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逻辑能力范文

时间:2023-11-14 17:36: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培养逻辑能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培养逻辑能力

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生 推理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094

通过社会实践的调查以及相关的研究工作人员的分析,发现初中学生如果能够培养比较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会对提升他们自身的学习能力、综合专业素质以及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或者推动作用。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初中数学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符合逻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学生在学习初中数学的过程中,假如数学教师能够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那么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能够获得很大程度的提高。

初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或者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此同时又将逻辑思维能力实际地运用到了数学课程的学习中,并且逻辑思维能力不仅仅对学生现在的学习以及生活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同时它还能够对以后的各种学科的学习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鉴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以及工作产生如此重要的作用或者影响,所以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在进行数学知识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时刻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然而要想培养或者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使得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需要进行更多的努力或者探索。

一、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与精髓。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教会学生不断实验,大胆猜想。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是联系各项知识的纽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它比知识更具有普遍实用性,抽象概括性,知识容易遗忘,而学生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更快捷地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并能终身受益,对学生终身学习有很大作用。初中数学涉及到的思想方法大致分为:具体技巧型――消元法、换元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逻辑型――分析与综合、演绎归纳与猜想、反证法、直接法、间接法;宏观型――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特殊与一般、化归与转化、数学模型等。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具体的解题技能方法的指导,更应注意数学知识发生过程中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优良数学品质。在知识增长的同时,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教材中许多概念的形成,公式、定理等的发现过程往往没有详细完整给出。教学中应重视知识的形成、发生和发现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引课策略,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介绍知识的背景,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教给学生发现、创造的方法,启发引导他们去思考、创造,让他们在创造中学习,在发现中获取。

二、激发学生思维

培养数学推理以演绎推理为基础,而数学结论的得出及其证明过程是靠合情推理才得以发现的。那么什么是合情推理呢?它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另一个未知判断的思维形式,合情推理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某种情境和过程中推出过能性结论的推理。合情推理就是一种合乎情理的推理,主要包括观察、比较、不完全归纳、类比、猜想、估算、联想、自觉、顿悟,灵感等思维形式。合理推理所得的结果是具有偶然性,但也不是完全凭空想象,它是根据一定的知识和方法,做出的探索性的判断。因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要精心设计实验,来激发学生的思维。

当今教育改革正在全面推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大家公认的新教改的宗旨,合情推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种手段和过程。人们认为数学是一门纯粹的演绎科学,这难免太偏见了,忽视了合情推理,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相辅互相成的,在证明一个定理之前,先得猜想。高斯曾提到过,他的许多定理都是靠实验、归纳法发现的,证明只是补充的手段。在数学教学中,正确地恰到好处地应用数学实验,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指出:“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科学,从这方面看,数学像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是另一方面,在创造过程中的数学更像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从这一点上讲,数学实验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从数学知识的角度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比较的能力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还要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例如在抛物线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平时在跳绳中来感知开口方向及最高点和最低点;在路程、速度、时间的教学中,除用多媒体课件外,还可让学生从家到学校之间的这段路程来感知时间与速度的变化关系。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比较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让数学知识生活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激情。

四、激发学生猜想

篇2

关键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7-153-01

逻辑思维能力,是正确、合理地进行思考的能力,它在能力培养中起到核心的作用,是学习数学理论、运用数学知识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

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急速发展时期,初一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初二、初三学生的思维倾向于经验型思维,而高中学生的思维则由经验型转化为理论型。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他们的思维由形象思维发展为逻辑思维,并由经验型逻辑思维,顺利地转化为理论型思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结合基础知识教学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知识和能力总是相辅相成的,在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只要把知识的教学,作为培养能力的载体,在传授知识中,渗透或介绍逻辑思维的规律和方法,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逻辑思维是理性认识,培养逻辑思维能为,首先使学生感受鲜明的感觉、知觉和表象,形成具体、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维活动,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改造制作,形成概念、判断,最后用语言表达思维的对象,先让学生意会,使他们有朦胧感知。再分析,“它们都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而且两条射线有公共端点”,最后抽象概括“这种由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种形成概念的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在感性阶段,就是让学生对“角”有所意会,使之对角有朦胧感知,再给学生言传,使之明确领会。学生对逻辑思维的方法,从朦胧感知开始,经过一段时间的意会,在适当的时刻,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概念、判断、推理等各种思维形式的特点、结构及其思维规律,对学生身教,使之有模可仿。教学中,教师要以身作则,作出示范,使学生学有榜样,可以模仿,教师的语言和板书,要准确严谨,富有条理,言之有据,合乎逻辑性,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叙述,要求合乎逻辑性,要认真、细致,及时地纠正学生所犯的逻辑性错误。

