构的不合理、融资规模过小、资金成本过高和权益性资本的匮乏等,这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金融机构的方面看,普遍存在向中小企业放贷所设计的相关成本过高的现象。在实际放贷过程中,中小企业相较于大型企业经营成本更低、规模更小,使其在相同放贷程序和经办环节的金融机构的成本和利益的比不均衡,造成了金融机构更倾向于面对大型企业放贷。有调查研究显示,金融机构面对大型企业中的大额贷款的运作费用占贷款总额的0.4%左右,而由于中小企业的贷款总额较少,使其管理成本过高,面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运作费用占贷款总额的2.6%左右,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积极性。由于金融机构对大型企业贷款的偏向,采取了一些政策性的措施来降低坏账的发生,而这些政策措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贷款。金融机构在面向中小企业贷款时需要承担较高的风险,且所获得利益较低,反向促使金融机构倾向于大型企业,而忽视中小企业。在金融机构的同类之间,其主导地位是贷方,使金融机构的主体之间的竞争机制存在缺陷。若在金融机构之间设置竞争机制,则有利于企业可以通过对自身实际的情况对贷款机构进行选择,这就使金融机构自身在竞争机制下不断完善自身在融资市场环境中的产品属性,使融资经济市场更加均衡的发展,从而促进企业和金融机构二者的共同发展。实际上,金融机构往往采取提高利率或减少放贷的方式对融资市场进行调节,这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就其原因是由于金融机构组织结构体系的不完善。
从中小企业自身方面看,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规模过小,资本制约,所以在获得相应的贷款时无形中增加了难度。一些中小企业对融资市场的认知具有局限性,其内部管理也存在相应的问题,形成了其融资问题的重点和难点。而中小企业中的领导决策层对融资问题认识的局限性,会直接影响中小企业对金融机构的接触和交流,从而使外部融资得到失败的结局。这些认知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对风险承担能力的认知,中小企业的财务决策层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盲目冒进追求规模的不断扩张,忽视了经营基础的重要性,另一种是过度保守,忽视了扩大规模的必要性。前者过度的追求扩大发展,往往容易产生盲目乐观的心理,无企业经营的风险意识,被非理性情绪所支配;后者则总是瞻前顾后,在公司决策过程中将负面情况扩大化,决策行为过于理智且胆小。这两种往往都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且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进程。另外,在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中,专业财务管理人才的缺乏使企业内部的相关财务管理工作并不专业,甚至出现债务超出企业正常承受能力的范畴,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中小企业的信用发生危机,这使金融机构在面向这类企业贷款时提高贷款门槛,或增加信用风险成本。据相关资料表明,有将近55%的中小企业在经营三年后面临退出市场的局面,这显示中小企业的经营稳定性并不如大型企业高,其倒闭和歇业的情况发生率较高,使中小企业在面对融资时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中小企业自身的财务制度并不完善,使相关财务信息不对称,使金融机构在选择是否给中小企业贷款时造成了障碍。
除了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自身方面的因素,影响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因素还包括了诸如会计事务所等相关社会中中介服务机构和体系的不完善,以及相关民间的融资活动不规范等因素。
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策略和机制
(一)以银行为主体,完善机构的融资体系
金融机构需要改变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主体,即是将银行视作其融资的主体,积极对民营银行和互助银行进行促进发展。民营银行比国有银行的政治影响因素更小,其发展大多遵循的是经济理论效应,可以促进民营银行将经营注意力集中在金融市场中的具有潜在价值的领域或者空白领域,中小企业就属于此类。当前政府已经放宽对民营银行的准入门槛,并进行了相当力度的扶持,这很大程度上预示着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除了对民营银行的鼓励外,还可以引导地方性的中小型金融机构的经营方向,地方性中小型金融机构具有操作灵活便捷、运作资金成本低等特点,其性质与中小型企业非常相似,加上具有厚重的“地方性”,更加适合当地中小企业进行融资经营,鼓励推进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可以与中小企业共同发展成长,形成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有生力量。要完善金融机构的融资体系,除了以民营银行为发展的主体和鼓励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外,对金融机构内部的其他融资形式的拓宽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由于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因各种原因造成的信用等级过低、财务决策层中普遍素质不高等原因,使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时可能面临多种风险因素,从而增加了融资的难度,针对这些风险因素,包括民营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就需要拓展其自身的业务产品,探索具有创新模式的信贷方式,利用金融机构自身的灵活性与便捷性,主动解决这一困难。
(二)以企业为中心,加强企业的财务素养
从中小企业自身的解决机制研究和探讨中,需要对中小企业自身的财务制度着手进行研究,一些中小企业由于财务制度的不完善,使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严重的疏漏,而相对应的财务报表也缺乏真实性和准确率过低,导致金融机构在审核贷款的过程中难以通过。所以企业需要对自身的财务制度进行完善或重新构建,以现代化的财务管理制度为基础,调整企业财务相关的机构,从而提升财务管理的环境。要提高企业的财务素养,除了对财务管理制度的提升,还需要积极引进多元化的管理制度,从财务制度制定的深度和广度进行综合的管理,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结构与中小企业发展相匹配。当前相当一部分的中小企业仍然延续着家族式管理的形式,从管理角度来看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弊端,而使用现代化财务管理制度取缔这种家族式的管理,可以有效的增加中小企业财务的透明度,提高中小企业资信情况,更加有助于中小企业树立自身的企业形象和品牌,无形中增强中小企业金融机构方面的信用等级。中小企业在经营发展中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素质,对自身的业务产品进行结构的合理化调整,扩大经营市场,以减少因库存而产生的资金压力,积极盘活资金,提高回笼,不仅可以促进企业正常的经营发展,还能推动财务管理制度的形成。引进专业的人才,对现有人才进行专业化培养,实现财务流程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坚持财务工作的诚信原则,加强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中小企业整体性的财务素养,从而实现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效率提高的有效性。
(三)以服务为宗旨,创建健全的服务体系
