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预警机制范文
时间:2023-11-14 17:36: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财务预警机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财务困境;财务预警;机制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企业作为一个法人个体,不可避免的问题是生存、发展和获利。由于企业所面临宏观经济、政治、法律等往往具有不可控性,同时企业也因资本结构不够合理及其他企业自身问题,使企业面临各种潜在的风险。如何顺利地化解这些风险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是每个企业高管们不得不关注的焦点。本文立足于财务角度,结合当前国内外一些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机制建设研究的成果,探讨建立企业财务预警机制途径。
二、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原因分析
企业发生财务困境,起初通常表现为企业短期资金周转不灵,进而由于处理不当,而给企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入不敷出,甚至资不抵债。结合国内外一些企业走上了“绝路”的案例,通常造成财务危机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回收引起的财务危机。资金回收引起的财务危机是企业在产品销售或对外提供服务过程中,由于收回资金的时间和收回资金的数额不确定而引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赊销是企业促销和占领市场份额的主要手段,但同时也要承担他人占用企业运营资金的机会成本及到期不能收回货款的坏账损失。长期以来,在“权责发生制”的会计确认原则下,企业只注重账面利润,而不注重现金流量,更多的资金被客户占用,使利润虚增,企业陷入严重的资金短缺或不能周转的困境之中。
2、融资引起的财务危机。融资引起的财务危机是由于企业利用负债筹资而引起到期不能偿还债务本息的可能性。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企业在筹资时未能把握好负债规模、利率和期限,使其在银行或其他机构的不良贷款不断堆积,负债累累,从而造成财务危机。其次,是企业经营不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和流动资产中的速动资产不足速动比率过低引起的。
3、投资引起的财务危机。投资引起的财务危机是指企业对内或对外有关项目进行投资时,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原投资额不能按期收回,或根本无法收回而使企业遭受损失。这种危机主要是企业不能准确预计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导致决策失误形成的,这种失误严重时直接危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通常过度扩张引起的财务危机在国内时有发生,比较典型的是巨人集团的轰然倒塌。
4、资产跌价引起的财务危机。资产跌价引起的财务危机通常是由于宏观方面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如通货膨胀、政策变化、法律约束及科学技术发展等原因,使投资者投入的资产遭受跌价、贬值的损失,从而导致资不抵债。
5、利润分配引起的财务危机。利润分配引起的财务危机是由于企业决策者制定分配政策不当,给企业未来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利的影响。如,股利分配率过高,虽短期可刺激股价上升,但却给企业带来偿债能力和筹资能力的下降,给企业未来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制约。
三、财务预警模型分析综述
通常企业的财务危机的形成,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阶段具有潜在性、不易发觉,而到了质变阶段往往又是“病入膏肓”、回天乏术。如何对企业潜在的财务危机正确预测,把企业的财务危机消除在最初阶段一直是一个值得思索、探讨的问题。综合国内外实证研究成果,财务预警模型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一元判别模型。一元判别模型是指将某一项财务指标作为判别标准来判断企业是处于破产状态还是非破产状态的一种预测模型。一元判别模型的主要思想是通过比较财务困境企业和非财务困境企业之间某个财务指标的显著差异,从而对财务困境企业提出预警。最早的财务危机预警研究就是Fitzpatrick所做的单变量破产预测模型。但是,由于该模型利用单一指标作为衡量企业财务困境的指标,很难具有代表性,很容易造成以一带全。因此,该模型应用的范围很小。
2、多元线型判断模型。多元线性函数模型是对企业多个财务比率进行汇总, 求出一个总判别分值来预测企业财务危机的模型。它从总体的、综合的角度来检查企业的财务状况,未雨绸缪,做好财务危机的规避或延缓财务危机的发生。多元线性函数模型中应用最广的是Z分数模型。
3、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多元逻辑回归模型的目标在于寻求观察对象的条件概率,从而据以判断观察对象的财务状况和经营风险。它是建立在累计概率函数的基础上,不需要自变量服从多元正态分布和两组间协方差相等的假设条件。Ohlson 第一次采用多元逻辑回归模型进行破产预测。他通过分析样本公司在破产概率区间上的分布以及两类错误和分割点之间的关系,发现至少存在四类影响公司破产概率的变量:公司规模、资本结构、业绩和当前的融资能力。
4、多元概率比回归模型。多元概率比回归模型也假定企业破产的概率为P,并假设企业样本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其概率函数的P分位数可以用财务指标线性解释。其计算方法和多元逻辑回归方法很类似,先是确定企业样本的极大似然函数,然后通过求似然函数的极大值就可以得到相关参数的值,接下来就可以利用推算出来的多元概率回归模型求出企业破产的概率。与上面其他模型不同的是,该模型主要是利用P值的大小作为判断企业破产的界限。
5、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是一种通过非财务指标建立的,主要是将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应用于财务预警的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平行分散处理模式,其构建原理是基于对人类大脑神经运作的模拟。人工神经网络具有较好的模式识别能力,还可以克服统计等方法的限制,因它具有容错能力,对数据的分布要求不严格,不需要考虑是否符合正态分布的假设,具有处理自律遗漏或是错误的能力,而且可以处理非量化的变量,最重要的一点是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学习能力,可随时依据新准备数据资料进行自我学习训练,调整其内部的储存权重参数以对应多变的企业运作环境。
四、企业财务预警机制建议
正是因为企业产生财务危机的原因、企业财务预警模型多样性,因此企业在决策财务预警机制时具有多重可选择性。
1、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预测财务指标。不同企业、不同发展时期面临的风险是不同的,正确地根据企业自己的情况选择合理指标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如在急速扩张阶段就得注意负债规模的大小,那么就得更多地考虑用负债规模来进行财务预警。
2、模型的选择上,也应当根据企业自己实际能够获得的数据进行选择。不同类型企业的财务数据往往是有很大差别的,同时有的数据可能被人为地更改过,这些数据就失去实际意义,就需要剔除以提高预警的正确性。
3、企业应当注意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定量分析往往具有客观、易于度量的特点,定性分析则是主观性、模糊性的特点。企业面临的风险和危机与日俱增,这时的预警功能决不仅仅是计算几个比率,对比几个指标所能实现的,必须创建系统的方法库和模型库,全面使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管理学、财务学、统计学等,在重视定量分析的同时加强定性分析方法的应用。
4、财务预警机制的后续管理。后续管理工作可以保证预警机制的正常运行和预警功能的充分发挥,主要包括正常监管和维护,保证预警机制与其他管理系统之间数据接口通畅、数据共享充分;财务业务数据、指标体系、预警临界标准等有序更新,保证预警功能的准确和及时;保障各项数据库的安全和完整,加强数据库的防病毒入侵、防黑客盗取、防非法操作等。
篇2
[关键词]财务风险 预警 防范 分析
中图分类号:D41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6-0286-01
目前,煤炭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多变化的市场状况,存在着各种难以预测和不可控制的因素,发生财务风险或困难甚至破产清算的现象不断增加,财务风险给煤炭企业职工带来严重的影响。企业员工、特别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只有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加强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实时分析与控制,有预见性地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才能降低财务风险,保证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企业财务危机尽管形成的原因有多种,结果的严重程度也不相同,但基本上都有一个逐步恶化的过程。因此,企业应该及早发现财务危机信号,预测并化解可能的财务危机,这就是实施财务预警的意义所在。
