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创造性思维培养范文

时间:2023-11-14 17:36: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孩子创造性思维培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孩子创造性思维培养

篇1

一、要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热情与兴趣。

陶行知先生认为:“学习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可见,热情和兴趣是学习与创造的动力,能够激发学生去探索,在探索中他们的思维才会灵活多变,充满奇想。教师在提问时,要鼓励学生思考,放开手脚。激励学生大胆发问,学会质疑,善于发现并且提出自己对教材的不同看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

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主动提出疑问,发展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一个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并在质问讨论争辩中达到恍然大悟的效果。”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在学习每篇课文前,我们都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自学,在预习的过程中就要求他们提出问题,并在讲读过程中不断的启发和鼓励学生质疑的兴趣,调动学生质疑积极性,并让他们带着疑问自己去解决问题,还要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指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解决,使学生善于提问勇于质疑和敢于创新。

三、教授阅读创新思维的方法。

如课文《司马光砸缸》中,对于救人的方法,孩子们也有自己不同的见解。虽然他们的想法有些可能很幼稚,但这正是他们创新思维的展示,我们要多鼓励。

再如课文《乌鸦喝水》的教学中,就可以借助“乌鸦衔石子喝到水”的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寻找更多的喝水途径。或者联系生活,“假如你在外面遇到了这种情况,你要怎么做?”这些问题不仅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也使孩子们不自觉得有了野外生存的经验。

《曹冲称象》一课教学中提出的“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比曹冲更好的称象办法?”本身就有着创新的火花,是创新的表现。所以教师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一些高质量的问题,让学生在熟读课文后,结合自己的想法,回答出问题,并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

四、利用现代阅读手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和多媒体等教辅教学越来越多的被运用,语文教师也应该运用网络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网络对于现代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建立个人博客或网站,通过网络与学生交流,也可以在课外作业中留上网阅读的作业,让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阅读,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孩子的语文阅读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亲近大自然,激发学生创造的灵感。

篇2

人的创造潜力与生俱来。对孩子来讲,创造潜力人皆有之。日本著名创造学家恩田彰认为,这种幼儿的创造性,对别人未必是新颖的创造,而对他自身却是前所未有的,是一种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它虽然没有社会价值,但可以产生独特的个性活动。随着儿童的身心发展,这种人皆有之的创造性就会朝特殊才能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其中某种低级的、原始的创造力随着儿童的身心发展,会走向高级的、有真正创新意义的创造力。

较早挂牌“中国创造教育实验基地”的上海徐汇区科技幼儿园的教师告诉我这样两个例子。

一个3岁男孩穿着背带裤,活动时被小朋友拉掉了裤扣。他没有求助老师,自己叫了一名女孩替他按住胸前的裤兜,自己把两根背带分两边,揽腰系住了裤子,然后继续玩耍。

这个急中生智的办法,对一个学龄孩子来说不算新,对一个成人来说更不足挂齿,但对一个3岁男孩来说就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创造:他知道不让裤子掉下来除了背带还有第二种方法,即在腰部系住,同时他还能“发明”出用背带代替腰带。

有个6岁的男孩看见外婆每每拖完地板总会捶背喊累。他就对外婆说:“我长大了要造一种拖把,上面有五六个按钮。外婆只要按一个按钮就能自动拖地,再按另外的按钮又能自动洗拖把,再按一个按钮又会自动绞干……

这是一种大胆的设想,属于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在孩子中较常见。

这种人皆有之的创造力,如果后天加以培养和训练,并形成一种思维方式,也许就能在其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糟糕的是,多数父母把它看成不起眼的小事和“瞎说”而不以为然。得不到鼓励,得不到强化,得不到训练,这种人皆有之的创造力就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退化,直至消失。

由于孩子存在个体差异,在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表现上有显性和隐性的两种情况。隐性的创造力在外部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就会显现出来。在学龄前儿童中其创造力较多的表现为创造性思维。常见的幼儿创造性思维有哪些表现呢?

打破砂锅问到底2~3岁的幼儿随着生理的成长会对自身周围的事发生浓厚的兴趣,会不断地向成人发问。如看见一只猫,会问:“这只猫是男的还是女的?”“它的家在哪里?”“它跑出来干什么?”“它找不到食物会不会饿死?”等等。又比如,有位4岁多的幼儿看见电视报道地震的消息,他就问:“为什么要地震?”“可以叫地不要震动吗?”