中小企业在经营发展和融资过程中除了需要金融机构的帮助配合外,还与相关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与相关民间融资活动等有密切关系。对相关服务活动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同样也有利于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当前现有的中介机构主要以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形式存在,而这些中介服务往往都只追究利益上的最大化,与相关企业勾结制作假账、假数据,来骗取金融机构的信任,使企业的财务账目失真,一旦审核查出,中小企业将失去金融机构的信任。所以相关中介服务机构应该秉持中立原则,从企业长期发展出发,提高服务质量。相关中介行业协会和政府单位,应该针对存在问题,着眼于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企业信用评价机制和体系,将机制与体系的运用落到实处,以确保评价机制和体系的公平、公正性。另外,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贷款担保体系,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可以通过相关的中小企业联合设立担保基金的形式进行成立,或者由行业内相关协会进行设立,从而形成互相监督与帮助的互助式关系,实现中小企业融资的实施。民间融资是当前中小企业主要融资来源之一,但这种民间融资的活动没有规范性的约束,非常不稳定,所以相关行业协会和政府单位部门需要将其进行规范化引导,通过信用、风险等方面对其进行监管,从而促进行业内部中小企业融资活动的稳定和有效的开展。
三、小结
在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机制的探讨中,应该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多方面的研究,通过对外部和内部多重因素的探讨寻找解决之道,具实际的情况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和提出改善措施。只有对各方面因素进行整合分析,才能使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自身,甚至企业服务性机构,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解决措施的实施,从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问题,促进中小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均衡稳定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郭娜.政府?市场?谁更有效――中小企业融资难解决机制有效性研究[J].金融研究,2013(3):194-206
[2]盛世杰,周远游,刘莉亚.引入担保机构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基于期权策略的机制设计[J].财经研究,2016(6):63-73
篇6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向好,但仍存在不稳定因素,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结构调整处于爬坡时期,解决好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对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企业融资成本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经济因素又有微观运行问题,既有实体经济因素又有金融问题,既有长期因素又有短期因素,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多措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金融部门和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第49次、第57次常务会议精神,采取综合措施,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适度增长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维持流动性平稳适度,为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优化基础货币的投向,适度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的力度,着力调整结构,优化信贷投向,为棚户区改造、铁路、服务业、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和“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提供有力支持。切实执行有保有控的信贷政策,对产能过剩行业中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不搞“一刀切”。进一步研究改进宏观审慎管理指标。落实好“定向降准”措施,发挥好结构引导作用。(人民银行负责)
二、抑制金融机构筹资成本不合理上升
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通过提高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能力、优化资金配置等措施,遏制变相高息揽储等非理性竞争行为,规范市场定价竞争秩序。进一步丰富银行业融资渠道,加强银行同业批发性融资管理,提高银行融资多元化程度和资金来源稳定性。大力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尽快出台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指导意见和配套管理办法,促进公平竞争。进一步打击非法集资活动,维护良好的金融市场秩序。(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负责)
三、缩短企业融资链条
督促商业银行加强贷款管理,严密监测贷款资金流向,防止贷款被违规挪用,确保贷款资金直接流向实体经济。按照国务院部署,加强对影子银行、同业业务、理财业务等方面的管理,清理不必要的资金“通道”和“过桥”环节,各类理财产品的资金来源或运用原则上应当与实体经济直接对接。切实整治层层加价行为,减少监管套利,引导相关业务健康发展。(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负责)
四、清理整顿不合理金融服务收费
贯彻落实《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督促商业银行坚决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降低过高的收费标准。对于直接与贷款挂钩、没有实质服务内容的收费项目,一律予以取消;对于发放贷款收取利息应尽的工作职责,不得再分解设置收费项目。严禁“以贷转存”、“存贷挂钩”等变相提高利率、加重企业负担的行为。规范企业融资过程中担保、评估、登记、审计、保险等中介机构和有关部门的收费行为。在商业银行和相关中介机构对收费情况进行全面深入自查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加强专项检查。对于检查发现的违规问题,依法依规严格处罚。(银监会、发展改革委等负责)
五、提高贷款审批和发放效率
优化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管理,通过提前进行续贷审批、设立循环贷款、实行年度审核制度等措施减少企业高息“过桥”融资。鼓励商业银行开展基于风险评估的续贷业务,对达到标准的企业直接进行滚动融资,优化审贷程序,缩短审贷时间。对小微企业贷款实施差别化监管。(银监会、人民银行负责)
