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重点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13 17:52: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生活重点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从改革开放之初提出解放和发展发展生产力,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再到当前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党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策在认识上的深化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目的是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政策具体表现,如:建设新农村,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推进主体功能区的建设(全国依据不同地域的不同特点,划分为三类主体功能区,分别为城市工业区,生态农业区和生态保护区);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社会公平等等。凡涉及上述类似问题,常用到本要点。
二、重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规范市场秩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发展的两大战略性任务。无论是对楼市价格的调控,还是对股市的监控,以及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整顿和规范、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等类似问题,常用到这一要点。
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和健全国家的宏观体系,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目的都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这两个要点往往连带使用。如:怎样维护我国的能源安全、发展新能源产业,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凡涉及到资源的合理利用方面的问题,都要用到这两个要点。另外,宏观调控的手段也是近年各地高考主观题的高频考点,应当深入理解,准确掌握并能熟练运用。
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这是时下最热点的提法之一,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无论是从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的角度,还是从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和长远发展的角度,都要涉及到这层要点。应当熟练掌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三种寓意,并能准确运用。
五、居民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转变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树立绿色环保的消费理念、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拉动内需,促进消费既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本质和生产目的的体现。居民(消费者)也是经济生活的几个重要主体之一,此外还包括国家(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政策等)、企业、农业(三农问题)、产业(结构)和国际经济(全球化)等。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相关问题也是主观题的重要考点之一,因此,与消费有关的知识要点应重点掌握并能熟练运用。
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运行的总体质量和水平
如前所述,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发展的两大战略性任务之一,因此,优化产业结构也是经济生活“意义类”和“做法类”主观题答案的常用学科术语。产业结构的内容包括:三大产业的比例;同一产业内部行业部门的比例;产品的质量、品种结构等。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是结构很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过高,效率太低;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也直接影响到经济运行整体质量和水平。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类服务性产业(物联网、高铁等)都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关。
七、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和质量,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发展自己
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新时期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新战略。无论是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挑战,还是发展低碳经济,以及维护国家的能源安全等措施类问题,都应当联想到这一战略。
八、在对外开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捍卫我国的经济(粮食、能源等)安全
篇2
一、试卷在试题结构、试题类型、分值占比等方面风格依旧,稳定持重
经济生活部分:选择题4题(12―15题),分值16分,主观题1道(38题第1问),分值14分,合计30分,占30%。政治生活部分:选择题3题(16―18题),分值12分,主观题1道(38题第2问),分值12分,合计24分,占24%。文化生活部分:选择题1题(21题),分值4分,主观题1道(39题第1问),分值12分,合计16分,占16%。哲学与生活部分:选择题4题(19、20、22、23),分值16分,主观题2道(39题第2问和第3问),分值14分,合计30分,占30%。4个教学模块中,经济生活和哲学与生活占60%,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占40%,其中,文化生活比重最低,占16%。选择题以组合式(“二二式”组合)为主,12个选择题,组合式选择题就占了10个,占83.3%。这启示我们,教学、复习的重点应放在经济生活和哲学与生活上,高考复习时应加大组合式选择题的训练力度。
