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范文
时间:2023-11-14 17:36: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意义重大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由具有一定植保专业技能的人员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服务组织,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手段,对病虫防控实施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这一新的服务方式是适应农村经济形势新变化、满足农民群众新期待应运而生的,是建立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发展势在必行的紧迫任务。
(一)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病虫害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灾害,减轻病虫害损失,增加产量的潜力很大。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耕作制度的变化,农作物病虫害呈多发、重发的态势。特别是水稻“两迁”害虫、小麦条锈病、蝗虫、草地螟和玉米螟等重大病虫,具有发生范围广、暴发性强、传播快、危害重的特点,对防治时效性和防治技术要求高。通过专业化防治队伍实施统防统治,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控制病虫危害,实现“虫口夺粮”,这是防灾减灾、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
(二)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纵观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都是通过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的。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和城市转移,农业生产者老龄化和女性化的问题日见突出,对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力不从心,难以做到科学安全、经济有效地控制病虫害。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采用先进、高效的植保机械,不仅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防治效果,更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三)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业生产者安全的有效手段。病虫防治的技术要求高,多数农民缺乏相关的植保知识,导致盲目、过量用药,不仅破坏农田生态环境,而且容易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和施药者安全事故。通过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可以实现安全、科学、合理用药,有利于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可追溯制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利于农药废弃包装物的回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少施药人员中毒几率,保护施药者人身安全。
二、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植保理念,以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依托植保公共服务机构,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服务、规范管理,大力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服务组织,努力提高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和病虫害统防统治水平。
(二)主要原则
政府扶持:整合资源,拓宽渠道,加大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投入,大力扶持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提高服务水平。
群众自愿: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加强宣传引导,引导农民自觉加入专业化防治。
因地制宜:要根据各地生产实际、病虫发生特点,积极稳妥地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
循序渐进:可先在粮棉油等大宗作物重大病虫上开展试点,通过示范带动,逐步将专业化防治推广到其他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控上。
(三)目标任务
按照建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目标和要求,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目标和任务,到2009年,全国粮棉油高产创建示范片全部实现病虫专业化防治;到2010年,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覆盖率由目前的5%提高到10%;到2020年,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覆盖率提高到50%。
三、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措施
(一)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的领导。各级农业行政部门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把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作为服务“三农”、满足农民群众需要的大事,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强领导,重点支持,积极推进。要制定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制定促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具体措施。要主动向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媒体进行汇报宣传,争取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配合,确保推进专业化防治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
(二)加大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投入。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政策,拓宽资金渠道,加大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支持力度。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设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专项补贴,主要对专业化防治组织及相关组织管理进行补贴,扶持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各项病虫防治经费补贴,努力提高重大病虫专业化防治的覆盖面。要制订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领域,探索企业共建、联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服务组织的模式,促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组织服务组织的快速发展。
(三)引导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有序发展。目前,各地探索形成了农作物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多种组织形式,包括专业合作型、企业带动型、大户主导型、村级组织型等。要认真总结经验,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区的发展模式,通过政策引导、部门组织、市场拉动、企业带动等途径,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对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运行机制、实行规范化管理的专业化防治组织进行重点扶持,通过建立示范区,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方法,促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健康稳定发展。
篇2
1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1.1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实施方案制/!/定