1 财务预警机制的内涵
财务预警就是利用财务指标度量企业财务状况偏离预警线的强弱程度发出财务警戒信号的过程。
财务预警机制是企业选择重点检测财务指标,确定财务危机警戒标准,监测和发现财务危机,及时警示有关负责人员,并分析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发现企业财务运行潜在的问题,提出防范措施的一套系统和制度。
2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提高风险预警效能
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中,因各种不确定性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企业财务状况偏离正常范围及造成财务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运营风险、分配收益风险等方面。企业的经营运作,其最终成果体现在财务上,因此企业的经营风险最终也体现和归结于企业的财务风险。
2.1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指在企业财务危机的控制中,设立一些科学化的敏感性财务指标,通过观察这些指标的变化,对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进行预防的一种财务分析系统。企业应把财务风险的预警列入到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去,并建立关于财务风险的预警分析与报告制度。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或减少企业的风险损失。其系统设置主要是确定财务预警指标和设立财务预警标准。
根据《山东省省管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暂行办法》,财务风险预警指标采用反映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本结构、资产质量等四个方面10项财务指标。
1、速动比率(短期偿债能力)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100%
2、已获利息倍数(长期偿债能力)
已获利息倍数=(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利息支出
3、资产负债率(长期偿债能力)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4、或有负债比率(资本结构)
或有负债比率=或有负债余额÷(所有者权益+少数股东权益)×100%
或有负债=已贴现承兑汇票+担保余额+贴现与担保外的被诉事项金额+其他或有负债
5、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运用效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数)=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
6、不良资产比率(资产运用效率)
不良资产比率=期末各项减值准备余额÷(资产总额+减值准备余额)×100%
7、带息负债比率(资本结构)
带息负债比率=(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应付利息)÷负债总额×100%
8、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盈利能力)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少数股东损益)
9、流动资产周转率(资产运用效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10、资产现金回收率(资产运用效率)
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平均资产总额×100%
2.2 财务风险指标的预警区间设置
根据国务院国资委制定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2010年),各项指标在行业值较差值以下的作为特别监控指标;在行业值平均值与较差值之间的作为重点监控指标;在平均值以上的作为一般监控指标,企业每年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编制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对预警区间进行调整。
2.3 编制财务风险报告和分析报告
每季度,对于财务风险特别监控单位及重点关注企业,针对财务风险测评得分较低的指标(指标出现异常波动的,处于预警区、危机区的),应编制财务风险报告和分析报告,认真分析原因,查找财务风险源头,研究防范改进措施,及时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减少因财务风险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在上述财务风险评价的基础上,为进一步防范风险,加大监控力度,还应建立重点指标的财务风险预警制度。依据企业的决算数据,参照全国《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行业资产负债率水平及企业实际,将企业债务风险划分为三个预警区间:
资产负债率高于80%,属于债务风险特别监控的企业;
资产负债率在70%-80%,属于债务风险重点关注的企业;
资产负债率低于70%,属于债务风险一般关注的企业。
3 风险控制策略
财务预警系统一旦发出风险预报。则立即根据预警信息类型、性质和风险程度等选择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风险控制策略主要有以下四种:(1)回避风险法,回避风险法是指企业在进行风险决策时,尽可能选择财务风险较小的投资方案,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发现不利情况则及时中止或调整方案;(2)降低风险法,降低风险法是指企业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和加强管理等方法来降低风险;(3)分散风险法,分散风险法是指企业通过联营、横向或纵向多样化战略来分散风险;(4)转移风险法,转移风险法是指企业通过购买保险或签订转包合同等办法将风险转移。
参考文献
[1] 穆晓英.浅议我国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商业经济,2009,(17).
篇3
财务预警机制是以财会信息为基础,以企业支付压力和收支性财务危机为表象,以预警企业资金配置失效为实质的财务管理预警机制。财务预警机制预警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企业收入低于运营成本为特征的运营失败;以企业资金安排调度不当等为特征的资金运转不周;以无力偿还到期债务为特征的无力偿债;以企业总资产小于企业总负债时严重无力偿债为特征的资不抵债。
财务危机存在潜伏期、发作期、加剧期以及恶化期四个阶段,而财务预警机制在这四个阶段分别有不同的类型特征。最好是利用企业的财务预警机制在财务危机的潜伏期将其扼杀,如若不能,就在发作期加以控制防止加剧恶化,或者将其带来的损失进行控制处理,使损失降到尽可能低的程度。
二、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
(一)影响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
主要有社会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以及建筑行业的行业因素的影响。其中,社会的宏观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国家政治的影响、经济政策调控的影响、经济体制的影响、经济的发展状况与水平的影响等等。行业风险,主要指的是建筑施工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状况。例如,建筑行业的市场透明度不高、地方保护严重以及一些不规范竞争(不顾自身实力不计成本压低报价甚至于垫支等只为中标,导致施工企业平均利润下降风险增加等)等因素诱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
(二)影响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因素
随着建筑施工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承揽的项目越来越多,其所需要的资金周转与投入就会越来越多,因此就会面临融资问题。有些施工企业在不考虑自身偿债能力以及自身资产的情况下盲目融资,导致极大的财务风险。此外,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垫资施工的风险、施工企业应收账款不到位、建设方未能按照合同以及施工进度,完成支付工程款造成拖欠等项目的工程量被列入经营成果后,企业还需要为这些工程缴纳各种税款支付贷款利息等,对施工企业的财务带来巨大的压力和风险。最后,建筑施工企业缺乏财务风险评估机制以及财务预警机制,所以会发生更高概率的财务险,从而影响到施工企业的运作与发展。
三、施工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构建以及财务危机防范措施
(一)关于构建施工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一些探讨
