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化提升方案范文
时间:2023-11-14 17:36: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文化提升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大学早已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社会空间,也不再是一个独立的空间机构,校园与社区和谐共处。《学校与社区的关系》一书中提出宣传、沟通活动是营造社区关系必不可少的方法,社区与学校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是提高两者关系的必由之路,而公民对于学校事务的参与合作,则是形成良好学校-社区关系的关键所在。avid Nichols(1990)指出,形成积极大学和社区的关系需五方面的条件,即合作委员会的领导和沟通、经济合作,成为好邻居、有效分享资源,提升生活质量。我国学者桂万宏、苏玉兰(1987)认为:“学校是一种社会组织,不能独立于社会之外,处于真空状态;学校本身不能独立实现教育目的,也不能与学校所处的外在环境(社区)相隔绝;学校教育与社区发展的关系是:社区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心理文化)与学校教育活动要相互协调,学校教育活动必须适应社区的需要和发展,学校教育的任务与学生的社区背景有关,学校教育计划应以社区资源为基础,学校应与社区其他机构相联系,学校教育应该为整个社区服务。”国内、外学者们就大学并非脱离社区的独立组织存在,二者应和谐共处、达到相互促进方面达成共识,并且更多的学者将目光投向如何建立社区与学校的协同发展机制、寻求协同发展的方式、方法上。本文将立足本校会计专业及周边社区,探讨专业教学与社区服务协同发展之课程――《专业社区服务与文化实践》教学设计。
一、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
1.定位。我校秉执“立足广州,根植社区”的办学理念,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立“社区服务教学”模块,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单独开设《专业社区服务与文化实践》的实践课程。该课程是在会计专业学生修习完四学期的专业课程之后,对专业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的检验,课程的开设不仅仅是为了综合提高会计专业人才的核算、分析、检查三大核心能力;也是引导学生以较强的人文素养,践行专业服务社区、造福社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目标。本课程以学生团队进入社区,开展服务的工作过程为依托,通过任务驱动型的项目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核心专业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社区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的服务风尚,并积极促进学生形成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合作的良好品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最终达到对学生可持续学习和发展能力的培养。课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详见表1。
附:表1 《专业社区服务与文化实践》课程目标(略)
二、课程实践活动与内容
1.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总课时为9课时,以活动形式来组织,共有开设五个活动(见表2),具体实施时,各班分小组(每组6至7人),每组选其中一个活动完成。
附:表2 专业社区服务实践活动(略)
2.实践活动内容设计。《专业社区服务与文化实践》课程将开展五个活动,五个活动有各自的要求与实践内容:一是伪钞怎么辨活动。要求学生了解我国人民币的管理制度,掌握人民币的真伪辨别及点钞等专业知识与技术,具体实践内容包括专业服务方案设计、货币文化宣传展示、点钞技能服务、辨钞技能服务。二是银行服务知多点活动。要求学生了解银行业务内容,了解个人、家庭理财的基本理念与方法,具体实践内容包括专业服务方案设计、家庭银行存款存储知识分享、银行票据认知服务、银行卡保管与使用释疑、房贷知识服务。三是家庭账怎么记活动。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家庭日常收支的内容,熟悉和掌握家庭收支的记录方法及记录的重点、难点内容,了解和掌握家庭日常收支的内容以及记录方法,具体实践内容包括专业服务方案设计、家庭记账服务。四是个人工资怎么算活动。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劳动合同法中劳动报酬的相关内容,熟悉掌握个人工资的计算方法、个人所得税计算技术、代扣代缴项目内容及金额确定方法。五是企业报表教你读活动。要求了解并掌握财务报表的内容及编制技术、财务分析内容及技术,具体实践活动内容包括专业服务方案设计、企业报表认知服务、企业财务指标解读。
三、课程的考核与评价
课程结合实践活动内容,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考核为主,占比80%,重在考察活动过程,包括人文素养(10%)、服务方案设计(20%)、专业服务实践(50%);人文素养方面,考核维度包括出勤、服务过程表现,遵守纪律情况;服务方案设计,考核维度有方案内容、合理性、可行性,展板、宣传海报内容及设计;专业服务实践的维度包括专业知识解释与展示、专业技能展示与指导;小组团队精神,服务对象评价;形成性考核中,主要是从学生的人文素养、专业素养、团队精神方面给出评价,并且以服务效果为目标,把第三方服务对象的评价放在前面,由社区人员给活动小组、成员打分,占到形成性考核成绩的一半分值,在人文、专业素养中均有体现。终结性评价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反思与提升,要求学生在活动结束后,总结收获与不足,完成活动报告。提交报告,组间交换评阅与讨论,活动指导老师参与交流,并作启发性提问,深化反思,从而达到锻炼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提升专业能力的目的。
四、专业教学与社区服务协同共进
篇2
美国是早期实行全球教育与多元文化教育的代表性国家。二战以后,在《富布赖特法》(FulbrightAct)与一系列基金会以及国际组织的推动下,美国院校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一系列学生互换计划,许多美国学生选择暑假期间到欧洲进行游学,积累多元文化经验,增强国际理解能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教育、国际教育与多元文化教育进一步得到发展。社会环境的变革要求扩展课程内容的国际维度,增强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拓展他们的国际视野,培养具有“全球意识”和“全球交往能力”的国际性人才。一些研究者一致建议变革当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将全球教育融入教师教育课程之中。他们认为在教师养成阶段,就应该培养未来教师具备全球视野及对全球化议题的敏锐度,强调对教师全球观念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对于如何建立新的教师教育课程项目,给予学生直接的实践体验,将学生派遣到国外进行跨文化的体验,积累更多的海外实习经验,了解国外教学实践是一种理想的途径。因此,跨文化的“国际教学实习”在职前教师培养中就渐趋普遍起来。
“国际教学实习”(InternationalStudentTeaching),作为一种跨文化教师教育项目,与之相似的概念还有“海外教学实习”(OverseasStudentTeaching)或“全球教学实习”(GlobalStudentTeaching)等。国际教学实习主要是通过语言训练课程、文化活动、在当地家庭或院校宿舍寄宿及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活动等,使未来教师具备丰富的跨文化教学体验,形成未来的教师的全球观念与跨文化意识,培训教师在多元文化环境中任教的能力。让实习生到另外一种文化情景中进行文化体验,对于实习生个人能力、专业能力以及跨文化能力的提升发挥着重要影响。M.Merryfield(1998)指出跨文化的经验是培养未来教师能够有效地应对K-12年级多样化背景、语言和世界观不可或缺的经验,是超越国内学习经验,能帮助师培生在生活与宽广的世界中搭起联系的桥梁。
这些国外实习的学生具备跨文化交往技能与跨文化意识后,将更好地面对国内学校多元文化环境,展示出优秀的教学能力。“这些海外学生学会了各种教学方法的知识,比如来自新西兰的全语言教学(Wholelanguageinstruction),来自英国的现场管理,来自澳大利亚的代表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班级的教学模式,来自俄罗斯的继续教育程序,”他们带回的这些不同教学思想、教学策略与教学资源,将是学校提升教育品质改善学校声誉的重要而宝贵的教育资源。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情景下,以美国为代表的高等院校,更加关注教师的全球教育与多元文化教育,重视职前教师的跨文化经历,为此创新实践各种形式的国际跨文化教学实习,它正逐步成为美国许多大学或学院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共同特征。根据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IIE)发表的年度报告所提供的数据,2002-2003学年,美国高校学生从海外获得学分的总人数为174629人,比上学年增长8.5%。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负责承担师资培养任务的高等院校在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中,将多元文化教育与跨文化教育列为核心课程之一,实习生必须在当地的托儿所为新移民提供服务,体验跨文化的经验。有研究统计,美国大概有一百所大学或学院提供了类似的本科生海外教学实习计划。早期主要是美国的中密西根大学(1975)、印第安纳大学(1977)、北伊利诺大学(1980)、贝塞尔学院/圣克劳德州立大学(1987)等中西部地区的院校。这些院校创造性地结合学校与州地方实际,选择师范生到海外进行教学实习,推出各自的全球跨文化教学实习计划。
