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控办法范文

时间:2023-11-14 17:36: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风控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风控办法

篇1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化的当今社会中,企业的财务活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组织过程,不仅需要一系列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来管理这一过程,而且还需明确其目标、内容、职责、任务和原则;企业的资金流通常按照“资金一成本一收入一利润一资金”这一运行轨迹不断循环,这一运行过程并非和企业“采购一生产一销售”这一实物流完全一致。如:企业购买期货,并在持有一段时间后将其售出并从中获取利润等行为。这一盈利过程完全脱离企业自身的实物流而独立完成的。在金融企业、投资企业,以及利用闲置资金对外投资理财的普通企业,这一现象已非常普遍,是企业运营和盈利的主要方式之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发育和完善,企业的资金运动已不同于传统的定义和范畴,资金的筹集、使用、分配和运用、资金的补偿、资金的积累等,都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完全不同于以往,因此将财务风险这一现象出来单独进行观察分析,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一、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是一种企it,经营的信号,能够较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因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只有及时发现财务风险,提前预防和防范,才‘能将财务风险保持在可控制范围内,从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一)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

在现金为王的现代社会,现金流就是企业的命脉。风险在形成危害前有一定的萌芽期,企业能够检验这一时期财务风险状况的关键指标就是企业是现金流量是否健康。由于企业通过货币资金流动判断风险情况及与会计核算的权责发生制与现金流量的差异,就短期而言,企业即使亏损,但只要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流出,如通过融资或者变卖资产,企业也能维持一段时间。相对而言,如果一个企业即使销售大幅增加,账面盈利增大,但如果是以增加应收账款为代价而换取的收入和利润增加,也会引起现金流断流,造成资产链断裂,使企业面临破产的风险。由此可见,现金流管理的重点,并不完全取决于企业是否有足够利益,而是取决于企业是否有足够现金用来支付企业的各种支出。当现金流量开始出现恶化时,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经营和管理出现问题,企业将会面临严重的财务风险。对企业现金流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到期债务,然后就是金额相对较大的投资性支出,而经营现金净流量为净流时才能说明企业经营良好,企业长期发展趋势良好的关键因素。常见能发现企业财务风险的敏感性现金流量指标包括:经营性现金净流入与流动负债比、经营性现金净流入与负债总额比、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而预计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及时向企业提供财务风险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时发现并尽快采取补救措施。企业应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按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综合考虑企业的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来安排资金的取和支付,并相应制订的全面预算考核制度。有效实施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务考核会使企业经营管理者了解资金的收支情况,进而合理安排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

二、联系实际采用适合的风险防范方法

在建立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企业应及时对风险信号进行监测,在企业产品出现积压,产品质量下降,期末应收账款金额加大,收入下降过快,成本上升过快,要仔细分析其产生原因及变化过程,并确定相应切实有效的风险防范方法,以降低财务风险的危害程度。分散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和降低风险等防范方法是面临财务风险时,企业所通常采用的方法。(1)分散法。即不过要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可以通过企业联营、经营多样化,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2)回避法。即企业利用闲置资金进行投资理财,应综合分析和评价各种投资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确保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前提下,选择财务风险相对较小、流动性较强的方案,进而回避企业财务风险。(3)转移法。

在遵循合法、合理、公平、公正原则的基础上,企业可以采取措施将风险转嫁出去,从而降低自身风险。如购买产品安全保险,将资产损失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4)降低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时,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如选择几家供应商,减少产品不能按时交付,供应商过于强势且转换成本过高的风险。

三、完善风险管理机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篇2

关键词 风险 内控 评价

一、内控评价的理念

内部控制评价,是对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地发表意见,是通过评价、反馈、再评价,发现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持续进行自我完善的过程,是保障公司内控体系高效运行的有效手段。L公司以规章制度、业务流程和专业管理要求为依据,通过建立内控评价组织、实施内控评价、落实内控缺陷整改三个阶段,着力构建“三标准、三支撑、三结合”以风险为导向的内控评价体系。

二、内控评价的主要做法

(一)确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内控评价体系

L公司积极推进内控体系应用深化,建立内控评价组织,确定制度标准、流程标准、评价标准,以流程监控、财务稽核、协同监督为支撑,采取财务与业务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现场评价与在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内控评价,加强内控缺陷整改落实,打造以风险为导向的内控评价体系。

(二)建立评价组织

为保障内控评价的有效性,L公司依托内控办公室,在保证独立性的前提下抽取公司发策部、运检部、营销部、建设部、财务部等部门专业技术骨干,组建内控评价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任务和要求,为内控评价工作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三)实施内控评价

L公司统筹谋划,创新内控评价机制,全力构建“三标准、三支撑、三结合”为特征的内控评价体系。

1.三标准,确定内控评价基础。(1)制度标准。清晰、完善的规章制度,既具有明显的制度约束作用,又能够作为业务管理依据提供规范指导,确保各业务执行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因此,梳理各专业、各环节制度标准是实施内控评价的基础。以公司固定资产处置专题评价为例,共梳理出《国家电网公司资产评估工作管理办法》《国家电网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实物资产管理规定》三项制度标准。(2)流程标准。业务流程框架是内控工作的起点,涵盖公司各项经营管理活动,通过分解和细化形成一个完整的流程体系。L公司通过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业务流程,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统一规范数据,为实施内控评价工作奠定基础。(3)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实施内控评价所遵循的依据,是对内控制度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的基本要求和判断标准。企业只有明确具体的评价标准,才能在内控评价中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作出判断。

2.三支撑,推进内控评价实施。(1)流程监控。L公司对照标准流程,按月开展流程监控,协同业务部门实现全业务、全流程管控。以公司固定资产处置专题评价为例,通过实时监控固定资产报废标准流程执行,发现流程违规4次,违规类型为步骤缺失,已于4月份完成缺陷整改。(2)财务稽核。L公司按月开展财务在线稽核,按季度报送财务稽核监督报告,重点关注资金管理、备用金管理、往来款管理、项目预算管理等方面。对稽核监督发现的管理薄弱环节和关键风险点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整改。充分利用财务稽核工作成果,推动财务稽核对内控评价的支撑作用。(3)协同监督。公司统一协调整合审计、监察、财务等内部监督力量,构建横向协同、纵向贯通、覆盖全面的协同监督机制,强化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联合监督检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例如,内控办公室统筹安排固定资产处置专题评价纳入公司年度协同监督重点工作,梳理固定资产处置各环节规章制度,按处置流程编制核查模板,重点评价固定资产报废流程合规性和审批手续完整性、固定资产转让合法性和转让价格公允性、固定资产处置资金入账及时性和管理规范性等方面。同时,开展县公司固定资产处置财务专项检查,认真查找管理漏洞,深入分析产生原因,及时纠正违规行为,防范经营管理风险。