二、加强思维基本功训练,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这是培养能力的形象化说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也要让学生在思维中学会思维,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基本功,这可以围绕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和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来进行。作关于概念的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作两化的训练: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用具体形象化的东西来帮助理解概念,把具体的事物抽象化。

三、寻求思维方向,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首先,指导学生认识思维的方向问题,逻辑思维具有多向性。

1、顺向性

这种思维是以问题的某一条件与某一答案的联系为基础进行的,其方向只集中于某一个方面,对问题只寻求一种正确答案。也就是思维时直接利用已有的条件,通过概括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思维方法。

2、逆向性

与顺向性思维方法相反,逆向性思维是从问题出发,寻求与问题相关联的条件,将只从一个方面起作用的单向联想,变为从两个方面起作用的双向联想的思维方法。

3、横向

这种思维是以所给的知识为中心,从局部或侧面进行探索,把问题变换成另一种情况,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开阔思路。

4、散向性

这种思维,就是发散思维。它的思维方式与集中思维相反,是从不同的角度、方向和侧面进行思考,因而产生多种的、新颖的设想和答案。

其次,指导学生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不仅要使学生认识思维的方向性,更要指导学生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科学方法。为使学生善于寻求正确的思维方向,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精心设计思维感性材料。思维的感性材料,就是指用以实物直观或具体表象进行思维的材料。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既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又要求教师对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从而使学生顺利实现由感知向抽象的转化。

(2)依据基础知识进行思维活动。初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公式、定义、法则等。学生依据上述知识思考问题,便可以寻求到正确的思维方向。

篇3

【关键词】数学教学;逻辑思维;培养方法

逻辑思维能力指的是科学、合理的思考能力,通俗来说,是指对事物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并采用正确、科学的逻辑语言,准确地表达思维过程的能力.数学是初中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新课改对培养和发展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成为数学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下面笔者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想能力的重要意义、现状和措施.

一、以教学内容为依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对学生实施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习得逻辑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做到数学教学与逻辑思维有机整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笛逻辑思维方式.例如,在讲“一次函数”时,教师可以讲解典型题目,使学生习得解题的步骤、方法和技巧,从中发现解题的规律,并通过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解题的思路.这部分题目中经常是图形与应用题结合在一起进行出题,学生根据一次函数所表达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根据题意列出函数表达式,并根据实际情况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开展丰富开放的课堂活动,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开展丰富开放的课堂活动,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张扬个性,闪现灵动的思维火花,放飞理想的翅膀,激发思维潜能.在教学中,身为教师的我们要逐渐教给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提供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和圆锥,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发现了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更深刻地理解了圆锥和圆柱之间的体积关系.当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没有固定模式,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内容来综合选择最恰当的方法,更不能根据设计好的教案来进行机械操作.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维状况,根据师生、生生互动中的反馈信息,智慧地把握学习进程、调整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鼓励学生在多做题中训练逻辑思维

