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根基范文
时间:2023-11-14 17:36: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的根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是一个国家的形象名片,也是一个民族赖以栖息的精神家园,更是凝聚力与创新力的不竭源泉。
中国数千年的文化源流,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巩固,对中国社会的形塑与整合,发挥了强大的支撑作用。在厘清中国文化的内核与特征前提下,把握时展趋势,梳理它的核心价值与作用方式,在新时代新情境中,激发延本文由收集整理续它的生命活力,开放包容地融合各类异质文化,构建深厚强大的文化域场,不仅能反哺支现既有制度体系,还能为未来的改革探索提供借鉴与灵感。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也不仅仅局限于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领域,思想文化的角逐比拼更为激烈。谁占据文化制高点,谁拥有文化主导能力,谁就拥有解释权与支撑权。大国的崛起不仅需要强大的硬实力,更需要文化软实力作为坚强支撑和深层动力。中国在崛起进程中,必然会遭遇文化霸权的挑战威胁,必然要面对不同文化的冲击、排斥、侵蚀与渗透,必然要经过艰难剧烈的文化转型。因此,在几十年的奋斗实践基础上,萃取基本文化元素,打造核心价值体系,丰富既有文化储备,加固文化安全堤防,增强风险抵御能力,进而形成具有强大说服力、感召力、影响力的理论和文化体系,这便是政界、学界戮力同心的方向。
任何文化体系都是各个部分紧密相扣的有机体,有主有次,有根有脉。有表象特征,也有深层规律。如何定义诠释中国文化的根系、血脉与灵魂,它的内核元素有哪些?回答这些问题,不仅考验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认知水平,加深文化自觉与自信,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找准文化定位,维护文化安全,锤炼文化自信,优化执政手段,丰富执政资源,并能在经国理政的具体实践中有所匡正补益。
多元文化的勃兴,各种思潮的碰撞,在丰富精神世界的同时,也带来极大的混乱与浮躁。在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民族身份渐趋淡漠的背景下,对文化,尤其是本国文化进行长时段、宽视域、多比较的反思与检视,已经成为思想共识和决策前提,一些文化大国已经着手行动,成果颇为可观。本刊3~4月连续推出的“中华文明与当今世界”策划,对这一议题已有切入,本期策划旨在原有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地汇集相关学者的辨析研讨,使这一重大议题的价值与底蕴能广为人知,以期中国在经济崛起的同时,文化也能跟进发力,两者相得益彰。同时,也希冀中国文化在经过各种检视、考验、调适后,它的魅力与功效能得到更加自觉的体认与发挥,它的生机与活力能得到更进一步的彰显与提升。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编辑部
在现代中国革命运动的浪潮中,人们曾把所有祭祀祖先的活动称为迷信,在人生观教育中不再以孝亲为本。今天,当我们强调文化自觉的时候,也许最值得思考的问题之一恰恰是,如何认识中国人情感世界、精神世界之最深刻的基础。曾子
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今天我们重建社会道德,需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具体来说,就是要脱离霸道,转向王道,从最生动地展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和真实人性的亲情入手,找到社会秩序重建的正途。
——方朝晖
个人权利、自由、民主、平等、科学等标志现代文化内核的这些口号,不是仅靠宣传和呼吁就能在本土扎根的,而是需要通过相应制度的内化过程才能渐渐融入民族精神和人们内心。仅仅停留于喊口号,或者曲解这些口号,或者停留于争论之中,都不会使文化内核发生变化。内核不变,整个文化体系也不能得到新的整合,只能是杂乱和落后的一堆,新的道德秩序也难以建立。
——尹保云
篇2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文化在整个企业的发展建设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下面本文就企业文化对构建企业持续发展的作用展开研究,希望可以推动我国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 企业文化 构建 持续发展 根基
前言:可持续发展是企业适应日益激烈的社会主义市场竞争的必要前提,而企业的发展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其中最不可忽视的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可分为表层、中层和深层,也可以分为隐性和显性。企业文化不仅仅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根基,也是锻炼企业员工解决心理问题的关键。企业只有在文化底蕴的支持下才能够生生不息、长盛不衰,企业文化不仅能够约束企业行为,而且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持续发展是离不开企业文化支持的。 在企业文化里传承对企业风气的影响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组织文化,国外对于企业文化的定义大概为:“公司的传统和逐步形成的风气,其中还包括公司的价值观念,经过企业高层的不断提炼,并且逐渐传承给后来的员工。”这种企业文化里的传承不需要大家写在纸上严格遵守,而是员工和企业共同努力,形成一种思想传统的代表,不仅影响着员工,同样影响着消费者。
(二)例如香奈儿品牌,创建于1910年的法国巴黎,在法国香奈儿被称为“时装之母”,历经百年,至今香奈儿仍在人们心中不仅仅是一个品牌,更是自信、独立、现代新女性的代表和标志。“香奈儿代表的是一种企业的价值观、一种历久弥新的传统和独特风格”,香奈儿的创办者,这样形容自己的设计,在香奈儿品牌的创办者成功之后并不是思考下一步应该做什么,而是把自己的价值观传递给每一位员工,使这种带有企业文化的情感融入到每一件设计中去,使香奈儿成为具有自己品牌和企业文化的设计,这就是企业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1]。 在企业文化里新理念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一)企业文化需要一个行动和姿态来表现,坚持企业文化的企业,肯定是有追求的,有发展理念的企业,而这种理念同样也会促进企业的发展。对于每个工作岗位的员工,要求做好本职的工作,要求员工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新,这也是企业文化重点展现的一方面。例如:大家熟知的淘宝,是有自己的企业文化的。淘宝是在非典时期建立起来的企业文化,当时为了大家的身体健康,马云提出了一个倒立文化,一开始有些女员工觉得莫名其妙,这个很难,但是马云坚持把倒立文化当成企业必须推广的任务,其实,目的就是告诉大家,没有你做不到的事情,即便是你一个人做不到,在其他人的帮助下你也一定会成功,日积月累,每个员工都了解到了马云的良苦用心,创新理念与企业的发展壮大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是企业文化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3]。
(二)优良的企业文化可以帮助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就实现管理的极简化,简化管理的过程和方式,而员工之间就会有更多信任和理解,增强企业凝聚力,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4]。
三、在企业文化里诚信的传播,可以塑造出企业的良好形象
诚信企业文化在公司中传播力度大,发展速度快,例如:同样是网络销售,淘宝在服务这一点上做的就相对比较好,这也正是因为企业中的武侠文化中的诚信。中国武侠文化就是要诚信守正、真实无妄,能兼济天下,碰到危机的时候,要有担待,敢出来说,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诚信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一直秉承诚信原则,严格遵守自己的承诺,同时在管理过程中也十分强调员工诚信,认为诚信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只有严格履行自己的承诺,才能推动整个公司的进一步发展。企业文化建设最值得关注的就是诚信,因此企业想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就要尊重并坚守诚信原则,规范员工道德的同时帮助树立诚信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凝聚员工力量,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和进步,构建诚信文化,从而构建了企业持续发展的根基。
总结:综上所述,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企业文化决定企业的命运,也是企业想要持续发展的重要核心,经过调查和实践表明,企业要坚持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的建设,并且使企业文化融入到企业建设中,形成一个在企业文化围绕下逐步前进的发展战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文化建设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创新,因此企业想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就要尊重并且持续发展企业的文化,以便规范员工的道德,凝聚员工的力量,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黄向阳.建设特色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持续发展[J].江苏城市规划,2010.04:42-44.
[2] 陈辉.基于战略发展视角的企业文化构建[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11-14.