3.三结合,创新内控评价方式。(1)财务与业务结合。一是财务与业务协作提供有力组织保障。依托瓤匕旃室,在保证独立性的前提下抽取财务与业务部门专业技术骨干,明确责任分工并密切配合,为内控评价工作提供有力组织保障。二是财务与业务协同实现内控评价全面覆盖。公司在内控评价范围选取上不局限于财务,而是涵盖公司内控体系建设各专业业务,实现全面覆盖、重点突出。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结合风险评估,确定财务与业务协同重点环节和高风险领域,开展内控专题评价,提升专业管理效率和效益。(2)定量与定性结合。一是实施评价前,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确定评价范围。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根据风险排序结果确定评价侧重点,同时提取关键流程的重要指标,进行深入的数据挖掘和横向对比,将业务管理相对薄弱的环节纳入评价范围。二是评价过程中,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实施内控评价,评价工作组在评价过程中综合运用询问、穿行测试、实地查验、抽样和重新执行等方法进行现场测试。(3)现场评价与在线评价结合。L公司采取现场评价与在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内控评价。对于常规业务流程以在线评价为主,重点审核上报佐证材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于重要业务流程或高风险领域,既在线评价审核流程步骤、授权审批等涉及的文档资料,又实施现场评价,按照样本选取规则随机选取样本,综合运用评价方法,借助财务与业务信息系统,现场收集佐证材料,并详细记录控制点名称、测试样本名称、佐证材料名称、测试结论等内容,确保评价依据客观、准确。

(四)落实缺陷整改

针对评价工作发现的缺陷,L公司多措并举明确责任,务求缺陷整改落地。一是对于省公司在线稽核和内控评价发现的疑点和缺陷,建立持续跟踪整改机制,及时梳理问题,查找原因,反馈整改措施和计划,确保整改落实到位。二是对于市公司实施内控自评价发现的缺陷,由公司内控办公室督促各专业自查,深入挖掘缺陷原因,明确整改责任部门,限期完成整改。同时,公司建立内控缺陷整改通报机制,内控办公室及时向责任部门发出整改通报,跟踪整改进度,并将问题整改情况纳入业绩考核,强化问题整改督导,提升内控成效。

三、内控评价取得的成效

(一)全员风控意识不断增强

在实施以风险为导向的内控评价过程中,L公司加大内控评价宣传培训,增强全员自觉落实内控措施、主动监督内控执行的意识,将依制度按标准办事的思想彻底融入公司日常业务,不断增强全员风控意识。同时,加强对国网通用制度的宣贯和学习,确保标准流程执行到位。

(二)有效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随着常态化内控评价机制的实施,公司内部控制规范已逐步融入日常经营管理各环节,风险管理也实现了由事后处理向事前防范的转变。通过开展内控评价工作,查找经营管理薄弱环节,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落实,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企业战略、经营管理进行有效融合,有效提升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

(作者单位为国网六安供电公司)

[作者简介:宋颖冬(1988―),女,安徽霍邱人,硕士研究生,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司.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讲解2010[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篇3

关键词:财务会计理论 财务会计实务 契合

国有企业作为向社会提供重重要产品和资源的专业技术组织,在现有资金获取上主要来源于自有和外源性资金。在企业受到委托关系的影响下,科层结构的下行层级对资金使用的关切度逐渐减弱。这就在体制层面上决定了,在财务会计实务中可能面临着机会主义动机;同时,又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状。

由此,本文财务会计理论与实物契合下的实施模式,就侧重于考察机会主义动机的规避。

一、问题形成的现状分析

具体而言,以下将围绕着委托和信息不对称两个方面展开现状分析。

(一)委托关系所引致的现状分析

首先对于财务部门人员,其在受理报销凭证时仅对形式要件进行确认,在相关领导签字后便给予报销。这就形成了两难境地:即相关领导在确认凭证背后事件的真实性上存在模糊性;但在领导签字后财务部门人员却无必要事件的真实性进行考察了。从而,在委托关系下便将导致当事人实施机会主义行为。以上程序属于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办法,该办法的实施并不受财务会计理论的影响,而主要是一种权威式管理范畴。

(二)信息不对称所引致的现状分析

如果说委托关系体现为一种纵向因果联系,那么信息不对称则表现为一种横向因果关联。具体而言,财务管理人员处于信息弱势。在现行的财务会计实务中,一般假设不存在不确定性以及机会主义行为发生。正因如此,在投资决策、资产管理等方面的操作往往建立在静态的视野下来开展。然而,权变理论指导下的实务模式,却难以形成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方法论基础。由信息不对称所引致的机会主义行为,将严重制约部门管理者、财务人员对当事人所实施事件真实性的考量,这种缺失在委托体制下又将被放大。

由此,在二元因素的作用机制叠加效应驱动下,如何规避机会主义行为便成为国有企业会计实务中的难题。

二、信息经济学视角下的财务会计理论

用信息经济学理论来充实财务会计理论的诸多缺失则成为必然。而在财务会计实务中,也主要通过优化财务管理办法的形式来植入。

(一)对事前控制的理论补充

在规避机会主义行为的要求下,财务管理部门应参与固定资产采购的前期论证活动。在论证中财务人员应着重减少逆向选择的风险。即改变过去强调资产价值评估的事后性,而应协同国资部门对固定资产的功能及采购意义进行分析。这样一来,才能真正防止资金配置的不合理现象。

(二)对事中控制的理论补充

理论层面所强调的成本控制、资产结构优化等关键词,都将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中得到体现。从现有执行情况来看,财务会计实务中缺少这种功能性监管环节,即使具有过程控制的特征也仅在于定期资产盘店环节。由此,这种事后性特质难以满足国有企业在资金配置上的效益性原则。

三、对财务会计理论导向功能的认识

如何建立理论与实务契合下的实施模式,则应认识理论的功能导向。

(一)目的性导向功能

从目前国有企业的资金获取途径可知,在二元渠道驱动下如何确保预算资金有效使用便成为核心价值取向。同时,在提升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时,企业还面临着内涵式发展的需要。由此,财务会计理论在信息经济学思想的补充下,应强化对事前、事中资金使用的监管。以此,最终来达成目的性。

(二)手段性导向功能

财务会计实务存在于具体的组织生态下,也处于组织不同的目标导向下。这就表明,总公司财务管理与各分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着细节上的差别。从而预示着,理论与实务的契合应建立在,组织动态演变的财务管理事项基础上。

(三)结果性导向功能

财务会计实务是否满足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须在指标评价体系中进行比较。以本文的立论为出发点,规避财务会计实务中的机会主义行为,便由理论环节提出了原则(防止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而在实际的指标建立上,都应围绕着该原则来进行。

四、理论与实务契合下的模式构建

具体而言,国有企业财务会计实务的模式构建可从以下4个方面展开。

(一)建立资金预算的党员监督机制

国企党风廉正建设的重要内容便包括在经济上的廉洁自律,这是专项工作建设的重点。面对具体的资金预算而言,若要使得廉正建设“落地”,则需要发挥财务、业务等部门党员干部的监督作用。从而,不仅使得党风廉正建设落在了实处,也使得这一监督过程促进国有企业职工自律思想意识的养成。

(二)建立全过程的资金管控机制

财务管理部门应建立,以“生产项目”为单元的资金管控机制。具体而言,将全过程资金管控活动细分到具体的生产项目上,采取专人负责的方式来进行。这样一来,就能将资金的常规管控办法与国有企业的工作特征相结合。

