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19 18:48: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算机管理

篇1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计算机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2月25日

随着医院管理向科学化、现代化和标准化发展,医院档案管理作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新的挑战和机遇,加快医院档案的计算机管理,实现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医疗、科研等工作,满足医务人员、患者和社会公众的医疗信息需求,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在深化医院改革、建设文明行业、提高医疗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一、我国医院档案管理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医院行业管理的要求,我国医院的档案管理基本上是属于传统的、封闭的、松散的管理模式,通常设在医院行政办公室的综合档案室,一般只管理文书档案、科技档案、财会档案和部分实物档案、音像档案等,而医疗文书档案、X线胶片档案、病理切片档案、各种检查影像图文档案等分属各个业务部门管理,且基本停留在手工收集、检索,信息量小,不利于档案的收集、利用和开发。近年来,虽然已有不少医院引进计算机进行档案管理,但是这种应用尚停留于单一的、浅层的、初级的状态和水平,没有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更谈不上对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和档案信息利用的网络化管理。

二、医院实行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有利条件

没有良好的档案业务基础,就不能很好地为医院管理及各项工作服务。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办公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医院各方面管理对档案信息的需求有增无减,迫切要求快速、及时、准确、系统地提供翔实、丰富的档案信息,这为实现医院档案管理计算机化创建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机遇。随着社会“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医院管理日趋规范化,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电子文件,绝大多数文件资料都通过微机打印或者用软盘、硬盘等贮存,且多数医院档案保存年限较短,现有馆藏档案数量不多,可用较短时间分类标引、著录、输入微机系统,这为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几年,各级医院为创评等级医院,全面推行全员质量管理,不断更新现代化医疗设备,促进了计算机技术在医院各科室的广泛应用,为实现医院管理网络化和医院档案管理计算机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由于计算机在医院各科室的广泛应用,也促使绝大多数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逐渐掌握了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这为实现医院档案管理计算机化提供了可能。

三、医院实行档案管理计算机化存在的问题

尽管实行档案管理计算机化有如上所述的许多优势和有利条件,但是实现档案管理计算机化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绝大多数医院档案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格局混乱,多部门分头管理导致医院档案散乱无绪,不利于推行档案计算机系统管理和综合开发利用;二是由于档案管理与医疗业务建设未能同步规划、同步发展,致使档案管理设备投入考虑较少或完全未纳入规划中,造成档案管理水平和设备条件不能与医疗业务同步发展;三是虽然国家颁发了公文主题词表,绝大多数党政群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公文起草、撰制过程中也贯彻了主题词著录规则,但是仍然存在专业主题词表录项欠缺或不规范现象。不少单位虽然有了档案管理系统程序,著录工作也在进行,但输入计算机的条目数量不大,仍然处在一种演示或初级应用阶段;四是计算机管理档案的广泛推行还存在许多技术难题。计算机管理档案的客体实际上就是人们在日常科研、生产和业务活动中产生、形成的大量电子文件资料,包括数据库文件、字处理文件、表格文件、图像文件、声像文件,等等。从档案载体来说,包括磁带、软磁盘、光盘以及各种影像像片等,相对于传统的文件载体——纸质档案而言,其存放环境的要求比较高,且磁性介质本身寿命较短,性能不稳定,耐久性差,这给文件的技术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五是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能满足发展需要。档案实行计算机管理,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备相应的计算机知识。然而,目前卫生系统档案队伍中大部分为非专业人员和兼职人员,能熟练使用微机的为数不多,能承担程序设计和数据维护的更少。

四、推行医院档案管理计算机化对策建议

首先,档案管理人员是推行医院档案计算机管理的具体实施者,是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灵魂。这就要求医院档案管理人员不但要具备扎实的档案管理业务知识,还必须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维护技能,具备基本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医学研究和治疗技术与声学、光学、磁学、电子学以及信息论、控制论、核物理学及生物工程等多学科不断结合并应用于临床实践,推动医疗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必然不断地产生新的类型的档案,这就要求档案人员还应不断地了解相应的背景知识,了解医院医疗活动规律、工作流程、医事管理等知识,成为复合型人才。

其次,建立健全档案工作网络。医院档案管理网络组织建设是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推行医院档案计算机管理,就是对医院在全部医疗活动和医院两个文明建设中形成的档案进行系统规范的现代化管理,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医疗工作。因此,必须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网络,明确文书档案以机关职能部门为主,其中包括党群工作、行政管理、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基本建设、设备仪器和会计管理。业务管理档案则以临床科室为主体,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科技档案以科研教学为主。各部门或科室都应明确1名负责人兼管档案工作,形成较完整的医院档案工作网络,负责收集、接收和初步整理所在部门管理范围内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以保证档案的系统完整。

再次,加强档案业务规范建设。档案部门应加强基础标准工作和标准的配套工作,使标准系列化,为实施、推广计算机管理创造条件。档案的基础工作标准,包括案卷质量标准、归档要求标准、全宗划分标准、归类要求标准等,只有使档案从立卷到归档等一系列工作有序可循,才能保证标准化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医院档案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制定标准实施细则。同时,应积极组织实施标准和开展对标准的监督,确保档案基础工作标准化落到实处。

最后,要加大档案设备的投入。必要的现代化档案设备的投入,是实行医院档案计算机管理的基础和保障。硬件的建设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成效,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院的管理水平。为了有效地管理好医院档案,除修建符合防盗、防火、防潮、高温、防尘、防光、防有害气体、防虫要求的档案专用库房,配备必要的空调机、除湿机、温湿度仪、消防灭火器和报警防护设备以外,还必须配备足够数量的电脑、复印机、速印机、扫描仪等现代化档案管理设备,并实现医院各部门、科室档案管理和查阅利用的网络化管理。