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文化体验方案
目前,开展跨文化教学实习计划已经成为美国院校日益普遍的教师教育的教学实践活动。其中印第安纳大学的文化体验方案(CultureImmersionProjects),提供该校各类教育学课程的实习教师为期八周的海外学习方案(OverseasProject),使实习教师通过该方案的实施中,体验不同文化间的教育方式,拓展其国际视野及跨文化的理解,是美国院校中国际跨文化教学实习实践中比较成功和富有特色的一项计划。
(一)海外学习方案的目标
印第安纳州是美国移民聚居的集中区域,不同人种与肤色的人汇聚形成了丰富的多元文化。为了让不同文化的教师与学生能够相互包容、理解与尊重,印第安纳大学负责教师教育的领导者们开始尝试各种让职前教师走进少数族裔社区,与有色人种进行零距离接触的尝试,推出一系列的文化体验方案,包括“美国印第安人保留地方案”(A-mericanIndianReservationProject)、“都市项目”(urbanPro-ject)等。印第安纳大学海外学习方案就是该大学文化体验方案的一部分。有意申请海外实习的在校各类教师教育专业的实习教师均可參与海外方案,请求安排到澳大利亚、中国、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英国、印度、爱尔兰、日本、肯尼亚、新西兰、俄罗斯、西班牙和土耳其等地区的合作学校、家庭和社区。凡是最后参与并完成海外学习的学生可以获得印第安纳大学毕业的3个学分。
通过海外学习方案的实施,该大学希望到海外教学实习的学生都能够:发展对于生活的多元世界以及世界上国与国的互相影响之较为宽广的认识;提供其它国家不同文化间的教学和社群发展经验,即提供真实、深入体验其它生活方式和学校教育的经验;通过增强自信、自尊、更佳的适应能力以及获得新的与不同的教学方式、理念和哲学观來促进专业和个人成长。近几年以来,印第安纳大学深刻体会到教师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不断深化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它强调将新的教师教育培养计划融入其中,力求重构印第安纳大学海外学习方案的理论框架,因此海外学习方案的目标有所调整,这主要希望在以下六个方面获得突破。①在参与该方案的所有人员中间,包括申请计划者、印第安纳大学教职工、接受国学校相关人员等,培育一种社群感。②在学校功能发挥以及关于社会与教育议题的国际观方面的多种场境中,鼓励批判性反思。③注重终身学习,努力提高个人以及专业智力的成长。④不断获得在接受国学校与社区有意义的体验。⑤增进具有良好基础的学科知识,通过多种形式来理解学生所处的教室环境。⑥提供个人化的学习方式,允许计划参与者利用自己的兴趣与价值来改变涉及他们海外方案的体验的主要方面。
(二)海外学习方案的实施
印第安纳大学的文化体验方案的推行,是与国际教育基金会密切合作下实施的。印第安纳大学的海外方案由以下三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预备阶段,包括出席所有晚间的研讨会,参与一系列工作坊,阅读和记录接待国家的教育、历史、文化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议题。同时要和计划小组会面访谈,准备一个海外计划日志等,以筹备安排未来的跨文化实习活动。第二阶段是为期至少十周的印第安纳实习。海外计划的參与者必须在报到海外国家前,成功的完成至少十周的在印第安纳的小学或中学的实习。该安排活动的目的是检验这些海外实习学生是否在专业教学方面具备必要的资格。该资格的确认是通过印第安纳中小学的课堂教师、学校校长及印第安纳大学的教师教育管理者集体决定的。只要完成准备阶段任务且具备相应资格的所有学生,都可以参与申请该计划。接下来就是为期八周(40天的教学)的海外体会经验阶段。海外生活学习主要由接受学生教师的对方学校教师安排,实习教师通常生活住宿在教师的家庭中。
在海外国家进行教学实习期间,计划参与的学生必须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首先,要保证在四十天的安排时间里,与国外的同行开展直接的教学以及参与一系列其它的专业活动。其次,计划参与者要住在学校社区的教师家庭里,确保接受更充分的文化体验。为此,所有的计划参与者必须适时参与社区活动,完成每周的文化反思(CulturalReflection)报告,并寄给计划小组。最后,计划参与者要尽可能学习获取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材料,同时与当地教师、学生以及社区成员建立稳固的联系,完成每年可能不同的研究计划。同时,在国外教学实习结束的最后一周完成所有涉及该方案的评估和调查。
(三)印第安纳大学跨文化教学实习方案的评估
总的来看,从早期就开始实行跨文化教学实习方案以来,印第安纳大学为此付出许多努力,始终将该方案的跨文化与社区参与作为师范生学术发展组成的一部分,30多年来已经有近2000名的实习教师在国外学校实习,拓宽了他们的全球视野,丰富了他们的专业能力。近几年,参与海外实习计划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2001年,该方案获得了国家的认可,获得了美国师资培育机构协会(AACTE)特别设置的“BestPracticeAwardsforGlobalandInternationalTeacherEducation”奖项,该奖项专门用来奖励在国际文化、全球、跨文化、以及国际地区合作等方面作出重要实践的教师教育项目或计划。随后,在2005印第安纳大学跨文化教学实习方案又获得高盛(GoldmanSachs)基金会设置的“国际教育卓越”(ExcelenceinInternationalEducation)奖。
为了更好地推动该方案持续进行下去,印第安纳大学通过每届的国外教学实习结束的最后一周学生所完成的评估和调查,对之成果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评价。这些报告都认为海外学习方案的实施达到了其开初表述的目标,实习生与接受国的学校以及师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专业伙伴关系。在这些报告中,都传递这样的讯息:国外的专业学习体验、参与社区活动任务以及所要求的反思性报告,都是一种新的学习,除了课堂教学教学本身的收获之外,许多积极的影响都业已超越教室场景之外了。
三、美国国际跨文化教学实习的影响
美国国际跨文化教学实习推行以来,取得了许多正面效能,吸引了许多研究者的目光。一些研究者开始从实证研究的角度,通过观察实验、访谈与个案研究方法;还有的研究通过现象学研究方法,从定性的角度,深入具体分析这些海外教学实习项目,对其效用作出客观科学的评价。总的来看,国际跨文化教学实习对于实习教师在个人成长,世界视野与跨文化能力及专业能力三方面均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但也还存在一些影响其发展的实践性问题。首先,国际跨文化教学实习提高了教育专业学生的跨文化教学能力。在国外实习过程中,普遍提高了与学生、同事、学校领导及家的合作与沟通能力,明显提高了实习生对他人的关注程度。B.H.Myers(2001)研究教师跨文化的经历对尔后课程与教学的各种感知的影响,其研究结果发现,受试者察觉到国际经验对教师教学实践的影响,甚至还超过在一般教师培训课程学习的知识技能。
在专业能力方面,有学者指出海外教学实习让实习教师学习教学策略与技巧,发展他们关于跨文化教学(interculturalteach-ing)的策略与教材,增强了他们的教学反思能力。通过比较访问国与母国的教育制度及教学方式,这些学生对于教育体制的认识得到了提升,对于教育体制对学习环境的影响具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在另外一项关于跨国教学实习的计划报告中,认为该项目对于支持美国学生与英语学习者一起工作所需要的教学技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为职前教师未来多元文化的教室里教学准备,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其次,国际跨文化教学实习提升了教育专业学生的跨文化技能。Heyward(2002)指出跨文化能力(inter-culturalliteracy)的多面性,包括文化知识、语言能力、适应能力、对不同文化的态度、参与性及认同程度。
国际跨文化教学实习主要通过让学生在不同于自己的文化社区中进行教学实习与生活,其实习实际上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沉浸课程,在上述几方面都有积极正向的影响。这些实习生在不熟悉的文化环境中,通过与当地人接触及开展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令实习教师认识了访问国的文化,在当地家庭的寄宿生活及活动增加了他们对异国文化的了解,增加了他们的跨文化知识,拓宽了全球观念;通过学习当地的生活方式、学习当地的沟通方式,并跟当地的家庭建立亲密的关系,并积极与孩子们、其余专业人士及不同文化背景的成人互动,增强了多元文化教育的信念。
篇3
1 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1.1 设计理念及设计意向 1.1.1 整体定位 住宅:**—城市后花园,国际化高尚傣泰皇家风情主题生活特区
商业:社区配套型商业
案名建议:**·芭提亚·花园国际(国际公馆)
1.1.2 项目形象定位 ² 卓尔不凡的产品,与众不同的生活居住体验!
² 在**,打造一种被向往的傣泰皇家风情人文主题居住生活!
² 房子不仅买的是物理属性,还有文化含量和未来生活愿景。因此规划设计要充分表现项目的文化属性,做足文化含量,让项目成为**【文化地产品牌的代表作!】
² 形象关键词:格调、品味、人文、傣泰皇家风情
² 品质感 价值感——营造品质感>品质、价值感>价值
1.1.3 产品定位 产品定位原则 Ø 产品多元化、复合化,扩大客群层面,降低开发风险
Ø 不同产品承担不同的功能,合理配比
