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13 17:53: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体育院校学生 课外体育锻炼 教学措施
1.课外体育锻炼形式
体育院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组织课外体育锻炼,一般分个人锻炼、小组锻炼和集体有组织锻炼等几种方式。
2.高校课外体育锻炼特点
体育专业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是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存在的问题,在学校、年级、班级组织下不受课堂常规管理及要求制约,比较自由,以个人需求为宗旨进行学习、教学和训练。
3.目前体育院校学生课外时间使用状况
体育院校学生除了要学好体育相关理论知识外,还必须熟练体育各个项目的技战术动作、裁判知识及教学能力。完成繁重教学任务、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只靠学校安排的课堂教学,而学生要弥补课堂的不足,强化技术动作,提高身体素质,更需要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有效的学习和锻炼。针对这种现象,本文选取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广州大学体育学院和广州体育学院三所体育院校,抽取100名学生进行调查。
从上表四个指标的调查情况可知,三所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并长期坚持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都在40%及以上,而经常锻炼的学生,广州大学28%,广州华院30%,华南师范大学28%;偶尔参加锻炼的学生,广州大学20%,广州体院22%,华南师范大学22%;几乎不锻炼的学生,广州大学10%,广州体院8%,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9%。从目前三所院校反映的情况,体育专业学生能正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大概在70%左右,而偶尔参加和几乎不参加课外锻炼的在30%左右,以上反映出的三所院校体育专业学生课外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应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对于存在的问题,学校应采取合理的方法教育,引导广大学生自觉、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4.合理、科学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
高等院校教育学生主要通过老师与学生双边互动的教与学的形式,由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知识和技能外,还利用课外时间学习和训练,消化课堂知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课外学习和锻炼,熟练掌握知识和动作技术。因此学校应引导教育学生认识到参加课外锻炼的重要性,并养成长年坚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4.1教育引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对完成学业很重要。
教师面向众多学生进行施教,就有可能出现老师的教学方法不一定适合全部学生的情况,有些学生或许经过课堂教学无法掌握知识和技能,有些学生由于自身素质问题、领会能力,无法经过课堂教学就掌握知识和技能,另外个别项目教学周期较短,学生跟不上进度,无法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动作技能,有可能出现掉队现象。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学生可参加学校、年级、班级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改正,通过训练改正错误动作,熟练掌握正确动作。有时存在的问题无法得到改善,导致无法完成正确动作,不能单独示范动作,而影响学业,学校应对广大学生引导、宣传利用课外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和重要性,进一步认识到课外体育锻炼能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改善自己存在的缺点。
4.2培养广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习惯。
体育院校应当正确引导、教育广大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课外体育锻炼的作用及重要性,使广大学生真正领会到学校的意途,用心自愿地、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而学校或年级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时,除引导之外还在于管理、教师指导等问题的落实到位,首先安排各班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并登记出勤情况,在综合测评、评先、评优方面给予一定的评选分值,其次对一些缺勤课外锻炼的学生,班主或成辅导员应及时了解情况,督促参加班级课外锻炼,并安排班干部对缺勤同学开展帮、带工作,使全班学生养成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另外应对每次课外体育锻炼安排值班教师,教师的参加充分调动了广大学生参加的积极性和学习干劲。负责训练的教师应针对学生课外锻炼制订详细计划,编写每次训练内容和学习任务,以及待解决的问题,让广大学生体会到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的作用和价值。
4.3学生通过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
学生参加正常的课堂教学由于自身的领会能力和身体素质,有可能无法领会知识和技术动作,根本不能完成正确动作。对于出现这些问题的学生,由于教学周期已过,或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单独停止教学、辅导某一个人。因此有效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由于不受课堂常规、纪律的管理,学生可以放松地在老师和其他学生的辅导下学习自己欠缺的技术动作,改正自己存在的问题,正确全面地掌握动作。
4.4通过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学生可以提高身体素质。
体育专业的学生由于自身专业特点,对学生身体素质包括速度、耐力、力量、柔韧性、协调性的要求极高,由于各人身体素质不同,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这给学生参加教学、学习技术、掌握动作带来负面影响,造成学生由于身体素质的欠缺,无法完成正确的技术动作,而有效地、针对性地组织广大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可以不受正常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的束缚,根据各人存在问题进行训练和辅导,解决广大学生身体素质存在的问题,完善学生身体机能,提高身体素质。
4.5通过课外体育锻炼,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体育院校培养学生除了全面掌握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外,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应具备一技之长,有较高专业水平,具有很强的专业素养,根据目前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专业技术的时间单靠正常的教学时间的安排,要掌握全面专业技术和过硬的专业能力有一定难度,而组织广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运动训练和技术练习,可通过长时间的常规体育锻炼,巩固基本技术动作,提升技术动作和战术的实用性、灵活性和针对性,全面提高广大学生的应变能力和专业能力。
5.组织体育院校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具体措施
体育院校应高度重视学生除参加正常教学外的另一种学习知识的课外锻炼方式,改进技术,提高身体素质,教育学生热爱专业,并为了取得优异成绩,在校期间争分夺秒地学习和训练,而学校有义务组织广大学生进行课外锻炼,教育学生养成认真参加锻炼的好习惯
5.1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锻炼是仅次于学校正常教学的另一种教学训练形式。
体育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规定的各门课程,并认真上课,教师的教学按严格的进度完成各教学内容,不能出现与教学常规不符合的各种做法,因此教学过程比较严谨。按规定内容较机械化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这种单一的流水式地接受教育能领会多少,掌握到什么程度只靠学生自身能力,学校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可以不受课堂常规制约,根据学生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
5.2针对学生需求确定详细的教学、训练内容。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由于不受课堂常规的制约,可以灵活地、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缺点进行教学、训练。因此组织课外体育锻炼的教师宜采取与学生座谈、交流的形式,咨询学生存在的问题和急需提高的技术动作,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完成动作的情况,判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环节。有针对性地制订学生各阶段性的教学内容和训练计划,保证广大学参加课外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改正存在的问题。
5.3采取各种宣传、教育手段引导学生认识到积极参加课外锻炼的重要性。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是非正常教学的一种教育方式,为了使广大学生积极自愿地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组织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从学生利益考虑,而学生参加锻炼对自己的就业及今后人生有极大帮助,其次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使学生自愿积极参加而不是强迫学生参与,最后应让广大学生明白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目的与教学训练内容、时间安排等,从增强学生信心,整个工作安排都应让学生了解和明白这项工作对每个人的作用,对自己的帮助和取得的效果。