加强数学的推理证明训练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做、巧做习题,特别是思考题、证明题、讨论题.数学习题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可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须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围绕教学重难点有目的、有计划地配备各种习题,特别是应增加思考题、证明题、讨论题,以加强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同时,在解题的过程中也应加强推理证明的训练,以强化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通过质疑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肯质疑问难,这是学生勤于思考问题的一个重要体现,勤于思考问题的习惯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的发展.教师只有鼓励才能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难.须知学生不敢质疑问难将严重影响班级学习气氛和学生智力发展.怎样才能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呢?首先,教师不能扼杀学生中出现的质疑问难的好苗头.学生敢于提问或发表意见是一个极好的苗头,即使是错误的意见或者问倒教师的问题,教师都应予以重视和欢迎,然后加以适当的引导,千万不要在不知不觉中扼杀学生中出现的质疑问难的好苗头.其次,教师要抓住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只要教师多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就一定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在数学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注重教学方法上的丰富性,从多方面去指导、帮助学生拓宽思维方式.同时,在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严格遵守逻辑规律,正确运用逻辑思维形式,并做出示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只要坚持训练,持之以恒,必然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逻辑思维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水中.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学周刊A版,2013(12):107.

篇4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学生的学习兴趣,任何教学改革都是搞不好的。于是在学习正课之前,首先上两节预备课,主要谈几何的作用,从古希腊的测地术到今日的高楼大厦,从工农业生产到日常生活,到处都可以看到几何踪影,到处都可以看到数学家的功绩,几何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工具,更是开发智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新起点,然后介绍几何的发展史,提出一些有趣的几何问题,为学生创设情境,启动思维,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二、规范几何语言的使用。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特有的语言,数学特别要通过一些符号和字母来表达,它抽象精确、简便,这是数学语言的特点,也是它的优点,要跨入几何的大门,首先就要过好“语言关”,为此,可作如下训练:(1)要求学生理解和熟记几何常用语。几何教材开始就明确地给了一些常用语,如“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A”,“直线AB经过点C”,经过即通过,对某些字“咬文嚼字”,加强学生的理解,为了让学生熟记“几何常用语”,经常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朗读和学说,以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2)由基本语句画出图形,给出基本语句,要求学生画出图形,把语句和图形结合起来,训练学生熟记语句,如延长线段AB到D使BD=AB,在线段AB的反向延长线上取一点C,使AC=AD,等等。(3)将定义、性质等翻译成符号语言,并画出图形,符号语言能将文字语言与图形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理解几何概念的本质属性,也为文字证明打下基础,如点M是线段AB的中点,翻译成符号语言:AM=BM或BM=1/2AB或AB=2AM=2BM等。(4)编写范句,形成规范的书写:如延长_____到点____,使_____=____。此外,上课时,努力做到语言规范化。对几何语言的教学,是随着几何知识的教学逐步进行,通过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几何语言,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探讨中进一步得以发展。

三、逐步培养学生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

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直线、射线、线段、角几部分的教学来培养。要求学生在搞清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图形直观能有根据地作出判断,如“对顶角是相等的角”,“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等等。这个阶段,应该看到学生从“数”的学习转入对“形”的研究是很大的变化,而对形的学习开始又接触较多的概念,所以使学生理解所学的概念是一个难点,学生难以适应。解决的办法,主要是注意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即从感性认识出发,充分利用几何的直观性,再提高到理性认识,从特殊的具体的直观图形抽象出一般的本质属性。并注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清基本概念。例如讲直线这一概念时,问:你能画一条完整的直线吗?学生感到问题提的新鲜,谁不会画直线呢!有些莫明其妙,我指出:一个人从出生记事之日起,一直到老为止也画不了一条完整的直线,因为直线是无限长的,正因为画不了一条完整的直线,才用画直线的上的一段来表示直线,但决不止这么长!这样学生在开头对直线就建立了向两方无限延伸的印象。又如在学过“角的概念”后,可让学生回答:直线是平角吗?射线是周角吗?在学习“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概念后,可以问:∠α与90°-∠α互为余角吗?∠β与180°-∠β互为补角吗?并要求用“因为……,所以……,根据……”的模式回答,这能使掌握线与角、角与角的联系和区别的同时,熟悉推理谁论证的日常用语,逐步养成科学判断的习惯。