探究性地拆东西这是幼儿创造性思维最初的萌芽状态,在低幼儿中较多。如拆钟,他要看看是什么在推动指针走。又如向电视机后面探视,想看看人是如何进入电视机里的。还有,拆开玩具按自己的意愿重新组装等。

有意义的“瞎说”它是幼儿创造性思维活动中的火花。如有幼儿看见南浦大桥有很多斜拉索,他说他要造的桥与南浦大桥一样长,一样结实,但没有斜拉索。又如,某幼儿看见洒水车清洗路面的尘埃,认为不好,因为洒水车阻碍交通。他认为可以用飞机在天空中飞一下,空气清新了,地面也干净了。

自由绘画这种画,画技不一定好,却表达了幼儿的思维活动过程。有个幼儿画了一辆汽车长翅飞在空中,而这辆车的下面有许多车辆。他说地面交通堵塞,他的车就伸出翅膀升上天空,从空中飞过去。类似这种按照幼儿意愿的绘画,能较多地表现幼儿的创造性。

还有孩子的装扮性游戏,如拿枕头当布娃娃,拿圆柱形积木当杯子等。还有讲故事中的添枝加叶等,都能表现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的张培隆老师说,一般8个月后的孩子就有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表现,2岁多至5岁,表现得较强烈,5至6岁后这种表现开始减少。因为随着他们年龄的增加、经验的增多,以及环境的变化,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会趋向内化,趋向有意义,有的被服从、模仿所替代。

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在于给孩子建立一个全新的思维方式,养成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

思维是创造的前提,当年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落下,就想为什么苹果不会飞上天,而要往下落?如果苹果树长到月亮上,苹果会不会落到地球上?正是牛顿的创造性思维,使他提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今天培养、训练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正是为了明天开发他们身上潜在的创造力。教给孩子顺向性思维、扩散性思维、逆向性思维等多种思维方法,让他们建立有主见的、独立的、敢于创新的思维方式,这对孩子今后的学习或者工作都是有帮助的,可以享用终身。

上海市徐汇区科技幼儿园的园长高一敏说,培养幼儿从小有创新意识,是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现在上海已有好几所幼儿园对幼儿开展这方面的教育与培养。有的从绘画课程入手,有的从语言课程入手,他们幼儿园是从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入手,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现已初见成效。幼儿的思维活动明显活跃,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家庭中如何培养和保护好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营造民主、宽松的家庭环境,这对孩子形成独特的个性,表现有创新意识的思维、举动很重要。家长不能因为孩子小、需要成人照顾而把他看成是成人的依附品,要受成人支配。孩子也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应该允许他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空间。比如:允许孩子有稀奇古怪的想法存在,给孩子一块由他或她自主“摆摊”的地盘,接受孩子对成人的稍合理的建议,相信孩子们每一次“保证”等等。

培养、训练孩子的想象。想象是孩子思维活动的主体。想象越丰富,思维也越活跃。培养孩子的想象,在于培养想象的思路。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找来几个小朋友,要他们说出尽可能多的红砖用途。有个小朋友说:可以造房子,砌围墙,铺地等。这些答案只限于“建筑材料”范畴。另一个小朋友说:可以当锤子钉东西,可以掷人。他的思维就突破了“建筑材料”范畴。还有一位小朋友说:风来了可以压住东西,还可以当尺画线。这个思维扩展到红砖的重量和形状上了。这叫扩散性的想象思维。还有一个发生在课堂上的例子:老师将一只蜡制的小鸭浮在水面,让幼儿想法把小鸭沉下去。有人用积木压在“鸭”身上,“鸭”一摇积木翻落了;有人用橡皮泥粘在“鸭”身上增加重量,“鸭”侧浮在水面没有沉下。有人用橡皮泥加粘在“鸭头”上,但是“鸭尾”翘了起来……最后有个小朋友将所有粘在“鸭”上的橡皮泥剥下来,揉成一团,粘在“鸭”身底部,这样蜡小鸭就沉下去了。这个孩子在总结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采取了逆向性的思维,他成功了。所以,培养训练孩子的多种思维很重要。

全方位地扩大孩子的阅历。知识和经验是孩子构成丰富想象的材料。有句老话:“见多识广”。教给孩子的知识要尽可能广博,可以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可以涉猎生物、原子能等高科技领域。要注意的是宜广不宜深。如可以让孩子知道微波可以煮熟食物,微波是人的眼睛看不见的,但不要向孩子解释有关微波的专业知识。

篇3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时展的需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成为人才。未来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高科技的社会,是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全方位竞争的社会,这样的社会需要的人才“远不只是具有文化知识和俯首帖耳的劳动者”而是具备创造性思维的创造型人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种终身教育人才的新发现、新发明和新成果,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军事和社会发展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泰勒提出:“创造活动不但对科尔基进步,而且对国家乃至全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哪个国家能最大限度地发现、发展、鼓励人们的潜在创造性,哪个国家在世界上就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就可立于不败之地。”在当前激烈的国家竞争中,各国都把培养创造性人才当作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措施予以高度重视。培养创造性思维应该从小抓起。

