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济化的案例范文
时间:2023-11-13 17:53: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经济化的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地域传统文化;景观设计;心理暗示;格式塔心理学;古典园林
长期以来,设计师们认识到表现作品的整体感与和谐感时十分重要的,他们根据直觉的观察和对自己的视觉表现的自觉评价,以及受众的反映得出结论——无论是设计师本人还是观者,都不欣赏那种混乱无序的设计形象,完整的设计作品所传递的设计心理暗示也时十分有秩序的,设计心理暗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对设计心理的认可程度(或认知程度)。一个格式塔很差的设计形象是缺乏视觉整体感、和谐感的形象,产生的视觉效果是缺乏联系、细节零散,破坏了人们的视觉安定感,也就是说在欣赏的过程体验部分、到当地地域传统文化所带给视觉和心理的安全感和依赖感,给人的感觉是残缺的,这样的设计形象势必被人们忽视,乃至拒绝接受。地域传统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范围可大可小;地域传统文化中的“传统”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对历史的传承;地域传统文化中的“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地域传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传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地域传统文化具有意识文化和地区文化的两重性。同时还具有时间流动性和波动性,与不同时代的行政区域变化息息相关,具有时空特性。
中国古典园林是地域传统文化景观设计的一个典型代表,无论是北方的皇家园林还是南方的私家园林带给世人的那种独特的心理震撼是其他景观形式无法比拟的。行走于南北方园林之中,体会到的不仅仅是时空上的差异,南方私家园林的婉约小巧与北方皇家园林的宏大壮观以及特殊的历史背景很容易就将欣赏者带入带不同的时空当中,感受者传统园林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从开始产生到发展至今,经历了大众的接受、排斥、再接受,最终成为世界园林史中的一朵奇葩。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中国传统美学思想随处可见,通过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体现出的包含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心理暗示更是将中国古典园林人性化、大众化,最终成为人们业已接受并不断赞颂的设计佳作。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园林乃是为了弥补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认为创设的‘第二自然’。它们并不能提供人们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的各种需求,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替大自然环境来满足人们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的各种需求。由此可见,园林景观设计就是融入设计师主观臆想的再设计,也就是所谓的“第二自然”,在这个环境中人们的心理得到安抚和放松。
中国古典原理设计思想来源众多,先秦的美学思想,孔子的自然美学观,对后世的绘画和造园艺术影响最为直接和深远,这就是被记录在《论语·雍也》中孔子所说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的所谓自然美,不是从人的美感同自然现象的某种属性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去理解的,而是智者对于水,仁者对于山的一种主观感情的外移。自然景观仰或是人工景观带给人的美既不是在自然山水本身所具有的客观属性,也不是在人与自然的社会实践的关系之中,而是智者、仁者从自然山水那里,看到与自己相似的性情和品德,故而产生美感,而这种美感的体现则在更深层次的心理层面上,这种心理感受是离不开地域文化背景的。很简单的例子——在北方皇家园林中是无法很透彻的理解江南私家园林那种小桥流水人家的婉约与静谧的。孔子将自然美归之于审美主体“人”的思想情感,具有唯心主义的色彩,但也说明的美感产生的部分事实,即人的心理暗示或接受对景观或是其他事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儒家“比德”的自然美学思想到道家以“天地为庐”的宇宙观,以至后来的文人画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布局。以文人画为例来分析,文人画是中国山水画的一种流派,而中国山水画中所体现出的格式塔心理在转变为园林设计作品后体现的更为明确。
格斯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意为形态、形象,后引申为“完形、结构、组织”,指任何一种被分离整体而定,即不单是指圆形样式,重要的是指组织整体,而这个组织整体在一定情况下就可以被定义为地域整体。格式塔主义反对直觉由感觉元素组成,而认为知觉是一个整体,而且是整体知觉直接产生,这一点在中国山水画中体现较为明显——中国山水画向来有留白这一表现手法,而这种手法的表现恰巧传达出了格式塔完形压迫的心理暗示。例如齐白石的《虾趣》,画面中仅几只通体透明的虾子,但却强迫欣赏者去对空白处进行自觉或不自觉的心理完形,形成了满纸皆水的感觉。这种手法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就以疏密来表达了——疏可跑马,密不透风。地域传统文化景观在这一方面也是有异曲同工之处,好的园林景观设计也是需要欣赏者自己进行视觉和心理上的完形的。另外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装饰手法上也体现出了不同形式的心理暗示,以苏州园林为例,在园林中采取借景、障景、框景、移景等手段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勾起其好奇心,从而引导游人一步步进入园中,从而达到了设计的目的——让游客在欣赏的过程中逐步接受,并完成对设计对象的自我心理完形。
西安的大唐芙蓉园算得上是复古皇家园林的一个地域性代表,它的内部设计一方面再现了唐朝的繁荣昌盛之景,另一方面作为古代皇家园林现如今完全对城市市民开放,其奢华的建筑风格无不是对市民的一种巨大心理诱惑,利用自身的神秘性来提高它隐形的商业地位,进一步增加收益。充分利用现代人对古代皇家事物的好奇心来提高设计作品(这里指园林景观游览)观赏的门槛人数。
从细节设计上来分析,大唐芙蓉园的设计还是相对成功的,毕竟它作为一个商业性旅游地成功的达到了增加经济收益的目的,而从艺术本身来讲,其中的设计也有相当一部分在不停按时消费者自觉融入其中,成为设计作品的体验者。例如通过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和再设计,所创新出的“五子登科”、“状元及第”、“高中榜眼”等文化景观,因为其积极地寓意吸引了众多的游人前来参与,满足自己的心理期望,从而增加了商家的收益,最终产生了设计作品与人之间的融合、互动。
无论是中国古典园林还是现行修复的大唐芙蓉园新园,都是在不同程度上通过视觉传达来引导人们的审美心理,视觉传达艺术中视觉是设计创造的起点和接受的心理学起点,不同受众群体对视觉和接受心理学的反应是不相同的。通过直接接触和视触觉结合构成的材料质感,比如,钢铁坚硬沉重,陶瓷材质古朴典雅,木材的自然朴实,竹编包装的乡土风情,从心理学意义上讲设计对触觉的利用可以强化对设计的审美感觉和人们对于设计整体印象深入了解。这些方面在中国园林尤其是古典园林中体现的十分充分。北方的皇家园林中夸张的色彩、宏伟的建筑、高大的皇家雕塑以及巨大空间、巨大尺度等一系列设计因素无不彰显着它的霸气;南方的私家园林小桥流水、亭台楼阁、雕梁画栋、精妙的太湖奇石和步移景异的壶中天地从另一方面表述着它的低调隐逸、与世无争。置身于两种园林之中,所带来的心里感受是迥然不同的,这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流传至今经久不衰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它提供了不同受众群体所需要的心理诉求。
不仅如此,从设计接受者或公众的角度看,也必须满足他们的要求和愿望,设计接受者的情绪和情感反过来又会制约设计师的设计。所以,在一个完整的设计构思中,必须把接受者的情绪和情感要求纳入进来,同时绝对不能忽略了地域特色,如果忽略了这一点无异于在偏远内陆地区给人们讲述大海的波澜壮阔,这种心理完形是比较困难,天马行空。
包豪斯的设计大师纳吉曾经说过:“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寻求商品特征和消费者心理之间的相融点,运用设计师自己的经验、情感进行设计,然后去感染他们。景观设计也是一样的,不仅仅为了设计而设计,而是为了大众人群来设计。中国古典园林发展了几千年,其内涵仍能引导进入其中的游客进入一个不同的现实空间,心理暗示的力量仍未消减。通过情感设计,提升设计的形象内涵,即设计形象不仅有其社会、文化层次的内涵,也包含着大众对自我形象与心理的追求和塑造,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结语:心理学和设计是密不可分,真正好的设计师能够安抚受众的接受心理的。在某些领域,心理学和设计学具有共同的研究兴趣,两者的完美结合就是设计作品被社会认可的前提。在景观设计中地域传统文化所带来的地域性的景观特色,传递给世人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美感欣赏,而是更深层次上的文化传承。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M] 2006
[2]王志平《中国传统文化与视觉艺术精神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M] 2009
[3]倪晓丽《视觉图式与心理研究》[M] 西北大学出版社
[4]赵书彬《中国园林史》[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5]王 毅《中国园林文化史》[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篇2
一、着力完善整体打击作战模式,全面提升打击能力水平
通河县公安局相继组织开展了打击两抢一盗、打击经济犯罪、抓捕网上逃犯等一系列严打专项行动,形成了空前的严打态势。不断完善多警种相互配合、各种专业技术手段并用的整体打击作战模式,切实打好“合成战、科技战、信息战、证据战”,大幅提升了侦查和办案水平。刑事案件现案破案率和综合破案率分别达到了52.5%和81%;命案现案侦破率和综合破案率分别为100%和200%,提前三个月完成了市局下达的诉教指标。