六、完善商业银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引导商业银行纠正单纯追逐利润、攀比扩大资产规模的经营理念,优化内部考核机制,适当降低存款、资产规模等总量指标的权重。发挥好有关部门和银行股东的评价考核作用,完善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评价体系,合理设定利润等目标。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偏离度指标,研究将其纳入银行业金融机构绩效评价体系扣分项,约束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冲时点”行为。(银监会、财政部负责)
七、加快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积极稳妥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特色中小金融机构,促进市场竞争,增加金融供给。优化金融机构市场准入,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加快推动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稳妥培育立足本地经营、特色鲜明的村镇银行,引导金融机构在基层地区合理布局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银监会负责)
八、大力发展直接融资
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继续优化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市场的制度安排。支持中小微企业依托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开展融资。进一步促进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发展。逐步扩大各类长期资金投资资本市场的范围和规模,按照国家税收法律及有关规定,对各类长期投资资金予以税收优惠。继续扩大中小企业各类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及集合债、私募债发行规模。降低商业银行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和“三农”金融债的门槛,简化审批流程,扩大发行规模。(证监会、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银监会、保监会等负责)
九、积极发挥保险、担保的功能和作用
大力发展相关保险产品,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城乡居民等主体获得短期小额贷款。积极探索农业保险保单质押贷款,开展“保险+信贷”合作。促进更多保险资金直接投向实体经济。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大力发展政府支持的担保机构,引导其提高小微企业担保业务规模,合理确定担保费用。(保监会、财政部、银监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
十、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促进金融机构增强财务硬约束,提高自主定价能力。综合考虑我国宏微观经济金融形势,完善市场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人民银行负责)
从中长期看,解决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要依靠推进改革和结构调整的治本之策,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形成财务硬约束和发展股本融资来降低杠杆率,消除结构性扭曲。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继续深化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财税改革,简政放权,打破垄断,硬化融资主体财务约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落实对小微企业的税收支持政策,切实增强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引导小微企业健全自身财务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相关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和分工协作,注重工作实效。对各项任务落实要有布置、有督促、有检查。国务院办公厅对重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各部门有关落实进展情况,由人民银行定期汇总后报国务院。
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困局;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023-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截止2010年,中小企业对GDP的贡献超过了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关乎中国经济保增长、保稳定和促就业的完成,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在现阶段,由于全球经济低迷、需求疲软,使得靠低附加值生存的中小企业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再加上政府为了防通胀控制市场流动性,阻碍了一些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的发展。这些导致本就融资困难的中小型企业融资越发陷入困境。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早已是全社会的共识,然而融资困局又掣肘了其发展,矛盾之下,探究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解决途径已是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
一、融资的概念及其方式与渠道
1.融资的概念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对融资的定义为“融资是指为支付超过现金的购货款而采取的货币交易手段或为取得资产而集资所采取的货币手段”。这里的概念包括资金的筹集和资金的运用,而资金的筹集是融资的主要内容。
2.资金筹集的方式与渠道
从筹集资金的来源可将融资方式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
内源融资是指企业创办过程中原始资本累计和运行过程中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其由初始投资形成的股本,折旧基金以及留存收益构成。内源融资的主要渠道是企业股东的出资。
外源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对外举债而获得资金的方式。企业通过一定的形式向其他的经济主体筹集资金,其主要渠道为发行股票,发行企业债券,以及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
二、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探究
1.中小型企业股东经济实力较为薄弱,股东人数较少,股东承担责任的方式较为苛刻导致中小型企业内源融资困难
企业内源融资的主要渠道是获得企业股东的出资。而在我国中小型企业中,股东的经济实力较之大型企业,上市公司的股东逊色不少,当中小企业需要资金运作时,其股东的经济实力致使其对企业的资金投入非常有限。再加上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身份多为有限责任公司,有限合伙企业,普通合伙企业,其股东人数、公司规模以及股东承担责任的方式都受到法律的严格约束。如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上限人数为五十人,有限合伙企业中的普通合伙人和普通合伙企业中的合伙人对公司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所以,中小型企业中股东的经济实力薄弱,股东人数少,股东承担责任的方式较为苛刻导致了中小型企业内源融资困难。
