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范文

时间:2023-11-14 17:36: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

篇1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孩子的思维是后天形成的,水平不断提高。孩子思维处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开始萌芽,具备了进行思维训练的基础。下面小编为你整理学前儿童认识世界的思维能力,希望能帮到你。

一、学前幼儿的思维特征从思维发展的过程来看,幼儿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然后出现具体形象,最后发展成抽象逻辑推理的思维。学前幼儿的思维发展主要是直观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属于高级的思维方式,学前幼儿大多还没有具备这种思维能力,只能说是处于抽象逻辑思维方式的萌芽期。

二、直观行动思维又称“直觉行动思维”,主要是以直观的行动方式进行。直观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这种思维的概括能力水平低,而更多依赖感知和动作的概括。这种思维方式在2~3岁的儿童身上表现最为突出。在3~4岁儿童身上也常有表现。这些幼儿离开了实物就不能解决问题,离开了玩具就不会游戏。年龄更大一些的幼儿,在遇到困难的问题时,也要依靠这种思维方式。

三、具体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幼儿开展游戏,扮演角色,遵守规则,并按照主题来行动,就是依靠在脑海中的相关角色、游戏规则和行动计划的表象进行思维和解决问题。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在直观行动性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

3~6岁的幼儿期是思维开始发展的时期,幼儿时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它是在直觉行动思维的基础上演化而来,在幼儿末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动手玩科学促进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学前幼儿的思维方式,在直觉行动思维的基础上,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发展,成为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是具体性和形象性,表现在幼儿依靠事物在脑海中的形象来思维。幼儿的脑中充满颜色、形状、声音等生动的形象,幼儿在思维时就是运用这些形象进行运算、解决问题。

抽象逻辑思维是人类思维高层次的方式,幼儿后期(5岁以后),是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阶段,发展得早的幼儿表现在概念的掌握、判断和推理的形成,以及理解能力等方面。因此针对幼儿的思维特点,鼓励孩子动手操作科学活动,是激发幼儿发展逻辑推理思维能力的一种很好方式。

幼儿从亲手操作、亲眼目睹、亲身体验实验结果的过程中,以具体的形象思维建立科学概念,建立事物发生变化的因果关系,建立验证猜测的实证态度,除了能激发幼儿对科学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的连结,帮助幼儿达到比较、分析、概括和综合等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之外,无形中已经培养了孩子的科学技能与科学态度。

对幼儿的科学教育,旨在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以扩展领悟自然世界的能力,使孩子成为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现代化公民。

孩子天生就像个科学家,对生活周遭的事物都具有高度的兴趣,喜欢动手操弄,观察事物的变化,这些天生的特质,只要适当地加以引导和鼓励,让孩子保持高度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兴趣,让孩子的想象力自由发挥,他的心智和思维的发展就能得到快速的成长。

孩子进行思维训练的好处中国有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孩子现成的知识和技能,不如让孩子学会自己获取这些的能力。思维训练就是要交给孩子正确的思维方法,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通过适当的思维训练,借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些材料,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学习,例如:如何进行分析、分类,如何进行比较、判断,如何解决问题等。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就如插上了一双翅膀,使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从而大大提高孩子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

1、科学研究表明后天的环境能够显著影响孩子大脑神经元细胞的相互铰链,从而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经过思维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有显著提升的空间。

2、“幼儿英语”、“音乐艺术”、“奥数”等知识技能型的训练不能替代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的重点是“全面”和“均衡”。必须是精心设计的系统化的专门思维训练课程方可达到这个效果。

3、思维能力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因此,投资思维能力这个“万能钥匙”,具有很高的回报率。

4、思维训练和知识技能灌输不同,思维训练存在一个短暂的“机会窗口”。

这个机会窗口对应于儿童大脑迅速的发育的2-7岁。

篇2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教育 写作水平 思考

长期以来,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为师生所苦恼。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也就成了一直困扰广大中学教师的老大难问题。下面笔者就如何进行中学作文教学问题谈一谈粗浅的看法。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作文,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因此,笔者认为通过以下的几种方式能够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写作的心理

作文是一种用笔进行语言表达的形式,主要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东西用语言表达出来,让人读了明白你的意思就达到目的了。但许多学生却苦于写作文,一提到作文就头疼:要不是“没的写”,要不是“写不出”,久而久之便会对语文写作产生畏惧心理。要帮助学生克服害怕作文的心理,就要首先树立起学生的写作信心,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感可发,有材可取。从经验和可行性来看,可以平时应让学生多写随笔、日记或周记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还能让学生有了一个倾诉的对象,把平时不敢对外人说的话对它说,大大减小了心理压力。讲作文在一开始时就给学生一个自由抒感的平台,不要求字数的多少,不要求体裁,平时的作文训练就当成是学生记录生活,表达情感的工具。教师可以适时点评,尽量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给予表扬,这样从心理上学生表达了情感,同时获得了老师的认可,这样慢慢地就会形成一种写作习惯,从根本上摆脱不喜欢写,无话可写的束缚。总之,要让每个学生十分明确地意识到,课堂作文乃是限时作文,要充分懂得“时间”对于作文的重要。