篇5

数学是小学中相对占有主导地位的一门学科,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逻辑性、思维性及实践性等性质。小学数学对小学生来说,犹如未来的一本工具书,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推断的逻辑思维能力尤为重要。“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所以,小学数学老师肩负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任。然而,小学生的身体各项机能发育尚未完善,加之年龄较小、天性活泼、好动,认知力不足等,对外界新鲜的事物接受能力较差。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将抽象的思维具体化,发展学生正向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比较单一,比如2+3=5,很死板的一个等式,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讲可能比较抽象,不知道什么是加法,更不知道其内在的意义。于是,数学老师可以抓住小学生好动、好奇、乐于模仿的心理,让其亲自动手操作,把抽象的事物转化为直观的形象的概念、实物,可以让其与同桌合作交流,摆具体实物、学具等,发现左边2个,右边3个,把左右两边合在一起,就是2+3=5的结果。这样不但增加了学生对数学课程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利用小朋友最喜欢的动画片来创设教学情境:如小松鼠情境图,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主动地发现一共有几只小松鼠。有的学生用数的组成,3和2组成5;有的学生借助动画,进行操作,让小松鼠跑到一个篮子里,合起来有5只;有的学生用接着数的方法算出结果。整个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生积极发言,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一步加深了其对数字的认识,培养了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自己推断,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字有趣化、具体化,一目了然,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与记忆,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识力、逻辑思维能力。

2.多提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多向散发的逻辑思维能力

所谓的“开放性”就是一题多解,打破常规看问题。比如经典的“打鸟故事”,电线杆上有10只鸟,打死1只,还剩几只?如果按数学常理来说,答案应是9只。不过,有时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理论联系实际,思维不能过于单一。有人说其他鸟被枪声吓跑了,答案是0只;有人说打死的鸟还挂在电杆上,答案是1只;有人说这群鸟耳聋,答案是9只;还有人说一枪射中两只鸟,显然答案又不一样。数学就是这么抽象的一门科学,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梳理、理解、记忆、掌握,并将所学的知识通过整合,合理地运用于现实生活中。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习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去理解。

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后,在拓展延伸中,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如“一张长方形纸张,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通过孩子们的思维拓展,呈现出一题多解的答案:

还剩3个角、4个角、5个角,通过开放性习题的呈现,促进学生多向性、独特性、灵活性思维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判断、推理,从而培养学生多向散发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玩数字游戏,提高学生逆向的逻辑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是生活中一种常用的思维方式,与常规思维相对立,是指不走寻常路,不用常规的思维看问题,而是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沿着相反的方向进行思考问题。逆向思维具有其良好的特性,可以开发人类大脑的潜能,有利于挖掘一些新颖、前所未有的东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问题利用逆向思维会迎刃而解,有时还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四则运算法则后,在拓展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扑克牌数字,两个人玩二十四点游戏,同时交代游戏规则:十一及以上数字分别用1、2、3数字代替,扣除大王、二王两张牌,用加、减、乘、除(括号),把抽出的4个数灵活巧算成24,每个数只能用一次,先算出Y果者赢。二十四点游戏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思维感官,解题思路多种多样,五花八门,也都是正确的。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也会让小学生爱上数学课,也开动了脑筋,从而提高学生的逆向逻辑思维能力。

4.通过限时抢答,提高学生敏捷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老师每天可以利用抢答的方式,在上课前5分钟的时间内回顾和巩固上节课学过的主要知识点,并对先答对者给予鼓励性评价语言或颁发小奖品(笔记本、铅笔等学习用品)。如在上新课之前,让学生说说得数是6的算式,比比看谁说得又多又正确,学生们争先恐后,你追我赶地进行抢答,恨不得把自己所知道的得数是6的算式从脑门里都搬出来。这样设计的限时抢答,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强化;另一方面可以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还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竞争力,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更好地促进学习,提升学习效率,从而有效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的敏捷性。