1.施工企业财务预警机制指标的选取。施工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构建离不开各种指标,如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以及资本构成指标等财务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包括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资产收益率越高表明企业效益越好,总资产报酬率越高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主营业务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市场竞争力越大。营运能力指标,包括资产周转率、回收账款周转率等,资金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资产使用越充分,若较低则表明资产利用不充分,盈利能力低。回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表明账款回收速度快,流动资金充分,偿还债务的能力较强。偿债能力指标,主要考虑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越小表明企业偿还债务能力越强。
2.施工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诊断系统。施工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核心内容,包括监测、识别、诊断以及评价四个环节。首先,从项目开始施工到结束进行全程检测控制,重点监测可能出财务状况甚至危机的环节或者项目部分,形成监测信息档案。其次,就是根据监测部分形成的信息档案进行识别,及时发现、找出,并反馈其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潜在的危机。然后,对于已经识别出的危机进行诊断,找出问题的主次矛盾,为进一步提出解决办法做铺垫。最后,就是对已经确认的危机进行评估判断,以此确认其可能或者已经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二)关于防范施工企业财务危机的若干措施
1.构建施工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及时有效地应对财务危机。构建施工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可以有效地发现企业的财务危机,并且迅速地诊断评估,以备企业领导阶层进行判断并做出决策。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不单单需要相关财务预警模型,还需要施工企业各个部门的协同合作。各个分部门按照施工企业的项目分别建立各自的财务预警系统,共同组建成整个施工企业的总体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如此便可以有效地防范施工企业的财务危机。同时,树立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配合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可以降低财务风险。例如,A企业制定《月报成本管理办法》和财务信息迅速反馈系统,这样能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和漏洞,从源头和过程进行及时布控,极大提高了对风险的防御能力。
2.加强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要有效防范施工企业的财务危机,首先就需要做好项目工程的管理,也就是施工企业成本中心的管理,特别是项目资金的管理。比如实施工程项目资金收支的预算管理;建立严格的预算审批制度;确定项目资金回收的责任人;做好项目工程成本预算管理、项目工程成本过程管理、成本结算管理等等。
3.加强投标项目和劳务分包商的管理。在投标过程中慎重选择投资目标,对投资目标进行综合评估和可行性分析,对于资金垫付量巨大并且盈利能力较低的目标果断舍弃,不能因为建筑市场中“僧多肉少”就盲目投标。在投标过程中禁止与非法机构合作采取“围标”措施,拒绝通过非法措施取得项目。核实业主开工手续是否齐全,信用纪录是否良好,资产归属是否清晰。分包商的选择必须把控质量和数量,选择信誉好、业务能力强的分包商,对于信用差,业务能力不达标的分包商要坚决剔除。
4.加强合同管理。施工企业的合同签订必须谨慎,认真研究合同的每一项条款,全面考虑,尽量避免出现经济纠纷的可能。尤其是涉及到工程款结算、验工计价方式及时间、违约条款等方面时,条款必须全面清晰,不得存在模糊条款,不得存在异议条款。
5.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现金流对施工企业来说非常重要,施工企业应该定期分析应收账款,将欠款企业分成不同的等级类型,密切关注欠款企业的运行状况,在欠款企业状况允许时,应及时收回账款。对于欠款数额巨大、回收困难的单位应该重点督促,对于不按时还款的单位可以考虑通过法律途径追回账款。施工单位可对本单位员工实施追款奖惩制度,对于在追款过程中表现良好,追回账款数量大的员工采取奖励措施,同样对表现懈怠的员工予以惩罚。施工单位应对欠款单位做信用记录,对于还款表现差的单位拒绝与其再次合作。
四、总结
篇4
关键词:财务风险;市场经济;风险防范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和特征
在当今理论界,对财务风险这一概念的理解存在很多观点,财务风险是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因素,使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最终财务成果与预期的经营目标发生偏差,从而形成的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或更大收益的可能性,这个定义是得到普通接受的。
企业的财务活动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筹措资金、长短期投资、分配利润等都可能产生风险,根据风险的来源可以将财务风险划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存货管理风险、流动性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总体来看,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企业的理财活动跟不上复杂多变的外部经济环境
企业财务活动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下,并受这些环境的制约,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包括国民经济整体的形势及行业景气度、国家信贷以及外汇等政策的调整、银行利率及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程度等。企业理财环境的变化莫测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因为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其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预见和难以改变的,这必然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活动。
(二)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率偏高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金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将使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现阶段,企业大部分生产经营资金的来源为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从国有企业财务结构来看,普遍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较高、银行贷款过多的问题。因为当企业生产规模扩张过快、流动资金严重短缺时,必然会向银行借入资金。借入的资金将会产生借款费用,这些费用与还款的压力有时就会构成一定的财务风险。
(三)企业的赊销、垫资比重加大
现代社会企业间广泛存在着商业信用。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和产值,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和垫资的方式销售产品、承揽工程。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这可以增加企业利润,但相当多的企业在此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和垫资,造成大量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
(四)企业收益分配政策缺乏规范性
企业在不同成长与发展阶段所采用的股利政策也不同。其分配方法的选择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状况的判断和企业的声誉,从而影响企业资金的来源,也可能影响企业潜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例如,采用剩余股利政策则说明企业处于初创阶段,此时企业经营风险高,有投资需求且融资能力差。另外,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如果缺乏控制制度,不结合企业的实现情况,不进行科学的分配决策,必将影响企业的财务结构,从而形成间接的财务风险。
(五)企业内部财务监审制度不健全