二、注重基础,考查能力
试题所考查的知识,基本上是《考试大纲》规定的主干知识或基础知识,如:金属货币与纸币、市场调节及弊端、宏观调控、企业兼并、国际竞争与合作、政府职能、我国的外交政策、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真理和认识过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的否定观、人生价值的实现等,都是《考纲》和教材的核心知识。试题所考查的内容基础性很强,但在情境设置上却突出了对能力的考查。选择题首次出现了学科内不同知识的小综合、小跨界。如:
13题:各国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的依据是:①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②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③政府具有经济管理职能;④政府是超越市场利益的中立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该题题肢设置包含了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知识,难度虽不大,却让学生体验了“跨界”的滋味。
其他15、17、19、20、21题,题肢表述的灵活性、一题考查多点知识的巧妙性,体现了新课标高考对考生检索和选用“知识库”中有用知识并做出判断的能力的考查。主观题38题第1问要求学生“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性建议”。39题第3问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就更好地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这种探究式试题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要求更高。这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教学,在复习中要督促学生强化对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要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尤其要侧重主观题中措施类答题能力的训练。
三、试卷凸显了对新增知识内容的考查
课程改革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哲学与生活的知识内容有所调整,删去了一些被认为是繁难偏旧的内容,增加了一些体现时代性的新内容。从高考试题的命题趋势来看,应适度增大对新增知识内容的考查。22题关于真理和认识过程,涉及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38题第1问收入分配公平问题,39题第2问运用辩证否观分析科研人员为什么能够成功开发龙脑等,都是课改后教材新增加的知识内容,合计28分,分值占28%。相反,已删除知识内容在试卷中并没有“现身”。这启示我们在教学中对新增知识内容要认真钻研吃透,教好学生;已删去的知识内容不要再“留恋”,要勇于“割舍”,不要再花宝贵的时间填补已删去的知识内容。在高考复习中,对新增知识内容应格外“关照”,这一点对新进入课改地区的教师尤其值得重视。
四、直面热点,不乏新意
试题仍以重大时政热点为命题素材,涉及金融危机、海外并购、反倾销反补贴、收入分配公平、中医药文化、科学发展观、保护公民海外权益等热点问题材料,体现了政治学科的时代性、开放性。试题巧妙设计,充分体现了考纲考点、教材重点、社会热点的“三点”合一,实现了《考试大纲》规定的四个考查目标和要求,即对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等能力的考查,不乏新意。试题既有对长效热点的持续关注(如民生问题),又有对时弊问题的直面正对;既有对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视,又有对传统文化弘扬的关注;既有对国家决策的高度肯定,又有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领。这启示我们在教学和复习中要切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关注时政,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3
高一政治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知识点
1、收入分配公平是指什么?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分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注:公平不在于差距的大小,而在于差距是否合理。所谓"合理"就是差别既不能影响社会稳定,又能给人以激励,促进效率。
(2)原因:①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劳动效率的积极性,才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3)措施: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A.意义: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B.措施: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注:建立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充分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措施: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2、什么叫效率?我国为什么注重提高效率?
(1)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表示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2)原因:①提高效率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②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和国情决定的。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经济发展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3、效率和公平的辩证关系是什么?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和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第一,两者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公平;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第二,效率和公平分别强调不同方面,两者又是矛盾的。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提高效率,又要注重公平。①既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又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③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知识点相关文章:
1.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知识点
篇4
【关键词】 高考政治 热点专题 学生导向 答题策略 艺考生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7(b)-0001-01
高考文科综合始终以测查学生能力为主,这就要求在高考复习中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复习思路,抓好常考点及热点考试趋势,以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然而试图全面掌握政治知识点就可以在高考政治中取得高分的做法,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方面,在政治各部分的复习中要知其“点-面”的内在联系;一方面,探讨高考失分规律,总结避免失分措施,也已成为教师在短期内提高复习效率的必然。究其方法,笔者概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高考政治失分原因
其一,知识点记忆模糊。高考政治在文科综合中地位举足轻重,若学习方法得当,既是短期中收效明显的科目。然而,对于政治理论的学习多半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尤其在高考临近的日子里,会发现时间紧张,这就为系统学习带来诸多不便。作为政治老师,担当的角色不仅仅是传到、授业、解惑的师者,在课堂上更加扮演着演员的角色,掌控课堂的氛围,通过联系实际,以学生角度出发采取更为学生接受的例证的教学方式将模糊、易混知识点区别开来,“深入浅出”将难点、热点趣味化,内化学生知识体系加强举例的记忆则是帮助学生减压提分的途径。1
其二,答题不知考试重点为何。高考政治中考察单一考点的比率有所下降,考点之间的联系是近年来考察的重点。故在客观题和主观题的解答中,审题则是重中之重,读懂题干、审清题中热点中的所属重点,则是日常复习训练的关键。
其三,答题不规范。答题是高考复习教师教学的组成部分,很多教师在临考阶段为鼓励学生在高考分数上有所“改善”,不免误导学生在答题字数上要“多多益善、想到什么写什么”,而没有明确答题思路,造成学生答题思路不明,逻辑混乱不堪,不仅答题思路不规范而且语言表述过于直白不专业造成语言表述异不规范。
2 复习逻辑对学生主体知识的内化
其一,专题复习“冷”“热”点区分。课堂教学应该以实际生活为基础,与国内外时事要点相结合,保证课堂的生动性与针对性、时代性。这就需要教师对当年关注的热点进行有效的梳理,判断热点对我国及世界有无重大影响、与我国的政治、经济生活有无重大关联。热点有政策性、灵活性等特点,例如像国际恐怖事件、中东问题等国际问题,是关系国际政治的热点话题,但至今尚未解决,故在复习是宜从“冷”处理;而诸如市场经济、环境问题、科学发展等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影响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是故从“热”处理。而无论是“冷”是“热”通常所用到的原理知识点大多有类似,这就需要教师在做专题复习时系统整理,课堂上做到重点知识重点强化。
其二,知识体系的框架化。学生能力的体现,是在建构知识体系灵活运用的过程。多角度的归纳总结知识点,分析解决问题思路,从而建构知识体系。归类的内容很多,可按考点归类,按能力要求归类,按解题思路方法归类,按高考题型归类,按错题、错因归类等。[2]例如,经济生活主要围绕着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的三个大的问题以及涉及到在什么样的舞台什么样的背景下生产的问题。将复杂知识简单化、系统化,在具体的考试中考生才不会因紧张而在考试中迷失。框架是学生学习的指向标。
其三,专题特训,势在必行。在短时间强化学生学习的系统性,与之配合加强知识体系巩固的就是专题特训。专题训练要立足于教材基础知识的加深巩固,因为考题无疑是教材知识点的具体化、丰富化,通过专题训练既达到学生了解高考试题风格的目的,同时又做到了对知识点体系的巩固。有助于教师对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评估。在讲解专题师,教师对专题多角度剖析,拓展知识领域、精益求精,是高考复习阶段教学目标的重点。
3 高考政治答题技巧
第一,题型的应答方法。选择题,不要因题设过于简单就掉以轻心,静下心找到老师课堂反复强调的重点知识点,抓“关键词”,并通过排除法排除选项中的“陷阱”或与题干不符的选项,客观题是高考中学生考试分数拉开档次的环节,学生应该掌握对错误的“识记”。辨析题,认真读材料总结每段材料分析的要点,在有便有评的材料中,分析其合理成分,运用所学的原理加以阐述并对不合理的部分或遗漏部分补充说明。论述题,要根据已有知识对问题论述的过程,学生在平时训练时重点是学会对答题步骤的体会,先回答“是什么”,再回答“为什么”。就是先对原理概念及考查到概念之间关系加以诠释,再根据实际情况分析。
第二,其他技巧。考试时我往往因为紧张遗漏考题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需要平时对考试卷子的结构有了解,掌握做题节奏,有的放矢从容考试。同时,考生答题时应该注意书面整洁,用书面语、标准的政治原理规范答题,以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印象。
总之,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复习时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唯有以学生为导向的学习与复习方法,有针对性的学习,才能在高考的舞台上取得佳绩。
篇5
关键词:政治教学;复习:高考
进入高三复习阶段后,课程内容已经全部学完。面对中学政治课众多的知识点,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学会了,却不知道如何通过复习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作为教师,这时候的正确引导,将会对学生的复习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笔者根据中学政治课的教学要求,同时结合学生的特点,总结出一套复习方法,具体如下。
一、明确考试要求,提高学习的针对性
在高三政治复习中,教师必须明确考纲考点,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难点,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就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综合能力考试多以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要求更加真实和全面地模拟、反映现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考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复习,提高其复习的有效性。