2.中小企业赋税重,压低了本已微薄的利润,导致通过内源融资扩大再生产困难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中小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自我积累能力不足,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的税收占销售收入的 6.81%,高于全国企业 6.65%的平均水平;税收占资产总额的 4.9%,高于全国企业 1.91%的平均水平,税收占利润一半以上。
3.融资渠道单一,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我国资本市场中针对中小企业股权融资的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推出时间不长,规模较小,而且门槛较高,而门槛较低的场外股权交易市场缺位。债券市场以国债和金融债为主,截止2005年底,我国债券市场的债券品种中,国债和央行票据占了债券市场的67.48%,政策性金融债占25.15%,商业银行债、企业债和企业短期融资券等企业类债券只占到7%左右,而且交易不活跃,企业债、证券公司债、非银行金融机构债等日均交易量不到1亿元,相反,中国其他(特别是民间借贷)方式融资占比达19.1%,而美国只占1%,目前中小企业发行公司债困难很大。以上现实情况导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主要靠银行借贷,而银行贷款易受国家政策的影响,最脆弱的中小企业无疑是最大的受害者。
4.中小企业的自身抵押能力不强导致金融机构对其放贷时过于谨慎
抵押是金融机构在对信息透明度不高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时为保护切身利益而采取的重要措施。而我国的大多数中小企业规模小,自由资本少,固定资产比例低,这样,能够提供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作为抵押担保的资产就寥寥无几。没有抵押担保,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风险,也碍于政策的规定,常常以谨慎的姿态对待中小型企业,使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
5.中小型企业资本的产权不明晰,财务信用度低导致其外源融资困难
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大都是私人企业、家族企业,企业的资产和老板、大股东、家族的资产的划分界限不明晰,产权的不明确导致企业很难将自有资产或产权用于抵押和担保,从而无法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即使这样的中小企业获得了银行的贷款,但其模糊的产权,容易在发生贷款纠纷时出现扯皮的现象,一旦司法力量介入,老板、股东可能会采取丢车保帅的态度,让企业蒙受惨痛的损失。
其次,我国多数的中小企业缺乏健全的财务制度,财务的信息透明度不够高,在寻求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时不愿提供真实的财务报表。这增大了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企业信息甄别的成本,也让银行等金融机构面临着潜在的坏账风险。这让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抱以“惜贷”的态度,导致了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的困难。
三、对解决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的探究
1.改革税制
提高起征点,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设置最低起征点,对销售收入和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低于起征点的小企业实行申报免税,这对于鼓励小企业合法经营和规范财务管理十分有利,也有利于国家将这些小企业纳入管理体系,掌握企业发展信息。并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规模的中小企业实行阶梯税率,且最高税率不超过国家的优惠税率。如对新设立、资本额、销售额不超过一定限额的小企业免税,根据成立时间、总资产和销售收入的增长逐渐提高税率,通过这样的差别税率充分照顾小企业,使之能够获得更高的内源融资能力,实现稳健增长。扩大优惠税率的覆盖范围,使所有的中小企业都可以享受到税收优惠。加强税收监管,提高监管水平,我国有 100 多万的税务工作人员,有能力进行更为精细化的税务征管。应建立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对征管人员违规进行核定征收和暗箱操作的进行举报和处理。
2.在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基础的前提下,拓宽融资渠道
(1)积极发展民间合作金融机构
我国活跃的民间借贷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温州民间,金融市场在整个温州金融市场的占有率已达到1 /3以上。但是民间金融缺乏法律支持和有效监管,经营风险很大。如果能对民间金融组织进行规范和监管,并对其提供各种服务,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其的运营风险和成本,这也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2)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相对于大型商业银行来说,各地方金融机构由于其资本规模的限制,不能满足大企业的融资需求,但是能满足各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而且由于其地方性,能较清楚的了解各企业的实际状况,平衡了小企业与大银行的信息的不对称,弥补了这块市场的空白
3.将一定数量的中小企业捆绑在一起,通过集群融资的方式,增强集群内各个企业的融资能力
企业集群是一种充满活力的经济组织形态,其在资源、信息以及公共设施的共享上使集群中的每个单一企业都降低了经营成本,同时,各个企业的资产可以集合在一起,提供给银行作为抵押和担保,从而取得额度较大的贷款。再根据需求适宜的分配给集群中的各个企业。这样,加入集群的中小企业就获得了游离于集群外所不具有的特殊融资优势。
再则,同一集群内的中小企业的信息可以得到极大共享,从而产生了信息比较对称的状态,增加了集群内中小企业的信用程度,从而提升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其的信任程度,为获得金融支持打通了必要关节。
4.中小型企业应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健全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是提高企业融资能力的重要前提。必须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才能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任和支持。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可行性做法有:(1)完善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体系,形成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把“公”与“私”严格划分。(2)把企业的各项业务与其所占用的资金相互配套,保证专款专用,并保证各项业务的资金有一定盈余,避免各款资金的运用相互牵扯。(3)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的各项贷款要按时还本付息,即使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也要保证及时足量的还款,从而促进企业与金融机构间形成良好的信用互动。
参考文献:
[1]李宜昭.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路径研究[D].北京:2010:4.