二 在语言活动中幼儿创造性思维如何培养: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表现形式,语言对思维的促进作用已不是不争的事实,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中有新的发现和创造。我试图通过语言活动来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现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注意选材在语言教育活动中的特点

我按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如何让培养创造性思维入手,精心选择有仿编、续编、改编、创编成分的教材,并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设计生动、新颖的活动形式,促使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其创造性思维。如:改编故事《聪明的司马光》中,我为孩子们提供了木块、绳子、救生圈、水管等材料,让孩子尝试改编故事结局。在操作过程中,孩子们自己尝试各种方法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创造性的讲述,又如:讲述活动《我拼出了什么》中,幼儿通过运用几何图形进行搭拼、想象,并将所拼的图画编成小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地表达的能力。

2.设计提问在语言活动中的运用

幼儿能否成为活动的主人,积极参与活动,发展思维能力,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因此,在设计每一个提问时,我首先把幼儿放在主体的地位,注意向他们提出多样性、启发性和能激发他们想象的问题,发展孩子创造性思维。如在谈话活动中《假如我是孙悟空》中,我向孩子们提出了两个问题:假如你是孙悟空,你会做什么?怎么做?孩子们马上就进入角色,思维活跃起来。有得说:“假如我是孙悟空,我会变成一个隐形人,帮助警察叔叔捉坏人。”有的说:“假如我是孙悟空,我会变成宇宙飞船,带人们到天上去旅行。”……看!孩子们的想象是多么的丰富和有创意。又如在故事《小河马有用处》中,我问幼儿:“小河马找到了自己的用处,小朋友,你有什么长处呢?你可以怎样做?”启发幼儿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3.采用多种形式的语言活动,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第一,利用文学作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文学作品为幼儿提供全面的语言学习机会,在学习文化作品的过程中,包含了从理解到表达、从模仿到创造、从接受到运用的过程。文学作品中的仿编、续编、改变活动中,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如学习诗歌《小熊过桥》后,我引导孩子们进行语言形式的转换,将诗歌改编成故事,孩子们经过创造性的想象和构思,编出了各种不同情节的故事;有的讲小熊智斗大灰狼,有的讲小熊过桥买东西,还有的小朋友把小熊过桥的整个过程仔细的描绘出来、一首短短的诗歌,经过孩子们的加工,变成了一个情节丰富的故事,充分发展了孩子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篇4

[关键词] 幼儿 创造性思维 动手能力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幼儿的创造思维可以在他们的许多活动中表现出来,其主要特点是敢于大胆想象,不受客观事物的限制。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创设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语言教育活动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3岁~4岁的幼儿仍然处于口语敏感期,所以也是我们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良好时机。如在小班创思活动课《有趣的故事》中,我让幼儿先思考故事里有谁?它们在干什么?后来又怎样了?最后又怎样了?再引导幼儿专注地倾听,并随故事的情节开心、悲伤、感动……使幼儿逐步有了表达的欲望。

我班大部分幼儿能根据图片内容学说完整的句子,初步建立“语言表达要完整”的意识。比如,“小熊马特在吃饭”“小熊马特在玩玩具”“小熊马特在……”等等。在平时的课堂活动中给幼儿提供大量的表达自己的机会,在户外活动时也可随时随地让幼儿练习口语表达。如教室墙上的装饰画就可以让幼儿自由的讲一讲:你喜欢这副画吗?为什么?你能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表达吗?街上的广告画也可以让幼儿说一说:你觉得画的是什么?它是做什么广告的?总之,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教育契机存在,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并充分利用,就会使孩子受益终身。所以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创设良好的语言教育活动,幼儿的整体素质也将全面提高,也将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及探索精神、观察能力是创新思维的重要起点

3岁~4岁的幼儿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生活经验逐渐丰富,他们对周围一切不懂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他们很想知道这一切都是怎么回事?开始变得爱问问题,喜欢问:为什么?这是非常宝贵的一种探索精神。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能够耐心地回答幼儿的问题。在思维活动课《聪明的小鸡叽叽叽》这个单元里,让幼儿通过可爱的小鸡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着重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及探索精神、观察能力。孩子们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如“小鸟为什么会飞?小鸡为什么不会飞?”“母鸡为什么会下蛋而公鸡不会?”“小鸡是从鸡蛋里出来的,我是从哪里来的呢?”“南瓜有妈妈吗?”“谁是它的妈妈?”“小狗、小猫又是从哪里来的?”等等。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对孩子的提问表现出自己的兴趣,与孩子一起去思考,去寻求未知的答案,孩子提出问题的欲望就会不断增强。因为好奇心是孩子主动观察,反复思考问题的强大动力,是创新思维的重要起点。

