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优秀案例范文
时间:2023-11-13 17:53: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建筑优秀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134-02
一、引言
随着绿色建筑的蓬勃发展,绿色建筑教育也引起了国内高校师生的广泛关注,各种关于绿色建筑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也如雨后春笋在各大院校兴起。
本次教学选择三年级上学期的博览建筑进行了绿色建筑设计的专题教学实践。根据博览建筑所涉及的乡土文化、科技艺术、民俗风情、著名人物及历史事件等主题,自拟设计题目。地理位置位于华北地区,要求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和气候特点,进行绿色建筑设计。
二、教学方案
本次教学活动结合中国绿色建筑协会主办的第六届全国绿色建筑设计竞赛组织,历时八周,分六个阶段完成,在不同的课程设计阶段,要求达到各分项的教学目标,分步骤地完成各阶段的具体任务。
(一)第一阶段(前期准备1周)
教学重点:学习绿色建筑相关知识、实地调研分析。
教学目标:掌握博览建筑与绿色建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规范。
教学内容:(1)专题一:绿色建筑概述,以及绿色建筑案例的讲解与分析。(2)布置任务书,讲解博览建筑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3)组织学生进行博物馆的实地参观调研,4~5人一组。收集绿色建筑和博览建筑相关的设计资料。
学生作业:(1)每组完成一份实地的参观调研报告PPT。(2)收集相关资料(博览建筑的优秀案例、大师作品、绿色建筑等作品),每个学生完成一份读书笔记,要求包含2~3个典型案例分析。
(二)第二阶段(总体设计1周)
教学重点:案例解读、场地分析。
教学目标:掌握场地日照、采光、风环境等的知识和分析模拟软件,完成总平面设计。
教学内容:(1)专题二:场地日照、采光、IAQ、风环境的分析模拟,对绿色性能比较推敲。(2)组织学生对调研和资料收集的成果,进行汇报讨论。(3)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汇报总平面构思和设计初步构思,确定场地布置与竖向设计,完成总体设计任务。
学生作业:(1)制作场地地形模型,分析场地的植被、水文、周边环境等,分析朝向、风向、高差、土方等对建筑的影响(场地分析图)。(2)完成总平面图的构思图(出入口位置、流线组织、场地布置等情况)。(3)完成方案的初步构思图(平面功能图)。
(三)第三阶段(概念设计1周)
教学重点:概念设计、多方案比较。
教学目标:掌握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设计,完成一草方案设计。
教学内容:(1)专题三: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墙面与屋顶)讲解。(2)进行建筑概念设计的多方案比较,确定设计思路和框架;研究绿色建筑构成及空间设计要点。(3)设计讲评。
学生作业:(1)制作若干构思的工作模型,推敲建筑的体量关系、体块组合形式。(2)完成一草方案平面图的构思(各功能组合、流线组织、动静分区等)。(3)完成建筑形体分析图。
(四)第四阶段(方案深化2周)
教学重点:功能深化、表皮建构。
教学目标:掌握绿色建筑材料与水处理的基本知识,完成二草方案设计。
教学内容:(1)专题四: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与利用,以及水处理等相关知识的讲解。(2)修改和深化方案,完善二草的方案设计,并确定绿色设计的内容。(3)设计讲评。
学生作业:(1)继续制作工作模型,修改一草的方案设计,完成二草的方案设计内容(平面、立面、剖面)。(2)立面设计进行多方案比较,建筑表皮使用绿色技术和绿色建筑材料。
(五)第五阶段(方案完善2周)
教学重点:绿色设计、结构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建筑室内环境控制系统与绿色能源的知识,完成三草方案设计。
教学内容:(1)专题五:建筑室内环境控制与能源应用(暖通空调系统)的讲解。(2)继续深化方案,确定三草方案(包括结构设计方案和绿色建筑设计内容)。(3)设计讲评。
学生作业:(1)完善二草,进行立面的多方案比较,查阅并搜集相关的方案资料,推敲模型。(2)制作反映建筑整体形态的模型,完成三草的方案设计内容,进行结构设计。(3)深化并完善绿色建筑设计(绿色技术的节点设计图等内容)。
(六)第六阶段(成果表达1周)
教学重点:模型制作、成图绘制。
教学目标:完成最终方案成果的绘制和模型制作。
教学内容:(1)绘制正式方案图。(2)成果模型制作。(3)评图。
学生作业:(1)绘制2~3张A1的彩色渲染图(包括有关绿色建筑设计的分析图、设计图等)。(2)制作正式模型,图纸上不少于2张模型照片。
三、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建立绿色建筑设计观
长久以来,国内大多数院校的建筑学教学仍然是沿用“形式与功能”为核心的传统教育理念[1]。教师和学生把精力集中于“形式与功能”的问题上,而忽略建筑本应关注的环境协调性、室内舒适度、建筑能耗、能源资源利用、经济性等问题。由于缺乏成系统的讲解和训练,学生没有建立起建筑的绿色设计理念。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专题时,仅仅把绿色技术当作是一种装饰性的、补救的技术手段,没有把建筑的绿色性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基本目标;到下一个设计专题时,又将建筑的绿色设计理念抛于脑后。
(二)相关课程缺少绿色建筑知识的教学
建筑学专业学了设计类课程之外,还有相关理论、法规以及技术方面的课程学习,例如建筑概论、建筑历史、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物理等相关课程。在传统建筑学专业的课程构架中,设计课之外的理论及技术课程多着重介绍建筑设计的相关理论和一些传统的建筑技术,内容不够系统且略显陈旧教条,几乎没有介绍绿色建筑的相关内容。
(三)各门相关课程教学脱节
虽然许多高校设置了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等相关课程,但是与建筑设计课程可谓是“各自为政”。各科教师只关注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忽略相关知识间的衔接,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间缺少必要的联系。这样就造成了设计与理论、设计与技术的分离,最终设计成果又落在“形式与功能”上,而忽略了绿色建筑的设计意图和技术特征。“无效教学”与“空白教学”产生,使得绿色建筑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四、教学建议
(一)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1.培养学生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就要调整建筑学本科生的培养计划,从二年级开始,陆续增设与绿色建筑相关的必修及选修课程,使学生系统地学习绿色建筑相关的理论、技术与实践。
2.培养学生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就要调整建筑设计课的教学目标,改变长久以来建筑学的传统教学理念,要从以“功能、空间与形式”为主的职业技能训练转向培养适应新时展的绿色建筑设计人才。
3.培养学生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就要彻底改变目前建筑设计课的评分体系,把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加入到衡量学生建筑设计课的评分标准中,才能培养和加强学生建筑设计的绿色意识。
(二)融合绿色建筑的理论技术课程教学
通过一、二年级相关理论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及绿色建筑设计观。在建筑概论中,加入关于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背景知识及基本理念的介绍;在二年级增设绿色建筑概论的课程;在中外建筑史中,引入传统民居的生态观、地域文化、被动及适宜技术的介绍;在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中,结合绿色建筑案例进行分析等。
通过三、四年级相关技术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绿色建筑技术在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建筑物理、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设备、建筑材料等一系列技术课程相关章节的安排,重点强调学生对绿色建筑技术及理念的了解与掌握;增设绿色技术、建筑节能、可持续建筑等专门课程介绍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要点及应用;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中,加入环境模拟分析软件的教学,例如Ecotect、Revit、Doe等软件。
(三)融合绿色建筑的专题教学
在现有的以建筑类型分类的教学“纵向”教学体系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将建筑设计专题与绿色技术专题相结合,组成“建筑+技术一体化设计”。通过此种方式,在特定的时间内结合设计实践,学习专门性的绿色建筑知识。
另外,在设计课前期阶段,也可以通过设计分组安排不同的专题调研作为小组工作的内容,如被动式太阳能技术专题、遮阳技术专题、通风专题、水处理专题等。
(四)融合绿色建筑的其他形式教学
1.鼓励学生参加绿色建筑的学科竞赛。鼓励学生参加“绿色建筑”的学科竞赛,例如全国绿色建筑设计大赛、加台达杯国际太阳能竞赛、零能耗建筑竞赛等,促进学生与国内外行业内专家的学习与交流,增长见识、开拓眼界,促进了高校绿色建筑教育的发展。
2.学校举办绿色建筑的相关活动。可以学习国内外某些高校的绿色建筑教育方式,在校园中举办建造节、模型展览、学术论坛等活动,如澳大利亚的生态小竹屋、美国的校园生态住所、天津大学的零能耗建筑等,增加学生动手、讨论、研究的环节,达到自我教学、教学相长的教学目的。
3.增加绿色建筑的实践研究。可以在本科三年级设置大学生创新训练环节,或者通过导师制来指导学生对绿色建筑进行实践和研究,使学生能更深入地学习掌握绿色建筑的知识。
五、结语
发展绿色建筑,培养绿色建筑的设计人才,需要建筑教育工作者以建筑学为核心,整合相关学科以及各专业绿色建筑的知识,加强学生对绿色建筑、绿色技术、结构设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计算机模拟分析等相关领域课程的学习,需要我们研究和建立符合新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篇2
一、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主题
全省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节能有我,绿色共享”。低碳日活动主题是“工业低碳发展”。
二、宣传形式
采取媒体宣传、网络宣传、事迹报告会、专题讲座、宣讲团巡讲、技术交流会、展览展示会、现场体验活动、悬挂宣传条幅等多种形式,开展广泛宣传报道,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宣传内容
(一)开展节能低碳主题宣传活动
通过宣传展示、技术交流、互动体验等方式,积极宣传节能文化、普及节能知识、提升全民意识,培养广大民众勤俭节约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深入报道企业先进技术及典型案例,推广节能新技术和高效节能产品。责任部门:省发展改革委
