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直接融资的方式范文

时间:2023-11-14 17:36: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司直接融资的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司直接融资的方式

篇1

【关键词】直接融资;间接融资;股权融资;债券融资

1.直接融资的概念

1.1 直接融资的定义

直接融资是指没有金融机构作为中介的融通资金的方式。需要融入资金的单位与融出资金单位双方通过直接协议后进行货币资金的转移。

1.2 直接融资的渠道

(1)股权融资,是指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包括:1)主板上市,交易所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是我国最大股票筹资市场。2)创业板上市创业板是指是地位次于主板市场的二板证券市场,其目的主是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成长性企业。是主板市场的补充。3)私募股权融资,指通过私募形式对非上市公司通过非公共渠道(市场)的手段定向引人具有战略价值的股权投资人。主要对象是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并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熟企业。

(2)债劵融资,是指通过发行有一价债券融通资金的融资方式,发行债券类型主要由国债、金融债、企业债券以及可转换债券等债券融资。

(3)融资租赁,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件的特定要求和对供货人的选择,出资向供货人购买租赁物件,并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则分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是当代企业的一种重要直接融资方式

2.企业采用直接融资的必然性

2.1 直接融资的优势

直接融资不受中间环节的影响,资金需求者直接从资金供给者处获取资金,改善了资金集中在银行的状况,实现了风险社会化;直接融资市场上信息透明,资金进出比较自由。

股权融资优势:(1)能使企业获得稳定的、长期资金来源。(2)加速资本积累,使企业以几何倍数扩张。(3)没有中间环节,融资成本低。(4)优化产权结构,加快产权制度改革。

债券融资优势:(1)债券融资的避税作用。税法规定债务利息要在税前扣除。(2)扩大股东收益。债券融资获得的资金资只偿付利息,并不分红。(3)强化股权控制。

可以明显看出,虽然目前其发展态势不如间接融资,但因直接融资有着其他融资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这使得它必然将成为我国企业融资方式的首选。

可以明显看出我国间接融资远远高于直接融资,尽管我国企业直接融资也在一直上升。虽然我国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比例关系已经从13:1下降到2.5:1,也说明我国直接融资市场的飞速发展。但我国的直接融资规模过小却是不争的事实。

3.2 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结构不协调

3.3 上市公司不分发股利

投资者购买股票的真正目的是获得每股股票的股利,但我国大部上市公司每年分派股利都微乎其微,甚至有些公司几年都不分发股利。很多公司上司后,并没有把散户真正的当做是公司股东,只顾及大股东利益,发行股票融资金后,就自顾自己发展,不考虑小股东的利益。很多企业把股票当做无需还款的筹资的工具,拿小股东的钱发展自己的利益,致使我国股市的散户也被迫从投资者变成了投机者。

3.4 上市门槛高

企业发展过程中必然遇到资金短缺的现象,融资上市本应该是一条十分有效的解决方式,但我国设立的上市门槛过高,要求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使很多企业被挡在外面。最近新成立的创业板本来给一些中小企业带了希望,但公布条件后(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很多人认为得这个市场的建立并未太大作用。创业板和主板的上市条件几乎没有拉开距离,门槛还是高的让人望而生畏,并没真正解决上市难的问题,无法满足不同层次的企业上市需求,如此高的门槛对我国企业直接融资的发展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3.5 金融市场监管机制不完善,信息不透明

(1)金融市场监管体系不完善,制度不健全,且实施力度不够,这直接导致了直接融资过高的信息成本;(2)是信息披露不充分,并且披露内容的及时性与真实性都较差,也导致信息成本上升,使投资者对金融市场的信心降低;(3)是缺乏可信度较高的信用评级制度,制约了债券市场的发展;(4)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容易出现道德风险。

4.扩大直接融资渠道的方法建议

4.1 规范金融市场监管制度,是企业信息透明化

我国金融市场成立时间不长,有很多规则制定也不尽完善,这也给一些企业钻了空子,直接融资市场中,有时会出现信息作假,信息披露不及时状况,这是我国直接融资市场的已达缺陷,一定要尽快完善,保障投资者的权益,也使市场更健康发展。监管制度应从在的“严进宽出”改为“宽进严出”,一来是信息透明,保护投资者,二来也可以企业扩大融资范围,帮助企业更容易融资。

4.2 改善我国低利率政策

低利率政策极大地阻碍了直接融资的发展,尤其是股权融资的发展。企业当然愿意低息或无息使用资金,即使无法贷到足额资金,也把银行贷款作为地选择,这样就极大地忽略了直接融资。而且低利率的偏向性政策已不适用目前经济发展状况,应该及时停止。

4.3 发展债券市场

我国债券市场是直接融资中的薄弱环节,目前发展缓慢,我国企业大部分最多只有几十年的历史,投资者并不十分了解企业的信用,而且债券市场中信用评级工作非常不完善,也不具权威性,这一严重制约债券市场发展的缺陷一定要克服,引进或发展权威的信用评级机构,为市场内企业公平评级,增强投资者对债券市场的信心,是债券市场蓬勃发展的前提。同时大力建设高流动性的债券二级市场,目前债券市场上除了国债和大型国有企业的债券流动性较好以外,其它公司债券流动性都不强,这也是债券市场发展慢的一大原因。

4.4 降低股票市场上市的高门槛,创新融资渠道

降低股票市场上市的高门槛是真正打开直接融资市场大门的根本方式,给予需要资金的企业以支持。同时我国的中小板、创业板的上市门槛应该在降低,与主板上市拉开距离,适合不同的企业融资需求。

另一方面,目前的融资渠道明显不能满足需求,一定要进行不断创新,推出更多融资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尤小湘.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应如何定位[J].西安金融,2007(04):20.

[2]周道坤.企业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失衡的经济分析[J].理论导刊,2004-12

篇2

长期以来,银行借贷是企业融资的主渠道。然而,近年直接融资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以债券市场为例,2015年交易所债券市场异军突起,全年共发行公司债券2.16万亿元,发行资产支持证券209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当被问及发债用途时,很多企业都表示,用于偿还资金,补充流动性。而这背后,公司债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是可以进行债务置换并降低融资成本。通过发行公司债,公司获得低成本资金的同时,也间接提高了企业其他融资方式的议价话语权,有效降低了公司的总体融资成本。

发展直接融资,能够为实体企业提供较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减轻现金流压力,降低其融资成本。央行某部门专业人士介绍,债券发行利率一般低于贷款利率,股票融资不需要利息支出,直接融资占比上升有利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不仅是债券,2015年的股权融资同样增势良好。全年共有220家企业完成首发上市,融资1578.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6%和136%;399家上市公司完成再融资发行,融资8931.96亿元,同比增长31%。截至2015年12月,企业融资成本为5.38%,比2014年下降169个基点。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直接融资比重加大,社会融资结构不断优化。