三、发散思维是创造力的基础,如果没有思维的发散,就不可能具有良好的创造力

3岁~4岁幼儿的形象思维刚刚开始形成,这时侯就开始注重幼儿思维方式的培养,对幼儿将来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就像在一张白纸上打上一种美丽的底色,底色定好了,就更容易描绘出宏伟的蓝图。但由于这时候的幼儿知识、经验都非常缺乏,所以他们的思维也就会比较单一、狭窄。对此,教师要通过一些具体可感的东西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给他们多种选择,来拓宽幼儿思维的渠道。

在学《山羊的南瓜》一课时,我通过山羊妈妈用南瓜给小山羊做了6种不同的食品,(如南瓜冰激凌、南瓜粥、南瓜汤、南瓜面、南瓜饺子、南瓜饼等)让幼儿意识到了:一样东西,可以变成很多不同形式;在这次思维教学活动中,引发幼儿思考除了这几样,南瓜还可以做成哪些不同的东西?结果每个幼儿的回答都不一样。有的说:南瓜可以做南瓜糖果,南瓜条、南瓜汁、南瓜蛋糕、南瓜面包、南瓜三明治。有的还说:南瓜可以做南瓜面具、南瓜小汽车、南瓜灯笼、南瓜足球、南瓜房子等。使得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散,打破思维的局限性;同时,再通过各种有趣的水果图卡让幼儿自己动手去拼出各种各样有趣的水果小人,如苹果小人、葡萄小人、西红柿小人等。幼儿的思维路径拓宽了,思维的散发性也就开始建立了。

四、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对提高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俗话说“心灵手巧”。灵巧的手是一个人大脑发育良好的标志之一。还有句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动手能力是创造力的组成因素,通过动手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动手能力,通常指是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这已经通过现代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得到证实。

但在现实中,许多孩子的动手能力比较弱,我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这个问题跟家长有很大关系。许多父母包揽孩子能做的事,不给孩子创造独立解决问题的环境和条件,剥夺了他们自我发展的机会。没有独立做事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谈什么创造性的培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下面来说说我的几点做法:

1.指导幼儿做手工,如折纸、剪贴

2岁半的幼儿从简单的一步折纸学起,到3岁时可学2~3步的折纸,3岁开始学拿剪刀,先学剪纸条,后学剪图形,可以用纸条贴成链条或方纸贴成花篮等。4~5岁可以剪更复杂的剪贴和图案。我们老师可让家长在家多辅导幼儿多做手工以发展手的技巧。在幼儿园可利用美术课或在美工区多引导幼儿做多种手工,让幼儿在动手的同时培养创造能力和直接促进思维的灵活转化。

2.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如整理玩具、打扫房间、洗小物品

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特别是家长),要刻意培养孩子自己倒水喝、用筷子吃饭、学习擦桌子扫地、自己整理玩具、洗手帕等。不许包揽孩子能做的事和剥夺孩子的劳动意识、劳动权利,多给幼儿自我发展的机会。

3.给幼儿提供一些操作性强的结构材料,使他们既动手又动脑

在动手时,让孩子学会技巧和专心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发挥创造性思维。

篇5

对稍滞的孩子,可用“你能勇敢地说了,真好!”来鼓励、强调个体间的纵向比较,而淡化群体间的横向比较,让那些滞后的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而减轻语言发展的压力,从而让所有的孩子在真正宽松的语言氛围中敢说。

21世纪是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最大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教育必须能有效地促进知识的更新和创造,能培养出善于学习、善于质疑,具有批判精神,并能独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人才。据此,人们将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作为当今幼教改革的重要目标,所以在目前探讨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怎样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较行之有效呢?作为从事多年幼儿教育工作的一线幼儿教师,我认为应该选择一个与幼儿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方面作为突破口。比如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就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和一定的可能性。

理论和实践依据:

1.幼儿期就开始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具有重要性、可能性。幼儿自身是具有潜在创造力的,三至六岁的幼儿精神世界充满着好奇、探索和幻想,他们的思维往往不受习惯的约束,能根据问题的要求使用一种新的、非同寻常的方法去寻求答案。另外,据心理学研究测试,四至四岁半是发散能力的一个飞跃变化时期,这个时期对发展幼儿能力和创造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要抓紧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要让他们错过了这个重要时期。