篇2

第一,系统开发的观念与社会的发展不同步。在开发方法和思想上,大部分的人只着眼于编写程序,却忽略了管理信息系统工作的重心是管理,而并非是普通的数据的堆砌,也更加没有在意应当融合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的思想,观念仍停留在数据的增、删、改、查等简单功能上。第二,已经开发出的系统性能较差、功能较少。计算机发展的速度很快,开发软件的速度如果滞后于计算机硬件的发展速度,加之开发水平和理念的落后,往往会造成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应用设计水平都较低,不能适应管理工作发展中千变万化的特征。第三,不同的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缺乏相互的联系。已开发使用的信息管理系统大部分都属于独立的数据库系统,单机操作相对较多,信息数据的专业性较强,数据格式不统一,这种不一致性导致系统以及数据无法共享,造成大量的数据冗余,也给管理工作增加复杂性,更造成计算机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第四,大多数管理信息系统之间不能进行远程数据访问,也无法及时与互联网上大量相关的信息有很好的交流与联系,同时也无法将自身的信息共享给相关系统。第五,缺乏系统级的顶层设计,导致系统难以维护,更难以升级。

二、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现状

第一,计算机能够及时对数据进行响应,包括数据的修改、更新以及分享,这是信息时代应该具有的特点。第二,计算机管理系统使得工作简单化、数据化、网络化,降低工作出错概率,提高工作效率。第三,降低管理成本,把数据之间的复杂关系交由计算机进行管理,降低对数据管理以及维护的成本。但是新技术往往受到技术发展以及自身属性的限制,从而带来新的问题以及挑战。综合各种管理系统,我们能够总结出计算机管理系统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第一,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公司自身受到技术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内部消耗等因素影响,很少能够适应时展,迅速准确地开发出行之有效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且与国外相关企业的差距客观存在,很多公司自己甚至都没有有效的管理系统,因此在开发层面存在短板。第二,计算机管理系统开发企业更多地遵从客户的需求进行开发,在开发过程中不能够充分总结并创新开发方法以及管理方法,疲于满足用户的需求,停留在仅仅完成功能的层面,缺少企业创新活力,使得计算机管理系统进展缓慢。第三,系统维护没有统一标准,缺少行业监管,并且当维护人员流失或者流动的情况下,维护工作难以继续,存在系统复用性弱、继承性低、可维护性差的问题。综合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第一,鼓励中小计算机管理系统企业发展,鼓励技术创新,吸引外部投资,增加市场竞争,并做好行业监管。在良性竞争的环境下淘汰不合格企业,促使相关企业学习先进技术,更好地为计算机管理系统做出贡献。第二,加强人才培养,既注重人才在专业领域的学习,也要给人才提供相关领域的拓展。在技术上加强的同时也要在业务上进行熟悉,不仅能够了解客户需求,更能够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第三,建立行业监管体系,可以采取企业联盟的方式,给各个企业提供合理发展空间,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确保行业持续的生命力。

三、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安全

第一,成为不良信息传播的平台和途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信息传播速度也随之提升,所以利用网络传播虚假信息、黄色信息、诈骗信息甚至是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等问题都逐渐暴露出来,这些信息的滋生给人们带来了身心上甚至是物质上的危害,也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副作用之一。第二,黑客的入侵和病毒木马等的危害。在服务器以及计算机内部植入病毒或者木马,恶意入侵他人服务器或者计算机,盗取账户信息、敏感信息等问题屡见不鲜,例如最近发生的OpenSSL心脏出血事件,足以被黑客利用,给世界范围内上亿的网民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第三,垃圾信息以及数据直接影响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计算机外存上的碎片过多、数据库中的表空间分配不合理、失败的索引建立等都会给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久而久之会导致系统变慢甚至宕机。综合上述安全威胁,我们提出以下几个解决方式:第一,应用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一组软件和硬件设备,主要针对内部网络、外部网络、专用网和公用网之间的环节。防火墙可以简单的分为四类:特殊设计的硬件防火墙、数据包过滤型、电路层网关和应用级网关,或者是其中几种的组合。第二,入侵检测系统的应用。入侵检测系统简称IDS,是一种实时监控网络传输的设备,相比于其他网络安全设备,入侵检测系统更偏重于主动检测安全。目前,入侵检测系统快速发展,有取代传统防火墙的趋势。入侵检测系统则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基于标志的入侵检测系统,另外一种是基于异常情况的入侵检测系统。基于标志的方法主要是提前将了解到的入侵攻击方式纳入知识库管理,类似于现有的杀毒软件,在待检测的信息中如果出现类似的内容则予以检测和报告。基于异常的检测则主要是定义一种正常情况,例如合理的CPU利用率、合理的内存利用率等,如果超出定义的范围,那么则认为有异常发生。相比于基于标志的方式,该方法更侧重于对未知入侵攻击的检测。第三,网络设备的访问控制技术。主要分为自主访问控制和强制访问控制,自主访问控制是指自身有对自身创建资源的访问和授权权限,也可以收回权限等。强制访问控制则指派一个或多个网络管理员指定访问规则,对某些用户可以访问某些资源有明确的规则限制,用户必须无条件遵守。在网络中,我们可以在路由器以及交换机设备上实现访问控制策略,从而达到安全控制目的。

四、结论

篇3

计算机硬件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主要包括内部局域网、数据服务器以及终端工作站。对于硬件的要求,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同时易于维护,需要结合血站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服务器是血站信息系统的关键部分,对于数据的处理和储存都是由其来完成,因此,要选择具有优质的性能、良好的质量的服务器。对于工作站终端设备的配置并不需要过高的配置,通常选择质量可靠、低故障率的设备就能满足要求。血站可以选择双机设备模式,将两台服务器进行磁盘阵列柜,如此,当一台服务器如果出现故障时,能够自动切换到另一台服务器。设置定时自动备份,服务器可以定时自动数据备份存储,操作人员可以按时将备份数据再复制到另一台服务器,并将备份数据刻录光盘存档。

二、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维护

系统管理员必须要了解并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理论知识等必要的知识,能够对计算机网络和软件等进行安全配置和维护,可以熟练的操作整个采供血流程和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不同科室的人员可以自行处理本科室业务的相关模块操作,不可违规操作。当需要对系统进行维护或者更改时,应该由负责人进行申报,审批后由管理员落实。要想使管理信息系统保持正常稳定的运行,工作人员应该每天察看服务器和UPS的工作状态,以及数据备份的情况是否正常。定期对UPS电源进行维护,规定两周左右对双机热备软件进行转换,同时分别进行记录。