(二)开展节能低碳进校园行动
以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为重点,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开展贴近学生、形式多样的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实践活动,普及生态文明法律法规及科学知识,培育生态文明意识,推动形成勤俭节约人人尽责、节能减排人人担当、绿色环保人人作为、生态文明人人践行的校园新风尚。
在青少年中大力宣传生态环保理念,普及节能低碳知识。在青年中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创新创效活动,组织发动优秀青年走近青年志愿者、青年环保组织和学生社团开展宣传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和短视频、动漫等新媒体手段,倡导低碳生活理念,营造节能环保氛围。责任部门:省教育厅、团省委
(三)开展节能低碳科普宣传行动
广泛开展节能减排低碳科技示范活动,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节能与低碳新技术和新工艺,推动相关产业的低碳升级改造,引导全社会把使用节能减排创新产品作为一种自觉行动。责任部门:省科技厅
(四)开展节能低碳进企业行动
积极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吉林实施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7-2019年)》,大力宣传并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以多种形式在工业企业、园区宣传一批绿色制造企业的重大技术、典型模式以及标志性产品。重点宣传普及工业领域节能低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知识,引导企业职工自觉参与节能低碳行动,形成良好的绿色发展氛围。组织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单位从自身推动工业低碳发展的实际出发,在全省低碳日前后开展各具特色的工业低碳发展经验宣传和交流活动。
督促国有企业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高耗能、高污染工艺与装备,发展低碳、清洁、高效能源,推广节能减排降碳新技术、新工艺,持续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带头履行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的社会责任。指导省属国有企业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开展节能、节水、节地及减碳等活动,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加快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切实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国有企业建设。
组织开展“践行新理念、建功‘十三五’”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将生态文明作为职工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绿色生活行动,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围绕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组织开展“我为节能减排作贡献”活动,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开展以“三比一降”(比创新、比技能、比管理、降能耗和排放)为主要内容的对标竞赛活动,促进完成重点行业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责任部门:省工信厅、省国资委、省总工会
(五)开展环境保护宣传行动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全面贯彻落实《“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及新《环境保护法》,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充分利用节能宣传周活动引导全民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观,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积极弘扬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理念,通过创新开展全社会宣传教育活动等方式,促使公众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当中来。责任部门:省环保厅
(六)开展建筑节能低碳宣传行动
开展建筑领域节能与绿色建筑宣传,引导绿色生活方式及消费。积极宣传更高水平建筑节能标准,提高建筑门窗等关键部位节能性能要求。重点宣传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的特点,引领节能建筑新标杆。加大绿色建筑宣传力度,推广绿色建筑使用技术、产品和高效运行管理措施。结合旧城更新及环境整治、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及危房改造等工作,宣传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加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宣传力度,提高运行效率。积极鼓励公共建筑建筑业主及使用人开展能效对标,引导公共建筑物业管理单位设置能源管理岗位,聘任能源管理专业人员,实施专业化用能管理。鼓励农村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居住建筑按《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T50824)、《绿色农房建设导则》(试行)等进行设计和建设。加强农村建筑工匠技能培训,提高农房节能设计和建造能力。积极研究适应农村资源条件、建筑特点的用能体系,引导农村建筑用能清洁化、无煤化进程。责任部门:省住建厅
(七)开展交通节能低碳宣传行动
大力宣传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成效,充分利用视频、微信、海报等多种方式,在车、船、路、港领域宣传交通运输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动节能低碳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进港口电能替代和公路绿色拌和站。积极鼓励支持共享单车,倡导公众绿色出行文明出行,营造绿色交通氛围。责任部门:省交通运输厅
(八)开展节能减排农村行活动
大力推广农村沼气、清洁炉灶和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加快推进节水农业,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强化畜禽水产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开展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为主的农业清洁生产示范,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加大技术咨询和宣传培训,引导农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提高节能意识。责任部门:省农委
(九)开展商务节能低碳宣传行动
以“创建绿色商场,推广绿色技术,促进绿色回收”为重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流通领域宣传活动。加大绿色商场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鼓励流通企业按照《绿色商场》标准促进绿色供应链建设,采购绿色商品,开展节能产品促销,在营业场所布置节能环保宣传标识标语,引导绿色消费行为。鼓励流通企业使用节能技术、产品、设备开展节能改造,组织节能技术产品设备供应商与流通企业对接,举办节能技术交流会、改造案例分享会等,促进流通企业发现节能机会,挖掘节能潜力。举办社区绿色兑换活动,采取散发宣传册、图板展示和技术人员现场专题讲座等方式,增强社区居民对再生资源回收的认识。责任部门:省商务厅
(十)开展媒体宣传专项行动
组织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以新闻、专题、访谈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节能低碳理念和知识,宣传接地气、贴近性强的节能低碳技术,发挥新闻媒体作用。责任部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十一)开展节能低碳进机关行动
积极发挥公共机构在节约能源资源中的表率作用,深入宣传贯彻《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十三五”规划》,组织各级各类公共机构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节能宣传活动,带头普及节能常识,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促进资源循环利用,践行垃圾分类,倡导低碳出行,共享绿色环境,推进节约型机关、节约型医院、节约型校园创建活动,培育崇尚节俭的社会风尚,厚植绿色生态文化,充分发挥公共机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社会深入、持久、自觉行动,以高效的能源资源使用效率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责任部门:省管局
(十二)开展建设美丽家园行动
在城乡妇女和广大家庭中持续倡导节俭养德、低碳环保理念,引导妇女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身体力行传播绿色发展理念,影响他人、奉献社会,携手共建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吉林。充分发挥妇联系统所属媒体特别是新媒体的作用,开展节能低碳、绿色生活、节俭养德等方面的宣传和教育,从而增强妇女和家庭保护生态、节俭节能、低碳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责任部门:省妇联
(十三)开展低碳发展宣传行动
贯彻落实《国家“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和《吉林省“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积极宣传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低碳发展的必要性,培育绿色低碳发展意识,选择优秀案例展示工业低碳发展成果和成功经验,推动工业企业和相关单位开展低碳行动。各低碳试点单位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在全省低碳日前后开展宣传和交流活动。责任部门:省发展改革委
四、具体要求
(一)加强领导,协同配合