2.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关系,同为智力与创造力的重要因素人们为什么能通过交谈、通信等语言活动来交流思想呢?就是语言和思维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语言活动离不开思维,语言不是空洞的声音或字形集合,而是有确定意义的心理现象。语言的意义不是别的,正是思维的内容或结果,思维的水平,往往影响着语言的水平。语言又是思维的工具,思维之所以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念存在于词当中,抽象逻辑思维的进行或最后的结果都必须以词作为它的工具、它的承担者。所以有人把语言称为思维的最合适的“物质外壳”。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时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发展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思维的发展,能促进语言构思能力、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而教师在向幼儿进行语言教学时,指导幼儿从各个角度去认识事物、描述事物,鼓励他们去构想不同的答案,语言内容也就新颖、奇特、表达生动,促使幼儿的思维活动呈现多向性、独特性、变通性,提高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正如叶圣陶所说:“语言是思维的定型,思维是语言的基础”。由此可见,发展语言能力就是发展思维能力,而发展思维能力正是发展智力的核心。

3.幼儿语言教育现状与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关系。在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传统教学中,有不少好的经验,其中也不乏创造性教育,但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实际上注入式多,定向思维多。在故事教学中,常见的是教师讲,幼儿听,然后提几个问题,在老师指点的范围内学习词句、记忆情节。在诗歌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是机械地让小朋友一遍一遍地读,直到能背诵为止。有些本来是属于创造性讲述范畴的课型,如续编故事、生活经验讲述等,也被束缚在教师所规定的范围里,因而限制了幼儿的思维。产生这些现象,往往是由于教师忽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幼儿积极性、创造性的特点。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幼儿思维活动的定向性,转变为多向性、变通性,为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一、实施过程

营造幼儿语言活动中的宽松氛围,鼓励幼儿敢说,在幼儿园的语言活动中,首先要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有了宽松、愉快的气氛,孩子才想说、敢说,并且感受说的快乐。当然,宽松并不就是让幼儿随意自由发言,而是让孩子感到没有压力、不强调对错与好坏,教师要坚持“理解接纳,支持鼓励”。

1.允许并接受孩子的语言特点。在进行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多鼓励、少批评;多支持、少反对;多欣赏、少讽刺;多启发引导、少消极灌输。受生活经验、词汇量和思维特点的限制,以成人的标准来说,有时幼儿的语言表达的意思不一定准确或恰当,在讲述时小班幼儿往往有些词还不会用,有的孩子就会用方言来表达。尽管这样,这时我除了引导幼儿准确地表达,还极力地鼓励与表扬幼儿,因为他们能使用语言解决问题比正确地造句更为重要。

2.耐心满足孩子语言交往的需要。以前在集体语言教育活动时,当有个别孩子把问题答的与教师设想的大致符合时,教师马上就此小结了,迅速进展下一个问题,这样往往容易在幼儿之间形成一个思维定势。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幼儿突破定势,激发幼儿多角度思考问题。

3.减轻孩子语言发展的压力。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以竞争来刺激孩子发展,比如在语言活动中,也有比比谁想得快、说得多之类的内容,结果举手的总是那么几个语言发展好的孩子,语言水平稍弱的孩子就干脆不举手了,以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老师总是表扬他们说得好”。其实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同,学习优势也各不相同,所以我们要承认差异,并重视差异,不要总是一概以“说得完整”“用词丰富”这些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孩子,而可以用不同层次的评价来对待语言水平不一的孩子。对稍滞的孩子,可用“你能勇敢地说了,真好!”来鼓励、强调个体间的纵向比较,而淡化群体间的横向比较,让那些滞后的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而减轻语言发展的压力,从而让所有的孩子在真正宽松的语言氛围中敢说。

4.掌握提问技巧,开阔幼儿思路。在集体语言活动中,常通过提问来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通过提问来完成我们的教育目标。

因此如何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我始终坚持问题要提得“活”,要尽量开阔幼儿思路,具体体现在:(1)变单一性的问题为多样性的问题;(2)变回忆式的问题为启发式的问题;(3)变封闭式提问为开放式提问;(4)由教师提问到幼儿提问;(5)多让幼儿仿编或创编,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等。

二、讨论与建议

1.上述的语言活动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其效果也是很明显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要防止幼儿的思维在模糊状态中就发散开去,以致思路不清。扩散思维是多向的,但必须符合逻辑,必须立足于一个发散点,而不是随便胡思乱想。

2.通过语言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我们的目标,但这个目标一定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从自己的脚下出发,有所进步。

3.教师要提高本身的素质,要思维活跃,语言敏感性强。

在与幼儿的语言交往中,能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活动的内容和方法,才能启迪幼儿的创造性。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尝出了艰辛和幸福。艰辛的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一个长期的、不懈的探索过程,需要教师能和孩子一起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思维去思考。我深感高兴的是,实践证明:在语言教育中确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我认为,只要教师坚持不懈,为幼儿创造各种发展的机会与条件,就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6