篇3
关键词:文化传统;校园文化;德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044-02
一、文化根性的意蕴
(一)文化根性的界定
“根性”一般是指事物的本质和本性,具有最稳定、最持久、最显著的特征,因此在词源层面上讲,文化根性即文化的本质和本性。以历史演进的角度为切口,本文的论证基点“文化根性”是指中国文化传统伦理精神的价值取向和“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二)文化根性――文化传统的价值再发现
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发展乃至繁荣的精神源泉。文化传统不仅仅具有历史价值,它同样具有现实意义与实践品格。然而,在当今这个“唯经济至上”的时代,它的价值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道德危机是当今时代的“产物”,亦是人类自身发展的“拦路虎”。因此,探索合理有效的途径,解决道德困境势在必行。面对现实问题仅仅从当下这一单纯的维度思考,所形成的对策难免具有片面性与狭隘性。笔者认为,基于现实亦能超越当下是解决当前困境的一种视角。此处“超越”具有两层深意:其一为“重视传统”,其二为“展望未来”。其中“重视传统”是其根基,亦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正确地理解文化传统是挖掘其价值的前提。既为传统,在于其横跨古今的强大生命力,又得名于其辐射世界的强大影响力。因此文化传统对于人类的价值意义不容忽视。谈及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必然绕不开中国传统哲学的精髓。据宋志明老师的见解,可将中国哲学的精神概括为:自强不息;实事求是;以人为本;辩证思维;内在超越;有容乃大。这样一种精神是渗透于中华文化“血脉”之中的,促使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形成。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伦理精神,浓厚的伦理精神贯穿中国文化几千年,特别是“伦理本位的文化精神直接导致了重义轻利的社会价值取向,植根于传统文化伦理精神,所以历史上中国人在基本的价值观上强调先义后利,义贵于利,义高于利,一切追求都放在伦理道德的标尺下衡量。”中国文化传统重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中国文化“以人为本”的传统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开始形成了。儒家文化提倡“仁者爱人”的人本主义。《大学》在开篇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作者在这里以简明的语句点明了“以民为本”的观念。道家强调“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的人生哲学。当然,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具有两面性,因此采用“扬弃”的态度与方法尤为重要。任何文化传统都需要经过现代性的洗礼,这是一种文明发展的必然。因此,“重义轻利”的社会价值取向在当今社会应体现为弱化工具价值,凸显本体价值;抑制功利主义,彰显道德情怀。“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在当代应体现在把人当做目的而非手段,以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校园文化内隐德育价值
(一)文化与德育同源共流
1.文化与德育指向一致。文化的内涵具有复杂性,古今中外对它的界定可谓众说纷纭。不同的学派、不同的学科对它的界说也不相同。本文主要从文化的精髓来看,精神价值追求是文化的核心,德育是指向人孕耘嘌的教育。事实上,教育理论界对于德育的内涵与外延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檀传宝的《学校道德教育原理》认为:“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价值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结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1]班华主编的《现代德育论》认为:“德育即育德,也就是有意识地实现社会思想道德的个体内化,或者有目的地促进个体思想品德社会化。”[2]尽管学者们赋予德育不同的界定,但不难看出德育的核心取向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3]由此可见,文化与德育具有一致的核心价值取向。
2.文化与德育双向互动。文化与德育内核一致,文化与德育不是一种不证自明的单向关系,而是一种相辅相成、双向互动的辩证关系。一方面,文化蕴含德育功能。具体来说,文化具有价值导向功能,通过各种文化因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等。另一方面,德育具有文化属性。德育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德育天然具有文化属性,并且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三、学校德育困境召唤优秀校园文化
学校教育的功利价值取向导致手段与目的的倒置,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为分数所奴役。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在这种功利环境中,学校德育当然找不到它的“安生立命”之处,因为德育与升学无关,与指标评价无关,一切都为考试科目让步,致使学校德育在夹缝中生存。即便学校开设了德育课程,诸多问题也渗透其中。德育与文化是双向互动的辩证关系。文化蕴含德育功能,德育具有文化属性。因此,学校德育在困境之中理唤优秀文化,需要文化因子来润泽,故作为隐性德育课程的校园文化的价值应得到重视。
四、汲取根性力量,建构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道德教育的终极追求就是引领人建构一种有目的、有理想的美好生活。人首先是生活在现实中的人,其成长离不开生活环境的滋养。作为学生,校园就是他们每天生活的大环境,校园文化就是他们每天“呼吸”的“人文气”,因此借鉴文化传统之精髓建构校园文化,利于为学生更好地生活创造生长点。
(一)汲取文化传统精髓定位校园文化建构理念
理念决定方向。校园文化的营造需要诸多的实践行动去实现,但如何做,如何营造,需要理念的支撑和思路的设计。理念是内隐建构者价值倾向,理想追求的精神产物。建构者所持有的价值追求不同,实际营造的过程就不同,结果自然千差万别。这是“实是求事”思想的体现。校园文化的特色是历史与现实结合的产物,是学校生命力的彰显,是该学校成为该学校的“安身立命”之本。不同类型、级别的学校应该营造不同的校园文化,自己的才是最具特色的,最具特色的才是具有创造力,最具创造力的文化才能更好地“滋养”学生。因此,校园文化的建构首先立足本学校实际情况,也就是文化传统中彰显的“实事求是”。教育是“成人”的事业。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教育环境,其营造的价值应该是为校园里的“人”服务的。“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应该是校园文化建构的核心价值追求。此处的“人”不仅是教育者,学习者还有管理者、乃至物业人员,因为文化终归是“人”的文化,各方通力配合是营造最佳文化氛围的必要条件。把每个人当作人来对待是基本的尊重,也是激发每个人潜力的基础,亦是实现每个人意义的保障。“实事求是”是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基础;“以人为本”是实现校园文化德育价值的灵魂。秉承二者,引领校园文化建构的方向,益于建构促进学生德性养成的文化环境。
(二)实现内在超越,引导校园空间文化改造。
校园是师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场域。如何让教师、学生以及所有相关人员愿意走进校园,需要让校园焕发内在魅力。内在魅力的焕发需要理性审视,自我超越。正如中国文化传统倡导的“内在超越”即引导超于现状的方向,不断超越自我。校园空间文化的营造主要体现在校园整体布局、建筑设计风格、教室设置等方面。传统的空间设计更多地体现整齐划一,庄重威严,教师权威等特点,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与个性,难以让身处其中的人特别是学生实现心灵自由地徜徉。校园整体布局、建筑风格开放、大气是其具有神秘吸引力的前提。师生都向往自由开阔的氛围,一个大气的校园布局是师生神往的,益于孕育宁静致远的“气息”,利于师生宽广胸襟的修炼。“活动”、“灵便”的教室、自由组合的桌椅,是营造师生平等、自主、积极性、创造力的条件。校园空间文化的德育功能较为隐晦,但却实实在在对师生的认知、情感、态度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值得予以应有的重视与改造。
校园文化的营造,不仅立足当下,亦需回到文化传统中汲取益于当展的价值精髓。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在一定价值高度上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发挥其独特的德育价值,最终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德性,过有意义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孙峰.现代德育原理[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
[2]石中英.教育学的文化性格[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286-298.
篇4
关键词:民俗;桃;灵物崇拜;文化根源
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07)03-0161-04
The Worship of Peaches’ Spirits and Its Cultural Origin
LIU Shuo-wei
(Institute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 and Philosophy,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Shandong 250100, China)Abstract:The peaches are found to be very popular in folk customs. Sometimes, the masses took peaches as the medium of praying for happiness and giving pleasure to Gods, and sometimes they used peaches to symbolize the ability of exorcising evil spirits, endowing the common things in nature with the special meanings and making them more valuable and more mysterious. Obviously, the peaches possess the featuers of spirits. The folk customs of peach worship are closely related to primitive natural environments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re in perfect harmony with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 and Daoism during the course of handing down.