二、着力强化防控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治安防范能力和水平
通河县公安局紧紧围绕“人、事、物、地、网络、组织”等基本要素,整合、拓展人防、物防、技防资源,将治安防控触角延伸至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新增专职治安协管员62名,使协警队伍总人数达到了233人,基本达到了与正式警1:1的配置。组建了200人的专职保安员队伍、建立了300人的专职治安联防员队伍和1000台的治安联防出租车队伍,整合、充实了有效的人防力量。全力推进“天网”工程一期建设,普及城乡技防措施,新建公共视频监控点278个,社会监控点1400个,建立了县局指挥中心监控平台。和城管、交警、城镇三个派出所的6个分监控平台,在城镇设立安全诱导大屏幕3块,出城卡口和县际卡口安装电子抓拍系统共计8套,城镇居民小区安装智能抓拍系统5套。全面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人防、物防、技防并用,治安防控能力得到了明显增强,进一步稳定了全县的治安局势。
三、着力构建“大巡控”布局,迅速提升防控能力
通河县公安局按照三级预警巡控模式的实际需要,对城镇巡控布局进行重新规划,制作了网格巡控示意图,以城镇6个社区和7个城乡结合的村(屯)为巡区,以镇内4条主要街道为主线,以34个重点单位和要害部位为必到点,以12个重点地段为徒步巡段,车巡、步巡、定点巡相结合,构成了点、线、面相呼应,巡控线路纵横交错,无缝隙链接的网格化大巡控体系。进一步推进“天眼”工程,县城4个治安卡点安装了电子抓拍系统,县城136个公共点安装高清夜视摄像头239部,并与指挥中心联网,以及镇内3个派出所联网。小区和村屯安装电子监控探头1567个,安装声控灯23467盏,安装远红外无线报警器5267台,基本形成了全方位覆盖的技防网络。
四、着力强化规范执法,全面提升执法能力水平
通河县公安局今年新建、改建执法场所8个,11月底前,全局所有单位执法场所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严格规范执法环节、流程和操作规程,执法办案全面实行网上录入、网上传阅、网上审批、网上监督,累计录入执法案件608件,其中刑事案件162件,行政案件446件,严把了案件质量关。为一线执法单位配备执法记录仪140套,达到了一线执法民警每人一部执法记录仪。该局利用各单位执法场所的监控设施,对各单位的执法行为实行全程监控,从源头上保证了公正、公平执法。
五、着力提高整体素质,全面提升公安机关的服务能力水平
篇3
本刊记者 赵明 于昊
虽已立秋,暑热未退,8 月20 日,《电器》记者顶着炎炎烈日走访位于北京天竺空港工业区的北京恩布拉科雪花压缩机有限公司,见到了出任总经理一职不到5 个月的安德烈·费尔南德斯·文森特。作为在制冷行业一直以技术领先、品质出众著称的外资品牌,面对空间大、机会多,却又复杂多变的中国市场,想要保持优势竞争地位,恩布拉科必须面对诸多发展新课题。初次见面,安德烈·费尔南德斯·文森特毫不掩饰自己准备在新岗位上大展宏图的热情,滔滔不绝地分享着他的“生意经”。
逆势增长,在中国市场取得的成绩最“给力”
安德烈·费尔南德斯·文森特上任之初便遇到中国宏观经济不景气、冰箱整机销售衰退的“下马威”。他坦言,2015 年,中国冰箱市场需求量与2014 年同期相比下降6%,下降幅度超出恩布拉科预期。与此同时,从恩布拉科全球业务范围来看,北美洲需求量略有增长,但巴西出现经济衰退,严重影响了冰箱销售。
冰箱全球出货量萎缩让压缩机企业倍感压力。不久前,一份北京恩布拉科2015 年上半年冰箱压缩机销量增长6% 的报表放在了总经理办公桌上。“总算是松了一口气,恩布拉科中国的表现还是令人满意的。”对恩布拉科中国业务半年来的逆势增长,安德烈·费尔南德斯·文森特表示欣慰。他认为,目前全球经济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迹象,但这也是符合经济发展自然周期的正常现象,制造业眼下遇到了困难,但必须正确面对,加强企业自身管理,为市场需求的再次快速增长做好准备。
安德烈·费尔南德斯·文森特告诉《电器》记者,在恩布拉科全球业务中,中国市场的地位非比寻常。他说:“一方面,中国市场在恩布拉科全球销售业绩中的占比很高,为恩布拉科品牌成长持续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很多时候,中国市场的特殊需求能给恩布拉科产品提供创新的思路和动力,这一点更为重要。”
“中国市场总是给人惊喜,2015 年,尽管市场需求萎缩,但通过我们的努力,恩布拉科在华业务还是保持了增长态势。2016 年,恩布拉科生产、销售业绩将比今年更好。”对未来,安德烈·费尔南德斯·文森特持乐观态度。他说:“恩布拉科将根据中国制冷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有序开展在华投资项目。目前,有关建设新厂的计划暂时还处在评估环节。而在生产线改造、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恩布拉科将持续投入,使恩布拉科在不增加生产基地的情况下,在中国的生产能力每年提升4% ~ 5%。”
求发展,必须牢牢把握品牌核心价值
“恩布拉科在与整机厂合作过程中,客户传递回来的信息非常明确,正是因为看中恩布拉科压缩机的性能和可靠性才保持合作关系,所以性能和可靠性是恩布拉科品牌的核心价值,绝对不能丢。”明确了方向,安德烈·费尔南德斯·文森特对北京恩布拉科生产和管理流程进行了调整。他进一步介绍说:“恩布拉科在2015 年落实了产品追踪制度,一旦产品出现问题,要能够迅速查出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并提出解决方案,有针对性地对生产流程、加工工艺等环节加以改进。此外,恩布拉科也在研究工业4.0 的相关理念,用自己的方式最大程度的利用好设备,并充分发挥员工潜力,提高生产力。”
翻履历,在出任北京恩布拉科总经理一职以前,2009 年,安德烈·费尔南德斯·文森特时任恩布拉科全球采购总监。2013 年3 月,他开始常驻中国,继续管理全球采购业务。为保证压缩机性能和可靠性,从供应链环节切入,对安德烈·费尔南德斯·文森特来说得心应手。“培养优秀供应商,这项工作恩布拉科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对此,安德烈·费尔南德斯·文森特举例说,“恩布拉科甚至与供应商共同开发技术项目,在压缩机基座和曲轴设计上,恩布拉科正在与山西的一家供应商长期合作,由两家公司的研发、质量控制、物流部门共同参与。目前,在提高压缩机性能、生产效率方面已经取得技术成果,合作双方得到共同成长。”
据了解,通过培养优秀供应商,恩布拉科的产品品质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各项指标的衡量,恩布拉科内部统计数据显示,近3 年,恩布拉科供应商的配套水平有30% 以上的提升,在交货及时率、交货数量、交货合格率等硬性指标上,几乎100% 达到了恩布拉科的要求。
加强人员管理,打造世界级制造
“品质、创新从哪里来?是靠我们的员工带来的。我相信,只要我们关注员工,我们的员工也会关注客户,关注企业的发展。”对管理企业,安德烈·费尔南德斯·文森特有自己的见解。
有趣的是,《电器》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无意间发现,即使在工厂园区内,即使并无往来车辆,恩布拉科员工在穿越路口时也会绕行斑马线,这种严谨有序的态度已经形成习惯,当然也会投射到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工作各个环节,成为恩布拉科品牌价值的有力保障。
安德烈·费尔南德斯·文森特不惜在人员管理上耗费精力,他说:“我要我的员工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我每天有20% 的时间跟员工交流怎么突破自我,完成曾经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除此之外,恩布拉科加入了世界级制造国际组织,通过与组织成员单位,如丰田、菲亚特等世界顶尖生产企业的交流学习,恩布拉科的制造水平正在迅速提升。
多角度求突破,继续引领行业技术潮流
在冰箱压缩机生产领域,恩布拉科多年来一直保持技术领先,不断刷新C O P 值,各项技术指标均保持业内领先,甚至一些新的技术理念,要靠恩布拉科来带动才能在冰箱制造终端得到推广普及,这套本领一直让业内同行羡慕不已。对此,安德烈·费尔南德斯·文森特告诉《电器》记者,恩布拉科每年将营业额的3% ~ 4% 投入研发环节,已经拥有超过1000 项技术专利。目前,在恩布拉科内部,有500 人从事产品研发。同时,在全球知名院校,有200 人为恩布拉科从事技术研究。”
“从8 月的市场需求来看,高效压缩机销售情况良好,虽然高效压缩机在整体市场的销量占比仍然有限,但已经开始显现放量增长的迹象。”安德烈·费尔南德斯·文森特坚持将恩布拉科技术研发的重点放在能效提升上。据了解,2014 年,恩布拉科推出新的制冷解决方案W i s e m o t i o n 智驱。安德烈·费尔南德斯·文森特进一步介绍说:“Wi s e m o t i o n 的推出进一步确立了恩布拉科在冰箱压缩机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
篇4
关键词:高校体育经济;发展;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0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3-0048-02
引言
目前,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要求高校体育改变原有的体制,引入竞争机制,重视市场需求[1]。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高校体育逐渐市场化,高校体育经济也随之产生。如今,我国的高校体育经济仍处于初级阶段,它的发展受到物质基础、经济体制等因素的制约。因此,为了加强高校体育经济的建设,必须提出相应的对策,摆脱这些因素的干扰,从而促进我体育事业的发展。
一、高校体育经济发展现状
随着教育与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高校体育正朝着产业化发展。为了高校体育事业与体育经济的发展,我国高校体育逐渐面向市场,并加快了其经济化的脚步[2]。不过,目前我国高校体育经济不受相关部门与高校领导的重视,缺少政府的相关政策扶持与学校的管理与经营,其发展理念与发展思路的不成熟制约了高校体育经济发展的进程,其对相关经营人员的短缺也影响了高校体育经济的经济收益。因此,我国高校体育经济的发展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不利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二、制约高校体育经济发展的因素
1.发展理念不受重视。我国的高校体育经济还处于初级阶段,许多高校领导对高校体育经济缺乏认识,他们认为高校体育是一项教育事业,不应该追求经济效益[3]。由于观念的陈旧,许多高校并未重视高校体育的经济性,缺乏高校体育市场化的观念,没有与市场产生紧密的联系与合作,导致高校体育经济的发展停滞不前。