Ø 以11+1小高层景观花园洋房为主流产品,迎合主流客户群需求
产品功能划分 Ø 价值标杆产品 产品形式:错层或跃层景观豪宅
承担功能:项目价值标杆,提升项目品质,形成自身价格比较机制
产品点:创新户型设计,注重享受感和身份标签
Ø 主力户型产品 产品形式:小高层景观花园洋房(110-130㎡)
承担功能:走量,争取更多盈利空间
产品点:适当的户型创新,强调产品适应性
Ø 跟随户型产品 产品形式:主力户型微调
承担功能:适应市场趋势,面向更广的客户群,降总价
产品点:主力户型微调小10-20㎡
Ø 补缺户型产品 产品形式:酒店式公寓、小户型
承担功能:填补区域内市场空缺,增加投资性产品,强化产品覆盖面
产品点:30-55㎡,精装修、户型优化,宜居、宜办公
Ø 商业及社区配套 商业配套:经济型酒店、社区型超市(3000㎡)、临街底商等
社区配套:会所、游泳池、儿童游乐场、物业管理用房、网球场、篮球场、健身广场等
1.2 规划设计要求 整体规划必须充分考虑项目的统一性和高识别性,以打造傣泰皇家人文风情主题生活特区的规划理念贯穿于项目的整体设计。建筑布局脱离兵营式的建筑排布,采用更为灵活,富有变化和层次感的规划,形成组团式、错落有致的规划格局,力求突出项目的独特风格,形成项目自身鲜明的区域特点,增强心理认同感与归属感,体现人文主题生活的社区精神。
1、提炼项目的核心竞争力 2、满足整体定位要求 Ø 最**提升住宅的景观可视度
Ø 充分挖掘项目周边五星级酒店、勐泐大佛寺等的景观价值,最大限度提升项目附加值
Ø 各空间组团布置绿化隔离带,保证住户圈层的纯洁性
Ø 保证地块内部的私密性和地块之间的开放性,并能便利享受周边的资源
Ø 设置不同层次的开放空间,形成良好空间层次过渡
3、规划空间强调整体结构的层次性 Ø 开放空间:公众可以到达,随意走动,(商业街区、会所、配套设施)
Ø 半开放空间:由私密空间开放空间过渡,组团之间的过渡地带
Ø 私密空间:组团内部空间
4、住宅设计的朝向要求 住宅产品保证户型通透,增加采光面;尽量增加主景观面正南、东南朝向产品。
1.3 项目总体布局 项目东、北、西外围面采取临街2层底商+小户型公寓,最高5层,局部3或4层,南面临菩提大道设置商业广场,项目内部采用中庭与院落 +道路+空间组团+功能与视觉轴廊+景观体系的模式,注意规划节点、交通节点的合理布局,小区主入口的标志性:广场、标志物(雕塑、**、喷水池、会所)
1.3.1 商业布局和规模 商业布局采用环地块四周围合式底商布局,其中,地块东、北面底商进深不超过10米,最高四层,1、2层底商,底商面积控制约70㎡/户,东面临界面过长,应考虑出入口;西面最高6层,局部5层、4层。地块南面临菩提大道,规划为社区型商业广场。
1.3.2 商业设施设计建议 Ø 符合项目高尚住宅总体定位
Ø 通过充满艺术气息的商业,积聚人气和提高影响力,强化项目的昭示性
Ø 以临街商业创造价值和制造亮点,尤其是临菩提大道面,应表现有城市风景
线的特质
Ø 部分商业可进行功能转换
Ø 底商经营业态——以满足社区居民度假生活所需的快速消费品零售及服务为主,如洗衣店、西点店、超市、特色餐饮、药店、日用五金、家居饰物、美容理发店等
1.4 建筑风格建议 建筑——第一眼的价值感 1.4.1 建筑风格设计基本原则 Ø 建筑的色彩搭配协调统一,形式相异;
Ø 建筑元素符号与版纳民族风情相关;
Ø 建筑风格整体体现休闲氛围;
Ø 建立强势区域形象
1.4.2 建筑风格设计建议 Ø 融合版纳傣族建筑文化特色的、东南亚风情园林的现代建筑风格,表现傣泰
皇家人文风情主题
Ø 建筑外立面整体要呈现均衡、和谐的美感。通过冷暖色调的搭配、屋顶、屋
檐的变化,版纳民族文化符号的提炼(如孔雀、大象)后的现代手法表达,形成高低错落、丰富变化、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立面风格。
Ø 暖色调、几何感、挺拔的立面
Ø 建筑细节体现民族风格元素,充分领会民族特色内涵,提炼民族元素,同时
注意写意和写实的手法相结合
Ø 建筑主题一定要通过建筑形象明确传达,给消费者以直观的感受
Ø 建筑风格通过外观色彩、线条、造型传达
Ø 建筑细节上体现楼盘高品质
1.5 园林风格建议 1.5.1 园林风格设计建议 Ø 要求:体现东南亚风情、傣泰皇家人文主题的格调及品味
Ø 整体设计采用主题鲜明、风格清晰、风情引入打造强势园林主题情景风格
Ø 园林构成—主要通过热带植物的配种、灌木、花卉的搭配、植物物种的多样
化,形成高低错落、层次分明、色彩明快、主题鲜明的“东南亚”皇家风情园林体系
Ø 园林空间—空间布局方面建议结合景观小品、形成有收有放的园林景观空
间。形成“主题园林-组团园林-入户园林”三个层次的园林体系,各组团之
间采用不同的小主题,主题要与产品在项目中的级次相匹配。
Ø
Ø 加强品质感,注重细节处理,以细节体现品质
1.5.2 道路设计建议 设计原则:
Ø 人车分流
Ø 人行道路避免过多使用直路
人行道路铺设
-道路功能便利通达性好,避免过于复杂,注重与景观的结合
-步行道宜曲不宜直不宜大,突出蜿蜒形态;
-要体现人工雕琢的价值感,配合高尚社区形象
1.5.3 驻留空间建议 驻留空间设置原则:
Ø 把控驻留空间尺度,小体量多数量的驻留点散布于社区
Ø 注意与景观的结合和步行便利性
2 设计成果要求 提交规划设计方案包括以下文件:
2.1 设计成果 2.1.1 彩色规划平面图 2.1.2 规划方案设计文本,规格为A3幅面,内容至少包括: ü 设计说明,表达规划设计构想,设计意向;
ü 规划总平面图;
ü 日照分析图;
ü 交通分析图;
ü 建筑布局分析图;
ü 配套设施布置分析图;
ü 景观分析图;
ü 表现部分:总体鸟瞰图(含夜景)、组团效果图、沿街立面、单体透视(商
业、住宅)、主景观体系、单体与景观协调示意图等;
ü 项目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要求尽量细化)
2.1.3 所有内容的电子文件 3 设计时间计划 本方案提交截止日期:2011年1月16日,设计方请于:2011年1月16日前提交初设计方案,过期视为弃权
4 说明 4.1 本次方案设计,是在多家设计单位中,通过前期沟通,特邀请三家符合项目要求的设计公司参于本项目方案设计.
4.2 设计单位需提供企业简介、设计资质、代表案例及地区特色案例。
4.3 设计单位在提交方案时,需书面提供对本项目的设计费报价及付款方式,需提供对本项目后期服务团队成员介绍以及服务方式。
4.4 凡投标本项目的三家设计单位,最终未获得本项目合同两家设计单位可分别获得设计补偿款5万元。
本设计任务书未提及或不详部分可与开发商直接联系。
篇4
一、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
自今年3月份以来,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号召下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共历经“百日清洁行动”、“百日提升行动”及“百日治乱行动”三个阶段。阜桥街道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引领全区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并分别在“百日清洁行动”和“百日提升行动”阶段中获得第一名和第三名的成绩,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肯定及表彰。城管办在街道领导小组的指挥和领导下承担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的具体工作。
1、整治居民小区生活环境,完善环境卫生管理机制。按照区城管委的要求,各社区划分责任区,制定整治方案,按照时间节点对辖区内的居民小区逐一进行彻底整治,重点清除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和卫生死角,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按照物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在各社区积极推行物业化管理,引进物业公司。指导各社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形成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四位一体”的管理工作模式。同时城管办不断加大督导考核力度,逐一对各社区检查督导并进行月点评,实行奖惩制度,通过城管办、各社区及物业公司的共同努力,辖区环境得到明显提高。
针对辖区居民小区内井盖丢失、损坏严重的问题,街道从居民群众的安全利益着想,联系施工维修队,按照自南向北的顺序,出资为辖区所有自管居民小区修补缺失、损坏的井盖、井篦。目前已将肖家园小区内缺失的14块井盖修补完毕,剩余工程需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
2、积极开展示范道路建设。按照区城管委创建示范道路的要求,街道本着互惠双赢的原则,积极联系辖区赞助商投资,相继对海关路、供销路、半截阁街、浣笔泉路、土门子街进行美化提升,对沿街墙壁进行粉刷、悬挂公益广告牌、制作文化墙,并定期进行更新维护,提高了道路环境档次,得到了居民群众的赞扬。
3、整治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按照集中动员与联合整治相结合的办法,街道联合综合执法、公安、工商、卫生等职能部门,加大力量对辖区主次干道进行规范整治,清理清除乱摆乱放、占道经营、乱搭乱建和违规建筑,并对占道经营较为严重的小街巷商户进行集中规范管理,保障了道路畅通、居民出行方便。对红星路、建设路、琵琶山路及车站东路的沿街门面进行重点规范整治,发放宣传单,清理乱贴乱画,签订《市中区“门前三包”责任书》,共签订XX余份,并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加大监管力度。
4、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暨“宜居杯”活动。为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号召,按照区委、区政府印发的《济宁市市中区关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暨开展“宜居杯”活动的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全区城乡环境百日提升行动,积极探索市容环境卫生实行责任区管理制度的模式。街道统一印制《社区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情况一览表》,按照各社区划分的责任区进行摸底,由社区两委成员实行包保。以社区为单位,召开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暨“宜居杯”活动动员会,印发《实施方案》,与辖区所有单位签订创城夺杯《责任书》。