Key words:Folk customs; Peaches; Worship of spirits; the cultural origin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尤其是民间俗信中,桃具有十分丰富的表现形式,甚至成为一种灵物崇拜的对象,并形成灵物系统。桃的灵物崇拜习俗,由来已久,且流布广远、影响至深。直到今天,广大农村地区婚丧嫁娶等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种影响。本文即从桃在民俗中的各种表现入手,分析它在俗信中两个方面的功用,揭示其灵物崇拜的特征,并对这种俗信进行文化根源的探赜索隐,揭橥儒释道多元思想对它的影响。
一、桃的民俗表现
婚嫁民俗。在“送日子”及“亲迎”之礼中,常会用到桃。“送日子”是指男方请人根据属相、生辰等确定婚期并通知女方,请求同意。“送日子”的同时男方还要送聘礼,女方则回赠男方寿桃。“亲迎”指男方亲自到女方家将其接回家中。旧时婚娶之礼,非常强调这一点。(如《孔子家语》中记载了孔子与鲁哀公的一次谈话,哀公认为自己身为国君,“然冕而亲迎,不亦重乎?”孔子却愀然作色反驳曰:“君何谓已重焉?”)亲迎风俗各地不尽相同,山东龙口等地,新郎的轿内要放两个桃子。
2.生育民俗。桃在这方面的表现主要体现在“挂红子”及“过百岁”等风俗之中。婴儿降生以后,要在大门上挂一块红布,谓之“挂红子”。红布一般用桃枝挑起。一方面,它是添喜的标志,在一定范围内起到报喜的作用;另一方面,红子和桃枝及其它附属物有辟邪和象征意义。因为,“桃”谐“逃”,寓逃脱灾厄之意。有些地区则直接把“挂红子”称作“挂桃符”。婴儿降生第一百天,要举行庆祝活动,叫做“做百日”,俗以长命百岁为吉,遂演为“过百岁”。过百岁的礼品可以多种多样,但一般不会缺少“百家锁”。有的用金银打制,有的用桃核雕刻而成,叫做“桃核锁”。
3.节日民俗。中国的传统节日十分丰富。在这些节日中,桃往往起到重要的作用,如:过大年、元宵节、端午节、天医节及腊八节等等。过大年这天,北方农村地区要在大门口放上一根长约两米的桃木棍,叫做“拦门棍”,据说既能拦住财宝不流失,又能辟邪。山东胶东的除夕饺子包好后,要放上桃枝,叫做“驱邪避恶”。元宵节是我国南北各地都很重视的传统节日,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闹花灯”。讲究的人家,总要做些寿桃灯,放在居室内,以祈健康长寿。端午节风俗,不论南北,主要是吃粽子。除了吃粽子之外,人们还要在门口插艾。而北方的部分地区还加插桃枝。农历八月一日为天医节,农民在这天采集豆棵上的露水储存起来(据说这是龙的汗水,用来做饭可以医治百病),还有人用这种露水及老桃叶制作桃叶膏,以此治疗腹中郁积,十分有效。腊月初八,是腊八节,吃腊八粥。北方各地的腊八粥在精致的黄米、白米、小米、栗子、红枣之外,常以桃仁点缀。
4.其它民俗。旧时男女传情,女赠男用荷包,男赠女则常用桃核雕品。这种风俗在山东潍坊一带至今仍然流行。在日常生活别对于孩子和老人来说,桃甚至成为须臾不可离的一件物品。例如小孩常常在脖子上挂一串桃核做的念珠或在手腕上戴桃核雕制的手镯、小篮等。有的孩子还要佩戴用绸布缝制的桃形荷包。老年妇女则把桃核饰物或者桃木小棒槌悬挂在大襟袄的襟口上。
二、桃在俗信中的功用。
桃在民俗中的表现虽然十分广泛,但归纳起来,其作用不外乎两个方面:
1.祈福娱神。桃的祈福功能表现在婚丧嫁娶之礼及日常生活的方面。迎娶之时,新郎轿内放置桃子,即为祈福之用,祝福新郎健康长寿。元宵节在居室内放桃灯、为老人贺寿时蒸寿桃、过年时张贴《蟠桃大会》等年画……亦寓多福、长寿之意。桃的娱神功能主要表现在祭祀之时。民间于农历六月初六用桃子“祭天”,即为娱神之用,因为这时的桃子味美新鲜,能表达对上天的敬意,人们相信天神会乐于歆享,并保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2.祛凶禳鬼。民间以为凶邪瘴厉之气虽不能目见,却非乌有。如果遭遇,即有身心不适甚至生发疾疫。而桃却有辟凶邪之气的特殊功用。婴儿襁褓中置桃枝、幼童手腕上戴桃饰、老年妇女的大襟上缀桃木小棒槌,都是为了达到祛除凶邪之气的目的。除了祛除凶邪之外,桃还有禳除厉鬼的功能。《礼记・祭法》中说:“人死曰鬼。”①(P671)而且在先民的观念中,“鬼”是有善恶之别的。恶鬼,在古代亦称“厉”,指那些横死、凶死、受冤而死的鬼。古人认为这些鬼会作祟活人,所以避之唯恐不及。而过年时在大门口放置桃木做的“拦门棍”、或者在身上佩戴桃饰,则可使之远遁。
三、桃的灵物崇拜特征。
法国哲学家泰纳在《艺术哲学》一书中称文化是“自然界的结构留在民族精神上的印记”。在远古,自然环境十分严峻,生产力又极其低下,人们在恶劣的生存状况下,精神上的压力十分巨大,便产生了对各种自然力、自然物的信仰和崇拜,并以风俗的形式代代相传,这就是俗信中的灵物崇拜。灵物本是自然界中的普通事物,却被附会上超自然神力,人们相信这些事物能给自己带来祯祥、辟除灾厄。从上述俗信中可以看出,“桃”具有明显的“灵物”特征。
灵物崇拜的对象,种类繁多,既有动物、植物,还有人造物和幻想物。按其功能划分,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吉祥物,显示祥瑞、招喜纳福;一类为辟邪物,驱除邪秽、消除灾厄。很明显,对于这两种功能,桃可谓兼而有之。正因为桃具有这两个方面的功能,所以深受百姓喜爱,与桃木有关的物品都成了具有超自然力的灵物。如:桃枝、桃符、桃叶、桃偶、桃汤、桃膏、桃胶、桃板等等,形成了内容丰富的祈福娱神、祛凶禳鬼的灵物系统。
四、文化根源浅探。
桃的灵物崇拜与原始自然条件及传统文化关系密切。根据桃的灵物系统两个方面的功用,或可更清晰地表达这种关联:
1.吉祥功能探源。桃的吉祥功能更多地与原始自然条件有关。①在古代,桃树分布很广。《山海经》中有很多关于桃的记录,如《卷四》:“又南水行八百里,曰岐山,其木多桃李……又南水行七百里,曰孟子之山,其木多梓桐、多桃李。”②(P111)《山海经・卷五》:“又西九十里,曰夸父之山……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广员三百里,其中多马。”③(P139)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远古的时候,桃树就已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广泛分布的桃树,其累累果实满足了人们采集需要。②桃树生长很快。民谚云:“白首种桃”、“桃三李四”。白居易《种桃歌》曰:“食桃种其核,一年核生芽,二年长枝叶,三年桃有花。忆昨五六岁,灼灼盛芬华。”皆言其生长迅速。③桃树结实繁多。《本草纲目》卷二十九:“时珍曰:桃性早花,易植而子繁,故字从木、兆。十亿曰兆,言其多也。或云:从兆,谐声也。”在生殖崇拜的远古,桃树因其“易植而子繁”的特性获得先民的青睐,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④桃子象征长寿。这可能与道教的发展有关。随着道教的发展,西王母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据说,西王母住在昆仑山上。山上有一个桃园,盛产蟠桃。桃树三千年才结一次果,吃了能够长生久视,得道成仙。
正因为桃树分布广、生长快,所以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诗经・木瓜》说:“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桃夭》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在先民的吟唱中,“桃”已经融入了他们的生活,表达着美好的感情。而且因为桃子象征子孙繁庶、长寿多福,所以人们在祭祀祈福时,喜用桃子。
2.辟邪功能探源。桃能辟邪的俗信由来已久,远古关于神荼郁垒的神话可证一斑。人们以这个神话为依据,根据“相似律”与“接触律”的思维方式,赋予桃以灵物感应功能与灵物护卫功能。《左传》、《汉书》等古代典籍中的记载可以证实这一点。而在桃的灵物崇拜俗信之流传过程中,又融合了儒释道多元思想与文化。
①桃的祛凶禳鬼功能应当“归功”于流传久远的神荼郁垒的神话。《论衡》卷二十二引《山海经》逸文曰:
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④(P862-266)
《战国策》南宋姚宏注本中亦有类似的记载:
东海中有山,名曰度朔,上有大桃,屈盘三千里,其卑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由往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荼与,一曰郁雷,主治害鬼。故使世人刊此桃梗,画荼与与郁雷首,正岁以置门户辟号之门。荼与、郁雷皆在东海中,故曰东国之桃梗也。⑤(P374)
这些记载说明神荼、郁垒的神话在中国古代流传很广。由于神荼、郁垒是管理鬼的神,他们所居之桃树,也就同样具有了对鬼的威慑功能。这即英国人类学家詹・乔・弗雷泽(J. G. Frazer)在其代表作《金枝》中提出的巫术二原理之“接触律”,即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力于乙可影响甲。接触律使桃具有了灵物感应功能。所谓灵物感应功能,是指灵物在与人的接触中,能将它所具有的神秘力量传达到人的身上,从而使人凭借着这种力量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弗雷泽提出的巫术另一原理是“相似律”,即同类相生或同果必同因。由此,模仿某物可使被模仿的事物达到预想中的变化。既然神荼郁垒用桃木击打厉鬼可使之就范,那么人舞动桃枝、桃棒等也可达到相同的目的。这就是灵物的护卫功能。
②桃的灵物护卫功能在先秦两汉典籍中多有记载。《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春,王正月,公在楚,……楚人使公亲`,公患之。穆叔曰:“祓殡而`,则布币也。”乃使巫以桃先祓殡。楚人弗禁,既而悔之。⑥(P1154)
