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力学专业范文

时间:2023-11-13 17:52: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力学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物力学专业

篇1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能力;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0-0049-02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2015年我国药学家屠哟哟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更加坚定了我国工作者在创新道路上的信念和追求。但是,我国创新能力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较大,因此培养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生物医学工程学是一门理工医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旨在培养工程技术基础好、医学基础知识扎实、具备医学与工程技术结合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要求学生具有生物医学领域中的研究和开发的基本能力。而作为本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如何培养其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是一所大学最重要的教学改革内容之一。

一、高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对比

目前,我国约有110所高校设立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1]。很多学校依托自然科学、工程技术或医学等方面的优势,结合其他学科发展该专业,因此不同学校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上会各有侧重与特色,这种特色也体现在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如较早开设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东南大学最早开创了一贯制本硕连读,并不断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采用早期独立实验教学去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2]。第三军医大学旨在培养合格的军事生物医学工程人才,以适应部队卫勤保障建设需要。通过构建基本技能―综合技能―设计技能―创新技能4个层次、基础课程实验―综合实践课程―创新性课外科技活动―实习―毕业设计5个类型的课程培训体系培养学员的创新实践能力,并建设了创新实验室服务于学员专业学习阶段,进一步提高其应用军事生物医学工程方法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3]。华南理工大学对该专业学生的培养则体现了理工类院校的特色,形成了以生物医学电子、医学信息工程、生物力学为主导的培养体系,并充分利用珠江三角洲医疗器械及技术服务产业密集的优势,开办校企合作,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大的平台[4,5]。南京医学大学针对医疗卫生行业对工程技术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确立了“医用导向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搭建“医工融合”式的课程教学平台和实验教学平台,并实施了“认知体验,实践锻炼,深化拓展”三阶段递进式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为医疗卫生系统培养并输送适合行业需求的人才[6]。

我校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创办于2003年,在借鉴老牌院校办学经验的同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更适应医学院校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经验,并从三方面构建了本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7]。首先通过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如电子类课程的改革,重点引导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实践教学改革中突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如独立开设专业课程设计,以设计某个典型的医疗仪器为主线,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最后,改革传统的毕业设计方式,得益于珠江三角洲的有利条件,我们开辟了一批实习基地,学生的毕业设计将与现实的工作需要相结合,增强了面向市场的技术应用意识和学以致用的综合能力。近年来,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基础上,为加快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拔尖创新人才,我们开始着力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

1.制度保障。我校于2010年颁布了《广东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管理办法》、《广东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实施方案》等相关章程,指导我校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实施。章程规定每年评审立项一批校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以校级项目为基础重点申报一批省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该项目的实施激起了本校学生对创新实践活动的热情,并于2014年版的学生手册中添加了“广东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素质拓展学分认证实施方案(试行)”去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该活动的积极性。同年,在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修订中,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也体现了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精神。此外,学校配套了相关经费支持并保障项目的顺利开展,开放各类实验室与重点实验室向参与项目的学生免费提供实验场地、实验仪器设备和技术服务。

2.创新实验室建设。我专业原有基础实验室、综合实验室各3间,大型医疗设备实验室1间,主要用于实验教学;另有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室、生物医学工程光电子实验室各1间,是教师进行科研项目的场所。前者的实验内容体系由原来的“基础型、验证型”扩展至“设计型、综合性”,此种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但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力度不够深入,因为其只在上课期间面向学生开放。后者教师会吸收部分优秀学生参与自己的研究项目,但受众面小,也不利于培养大多数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鉴于此,在学校及学院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于2013年12月开始筹建生物医学工程创新实验室,并于2014年5月投入使用。

创新实验室的一个最大特点是采取全天式开放,确保最大化地提供学生的实验学习时间,而且它面向本专业的所有学生开放,这种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平台进行工程实践和科技创新。创新实验室在管理上采取了“专业教师指导为前提,医学电子协会自主管理为主,技术人员管理为辅”的方法。医学电子协会的会员是来自于本专业的学生,其负责实验室的日常开放管理,包括安排学生值班、出入人员的登记、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和实验耗材的使用登记等。技术人员每周对实验室的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以确保仪器的正常使用。良好的设备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必要的物质条件,创新实验室在创建之初配备的设备就综合考虑了它们的实用性和先进性。另外,其他实验室的专业实验设备除了满足正常的教学和科研外,也会提供给创新实验室。

3.学生基础。创新实验室的使用者为本专业的所有学生,包括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因此其掌握开展相关训练项目的理论基础,并具备一定的仪器设备使用基础。针对一年级学生,医学电子协会定期举办单片机、JAVA语言等的培训活动,考核结束后学员将进入大二、大三学生的项目组学习,在实践中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式既打消了一年级学生不自信的心理,为其独立开展创新实验活动打基础,又对项目研究起到了传承的作用,使其能往更深入的方向展开。在相关的竞赛活动结束后,医学电子协会举办专门的经验交流会进行切磋学习。对于学生的创新实践项目,我们还配备了专业教师提供指导。这些举措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实践能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各项竞赛项目中,如每年的广东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各级别(校级、省级、国家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信息工程学院项目设计大赛等。近年来,本专业代表我校赴赛的团队在东莞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广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竞赛中都取得了不错的佳绩。

三、结语

目前,我们对本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基于创新实验室平台,以参加各种活动项目为途径去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经过创新实践培养的学生获得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但在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深度上还需进一步加强。因此,我们下一步计划与研发力量较强的公司企业达成联合培养协议,启动本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构建符合我校特色、体现区域优势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宫照军,顾宁,梅汉成.中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比较与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1,(5):132-136.

[2]汪溪,黄宁平,孙啸,等.东南大学与美国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对比分析[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1,28(3):567-572.

[3]宁旭,秦明新,金贵,等.生物医学工程本科学员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思考[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1):128-131.

[4]吴凯,吴效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9):80-81.

[5]郭圣文,吴效明.理工类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3,30(2):4084-4088.