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实施方案的制定关系到工作的全局,首先要明确责任,召开实施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实施的乡(镇)分管领导、农业中心主任等参加工作会议,层层落实责任制,明确各自的职责。农业主管部门成立防治病虫工作领导小组,分区分片进行督察防治,小组领导应定期到各个乡(镇)检查病虫是否施药以及防治效果,了解信息反馈,解决防治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植保站负责病虫测报、技术培训、药剂配方、机器操作使用与维修、防治效果调查等;乡(镇)负责组织、发动、宣传,落实直补配套药剂到村、社;村、社负责登记、造册、公示、收机防费和把药剂直补到农户手中。
1.2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测报
植保站负责病虫测报,合理药剂配方,指导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工作。植保站从种子处理开始,根据田间病虫发生量,结合气象预报,编发有关病虫害防治手册,对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稻赤斑黑沫蝉、螟虫、蓟马、赤枯病、稻纵卷叶螟、黏虫等10多种农作物主要病、虫、草做出预报,并根据病虫发生种类、发生期、发生量,通过科学合理药剂配方,及时施药防治,全面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
1.3宣传培训
关于直补方面的政策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在技术上和方法上都要制定详细的策略。关于宣传的方式可以充分的发挥各方面的资源优势,根据农村的现有状态进行全面的宣传覆盖工作。可以利用宣传车和小喇叭进行造势宣传,也可以利用村部的黑板报宣传。在进行宣传工作的同时还要定期的组织培训工作,加强技术上的指导工作。首先要对乡镇负责农业的领导干部进行培训,使其在专业业务知识和思维意识上有深刻的认识,能够在实际的工作方面有效的管理。然后是对农民的培训工作,可以在农村进行划片宣传,向农民讲授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并且印发技术资料,使农民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防治技术。此外,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宣传工作,通过建立农业专业网站,将这种防治技术进行广泛的宣传,扩大宣传力度,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1.4备足农药、药械等防治工具
对农民实行的防治直补工作不是以现金发放的形式来执行的,而是根据直补的金额通过农药和药械的发放来进行补贴。农药和药械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最为基础的保障,所以一定要将这些准备充足。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将病害的防治工作落实到位,防治直补资金的流失,有效的保证防治资金的合理使用。
1.5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工作的具体实施方式
对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直补工作,一定要按照规定的流程严格执行,确保直补资金全部应用到农作物病害防治上,防治资金的流失。首先基层单位要对农户的实际稻田面积进行测量,然后进行数据汇总后上报给乡镇,乡镇根据汇报的数据到正规的农药部门进行购置,再根据报表的数据配送到基层村、社,在农民确认签字后配发农药。在农药的施用上,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施药策略。对于药量的补发是按照实际的土地面积来分配的,对于不足的部分要由农民自己承担。
2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必须注意的问题
2.1病虫防治直补工作,离不开农业行政部门的行政管理和技术指导。病虫防治直补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工作,要认真实施好,农业部门是联系财政部门和农民之间的桥梁。只有农业部门从病虫发生种类、面积和防治技术要求等方面综合考虑财政资金的管理分配和防治技术指导,才能正确地做好病虫防治直补工作。
2.2农民自行防治使用的药品、药械不规范,导致少部分防治效果较差。因此,需要加强农资市场的执法检查,保证农药、药械的质量,同时加强对农民防治作物病虫知识和施药方式的技术培训。
2.3直补防治实施过程工作很繁琐,涉及到千家万户,操作起来很困难,受市场经济的制约,农户各自的想法不一致,组织实施的部门工作量大。今后操作实施要简单化,可由各区、县申报应补贴的病虫防治面积、农药品种及数量,上级部门及财政部门核准后统一采购发放给各乡(镇),各乡(镇)在认可的代销门市供应给农民,农民凭票购买。针对出现病虫发生种类多、而直补经费少的现象,必须提高农药和药械使用效率。
2.4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工作,是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新举措,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大宣传力度。结合进行宣传,相互促进,增添农业科技宣传的活力。植保专业队需要发展、完善,以保证大面积使用。只有利用植保专业队在病虫防治中的骨干作用,带动农户自行防治,采用植保专业队机防与群防相结合的统防统治办法,才能保证大面积的实施完成。
篇3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药污染
农业发展涉及到国计民生,关乎我国农业的发展前景。在以往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农民过度依赖农药,造成了严重的自然环境污染,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后果,这充分说明了农药污染治理的重要性。面对错综复杂的农药污染问题,治理部门首先要弄清农药的污染原因、污染路径,然后从污染的本质出发,降低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开发出低污染的农药品种。
1农药污染的危害分析
1.1对水源的污染
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农药的使用必不可少,如除草剂、杀虫剂等,这些农药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同时也会造成严重的水源污染。农药中含有很多有机汞、有机氯等化合物,构成形式复杂,难以被自然分解,会经过土壤渗透到地下水中,或者是经过雨水冲刷进入到湖泊、河流中,对水源产生污染。美国环保局曾经在当地开展过井水抽样调查,从1000多口井中采集水体样本,共测出127种农药残留,这些水体污染加重了用水困难,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患病率。泰安地区夏季降水量较大,农药会随雨水进入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在所难免。农药制剂的主要类型及成分见表1。产物,空气、水源、土壤中的农药都会影响人类健康,对人类的身体危害是持续性的。
1.2对空气的危害
农药的使用大多采取喷洒的方式,这个过程会使大量农药漂浮在空气中,伴随气流进入大气层而影响生态环境。山东省泰安地区地形复杂,包含了山地、丘陵、平原、洼地、湖泊,属于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温同步,雨热同季,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农药会经过蒸发进入空气,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较大。空气污染不但会影响生态环境,还会对自然界的生物造成不良影响,人们需要高度重视。
2治理农药污染问题的价值
2.1有利于食品质量安全
农药污染问题由来已久,大量的农药使用会给自然环境带来严重危害,影响食品安全,不利于人体健康。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很多农药的使用量超出标准范围,农产品表面的残留农药过多,化学药剂会在瓜果蔬菜的表面积聚,然后进入人体,提高了人们的患癌率。除了农作物以外,农药对水体的污染还会直接影响鱼、虾等水产品,这些水产品最终会成为人们的“盘中餐”,危害人体健康。有些农产品被用来养殖家禽家畜,其化学农药也会转移,使肉类、蛋类食品受到污染。近些年来,很多农产品生产者无节制地使用化学肥料、杀虫剂、催熟剂等,使农产品外表光鲜、色泽艳丽,这些食品对人体的危害也是最为严重的。当前农药污染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农药污染治理成为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绿色农产品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健康无污染的农产品进入市场,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这些农作物的表面没有农药残留,有助于食品安全。
2.2有助于发展生态农业
通过农药污染治理,新型的生态农业得到快速发展,这种农业生产模式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种植流程更加科学有效,能够对农作物生产进行全方位管理,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实现对传统农业种植技术的突破。农药污染治理对生态农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前我国已经初步构建了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在生态农业试点区域形成了高效、集约的生产模式,推动了绿色农业生产。生态农业非常重视现代科技的应用,能够集合人力、物力和财力,充分利用当地的农业发展优势,将“生态”“绿色”践行到底。生态农业可以运用现代技术减少病虫害,替代大量的化肥和农药,降低农药污染。
3农药使用污染问题的原因
3.1缺乏环保意识