然而,尽管增幅不算小,但总体看,我国直接融资仍然偏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发挥也不充分,难以完全适应经济增长和转型的需求。从国际比较看,我国直接融资占比不仅明显低于成熟市场,也低于不少新兴市场。进一步显著提升直接融资比重,有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潜力,也是较迫切的任务。

有“亲和力”才有市场活力――较高的直接融资门槛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

直接融资不仅能降财务成本,也有利于投融资双方直接对接,更好更快地将资金“血液”输送给实体经济尤其是创新创业企业,推动经济转型。长期以来,企业对直接融资也抱有很大热情。但是,实际情况中,直接融资显得“亲和力”不足,较高的门槛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

主板市场处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顶端,能进入其中的是少数“幸运儿”。以创业板为例,主要是服务于创业创新型企业。这些企业通常处于快速成长期,对资金的需求较紧迫,对发行上市效率要求较高。与海外市场平均三四个月的发行周期相比,我国创业板市场一至两年的周期显得较漫长,部分企业甚至超过三年。在申请上市期间,企业为保证业务、财务的稳定性,不敢进行大规模投资、并购重组等,一定程度上对企业发展产生制约。

主板的高难度,让很多企业把目光转向了新三板。然而,尽管新三板更“接地气”,挂牌相对容易,但与巨大需求相比,仍然显得不够,还有大量企业在等待进场。而且,挂牌公司中,能够成功融资的只是少数,其小额、快速、灵活、多元的融资特色有待进一步体现。

适当降门槛,能够激发出巨大市场活力。这一点,在2015年的公司债市场中得到充分体现。2015年1月,修改后的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将发行主体由主要是上市公司“扩容”到所有公司制法人。这一改变不仅吸引了大量公司通过公司债融资,发行方式也更丰富,形成了面向公众投资者的“大公募”、面向合格投资者的“小公募”以及面向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的私募。其中,私募发行不设任何硬性财务指标,资信评级上也不做强制要求,更加便利了企业。

打造更强资本“快车”――加快机制创新,解决“钱从哪儿来,投向哪里去”

如何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让其在金融体系中有更多担当?关键是要加大机制创新力度,建立一个市场化、广覆盖、多渠道、低成本、高效率、严监管的直接融资体系。

近几年,直接融资市场化机制不断完善,市场效率提高。在上市条件上,2014年5月,创业板准入条件做了适度调整,取消了持续增长的要求,更加适应创新型企业业绩波动的特点。但是,现有门槛仍要求发行人盈利,导致很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企业尤其是互联网、生物制药等领域的创新企业无法进入。2015年6月,国家已明确要求,积极研究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企业到创业板发行上市制度,研究解决特殊股权结构类创业企业在境内上市的制度。

新三板是目前多层次股权市场的一大亮点。在经过规模的迅速扩大后,新三板已进入完善市场化制度的关键阶段。如果新三板能尽快完善核心制度,完全有希望成长为一个真正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市场。

有相关媒体称,2016年新三板将优化挂牌审查业务,进一步细化挂牌准入标准,完善发行机制,鼓励挂牌同时向合格投资者发行股票;依托网络平台开展融资路演服务,优化发行定价机制,丰富市场融资品种。

长期以来,直接融资中“股债失衡”“股票大、债券小”现象一直存在。债券市场加快发力,是提高直接融资的关键一环。2016年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提出,研究发展绿色债券、可续期债券、高收益债券和项目收益债券,增加债券品种,发展可转换债、可交换债等股债结合品种,深化债券市场互联互通等。

篇3

关键词:直接融资;间接融资

转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市场结构不断发生深刻变化,一些金融市场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而金融市场结构变化直接导致了社会融资结构的深刻变革。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原则的条件下金融系统的作用逐渐凸显。在经济运行过程中,金融体系和部门的重要功能在于其能充分发挥着集聚、融通和分配社会资金的作用,从而促进全社会的资金流通,为实体经济服务。金融的功能发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最先出现的间接融资方式,这种方式以商业银行作为资金借贷的中介,商业银行通过资产和负债业务实现全社会的资金融通。另一种则是直接融资方式,这种方式以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作为资金供求双方交易的平台而直接进行交易。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还没有建立起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因此间接融资方式成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此后,随着20世纪90年代初有组织的资本和货币市场的建立,直接融资方式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通过发行股票或者债券的方式进行直接融资成为企业融资的另一条重要渠道,直接融资比重在全社会融资总量比例也逐渐上升。这一融资结构的深刻变革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孕育了促进未来进一步创新改革的机遇。近年来,青海省社会融资总量不断扩张,社会融资结构日趋多元化。2014年,青海省非金融机构部门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比列为1.6∶1,全省商业银行业面临的经济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就要求商业银行的经营应顺势而为,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青海省社会融资结构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间接融资在全省融资结构中仍占据主导地位

根据青海省金融运行报告的统计数据分析,从2001-2014年,全省社会融资总量稳步增长,从规模上看,截至2014年末,全省社会融资总量达1412.3亿元,较2001年增长了25倍,其中,间接融资高于直接融资占比24.4%;从结构上看,人民币贷款占比近年来整体呈下降趋势,从2001年的96.7%下降至2014年这一历史最低水平62.2%,而近十四年来,直接融资快速发展,平均年增长率为38%,这表明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融资结构持续深化,但银行贷款依旧是全省非金融类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的融资格局尚未改变(如图1)。

(二)直接融资在全省社会融资结构中的比重逐步提高

虽然青海省的社会融资结构以间接融资为主导,但直接融资稳步增长的趋势也逐渐显现,直接融资占比在2014年到2001年间提升了34.5%。结构上,从企业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两者情况看,2001年起,全省股票市场开始起步,到2007年非金融企业境内债券和股票融资出现显著增长,股票增长尤为突出,累计额是企业债券融资余额2.23倍,但仅三年时间,企业类债券发展更为迅速,从2010年,企业类债券融资余额大幅超过股票累计筹资额,在规模和结构方面的提升幅度显著。可见,直接融资迅速发展,从规模和结构上,在全省社会融资中的比重日益提升。

二、青海省社会融资结构深化对商业银行业务的挑战

随着青海省社会融资结构的不断深化,金融脱媒愈见加深,商业银行作为间接融资的载体,其业务经营也将面临巨大挑战。

(一)对负债业务的挑战

随着全省社会融资结构不断的深化,直接融资市场上提供的金融产品越来越趋于多样化,丰富的金融产品更能满足不同企业和居民个性化的投资需求,并提供优于存款利率的收益率,这促使企业和居民把资产更多地配置到非存款性金融工具上,因此,商业银行必须注意到社会融资结构深化对其资金来源造成的不稳定冲击。

(二)对资产业务的挑战

青海省社会融资结构深化对商业银行资产业务最直接的挑战来自银行的贷款被直接融资产品所挤占,一些企业尤其是优质的大型企业,将更频繁地进入资本市场,以更低的成本筹集资金,特别是伴随着近年来公司信用类债券的迅速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银行获得较高收益的贷款资产形成替代。商业银行对此将流失大量优质客户资源,贷款收益将逐渐收窄,这对目前全省商业银行主要以公司贷款为收入来源的格局形成较大挑战。