内部财务监控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独特的系统,为使其能更充分地发挥其职能作用,企业不仅应该设置独立的组织机构,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内部财务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而现阶段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使有,其财务监督制度执行也不严格,特别是有的企业管理与监督合而为一,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纪律置若罔闻,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六)企业理财人员风险意识不强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策略和方法
(一)企业应树立风险意识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要承担相应的经营风险。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设计如何应对方案,否则风险来临时,企业毫无准备,必然会招致失败。因此,企业必须认真分析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经营管理策略,提高企业对生存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应变能力。
(二)制定科学的投资和资金计划
对新项目投资要准确测算项目资金需求,防止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实际资金需求超出预算,项目尚未建成就出现资金缺口。在生产经营中加强现金流量管理,从严控制款项的收支。按订单采购原材料,科学组织生产和经营,以减少库存积压,加速流动资金周转,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同时,企业在年初制定年度预算时,要预测全年现金流量,预算资金缺口,提前准备融资方案,充分利用各种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进行融资。
(三)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预警机制
企业必须立足于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网络和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及时的预测和防范,并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如通过控制经营风险来减少筹资风险,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来控制投资风险。根据市场变化制定生产经营计划,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高企业盈利水平,避免由于决策失误而造成的财务危机,把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
(四)负债结构要合理
企业在充分考虑影响负债各项因素的基础上,谨慎负债,在制定负债计划的同时,使其具有一定的还款保证,企业负债好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流动比率不低于1:1,最好流动比例保持在2:1的安全区域。流动比率越高,表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流动负债获得清偿能力的机会越大,债权越有保障。因此,企业应根据需要对长期、短期借款合理安排,防止还款期过分集中。应制定详细的还款计划,进行必要的还款计提,以免债务到期日无法偿还,带来连锁反应,影响企业的信誉和生存。
(五)负债规模要适度
企业必须保持合理的负债总额和资产负债率,做到适度负债,量力而行,随时衡量自身的资金结构是否合理,企业负债比率是否与企业实际情况相适应等,以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对企业所有者来讲,当企业资本收益率大于筹资资本时,资产负债率越高越有利,但资产负债过高,势必会影响企业的偿还能力,为筹资带来困难,对债权人来讲,资产负债率越低,风险越小。为了增强抵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企业必须着力于补充自有流动资本,降低资产负债率。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将资产负债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最理想是控制在30%~50%左右。
(六)企业在财务风险防范上还可以采用一些技术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转移法
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例如,在对外投资时,可以采用联营投资方式,将投资风险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它企业。采用发行股票方式筹资时,选择包销方式发行,可以把发行失败的风险转移给承销商。采用举债方式筹集资金,企业可以与其他单位达成相互担保协议,将部分债务风险转移给担保方;企业还可以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将财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采用这些方法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2.回避法
即企业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现实的基础上,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规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企业在选择债权性投资和股权性投资时要根据企业自身承受风险得到能力进行评估、分析。一般而言,股权性投资远大于债权性投资的风险。
3.分散法
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风险较大得到投资项目,避免因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一些产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可以被其它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企业对外投资多元化是将资金投资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
4.降低法
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财务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企业可以建立风险控制系统,配备专门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及化解风险;也可以建立风险基金,对长期负债建立专项偿债基金,以此降低风险损失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篇5
一、企业财务预警
企业财务预警,就是从财务角度对企业进行预警,它是架构在企业预警理论之上,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相关经营资料的分析,利用及时的财务数据和相应的数据化管理方式,预先告知企业所面临的危险情况,同时分析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发现企业财务运营体系隐藏的问题,以提早做好防范措施并提出相应的预警对策的财务分析系统。
企业财务预警与企业的财务风险、财务预测、财务控制、财务评价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筹资、投资、资金回收、收益分配等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和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实现的财务收益和预期收益发生背离,因而有蒙受损失的机会或可能性。从财务预警系统的角度看,财务风险应属于其警源范畴,无论是利率、汇率、通货膨胀风险,还是筹资、投资、资金运作风险,都可能成为企业财务预警的警源。研究财务预警首先就要寻找财务警源,分析财务风险,尽可能地避免财务风险。因此,财务风险分析只属于财务预警研究的一部分,对财务风险的甄别、衡量只是对财务预警的警源进行分析。
财务预测,一般指估计企业未来的投融资需求,其目的是有助于应变。财务预测相对于财务预警而言,是为财务预警提供了一套分析工具,如利润规划中的盈亏临界分析、因素变动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等财务预测方法,常常被财务预警研究所采纳。因此,财务预测也是财务预警的一个方面,销售预测、利润预测、资金预测分别相当于财务预警研究中的一系列警兆、警素的分析。
财务控制是指企业为完成预定的生产经营任务或使未来财务成果达到计划规定的目标,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及财务行为所进行的监督和调节,以制约企业经济活动,使之合理合法、有效地进行。财务控制经常将实际成果与财务预算相比较,确定资金的收入、支出、占用和耗费等方面的差异,找出原因,采取措施纠正和消除偏差。它相当于财务预警中的预控措施和预警对策,同样是财务预警研究的一个方面。
财务评价就是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财务比率,与历史的数据和同行业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该企业的财务业绩等级。财务评价从某种程度上讲类似于财务预警,财务预警也是分为警兆设置、标准确立和警度预报等三个基本环节,与财务评价的三个环节很接近。所不同的是财务评价是从“最优化”角度力争“成功”,而财务预警是从“不失败”角度确保“安全”。所以两者在财务比率的选取上、比率标准值的选择上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得出的结论也不相同。在财务预警上得分较高的企业不一定财务业绩很好,而在财务评价上得分较高的企业也许暗藏着某些财务预警方面的危机。