篇2

关键词: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学习兴趣

作者简介:罗劲明(1981-),男,广东梅州人,嘉应学院物理与光信息科技学院,讲师;罗裕霞(1988-),女,广东梅州人,嘉应学院数学学院,助教。(广东 梅州 514015)

基金项目:本文系梅州市科学技术局与嘉应学院联合自然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3KJM0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138-02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部门,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以物理学基础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该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1]

一、非物理专业的大学物理教学遇到的难题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尽管大学物理课程已经在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的理工科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根据实际的教学研究发现,[2,3]目前大学物理教学遇到的普遍难题是:非物理专业的学生对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一直不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4]

首先是学生方面。由于大学物理本身是一门内容抽象、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大部分非物理专业学生对这门基础课产生畏惧的学习心理,从而选择规避的态度;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就业形势的严峻,学生往往认为只要学好本专业领域的课堂知识,其他非本专业的课程不需用心学习,只要拿到学分即可,这也导致学生从心理上忽视了大学物理的重要性,失去了对大学物理的学习兴趣。

其次是教师方面。高等院校教师尤其是理工科的教师很大程度上都是以科研为重,而在教学方面认为只要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任务即可,从而导致以教师为中心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填鸭式传统教学依然普遍存在。结果显而易见,多数大学物理教师在教学方面缺乏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授课内容不能与学生的专业知识有机结合,使得非物理专业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仍然以应试为目的,以学分为终点,最终导致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学学物理兴趣索然甚至出现排斥心理。

此外,随着高等院校的连续扩招,部分高等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进行了比较大的倾斜。为了满足学生就业的需求,应用型的专业课程不断开设,而作为非物理专业基础课的大学物理课程则不断压缩,不少非物理专业的大学物理课程由多课时变成少课时,有些甚至直接取消开设大学物理这门基础课。这样,课时量与教学内容严重不匹配,内容多、课时少、进度快、习题多、解题繁等这些综合因素最终导致了非物理专业的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兴趣急剧降低。

二、提高非物理专业学生学学物理兴趣的探索

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有效完成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任务,提高理工科非物理专业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大学物理的教学质量呢? 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探索。

1.从源头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对大学物理学习的兴趣

“万事开头难”,在大学物理的绪论课上引起学生学习该门基础课的兴趣是关键。笔者在非物理专业的大学物理绪论课上总喜欢问学生:“你们专业为什么要学学物理?”然而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异口同声地回答:“不知道。”针对这样的疑惑,教师在授课开始前就应该首先强调物理学的重要性,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对非物理专业学生来说,要重视大学物理对本专业课程的相互依赖作用,掌握物理基本思想和方法,对于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将来把物理知识应用到本专业的相关工作之中。

例如数学专业,应着重强调物理和数学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没有物理的发展就没有数学,没有数学的发展也没有物理,要在教学中注重引用实例来说明,如牛顿力学和微积分,麦克斯韦方程组与电磁场理论,爱因斯坦相对论与黎曼几何;强调大学物理与微积分等数学工具的关系,数学专业的学生对数学在物理中的运用也就会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再如计算机专业,有人认为学计算机的学生不需要学习物理,但计算机发展史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以物理学的发展变革为前提,而计算机又在近代物理学的历史中扮演着一个不可替代的角色。特别是计算机软件专业,物理学是计算机硬件的基础,而硬件则是软件的根基,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依存。

理工科非物理专业的大学物理教学,应依据各专业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将大学物理知识与学生所学专业进行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学习产生兴趣,感知到大学物理的重要性。

2.结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兴起了一项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利用这种技术手段,可以将文、图、声、像等信息融为一体,大大增强了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使人们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知识和信息。适当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科学合理地运用科普短片、Flas等多媒体教学课件,把复杂的物理现象以直观形象的画面呈现出来,让学生从直观感知信息中获得知识。大学物理的教学表现得丰富多彩,形象生动,既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又提高了课堂授课效果,达到激发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授课时放一张简单的图片,播一段科普短片,或者打开一个Flas替代黑板板书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热学的分子运动速率统计内容时,由于大学物理一般安排在低年级,而低年级的学生仅学过微积分没有学过统计学,仅靠物理教师课堂上的讲解,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通常无法理解,此时如果采用伽尔顿板实验的科普短片,能直观地把分子运动速率统计规律通过视觉效果展示出来,使学生不需要复杂的数学知识就能够理解;再如讲解狭义相对论内容,教师若只是口头教授或者黑板画图,学生不仅难以接受,还会觉得枯燥无味,如果适当结合类似爱因斯坦火车之类的Flas进行讲解,就能够把比较高深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用简单明了的动画展示出来,易于学生理解接受。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大学物理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这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这样一种充满活力的新的教学手段,必然会激发非物理专业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学习兴趣。

3.鼓励学生参与物理实验,提升学生对物理学习的主动性

物理学科中的重大发现及其理论的建立往往都是由实验现象展开的,实验与理论的矛盾运动是物理学发展的直接源动力,一旦离开实验这一基石,整个物理学科的发展将面临灾难性的毁灭。在非物理专业的大学物理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必然需要学生参与到大学物理实验这一块领域。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能够巩固学生对大学物理内容的掌握,同时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操作、创新等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笔者在担任大学物理理论课程的同时兼任实验课程,发现非物理专业的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普遍高于理论课程的学习,物理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看”、“听”、“动”等多种协调能力,尤其是“动”的能力,而不仅仅限于理论课程中简单的“看”和“听”。此外,实验中还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依实验内容的选择而不同,例如弹簧系数测量的每一步过程都需要学生自己手动调节,动手时间比较长;而对于金属线膨胀系数的测量,只需调好仪器然后就是长时间的等待,每升到一个温度点记录一个数据即可,这种操作简单只需机械记录数据的实验明显不太受非物理专业学生的欢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对实验技能要求比较高的实验却又适得其反,例如等厚干涉实验需要学生非常细腻的微调,很多学生在这一点上失去了耐心。

目前,在非物理专业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实验的比重仍然较小,未来教学应该注重引入一些和学生本专业相结合的跨专业综合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理论联系实际讲授大学物理,增强学生物理学习的实效性