全省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涉及部门较多,宣传覆盖面较广,任务艰巨而繁重,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领导,精心谋划,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全面开展好本地区、本领域的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
篇3
关键词:体育建筑;绿色理念;理念;措施
引言
体育建筑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具有重要的影响力。然而,它的环境污染和能耗也是相当惊人的,因此,“绿色化”也成为体育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来说,我国体育建筑的能耗比较大,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的体育建筑能耗比国外高出40%左右。笔者通过调查和分析发现,中国体育建筑在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均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较少考虑基地的生态系统及地域特色,盲目地追求昂贵而夸张的结构形式和过于复杂的体育设施工艺。在建造过程中出现高用能量、易破坏环境、易产生废物以及使用带有放射性的建筑材料。由于前期的不合理,迫使使用者在运营过程和后期管理维护方面都必须投入高能耗和高经济成本,也必然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可修复的破坏。鉴于此,本文有必要对体育建筑绿色理念以及相关的设计措施进行了研究,以供大家参考。
1 绿色体育建筑设计理念
体育建筑的生态性已和体育场馆的生存发展休戚相关,“生态、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优秀体育建筑的重要指标。设计者应自觉关注环境资源与建设的平衡关系,从体育建筑的环境设计、功能空间、技术材料等方面体现建筑、环境与人的相互融合,使体育建筑在充分展示美学与力学的同时,能达到节能节耗的绿色化趋向。绿色体育建筑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注重自然环境的合理利用
对待自然环境,应当采取“创造”和“利用”相结合的设计手法。积极“创造”自然环境,即通常意义上的环境绿化、美化,例如设置生态水面、树阵停车场、利用微地形等;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因素,即最大化利用自然的“风、光、水、土”等可再生资源,如强化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在体育建筑设计中的利用,这样不仅减少了环境的负担,也体现了“道法自然”的精神。
建筑对基地自然环境的适应态度和设计策略决定了建筑与环境是否融合,是否有助于实现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只有这样才能算是真正“回应”自然环境的绿色建筑。
1.2 注重建筑功能的绿色理念
我国现有的体育建筑使用率普遍不高,这就涉及到体育建筑功能的可持续性设计问题。随着社会文化活动的丰富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馆的使用功能已经扩展到休闲、娱乐、饮食、旅游、健身等。多功能产业化的发展可以提高场馆利用率,减轻运营维护期间的经济压力,改变体育建筑历来闲置、靠国家扶持的尴尬境地。因此体育建筑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其功能性、开放性和兼容性,从而提高使用率。
1.3 注重建筑形式对地域气候的绿色呼应
建筑设计呼应气候,已经成为绿色理念的重要体现。气候因素中的日照采光和通风保温一直是体育建筑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今后的体育建筑通过利用材料、构件、设备等弹性方式来改变建筑的形态,以低成本和适应性技术引入自然风、利用太阳能等,从而不断地主动适应气候的变化,例如全天候开合屋盖、改变空间容量的升降屋顶装置、通风口的可控装置及动态遮阳装置等。因而,建立体育建筑对地域气候的主动利用策略,更能体现低代价、高效率的绿色化设计趋向。
2 体育建筑绿色理念的有效措施
2.1 提高周边环境品质,体现绿色理念
绿色建筑的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的绿色理念,兼顾景观及生态敏感性,选择对局部环境破坏最小的施工方式。建筑因周边环境的塑造而形成自身的秩序和结构,而基地也因建筑低姿态的介入获得了新的形象和意义,使其环境品质提高。
大量小型体育建筑已经表现出融合自然环境与地形特征的形态设计,例如校园中的训练馆、结合山地地形的体育会所等,经常利用其场地特征进行形态创造,以返璞归真的态度将体育建筑的身躯隐伏在良好的环境之中,这种低调的形式保留了环境,并保证了体育建筑空间的良好尺度。以设计“水立方”而成名的澳大利亚 PTW 公司在悉尼理工大学设计了一座多功能运动馆,它坐落在大学城的绿地公园下面,利用地下砂岩形成一个“下沉式庭院”。
而对于那些巨大的体育建筑,其庞大的形态会对自然生态或城市环境带来不可避免的巨大压力,甚至是破坏。但也为这些原本荒凉的场地带来人工与天然相结合的生态机遇。当代体育建筑设计经常结合周边环境,为当地打造出体育公园,大量增加了绿地率,并在原本荒凉的场地环境中通过栽植疏林、引流水系、营造缓坡地形等方式,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将下沉和草坡作为体育场形态设计中的共识与策略,以此来减小建筑体量,增加公共空间的绿化,使得依托环境的体育建筑不再是庞然大物,而是展示出亲近自然、亲近人类的一面。
2.2 加强建筑自身形象,实现自生能源理念
建筑设计者应该以最经济的设计和材料成本建造出符合当地气候和功能要求,又具有时代性的建筑形态。相对于钢筋、水泥等材料的繁琐,循环使用具有典型地域性特征的木材材料的理念正在得到推广,如在北欧、北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人们以当地的丰盛木材大量作为体育建筑的建造材料。例如,温哥华里士满奥林匹克椭圆速滑馆这一富有影响力的成功案例,其屋顶材料大部分来自被松树甲虫杀死的林木,这些木材与钢结构架设出100m 跨度的波浪型屋顶,部分木质结构可以移动,以便让人们在美好的自然景观中欣赏比赛。整个建筑外部的蓝色特殊纤维板的深浅程度完全随着日光的强度及角度变化,以调节滑冰场室内的温度。同时,设计者在场馆中选择了符合多功能要求的地面材料,使得场馆还能提供训练、零售店等公共服务设施,这对于当地潮湿寒冷的冬季来说,将大受普通民众的欢迎。
2.3 改善室内环境质量,提高绿色舒适感受
体育建筑室内物理环境在采光、通风、声控等方面的要求比常规建筑难度大、复杂度高。从薄壳结构到悬索结构、活动屋盖和薄膜结构等新型结构体系的使用,实现了体育建筑室内大面积的天然采光。采光量可以考虑赛时与赛后利用的不同功能需求,根据需要对遮阳板进行调节,并采取多层次构造。在引入新鲜空气方面,设计在兼顾建筑功能和结构的同时,可以在看台及其他空间安排布置可以活动的百叶,利用空气的流动,来提高整个体育馆的空间舒适度。例如,广东佛山岭南明珠体育馆就是一个通过精心建筑设计使室内环境质量得以大幅度提升,同时又兼顾了合理的功能和结构的优秀案例。体育馆由三个不同尺度的穹顶组成,相互连接成一个整体,建筑形态宛如三颗水珠滴在绿色的地面上。场馆之间通过连廊形成整体。受中国传统建筑中斗拱结构的启发,体育馆由等高线形环梁层叠形成。自然光线可进人体育馆内,节省室内人工照明能耗。等高线形层叠屋面之间有可开启式窗扇,以增加室内外空气流通。传统的斗拱结构和高科技网膜结构共存,建筑全新地再造了蕴涵文脉的显性形态。
篇4
关键词:合理选择;绿色设计建筑;传统建筑
1前言
与文化、艺术、历史属性完美结合的,是建筑绿色理念、建筑技术,这是存在于当下的建筑作品之中。所以,在绿色建筑之中,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就是怎样做到建筑的功能和形式的统一,怎样达到绿色目标,促使技术选择经济性最优,这也是设计的重要内容。
2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2.1健康舒适原则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追求舒适的居住条件,那是因为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转变,已经生活质量的提升。所以在对绿色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就要让室内的环境处于舒适的湿度温度,要保证室内畅通。除此之外,为了要让用户生活于健康和舒适的环境,还需要保证采光功能,以及空气流通质量需保持良好性[1]。
2.2整体美化原则
当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提升的时候,人们已经不仅仅的局限于事物的实用性,而更多的方向点转变成了美感的追求。所以,绿色建筑设计也自然是包含于其中的。因此,建筑企业的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应当满足于现代人们的审美取向,将周围的环境和建筑有效的结合起来,还要多关心当地的生态环境,达到整体美感的目的同时,也需要保护良好的生态平衡。
2.3同步化设计原则
应该从整个的设计过程进行节能,要从环节入手,这就是当真正实现建筑企业环保功能的时候。设计人员在设计绿色建筑时,要控制好施工图纸的设计,要对多方面的问题进行考虑,要争取达到节能、低碳的要求。
3绿色建筑设计技术选择
绿色建筑的项目不同,所使用的材料、能源、人力等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设计的相关人员在对绿色建筑的设计进行选择的时候,要做到因地制宜。
3.1方案的设计
相关的设计人员要借鉴国外优秀的案例,要仔细分析项目设计需求,这就是在对绿色建筑的设计进行选择的时候,而针对绿色建筑而言,设计方案的选择在其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当按照当地建筑的具体情况,达到绿色建筑的目的,将设计者的独特想法融进设计方案之中。除此之外,设计人员还要确立自身的视角,凭借自身之前的工作经验,为了保证绿色建筑设计更加的合理化,要将自身所学习到的设计知识,有效的应用于各个环节之中[2]。
3.2水资源循环
绿色建筑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为了保证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就要将水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而设计人员在对绿色建筑的设计技术进行选择的时候,都应该特别的留意,对水资源利用的选择,而水资源是作为不可再生资源而存在的。
3.3太阳能采暖
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资源的范畴,而之前所用到的最主要采暖方式是以煤炭的燃烧为主的。只是在进行燃烧取暖的过程之中,会有很多的一氧化碳等产生,这些污染物在一定的程度上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着严重的威胁作用。除此之外,还会有二氧化碳的产生,可以给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是会产生温室效应的,因此是不符合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的。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许多的建筑企业已经渐渐地开始使用太阳能取暖,这样可以避免环境的严重破坏,会降低成本,具有着很大的利用价值和意义。
4优化设计的过程之绿色建筑
4.1设计优化的初步阶段
在对绿色建筑设计进行规划的阶段,要结合起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场地中气候资源的特点进行分析,从朝向和空间布局上对建筑的声、热、风场、光等进行优化。假设在前期就仓促的定案,那么就会造成很大的不足,且建筑设计的项目一旦通过报规,是较难以再进行修改调整的。对建筑进行通风模拟,是为了优化室内外空间的布局,促使建筑物可以达到最好的通风条件,是确定出最佳的布局方式;通过总平面设计的优化分析,可以优化建筑的阴影分布,保证充足的日光进入每一栋建筑之内,对建筑物的体型和平面布置进行调整,确保最好的日照效果[3]。