农业生产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个体农户缺乏环保意识,农业技术水平较低,依然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不了解农药对自然环境、人体健康、空气质量的影响。另外,很多农民在使用农药中没有佩戴手套、口罩、防护衣等用品,容易吸食化学药剂,出现过敏、呼吸道感染、慢性中毒等问题。有些农民对农作物的安全不够重视,忽略了农产品对人体的影响,对自身的保护意识也比较差,将目光放在经济效益上,这也是造成农药污染的重要原因。当前很多农业工作人员不了解用药操作流程,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方法不够科学,比如在下雨之前喷洒农药,没有提前观看天气预报,导致农药流失,造成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并且还需要重复施药,这些都与农民的环保意识薄弱有关。
3.2农药使用量大
当前我国农村存在青壮劳动力流失的问题,农业生产活动对农药和化肥的依赖程度过高,出现了很多过量使用的现象。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不但会增加农药污染,降低农产品的安全系数,还会使病虫害本身对农药产生抗药性,不利于病虫害防治,降低农作物产量,危害整个农业生态。病虫害防治是一个复杂化、系统化的工程,农作物种植需要融入环保理念,应科学种植、科学管理,但是很多农民由于缺乏种植技术,遇到病虫害就立即喷药,导致农药使用过于频繁,农作物生长发育受到严重阻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4月山东省化学农药原药产量达2.89万t,同比增长57.07%,同年5月份产量为2.24万t,同比增长27.27%,6月份产量为1.85万t,同比增长17.83%。在山东省泰安地区,农药和化肥是非常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销量巨大,存在农药超标使用、化肥过量使用的问题,这些会进一步加剧农药污染,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3用药缺乏常识
农民是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主体,针对当前农药污染过于严重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都与农民的用药常识有关,如果农民缺乏对农药种类、使用方法的了解,就会滥用化肥和农药,无法真正提高作物产量,耗费大量生产资料,污染自然环境。当前很多农民在使用农药中分不清目标作物的种类,比如除草剂的使用,就要弄清杂草的种类,按照目标作物挑选药剂,做到标本兼治。如果用错药剂,不仅无法起到清除杂草的作用,还会伤害农作物幼苗,降低农作物产量[1]。另外,农药的使用还需要掌握科学的配比,把握好农药的喷洒浓度,将不同种类、性状的农药与一定比例的水进行调和,这样才能发挥农药的作用,防止农药白白浪费。当前市场上以杀虫剂为配方的农药市场占有率达到80%、杀菌类的化学品达10%、除草药剂为5%,其中将近一半的杀虫剂采用有毒磷药,具有较高的毒性,如果这类杀虫剂使用超标,没有经过科学配比,就会严重影响生态环境[2]。很多从事农业活动的劳动力文化水平不高,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农业知识,在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方面缺乏经验,存在农药胡乱配比、使用过量、溶液浓度过高等问题,不但无法发挥农药的价值,还会产生农药浪费和面源污染。
4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农药使用污染的治理措施
4.1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有关部门需要做好农业环保工作,全方位加强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种植水平,提高农民在化肥和农药使用方面的专业性。首先,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对农村和农业生产的引导,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宣传工作,让农民了解科学的药品使用流程,确保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让农药的使用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其次,完善农药用量规范标准,从农产品安全的角度出发,通过制度标准使农民控制好农药用量,杜绝农药滥用问题。最后,相关部门可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进行农药污染宣传,让农民认识到化肥和农药对自然环境和人体的危害,在农药喷洒过程中做好防护措施[3]。
4.2创新病虫害防治思路
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不能过度依赖农药,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的方法,制衡整个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农作物自身的抗病能力。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技术人员要从选种、催芽、育苗、除草等方面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培育优良品种,在农作物种植区域培育天敌作物,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风险。“生物育种”能够解决病虫害防治问题。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产业总产值达1.82万亿元,这充分证明了我国在生物科技方面的实力。另外,对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不同的作物品种、病虫害类型进行细致分析,选择个性化的治理手段,全方位加强农作物的养护,优化农作物的成长环境,最大程度地控制病虫害。针对区域内常见的病虫害,农业种植专家需要对试验田进行试验,测试温度、湿度变化,全方位整合试验数据,通过覆膜等方法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提高农作物抗病能力。
4.3研发新型农药品种
农药污染的根本在于农药本身。当前很多杀虫剂和除草剂的毒性过大,并且其中的有机物无法经过自然分解,这是农药污染的重要原因。针对这种情况,技术人员需要开发新型的农药品种。一方面要提高农药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还要增强农药的有效性,开发低毒性、易降解的农药,从根本上弱化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危害。近些年来,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得到快速发展,相关部门已经研制出环状类药物,这种新型的药剂针对性更强,具有低残留、高效率的特点,能够防止农药滥用。除了优化农药品种之外,相关技术人员还需要对农药使用机械进行改良,提高农药使用的机械化程度,全面控制农药的喷洒速度和喷洒量,降低农药污染[4]。
5结束语
病虫害问题是我国农业活动中的重要问题,为解决农作物病虫害、降低病虫害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农药成为农业生产的得力助手。然而,过量使用农药可严重污染水源、人体、大气环境。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降低对农药和化肥的依赖程度,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汇,刘永坤,李光伟.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农药使用污染问题及治理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6):135-136.
[2]刘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农药使用污染问题及治理对策[J].种子科技,2021,39(2):75-76.
[3]渠云博.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农药使用污染问题及治理对策[J].现代园艺,2020,43(20):39-41.
篇4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原理;防治技术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做好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可以提高农业的生产率,还能够提高我国整体的农业生产水平。农作物的病虫害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因此,广大农民和各个地区政府以及相关农业部门,都十分重视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问题,采取了多种防治措施来减少甚至杜绝这一问题的发生。对于农作物来说,通过采取防治技术,可以减少或避免损失。
1病虫害的防治原理
在农业生产中,造成农作物病虫害问题接连不断发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作物中出现了害虫、微生物等有害生物。这种有害生物必须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才能生存。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多种有害生物之间会出现一个生物群落,而整个农业生态系统就是一个大的生物群落。在这样的环境下,有害生物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每个有害生物都扮演了不同角色。但是它们的存活也会受到一定的制约,会受到其它物种的威胁。每个物种之间都不是相互独立存在的,它们会有依赖或制约的关系,任何一个物种的变化都会对其它物种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这样一来,农作物种害虫的数量和种类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或增长、或减少。