大学物理讲授的知识内容主要是物理学的经典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以及相对论和量子物理的基本概念,而对近代物理学思想知识和方法的新发展则涉及较少,知识的陈旧导致很多学生缺乏学习物理的兴趣。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能结合各章节内容,广泛联系实际,介绍物理学的最新应用,比如粒子加速器、黑洞、反物质等,不仅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世界,还能引发学生对大学物理课程的好奇心。

笔者在大学物理的授课过程中,偶尔增加一些物理趣事和物理前沿知识,发现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的精神为之一振,比如在讲述牛顿力学的引力内容时,适时给学生简单介绍引力最强的天体――黑洞的相关知识,其引发的有趣物理现象使所有学生对这未知的领域充满了好奇之心。此外,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哲理,对大学物理教学往往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机械地讲述乏味枯燥的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的时候,适时加入一些与物理概念相关的生活哲理,例如把大学物理的参考系概念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或参考系,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即所谓的“换位思考”或“将心比心”,往往会得到不同的结论,这样很多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了。

总而言之,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并且易于接受,而只要让学生们觉得大学物理“有意思”,其目的也就达到了。

三、结论

针对非物理专业学生对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的这种现实情况,笔者主要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分析了其原因,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以上几个途径去提高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教学无止境,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理工科非物理专业学生学学物理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J].物理与工程,

2006,16(5):1-8.

[2]孙锦如,张锡娟,胡经国.非物理专业学生对学学物理兴趣的调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6(10):135-137.

篇3

关键词:舞蹈;表现力;措施

一、引言

舞蹈是一门形体艺术,在动作的表现上不仅会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也是内心情感的充分表达。[1]舞蹈也是一种表演形式的艺术,观众在进行舞蹈欣赏的过程中会加入自己的生活中的感悟和理解。舞蹈表达着舞者的精神世界,通过自己的专业性动作和一些创新风格的融合,引起观众的共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对人才的要求开始产生多样化的特征,普通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逐渐开始真正的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不仅仅注重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进行全面发展。那么在舞蹈的过程中就会涉及一个深刻的问题:舞蹈表现力。

二、舞蹈表现力的深刻内涵

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可以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可以从本质上打动人的内心世界。舞者主要是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与观众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将自己的感情世界传达给观众。当年的“千手观音”引起了观看者的震撼,之所以会有如此的效果是因为舞者的舞蹈表现力。相对于普通高校的舞蹈学生而言,仅仅具备基础的舞蹈动作是绝对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具备细腻的情感,然后与自己的舞蹈动作相结合将情感表达给观看者,只有这样舞蹈才会成为真正的艺术品。总而言之,根据相关学者的阐述舞蹈表现力分析可以这样来解释:首先,基本形体动作构成了舞蹈的基本模式,但是舞者一定要从情感的角度出发,运用相应的舞蹈技巧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情感传递给观众,真正的将自己和舞蹈融合为一体,让观众从舞者的动作和情感中可以看出表演者的快乐、喜悦与忧伤,让观众从舞者的动作、神态、表情中体会细腻的情感世界,从而产生共鸣。

三、舞蹈表现力的重要作用

(一)传达精神内涵的重要途径

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不仅仅是为了愉悦观众或者给观看者一定的审美享受,更重要的是通过舞者的肢体语言和相应的神态来传达该舞蹈的精神内涵。[2]同样的舞蹈作品不同的表演者会诠释出不同的风格,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不仅在舞蹈的编排上独具创新,而且最为重要的是舞蹈者会传达出舞蹈的精神内涵,这才是舞蹈真正的魅力所在,只有将精神层面的的文化内涵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才会引起观众的共鸣。

(二)评价舞蹈演员的重要标准

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只有单纯的舞蹈基本功是远远不够的,也不是看舞蹈的难度系数达到了多少,而是看重舞者是否具备很强的舞蹈表现力。舞蹈是由一个个舞蹈动作组成的,但是这些都只是机械的肢体语言,舞蹈动作要想达到艺术语言的层面,就需要舞者具备较强的误导表现力。

四、普通高校增强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措施

(一)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良好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与普通的文化课知识学习不同,舞蹈专业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也在与时俱进,素质教育被提上日程。传统的舞蹈教育也属于“填鸭式”教学,授课老师知识根据传统的教学习惯进行舞蹈知识的传播,这在很多程度上就损害了学生自己的创造能力,并且很多的老师片面追求舞蹈技巧,导致的是舞蹈表演毫无新意而言,很难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针对以上种种现存的实际问题,我们提倡老师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身体发展的特质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差异进行不同程度的改进。一方面老师要进行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有一个扎实的基本功。另一方面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要求学生不断地观察生活并且热爱生活,只有这样创作出来的舞蹈才会具有生活张力。[3]课下老师要与学生积极的沟通和交流,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的改进。

学校也可以增加一些舞蹈比赛或者不同形式的舞蹈演出,让每一个舞蹈专业的学生都充分的参与进来,在不断的实践中学生会加强对舞蹈的创造性。也可以实行舞蹈学习小组,同学之间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进行舞蹈再创造,一方面加深了对舞蹈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与同学之间的友谊。

(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舞蹈老师不同于普通专业课的老师,舞蹈老师需要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和审美水平上。一个优秀的舞蹈老师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舞蹈的特殊性,舞蹈不是死知识的学习,而是一种精神世界的创造活动,因此老师应该不断地启发学生,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让每一个舞蹈专业的学生都真正的热爱舞蹈。老师要真正的将课堂归还于学生,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另外作为一名舞蹈老师,要敢于打破陈规,根据舞蹈的不同种类,不断地启发学生和自己一起进行舞蹈创新,在舞蹈中一方面注意表达方式,另一方面要融入生活中的感悟和体验,最后在音乐的渲染下创造出打动人心的艺术作品。所以一个舞蹈老师只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是绝对不够的,还需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独特并且具有一定高度的审美水平。

五、结语

舞蹈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普通高校应该注重老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老师的授课水平,行之有效的手段加深学生对舞蹈的创新,不断的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的落到实处。因此,舞蹈表现力是提高学生舞蹈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只掌握单纯的舞蹈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不断的加深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要注重自己表现力的培养。学生和老师都应该从舞蹈动作、眼神、舞台表现力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提升,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普通高校的舞蹈专业会有一个更加光明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李美虹.谈普通高校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表现力[J].大众文艺,2010,03:163.

