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危机预警分析范文
时间:2023-11-13 17:51: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危机预警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上市公司在获得巨大发展契机的同时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也在不断的加大,这些风险都直接或间接的形成了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因此有必要对企业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找出能有效的反映财务危机的指标作为财务危机预警的解释变量,对于建立预警模型进行危机预测具有现实意义。
一、财务危机预警变量选择原则
Edward·Altman教授在建立企业破产预测的Z-Score模型时,财务指标的最初选取遵循了两个原则:一是该指标在以前的研究中出现的频率;二是指标与所要研究问题的潜在相关性。本文认为这两个原则比较科学,是选择财务预警变量的基本原则。此外在选取研究变量指标时还应该考虑如下几个原则:
(1)高度敏感性和强烈预示性。选择指标要能够比较灵敏地反映企业财务运行的主要情况,有发生财务危机的苗头时,能在指标上比较迅速的反映出来,并且指标值一旦恶化就预示着公司很有可能发生财务危机。
(2)重要性和代表性。指标反映的内容在经济活动中居重要地位,对于特定的环节有重大的影响或代表性。
(3)可操作性。指标不能太复杂,能方便的从公司中获取所需要的财务指标数据,便于实际操作。
目前,多数研究者财务指标的选取存在显著的差异,即便是反映同一类型的指标,不同的研究者选取的指标差异也很大,一方面由于缺乏理论的指导,研究者在指标选择时受到自身价值判断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经营特点和所处时期不同等原因,指标的敏感度也不尽相同造成的。
二、财务危机预警指标初选
从国内财务预警研究情况看,在变量选择方面缺乏具体的理论指导,不同的研究者选择的研究变量各不相同,但通过考察和归纳国内外研究中选择的有显著贡献的预测变量,可以划分为综合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的四类财务指标,即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本文结合我国实际使用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研究变量获取的难易程度,选择了20个财务指标作为财务预警研究的备选变量,各指标如表1所示。
三、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的筛选与分析
1.数据来源与研究样本的选取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上市公司年报、锐思数据库、新浪财经等各财经类网站。搜集样本公司的财务数据,这些财务数据与指标综合反映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发展能力和现金流量情况。
研究的ST样本选用2010至2012年被特别处理的A股上市公司,根据公司的行业分类和总股本规模选择相应的控制样本,构成非ST样本组。在研究样本的数据选择时,选取样本被特别处理前1~3年的财务数据,用t-1表示被特别处理前1年的数据,t-2表示被特别处理前2年的数据,t-3表示被特别处理前3年的数据,利用三年的财务数据进行财务指标的比较和选择。
2.财务预警变量的筛选
为了确定各个指标是否具有判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能力,利用SPSS统计软件,计算ST公司与非ST公司的20个财务指标在被特别处理前1~3年的均值、标准差和各年T统计检验量及检验概率,然后比较两组公司的20个财务指标各年的均值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当显著性概率小于10%时,一般认为样本数据之间有显著性差异,随着样本公司被特别处理时间的临近,本文逐年提高显著性判别标准,减少误判率,将t-3年的显著性概率设为5%,t-2年和t-1年设为1%,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2。
3.财务预警变量的分析和确定
根据表2显著性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1)在短期偿债能力方面,选取的四个指标中营运资金对资产总额比率连续三年通过显著性检验,流动比率、营运资金比率连续两年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这三个指标在两样本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较强的判别能力,而速动比率判别效果不明显。
(2)在长期偿债能力方面,选取的四个指标中资产负债率和所有者权益比率连续三年通过显著性检验,考虑到这两个指标的相关性,在判别时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指标;负债与权益市价比率连续两年通过显著性检验,而权益对负债比率判别效果不明显。
(3)在资产营运能力方面,选取的三个指标中只有流动资产周转率连续三年通过显著性检验,固定资产周转率只有一年通过显著性检验,而总资产周转率判别效果不明显,可见,流动资产周转率在两样本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较强的判别能力。