4.2气候适应性及建筑设计优化
对不同经典绿色建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所发现的地域建筑的发展和创新,都涉及到了建筑的基本属性。建筑外观是依据人的文化、传统、审美、风俗等要求,顺应地形、气候、地貌等自然的条件,是地域建筑给外界最直观的表达方式;人工环境带给人体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环境问题,会导致能源利用、资源利用的差异,直接的影响到人体的健康;满足生活和工作这一共性的基础之上,就是建筑的功能,对、文化、生活习惯和工作等个性特征的满足;技术的衡量标准和材料的选取,是经济性所决定的,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这样的因素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绿色建筑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气候的适应性,得出结果是通过对不同建筑的气候、文化、功能等适应性研究。
5结语
绿色建筑的设计,是设计团队协同合作的整体设计过程,其出发点是可持续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通过对高技术的采用,对优化设计手段完成经济合理技术的措施目的的分析,方便长久的使用及其维护,对提供优良环境的实现,绿色技术之中更加的注重简单技术措施的鼓励,以及对成本的控制。绿色的建筑理念,应该更加的注重起绿色技术和建筑的结合,为了达到绿色建筑的简单技术、低成本、高收益的绿色建筑,要采用高技术的手段对绿色建筑进行优化。
参考文献:
[1]康守和.从建筑设计及运行管理谈绿色建筑节能关键技术[J].山西建筑,2015(4):203~204.
[2]冯雅,高庆龙,钟辉智.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与结合[J].南方建筑,2015(2):16~20.
篇5
关键字:碳中和理念开发新能源节约能源
中图分类号:P7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猛增,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严重威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引起了全球重视,低碳经济理念应运而生,低碳社会、低碳城市等新概念如潮而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节约能源不仅涉及工业行业,而且更涉及到建筑行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建成1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出0.8吨碳。建筑中的能耗主要来自于采暖、通风、空调和照明等设施,这些设施运转的能量在产生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建筑成为二氧化碳的排放大户。因此,尽快建设绿色低碳建筑项目,实现节能技术创新,建立建筑低碳排放体系,注重建设过程每一个环节,以有效控制和降低建筑的碳排放,并形成可循环持续发展模式,使建筑物有效节能减排并达到相应标准,是中国建筑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碳中和理论及在建筑中的应用
碳中和也叫碳补偿,是现代人为减缓全球变暖所作的努力之一。利用这种环保方式,人们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
与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不同,碳中和理念下的建筑设计强调在最初的设计阶段即对包括方案设计、建材选择、建筑施工、建筑使用、建筑维护及维修、建筑解体、废弃物处置的建筑全生命周期进行整体设计,从而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及能源消耗的最小化。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只针对碳中和理念在建筑使用阶段中的应用进行讨论研究。减少建筑使用阶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及对环境的影响,可以从开发利用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地热潮汐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1]和减少能源利用,提高建筑舒适度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以下案例分别从“开源”和“节流”[2]这两方面进行讨论。
三、案例分析与比较
碳中和理念在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国内外建成了许多这方面的优秀的建筑项目,下面介绍两个典型的按照碳中和理念设计的建筑。
1、丹麦碳中和生态住宅——生命之家
生命之家是丹麦第一个按照碳中和理念设计的住宅建筑,见图1。该项目充分考虑自然采光和太阳能的利用,产生的能源不仅可以满足一家四口的使用,还能产生多余的能源提供给公共电网[3]。
图1 “生命之家”节能示范住宅
(一)新能源的运用
生命之家使用的新能源有:1)太阳能集热板,在两个屋顶窗之间,安装了6个同样规格的太阳能集热板,这些集热板能够满足建筑整体65%的能源需求,包括取暖和热水供应,并且同时为建筑热力泵提供动力,此6块集热板每年产生的电能约为2000千瓦时,预计该项目投入使用30年以后所生产的剩余能量累计总额,将与生产所使用的所有建材所耗费的能量相等。2)太阳能电池,屋顶窗配备了太阳能电池驱动的电控室外防护遮阳卷帘,它可以降低90%的太阳照射热量,提高窗体的隔热性能。
(二)节约能源的措施
在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体型系数,尽量提高外墙、门窗等维护结构的保温系数,设置活动的木质幕墙,来提高大面积玻璃的保温能力。整座建筑使用了极具保温隔热性能的节能窗、智能电控窗、电控遮阳产品,以及太阳能动力系统,使建筑整体热量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2、宁波诺丁汉大学可持续能源技术研究中心
该建筑综合了世界先进的建筑节能设计理念和绿色建筑技术研究成果使得楼宇能耗最小化,基本实现整个大楼能源的自给自足[4]。
(一)新能源的运用
该建筑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及浅层地热等可再生能源资源,通过可再生能源的集成实现建筑的能源需求不依赖或基本不依赖于电网,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
(二)节约能源的措施
被动式节能设计通过建筑体型、覆土设计、围护结构设计、热质材料设置、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组织等措施,减少建筑采暖、制冷、通风和照明的电力消耗,达到建筑节能大于65% 的设计目标。
四、启示
综上所述,碳中和理念运用于建筑设计后,建筑的节能途径更加广泛,在开源方面,新能源的类型由之前的太阳能扩展到了风能和地热能等,新能源的模式由之前的太阳能集热器扩展到了太阳能空调,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沼气技术,风能发电技术,地源热泵技术等。在节流方面,也由之前的节约使用不可再生能源扩展到了节约能源与高效使用能源并重。
碳中和理念在建筑中的应用是缓解能源危机、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生活工作条件、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一项根本措施。作为当代建筑师,不应该只追求建筑造型上的新颖独特而忽视了能源的浪费。我们应建立生态建筑思想,尊重自然环境,用科学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方法进行规划和设计,将碳中和理念贯穿于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设计出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效低能耗的建筑作品,使建筑设计理念上升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杨基春,新能源在建筑节能领域中应用的思考[J].应用能源技术,2008(3)
[2]刘加平,武六元.建筑节能与建筑设计中的新能源利用[J].能源工程,2001(1)。
[3]吴韬、郭晓晖等.能源自给自足的绿色办公楼——宁波诺丁汉大学可持续能源技术研究中心[J].建筑学报,2008(10)
[4]郭成林、赵金彦.丹麦的绿色建筑实践[J].建筑学报,2010年(1)
篇6
【关键词】绿色建筑;理念;策略;存在问题
一、绿色建筑的界定
随着绿色环保理念的日益普及,人们开始追求在绿色建筑中轻松愉快的生活、工作,但是,什么样的建筑才算是“绿色”建筑呢,学术界、产业界始终没有一个确切完整的定论。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定义: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简称“四节一环保”),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二、绿色建筑提出的背景及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口剧增、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过渡消耗等问题严重威胁着世界各国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每年的新房建设中有 80%为高耗能建筑,2010 年数据显示,中国建筑能耗占能源消耗总量的比例从1978 年的 10%上升到现在的 28%,在交通、工业、建筑三大高能耗领域中,建筑能耗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而我国又是一个人均资源短缺的国家。要想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就必须综合利用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及环境保护技术等。但近些年来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索取已经超越了自然环境的承受范围和自净能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将可再生能源与建筑相结合,已经成为绿色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绿色建筑设计