三、计算机应急预案管理

加强计算机信息管理,当采供血系统出现故障的时候,不论是由于哪个科室所引起,都可以及时、准确的进行操作,以最大的程度来降低信息的丢失量和错误量。应该心可能多的为工作人员提供应急培训,进行预警演练,结束后可以对培训活动进行总结,并对存在的问题给予进一步的分析,比较问题原因、制订措施等。通过培训、演练,能够让所有工作人员更加熟练的了解和掌握工作中的所有环节,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四、授权管理

各科室的负责人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工作人员进入计算机的权限,同时填写授权、销权审批单,由领导进行审批,系统管理员依照批示设置权限。权限的内容通常包括查询权限、操作权限、修改权限、管理权限以及系统管理员。各科室的工作人员针对计算机信息的安全需求,不定期对自己的密码进行修改,在操作的时候登录本人账号,操作完成后及时退出,防止他人使用自己账号进行操作。对于出现岗位变更时,应该及时对其进行销权处理,新进人员填写授权、销权审批单进行申报,避免非授权人员进行任何操作。

五、网络安全管理

篇4

在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含义及特点的基础上,介绍其系统功能组成设计,并对其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更好的促进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作用的发挥。

关键词:

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

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4-0208-01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管理设备逐渐深入到医院的管理工作中,并发挥出不可比拟的作用,成为医院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医疗事业发展的新时期,为了使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更好的得到发展与提高,还必须加强对其系统的科学设计与应用。

1 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含义及特点概述

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HIS)主要是指对医院各种文献、数据资源、媒介信息等统一通过计算机网络而实现信息化管理的系统。具体来说,医院包含临床、门诊、后勤及部门科室等部门,因而其计算机管理系统也包含对以上科室部门信息化管理的实现。与传统计算机网络资源相比,医院计算机网络具有信息存储数字化、表现形式多样化、传播媒介网络化、信息数量巨大化等特点。

2 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功能组成设计

根据医院医疗服务环节及流程,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主要利用的是网络拓扑结构,并要求系统配置简单易操作。在网络服务器选用方面,应该选用双机备份的容错技术。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模块设计是在就医流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包含10多个子系统,笔者主要对如下几个主要的系统模块设计进行介绍。

(1)门诊管理系统。该系统应包含门诊收费、挂号管理及门诊药房管理等模块。系统要能对门诊患者分科挂号,收取各项检查、治疗及药品费用。在此基础上建立患者的医疗信息档案,以便及时查询病人检查、治疗项目及用药收费的情况。另外,门诊管理系统还应该提供病者退号、发票的服务以及为不同科室提供汇总工作报表的功能。

(2)住院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负责对出入院病人的治疗情况进行记录、查询,以此为医护人员提供病人的信息,以保证病人治疗费用明细,科室费用明细。具体而言,要包含办理病人的入、出院手续、缴款手续办理,及检查项目划价、收退费等功能。

(3)药房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是对医院药品采购、出入库、科室分配及药房药品日常事务进行管理的系统。药房管理系统要重点实现药库及药房之间的连接与数据传输功能,以实时反映药库、药房的进销存情况。另外,该系统还要对药房药品的情况生成各种明细与表格,避免出现药品流失现象,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4)病案管理系统。该系统应该实现病案数据登陆、存储、查询以及病案出入库、借阅管理等功能,另外还提供各医疗部门所需的报表,方便医护人员在病案管理中的查询与检索,提高病案管理的效率。

(5)医学影像及远程医疗系统。医学影像及远程医疗是现代医院医疗的先进技术,对其进行系统的管理,首先要建立影像资料库,对有价值的医学影像资料存入数据库,方便各科室查阅、传输及利用影像资料。然后通过国际互联网,而实现网络会诊与学术交流。

3 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为了提高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水平,医院应该保证系统在投入使用后的运行及维护。并在充分保证管理队伍、操作人员、系统应急预案健全的基础上加强HIS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提高应用效率。

(1)加强计算机管理系统在门诊收费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门诊收费系统对提高医院门诊管理水平有重要的作用。各医院门诊操作员应该根据医生处方,通过计算机而写明发票的收费明细,并实现医院门诊收费的分类与汇总。同时,还要对收款员的台账进行核对,对决违规工作行为的发生,以此提高门诊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2)加强计算机管理系统在病房收费管理中的应用。

医院要加强对计算机管理系统在病房收费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对病人相关信息再计算机网络中的双机备份,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这样便能约束和规范护理人员的素质,减少人工账务核算的漏洞,规范每日账务清单处理。

(3)加强计算机管理系统在病区管理中的应用。

病区管理系统很好的贯彻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实行HIS管理,提高了服务质量。医院要加强对HIS的应用,紧密联系医院医生、护士收款处、及药房之间的联系,促进医疗信息资料的完整,提高病区管理的效率,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4)加强计算机管理系统在药品管理中的应用。

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是用于医院药品管理最为广泛的系统,医院要加强对药品计划、采购、入库、调价、领药及消耗到期的全过程的监管,严格规范药房工作人员药品信息录入、发药处理及输送的工作环节,确保患者药品费用的准确性。

4 结语

在医疗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对于确保信息资料的真实可靠性、提升医院管理质量与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医院要时刻关注网络技术,并促进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促进系统功能运行效率与作用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5

1.1软件需求不规范软件可以称得上是计算机的“大脑”

负责支配计算机的基础,然而,不同领域、产业的管理模式多有不同,软件的更新、升级很慢,这种无法相互配合的工作状态,会使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功能价值大大降低。比如说:软件设计只能明确、指示特定的资源模块,各数据间纵向、横向的关系不能及时调配、处理,一旦科技信息在运行过程中有特殊指示要求,则系统很容易便会跟不上“节奏”。

1.2历史数据保护不周数据在长期变化、演进的过程中

其资源历史会被储存在计算机管理系统中,以便后续工作查询。然而,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内存还是很有限的,要长期时间保存有效数据是几乎不可能的。这要求,系统管理人员及时调整、更新,将这些科技信息转存到其他硬盘中,经过这样一道工序,历史数据很容易受到破坏,或遗失、或破损,总归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1.3处理方式刻板、传统查询与统计是计算机管理系统中最基础的两个工作项目