二、狠抓基础知识教学,夯实学生基础
进入高三复习时,学生虽然已将基础理论学过一遍,但普遍存在基本概念理解不深、含混不清,知识不成系统、不全面的问题。因此,在政治总复习开始后,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夯实基础,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力求做到“烂熟于心”,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为了达到这一点,教师应以课本为根本,弄清每一个知识点。对基础知识的每一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认真讲解,使学生全面理解。其次,教师还可以将这些基础知识做成问答题的形式,要求学生逐一回答,并整理成笔记,使学生充分理解概念、范畴、原理等基础知识。再次,教师还要不定时地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抽查,以此督促学生增加看教材的遍数,达到对所学基础知识的巩固强化。
三、在全面把握的基础上突出重点
在学生打牢基础知识的基础之后,教师应指导学生抓重点。重点知识一般都是基础的基础,经常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而且反复强调的东西。比如,经济常识中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整个经济常识的重点,它是整个经济常识的基础,如何正确全面地理解这一制度,对整个经济常识的复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决定着学生对后面几课知识的理解。再如,哲学常识中的“矛盾”概念,是哲学常识中的重点和基本概念,因为整个哲学常识就是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辩证思维能力,而矛盾的观点及分析方法就是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因此是哲学的重点。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课的重点每年都会有一些变化。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些重点知识的理解,教师应根据考试大纲的重点、改变点、新增点、热点编制题目,编写练习,帮助学生将重点与相关题目结合,便于他们对重要知识点的消化吸收。
四、强化循环复习,构建知识体系
在组织高三政治的复习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并根据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在联系,构建知识体系和知识网络,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特别是对单元模块知识的串联、架构。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每一单元的主干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回顾,让学生从学科高度和高考角度去重新认识知识、架构知识。比如,在讲完政治生活第二单元后,教师可以针对政府的主干知识引导学生做总结,只要一提到政府就要想到政府的一串知识:性质、职能、责任、依法行政、接受监督及树立政府的权威等。这样,通过总结主干知识,使学生再一次复习了前面所学的知识。周而复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会越来越牢固。
五、授之以正确的答题方法
在政治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重对学生答题方法的指导,规范学生答题。比如,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将非选择题的做题方法归结为以下四步:一审设问(对象、方向、范围、主体等);二审材料,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三是教材知识和材料的对接,挑选答案要点;四是规范书写答案。四部解题法简单明了还实用。除此之外,教师还应结合高考试题题型和平时的学生练习,为学生做出政治学科的题型总结,并给出答题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比如,如何科学解答“限定了具体答题知识范围的题”“经济生活图表题”“措施类题”“意义类试题”等。
六、有效训练,提升学生的答题能力
在高三政治的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化练习题命题的质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答题能力。对于复习配套资料上的同步练习,教师应坚持自己先做,之后从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兼具考查教材知识和学生思维的题,让学生自主练习,最后教师再进行抽查。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学生复习完一个单元后精选出一小套单元练习题(主要是一些高考真题),包括12个选择题,2―3个主观性试题,要求学生定时训练,同时教师对待这些单元检测题,要做到全改全批,并给出分数。通过批改寻找学生失分的原因,如审题不仔细、书写不规范、思维不灵活、表达不清楚、基础不扎实、不能使用专业术语等,并针对这些问题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纠正,从而强化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政治课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社会和对待人生。分析近几年高考文综政治试题,非常注重对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学以致用能力的考查。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中注重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多关注国内外时政的热点,特别是具有长期关注价值的时政热点,并学会将教材中的相关理论与时政热点材料挂钩,发掘热点与知识点的隐性联系。同时,在带领学生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有意识地把热点作为分析应用基础理论的实例,以知识复习带动社会热点的学习,以分析社会热点带动知识复习。在对社会热点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时政的热点,也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正确、灵活地运用多种多样的复习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复习的内容逐渐系统化、条理化,直到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李成都.如何提高高三政治复习的质量[J].文教资料, 2012(35).