(1)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进行绿色建筑设计要考虑能源、资源的节约,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进行绿色建筑设计要考虑到环境的气候条件、地形、地势,使其与周围环境构成一个有机系统。绿色建筑是追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和谐统一的,尽量保持原生态系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充分考虑自然通风、日照、交通等因素。进行绿色建筑设计要尽可能采用环保节能及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建筑材料。注重对外墙保温材料的使用,尽量就地取材。绿色建筑应具有独特的建筑技术和艺术形式,体现现代生态文化的内涵和审美意识,创造自然、健康、亲切舒适、生机勃勃、丰富多彩,具有传统地方文化意蕴和现代气息的建筑环境艺术。国家标准在绿色建筑的定义别强调了全寿命周期。全寿命周期主要强调建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在时间上的意义。这就意味着不仅在规划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并利用环境因素,即使在施工过程中也要保证对环境的影响达到最低,在后期的运营管理阶段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高效、无害的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引入全寿命周期的概念,主要是为了要求绿色建筑能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随着绿色建筑的发展,对全寿命周期有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并不只局限在建筑存在的时间里,还应向前或向后延伸。往前延伸到建筑材料的开采、运输、生产过程,往后延伸到建筑拆除后垃圾的自然降解或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在建筑的前期策划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全寿命周期概念。
(2)绿色建筑设计方法。建筑的选址是设计要考虑的首要问题。选址要结合建设地段的主导风向,地貌、地形、植被、自然水系、合理布局建筑物。为争取日照创造先决条件,应尽可能选在向阳的地段上,不宜选择在凹、洼地及山谷等处,还应避免选择生态敏感区域,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为了使建筑满足人们生活、生产、使用时的舒适性,建筑物选址还应考虑与交通运输系统的距离,尽量选择在已经城镇化的区域内,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物体形、平面形状特征、空间系统,是地域性建筑特色的本质表现。体形系数更是建筑热工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理想的建筑形体是采用最小的建筑外表面积来围合尽可能大的建筑内部空间体积,减少能量流失,但是大的体形系数又有助于有组织的自然通风,这就要求设计师能够合理把握。仔细划分建筑内的使用功能区,按其特点进行分类,同功能的房间尽量分在同一区域,不需要窗户的区域可以统一安排在建筑物的北面,这样便于建筑物通风、采光、空调系统等的设计。尽量采用弹性设计方案。提高房屋的适用性、可变性,具体表现在建筑结构、建筑设备等灵活性要求上。体现“一二十年不落后,三四十年可改造”的思想,减少后期投入费用。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目前我国利用范围最广泛的是太阳能、风能,努力推广浅层地能、生物质能等,这些都是无污染的可再生绿色能源。注重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外墙设计。采用良好的外墙材料,以隔热砖代替粘土砖,门窗采用传热系数较小、低辐射玻璃,并加强门窗的气密性,减少热交换,采用各种轻便可调节的遮阳设备。减少对电器设备的依赖,尽量采用自然采光、通风,提高室内环境的热稳定性。加强绿色建筑中智能化设计。目前,大量电子通讯和自动化技术在建筑中得以运用,将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电力、照明、空调、给排水、广播、通讯、保安、等设备集中管理与监控。智能化的发展可以促进绿色建筑在“高标准、低能耗、高效能、低污染”状态下持续发展,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使建筑物成为工作与生活环境健康舒适、设备高效运行、整体节能效果最佳的安全场所。绿色建筑设计应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近些年我国建筑发展趋于高层、超高层建筑,所谓占天不占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随着建筑物高度的不断增加,为了满足其稳定性,基础埋深也随之增加,使建筑物地下空间加大。由于有厚实的土层和植被,使地下建筑受地面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小,一般情况下土层三米以下深处的温度是几乎不受外界影响的,是一种减少能耗、节约能源最经济有效的建筑形式。绿色建筑设计中加大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可以有效促进建筑节能。
四、目前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1)对绿色建筑的含义模糊不清。有些人认为绿色建筑设计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对建筑物内外进行绿化,这个理解只是绿色建筑的含义之一。绿色建筑首先应该是为人类提供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其次,能够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的条件下,高效率的使用资源和能源,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环保建筑,使其为我们提供一种先进的生活方式。
(2)绿色建筑需要大众化设计。当代之所以提出绿色建筑概念是为了更好的使人类和自然环境发展下去。但这并不意味着高成本、大投入、高绿化,也不一定非是高科技。相反,为了更快推广绿色建筑理念,实施可持续性发展,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应更多采用经济、实用的大众化元素,如外窗遮阳装置、室内采用无污染健康的装饰材料等,这样才能将绿色建筑理念快速普及。
(3)绿色建筑理念不仅局限于新建建筑,同时也适用于既有建筑。目前我国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能源利用率仅为33%,且一般建筑的使用年限为 50 年,既有建筑仍是耗能大户,如仅在新建建筑中推行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收益极为有限。(4)我国缺乏绿色建筑的实例。目前大部分都停留在绿色建筑的理论上,而实际建成的优秀绿色建筑案例较少,缺乏可供参考的经验。
五、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
篇7
世界最权威的地产行业组织
世界不动产联盟大会的主办方――世界不动产联盟(简称FIABCI)于1949年正式成立,在世界范围内拥有近60个国家会员,同时还拥有100多个专业协会的会员。FIABCI的组织地位为联合国、欧共体、北美自由贸易区、MERCOSUR等组织所认可,房地产业各个领域在FIABCI组织中均有体现,FIABCI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具权威代表的房地产行业组织。
FIABCI代表不动产所有产业,包括零售、农业、商业、娱乐、工业园,以及地产行业各个领域的从业人员及机构,包括建筑师、会计、建筑商、教育家、律师、政府部门专家、估价师、金融家、中介、专业协会、学府、政府等。同时,FIABCI在联合国有特殊地位,被认为是代表地产界非公共部门(即私营部门)的声音,在和联合国合作的过程中,极力在第三世界推行财产所有权制度。
作为FIABCI最“核心”的世界级不动产盛典,世界不动产联盟大会每年举办一届,以此为不动产行业的精英与国际其他相关团体间搭建互相分享知识和经验的平台,从而为世界各国不动产需求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
2009中国房地产业界首席盛事
目前,国际“金融海啸”在给全球经济带来严峻考验的同时,也给世界房地产未来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寻求房地产业的发展,是全球房地产行业人士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第60届不动产联盟大会在北京召开,不仅成为2009年中国房地产业界的首席盛世,也为中国房地产业界与世界交流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对于促进中外房地产业界的精诚合作,以及世界房地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此,FIABCI(2008~2009)世界主席Luis Fernand0 Correa Bahamon表示:“这次世界大会将涉及到我们成员所想要得到的一切信息和活动:顶级的专业会议、令人难忘的社交活动、最理想的营销环境,使所有人都充满理想、喜悦和灵感。”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会长宋春华也指出,相信通过此次大会,来自世界各国家、各地区的房地产专家聚在一起充分交流与沟通,对推进世界房地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作为世界不动产联盟的主要成员,将全力为在北京举办的第60届世界不动产联盟大会做好承办工作。“我们相信通过共同努力,这届年会一定会成为世界不动产界交流信息、联系感情、共谋发展的一次盛会。”宋春华表示。
《世界不动产联盟大会特刊》收录中国房地产项目典范
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各国房地产业积极行动,中国庞大的市场与物业价值备受关注。为了向世界展现中国不动产的发展历史,以及中国经典不动产的非凡魅力,楼市传媒除了担纲本次大会的深度新闻报道任务外,还将配合大会的举办出版《世界不动产联盟大会特刊――中国30年杰出不动产案例》,以飨世界各国与会嘉宾。
对此,楼市传媒董事长蔡鸿岩表示,《世界不动产联盟大会特刊》作为建国以来房地产业界最高层面国际性大型会议的合作刊物,为优秀项目打造了高层次、高规模的国际间交流与展示媒介,有助于促进国内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
不少业内人士也纷纷表示,本次《世界不动产联盟大会特刊》作为第60届世界不动产联盟大会的合作刊物,适逢中国建国60周年与改革开放31周年,对于总结中国房地产业发展成就,收录优秀项目案例,代表中国,呈现世界,具有空前的历史意义。
为确保《世界不动产联盟大会特刊》出版的客观性、权威性,楼市传媒将联合世界不动产联盟、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组织权威专家学者共同组成“中国30年杰出不动产案例评审委员会”,通过各方专家评议,审慎、客观、权威地收录以北京为代表的中国各主要城市优秀房地产项目,确保成书权威价值。
篇8
关键字:绿色建筑;建筑节能;节能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nd demand for housing, housing construction is being carried out,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 is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the study and practice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I combine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basic content of the green building,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in building design, how to achieve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through building design.