5、不断完善健全考核机制。街道自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以来,不断加大考核奖惩力度,按照抓两头促中间的原则,不断完善考核体制,强化考核标准,目前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较为完善的考核机制。
二、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工作
篇5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主体、中医医院为龙头和支撑、社会资本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基本建立,中医药服务设施设备基本齐全,人员配备较为合理,素质进一步提高,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使城乡居民看中医更方便、更有效、更便宜,通过中医预防保健不生病、少生病、延缓生病。
(二)年度目标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100%的中医科、100%的中药房建设达到国家、省级标准。10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村)均能提供6种以上中医药服务。
2、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本机构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
3、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建成中医临床科室集中设置、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并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
4、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至少能够开展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至少能够开展4项中医药适宜技术。
5、综合(专科)医院100%设置中医科、中药房,75%达到《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和《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
6、100%的县(市、区)提高新农合中医药报销比例不少于10%。
二、主要任务
(一)推动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贯彻落实
各县(市、区)要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针灸及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要全面开展付费总额控制,适应分级医疗体系的建立,完善差别支付政策,将支付比例进一步向基层倾斜,鼓励城乡居民在基层使用中医药服务。各县(市、区)要按照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为所有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必要的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品种;中药饮片的基本药物管理要按照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中药饮片定价、采购、配送、使用和基本医疗保险给付等政策规定执行;鼓励以县(市、区)为单位开展中成药、中药饮片临床使用综合评价工作,并鼓励使用推广具有区域特征的“简、便、验、廉”特色的中药验方。各各县(市、区)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中,将中医药科室建设、设备设施配置、人员配备与培训、中医药服务提供等列为重要指标,中医药内容列为一级指标,分值所占比例应不低于15%。
(二)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要加强县级中医医院龙头建设,重点强化基本建设、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和信息化建设,积极培育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将县中医医院纳入120急救网络。高邮市中医医院争创三级中医医院。
所有中医医院设置基层指导科,采取接受进修、巡回医疗、轮流下派、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药业务指导。要开展中医药人员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高邮市实施中医类别医师县、乡、村纵向流动机制试点工作。
(三)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要按照《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配齐配强中医药人员。100%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100%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乡村医生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在每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中,中医药人员应占一定比例。
要重视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转岗培训工作。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基层全科医生的比例达到20%以上,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基层中医类别医师比例达到50%以上。要努力开展基层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工作,通过师承方式为基层培养实用型中医药人才。要认真开展基层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中医专业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开展临床类别医师和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在职称评定、培训学习、工资待遇等方面制定向基层中医药人员倾斜的激励措施。
(四)推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
各县(市、区)要在创建成市级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的基础上,积极创建省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要针对基层中西医人员推广以《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告的适宜技术目录以及“2013-2014年市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为重点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允许基层西医人员经过系统培训考核后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五)加强基层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
要加强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加强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的监测工作。积极开展中医临床诊疗中心创建活动。加强基层中医药特色创建工作。积极创建全国、省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区、区、县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验收。继续推进省、市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创建活动。新建一批市级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实施省级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和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创建活动。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深入开展综合医院中医科室和中药房达标建设活动,推进综合性医院中医示范科室的创建活动。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建立健全中医妇科和中医儿科,积极推广中医妇儿适宜技术。市一院建成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