5.4制定课外体育锻炼具体措施和管理制度。
5.4.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水平分小组锻炼。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主要目的与任务是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身体素质,采取有效的训练方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保证广大学生通过教学掌握动作技术,讲解动作要领并示范正确动作,为了达到锻炼效果,确实解决问题,应把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按实际水平、需解决问题的类型进行科学分组,每组搭配一名技术水平较全面的学生,负责小组的管理及训练辅导,以好带弱,全面提高学生技术水平。
5.4.2课外锻炼做到既有集中训练又能分开小组训练。
教师集中全班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解决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同时安排一些时间布置内容,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根据各组实际情况进行训练,具体每周有一两次教师集中训练,两三次各小组训练。
5.4.3执行严格考勤制度,表现情况与综合测评挂钩。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应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首先让广大学生自觉遵守各项管理制度,积极参加每次训练,其次安排各小组长严格实行考勤制度,规范学生自觉参加锻炼,另外每月总结全部出勤情况,表扬积极、认真的学生,督促欠缺的学生,鼓励他们认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最后总结全体学生一学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并统计学生的出勤率。
5.4.4进行课外锻炼的各班级安排教师负责训练工作。
学校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是为了达到训练效果,真正让学生感觉到本工作的有效性,保证课外体育锻炼能长期开展下去,成为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班级应配备一名有责任心、技术水平较高的教师负责带领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使学生体会到课外锻炼的严肃性和有效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到教学工作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6.结语
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人才是学校教育的宗旨,广大学生要成为国家的栋梁必须掌握知识和专业技术。学生的知识来源除了课堂学习外,学校应更广泛地为学生提供努力学习的机会,采取各种途径向广大学生传授知识。因此体育院校在当前形势下除了要组织学生参与正常课堂教学外,应更注重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和训练,拓宽学生学习途径,利用课外锻炼弥补学生课堂学习的不足,采用各种方法,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刘亚洲.谈职业学校课外体育活动[J].中国科技信息,2005(12).
[2]康春兰.关于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J].井冈山师范学院(自然科学),2004(6).
[3]张华君等.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3(2).
篇2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改革;调查;对策
一、引言
近年来,体育教学改革给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教师也要学习新知识,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旧观念,接受新事物,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本文通过对洛阳市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和小学生进行调查,并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改善现状的建议和对策。
二、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课题主要研究对象为洛阳市小学体育教师、学生,其中以体育教师作为研究主体,并对200多名不同职称的小学体育教师进行“洛阳市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现状问卷调查”;同时深入学校对学校骨干体育教师进行访谈,并且针对洛阳市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
2.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调查时间为2008年3月1―15日,本调查主要针对洛阳市小学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其中教师问卷200份,回收195份,回收率97.5%;学生问卷100份,回收96份,回收率96%。问卷的可信度检验采用小范围重测法,结果表明调查问卷具有较高可信度。在论文的准备和写作过程中,通过查阅资料和逻辑分析,并采用SPSS统计处理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1.体育教师的教学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现在仍有42.5%的体育教师,较重视或重视运动技能。从教学方法上看,体育教学改革中逐渐从“教师中心”转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教师单纯“灌输”为主的方法体系转向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为主”的学法设计。从教学评价上看,通过教学改革,大多数教师能重视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的教学评价。
2.学生的体育现状
(1)小学生对体育课重要性认识的调查情况
表一
小学生对体育课重要性认识情况调查统计表(%)
从表一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体育重要性有较高的认识,正确加以引导可使学生更快的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 ,培养终身体育的理念。
(2)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频率的调查情况
表二
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频率的情况调查统计表(%)
从表二可以看出除体育课,学生们利用闲暇时间锻炼身体的意识不够,而同时发现男生比女生的体育锻炼意识要强,近有一半的女同学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不够,不注意或根本不参加体育锻炼,对此体育教师要进行指导,让学生们逐渐养成课外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3)影响小学生体育学习的因素的调查
表三
影响小学生体育学习因素的调查统计表
(占样本总数%)
表三的结果表明: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最大因素是缺乏体育学习兴趣,究其原因一方面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化,不能积极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受教学条件及体育教师自身专业知识的影响,不能开展内容丰富的体育项目,只局限个别传统的体育项目。
四、结论与建议
经过这几年的体育课程改革,大多数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改变,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对学生的需求与兴趣的关注程度也有明显的改变,他们普遍感受到的困难是:缺乏教学条件、缺乏经费保障等方面。对于学生方面,大部分学生对体育的重要性有较高的认识,而影响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最大因素就是学习兴趣性不高。同时部分学生因为缺乏体育兴趣、没时间、没有场地、怕累怕晒等因素,除了体育课堂上进行练习,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较少,这其中女生多于男生。
遴选教学内容,重视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体育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从各个角度对体育课程内容进行二次加工,要突破竞技运动结构的约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优化教学方法,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创造教学条件,完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钟期泉、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篇3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体育;整合
一、多媒体运用提升小学生学习体育运动技能重要性的认识
通渭县属于偏远欠发达地区,学生家长、教师及学生本身都重视文化成绩的培养,对体育技能学习认识不足。多媒体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提供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学生变直接理解与掌握知识为获取信息。教师播放体育锻炼的相关视频,视频中涉及正确体育锻炼的好处、错误体育锻炼的坏处,从而提升小学生对体育运动技能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二、多媒体运用能提高小学生学习体育运动技能的兴趣