(三)对中间业务的挑战

中间业务一般包括支付结算类、类、基金托管类、担保类、承诺类、交易类、咨询顾问类、银行卡、其他类九大类。全省社会融资结构深化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挑战目前表现尚不明显,但未来随着直接融资的扩大,非银行金融机构竞争力的增强,与非银行金融机构重合(或相似)的某几类银行中间业务,比如类中间业务和咨询顾问类中间业务将会受到挑战。

三、国际融资模式发展经验与启示

(一)德国银行主导间接融资模式

德国由于分别实行全能银行、主银行制度导致间接融资比重相对较高。德国的银行实行混业经营,即银行是全能的银行,不仅办理商业银行的业务,也办理投资银行和保险业相关方面的业务。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是以银行间接融资方式配置金融资源为基础的金融体系。银行体系发达,企业外部资金来源主要通过间接融资,银行在动员储蓄、配置资金、监督公司管理者的投资决策以及在提供风险管理手段上发挥主要作用,危机来临时,如果能保住大银行则基本上能控制住危机[1]。

(二)美国市场主导直接融资模式

美国银行实行的分业经营制度,即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业独立经营。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在信息处理、风险管理、流动方面的优势,为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机构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养老基金、共同基金、保险公司为代表机构投资者为资本市场带来了稳定的资金来源,由于自己的持续稳定流入,使得美国股票市场发达,同时,美国的公司债券是信用评级较高的大中型公司筹资资金的重要手段,均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2]。

(三)它国经验的启示

第一,虽然德国资本市场不发达,但德国全能性银行能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有超强的应变能力,为企业提供短期、长期贷款,证券承销、财务咨询等全方位金融服务。第二,美国资本市场发达,以市场为主导型金融体系,更有利于创新,能不断满足中小企业、创新型企业的多层次融资需求。第三,青海省资本市场发展相对落后,虽银行的经营范围受监管政策的严格要求,但面对社会融资结构变化的新趋势及其对商业银行经营和发展的巨大影响,商业银行必须转变原有的经营理念、盈利模式、发展战略,加快推进转型,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四、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一)加快推动传统经营模式向大资产、大负债模式转变

传统的负债、资产形式将受到冲击,商业银行要加快推动传统经营模式向大资产、大负债模式转变。“大资产、大负债”是涵盖表内外、本外币、境内外、利差和非利差的全领域综合发展的经营管理方式,大资产业务的发展要从资金提供者向资金组织者转变,大负债业务的发展要从传统单一存款向客户全量资金统筹转变。要通过对内强调全方位统筹优化资源配置;对外强调根据不同客户特点,配置不同的产品和服务组合,为核心客户提供“大资管”服务。

(二)加快推动传统金融模式向综合化服务模式转变

要变零敲碎打的分散营销为集中统一的综合营销,通过整合客户、产品部门营销资源,配合业务流程优化调整,利用好线上、线下渠道,开展集约化、立体化营销,提升综合营销服务能力,通过实施全量资金考核,健全跨条线、跨部门、跨层级的客户需求综合响应和产品服务整体联动营销机制,形成竞争合力。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业务,打通各类资金供求通道,通过贷款、理财融资、短融、基金、租赁、信托等多项产品,实现高、中、低风险收益相匹配的资产组合,多渠道满足客户金融需求。

(三)加快推动传统渠道经营模式向线上线下融合渠道经营模式转变

商业银行在客户服务上有特别全面和完善的线下金融服务能力,要进一步推进前后台深度分离,统筹利用物理网点、自助银行、电子银行等多种渠道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实现渠道服务的合力推动和优势互补。积极构建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和线上金融超市,加快智慧银行网点建设和推广,实施“移动优先”策略,把手机银行、电视银行等移动银行作为重点和优先发展方向,扩大移动金融业务领先优势。

(四)加快推动传统信息系统管理模式向大数据管理模式转变

银行需要进行整合内部数据,搭建完善网络平台的数据可自动归集、便于批量处理,将单纯电子化存储的数据向实时更新和共享的大数据库发展,根据大数据库的信息形成对客户精准定位和客户需求挖掘。将微信、微博、QQ群等新型网络交互平台与网络金融业务结合起来,建立起银行与客户间联系纽带,并在这些交互平台开展业务咨询、业务宣传等相关的金融服务,及时了解客户需求。

参考文献:

[1]杨阳、吴碧媛:《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德国模式与启示》[J],改革与开放,2014.13。

篇4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摘要]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推动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中小企业却一直面临着融资困难等问题,这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的提高。针对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本文采用归纳分析的方法,以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原因,提出了充分调动市场积极性、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加强金融创新等对策。

关键词 ]中小企业;融资;金融;融资结构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4.015

1融资方式概述

1.1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

内源融资指来源于公司内部的融资,即公司将自己的资金(未分配利润和折旧等)转化为投资的融资方式。内源融资企业不必向外支付借款成本,因而风险很小。外源融资指来源于公司外部的融资,即公司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资本,使之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融资方式,包括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向银行借款,公司获得的商业信用、融资租赁也属于外源融资的范围。外源融资具有速度快、弹性大、资金量大的优点。外源融资的缺点是企业需要负担高额成本,因此产生较高的风险。

1.2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

股权融资是指公司以出让股份的方式向股东筹集资金,包括配股、增发新股等方式。债权融资是指公司以发行债券、银行借贷方式向债权人筹集资金。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的最根本区别在于所有权的区别,即股权融资是股份制企业有偿发放给投资人的企业所有权的过程。而债权融资只是企业有偿发放给投资人的企业债权的过程。

1.3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是指资金盈余者与短缺者相互之间直接进行协商或者在金融市场上由前者购买后者发行的有价证券,从而资金盈余者将资金的使用权让渡给资金短缺者的资金融通活动。直接融资包括股票融资、公司债券融资、国债融资、不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货币借贷等。直接融资能最大可能地吸收社会游资,直接投资于企业生产经营之中。间接融资是指拥有暂时闲置货币资金的单位通过存款的形式,或者购买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行的有价证券,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先行提供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贴现等形式,或通过购买需要资金的单位发行的有价证券,把资金提供给这些单位使用,从而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

2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2.1融资渠道窄、方式单一

依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还是相对狭窄,以银行借贷等间接融资方式为主,而且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绝大多数是依靠自身的资本积累即主要依靠内源融资。同时中小企业很难通过资本市场在社会公开募集资金,主要是由于证券市场的要求比较高,发行证券的条件也比较严格。中小企业一般不能达到上述标准,因此只能依靠内源和间接方式融资。

2.2融资贵

融资贵即融资成本高。中小企业现金流量比较小,资金来源灵活性差,财务风险增加,直接导致其在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时成本高,手续复杂,且要求抵押的条件也比较苛刻。