(三)建立资金使用效益的评价机制

国有企业财务主管部门建立资金使用效益的评价机制,目的在于减少资金使用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关于评价机制的设计,应着重在于事前分析与事中的权变管理。因此,有关计算资金贴现的公式、模型,都可以作为事前分析的工具。资金使用中的权变管理,则在于针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概率值,适应性的进行资金配置。

(四)建立与单位各业务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

国有企业财务部门终究体现为服务部门的角色,它惟有协助单位业务部门创造价值,才能真正有效的完成自己的职能。为此,须建立其与各职能的沟通机制,通过“项目制”来具体商讨资金管理目标。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最后,本文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1]李永芹.浅谈国有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意见[J].中国经贸 2011(22)

篇4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

随着公立医院全面改革的开始,原有以药养医,强化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医疗体制将被彻底打破,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体系也必须随之创新。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建立完善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一定能够确保医院日常经营活动的合法、合规运行。规范、科学的财务管理工作可紧密联系医院各个部门与全体工作人员的紧密配合,有利于医院的正常运转,对医院资产的安全与完整进行有效保护,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支持服务,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效率,从而更有利于医院事业的长远发展。

一、当前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财务管理制度不尽完善。随着公立医院的全面改革,医院原有的财务管理也应相机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也不健全,只是依据一些简单的书面文件和规章制度进行财务管理。因此,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不强。常见的现象就是无章可循,甚至是有章不循。导致的后果就是收入随意性过强,缺乏严格的预算制度与成本控制,财务内控制度执行力不强,以至于遇到管理问题时,常常强调灵活性,并不能严格遵循规定程序。例如在一些重大项目上,缺乏严格的事后追踪制度,无法全程监控项目的实施过程及结果,一旦出现事故,很难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并追究其责任。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导致医院管理情况混乱,无法合理规避风险,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医院的社会可信度。

二、在公立医院改革中,探索创新财务管理的最佳途径

1.建立健全医院内部组织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以医院会计管理为龙头的组织管理体系,这一体系包括主抓财务工作的院长,财务部门、社保结算部门、质控办、信息部门、器械部门、药剂部门、采购中心及各业务职能部门等。这些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制定一套完整的相互制约和制衡的制度以确保资金合理使用和资金安全。医院财务部门的基本职责是推动医院财务制约制度的完善,为医院内部经济管理工作提供便利,并推动内部制约制度作用的发挥。财务部门还需对内部审计机制进行不断的完善,提高院内财务部门工作效率。医院财务部门在进行任务处理时,首先需查找往年的相关资料,对以往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而后再与实际业务目标相结合,对财务投入情况进行一定的预估。并联系院内的审批程序、报销制度等情况,进行相关的审批工作,推动医院管理目标的实现。在具体执行预算时,需对不合理的预算方案进行调整。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对实际的执行情况进行重点反馈。

2.健全财务监督管理体系

业务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内部制约制度。因此,医院财务部门需对监督管理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使得财务部门与审计部门可获得有效与完整的财务信息。为财务内部制约的实行提高保障。此外,医院需对具体的发展情况、社会整体大环境进行分析,并及时调整自身的财务内部制约系统,使其与医院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更贴合。在管理过程中,需坚决杜绝浪费、腐败或贪污事件的发生。内部制约工作与每一位医院员工息息相关。因此,医院科室需对业务开展情况进行全面的制约,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制s与监督。同时,需定期进行监督管理工作的总结,对内部管理与制约情况进行分析。一旦发现任何不良情况,需及时寻找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以保障财务内部制约制度的健全,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3.全面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

要想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那么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是需要得到保障的。在新形势下,医院要想能够长久地发展下去,那么医院的财务管理队伍是很有必要花时间和精力去培养的。近几年,随着医院财务人员的不断增加,专业素质也参差不齐,尤其是会计电算化、信息化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的旧知识、老办法,都不适应现代财务管理工作。为此,医院必须定期派出重要岗位的财务人员到相关业务部门学习、深造,再回到工作岗位指导其他财务人员提高技能和业务水平,达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目前,我国针对于医院的财务管理人才尚且还没有专门的学科来进行培养。但是规范科学的财务管理流程和财务管理措施不仅能够提高整个医院的工作效率,还能够为医院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效益。

三、结束语??

我国公立医院全面改革已启动,过去以药养医,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医疗价值观念与会计核算办法必须改革,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也必须更新,财务管理办法也必须创新。这就需要医院财务部门要好好配合公立医院的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在严格遵守《会计法》《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完善适应今后公立医院的一整套高效、快捷财务管理体系。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就是要在能够为病人提供最优质、最全面的服务的前提下,实现医院资金运用的的最大效益化。公立医院改革的目的不是经济效益最大化,而是让老百姓住得起院,看得起病。如果医院有着过硬的医疗技术、周到又贴心的服务、医生有着高尚的医德和负责的工作态度,这些社会效益就是今后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彤华.浅谈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理由与策略[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25.

篇5

1.1高校会计信息失真是我国经济活动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高校财务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好坏是影响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出现与高校财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有密切关系。道德的力量是巨大的,平时法律控制不到位的,道德可以规范约束。

1.2人为违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行为

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是高校财务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中非常重要的行为准则,有些高校财务工作者在财、权、色面前立场不够坚定,在遵守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上不够果断,高校财务工作者在会计活动中,会计账簿、凭证失真、假账现象时有发生。

1.3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不够

目前,财政部不断要求各部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了很多针对内部控制的规范。根据财政部的要求,高校也在建立健全适合本单位的内控办法,可是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还不够。

2加强高校财务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

2.1健全完善我国高校财务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目前,会计信息失真对市场秩序、高校经济决策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形成了不好的社会风气。市场经济单靠规章制度的控制是远远不够的。道德规范与巨大的经济利益发成冲突时,加强诚信道德教育有利于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目前,会计信息失真、假账现象时有发生,说明单靠法律法规强制约束是不够的,提高高校财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加强高校财务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健全高校财务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已是大势所趋。

2.2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利用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相结合的办法,完善高校财务工作者职业道德评价体系,也就是加强法律建设和道德规范以约束高校财务工作者正确行使职责,确保有法有规可循。高校财务工作者职业道德的监督评价体系是高校财务工作者职业道德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第一,应该完善高校财务工作者职业道德跟踪监督系统,确保高校财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意识所发展的阶段,第一时间跟踪高校财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新的状况;第二,完善高校财务工作者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的同时,建立道德评价委员会,对高校财务工作者职业道德进行有效的评价。