小学生对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活动有浓厚兴趣。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为主。这种教学模式枯燥乏味,而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会有不同的效果。例如在“立定跳远”教学前,教师播放青蛙跳的视频,学生会一边笑一边模仿青蛙跳的动作。接着教师引出这节课教学内容———立定跳远。这种课堂导入形式,让学生形成一种青蛙跳的思维定式,从而在跳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模仿青蛙跳的动作。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精神百倍,锻炼及学习兴趣高涨。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小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效率
体育教育的直观原则是指通过学生的各种感官和现有经验,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各种直观手段,生动地展示想要学习的身体锻炼技巧,正确思考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体育运动技术有自己的特点,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学生运用直观性原则来观察体育运动技术的重心移动轨迹(形式、方向、幅度)及完成动作的速度、耐力、力量、方向等,既要注重空间关系,又要掌握位移关系,这是比较复杂的。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运动技能中的重难点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现出来,有利于提升课堂效率。如:“五步拳”的教学中,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看不到手的动作,也无法弄清楚步的方向。如果教师花费大量时间来分解行动,学生的模仿训练将会出现错误。如果此时使用多媒体技术显示图片,让学生观察虚拟步骤并选择左腿弯曲前弓,右脚则在右侧。同时,左手变成一个钩子,右手拿起手掌,前面是可见的。通过视频的慢动作,可让学生知道左手向后拱起成钩,右手抬起到右腿外侧,重心变为左脚。在学生的实践中,教师可将学生的错误行为使用多媒体进行展示,以便学生看到自己的行为与正确的行为的区别,从而突破这项体育技术运动的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四、利用多媒体优化体育资源
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课程资源,如校本课程的发展,可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体育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掌握体育校本课程的一般原则和规律,以新的视角认识体育。体育教师并不擅长每项运动技能,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运动技能。在体育舞蹈、轮滑、武术、跆拳道等体育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学习新的运动技能。有些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带动其他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教师通过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学校的课程改革。
篇4
【关键词】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思想意识
一、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仍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从而使得学生不能得到很好的体育锻炼,其主要表现在:学校领导体育教学意识淡薄、专业的体育教师与教学设施资源的缺乏以及体育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单一等等。
1.体育教学意识淡薄,缺乏专业的体育教学老师。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忽略了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而认为小学体育课程可有可无,反正体育课程也没有被列入考试范围内,学生应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语文、数学等考试科目上,从而使得体育教学不能得到很好的开展。同时,大多学校缺少专业的体育教学老师,而是将体育课作为附加课程分配给其他科目的老师,他们并没有学习过专业的体育理论知识与相应的体育技能,试问又怎能正确地指导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呢,因而学生并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2.体育教学设施资源严重缺乏。我国大部分小学体育教学环境与条件甚是艰苦,甚至部分小学处于偏远的山区,学校体育场地太小根本不足以开展体育教学,同时由于学校资金短缺,无法购买足够的体育器材供学生锻炼,教学资源的严重匮乏已远远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要求,由此而严重制约着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3.传统单一的体育教学模式。受环境与条件的制约,不少体育老师仍沿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对学生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过分地强调了老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学生成为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缺少自主学习与练习的实践,而课后学生又缺少足够的体育资源进行学习锻炼。同时,老师的教学方法以及组织形式太过于陈旧,不够具有新意,并不能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学习的兴趣。部分小学体育教师仅仅把体育课程作为一门形式课,对学生采取“放羊式”的课堂教学,毫无课堂纪律而言,学生喜欢上课就来,不喜欢上也可以不来,甚至部分其他科目老师竟霸占体育课来进行考试科目的复习,从而致使学生本应有的体育课时间得不到保证,这样的体育课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学生也无法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
二、小学体育教学的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宗旨的基础教育。体育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最根本、最直接的途径,而素质教育需要借助于体育教学这一重要载体,力求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自身的体育综合素质,这不仅可以起到锻炼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其体质的作用,还可以使学生的体育认知意识与能力得到强化培养,并且在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以及心理素质各方面的提高。由此可见,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业也显得尤为必要。
三、如何发挥小学体育教学的素质教育作用
1.强化学生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教育。小学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的起步阶段,必须从基础教育开始为学生的成长打好一定的基础。小学体育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力求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体育教学在加强学生身体体质锻炼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其次,强化学生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使其认识与了解体育教学对于健康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体育锻炼的兴趣以及自身的责任感;最后,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与相应的体育技能,并且指导学生用科学、正确的方法开展体育锻炼,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作好基础指导。
2.突出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自身优势的培养。素质教育是一种弘扬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育,不再单纯地只强调老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是要注重每个学生各自在体育方面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一味地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久而久之,只会让学生成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习惯性地养成不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惰性,从而约束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这不利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小学体育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老师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结合学生各自的不同实际情况,尽可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课堂上尽量多留给学生一部分时间让其自由活动,让学生各自参加锻炼学习,要全面改革那些抑制学生自我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与内容,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创造性学习,注重每个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各自优势的培养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麻春海.试论中小学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1(12).