5.利用脑筋急转弯,强化学生异向的逻辑思维能力

脑筋急转弯就是指当思维遇到特殊的阻碍时,要很快地离开习惯的思路,从别的方面来思考问题。现在泛指一些不能用通常的思路来回答的智力问答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的时候将脑筋急转弯作为一个小插曲,或在作业的设计上来个脑筋急转弯,可极大地活跃课堂上的学习气氛。比如说将9个橙分给13个小朋友,怎么分才公平?答案是榨成汁。再比如一个人唱一首歌需要3分钟,全班同学一起唱需要几分钟?答案还是3分钟。脑筋急转弯不但可以开发智力,激活脑细胞,而且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是强化学生异向的逻辑思维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6.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给学校教育插上一对有力的翅膀,它不仅促进了教师与外界事物的联系,而且提高了学生思维想象能力,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可利用自己制作的精美课件,通过班班通平台,让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这些动画课件色彩鲜艳,直观形象,可极大地吸引小学生的眼球。

如教学一年级“数学乐园”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抢苹果”“青蛙过河”“打地鼠”等动画,组织学生进行闯关游戏,我先把学生每两人分为一组,按“石头剪子布”的方法决定谁先走,答对了才能继续,答错了要往后退一格。在第一关中通过“抢苹果”动画,复习数的组成;第二关通过“青蛙过河”动画,巩固10以内数的计算,计算错误者,青蛙没办法跳到对岸;第三关通过“打地鼠”进行智力大比拼,目的是复习100以内数的排列问题,答错者地鼠会当头一棒……闯关游戏化静态为动态,化形象为直观,化复杂多变为简单明了,打破了以前传统的黑底白字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事实证明,将多媒体技术融于课堂教学,可使枯燥单调的课堂变得声情并茂,能动善变,直观形象。总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7.结语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步伐也在不断地向前迈进。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引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方式。但是现阶段,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潜力并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应用,能力水平并未得到很好的提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根据现代教学论的理解,教学过程不是简单进行知识的传授与讲解,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推动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均衡发展。怎样才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呢?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解答。

一、每一节数学课的教学过程中都要进行培养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对知识点进行复习,还是进行新知识点的讲解,教师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时候,必须要有意识地把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不断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与提升。比如,当学生在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一知识点进行复习的过程中,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给予学生相关的题目之后,不单单要学生给出正确的答案,还要学生讲出解题的具体思路。尤其当学生的答案错误的时候,就更要学生说出更为具体的解题思路了。通过这种方法,不但可以让学生对“凑十”的方法理解得更为透彻,加深对类推这种方法的掌握程度,也可以减少此类错误的再次发生。通过一段时间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他们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得出问题的答案,提高在解答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和灵活性。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很直白地把书本上的结论或者是运算法则之类的知识点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的做法是,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让学生对书上的例题进行分析概括总结,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或者运算法则。比如,在进行两位数乘法的教学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让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把题目进行拆分,最好对题目进行概括总结。当学生从问题中通过自己的研究把法则总结出来时,他们的印象就会非常深刻,也提高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知道要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水平,然而却不把整个课堂都变成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场所,只是在零碎的时间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培养方式是有价值的,也是可行的。但是却不可以把这种培养当成所有的教学任务。

二、每个年级的教学过程中都要进行培养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校要对每个年级的教学任务进行公正的划分,当然这其中就包含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开始一年级的学习生活时,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系统的培养。比如,在开始学习数学,讲解10以内的加减的时候,教师就要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对这些问题的解答进行实地操作,让他们对10以内数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如果在学习的开始,教师不给学生积极的引导,不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的话,那么只会让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不利于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

三、每个部分的教学内容中都要进行培养

在每个部分的数学教学内容中,都要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通俗来讲,就是在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者操作技能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以放过任何一个提升学生逻辑思S能力的机会。每一个抽象的数学法则,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或者空间形式进行抽象的结果。所以教师在对数学概念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概念所概括的东西。教师要用实际存在的事物引导学生开展思维互动,对问题进行分析、探究,从而找出问题的共同之处,概括出他们的本质特性。比如,教师在对长方形的概念进行讲解的过程中,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是一个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进行概括。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总而言之,想要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实现的。所以在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循序渐进,让学生踏踏实实地进行学习,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快速发展,给他们未来数学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7