鲁公在楚国正赶上楚康王的丧礼,楚国要求鲁公“亲`”――即亲自为死者穿衣,这是诸侯的使臣吊邻国之丧的礼节,鲁公当然“患之”。穆叔为之想了个办法:先祓殡而后至`,则与布币没什么两样了。祓殡,即祓除不祥之祭。布币,即将朝聘之皮币陈列之。鲁公认为此法不错,就让巫先以桃祓殡。(桃,指桃棒;,指苕帚。“以桃祓殡”即以桃棒与苕帚先在灵柩上扫除不祥。)结果反使楚国受辱。因为《礼记・檀公下》云:“君临臣丧,以巫祝桃执戈。”说明以桃祓殡,乃君临臣丧之礼。楚人没有禁止,当然就后悔了。这个故事说明早在周代人们即以桃祛除不祥。
《左传・昭公十二年》记楚子对子革说:“昔我先王熊绎……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⑦(P1339)桃弧,即桃木制作的弓;棘矢,即酸枣树制作的箭。以桃弧、棘矢进奉周王,足见它们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史记》卷四十,亦有“唯是桃弧棘矢以共王事”之语。
《汉书・王莽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王莽篡政后,常梦到汉高祖刘邦对他进行指责,于是,王莽“遣虎贲武士入高庙,拔剑四面提击,斧坏户牖,桃汤赭鞭鞭洒屋壁,令轻车校尉居其中,又令中军北垒居高寝。”⑧(P4169)王莽做贼心虚,常做恶梦,就想起“桃汤赭鞭”的伎俩。这也是“相似律”思维的结果。
③桃的灵物崇拜在民间流传的过程中融合了儒释道多元思想与文化。
1)儒家思想的体现。《白虎通义・嫁娶》云:“人承天地施阴阳,故设嫁娶之礼者,重人伦,广继嗣也。”⑨(P850-60)又云:“天子诸侯一娶九女者何,重国广继嗣也。”⑩(P850-62)在生育民俗中以桃枝挂红子、为孩子佩戴桃核饰品,是儒家重人伦继嗣思想的体现。而以桃贺寿,则体现了“百善孝为先”的儒家孝道观。
2)释道思想的影响。与桃有关的民俗信仰也体现了佛教文化影响。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就来源于佛教。佛教传说腊月八日是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信徒们在这一天用米和果品熬成粥供奉他。北宋时,东京汴梁的各大寺庙要作浴佛会,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粥名即为“腊八粥”。道家及道教思想对民俗的影响更是无处不在的。许多节日是源于道教的传说,有的纯粹就是道教的节日。而节日习俗更是与道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王安石有诗云:
“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联即由与道教关系密切的“桃符”演变而来。
五、结语。
总之,做为灵物的桃,是民众创造的物质与精神产品的结合体,与中国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密切相关,融合了儒释道等多元文化思想。正因如此,它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桃的灵物崇拜所体现的不屈不挠的抗争意志及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精神仍值得今天的人们继承和发扬。而对桃的灵物崇拜的民俗现象追根溯源、探赜索隐,有利于民俗研究的深化及对传统文化的激浊扬清。
参考文献:
①王文锦译解《礼记译解》,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第671页。
②袁珂校注《山海经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111页。(下同)
③袁珂校注《山海经校注》,第139页。
④ (汉)王充撰《论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862-266页。
⑤刘向集录《战国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374页。
⑥ 《春秋左传注》杨伯峻编著,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1154页。(下同)
⑦ 《春秋左传注》第1339页。
⑧ (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4169页。
篇5
一、屡查屡犯,何能屡屡发生
屡查屡犯,已屡见不鲜,久而久之,就会习以为常,成了习惯,继而不以为然,成其为“惯犯”。一个“惯”字几乎概括了内部管理中诸多“见怪不怪、不以为然”的现状和原因。那这个“惯”字又是怎么“惯”出来的呢?一是诸多环节产生了“缺口”。潜在的违规(或犯罪)人必须与一定的环境和条件相结合,才能成功实施违规(或犯罪)。正是一线工作人员和管理层缺乏敏感的被害意识,没有牢固树立“制度至上”的深刻理念,在预防违规(或犯罪)的诸多环节产生了“缺口”,才给违规人(或罪犯)提供了实施违规(或犯罪)的机会和条件。二是关键环节失控形成了“通道”。违规(或作案)“通道”条件的形成,无疑助长了潜在违规(犯罪)人胆敢违规(或作案)的念头,并使违规(或作案)最终能得手成为可能。三是责任感淡化形成了“放任”。或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者惩处不力,无所畏惧,不思整改,违章依旧;或者当管不管,得过且过,懒散放任,对制度失去敬畏,制度的刚性原则被淡化,在末端得不到落实,必然是屡查屡犯。当前,内控管理工作中最集中、最突出的问题仍是“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严不起来”和“落实不下去”既表现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又表现为一个问题的“因”和“果”。由于“严不起来”内控工作各项部署、决策、目标、任务、措施、责任常常悬空、放空、甚至落空;由于“严不起来”,内控工作中存在的不落实、难落实、假落实现象难以遏制、难以消除、难以根治。
二、屡查屡犯,何以屡见不鲜
在特定体制、机制下形成的管理粗放、模糊运作,滋生了惰政文化,久而久之在思想和心理上形成定势,必然屡教难改,是其中重要的和根源性的原因。而人上一百,形形;心理倾向,各有所偏;惯性违章,原因各异;司空见惯,屡见不鲜。在特定文化氛围中形成的整体性心理环境和个别各异的行为习惯,成为主使违规行为在个体身上发生的原因,且在不同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一是从众心理造成违章。有些职工,特别是新员工,看到别人违章他也违章,结果开成了新增的犯规。二是惰性心理造成违章。贪方便、怕麻烦、图省事、走捷径。工作时总想投机取巧,置规程于不顾,随意削减内控管理措施,在不按规程操作或措施不全的情况下完成。三是自负心理造成违章。有些同志过于自信而忽视潜在风险,违背规程而擅自操作。特别是个别工龄长的“老师傅”认为自己“工作熟练”,“有经验”而掉以轻心,学习规章流于形式,执行制度限于应付,在实际操作中忽视规程的存在,不认真遵守。四是侥幸心理造成违章。明知一些行为是违章的,但认为自己“艺高胆大”,“以前也这么干过”,抱着“不会那么巧”的侥幸心理,碰运气。五是急功心理造成违章。为赶时间,越过某些规程,匆匆完工。更多的是工作快结束的时候,特别是临近下班时间为了尽快结束手头上的工作而不执行内控或安全措施,从而导致违章或事故发生。六是满足心理造成违章。工作的规范性要求越来越高,但某些人满足于现状,缺乏危机意识,只是停留在原有的业务行为习惯上,不愿意学习新规则,认为再先进的事物也比不上他的“经验”好。七是失衡心理造成违章。与家人、同事或朋友产生矛盾,心态不稳,心理不平衡,故意作乱。
三、屡查屡犯,何以层层有责
层级结构、逐级管理是组织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层级管理具有直线指挥、分层授权、权责明确、标准统一、关系正式等特征。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或部门的管理,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层级管理原则,以确保其秩序性和效率性。一项屡查屡犯的问题发生,至少可以表明三道防线被突破,三个层级层层有责:一是问题在操作层面“复发”该当责;二是管理层面“麻痹”该当责;三是监督层面“放任”也当责。虽然导致屡查屡犯问题的原因较多,但在当下,人民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制度已经形成,屡查屡犯仍时有甚至高频发生,突显了我们风险管理成效不足,才导致防范“防区”成了“盲区”、“关口”成了“缺口”、“蜀道”成了“坦途”。可以说屡查屡犯犹如传火棒,点燃的是“有险不防,终究遇险”的不定时炸弹,所经之地均受危也均有责。
四、屡查屡犯,何以全面化解
全面化解屡查屡犯问题,思想因素是根基。要着眼于内控风险防范工作“人本性、层次性、经常性”强,思想因素贯穿始终的特点,牢牢把握内控风险防范工作思想文化因素与所有管理工具和手段交织为一体的综合性特征,把思想工作的文化内涵有效融合进其他管理机制和工具方法中,在一体化渗透交融中,持久有效的化解屡犯问题。