篇5
建立安全立体管理模式
安全无小事,学校体育安全工作,需摆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学校建立安全立体管理模式,落实全员管理:①成立以学校负责人为领导的体育安全管理工作机构,具体负责指导学校体育安全工作的开展;②以每个年级组为一个单位,设立年级体育安全工作监督小组,参与监督、管理每个年级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情况并及时纠正不安全的行为;③每班选出两名安全小卫士,协助班主任开展安全锻炼的宣传和检查、评比等工作,并每周进行安全小结。
营造安全教育的氛围
不定期利用《国旗下讲话》、学校广播站、学校网站、宣传墙报、班(级)会等不同的途经对全校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他们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通过讲解具体案例,列举体育锻炼和体育竞技中不注意安全、没有安全意识而导致自己或他人出现安全事故的例子,明确在体育课堂上要有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及学会保护他人。
与少先队活动整合,设计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安全教育活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安全意识。①开展《体育安全》小海报设比赛,学生在构思作品、创作作品、修改作品等一系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体育安全的教育;②利用家长、社区资源,邀请体育界的专家、学者甚至家长进入校园、进入课堂,对学生们进行体育安全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教育;③开展“体育安全知识知多少”的知识问答比赛,经过班赛、级赛、校赛三个不同等级的比赛,让体育安全教育的广度覆盖到校园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学生。
普及运动中的安全防范知识
锻炼的目的是为了身体的健康,如果在运动中出现了伤害事故,就违背了锻炼的初衷。因此,教师必须做好保障学生运动锻炼的安全工作。
教师层面:①编写《运动安全防范知识》小册子,注意图文并茂、浅显易懂,适合学生阅读;②请体育专家对全体教师进行《运动安全防范》的专题讲座;③请校医对教师进行运动外伤简单处理的实操培训。
学生层面:①每月组织学生学习《运动安全防范知识》小册子;②期末举行“运动安全防范知识”考查;③利用专题讲座教会学生一旦发生运动伤害的处理方法与步骤。
保证体育锻炼的场地安全
按照国家体育安全标准设计,建设符合小学生安全锻炼的场地及添置体育活动设施。作为体育安全的直接责任人――体育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认真把关,监督学校有关体育场地设施的安全建设及质量。①教师在体育场地的设计开始就要介入建设全过程,参与监督,确保场地建成后符合安全要求;②定期做好体育场地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隐患、排除隐患;③体育活动设备(天梯、爬杆、单杠)的使用必须在设备旁有安全使用的文字说明。④及时更换不符合安全要求或老化的体育器械设备。
抓紧一切时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强化安全锻炼的意识:①在每次进行体育锻炼前清晰简洁地讲清楚安全纪律、要求;②在锻炼的过程中,随时发现有违安全锻炼的现象马上停止锻炼,进行教育讲解,纠正错误;③收集有关安全锻炼重要性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受到教育;④引导学生以二三人为一组,收集安全锻炼的资料做成手抄报,通过手抄报的校园分享活动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安全教育。
发挥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
教师在体育锻炼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安全意识,必须强调老师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教师的率先垂范、言行一致,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学生,用能让学生信服的行动去教育学生。
在每节体育课堂上教师注意做到以下四点:①在每节课上课前做好体育器械的安全检查、确保器械摆放安全;②在每节体育课开始新课教学前亲自带领学生认真做好每一节准备运动,达到热身的效果,同时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③新课讲解过程中要仔细讲清楚每个动作的要领和注意安全的细节,并正确示范;④学生模仿老师进行练习的时候,老师要做好保护;⑤新课结束后组织带领学生做好放松运动,减少肌肉疲劳或损伤并提醒学生擦汗、喝水。
学生也要注意规范自身的行为:①穿适合运动的服装参加体育锻炼或上体育课;②锻炼时身上不带锋利的物品:小刀、剪刀、金属链子等;③不留长指甲,以免锻炼中弄伤自己或别人;④锻炼或课中一切行动听指挥。
篇6
近些年,人们提高对体育锻炼的重视,让学生拥有更为强健的体魄。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应着重于提升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思想。由于小学生的体质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的不同,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一方面,我国的小学体育教学改革获得一定的成就;另一方面,小学体育教学中还存在众多的问题亟待解决。鉴于此,文章对“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策略”进行探析意义重大。
1 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1.1 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现阶段,体育教学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小学生缺乏对体育教学作用的正确理解。此外,由于我国自古重文偏武,学校家长、教师与学生等方面都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严重忽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学生没有从思想层面上意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往往以自身的兴趣为导向。所以,体育教师应把握小学生的这个特点,采取有效措施以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体育锻炼。然而,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缺乏足够的合理性,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因此,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教师应提升自身的认识水平,为小学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重要保障。
1.2 忽视训练基本功
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中严重忽视基本功的训练;此外,由于小学体育功底不够扎实,无法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一部分体育教师会认为进行基本功训练会浪费大量时间,一直沿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通常会忽视与淡化教授体育基本知识。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应改变落后的教学方式,进而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1.3 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由于体育教学方式过于单一,降低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重视基本技术的教学。然而,随着素质教学改革进程的推进,更加关注于培养学生的德育、智力观念与意识等。所以,体育教师应改变落后的体育教学观念,应用创新型的教学方式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此外,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具有活泼、好动、性格开朗等多种特点,思维方式还有待提升。因此,体育教师应充分地利用这一特点,创新体育教学方式与手段,进而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1.4 体育教学场地设施问题
体育场地设施,为体育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保障。与其他各个学科的学习不同,体育教学对场地器材与设备等提出较高要求。然而,学校不重视对体育设施的投入。现代化体育教学重视学生的全方位的发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顺应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其中,各种体育运动设施则为素质教育的实现提供重要保障,奠定体育教学的物质基础。因此,学校应加强网球、羽毛球、游泳与体操等体育活动设施的建设,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则设立相应的运动设施,满足各项体育教学的需求。由于体育场地与设施等方面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限制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束缚学生的个性发展。
1.5 体育评价模式的不足
我国现行的小学体育教学,缺少男女分班教学,不对学生间的性别、身体素质与体育能力等方面进行区分,违背体育教学因材施教的原则。现阶段,体育评价与考核通常运用终结性评价手段,一般会进行体育达标考试与体能测试等。考核与评定的标准比较固定,方式则过于单一。然而,某些学生由于天生身体素质较差,终结性的评价体系则忽视其所做出的努力,更无法激发出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由于教学模式过于陈旧,且缺乏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这就要求改进教学模式,不断地完善体育评价与考核体系。
2 改革小学体育教学的措施
2.1 改变落后的体育教学理念
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与学生将大量的体育锻炼时间进行文化课学习。所以,要从思想层面上提升教师与学生的思想认识,意识到体育锻炼在增强人们体魄与提升人们精神品质方面的作用,推动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1]。
2.2 加大对体育教学的投入
小学体育教学中,需要以充足的体育教学器材与场地做保障,确保可以顺利地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所以,我国应贯彻落实相关的体育教育的政策,加大对体育教学的物质投入,为小学体育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重要保障;与此同时,学校应充分地挖掘社会中的体育教育资源,避免出现小学体育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