(六)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各县(市、区)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治未病”科和康复科建设,大力培养和提高中医药和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加强中医体质辨识理论和应用方法培训,逐年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中医体质辨识的比例。要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要求,对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和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进行健康管理,逐年提高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对0-36个月儿童和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中医药服务覆盖率达到45%以上。
(七)鼓励社会力量在基层举办中医医疗机构
各县(市、区)要制定并实施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在基层开设中医诊所或个体行医的政策措施。制定并实施鼓励有条件的基层药品连锁企业开办中医坐堂医诊所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价格、税收、医保定点、土地、重点学科建设、职称评定等方面政策,对各类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给予优先支持。
(八)依法加强基层中医中药监督管理
要强化中医监督管理,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严格执行各项中医药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强中药使用管理,各县(市、区)要对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训推广《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基本药物(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南》,指导基层医务人员合理使用中成药。加强中药质量监管,各县(市、区)要严格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药饮片采购程序,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严格审核中药饮片生产、经营企业资质,严禁假劣中药进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个体诊所。
(九)推进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
各县(市、区)要全面开展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活动,组织开展“中医药就在你身边”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不少于10场,直接受益群众不少于1000人次,组织中医药服务“六进”活动各不少于2次,开展中医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印刷资料、音像资料的种类、数量、宣教栏更新次数以及讲座、咨询活动次数等方面,应有40%以上的中医药内容。力争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普及80%以上行政村、85%以上社区和80%以上家庭。积极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各县(市、区)紧密结合实际,广泛开展中医药文化节、养生节、膏方节等活动,创作不少于1种面向基层群众的优秀中医药文化作品。
三、组织实施
(一)部署启动(2014年1-3月)
1、制定下发《2014年市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方案》、《2014年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考核标准》,并予以部署。
2、各县(市、区)相应制定2014年提升工程实施细则,落实具体措施,做好宣传发动,并将实施细则报市卫生局中医处。
(二)具体实施(2014年4-9月)
1、各县(市、区)按照《2014年市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方案》和各地制定的实施细则要求,扎实开展提升工程的动员部署,努力推进工程顺利实施。
2、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督促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按总体方案提出的目标和任务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同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落实提升工程中各项工作任务。
3、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对提升工程实施动态监控,随时进行督查、评价、检查好和指导,确保实施效果和目标完成。市卫生局期间将组织抽查。
4、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要及时报送本地提升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大活动和工作进展情况。
(三)评估验收(2014年10月)
各县(市、区)要加强本地区提升工程实施进展情况和实施效果的监测评估,及时发现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在2014年10月20日前完成对辖区提升工程的自查,同时将提升工程实施情况的书面总结、自查评分表等材料于2014年10月30日前报市卫生局中医处,并做好接受市级抽查的准备。
(四)工作总结(2014年11-12月)
市卫生局于2014年11月组织对各县(市、区)提升工程工作进行考评。2014年年底将各地提升工程实施情况考评结果予以通报。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提升工程的组织领导、协调指导工作。各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负责对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中医药业务指导,承担社区卫技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任务。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认真实施提升工程,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各有关单位要组建专门领导班子,领导、协调项目推进工作,要明确专门人员,负责具体实施,并定期收集、上报实施进展情况。
(二)规范管理,严格考核
市卫生局对各县(市、区)的项目实施情况实行阶段或年终抽查,并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各县(市、区)要按照项目建设要求定期对建设单位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对不按要求实施项目的单位,要限期整改,并予以通报。
篇6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按照“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绿化理念,大力开展城市森林建设,大力弘扬生态文明,大力提高全民的生态意识,大力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大力提升城区品位和综合竞争力,形成树有高度、林有厚度、绿有浓度、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城乡一体绿化新体系,进一步彰显“森林谱,花园副中心”特色魅力。
二、创建原则
1、党委、政府组织原则。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全局出发,在区创建领导小组的具体组织下开展工作,以确保创建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2、全民参与原则。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在全区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宣传创建工作,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使支持、参与创建工作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3、目标管理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森林城市创建要求,制定我区创建目标和任务。
4、分步实施原则。根据创建的不同阶段、不同要求,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推进,使创建工作合理、高效、有序开展。
5、统筹兼顾原则。创建工作要与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和“森林城乡、花园”建设紧密结合、统筹推进。
三、创建目标
年启动创建工作,力争通过三年的创建,到年全面达到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标准,并通过国检验收。主要目标为:
1、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绿地率达到3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以上。
2、湖泊、水库等水体沿岸绿化率达到80%以上。
3、道路绿化率达到90%以上,形成与周边环境与人文景观相协调的绿色通道网络。