Keywords: green buildings;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energy efficient design
引言
随着全球能源问题的日益严峻,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国内的推广,建筑节能设计越来越引起我国广大建筑工作者的重视。许多发达国家先进的建筑节能理念、技术、材料,以及应用成果被介绍到国内,向人们展示了通过优秀设计和高新科技相结合所创造的优雅、舒适且节能环保的新型建筑发展前景。
1.绿色建筑的基本内容
1.1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基本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1.2绿色建筑设计的主要任务
确保使用者的健康,要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热环境、噪音和电磁场辐射等因素对人的影响;设计中尽可能地采用低毒或无毒材料;选择材料、建筑系统和机械系统时尽量减少木制品、地毯、涂料、密封膏、织物等潜在的对健康不利的污染物,合理组织自然通风,设置进风口和必需的出风口,引风入室;改善室内热环境,包括温度、湿度、辐射温度和气流等,提高人体舒适性;提高水质量,有条件的可以选用直饮水;合理进行自然采光,即满足人类健康的需要,又满足视觉美学的需要,同时达到节能的效果;通过改进细部设计和建造方法,以及采用吸声材料来提高建筑的隔音效果。
1.3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1.3.1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1.3.2节约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1.3.3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2.全面的建筑节能在建筑设计中的落实
2.1整体及外部环境的节能设计
建筑整体及外部环境设计是在分析建筑周围气候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通过选址、规划、外部环境和体型朝向等设计,使建筑获得一个良好的外部微气候环境,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2.1.1合理选址
建筑设计中,既要使建筑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保持适宜的微气候环境,为建筑节能创造条件,同时不破坏整体生态环境的平衡。建筑选址主要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土质、水质、地形及周围环境条件等因素的综合状况来确定。
2.1.2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
根据建筑功能的需求,应通过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来改善既有的微气候环境,创造建筑节能的有利环境,主要方法为:在建筑周围合理布置树木、植被,既可有效地遮挡风沙、净化空气,还能遮阳、降噪,从而减少空调能耗;创造人工自然环境。
2.1.3合理的规划和体型设计
合理的建筑规划和体型设计能有效地适应恶劣的微气候环境。它包括对建筑整体体量、建筑体型及建筑形体组合、建筑日照及朝向等方面的确定。蒙古包的圆形平面,圆锥形屋顶,起到减少建筑的散热面积、抵抗风沙的效果;沿海湿热地区,引入自然通风对节能非常重要,在规划布局上,通过建筑的向阳面和背阴面形成不同的气压,即使在无风时也能形成通风,使自然风在其中回旋得到极好的通风效 果,达到节能的目的。日照及朝向选择的原则是冬季能获得足够的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能利用自然通风并防止太阳辐射。
3.建筑单体的节能设计
通过对建筑各部分的节能构造设计、建筑内部空间的合理分隔设计,以及一些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和设备的设计与选择等,从而更好地利用既有的建筑外部气候环境条件,以达到节能和改善室内微气候环境的效果。
3.1建筑各部位的节能构造设计
建筑各部位的节能构造设计,主要是在满足其作为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的要求之外,通过对建筑各部位(屋顶、楼板、墙体、门窗、梁柱等)的造型、结构、材料等方面加以进一步优化设计,充分利用建筑建筑材料自身特性的有利条件,减少能耗和改善室内微气候环境,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具体有以下五个方面:
3.1.1屋顶的节能设计。采用坡屋顶;屋面设保温层;根据不同地区需要,设置保温隔热屋面。
3.1.2楼板的节能设计。利用其结构中空空间,以及对房间顶板的吊顶造型加以设计利用。
3.1.3建筑墙体的节能设计。墙体的建筑室内与外部空间接触面积很大,容易造成室内能量损失。墙体的节能设计,除了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正常做好墙体保温、防潮、隔热等措施以外,还应体现在改善微气候环境条件的特殊构造上。
3.1.4建筑门窗的节能设计。据统计,我国既有的高耗能建筑中有40%的耗能是通过门窗散失的。门窗的节能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控制建筑不同朝向的窗墙面积比,从而减少不利朝向外窗的能量损失;设置各种形式的外遮阳;合理地组织门窗的通风换气,尽量采用自然通风,少用、不用空调通风;严寒、寒冷地区建筑的外门宜设门斗或采取其它减少冷风渗透的措施,其它地区建筑外门也应采取保温隔热节能措施;选择节能性能高的建筑门窗和幕墙。
3.1.5建筑物围护结构细部的节能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热桥部位应采取可靠的保温与“断桥”措施,热桥部位主要指建筑外维护结构中热量传递较快的钢筋混凝土梁、柱、架空楼板等部位;外墙出挑构件及附墙部件均应采取隔断热桥和保温措施;窗口外侧四周墙面应进行保温处理;门窗与墙体间的缝隙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填堵;门窗四周与抹灰层之间的缝隙采用保温材料和嵌缝密封膏密封,从而提高门窗间的热工性能;采用全玻璃幕墙时,隔墙、楼板或梁与幕墙之间的间隙,应填充保温材料。
3.2建筑空间的合理设计
在充分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对建筑空间进行合理分隔,以改善室内保温、通风、采光等微气候条件,达到节能目的。
3.3建筑节能材料的应用
建筑材料的选择应遵循健康、高效、经济、节能的原则。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的新型高效材料不断被研制并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去,更好地起到节能效果。
4绿色节能建筑应用案例
虽然绿色建筑需要比较高的技术水平,会一定的增加成本。但跟在节能环保方面的效果相比,增加的这些成本是可以忽略的。中美科技合作项目之一的科技部节能示范楼 坐落在北京玉渊潭公园南侧。它先后获得了建设部颁发的“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和美国绿色建筑协会颁发的“节能设计领先金质奖”,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科技部节能示范楼看起来很普通,但是在其“低调”的背后,却有着一组惊人的数字:首年总节能达72.3%%;次年节能72.8%%;年节水1万吨;年节电超过90万千瓦时。据介绍,在节能楼的设计施工过程中,大量选择了绿色建筑材料,实现了由节能示范楼向绿色建筑的升级。因此,除了节能,从人居环境舒适度标准来衡量,节能示范楼在绿色技术方面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结论
推广绿色建筑是当前我国建筑业的重大战略任务,全面的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具体实践中必须由设计、施工、各级监督管理部门、开发商、运行管理部门、用户等各个环节,按照国家的节能政策和节能标准的规定,全面地、严格地采取节能措施,让我们从每一栋建筑、每一个社区、每一个城市做起,让越来越多的绿色建筑、绿色礼区、绿色城市构成我国未来希望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探讨》后勤工程学院报薛明
篇9
2l世纪人类共同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对于城市建筑来说亦必须由传统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高效绿色型发展模式,绿色建筑正是实施这一转变的必由之路,是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实施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化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
绿色建筑具有选址规划绿色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综合措施有效节能、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不仅可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绿色环境的冲击最小。
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paolasoleri)把生态学(eco1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两词合并为“arology”,提出了著名的“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新理念。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使人们清醒地意识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高速文明发展史是难以为继的。耗用自然资源最多的建筑产业必须改变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太阳能、地热、风能、节能围护结构等各种建筑节能技术应运而生,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先导。