然而在实际的农作物栽培中,要把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看作是一个整体。在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只是单单对某一种特定的有害生物或者仅仅使用一种防治方法,去对所有的农作物中的害虫进行防治和处理,是远远不够的,也无法达到最终的目的。比如,在有些地区,使用一些化学药物来消灭害虫,尽管这种做法可以在短时间里消灭一部分害虫,减少对农作物的危害,但是长时间使用化学药物也会对农作物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影响其生长速度或使农作物不再是绿色健康果蔬。因此,在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一定要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法。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要善于利用各种自然条件,综合使用各种防治技术,把病虫害的数量控制在最少范围内,以减小对农作物的损害程度。
2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在对农作物进行病虫害防治时,必须采取多种防治措施,任何单一的防治方法都不能完全达到目的,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因此,在进行防治时,要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技术,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法,提高防治技术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防治水平得以提升,病虫害对农作物的损害达到最小。
2.1采用生物防治技术
所谓的生物防治技术,就是借助有益生物的新陈代谢来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它又可以称作生物新陈代谢的防治剂。这项技术主要通过生物新陈代谢的产物,然后综合使用各种基因产品,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以达到防治目的。在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中,有害生物都有自己的天敌,而为了保持生态平衡,有害生物和它的天敌是并存的。合理利用病虫害的天敌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数量,减少对农作物生长的危害。
2.1.1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病虫害的天敌。在农业病虫害的治理过程中,要对生态系统中病虫害的天敌加以保护,利用它们来控制病虫害的数量,以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力度。在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前期防治时,可以使用药性较强的化学药剂,这是为了从根源上杀死有害生物。在农作物生长一段时间后,就要改变策略和施药手段,对一些仍然有病虫害威胁的局部地方施药,不能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实施隐蔽施药。
2.1.2加强使用各种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一种对农作物危害较小的农药,要加强生物农药的使用力度,同时也可以使用各种微生物和有益生物的新陈代谢来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这种方式由于比较科学,所以也在日渐普及。在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通过使用生物农药,例如阿维菌素、BT农药等,也使病虫害的防治水平得以提高。农民通过养殖青蛙、专吃害虫的小鸟,或者在稻田中养鸭来治虫,也能够减少病虫害对农业的危害。
2.2采用化学防治技术
通过使用化学农药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是一种有效措施。化学农药见效较快、成本不高,而且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这种方式一直是病虫害防治中最常使用的方法。但是,这种化学防治技术也存在着缺陷,因此,农民在使用化学防治技术防治时,也有几个要注意地问题:
2.2.1提前检测预报。在实施这项化学防治技术以前,有关人员一定要细致地检查农田,对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趋势有足够的了解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使病虫害的防治成果更为显著。此外,除了要对农作物发生的趋势进行相应的预报外,还要加强对预报网络建设的健全,使预报的条件和手段得以改善。
2.2.2科学选择农药。科学选用农药也是一项提高农作物病虫防治水平的重要也是关键措施。如今市场上销售的农药种类很多,对农民的选择也起到了一定迷惑作用,因此,农民在选择时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化学农药。如果选用不当,不仅起不到防治作用,甚至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相反,如果选用农药得当,则会很好地促进农作物生长。在当前,并没有哪一种农药可以杀死所有的害虫,因此,在选择农药时要慎重,根据害虫的种类和数量来选择合适的农药,不能盲目选择。
2.2.3合理使用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农药,不能将不同的化学药物混合使用,同时注意使用最新的农药品种,不同农药交替轮换使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化学农药对农作物的防治效果。
2.3使用物理机械防治
所谓的物理机械防止技术就是指使用各种机械设备和工具等来对农作物进行病虫害防治,如力学、光学等都可以帮助农作物防治。利用这项技术进行农业生产时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利用物理器械捕杀各种害虫,如可以在田间使用粘虫板或者粘虫网。(2)利用害虫喜欢聚集的特点,把病害虫积聚到一起诱杀。(3)使用障碍隔离法。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在病虫害习惯活动的区域设置一些障碍物,阻止病虫害生物蔓延危害瓜果,可以在瓜果上套塑料袋或者在蔬菜基地设置防虫网,这些措施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病虫害的传播。此外,还要加强田地管理,经常对土地进行除草、施肥或翻耕,这些措施都可以降低农作物的病虫害发生几率。
篇5
关键词:农作物;灾害;综合防治;措施
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上的重要生物灾害,是制约高产、优质、高效益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由于全球性气候反常,以及耕作制度变更等原因,我国进入新一轮自然灾害频发期,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高峰期。农作物病虫害的成灾频率明显加快,致灾强度逐年加剧,我国农业生产正面临日益严峻的生物灾害威胁。
一、综合防治技术在控害减灾中的作用
我国农业生物灾害的研究与防治工作已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从单一病虫为研究与防治对象,发展为以作物及其全生育期的多病虫为研究与防治对象,从农田生态系统的整体观念出发,开展综合防治关键技术与应用基础的系统研究,组建适合各主要生态区的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分别在各示范区贯彻实施。在病虫害大发生的条件下,这些综防体系和配套防治技术经受住了严峻考验,示范区显示出典型的科技主导作用。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是实现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益以及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于实现农业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增产指标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所面临的新挑战
1、农业生态系统脆弱,病虫灾害此起彼伏
(1) 小种分化与变异。新发现小麦白粉病毒力较强的8个新小种,潜在威胁更大;稻飞虱生物型以Ⅰ型为主,转变为生物型Ⅱ为主,并发现了致害力很强的孟加拉型;稻瘟病小种变异也很频繁。这些病虫新种型的出现,将引起大面积种植的品种丧失抗性,危害加重。
(2) 主要病虫再猖獗、次要病虫上升。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和农药品种的更换,导致过去已长期控制的小麦吸浆虫、二化螟、三化螟、东亚飞蝗、稻蝗等多种病虫又回升造成灾害,一些次要的或局部性病虫害,如稻瘿蚊、水稻细菌条斑病、水稻恶菌病、麦蜘蛛、麦叶蜂、玉米病毒病等亦常成灾。。
(3) 危险性病虫害传入。近年来,一些国际上成灾频率极高的危险性病虫害如稻水象甲、美国白蛾、美洲斑潜蝇、马铃薯象甲等先后传入我国主要粮棉产区和林区;美国白蛾已沿主要铁路干线分布至全国大部分地区;美洲斑潜蝇的传播更快、危害更大,迄今已在南北十多个省(区、市)发现其严重危害蔬菜、花卉、烟草、油料和棉花等经济作物,形势相当严峻。
2、关键防治技术落后
(1) 农药使用技术落后。如农药的施用至今仍沿用50年代的大容量淋浇喷雾法,农药的有效利用率仅20%左右,施药器械十几年乃至几十年“一贯制”,与发达国家相比,民用飞机施药发展缓慢,机动施药器械拥有量小,使用范围有限,目前防治病虫害主要是手动器械施药。在病虫害大发生时,还得靠人海战术,尤其是除草的问题愈加突出,全国年耗除草用工约250~260亿个劳动日,几乎占农业用工的一半。有关农药的药效测定、残留动态监测、病虫抗药性的评估及治理亦严重滞后,盲目用药现象十分严重。无公害生物农药的研究虽有一定基础,但与产业化的目标差距很大。此外,我国化学农药创制和研究能力落后,主要依赖于仿制的格局依然如故。