[2]海鸣.中小企业民间金融支持及其创新研究[J].企业改革与发展理论月刊,2011:2.
[3]陈敏.企业筹资决策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投融资模式;民间商会;行业协会;信用中介
以民间商会或者是行业协会作为信用中介,进行中小企业的投融资贷款支持,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与信用体系进步背景下,中小企业投融资模式创新发展的一种体现,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运营发展资金匮乏,推动中小企业运营发展进步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一、民间商会为信用中介的投融资模式背景分析
以民间商会或者是行业协会作为信用中介进行中小企业投融资贷款的投融资模式,是在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同时,由于面临着投融资困难问题,对于运营发展进步起着很大阻碍制约作用的背景下,作为非盈利以及非政府组织、以企业经济发展服务为目的的民间商会,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在中小企业投融资中作为信用中介,进行中小企业投融资的支持,以促进中小企业的运营发展与进步。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其推动作用下,也迅速的发展起来,并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成为一种趋势,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进步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但同时在中小企业的这种世界性的迅速发展态势下,由于金融市场的不健全以及对于中小企业管理体系的不健全等问题,导致融资难成为中小企业运营发展中的重要制约因素,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进步有着很大的制约和局限性影响作用。而另一方面,民间商会以及行业协会作为一种非盈利以及非政府组织机构,随着建立之初至今,不管是在组织制度以及运行机制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突破与发展,对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不仅对于行业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管理与服务水平有很大的提升,更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以及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中,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积极作用。因此,这种以民间商会作为信用中介的中小企业投融资模式,也逐渐在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情况下,被提出并应用,它对于减轻政府负担与保证市场秩序与发展所需服务等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民间商会为信用中介的投融资模式分析
(1)民间商会为信用中介的投融资模式建立。在进行以民间商会作为信用中介的中小企业投融资模式的建立时,根据我国目前中小企业的运营管理特征,加上银行金融机构的运营特点,并结合民间商会组织本身具有比较强的内聚力、组织规范、影响力高等情况,可以进行民间商会以及商会会员、担保公司等三方联保下的,通过中小企业自身的保证,实现的中小企业与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运营合作关系,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中小企业的运营发展与进步。以民间商会为信用中介的中小企业投融资模式,进行中小企业投融资贷款的保障体系,主要是通过在对于现有的一些保障方式进行继承以及深化的情况下,也就是中小企业进行投融资贷款过程中,仍然存在有金融机构进行企业信贷必要工作和条件要求,即对于企业信用级别的评价和企业自身担保加上企业的专业担保等,但同时又是在这两种工作要求以及贷款方式进行改进的基础上,实现的以民间商会作为信用中介的中小企业投融资贷款。这样的中小企业投融资模式,不管是对于银行金融机构,还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讲,都能够从这种模式体制中获得一定的利益,具有较大的积极性作用。对于银行金融机构来讲,在向企业进行贷款的信贷方式上,实现了向企业授信的转变,并且信贷工作过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简单化的转变。其次,对于中小企业来讲,这种模式对于中小企业运营发展中的资金困难问题,有很大程度上的解决,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和进步。(2)民间商会为信用中介的投融资模式实施条件。首先,以民间商会作为信用中介的中小企业投融资方式进行运行实施,需要政府进行认可和支持,这也是该种投融资模式实施的重要制度保证条件;其次,企业运用这种投融资模式进行投融资应用实施,还需要民间商会作为投融资的桥梁以及纽带作用作为条件,并且这也该模式实施的重要前提条件;最后,该种模式的运行实施还需要银行以及金融信贷机构对于自身的工作进行加强和改善,以作为投融资模式实施的主导条件;同时,企业的专业担保公司还需要在模式实施过程中,为模式中的各方进行相应担保与保障措施的提供,以促进模式实施。
参 考 文 献
篇9
【关键词】直接融资;资本市场;资本结构
随着经济的发展,直接融资模式变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温州企业家们开始意识到不能把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应该要采取多渠道融资。面对此类问题浙江商业银行温州分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杨守强说道“温州要想占金融高地,必须要抓住直接融资的新机遇。一旦你开启直接融资这扇门,你会发现世界更宽广。”现在虽然间接融资仍是占主导地位,但是已经走下滑路线。然而直接融资则快速成长,而且得到了广大企业和投资者的高度认可和积极参与,而且发展的潜力也相当大的。