20世纪80年代,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在英、法、德、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为应用。同时,由于建筑物密闭性提高后,室内环境问题逐渐凸现,不少办公楼存在严重的建筑病综合症(sbs),影响楼内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以健康为中心的建筑环境研究成为发达国家建筑研究的热点。
1992年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使“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思想在世界范围达成共识。绿色建筑渐成体系,并在不少国家实践推广,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方向。
30多年来,绿色建筑的由理念到实践,在发达国家逐步完善,形成了较成体系的设计方法、评估方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一些发达国家还组织起来,共同探索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如:加拿大的“绿色建筑挑战”(greenbuildingchallenge)行动,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实行综合优化设计,使建筑在满足使用需要的基础上所消耗的资源、能源最少。日本颁布了《住宅建设计划法》,提出“重新组织大城市居住空间(环境)”的要求,满足21世纪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适应住房需求变化。德国在90年代开始推行适应生态环境的住区政策,以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法国在80年代进行了包括改善居住区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住区改造工作。瑞典实施了“百万套住宅计划”,在住区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绿色建筑和奥运结合的时间不长,但可持续发展思想与奥林匹克精神依然迅速地实现了和谐与统一。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已开始尝试使用一些可再生性能源和高效交通措施;2000年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中,绿色建筑的思想开始在奥运场馆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中有所体现。悉尼奥运会被认为是目前科技含量最高的一届夏季奥运会,而最能展现悉尼奥运会高科技含量的便是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的绿色奥运村。这一项目的成功设计、施工与建设,现有绿色建筑技术评价体系(如澳大利亚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nabers)亦功不可没,它是保证建造过程各环节充分体现可持续生态概念的重要措施。该项目的成功,不仅有利地推进了绿色建筑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的成熟与发展,而且为澳大利亚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荣誉和尊重。
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的口号,如何使奥运建筑与园区建设能够真正实现“绿色化”的内涵,建成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与园区,是能否真正实现北京2008年“绿色奥运”的关键。在此背景下,“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研究”课题于2002年10月立项,为科技部“科技奥运十大专项”之一,课题汇集了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科技促进中心、北京市城建技术开发中心等9家单位近40名专家共同开展工作,历时14个月。
“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研究就是力图通过建立严格的、可操作的建设全过程监督管理机制,落实到招标、设计、施工、调试及运行管理的每个环节,来实现奥运建筑的绿色化。其具体研究内容为:根据绿色建筑的概念和奥运建筑的具体要求,制定奥运建筑与园区建设的“绿色化”标准,研究开发针对这一标准的、科学的、可操作的评价方法;研究能支持这一评估体系正常运行,可在奥运建筑从招标到运行管理的全过程中有效发挥作用的机制与政策,从而确保奥运建筑与园区建设的“绿色化”能得到高水平实现,从“绿色”与可持续发展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评估体系内容简介
1.全程监控、阶段评估
针对园区规划、业主招标、建筑设计至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的全过程,在各个建设阶段通过科学的评估体系、评估手段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及质量保证体系,以确保奥运园区建设达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预期目标。按照全过程监控、分阶段评估的指导思想,评估过程由4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规划阶段
第二部分:设计阶段
第三部分:施工阶段
第四部分:验收与运行管理阶段
针对上述不同建设阶段的特点和要求,分别从环境、能源、水资源、材料与资源、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只有在前一阶段达到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才能继续进行下一阶段的设计、施工工作。当按照这一体系在建设过程的各个阶段都达到绿色要求时,这个项目就可以认为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2.ql评分方法
绿色建筑追求最小的能源、资源与环境代价,而获取健康舒适高效的建筑环境。这二者有时是彼此矛盾的。为清晰地对这二者的实际状况给出科学描述,本评估体系采用了quality(质量)和load(环境负荷)这两个指标。这种双指标方式与目前发达国家标准(如美国leed)相比,解决了上述矛盾,更准确地刻划了被评估对象的绿色性。在具体评分时把评估条例分为q和l两类:q(quality)指建筑环境质量和为使用者提供服务的水平;l(load)指能源、资源和环境负荷的付出。二者综合起来即可对建筑物的“绿色”程度进行全面评价。
在考察建筑物的l(load)品
质时,没有直接采用l而是转化为lr(loadreduction,建筑物环境负荷的减少)来评价,也就是说“建筑的环境负荷降低得越多,得分越高”,易于操作。然后,便可利用统一的5级评分制(此时l=5-lr)及与之配合的权重表,分别对不同类型的建筑的q和lr进行评价。
根据评估项目在不同阶段的重要性,分别制定了相应的权重系数。参评建筑实际的q/lr得分=∑(5分制得分×权重系数)。对于包含多类型建筑的园区,需由建筑各类型建筑的面积比乘以其相应的q、lr得分情况,才为整个园区的综合评价结果。
参评建筑的q/l评估结果可通过如图2所示的两维图表进行科学的描绘。
其中:
a区:很少的资源能源和环境付出和优秀的建筑服务品质,为最佳绿色建筑。
b区、c区:尚属于绿色建筑,但或资源与环境消耗太大,或建筑品质略低。
d区:高资源、能源消耗,但建筑品质不高。
e区:很多的资源能源和环境付出却获得低劣的建筑品质,一定要避免的建筑。
除了提供一张二维q几图表之外,评估软件还能根据用户提供的建筑信息,生成一系列直观图表,向用户生动地展示参评建筑在不同层次的条目评估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性能优劣。
四、主要创新
本课题主要创新如下:
1.从“绿色建筑”理念出发,针对我国具体情况,系统地提出我国绿色建筑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这不仅符合国际先进理念,还有突出创新。例如,强调项目论证的必要性,强调总量、规模和容积率控制;强调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分析,注重建材的可再生、可回用性:提出多种能源结构和使用方式下的评价方法,注重能源品位,提出能源的优化利用和梯级利用,注重降低能量转换系统的能耗,提倡热回收;综合考虑并评价建筑的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重视水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与保护,强调分质供水与梯级利用、明确节水率与回用率的合理范围、强度用水安全性;对施工过程进行专门评价,提倡绿色施工和绿色管理;重视验收和运行管理,强调考核管理体制与激励机制、考核实际运行效果和实测统计数据。在此基础上提出全面实施“绿色建筑”的体系和框架。
2.得到一批绿色建筑定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通过对近20个实际项目的调研和测算,提出了建材全生命周期评价的4个定量指标,即资源消耗、能源消耗、环境影响、本地化;建立了科学、客观和全面的建筑能耗定量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用建筑物耗热量、耗冷量指标评价居住建筑节能状况:提出与参考建筑比较的方法评价办公建筑节能:直接对体育场馆的围扩结构部分的热工性能和做法评价节能效果;提出基于能质系数的ecc指标评价不同供热空调系统及方式:提出tdc指标评价风机水泵等输配系统能耗;提出热回收能效比cep指标评价新风热回收;提出照明能耗系数并结合灯具、照度、控制等全方位评价人工照明;采用了单位建筑面积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体系(c02、可吸入颗粒物、n0x、s0x等)和建筑排热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大气(直接或间接)污染及温室效应;
3.提出全过程控制的观点与相应的评估方法和实施指南。根据我国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特点,把评估体系分成四个阶段: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验收与运行管理阶段。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评估体系。通过对各个阶段的控制,保证最终绿色建筑的实施。这完全不同于国外(如美国的leed体系)仅限于对最终项目的绿色评估。