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真实情感

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的前提,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兴趣中锻炼自己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能够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力求每一个观点都要有例证和说明来支撑是事物发展和存在的规律,培养孩子的因果逻辑分析能力,对孩子写作大有好处。只有运用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本质,才能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通过对孩子逻辑思维的培养,孩子写起作文来就会言之有物,写出来的作文注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文章内容也会丰富充实。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各种文体,注意训练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思想深度和语言功底。一方面,加强孩子逻辑归纳和概括能力的训练,培养孩子的思想深度。填鸭式教育培养的孩子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不会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独立观点。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低,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形象。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而多媒体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单一表现手法为多种表现手法,鲜明的色彩、逼真的外形、连续的动作,极易引起中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每当打出幻灯、播放录像、录音机时,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住了,新奇精彩的画面令学生惊叹不已,优美的乐曲让学生入情入境。批改作文,讲评作文,是作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多一些赏识,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表达环境。教师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赏识孩子的习作,绝不会显得你水平低、缺乏鉴赏能力,而是恰恰显出了教者的智慧――学生毕竟是孩子,对学生多一份赏识,多一份理解,学生就会多一份信心和兴趣,在宽松的气氛中,学生也就会捧出更多、更有情趣、更精致的文章出来。

四、进行快速写作训练

学会观察生活是不够的,进行课外阅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是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这为写作打下了基础,下一步就要有目标的训练学生学会快速的自我表达,将素材综合起来,有条理地抽出需要的内容。通过这一训练,学生在参加语文作文考试这一题目上就不会觉得手忙脚乱,解决脑中有的是素材写不出来的问题。这一写作训练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获得应试能力,从而使学生经常体会到作文教学的甜头。方法方法上教师可以将每学期的写作任务定量化,如一周写作三篇,让学生有个写作的目标。为了不增加学生负担,可以给出专题,要求学生限时作文,课内完成,课堂的集体环境也有利于学生快速整合脑中的素材,形成相互竞争、有一定紧迫的学习劲头。通过强化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会明显提高,经常的训练会使学生形成快速审题、构思、写作一气呵成的能力。

总之,中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改善的过程。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观察认识生活,而不是一再地由我们告诉学生生活是什么。尽管他们可能不会有太高深的见解,也不可能有太广博的见识,但只要是他们的所思所悟,是他们自己的发现,那就是有意义的。而这些就是学生要表达的,要倾诉的。这就是我们要培养的,要鼓励的。只有让学生有自己独特见解和对世界的感知能力,学生的作文才会有血有肉,才会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 杨万军.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J].宁夏教

育,2011:Z1

篇3

【关键词】幼儿 数学 逻辑思维 启蒙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128-02

数学本身是一门创造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习数学就是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的联系过程,而幼儿阶段孩子的思维能力还未激发,三到四岁是幼儿从直接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五到六岁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对幼儿进行数学启蒙对于幼儿的逻辑思维潜能的挖掘有着重要意义。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幼儿对数的概念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对孩子进行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训练,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幼儿识别大小、多少、形状、颜色等,这些学习对于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有一定作用。而幼儿学习数学不在于简单的数数和计算,而是在数学活动中获取一种思维方式,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方法。总之,抓住幼儿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通过教师的因势利导,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更好的培养。

首先,幼儿教师要更新数学教学观念。教师应明确幼儿的数学活动是一种准备性的学习,是让幼儿初步建立数概念、形成逻辑思维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时期正是人认知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幼儿数学思维异常活跃,教师通过一定手段来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创造性等。同时,幼儿时期的数学教育与小学数学有本质的区别,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数学教育观念,转变重视逻辑思维能力、重计算,轻视创新、实践的教学倾向,而应该在幼儿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重视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尤其是幼儿的创造力,让幼儿从小形成具有发散性和创造性的逻辑思维。例如,明明数积木,教师给了明明三块积木,说道:"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些积木,好不好?来1-2-3",明明很认真的跟着老师一起数"1-2-3","那我们一共有几块积木呢?"明明茫然地看着老师,摇了摇头。老师随之说"我们刚才不是数过了吗?现在你自己来数一数"!"1-2-3","一共有几块积木"?"不知道"这一教学案例就说明教师对幼儿的数学教学不是简单的数数,而是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数学教学观念必须更新。

其次,在游戏教学中培养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游戏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游戏也是幼儿阶段主要采用的教学方式,不断是幼儿语言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等,都可以通过游戏来对幼儿进行知识的引导,而数学教学也是如此。由于幼儿所处的阶段好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师就要利用幼儿的这些特点来创新教学方式,在游戏中进行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很有必要。《幼儿园工作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教师要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中感知量的多少、方位、时间和空间等。如果教师只是采用说教式来让学生练习数学题,一方面幼儿会对数学产生厌倦情绪,另一方面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也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因此,教师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将游戏与教学相联系,游戏中蕴含数学逻辑,数学逻辑促成游戏的进行,从而实现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看谁最快能够用自己的方法测量桌子的长短,看桌子有几个铅笔长,文具盒有几个橡皮宽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小游戏确蕴藏着深奥的数学逻辑,幼儿在游戏中使用不同的工具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这也是数学的奥妙所在。