2.3 改进体育教学方式
我国的体育教学内容过于单一,致使众多的小学生不愿意参与体育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应积极地采取有效措施以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改进体育教学方式与手段。此外,小学体育教学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则需要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兴趣与年龄等问题,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一定的体育教学活动,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完善体育教学的方式,进而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率[2]。
2.4 体育教学中融入美育与德育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进程的推进,人们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将美育与德育融入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心智与身体双方面的协调发展,一方面,使得学生的身体得到很好的锻炼;另一方面,则可以形成学生健康的人格。此外,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喜好,设置一定的体育教学活动,如:教师可以设置体育视频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体育锻炼的美感。此外,教师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则需要将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与体育锻炼相互结合,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3]。
2.5 体育评价机制的完善
通过考核评价,则可以充分地认可学生的体育参与程度、课堂表现与技术成绩等方面,提升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获得体育锻炼的成就感。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特点,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进行公平地评价。然而,传统的体育评级体系,一方面损害学生的体育运动参与的自尊心;另一方面,则让学生产生抵制体育锻炼的情绪,违背体育教学的目标功能与本质。因此,教师应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互结合,充分地考虑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4]。
3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教学中,体育教育属于重要内容,加强对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则应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运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并在体育教学中融入美育与德育,全方位地培养学生,推动小学体育的教学改革,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输送大量优秀的人才。
篇7
关键词: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策;影响因素
一、《标准》测试的影响因素
纵观当下,我国各中小学的体育教育现状,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大多学习的是与专业相关的课程,对于不相干的专业的课程教育根本上不重视,往往都是学校敷衍了事,要不然就是形式主义作祟。长期的室内学习,再加上课后学习任务繁重,使学生很少甚至没有进行过体育锻炼,体质健康水平受到影响。《标准》测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三个组成部分:首先,校园的体育环境得到改善,各个体育设施条件得到提高,但仍改变不了学业第一的状况,改变不了评价和选拔学生的标准还是基于学生的文化成绩和分数,这就很难以学生为主体作为教学重点。其次,住宿等生活条件的改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锻炼的时间以及场地都相对减少了,这就会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降低,以致出现超重或是过瘦的学生。最后,体育教师教学时对待学生的态度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也直接影响测试成绩的好坏。因此,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需要不断更新,在满足时展要求的同时,也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的策略
1.提高体育锻炼自我意识,加强学习体育教育方面的知识
中小学的体育教育项目目的在于如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体质健康水平。而当下的众多中小学的体育教育都没有注重学生的体育教育观念。导致大多数学生在周末没课时,选择待在家中、寝室或者出去逛街、看电影、泡网吧等丝毫没有体育行为的无意义的社会行动。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水准,首先就要提高教学的质量以及改变体育教学的方法。尽量培养学生自我的体育锻炼意识,由此加强体育教育知识的教学水准,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避免学生出现运动伤害、抵制运动、讨厌运动等一系列负面情绪。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每天进行一定时间的体育锻炼,如充分利用大课间组织学生练习长跑、跳绳、球类活动等,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意识。教会学生锻炼的方法,组织校内的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锻炼。学校每年每学期适当地举行体育盛事,比如一年一度的运动会比赛,通过参加这种竞技性的体育比赛,可以增强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体育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在进行体育测试时,按照2014年新修订的《标准》来组织实施,适当地采用针对性的练习,使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同时身体得到有效锻炼,测试成绩有了提高,表现出一个更积极乐观健康的状态,提高中小学体育整体教育水平。
2.适当地去进行一些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
学生接受系统的教育从而去学习的时间是极其有限的,而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该如何继续学习人生的知识,这是教育的关键。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授知识,不如教授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所以,体育教育中重中之重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自我锻炼。首先,教师提出学习的目的和具体要求,驱动学生认识到参与锻炼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如何高效教学是重中之重。例如,体育课上训练长短跑,但是跑步是个很枯燥的项目,学生并没有什么热情。所以,教师就可以不妨尝试进行一些活动,类似于障碍跑、接力跑、追逐跑等趣味游戏等。如学生引体向上成绩比较差,教会学生如何在帮扶下进行练习,如帮扶下斜身引体、帮扶下屈臂悬垂、帮扶下引体向上等循序渐进的参与练习,修补过渡到独立练习引体向上动作。再次,家校联系,督促学生在家中参与锻炼。如通过下发致家长一封信告知家长,学校举行亲子游戏活动等有趣的项目,先吸引家长参与体育活动,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自愿在家陪着孩子参与体育锻炼,教师下发自我锻炼监督表格,家长和学生一起填写练习监督表,以此来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与健康标准的目的。
中小学体育课不仅是围绕学生通过在校的学习来获得相对应的能力,它更多的是需要学生学会后自己主动地参与,这无形中对教师教学和学校体育活动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活跃了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从侧面培养了其坚韧不拔的毅力,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得到增强!因此,长远考虑,中小学的体育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得到有效提高,对于中小学校体育工作,学生身体健康水平都将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
1前言
小学生具有天生爱玩、好动的习惯。他们聪慧,敏捷是学习体育知识,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培养体育兴趣的最佳时期。因此,培养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在小学生体育课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个人只有对一事物产生兴趣才能将这件事情做的更好。小学生对体育学习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自愿参加体育锻炼,取得更好的锻炼效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忽视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探讨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的方法。
2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前提和基础
2.1建立良好愉快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