2.3融资难、过多依赖民间借贷等非正规融资渠道

由于中小企业难以从合法融资渠道融资,同时民间信贷活动异常活跃,导致很多中小企业铤而走险。民间借贷是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而起步的,中小企业在创立之初资产规模有限。因此,来自亲戚朋友的借贷以及自身的资金积累便可解决资金需求问题,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对资金需求越来越大,而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贷款较难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多依赖于企业之间的信用以及民间的高利贷来获得流动资金。

3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3.1中小企业自身条件限制

中小企业管理结构混乱、市场风险识别能力低、盈利能力极其不稳定、信用风险意识薄弱等都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因素。我国多数中小企业没有形成有效科学的公司管理结构,公司管理制度混乱是存在于中小企业的普遍现象。

管理方式落后、缺乏科学的公司组织形式、操作程序不规范等问题突出,又由于部分企业财务制度混乱、信息不透明、财务报表缺乏有效的审计,这些问题都增加了银行对企业的审查难度、企业贷款的风险,使得银行面对中小企业融资时存在惜贷现象。同时,这些问题也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形象,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缺乏可用于抵押的财产是中小企业的另一特点。商业银行追求稳健经营,在授贷过程中具有严格内控机制、审核标准。在这一背景下,即使银行具有大量可贷资金,然而由于中小企业资产规模普遍较小、自身资金积累不足等原因导致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支持。

3.2金融市场发展不全面,资本市场不发达

由于我国处于金融改革的关键期,目前金融管制现象较多。金融管制自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不适当的金融管制不仅阻碍了金融市场的发展,而且又阻碍了融资活动的正常开展。国有企业等大型企业可以通过政府主导的信贷配给获得融资,而中小企业则不得不求助于不规范的其他途径融资,结果进一步加大了金融市场监管的难度,形成恶性循环。

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行的。由于改革制度设计不配套等历史原因,我国资本市场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主要包括上交所、深交所两个股票市场、深交所中小企业创业板市场等。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中小企业股票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帮助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资本市场层次太低,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的需要。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建立还处于空白阶段,股票市场上市要求标准过高,为中小企业设立了较高的入市门槛。银行作为我国金融市场最大的金融主体,往往忽视了中小企业的资金融通需求。面对以上窘境,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资金约束,难以发挥其原本的经济职能。

4对策与建议

4.1充分调动市场积极性、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供应中直接融资仅占2%左右。在这种融资方式下,中小企业越来越依赖商业银行等间接融资方式。因此,开辟直接融资渠道缓解资金需求压力成为必然。我国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以解决企业对银行资金过度依赖的问题。另外直接融资具有许多间接融资不具有的特点,例如能使资金需求者获得长期资金来源,以通过多种直接融资方式能够扩大中小企业长期资金的比例。而且多样化的融资方式选择会整合现行企业的融资结构单一化的状况,改善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弱化资金需求压力发展直接融资会带来企业股份化、资产证券化、证券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一些有内在联系的企业就可通过互相参股、控股形式来组织生产和进行市场运作这将有利于提高企业自有资金的配置效率。要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当务之急就是要改革中国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发展程度越深企业融资方式越多样化,更有助于企业融资结构的合理化。

4.2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

我国中小企业囿于不科学的内部管理机制、信用观念薄弱、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等原因难以融资。因此,中小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身素质:首先,改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大力吸收引进高级管理人才,提升公司管理的科学性,同时要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有效防范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其次,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自身会计信息质量。严格按照会计规章制度,建立规范的企业会计制度,科学合理地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进行企业账目的设立。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要确保会计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最后,增强信用观念,强化信用意识,加强企业资产负债管理水平,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进一步提高自身融资能力。

4.3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加强金融创新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出现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了新的道路。在当下,包括互联网的融资环境的塑造,必然需要政府以及相关监管机构的扶持和引导。政府有义务从多方面进行努力,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制定相关政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融资信息获取难等问题,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实现中小企业融资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企业;融资;方式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特别是三板市场的建立和完善,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断创新服务体系,我国企业融资方式不断创新,但部分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出现风险意识不强、融资成本过高等问题,导致融资后企业发展面临较大的压力,给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挑战。因此,探讨新形势下企业融资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融资的基本方式

企业融资的基本方式可以从传统的融资方式和按照现实需求创造的融资方式,在金融创新日趋活跃的背景下,企业融资方式不断更新。

1.传统的融资方式

传统的融资方式可以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个维度来考察,从直接融资的视角来看,主要是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股票、债券融资,如上市公司通过增资扩股、发现债券的方式获取资金,此外,还包括发行商业票据等融资模式。此外,按照直接融资的定义,民间融资也可以作为直接融资的一种方式。统计显示,2013年,A股再筹资,发行可转债、可分离债、公司债分别筹集2803亿元、4082亿元。从间接融资的视角来看,主要是企业通过银行等金融企业获取资金,这是我国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融资模式,统计显示,2013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达到17.3万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分别达到76.6万亿元、71.9万亿元,比2012年分别增加9.3万亿元、8.9万亿元。可见我国企业融资规模之大。

2.创新型的融资方式

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市场都积极推出各种新的融资工具。从直接融资来看,近年来我国相继提供了创业板、三板市场等融资渠道,从三板市场来看,2013年12月底新三板市场扩容至全国,2014年5月,新的交易结算系统正式上线,截止到2014年5月21日,在新三板挂牌的公司已有近700家,三板市场企业融资规模也不断增大。此外,中小企业私募债等融资方式也不断推出,这进一步扩充了融资渠道。其次,从间接融资方式来看,各种新的融资工具也不断出现,如当前各地政府积极设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再如银行为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提供服务等。

二、企业融资方式创新的机遇与挑战

短期来看,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难以彻底根治,必须通过创新融资方式来满足资金需求,当前这种创新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存在不小的挑战。

1.企业融资方式创新的历史机遇

首先,政策机遇,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不断完善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这为企业这一市场主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实际上,近年来,企业融资问题得到高度重视,国家积极出台各种鼓励、支持企业融资的政策,如最近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为企业融资提供了直接的支持。特别是,国家对金融创新活动的支持与监管的放松为创新融资方式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其次,市场发展的机遇,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完善,国家积极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大量的中介服务机构开始成熟并提供有效的服务,这对于推动融资方式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再次,其他机遇,包括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等也为融资方式的创新提供了机遇。

2.企业融资方式创新面临的挑战

首先,资金供给不足带来的挑战,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资金资源短缺的问题,特别是大量的资金资本脱离实体经济流向虚拟经济进一步加剧了资本供需矛盾,这种资金相对短缺导致融资方式缺乏“活力”支持。其次,市场不完善带来的挑战,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如企业要从资本市场中获取资金支持需要经过大量的审批,甚至需要付出较大的交易成本,此外,市场中还存在信息不对称等方面的问题,这都给融资方式创新带来了挑战。