所以市面上出售的系统软件,对上述两种科技信息处理手段的诠释、处理大体相同。传统、单一的管理方式,虽然能够保证系统功能不受破坏,但它也存在弊端,就是大量数据、信息无法快速转入功能处理模块,犹如百万大军过独木桥一样,路径只有一个,信息处理需先来后到。如此一来,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处理能力便会急速下降。同时,软件开发是计算机管理系统成长必经之路,作为一种集成软件,其数据来源、使用、制定的原则和基本法则是一定的。现阶段,软件开发公司、研究人员受产业服务要求限制,不愿推陈出新,从升级科技管理模式、开发新型统计结构入手,而是会按照以往软件开发的基本结构,在上面填充一些必要的功能模块。这样,软件开发便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其功能价值也无法更深层次的挖掘出来。

2基于科技信息的功能价值探究

计算机管理系统的革新对策上文提到计算机管理系统有很多矛盾和问题,其升级、革新空间很大,信息、数据的资源功能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为此,笔者将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深入探究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升级、改革道路该如何走。

2.1规范软件需求

尽量满足管理工作者需要软件开发公司和研究人员应对软件的工作环境进行集中测评,如该软件今后会使用于哪些行业与管理模式中,做到软件的功能需求“一对一”。近年来,应用于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软件种类越来越多,为此,国家行政机关、各大企业的管理机构,都应承担起监督职责,根据自身实际工作需要,考核该软件是否符合自身的管理要求。如果不符合,需及时与软件开发公司和研究人员提出意见,并协助他们修复、改正矛盾问题。

2.2提高历史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历史信息无法有效保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针对这一问题,管理者们可以从自身工作入手,对科技信息进行合理的利用。比如说:把数据管理工作分为若干个时段,如每周、月、季度、年度,管理者按照管理需要,检索有效历史信息,通过技术处理,让信息拥有一定的说明功能,再行储存。如此,可大幅度节约计算机管理系统储存历史数据的应用空间,使处理数据更加高效。此外,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历史信息的销毁、保存、转存工作,安排专人,负责处理这类历史信息和数据,因为小心、谨慎的工作态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历史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3全面、立体升级改革软件

首先,详细解析现阶段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工作模式和变化方式,从发展角度入手,探究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向,以此为依据,制定下一阶段软件开发的大体功能需求和指标,使软件开发、科研工作更具针对性、目的性。其次,丰富软件获取、处理、传播、管理的渠道,让真实、完整、有效信息集中输入到数据库中,为管理者提供历史数据和当前数据的对比发展过程,这样,软件中的信息资源会更加立体、全面,更具说明价值。最后,软件页面设计要全面地反映科研工作的内容软件设计者进入开发阶段时,软件页面设计应遵循简洁、大方、全面、适用的原则,如:系统功能、数据输入、数据管理、信息传播、打印等功能应明确分类,不能出现“重叠模块”,严防信息管理过程中出错。

3结论

篇6

在金融监管部门,当计算机出现安全故障时,法定代表人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对该故障负责并及时安排排除故障等程序,另外,每个级别的代表任何责任人都要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将责任明确到个人。金融机构安全管理工作的加强不仅可以保证金融业稳定的发展,还可以促进IT行业治理水平的提高。随着金融机构信息化程度的加深,人们对于计算机安全管理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加深,而股份制的改变也让金融行业了解到计算机安全管理对金融行业的重要,当金融机构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出现故障时,不仅影响了银行的运作和金融业务的办理,对金融业的稳定性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提高计算机的安全管理水平是保障金融行业稳定的因素之一。

2计算机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

2.1相关标准规范体系

在金融机构中有一种操作风险是不容易控制的,到目前为止都没有较好的办法可以将操作风险的概率计算出来。尽管近几年有部分金融机构将重心放在操作风险的研究上,并针对操作风险建立了相应的管理体系、管理流程和计算方法,但收效甚微。对于国内金融业操作风险的评估,首先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对于金融业信息的衡量如果没有标准规范作为参考,始终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标准规范的设立对我国金融业计算机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会起到指导和促进的作用。

2.2灾难备份体系

金融机构开展灾难备份建设工作需要以成本效益作为开展原则,并考虑系统的风险承受能力、系统的重要程度和灾难恢复时间。国际上比较先进的金融机构基本上都采用了这种方法,在使用这种方法前首先要确定金融机构计算机系统的灾难备份等级,对不同等级的灾难备份制定不同的措施,特别是比较关键的系统和设施的灾难备份等级要高于其他备份等级。因此,国加金融行业的主管部门应该引导其他金融机构,按照自身灾难备份的重要程度分级实施,借鉴国际先进金融机构的经验,以有序推进为原则,对关键性设施和重要业务系统进行重点备份,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转,将灾难降至最小。

2.3相关业务部门

在金融机构中大部分的工作内容都和计算机的安全管理挂钩,特别是业务部门与计算机的关系更加密切,业务部门制定业务计划、建造灾难备份、中断或者恢复业务等应急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安全管理,因此,计算机安全管理系统在科技和业务部门充当协助者的角色。产品质量在应用研发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的好坏对系统的正常运行、软件程序的开发应用和检测性能需求等方面都会造成影响。

3计算机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3.1组建计算机安全管理体系

每个金融机构都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安全管理体系,本文以银行计算机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为例说明,在银行安全管理体系中首先要选出一个组长即安全管理体系的负责人,一般是由银行行长或者副行长担任,其次在办公室、信息科技部、个人金融部和运行管理部分别选出一个代表人作为这个管理体系的成员,这个安全管理体系的人员需处理计算机系统故障带来的问题,负责制定应急措施、灾难备份和信息恢复等工作。科技部门负责安全管理情况工作的定期汇报,另外在每个分行的科技部门也要建立安全管理部门,让这种体制走向规范化,为金融机构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专业性强的计算机安全管理工作人员。

3.2项目开发管理

定期更新金融机构的计算机安全管理软件版本,保证项目的研发质量。项目开发管理质量的保证首先要从测试管理流程和研发过程两方面进行加强,特别是项目方案的审查和项目质量的控制两个方面要特别注意;在应用版本的、投产策略和测试上要及时调整和优化,对版本的投产进行集中处理,可以解决版本投产过于频繁的问题,除此之外还可以降低版本投产、生产和变更等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增加业务部门与项目开发部门之间的交流,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在促进工作进展的同时,降低了风险的概率。