(4)在盈利能力方面,选取的四个指标中固定资产净利润率连续三年通过显著性检验,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净利润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连续两年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下降,盈利指标在ST公司和非ST公司之间具有很高的显著性差异,具有较强的判别能力。
(5)在现金流量方面,选择的三个指标中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每股现金净流量连续两年通过显著性检验,现金流量对流动负债比率只有一次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上市公司在没发生亏损的情况下,现金流量在ST公司和非ST公司之间差异不明显,当ST公司发生首次亏损后,现金流量在ST公司和非ST公司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判别效果明显。
(6)在发展能力方面,选取的两个指标中总资产增长率连续两年通过显著性检验,判别效果明显,而资本积累率只有在ST公司亏损两年后才表现出与非ST公司之间的明显差异。
通过上述分析,由筛选出的财务指标可以发现,在判断上市公司由盈利到首次亏损,再到出现连续两年亏损方面,不同的财务指标表现出不同的判别能力,按照至少连续两年显著的原则,选择了14个财务指标作为财务危机预警的指标体系。具体财务指标见表3。
四、小结
文章选用被特别处理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选取ST样本公司没有发生亏损、首次发生亏损、连续两年发生亏损的财务数据和非ST公司的三年财务数据进行财务指标的比较和选择。使用SPSS统计软件,采取显著性检验筛选预警指标,选择了14个财务指标作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指标体系。
通过研究发现,在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过程中,公司在经营和财务上出现的危机征兆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财务指标来反映和判别,并且不同的财务指标表现出不同的判别能力。其中,营运资金对资产总额比率、资产负债率、所有者权益比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净利润率在不同的时期都表现出显著的判别能力。因此,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在揭示风险时应该密切关注这些指标的变化。
参考文献
[1]Edward I.Altman.Financial ratios,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J].Journal of Finance Vol.XXⅢ,1968,September:589-609.
[2]吴世农,卢贤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2001,6.
[3]耿贵彬.上市公司中长期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构建[J].财会月刊,2007,9.
篇2
一、两种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概述
(一)Z计分模型 Z计分模型Altman以美国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建立的:Altman先后提出过两个模型,一个适用于上市公司,一个适用于非上市公司。本文只研究适用于上市公司的模型,即:
(二)F分数模型 F分数模型是周首华、王平和杨济华(1996)在Altman研究的基础上,考虑了现金流量对企业破产的影响,对Z记分模型进行改造而建立的。模型如下:
(三)两种模型比较分析 Z计分模型强调企业的经营绩效和资产的利用效率,模型中的系数是根据统计结果得到的各指标的权重。从现有的实证结果来看,该模型对企业财务危机具有良好的预警功能,但模型对企业出现困境的前几年预测效果较为准确,预测期越短,预测能力越强。因此,该模型比较适合企业短期风险的判断,对企业破产前一年的财务风险判别准确率很高。同时,模型没有考虑较为客观的现金流量指标,往往不能准确地反映企业实际的偿债能力。F分数模型增加了现金流量指标,使得预测具有可靠性,它比Z计分模型更具适用性。在现实情况下,企业一旦陷入偿债危机,就有为了增加现金流、提高偿债能力、摆脱困境,而不惜损害长期经济效益,如果企业不能尽快解决经营上的困境,企业最终会面临破产。此外,F模型没有考虑到不同行业之间指标差异,财务模型的具体运用上仍需改进。
二、两种模型在财务危机预测中的检验及应用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8~2010年通信及相关设备制造业8家ST公司及相对应的41家非ST公司共49家企业作为研究样本,样本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CSMAR)。
(二)两种模型比较分析及应用 具体如下:(1)根据Z计分模型计算要求,对2008~2010年通信及相关设备制造业的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后,得出模型各参数值及评价值,表3只列出了2008~2010年ST公司、结果显示为“危险”的公司以及需要警惕的公司,其他良好的公司未列出。比较来看,2008年预测为财务危险的ST公司比例较高,2009年和2010年预测为财务危险和警惕的非ST公司比2008年减少。(2)根据F分数模型计算要求,对2008~2010年通信及相关设备制造业的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后,得出模型各参数值及评价值,表4只列出了2008~2010年ST公司、结果显示为破产边缘(危险)的公司以及需要警惕的公司,其他为模型预测运行良好的公司。从表4可以看出,2008年预测为财务危险的ST公司比例较高,2009年和2010年预测为财务危险和警惕的非ST公司比2008年减少。