三、促进企业融资方式多元化的思考

总体来看,企业要发展,必须构建多元化的融资体系,以此获取足够的资金支持,这可以从加强分析与研究,明确融资战略,完善公司治理,以此为融资方式多元化提供支持。

1.加强分析与研究

首先,要加强对企业本身的分析与研究,包括对企业资金需求分析,通过需求分析了解融资额度、时间等方面的要求;企业资金流动特征等的分析,明确资金流动的季节性特征等特性,为确定融资方案提供信息支持。其次,要加强市场环境分析,包括对利率变动情况及其变动趋势分析、资金供给松紧情况等的分析与研究,了解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特别是,要动态的跟踪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创新活动,探讨企业参与这种创新的可行性。这一过程中,企业要加强与金融企业的合作,构建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为融资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2.明确融资战略

首先,要明确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即企业在融资活动中要遵循什么样的思路,一般而言,企业要根据发展需要、风险可控、成本节约等原则,积极开展各种融资活动。其次,要明确战略目标与战略任务,即要明确企业融资的目标,包括融资额度、融资方式等方面的目标,如融资渠道多元化、融资成本可控化等。在此基础上,确定企业融资的战略任务,即要通过哪些资产、哪些项目为依托开展融资活动。再次,要明确战略路径,即要明确银行贷款、债券融资、资本市场融资等融资渠道的应用明确融资战略。

3.完善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能力是影响企业融资方式的重要因素,首先,要健全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在对现有的组织机构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借鉴其他企业成功的经验对组织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保障组织机构的完整性,为控制融资风险,提高融资能力,创新融资方式提供基础和前提。其次,要规范决策流程,企业内部要通过流程重组与优化,提高融资决策的科学性、规范性,为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篇6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

现在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内源融资,即将本企业的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二是外源融资,即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储蓄,以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其中,外源融资因为在筹资环境上的差异使得筹资方式也存在着各种差异,但是主要有直接筹资方式和间接筹资方式两种。在资本市场的不断繁荣的情况下,企业逐渐采取更多的融资方式,不少企业在筹资时开始采用直接融资的方式,这将成为企业获取长期资金的一种主要方式。直接筹资方式一般包括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两种,前者属于私募,在企业未上市的时候做好融资工作,这样就能够为企业上市成功提供更大的把握。后者主要是指在一定期限满后企业连本带息一起偿还的融资方式。债权性融资包括向金融机构贷款和发行企业债券。因为是直接融资,特别是股票融资无须还本付息,投资者的风险比较大,这样他们就希望获得更高的收益率,不管是在经营业绩上,还是在未来的发展中都希望能够有所作为。间接融资是指企业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间接进行的融资活动。间接筹资方式包括银行贷款、兼并和重组以及租赁融资。银行贷款则是间接筹资方式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很多企业的资金主要都是来自于银行。近些年很多的企业出现了兼并、重组的情况,在间接融资方式中,我们可以利用杠杆收购融资方式。从现在的市场经济状况来看,企业正在不断的走向集约化、大型化,企业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生产的规模性是一个重要条件。企业采取杠杆收购融资方式,可快速筹集资金的同时,收购一家企业要比新建一家企业更迅速、效率更高[15]。租赁融资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的要求融资购买设备,然后按照合同的相关规定,及时交予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在租期内向出租人支付租赁费的使用业务。这种融资方式的特点和优势在于租赁灵活,不仅能够融资还能融物。它的不足之处在于需要较高的融资成本。现在国内的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是通过金融中介机构,但是这些中介会对中小企业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不容易筹措到资金,给他们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麻烦。

美日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给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启示

篇7

关键词:融资;直接融资;中小企业

一、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现状与特点

据调查,吕梁辖区交城县现有中小企业460余户,近年来,为了解决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问题,交城县政府在推动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与尝试。

1.货币市场渠道。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利用银行间债券市场,通过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融资工具进行低成本融资,缓解资金压力。从2009年起人民银行就积极向政府、企业宣传动员开展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2010年5月,选择出60户中小企业申请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经过层层筛选,最终决定把山西古冶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4 户企业列为发行集合票据企业,票据发行金额4.64亿元,发行期限为3年。今年该项工作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

2.依托理财渠道。交城县一些中小企业、个人通过北京等地的投资公司采取设备回购、融资租赁和信托等方式,直接融资规模5亿元。

3.商品劳务渠道。大宗商品原材料企业通过预收货款的方式筹集资金。

4.民间资金渠道。鼓励和允许企业通过吸收内部职工或特定范围人员的节余资金发展生产。

从交城县中小企业直接融现状可以看出,中小企业从资本市场获取资金比较困难,而从一般的商务合作伙伴、民间个人直接融资比较容易。呈现出投资主体越低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越容易。投资主体越高级,中小企业融资越困难的特点。

二、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面临的问题

1.投资主体高度集权垄断对企业直接融资影响的主要表现。一方面,高度垄断集权的投资体系,容易扭曲国家政策意图,不利于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环境的改善。另一方面,高度集权垄断的投资主体,窒息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活力,使投资主体失去了竞争动力与发展潜能。另外,在高度集权垄断的投资体系和与之配套的法律制度下,国家对民间资本流动基本处于不信任的状态,民间资本的流动长期处于地下状态。由于没有明确可行的疏导、管理制度,民间资本流动经常游走在合法与非法之间。从中央到地方对待民间借贷活动经常表现出明显的两面作风:出现风险时,称其为“非法金融”;支持弱势经济有效时称其为“必要补充”。民间资本缺少阳光的流动渠道,投资方向不容掌控,使用效率难以提高,国家宏观调控也经常受到冲击。

2.中小企业素质影响了直接融资渠道获取资金的能力。在整个企业主体生态体系中,中小企业处于企业初生阶段,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低级阶段,一方面抵抗风险能力弱,另一方面受规模、成本等诸多因素的客观限制,使其不能在组织体系、经营管理等方面复制大中型企业管理运行规则和抑制风险的能力。因此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都不能达到直接融资规定标准的。

3.社会信用现状没有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提供必要的保障。社会信用状况是经济行为主体在统一社会道德或法律制度激励约束下的具体反映,而社会道德、法律制度的建设实施情况对经济主体信用状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社会各界普遍把中小企业信用意识不足看成是企业自身的问题,这是只看现象而不看本质。借款不还、偷逃税款、做假账等问题表现在企业,根子在于政府缺少一个界限明确、规范完备、贯彻到位的信用激励约束制度,守信企业得不到肯定,违规企业受不到惩罚,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就不会得到根本改善。从这个意义讲,我国的社会信用制度现状还不能够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提供必要的保障支持。