2.发展理念不够明确。目前我国的高校体育经济还处于研究阶段,并未提出完善的发展理念,高校普遍缺少优势互补的观念,与社会和市场的联系不够深入,没有重视高校体育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许多高校只重视校内的体育活动与体育教学,导致高校体育的办学观念落后,缺乏高校体育经济化、市场化的观念。大部分的高校在体育资源方面的投入都是靠政府与学校来维持的,难以满足学生对体育资源的需求;而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与体育课时的制约,大多数的高校体育资源都处于闲置状态。以上两点都体现出了高校体育经济的经营理念不够先进,其管理机制也较为落后,导致高校体育资源的利用不合理,造成资源短缺或浪费。
3.发展思路与管理组织混乱。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不少高校的体育经济发展思路混乱,他们对高校体育经济的发展方向不够明确,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打造专属的发展道路,盲目的跟风不仅会丧失自身的优势,还容易影响本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此外,许多高校由于其管理模式的陈旧,高校体育在组织上依然受到体育部门的管理,导致高校体育经济的管理不仅受到学校的直接领导,还要受到体育部门的领导,使得高校体育管理的组织机构混乱,其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4.缺少政策的支持。我国的高校体育一直属于公益事业,并未与经济产生联系,导致我国高校体育经济的发展仍处于落后阶段[4]。不过,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经济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高校体育也需要朝着产业化发展,高校体育的经济化是高校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过,由于目前我国对发展高校体育经济的理念还不够重视,相关部门对高校体育的研究与关注都是针对其教学展开的,对其经济效益与经济化发展的研究并不多,缺少相关的政策支持与监管规定。
5.缺少善于经营的人才。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高校体育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竞争[5]。因此,提高高校体育经济的市场竞争力,加强高校体育的经济效益,是促进高校体育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市场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因此,高校体育经济的发展需要善于经营与管理的人才。但是,目前的高校体育人才主要集中于教育人才,对善于高校体育经济经营的人才不够重视,许多高校中参与体育经济的管理与经营的人才通常是学校教师,他们普遍缺乏管理与经营的知识与经验,使得高校体育经济的经营情况不佳,经济效益较差,导致高校体育经济的市场竞争力较弱,影响了高校体育经济的发展。
三、促进高校体育经济发展的对策
1.提高相关人员与机构对发展高校体育经济的认识。要促进高校体育经济的发展,首要就是提高相关人员与机构对发展高校体育经济的认识。我国的高校体育虽然是一项教育事业,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及体育事业的发展,高校体育不仅仅是培养体育人才的教育事业,而是朝着经济化、市场化发展,不仅要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体育人才,还要通过自身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促进体育经济的发展与全民体育的普及。此外,高校教育虽然是一项公益事业,但是其发展也需要经济来维持。事实上,资金的投入制约着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而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会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发展高校体育经济是高校事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是促进教育与经济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2.促进高校体育市场化。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当前的高校教育必然要面向市场,为市场提供需要的人才[6]。因此,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势必要满足市场对高校体育的需求,高校体育的市场化是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然之路。所以,为了体育事业的发展,高校体育应改变原有的办学理念,在保证高校体育本职功能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促进高校体育市场化。不过,高校体育的市场化要有的放矢,不能盲目跟风、随波逐流,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容易使高校体育丧失原有的本职功能。因此,高校体育的市场化既要以市场为导向,又要有计划进行约束,要在保证教学与体育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下,提高高校体育的经济效益。
3.充分利用高校体育资源与人才资源。首先,我国高校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将其高校体育经济的发展模式作为参考。以美国为例,该国高校获取教学经费的渠道是多方面的,而高校体育经济收益便是其中之一。在美国,高校之间会经常举行校际体育比赛,由于其比赛项目的观赏性较高,因此,这些比赛通常会对外出售门票或进行电视转播吸引民众前来观看。此举不仅能提高民众对体育项目的认识,促进他们对体育的喜爱,还可以增加高校的经济效益。通过对国外成功经验的分析,我国高校需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开发出适合自身的体育经济发展方式,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资源开展体育赛事,将体育场地出租或利用空余的场地与设施进行各类体育项目的健身培训等。另外,我国的高校也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碛械娜瞬抛试唇立体育俱乐部。如此,不仅能满足社会公众对体育资源的需求,还能提高高校的经济收入。
4.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首先,高校与相关部门要改变原有的高校体育管理制度,明确高校体育的管理机构。此外,高校应以自身的情况为依据,建立专门的高校体育经济管理机构,并明确该机构的管理职能,从而有效进行高校体育经济的管理工作。其次,该管理机构还应制定出一套合理的高校体育经济管理制度,合理利用高校体育的优势,实现高校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整合,促进高校体育与市场经济的有效融合,从而使高校体育经济健康发展。
5.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政策。高校体育经济的发展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我国政府要针对高校体育经济的发展进行立法或制定相关的政策,特别是关于高校体育产权制度的建立,以支持高校体育经济的建设[7]。我国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高校发展体育经济,但也要对其发展进行监督与规范。目前我国的体育市场缺少对高校体育经济发展的法律规范,因此,我国高校对体育经济的管理工作只能依据有关法律的规定,参照相关的成功管理案例,依照体育活动规律,在保证高校经济顺利运作的情况下,促进高校体育经济的发展。不过,这种管理由于缺少直接的政策规范,容易出现管理漏洞,不利于高校体育经济的发展。因此,我国应重视对高校体育经济的管理规范,并通过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加强对高校体育市场的管理。
6.培养专业的高校体育经济经营人才。在高校体育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高校应重视高校体育经济的经营情况,培养具有相关管理与经营经验的人才,改善高校体育的经济效益,提升高校体育的市场竞争力,促进高校体育经济的发展。高校应加强对复合性人才的培养,为高校体育经济的发展提供管理人才与技术人才,从而提高高校体育经济的发展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体育经济的发展受多种影响因素的制约,对我国体育事业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阻碍。因此,我国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政策,各高校也应加强对高校体育经济的管理工作,培养具有相关管理经验的经营人员,提高高校体育经济的效益,促进高校体育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仝媚媚.我国高校体育经济发展的制度分析与对策建议[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5):12-14.
[2] 张斌.高校体育经济运行模式与发展路径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7):283-284.
[3] 段富贵,冯文昌.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破解路径[J].当代体育科技,2015,(17):7-8.
[4] 张玉华.高校体育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探析――评《体育经济热点问题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8):124.
[5] 刘玉洁,尚婷婷.影响高校体育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J].剑南文学,2012,(2):325.