[2]李卓.浅谈如何提升高校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表现力[J].吉林教育,2013,34:6.

篇4

四年的学园生涯,在良师益友的相互帮助下,自身综合素质一定得到提高。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上,对统计物理专业的学习,需要的知识面广了,涉及技术、材料性质、设备等方面的内容。学习专业课程,需要与实际结合,更需要认真的学习态度,细心、谨慎的性格。有一点特别的是,统计物理与经济相挂钩。我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这些源于我对学习的热爱,我认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兴趣,特别是学习,没兴趣就学不好。我认为对专业课学习不应只停留在课本上,还应该多阅读课外书。所以我经常对市场做调查。我觉得这样才能学好专业知识。

除此之外,课余时间我经常利用网络带来的便利,关注最新科学技术动态;尤其是有关本专业的知识。使自己始终紧跟世界最新发展潮流和时代的步伐。因此我学习熟练掌握windows、office 等软件的操作和安装系统,熟悉网页设计;一直以“一专多能,全面发展”来严格要求自己,勤奋拼搏、刻苦好学。踏实并系统地学习所开的课程知识,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四年的大学生涯使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以较快速度掌握一种新事物的能力,思想成熟了很多,性格更坚毅了。如今我有信心接受任何新的挑战和考验。

篇5

关键词: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效果;优化设计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人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在体内代谢转变规律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从分子水平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对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而言,这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临床实习、就业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生物化学的学科特点

(1)用化学和物理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和揭示问题,出现了大量的化学结构式和代谢反应式。(2)知识点多,且容易在识记中混淆。如:磷酸戊糖途径中的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糖原合成供体UDPG和生物转化结合反应供体UDPGA。(3)代谢途径繁杂,相互关联,不易理解。生物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三大物质的体内代谢途径,皆是在酶的催化下逐步进行的系列化学链式反应,且三大物质代谢中部分代谢物相互关联,形成网络,对于学生的理解易造成困难。(4)与临床相关的知识点较多,对于学习基础课而言,理解透彻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有很大帮助,若理解不透彻则对后续相关疾病的正确护理埋下隐患。

2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现状

我校护理专业开设已有60年历史,为省内外各级医院输送了大量护理技术型人才。我校护理专业学生特点如下。(1)高中学习文科者多,理科者少。在历年新课开始前的班级统计发现,高中学习文科者占比达到80%以上,学习理科的学生不足20%。(2)女生较多,男生较少。历年护理专业学生以女生为主,男生人数不到专业总人数的2%。(3)来自于乡镇地区的学生多,县级以上地区的学生少。生源调查发现,我校学生总体来源于乡镇,个别来自较为偏远的山区,而县级以上地区的学生较少。同时在教学中笔者发现:(1)开课前学生的生物和化学知识掌握不足,且有畏难情绪;(2)学生理解层次差异大,进度难以统一,部分知识理科学生接受轻松,认为进度慢,文科学生认为进度过快,不能消化;(3)由于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生物化学总学时为32学时,对完成教学目标而言,略显困难。

3教学的优化设计

基于学科特点和学情分析,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了以下优化措施。

3.1绪论课优化设计

绪论课并非只是常规介绍学科特点和发展史等基本内容,它还承担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科对于后续学习和实习的重要性等任务。该任务的实施需要任课教师在学期初对绪论课进行精心的优化设计。比如,介绍学科的前沿性特点时可介绍生物化学方向诺贝尔获奖者的生平和科研故事,介绍学科的基础性特点时可初步联系每章临床代谢障碍疾病,介绍学科的实用性特点时可联系营养的生物化学内容。利用较为丰富的资料和生动的讲解,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物化学学科的“临床生活两相宜”,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荐学习生物化学的方法。层层递进的介绍能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适时指导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课堂活动优化设计

常规的教学活动往往是“师授生收”,即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大多数时候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度过了最初的学科新鲜期后,面对教师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活动,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针对这种现象,需要教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比如在维生素内容的教学中,笔者提前两周对学生分组,每8人为一组,收集整理资料,制作PPT,并派出代表在班级完成10~15分钟的讲解;在课堂上,给出学生肝脏检验报告单实例,让其分组讨论不同指标分别来自哪个章节,血清中谷丙转氨酶等升高或降低分别代表什么临床意义,并形成小组报告;将个别理论内容放在实验室教学,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可以保证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3.3教学资源优化设计

生物化学是一门既能服务临床也能指导生活的学科,而优化的课堂活动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潜心钻研、贴近临床、留心生活,不断收集各种资料丰富教学资源。临床的案例、报告单、各种病理现象的照片、专业文献、食物的配方及营养成分表、网络教学视频[1]等都是可以运用于辅助教学的优化资源。笔者曾经做过一组对比实验,两个平行班同时教授肝胆生物化学内容,一个班先上传笔者自制的肝代谢的简介视频,要求学生课前观看,然后授课;另一个班直接授课,不观看该视频,授课内容相同。课堂授课结束后10分钟进行测验,先行观看视频的学生答题的时间更短,正确率更高。因此收集各类资料来完善教学资源,可提高教学效果。

3.4考核方式优化设计

学习的目的不在于考试,而在于能学以致用。考核方式应多样化和全面化,不完全依托期末卷面成绩,而是由小组授课评定、讨论报告成绩、实验现象精准度等多部分构成,同时期末卷面考试的题型设计参考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和分值,题目设计偏重于基础概念、生理意义以及与临床相关的内容,摒弃繁琐的结构式和代谢调节等在临床和生活中无实用性和指导性的内容。综上所述,任课教师必须牢牢把握“必需、实用和适度”的原则,采用多种方式不断增强教学效果,方能使学生真正学到和学好生物化学知识,并切实为以后的专业课程、临床实习和就业奠定基础。