教师和学生之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重要保障。小学生总是很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果他仰慕某个教师,那么他自然的就会配合老师的工作,喜欢老师所担任的课程,也会认真上好体育课,相反,小学生不喜欢体育老师,就会反感体育老师从而不喜欢体育课。所以,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表现自身的人格魅力,教学中要不断更新体育教学的理念,尤其针对小学生,传统灌输式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僵硬单板的教学方式更不能满足儿童的好动好玩心理,要求体育教师不断变幻新颖的教学模式,满足小学生的心理好奇的需要。体育教师要主动融入小学生的学习环境中,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们一起参与体育活动。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一个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心理没有压力,从而更容易掌握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因此,教师要用和蔼的态度、温婉的语言、平易近人的举止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和包容,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有些体育项目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学生不易掌握,或者在练习过程中总是出现错误,或者学生怕苦、怕累,不愿意进行体育训练等等。这时教师就要循循善诱,讲清动作要领以及学习动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鼓励学生鼓起勇气多做练习,肯定学生的每一次微小的进步,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在心理上不那么紧张。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就得到了支持和继续练习的动力,就会越练越起劲,越来越有自信,逐渐走向成功。长此以往,学生对体育老师会越来越喜爱,对体育课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1]
2.2小学生培养体育兴趣需要家长的支持
家长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起着主导作用。目前我国城市家庭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十分溺爱,一些错误的观念可能导致家长不喜欢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如有些家长认为体育锻炼容易受伤,害怕孩子在学校的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所以禁止孩子在学校参加体育锻炼;还有些家长认为体育不重要,小学只学好数学、语文、英语才是关键,自己的子女有体育的天赋家长也不鼓励子女参加体育运动,甚至禁止子女参加体育比赛;还有的家长过于溺爱子女,只要子女参加体育活动一喊“累”,父母马上让孩子停止运动,这些现象导致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缺少家长的支持力度,从而限制了运动锻炼的时间和空间,抑制了小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另一方面“宅式管理”[2]限制了孩子参加体育运动的权利。“宅式管理”可以理解成长期让孩子呆在室内,不与外景环境接触,这与“阳光体育运动”是相违背的,阳光体育运动要求青少年走出室内,到阳光底下进行体育锻炼,感受大自然的气息。现代城市中存在大量的健康隐患,使得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孩子进行“宅式管理”。青少年成长在这种封闭式的环境下,缺少同伴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势必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甚至产生偏执的极端性格,对事物容易产生漠不关心的情绪,长此以往,体育学习兴趣也会渐渐地淡化。
3培养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措施与建议
3.1重视体育课堂与同伴交往的能力,促进体育学习兴趣
小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儿童与儿童之间的关系可以建立安全感和归属感,同伴之间保存良好的交往能力,可以使小学生处于愉悦、稳定的状态中,积极与同伴进行交往不仅可以愉悦身心,也为小学生提供社会实践交往的机会。同伴也是孩子最有效的榜样,同伴喜欢体育运动,对体育充满兴趣,那么同伴的这种榜样就会对小学生产生吸引力和感染力,与这样的同伴进行交往的小学生,就会产生好奇和模仿的心理。小学生与同伴交往过程中需要自己维持同伴之间的良好关系,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同小学生带着各自的不同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在学校的共同体育活动中也会做出不同的表现,即使都是上体育课,同一个教学任务也会出现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成果。同伴交往可以为小学生提供分享体育知识经验、互相模仿体育活动、互相进行体育学习的重要机会。同时,同伴交往也可以拓展知识、丰富认知、发展自己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体育课中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忽视同伴之间的交往这一重要环节。
3.2增加游戏教学使学生体验快乐体育运动,培养体育学习兴趣
依据小学生的天性,爱玩、好动且具有较强的好胜心等特点,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优势,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体验成功,感受快乐的机会。[3]游戏教学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和成人一样要接受某些规范、规则或规矩的约束,在游戏中正是遵循规则的体现,一个完整体育游戏包括游戏方法、游戏规则和奖惩办法,而且在游戏奖惩是非常重要的,奖法的过程中可以增加娱乐性、培养体育参与兴趣,有可以强化小学生参加游戏时要遵守规则。所以,体育游戏极具社会化功能。
体育游戏可以在学生心目中无形地树立规则的重要作用,从而能够使学生按照规则活动,如在过马路的游戏中:假设你的呼啦圈是一辆汽车,你是司机,系好你的安全带。当听到“绿灯”时,抓住呼啦圈环绕于腰部,在活动区域内行走,要注意躲避其他车辆。然后听教师的口令活动,如红灯—停止;黄灯—慢慢移动;学校区域—跳跃;公路—跑;上坡路—行进;爆胎了—单脚跳;隧道—迅速低头;水面浮油—转弯并快速转身;紧急通道—移到场地的边上并停止。这样的一个过马路小游戏不仅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授了过马路的知识,更教会了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类似于此的游戏尚且很多,教师如能在课堂中经常运用,必将对学生的行为和个性产生一定的影响,让他们在快乐中运动,并且习得一定的社会技能。小学阶段属于体育学习和整个学校教育的首要阶段,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展的主要阶段,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生长发育。在小学教育阶段,大多数小学生不能完全理解什么是体育,他们眼中的体育课就是玩耍,游戏就是最好的玩耍方式,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中应多增加游戏教学,让小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快乐的感觉、成功的喜悦,使他们认识到体育课就是游戏课,所以将会很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激发他们的体育运动兴趣。[4]
3.3多渠道建设和开发体育器材设施
体育场地、器材等设施是保障“阳光体育”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宽广的场地和充足的器材才能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才能在体育活动中体验成功,激发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但是由于一些学校设施不足,体育器材的严重缺乏甚至影响到了体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更难说保障“阳光体育”的落实了。场地、器材的不足,导致了体育活动项目开展的单一,缺少丰富的体育教学内容,影响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和练习的兴趣,间接制约了“阳光体育”的普及和开展。所以,要多鼓励体育教师和学生创新意识,并加大地方有关部门对学校体育的经费支持。
3.4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培养体育兴趣
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教师熟悉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从学生的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根据不同需求安排教学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体育锻炼的乐趣,从而获得最佳的体育锻炼效果。贯彻因材施教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一般特点和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进行体育课教学。因此,了解学生是体育教师进行因材施教的前提。同时,要求教师正确处理好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的关系,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照顾大多数,又要照顾到体育技能强的和体育技能差的小学生。同时,要求教师对体育技能强的小学生要特殊照顾,精新培育体育人才,另外对体育技能相对较差的学生,也要多激励,耐心辅导,可以采取降低运动难度、放慢学习进度等方法,以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4、结论
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是做好小学生体育工作的基础。作为小学体育教师,首先应该明确小学体育教学应以体育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深入研究、探索适应小学体育改革的新路,不断加强创新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广泛关注学生的身体特点和体育学习过程个所突出的心理特点,让小学生在运动中充分感受到体育运动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从而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激起小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参考文献:
[1]陈凤祥.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学周刊,2012,6:90.