篇7

关键词:计算机管理系统;安全;防控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15

二十一世纪,我国步入了信息化时代,面对日益竞争剧烈的国际化市场,我国的计算机管理技术与网络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行业都开始实现办公自动化系统。随着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内、外部因素对其的影响逐渐增多,主要表现在系统数据丢失、病毒感染、系统资源外泄等方面。由此看来,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十分重要,国家相关部门一定要做好应对系统安全的防护措施,以期实现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安全、有序运行[1]。

1 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安全现状与问题

众所周知,信息管理作为计算机管理系统的中心工作,信息管理重点针对突发事件和信息做一处理和应对,具体涵盖了事件分析、联机解决、应对处理等方面,这一系列工作都将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在计算机管理系统中的作用十分关键。我国政府部门、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以及相关金融行业,对于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应用十分常见,与此同时,也潜在很多安全方面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1 不良信息的广泛传播

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信息技术得以不断进步,信息的传播速率得以提升,在计算机管理系统中,不良信息层出不穷。常见的不良信息包含了:广告信息、虚假信息、涉赌涉黄信息、诈骗信息等。这一系列不良信息将直接影响到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也违背了社会道德和法律法规,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极大的隐患,特别是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阻碍着未成年人价值观、人生观的有效树立。

1.2 计算机病毒、木马的肆虐

通常在计算机管理系统中,由于操作人员的操作不当,或防御系统的缘故,导致计算机管理系统遭受病毒的感染和木马的破坏,轻则文件感染病毒,重则导致计算机系统瘫痪、信息数据大量丢失。一般而言,导致计算机管理系统遭受病毒感染的网络原因有:邮件的发送和接收、文件的下载、程序的运行等。计算机病毒和木马具有高速传播和感染的能力,对系统和文件具有致命的破坏能力。

1.3 系统漏洞导致的非法入侵

在计算机管理系统运行的过程中,难免存在漏洞,这个时候就需要做好漏洞的修复。倘若漏洞的长期存在,将会给不法分子和黑客提供入侵的便利条件,不法分子和黑客们通过计算机系统漏洞,入侵到计算机管理系统之中,从中破坏和窃取重要数据,这将使得内部绝密资源极易受到破坏,并且面临外泄的威胁。由此看来,非法入侵对于国家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危害非常大。

1.4 系统垃圾泛滥

我们在计算机系统中常常存放大量的数据,由于数据太多,极易导致系统垃圾的出现,垃圾的出现直接影响到系统的运行速度和安全。当计算机系统长时间运行,而没有及时清理系统垃圾,那么这些垃圾会造成系统阻塞,并且容易带来安全问题。

2 计算机管理系统安全防控策略研究

2.1 健全完善计算机管理系统安全防控体系

2.1.1 从计算机管理系统自身而言,计算机管理系统安全防控体系的建立必须切合实际,重点从保护信息和数据等方面着手,将病毒挡在系统之外,这就需要强化信息保密技术,建立健全计算机管理系统安全防控体系,必要的时候,专门进行安全防控部门和安全防控平台的设置[2]。

2.1.2 从环境方面而言,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安全防控需要从法律、制度着手,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条文,强化法制建设,让法律为计算机管理系统保驾护航,给计算机管理系统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2.2 提升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安全防护技术

2.2.1 有效利用入侵检测系统。近年来,科学家针对基于主机和网络两种不同的系统,即入侵检测系统,不断创造出一些新的检测思想,极大地改善了现有的入侵检测技术,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当今很多计算机科学家们发现,有许多的技术可以用于入侵检测系统,这其中就包括数据挖掘和分布式计算,当然还有人工智能方式的神经网络和模糊理论。科学家发现,入侵检测系统有很多种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分布式检测、应用层入侵检测,还有智能检测和多系统联动等等。

2.2.2 有效利用防火墙技术。总体来讲,防火墙技术包含三大类,而防火墙研究包含有多个方向。三大类具体有:一是可以进行过滤,过滤掉对系统易造成危害的攻击;二是应用方面;三是可以进行状态监测,实时保证系统的安全性。而如果研究防火墙技术,要注意四个方面。一是我们可以控制一些非法的数据在系统内部进行传输,当然,这要借助于智能识别技术,简单来讲,就是智能化;二是如果想保证系统的安全,我们就要对系统中的IP地址进行过滤,过滤点假冒的,同时要多级过滤,过滤掉一些不符合的协议和对系统存在危害性的数据包;三是要想进一步提高系统安全型,就要加大防火墙的处理速度,也就是要提高防火墙的配置。这就要求多投入开发资金,加大硬件研发力度,同时也要对防火墙内部过滤算法进行改进;四是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多级检测,降低可能存在的对系统的危害性。我们可以通过身份验证技术和防病毒技术,同时与入侵检测系统联合起来,达到减弱危害性的目的。

针对当前网络病毒的特点,要想彻底清除病毒,仅仅依靠单机查杀病毒软件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必须开发出一种防病毒软件,这类软件必须可以运用于单位局域网内部。使得人们可以通过对软件进行合适的配置,和特定时间对软件进行升级配置、维护,来杜绝病毒入侵网络的现象。

2.2.3 有效利用交换机和路由器的使用技术。当前的访问控制技术还比较低级,就是通过包过滤技术,然后路由器上获取一系列信息与地址,之后对数据报用先前规定好的规则进行过滤,达到访问控制目的。交换机和路由器的访问控制其实就是通过计算机内部的网络交换机以及路由器上使用列表技术来对网络内部的用户进行访问控制的一种技术。由于当前的技术很难识别到个人,因此,就需要结合一些系统以及应用级的访问权限去解决[3]。

2.2.4 网络加密技术的有效利用。网络加密技术主要涵盖了公开密钥和对称加密两大技术,与此同时,此加密技术的科技含量最高。公开密钥加密技术包含了两个密钥,分别为公用密钥和私有密钥,公用密钥用于信息数据的传输,私有密钥用于信息数据的接收和解密。此加密技术对网络的要求较低,然而算法比较繁琐,加密的效果一般;对称加密技术在信息数据传输和接收过程中,使用的密钥是完全相同的,此算法比较简单,加密速度很快,不易被侵入,唯一的缺陷就是密钥的数量较多,并且在传输的过程中要加大保密措施。

3 结束语

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必不可少,成为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必需品。计算机虽然带给人们极大的便利,但也带来了安全隐患。所以,我们在利用计算机系统的同时,要加强其安全问题的完善,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具备可行性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安全防控体系,此项工程意义深远而重大,也是需要长期坚持下去的一项活动。

参考文献:

[1]房有策.论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防控技术的发展[J].信息与电脑,2010(06).