最后,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幼儿期的孩子对生活充满好奇、兴趣、探求欲,他们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尝试,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索也是儿童的显著特点,同时,数学也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因此,教师就需要根据幼儿本身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将生活情境与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幼儿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进行",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通过模拟再现生活情境的方式,让幼儿重新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他们充分展现自我,教师通过巧妙的引导来实现潜移默化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在更加真实、快乐、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并形成幼儿自身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对幼儿进行了基础的大小、多少、形状、颜色等认知的培养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生活购物活动,"大家一起去购物"中,教师扮演收银员,两个幼儿扮演爸爸妈妈,一个幼儿扮演宝宝丁丁,全家一起去超市购物,丁丁去超市拿了很多东西,有香蕉、橘子、橡皮、铅笔、牛奶、饼干等等,然后去结账,其他幼儿一起观察,最后,教师向幼儿提问,丁丁都买了什么?哪些是圆形的?哪些是长方形的?你最喜欢那个颜色?哪些是水果?哪些是文具?等等类似这样的问题,通过购买的东西让幼儿对事物进行感知,并通过自身的认知能力对事物进行分类,这就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除此之外,家长在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要重视幼儿抽象思维的培养,不要局限于简单的数学计算;同样,家长通过生活中常做的亲子游戏来有目的的对幼儿进行数学概念和知识的引导,为孩子日后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篇4

有的说:“我们现在的数学学习是使得其中5%的人取得所谓的成功——上大学,而95%的人成为失败者。数学已成为枯燥乏味的代名词,数学不过是那些数学演算纸上的智力游戏……”“现行中小学数学课程处于一种现代数学的本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我们的数学课程仍然停留在20世纪初期的数学观念上,就是把数学等同于计算、推理、证明的状况。”

在200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后,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佑寿指出:“制约我们获诺贝奖的关键因素在于我们缺乏创新精神,而这种创新精神的缺乏是由我国的现行教育体制所决定的。在现行教育体制下,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唯一指标就是升学率。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学校的一切工作重心都是为了提高升学率,无论学生还是老师,对考试成绩的追求已达一种疯狂的境地,死记硬背成了夺取高分的法宝。我们离诺贝尔奖还有多远?这个距离不是那么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概括的。但如果我们不改变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如果我们不改变传统文化对我们的负面影响,……我想,这个差距还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得以缩短的。”使我们不得不再一次反思数学教育的价值,不得不再一次思考如何才能让数学返朴归真。

二、追溯数学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数学的诞生发端于生存的需求。数学是抽象出的关于秩序与模式的学科,又是对世界与生活的理性思考。

而随着数学的不断发展,我们却逐渐将它演变成为少数人的智力游戏,成为检验一个人智力高低的标准。我们在课堂上引领学生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追求的,却仅仅是解题方法的总结和数学知识技能的简单积聚。学生在逻辑思维枷锁的约束下,机械的套用僵硬的公式,肢解着逻辑的各个链结,对问题的整合意识极其淡薄,缺乏自我对数学的理解方式,在解决新的问题面前一筹莫展,逐渐丧失了自主、自我的思考能力。长此以往,数学教育教给学生的便是用绝对的热情与精力关注繁杂的公式,陷入试题的海洋,并乐此不疲;而很少教师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从那些枯燥的内容里获得对客观事物和生活的观察与认识,以及对理性精神的认同、强化与提升。数学教育不但没有起到明智的作用,反而使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将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

数学主要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但不能因为数学学得不好,就说明逻辑思维能力差,进而表明智商低。数学是抽象出的符号体系,是相对于感性的另一种理性的表达式。学生缺乏的只是对抽象的符号体系的理解,而不是逻辑思维能力本身。因此数学教育的关键是让抽象的符号体系向生活实践复归,这正是数学教育的价值所在。

三、关于什么叫有用,什么叫无用,很好地把握,不容易。比如可用来买菜、算账就是有用吗?或者更高级一点,可以用来计算利息?看懂股市行情就是有用吗?再高级一点,能够用来解决某个实际问题就是有用吗?都是,但又都不完全是。我认为,任何数学知识都是有用的:而且数学知识的作用是动态的,即它要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而变化。“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这样,把数学区分为“好数学”与“坏数学”是没有意义的。

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承担着非常独特的任务,学生的逻辑推理技能、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数学教育。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逻辑推理训练始终是最重要的,这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不但没有矛盾,而且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在当今信息社会中,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的判断和选择能力至关重要,而这种能力的基础就是逻辑推理能力。没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作为基础,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将成为空中楼阁,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只能是尝试错误式的,其质量和效率都是无法保证的。没有系统的逻辑推理训练,数学的思维方式就不可能建立起来,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意义等也无法体验和领悟。

因此,数学的有用或无用,不能仅仅看它是否能够在现实中得到直接应用,还应当看到它在提高学生素质上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技术是可以通过适当的训练而学会的,但是智力的开发是有时机的,在相应的发展阶段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培养,学生的智力就会失去发展机会。

四、教科书的内容要和“有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个“有用”不仅包括对培养基本知识和技能有用、还包括对形式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用、对孩子未来的生活和做事做人有用。

新理念的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可以从他们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引导探索新知识。但凡熟悉的事物总让人感到亲切,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更易引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从容不迫地探索新知。

但我们的教科书传统上却多是板着面孔,看上去离孩子的生活较远。其实数学的严谨性未必一定要通过板着面孔体现。孩子用的教科书一定要贴近孩子的生活,让他们感到亲切。这样才能产生乐学、好学的动力。

篇5

很多时候,孩子讨厌钢琴,并不是因为讨厌钢琴或音乐本身,更可能是讨厌钢琴旁那个“茶壶状”的妈妈。

选对兴趣有多重要?