三、两种模型比较及预测分析
(一)模型比较分析 从表3、表4中Z值和F值可以看出,两种模型对通信及相关设备制造业2008~2010年期间财务状况变动趋势的测算基本一致,然而,得出的结论却不尽相同。实证检验的结果中,波导在Z计分模型连续2008年预测结果为“生存”;而F分数模型2008年预测为危险,实际中2009年波导被冠以ST头衔。Z计分模型中,*ST 光华2009年被预测为“生存”;而F分数模型中2009年预测为财务危险,实际中2010年光华被冠以ST头衔,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因此,本文认为,F分数模型比Z计分模型在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危机预测的结果更为准确,它对企业出现困境的前几年显露出的种种财务困境迹象的预测准确率更高。
(二)模型预测分析 本文认为,F分数模型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的结果更为准确。因此,本文只研究F分数模型在非ST公司中的应用。从表4中看出,在2008年宁通信B预测为危险,2009年和2010年预测为需要警惕,说明企业的经营效率和资产的利用效果有所提高,但是企业管理人员应给予重视。上海普天2008年预测为危险,2010年预测为财务危险,因此,企业管理者应给予高度重视,不断的提高企业的运营状况和财务能力,才不会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四、研究结论及问题探讨
(一)研究结论 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两种财务预警模型均属于多变量预测模型。主要差别在于:Z计分模型重点关注企业资产的整体经营情况,F分数模型则更注重企业的偿债能力。两种模型在通信及相关设备制造业财务危机预测中有一定差异,但结论基本一致,且结果被预测为财务危机的公司与现实中已经出现财务困境的ST公司大致相同。Z计分模型和F分数模型准确度比较高,且在企业出现困境的前几年预测准确率更高。
(二)问题探讨 具体如下:
(1)模型的适用性有待增强。两种模型中都采用了指标X4,它表示是普通股和优先股市价与负债的账面价值的比值,主要是测算公司的再融资能力和偿债能力。在实际的应用中,股票的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是对ST公司来说,会增加投资者对公司重组的预期,成为被炒作的对象。
本文认为,取经营性现金流量除以净资产的做法,该指标反映公司利用资本金获取实际现金收入的能力,用 NCFOE 表示。同时,选取市净率指标(MBR)来衡量企业价值,两者指标进行对比,看看哪个指标更能发挥作用,从而使Z值和F值更能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增强其判别模型的适用性,更好地为企业发挥财务预警作用。
(2)模型缺乏实用性,不利于横向比较。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采用统一的模型,计算出结果后再加以比较,Z值和F值大的行业(企业)发生破产的几率小,这样的规定过于死板,因为不同行业的经营环境、获利水平、风险水平、偿债能力等差异很大,而两种模型都未对此加以考虑。这样模型不利于不同行业之间与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的比较,从而影响了模型的适用性。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区分不同的行业,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得出各指标的权重,得出适用的Z值和F值,使得模型更具实用性。
(3)模型中缺乏非财务指标的考量。两种模型均采用了财务指标计量的方法,在实际中,财务指标一方面是短期的业绩指标,如果把它作为企业奖励措施的一部分,会牺牲企业的长期发展;另一方面它使用历史成本的会计计量,忽视了公司不同阶段的差异和价格水平的变化。因此,模型中引入辅助的非财务指标是很有必要的,非财务指标包括:市场占有率、创新能力、员工培训、产品质量和服务等。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平衡记分卡 财务危机 预警分析
一、平衡记分卡方法简介
由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卡普兰与诺朗顿研究院的执行长戴维•罗顿研究并提出的“平衡记分卡”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为企业提供了全新的业绩评价方法,该方法一经提出便迅速在企业中应用和推广。平衡记分卡打破了传统的只注重财务指标的业绩管理方法,增加了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学习与成长三个方面的非财务指标,从而将企业的愿景、使命和发展战略与企业的业绩评价系统联系起来,将企业的任务和策略转化为有形的、可计量的目标,为企业的业绩评价、战略管理等提供了新的理念。
平衡记分卡从四个方面对企业做出评价: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学习与成长。其中财务关注的是鼓动如何看待企业,客户方面关注的是顾客如何看待企业,内部经营过程则关注如何改善流程,最后,学习与成长则关注如何提高应变和持续改进能力。