篇6
一、漫画在新课标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漫画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变化,在高中政治教材中,已经运用了多达500幅关于生活的漫画。在这些漫画中,对白十分简单,画面十分有趣,让学生可以很快地接受知识。漫画相比于文字,有着其独特的魅力,所以不久的将来,具有教育意义的漫画数量应该有所增加。并且,除了以往使用的单幅漫画,在教学中,还可以出现连环画的形式,把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二、漫画应用于新课标政治教学中的意义
1.符合社会发展潮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人类的文化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们越来越趋于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耐不下性子,不喜欢看书,热衷于看一些图片信息。漫画作为新兴产业有着较大的市场,因为漫画可以更直接地、比文字还要真实地表达当时的情况,这就是人们偏爱漫画的原因之一。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漫画的种类也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种类繁多的,漫画的幽默的风格不仅符合现代人们阅读的需求,还可以推动商业的发展,加速经济的繁荣。因此,把漫画运用到新课标政治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2.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漫画具有幽默搞笑的特点,这点足以让学生对此感兴趣。在高中的学习中,学生经常感到无聊、枯燥,况且新课标高中政治属于文科,学生学起来更是死板,因此,把漫画运用到政治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印象深刻。比如,在政治教学讲述一件案例的时候,可以形象地使用漫画形式,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加强学习的欲望。3.满足新课标教学理念的需求。在新课标高中政治学习中,要求学生可以熟练地掌握课本知识和看图、识图的能力。老师应用漫画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这样,在考试做题时,学生才会把所学知识完美地运用起来。4.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漫画具有形象直接的特征,这有助于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有趣舒适的环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政治学习中。所以,可以看出,漫画在新课标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不是没有道理的。把漫画应用到高中政治教学中,是新课标教学对传统模式的一种改革,它可以把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学习中增加学生的好感度。
三、漫画在新课标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1.在课堂上适当地加入漫画因素。都说一个良好的开始可以影响一件事情的成败,所以在新课标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老师在讲述课程的开始,可以先用一幅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漫画来进行过渡,这样可以让学生暂时地忽略书本中生硬的知识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高中政治有一本专门讲经济生活的课本,其中的知识包含经济还有政治,这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大,没有共通点,学习起来通常较为困难。比如,在讲述《神奇的货币》的时候,老师应用一幅物物交换的漫画来进行政治经济分析,便于学生理解。2.用漫画的方式把疑难点和重点知识简单化。在新课标高中政治教学中,老师需要帮助学生梳理疑难点和重要知识点,这些都是较难以理解的,学生掌握起来较为困难。若把漫画与疑难点、重点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则可使问题更加清晰,比如,商品、价值和价格的关系,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等,老师可以用一幅简单的漫画来表示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3.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运用漫画角色。比起书本中生硬难懂的知识点,漫画角色对学生更有吸引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做教学PPT时,把与之形象相符的漫画角色加入其中,增加了课堂趣味性,也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新课标高中政治中,学生不仅要学习经济还有政治和文化,涉及面较为广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有阻碍,但漫画的选材具有广泛性,老师可以灵活使用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漫画教学,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扩展政治视野,培养信息素养。
四、总结
从本文中,可以看出,在新课标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漫画的做法,是时展进步的表现。今后,不仅仅是政治教学中会运用漫画,其他课程,甚至是其他领域都会广泛地应用漫画。在学习中,漫画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在生活中,漫画有助于人培养幽默风趣的性格。但在新课标高中政治教学中,老师还需要不断地总结应用漫画的做法,完善其教学模式。
作者:王琳 单位: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邱惠.漫画在新课标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2016:1.
篇7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突破;创新
一、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重难点一般包含两种形态,即静态教学重难点和动态教学重难点。静态教学重难点主要是指教学参考书所规定的内容,侧重于从学科知识体系角度来确定,突出重难点在本章节知识体系框架中的重要性。而动态重难点主要是根据学生实际确定的教学内容,它因班而异,因人而异。如何快速有效地定位重难点呢?对于常规教学而言,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吃透新课标,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与具体的教材内容整合起来,科学定位每节课的静态重难点。从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来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引起的:(1)学生没有相关的知识经验、基础或者相关知识经验、基础很薄弱;(2)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是错误的;(3)没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不能灵活地进行思维视角的转化(如从宏观到微观);(4)对于内容抽象、过程复杂、综合性强的内容掌握不到位等。从哲学角度讲,难与易因人而异,同时,受到时空等多因素的影响,教学中形成的重点、难点又具有相对性和不确定性,难与易不是固定不变的,因而又具有可转化性的特点。为此,教师需经常更新重难点知识库。