2.3以人为本,加强高校财务工作者教育培训

高校财务工作者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到高校会计准则和高校会计核算制度的执行贯彻效果,而且影响到会计工作质量、会计信息失真情况。不断地向高校财务工作者系统地传授高校财务工作者职业道德知识,提高高校财务工作者对高校财务工作者职业道德的正确认识,使高校财务工作者自觉遵循职业道德水平。高校财务工作者职业道德,其实是一种理性的、自我规范的道德规范,当前,我国的高校财务工作者整体素质并不高。在加强高校财务工作者素质的基础上,加大对高校财务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力度。首先,高校财务工作者应该把按章办事、依法办事作为行动准则,增强高校财务工作者的诚实守信观念;其次,要加强学习,注重高校财务工作者的相关专业知识和税法等的教育培训,加强会计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2.4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规范高校财务工作者职业行为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配备严格的规章制度的同时,还应该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职业道德不属于强制性的行为规范,高校财务工作者在执行部门工作时偶尔会有松懈情绪,所以,要完善高校财务工作者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考评评议奖励等制度,提高高校财务工作者执行职业道德规范的能力。建立健全高校财务工作者内部控制制度,给高校财务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提供监督规范。

3结语

篇6

供电企业一般都是国有企业,是为所管辖区域的工业、企业、事业单位,及公民住宅区等提供电力供给的公益机构,电力能源对于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县级电力企业就是为所管辖的县区提供电力能源供给,并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所以说,电力企业所提供的电力产品不只是商品,更是一种公益性产品,直接影响着区域的发展。这样的特性使得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将面临着多元化的价值取向,这就是财务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1.1资金预算面临的挑战

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可能面临诸多问题,其中资金问题是最大的问题,而资金预算面临的挑战是首要发生的,资金预算阶段即“五大”中的大规划阶段。在进行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如果设施建设不完善,或使用劣质的设备导致必须更新设备时,都会导致资金预算不足问题,这将直接影响着资金预算的准确性。另外,还存在一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等工作的开展,导致一些财务资金用于此类建设过程,资金预算发生变更,这些也可能抑制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

1.2资金使用面临的挑战

资金使用主要用于生产阶段,即“五大”中的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之中。资金使用过程面临的财务管理问题主要是使用的资金是否在预算范围内,是否能有效果控制成本,如果不能将费用控制在成本范围内,就需要追加预算资金,严重时带来财务管理风险。

1.3资金回笼面临的挑战

资金回笼阶段主要靠销售收回资金,即“五大”中的大营销阶段。从理论上来说,商品销售的同时即应该获得销售资金,商品与资金形成等价交换,但实际上,县级供电企业一般都是先售电后收费,这样就造成部分电费难回收,再加上一些政府政策的强制要求,都影响着资金回笼效率。由于以上三方面资金问题面临的挑战,给县级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2“三集五大”体系下应对挑战的原则

2.1微观经济效益原则

微观经济效益是指企业内部的经济效益,就是指按照“三集五大”体系的管理模式,通过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重点主要体现在资金预算和资金使用的过程,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资金预算要结合实际,并体现持续改进,资金使用过程要严格管控,尽量避免超出预算的费用发生。县级供电企业的财务部门要尽量将人力、物力资源向资金预算和资金使用这两方面过程集中,尽量保证做到科学预算交、有效监管,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集约化的管理目标。

2.2中观经济效益原则

中观经济效益是将县域经济发展作为整体来看待的。首先,企业的经济效益目标和社会整体的经济效益目标实现并不存在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能够带动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同时,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自然也给社会经济效益提高贡献一部分力量。因此,对于县级供电企业要勇于将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作为企业奋斗的目标,这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不能死板,要灵活,即做到刚性管理,又做到弹性适应政府决策。以上两大原则,确定了县级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向。

3建立在体系基础上的管理模式

构建任何体系模式的构建与实行都离不开人的因素,“三集五大”体系的贯彻执行也同样要重视人员的管理,对人的管理一方面是提高人员的意识,加强思想教育,一方面要建立一系列管理制度,督促人员严格执行。

3.1建立基金预算的党员监管机制

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便包括在经济上的廉洁自律,这是专项工作建设的重点。面对具体的资金预算而言,需要发挥财务、业务等部门党员干部的监督作用。促使党员干部组成涉及资金预结算、使用等环节的监督小组.在党风廉政建设的高压态势下,提升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在使用中的效益性。这样也有利于促进企业员工自律思想意识的养成。

3.2建立全过程的基金管控机制

供电企业资金有效管控从合同签订开始,财务管理部门应建立,以“工程项目”为单元的资金管控机制,将全过程资金管控活动细分到具体的工程项目上,采取专人负责的方式来进行。这样一来,就能将资金的常规管控办法与供电企业的工作特征相结合。

3.3建立资金使用效益的评价机制

为了有效控制资金使用,尽量减少超预算使用的情况发生,供电企业的财务主管部门要建立资金使用效益的评价机制,评价机制的设计要注重事前分析和事中权变管理。事前分析需要使用一些资金贴现计算的公式、模型等作为分析工具;事中的权变管理,主要是指根据企业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合理分配资金,确保资金使用即满足要求,又降低超支风险。

4结束语

篇7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动员大会,是为了贯彻落实县委、县纪委廉政风险预警防控试点工作会议精神。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在我县尚属试点,财政局被列为6个试点单位之一,充分体现了县委、县纪委对财政工作的关切和重视。作为试点单位,我们要按照统一部署,抓好党风廉政预警和领导干部腐败风险防控,促进财政事业健康发展、科学发展。下面,我就如何抓好这项工作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充分认识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是深化学习实践活动所需。当前,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接近尾声,学习实践活动的一个明确要求就是要突出实践特色。从纪检监察工作的角度来讲,就是要认真查找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中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而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就是我们在以往工作中存在的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廉政风险预警防控,主要是针对权力运行中的风险和监督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主动预防,超前预防,推动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是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要求,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具体体现。纪检监察工作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推进此项工作为重点,促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发展,从而真正达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的。

(二)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是反腐倡廉客观形势所急。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是坚持反腐倡廉“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具有特色惩防体系的有效途径。把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作为“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具体实践,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预防腐败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针对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有利于为党员干部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是关心爱护党员干部所在。保证干部成长安全重于泰山。我们财政干部手中大多数都有着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财务开支、物资采购等一定的权力和资源。但同时这些权力和资源也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考验。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针对不同单位、不同岗位的不同风险点的个性和特殊性采取预防措施,增强了教育、制度、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可以提高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监督,主动参与监督和积极化解廉政风险的意识,促进决策民主、程序公开、运行规范,使预防腐败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人,职责清楚,目标明确,便于检查和考核,防止权力滥用。在党员干部出现腐败苗头,未构成违纪时,及时予以提醒、预警和处置,促使党员干部正确、健康、有效地履行职责,以免铸成大错,这也是体现以人为本,关心、挽救有腐败倾向党员干部的有力措施之一。

二、深刻理解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的具体内涵

廉政风险:是实施公共权力的主体,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发生滥用公共权力或的可能性。

预警防控:是纪检监察机关针对工作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或已经出现的错误苗头进行主动防范和监控的一种措施。

风险具有客观性、损失性以及不确定性的特性。风险的客观性揭示了任何有业务处置权、有职责的岗位都有风险。风险的损失性揭示了一旦风险发生,就会对本人有效履行职责,对事业、对社会各个方面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作为国家公职人员,有责任、有必要主动防范,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减到最低。风险的不确定性揭示了风险只是有可能发生的,并不是必然会发生的,是可以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预防措施,增强自身的自律意识,去防止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通过努力把它降到最低程度。