摘要:本文针对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2013 级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结合小学数学专业的课程设置,经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总结出学生在逻辑推理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了培养出专业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师范类小学数学教师后备军,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完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和训练方式等。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以适应当前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 :数学课堂逻辑推理能力素质培养

1 逻辑思维能力的含义

一般定义下的逻辑推理能力是以敏锐的思考分析、快捷的反应、迅速地掌握问题的核心,在最短时间内作出合理正确的选择。对于逻辑推理来说,通常情况下包括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其中,归纳推理是根据事物所体现的某种性质,对这类事物的所有对象具有的这种性质进行相应的推理。简言之,归纳推理就是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所谓演绎推理主要是以一般性为前提,通过推导,在一定程度上得出具体或个别的结论。对于演绎推理来说,其逻辑形式对理性的意义是,在严密性、一贯性方面,对人的思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类比推理来说,通常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具有的部分属性,进一步对它们的其他属性进行推理,简称类推、类比。这种推理方式是以两个事物的某些相同属性进行判断为前提,同时对两个事物的其他相同属性进行推理。而数学中的逻辑推理能力是指正确地运用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或数学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推理证明的能力。在课堂上数学老师通过启发式引导、结合实际,灵活运用板书和多媒体课件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让学生亲历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的确切含义。

2 该院数学教育专业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现状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2013 级预报小学数学专业的48 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0 份。问卷结果反映出该院学生现阶段在逻辑思维推理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①逻辑推理定义的含义不明确,容易混淆。

②概念和定理掌握不牢,综合逻辑推理分析、判断思维能力弱。

③不擅长准确尺规作图,不能规范正确书写。

④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浓。

⑤学生没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数学这一科目具有逻辑严谨性特点,逻辑推理能力应该是小学数学专业学生必须具有的基本能力之一。数学专业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极为重要,也是将来作为数学教师的核心能力。针对该院学生面临以上的问题,笔者所在团队在讲授专业课程时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希望在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培养方面能发挥大家的智慧和力量。

3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被看作是一门论证科学,逻辑推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著名数学家G.波利亚教授说过:“一个认真想把数学作为他终身事业的学生必须学习论证推理,这是他的专业也是他那门科学的特殊标志。”

数学在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主要阵地。那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呢?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 重视基本概念和原理教学

数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是数学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一旦为学生所掌握,就成为进一步认识新对象,解决新问题的逻辑思维工具。例如在《线性代数》课程中行列式和矩阵的定义的区别和联系:

①从形式上看行列式是一个数,矩阵是一个数表,二者不能混淆;而且行列式的记号为“|*|”,矩阵记号为“(*)”也是不一样的,不能用错。

②从内容上行列式的行数与列数必须相等,而矩阵的行数与列数未必相等。

③在计算过程中行列式用“=”,而矩阵用“”,书写格式也不同,更不能混用。

④在加法运算时,行列式相加与矩阵相加有本质区别,行列式与矩阵不仅有明显的区别也有内在的联系,当且仅当A=(aij)为n 阶方阵时,才可取行列式D=|A|=|aij|n,对于不是方阵的矩阵是不可以取行列式的。

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没有扎实掌握行列式和矩阵定义的学生在学习《线性代数》第四章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这一章节的时候就把书写格式写错,更严重者竟然把行列式和矩阵弄混了。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只能进行先学知识的综合复习,然后再讲授新课程。由此可见学好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如果没有科学的概念和原理,在这种情况下,难以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

3.2 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逻辑推理训练

对于数学推理来说,一方面具有推理的一般性,另一方面具有其特殊性。通常情况下,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其一,数学表达式、图形中的元素符号、逻辑符号等抽象事物是数学推理的对象,而不是选择日常生活经验作为推理对象;其二,数学推理过程需要保持连贯性,下一个推理需要以前一个推理的结论为前提,并且推理的依据需要从众多的公理、定理、条件、已证结论中进行提取。在推理论证方面,数学推理的这些特性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从学生熟知的知识为出发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归纳推理等,这样学生能够逐渐地学习并掌握新知识。在讲授《线性代数》中矩阵和向量时,为了加强学生推理训练,任课教师在课堂中将矩阵与向量的定义、相等和运算律等分别进行类比,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在实际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潜移默化地进行逻辑推理的训练和引导,学生一定会逐渐理解并掌握这些推理方法,并在学习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使他们的推理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新的突破和创新。