篇5
近年来,起源于欧美的创意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全球在产品、营销、服务等方面已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创意经济浪潮,并正在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要经济新生点。创意农业在中国也已经有所发展,并且出现了不少成功案例,给我国创业农业的发展积累的一定的经验。创意农业的出现与发展,给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带来了新的选择,同时也是我国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的多元化趋势的显现。在首届中国创意农业发展论坛上,中国第一份创意农业投资价值报告《2008-2009年中国创意农业投资价值研究报告》表明,随着收入的增多,生活水平的提高,相比汽车、住房消费,创意农业可以长期有效地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1、创意农业的起源与界定创意
农业最早可以追溯到1865年意大利成立的“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通过吸引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体味农业野趣提升农业附加值。1997年,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最早对创意产业作了界定:创意产业“是指源于个别创意、技巧及才华,通知识产权的开拓与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我国创意农业研究者章继钢认为,创意农业是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在农产品生产、加工与营销过程中进行创意生产,创造农民独特增收模式,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构建农村创意生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目前国内对创意农业的界定主要有三种观点:(1)认为创意农业是对农业生产经营的过程、形式、工具、方法、产品进行创意和设计,从而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机会的活动的总称;(2)认为创意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将农产品和文化、艺术创意结合,使其成为具有高文化品位、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的农产品,使其产生更高的赢利性、附加值,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方式;(3)认为创意农业是以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作为双引擎,通过开发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等“三生”资源,构筑多层次的全景产业链、形成彼此良性互动的产业价值体系提升农业的价值的无边界产业。通过以上三种观点的描述,可以看出创意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科技和文化的一个新融合体,不仅为创意农业自身创造了经济价值,而且为源于创意农业的相关利益主体创造了多层次产业链价值。
2、创意农业的特征创意
农业是具有高附加值、高收益的产业活动,通过市场动作,可以直接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在城镇化过程中增加农民的就业率;创意农业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多样性。它融合发展,打破了传统农业单一的生产功能,使传统农业与现代产业相嫁接,促进传统农业现代化进程。创意农业是传统农业的产业升级,构筑多层次的农业产业链,促使农业生产和农业品价值转移,开拓了新的消费市场。四是具有风险性。即它比传统农业在市场上有着更大的商机,但创意农业科技投资较大,作为新兴产业市场认知度不高,市场定位有待加强,这些使创意农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较高的风险。
3、创业农业的文化内涵
传统农业在计划、生产中,主要考虑如何利用科技来提高农业品的产量,在销售过程中所强调的是如何合理分配和满足人民的物质需要,强调利用的最大化;而对于创意农业来说,并不是单一为生产而生产,更重要在于其内涵和表达形式。文化产业现在进入了一个双轮驱动的时代,即文化产业的动力一方面来自经济,另一方面来自文化。在我国整个文化产业的战略排序当中,我们应该把文化的价值引领的命题放在里面。创意农业的概念是由文化产业渡过而来,创意农业的发展也必然借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受这种趋势的影响;创意农业的内涵是文化产业的延伸,创意农产品也就属于文化产品的一部分,具有文化属性。上海金山区美阳田园的南瓜园有一款“脸谱南瓜”,专门凭请专业雕刻者运用雕刻技术在南瓜上雕出各不相同的京剧脸谱。京剧艺术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将京剧元素融入普通的南瓜之中所创造出的“脸谱南瓜”,成了市场上的稀有商品,一个重约十公斤的南瓜就可以卖到三百元。这款南瓜,既可以食用又加以科技作用可作为装饰长期放置,同时发挥了创意农业物质型文化价值和精神型文化价值双重价值。从文化角度来说,创意农业在通过创意农产品提高农民收入的这部分过程中,其中的一部分收益是利用文化资本在一定条件下将其所含的文化价值转移到产品的价值中从而获得经济利润,是文化资本经济化的结果。
篇6
[关键词]饕餮纹 国际化 民族化 设计
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设计在以国际化为主导,多元化发展并存的趋势下,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民族化是现代设计多元化的需求,是国际化的一部分。民族艺术作为中国具有独特风格的东方文化,体现了民族的审美、心理需求,是现代设计所追求的内在精神。在当今人口城市化、经济化、全球化的背景下,青铜器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展示迷人的民族风采,其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
青铜器是古中国国家政权和神权的象征,拥有政治权利、军事力量与财富的特点。而丰富多彩的纹饰和奇特怪异的造型,赋予青铜器神秘诡怪,给人精神上一种威严感,体现了中国特有的人文内涵和艺术成就。
在细密、繁复、精美的纹饰中,狞厉神秘的饕餮纹使青铜器具有的情感色彩,给人一种狞厉之美,这种独特的纹饰是青铜器中最具特色的纹饰之一。据现有资料显示,“饕餮”的名是源于《吕氏春秋》中:“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示咽,害及其身,以信投更也。” 饕餮纹的基本特点:正面是兽面,兽角的耳型,纹中多间以云雷纹,一双对称的眼睛,这一特征传达出饕餮纹的精神内涵。它不仅仅只是作为一种纹饰的符号代表,那双炯然有神的的眼睛,更是给人一种震撼,更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一件陶范只能铸成一件青铜器,每个器物上的饕餮纹的纹饰均独一无二,各不相同,有的有首无身,有的两旁填以夔纹,有的身只一足,有的身形三列。这些以各种神话动物或兽面造型的综合纹饰,其实是饕餮纹对传统纹饰在形式上的一种借鉴与吸收。恰恰是这种借鉴与吸收,使得饕餮纹有着独特的审美特征――狞厉之美。这些狞厉、威严、诡异、巫术色彩的纹饰,体现了中华民族地域性文化的大融合。
对艺术设计而言,它的审美在传统文化与艺术基础上,展示出独特的风姿和神韵,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刺激和不同的审美享受,这就是设计中所体现的民族性。饕餮纹的独特审美特征――狞厉之美,在历史文化中有着自己的个性,这种个性狞历、威吓、诡异所折射的审美内涵,正是借鉴和吸收了多元化元素而形成的神秘纹饰,这种独特的纹饰承载了一种历史文化的符号,造就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独特魅力。设计的多元化将民族文化的精髓融合到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形成民族化与艺术设计的混合体。现代设计并不是将这些传统文化元素简单的堆砌,而是拓展到意蕴深远,言之有物的理念层面,给人传统的回味,却并没有直接复制这些元素,而是借鉴与吸收这些元素。这就是现代设计审美的需求,也是打造一个品牌形象的需求,更是创造一个经典品牌的需求。
品牌之所以是品牌,一定具有鲜明的个性,没有个性的品牌就很难在市场上脱颖而出。优秀的品牌可以超越年龄、性别、国界和文化。打造一个成功的品牌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历史文化积淀,使之成为一种品牌文化,这种文化内涵是品牌与特定的文化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效联想。“美特斯邦威”就是一个成功的设计案例,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时尚的交流的一种传承与提炼,是我们中国人的情结。
饕餮纹也是一种情结,不了解它,你就无法了解商代文化,你就不懂得这时期的审美含义。它不是简单的复制物象,而是新生纹饰对传统纹饰的借鉴与吸收,并融为一体,形成独特语言上的一种符号代表,代表着人们的信念、精神。美特斯邦威之所以傲立于本土休闲服饰之上,是因为它有鲜明的艺术独特性――中国传统文化与时尚潮流的演绎。美特斯邦威体现了品牌的无年龄、无国界、无职业的限制,将一件件普通的T恤衍变成一独一无二的新国货标志,张扬着年轻人独特的个性。其借助了全球热映的《变形金刚3》打造了国际文化品牌的形象,成功将本土化品牌走向了国际化之路。国货是一种情结,饕餮纹是一种情结,它们霸气的个性,是一个时代风潮的创新演绎,饕餮纹是一个时代的经典,我们的“新国货”发掘民族的精髓文化,借鉴国外的设计内涵,形成本土特色的设计语言。“新国货”这一品牌要成为经典,在采用民族元素时,要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创新,将中西文化相整合,这样才能真正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成为的时尚经典。
据一组数据统计,中国2012年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贸易与消费中心,消费总额预计将达146亿美元。中国是奢侈品消费大国,为什么中国不能是生产奢侈品大国呢?我们都知道,中国是四大古国之一,她独特的文化造就了中国的历史。青铜器是统治者权利的象征,是人类文明史上一次重要飞跃,是中国文化在外国人心中独特的标志,它独特的造型精湛的浇铸工艺,丰富多彩的纹饰,以 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世界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而青铜器上的饕餮纹饰更是独一无二,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是一个时代的风貌,体现了文化多元与融合,有着独特的精神内涵和审美风格。
奢侈品品牌就是一种财富与地位的象征,和饕餮纹一样是一种经典,它的独特、神秘、稀缺展示其尊贵的气质和独特的品性,借助了历史文化来传达品牌独特的奢华主张。全球顶级奢侈品品牌:香奈儿、阿玛尼、劳力士、绝对伏特加、星巴克、雅诗兰黛等,这些奢侈品强调“个性化、高精化、差异化”。中国的品牌打造不是设计对传统文化简单的借鉴与复制,不是在设计上对传统元素的粘贴,而是需要像饕餮纹一样的经典,需要的是对民族文化的精神诠释,需要的是民族化与国际化的融合。