总喜欢问另类问题的爱迪生,曾被学校老师指责为“低能儿”而勒令退学,幸好他有一个搞教育工作的妈妈,她并不认同儿子是“低能儿”这一点,还鼓励并支持儿子做他喜欢的实验,最后人家不就发明出了电灯吗?另一个因为找对兴趣而逆袭的案例是达尔文,曾经是医学院一个典型的学渣,之后又迫于父亲压力“转专业”去了神学院,一直在自己不感兴趣的学科间挣扎,而被指责“不务正业”。直至正式接触学习植物学和地质学,他才找到人生的意义,逐渐走上人生巅峰。

强按牛头不喝水,历史上太多这样因选错了兴趣而被耽误的例子了,是什么让他们找到了探索和创造的乐趣,脱掉“不务正业”的帽子的呢?在给孩子选择兴趣班的时候,很多家长都担忧,不知道什么样的兴趣班真正适合孩子。其实,孩子有时候也不懂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所以也时常会出现学一阵子就不愿意坚持的例子。那对于孩子的选择和坚持,家长究竟该如何正确地去引导孩子的发展呢?

爱沉思的宝宝

具有观察力的宝宝会比其他孩子具有更强的耐心和观察力,如果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能吃出黑巧克力和牛奶巧克力的味道差异,略枯燥的走迷宫或是拼图游戏能够安静地玩上几个小时,对于一串数字能够找出其间的规律……

建议:这样的孩子普遍具有较好的专注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如果个性也严谨较真,可以试着培养一下孩子对围棋、逻辑思维或科学实验的兴趣。

爱说话的宝宝

有些宝宝对文字天生比较敏感,识字也较早,通过动画片的字幕就能认识大多数的汉字。如果你的宝宝除了对文字表现出良好的记忆力,在口头表达上也勇于开口,时不时地还能蹦出一些让你惊喜的形容词或成语,那这样宝宝一般都有较强的语言天赋。

建议:有较好表达能力和语言天赋的孩子,适合学习辩论、主持,或提前起步外语的学习。通过训练孩子的沟通能力,强化对语句的组织方法,说不定以后就是能言善辩的小主持人。

爱模仿的宝宝

孩子天生性格不同,在人前的表现也是迥异的,有些孩子腼腆含羞不善表达,而有些孩子却显得比较“人来疯”,越是人多越兴奋,并有一定的表现欲和模仿欲。流行的歌曲、舞蹈、小品段子,甚至名人的神态,都喜于惟妙惟肖地模仿,看到大人被他逗乐,就会特别有成就感。

建议:这类孩子要多给其锻炼和表演的机会,不断提高其自信心,适合去上一些表演班、声乐班、主持班和舞蹈班等。

爱动手的宝宝

这类女孩子会比较爱串珠、做手工,男孩子则喜欢拆装汽车,把积木搭出各种复杂结构,那这些孩子都属于动手能力比较强的类型。他们的手眼协调的发展可能较早,并且得到很好的发展,那父母就该把握住孩子天生的特点。

建议:手眼协调发展较好的孩子,可以根据生活中具体的显现,选择创意手工、黏土、模型、烘焙班等作为兴趣。

爱打扮的宝宝

有的孩子天生爱打扮,对颜色、款式、配饰等也比较敏感。这类孩子中,女孩居多,会很在意平时的穿着,也会观察身边同伴的穿着,对漂亮衣服和配饰有自主的选择。视觉感较好的绘本、布娃娃、动画片等也都能激起她的兴趣。

建议:爱美的孩子可以试着学习绘画,培养一下审美、配色方面的基础,如果有兴趣或条件,也可以尝试一下表演班、模特队的锻炼。

爱手舞足蹈的宝宝

如果孩子大运动发展较早,不到3个月就会翻身,半岁左右就会爬行,手眼协调也较好,比同龄的孩子更早会学双脚跳和拍皮球,在平时表现出明显的好动特质,而且注意力方面则较其他孩子弱一些,你就要着手培养孩子的运动细胞了。

建议:对于运动能力较强的孩子,足球、篮球、游泳、跆拳道等很多运动相关的兴趣都可以培养,具体以什么为兴趣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需要注意的是,好动的孩子在传统应试教育中可能会比较难集中注意力,但多参与体育运动,对于他们静下来学习也会更有帮助。