我国的直接融资是从改革开放以后才产生的。从1978年到1992年处于萌芽期,此时正是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之时。然后到了1993年至1998年,进入了第二发展阶段,初步发展时期。从1999年进入正轨。从进入正轨以来,伴随着股票市场快速的发展和债券市场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使得直接融资得到了快速发展。这种发展有利于优化企业融资结构,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同时,也有利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从而降低系统性风险隐患,进一步发挥直接融资在金融市场中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由于我国的直接融资开始是以股票市场为发展工具的,在市场各方的共同推动下,股票市场这十几年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与之同步发展的债券市场在2008年以前发展的并不那么顺利。相关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在2002年到2007年鉴,企业债券累计融资为7937亿元,但是,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金额达到了8068亿元。分年度观察,除了2005、2006年两年以外,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对企业债券的比重都大于1,平均为1.54。据相关调查显示,截止2012年7月末,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余额达到3.59万亿元,占我国企业直接债务融资规模的60%;公司信用类债券余额达到6.2万亿元,占我国债券市场整体份额的258%。这么好的结果,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市场创新与产品创新。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推出了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如企业的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资产支持票据、超短期融资券等,从而填补了信用衍生品市场的空白。银行同时还定向推出发行方式,形成了定向发行和公开发行双轨并行的债务融资工具等。
从推出新的发行方式以及多种融资方式,在2008年到2011年之间的相关数据分析,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达16837亿元,而企业债券累计融资达42611亿元,后者是前者的2.53倍。分年度观察得知,企业债券与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的比例都大于1.5,平均为2.6。其中,相差最大的是2009年的数据,企业债券是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比例的3.69倍。总而言之,随着债市的迅猛发展,直接融资在企业资金来源中的比例也不断提高。
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也进一步说明了直接融资的发展水平。截止2012年6月底,沪深两个股市的上市公司达到了2444家,同比2002年的上市公司总数多了一倍之多。沪深两个股市的总市值同比2002年总市值又多了近5倍之多。截止2011年底,A股融资规模为7941.90亿元,同比2002年的增长了将近10倍。如此成就,很大的功劳是资本市场的。同时,资本市场更进一步的促进了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发展。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活力和影响力,引领了企业管理模式和治理水平的改善。与此同时,也完善了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
我国的金融体系是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国有企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股份制改革也是通过资本市场来完成的。因此,资本市场的良好发展是推动股份制改革的基础。
随着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蓬勃发展,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的规模比重也稳步提升。相关数据显示,银行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从2002年的92%下降到了2011年的58%,从数据对比中可以看出,我国经济长期依赖银行融资方式的格局得到了逐步的改善。在降低对银行贷款的过度依赖同时,使得我国金融体系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也相应的得到了提高。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司相关调查人表示,“随着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未来人民币占比有可能更低。”
从2002年到2011年,我国的直接融资规模增长了17.1倍,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提高了9.1%。还有数据显示,我国2011年企业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合计融资为1.8万亿元,合计总额占到了社会融资总额的14.0%。其中,2011年,企业债券融资规模达13658亿元,比2002年增加了35倍;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4377亿元,这十年间增长了将近5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十年来我国的直接融资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本文一直坚持直接融资的发展趋势,原因一,直接融资有较强的吸收经济波动风险的能力;原因二,吸收风险意味着直接融资能够支持实体经济中的一些创新活动,因为创新活动本身带有风险。因此,促进直接融资的发展非常有必要。从目前的局势,可以看出直接融资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可以从股市和债市两个方面入手。股市方面,一系列的制度性建设可以为良好的股市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确保股市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直接融资渠道。债市方面,公司信用类债券协调机制也在去年相应的成立了。随着信用类债券协调机制的产生,也就意味着银行间债市和交易所债市或许将进入统一的互联时代。这样使得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企业的投资以及融资需要更好的发展。在发展直接融资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更好的去解决和防范,使得直接融资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金融研究人才库第八课题组,林琳.发展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对策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金融纵横,2013,(01):20-26
[2]刘友芝.我国文化企业的多层次直接融资模式探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3):125-133