平衡记分卡的四个方面并非独立的、毫无联系的,而是可以被视为一个做单一决策的工具,一个决策就是一系列关于因果的假设。这四个方面的因果关系是员工的素质决定产品质量、销售渠道等;产品和服务质量决定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及产品和服务质量等决定财务状况和市场份额。
通过一连串的互动因果关系,企业可以把产出和绩效驱动因素串联起来,以衡量指标与其量度作为语言,把企业的使命和策略转变为一套前后连贯的系统绩效评核量度,把复杂而笼统的概念转化为精确的目标,籍以寻求财务与非财务的衡量之间、短期与长期的目标之间、落后与领先的指标之间,以及外部与内部绩效之间的平衡。
平衡记分卡的提出为企业战略管理、业绩评价等提供了一个新的工具,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基于平衡记分卡的财务危机预测指标选择
平衡记分卡的主导思想是一种目标倒推的方法,即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增加股东的财富,而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关键是企业拥有的客户和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这就要求企业提供能够给客户增加价值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环境下,企业要求从内部改进生产经营技术和创新,也就是说企业要拥有一流的人力资源。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一个不能够在财务上创造好的业绩的企业,一定是在他的客户和内部经营上出现问题。因此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终极原因是其内部经营上存在问题,如果能够将这方面的因素纳入到财务危机预测模型中,无疑将会提高预测效果。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想,我们借鉴平衡记分卡方法,将非财务方面引入到财务危机预测中。
在选择财务危机预测指标时,我们需要从技术创新、员工、内部经营过程、客户和财务等方面等设计。
1.技术创新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创新技术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或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通过技术创新,企业可以将新技术、新工艺、引入到产品生产中以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产品获利空间;通过技术创新,企业可以提高产品性能从而提高产品售价或销量;通过技术创新,企业可以不断推出新产品以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而技术创新一方面靠企业的研发投入;另一方面靠研发的效率。因此,我们可以从研究开发费用率和研究开发费用增长率这两方面设计指标来评价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2.员工
员工层面的指标主要包括员工素质、员工离职率、员工满意度变化、员工培训投入率等。
3.内部经营过程
内部经营过程是把现有的产品和服务生产出来并交付给客户,其目标就是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定单的生产任务。因此,在对内部经营过程的评价可以从质量、循环时间和生产成本三个方面设计指标。
4.客户
企业只有将生产的产品提供给客户,其获利过程才算完成。因此,企业生产的产品能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对于是否拥有相对固定的客户群并保持一定的增长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我们可以选择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和客户获得率三个指标来反映在这方面的能力。
5.财务方面
财务指标是企业过去经营活动结果的集中体现, 它从两反面反映企业的未来发展:一方面是资金的运作和管理对未来的影响,这可以通过企业的长短期偿债能力反反映;另一个是财务指标所展示的企业过去经营活动的结果对企业未来的影响,主要通过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等指标来反映。财务方面的指标我们采用综合指数法中所确定的指标,即应收账款周转率、负债权益比率、净资产收益率、EBIT/资产比率、经营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主营业务增长率等。
三、基于平衡记分卡的财务危机预警方法
在借鉴平衡记分卡方法将非财务指标引入财务危机预测中时,由于非财务指标所反映的内容在不同企业中的标准差别比较大,而且非财务方面的信息很难通过企业公开的信息中获取,这就给预测模型的构建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具体实施时,可以采用综合指数法,将非财务指标纳入危机预测模型中,或将非财务指标所反映的信息作为预测结果的一个补充,定性地分析其对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胡玉明:高级管理会计[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2]王宗军等: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初探[J].湖北社会科学,2003-7
篇4
关键词:财务危机原因 多元统计 分析危机 预警作用