今天的设计正处于多元化设计风格并存和融合的时代,民族文化给我们的现代设计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中国传统文化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积聚了中华民族深层心理信息的智慧宝库,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元素。设计是连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纽带。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设计就是运用了传统的中国印章艺术,将传统的金石、篆刻艺术与奥运会的特征有机地结合,体现了当代的设计的重要特色。可以看出,设计加入中国传统元素,不仅表达出中国传统的文化神秘,也将国际元素进行了挖掘与再创造,很好地把握了民族感、时代感。我们主张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结合,撷取民族文化的精华,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提炼国外的优秀设计理念,关注国际审美时尚,打造出真正属于本民族又能被国际认同的国际性品牌。
参考文献
[1] 殷商青铜器论:容庚 张维持 文物出版社, 1984年10版
[2] 品牌战略与产品推广策划:熊仕平编著,中国经济出版社,
篇7
一、民族音乐文化的现状
总体而言,中国的民族音乐的发展呈现低迷态势,多数年轻的学生喜欢流行音乐,民间音乐团体缺乏。大街小巷广播、电视都是流行音乐,加速流行音乐的传播,“追星族”越来越多,而民间音乐的歌迷越来越少,几乎所有的学生的视听领域被流行音乐所包围。市场给与民间音乐越来越窄的范围,一些地方戏曲、原生态民族音乐逐渐减少,面临灭绝的危险。应试教育对音乐教育长期不重视,多数都当成业余活动,无人问津音乐课的情况。音乐教学的规定大纲无法执行,没有专门监管,更不用说民族音乐了。目前,全球经济化浪潮汹涌澎湃,人才需求都转向经济效益。在这种经济繁荣的背后,是巨大的竞争压力,民族性的东西正飞速的削弱。外来文化侵略来势汹汹,而我们缺乏“文化危机感”。为发展经济,各地方政府也努力打造文化品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其中却而忽略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所处的劣势状态明显,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继承和弘扬必须成为新一代教学的重点,在这种情况下,音乐老师必须在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提高学生鉴赏和欣赏民族音乐的水平,让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文化作为每一个音乐教师的重要课题来承担。
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作用
民族音乐具有其独特的魅力与气质,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民族音乐具备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将民族音乐文化渗进音乐教育中,能有效地弘扬民族精神,促使优秀文化的不断传承及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就像一面镜子,以其独特视角反映了中国民族的意志、追求和幻想。民族音乐作为促进人类文明和文化交流的文化载体,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有效地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精粹,发挥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十分必要。
(一)唤醒人们爱国情感,净化心灵
音乐是集世界上最好的精神于一体,它是凝聚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感情和民族精神,可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它以其特殊的魅力感染着每一个欣赏音乐的人。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有很强的吸引力,并能深深打动欣赏者,美妙的音乐中,蕴含着各种美好的感情,在音乐中你可以感受春天的温暖,皎洁月光,山川河流的奔腾,小桥流水的惬意,音乐在潜移默化地陶冶人的心灵。传统民族音乐传承千百年,带着浓郁的历史文化,蕴藏着劳动人民真挚的情感,是灵魂深处真诚的呼唤。学生学习民族音乐文化仅能表达和深化的想法和感受,也唤起了巨大的情感能量,让他们有勇气面对的挫折和生活中困难。
(二)塑造学生坚定人格,开启智慧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表达了各民族勇敢、勤劳、进取、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学生在学习和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的过程中得到民族情感的熏陶,精神的鼓舞,从而培养学生的伟大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同时学生通过民族音乐的学习,加强理想和人生信念,完善人格,体验和谐的自然之美。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润育着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对自然的理解,也蕴含着丰富的哲学,道德和艺术思想。在学习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可以最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我们知道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美好事物,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让无限的想象力,推动着学生不断创新和进步,所以民族音乐文化能够启发学生智慧。
(三)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优秀的民族音乐能够唤起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沂蒙山小调》、《解放区十唱》等民族歌曲,展现了我们美丽伟大的祖国壮丽的河山。《诗经》是我国第一部乐府诗集,是我国劳动人民爱国主义产生的渊源。学习民族音乐文化,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精神。学生学习后可以了解祖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凝聚力。
三、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手段和方法
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民族音乐,在音乐教学中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是必要的。
(一)通过音乐鉴赏,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让学生听民歌、唱民歌,引导学生完全理解民歌,尤其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民歌。在教学中,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欣赏以前没有欣赏过各民族民歌,让他们感觉民间的旋律之美。同时在课堂上让学生了解不同形式的曲风和民歌的基本特征,激发他们学习和演唱唱民歌的兴趣,树立了民族自信心。给学生讲述一些民间音乐故事,民族音乐渊源,能够让学生体会民族音乐所蕴含的精神世界。另外鼓励学生去参加一些民间歌舞活动,尤其是少数民族的歌舞活动,像壮族的铜鼓节,感受铜鼓明快嘹亮的声音;彝族的火把节,感受年轻人载歌载舞活动,在实践中感受民族文化中的音乐文化。
(二)创新教学法,注重艺术实践
在教学中加强对于民族音乐文化学习,不能混于一般的传统教学,尽量选择创新手段,无论在内容设计还是在案例竞选上,精心安排。例如我们想让学生了解戏曲知识,就必须从几个方面,听戏剧、看片段、学唱腔、做动作模仿,几步骤下来,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还有可以针对一些民族曲目,给学生分组学习的机会,不同组阐述不同的体会和学习心得,最后一起交流和演示,让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习,活跃课堂氛围。在音乐课堂之外,多组织课外活动也是必须的,注重艺术实践也是教学手段,让学生自己组成乐团、乐队、校内外演出,还可以作为宣传和交流的手段,也可以邀请一些民间音乐艺人来学校交流和做讲座,开演唱会等。
(三)用教师的热情,感染学生
一名音乐老师,首先自己的要热爱民族音乐,才能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优良的教师队伍必不可缺,优秀的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向学生讲述一个音乐的历史和代表的文化,了解民族音乐的地位,让学生了解和热爱民族音乐。
(四)热爱民族乐器
篇8
关键词:连宿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式发展;区域合作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 3198.2016.22.005
合作共赢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大特点,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应遵循该原则,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强化区域间文化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形成竞争合力,从而提升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因此,集群式发展之路对连宿徐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集群式发展既符合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律,同时也符合连宿徐文化创意发展实际。连宿徐三地文化创意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竞争力不强,同质化导致的恶性竞争现象尤其突出,不利于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发展。但连宿徐三地拥有天然的地理接近性,共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集群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整合文化资源,打造连宿徐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是文化资源,因此,整合文化资源是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式发展的基础。连宿徐三地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由于存在行政区划的实体界限,文化资源的开发较为零散,各守一方,规模较小,缺乏竞争合力。但如果能“依据文化的相似度或同构性进行区域文化产业的文化整合与空间拓展,就有可能形成区域文化产业之间强烈的共振效应。”如山东以“好客山东”为文化理念,有效地整合了山东省内著名的文化旅游资源,成功打造出具有共同文化特质和人文精神的旅游品牌形象,有力地提升了山东文化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通过文化资源的整合,可以提高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经济规模和市场竞争活力,可以拓展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和增值空间,从而形成具有文化与市场双重影响力的文化空间聚合体。