廉政风险预警和防控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关注和遏制“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针对在思想道德、制度机制和岗位职责三个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在综合运用现有工作手段的基础上,通过前期预防措施、中期监控机制、后期处置办法构建了预防腐败的“三道防线”。其中,前期预防措施解决了预防工作覆盖面的问题,规范了预防工作的措施体系;中期监控机制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后期处置办法对可能发生的腐败行为实施超前预警。

三、全面掌握廉政风险预警防控的工作程序和重点

(一)工作程序

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按照制订方案、贯彻执行、检查考核、修正完善四个环节进行。

1、制订方案。成立局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确定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目标,制订实施方案。

2、贯彻执行。通过查找廉政风险点,分析风险发生的原因和结果,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建立风险库,制订执行防范措施。一是查找廉政风险点。结合自身实际,在从上到下或自下而上清权明责的基础上,查准找全廉政风险点。二是分析廉政风险发生的原因和结果。认真分析廉政风险存在的原因、根源及可能产生的后果,提高防范措施的针对性。三是评估廉政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评估廉政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和影响程度的高低,提高防范措施的有效性。四是制订并执行防控措施。明确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着力形成以岗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点、线、面相结合,环环相扣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五是建立廉政风险库和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廉政风险库,对风险进行综合分析,把握重点,提炼共性,及时修正防范措施。同时,逐步建立廉政风险预警机制。

3、检查考核。建立和完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考核制度,通过信息监测、定期自查、上级检查、社会评议等方式,对风险防范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估。考核工作要与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年度考核、工作目标考核以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等结合进行。

4、修正完善。按照年度运转,周期循环的推进方式,根据检查考核结果,纠正存在问题,完善工作措施,修正完善防控制度等,推动工作进入新一轮循环。

(二)工作重点

查找风险点,是预警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次试点工作风险点查找的对象包括全局干部职工。

1、把握查找廉政风险的方法

通过“自己找、领导提、相互帮、集中评、组织审”五步法,从梳理行政管理事项、审批程序、公共服务程序等业务流程方面入手,查找廉政风险点。

2、把握查找廉政风险的类别和程序

(1)廉政风险三大类别:思想道德风险、岗位职责风险、制度机制风险。

(2)廉政风险查找程序:第一步,针对个人岗位查。查找对象对照岗位职责、执行制度的实际,通过查找风险“五步法”,认真查找并分析评估自身在思想道德、岗位职责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提出防范控制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由各股室、单位负责人审核后报局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办公室备案。第二步,针对各单位职责查。各股室、单位对照“三定”方案和业务流程,查找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重点查找并分析评估人、财、物管理和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等重要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提出防范控制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由分管领导审核后报局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办公室备案。3、把握查找风险的重点部位

重点围绕政府采购、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民生等领域的重要环节的风险点查找;突出围绕拥有行政许可、行政审批及人、财、物管理等业务处置权的关键岗位的风险点查找。

4、把握查找风险的四个关键步骤

(1)清权明责。对行政管理权力或业务处置权力进行全面清理和确认,是找准风险点的基础。通过梳理行政管理事项和业务工作,明确各个单位和岗位职责,并依照运行程序绘制业务流程图。

(2)找准风险。围绕岗位权力、权力运行核心找准可能出现廉政问题的点和环节,而不是找工作差距。查找风险点一定要在“自己找”的基础上,通过领导提、相互帮、集中评、组织审等形式查准找全。

(3)分析评估。按照风险发生几率、危害程度和违法、违纪、违德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并确定风险等级。

(4)制订措施。针对已经查找确定的各类风险点和风险等级,确定采取工作措施的力度,有计划地研究制订教育、制度、监督等方面的具体防控措施和相关工作程序,并统一以流程图或表格等形式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

5、把握制订防范措施的“五强”原则

一是岗位措施对应性要强。对应风险点的岗位措施要体现一岗双责的要求,确保“双安全”,即确保在勤政方面有效履职,廉政方面不出问题。

二是防控措施衔接性要强。要避免单位与单位、岗位与岗位、正职与副职之间的防控措施互不衔接,防止出现空白点和断档。

三是公示公开监控性要强。要加强政务公开、事务公开建设,强化外部对单位、岗位执行职能的监督,做到岗位责任人的自控。要加强网络建设,把风险点和风险防范管理措施在局域网进行公开,提高网络的监控性,规范工作程序。

四是制度建设可操作性要强。制度建设既要注重制订,又要注重执行;既要注重实体要求,又要注重程序要求;既要注重廉政建设的制度,又要注重勤政,以廉促勤,使廉政勤政相得益彰;既要注重正面要求,又要注重责任追究。

五是廉政教育针对性要强。查找风险点和制订防控措施的过程,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要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贯穿单位措施、网络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的全过程,让每一个人都自觉分析危害,启发主观防范意识。

四、具体要求

(一)要加强领导。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在我县尚属试点,我局作为试点单位之一,各股室(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统一思想认识,认真组织实施。局领导班子成员、各单位负责人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带头查找廉政风险,带头制订和落实防控措施,带头抓好自身、本单位和分管范围内的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确保防控腐败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二)要狠抓落实。坚决克服形式主义,防止走过场,做到人员、时间、措施、效果四落实。

篇8

一、 对车间要有完善健全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能耗费、制造费用等成本均发生在车间,主营业务成本占据报表中一较大比值,故车间成本控制尤为重要,对车间的管理办法也各有千秋,以本人财务管理经验为例,推荐各位建立以车间成本达成率为考核的绩效体系。之前也是试了各种考核办法,结果不尽如人意,考核结果偏差率甚大,有的达百分之几千。后整理配方核算各产品配方成本,变动部分核定损耗得率和定额标准、固定部分核定预算额度,予以确定各车间各半成品或产成品标准成本,最终实际达成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以确定达成率,在绩效考核制度中明确具体达成指标,予以对车间进行成本考核,此体系前提是须刨除物料价格影响因素故须先确定内部交易不变价。通过此办法的实施,各工厂各车间开始树立成本意识,扣破头皮争想办法节约费用、控制损耗、提高得率、提高产量等,努力提高成本达成率,此举措为管理体系方面控制成本较好手段之一。为了直观反应可列示表如下:

二、 直接材料的成本节约及损耗控制

直接材料一般在食品生产企业成本项目比率中占据甚大,一般在60%-80%左右,故其为控制重点之一,也是使绩效管理体系得以有力实施的具体环节之一,通常通过制订各工厂各车间各工序损耗得率标准进行控制,如制订某车间清洗得率、某车间粉碎得率、某车间灌装得率、某车间包装得率等等,根据各车间情况不同进行具体制定,得率损耗标准一经确定并经签批,一般半年内不得随意更改,特殊情况除外。通常根据当日生产统计结果,即进行扣款和奖励。如果绩效管理是最终从结果来考核车间管理层,那么此举控制即为过程中的控制,过程中的监控,直接考核生产工人,此举措效果甚优。现列举一实例如下:

1.考核对象:某半成品工序某机操手

2.考核标准:漏油考核标准 1.5~2%

每低于考核标准0.5kg,奖励系数分0.1分

每高于考核标准0.5kg,处罚系数分0.1分

3.核算方式:

A:使用总量-标准用量=损耗量。

B:损耗量/使用总量=损耗率。

C:损耗率―标准损耗率=超标损耗率。

D:超标损耗率/损耗率=超标赔付比例。

E:赔付数量=损耗量×超标赔付比例。

F:赔付金额=赔付数量×材料单价×10%×各自赔付比例。

4.赔付奖励办法:采取日核算、日考核、日激励的办法,超过标准的从责任岗位当日计件工资中扣除,扣除部分奖励给当班当线表现优秀的员工,表现优秀的员工由线长提出、班长确定、统计汇总报二级核算员备案执行扣款或奖励。

三、直接人工成本的合理节约控制

现在不凡有工厂企业,对车间工人按工时计薪,本人曾到过此类工厂车间内走访,发现有不少车间工人扎堆说话、懈怠松散等现象,此何来的工作效率、何来的工作积极性,产量低下,直接人工成本偏高。控制人工成本,应要以计件为基础,当然视产品情况不同特殊情况除外,并且每月对各车间工资所得进行比较,对较高或较低车间或工序的计件标准进行合理调整,特别是要注重工人的技能培训,如某车间产量较低,而某车间产量超负荷,则在内部进行“劳务输出”,让产量低的车间工人去超负荷车间生产,这样,工人既创造了效益也减少了工人流失,同时主要是降低了外招工人成本、劳保、保底工资等固定费用的开支,此也为各车间人工成本过程中的控制措施之一。

四、能耗费的合理使用及控制

能耗费在成本项目总额中虽比例不为最大,但挤压其空间也不难做到。在未推行严密的成本达成率绩效管理体系之前,各车间可能并未关注这块,但人总是可以被激活的,就像李践老师讲的十二把成本砍刀样,办法也总是人想的、也总是能找到的。那么车间怎么控制能耗费呢,电力成本根据波峰波谷等计费,那么我们就选择计费低的波谷或波段等进行生产,如夜间成本低,那么我们就夜班多排产量。此处措施效果甚明显,以一个月二十万左右的某车间电费为例,能节约上万成本费用,此也是对利润结果的直接伟大贡献。另外也可规定:夏天气温低于25摄氏度不得开空调、提前开机时间不得超过半小时、车间照明灯在吃饭休息时间或光线充足情况下不允许开灯等。

五、制造费用的预算额度及标准控制

制造费用分为变动和固定部分,对变动部分根据以往经验值,对各车间拟定标准,按标准进行控制,如考核结果与实际执行有一定差异,则财务在核定下一期间标准时,须进行适度调整和挤压。对固定部分则实行费用预算额度控制,一般按半年度进行预算申报或调整,如超预算额度则不予发生,特殊情况除外,通过此措施,车间开始对每一毫厘的费用开支进行控制或与其他分摊部门作斤斤计较,当然此措施也导致了各车间争夺资源、推托费用责任归属等现象,如闲置设备的归属?折旧费用谁承担?但我们不难肯定的是其为强烈的成本控制意识反馈。现简单列举一制造费用关于变动部分控制方法如下:

六、存货的周转控制及考核

公司推行零库存控制,按需采购,不积压,供应商所送物料按代保管形式进行管理,且按当月消耗量予以结算,通这种方式最大化的加速了存货周转,减少了资金占用,间接的控制了成本支出。对不能实行零库存控制的部分物料,则实行安全库存控制,根据合理的周转次数对相应部门制订库存标准,超出部分按一定利率计财务费用,与绩效考核相结全,形成合理的成本控制循环机制。

七、要有完善健全的采购核价体系

在一些初创的企业,也许他们经营业绩并不错,如果你是财务但也许你不会没经历过报销人是如何拿着发票或收据就直接要求来报销的情形,那么你如何核呢?凭感觉?凭经验?所以,我们如果有健全和完善的采购核价体系,这个问题就简单了,此体系是核查价格真实性、准确性,直接控制采购成本、直接提升产品毛利率控制手段之一。那么,如何建立和完善呢?首先我们须拟定《采购核价制度》,规定核价起点、核价范围、比价家数、质量规格填写要求、核价机构、核价方式、表体格式、紧急采购流程、信息库的建立、审批流程、核价授权人、奖惩办法等等,比如某某采购油类,金额10万以上,如规定10万以上非合同制供应商采购需至少4家以上供应商,且其中至少一家为新供应商,那么核价人员在核价时则严格按制度执行,比价方式采取背靠背等方式,对价格与市场行情不符等,核价人员可直接不通过,对有违规操作等直接上报上一级或至总裁等签批。一般核价人员由财务部或审计部指定专人兼任,但如果企业为较大集团等,可成立专门核价部专门核价人员,予以死死控制成本,从最源头抓起。根据以往核价经验,以本工厂为例,平均每月有几千至十万左右的核减额,此即为毛利率提高措施之一。

八、配方成本或规格的合理调整

产品研制成功后,通常其产品将会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但是在当今竞争如此残烈的时期,其配方技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首先基本风味稳定性及特色性,就需要不断的尝试以求更美化,同时,为了保证一定的毛利水平及提升利润空间,我们通常须在配方或规格上下功夫,比如某调料包等克重是否明显处于浪费,消费者通常会剩余部分物质,那么我们就在不影响风味性方面作适当减少;又如通过成本测算,发现成本结构组成中某类直接材料占配方比始终居高,且采购成本较高,那么我们通过研发人员的物料搜索,发现有某物料是浓缩型的,虽价格比目前高,但通过折算后反而更能节省采购成本,则我们即作调整以减少成本支出;同时通过对所有产品成本结构比的不断研制、调整,也能直接进行成本的节约。

九、工艺流程的改进或规格的调整

在日常生产过程中,由于操作流程及工艺设备等决定,工艺流程似乎是不会随意改变的,但由于成本压力,迫使我们不得不去想办法改变,比如在现有工艺上开发成本档次低而又适合消费市场的产品,如以前可能有5或6个生产工艺流程,如果取消其中一个流程或改变工艺,缩短生产工期,节省人力成本,则直接提升了新开发产品的利润空间。如某泡制类产品制作某成品时以前可能是为了美观去掉了大部分头部,那么改按在头部稍作修剪并成十字改刀切开后一样美观,所不同的是每单位节约了材料消耗则批量累积又节省了部分成本支出。

篇9

关键词:科研经费 管理 对策

地震事业单位作为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重要力量,在地震预警及灾害预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国家对地震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大,地震事业单位的科研任务逐渐加重,投入的科研经费也就越多,随之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日益严峻。规范地震科研经费管理不仅能确保科研工作科学有序地开展,而且还能预防科研腐败地发生。因此,对科研经费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探索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措施,确保科研经费合理、合规、专项、有效使用,已成为地震事业单位当前面临的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一、目前我国地震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不科学、不细化