4、城市森林建设树种丰富,乡土树种数量占城市绿化树种使用数量的80%以上,城市森林自然度不低于0.5。
5、建成区内有多处以各类公园、公共绿地为主的休闲绿地,多数市民出门平均500米有休闲绿地;城区建有能满足市民日常休闲游憩需求的生态旅游休闲场所。
6、认真组织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80%以上;广泛开展绿地认建、认养、认管活动,继续扩大“三八林”、“友谊林”等各类纪念林基地建设。
7、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对全区的古树名木全面实行普查建档、挂牌保护;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市民知晓率达到90%以上,支持率达到80%以上。
四、组织机构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由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城建局,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同时领导小组下设综合组、实施组、督察组、宣传组、资料组。
(一)综合组职责:主要负责我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整体计划,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实施方案,申请专项资金。(责任单位:区城建局)
(二)实施组职责:按照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的要求,提出相关配套工程实施意见,协调各部门落实配套工程和综合整治。(责任单位:区城建局、各街办、镇(园))
(三)督察组职责:按照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的要求,督促检查有关单位创建工作,并提出建设性意见。(责任单位:区创建办、区监察局)
(四)宣传组职责: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宣传方案,编印各种宣传手册,组织媒体做好宣传工作。(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
(五)资料组职责:按照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要求,收集整理上报有关创建资料。(责任单位:区城建局、各街办、镇(园))
五、计划安排
(一)宣传动员阶段(年10月至年12月)
1、在谱辖区内的主要接点路口制作2—3块大型平面宣传广告;在社区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提高全区居民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知晓率。
2、召开全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动员大会。
(二)具体实施阶段(年1月至年12月)
1、年1月一3月,按照创建目标任务开展创建工作,并对照创建标准认真开展自查。
2、迎接市创建办对我区创建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并对提出的整改意见限期整改到位。
(三)迎检冲刺阶段(年1月至年4月)
1、年1月一2月,迎接市创建办对我区创建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验收,发现问题限期整改。
2、年2月一3月,全面完成迎接国检各项相关文件资料的整理和我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汇报材料。
3、年3月—4月,迎接国家林业局组织的专家组检查评审。
六、工作重点
以“森林十创”工程为抓手,紧扣我区“文化发展示范区,繁荣城区副中心”的发展定位,将创建与文化相结合,充分挖掘我区的文化资源,继续大力实施以“道路广场造绿、园区厂区扩绿、临街拆违还绿、街巷节点插绿、社区庭院增绿、村村户户参绿”六大工程的“普绿行动”。
(一)道路广场造绿工程。以道路广场绿化出风景为目标,一是在梅湖景区内规划出30亩左右土地,按照“森林公园”的标准,渗透山人的墨色文化,大面积地种植绿梅、红梅、腊梅等梅花品种为主景,用墨竹、刚竹、雷竹、凤尾竹等竹类为装饰,再配以草堂、景石、木凳等,将其打造成市民生态游憩、休闲的旅游胜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供负离子的“城市森林绿肺”。二是以打造精品路,提升景观路为理念,通过加种乡土树种,以速生树樟树、栾树、法梧等乔木为主,合理搭配花灌,将南莲路、市场东路、青山湖南大道、南高公路、墅溪路等城区主次干道打造成“常绿和落叶并举、速生与慢生兼顾、林相和季相搭配、平面与立体结合”的都市绿色长廊,做到一条道路一道风景,一个广场一片生态景观。(责任单位:景区管委会、区城建局)
(二)园区厂区扩绿工程。按照“森林园区”的要求,在昌南工业园区、驻区企业厂区进行扩绿。在原有绿化的基础上,实施园区主干道两侧、主要路口的植树扩绿和重点绿化景点建设,增加具有造型美、色彩艳、气味香的乔花灌木品种和数量,同时与企业的特点相结合,挖掘企业文化内涵,建设出绿色生态园区和厂区。重点打造和提升昌南工业园内的包家花园广场、省火电、造币厂、都集团公司的绿化品位和文化内涵,达到“绿有浓度、林有厚度、树有高度、株有密度,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生态人文绿化景观效果。(责任单位:昌南工业园、驻区有关单位)
(三)临街拆违还绿工程。通过拆墙透绿的方式,加大对临街单位的绿化力度。引导和鼓励驻区单位、社区居民拆除封闭式的围墙,建设内外通透、造型优雅的外墙,并对围墙内的绿化进行完善,突出平面绿化与垂直绿化相结合,大力种引观花观叶植物,提高绿化质量和品位。重点对都南大道华厦医院南面围墙、城路社区围墙和井冈山大道江铃立交桥日生豆奶厂围墙等处进行拆围后,以邮票绿地和街头小景的方式进行透绿,达到“满院绿色关不住,红花绿景人共享”的效果。(责任单位:区城建局、各街办、镇(园))
(四)街巷节点插绿工程。通过见缝插绿和添花、添景的方式,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内涵,加大街头节点、背街小巷的拆违还绿、绿地改造建设力度,完成全区各个街头、小巷、节点的绿化美化工程,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及小区充分利用闲置空地建设街头节点绿化景观。重点围绕徐孺子文化对徐孺子故里周边进行扩充改造后建设成徐孺子文化广场;拆除解放西路客隆店西侧和墅溪路慈母桥头东侧建筑,以休闲生态、绿色森林的主题打造出多处绿地广场,达到“街头节点出亮点,背街小巷现绿彩”的效果。(责任单位:区城建局、各街办、镇(园))
(五)社区庭院增绿工程。在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庭院进行平面绿化、垂直绿化和立体绿化,按照“森林单位”、“森林小区”、“森林校园”的要求,增加和丰富乔灌木品种和数量,进一步提升绿化品位,建设一批园林化单位和社区。重点对江联北社区、南耐社区、三波社区、新丰社区等社区以及对区政府和镇政府等单位庭院进行绿化改造提升,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达到“院院可以观绿、户户可以赏花”的效果。(责任单位:区城建局、区创建办、各街办、镇(园))
(六)村村户户参绿工程。按照“森林村庄”的标准和农村绿化上水平的要求,根据地形地貌和文化特点,结合新农村建设,采用自然式或规则式布局,利用房前屋后空隙地建设发展小果园、小花园、小药园、小竹园和小游园,充分发挥绿化的景观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全区各乡村内主通道两侧各种植乔木2—3行,注重树种多样化,以乡土树种为主,树下种植1—2米绿化带,村周围建设10—50米宽的围村林,在村庄周围营造围村景观林、果木林或“以圃代林”。重点对黄溪村、城南村、万溪村实施绿化打造,使绿化率达到35%以上,形成“进村一条路、环村一片林、村中有公园、庭院花果香”的绿化格局,达到“村村绿树成荫,户户花果飘香”的效果。(责任单位:谱镇(园)、各村委会)
七、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营造氛围。各有关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深刻认识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思想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决策上来,团结一心,奋发有为,按期完成各项创建任务。宣传部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和宣传渠道,在全区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宣传创建工作,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从而最广泛地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使生态文明、生态安全意识深入人心,使创建活动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和推进我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要建立健全创建目标管理责任制,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对创建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推动工作落实。要将创建的目标任务细化分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三)明确任务,统筹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各部门要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创建工作不同阶段的目标要求,紧密结合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和“森林城乡、花园”建设,从各自担负的创建工作任务和职责出发,有计划分步骤安排好创建工作,切实做到统一指挥,条块结合,各司其职,突出重点,统筹推进。