[3]马可.地方政府担保机制下的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发展研究[J].南方金融,2013,(07):62-65
[4]林志伟.对中小企业融资扶持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福建金融,2013,(03):34-38
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融资风险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已上升到了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中仅仅依靠企业的自有资本远远满足不了企业发展需要,而通过资本经营,利用财务杠杆,在短期内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张就成为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但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十分狭窄,除少数大型知名企业,一般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十分有限。总的来说,企业所获资金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源融资;二是企业外源融资。其现实状况是:
(一)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中“内部资金比率”(内部资金/外部资金)普遍偏高
大量资金都来源于企业的自我积累,不易获得外部投资,造成企业只能转向内部挖掘潜力。
(二)我国中小企业通过间接融资方式所获资金数量非常有限
根据近两年有关统计数据显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量仅占全部贷款的4.65%,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约占1/3的比重形成强烈反差。中小企业之所以难以取得贷款,与其对贷款需求“急、频、少、高”的基本特性相联系。同时由于各大国有商业银行沿袭传统,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国有企业,而中小企业沦为“二等公民”。另外中小企业建立时间相对较短、规模较小、资信等级比较低,使得银行不愿为其贷款。
(三)从直接融资来看,中小企业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获取资金的寥寥无几
种种现象表明我国中小企业以直接融资方式筹集资金难度很大、比例极低。主要原因:一是资本市场发展不成熟,规模有限;二是中小企业规模小,管理不规范,信用基础不稳定,风险集中;三是多数中小企业不是国家支柱产业,国家“抓大放小”的政策使中小企业在僧多粥少的环境中难以占领一席之地。
因此,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中小企业尚未建立外部市场融资机制,基本上是内部融资、自我滚雪球式的发展,致使企业很难形成规模生产。这种状况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满足不了中小企业规模扩张过程中的融资要求。
二、企业直接融资风险的涵义
风险一般泛指遭受各种损失的可能性。风险是在特定环境下和特定时期内自然存在的导致经济损失的变化。风险是事件本身的不确定性,或者说某一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财务的角度来说,风险就是无法达到预期报酬的可能性。融资风险的大小主要通过风险成本来反映。企业融资的风险成本主要包括破产成本和财务困境成本。
财务困境成本的内涵要比破产成本宽泛。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时,未得到偿付的债权人有权利以合同被违反为理由要求企业在正式向法庭申请破产前,通过一系列非常行动,主要包括资产重组和债务重组,使企业免于破产,维持企业继续经营的能力。财务困境成本包括三部分:一是法律、管理和咨询费用;二是间接成本,包括因财务困境影响企业经营能力的降低,至少是对企业产品需求的减少;三是管理层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直接融资风险是指企业直接融资活动所带来的收益和损失的不确定性。市场经济是一种风险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由于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因而经济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资本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风险性也是不可避免的。随着我国融资体制由以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逐渐向直接融资的转变,直接融资将成为各类企业融资的迫切要求。通过直接融资,企业可以获得比银行信贷更广阔的渠道,从而可以根据自己经营能力和金融环境变化,来决定自己的融资结构,改变单一依赖银行信贷的状况,以解决资金不足问题。但与此同时,企业将会经受更加严峻的考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
同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的资信劣势和社会在所有制问题上的偏见等原因,而只能筹集到短期的资金。短期资金虽然成本较低,但由于它只能满足短期的、临时性的资金需要,使得中小企业经常面临发展和偿还的两难境地,如果不能及时进行短期资金的再筹集,则将直接导致企业停产甚至倒闭。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将会面临更多更大的风险。
三、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风险的类型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方式主要包括股票债券融资、租赁融资、兼并融资、引进外资融资和民间融资等。与此相对应,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股票债券融资风险
股票债券融资风险是指中小企业在利用发行股票债券方式筹集资金时,由于发行数量不当,筹资成本过高,时机选择欠佳等原因所造成的经营成果损失的可能性。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很不完善,只有少数国有大中型企业才有资格发行股票和债券,中小企业的比例非常低,所以这种风险在我国中小企业中表现还不突出。
(二)租赁融资风险
在租赁融资过程中,由于租期太长、租金过高、租期内市场利率变化较大等原因也会给中小企业带来诸多风险,具体地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1.决策风险。是指中小企业在租赁融资决策时,由于决策失误而产生的风险。中小企业在决定采取租赁融资前,必须考虑何种设备,租期多长,选择哪家租赁公司等具体问题,如果考虑不周就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它是租赁融资时的主要风险之一。