二、企业财务预警的原理
企业预警管理思想认为:企业的成功与失败可分为两对矛盾,一是企业同外部环境的矛盾,即“正功—负功”、“效益—弊端”;二是企业内部管理同企业经营绩效的矛盾关系,即“促进—促退”、“有效—无效”、“成功—失败”。我们不仅要研究“正功、效益、促进”等企业成功的机理,更要研究企业经营失败的机理,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
企业预警管理的研究范畴有企业环境、企业目标、管理行为、管理周期、管理失误、企业危机、管理波动和管理预警等八个方面,其中管理失误与管理波动是产生警情的根源。管理失误是因应变不力而使企业目标无法实现的错误管理行为,主要对它进行成因分析;管理波动是企业管理周期活动的一种不良或错误运行状态,主要对它进行趋势分析。
从企业预警管理的基本研究范畴看,企业的经营过程包括三对基本矛盾关系(企业目标——企业逆境,管理周期——管理波动,管理行为——管理失误)和两个活动过程(顺境轨迹即管理行为——管理周期——企业目标,逆境轨迹即管理失误——管理波动——企业逆境)。上述三对基本矛盾关系的运动产生了两种活动过程的轨迹,它们交叉地作用于企业机体,便形成了企业活动的安全机理与成功机理过程。所谓安全机理,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避免失败或失误的活动机制。研究表明:各种企业危机的出现具有再现性和可逆性,即使是不同的企业和部门也表现出了相同的规律性,因此可以建立监测系统和预警指标,对不断再现的、易突变的管理环节进行预报和预控。从现实管理实践的角度讲,没有从不失误的企业,也没有从不犯错的企业家。成功的企业与企业家的秘诀在于能迅速察觉失误、纠正失误并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许多成功企业的经历也充分证明,成功之中包含着对失误与失败的预防和摆脱过程。
这种安全机理,实质就是构建监测、诊断、预控、矫正这个活动过程的的管理预警机制,充分运用企业机体的“免疫”和“自组织”机能的过程。而成功机理,则是指企业再生产经营中获取成功的活动机制,它已形成体系化的研究成果,即是现有企业管理学的理论内容。它揭示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如何实现“管理行为——管理周期——企业目标”过程的活动规律。因此,安全机理解决的是企业的生存问题,成功机理解决的是企业的发展问题。企业财务预警是从财务角度研究企业预警,遵循着企业财务安全机理的矛盾运动规律,即分析导致企业失败的管理失误和波动,运用财务安全指标来预测企业财务危机,并不断调整自身达到摆脱财务困境的目的。因此,企业财务预警与企业财务业绩不同,前者所选取的财务指标是侧重安全性,后者是侧重评价性,前者的目标是保证“不失败”,后者则追求“最优化”。但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安全机理下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来源于成功机理下的管理行为规范,在有效的预警机制下,不“安全”企业也可以走向成功。
三、企业财务预警的功能
1.监测功能。监测即跟踪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同企业预定的目标、计划、标准进行对比,对企业营运状况作出预测,找出偏差,进行核算、考核、从而发现产生偏差的原因或存在的问题。当危害企业的财务关键因素出现时,可以提出警告,让企业经营者早日寻求对策,以减少财务损失。
2.诊断功能。诊断是预警体系的重要功能之一。根据跟踪、监测的结果对比分析,运用现代化企业管理技术、企业诊断技术对企业营运状况之优劣做出判断,找出企业运行中的弊端及其病根之所在。
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债券融资;财务预警
一、构建债券融资中财务预警机制的重要性
(1)债券融资预警机制能有效的控制财务风险。债券融资在中小企业融资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其也存在着财务管理的风险。尤其是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盈利率低于债券的融资利息时,企业可能面临着财务的管理风险。这不仅会损害公司股东的利益,也可能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债券融资预警机制的构建,能为公司的财务管理者提供有效的预警,尤其是公司的资金链管理存在问题时,可以为公司提供资金链管理环节中的薄弱环节,使得企业管理者能有的放矢,有效控制公司的财务风险。(2)债券融资的预警机制能有效保障股东、债权人权益。公司采用债券融资时,是对公司资金结构的合理优化,能为公司提供大量的资金,保障公司的正常运转。但是债券融资的成本相比信用融资而言较高,增大了企业的融资的风险,同时也增大了损害股东利益的可能性。因此在融资过程中就要考虑通过公司内部债券融资预警机制的构建来控制融资的风险,降低融资的成本,保障融资中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3)债券融资的预警机制能保障优势资源的合理集中。债券融资是对公司优势资源的有效集中。债券融资的预警机制在公司的内部控制中,以公司的财务管理为载体,同时通过对现金流的有效控制,保障资金有效的投向企业的优势资源,集中企业优势业务,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优势资源的有效集中也是确保企业盈利的重要保障。在债券融资的过程中加强对资金流的控制,集中优势资源能有效保障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的开展。
二、中小企业债券融资中财务预警机制的构建
(1)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预警指标的选定尤其特殊性,其关系到企业财务管理预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在相应指标选定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效度和信度的分析以确保公司财务预警机制的能正确的反映公司的真实的财务管理状况。需要对公司的实际盈利能力和企业的债券利息进行合理的平衡以确保企业有效的偿债能力,保障公司股东的权益。在指标的构建过程中要考虑指标的可侧性和可操作性。(2)预警的反馈渠道和财务行为。通过债券的预警系统,对公司的财务实际进行客观的评价,希望对其客观的评价来确保公司的财务安全降低财务风险,保障公司股东的合法权益。通过预警的评价,就需要将测评结果有效的反馈到公司的下个周期的财务管理实际中,为公司的财务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这就要求构建合理的预警信息的沟通渠道,合理的反馈信息的同时,将信息转化成对公司有力的决策依据,并指导公司财务计划和内部控制行为的发生。(3)债券融资预警机制的更新机制的完善。公司的债券融资预警机制是对公司融资风险的有效控制。指标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债券融资预警的有效性。这就需要根据公司运行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环境的具体要求,合理的对公司债券融资预警机制中的指标进行有效评估,定期的调整测评指标,保障其测评的有效性。
三、中小企业债券融资财务预警机制实施
(1)预警机制机构的明确。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主要集中于财务部门,但是财务部门相比大型企业而言任务较重。不能有效的肩负起债券预警的职能,这就需要在财务部门中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赋予相应的管理职能,通过财务数据对债券融资的财务情况进行时时的监控。同时明确公司财务管理的目的和目标,在预警机制实施过程中,针对性的进行财务管理的干预。(2)债券预警中的财务行为的发生。明确组织结构是对公司债券预警实施的重要保障,但是还需要进行有效的财务行为的干预,规范财务管理行为,控制现金流提高其利用效率。这种控制和财务行为的干预,需要有相应的企业高层管理者支持,明确企业债券预警控制在公司财务管理中的地位。赋予相应的管理部门,通过管理协调,为公司提供管理决策的同时,合理的指导公司的管理实践,确保公司适当的盈利能力。(3)预警机制的绩效管理。中小企业债券融资过程中的绩效,主要分为公司的融资绩效、管理绩效和个人的业绩绩效等。绩效管理也是对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测评,通过对企业和员工的绩效考核,反应企业的核心业务的运行情况,为企业的计划制定提供实际依据。对预警体系构建相应的绩效机制能保障预警机制实践的有效开展,同时也能提高公司员工的积极性,能有效的保障公司债券融资的有效性,提升公司管理能力。
参 考 文 献
篇7
经济在世界上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在这个飞速的进程中,我们国家当前处在从工业向知识经济转变的主要环节,现在科学的发展瞬息万变,于此想应和的是,信息技术作为代表的新型知识产业的众多优点也是持续的显示出来了,并且渐渐地获得了愈来愈多的正式与关注,基于这篇文章是对于知识背景下的财务管理的探讨,但望可以对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的高度的发展有其实和助力。
知识经济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挑战