三、促进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建议

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表明:拓展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问题,要更多地从改革直接融资管理制度,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着手,政府所能做的,就是让投资机构能够如同鞋厂做鞋一样,根据中小企业“脚”大小,创造并提供满足不同层次规模企业需要的直接融资产品,而不是由法律政策部门提出。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政策引导,打破投资主体的高度集权垄断。要通过法律制度的调整完善,放宽政策,创造条件,引导国有资本、民间资本积极投入实体经济。经济管理及金融管理部门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制定、调整投资体系运行制度,批准设立投资机构,监管分析投资机构融资工具质量、风险上。要通过建立多层次的直接投资主体,生产出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需求的直接融资产品。

篇8

“积极扩大直接融资”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但股市如何在支持经济发展的同时,尽量减少“扩大直接融资”所带来的冲击,这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提倡配股融资,限制定向增发,无疑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就股权融资而言,扩大直接融资包括新股首发融资以及上市公司再融资。比较二者,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压力更应该引起重视。从去年的融资情况来看,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规模达到3000亿元左右,远超新股首发2000亿元的融资规模。可见,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压力甚至比新股首发融资的压力还要大。

如何化解再融资压力?在这方面,监管部门其实已经有了很好的思路。针对当前银行股所暴露出来的再融资压力,3月7日,参加“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朱从玖表示,希望银行最好别增发。朱从玖称,再融资并非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第一选择,证监会希望银行尽量考虑使用留存利润补充资本。银行补充资本的第二个选择是向老股东配股;此外,如果附属资本还有空间的,可发行次级债和可转换公司债。如果还不能满足资本需求,再通过定向发行和公开发行募资。朱从玖委员关于银行补充资本充足率先内后外的排序,显然有利于缓解银行股再融资压力,这对于减缓整个股市的再融资压力也是有启迪的。

用配股化解上市公司再融资压力的效果是显著的,这一点在交行身上体现得非常明显。今年2月24日,交行公布了420亿元的配股方案。不过,交行配股方案并没有给股市带来冲击。虽然当天上证指数低开18点,但全天股指却上涨了近40点。交行本身的走势也是如此,当天虽然低开0.06元,最后却上涨0.04元。交行再融资之所以没有给股市带来冲击,关键就在于交行选择了配股的再融资方式。首先是交行配股同时选择在A股与H股进行。其次,交行配股面向全体股东配售,大股东也要参与配股,再融资压力大大减轻。而且,由于大股东参与配股,同时配股又存在失败机制,这也使得交行的配股价格不会太高,这也有利于保护公众投资者的利益。

篇9

关键词:科技型企业;金融支持;直接融资

科技企业的发展一般需要经历初创期、成长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在初创期,企业主要致力于技术的研发,其主要投入来源于公司的自有资金。在成长期,企业将研究的成果投入市场,进行推广。这个时期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发展,但是由于存在市场认可度、信息不对称等方面的影响,导致企业此时很难从市场上筹集到大量的资金。当企业进入发展期与成熟期时,意味着企业有成熟的技术成果,很高的市场认可程度,此时的企业拥有充足的资金来源,同时它们也是金融机构争相服务的对象。初创期和成长期是企业最需要资金的阶段,此时由于风险较高且科技型企业轻资产的特性,其自身对金融资本的融聚性和吸引力较弱,使金融资本与科技资源的结合程度以及科技资源的转化力度都大受影响。因此如何解决在初创阶段与成长阶段科技企业的资金需求问题,是科技企业发展的关键。直接融资相对于间接融资,不仅解决了信贷配给问题,同时相对而言资金的使用期限也较长,因此直接融资对于科技型企业,尤其是培养成长中的中小企业具有特殊优势。直接融资可以规范和完善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最大限度的分散风险,实现科技与资本的有机结合。

一、理论基础

关于直接融资的理论最经典的莫过于Modigliani和Miller在1963年共同提出的修正的MM理论,该理论指出在考虑公司所得税的情况下,增加负债可以降低企业的综合成本,使得企业的价值得以提高。然而MM理论却忽视了企业负债的边界问题,即破产成本的核算,这种破产成本与企业负债比正方向的变化关系导致企业通过债务融资必须考虑实际的承受能力和财务运转周期等因素。

基于MM理论的局限性,优序融资理论(Myers和Majluf,1984)放宽了有关完全信息的假定,以不对称信息的存在为理论基础,并且考虑交易成本,认为权益融资会传递一种有关企业的负面信息,并且外部融资大多需要支付各种交易成本,因此当企业需要筹集资金时,一般会遵循内源融资、债务融资、权益融资这样的顺序。尽管优序融资理论相对于MM理论而言,已经更加贴合实际情况,但其分析基础还是与实践存在一些差异。首先,优序融资理论并不能够完全的避免信息不对称。其次,并不能够保证所有的债券融资都能发出安全的融资信号;此外,现金流较差的企业或者可抵押资产较少的企业,其资产状况往往较难满足债券的融资条件,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些企业的股票价格应当被低估。因此基于优序融资理论的金融支持体系建设应该以构建债务型融资为首务,强化政府财政支持和信用信贷支持,其次才是构建科技企业资本市场权益融资的辅导支持体系。

权衡理论是指企业如何在负债的抵税作用与财务困境成本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一方面,负债具有抵税作用,相关的利息支出均允许在税前予以抵扣。另一方面,企业负债的增加会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权衡理论指出企业债务的最优比例就是债务抵税收益的边际价值等于增加的财务困境的边际成本,但是由于难以将企业破产成本和成本进行量化而无法确定最佳的资本结构处在哪一点上。

尽管直接融资理论体系依然不够完善,但是却提出了融资顺序、融资方式的基本思路,同时也揭示了通过不同类型的融资对于企业资本结构及企业未来发展的深入影响,对于科技企业不同阶段融资体系的构建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二、陕西省直接融资体系的现状

(一)科技进步显著,科技金融结合趋势向好

据科技部公布的最新资料显示:2012年陕西科技进步指数为58.17%,居全国第七位;全省科技创新活力持续增强,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3.27%,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提升。省技术合同交易额位居全国第五位、中西部第一,增幅全国第一。全年技术交易额达到334.82亿元,同比增长55.4%,提前3年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

(二)创新资本培育模式,基金运作成果突出

我省设立了国内首只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该基金规模为5亿元,主要用于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手段包括股权投资,贷款风险补偿和融资服务的补偿奖励。其中4亿元作为母基金,与社会各类投资人合作发起设立若干支科技产业投资子基金,放大效应10倍,力争形成规模40亿元的子基金群。

(三)省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进一步缓解融资难

为加快推进陕西省新三板扩容准备工作,省政府将列支专项资金,给予首批成功在新三板市场挂牌的企业重奖,每家企业最高可获50万元奖励,同时将尽快出台陕西省支持新三板挂牌的扶持政策。西安市和高新区也将在近期进一步修订现有的新三板扶持政策,给予拟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以系统性支持。为进一步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缓解融资难,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省发改委就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提出实施意见,鼓励股权投资企业、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小微企业,支持发行企业债券募集资金向有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领域投资,并清理规范涉及企业的基本银行服务费用。