爱观察探索的宝宝

篇6

一、教学活动目标单一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关于数学教育,明确地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目标:1。教幼儿掌握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2。培养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4。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认为,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该实现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训练幼儿做事认真细致,具有主动性、坚持性、条理性和创造性,教育幼儿勇于克服困难,培养幼儿学习的毅力和自信心等多项目标,为孩子今后发展打好基础。然而,我们接触到的一些教学活动计划,只提出有关学习数学知识单方面的目标。如小班“看卡片放实物”教学活动的目标是:1。感知3个以内的数量,学习手口一致点数,说出总数;2。学习按卡片的数量放入相应数量的物体。中班“看数拨珠”教学活动的目标是:1。比较7以内数的多少,知道一样多;2。巩固使用计算器的常规。从以上实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如果对数学教育的目标缺乏全面的认识,每次教学活动仅以学习数学知识为唯一目标,那么,《纲要》所规定的其他目标就无法完成。

二、忽视幼儿的思维特点

幼儿期思维发展和趋势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幼儿学习数学,主要通过四个阶段,即实物操作——语言表达——图像把握——符号把握,从而建立数学的知识结构。每一次数学活动都必须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而且必须经过长期训练才能达到目标,不是通过一两次活动就能完成的。

有的教师不考虑幼儿的思维特点,忽视幼儿的学习规律,甚至过高地估计幼儿的接受能力,其教学效果当然是不会理想的。例如,教幼儿学习7的加减时,教师直接出现分合号7-2-5,请幼儿看分合式列出算式,即2+5=7、5+2=7、7-2=5、7-5=2。然后逐一指着题请幼儿编出相应的应用题,将大量的时间都花在编应用题上。我们还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教师片面依靠自己的演示,把答案强加给幼儿;有的教师设计的活动是跳跃式的,跳过实物操作的环节,直接进入图像把握和符号把握这两个环节;有的设计则是单纯的从符号到符号的过程。大班教7~10的组成和加减时,教师认为幼儿已有基础,结果就这么跳跃着教过去。然而,数理逻辑顺序的建构决不是这么简单就能完成的,幼儿阶段的思维特点决定了这样的教学是不合适的。

幼儿教育的对象是一群3—6岁的孩子,这一阶段随着他们生理和心理的迅速发展,知识经验的积累,为幼儿创造力发展奠定了基础,幼儿已经有了创造力的萌芽,又值智力发展与个性形成重要时期。因此,在此阶段重视创造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如何对幼儿进行创造性培养?

一引导幼儿敢想

俗话说:“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从某种意义上说,想比办更为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想开始的。牛顿,爱迪生都是从异想天开到发明大王。

让孩子敢想,首先要让孩子说‘不’。如:“有轮子的都是汽车,”孩子肯定会提出不同的看法,挖土机,压路机也有轮子,但不是汽车。其次,要培养幼儿的求异性思维,如“0”孩子可以想象成音符,太阳......还要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如:小乌龟不高兴,怎样让它高兴呢?孩子会想出很多种办法。

二引导幼儿敢问

经常有孩子这样问“老师,这是为什么?”“老师,这可怎么办?”“老师,这是什么呀?”这些问题正是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可以开展“小问号”活动,给孩子发问,向事物提问,向现象提问,提问的内容不只是“怎么办呀?”“是什么呀?”“干什么呀?”而要能问一些深层次,有探讨意义的问题。善问的孩子知识面广,从小养成爱动脑筋想问题的习惯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忽视对幼儿体能的训练和自理能力的培养《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培养幼儿生活自理的能力,其次才是智力的开发和知识的学习。现在有的幼儿园,孩子的基本生活能力和卫生习惯还没有养成,就对幼儿进行知识性的教学。有的幼儿认识了许多字,计算能力也超出了其年龄应有的水平,钢琴也弹得很不错,美术作品也获得了大奖。但是,经过三年的幼儿园教育却不会使用筷子、不会穿衣服;有的幼儿幼儿园还没有毕业,就带上了近视镜;许多孩子吃饭挑食偏食。这些现象都说明我们的幼儿教育在促进幼儿身体发育上还做得不够。

三引导幼儿敢做

任何设计方案,发明构思都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同时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思想,理论,方案的正确性。所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必须着重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要提供手脑并用的学习材料,要少提限制性的要求,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摆弄操作,制作出各种各样的东西,对幼儿的动手结果要给予表扬,从不同的角度去肯定每一个孩子,培养孩子的成就感,增强他们下次进行创造活动的自信心。

四引导幼儿敢说

篇7

1.学习环境层面,尚未形成协调统一的学习环境

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反映,学生不会说完整的话,说话越来越简单,并且说话不条理,缺乏逻辑性。而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学生学习环境来看,主要由学校、家庭、社会这三大要素构成,三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可从目前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看,尚未形成协调统一的学习环境。

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但由于课程内容重且难,考试压力大,真正用于口语交际训练的实践机会很少。而学生的业余时间也被大量的作业和各类补习班、特长班占据,很少有参加社实践的机会,自然也就缺少口语交际的机会。再加上社会环境中语言污染严重,形成了不良的导向,如网络语言的杂乱就给学生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

从家庭因素来看,因多数不良的说话习惯在学龄前就已形成,到学校后纠正起来困难很大。一些家长或因工作忙,或因不懂得如何培养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甚至自己就有许多不良的说话习惯,从而疏忽了家庭教育。