作者:何丹 单位: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篇6

[关键词]物流管理;职业能力;校企合作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4.182

[中图分类号]G712;F2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4-0-0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物流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全国300多家高职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并重视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

1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需求

高职物流管理培养的物流人才应该是复合型人才。但是以往的毕业生在人才的质量方面存在严重问题,职业能力无法胜任物流企业的需求。虽然企业有适合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大量物流管理岗位需求,但是大多数应届高职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人力资源的技能素质要求,这说明目前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不能满足企业实际需求。

基于我们对典型就业企业的工作岗位分析,分解了工作任务,明确物流管理专业应培养的职业能力。在确立了具体的专业培养目标以后,必须构建一套保证培养目标实现的教学体系。明确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按照职业能力的要求构建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要培养符合职业能力需求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必须从课程教学、实训体系建设和校企合作等方面改革现在的理论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2 提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途径

2.1 项目式课程教学的推进

围绕企业职业能力的需求,树立以工作情景支撑,工作任务驱动的高职课程核心理念,并以此来指导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改革的全过程,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高职课程模式。

以“工作任务”为主线设计专业课程,结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采用项目课程、一体化课程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

物流管理人才的职业竞争力是企业运营管理能力,熟练运用物流设备、信息技术和物流管理理论方法。在开发项目化课程时应将岗位工作任务进行项目分解,以行业特质(机械、电子、纺织等)或功能型模块(采购、计划、仓储、进出口等)为主线进行项目化课程开发。

2.2 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

在与企业、院校、毕业生的调研与访谈过程中,都提到实训室建设与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境对接,以营造职业化学习、实践的工作环境,这对人才培养很重要。如供应链管理的“计划员”岗位、“仓管员”岗位、国际物流的“货代”“操作”等岗位能在实训室中得到仿真。

通过学校经费投入,引入企业真实项目等方式建立综合物流实训室,围绕订单培养式人才,实践教学多样化,建立长效保障机制保证工学结合实训教学的效果。

学生通过校内外实训的平台,熟悉和掌握仓储配送、运输、采购与生产物流操作流程和技术,在真实的生产商贸企业和物流企业工作中,提高自身的物流软硬件操作和物流方案制订等实践能力,学生毕业后能较快适应工作岗位,适应基层管理岗位的需要。因此,校内实外训基地作为课程教学和实习实训的载体,其建设必须满足项目是教学改革的需要,满足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满足企业专业人才的需求。物流管理类专业建设理论与生产性实践的一体化的课程,课程教学从传统的课堂走进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为企业输送合格的物流专业人才。

2.3 深化校企合作

只有通过与企业共同培养模式,高职院校才能实现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教学目的。

高职院校围绕企业的用人岗位需要,设置调整学科专业、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企业急需的技术研发和成果应用,发挥职业教育推进社会发展的作用。高职院校和企业利用各自的资源,培养的应用技术人才需要贴近企业一线。开展校企合作,能够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促进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

3 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几点对策

完善职业教育法规政策。各地政府出台新的职业教育法规,该法规需要具体明确学校、企业和政府机构等各方的义务与责任。教育管理部门督促各高职学院改进职业教育模式。

教师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联系。教师通过顶岗锻炼熟悉企业的业务流程,提升理论运用实际的能力,明确专业教学和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制订课程和专业达到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推进课程改革建设工作。高职院校需改革课程体系,加大课程实训和综合实训所占课时比重。理论教学实现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式,不追求理论完整体系和深度,在所在城市里寻找合适的合作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和顶岗实训方案。从而实现校企合作价值的最大化。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企业提取教育经费的监管工作,对企业采取定期的监督和检查工作。

推行校企深度合作,技术服务企业工作。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不能仅停留在实习生、毕业生的输送,物流专业教师要经常走访合作企业,开发企业的实际项目,帮助企业解决工作改进,管理优化等实际问题。鼓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具备服务企业的技术能力。

在教学管理方面支持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合理安排教师的学校教学工作和企业顶岗,技术服务工作。建立企业兼职教师资源,通过企业认知和专题讲座等方式教学服务。教学管理部门认可校内专职教师参与服务企业的工作教学量,建立合理的服务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教育体制改革;事务管理;改进措施