[2]林旺伟.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7):182.
篇9
一、培养学生对体育兴趣的重要性
对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和疏导是国家发展的需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其发展速度超过一般国家。经济的发展使国家对社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作岗位对就业人员的要求不再只是专业技能突出,还包括身体素质、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等等,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更加受到人才市场的欢迎。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拥有一个强有力的体能面对高强度工作,而且可以通过体育锻炼使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更强,培养坚强且不怕吃苦的意志力。
对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和疏导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小学生大多处于6-12岁的年龄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的身体快速增长,肌肉含水分较多,蛋白质和无机物相对较少;骨骼 中的有机物占的比例与无机物相比较多。这一时期,孩子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反应速度和灵敏度都处于成形时期,是其发展的重要时期。但是,这一阶段的学生情绪丰富多变,意志力不够坚定。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锻炼习惯,对于学生身体的发育尤其是骨骼的生长是非常有利的,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平衡能力、肢体协调能力、反应速度和身体灵敏度;从心理方面看,可以让学生的意志力变得更为坚定、让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得到释放,使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所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加强体育锻炼,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二、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和疏导策略
(一)语言激励培养兴趣
语言具有神奇的魅力,教师的语言对学生具有深远的影响。积极的鼓励性的语言可以激励学生表现得更好,打击式的消极的语言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参与课堂积极性。作为体育老师,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语言用辞,顾及学生心理特点,观察学生在体育课中微小的情感变化和技能进步并且及时给予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保持甚至加深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当发现某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而沮丧时,要积极进行言语疏导加以鼓励,找出问题所在并协助解决,让学生保持对体育的学习热情。在生活中,朋友比老师更好交流沟通,更好相处。所以老师要把学生当做朋友,与其一起研究体育技巧,积极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避免学生因为受到挫折对学习体育失去信心而产生畏惧退缩心理。
(二)增加体育项目,因材施教
从表象来看, 小学生因为其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特征对体育运动感兴趣,但仔细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小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不是固定在具体的某一项或者几项体育运动项目中,而只是对部分新鲜的运用项目或者参加人数较多的项目比较感兴趣。如果是短期的感兴趣是很难形成一个固定的体育锻炼习惯,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加以积极引导培养对体育项目长期的热情和养成一个良好的锻炼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身体基础。并且,在过去由于教学条件和教学观念的局限性,小学体育课堂开展的运动项目只有跑步、乒乓球、篮球和羽毛球之类的简单的运动项目,教学模式即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统一固定的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学生们参与体育运动都处于被动的状态,教学效率不佳。
其实,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身体状况、性格和兴趣爱好都不一样,老师应根据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为学生选择合适的体育运动项目和训练方案。学校应开发各种体育资源、购买体育设备,让学生的选择空间变大。除此之外,学校还应根据各个年级、各个班级的选课情况协调课程安排,让选某一项目人数多班级一起上课训练。如此方便老师统一授课,争取让学生对某一项体育项目保持长期的兴趣。比如,有的女学生喜欢跳舞,性格比较内向。老师可以推荐此学生选择学习健美操,健美操是体育锻炼和舞蹈的完美结合,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学习热情和兴趣自然高涨,老师再加以引导,学生容易形成长期且固定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能也随即上升了。
(三)引入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体育兴趣是人们从心理和行为上对体育活动的趋近倾向。小学体育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首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游戏作为小学生最放松的娱乐方式,自然对学生更有吸引力。老师应另辟蹊径,创设多种新奇又能带动很多学生参与的有意义的游戏,或者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想游戏项目和规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相信学生会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他们把想象变为现实。学生们不仅在游戏中尝到了乐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10