3.3 利用多媒体设备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在认识现实世界空间形式方面,空间想象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因素,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发展创造力的基础。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将空间想象能力作为基本的数学能力来培养。在几何数学教学过程中,在制作模型、画图、识图时,让学生进一步对图像进行描述,同时对图形进行分类、整理等,在现实世界中,通过认识、理解几何空间,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从逻辑的角度进一步帮助学生弄清几何空间的现实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社会对数学的要求呈现出多元化、深层化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数学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社会各层次、各领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解析几何,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代数———几何关系,同时需要在几何和代数之间实现相互转换,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数学素质进行培养。当前,教学的功能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教学手段,通过数学软件直观再现解析几何中的复杂图形,进一步体现解析几何的主体性、过程性、合作性等特征。为此,在解析几何教学过程中,引入数学软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实现数学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4 总结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这是组织开展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需要教师长期的付出,深挖教材内涵,要求学生在平时多观察,多思考,借助多种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学习逻辑推理的积极性。同时,由于个体学生学习情况的个体差异,还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进行私人定制学习方法。希望在师生共同努力,共同合作的情况下,实现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等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建生,周优军.基于MATLAB 计算机辅助解析几何课程的数学实验[J].柳州师专学报,2010-02-15.

[2]侯卫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0-09-15.

篇8

一、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处于最活跃水平,他的神经细胞就是高度兴奋的,这时信息在神经纤维通道内的传输将会达到最佳状态。如果一个人的心理处于最不活跃状态,这时信息在神经纤维通道内的传输就不会达到最佳状态。因此,在我们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求知欲望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例如,在学习新课标版本高中化学教材《基本营养物质》一节时,我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激发学生兴趣,我说:“假如你买了一块丝巾,你怎样才能知道是真是假呢?”这时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大增,也就是心理活动处在最活跃的时候,这样学习本章节的内容一定是很有效果的。

二、通过启发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启发式教学方式是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产生的,它是我们教师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的基础。近年来,在我们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所以,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我经常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经过积极的思考与分析来达到学好知识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新课标版本高中化学教材《硫酸、硝酸和氨》一节时,我给同学们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酸是可以与多种金属反应而放出氢气的,可是在制硫化氢与氢气时,为什么要用稀硫酸或盐酸,却不用稀硝酸呢?在学习《化学能与热能》一节时,我出示了下列问题:(1)现在我们主要使用什么样的能源?(2)现在的新能源有哪些?(3)化学在能源开发和利用上应该做些什么?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使学生有了一种探索的激情,叩开了他们思维的闸门,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在连续思索的过程中,使他们在思想上产生共鸣,调动大脑积极地思维,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培养措施;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2-25

1.小学数学中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

第一,演绎与归纳。作为教学中最常见的逻辑方法,演绎与归纳是小学数学中最普通的推理方法。所谓归纳就是通过最普通的数学知识逐步推理出一般的数学规律或者由某些特殊的数学知识推理出一般的数学规律。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法则、性质以及定律大都是通过这种逻辑方法得到的。

第二,分类比较法。一般来说分类与比较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它是人类想象及思维的基础。通过分类,我们可以发现研究对象的异同点,这样即能对不同的研究对象进行鉴别,有了鉴别,自然就有的比较。

第三,概括与抽象法。统一将同类事物的相同本质属性综合成整体即为概括;舍弃许多客观事物的非本质属性得到本质属性即为抽象。概括与抽象能力是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时需要培养并具备的能力之一。

2.逻辑思维能力对小学生的重要性分析

一直以来,我们普遍认为逻辑思维能力是每个人都要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而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基础便是逻辑思维,没有完善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不可能发展出创造性思维的,其创新能力也就无从谈起。以此而论,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就成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另外,小学教学课程虽然比较简单,但是仍然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尤其是小学高年级数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很多联系,教师在教学中也常常会从这个知识点跳跃到另一个知识点上,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很难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学习成绩会受到很大影响。