对策一:针对防范工作“人本性”强的特点,高立意构建觉悟文化,依靠自觉强落实。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内控防范,思想文化是根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组织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深化组织管理的重要手段。要坚持“思想为先,认同至上”,强化对岗位风险的敏感度和认知度,理解进而认同内控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积极投入打牢思想基础。开展“强化内控意识,弘扬内控文化”动员,广泛宣传,层层发动,把学习制度、落实规定、合规操作、防范案件、杜绝事故,作为使命任务、作为关心爱护、作为自我需要,理解内控、实践内控、支持内控,形成了学制度、讲制度、守规矩、抓落实的良好氛围。积极实现内控管理模式由行政管理为主向以文化管理为主转变,实现硬实力与软实力的互补倍增。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广泛传播寓激情于内涵之中的“勤学明礼,勤恳主动,勤勉担当,勤责立信”的“四勤”觉悟文化;推崇“制度至上”管理文化;构建“爱岗敬业、以岗为荣,工作备至、失职为耻”的岗位荣誉文化。坚持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教育、一人一事的安全管理、一人一事的预防犯罪工作,在点滴成效中提高内控风险的具体管理能力。
篇6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文化;建设;任务
1 认识企业文化
(1)企业文化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而狭义的企业文化就是指以价值观为核心作用的企业意识形态”。
(2)从企业文化的内涵分析。
第一,企业文化是在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延续性的共同的认知系统,是形成组织效能的意识形态。这种共同的认知系统使成员之间能达成共识,形成心理契约,使每一个员工知道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怎样做才能符合组织的内在规范要求,怎样做可能会违背企业的宗旨和目标;第二,企业文化是员工都认可的习惯方式,不是制度,也不是法律,却是习以为常的东西。法律只能强制人达到最低标准,而文化则可以引导人达到最高境界。第三,企业文化是团队成员间达成的团队心理契约。契约有两种:法律契约和道德契约,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的一种“德”的标准,员工以此与企业形成一种心理契约。
(3)从企业文化的结构来看,文化建设的内容。
第一,企业文化的形象层(也称物质层),它是指由企业员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是一种以物质为形态的表层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产品、企业环境、企业标识等;第二,企业文化的行为层,它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活动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包括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第三,企业文化的制度层,它是指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维护某种秩序而人为制定的程序化、标准化的行为模式和运行方式。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第四,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层,它是指“组织在长期发展中所形成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组织对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对组织目的、对组织员工和顾客的态度等问题的基本观点以及评判组织和员工行为的标准3”,是企业文化中最稳定的因素。从以上企业文化的构成来看,它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把这些内容概括为“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文化网络、企业环境”五个要素。
(4)从企业文化的作用来看,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它通过凝聚功能、导向功能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激励功能和约束功能推动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美国知名管理行为和领导权威约翰•科特教授与其研究小组,用了11年时间,对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力进行研究,结果证明,凡是重视企业文化因素特征的公司,其经营业绩远远胜于那些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公司。11年考察期间的结论如表1所示。
(5)优秀企业文化应该具备的基因。
美国兰德公司、麦肯锡公司、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专家通过对全球优秀企业的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世界500强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这些一流公司的企业文化与普通公司的企业文化有着显著不同,他们最注重3点:一是以人为本,二是以绩效为导向,三是执着的终生学习与创新。凭着这三大支柱所形成的企业文化力,使得这些一流公司保持百年不衰。他们对公司的核心准则、企业价值观遵循始终如一,这可以说是世界最受推崇的公司得以成功的一大基石。因此,许多学者称以人为本、以绩效为导向、执着地终生学习与创新为优秀企业文化应该具备的3个基因。只有把这些观念贯穿到企业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企业文化才能从“虚无缥缈”的价值观层面落实到员工的职业行为当中去。
国家机关在组织性质上与企业有很大不同,但在文化的内涵和文化的结构上,两者却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因此,机关文化建设也要关注优秀企业文化的基因,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以绩效为导向,鼓励执着地学习与创新精神,才能促进其整体履职能力的提高和员工个人的全面发展。
2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1)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本质,就是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行为以及外在形象和表现,它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埃德加•沙因认为,价值观是组织与员工达成并维持的一份动态平衡的心理契约,它使得组织能清楚每个员工的发展期望,并满足之;每一位员工也为组织的发展做出全力奉献,因为他们相信组织能实现他们的欲望。从这种角度讲,构建心理契约是塑造价值观的首要任务。可以说,如果价值观体现了心理契约,就会比较容易地得到员工的认同;相反,如果价值观背离了心理契约,就不会得到员工的认同而成为空洞口号。
(2)价值观是心理契约的外在反应。
心理契约是由员工需求、企业激励方式、员工自我定位以及相应的工作行为四个方面的循环构建而成的,并且这4个方面有着理性的决定。由于人们在选择外部条件满足自己的需求时,是有权衡与选择有的。特别是在衡量心理需求满足与需要付出的代价时,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去追求高层次需求的满足;同时由于内部人力资源本身也存在着结构,企业不可能满足所有的员工需求。所以,企业在构建心理契约时,要以自身的人力资源和个人需求结构为基础,用一定的激励方法和管理手段来满足对应的员工需求,促进员工以相应的工作行为作为回报,并且根据员工的反应在激励上做出适当的调整;员工则依据个人期望和需求的满足程度,来确定自己对企业的关系定位,并因此决定自己的工作绩效;沿着这条决定关系轨迹,就形成了心理契约的构建方式。
(3)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是组织凝聚力的源泉。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当唐僧师徒来到西天,孙悟空并不想被封为什么佛,而是请求观音菩萨念动松箍咒取下头上的紧箍咒。观音说紧箍咒已经消失了,孙悟空一摸,果然没有了。紧箍咒真的没了吗?它只是从有形变成了无形,这也揭示了个人价值观被组织价值观同化的过程。一般来说,制度是用来约束员工行为的,但制度却有鞭长莫及的地方,在制度约束不到的地方,只有价值观能指导员工的行为。当员工已经完全接受了组织的核心价值观时,他们的行为会超过制度的要求,制度约束的行为已经变成了员工的自觉行为,价值观成为组织控制,这就是价值观力量。如图1所示。
因此,基于员工心理契约来确立和塑造价值观,使全员认可并内化价值观为持久的行为,才会为组织的发展带来持久的动力。这也是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三、如何打造核心价值观