二、重难点的有效突破
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众多,笔者在教学和参与“一课两讲”教研活动过程中,通过不断反思和对比,归纳了几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精心设计板书,揭示逻辑关系,凸显重难点
教师要精心设计板书,按照知识发生发展的轨迹,借助直线、箭头等符号确定行进路线,排列知识要点,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勾勒知识的来龙去脉,准确揭示教材间的外显和内隐逻辑联系,巧妙推理。板书的文字不要求多,但要显示纲目之间的从属、包容、并列、因果、递进等关系;显示教师科学的教学思路,帮助学生多层次、广角度地把握知识信息。这既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补充相关知识,走出思维盲区,化解重难点
在整个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准确掌握学生的知识储备状况,及时补充,巧设实例。尤其是在教学《经济生活》与《哲学生活》时,这一点更显重要。通过举实例,以达到化未知为有知,增强教学的可操作性;化抽象为具体,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化繁难为平易,增强教学的通俗性;化枯燥为生动,增强教学的生动性。
(三)保证教学时间,提升思维能力,理解重难点
对于一些理论性强、较抽象的概念,为了使学生深入掌握,教师不要吝惜课堂时间,要化整为零,把大知识点分解成若干个与之相关的小知识点,化难为易,小坡度地层层递进,给学生提升思维的机会和时间。突破重难点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学情,适度调整教学进度,重点难点放慢速度,简单的知识点可快速带过,力求让学生将知识内化;同时,可精心准备一些练习,在课堂进行限时训练,及时反馈讲评,以保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四)大胆整合知识,调整呈现方式,理顺重难点
专家在编写教材时,考虑更多的是知识体系的严谨、完整,他们并没有太多思考学生的实际情况。故此,在教学过程中,一线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自身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风格,大胆地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整合教学内容。例如,在《经济生活》中,价值量、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之间的关系既是难点,又是重点,怎样才能实现有效突破?笔者通过参与“一课两讲”的教研活动,更加印证了调整教学顺序,研究知识呈现方式的必要性。两位教师在对这一难点进行突破时,尽管所选择的情景相似,但因呈现的顺序不同(一个是推理式呈F知识,另一位是结论式呈现知识),授课的结果――学生掌握的情况相差较大。其中授课效率高的一位教师的知识呈现方式还是值得借鉴的。通过情景设计,推导出“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第二个情景:第一步:介绍价值总量的概念:价值总量就是某生产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价值量的总和,价值总量=商品的数量×单位商品价值量。第二步:引导学生思考,填写表格空缺部分,并让学生根据图表的数据推导出五种关系。
(五)构建知识体系,培养思维习惯,把握重难点
思想政治课属于逻辑性强的学科,可以分为隐形的生活逻辑和显性的理论体系。同时必须看到:教学难点是动态的,这就意味着学生如果对上一节课的难点没有理解,就可能阻碍他下一节课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把课与课的知识脉络构建起来,形成知识体系。“教”的最高境界就是为了“不教”。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自主构建知识体系,面对有限的教学时间和众多的知识内容,快速内化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法、演绎法等,尽快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使之在原有的知识背景和经验系统中找到位置,同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去。在每一单元将要结束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看课本,在熟悉课本的前提下,参考板书,自主构建知识体系,采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知识的重点、难点。为了防止遗漏知识,通过采用小组成员之间交换检查的方式,查漏补缺。在每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过这样认真的梳理,既有利于把握知识体系的重难点,又有利于深化对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从而达到层层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8
学困生是指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完成预期目标的学生。学困生智力发展水平正常,但由于生理、心理、行为、环境和教育等原因,致使他们出现知识断层,在正常教育环境中学习效果差,未能达到学校教育规定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认真地对待学困生,在他们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要给予更多的关爱,感化他们,让他们有信心去学习。目前学困生的群体正在不断扩大,它直接影响政治课课堂教学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几年来,本人对此进行了尝试,并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抓好高中学困生的课堂教学问题。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认真备课备课
既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又是教师能否达到教学目的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证。那么,教师如何针对政治学困生来备课呢?①分散难点,讲清重点。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新课标的要求,搞清教学目的,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特别是要根据新课标提出三维目标的要求,做到因人施教,备课时就要结合学困生的实际重新组合课本知识,分散难点,讲清重点。②每次教学解决一两个学困生存在的问题。即备课要考虑学困生的实际水平,根据学困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思维特点,确定教学的起点和难点,同时考虑相应的教学措施,备课时考虑设计一些适当的简单的问题来提问学困生,使每个学困生都能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和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除此之外,备课时还要考虑如何有意识地结合每次教学,解决一两个学困生存在的问题,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一次解决一两个问题,一个学期下来也就能解决不少问题。采取这种方法,能使学困生的学习化难为易,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密切师生关系。