一、冶金专业学生事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冷门专业色彩浓重,事务管理中缺乏专业导向性。冶金行业在传统认识中是高污染、高耗能、重体力行业,受此影响冶金专业成为冷门专业。但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绿色环保理念的大力倡导,作为国民经济主要支柱的冶金行业面临着巨大的革新,冶金专业也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它将是高新技术、环保理念与学科发展密切结合的专业。一方面,通过研究传统冶金技术的优化和新技术的开发最大限度是满足相关产业对高品质冶金材料的要求;另一方面通过绿色冶金研究,为冶金生产中资源与能源耗费的减少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指导,绿色冶金研究也是专业的前沿主攻方向。虽然冶金专业的发展前景良好,但由于传统冷门专业色彩的影响与制约,我国开设这个专业的高校较少,报考该专业的学生也不多。即使报考了这个专业,由于先前对这个专业并不了解,导致有的学生读了两三年,还弄不清楚专业的研究方向和学习方法,甚至要求转学转专业,冶金专业生源面临着流失。对于这种情况,冶金专业学生管理中需要有意识地加强专业、行业的认同与归属意识教育,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认同乃至增强专业的荣誉感、归属感,这就必然要求具有冶金专业、行业教育背景的管理人员参加冶金专业事务管理中。由于学生事务管理中大部分工作人员不是冶金专业毕业生或缺乏冶金行业背景,对专业知识不熟悉,对专业、行业的归属感及认同感也不强,无法在学生事务管理中给学生做正确的专业导向,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人员也无法根据冶金专业特色来调整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体系。(2)男女比例失衡,学生事务管理单调、落后。一般来说,我国学生对于专业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是具有性别倾向的,文科的女生较多,而对于理工科类的专业则是男生选择的较多。冶金专业就是一门工科性较强的学科,这门学科的实践特征比较明显,学生应该具有过硬的体力或者是强壮的身体素质,能干重活,能吃苦,所以,可以看出,冶金专业的男生数量比女生数量要多很多,以湖南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为例,目前学院共有学生1582人,其中男生1336人,女生246人。男女生的比例的不平衡,导致男生文明、卫生、纪律意识较差,男生心理健康障碍者较多,班级凝聚力不强,文化娱乐活动单调,水平不高,集体活动经常难以举行等问题。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人员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解决这些涉及安全稳定的基本问题,这就必然意味着管理模式单调、落后,进而导致管理水平不高、品牌特色难以凸显。这将极大影响甚至制约冶金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创业、创新能力的提升。(3)学生事务管理队伍不稳定,管理效果不佳。稳定而发展的学生事务管理队伍是保证学生事务管理合理、高效的重要条件。学生事务管理针对的群体为16至20岁左右的青年学生,学生思维活跃,个人意识、自主意识较强,这要求学生事务管理队伍特别是学生辅导员既必须保持年轻化而不脱离青年学生群体,又必须在年龄、智识、阅历上超越青年学生群体,还必须保持队伍自身的稳定性,使学生事务管理不盲目、不被动、不滞后、效率低、效果差。就全国高校现状来看,由于学生辅导员普遍在地位、待遇、晋升、职称评审中的多种限制,学生辅导员流行性较大,稳定性不高。所以,只有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相互沟通、协调、配合才能够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更科学地引导。但是大部分院校中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难以实现学生教育中信息、资源的融通互补,我院也是如此。冶金专业教师的课堂管理和辅导员老师的日常管理脱节,存在着信息不共享、不对称问题,同时由于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辅导员人数较少,辅导员自身综合素质不足,学生层次复杂、多元,导致管理模式多样,相互冲突,管理水平不高,效果不佳。(4)学生性格及人生观念缺陷明显,缺乏合理引导。90后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性格及能力上,具有较强的个性和自尊心,同时也存在缺乏团结协作精神、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较差等问题;在世界观、人生观上,由于从小不事稼穑、物质充裕,金钱至上、自私自利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富二代”、“啃老族”等多用于90后大学生身上的词汇也能够体现他们主要的人生观念和生活方式。所以,对高校事务管理工作而言,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及人生观、世界观教育是帮助其成人、成才的重要方面。

二、冶金专业学生事务管理的对策

(1)确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这样才能建立具有自身特点的,合理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冶金专业主要承担着为企业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重任,社会发展要求冶金工程专业培养更多的工程实用型人才到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和管理等工作。办学五十年来,我们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主动顺应冶金行业发展趋势,广泛征求用人单位的意见,参考了众多相关院校专业的教学模式,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认真讨论,最终确定了培养目标,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从事冶金领域内科技开发和技术经济运行管理方面工作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此外,为进一步适应冶金行业人才市场的发展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开设了一些冶金衍生专业及相近专业的相关课程,从而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在有色冶金、钢铁冶金这两个专业方向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声誉较好。近几年众多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企业及私营企业不断到我校大批量地招聘这两个专业的毕业生。(2)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引导。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人员尤其是辅导员的主要职责是对大学生进行日常生活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三观”教育中,辅导员处于主导地位,是引导的主体;大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是发展的主体,二者共同指向客体――教育、管理目标。大学生作为发展的主体,需要主导者――辅导员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方面指给他们一个明确的方向,从而在正确的道路上寻求更多有利条件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辅导员的引导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同时,辅导员是最直接的管理者,也是最亲近的管理者,所以,辅导员应该建立自己的管理模式,确定管理的目标,多为学生处理实质性的问题,加深学生对于辅导员老师的信任,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心理素养;其次,辅导员应该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断的积累思想教育的经验,对待问题能够由自己独到的见解,能够带领学生走出心理的误区,建立积极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3)积极提高学生事务管理队伍的素质。大学教师是“大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而学生生事务管理工作者则是高校教育教学计划,培养目标及日常管理的具体实施者,是高校教育工作特别是学生工作的关键。辅导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其综合素质的灵魂,不仅对其自身发展起支配作用,而且影响受教育者的成长。辅导员老师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善于借鉴中华民俗的传统美德,善于借鉴国外的进步的思想道德观念,辅导员应该善于总结管理经验,善于揣摩学生的心理和想法,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管理的水平可以称得上是一门艺术形式;辅导员只有正视学生的心理素质,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才能提高自身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工作效能。

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冶金专业的管理,管理者必须分析其专业的特征和学生的性格特质,掌握有效的管理方法,确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进行正确引导,不断的提高学生事务管理的素质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更好的、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高翔,吴崇俊.关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探索和实践.职业圈.

篇8

Abstract: Property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link of practice teaching. Property management is comprehensive and multi func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for students to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property management post practice so as to combine both and maximize the internship effect.

关键词: 物业管理;学生;顶岗实习

Key words: property management;student;post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4-0211-02

0 引言

陕西警官职业学院2009年开设的物业管理专业,是我院就业势头最好的专业之一。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要求物业管理从业者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经过4年的研究实践,逐渐摸索出了一条“校企合作型订单式“2+1”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路径。“2+1”是指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在校完成2年的学习后,1年时间要到订单企业顶岗实习,实现毕业与就业的对接。根据企业人才的需求,组织物业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中必须对物业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作用有一个清醒地认识。

1 物业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作用

通过项目组调研数据反映,根据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在实习期间和参加工作后的信息反馈,组织学生开展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作用如下:

1.1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般学生顶岗实习周期为一年,在顶岗实习期间,企业为学生提供的岗位能够让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岗位中来,而且学生还可以在实习的企业实行岗位上轮岗,既包括客服性岗位,又有车辆管理员、秩序维护员、收费员、办公室文员等实习岗位。学生通过尝试不同岗位的亲身工作,把课堂上学到的书本知识转化成实际操作能力,还增加了工作阅历。