连宿徐文化资源具有诸多共性,在情感或心理上容易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可以共同研发文化产品、共同培育文化品牌、共同营销文化市场,就有可能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区域风格的文化品牌,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如滇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在整合了昆明、大理、丽江三地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已经成为“节、会、展、演、赛”融为一体的特色创意产业集群。连宿徐三地均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可以以生态旅游或汉文化为主题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与策划,打造全新的文化品牌形象,运用现代品牌传播手段,辅以高效的品牌运营与管理,全力打造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2 区域协作,构筑完整产业链
文化创意产业链是由文化创意产业的各个环节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通常包括产业链上游、中游和下游。产业链的上游主要是指内容创意的生成与开发,主要完成创意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处于产业链的顶端,控制着中下游的有效运作;产业链的中游为创意产品的生产制造,主要根据创意产品的设计方案生产制造具体的创意产品;营销推广环节则为产业链的下游,主要任务是综合运用各种营销方式将创意产品成功推向市场,是与目标消费者“见面”的环节,是接收市场检验的关键环节。在产业链上寻求优势环节来实现连宿徐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式发展,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专长,集中精力做好产业链的某一环节,强强联合,形成市场竞争能力强的完整的产业链,进而形成特色与品牌,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如深圳市大芬村油画业的成功便得益于构筑了一条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完整产业链。聚集在此的画家、商和经纪人分工协作,职责到位,形成了以油画市场为主导的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从而使大芬村从一个不知名的小村落跃升为著名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目前,连宿徐文化创意产业普遍存在产业链不完整的现象,为此,从区域合作的角度来完善产业链,发挥连宿徐三地各自的区位优势与产业优势,精心布局产业链,分工协作,强强联合,构建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如徐州重点发展的工程机械设计产业,徐州有着丰富的人才资源,不妨专门负责产品的研发,宿迁文化创意产业园负责创意产品的生产制造,连云港的广告产业园来承担营销推广业务。这样既为企业节约了成本,同时又能发挥专长,保证产品能够顺利地推向市场,并得到市场的认可。再如连宿徐三地共同发展的动漫产业,完全可以按照产业链的上中游进行合理分工,发挥各自的优势,来共同推动区域动漫产业的发展。所以这一切都应该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壁垒。
3 构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优化资源配置
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是在整合区域共性资源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互网络技术,通过搭建开放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人才、资金、基础设施、技术、市场等各方面的服务体系。通过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社会资源互通有无,能使技术、资金、人才、信息、市场等资源得到最佳的利用效果,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目前,连宿徐三地文化创意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至今还没有建成。连宿徐文化创意要实现集群式发展就要高度重视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搭建,要以“整合、共享、服务、创新”的基本思路,建设一批跨单位、跨部门、跨地区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要从连宿徐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出发,合理布局,搭建与连宿展实际相匹配的平台体系。文化创意产业是以科技创新为关键,产业化运作为手段,据此,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内容设置上,可以着重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公共基础条件模块,主要提供人才、资本、政策等基础条件和公共服务;二是科技创新服务模块,主要提供创意产业所需的技术研发、科技转化等信息,要跨单位、跨部门地整合连宿徐三地的科技创新资源,努力将其打造成为从研究开发到产业化一条龙的产学研体系;三是创意产业营销模块,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要善于借助网络技术平台和先进的营销手段,将创意产品推向市场,实现与市场对接。
4 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创新能力
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得迅猛发展,文化与科技的融合越来越紧密,“经济对科技的依赖越来越显著,‘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趋势越来越突出。”纵观世界各国成功的文化创意产业案例,大多已开始积极地拥抱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呈现数字化特征。相比之下,连宿徐文化创意产业仍然以传统创意产业为主,原创类的、具有现代数字化特征的创意产业,所占比重非常小。当前,文化服务原创能力的高低成为竞争制胜的根本动力,因此,连宿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式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唯有此,才能提升连宿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与科技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双翼,要加强高新技术的应用,强化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智能终端等高新技术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运用,鼓励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提升创意设计和服务的科技含量,孵化小微科技企业。要大力扶持一批代表高新技术含量和新兴业态的文化企业,重点扶持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大企业、大项目,促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成果共享。在政府优惠扶持政策的基础上,鼓励文化创意企业上市,引导各类投资机构投资创意设计领域,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加大企业科技研发力度。鼓励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加强产学研联合,利用高校、科研单位的技术人才优势,联合共建技术开发中心,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机制。鼓励保险公司开发创意设计保险产品,拓展创意设计企业贷款抵押业务,发展文化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
5 融合发展,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新型业态
在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推进文化创意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江苏省《关于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和设计服务产业发展水平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关键在于推进其与其余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由此看出,融合发展已是当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融合发展有助于促进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进而推进创意产业结构优化,有助于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从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当前,连宿徐文化创意产业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市场占有率不高,竞争力不强,加快连宿徐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升级,必须在集群式发展过程中加强文化创意产业与其它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新型业态。
连宿徐三地均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首先可以开展的便是“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关联度强、成长性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旅游市场逐步转向个性体验式创意旅游,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有助于激发出全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形式,提升旅游爱好者的创意体验,从而提升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其次,可以开展“文化创意产业+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根据经济学领域著名的“微笑曲线”,当前,连宿徐三地的制造业大多位于低附加值的组装、加工、装配环节,而高附加值的创意设计、科技研发、品牌管理环节则有要赖于文化创意产业与其的融合,要支持新技术、新工艺的设计应用研究,促进制造业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第三,可以开展“文化创意产业+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推动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加速拥抱互联网,注重基于网络的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此外,还可以开展“文化创意产业+农业”、“文化创意产业+建筑业”等的融合发展。
连宿徐三地文化创意产业普遍存在着市场占有率低、竞争力不强等问题,集群式发展对于提升连宿徐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要着力从整合文化资源、打造完整产业链、构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高创新能力和产业融合发展五个方面进行深入地探讨与实践,才能有力地促成连宿徐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式发展,从而提升区域文化创意产业产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袁俊.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生成与优化[J].重庆社会科学,2015,(6).