知识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一元化专项多元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以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企业相关资本得到有效管理使用的过程,所以,企业的管理和企业间工作朝向的总的目标是不可拆分的,一般来说,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企业有三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利润的最优化。每股盈利最优化以及股东财产最优化。然而,这些目标都是与工业相挂钩的,在知识背景下,我们需要根据时代的特色来制定相关的财务管理企划,就是说我们需要对与经济的目标进行新的定位和理解,重新重视知识基础,在此过程中,我们不但要考虑相关的利益性的冲突,还应该考虑企业未来的目标与相关的计划以及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于是,在这样的一系列规制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开始出现多元化的特质,不仅要追求企业本身股东的利益,还要考虑与公司企业相关的其他企业的利益和社会利益,以此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有一元化转向了多元化。
知识背景下的经济知识资本等无形态的资产渐渐成为了重视的对象。知识经济的背景之下,知识资产的重要之处渐渐地显现出来,知识渐渐发展成了经济的重要的推力之一。榆次相适应的,企业的资本内部也发生了一些悄然的改变,以知识为基础的专有权、商标权以及创造性和能力水平等无形资产在企业内部所占的比重也在大大的提升。从这一方面来看,在当前的高级技术企业中显现的更为明显,例如美国的星巴克的品牌价值已经超越了600亿美元。这样看来,无形资产的地位可见一斑,也可以看出无形资产的投资建设将会成为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重点之一。
但是在以前的传统企业财务管理之中,对于无形资产的管理一般存在于第二位置,但大多数企业知识对无形资产被动的计价与评估,然而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达,如果继续使用这种法师的话,企业的财务必然会是出现决策的失误问题,所以在此背景下,财务人员应该要细心分析当前企业的无形资本的流入和流出进行正确的评估决策和分析。
知识经济下企业管理的对象有简单的资本变为包括知识资本。在以前的工业经济环节,企业的管理对象关键是资金,也就是对于资金的操控与把握,它具体概括了企业资金的手机,分发,回收,分配以及运作资金的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但是在知识背景之下,知识资产在企业的内部结构中渐渐占有了主要的地位,企业的管理对象也渐渐发生了改变,从以往的资金的管理变化为对于知识的无形财产的管理。所以在知识时代,知识资产也就成为企业的主要对象之一,在这一方面同时也是企业在知识背景下的巨大挑战之一。
关于知识经济背景下财务管理工作的几个建议
根据指示的相关特色,从头正视和确定企业的财务管理的终极目的。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不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起点,而且还是企业管理部门的终点,在知识的背景之下,企业要做成较好的管理最先要依据当前的经济特点,从新正是和确定企业的财务管理最终目的。
综合来说,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最终目的即是使得企业所得利益得到最优的效果,然而应为不相同的相关的人拥有的地位和影响不相同,于是乎,不相同的利益的特点也对企业的财务利益有着不同的追求,那么在此次的进程中,也要根据相关联的人的概括讨论考虑,而且还要担保股东的利益最优化,并且通过多种的方式使得相关的人也得到实际的利益。
关注企业财务管理内容的科学拓展。在知识经济的情境下,知识资本在企业之中得到了关注,成为主要的业务目标之后。相适应的也就对企业的内部的内容有了拓展的必要问题。这还是在知识条件下的企业管理工作的一个前提。
要实施这一内容的扩展,开始时,我们只有先从内部财务管理人员方面入手,即财管人员应该正视企业管理内容的拓展与延伸,把以前的资金资本与物质资产变化为现当今的主要关注对象,也就是无形的知识资产;第二一个,就是应该注重投资方面的管理内容,重视只是投资在企业中的关键位置,找到主要的定位以及他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还应该注重风险的管理,将各个不同的范畴有规则的组织在一起,最后一个,还应该注意利益的最终法分配的问题,在目前的知识经济下,我们不仅要把资金利益合理分配,更加要使知识资产公平公正的分配到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是要科学的进行分配方式的拓展。
篇8
一、企业预算成本控制的缺陷
(一)缺乏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 目前,世界经济发展以环境保护为先,低碳节能为重,所以企业的管理思想根源有所变化,在管理方式上处于过度的状态,企业日常维护的观念需要向着低碳节能的角度改变,但是目前的管理制度却不能规范员工行为,甚至让员工产生反感,影响了工作积极性,降低了企业发展动力。例如生产过程中存在产品生产误差导致废品,企业内部对废品和责任人的处理方式陈旧,一般会采取重新领料加工或人员过错失误处罚为手段,却不考虑如何改进方式,由于操作流程中存在不方便,就不采取措施检验产品是否达标,以至影响原辅料的实际可用数量,使产量下降,而造成资金投入损失,由于没有相应的补救措施,企业收益率下降。
(二)财务信息流管理不当 企业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因素共同支撑和维护,企业内部人员虽然在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加强对财务信息的正确引导,但是在对财务信息流控制过程中信息的正确性把握太差,导致了企业人员配置的混乱,使员工不能清晰了解自己的岗位职责,遇到紧急情况和资本损耗就互相推委,致使企业内部信息流不能上传下达,顺利进行财务信息的更新与通知。比如企业生产环节中耗用情况不能及时递交给财务部门处理备案,原辅材料采购存在赊购现象,购买产品成本原始凭证不能及时递交给财务部门,以至于库存材料和财务账目核对不一致,财务部门不能正确核算企业产品生产成本,也不了解尚有多少库存,所以对购买原材料和损耗产品的财务数据录入存在偏差。
二、企业预算成本控制加强的方式
(一)合理制定产品价格,稳定控制成本 企业内部产品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价格,还要充分考虑自身对成本的控制力,要尽量保证利润的回报,还要考虑对市场中其他产品的冲击力,通过详细调查市场发展情况确定如何开展战略成本定价,是采用撇脂定价法还是领先定价法,既要占领足够的市场份额,还要帮助企业迅速收回成本,非常考验财务部门的定价策略。如果财务部门能够充分考虑市场中的变换形式,通过合理化的策略制定符合产品发展路线的策略,就可以既提高产品竞争力,又稳定了成本的控制力。
(二)稳定固定的工作流程,减少前期成本投入 企业中不必要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前期成本的投入,定期定量的检查工作流程中不必要的环节可以帮助企业加强对前期成本的管控。生产就是使其用的原辅料转化为目标产品的过程,而在这期间投入的各种项目成本就是推动这一转变的原动力。如果在流转的过程中遇到的断档、阻滞多,则需要的动力就要很大才能使转变正常进行,反之,流程越通畅所需成本就越小。企业多环节的工作流加大了时间成本,人力成本,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在前期的环节中,所以造成了一定的成本资源浪费。
三、企业财务考核的缺点与不足
(一)企业财务监督不当 企业内部财务监督主要依赖于企业的产权分离模式,监督耗损成本过高,企业财务监督措施的开展主要考虑资本的有效运行,资本自投入到产出再到收益的过程中需要严格监督,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企业面临的现状中,监督在长远角度来看需要加强效率管理,但是目前企业内部资源配给不合理,部门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导致了企业监督所带来的高昂成本,所以不具备完整和有效的监督考核基础,目前所使用的监督方式并不奏效。企业资金监督管理中事前成本控制和事后收益控制都存在不确定性,现在往往是事前有预算事后无考核,有时会因为激励因素不明确而对关键成本环节的把握不当,形成过高的监督成本。
(二)企业管理层级权限分配不合理 企业内部目前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内部财务考核要注意企业管理层次的协调,要区分企业内部的权限划分,企业内部的多环节操作形成了复杂的组织层次, 使管理链条过长, 导致管理效率低。将企业内部的资源进行重新组合, 将资源有效配给在每一个环节,不让多环节成为提高成本的障碍,要通过协调发展来降低成本投入,帮助企业财务部门在成本控制中加强管理,在财务考核时没有对不同的财务环节做出合适的考核标准与方法,针对不同成本额度的调查分析也没有做出不同的考核标准,对待不同层级的管理不能区别对待,增加了企业管理负担, 提高了管理成本,企业管理层权限划分不明确导致了处理方式冗杂,环节繁琐,对管理层级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障碍。
(三)企业内部财务考核标准不规范 企业内部缺乏建立财务考核制度,没有确立财务考核制度的重要性,使企业内部员工对成本管控的认识浅薄,企业中没有对员工进行完整的财务考核培训,使财务部门开展财务考核时在各个环节和各层级开展工作都遇到了困难。让企业内部的财务考核能够顺利发展需要加强员工对内部财务考核的认知程度和重视程度,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财务考核基础。因为企业内部现阶段缺乏加强财务知识的普及和财务考核制度建设的讨论,这就会导致员工对企业财务发展的方向不明确,与企业战略发展脱钩。
四、低碳经济时期企业财务考核创新