(2) 抗病虫作物品种选育急待加强。对棉铃虫、棉蚜、黄萎病、赤霉病、锈病、白粉病、稻瘟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病毒病等主要病虫害,尚没有研究出高效的可稳定控制其危害的农作物品种,生物技术在抗病虫品质创新与选育的应用上也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以棉花抗病虫害育种为例,我国虽已通过抗病育种基本解决了称为棉花癌症的枯萎病,但对另一癌症黄萎病目前生产上种植的所谓抗病品种只达到高耐还称不上抗病水平。国外近年利用生物技术选育高抗虫性的Bt棉、Bt+CPTI双毒抗虫棉,以及抗黄萎病和除草剂的转基因工程棉,抗性水平较高,农艺性状优良,已开始进入田间试种阶段。我国已获得Bt棉株系,高耐黄萎病育种也有一些进展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3) 病虫抗药性日趋严重。化学药剂防治仍是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的主要减灾手段之一,随着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农药施用量越来越大,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威胁我国农作物生产的主要病虫害有200多种,其中27种防治对象已产生严重抗药性,如水稻螟虫、棉铃虫、棉蚜、红蜘蛛、菜青虫、褐飞虱、水稻白叶枯病、小麦赤霉病、蔬菜霜霉病、小菜蛾、温室白粉虱等,尤以棉蚜、棉铃虫、白粉虱、小菜蛾、蔬菜霜霉病的抗药性突出,成为生产面临的重大难题。
(4) 生物防治技术呼唤新的突破。我国是生物防治研究与应用最早的国家之一,近40年来生物防治技术研究取得很大成果,就总体而言已步入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但近年来在应用基础研究(技术贮备)、生物技术应用、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应用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拉大的趋势,投入市场新的生防制剂和保护利用天敌的实用技术越来越少。生物防治技术有待新的重大突破。
3、灾害预警能力差
长期以来,受研究经费和条件限制,我国对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小麦吸浆虫、棉铃虫、玉米螟、棉蚜、草地螟、稻瘟病、黄萎病、小麦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害爆发成因和灾变规律的研究相当薄弱,因而对大区域流行暴发的重大病虫灾害的整体预警能力差,目前仍难以完全摆脱被动应付的局面。
4 基础研究薄弱
随着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分子遗传学、现代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发展及其相关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有害生物与寄主互作关系的研究已逐步深入到分子生物学水平;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与方法于有害生物防治研究,提高了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系统性、综合性和宏观性;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应用于植物保护学科已成为当前研究领域中最活跃和热门部分,并展示了极其诱人的应用前景,可能导致一场新的产业技术革命。目前,基础研究的薄弱已经限制了关键技术开发的后劲。
三、持续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措施
1、加强对病虫害研究的投资力度
我国农业一直是低投入的弱质产业,农业科研的投入更是如此。在农业科研中,一谈及加强投入,人们首先考虑良种培育、科学施肥、兴修水利、区域治理等,植物保护总是被放在从属地位。植保科研单位由于经费不足,设备、仪器严重老化、陈旧。研究手段和技术的落后,导致相关基础研究滞后,无法开展重大病虫害的灾变规律研究,因而对灾害的预警能力差,生产上顾此失彼,已造成了严重后果,亟待加强投资力度。
2、 粮棉作物重大病虫害灾变规律研究
以严重危害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迁移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开展以下研究:
(1)迁移性害虫大批量、长距离、大范围迁飞或扩散的行为特征、生理生态机制及其灾变规律;流行性病害大区域蔓延、远距离传播的特征、生态条件及其成灾规律。
(2)重大病虫害与其寄主作物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在不同的作物布局、栽培制度及气候等条件下的消长规律与成灾趋势,分析引起暴发灾变的关键因素。
(3)害虫生物型分化和病原菌致病性变异的趋势、遗传规律及其与病虫暴发或流行成灾的关系。
3、加强粮棉油作物病虫害预测及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以严重危害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及油料等主要农作物的重大病虫害及农田草、鼠害为主要对象,开展以下研究工作:
(1)重大病虫害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动态消长规律;主要致灾种类的发生发展趋势;准确的中、长期发生预报,数量化的灾害性风险预测技术。
(2)改进农业生物灾害的关键治理技术,对生态调控技术的创新与示范、控害生物的扩繁与利用、高效低毒非残留药剂的筛选与应用、病虫抗药性治理、抗病虫作物的选育与应用、耕作栽培措施的持续控害等技术措施着重加强研究;开发适应不同作物生态区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控害减灾配套技术体系。
篇6
一、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势在必行
发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是现代农业生产的客观需要,对提高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减少坏境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实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势在必行。
1.有利于提高防治效率
我县地域宽广,小气候差异大,东南部阴湿,西北部干旱,中部气候温和,导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种类多、危害频繁,防治难度大。如若单家独户进行防治,由于受防治器械、防治技术的限制,效果不良,事倍功半,有时错过防治适期,造成病虫害继续扩展蔓延,严重危害。实行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专业机防队选用的是新型防治机械(机动喷雾器),防治时间集中,防治速度加快,可以抓住防治适期,有效控制病虫危害,达到防治目的。
2.有利于降低防治成本
实行专业化统防统治,防治队伍连年操作,技术熟练,经验丰富,可以及时确定防治适期,使用合适的防治药械,对症下药,连片喷防,从而有效降低防治成本,据调查,实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年减少防治次数1~2次,亩本文由收集整理节约农药成本12元左右,节省劳动力成本35元以上。
3.有利于环境保护
农户单独防治缺乏统一管理,随心所欲乱扔农药包装袋及残留药品,轻者污染坏境,重者影响人畜生命安全。实行统防统治后,防治队伍规范操作,及时回收或科学处理掉各种有毒包装和废弃物,有效地保护了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安全。
4.有利于增产增收
我县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意识淡薄,认为有病无病在于天,自己喷药防治太麻烦,而专业化防治队伍所到之处,农民皆大欢迎,有病防治,无病虫喷药预防,全面防治,使病虫害就地灭除,不能扩展蔓延,保证了当地农作物全面增产增收。
二、当地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1.境内发展不平衡
由于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乡镇重视程度、农民思想观念的影响,县内不同乡镇、不同村组之间,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中南部、西北部乡镇重视,农民科技意识相对较高,统防队伍组建稳固,工作进展顺利,收效明显,冬小麦、荞麦全部进行统防统治。西部乡镇相对较差,农民对专业化防治队伍不信任,工作进展缓慢,严重影响机防对积极性,队伍时建时散,不能稳固发展。
2.队员年龄不适合
近年来大量年轻人外出打工,老人妇女在家劳作,组建队员势必年龄偏大,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由于老年人文化程度低,对新事物新技术接受慢,整体素质较低,进而影响统防统治效果,制约了统防统治的可持续发展。
3.资金扶持力度不大
目前,国家没有统防统治专项补贴资金,对口部门只给配发一些机械设备,机防队只靠回收服务费来维持,收入相对太低,队员情绪大,不愿长期从事此项工作,导致队伍不稳定。
4.器械管理不严格
近年来,上级部门配发的机、手 动喷雾器,防治服装等器械设备都下发到各乡镇,由乡镇具体分发到村组农户,一发了之,从上到下缺乏统一管理,个别农户据为己有,排不上用场,甚至有些机防队 器械残缺不全,严重影响工作开展。
三、加强统防统治工作思路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 治 是农业的基础
转贴于
性工作,是持久性植保体系建设工程,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认可,要从长计议,不断巩固发展。