[2]倪宁,王芳菲.试论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及运营方式[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篇9
1.1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
在今天全球化经济背景下,消费型社会的内在需求推动了相关要素的产生,进而演化形成了文化创意思潮并凝练成为了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的内核是提倡创新,重视个人的创造能力,注重文化与艺术在经济结构中的作用,突出二者推动经济的发展。由此可以说,“文化创意产业”不仅是一个新概念的提出,而且是当下的一种思潮,更是一种引发经济结构变化的重要要素。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最早提出“创意产业”思想及概念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的老牌产业化国家英国。英国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成立了“创意产业工作组”,它提出了创意产业概念及相关理念,并且首次尝试性地对“创意产业”进行定义,将创意产业定义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英国政府在进行产业与经济结构调整时,根据特别工作小组尝试性的界定与理念,把相关的行业划分出来,将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行业确认为创意产业。英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使经济结构华丽转型,为其他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与界定创意产业范围提供了实践性的借鉴意义。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不同国家的工业结构与工业基础的发展不同,文化创意的趋向也有较大的差异,在产业结构调整时对创意产业的范围界定和内涵认识会存在差异。
1.2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内的发展
我国已进入经济结构调整时期,受其影响,文化创意产业的服务、创新、文化型的社会功能逐步显现。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城市与整个社会的重要组成,成为各个城市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也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方向与趋势。文化创意产业融合了经济、文化、科技与艺术等方面的活动,与人们生活工作息息相关,成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动力。以北京市为例,在“十一五”期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9%,占全市GDP比重的12.8%,成为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2工业遗产现状及保护发展模式
由于各个国家的工业发展进程与定位不同,以及各个地区工业文化的建构不同,对于工业遗产的定义与认识会有一定差异。2003年国际工业遗产保护联合会在俄罗斯下塔吉尔确立的《下塔吉尔》,对工业遗产基本概念的界定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提出:“凡为工业活动所造建筑与结构、此类建筑与结构中所含工艺和工具及这类建筑与结构所处城镇与景观,以及其所有其他物质和非物质表现,均具备至关重要的意义”,“工业遗产包括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包括建筑和机械,厂房,生产作坊和工厂,矿场以及加工提炼遗址,仓库货栈,生产、转移和使用的场所,交通运输及其基础设施,以及用于居住、宗教崇拜或教育等和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
2.1工业遗产保护的现状
工业革命起源于英国,英国较早经历了工业化的洗礼。同时,英国也较早经历了工业的衰退,城市发展由顶端走向没落。当社会发展进入到后工业社会,全球经济化信息时代来临,产业结构期待调整,城市需要更新与重生。20世纪中叶,英国在面对这些代表着辉煌的工业文明遗迹时,选择了尊重,看到了在这些工业遗产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美学价值。从英国政府到民众都对工业遗产保护给予了较大的关注,并不断摸索适合工业遗产保护的形式,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从而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法规与条例,以积极保障工业遗产的存在环境。比较典型的实例是英国铁桥峡谷工业旧址,它也是工业遗产保护史上较为成功的例子。铁桥峡谷工业区位于英格兰的什罗普郡,是工业化时代著名的大工业区,汇聚了采矿、铸造、各类工厂及仓库。主要措施与方式是对原有的工业遗产进行保护,通过恢复遭受破坏的区域生态环境和二次依托工业文化建造主题博物馆的形式来促进旅游业发展,带动了整个区域的经济与文化良性发展。铁桥峡谷工业遗产在20世纪80年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德国鲁尔工业区同样具有代表性,也被列入了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鲁尔工业区在经历了经济大萧条后,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其主要策略就是生态恢复及对部分工业区域的二次利用。位于美国曼哈顿的苏荷区(soho)早期是纽约的老工业区,随着产业结构调整,老工业区逐渐衰落,旧厂房与大量仓库闲置,一批贫穷但富有创造力的艺术家利用租金低廉的废旧厂房和仓库,将其改造成为富有艺术气息的工作和生活空间。20世纪70年代,纽约政府终于确定苏荷区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大力推动新兴文化产业,今天的苏荷区成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聚集区。2006年4月18日,在无锡召开的首次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上确立了《无锡建议》,从而使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在国内有了一致的认识。在国内典型的例子有中山岐江公园,北京大山子798艺术区,上海苏州河沿岸的旧仓库区以及上海8号桥,杭州LOFT49,西安纺织城艺术中心等。目前国内工业遗产的保护现状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还处于初期阶段,对其保护与再利用的程度还比较低,有待于不断摸索与实践学习。
2.2工业遗产保护模式
工业遗产的保护模式以及途径在各个区域与国家略有不同,大致分为:静态与动态两大类。静态保护面对的是具有特殊意义或代表性的工业遗迹,或者是工业建筑物本身脆弱需要修葺的。采取的模式与措施是以强化保护为主,以修缮破损为辅的方法,目的是保持原有风貌,包括展现原有工艺流程,突出其原先产业功能状态。这种静态的以保护为主的模式主要用于研究性用途。动态保护模式以再利用促进有效保护的思维为出发点,通过改变原有工业遗产的产业功能,赋予其新的功能,使其二次再生达到积极保护的目的。该模式是通过改变原有产业功能使其再利用,从而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模式。结合工业遗产自身的特性,常见的动态保护模式有:工业旅游模式、博物馆展示空间模式、文化创意空间模式、城市公共空间模式等。每个模式又根据特定的工业遗产自身的建筑风格、文化需求、艺术价值以及参与者(政府、企业、民间团体、个人)的不同而变得多元化与多样性。
(1)工业旅游模式。工业旅游模式是近年来国内外较为常用的模式,其发展迅速,符合现代人们的价值需求。工业旅游模式的产生与后工业社会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观念的转变息息相关。后工业社会人们行为特征改变最明显的是休闲活动及消费行为的增加。根据对近年来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的分析,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以“休闲”为目的的旅游占88.9%。因旅游与工业融合,直接催生了工业旅游和工业遗产旅游的发展。工业遗产赋予工业旅游更多的文化内涵与增值点,而工业遗产则在工业旅游的载体下推动其文化传播,延展其文明,以发展的方式来保护工业遗产,促进区域有效可持续发展。在欧美发达国家,以工业旅游作为推动工业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有很多,比较典型的如德国鲁尔工业区,它通过工业遗产旅游的发展模式带动了整个传统工业区的复兴与发展。在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规划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使资源型城市转型成为主要方针,工业遗产旅游成为可持续发展规划中的主要模式。
(2)博物馆展示空间模式。将工业遗产改造成为博物馆展示空间的模式在国内外的应用较多,其手法已经非常成熟。工业遗产博物馆已经成为世界各地各类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模式主要是保护工业原址,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旧的厂房以及设备形态。该模式可以展示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与历史价值,体现工业遗产的展示价值与科教研究价值。比较典型的案例是南京金陵机器制造局的重要厂房,其将作为中国军事历史博物馆予以保护并加以展示。
(3)文化创意空间模式。文化创意空间模式早期形成是由艺术家们自发形成的艺术文化空间,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曼哈顿的soho区。艺术家将废弃的厂房改造成为兼具生活与艺术工作空间,这种民间自发的厂房改造运动促使那些失去产业功能的旧厂房在充满活力的前卫艺术家手中再生,从而带动了整个区域的发展,促使了工业遗产在二次利用中得到保护。早期自发的厂房改造运动取得成功,文化创意空间模式得到了社会的检验。随后政府以及商业市场的介入,推动了文化创意空间模式更加有序发展,使其符合市场规律。而集中产业链式的发展,又推动了文化创意空间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及影响力。文化创意空间模式早期看似偶然的形成,但其却蕴含了很多必然的要素。这些老厂房、旧仓库位于城市中心,租金便宜,其由时间与历史积淀形成的工业文明与印迹为艺术创作提供支撑;空间开阔的结构特性以及自由随意的组合布局深受艺术家的推崇。文化创意空间模式使得工业文化遗产与艺术有效地产生了联系,使旧厂房成为文化艺术空间,引发一系列的艺术行为,产生了全国性的厂房改造运动,形成了特殊的艺术现象,促使城市旧工业区产生了新的活力,为工业遗产增加了文化艺术价值。在国内非常典型的是北京798艺术区。798艺术区因有大批的文化创意产业进入,形成了包含设计、演出、展示、艺术家个人工作室、出版、时装、家居、餐饮、酒吧、文化基金等相关产业。
(4)城市公共空间模式。将工业遗产改造为开放的文化公共空间模式,其最大的好处是补充了城市空间结构的类型,提供了更多的公共空间,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因为建立起来的公共文化空间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扩张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在满足对工业遗产保护的同时,又增加了城市公共空间。国内将工业遗产改造成为城市开放空间的经典案例就是中山岐江公园,其设计是以粤中造船厂为蓝本进行改造的,形成了综合性的城市开放空间,为市民提供闲暇休憩活动场所。其设计保存了原有工业遗产,利用景观改造的手法结合生态学思想,使原有空间在展现工业美学的同时,又提供给人们更多的休闲与趣味活动空间。工业符号完整地保留延续了工业文明的印迹,将其与整个城市的发展与城市文化紧密的结合,富有生命力及生活气息。国外典型的例子还有西雅图煤气厂公园、德国萨尔布吕肯市港口岛公园、德国海尔布隆市砖瓦厂公园等。