(1)价值观的诊断。
塑造价值观,不是创造新的价值观,而是将模糊不清的价值观提炼出来,同时将不利于组织发展的部分因素淘汰掉,明确适合组织发展并且为员工所接受的价值观。要使价值观正确反映组织目标,指引和激励组织中每一个成员。从国家机关来说,作为公共组织,它的价值观应该体现政治性,体现以人为本、以社会责任为重的核心价值观,从而反应科学决策、诚信服务、和谐发展和稳定大局的职责要求,达到履行职责取得显著成效,工作绩效提高;社会形象良好,地位提升;内部环境和谐,凝聚力强;队伍素质提高,职工活力迸发的目标要求。
(2)提炼与设计价值观。
价值观首先要从组织的历史中提炼。在一个组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中,一定会沉淀一些支撑员工思想的理念和精神。这些理念和精神,包含在组织创业和发展的过程之中,隐藏在一些关键事件之中。把隐藏在这些事件中的精神和理念提炼出来,并进行加工整理,就会发现真正支撑企业发展的深层次精神和理念,这就是核心价值观。
按照这种原理,我们可以设计出机关提炼价值观的方法:
首先,找10位从组织建立到发展全过程都参加的人,让他们每一个人讲三个故事:在这几十年的创业历程中,你认为对所在组织发展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你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你最受感动的一件事是什么?然后让每个人再讲三个人:你认为对本组织贡献最大的是谁?这个人最宝贵的精神是什么?你从他身上受到最大的启发是什么?由专人把每个人讲的故事进行记录。
二是把重复率最高的故事整理出来,进行初步加工,形成完整的故事。
三是找10个刚加入本组织一年左右的员工,把整理好的故事讲给他们听。然后,向他们提问:这个故事你听说过没有?你听了之后,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哪个情节最感动、最难忘?这个故事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用什么词来表达你的感受?把他们的回答记录下来。
四是把专家和有关领导集中封闭起来,对记录的内容进行研究、加工,从中提炼出使用率最高的代表故事精神的词。这些词经过加工,就是价值观或文化理念;
五是按照提炼出来的反映价值观或理念的核心词,重新改编故事,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进行文学创作,写出集中反映核心词的自己身边的故事。假如提炼出“创新”一词,“创新”就用一个故事来诠释。当然,可能还有“务实”、“严谨”等等,每一个词,都用一个甚至几个故事进行诠释。
当然,价值观还要从未来出发进行设计。对组织的社会责任进行分析,对组织的发展目标进行定位,找到现状与目标的差距。进一步回答:要想缩短差距,实现目标,组织必须具备什么精神,应该用什么理念指导自己?按照这种要求,设计出面向未来的价值观念。
把从历史中提炼的价值观念和从未来出发设计的理念结合,进行加工整理,就形成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念。
(3)价值观的强化与培训。
首先,对全体员工进行价值观培训。培训的方式首先是培训讲故事者。可以是单位领导、故事的当事人,也可以是宣传者或者专家,但是,不管是谁,必须按照事先的策划讲,要把故事中想表达的理念讲深刻、讲生动,使每一个员工,都记住、理解、并主动向新员工讲解这些理念和故事。这样,故事流传起来了,组织文化、核心价值理念就活了。
其次,树立和培养典型人物。在提炼和设计出价值观并进行宣传培训之后,有一部分人能够直接认同并接受下来,并用理念做指导,做出具体的行动。这些人就是组织的骨干。这时,把这部分骨干树立为典型,充分利用其示范效应,使价值理念形象化,从而使更多的人理解并认同价值理念。具体方式是,每年要求各部门都要在本部门发生的案例中,寻找一个最符合组织核心价值理念的案例,写成书面材料,上报文化建设管理部门;由其在所有部门上报的案例中,选出一至两个最最能代表组织核心理念的案例,作为典型。这样,随着履行职能的进行,组织积累的文化典型逐渐增多,员工对核心价值理念的理解也逐渐加深;更重要的是,各部门为了寻找出更加合适的案例,会主动按照理念的要求处理遇到的具体事件,用组织的核心价值理念指导自己的各项工作,从而使文化理念对行为的影响作用真正发挥出来,把文化建设与职责履行结合为一体。
再次,以文化理念与价值观为导向,制定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的强制,使员工发生符合文化理念与价值观的行为,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文化理念与价值观不断得到内化,最终变成员工自己的理念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7).
[2]施恩.职业的有效管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2,(6).
篇7
冬季温室的自然条件特点
哈尔滨地处温带-寒温带过渡区,纬度较高,如果按张宝堃先生划分季节的标准----侯平均气温小于10度为冬季的话,则哈尔滨至少有5个月的时间为冬季,在漫长的冬季中,温室花卉的管理工作显的尤为重要,温室的自然环境特点也具有其独特之处。
1.1光照不足:
由于季节和地理位置的双重原因,此时太阳高度角变小,太阳辐射强度变弱,一天中的日照时数减少;同时,又由于冬季没有雨水对温室玻璃表面进行冲刷,造成灰尘沉积,又阻挡了部分光线的射入,使得温室内的光照与其他季节相比明显不足。
1.2 通风不良:
由于历史原因,温室建造的相对较小、空间狭窄,又缺少通风设施,造成温室内空气流通困难;同时又由于冬季室外温度低,温室内保温是此时的主要问题,必须时刻紧闭门窗,所以又人为地造成了温室内的通风不良。
1.3 温度变化小:
一般在15-20℃之间温度最大差在10℃左右。
1.4 湿度大:
由于光照、通风、温度等原因导致温室内相对湿度较大,达60%以上。
上述种种原因都为冬季温室花卉的精细管理带来了难度,维持其生命容易,但是养好并让其每一盆都更具有观赏价值难。
冬季温室盆栽花卉特点
2.1 盆土少、根系浅、植株不稳
由于夏季全部花卉摆放在温室外,管理比较粗放,特别是浇水时由于浇水时水压较大等原因,水流对盆土的冲刷严重,致使大量盆土被淋失,根系外露。等到秋后拿入温室内时,大部分植株只靠几根扎入土中的根系支撑,摇摇晃晃。
2.2盆内基质板结
也是由于这种粗放管理,无法照顾到细小和局部,每日的浇水使基质的有机质大量淋失,养分含量下降,为弥补养分的不足,又大量使用化肥,这些都使盆土表面板结变硬,透水、透气性降低。
2.3 塑形不好
主要是管理和生长不同步造成的。表现有二:①夏季追肥使一些植株生长过快,换盆又不及时,使大量根系在盆内盘结,甚至从盆底孔隙扎入地下,盆的容积已经不能满足花卉生长需要,相对而言盆内基质就显得更少;②由于向光性和边行效应,使植株的枝杈间生长不均衡,常常有一支独秀的现象,修剪不及时导致整个植株倾斜、偏冠。
2.4 病虫弱苗多
由于粗放管理无法满足花卉对光照、温度、水分、空气湿度、养分等的要求,所以植株生长多半较弱,由于其长势弱必然对病虫侵害的抵抗能力就弱,移入温室后在通风差、湿度又大的环境中,未等扶壮病虫危害就大量发生,主要有多种介壳虫、粉虱、蝇类、各种叶斑病、茎腐病、病毒病、细菌病等。
2.5花卉摆放密度大、品种杂
由于温室内空间有限,而盆花数量大、种类杂,不得不密密地摆放,又由于对光照、温度、湿度等条件的调控手段相对比较原始;所以根本无法顾及每一个品种对这些条件的需求。
冬季温室花卉管理的注意事项
3.1关于浇水
一天中的浇水时间应放在植物生理活动进行时,但又能避开烈日曝晒的时间。所以冬季浇水应在上午9-10时以后。
3.2关于施肥
冬季在上盆或换盆时不宜施入太多肥料,或者最好不施肥。如果一定要施用,也要在肥料上盖一层基质,避免根系与肥料的直接接触,因为在上盆或换盆过程中难免对根系的损伤,特别是对弱小根毛的损伤更为严重,而根对养料的吸收主要是由根毛区的表皮细胞来完成,受伤的根毛表皮细胞未及修复就要承担吸收养料的重任,将不利于自身细胞的修复和吸收功能的恢复,必会顾此失彼,甚至造成更大的伤害。这正如人用化妆品来护肤一样,当皮肤有创伤后,未愈合前在其上使用化妆品不但无助于护肤,反而还可能引起过敏或者感染。
还有由于冬季温室花卉的生理活动较弱,施肥时还必须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确定是否需要;二是如若需要施肥,则要掌握薄肥多施原则;三是要注意叶面上有斑纹花点的观叶植物,不可过多施用氮肥,否则会使彩斑失色。
3.3关于修剪
修剪要有目的,并根据这个目的来确定留芽位置。通常位于剪口下的第一个芽,修剪后会很快发育成枝条。如果修剪的目的是让这个枝条向上生长,即为了增加高度,就留内侧芽;如是修剪的目的是让它向外方斜向生长,即为了增加冠幅,就留外侧芽。
3.4关于基质
前边说过基质的物理性质比化学性质更能影响花卉生长。当基质的物理性质不适于花卉生长时,比如说基质过于粘重,通气透水性不好时,就不能多浇水,也不能勤施肥,因为此时对根系而言主要矛盾是通气的问题,这一问题影响了根对水、肥的吸收,在缺氧的情况下,水、肥的吸收受阻,过多的水、肥供应又加剧了这一矛盾,造成恶性循环,道理就如人当呼吸有困难时加强进补对身体有害无益是一样的;相反,轻质基质就不能缺少水肥。
3.5关于光照方向
为了盆花生长匀称,日常应该经常转动花盆,改变不同侧面的受光情况。但是有些花卉在座蕾时不能随意改变位置,因为光照方向的改变会引起落蕾,如蟹爪兰等。
4.冬季温室花卉管理中的一些困惑
关于温室花卉的资料版本很多,其中对一些基本问题的说法不一,在此提出问题一二,望同行见仁见智,以能解惑。
4.1许多新兴的室内观赏花卉在不同书里标著的拉丁名、原产地、甚至习性都不一致,想知道有没有哪个人编著的哪本书比较权威?