因项目负责人缺乏对预算管理政策的了解,导致预算编制不细化,以及与预算执行、资产管理有脱节现象发生。地震事业单位的科研项目的预算通常由项目负责人自行编制,没有专业的财务人员参与,项目负责人与财务及资产管理部门缺乏沟通,对合理编制经费缺乏前瞻性和计划性,导致编制时没有根据本单位现有资源充分全面考虑,例如没有考虑到充分利用本单位现有的闲置资产及对购置资产循环利用的考虑等,造成本单位现有资源的浪费等情况频频发生。

(二)相关负责人对科研经费管控意识淡薄

在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地震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的政策观念和管理意识直接影响着经费管理的效果。由于地震事业单位科研项目来源渠道比较分散多样,涉及的政策、管理办法也多,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受传统思维定势影响,对科研进度的掌握不清,对经费管理的规范意识不强。所以在经费审核时,对于提交的资料、业务事项没有认真审查、复核,可能会出现项目负责人把某个项目的科研经费挪用到其他科研项目中支出,甚至出现项目负责人利用虚假票据套取资金,通过编造虚假劳务合同、虚构人员名单等方式虚报冒领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的情况。

(三)内控制度缺失

不同的项目主管单位制订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尺度宽严不一,而且一般着重于明确经费申报、管理的程序,缺乏对经费及预算管理的精细化要求。地震事业单位作为项目的依托方,对科研经费通常没有专门的管控细则,没有考虑科研经费的特点,仅对科研经费报销票据的合法性进行审验。内控制度的缺失助长科研经费使用的混乱,给项目负责人留下了较大的操作空间,存在无规可依、缺乏约束的风险,大大影响了科研经费管理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四)各部门缺乏协调性,科研经费管理信息传递不及时

科研经费管理涉及项目组、财务部门、科研管理部门、内审部门等多个部门,部门之间的联动配合离不开有效的信息共享。在目前的机制下,各部门之间信息传递不及时,整体协同配合不强,影响科研经费执行效果。主要体现在:

(1)项目负责人没有及时向财务部门了解项目经费的使用明细和进度,从而无法有效掌控经费使用进度,难以对项目经费做出有效控制。

(2)财务部门作为科研项目经费监管的重要部门,信息获取不及时往往会造成经费监管缺位。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财务部门因未能及时取得科研项目内容、预算批复的资料,所以无法将项目和相应的预算资料一一对照来严格审核报销经费与项目的相关性与匹配性,难以控制不合理开支,从而起不到对科研经费使用过程的监督作用。

(3)科研管理部门不了解科研经费的整体使用情况,无法对科研项目管理的整体布局、使用效果进行科学管理,对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强。

二、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对策

(一)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细化预算

一是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尤其是项目预算的编制人员,使其正确把握预算编制的相关政策及执行政策,尽量确保预算编制的合理性。

二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编制预算时,应充分利用部门现有资源,相应的资产管理部门对于本单位资产的状态定期更新,科研项目尽量使用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资产物料,体现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充分性,避免浪费。

三是完善编制方法,细化预算编制。各项目预算编制人员根据规定尽可能细化预算,使经费实实在在落实在项目的每一个细节,如无特殊情况,不得擅自变更经费预算。

(二)加强教育与承诺机制,提高相关人员科研经费管控的意识

增强地震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对科研经费管控工作的认识是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首先,地震事业单位应加强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特别是项目负责人和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反腐教育,学习科研经费政策和导向的变化,加强对不同来源渠道科研项目管控办法的掌握,建立健全审批制度,严格按照资金开支范围和标准以及研发进度办理支出,提高合法、合规、合理使用科研经费的专业能力。其次,地震事业单位应积极推行承诺机制,由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经费的真实性和遵守项目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做出书面承诺,强化对违规行为的追究,增强项目负责人的自律意识。

(三)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堵塞漏洞和风险

完善科研管理内控制度是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结合地震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科研经费管控细则,梳理科研经费申报、使用、结题等各个环节上的风险点,从体制上、程序上、权限上规范和约束各职能部门和项目组的行为,建立健全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确保经费安全合理使用。例如完善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结账、成本决算管理办法,项目负责人按照程序履行完结手续,及时清理结余资金,财务部门及时结账并编制项目成本决算,避免结题不结账情况的发生。

(四)强化信息共享和公开,加强部门联动

地震事业单位对科研经费管理应当建立部门联合管控机制,明确各自责任,避免“谁都管又谁都不管”的情况,保障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严密有效开展。

1、加强科研项目组、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突出各自优势、加强协作

一是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将科研经费预算情况、经费使用、项目进展情况在各部门之间无障碍传递。财务部门应定期向项目负责人和科研管理部门提供经费的使用情况,使项目负责人更好地掌握经费使用进度,便于合理安排资金,及时分析资金使用方向和发现问题,也便于科研管理部门了解、掌握和监督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使相关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科研经费的动态信息,提高科研经费管理的工作效率。

二是管理部门应突出各自优势,加强部门联动。科研管理部门应发挥对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优势,关注政策和导向的变化,对本单位的项目负责人申请和使用经费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内审部门应不定期对科研经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通知项目负责人或相关部门予以整改,确保项目经费的有效使用。

2、推进科研经费信息公开机制

地震事业单位应在单位内部公开项目资金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项目组人员构成、仪器设备购置等情况,使科研经费使用信息置于阳光下,接受内审部门和群众的监督,促使项目负责人慎重使用科研经费,避免经费的浪费。

三、结束语

地震事业单位的科研经费是国家财政资金,来源于众多的纳税人。作为资金使用者的地震事业单位,有责任运用多种管控手段合理、高效的使用资金,以体现科研经费推动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初衷。

参考文献:

[1]王爱青.加强医学科研经费管控的措施浅析[J].财务与会计,2015.(9):56

[2]徐红丽.高校专项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8):144-145

篇10

关键词:财务管理 合同管理

一、前言

目前不少企业聘请律师对本单位签订的合同进行审核把关,目的是降低企业风险,避免纠纷的发生。而律师对合同审核把关的出发点往往是基于合同条款的用词规范、严谨,符合法律的强制性规定等方面考虑,而基于企业的内部管理、财务核算方面的要求,考虑的相对少一些,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很少参与合同的谈判、审核、监控、存档备查等项工作,造成企业合同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对销售部门转来的单据被动的事后接受,凭借自己对业务内容的理解进行记账、核算,出现财务人员“死记账、记死账”的尴尬局面,使财务核算内容不全面、不准确,不能很好的用财务数据揭示企业发展的态势,不能为经营者、决策者提供高质量的决策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经营顺畅发展。

二、财务管理与合同管理的联系

在当今经济社会,签订合同已经是一个司空见惯的事情。平常百姓装修房屋要与装修公司签订装修合同,有富余房屋的房主将房屋出租要签订出租合同。在企业中,签订合同更是平常的事情,采购货物要签订采购合同,出租资产要签订租赁合同,工程施工要签订工程施工合同,并购企业要签订并购协议等等。国有企业对合同管理工作更是严格,一些国资管理部门对监管企业下发关于加强合同管理的文件,明确规定对合同的标的、期限、事项达到一定条件的情况下,需要事先申请、报批并备案,且作为对监管企业的量化考核内容之一,由此可见,订立合同是企业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效方式,加强合同管理,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合同管理工作的好与坏,影响着企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果。