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1)注重问题的引出。通常,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固定的流程,即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地解决问题,而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便需要学生用到逻辑思维方法。

由于小学数学教学都是围绕解决问题来展开,而解决问题又能促进学生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因而教师恰当地引出问题对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很大的作用。教学中教师对问题的选择不是盲目的,其选择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第一,所选择问题应该符合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材内容。第二,所选择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能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充分运用应用、归纳、演绎、比较对照、概括等方法。只有这样,教师引出的问题才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使学生灵活、牢固以及全面地掌握数学知识,教师的教学也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2)精心设计课程,恰当运用教学方法。保持课堂的生动有趣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前提条件之一。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对每一节课的课程都进行精心设计,从而使数学课更加形象生动和有趣,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发现、探究问题的乐趣。

(3)因材施教,发展学生逻辑思维。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例如针对小学生逻辑思维较差,联想能力不足的情况,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不要急于讲解问题,应该给学生提供理解、思考问题的充足时间,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自己寻找解决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会得到有效培养,教师的教学效果自然会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对此,本文率先分析了常见的逻辑思维方法,并阐述了逻辑思维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教师在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方面应该采取的措施,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服务。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效果

一、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培养

在经济以及科技大力发展的大背景下,现阶段各个行业都在要求求职人员专业与求职的职位的专业对口,大量的急需对口的专业技术型人才。计算机专业要求学生多方面知识功底扎实,无论是数学能力还是逻辑能力,又或是电子设计与计算机构造方面,同时还要会设计系统软件,注重培养头脑灵活、基本功扎实的计算机人才。由此可见,计算机学习要求学生操作能力强、逻辑思维灵活。但是在现在的计算机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对于操作的重视程度相对偏低,大多数老师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的方式,教师教学生学,较为死板。其次,逻辑思维能力也是计算机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在未来工作中,逻辑思维可以帮助他们的事业更上一层楼。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训练少之又少。所以,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师应该根据自身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以及学习兴趣制定出相应的教学内容,把学生关于动手操作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作为教学目标,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二、学生社会实践的增强

在职业学校上学的学生,都希望自己毕业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为了让学生毕业以后在社会上有更好的发展,教师应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使他们毕业以后迅速适应社会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会合作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的一种能力。比如在教授计算机维护常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一个小组都是一个整体,组内的每一个人都是组成这个整体的主要成员,每个小组内推选出一个学生来担当组长,学生之间通过合作学习完成计算机学习计划,互相探讨如何对计算机进行日常维护,如何提高计算机的使用寿命等问题,班级内部的小组也会产生竞争,同学们既学会了合作又体验到了竞争,还学会了关于计算机的知识,加深记忆。通过合作学习,学生既学会了如何组织工作制定计划,又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计算机的操作也会在合作中越来越熟练,理论知识也会越来越记忆深刻,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这些能力是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教师应在学生的社会实践中进行合理的培养与锻炼。

三、依照学生开展培训

计算机理论知识是该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知识,虽然学习内容枯燥,但掌握了理论知识会对计算机的整体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计算机教师应帮助学生对计算机理论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和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因材施教,还要对学生定期的开展计算机能力培训,加强每一位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计算机能力。

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是创造的来源,只有好的创新思维,才会创造好的作品,创新能力在计算机学习中尤为重要。计算机专业教学不止是教会学生计算机方面的技术以及方法,还应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行为作风,来设计具有特色的计算机软件。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行为方式以及兴趣爱好等,对他们进行辅导,因材施教,激发出学生的最大潜能,提高他们对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掌握。由此可见,在计算机专业学习时,提高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力是有必要的,而且起到关键的决定作用。老师不应该轻易地否定学生的思想,抑制学生的求知欲,因为创新不能被抑制,更不能在思维定型中生成。教师应鼓励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上,设计自己的计算机软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