1.2 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顶岗实习能更好的检验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还能够理论结合实际,锻炼动手能力。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往往也能够知道自己的不足,加以改进。比如,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知识面狭窄、运用知识的灵活性差等问题。顶岗实习中,通过实习企业师傅们言传身教式的“传、帮、带”,往往能激发学生发奋学习的自觉性,并能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拾遗补缺,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学习。

1.3 有利于学生尽早融入社会 顶岗实习为学生提供了融入社会的机会。在实习过程中,通过与物业公司一线员工及业主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使学生直面现实社会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积累、丰富社会和工作经验,使其尽早的了解现实社会的生存结构。

2 物业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目的

2.1 毕业与就业零过度 在学生顶岗实习中,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工作条件和职业氛围,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把对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从课堂延伸到企业工作现场,实现了“工作育人”的目的,进一步发挥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作用。在对实习生进行管理中,通过校企合作双方的密切配合,既有效避免校外实习“走过场”的问题,又给学生提供了真实地工作环境,让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真正学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掌握岗位技能,把学生的就业工作关口前移,使教育与就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毕业与就业零过度创造条件,保证专业学生毕业后在用人单位用得上、待得住,充分实现高职人才与社会需求相匹配。

2.2 实现合作共赢 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通过顶岗实习,学校、校企和学生三方都能够从中获得利益,实现“多赢”局面,也能保证校企合作得以顺利进行。

3 顶岗实习时间的选择与安排

在项目调研中,我们项目组发现,对于物业管理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时间,95.3%的学生普遍对第四学期前安排顶岗实习不赞同。究其关键,就是因为他们对专业的了解程度不够,专业知识掌握又少,缺乏整体理解和综合知识运用能力。所以就需要我们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课程进行合理安排,这样学生就不会认为理论知识不够用或不能与实践相衔接,学生普遍具备较完整的系统的理论知识后,就会有迫切的上岗实践需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人才培养的实际出发,学校需要先开设相应的专业基础课,然后才能安排学生上课进行系统学习,待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后,及时安排学生参与6~12个月的顶岗实习,来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4 顶岗实习内容的安排

作者认为学生在实习期间,首先要熟悉工作制度,掌握操作规程,熟悉工作岗位,总结工作经验。①对实习企业和工作岗位的认知。为了让学生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实习,就需要通过实地参观考察,了解物业服务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后,才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岗位安排。②熟悉岗位流程,善于与人沟通。对实习学生实行顶岗轮岗制度,主要是希望学生能够熟悉物业服务公司现有的组织机构以及各岗位工作流程。能够胜任各个岗位的工作,最大限度的做到做好。③校企合作,人才共育。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对物业管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实习带队教师还可以与企业协调,为了更好的锻炼学生,为其职业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就需要学生多承担一些工作量较大,有压力又涉及知识面广的任务来进行完善顶岗实习制度。

5 注重对顶岗实习的总结

顶岗实习结束后,应对实习带队教师、学生本人及实习单位进行回访,了解实习单位的反映,不断总结经验,实现顶岗实习的预期目的。

5.1 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是做好物业管理工作的前提。物业管理是一项能充分磨砺人心性的工作,物业管理人员工作态度的好坏,往往直接关系到业主的感受,甚至危及企业声誉和利益。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必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这一点。

5.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顶岗实习,大部分学生都感觉到,在实习过程中,会用到很多理论知识,专业课程学不好就很难胜任本职工作。所以,学生都表示要努力学好相关课程,以便胜任本职工作。顶岗实习使学生真正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顶岗实习为学生进入社会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让学生走出校门之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并做出成绩。

6 顶岗实习中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来看,施行物业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对于提高学生能力水平来讲还是很有帮助的,但同时在校外实践教学环节存在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共同点,也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就需要我们在后续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共同努力来解决。具体来说,大概包括以下三类问题:

6.1 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主动性不够 学生能否真正学习到东西,关键就是是否具有主动性。学生如果不主动探索和学习,为其提供再好的外部条件也都是点缀,不能达到通过实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的。

6.2 学校实习经费投入不够 随着高校扩招,致使毕业人数急剧增长,一定程度上影响毕业生实习情况,加上现在很多企业不同程度的提高实习收费标准,而学校对实习经费的投入远远滞后于企业收费等增长速度,这样就造成学生因为实习经费不足,而无法与实习单位建立长期持久的稳定关系,也影响到学生对实习单位的选择,不利于实习工作的开展。

6.3 安全问题还需重视 通过调研、实地考察和带队实习,笔者注意到,应重视顶岗实习学生的交通安全、财产安全、人身安全及服务安全等方面的管理。

为了能够解决各个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安全隐患问题,就需要学校或者企业为实习生购买保险;制定相关的保障制度来避免学生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还有就是要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以此来避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受到的伤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最关键的就是加强学生安全性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国艳.对高职高专物业管理专业实习的探讨[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2).

篇9

关键词: 护理专业 女生 武术选修课 教学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大多是女学生,她们是未来医疗战线的医务护理人才,其专业性质要求学生不但要具备系统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有健康的体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使学生能够适应毕业后的工作和生活需要,塑造当代医务护理人才的新形象。为使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接轨,满足女学生对体育不同项目的兴趣爱好,我校在体育教学中开设有不同体育项目的选修课,而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和优秀文化遗产,理所当然地受到学校的重视。