2.学习心理层面,学生的心理障碍影响了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

许多孩子存在口语交际的心理障碍问题,主要表现在心理素质差、自卑、胆怯、顾虑、紧张,这些都影响了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有些孩子是因为从小胆子就小,或已经具有了自卑的心理定势,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有些孩子是因为自尊心强,怕回答问题出错,别的同学笑话,不敢回答问题。

因此,口语交际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使口语交际能顺利进行,是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3.教材设计层面,缺乏口语交际情境,训练与生活脱节

据绝大部分老师反映,新课程改革之后,课程内容太多、太难,又因为课时少,教师疲于完成进度,应付各级各类测验、考试,许多必要的训练,包括字词的实际运用、课文的深入理解以及语言表达的训练很多时候被压缩掉了,课文中的很多词学生不会具体运用,且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机会也是少之又少。从而,使得课堂教学中缺少必要的运用口语进行交际的情境。

另一方面,教材中有些口语交际训练过于理想化,与现实生活脱节。现在的口语交际课的内容多是在“语文园地”和课文中向课外拓展的那一部分,比如这个单元的内容都是有关动物的文章,那就在单元教学临近结束时让学生谈一谈有关小动物的故事。想法是很好的,但口语交际是现想现说,要求思维敏捷、反映迅速,能在短时间内考虑好说话的内容,选择好语句。而小学生由于思维跟不上语言的进展速度,讲不了几句就卡壳了,或是前言不搭后语、结巴、停顿,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4.教学方法与评价层面,教学针对性不强,尚未建立系统、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篇8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学习情境;教育游戏;学具;合作互动

数学是一个多维度的知识系统。新课改实行以来,小学数学教材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新形势下,如何使新的理念进入课堂,进行数学教学,是我们所有数学教师要面对的问题。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的成果。如果学生收获不多,甚至不想学习,可以说老师做的是无用功。同样,如果学生非常努力的去学习,但是事倍功半,也是低效的课堂教学。所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我们认真的研究。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的学习富有主动性、积极性。

旧的课堂教学形式过于单调、内容知识面狭窄,使学生对数学难以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也使得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缺乏活力和热情。在进行教学时,一个活泼的教学情景可以使学生有着愉悦的心情,更种想法更加活跃,对学习更加热情,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参与,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知识并非只是一种概念,它总是情景化的。孩子的生理感知能在具体环境中,快速而有效的接受新的信息,并且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从而达到学生的创新。

因此,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要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他们的学习动力由好奇升华为兴趣爱好以及表现自我的欲望。教师要能针对不同课生成对应的情境,设计出各种趣味性,探索性的开放题,精心设置,适时引导,巧妙地把学习目标任务糅合在这些开放的问题中。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以迫切的心情将这些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解决,从而在无形中完成了教学目标。而在创造情境的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往往是我们容易忽视的方面。语言是教师和学生沟通、启发学生思维的工具。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对课堂教学影响甚大。生动、形象、儿童化的语言才更能贴近小学生的世界。他们由于年龄小,所以理解能力偏弱,亲切的语言才能扣住孩子们的心弦,激起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很好帮助老师建立起一个更加贴近孩子的情境。这种创造性的数学教学,才是真正让师生双方成为教学的主人。

二、让教育游戏在数学教学中发挥更多作用

教育游戏是教师教学的一种手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同时它也是课外拓展和训练的新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渴望,发展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丰富情感的体验。数学学习是一个相对枯燥的过程,若能有教育游戏的加入,让教学和游戏相互渗透,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网络的发展,能与课堂教学相配合的游戏逐渐丰富起来。某些教学环节经常用游戏的形式来进行,不仅使课堂生动活泼,还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现象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数学《最大公因数》时,课堂上就有一个游戏。游戏时请座号是24的因数的学生站在左边,请座号是18的因数的学生站在右边。这时候就有部分学生他们的号数,是24和18的公因数,他们就犹豫不决,不知道该站在哪里,在两边来回的走。而下面的学生也非常激动的大喊:“站中间”,整个场面异常的热烈,所有学生都参与了进去。就在这种激烈的讨论中,最后那部分犹豫不决的学生,站到了两队人的中间。在老师“疑惑”目光中,他们解释了这么站的理由,从而在无形中,给学生形成了公因数的概念。

三、充分利用学具,变抽象为直观,提高学习效率。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但是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抑制了孩子的这种天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应用学习工具,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让孩子从被动的接受转为主动的学习,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

小学生的思维是逐u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变化,但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只有在感性材料的实践下,他们才能更加有效的进行抽象思维。通过学具,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更多的思考,引导学生把理论与思考联系起来。让学具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动力,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新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候。教师是先复习以前平面图片的推倒过程,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每个图形的变化方式,潜移默化“转化”的思想。然后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小圆片,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尝试将圆也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进而去尝试发现圆的面积公式。课堂这时马上变得活跃起来。有想办法变成长方形的,有想办法变成平行四边形的,有想变成三角形的,有想变成梯形的。通过对比分析,激烈讨论后,多数学生选择了变成近似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每个学生都动手,自己剪、拼,观察对比分析,不仅得出了圆形的面积公式,而且有的方法还极有创意。通过学具的这种摆、拼方式,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突破了难点,加深了对公式的理解。