4.2关于冬季温室中浇水的最适时间的说法不一致,有的说应在早晨浇,有的说应在上午浇,有的说应在下午浇,我倾向于在上午9-10以后浇,但不知正确否?
4.3关于换盆的最适时间的说法不一致,多数说在春天4-5月换盆最好,还有的说在夏季旺盛生长时换盆最好,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冬季休眠期换盆最好,我感觉春天4-5月换盆没有道理,因为此时刚刚停了暖气,温室内温度是全年中最低的,所以不适合换盆,至于夏季旺盛生长期换盆和冬季休眠、半休眠期换盆似乎都有道理,不能确定何时更好,还是应该不同种类分别对待?
4.4关于盆土及盆表面的青苔对花卉生长是否有利,一种说法是长青苔好,应该保留,因为青苔可以保湿,另一种说法是长青苔不好,因为长青苔后不利于透气,究竟长青苔好不好,是不是也要针对不同情况分别对待?
5.有助于温室花卉管理问题的探讨
5.1病害防治与菌类培养
关于温室花卉的病害症状描述很容易在各类资料上找到,但多数是笼统的,均未能言尽其详,究其原因是对其致病菌类或病毒的了解不够确切所致,所以在这些资料里的用药指导也都是含混其词,以致温室花卉病害一直是影响其观赏性的主要原因,却又始终无法根治。能否通过微生物培养来确定为害温室花卉的主要菌类,进而联合制药部门研制生产专杀药剂。
5.2防治用药品的开放使用
椐介绍关于花卉病虫防治的可用药品林林种种不可述全,想必也和治感冒的药一样,主要成分是不变的,只是添加成分稍变即又以另一商品名面世了,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不同品名的感冒药对不同的易感人群的疗效也确有差别,这源于个体差异的存在,防病虫的药肯定也是如此,对同一类病或虫究竟哪种药才最有效,只有试过才能知道。开放的药品管理方式将大提高药品的在效利用率,减少因为用药不对症、药品过期等等原因而导致的药效打折、防治无效和人的时间、精力以及单位的经济利益等多方面的损失和浪费。
篇8
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财富》年度亚洲最佳商界人物中,柳传志曾是中国大陆唯一入选的代表。以上引文是当时报道中的一段话。看来,“以成败论英雄”的法则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最近,联想又进入了哈佛商学院案例库,成为海尔之后进入该库的第二家中国企业。
“关键是文化根基”
“可是,哈佛案例忽略了我们企业的核心价值。”
6月3日傍晚,在广州花园酒店,柳传志接受了本刊记者的访问。谈到他4月份在美国哈佛商学院演讲的体会时,柳传志单刀直入地表达了自己的遗憾:“其实,联想这么多年不败的根本原因,并非是一般人们所看到的这些亮点,如营销策略,市场创新等,而是企业扎实的文化根基。”
去年初,柳传志去美国访问的时候,哈佛大学商学院对他提出邀请,希望联想能为其做一期案例,主题是“联想地区竞争策略”。2000年8月,哈佛商学院“竞争与战略”课程教研组长带领在校MBA学生等4人来到中国,按照惯例先对联想进行案例分析。哈佛学生走访了联想内部的高层管理者、联想的合作伙伴以及政府官员,访谈进行了一个多月,最后写成正式案例。同时邀请柳传志前往哈佛商学院对其案例讲授内容进行点评。
令柳传志感到有些缺憾的是,哈佛人似乎并不关心你的什么文化根基,而是把目光盯在联想如何制定竞争战略、组织生产与营销、如何进行市场应变这些运作方面的问题上。比如哈佛的学生问得最多的问题是:联想战略的几个重要关结点是什么?联想怎样保持自身战略的连续性?1994年的业务重组对于联想战略模式演变的影响是什么?神州数码与联想电脑业务架构的区别点到底何在?等等。
为什么哈佛商学院会忽略联想的核心价值?柳传志也颇为理解,因为对于美国企业而言,早已确立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比如的商业环境,内部的制度环境(如法人治理结构,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层的决策范畴等),企业文化环境(企业以诚信面对公众,经理人以诚信面对企业)都已经非常扎实和成熟,所以过多讨论对他们来说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房屋论”
但是柳传志还是向哈佛商学院的学生们抛出了他的“房屋结构理论”。根据联想十几年的经验,他得出这样一个认识,企业的结构跟房屋一样,分成3个层次:屋顶、墙体和地基。屋顶这一层主要是指企业如何制定战略和实施计划等企业具体的运作,是价值链中的直接相关部分,如怎样去生产、销售、研发等等,不同的行业是完全不同的,如麦当劳与PC产业在运作方面肯定就不一样;第二部分是墙体,主要是指管理的流程部分,如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等,好的企业有很多相同点。第三部分是地基,也就是运作机制和企业文化价值。
因为美国企业在地基这一层次已经相当牢固,所以他们更关注与企业创造效益直接相连的屋顶这一层次。然而在中国,企业的根基却是很大的问题。中国许多企业往往靠某一个策略,或者耍一个市场“手腕”,而取得短暂的市场地位。许多曾经风靡一时的企业“巨星”,也都是靠屋顶这一层的运作取得一时成功,但在根基上没有长期、稳定的支持,最后免不了会出问题。按柳传志的话说,就是地基没打好,却一个劲地拼命装修屋顶部分,使整个结构成了“墙上芦苇”,从而遭致失败。
“所以联想在十几年来,除了研究屋顶和围墙部分怎样赚取利润之外,另外一个主要工作是怎样把地基打好,使我们长期发展下去。而在这方面,跨国公司由于要适应中国的国情,打好地基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本土化并非像人们所说的那么简单,只要使用中国本地员工就能解决问题。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
杨元庆们的优势
柳传志认为,随着中国即将进入WTO,企业生存的内外部环境将日益规范,在与跨国企业的竞争中,这种文化根基的差距将会拉近。中国企业在运作层面上需要更快速敏捷地追踪世界优秀企业的轨迹,和世界保持同步。“这是杨元庆他们的优势,他们可以做到像永不打盹的老虎那样,奋力往前跑。”
对杨元庆、郭为、朱立南这一代联想的新领军人物,柳传志说,他们能够成为新领军人物,关键在于他们不仅有很强的企业运作能力,同时是“联想文化价值的传承者”,“是学习精神很强的人”,“他们就像卖给了联想一样,完全把联想的荣辱当作个人的命运”。
记者问到联想和麦肯锡咨询公司的合作。柳传志说,和麦肯锡这样的咨询公司合作,你自身的根基一定要扎实。当根基不稳的时候,无论什么良方都无法接受和吸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虚不受补”。
柳传志说他在最初听取麦肯锡理念的时候,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认为对联想非常重要,尤其是关于企业最上层的市场竞争策略,恰好是联想目前所急需的。麦肯锡的策略,在联想的文化基础下,已经不需要去更多地解释和磨合,已经不需要说“为什么要改”以及“能不能改得了”,而是集中关注“怎样改”。
麦肯锡给了联想什么建议呢?“第一步,将IT产业分成39个业务模块,分析各自的利润率和产业规模,先确定要不要做。第二步就是我们能否做到,自我审视和评价联想的竞争力到底怎么样。由此确立了未来联想战略规划的三个选择原则:第一,要做的东西一定是用户需要的;第二是要能够带来持久的利润;三是与现有业务在未来是否有协同效应。”
在联想决定要进入的行业的同时,还要决定在什么时机进入,用柳总的话说就是要明确什么是碗里的,什么是锅里的,什么是田里的。田里的可能就是投资或参股的方式,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去了解这个行业,然后在2至3年后才开始启动。
麦肯锡在给联想提供建议之前,也要做大量的考察和评估,因为任何一个细微的调整,都会牵涉到部门、人员利益的重组,所以企业自身必须提供一套完整、稳固的支援系统,否则所有的建议和调整都会被削弱和架空。而联想在这方面长久以来已经做足了功夫。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联想在市场上亮点频现的同时,其内在的文化根基和底蕴,才真正到了彰显的时候。
“布道”生涯
记得去年3月,记者在北京采访柳传志时,他谈到自己将来会定位成一个传播联想文化的“牧师”,当时从他的目光中感到这种期待已经很久了。没想到才短短一年,到今天再见面的时候,他果然做到了。
篇9
关键词:平面设计 传统文化 运用
一、引言
传统文化是社会的灵魂,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应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基础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使创作的自由空间拓展开来。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人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创造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作品。本文着手于传统文化,整合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关系,探讨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应用问题。
二、传统文化是现代平面设计发展的根基
全球化的进程影响了当今的文化,搞笑的肥皂剧、滑稽动画片、麦当劳等进人到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充满洋味的社会文化。新的生活方式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人们有了新的价值观与审美观,设计中没有了传统文化,失去了发展的根基,作为中国的平面设计,这种没有意味的作品不会被世界所认同。因此,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必要的。
中国传统文化优秀营养成分只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挖掘,它的意义是深远的。平面设计的发展必然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基础之上,必须找到赖以生存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文化。中国虽没经历西方的工业革命与现代设计运动,并不等同于失去发展本国设计的能力。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韵味,较西方文化表现的直观感性,多了些理性的浪漫理想,中国平面设计应对传统文化作深入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运用有意味的元素,创造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平面设计作品。
三、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整合与应用