晓敏的妹妹要回老家去了。临行前,晓敏特意带着妹妹和她的女儿到玩具商场去购买芭比娃娃。哪知,在漂亮的芭比娃娃专柜前,小外甥女的头却摇得像拨浪鼓:“我不要买芭比娃娃!”晓敏以为是妹妹事先调教好的,就对外甥女说:“大姨送你的,没有关系。”妹妹见状对晓敏说:“姐,我不和你客气,她是真的不要。家里已经有三个芭比娃娃了,都是别人送的,结果现在全在角落里积灰尘。”晓敏见妹妹这样说,又联想到了自己的女儿月月,也就不再坚持了。

原来,晓敏也曾经给女儿月月买过一个芭比娃娃。刚得到漂亮的芭比娃娃时,月月高兴极了,整天抱着它进进出出,还不时很尽职地使用那些芭比娃娃现成的配饰给芭比梳头、穿鞋、换衣服。可是没过几天,晓敏发现月月的兴趣转移了,芭比娃娃被她安置在玩具箱的一角安然大睡,取而代之被她抱在怀里的是一个花花绿绿的怪娃娃。而且,这个怪娃娃她居然非常喜欢,一直都带在身边。晓敏觉得奇怪,她仔细地观察了月月怀里的娃娃,才恍然大悟,原来月月喜爱的这个怪娃娃正是她自己创造的劳动成果―晓敏的头花此时作了娃娃的花裙子,一只绿色的毛线护腕成了娃娃的露背装,月月自己扎辫子的彩色橡皮筋则变成了娃娃的漂亮项链。看着女儿像模像样打扮起来的娃娃,晓敏又好气又好笑,但转念一想,不由得又为她的创造力感到高兴。

我们都知道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非常重要,而创造力,实质上是创造性思维的具体体现。所以,培养创造力首先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运用新的方式,并创造了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它是思维的最高层次。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最佳时期正是幼儿阶段,各种研究显示,凡是具有高度创造性的人才,在其早年的家庭经验中,都具有充分的自由思考和较多的解决问题的机会;而那些在成人指引下循规蹈矩的儿童,长大后往往会避免尝试新的经验,更不会有什么创新的表现。幼儿时期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敢于大胆想像,不受客观事物的限制。孩子不会为“从来就是这样”的思想所束缚,也不会害怕被人讥笑为“反常识”,这样有利于让孩子发展思维的灵活性,能够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创造能力。

一般来说,6岁以前的孩子都有很强的可塑性,作为家长,应该及时把握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期。比如前文中的晓敏,开始时如同所有的家长一样,认为百年经典的芭比娃娃是个绝对的好玩具,并没有意识到芭比娃娃虽然漂亮,但却在有意无意中剥夺了孩子创造的乐趣。对孩子而言,没有什么比原来就做好的玩具更乏味的东西了,任何价格昂贵的玩具,如果没有让孩子发挥创造性的余地,他就会觉得不好玩。细心的家长,不妨在日常生活中,或者在给孩子选择玩具时,多留意一下,那么孩子一定会在你的关注中获得更多的乐趣,拥有更完全的创造人格的。

篇7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 能力培养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培养创新能力意义重大,所以,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可是长期以来,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形式单一,不肯动脑筋,依赖教师,依赖好学生,甚至有抄袭现象,同时有些教师要求学生解题要有严谨的推理过程和规范的统一要求,或为了应付考试大量灌输正确解题方法,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造力的发展,显然是不利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以下方面谈些认识。

一、提高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在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中,或者在需要创造性解决的问题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有创建的思维。特点是:新奇、独特、流畅和变通。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是指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又称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尽可能多样化答案的思维。其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强调对信息的想象和假设,形成新的信息。聚合思维是依据已占有的信息和各种设想,朝着问题解决的方向求得最佳方案和结果的思维操作过程。其特点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强调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并通过对已有信息的理解和运用,去寻求惟一正确的结果。其实,任何认识过程、创造活动,都要经历发散聚合发散聚合这样多次循环才能完成。

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土壤

心理学告诉我们,处于压力下的思维往往带强迫性,很难具有创新性。创造能力的生成,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育的成败。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前提。教师不应成绩论高低,而努力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在师生的双边“互动”中,要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会想敢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们会观察;解放孩子的嘴,使他们会说;解放孩子的手,使他们会做。教师要从“教教会不教”来帮助学生“学学会会学”,使教与学协调统一。

2.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待学生要做到公平公正。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我们应当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潜能,对每个学生都充满信心,鼓励学生不迷信教师,不迷信书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创造性才能就能得到萌芽。

3.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消除学生对老师天然的畏惧感。当教师用心营造出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从中获得适度的“心理自由”后,师生便产生情感的融合。这时,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就会与同学合作互动、集智取长,激起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和愿望。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要措施