[2]惠飞,赵祥模,杨澜.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安全防控分析[J].煤炭技术,2011(08).

篇8

快速上手,初历“时间通道”

1、创建还原点

第一步:鼠标右击“我的电脑”,选择“属性”并切换到“系统还原”选项卡,去掉“在所有驱动器上关闭系统还原”复选框前的勾选,然后在“可用的驱动器”框中的“状态”下将需要还原的分区设置为“监视”状态。

第二步:依次单击“开始所有程序附件系统工具系统还原”,在“欢迎使用系统还原”对话框中,选择“创建一个还原点”。然后,单击“下一步”按钮,并输入还原名,最后显示红色的还原点名,即可完成还原点创建。

小提示:

创建系统还原点时要确保有足够的硬盘可用空间,在此基础上可以创建多个还原点。此外,只有具有管理员权限的用户才可以使用“系统还原”来恢复过去的系统状态,或调整系统恢复参数设置。

2、恢复还原点

第一步:依次单击“开始所有程序附件系统工具系统还原”,打开“系统还原点向导”。

第二步:选择“恢复我的计算机到一个较早的时间”,并单击“下一步”按钮,选择好系统还原点后,单击“下一步”即可进行系统还原。

小提示:

如果系统连安全模式都无法进入的话,则只能进入“带命令行提示的安全模式”,并在命令行提示符后输入“C:windows\system32\rstor\rstrui”并回车(注意输入时不带双引号),这时即可打开“系统还原”操作界面进行系统还原。

3、测试系统还原是否运行

怎样知道计算机上是否在运行“系统还原”服务呢?首先,单击“开始控制面板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在打开的“计算机管理”框中,展开左侧的“服务和应用程序”。然后,双击“服务”,再双击右侧框中的“System Restore Service”(执行系统还原功能),确认此服务被设置为“自动”并且处于“已启动”状态。

4、禁用系统还原点。如果我们不需要“系统还原”,如何禁用它呢?鼠标右击“我的电脑”,并选择“属性”,切换到“系统还原”选项卡后,勾选“在所有驱动器上关闭系统还原“复选框”,再单击“确定”按钮即可。

优化增效,改良“时间通道”

1、设置“系统还原”空间。默认情况下,Windows XP“系统还原”的空间最大为12%,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重新设置它。

第一步:右击“我的电脑”,选择“属性”并切换到“系统还原”选项卡,去掉“在所有驱动器上关闭系统还原”复选框前的勾选。

第二步:选中其中一个逻辑盘,单击“设置”,再在“驱动器设置”对话框中,拉动“要使用的磁盘空间”下的滑块,以调整系统还原所需的空间大小。

小提示:

也可以通过修改注册表来更改这个值,在“运行”中输入“regedit”,在打开的“注册表编辑器”中,依次展开左侧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 NT\Current Version\System Restore分支,找到右侧窗口中“DSMax”和“DSMin”两个DWORD值,它们分别表示“系统还原”的最大和最小磁盘空间,可以直接双击修改它们的键值。此外,该分支下还有一个名为“Disk Percent”的DWORD值,它表示为“系统还原”分配的磁盘空间百分比,默认值为12%,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对其适当进行调整。

2、指定不被还原的分区。在使用“系统还原”过程中,可以单独关闭某一个分区的还原设置。

第一步:鼠标右击“我的电脑”,选择“属性”,并切换到“系统还原”选项卡,去掉“在所有驱动器上关闭系统还原”复选框前的勾选。

第二步:选中可用的驱动器项中所需要的分区,并单击“设置”,然后在“驱动器设置”对话框中,选中“关闭这个驱动器上的‘系统还原’”项,即可禁止该分区的系统还原功能。

3、“系统还原”瘦身。Windows XP中,还原点包括系统自动创建和用户手动创建两种。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还原点的增多,硬盘空间就会减少,因此需要释放多余还原点。首先,打开“我的电脑”,鼠标右击选中的磁盘,并选择“属性常规”。然后,单击“磁盘清理”,切换到“其他选项”选项卡,在“系统还原”项单击“清理”按钮后,再单击“Y”即可。

小提示:

在以下6种情况中系统会自动创建还原点。1安装设备驱动程序;2用Windows Installer或Install Shield Pro7.0及其以上版本安装应用程序;3使用自动升级进行Windows XP的升级;4执行系统恢复操作(在执行系统恢复操作时,也会创建还原点,以便需要时,用户可以撤销本次恢复过程);5使用备份工具从备份介质中恢复数据;6每隔24小时创建即日还原点。

排障解惑,修复“时间通道”

故障1:系统还原点丢失

分析及解决:1即使你曾经创建了系统还原点,也不要在任何时候关闭系统还原点。如果手动关闭Windows XP的系统还原功能,所有的还原点都将被全部删除(包括以前创建的)。2当系统分区被占用过多,提示“磁盘空间不足”时,会导致系统还原停止工作,并停止监视系统,这时系统会删除所有的还原点来释放分区空间,从而找不到任何的还原点。因此,注意不要将所有应用程序都安装在系统分区上。3进行前文所讲的“系统还原”瘦身时,出现错误操作,在“磁盘清理”中将所有的还原点删掉了。

故障2:还原时丢失了下载的可执行文件

分析及解决:如果下载的文件属于受监控的文件类型,而还原点是在下载之前创建的,那么这些文件在还原时将会丢失。要是不想丢失这些文件的话,可以将它们移到“我的文档”文件夹或其他不受监控的硬盘区域。此外,万一恢复系统时删除了有用的下载文件,还可以通过撤销本次恢复再重新获得这些文件。