现代平面设计有必要以发展传统文化为己任,经济发展,现代技术的提高,把探讨当代设计的着眼点放在传统的文化中进行分析尤为必要。平面设计中具有诸多影响因素,诸如文化等,在西方艺术思潮融人中国平面设计的时候,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重新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吸引了很多目光。中国的现代平面设计离不开传统文化,也离不开当前的设计观念更新,现代平面设计理念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建立在中国人审美情趣基础之上,现代平面设计的理念不但是融合现代设计观念和设计思维,也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创造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新作品。
在当今的现代平面设计中融人传统文化的一些特征、符号,也成为现代平面设计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潜质的一种趋势。比如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中国香山饭店就是运用江南水乡青砖灰瓦色调,使现代建筑加上中国传统文化情怀,形成了一种文化上的共鸣。这里需要明白的是,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的融合的过程之中是彼此吸收精华的过程,借鉴传统特征和符号,有目的地选择作为文化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中精华融进现代平面设计中去。此,我们应该倡导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伸发展,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以现代化国际化语言来表达,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元素融人现代平面设计之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必定会使现代平面设计更具文化性与社会性,使传统文化得到再生,并焕发新的生机。
著名平面设计师靳埭强先生为日本“自在”纸坊创作的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海报设计,在纸纹上运用了传统手造纸的毛边,宣纸竹纹变化,构成中国山水自然绘画意境的疏散意象,表现了中国人文性情无束,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整幅海报制作结合中国传统图案艺术表现手法,把作品风格淋漓尽致突显。
奥运会标志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范例:五星,五环,象形的“中国结”传统图案,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太极拳结合,使得标志如行云流水般生动和谐。作品在体现现代设计观念的同时,也折射出了本民族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历史文化特征。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标志设计紧密结合的艺术魅力。该标志整体结构也是取自传统吉祥装饰图案“盘长”,但可贵的是它没有对这一传统造型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书法中所特有的笔不到而意到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动势与意象,并借以表达标志主题和传达人民的祝愿。
香港凤凰卫视的台徽,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中“喜相逢”图案,反映出一种厚实的带有民族文化底蕴的特征,而且凤乌两两相对,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圆满、吉祥、欣欣向荣的美好寓意,这种对未来的美好希冀与向往的装饰图案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表现的特色手法。“上海老酒”包装的创意设计就采用了传统纹样和老上海建筑的特征,将传统图案和地域特征结合当代人的欣赏习惯,表现了老上海的传统文化,给人以古朴、回归的感觉,设计出了喜闻乐见的现代酒包装。
《迎接新世纪》海报赵萌在设计中运用了中国龙作为主题图案,把中国人民龙的情结与现代设计艺术结合一起,既有新意又不拘泥形式,在传统表现形式上强调新的创意、赋于新的内容,表现新的理念。其视觉语言简洁明快,一目了然。
中国定向运动协会的标志设计以体现人们回归自然、体验健康的愉悦精神内核作为创意原点。标志借用司南椭圆的外观造型与国际通用的定向运动标志相结合,取意天圆地方、天地合一之意,整个标志给人以宁静、悠远又不失动感,体现了中国定向运动协会“回归自然,体验健康,珍爱生命”的运动宗旨和“在休闲中锻炼,在锻炼中休闲”的理念。司南作为中国最早的指南针,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司南的运用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升华,让人联想到定向运动的特点,更寓意着这项运动与中国的历史渊源。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如何能把握传统装饰图案关系及运用,我们不仅需要掌握图案色彩的对比、统一及变化等基本规律。还要注意汲取中国传统民族图案艺术中的色彩精华并加以创造性地发挥与运用,才能更好地体现出的中国平面设计民族风格。
篇10
我国历史悠久,不同的地区形成了各自的地域文化,这是漫长历史的结晶,同时也是当地人民生活和发展的最佳见证。一个地区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生态就根植于其深广的地域文化之中,只有充分了解和体会,才能真正把握该地区的文化脉搏。必须承认的是:全球化的风潮已经对我国的传统地域文化带来巨大的冲击,但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文明密码和历史血脉,在越来越全球化的文化大潮中,只有坚守自己的文化根基,才能创造出不盲从的优秀作品。而随着世界文化的交融,虽然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涌现了更多的新观念和新思维,但是也有更多的人意识到,新材料的使用和新技术的发掘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其更大的意义在于为传统文化的体现提供更为丰富的舞台。在这样的背景下,园林景观设计更应重视其文化根基,所以地域文化的回归有其合理的必然性。
2根植于地域文化的园林景观设计策略
2.1将地域文化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源泉
园林景观设计从学科特点来看,同时兼具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特色。不同的地区有着各种各样的文化特点,因此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所面对的对象与采取的方法均应因地制宜,在设计中应该将地域文化作为园林景观的素材来源和文化根基。具体来讲,设计者应该在作品中大力挖掘和体现具有当地特色的历史与文化,使作品中充分融入当地的风俗与风土人情。园林景观设计者应该结合作品的主题,深入感受当地的地域文化,将地域特点和设计主题相结合,使之相得益彰,设计出独具地域特色的具有传统文化根基的优秀作品。设计者在构思作品的时候应着重梳理当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脉络,深入地理解当地人民与地域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互动,最终使之在作品中巧妙地体现出来。园林景观的设计者首先可以在当地独特的自然风貌和人文资源里提取出所需的线索来发现设计灵感,而不少地区都拥有丰富的地域文化元素,不但包括地质水文特点、动植物特点、气候特色等自然方面的地域元素,更包括当地独有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人文元素。
2.2将地域文化元素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
一个地方的原有习俗,民间工艺品以及乡土节日中用来渲染气氛等的事件元素都是园林景观设计可以加以运用的素材。这些地域文化元素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精神层面的具体体现,反映人们日常生活的多姿多彩,是对民俗文化,民间传统及节日气氛这些传统文化的一种保护。这样的园林景观就会具有可识别性,可以让游客更多地了解地方工艺,民间习俗,增加吸引力,让当地人民记得当地的发展历程。
2.3将地域文化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载体
园林景观作品最终体现出来的,是“物化”之后的成品,也就是说将通过一定的载体体现为一个作品。园林景观作品自身的承载物如果选取极具地方特色的载体,将更加容易体现出地域文化的精华。然而一味地强求传统元素而忽视了现代风格的运用,也并不客观,因此设计者应该在充分吸收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将其与现代设计理念完美结合起来,从而使观者在体会到作品现代性的同时也了解了作品所体现的历史积淀。这就对“载体”的选取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结合笔者的设计经验,较为理想的载体形式可以分为三个类别:一是以“形”作为载体;二是以“神”作为载体;三是形神兼备。以“形”作为载体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设计方法,很容易将地域文化以物态的方式体现在园林景观设计作品中,从而使观者能够在其外在表现形式上一眼看出承载于作品上的形态化的地域文化元素。具体的方法有多种,例如传统人物的再现、文化元素的点睛等,可知以“形”为载体属于在作品的表层体现出其地域文化。以“神”作为载体则重点关注的不是作品外形上的表层含义,而是从当地的地域文化中提取其极具地方特色和文化价值的理念、意识、文化、审美等看不见又真实存在的元素,具体的方法也有不少,例如设计者提炼出地域文化的精髓并表现在作品中,使观者可以深刻体会当地文化的意境,产生共鸣。可知以“神”为载体属于在作品的深层体现出其地域文化。三是将以上两者有机统一,通过神形兼备的模式设计作品。最终方式综合了形似和神似两方面的特点,能够从更宽泛的角度和更深入的层次体现地域文化,也对园林景观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