(一)建立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的财务监督体系 面对国际低碳经济模式下的发展压力,我国企业要实现变革与创新,确立财务管理有效监督体系,在开展绿色经营模式的同时需要注意提高企业财务监督管理。第一,企业通过加强制度建设的办法强化对内部资本的控制和管理,对未来企业绿色市场竞争的行为予以引导和扶持,要通过建立健全内部财务考核制度来创造内部资金公平有效的运行机制;第二,资产投资与财务管理合并为一,缩短管理流程,规范企业兼并、收购破产以及优势企业重组上市等经济行为,运用“绿色化”财务考核的方式激励企业员工,提高企业成本控制,开源节流,调整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有利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第三,资产与财务统一管理,有利于形成以出资人管理制度为中心的企业资产与财务管理的新框架。
(二)明细企业管理层级划分,确立财务目标 低碳经济发展时期企业需要通过明细企业管理层级划分,确立不同管理层级的不同权限,提升财务管理的成本管控效率,树立企业财务资本管理预算制度,让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在以企业层级权限明晰管控为中心的企业资产与财务管理的新框架中,企业财务管理的首要目标是实现低成本投入与高收益并行。这要求企业管理加强资本使用效率,确保资本的安全有效运行,即确保投资人最初投入资本尽量少受损失,也可以完成最初设定的经济投资基础目标。资本的保全既包括原始资本的价值也包括无风险投资中应得的收益,最终目标在于实现资本的增值,表现在超出原始资本的价值可以确认和计量,包括了无风险报酬和超过经营预期所实现的收益两个部分。此外,资本的无形增值通过计量和统计获得相应的市场价值,而要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必须实行国有资本的预算。
(三)加强财务考核标准化培训,提高人员财务考核意识 财务工作涉及到单位每一个人、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门,财务考核的监督是保证资本有效运行的基础,也是财务人员有效开展工作的激励措施。首先,它需要各部门的协作配合以及支持财务考核制度,对企业内部的资本负责,企业内部做好财务考核,要将财务考核制度落实到位就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提高个人对财务考核的认识,完善个人财务素质,帮助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其次,财务考核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帮助企业实现资本的有效运行,通过低成本投入获得高收益,帮助企业资本有效运行,形成健康循环、稳定发展、长期获益;再次,企业要加强财务知识的培训,提高考核的标准化,培养每一位员工的高级财务知识,加强考核的重要性认识,帮助企业内部的员工规范自我考核方式,与企业战略发展融合为一体。在企业内部财务考核建设中要加强建立健全培训机制,提高系统性的学习机制,帮助企业内部的员工努力解放思想,积极转变理财观念,改进理财方法。
参考文献:
[1]方健能:《企业员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探究》,《企业管理》2009年第10期。
篇9
关键词:财务经济指标 绩效考核 问题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绩效考核作为企业管理环节的重要参与因素,能够为企业提供较为科学的考核数据,促进企业能够进行合理的阶段性和综合,使企业能够更好的进行自我的改革和发展,同时,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能够更好的带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方向,在不断的进行自我突破的基础上参与工作。因此,对于现代企业管理环节来说,企业的绩效考核是十分重要的元素。随着财务经济指标的出现,企业的绩效考核可以以财务经济指标为基础,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促进绩效考核深入发展和进步。
一、企业财务绩效考核的目标
企业财务绩效考核与其他考核的标准目标有所不同,从目前来看,我国企业设定的财务绩效考核目标主要包含工作标准、竞争机制、公平考核这三个目标,同时,也只有实现这三个基础目标才能真正的实现企业财务绩效考核,促进企业财务绩效考核的效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工作标准
对于企业财务绩效考核来说,通过绩效考核能够帮助企业形成一定的工作标准,使企业财务绩效考核发挥基础性的作用。随着我国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需要面临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在现代社会发展的推动下,企业的发展动力是多元化的,但是,无论在任何时期,帮助企业制定一定的工作标准,促使企业员工按照这一标准进行工作,这都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企业能够进一步发展的原动力。因此,企业财务绩效考核的一个基础目标就是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工作标准,使企业员工能够了解自己的工作范围和工作效果,从而提高企业员工对于工作的参与热情。
(二)竞争机制
建立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是我国企业财务绩效考核的又一个目标。随着我国企业财务绩效考核工作的不断推进,企业需要以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制定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使企业员工的工作能够得到认可,并使优秀表现的员工能够获得应有的奖励。在企业财务经济指标下的合理的竞争机制,为企业员工实现良性竞争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使企业员工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竞争中来,从而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员工数量的不断增多,为了有效避免不良竞争,充分发挥良性竞争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就必须建立科学的竞争机制,使企业在合理的竞争机制的作用下实现科学的考核。
(三)公平考核
公平的考核是企业的一个综合性的行为,是在合理的工作标准和科学的竞争机制下产生的,可以说企业要想实现公平的考核,离不开工作标准的制定和合理的竞争机制。因此,企业要想体现考核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就必须要建立公平的考核机制,给员工一个合理的测评标准,使员工的每一份努力得到回报。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需要以财务经济指标为基础,建立公平的考核机制,使企业的考评能够按照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发挥作用。
二、企业财务经济指标下的绩效考核问题研究
企业的绩效考核以企业财务经济指标为基础,突出展现企业财务经济指标的合理性,并以合理的企业财务经济指标为基础进行绩效考核,使得绩效考核能够切实的发挥作用,使企业的绩效考核真正的展现出科学性和合理性。企业财务经济指标在企业绩效考核中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一)收入指标下的企业绩效考核
对于每一个起来说,收入是其获得利润,促进发展的基础要素,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需要收入。在经济指标中,企业的收入也是衡量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企业需要积极的进行改革,尽可能的优化收入指标,以收入指标为基础进行科学的绩效考核。以收入指标为基础进行的绩效考核需要考虑到几个要素,即账面收入、退回、折让等,这些要素共同成为衡量企业收入指标的要素,也是构成企业绩效考核基本要素。企业可以通过企业的账面收入减去企业的收入退回和企业所做的折扣和折让的部分,从而得出的收入净额,这是企业进行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以收入作为企业绩效考核的经济标准,能更好的促进企业员工积极的获取收入,使企业的收入净额扩大,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利润指标下的企业绩效考核
企业存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如果影响企业的其他要素不变,那么,为企业获得最多利润的人则是对企业贡献最大的人,因此将利润指标作为一种经济指标纳入到企业的绩效考核中,将更好促进绩效考核的科学性。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其对利润的关注往往要大于收入,当企业领导者在选择投资项目或者是评估员工的工作效果的时候,往往会通过利润指标来进行评价,因此,以利润指标为基础是相对科学合理的。
(三)增加值指标下的企业绩效考核
对于企业来说,所谓增加值就是指经济增加值,其表现为企业的营业净利与债券资本和股权资本之差,这个余额就是我们所说的经济增加值,简称为增加值。以经济增加值为基础进行绩效考核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也是突破传统的考核标准下的一种考核革新。以经济增加值为基础进行企业的绩效考核,首先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股东的利益,避免无偿使用股东资本现象的发生。同时,以经济增加值为基础进行绩效考核,还能够更好的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员工更具有工作热情,使员工能够在合理的考核下不断的突破自我。