3工业遗产和文化创意产业相融
工业时代所要求的集中化大生产曾经取消了家庭的生产职能,将劳动力集中到流水线前,这导致了大开间、大跨度工业建筑的大量出现。后工业时代伴随着信息化的到来,产业调整变更,多元文化的植入,生产的再次分散化和再次家庭化出现,使大量的工业设施闲置。面对这些时代印记的工业文化,如何保护并延续其文化内涵,可持续有序地递进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戢斗勇先生在《文化生态学》文中提出,“文化生态资源保护的有效办法之一是积极使用。”[文化创意产业的大规模出现充分体现了后工业时代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闲置的厂房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拓展平台,厂房成为能够满足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的场所需求。各地大量出现了改造和利用工业建筑为文化空间的现象,旧厂区成为文化产业聚集区。文化创意产业和工业遗产突破性地联系在了一起,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二者之间创新性地提供了一种结合的方式。二者之间延续了历史的印记与当下产业形态的对话与联系,是新与旧,历史与现代的融合。工业遗产成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符号,它在成为文化现象的同时,也成为了经济现象,这体现了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成功转型。
3.1技术美学的嬗变
工业革命的爆发大力推动了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革命的果实迅速地融入社会各个领域。在工业社会大背景下,工业美学得以建立和全面兴起。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提到,“时代的风貌才是艺术的风貌”。技术美学所认知与传达美在以工业建筑为载体的工业遗产上得以充分展现,工业建筑与工业美学如实验田一般走在时代的前沿,反映了时代美学最前端的面貌。20世纪初期,德国的工业技术快速发展,带动了整个社会工业化的进程,影响了时代的发展与价值取向。在德国工业化快速的进程中,产生了德意志制造联盟和包豪斯为基础的技术美学思潮,从而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以功能主义为核心、强调产业化标准化,反对装饰的工业美学思想。技术美学迅速成为工业化时期主导设计的重要因素,促使现代主义风格全球风靡,作为现代主义内在根本的技术美学也随之成为时代的风潮,被广泛认知并传播,影响到人们审美价值观的方方面面。在工业文明车轮大力推动下,工业化发展为城市的发展增添了自己的特色,标准化生产线,大片工业厂房,甚至工业城市的出现已成为这个时期的时代特色。在人们享受工业化带来的物质富裕的同时,生态危机与环境污染随之而来,全球化经济格局的出现,产能过剩预示着工业化社会的变革与危机。在全球化经济发展的今天,我们进入后工业社会,传统工业格局变更,工业面临着转型,大量的工矿关停并转。衰退的工业带来大量的闲置厂房与工业设施,大量的工业废弃地产生,老工业城市衰落,生态问题严重,文化构建匮乏。这些突如其来的变更促使人们觉醒与思考,变革成为必然。后工业社会的到来促使技术美学在大环境下进行嬗变,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善意地面对工业文明的印迹。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技术美学在变革发展中逐渐修正与环境的相互联系,强调文化的介入,更加关注人的参与性,赋于人性化和大众化的审美诉求。
3.2工业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未来的发展
篇10
众说纷纭,企业文化是什么
在了解中国特色企业文化战略之前,我们要对企业文化的概念做一次厘清。企业是企业文化的物质载体,在企业文化战略的实操中,恰恰这一最简单的概念往往是我们最容易忽视,但又是这一基本概念的重新拿起来审视,我们会得到更为深刻的如何将企业文化持续固化进行、如何运用更为适合的研究方法进行企业文化创新的思考。尽管不同学科的对待企业以及企业文化的视角远不相同,但正如我们在企业文化实操中所一直强调的辨证观点一样,不能简单对某一研究方向进行非此即彼的褒扬或否定,只有从不同学科的研究角度来看企业文化,才能丰富我们对于企业文化的系统思考。而在本节中,我们立足于从目前影响中国企业最多的经济学与未来将更大影响中国企业的管理学的对于企业的视角比对来深入看待企业文化。
从经济学角度
尽管经济学对于企业存在的经济理性阐释受到了管理学者的质疑甚至批判,但效用最大化、交易成本分析、有限理性等经济学对于企业的假设仍然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管理思想,并且运用经济学的思维模式以及博弈论的方法来分析管理现象是应当予以吸收的。
·利润最大化将使企业文化处于无尽的物质痛苦之中
经济理性即“最大化行为”一直是新古典经济学最核心概念。“在新古典经济学的版图中,竞争是充分的,信息是完备的,交易是无摩擦的,企业是抽象化从而非人化的生产函数,所有要素作为自变量被投入这个函数,可以期待的是价格引导下的收益最大化,是各种要素贡献此消彼长后的边际相等。”这是企业存在价值的最基础假设,引出了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指向。企业是否应当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论题在近年随着企业文化的研究深入而成为一个核心论点,但存在于企业投资者或者管理者决策判断深层仍然以此为主。我们认为单纯从经济学角度来考虑企业文化的理论基础,很容易将企业文化视同为减少交易成本的附件工具,而忽略了文化本身精神至上的应有之义。
经济学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是无庸置疑的,它主张最大合理化的配置资源,以期获得最大的投入产出比,这是冲破计划经济的关键性指导思想,因而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路先锋。但经济学内在的缺陷在于其基本假设建立在资源稀缺,因而人们的物质欲望也是无限的基础上,但物质的追求并不仅仅是人类的福音,更是人类的痛苦。这就将使问题回到物质与精神这一对哲学上的根本矛盾上来。西方社会呼吁精神回归的呐喊,中国社会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失衡,中国企业核心理念的混乱,无不在告戒我们,企业领导者必须澄清企业终极存在的价值这样的基本命题,否则,极易片面地自觉不自觉地运用经济学的观点来主导企业管理,那将使企业文化缺乏终极的价值基础,最后沦落为物质的奴隶而非精神的上帝。
·经济理性思维模式将企业文化拉回到物质与精神的平衡木上
但上述的观点并不妨碍我们采用经济学的理性思维方式来分析管理现象。正如张维迎教授所说的:第一点,经济学分析总是从个人出发,换句话说,“经济学总是个人主义”。经济学确是这样的,经济学对任何问题的分析包括组织行为的分析都是建立在个人行为的分析的基础上,即由个人到组织。这一点与社会学不一样,社会学一般是从组织到个人,首先在组织规则下研究社会个人行为。第二点,经济学研究人们的理性选择,它假定每个人都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至于最大化结果是什么要根据他的偏好和约束而定。这种偏好不仅仅是利己主义也可能包括利他主义,例如你高兴我就高兴,最大化你的偏好就是最大化我的偏好(有东西宁可让你吃而不是我自己吃,母亲都有这种特点,孩子高兴所以母亲高兴)。另一方面,任何偏好最大化都是要满足一定条件的。这种约束条件可能是技术决定的,例如在某种情况下,你一天的饭量总是有限的,工作时间也是有限的;也可能是制度决定的,我们后面将更多的谈到这种制度的约束。第三点,均衡分析是重要的经济学分析方法。经济学分析某个人时,最后要落实到某种稳定的状态,这种状态可能是某个个人所无法改变的,我们称之为均衡。
在我们的每一个企业文化管理咨询项目的前期谈判中,每一次都必须经历一番极具经济学色彩观点的质疑,比如高层领导关注的是企业文化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企业文化的投入能够为企业带来多少收益?中层干部关注的是企业文化的重塑能够为他们带来多少空间与待遇的提升?而基层员工判断企业文化效果的标准则更为直接地体现在是否能够提升他们的薪水。
我们讲吸取经济学的思维方法并非简单地使用算术的加减乘除或者投资收益率的计算,这样的分析企业文化的方法难以得出直接的结论,即使得出了结论也难以具有广泛的普适意义;对于中国企业文化实践更重要的是理性的思考模式,这能够为偏重感性思维的企业文化建设带来新的契机、新的生命力。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
比如西蒙的组织是有限理性的令人满意的解的理论。其认为组织存在的理由是因为有限理性的经济化,从而必然出现组织。组织的实质是因为“同样可能的选择、同样的价值观和同样的知识”,换句话说,“同样可能的选择、同样的价值观和同样的知识”也划定了组织的边界。比如使用博弈论的纳什均衡、承诺博弈、信息等等概念来分析文化的定义(其认为文化是一组人群行为规范的稳定预期以及共同信念。)以及信任的现象。比如非正式的内在制度与正式的内在制度的分析。又比如产权制度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等等。
又比如经济学家哈特(O·Hart)、格罗斯曼(S·Grossman)与莫内(J·Moore)等人与近10年来提出并发展起来的“不完全合约”(Incomplete Contracts)理论方法在西方经济学界愈来愈引人注目。尽管合约是不完全的,但签约者们可能不能说清楚但却可以共同预期到他们间的关系。这就直接引出了隐性合约概念。典型的隐性合约就是人们常说的“企业文化”——他表现为一系列价值观、思维方式及应如何进行工作之信念的共享。“企业文化”是隐性合约的集中表现。这说明了为什么改变企业文化会是相当棘手的事:因为改变企业文化意味着打破旧的合约并以新合约取而代之,而隐性合约并不明确议定其中的隐性原则使得这种改变困难重重。这也解释了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资产重组与企业兼并过程中的合作障碍现象。由于隐性合约不可能通过法律来实施。它没有文本,事实上根本没有任何字面性的合约规定条款。因此,隐性合约必须依赖于实施机制,它必然是纳什均衡。
从管理学角度
管理是一种行为,企业管理的主体组织是企业。企业是管理行为一个载体,从管理学的角度看企业,本质上是群体围绕目标而进行协作。或者进一步说管理学更多地是把企业看成是人的集合体。这样的视角与经济学的视角是不同的,它更强调从哲学的意义上考虑管理的高度。
人的行为终究是要归结到人存在的意义上来的。可能读者扪心自问这样简单的问题:我为了什么而活在世上,我应该怎么活着才有价值,我活着的目标是什么?都会觉得需要不断去澄清。既然企业是人的集合体,那么企业的存在也同样面临这样的发问。
因为对于企业是什么的问题没有问答,我们就没有根据来判断企业为了什么目标、什么样的结果对于企业经营更有实际的意义,所以我们才有关于使命、远景的阐述。继而我们所阐述的价值观是为达到使命与远景的生存方式,从这个层面出发的问题又与个体的人对于“怎么样活着更有意义”的认知却有相同之处。
1956年德鲁克写出《管理的实践》的时候,标志了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产生。我们知道古典的管理理论之所以称为理论,而不称为学科,是因为德鲁克站在前人的高度,并且结合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经济学、历史学、伦理等多门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已有的研究成功,系统地阐述了管理这个复杂的实务。
德鲁克把管理这个复杂的利用其他原有科学比如心理学、经济学、哲学等多门社会科学很难解释与阐述的实务从已有的学科中剥离出来创立管理学,是想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诠释已存在的社会现象,是想把组织中已存在的纷繁的具体工作解析得更加清楚,但是剥离并不是原有的目的,管理学仍然交融了原有社会科学的元素,所以研究管理实务时也就不能仅从德鲁克创立的管理学中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