一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县上领导要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摆上议事日程,成立领导小组,明确任务,靠实责任 ,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氛围。
二要强化培训,扩大宣传。县农技部门要切合实际,办班培训,普及与骨干相结合,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每年专题培训不少于5次,印发技术资料5万余份,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农民和机防队员的科技文化素质,同时,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媒体大力宣传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先进典型和取得的良好效益,是广大农民充分认识专业化统防统治带来的好处和作用,使干群尽快转变观念,乐于接受。
三要精建队伍,提高服务。县内各乡镇 要深入调查了解,在当地群众中选择年龄中等偏小,文化层次较高,深怀爱农之心、服务意识较高的人员,由乡镇包村干部和农技站技术干部 牵头,组建精干的机防队伍,每乡镇3~5个,每个队伍不少于5人,全县共组建机防队50~60个,并逐年扩大植保专业化防治队建设规模,经过3~5年的努力,使本县粮食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60%以上,农药有效利用率提高10%以上。
篇7
1.1专业化防治的组织形式
一是专业队伍组成。2004年以来,利用中省项目投资和防治经费投入,安康市10个县区分别组建专业化服务组织113个,专业防治队125个,其中在工商、民政、农业部门分别登记备案的有53个,拥有机动喷雾器1 085台,有机手1 153人。二是专业队伍类型。目前专业队可分为应急防治专业队、专业化防治队和农民自建防治队等类型。应急防治专业队由农业植保部门直接领导,人员、器械由县区植保站统一管理,专门用于各种突发性应急防治;专业化防治队由相关个人、涉农企业、合作社组织等申请,植保部门审核配发5~10台器械组成防治组织,并提供技术、培训、信息等,经营、管理由专业队自主;农民自建防治队与专业化防治队类型基本一致,受县区植保站管理,工作相对灵活多变。三是专业队组织的服务形式。形式上有植保部门统一组织、协会组织、涉农企业和合作社组织等;服务方式上有全程防治、代防代治和阶段防治等。
1.2专业化防治开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全市每年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面积29 506.7 hm2,占总防治总面积的7.33%,每台机动喷雾器年均防治30 hm2,机手年均收入2 896元。涌现出一批较为突出的典型。2010年,旬阳县蜀河镇胡海宝专业队对当地15.3 hm2水稻实施全程承包防治,水稻生长过程防治3次,收取承包防治费1 200元/hm2,防治纯收入1.05万元/hm2。
2存在的问题
2.1专业队建设缺乏有效载体,可持续发展能力差
从1996年开始探索粮食作物全程统防统治,到后来的防治专业队建设过程中,由于在组织防治、机械维修管理、专业队员培训等环节上全部依赖植保部门,而植保部门又缺少人力和财力,从而形成专业队仅仅是农业部门的示范队,虽然专业队数量大,相当部分器械处于闲置状态,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差。
2.2队伍不稳定,业务技能差
由于专业队管理相对松散,缺乏有效纪律约束,又受病虫发生程度影响,收入不稳定,机手稳定性差;同时农村主要劳力外出务工,选拔机手较困难。现有大部分专业队仅组建初开展过短期培训,后期培训无保障,专业技能较差,影响工作开展。
2.3安全防护跟不上,身体健康受到威胁
2002年,全市大力发展专业化防治队伍,在各县区选择一些群众基础好、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专业队员,给予器械、农药以及技术扶持,组建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防治专业队。但由于多年接触农药,有效防护措施跟不上,对专业队建设影响较大。
2.4专业队发展不平衡,后继乏人
现有专业队虽然较多,但规模小,作业能力差,装备水平低,先进典型少,带动作用不强,只有少数专业队工作开展相对较好,这些专业队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群众基础好,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较强。但随着这部分人的逐渐退役,后续人员青黄不接。
2.5投入与宣传不够,保障不力
宣传发动不够,社会氛围不浓,资金投入不足,投入方向单一,管理不够细化,运作不够规范,法制建设滞后等,使专业队缺乏发展后劲和后期运营保障,植保器械更新缓慢,难以适应专业化统防统治发展需要。
3安康市专业化防治的模式
3.1协会模式
以农业协会为依托,集农药销售、防治、技术指导于一体的组织,机手是协会会员,与协会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作模式。如旬阳县农技中心2005年成立旬阳县植保专业技术协会,开展技物配套有偿服务,会员涉及技术干部、农资经营户、机防队员等200余人,由协会为专业队提供病虫防治信息和高效低价的防治药剂,专业队取得农药批零差价和防治收入。该协会专业队2010年共开展专业化防治19 840 hm2,挽回产量损失1.78万t,防治队员人均收入3 494.32元。
3.2企业模式
以涉农企业为依托,联合建立专业机防队。如汉阴县在专业队建设上坚持政府推动、植保助动、市场拉动、统分结合的原则,执行自愿互利、有偿服务、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2009年根据新鑫米业有限公司病虫防治要求,组建企业机防队,配发8台机动喷雾器,县植保站负责机手培训及防治技术指导,企业负责药剂采购、机手工资等,并组织机手对订单生产的533.3 hm2优质水稻开展统防统治。由于防治中统一使用低毒农药和生物农药,连续2年优质稻谷收购价高于市场价20%以上。
3.3合作社模式
与专业合作社联合,机防队是合作社的一个组成部分,由合作社内部提供相关运行费用。如汉滨区植保站应早阳乡东宁魔芋合作社的要求,2010在早阳乡组建的东宁魔芋合作社机防队共配发机动喷雾器15台,手动喷雾器5台。邀请植保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年开展魔芋病害统防统治133.3 hm2,平均投入防治成本225元/hm2,合作社在收购魔芋时扣除防治费用,该模式深受芋农欢迎。
4对策
4.1培育基层网点,强化技术培训
一方面积极鼓励农资经营人员开展专业化防治。农资经营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特别是有优势的农资经营网点,具有实施大面积技物配套服务的基础,可以给这些网点配发部分器械,采取租赁机械给农户或由经营网点代防代治的有偿方式开展防治;另一方面应加强农户防治技术培训,利用各种农业项目推进专业化防治[1]。可以通过阳光工程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机购置补贴等项目,从防治器械扶持、技术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推进病虫害专业化防治。
4.2搞好制度建设,加大资金投入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快相关法规、规章的制定。各级政府列支专项资金用于专业化统防统治,从政策到资金给予大力支持[2]。植保部门充分发挥在专业化防治中的引导、指导和督导作用,逐步建立规范化运营机制、风险防范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规范组织服务,保障农民权益,促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在组织管理上注重细节,做到从业人员提素质、增收入、保稳定,确保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的服务质量和效益。
4.3加强安全防护,建立补贴机制
从思想上提高安全防护意识,建立相关安全防护制度,将机手人身安全放在首位,不断提高机手防护装备档次,不同季节和环境配备相应防护设施[3]。植保部门在组建专业化防治组织时,应与服务组织签订机手安全防护协议,由服务组织全面负责机手安全防护,植保部门负责监督和检查,防护设备不齐备的不得从事喷雾作业,并严格控制作业时间。同时,建立机手补贴和保险机制。由于机手工作季节性强,劳动强度大,应建立相应的农药津贴、医疗保险等补贴机制,解除其后顾之忧。
4.4强化技术指导,搞好示范宣传
各级农业植保部门应积极开展技术指导,准确掌握病虫发生情况,适时病虫预报,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技术方案。要与各专业化防治组织建立便捷快速的信息通道,为专业化防治组织提供病虫发生、防治技术、药械供应等信息服务,指导开展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4]。在病虫防治关键时期,技术人员实行分片负责、分区指导,提高防治技术到位率和防治效果。充分利用示范园区的带动和辐射效应,召开现场会,广泛宣传,大造声势,使社会各界充分认识专业化防治对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5-7]。
5参考文献
[1] 郭跃华.安康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植保导刊,2012,32(1):56-59.
[2] 万凤彪.浅议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市场化运作[J].中国植保导刊,2010,30(11):42-44.
[3] 袁艳.专业化——当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新趋势[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5):127-128.
[4] 李绍杰,鲁秀芝,李华,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20):120-121.
[5] 赵景芳,石晓东.突泉县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S2):120-121.