故障3:在还原时出现错误提示

分析及解决:在还原时,弹出“由于丢失了Framedyn.dll文件,系统还原服务不能运行。请重新安装此应用程序以便解决此问题。”的错误提示。这是由于计算机上的Windows路径被损坏而发生错误。一般而言,可以在被损坏的计算机上将Framedyn.dll文件从\windows\system32\wbem目录下拷贝到\windows\system32目录下。如果找不到该dll文件,可以在任意文件夹中单击“查看文件夹选项”,并切换到“查看”选项卡,然后选中“查看所有文件和文件夹”即可看到所有文件。

故障4:为什么系统还原服务不能恢复桌面的壁纸

分析及解决:因为显示在桌面的图像是不受系统还原监测的普通图像,所以没有被恢复。系统还原服务不能恢复普通图像的缘由是,会降低存储在计算机上的个人资料的安全性。

篇9

关键词: 继电保护;信息化管理;网络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献标识码:A

中国进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由此引发的能源危机更为严峻,特别是电能的供应上,开始出现了供应不足的现象。由此电力企业更是被置于讨论的中心,引起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电能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电力企业的生产供应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满足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的用电需求,并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所以电网的稳定性是提高电力系统经济效能的基础。如何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平稳地运行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下,需要继电保护发挥自身的优势,因其是保证电网平稳运行的最重要的技术手段,随着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电网运行中的安全问题。目前,计算机技术开始应用于继电保护运行管理当中,信息技术给继电保护的运行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同时也增强了继电保护对事故的综合分析能力,及快速的保护动作,为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了更大的保障。

1继电保护信息网络的使用情况

信息技术的介入对继电保护装置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不利的一面,继电保护信息网络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网的运行能力及专业技术的水平,但组网时计算机软硬件的的水平也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运用信息化对继电保护运行的信息进行处理已成为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一部分,因各设备的综合能力的提升,从而使电站在建设时工程成本有了很大的降低。综合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同时限制了继电保护相对的独立性,从而危及电网的安全。因此,对200kV及以上电网变电站采用独立的上位机对继电保护和故障录波器信息集中处理后,向就地监控系统和上级调度部门传递,但采用RS--232等简单的串行通信方式则不理想。这种方式通信可靠性低,如抗干扰措施不到位还可能影响到继电保护运行的安全。变电站内继电保护信息集中处理应过渡到可靠性高的CAN、Lonworks等现场总线方式。现场与调度部门之间采用的点对点的通信方式可靠性低,难以满足运行值班事故处理的要求。

继电保护运行信息的集中处理也使得网内继电保护设备时钟统一更为重要。目前电网在故障录波器上普遍安装了GPS卫星对时设备。在一些变电站,这些GPS设备也为运行值班人员提供标准时钟,但其他继电保护设备的时钟仍沿用本身的内部时钟,这需要尽快研究解决。从继电保护事故分析需要出发,事件记录的时标精度应尽可能控制在1 ms内。电网正在引进的微机故障录波器记录的时标精度可达到微秒级,可以用于分析不同电厂、变电站电气量的相位角,为电网稳定计算和分析提供帮助。

另一方面,目前不同制造部门微机保护和微机故障录波器与上位机之间的通信规约不尽相同,阻碍继电保护运行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尽快对现有微机保护和微机故障录波器的软硬件进行升级,使其具备相应的通信功能,这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继电保护运行信息除电网故障后的有关记录外,还包括查询继电保护定值、继电保护运行状态、继电保护异常诊断,以及继电保护或故障录波器采集到的实时信息等。因此,这些信息除应尽快实现与SCADA系统接口,供调度值班人员使用外,还应尽早成为迅速发展的MIS系统的一部分,为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工作提供便利,甚至可将后台机记录下的继电保护设备在线运行时间作为设备运行可靠性统计的基础。

2继电保护计算机管理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故障分析计算技术的成熟.继电保护开始广泛应用软件技术实现电网故障计算、保护定值整定,继电保护的计算机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技术的介入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方式手工操作的高误差、低效率问题,同时计算机的分析能力能很好地预测以后的发展趋势,为下步工作的进行及扩展提供了数据和技术的支持。但在计算机管理工作的初期,还无法实现联机作业,在这种单机作业情况下,数据无法很好地实现共享功能,因此在进行整定计算时会有许多重复性和工作发生,工作效率低下。但计算机技术的介入对信息搜集、处理能力有了很好的提高,从而使事故处理率提高,加快了电网故障的恢复时间,在服务质量上对用户是一个很好的保障。同时信息化的管理还有时刻了解到运行中的继电保护装置的实时动态,及时发现继电保护运行中的异常情况,提高了继电保护运行的安全性,保证了电网的平稳运行。

2.1提供分类故障数据

通过较长时间和较大范围的收集、整理故障数据,可以得到远距离重负荷送电.短线路等不同特性系统发生故障时的典型数据:污闪、雷击、断线、经过渡电阻接地、导线舞动等不同故障类型的故障数据:不同容量、不同电压等级的变压器励磁涌流和充电电流等等。

2.2获得经验数据

通过计算机管理获得的数据可以确定以往不易获得的、往往为经验数据的有关参数,如不同系统的时间常数;修正仿真模型等。

2.3建立典型数据库

通过对故障特征的研究.提炼典型故障数据,形成典型故障波形、可做到资源共享。如向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制造单位、运行单位等提供标准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数据。通过故障再现和回放,可完善现有保护原理,研究继电保护的新原理、新算法,如确定最佳数字滤波系数,提高数字滤波的效果等。

3计算机联网管理在继电保护中的进一步应用

随着近年来信息管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原来的单机操作已严重制约了继电保护管理的进行,所以继电保护联网管理开始在各电力系统开始试行,联网管理的实行,使电力系统逐渐与国际接轨,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开始引入自己的管理当中,使电力企业的信息和通信建设更为迅速,为继电保护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奠定了基础。

结语

高速发展的通信与信息产业为继电保护运行管理的现代化提供了机遇。在继电保护信息化方面,这种高速发展与继电保护专业强调运行使用经验、对安全可靠性要求高的特点之间是一对矛盾。因此,继电保护信息网络建设更应加强规划工作,尽可能在实施之前做一些规范化工作。在这方面,即将颁布的"变电站通信标准,保护设备的信息接口的配套标准"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篇10