四、加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进行纯粹的说教,要善于结合问题,提出一些能提高学生思维的问题,并且要鼓励学生将整个思维过程,有序准确的表达出来。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看出学生在思维过程中的一些缺陷,并且及时的给予纠正。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只满足于学生能判断对与错,或者得数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表达是否准确,都漠不关心。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知识的理解也很肤浅。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见解,并能有序完整的表达出来。这种发言机会不能只是面向部分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这样的机会。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说的结果,更要关心思维的方式。长此以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会逐渐的提高,对各种问题都能进行大胆的思考,进而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五、重视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观念。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7-0076-01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走入误区: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老师传授学生接受的现象屡见不鲜,重教法,轻学法,重书本,轻实践,重讲解,轻参与,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积累,轻能力发展的弊端比比皆是。由此可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改革,必须优化。如何改革,如何优化?以我粗浅的认识,应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

一 创设激发兴趣的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不是负担”,这句话饱含深刻的道理。当学生对知识不感兴趣时,一个再小的任务对他来说也是负担,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反之对知识有浓厚兴趣时,就会产生不断前进,渴求新知,欲求明白的强烈渴望,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所感兴趣的学习中,教师的责任在于以丰富的教育经验、智慧和教育艺术来培养和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使之处于“激活”状态,从而爆发出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师之责任不在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所教学科内容,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这样不但课堂效果好,更主要的是学生全身心投入,这样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否则就变“我要学”为“要我学”,课堂效果不会太好。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每课的内容,巧设导语或问题或联系生活的课堂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 在课堂教学中多开展活动教学

所谓活动教学,主要是指以在教学过程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地位,而且形式多样,有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集体活动有读课文、思考、讨论、练习等;小组活动则人人发言、参与讨论,个人活动主要指独立阅读课文、独立思考和作业。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需要。灵活采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能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学习获得训练的机会,同时有利于学生问信息的交流,提高沟通力,培养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进出智慧的火花,提高学习质量。

三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因为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到“传道、受业、解惑”,更要善于启发学生对一些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质疑,然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比如语文教学中对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就要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要有什么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有创新价值的,哪怕只是一点创新的火花,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与表扬,以提高他们的创新积极性。 这样的创新性学习,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主体作用,使学生做到自信、自立、自强、自劢。

四 在课堂教学中留给学生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的空间

裴斯泰洛齐曾说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留给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有兴趣。学完《蝙蝠和雷达》一课,我问学生:“你还想知道什么?”通过朗读课文并思考。一生问:“既然蝙蝠边飞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超声波一遇到障碍就反射回来,那为什么蝙蝠遇到障碍就避过去,而遇到虫子就吃掉?它是怎样知道呢?”他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做到学中问,问中学,真正由“要我学”到“我要学”,进而达到主动、自觉地创造性的学习境界。

五 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我发挥

教学不仅仅是交给孩子,更多的是孩子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我们难以估量的。孩子思维的主要特点就是形象思维,它不同于成人的充满理性的抽象逻辑思维。同成人比,他们更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不应把追求固定的标准答案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作为重点,而应重点关注他们对学习的体验、感受等。教学的人文性重要一点就是对孩子的控制转变为对孩子的解放。即解放孩子的大脑,让他们去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去看;解放孩子的嘴巴,让他们去说;解放孩子的耳朵,让他们去听;解放孩子的鼻子,让他们去闻……还孩子作为人的本性,鼓励孩子在思想的王国里展开联想,放飞想象。

如我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 “喝”和“渴” 这组形近字,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即使老师在课堂中反复强调,也仍然有学生把偏旁写颠倒。于是在课堂教学时,我与学生进行换位实验,让学生到讲台前当“老师”,我坐在他的座位上当“学生”听课。其他的学生也认真思考,帮那位新“老师”备课。最后,那位当了“老师”的学生竟讲得非常完美:“喝水”要用嘴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开,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需要喝水,所以是三点水旁。并且讲完后,他还带着同学们做起了动作。

篇10

这是“生命中的另一类群体”,你看那一群大大小小男男女女的孩子,最大的不过16岁,最小的才3周岁,或斜眼看天,或流涎憨笑,或百问不见一答而送你怒目仇视。

霍娟讲述着她的人生之旅的时候,谁能相信,这么一位身材娇小的女子,居然担纲着山西长治市一个名为“启明星”的弱智幼儿园的园长职责!

霍娟凭着她的聪外慧中和一口的普通话,可以做公司职员,可以做公司企业公关,可以做酒店礼仪,可以做导游……什么都可以做的,却又如何就做了一个弱智幼儿园的园长呢?

1999年,26岁的市级模范教师霍娟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一次给她切肤之痛的医院之行。结婚以后,新生孩子9个月了,一次司空见惯的小小感冒,她带孩子去了医院,医生看看孩子,生出一脸的狐疑:9个月的孩子,行为这么不正常?

霍娟惊得没了主意,小声祈求医生:“那就麻烦您给好好查查吧大夫 ―― ”然后死一样沉寂的等待,医生终于转过脸来,说出一句话:先天性染色体变异造成的智力低下。

霍娟问:“那可怎么办?”