篇8
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精神,积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防治效果。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2011年,忠县有机动喷雾器1850台,日作业能力3.70万亩,其中:植保工程项目及重大病虫防治补助经费所购机动喷雾器共计350台,已下发至乡镇、村组或专业化合作组织、种粮大户等80台。各种专业合作社50个,有专业化防治组织50个(其中,经工商部门正式 注册1个――裕茂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从业人员近2000人。全县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35万亩次,其中:水稻23万亩,小麦4万亩,经济作物8万亩(主要是柑桔)。目前,由国家财政经费购入的大部份机动喷雾器由县植保植检站统一管理,统一调配使用,以确保启动病虫防治紧急预案时的药械供应。
(二)服务模式
1)代防代治。①不带药代治。防治组织根据农户要求,开展病虫害代防代治,药剂由农户自己提供,每次每亩收取代治费8~10元。如:马灌镇、官坝镇、拔山镇及16个柑
桔基地乡镇的专业合作社就是这种模式。②带药代治。防治组织根据病虫情报要求,针对防治对象优惠提供对路药剂,按照农户意愿开展病虫害代防代治。每次每亩收取代治费和农药费15~18元。如:忠县裕茂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的陈明礼,忠县丰旺农资公司的文小琼等农药经营大户,在忠县植保站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投入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他们各组织了15名机手,利用植保站无偿支持的15台机动喷雾器,配套对路农药,头顶烈日,亲自到田间指挥机手安全施药,2011年统防统治面积达到10000多亩,取得了很好的防治示范效果,深受农民群众好评。这种创新管理运行模式,既促进了经营户的农药销售量,又极大的方便了广大农户,节约了防治成本,防治效果有目共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十分显著。
2)自防自治。农药、费用完全由种粮大户、农业龙头企业自己解决、承担。如:美国博富文公司、重庆三峡现代柑桔有限公司等。
3)配送服务。以基层农药经销商为主题,免费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免费提供植保机械,配送对口农药到农户,只收取农药费。
4)有偿租机。以终端农药经销企业为主体,购置一定数量的机动喷雾器,供农户购农药时顺便租机械使用。
(三)防治成效
1)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据统计分析,通过专业化统防统治区与与非专业化统防统治区对比,少用药2~3次,防控效果提高11%,平均每亩防治成本减少24.7元,平均每亩多挽回粮食损失46公斤,经测算,平均每亩节本增效112元。
2)农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专业化防治减少了防治次数和农药使用量,使用的又都是
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生物农药,农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天敌数量显著增多。有利于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四)存在问题
1)经费不足。由于开展机防需要燃油费,单次防治物资成本要高于手动喷雾器,农民算不过经济帐(农民通常不计算人工成本及多次施药成本),不易接受。凡是专业化防治开展较好的地方,都是国家财政给予了适当补贴的结果。如果将此项工作完全纳入市场化运作,要在大面积上普遍开展专业化防治,难度极大。
2)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由于专业化防治工作目前还处于示范探索阶段,很多配套管理制度尚未出台,在不少环节还存在管理漏洞。如:部分机手责任心不强,对机动喷雾器不够爱惜,有的新机器只使用一次就损坏不能用了,还有的是将机器(配件)丢失或据为己有,令人十分痛心。
3)机手队伍无法保持长期稳定。由于此项工作不是全年连续开展,无法长期维持机手队伍的稳定,这是制约专业化防治工作无法大面积开展的重要原因。
二、主要措施
(一)成立组织,制订方案,加强专业化防治工作组织领导
忠县农委成立了以农委分管副主任任组长的专业化防治领导小组,先后3次组织相关人员到各地督查专业化防治工作,制定印发《忠县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对各乡镇水稻重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11年,县财政投入10万元用于农作物重大病虫专业化防治。
(二)多措并举,搞好服务,加强专业化防治工作技术支持
1)认真搞好技术指导。2011年,县植保站先后2次分别在忠州镇独珠村(小春)、马灌镇果园村(大春)召开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现场会议,分析形势,部署专业化防治工作。县、乡(镇)2级植保、农技部门为专业化防治组织或队员发送手机病虫信息短信1000余条,印发病虫情报13期;在重大病虫害发生防治的关键时期,亲临防治第1现场检查指导专业化防治工作。
2)认真做好知识培训。各乡镇采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有层次、有重点、多阶段地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着力提高专业化防治组织的管理水平和机手的业务水平。据统计,2011年全县举办专业化防治培训班28期次,培训机手200余人次。
3)广泛宣传,狠抓示范,加强专业化防治工作示范引导。①全方位宣传。各地通过印发明白纸、出动宣传车、张贴标语、广播电视讲座、网络等途径,大力宣传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和鼓励发展农村专业化服务组织的扶持措施,大力宣传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重要性、可行性和优点,正确引导基层农业服务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农资经营户、种粮大户等积极参与到专业化防治工作中去,共同促进专业化防治工作健康向前发展。②多点面示范。《忠县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规定,县级水稻、小麦、油菜万亩示范片马灌镇、官坝镇、拔山镇核及16个柑桔基地乡镇核心示范区面积不少于1000亩,各乡镇按照县的要求,点面结合,建立不同组织模式、不同服务形式的专业化防治示范区。2011年,全县共建立专业化防治示范区21个,示范面积4.6万亩。
三、几点思考
1)加强政府引导。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性、技术性、时效性很强,实施专业化防治不仅是解决一家一户治虫防病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规模化、优质化、现代化农业的需要。各级政府必须将专业化防治工作纳入议事日程,进一步出台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稳步推进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向纵深发展。
2)提供技术支撑。扩大植保专业化合作组织的经营范围,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经常组织机手培训,让他们熟练掌握机动喷雾器的使用及维修技术,掌握一般农药的兑水比例及安全用药常识,不断提高防治效果。
3)制定科学管理制度。通过完善制度推进专业化防治组织的规范化。一是建立资金使用审批制度和资金使用监督机制;二是根据资金使用要求和标准,按照项目内容和实施情况,先验收后支出;三是机器、药物等必须安排专人看管,责任明确,奖惩分明。专用物资(药械)规范发放程序,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定期检查,
4)提供资金保障。资金来源主要是三个渠道:一是县财政解决病虫防治专项经费;二是农业部及市财政划拨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补助经费;三是农户自筹。各级财政应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研究改进购机补贴方式,将专业化防治组织及机手培训经费纳入政府财政补贴。
篇9
关键词:病虫害;农作物;影响
前言: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对我国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然而随着农业生产的改革,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频率也逐渐增加,作为农作物的一大劫难,病虫害不仅造成了农作物严重减产甚至绝产的严重后果,更对我国的农业发展带来严重打击。目前,随着相关部门的逐渐重视,我国在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上投入了空前的力度,逐渐研发出最合适中国农业的防治办法,不仅有效稳固了我国农业大国的地位,还提升了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对我国的农业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1. 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农作物减产
作为我国乃至全球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生物灾害,农作物的病虫害是影响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最大诱因,种类多、影响大、爆发成灾可能性大已成为它的标签。据统计,国内重要农作物的病虫害类型达 1400 多种,常见的有二化螟、棉铃虫、蝗虫等等,除了其自身的生物学特征外,农作物的品种、气象条件的变化都对其有着重要影响,最可怕的是,部分病虫害如蝗虫能进行长距离的迁徙,从而对农作物形成大面积、大范围的破坏,使农作物严重减产,危害极大。
比较著名的案例有:1991年,我国很多地区病虫害严重,导致农作物严重减产,共造成160亿千克的粮食损失,其中,损失小麦38亿千克,水稻48.6亿千克,棉花2.3亿千克;天津市、河北省更是有1.3万多公顷稻田颗粒无收。2004 年,我国江西省遭遇水稻病虫害,共损失粮食 17 亿千克;2008 年,我国黑龙江省遭遇草地螟虫破坏,受灾面积超过 286.7 f公顷。由此可见,农作物的病虫害导致农作物严重减产,给我国的国民经济尤其是农业经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打击。
2.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2.1生物防治技术