篇7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孙弋和他的“爱书人”历经二十余年发展,已经成为以学生和农村、社区市场为主的“数字传媒”产业集团。爱书人打造的 “数字内容+平台+应用终端”的数字文化传媒战略,在技术应用、商业模式、整体理念方面具有较强的创新型,并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对山东乃至全国文化产业发展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事迹介绍:
在中国,图书、音像业是精神上的富矿,却是典型的商业贫瘠之地,山东爱书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弋却在这个领域耕耘二十余年。伴随着山东文化产业的发展,爱书人逐渐由原来以营销为主的公司发展成为一家高科技创新型公司,并成为山东省文化领域强力品牌。如今,孙弋和他的爱书人已经发展成为“数字传媒”产业集团,旗下拥有山东爱书人教育软件有限公司、济南先智教育软件有限公司、山东爱书人教育技术装备有限公司、e农传媒以及音像图书公司。
随着近些年云计算、物联网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文化传媒也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孙弋紧扣产业发展脉搏,通过深入战略调研,确定了“数字文化传媒”新战略,建立了“数字化内容+云平台+应用终端”的创新文化传媒模式,打造了智能化、个性化的网络文化生态。
为了将这一模式深入推广,孙弋选择了两块细分市场进行突破:面向中小学生的基础教育市场和面向成年学习者的农村、社区市场。
基于这一战略,孙弋针对基础教育市场构建了两大解决方案。一方面向区域和学校的“数字化校园整体解决方案”,这一方案以提升学校信息化水平为目的,全面支持学校教学管理、教研备课、课堂教学,实现了学校在数字化环境下进行有效的知识传授和文化传播。另一方面面向学生个体的“云学习解决方案”,通过这个方案为学生个体打造个性化、交互式的互联网学习环境,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同时,公司建立了四大服务体系,包括针对教育管理部门的“解决方案咨询和技术支持服务体系”、“数字化校园应用服务体系”、“教师培训服务体系”和针对学生的“个人全景式云学习服务体系”。
而对于更为广阔的农村、社区市场,爱书人基于“数字内容+平台+应用终端”的模式,开发了以“公共点子阅览室”为表现形式的数字资源推送服务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用户可以享有覆盖农业科技、百科知识、生活教育和文化艺术等领域的一千多个实用性数字资源。
在此基础上,爱书人开发了针对农村市场的e农移动影库,2011年,又成功开发了新一代数字媒体播放终端“e播宝”,可以连接互联网,通过电视机、投影仪或显示器收看高清视频节目,并同时实现一键上网。
篇8
关键词:社区 电子政务 人力资源 保障
社区电子政务平台可以说是纵横信息的交汇点,是条块结合部的重点环节,也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瓶颈问题的突破口。我国现建成的电子政务是各个部门按照壁垒森严相互隔离的不适于统一集成的社会需要的电子政务,而人力资源开发是制约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一大瓶颈因素,城市社区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非常薄弱,而且至今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战略思路不够完整、透彻,致使统一成为尖锐的矛盾。有鉴于此,在目前全国城市还没有全面展开高质量的城市社区电子政务建设之际,必须重视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特殊重要地位。但是制定了符合社区电子政务建设要求的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并不代表能获得预期的效果,结果的优劣取决于方案的具体实施。方案的实施过程需要众多措施的保障,其中组织、制度、文化的保障作用尤为重要。
一、组织保障
1、社区电子政务建设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实施需要一个高效、灵活的组织来保障。我国基层社区是自治组织,它也是规模巨大、结构复杂的,管理强调控制、一致和确定性的制度型组织。我国社会的变革和政府职能转型,导致社区也必须摆脱僵硬、封闭的管理方法,努力成为结构扁平、精干、富于变化的灵活型组织形式,这种灵活型的组织形式使信息渠道畅通、传输快速更为对称。人力资源规划是根据组织的内涵,立足于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使社区组织有助于人力资源规划方案的实施。
2、社会应努力成为知识型的管理。今天的社区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社区,它渴望知识的武装,更趋向于成为知识管理型组织。在信息社会全新的改变过程中,它更渴望更新,也更趋向于学习型组织。随着知识经济在不断向广度和深度的发展,知识越来越成为战略性资源,知识工作者在组织中的数量和比例越来越大,而且他们也是维持组织生存与发展的最重要资源。这是一种全新的组织模式,其将学习上升到组织的层次,而不仅仅强调个体层次的学习。
3、人是生产力中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人的能力大小及其发挥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和状况。而要提升人的能力并使其更好的发挥,组织保障是不可替代的。众所周知,人是社会存在与自然存在的统一,现代人主要是社会存在物或“社会的人”。一般来说,人口、人力资源、劳动力都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结果,也是构成人类社会活动的前提。从社会经济运动的角度讲,人类劳动是群体性劳动,人力资源处于一定的社会范围内,其形成、分配和使用都处于整个社会之中并依赖于社会,因而人力资源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社会资源。而今天的社会人,生存生活在一定的组织里,例如社区组织。社会人在社区组织里通过精神文化、价值观、人际关系、团队建设、利益整合等方式,促进其自身和生活的发展。
二、制度保障
我国的政治制度是社区电子政务建设战略人力资源规划的根本保障。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社区各项制度正在建立和完善。当然,社区电子政务建设人力资源规划方案的具体落实必须有与之适应的人力资源配制、开发、激励机制、绩效评价、薪酬福利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两者必须相互配合、予以保证,从这一点来说,目前还缺乏科学系统的匹配。我国社区工作的各项保障措施的制定和落实还有一个艰巨的过程。
当前,社区人力资源的保障制度除了可以按照政府上级行政部门一样运用社区管理岗位考核选拔任命和竞聘相结合的用人制度等等以外,还有很多推动社区和社区电子政务建设的制度亟待制定。例如鼓励年轻、观念新、有公益奉献精神的大学生到社区任职服务的制度;建立鼓励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好又乐于为社区服务的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电子政务建设的有关参与制度;建立社区电子政务志愿者服务制度等等。
三、文化保障
前文已经论述了社区和谐文化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文化和价值取向是一个社区凝聚力的核心。文化也是“人化”,社区之内,人与人之间,和睦亲善,强调尊重人、依靠人、解放人、为了人和塑造人。尊重人就是尊重人的类价值、社会价值和个性价值,尊重人的独立人格、需求、能力差异、人的平等、权利,尊重人性发展的要求。解放人就是不断冲破一切束缚人的潜能和能力充分发挥的体制、机制。塑造人是既要把人塑造成权力的主体,也要把人塑造成责任的主体。
从社区电子政务建设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实施保障来说,先进的优秀的社区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够满足人才的精神需求,使人产生归属感、尊重感和成就感,使工作人员从内心产生一种情绪高昂、奋发进取的工作热情。社区文化的最大作用是要促进社区目标与社区工作人员理想的一致性、强调组织成员理念和价值观的趋同、强调吸引力和向心力,从而在社区内部形成一股强劲的凝聚力。以促使社区文化及其价值观与社区行为准则,成为社区人人自觉遵循与遵守约束力量,促使社区工作者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奉献自己的忠诚、效率、责任心和创造力。所以,先进的优秀的社区文化可以说是一种软件,以此结合组织、制度等硬件。
四、教育保障
篇9
Abstract: As the main carrier of headquarters economy, the Headquarters Business Park (HBP) is a novel combination between headquarters economy and Business Park.This dissertation is an introduction and summary of a typical Headquarters Business Park project,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Headquarters' Economic Zone of Guangzhou Science City,the scheme takes from existing domestic HBP and foreign business park design methods, to seek new innovations.