三、运作机制

(一)融资主体

融资主体是指通过金融媒介进行投融资活动的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在直接融资模式中,科技企业作为资金的需求主体,目前在多主体的融资模式中处于融资弱势的不对称地位。一方面,科技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差,管理规范性低,生命周期短,决定了其自身的风险性。另一方面,信息透明度低,抵押担保不足,又决定了中小企业融资的脆弱性。直接融资模式中的资金供给者则是在金融市场上通过股票、债券、基金等有价债券或者票据将资金投于科技企业的广大闲散资金持有者。该融资主体通过现代金融媒介直接进行资金供给,具有广泛性、不确定性、高效性等特征。

(二)融资环境

融资环境分为内部融资环境和外部融资环境。从外部融资环境来看,我国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存在比较严重的金融抑制,主要表现在资本市场结构不健全、资产价格扭曲等方面。并且,政府的作用也并不十分到位,比如,我国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和资信评估体系。从内部融资环境来看,科技型企业本身缺乏有形资产的抵押而导致负债能力有限,而且大多数企业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管理水平有限等问题。很多企业偏好上市,但是对于上市的困难和代价缺乏正确客观的认识。

(三)融资方式

所谓融资方式是指企业融通资金的具体渠道。就直接融资而言,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包括:上市融资、债券融资、VC、PE、产业基金等。

上市融资可以使得企业在短期内筹集到大量的资金,并且有利于企业提升公众形象,但是上市融资的门槛较高,尤其对于资金需求最强烈的科技型企业来说,要通过上市融资筹集所需资金比较困难。

债券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向市场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的方式。在2011年出台的《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支持科技型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进一步完善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发行机制、简化发行流程,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债券、集合票据等方式融资。

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对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投资,其运作包括融资、投资、管理、退出四个阶段,一般采取风险投资基金的方式运作。通过私募股权融资可以为企业提供市场、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从而改善企业的治理结构,提升企业的价值。同时,私募股权投资十分关注企业的成长性,而科技型企业正是具有高成长性的特征,因此两者具有很好的契合性。产业投资基金是一大类概念,国外通常称为风险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一般是指向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或准股权投资,并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以期所投资企业发育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实现资本增值。

四、实现路径

要解决科技型企业的直接融资问题,需要构建以创业板为主导,以基金和债券为两翼,以主板和场外交易市场为补充的多层次融资渠道。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是从低层次到高层次发展而来的,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都可以在证券市场上找到适合自己的融资方式,因此多层次的证券市场可以覆盖企业的整个发展时期。而我国由于发展较晚,融资体系还不够健全,融资渠道过于单一,导致企业融资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所在。

(一)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1、推进中小板和创业板融资

在股票市场上,针对科技企业的产业属性,主要需要构建以中小板和创业板为主导,以主板市场为辅助的融资体系。相对于创业板市场,主板市场的要求更加严格,因此政府应鼓励一部分确实具有实力的科技型企业在主板市场上市,从而将企业进行分流,让进入成熟期的企业在主板上市,成长期的企业争取在创业板或者中小板上市。通过将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规模的企业进行划分更加有利于政府针对不同的对象制定与实施相应的支持政策。

2、构建场外交易市场

对于非上市的股份制企业的融资需求,国家先后成立和试点了一些场外交易市场。2001年7月16日,国家为了解决原属于STAQ、NET系统挂牌企业的股份流通问题和上市公司退市后的股份流通问题,成立了股份转让系统,也就是“三板市场”。由于三板市场的挂牌企业少,成交量低,企业质量差,造成了该市场无法满足高科技型成长企业股份流通的需求。因此,在2006年,国家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成立了新的股份转让系统,被称为“新三板”,主要负责中关村的高科技企业场外市场的挂牌交易。到2012年1月份,该市场已经有133家企业挂牌交易。

我国的场外交易市场一直处于成交量较少,市场较低迷的状况,为了尽快发挥场外市场的作用,需要进行以下方面的改进:第一,国家应尽快总结新三板以往的经验教训,适度扩大新三板试点范围。第二,国家应尽快建成覆盖全国范围的、规范化的、实行统一监管的场外股权交易市场。第三,投资者需多样化。第四,建立各层次市场转板机制。首先,如果场外市场的股份制企业经过发展和积累具备了上市的条件,应该为其建立起无缝连接的转板渠道,帮助其顺利上市,进而减少上市的成本和手续;其次,主板和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如果企业经营状况连年亏损已经不再满足上市条件,要帮助符合退市的企业顺利转到场外市场,以尽量减少投资人的损失。

(二)构建全方位债券融资体系

科技企业受限于自身禀赋,其发债融资依然有不少障碍性因素:企业规模和盈利能力限制;发债主体限制;信用评级限制;信用担保限制等。由于单个科技企业发行债券存在以上障碍,因此,必须创新模式,构建针对性的全方位债券融资体系。在2007年,国家发改委提出了一种“捆绑发债”的业务,也就是“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如图4.1所示)业务。解决了中小企业难以参与公开发行债券的难题。此外,国家还出台了适合中小企业参与的“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中小企业集合信托债”业务,丰富了中小企业的债券产品。

集合债券的实现路径:

图4.1

(三)构建多元化基金融资体系

除了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进行资金的融通外,企业还可以利用自身发展阶段以及高成长性的优势吸引相关的基金对企业进行投资,一般可以通过风险投资基金(VC)、私募股权基金(PE)和产业基金这三种方式进行融资。

风险投资基金是一种“专家理财、集合投资、风险分散”的现资机制,通过VC融资不仅没有债务负担,还可以得到专家的建议,扩大广告的效应,加速上市的进程。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期,风险投资应根据科技企业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模式。(1)初始阶段:以政策性风险投资为主体,风险投资基金组织形式以政府主导型为主。(2)过渡阶段:以政府和民间资本结合为主体,风险投资基金组织形式以政府市场混合型机制为主;(3)成熟阶段:以商业性风险投资为主体,风险投资基金组织形式以市场主导型机制为主,如公司制,有限合伙制等。

PE是一种直接投资,其投资活动将直接改变被投资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影响被投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PE融资虽然具有较高的风险性,但是其具有非公开性、投资灵活性、专业性等特征。

产业投资基金是一大类概念,国外通常称为风险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针对产业投资基金的特点、运行方式和基础制度建设等方面,并结合科技企业的产业属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先鼓励混合所有制基金的成立,逐步向公司制基金发展。(2)先鼓励封闭式基金的成立,逐步向开放式基金发展。(3)先鼓励私募基金的成立,逐步向公募基金发展。

企业在选择VC、PE及产业基金对企业进行融资时的运作流程是相似的,这里具体以私募股权基金为例分析企业具体的融资流程(如图4.2所示):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其中投资意向书包括公司的估值、股份类型、出让股份份额和完成交易日程表等内容。

第三阶段:

图4.2

五、结论

由于在通过直接融资筹集资金的过程中,投资者与筹资者直接进行交易,因此双方可以就交易的形式、工具进行自由的选择。对投资者来说,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对于风险、流动性及收益的偏好选择其所需要的金融资产。对筹资者来说,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及发展需要,对于筹资的方式进行选择,从而优化和调整自身的资本结构。此外,直接融资对于科技类企业,尤其是成长中的中小企业来说是具有优势的。 直接融资解决了银行一般对于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行为,同时,由于直接融资相对于间接融资而言期限是比较长的,因此对于急需大量资金的中小企业来说,直接融资无疑于解决了中小企业较长时间段的资金需求问题。本文通过对陕西省直接融资的现状及实现路径分析,提出了通过构建以创业板为主导,以基金和债券为两翼,以主板和场外交易市场为补充的多层次的融资渠道来完善目前的直接融资体系,进而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期限短的、融资渠道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乃醒.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与预测[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姜风旭.我国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

[3]高正平.中小企业融资实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4]刘曼红.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陈莉.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难点及解决对策[J].武汉金融,2006.4.

[6]王聪.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特点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8.12.

篇10

【关键词】郑州航空港 综合实验区 融资体系 金融机构 完善途径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进程的加快,其地位也进一步提高。2013年3月,《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的批复,使郑州航空港区成为我国首个国家级经济综合实验区。当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内各产业融合发展格局与初步形成,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与航空物流业为主导的产业链也初具规模。然而现阶段,港区区内的融资体系仍不完善,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有效发挥区域内部融资机构的金融支持作用,推进港区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问题。

二、郑州航空港区的融资现状

(一)金融机构数量总体呈较快增长势头,融资机构类型不断多元化

近年来,郑州航空港区的金融机构入驻总量不断增加,呈现出较快的增长势头。据统计,2015年,港区引入的银行类金融机构总数为14家,较上年增长75%。其中,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数量分别为5家、3家、3家;区域内设立了41处自助设施与网点,相关从业人员超过460人。此外,随着金融机构总量的增加,融资机构的类型也不断多元化。2015年,区域内成立了诸多不同类型的非金融机构,如商业保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投资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分公司与基金管理公司等各1家,仍有3家小额贷款公司。

(二)针对航空港区的金融政策较为系统、完善

政府对郑州航空港区采取的积极政策,使港区内的金融政策较为系统、完善。郑州市政府主要通过资金补助方式,如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或开展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服务,包括个人本外汇兑、人民币跨境资金池业务、借款与发债等,支持郑州航空港区科技项目和金融发展。河南省政府主要通过设立发展基金与投融资合作平台,或制定金融业发展奖补政策,或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汇聚融资资金。国家对港区的金融政策主要集中于金融机构经营,如允许设立融资租赁公司、金融机构试点,或开设跨国离岸账户等。

(三)港区融资体系日渐完善,融资方式逐步延伸

近两来,随着郑州航空港区的各类金融机构在不断增加,港区内的融资体系日渐完善,融资方式也逐步延伸,多种金融工具与产品同时使用的融资方式开始被广泛使用。具体为利用政府引用的债务性资金;充分利用与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行信用贷款;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融资;加强与非金融机构合作,拓展非信贷类融资等。例如,截至2015年10月,港区累计获得15家金融机构的620亿元融资,包括中国农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与平安银行等;郑州航空港区累计获得信托融资57亿元,投资公司借款96亿元,租赁公司融资7.2亿元。

三、郑州航空港区的融资问题

(一)金融支持体系尚未完善

现阶段,港区金融支持重点停留于政府财政性资金和间接融资支持上,直接融资方式较少,金融支持体系尚不健全。可以对港区内企业直接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仍较少,贷款规模不大;且港区内金融分支机构也不多。现有风险投资发展存在风险投资退出渠道不顺畅、风险投资资金来源尚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并且,港区风险投资累计投资额较低,过多投资于成熟期、传统产业领域内的企业,对种子期和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的资金支持相对不足,不利于港区初级基础设施建设融资。

(二)直接型融资比重偏低

现今,郑州航空港区基础设施建设中通过直接融资市场获取资金支持的程度依然很低。港区内符合条件的可以通过股票、国债、投资基金与债券等金融产品为港区建设筹集资金的企业单位依然甚少,即使符合条件,通过债券融资的效果也不佳。并且,以政府名义发行的城建债券有额度限制,难以大范围通过发行国债进行融资。从相对规模而言,整个港区的股票与企业债券融资总共占该领域当年投资额的比重极少,与部分国家临空港建设直接融资占30%相比,郑州航空港区的直接融资比重过于低。

(三)融资渠道过于狭窄

实验区基建融资渠道较为单一,不通畅,融资难度大。由于国家试点地方债的发行,在具体实施时未相关法律、政策与制度支持,致使直接融资规模不大,较少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等资本工具进行融资。例如,地方债融资遇到法律与政策方面的障碍,2014年公布的新增地方债发行试点城市之中,河南省也未入其中。另外,由于融资平台筹资力度竟然持续收紧,致使郑州航空港融资源于银行贷款的资金极少。金融机构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力度收紧,使地方政府举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进程受到影响。

四、郑州航空港区金融支持体系的完善策略

(一)创建融资服务体系,发挥政府作用

地方政府部门应针对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定位与企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需要考虑由港区投资公司联合河南省中小企业担保集团等省内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郑州航空港区发展银行。并通过创立港区投资公司参股或控股银行、证券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平台,创建港区大金融体系,实现对区域内金融资源的掌控。另外,要在港区内创设证券公司,港区证券公司将通过实施企业股份化,发挥证券业作用,运用重组、兼并等手段,加速推动股份制改造与现代企业制度构建。

(二)发展创新型金融服务体系

政府应针对当前间接融资比重过大,扩大直接融资比例,直接融资比重过小的问题,加快创建结构合理、服务高效与安全稳健的新型金融市场体系;平衡发展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优化金融商品与模式、增多金融供给和提升服务效率,促使银行与保险业金融创新相互配合,为港区创立提供新型金融服务。应遵循科学的方法进行详细规划,要充分运用政府允许现行先试的精神,实施金融创新,促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完善。

(三)拓宽融资渠道,引导民间资本注入

在推进实验区建设中,应采取多种措施吸引民营资本进入实验区基建。应加速创造民间资本发展环境,探索与创新城市基础设施运营形式,积极鼓励民间资本,以债权和参股等手段,投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手段,鼓励民间资本以参股、控股与独资等方式投资城市基建;积极探索公私合伙运营模式,创建民间投资和政府投资的合作机制;借助金融集聚效应,吸引优质资本,推动大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钰.郑州航空港区建设的融资体系创新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6(9).

[2]刘霞.郑州航空港区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建议[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

[3]胡义芳.促进郑州航空港区建设发展的金融政策[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2).

[4]王淑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郑州航空港区金融发展路径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