合同管理管理工作是动态的工作,从寻求合同的一方主体、拟定合同文本、磋商合同条款、签订正式合同,到履行合同、合同变更、终止、出现合同纠纷等等事项,都是企业经济运行的环节。财务管理工作渗透于企业经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财务管理与合同管理紧密相连,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增加对合同的监督、管理工作,不但能够促进财务人员了解掌握企业经营状况,准确核算经济业务,形成真实、全面的经营成果,更是企业从财务管理角度实现对经济业务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补救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扎实的财务管理是合同管理工作的有力保障,有效的合同管理工作,可以促进企业实现预期的经济目标。

三、财务工作中加强合同管理的几方面作用

(一)赋予财务管理人员对合同管理的职责和权限,是保证合同管理工作良好运行、提高财务监督效果的有效途径

财务管理部门,作为企业运行的重要机构,赋予对合同管理的审批、会签职责和权限,势必有助于合同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财务管理人员,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参与者,应主动参与合同管理,并发挥积极作用。一方面,财务管理人员掌握企业经济信息比较准确,有助于合同签订前的因素对比分析。比如主要从事资产租赁经营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掌握企业租赁资产的具体面积、租金价位、相同区域的经济增长幅度等因素,在租赁合同签订之前,由财务人员对拟定的租金价位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意见,有助于制定合理的租金价位与招商厂家进行洽谈,使企业经济效益尽可能实现最大化。另一方面,财务人员对合同条款中涉及账务处理的内容会更加关注,从账务处理的角度提出意见,有助于企业在实际业务操作过程中的严谨规范。再有,由财务管理人员参与合同的签订,有利于企业财务的公开、透明,防止“一言堂”以及随意变更合同内容、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出现。因此说,赋予财务人员对合同管理的职责和权限,是保证合同管理工作良好运行、提高财务监督效果的有效途径。

(二)财务人员参与对合同履行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可以提高合同管理的效率,降低成本

1、参与合同条款的拟定工作,有助于加强资信审查,明确条款的约束性

财务人员参与合同的拟定、洽谈工作,有助于审查合同另一方主体的经济履行能力,考察企业资信、经营范围;有助于从本企业财务实际操作的角度拟订合同文本,使账务处理严谨、规范。比如说在租赁业务中,明确约定收取租金的具体日期,以及在收取租金的同时开具租金发票,以此明确财务业务的操作流程,防止拖欠收入、先行纳税的情况出现。

2、负责签订合同的存档备案工作,有助于合同管理资料齐备、信息全面

一份经济合同可能持续履行几年或更长时间,财务工作会贯穿合同履行的全过程,在履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合同补充、合同变更的情况,由财务人员负责合同的保管工作,一方面使合同资料齐备,经济业务信息连续、有效;另一方面财务人员及时掌握合同变更、解除等信息,有助于调整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使财务管理事项更加及时、准确。在出现纠纷时,财务人员会提供齐全的财务手续来佐证合同的履行情况,有助于纠纷的化解和处理。

3、参与合同履行过程的管理工作,有助于规避企业经营风险

首先,在目前的经济行为中,存在不少的随意性。比如说工程施工合同,存在“黑白合同”,还有工程挂靠的行为,这些现实情况造成领受(给付)工程款可能不是合同的一方当事人。现实中因这类情况出现不少经济纠纷。财务人员参与合同管理工作,在财务凭证的取得上注重合法、合规的审查,加强账务手续的完善工作,在遵守财务制度的同时,也能规避企业经营中面临的风险。比如在审核工程发票时,与工程施工合同的主体进行核实,如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对发票不予接收入账;涉及领取款项时,要求领款人有合同主体一方的盖章委托书,由此确保资金往来的安全。

其次,对合同加强管理,有助于杜绝超规模筹集资金和计划外资金支出,使资金支出成本更具合理。比如工程施工合同,财务人员对给付工程款的时间、方式、支付额度、保证金的支付等内容充分掌握,在后续合同履行过程中,根据合同内容,有计划的筹集安排使用资金,既节约资金成本开支为企业增加效益,又规避可能面临的合同违约风险。

再有,对合同加强管理,有助于发挥财务管理的监督作用。财务人员对合同履行情况密切关注,针对不同主体、经济类型建立风险防控办法。比如租赁合同,对租赁面积体量大、租期较长的租赁商户,关注租赁商户的经营状况,充分掌握商户进货、出货的流量,利润高低状况,有助于租金收入的及时收取,在商户经营出现异常或屡次出现拖欠租金时,要及时与业务部门反映问题,防止出现商户违约撤租,企业暂时不能及时补招新商户而造成经济损失的情形。

4、参与合同管理工作,有助于在企业集团内部降低税负

规模较大的集团公司,存在跨行业经营的现实状况。由财务人员参与合同管理工作,有助于利用集团内部企业经营领域的不同,利用税法知识合理避税,降低企业税负。比如说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进行经营投资时,土地增值税是一项不可避免的税负。而如果有财务人员参与合同的制定、洽谈、协商工作,财务人员能够根据掌握的税法知识,利用集团控股的优势,以其他非房地产开发的名义进行投资,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规避土地增值税的问题,使集团利益最大化。

四、进一步提升财务人员在合同管理中作用的途径

(一)加强财务人员合同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财务人员对合同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签订合同的质量。为了更好的提升企业经营运行质量,实际工作中部分企业自己外聘专业教授或律师,结合本企业经营范围、工作出现的问题情况,“量体裁衣”,有针对性的传授合同、法律方面的专业知识,解决企业实际经营管理遇到的疑难问题,使得财务人员能够将学习的合同管理知识,很好的与财务知识相结合,促进提高签订合同的质量。

合同管理不是阶段性工作,是企业运行发展中的一项长期重要工作内容,加强对财务人员在合同管理知识的考核和培训工作势在必行,并且应当建立培训、考核和奖励的长效机制,与财务人员的升职、评优选先挂钩。通过财务人员长期、循序渐进的加强合同知识培训、学习,增强财务管理对合同签订、履行、变更的审核、监督、评价作用,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二)财务人员主动参与经济纠纷的处理解决

在现实工作中,财务人员少有参与企业经济纠纷处理解决事务的。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设有法务部门,专门负责处理企业经营管理运行中出现的经济纠纷、劳资纠纷,财务人员虽然学习一些合同或法律方面的相关知识,由于没有机会领会法庭或仲裁庭对企业经济合同履行事务的审判,对合同管理往往局限在存档备查的形式上,造成在合同的谈判签订时、经济业务的履行中,不能主动提出有针对性的实质意见供领导层决策。而刻意锻炼财务人员参与纠纷的处理工作,可以增加财务人员的实践经验,知晓纠纷的关键节点与账务处理的联系,提高财务人员在今后实际工作中辨别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将合同管理流畅的蕴含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深层次。加强合同管理对财务管理的积极作用必将得到企业的重视和认同。

参考文献:

[1]吴云.试论财务管理中如何加强合同管理[J].中国外资,2012(10下)

[2]刘丽坤,毕雪梅.加强财务监控 提升企业合同管理水平[J].中国集体经济,2010(08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