关键词:计算机管理;文献编目;数据库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也进入计算机管理时代,在图书馆逐步实施自动化的过程中,我馆采用深圳图书馆研制的计算机编目系统,即ILAS系统,将馆藏中文图书目录数据库建立起来,经过几年对编目子系统的操作实践,笔者有了以下的认识。

1 图书馆编目工作实行计算机管理是由其优越性决定的

图书馆编目工作是各项业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对文献进行加工处理的最基本环节,是联机采购、流通、公共查询等一系列自动化系统的基础,是图书馆自动化的核心部分,计算机走进图书馆与文献编目相结合,给编目工作带来了质和量的飞跃,使编目人员从整日忙于流水作业般的简单机械的手工编目中解脱出来,使这项本身就具有规律性和科学性的工作做到更标准化和规范化。

在图书馆还未应用计算机管理的时代,编目工作一般都是手工书写目录,但是由于受卡片的限制及历史原因,所有著录项目都比较简单,编目缺少主题词、ISBN号,仍然依照传统的主要款目、附加款目和分析款目等共同完成图书馆的目录职能,一条款目只给读者提供一个检索点,要提供多个检索点,就要写多张不同检索点的款目,这就使目录的作用难以发挥齐全,很难实现资源共享。而计算机编目就不同,一条书目数据就可以提供多个检索点,比如,题名、著者、ISBN号、分类、主题、索书号等,更能适应图书馆书目数据资源共享。

我馆运用的ILAS系统的编目子系统,有以下几个特征,对其使用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便利。

1.1 兼容性强 伸缩性大

图书馆目录是根据CNMARC标准格式著录,书目数据的内容多变,长度不同,可容纳大量的数据,兼容性强,伸缩性大,适合图书目录信息本身的特点。

1.2 ILAS系统提供了自动生成功能

字段、汉语拼音、关联字段的自动生成。如MARC格式中,与7XX字段相对应的200字段的@f和@g子字段,与225字段相对应的461字段(ILAS5.0版相对的是410字段),与5XX字段相对应的300字段及与010字段中ISBN号相对应的210字段的出版地、出版者均可自动生成以及可自动生成题名、著者的汉语拼音,大量减少了工作人员数据录入的工作量,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编目效率。

1.3 编目工作简便

手工编目只在一个途径,即题名,而ILAS系统提供了双屏,能从多途径进行,如题名、著者、ISBN号、分类、主题、索取号等几个方面进行。

1.4 提示功能醒目

给工作人员提供了系统帮助功能,展示了子字段著录说明,方便工作人员在编目过程中能及时了解情况及时查询。

1.5 图书交接手续分明

编目程序紧凑,从编目人员接到一批新书,进行分编加工完成,利用“交送处理”模块,使图书移交手续完美。

1.6 图书编目加工规范,目录、书标整齐清晰,操作简便,总体效果好

2 编目工作的基本保障条件是人员队伍建设

2.1 人员的培训

实行计算机管理对图书馆工作人员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建库之前必须进行人员培训工作,不仅进行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应用软件的培训,还要进行相关的图书情报知识的培训,使其能熟练掌握文献著录标准。

2.2 编目人员的素质是建库质量的保障

编目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编目数据的质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这种素质不单单是指操作的技术,还包括工作人员对于计算机编目和数据信息化的观念和知识结构,从这个角度看,图书馆的编目人员,并不是仅仅通过了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分类编目的有关培训,能够熟练掌握文献著录标准、分类与主题标引方法,就是一个称职的计算机编目人员,除了必要的培训之外,工作人员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强烈的责任感、业务能力和积极进取精神,以及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不但能够快速地适应信息化工作环境,还要能够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的学习新技术和新方法。

3 编目工作实行计算机管理的关键是书目数据库的质量

3.1 书目数据的特点

3.1.1 项目多。一条书目数据包括题名、责任者 、版本、出版与发行、载体形态、丛书、主题、分类、附注等项,有关图表、索引等文献特征的说明,都要按照规则准确录入。

3.1.2 表现形式复杂。同是题名就有正题名、副题名、并列题名、交替题名等多种情况。

3.1.3款目之间有复杂的联系。同种书有多个分卷,有总丛书名,分丛书名,有的多卷书中有几册。子目繁多。

3.1.4款目的繁简程度变化大,有些图书用几个简单的字段就可以了,而有的图书则需要更多的说明。

以上这些书目数据自身的特点,决定了编目数据库的质量是对整个计算机编目系统及至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的影响,它直接影响数据共享与交换的实现

3.2 严格执行编目规范,提高文献编目工作的质量

图书馆自动化业务系统投入应用后,编目人员严格按照国家文献编目工作条例和MARC编目规则开展编目和数据加工,在文献著录标引工作过程中,通过建立分编、著录、审校等业务分工负责管理机制,对每一条书目记录都要进行入库前的质量审核把关,充分保证了书目数据记录的质量。

3.3 严格把好数据著录加工质量关

书目数据质量将影响到一个系统的运行结果,书目数据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在运行系统的过程中反映出来,所以把好图书分编、著录、数据加工这一关是实施图书馆自动化业务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应用计算机编目过程中一旦出现数据记录上的差错,就会导致检索结果的出错或流通部门在借还书时发生错误。如某一书的条码贴错,反映在借书时便是读者手中的书与系统中挂在该读者名下的书不一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因此,在进行条码分配、数据审校、文献入藏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都要加强管理 ,防止出现差错,认真把好数据质量关。

4 结语

文献编目是文献资源进入图书馆流通的第一道关口,是图书馆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的前提,编目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图书馆的工作,应该从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实际出发,对图书的分类应力求详尽,主题标引力求深细,另外编目人员除掌握本馆的编目系统外,还要学习和研究新的编目软件,在工作中总结经验,使编目工作的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冯培青.关于普通图书编目工作理论依据的几点思考.图书馆论坛,2007(1)

[2]苏广利.图书馆计算机编目工作二题. 图书馆学刊,2001(5)

[3]龚丽.完善编目工作,服务读者—计算机编目的实践与体会,2003(1)

[4]尹玉霞.编目工作对回溯书目数据库质量的影响.图书与情报,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