2.技术风险。是指在租赁期内中小企业租赁的技术和设备由于科技进步而发生严重的无形损耗以至不得不淘汰所租赁的设备和技术,由此给企业所带来的损失。
3.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的变化直接或间接造成中小企业租赁融资成本增加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中小企业在租赁融资时要充分考虑利率因素,因为在租赁期内不能中途解约,当利率变化时,而租金却不能变化。一旦利率下调,企业所付的租金就会超过其利用借款方式购买设备时所支付的本息,这样就会造成中小企业的机会损失。
4.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出租人或供货商不能按照合同规定如期提供租赁设备和维修服务等给中小企业所造成的风险。
5.财务风险。是指中小企业在通过租赁方式取得设备时,不能按期支付租金的风险。
(三)兼并融资风险
在兼并融资过程中,如果对融资环境与时机把握不好或对兼并的目标企业选择不当和对兼并双方资产评估有误等,就会产生一系列风险。按其成因可具体分为:
1.目标风险。是指兼并企业由于被兼并的目标企业选择不当而引起的风险。
2.过程风险。是指在实施兼并过程中,原股东股权结构的变化导致每股收益变化而引起的风险。
3.管理风险。是指兼并完成以后由于兼并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所导致的风险。
(四)引进外资融资风险
所谓引进外资融资风险是指中小企业在引资融资过程中,由于外商欺诈故意使投资资金不到位或不讲信誉将投资设备以旧顶新、以次充好甚至虚报高价等给我方中小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五)民间(或私人)融资风险
民间融资具有快捷、简便、直观等优点,但是也具有利息高、信誉低,来源不稳定等缺点。再加上向私人融资时链条单一,缺乏法律公正等。一旦对方不守信用,就会给企业造成损失。这就是民间融资风险。
四、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风险管理的对策
直接融资风险固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人们在风险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只要我们提高认识并采取一定方法和措施,风险还是能够防范和化解的。直接融资风险是动态型风险,其技术操作具有复杂性与多变性。由于各个企业情况各不相同,故就一般情况,总结出基本的风险防范办法和化解对策。(一)清偿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对策
1.积极还债。企业要注意维持自身的信誉,要废除赖债、废债思想,积极偿还债务。
2.适度负债。不能不考虑偿还能力,一味地负债经营。如果负债利率高于资产利润率,企业必然不能正常支付利息,从而到期也难以还本。因此,在资产利润率下降时,要降低负债比重,减少财务杠杆系数;资产利润率上升时,可调高负债比重,从而提高财务杠杆系数,提高资本利润率。
3.按需负债。企业应按实际需要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债务资金。股本收入和长期负债所筹集的资金可以用于购置固定资产和形成其他长期性资产占用,短期借款只能满足临时性的流动资产的需要。
4.债务重组。通过与债权人协商,实施债务重组计划,包括将部分债务转化为股票,申请减免部分债务,降低利率,延期还款等,以使企业在新的资本结构基础上“起死回生”。
5.提高偿债能力。借助社会保障制度减轻企业社会负担,减少资金流失,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
(二)利率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对策
1.降低融资利率。如尽量争取发行利率较低的债券。企业还应当尽量争取贷款期限长、利率低的软贷款。
2.采用浮动利率。如发行浮动利率债券、浮动利率票据(浮息票据)等。
3.加强利率预测。在固定利率融资中,当利率趋于上升时,长借有利;当未来利率将下降时,短借有利。如果预测市场利率将下降,应尽可能将融资时间推迟。相反,预测市场利率上升,可适当提前融资。
4.运用金融工具。远期利率协议、利率合约、利率期货、利率期权等,可有效防范和化解利率风险。
(三)汇率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对策
1.重视货币选择。在不能以人民币计值的情况下,一要争取选择可自由兑换的货币;二要对资产、债权及其他收汇,争取用硬货币;对负债、债务及其他付汇,争取用软货币。企业作为债务人如能争取用软货币计值对外融资,则可减轻其债务负担。
2.进行外汇保值。可用远期外汇交易、调期外汇交易、外汇期货交易、外汇期权交易等进行外汇保值。
3.订立保值条款。在贷款协议中订立保值条款,总的原则是使贷款额和偿还额相等(不包括利息因素)。常用的保值方法有黄金保值法、“一揽子”货币保值法、国际货币单位保值法等。
4.进行配对管理。外汇暴露是指将承受汇率风险的那部分外币。外币的配对管理是将外币债权与外币债务、外币资产与外币负债、收汇与付汇配对,这是减少外汇暴露,降低外汇风险的一种方法。
(四)其他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对策
对政策风险,企业要了解现行政策,同时对政策变化要有一定的预见能力。充分利用有利于直接融资和有助于降低直接融资成本的政策。
对发行股票融资的收购风险,最重要的是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经济效益好,股票价格相应较高,收购成本必然增大。同时,企业必须密切注意本企业股票的交易情况,如遇有收购情形时,可采取适当的反收购措施。
(五)直接融资风险防范对策中保险机制的选用
保险是一种风险分散机制。保险机制引入企业融资中,可稳定资金结构,缓解资金紧张、风险恶化局势。在选用保险机制时,注意考虑风险补偿基金的来源、保险责任界点的制定以及保险理赔的要求等。
直接融资风险分析是企业直接融资资本结构的选择和优化研究中的关键环节,直接融资风险分析必须综合考虑直接融资成本、直接融资收益才有意义。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和模糊评判方法建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风险分析模型,能有效地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为直接融资决策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估结果。只要中小企业充分认识直接融资风险的重要性,按照本文提出的若干应对措施去做,便可有效降低直接融资风险。
【参考文献】
[1]王静怡,裘永铭.航运企业融资风险及其防范[J].造船技术,2000,(1):4-6.
[2]张云贵.财产保险公司风险大小三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J].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19—22.
[3]陆正飞.财务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4]陈浪南.西方企业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1.
- 上一篇:廉洁文化宣传周活动总结
- 下一篇:中药学专业优势特色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