1.扎实基础,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思维的流畅性,而思维的流畅性应以已有知识为基础,否则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数学中有很多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学生只有熟练掌握,形成丰富的“信息储备”,并使之系统化、条理化,才有条件去激发和培养创造性思维。

例如,一位教师让学生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有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用割补法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或长方形,都算出了梯形的面积并总结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正是因为学生有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或长方形等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作支撑,推导才得以进行。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培养创造性思维提供突破口。

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观察是“源”,创造是“流”;善于观察才善于创造。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和精于观察,并且要有目的性。只有带着目的性的观察,才会发现新问题、新思路。

3.善用“问题情境”,诱发创造性思维。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波利亚说:“我们大部分有意义的思维都和问题有关。”“问题情境”常常成为激发学生的创造诱因,使他们产生探索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和愿望。

例如,教学例题“一段公路长40千米,甲车5小时可以行完全程,乙车4小时可以行完全程,现在两车同时相向而行几小时后相遇?”时,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如果去掉“长40千米”这个条件,能不能解答?怎样解答?经尝试,学生发现用任意一个不为0的数或字母表示公路长,都能求出两车相遇时间,有效地培养了创造性思维。

4.注重“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进行知识“再创造”。

篇8

关键词:音乐教育;幼儿;创造性思维

一、音乐教育对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作用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能够在幼儿阶段让孩子的想象力得到提升,还能够在未来的学习中发挥作用,有利于他们问题意识的形成,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以一种创新性的角度切入,更加适应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节奏。幼儿园阶段的孩子还处于生长和发育的萌芽阶段,他们的思维在这个时期得到训练之后会产生巨大的变化,因此,幼儿阶段的引导对于他们的思维方式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就具有很大的优势,音乐是一门动态的艺术,音乐具有强烈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这样的特征容易给人留下巨大的表现空间和想象空间。音乐的创造、表演和欣赏等环节都充满了鲜明的创造力。因此,恰当的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具有一定的作用。

二、幼儿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1.音乐教育的内容选择不恰当

幼儿对于音乐的接受在很大的程度上超出我们的预期,但是很多学校的音乐教育在内容选择上没有做过系统的规划,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的音乐大多是某一教材上的儿歌,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从根本上打开学生的思维,孩子只是将学习的音乐作为一种知识接受,无法真正进入到思维影响的层面。

2.音乐教育的方式过于传统

幼儿音乐教育还存在教育方式过于传统的问题,教师在进行音乐教育的时候大多采用教唱的方式,让学生学唱儿歌,这样的方式缺乏与儿童的互动,幼儿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中处于被动的地位,不利于他们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因此,这样的传统的教育方式非但无法起到拓展思维的效果,反而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三、培养创造性音乐教学的方法探析

1.丰富音乐教育的内容

拓展音乐教育的内容是进行创造力培养的第一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固定的音乐教育之外,还要通过大自然和生活告诉他们音乐的魅力,例如,大自然的风声可以成为音乐,敲击桌子的声音也可以成为音乐,鼓励学生通过他们的想象创造美妙的音乐,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鼓励他们进行创造和改编,敢于向标准发出挑战,给予他们想象的空间。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看似是音乐的教学,实际上却完成了对于他们思维能力的锻炼。

2.改变音乐教学的形式

教学活动是学生和教师的双边活动,因此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将学生与教师分开,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作用,不能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孩子在这个阶段对于游戏有着特殊的情感,在音乐教育之中,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他们真正的融入其中,可以让他们根据音乐的不同节奏和情感做出相应的动作,这样既能够培养他们对于音乐的敏感度,又能够让他们的想象力得到发挥,真正地投入到课堂之中,完成对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现代社会是高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创新性的思维和创造力是非常可贵的,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阶段是他们想象力最为丰富的时候,幼儿园的教育要在这个阶段通过一定的引导方式让他们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引导他们的思维向着更新的方向发展,培养他们质疑和求异的意识,才能够让他们在以后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音乐教育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拓展孩子想象力最重要的手段,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用音乐教育,努力让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9

一、创设宽松的绘画氛围,诱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愉快、轻松的情绪,有利于发挥幼儿绘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而且具有美术氛围的活动空间设计则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第一步。因此我对活动室的布置,墙壁的美化都注意了构思的形象夸张,画面的栩栩如生,色彩的鲜明调和,且符合童趣。因为幼儿对美的感受,对新事物的兴趣往往是基于非常直接的视觉形象。如我在教幼儿学画鱼时,事先在墙上贴了鱼类的各种图片,在自然角养了各种鱼,把玩具角布置成鱼的世界,让幼儿随时欣赏,激起他们无限的想象。