4.提出用q(quality)—l(load)双指标体系及权重体系对我国的绿色建筑进行评价。揭示了建筑建设过程在获取健康舒适的居住空间和占用能源资源、影响环境之间的矛盾,指出绿色建筑的核心是追求此矛盾的协调。
5.开发了一批与评估体系匹配的、可进行定量模拟计算、优化指导设计的软件。
五、评估案例—某综合体育训练馆(设计阶段)
1.基本情况说明
某综合体育训练馆,位于北京市某体育训练局东院东南角。训练局院的北面、南面、西面为城市道路,东面为城市规划路。建设场址南向面对人工湖,东侧贴临某居住小区,北面与网球馆及体操训练房相邻,西侧是一小学。
该建筑风格追求现代化、地域化、本土化的契合,整体造型突出体育建筑的气势,以大面积的金属百叶和纯净的实体墙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充分利用阳光,以减少后期运营成本。建筑面积为10968m2,建筑层数2层,建筑高度23.9m,主要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首层为举重训练馆,二层为篮球训练馆,一层夹层和二层夹层为办公室等其他功能房间。建筑设计充分考虑无障碍要求。
该建筑北侧面临训练局体操馆一侧设有硬质铺面的广场,并与建设用地东侧城市道路相通:西侧设置有4米宽车道,其与建设用地南侧城市道路相通,同时在建设用地西北角与训练局院内原有南北向主路相连。所有人流及车流将由此进入综合训练馆。综合训练馆北侧设有主入口。东侧及西侧各设有一处次入口。南侧设有三处辅助疏散口。
该建筑采用外墙外保温做法达到墙体节能要求。钢筋混凝土屋面保温采用30mm厚挤塑板保温材料。外窗窗框为铝合金断桥体系,玻璃采用6mm9mm6mm中空低辐射玻璃。
该建筑物中举重和篮球训练馆均采用过渡季可送全新风的双风机定风量全空气空调系统,其它功能小房间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空调系统等采用直接数字式(ddc)监控方式,并纳入楼宇自动化监控系统,利于节能。
该建筑外玻璃均采用双层中空玻璃隔绝外部噪声干扰。通风管道送排风机进、出口设消声器,满足室内外环境对噪声的要求。
该建筑正常照明光源主要采用三基色节能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所有高效节能气体放电光源均须配备低谐波高功率因数电子镇流器。
该建筑的生活给水由建筑物西侧院内给水管线引至室内,接至各配水点。生活热水采用地热水,由大院集中地热水供水管网供给,直接接入馆内用于淋浴热水。本工程雨污水分设系统,污水不含污染物,粪便污水经化粪池排入市政管道。屋面雨水经雨水斗汇集后排入院内雨水管道,室外雨水经雨水口收集后接入室外雨水管道。所有卫生器具配件均采用节水型。运动员浴室采用红外线感应冲洗小便器、红外线感应龙头洗脸盆及淋浴器。总供水干管上均设置水表,便于计量用水量。
2.总结
本综合体育训练馆主要为运动员训练之用,采用了一定的节能、节水措施,但并无特别突出之处,各评估点得分均在3分左右,表现平平;其综合评估结果在ql二维图中处于c区。
六、展望
后续的推广工作包括:
1.继续扩大建筑项目试评估工作。通过与北京市相关部门配合,准备今后以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为基础,对北京市一批在建项目进行评估,并从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评估体系。
2.推广绿色建筑设计相关的辅助软
篇10
关键字:地下;结生态建筑;节能
中图分类号: TE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地下生态建筑是近年新兴的热点。在自然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将生态建筑与地下建筑的优势结合起来,建造地下生态建筑,充分利用能源与土地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地下生态建筑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建筑师们的重视,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设计作品。本文针对部分国外经典小型地下生态建筑进行专项研究,旨在为今后建筑设计师的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2国外小型地下生态建筑的特点
建筑师们意识到地下生态建筑的优势,目前世界各地小体量的地下生态建筑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并被建筑师们赋予各种功能,新颖而有趣。地下生态建筑建成后一般都会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其设计建造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造型新颖,设计通常具有现代感,内部环境舒适。常采用开天窗或大面积玻璃幕墙等措施来保证地下建筑光线充足。
(2)能够充分发挥地下建筑节能、防灾优势。此类型建筑可以显著降低对温度调节能源的需求,并且在经常发生气象灾害的地区以大地代替建筑阻挡大风、严寒酷暑和雾雪等。此外,地下建筑的抗震性能也十分优异。
(3)整体设计结合地形地貌,能够与周边景色融为一体。这是地下生态建筑的一大特色,这种类型的建筑建造前后外观差别不明显,也不影响视野,并且可以在顶上覆盖花园或草坪。
(4)采用高科技节能材料和系统建造。从技术上保证了地下生态建筑的节能与持久。
3国外案例
3.1 英国威尔士Malator
Malator 是英国威尔士橡树石地区绝对的现代意义上的房屋,被称为“未来威尔士住房的蓝图”。其基本设计很简单:房屋里面的核心房间在外面被多彩的预制构件包围,在最外层与周边的陡坡相融合。这样的设计使得Malator非常具有现代感,并一直延伸至海岸的庭院,与周边的环境完美结合。
3.2 比尔•李斯曼的地下屋群
比尔•李斯曼独一无二的地下群屋是他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漫长时间设计的结晶。其屋顶采用弯成圆形的钢杆焊接而成,地板采用混凝土垫层,在垫层里面设置了用于室内地板取暖的橡胶管材。屋子内部墙壁用混有大理石粉末的水泥进行粉刷,这种材料可以营造出光滑洁白的墙壁表面。房子的外部全部覆盖了防水沥青,并在防水沥青层上覆盖干砂层。在干砂层中纵横交错地埋入空气槽,空气槽把置于房子两侧的太阳能吸收装置所吸收的热量与干砂层进行交换,以保持室内热量。房子的最外层是橡胶膜防水层,如果在这层上面覆盖土体,土体中种植草子和花子,房顶就可以做成花园。每个房间都下设管道,管道与其它房间都连接在一起。所有线路都是从这些管道中通过,最后汇集于多功能用房中。在房屋两端原先使用的四季太阳能采集机器被节能墙和有着很大窗台的干作业墙所取代。
3.3 瑞士瓦尔斯的独特埋屋
这栋房屋坐落于瑞士阿尔卑斯山脉地区的瓦尔斯。这里有着世界闻名的温泉和美丽的景色,为了离温泉近一点,建筑师们把房子“埋”进了山里。
从表面上看,它似乎完全里外颠倒,其外部圆形庭院位于前部,房屋大部分则埋入地下,在陡峭的山坡上建一个庭院使得房屋开窗的尺度可以放得很大,所以内部光线极好。在山坡上的房屋视角要比在平地上的房屋开扩得多,还可以看到山谷内的美景。它的外部具有现代建筑特征,内部风格则较为传统,但无论从哪方面看都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4 美国加州大苏尔的掩土屋
曼宁先生是大苏尔地区第一个具有生态观念的建筑师,而草地作屋顶的构想在成为时尚之前30年就已经在他这里成为了现实。他设计的掩土屋是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设计之一,
这栋在库珀角的房子现在已经成了一处从大苏尔中缓缓升起的美景。房子建得像是覆盖着草地的堡垒,两边是混凝土,中间由全草屋顶连接。这里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屋顶,在种上本地的花和草种之后,更像是大苏尔美景的一种延续和补充。半埋入土的墙和6~8英寸厚的草地屋顶使得这栋房子相对来讲更加防火和节能。
4案例分析
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小型地下生态建筑相对于常规房屋具有明显优势。建筑空间和结构形式具有多功能适应性,设计具有灵活性及易于发展的可扩展性,最后形成开放型建筑空间。
小型地下生态建筑一般采用半地下结构形式,小部分采用全地下形式,这样既可以发挥地下建筑的防灾抗震方面的优势,又可以充分利用地上光线,达到最佳效果。建筑材料一般主体选用混凝土,耐久性好。
设计风格灵活多变,具有鲜明的建筑师个人色彩。内部装饰及设计也五花八门,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使用功能上一般为居住用房,满足人们对住房的多样性需求。
能源利用上充分发挥地下空间在节能方面的优势,显著减少温度调节等方面的能源需求。同时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将太阳能和风能等能源进行储存和再利用。
在生态友好方面,小型地下生态建筑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尽量减少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结合地形地貌,与周边景色融为一体。
就再开发利用方面来讲,在地下建造一种全新的生活环境对建筑师来说是一项很大的挑战。在最初的设计中必须考虑到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将其解决,因为一旦地下建筑完工并覆盖土层,设计所出现的问题便几乎不可能得到解决。所以小型地下生态建筑的再开发利用进行起来非常困难。
5结语
小型地下生态建筑的出现适应了“低碳经济”和“生态城市”两大发展理念,满足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社会向着“生态社会”和“低碳社会”的迈进做出了良好导向。借鉴国外的小型生态建筑的发展过程与经典案例,进一步推进其在我国的发展,研究其本土化的适宜性和方式方法,都将会是极有价值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朱大明.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绿色生态建筑对策[J]. 地下空间, 2003, 23(2): 186-190.
[2] 侯学渊, 束昱. 试论房屋建筑的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J]. 地下空间, 1985, (2): 1-7.
[3] 田蕾, 秦佑国. 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设计中的利用 [J]. 建筑学报, 2006, (2): 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