1.学习武术有利于提高护理女生的身体素质

进行武术运动能有效地活动身体各个部位,起到舒展全身肌肉、增强肌肉、韧带和内脏器官的作用,能进一步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血液循环,使大脑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提高大脑的记忆、思维能力,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武术套路练习时要求手、眼、身法、步法、精神、气、力、功的密切配合,对神经的调节功能有较高的要求。武术动作刚劲有力,起落迅速,身法灵活,攻防兼备,既能锻炼学生的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又能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和柔韧素质。如:初级长拳(第三路)共4段32个动作,动作舒展大方、快速有力、动速静定、节奏鲜明,此套路长短适宜、难度适中,是提高女生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的理想选择。再如,初级剑术共4段32个动作,它的特点是手腕灵活,身法轻快多变,姿势潇洒优美,剑法丰富流畅,有“剑似飞凤”之美喻,尤其适合女生练习,是提高女生柔韧素质和灵敏素质的最佳选择,能培养女生的“阴柔之美”。太极拳运动则刚柔相济,内外结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周身一动无有不动,周身一静无有不静,讲究内外合一,协调一致,既能培养学生的耐力,又能发展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敏性。武术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和防身自卫,还能塑造健美的体形,培养良好的气质。体形美、气质好是当今女孩子的追求目标,护理专业的女生当然也不例外。通过学习武术不但可以练出健美的体态,还可以使她们舒展挺拔,亭亭玉立,有气质。因而,学习武术对护理女生的身体素质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武术课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方法

2.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武术课上学生不仅要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还要紧密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知识、技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高度上来,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如学习太极拳,学生不仅要理解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体松心静、缓慢柔和、动作呼吸意念相配合等,而且要深刻理解太极拳的健身原理:太极拳的动作姿势有利于气血运行,太极拳的技术特点有利于新陈代谢,太极拳动作与意念的协调配合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保健等,从而为学习太极拳打好基础,达到学好太极拳的目的。

2.2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

武术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教师在教学中应多给学生提供和创造条件,促进外因迅速转化为内因,从而调动学生的自学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向“启智、求知、调心、育人”等综合能力方向发展。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的共性,更要关注其个性,重视其差别,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使学生成为自我锻炼的主人。根据武术自身的特点,它既不需要特定的场地和器材,又可以一个人练习,不受太多条件的限制。例如女学生学会24式简化太极拳等套路,可以坚持每天练习,不失为终身锻炼的好方法。

3.武术选修课的教学实施

3.1教材编排

学校开设武术选修课的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不是训练武术专业运动员。因此教师应因人而异,编排合适的教学内容。学校主要向学生传授武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武术的基本技能,我们必须根据教育的特点实际科学施教。我的做法是内容面安排广泛,程度不深,难度不大。现代学生多喜欢散打、攻防格斗、防身术等技击性强的项目,尤其是女生对防身术情有独钟。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应侧重保健体育的教学,内容可安排五禽戏等。我认为,应充分开展保健体育,因为基本功要求不高、简单易学,较适合高职学生的需要,而且对场地、器材也要求不高。在学生武术的选修课的学习中,在有限的课时里,教师应严谨合理地安排课程,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与基本训练相结合的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真正完成武术选修课的教学任务。

3.2.授课方法

3.2.1“启发式”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武术教学过程,是学生对武术发生兴趣,理解并掌握的过程。在武术教学中启发诱导是教师正确发挥其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让学生自己会学、学会,会练、练好,促进学生的全部身心积极投入武术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他启发诱导水平的体现。因为教师只有巧妙地启发诱导学生,才能使他们主动达到知、情、为三者的统一,获得武术教学的最佳成效。

3.2.1.1兴趣启发法。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只有当学生对武术学习感兴趣时,他才能积极主动而又愉快地投入,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武术教学中,一方面要从教学内容中挖掘其新颖性和情趣因素,吸引和启发学生的偶发兴趣;另一方面要借助于教师的各种启发诱导来保持学生持久而深刻稳定的兴趣。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在教学中选择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来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并使之不断品尝到学习的成果。例如:当侧重于提高身体素质机能能力时,可适当采用集体竞赛的方法,以促进态度与情感的相互补充,相互激励;马步桩功练习这个动作练起来枯燥无味,可采用计时集体比赛或加上手法在集体口令下练习,这样就克服了单调的练习形式,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当侧重于掌握知识技术、技能时,可增加示范性和改变动作难度等多种启发诱导的方法来帮助体验动作。如初级三路拳第三段中的第三动“绕上步弓步劈拳”,示范时要把绕步和躲闪的身法做得形象逼真,使学生真切地看出动作的内涵。另外该动作难度较大,可把其分解为“绕上步――弓步劈拳”,使学生能很快掌握动作。

3.2.1.2动机启发法。正确的学习动机是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的内部动力,武术教学的动机启发与其他教学课程的不同点在于它不是长篇大论的说教,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在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运动实践来提高对武术价值的认识,引导学习动机的形成。武术动作具有技击含意,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独特的属性,并以多种生动直观的示范和教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锻炼。但要注意做好学生的武德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产生良好的学习动力。

3.2.2多媒体教学法。采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法,既能充分体现出武术动作画面的生动形象,又可以把动作演示、解说、音乐融为一体。这种教学法可使学生对武术的教学内容、方法、步骤看得清、记得牢、理解得快,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武术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也是武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3.2.3教学评价法

教学评价是检验武术教学目标实现程度和促进武术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手段。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应打破以往体育课考核都是教师打分的方式,采用学生和教师共同评分的方法,充分体现武术教学效果的客观性与特殊性。

4.小结与建议

4.1小结

武术作为我国的国粹,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优秀代表,有着非常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同时武术又是一种很好的练功、健身方法。在护理专业女生的武术选修课上,为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掌握武术的基本技术和技能,师生应当进行和谐、融洽的交流;教师应因人而异,科学施教,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2建议

对喜欢武术的学生,应因材施教,增加他们兴趣和参与感,使其充分发展;对有武术天分的学生,要训练好他们的武术基本功,使其打好基础,开阔武术视野,提高他们的技能、技巧。

参考文献:

[1]郑强芬.浅谈武术教学的方法与手段[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

[2]刘志平,郭旭红.对高校武术教学的探讨与思考[J].武术科学.搏击.学术版,2006,(6):66-67.

[3]陈世丰.武术教学新法[J].来稿摘登,2005,(3).

篇10

1、几乎所有的工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核工程)。

2、几乎所有的农林学专业。

3、医学类专业(临床医学)。

4、师范类专业中的理科专业(数学、物理、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