二、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人脑中可以产生对未感知过的事物的想象,但不可能凭空产生,它必须从已感知事物的大量形象中抽取有关内容,经过粘合、夸张等特殊的思维方式才能形成。基于这一点,我在教学中注意让幼儿多看、多听、多练,尽可能地让幼儿去接触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了解周围的一切,获得深刻细致的生活感受,并指导他们用笔画下来,加深印象。如在画《打针》前,我带领幼儿去参观医院,要求仔细观察打针时人们的各种表现和打针时的场景。回园后我让幼儿将其认为最有特色的画面表现出来。结果,有的画出了小娃娃躲在妈妈臂弯下偷看别人打针;有的捂住了眼睛;有的吓得大哭,泪水溅了一地;有的把袖子卷得高高的,勇敢地让医生打针……这些画既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充满了童趣。丰富的生活经验不仅使幼儿增长了知识,在绘画活动中表现无比的热情,还促进了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的发展,激起了思维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三、运用丰富联想法,活跃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丰富联想法是在引导幼儿感知事物的基础上,通过回忆一件事物联想另一件事物的方法。运用丰富联想法能够启发引导幼儿积极地去联想,从而扩大幼儿与形象之间的关系,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不断丰富作品内容,使幼儿新颖的构思和创造才能得到萌生和发展。如在画《数字变形》时,有个幼儿给数字添上了头和四肢,变成了数字娃娃,但画得较小,整个画面较空。于是我说:“哎呀,你的画我怎么看不清呀?”他一下子意识到画得太小了,接着我启发他:“从什么地方看人比较小?”他马上想到了从高处看人比较小,在布娃娃的背后画了一幢摩天大楼,并给娃娃添上了劳动工具。我又问:“这房子在什么地方?”他随即又添上了树、马路等一些背景,使画面的内容丰富、生动多了,于是,《娃娃造房子》这幅趣味很深的作品产生了。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的联想,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这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才能的重要途径。生活中的一切,只要教师有心,都可以成为触动孩子联想的引发物,从而培养幼儿联想的兴趣和习惯,以提高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四、利用文学作品,触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为了充分发掘幼儿的创造潜能,教师可选择一些文学作品让幼儿欣赏,并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大胆作画,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童话是具有幻想性质的故事,在一次创造性绘画活动中,我首先让幼儿听童话故事《龟兔赛跑》,然后让幼儿发挥想象,用绘画形式反映故事情节。有的画了乌龟领奖的场面,有的画了兔子在树旁睡大觉,有的画了兔子难为情地捂住了脸……这样的作画活动,是幼儿独立创造形象的过程,很好地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有时在绘画前,我给幼儿几种事物的名称,如一只大象和一个小朋友,让幼儿自己设计,发挥他们的独创性,大胆作画。结果幼儿画出了各种情景的画面:小朋友骑大象,小朋友在观看大象表演杂技,小朋友喂大象吃东西等等,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促进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也增强了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五、进行合理的作品评价,保护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篇10

必须理清小学生创造思维的关系

1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在人的一生之中,为什么能通过交谈、通信等语言活动来交流思想呢?就是语言和思维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语言活动离不开思维,语言不是空洞的声音或字形集合,而是有确定意义的心理现象。语言的意义不是别的,正是思维的内容或结果。思维的水平。往往影响着语言的水平。语言又是思维的工具,思维之所以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念存在于词当中,抽象逻辑思维的进行或最后的结果都必须以词作为它的工具。它的承担者。所以有人把语言称为思维最合适的“物质外壳”。

其实我们可以感悟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基本是同步进行的,学生掌握语言发展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重要过程,思维的发展能促进语言构思能力、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而教师在向小学生进行语言教学时,巧妙地引导他们从各个角度去认识事物,去描述事物,鼓励他们去构想不同的答案。语言内容也就新颖奇特,表达也就形象生动,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呈现多向性、独特性、变通性,这对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起着直接的推进作用。

2 小学生语言教育现状与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关系。小学生自身潜在着创造力,他们对任何事物充满着好奇、探索的特点,他们的思维不受习惯的约束,是十分灵活的。因此我们要抓紧对其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不要让他们错过了这个重要时期。

在语言教学的传统教学中,有不少好的经验,其中也不乏创造性教育,但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实际上注入式多,定向思维多。在故事教学中,常见的是老师讲,学生昕,然后提几个问题,在老师指点的范围内学习词句、记忆情节。在诗歌教学中,有的老师只是让小朋友一次又一次地读,直到能背诵为止。有些本来是属于创造性讲述范畴的课型,如续编故事、生活经验讲述等,也被束缚在教师所规定的范围里,因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可能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积极性、创造性。在语言教学中。我们注意要把思维活动的定向性转变为多向性、变通性,拓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体。

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小学生创造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