简单来说,生物防治技术就是利用具有积极作用的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进行病虫害的一种防治技术,所利用的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起到防治剂的作用。众所周知,一个生态系统的平衡需要这个生态系统中各个物种间的相互制约,所以,有害虫的地方,也必定有它的天敌在抑制害虫无节制的增长。
在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上,有两点需要格外注意的地方。一是要注重农作物病虫害天敌的保护与利用。作为农作物病虫害的天敌,其对病虫害的杀伤作用是其他事物无法比拟的,所以,做好对其的保护工作至关重要,此外,单方面的进行保护还不够,只有最科学、最合理的发挥出它对病虫害的抑制作用,才能得到期望的结果。二是要重视生物农药的使用,这是因为,大多数的生物农药副作用小,对农作物的负面影响也自然相对较小,所以,近些年来,使用生物农药已经成为顺应时展、科技创新的必然趋势。
2.2化学防治技术
近些年来,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农药的使用一直是最主要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这是因为其具有其他防治技术不可代替的优势,比如见效迅速、受地域影响较小等等。但任何事物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化学防治技术也同样存在着一些劣势。
首先,化学防治技术的使用要建立在知晓农作物病虫害程度的基础之上,这就需要提前调查庄稼田里的情况,观察病虫害发生的特点与现状,为之后采取防治措施打下基础。此外,在进行农药的选择上也要进行全方位的考量与判断,这是因为,就目前国际现状来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还没有研发出可以防治所有种类病虫害的方法与药剂,所以,在选择农药时务必要先确定病虫害的种类与程度,考虑周全才能达到预想的目标。另一方面,要合理使用农药。切忌混合使用化学农药,药剂尽量现用现配等等,而且,适当的更换农药的种类也是很有效的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
2.3物理机械防治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机械防治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物理机械防治就是借助物理机械设备和工具等来大大提高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力度的一种防治技术。
就目前的应用来看,械光学及放射物理等是较为常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其主要的应用方式有三种:一是利用粘虫网和粘虫板等粘虫工艺,这是当今应用最广泛、最简便的技术;二是借助病虫害自身的特性趋势,通过一些诱杀手段,将病虫害大量诱集,再统一杀害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比如二化螟的诱杀等等。三是阻隔防治法。众所周知,无论是在自然环境中,还是在农业生产里,每一种病虫害都有其独特的生活特性及规律,人们可以根据这一点来安设障碍物,从而达到限制病虫害扩展范围的目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梨树上套胶袋、在苹果树上套塑料袋都在物理机械防治技术的具体应用之一,可以很好地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3. 结语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遭受病虫害的侵蚀对我国的消极影响不言而喻,所以,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当前我国农业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作为一项艰巨而浩大的工程,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仅需要有关部门的检测防治,还需要全民努力,多一个农业科技人员,多一项新型的防治技术,都能为实现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提供更可靠的保障。相信在政府的关注与全民的努力下,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越来越高效,我国的农业发展越来越好,我国的“农业大国”称号越来越名副其实。
参考文献:
篇10
第二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指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手段,对农作物病虫害实施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是指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由具有一定植物保护技能的专业人员组成的从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服务组织。
第三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愿参与、民办公助"的原则。
第四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接受植保专业机构指导,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管理。
第五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一般分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司型、协会型、基层组织型、合作互助型四种类型。鼓励发展公司型、协会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可以组建机防队,委托机防队实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
公司型(协会型)农作物专业化防治组织实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指由公司(协会)与被服务对象签定承包服务合同,依照合同实行统防统治,负责人事管理、财物管理,负责购买施药器械和农药,支付机防队队员工资,协调解决服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基层组织(合作组织)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防治组织实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指由乡镇、村基层组织组建合作经济组织、村级服务站,通过合作经济组织、村级服务站与农户签订承包服务合同,依照合同实行统防统治,负责收取承包费,及时解决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六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签定承包服务合同,应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五十条、第三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并建议适用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全程承包服务农作物产量损失赔偿暂行标准。
第七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属民营性农业服务组织,以服务为宗旨,实行面向农户的有偿服务。根据农民意愿,可选择全程承包或代治等服务方式。全程承包服务是指农户与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签订承包服务合同后,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保证施药防治效果,承担相关责任;代治服务是指农户自购药剂,由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负责施药,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对施药防治效果不承担任何责任。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必须按照植保专业机构下达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案,在三天内开展统一施药防治,并在施药三天后检查防治效果。如防治效果不达标,需查明原因后采取补救措施,保证防治效果。
第八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组建的机防队,对机防队队员实行先培训后上岗。机防队队员需在熟悉并掌握机械性能、喷施技术和基本的机械保养维护知识,懂得安全用药常识后方能上岗,实行有偿服务,按劳取酬。机防队队员需对每天的施药情况(包括农户姓名,大田基本情况、施药时间,所施农药的数量、用量、种类、喷雾量等)进行登记归档。机防队队员实行的安全操作规程、用药技术规程等,需遵从《农药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
第九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所需的器械,由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自行购买,按照省财政厅、省农机局的有关规定,享受农机补贴。所需农药由县植保技术服务中心等服务组织根据植保技术方案优惠配送。
第十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收费标准在物价等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根据当地农村劳动力平均收益状况,由专业化防治组织与农户双方协商确定。
第十一条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要制定和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农药器械保管使用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要建立和保存机防队人员的进出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机防队人员档案内容包括机防队人员名单及基本情况、机防队配备施药的器械等。
第十二条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必须妥善保管病虫情报、承包合同、机防队员记录的田间施药情况登记等档案资料,完善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