篇9
关键词 案例;精心选择;精心设计
案例教学,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
一、案例的精心选择是案例教学获得预期效果的基础
第一,案例的选择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论性强、枯燥乏味是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普遍印象,利用案例教学法选择具有趣味性的案例进行教学分析,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到“公民要依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时,可举“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故事。通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 学生感到看起来深奥难懂的知识,其实也亲切有趣、易于理解,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第二,案例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用生活中鲜活的案例来解读课本理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政治知识。而且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我在讲辩证否定观的时候选择了苹果手机发展历程的案例来讲解,苹果手机是当前学生特别关注而且恰好又是苹果5上市的时候,学生对这些代表时代潮流的通讯工具非常感兴趣,他们能够自己讲述苹果手机的发展过程,并且自己阐述各自的优缺点,从学生自己的阐述中,归纳出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也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学生很易于接受,这个难以理解的哲学名词就在学生对自己周围身边感兴趣的案例中学习并掌握了。
第三,案例的选择要讲究时效性。所选案例要是最近发生的,而不能是陈年旧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兴趣,有新鲜感。比如在讲到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的时候,中日之间关于问题的纷争是当时的热点问题,也是学生非常关心和关注的问题。针对这个热点问题客观分析了我国的外交政策: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们坚决不称霸,但是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我们会坚决捍卫我国的独立、和,在涉及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问题上,绝不允许别国以任何借口侵犯我国的、干涉我国的内政。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我国的领土,任何国家都不能侵犯我国的领土。维护我国的独立和就是维护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
二、 案例的倾心设计是案例教学获得预期效果的关键
通过角色的分配巧设教学案例。学生是问题探究的主人。教师要明确案例设计的目标。高中政治教学的知识体系中,有很知识点是难以理解的概念,比如货币的本质,政治生活中的民主监督等在讲这些知识的区别时,如果只是采用简单的知识介绍,会显得枯燥乏味。但是如果能在课堂中设置几个角色分配的情境,让学生成为其中角色的主体,运用课本的原理解决整个情境中提出的问题,贯穿始终,往往便课堂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这节课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商品的含义和货币产生的过程和本质,这节课是经济生活的第一课,也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政治的第一课,这节课对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及其关键。货币本身不同于我们平时理解的纸币,学生相对来说比较难以理解。结合本节课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状况,在讲述货币产生的过程时,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拥有红珍珠的人、拥有咖啡的人、拥有牛奶的人、拥有贝壳的人,让他们互相交换,以获得自己想要的商品,并且让他们阐述自己在交换过程中的感受,并引导他们思考面对交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该怎么解决,从而引出一般等价物的概念,进一步讲解货币的本质。学生在整节课中都融入到了这个角色分配教学情境中,让学生进入角色运用知识中学习知识,是一种很好的探究途径设置方法。
巧用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悖论设置教学案例。思想政治课程设置摆脱了过去枯燥乏味的理论讲述,更多的体现了理论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性,这就需要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阐述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我们在设置教学案例的过程中,如果能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与课本理论的关系,并解决与现实的一些悖论,则可以把一节课的重点知识引串起来,环环相扣,层层设问,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培养质疑能、探究、解决问题能力。
案例2:《消费及其类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消费的类型,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通过消费结构分析消费水平,掌握恩格尔系数。经济生活的情境应该从生活中来,通过一张“网上账单”作为案例,将整节课堂贯穿始终。
其他 200(洗涤生活用品、生病吃药等) 钟点工300元;洗涤生活用品200元;父母200元;医疗费用200元