医生说:“无任何医治办法。”

天崩地裂五雷轰顶,霍娟不能自持地瘫了下来。

霍娟在巨大的悲痛中精疲力竭,当她冷静地面对这不可回避的现实时,一天天长大的孩子的教育问题就成了她的一块心病。一般幼儿园不收,普通学校不要,26岁初为人之母,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和别的孩子一样受到良好的教育啊,霍娟在苦思冥想中束手无策。

偶然一天,她从台湾幼教专家陈文德先生《学习困难儿童指导手册》中受到了启发,了解了弱智儿童教育的一些知识,但是特殊教育与正常教育虽说道理相同,方法上却大相径庭。于是霍娟多方寻找有关书籍和资料,研读了弱智教育家茅于燕教授的早期干预系统理论,受益匪浅,并从中掌握了不少实用训练方法,对她的孩子进行了尝试性特殊训练后,明显的效果给她沉郁已久的心境带来一片惊喜。

一个靠工薪维持生活的普通家庭,霍娟何尝不明白,花巨资四处求医问药是多么有悖于现实。她为能从特殊教育的大家们那里获取方法,施教于自己的骨肉,已经非常欣慰了。但作为一名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多年的教师,一个念头在她心中袅然升腾:能否创办一个弱智幼儿园,既可使那些有着弱智儿童的家庭摆脱日复一日、永无彼岸的烦心困扰,也可使这些在任何场合都难受欢迎的生命得到应有的教育和人生的起码尊严。告于父母,父母叹息;告于亲友,亲友惊讶;告于同事,同事讥笑。都说:“放着好好的孩子不教,去教傻瓜,教你家一个还不够,还要上‘规模’呀?”“弱智儿童本来就傻,教傻瓜的教师不也就是傻瓜教师了么,霍娟啊你可真够可以的,什么主意不能想,怎么就给自己出了这么一条馊主意呐!”大家好言相劝,霍娟只是沉默。只要认准的事情,霍娟是破釜沉舟也在所不惜了。特别是经过与山西长治市残联负责人谈话后,更坚定了霍娟要为弱智儿童奔走的信心。从此,便开始了她艰难的创业历程。

2000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伴随着迷茫的沙尘天气,霍娟艰难地行走在长治市的大街小巷,几乎跑遍了这座城市的旮旮旯旯,终于选定了一座清静的房子。有了场所,钱从哪来?她又四处奔波,找亲戚托朋友,东家凑、西家借。但资金的缺口仍然很大。这期间,霍娟向一位号称腰缠百万的“款爷”求助,以为看着她对弱智孩子的一腔热血,“款爷”总不至于一点也不资助的,没想到却受到冷遇,回家后她气得直流泪。家人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明白霍娟那样一个牛脾气的父母将多年的积蓄拿出来,多病的外婆把准备看病的钱拿出来,朋友将钱送到她的手中……大到活动器材、小到桌、椅、碗、筷都得她亲自动手购买。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幼儿园终于初见规模。

2000年4月28日,在霍娟一生中一个难忘的日子,“启明星”弱智幼儿园正式开园,填补了山西省弱智儿童教育的空白。

起初入园的幼儿仅有两人,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目前已有14名孩子。开始,孩子们的表现比她想象得要差得多。上课时,孩子们坐不下来,有的爬在桌上,有的举起小椅子,有的大喊大叫,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弱智儿童的记忆力、注意力,特别是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特别差,认识一个字、一种形态、一种颜色,往往要教上三五百遍,可第二天上课一问,又都忘记了,一切得从头开始。正常孩子四五岁就能用流利的口头语言表达意思,而弱智儿童到了七八岁还不能跑跳,仅仅会发单音,就连吃饭、喝水都不能自理,生气的时候还可能打自己、打老师。霍娟针对孩子们上课静不下来的特点,采取先弹琴吸引儿童注意力,再念课前儿歌,“拍拍手,踏踏脚,大家一起真快乐……”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他们总算可以坐下来上课了。但有时正吃着饭就有孩子拉了、尿了,老师放下碗筷,耐心地收拾、清理。面对孩子们大小便不能控制的问题,霍娟经过多方观察将他们的行动记录下来,并编制成《大小便时间控制曲线图》,根据曲线图来指导孩子们如何上厕所、穿衣服、穿裤子等简单的日常动作,对只要有一点点进步的孩子都给予鼓励。对弱智儿童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特别差的情况,霍娟通过识记、认读、触摸等方法进行强化训练。为了能使孩子们认识大自然,霍娟选择晴好天气带着他(她)们到公园、动物园、广场、路边去认识社会,接触人群。被霍娟的精神所感染,山西晋东南幼师和晋东南卫校毕业的两名教师不计报酬,主动请求加盟到“启明星”弱智幼儿园来,不但使教学力量得到加强,幼儿常见病的护理也伴随她们的爱心迎刃而解。

面对重重困难,霍娟和她弱智幼儿园的老师们,付出了太多的艰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老师们的刻苦努力,所有的幼儿都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穿、脱衣服,独立吃饭、拿杯子喝水,特别是大小便上厕所已能独立完成。并且都不同程度地认识汉字100余个,有的还能执笔写字,背诵儿歌、唐诗,跟着音乐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广播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