关键词:遵义市 群众体育 现状 调查
2009年,遵义市在进行国民体质测试的同时,对受测对象都进行问卷调查,总共发出问卷22935份,收回问卷22899份,回收率为:99.84%。现分年龄段统计分析如下:
1 幼儿组(3~6岁)
共测幼儿1925名,回收调查问卷1838份。在受调查的幼儿组中,独生子女1443人(男771、女672),占参与问卷调查幼儿人数的78.5%;非独生子女395人(男238、女157),占参与问卷调查幼儿人数的21.5%。
无论独生或非独生子女,喜欢活动的幼儿都占绝大多数,不喜欢活动的人占极少数,其中男生喜欢活动的比率高于女生。
2 小学组
共测小学生5117人,回收调查问卷5032份。在回收的调查问卷中,小学生中独生子女有2421人(其中男1273,女1148),占参与问卷调查小学生人数的48.1%,非独生子女有2611人(其中男1364,女1247),占参与问卷调查小学生人数的人数51.9%。
遵义市小学生无论独生子女或者是非独生子女,喜欢体育课的小学生都绝大多数,不喜欢的人占极少数,其中男生喜欢体育课的比率高于女生。
小学男、女生在课外的爱好上是有明显的差异的。男生喜欢玩游戏机,玩电脑的人比例都高于女生(P<0.01),而女生喜欢画画写字、弹或拉琴、看书、和同学玩的比例都高于男生(P<0.01)。
3 中学生
体质测试抽查了4475名中学生,同时收回调查问卷4288份。在回收的调查问卷中,中学生为独生子女有1774人(其中男1127,女647),占人数的41.4%,非独生子女有2514人(其中男1432,女1082),占人数的58.6%。
在遵义市受调查的中学男生中,无论是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都是喜欢体育课的比例远远高于对体育课一般的学生(高出59.3%和57.3%),经统计检验差异极显著(P<0.01)。而中学女生无论是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喜欢体育课的比例高于对体育课一般的学生(高出3.9%和10.9%),经统计分析差异极显著(P<0.01)。此外,从图中还可以看出,中学男生喜欢体育课的比例要显著高于女生(P<0.01)。
遵义市男女生在课外的爱好上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喜欢体育课,游戏机、玩电脑的人比例高于女生(P<0.01),分别高出15.8%,8.5%,4.0%,而女生喜欢画画写字、弹或拉琴、看电视、看书、和同学玩等的比例要高于男生(P<0.01),分别高出2.2%,5.3%,6.7%,5.5%,6.7%。
与小学阶段相比,女生喜欢看电视的比例增加比较大,增加了9.2%,而女生喜欢户外活动(体育课)的比例下降较大,下降了12.0%。
4 成年组与老年组
4.1 每周锻炼次数
在10564名填写了问卷调查表的成年人中,每周参加三次以上锻炼的占16.5%,两次占14.3%,偶尔占53.4%,不参加占18%。在1177名老年人中,每周锻炼三次以上占60.2%,两次占19.4%,偶尔占16.8%,不参加占7.7%。
遵义市35岁前的男女,每周不锻炼的人比例很大,而锻炼二次、三次以上的人群比例较小,但随着年龄增大,不锻炼人群比例逐渐下降,而锻炼人群的比例增加,男女组的规律十分一致。
4.2 体育消费
在10564名填写了问卷调查表的成年人中,体育消费每月无支出的排在首位占33.9%,其次10元以下占24.5%。在1177名参与问卷调查的老年人中,无支出的占29.9%,10元以下占24.6%,而无支出的女性比例比男性略高一些,但差异不显著(P>0.05)。
遵义市成年人及老年人在体育消费的支出在30元以上占18.3%,每月支出30元以下占48.2%,而无支出占33.5%,由此看来,遵义市成年人与老年人体育消费整体水平并不高。
4.3 参加体育锻炼目的
在参与问卷调查的10564名成年人中,在成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有41.2%的人认为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主要是增强体质,有16.2%认为主要是消遣娱乐,有13.3%则认为体育锻炼是作为一项社交的手段。在成年女子组中有18.3%的人把减肥健美作为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
4.4 锻炼形式的统计
参与问卷调查的10564名成年人中,业余自发参加锻炼占69.3%,由单位组织(包括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参加锻炼占22.6%。在1177名参与问卷调查的老年人中,业余自发参加锻炼占65.5%。由此可见,遵义市市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式以业余自发为主。
4.5 不参加锻炼的原因
成年人以工作忙为第一位,男性又比女性比例高,老年人以家务重居第一位,女性又比男性比例高。遵义市民主要不参加锻炼的原因居前三位的依次是:工作忙,缺乏场所,缺乏技术指导。由此看来,遵义市在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以及引进专业体育技术指导的人才还有待进步完善。
以“工作忙”为影响锻炼的主要原因主要在18~45岁的人群中居多,“家务重”影响锻炼的在50岁以后比例逐渐增多,“无场地”为主要原因在18~39岁的人较多。由此看来,以工作、家务、场地及相关技术指导是限制遵义市大部分市民参加体育锻炼,除工作和家务这些主观因素以外,遵义市应该在体育锻炼场馆(地)设施建设以及引进相关高水平体育专业人才方面进一步改善。
在18~39岁处于人生的事业期,该年龄段的人群均以事业为先,以家庭为重,这些原因都影响他们参加体育锻炼,此外,这部分人群自以为年轻,身体没有问题而忽视健身的重要性,如果该年龄段不注重体育锻炼,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健康会亮红灯。因此,我们应该对这一人群进行重点的全民健身宣传,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参加体育活动。
5 小结
5.1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遵义市男女生的兴趣爱好随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在幼儿时期男、女生都喜欢户外活动,小学男生喜欢体育活动、玩电脑的人数开始多于女生,中学时喜欢体育活动女生比例降低,女生的兴趣爱好转向看书以及和同学玩。
5.2 遵义市成年人参加锻炼的比例低于老年人。35岁以前不参加体育锻炼的成年人数所占比例较大,每周2次、3次以上锻炼的人数比例较小。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逐渐增加,不锻炼的人数逐渐下降。
5.3 遵义市市民体育消费的水平不高。遵义市成年人及老年人在体育消费的支出在30元以上占18.3%,每月支出30元以下占48.2%,而无支出占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