首先,学生自学课本,分析甲、乙两张账单中哪些属于生存资料的消费、发展资料的消费和享受资料的消费?接着让学生算出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从而引出恩格尔系数的概念及其意义;然后让学生比较甲、乙两个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学生发现恩格尔系数低的家庭生活水平并非更高,似乎恩格尔系数“失灵”了!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悖论”?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案例设置源于生活的帐单,理论知识恩格尔系数与生活中消费水平相悖的“失灵”现象是点睛之笔,把整节课的知识体系有机地串联起来,完成整个课堂教学,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在课堂中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导学案;提高;课堂;有效性
根据“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原理,教学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能力到理论的运用逐步加深。因此,在教学中“导学案”的使用一般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一、依据导学案明确教学目标,建立知识结构框架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导学案中学习目标要体现三维性: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其中,知识目标是通过了解知识结构来实现的,应在导学案上明确体现,一般老师在设计一个知识结构框架时会适当留出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运用各种学习手段去尝试着总结概括、连接知识链条。而能力与德育目标虽然提出了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必须通过具体的学习活动来体现,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
二、以案导学自主预习,尝试解决疑难问题
自主预习一般要在课上进行,学生依照“导学案”,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问题,同时整理生成新问题。“导学案教学模式”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去试一试,并给了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这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地去自学课本和寻求教师的指导。因此,在自学中,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自己能归纳的规律自己归纳,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合作小组内讨论寻求解决,鼓励学生通过圈点标记深入钻研,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教师指导自学,同时根据掌握的自学情况进行二次备课,要迅速准确地捕捉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为下一步的引导点拨提供起点。以《经济生活》中《影响价格的因素》为例:关于影响价格的直接和间接因素,学生对照课本完成知识点填空就能得出结论,再联想到现实中与生活贴近的事例如羽绒服反季节购买比较便宜、旅游景点旺季门票较贵淡季相对便宜、刚上市的水果价格较高等等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自学就能掌握。但是对于决定价格高低的因素――价值,它是怎样对价格起作用的?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率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像这些知识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就可以鼓励他们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尝试着解决,如果仍然解决不好,要理清它们就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三、学生展示交流自学成果,教师精讲点拨重难点知识
学生根据自主学习情况在教师的组织下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果。知识性、基础性的问题可以在组内展示、互相评价,稍难的问题在小组内展示后整理出小组的意见在班内展示交流。教师在学生展示交流的同时,可以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确定“讲”与“不讲”的黄金分割点,以便及时进行点拨。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能学会的,都不需要讲。所谓的“讲”,实际上就是一种有效点拨,择机指导:一是略讲。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二是精讲。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疑点,快速确定讲的内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四、及时小结反馈,扣标整合形成网络
在“导学案”的设计中还要有一部分,就是对学生自学探索后的反馈。学生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自学过程中可能会发现许多各个层面的新问题、提出各种不同的思考和质疑。学生可以把自己发现的新问题记录在上面,教师及时从学生的反馈中发现这些问题并进行及时的正确的引导。在此基础上,学生还要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全体同学足够的重视。以《经济生活》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为例: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后,有同学就提出除了书上讲的投资理财方式外还有哪些其他方式呢?有同学提出是不是选择收益越高的理财方式就一定能“用钱生出更多钱”呢?还有同学还提出既然有那么多的投资理财方式可选,我们应该怎么去选择以获得最大的收益呢等等问题。
五、当堂达标训练,知识迁移拓展
为了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技能、能力,我们一般会把知识点学习和题目训练穿插在一起,方便适时对未掌握好的内容进行矫正补救。课堂上,学生依照“导学案”的设计,进行巩固训练或达标检测或拓展提高。教师或小组长现场批阅学生练习,收集反馈信息,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小结梳理知识框架、规律、方法,并对合作小组当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当然,在回顾梳理总结该课知识后还有一个巩固训练或检测,以达到温故知新、知识迁移的目的。
上述教学过程中的五个环节,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统一整体。但实际操作中不一定每节课都要机械照搬,应一切以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变化为转移。同时,要善于吸收和综合运用其他教学方式的优点,使其不断完善并显示更大的生机和活力,争取让我们的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张高碧.关于高中政治教学效果的思考[J].魅力中国,2010,(01).
- 上一篇:初一班级文化建设方案设计
- 下一篇:非物质文化展厅设计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