从目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的各个企业来说,每一个企业都有着自己的特点,每一个企业也都需要不同的绩效考核机制。因此,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要从企业的实际条件出发,积极的进行自我的改革和创新,以财务经济指标为基础进行合理的绩效考核,从而突出企业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根本上促进企业绩效考核的进一步发展,发挥企业绩效考核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振亭,刘怫翔.企业绩效考核指标权重的研究――以KY企业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24)
[2]王闻.年底绩效考核怎么做[N].中国黄金报,2003
篇10
论文关键词:显著性分析,因子分析,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筛选
一、引 言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问题的研究很早就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国内外学者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如Fitzpatrick[1]和Beaver[2]提出单变量模型,美国学者Altman构建Z-score模型[3],我国学者李秉祥提出组合预警模型[4];李益骐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作为主要建模方法[5],李腊生将因子分析与选择性模型相结合,构建了判别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因子分析Logit模型[6],郭德仁构建了基于模糊聚类和模糊模式识别模型[7],周辉仁提出一种基于递阶遗传算法和BP神经网络的财务预警模型[8]。可见国内外学者对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用数学方法构建财务预警模型上
二、显著性分析与因子
(一)显著性
一般来讲,财务危机和财务健康之间应该具有显著差别,因此进入预警模型的指标至少能有效显著的区分这两种状态,这是入
针对同一财务指标变量而言,当两组样本具备方差齐性(即
<sub><img title=" width="56" />
当两组样本不具备方差齐性(即)
这样在可接受的显著性水平上就可以筛选出能显著
(二)因子分
因子分析最早是由心理学家Karl Pearson 和Charles Speamen在1904年提出的,在多元统计分析中,因子分析是一种很有效的降维和信息浓缩技术。这种方法是从变量的相关矩阵出发,将一个m维的随机向量X分解成低于m个且有代表性的公因子和一个特殊的m维向量因子分析,使其公因子数取得最佳的个数,从而使对m维随机向量的研究转化成对较少个数的公因子的研究。即用较少个数的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和特定因子之和来表达原来观测的每个变量,从研究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的变量归纳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该
三、财务危机预警指标
根据敏感性、先兆性、关联性、可操作性和互斥性的原则,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的实证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从表内信息和表外信息两个角度六个方面构建了一套包括25个指标的财务危机预警的指标体系,作为研究中使用的初始变量[9],如表1所示。表内信息指标主要包括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经
表1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
指标
类型
序号
指标名称
计算公式
盈利
能力
指标
1
净资产收益率
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
2
总资产报酬率
利润总额/平均总资产
3
每股收益
净利润/期末普通股股数
4
主营业务利润率
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
5
成本费用利润率
净利润/(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
营运
能力
指标
6
总资产周转率
销售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
7
应收账款周转率
销售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8
存货周转率
销货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偿债
能力
指标
9
资产负债率
期末负债总额/期末资产总额
10
流动比率
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
11
速动比率
期末速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
12
营运资本比率
营运资本/总资产
成长
能力
指标
13
主营业务增长率
(本年主营业务收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
14
净利润增长率
(本年净利润-上年净利润)/上年净利润
15
总资产增长率
(期末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
16
每股收益增长率
(本年每股收益-上年每股收益)/上年每股收益
现金
流量
指标
17
现金流动负债比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
18
净收益营运指数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19
销售现金比率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
20
每股营业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年末普通股股数
表外信息 指标
21
短期借款流动比率
短期借款/流动负债
22
或有负债总资产比
<
对于“财务危机”学术界和实务界有各种不同的界定,考虑到我国的具体国情,本文将我国上市公司中的ST公司界定为财务危机企业。根据一定的选择标准,选取了2008年被特别处理的3
(一)初选——显
按着通常的思路,ST公司和非ST公司之间应该具有显著差别,因此进入预警模型的指标至少能有效显著的区别ST公司和非ST公司,所以以此为标准本文采用统计分析法中的显著性检验方法(T检验)对预警指标进行第
从以下的T检验结果
1)在财务危机发生的前2年有11个指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在财务危机发生的前一年有15个指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显示了所选财务指标在作为预警变量时具有信息含量和时效
2)在25个预警指标中,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每股收益、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增长率、现金流动负债比、每股营业现金流量、短期借款流动比率、审计意见类型、企业资产规模11个指标连续两年通过显著性检验,其中总资产报酬率、每股收
表2 25个初始预警指标T 预警指标
t-1年
t-2年
T值
双尾检验的
显著性概率
T值
双尾检验的
显著性概率
净资产收益率*
-2.59
0.012*
-4..527
0.000*
总资产报酬率**
-7.547
0.000*
-5.405
0.000*
每股收益**
-7.873
0.000*
-6.678
0.000*
主营业务利润率
-2.010
0.048*
-1.641
0.105
成本费用利润率**
-8.838
0.000*
-5.991
0.000*
总资产周转率**
-4.895
0.000*
-3.960
0.000*
应收账款周转率
-0.118
0.907
0.951
0.348
存货周转率
-2.720
0.008*
0.938
0.354
资产负债率
2.166
0.034*
1.825
0.072
流动比率*
-3.563
0.001*
-1.304
0.197
速动比率
-0.787
0.434
-1.351
0.181
营运资本比率
1.953
0.055
-1.004
0.319
主音业务收入增长率
-1.782
0.079
0.892
0.378
净利润增长率
-1.056
0.298
-1.572
0.120
总资产增长率*
-5.148
0.000*
-2.143
0.036*
每股收益增长率
-1.760
0.083
-1.765
0.082
现金流动负债比**
-3.695
0.000*
-3.399
0.001*
净收益营运指数
-1.683
0.097
0.053
0.958
现金销售比
-0.788
0.433
0.943
0.352
每股营业现金流量**
-2.812
0.006*
-3.815
0.000*
短期借款流动比率*
3.026
0.003*
2.590
0.012*
或有负债总资产比
0.539
0.591
-0.475
0.636
关联交易比率
-1.789
0.078
-1.297
0.199
审计意见类型**
4.073
0.000*
3.224
0.002*
企业资产规模*
-2.723
0.008*
-2.092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