关键词:总部经济园区;定位;规划布局;功能;流线;园林
Key words: Headquarters Business Park;position;planning;function;circulation;landscape
中图分类号:TU98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3-0085-02
1项目背景
广州科学城总部经济区是广州科学城的重点建设项目,总部经济园区选址于广州科学城位于广州科学城中心区东部,占地约17公顷,园区以大型企业及机构的总部办公功能为主,结合科研、中试、金融等生产服务及部分配套服务功能。
2规划定位
2.1 精英社区文化氛围优美、宁静和舒适的社区,为激发创新意识提供理想环境。配套齐备的多元化服务设施,满足社区中的企业及员工工作,生活的各类需求。便捷的交往空间及信息传递平台,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交流,推动社区内产业结构的良性循环,发挥乘数效应。
2.2 建筑标准化及资源共享化采用标准单元体系,可缩短建设周期及降低建设成本。项目齐全的共享配套服务设施降低了企业间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同时亦提供了一个平台促进社区内企业间的交流,沟通及合作,提高了企业的营运效率。
2.3 提升企业的形象品位总部经济区作为以不断创新的精神为指导理念的知识密集型的社区,可以提升该社区所在城市区域的城市形象和经济定位,同时丰富周边区域的产业结构,为周边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营造一个工作休闲结合、富于文化氛围、设施完善、具现代感、形象高雅的办公社区。
3总体布局
3.1 总体结构总部经济区基地为四块相邻并各自独立的用地,于地块的西侧相邻的是三个自然的山体,为使规划地段能和周边环境紧密相连并融为一体,本方案以一轴、四点、一个中心为框架。按平行分区的原则划分四个地块,用贯穿于各个地块中间的共享生态绿化带将各地块串联在一起,并结合各个地块的具体状况于共享生态绿化带的两侧布置建筑组团,形成一带,四园,使原本各独自立的用地连成一气,浑然一体。基于科学大道为主要交通干道并与科学城规划的“蓝轴”平行相邻,本方案于映日路,揽月路和科学大道的交汇处结合主体建筑群布局,设置标志性的入口广场,不仅作为本基地中心标志,还可以作为科学城中心区的标识性入口。
3.2 功能分区总部经济区的主要功能结构由办公楼建筑组团和主体公共建筑组成,主体建筑群布置于映日路,揽月路和科学城大道交汇处,位于地块的共享生态带东侧。办公楼建筑组团结合原有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布置于共享生态带的西侧,总体成平行分区。
3.3 交通系统车流:园区结合周边的道路系统,于城市次级干道设计出入口,各个地块内均设置了一条车行环路,车流进入场地后随即分流,使人流、车流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人流:园区结合沿街人行道,通过四个地块的各自入口和中心共享生态绿化带直接连通,并将共享生态绿化带及其两侧设计为全步行系统。建筑之间由裙房及开放式的二层绿化平台连接。相邻的地块由过街人行天桥连接并且直往和建筑组团的开放式绿化平台,另外于各地块还设置了一条人行天桥和西面已经建成的孵化区直接相连,以完善了社区内的步行交通系统。
3.4 多层次的园林系统
3.4.1 第一层次的园林空间基地周边环境特色是位于其西侧的是三个自然的保留山体,为使规划地段能和周边环境紧密相连并融为一体,本方案于各个地块的中央设置共享生态绿带,通过水面有收有放,有曲有直,相互映衬的水面形态,大大开拓了社区空间,产生起伏有致、疏密相间的和谐韵律;配合以丰富植被绿化和特色各异建筑小品,营造出第一层次的园林空间。在自然保留山体与共享生态绿带之间的标准单元办公组团区,按照各个地块的特征用布置建筑组团将向山一侧的界面打开,运用园林设计中借景的原则将自然山体纳入的各个地块的共享生态绿带园林空间。
3.4.2 第二层次的园林空间由标准单元及裙房围合形成的庭院是本方案的第二层次的园林空间。每个组团的庭院均西侧面向周边的自然环境,东侧连接共享生态绿带;借鉴传统园林空间组合之中的“对景”和“借景”的设计手法,丰富园林的空间层次,使自然环境和庭院空间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更加协调。
3.4.3 第三层次的园林空间每个标准单元组团的二层绿化平台和标准单元的空中绿化休息平台,是园林绿化向空中伸展;立体的园林绿化体系使建筑与园的融合臻于完美。(图4)
篇10
一、工作目标
年8月31日前,全区建设社区文化小广场10个,总投资200万元。
二、组织领导
成立楼区社区文化小广场建设领导小组
三、建设标准
(一)拟建广场面积300平方米以上。
(二)拟建地点居民相对集中,周边人口2000人以上。
(三)拟建土地权属无争议,有5年以上固定使用年限。
(四)社区居民热心支持,无任何周边协调问题。
(五)拟建地点符合安全要求,便于社区管理。
四、建设内容
实施净化、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做到有花草树木、有文化体育宣传窗、有文化娱乐场地、有健身设施、有休闲设施。
五、工作流程
(一)申报立项。各乡、街道办事处进行项目申报,由领导小组根据规划、国土及“五创”提质等方面要求,决定项目建设地点。区发改局负责立项。
(二)精心设计。项目建设要在提升城市品位和文化内涵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精心设计。统一由专业设计单位设计,严格按照设计图样和图纸建设施工。
(三)综合评审。对项目设计、预算和社会效益等综合评估。
(四)建设实施。项目所在乡、街道办事处负责向社会公开招标,领导小组审查施工单位具备的资质和资格,区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会同有关部门专业人员现场对工作量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并进行工程签证。健身器材由区采购办统一招标,统一安装。
(五)项目验收。项目竣工后,项目所在乡、街道办事处向领导小组提出验收申请,领导小组组织区监察局、区发改局、区规划分局、区财政局和区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等部门联合验收。
- 上一篇:法学专业缺点
- 下一篇:如何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