国内学者对于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然而学者们大多数只针对纯财务指标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却忽略了非财务信息的作用。很显然,单一的财务数据所能体现的信息还不够完整,很难反映公司的真实情况,难免会造成预警的偏差,而非财务信息能够对财务信息进行有效地补充,因此,引入非财务指标构建预警模型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企业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
许多现代企业面临着危及生存的问题,财务危机是企业的一大重要问题,许多企业管理不得当,财务环节控制不到位,并且缺少有效的监管机制,造成企业财务管理混乱。企业财务危机是法律意义上对企业破产的定义,企业破产是用来衡量企业财务危机最常用的标准。企业财务危机有负债危机、市场危机、收益质量危机,除此之外,长短期资产配置不当、企业财务机制不健全、管理层的财务管理素质低下、企业本身的风险意识薄弱等都会造成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由于企业更倾向于通过负债来获取收益,因而当风险意识不强时极易形成高度负债,在企业出现入不敷出的财务危机时便会导致破产。
二、多元统计分析
(一)多元统计分析概述与作用
多元统计分析是一种综合分析方法,能够在多个对象和多个指标互相关联的情况下分析它们的统计规律。多元统计规律包含很多内容,主要包括多元正态分布及其抽样分布、多元正态总体的均值向量和协方差阵的假设检验、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直线回归与相关、多元线性回归与相关。多元统计分析可以对许多数据进行观测以及预测,多元统计分析即为分析多元数据的统计方法。根据统计规律性对未来企业财务情况做出预测,根据多元的数据对财务情况进行多方面的设想与观测,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财务危机情况以及危机程度,让企业提早知晓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并做好全方面的应对措施。
(二)多元统计分析在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中的主要方法
多元统计分析主要是使用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建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首先,在建模的过程中利用随机抽样和对应样本法在企业中进行选择,选取各类指标来反映企业的财务情况,变量越多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就建立的越好。其次,利用抽样选取法抽选出样本和变量,依据这些样本和变量使用判别分析法建立企业财务危机的预警机制。第三,将企业中抽取出来的多个变量通过线换选出较少的数量并且是重要的变量,由于变量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而且要以最少的变量来建立模型,所以要将相关重复的变量除去,最后剩下各不相关的变量,全方面分析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这就是主成分分析。
三、多元统计分析在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中的作用
(一)对财务危机进行分析和预测
多元统计可以通过抽取变量建立预测模型对企业未来的财务危机进行分析和预测,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预测企业未来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并且经过验证判断企业是财务危机公司,或是非财务危机公司,或是中间状态公司。这种方法的正确率十分高,但是如果预测的年份越远,预测的准确率就会越低;反之年份越近预测的精确度就越高。因此,企业需要及时更新企业的财务危机预测模型,根据不断变化的数据和指标对企业财务危机进行分析,提高预测的准确率,对未来所可能出现的危机做出适应的措施。
(二)减小财务危机对企业的影响
多元统计分析可以减小财务危机对企业的影响,可以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对企业进行分类,依据采集到的数据建立的模型,辅助分类企业判断是否处于财务危机状态。如果预测结果为财务危机企业,必定会引起相关部门对企业发展的重视,以及采取各类的方法对企业未来可能会发生的财务危机进行合理地防范,企业会谨慎对待发展的每一个步骤,加强风险意识,减小负债率,减小财务危机对企业的影响。
(三)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以多元统计分析对各个企业进行财务危机预警,使我国的每个企业都能够划分清楚,并且采取最全面、有效的体系适应国内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财务危机带来的影响,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四、结束语
多元统计分析是一项对研究企业财务危机十分有效的方法,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多元统计分析可以为企业带来完善的财务预警体系,使企业预测未来可能会发生的财务危机,对未来发生的财务危机采取适当的、避免发生的措施,促进了企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杰,王蔚佳,刘兴智. 多元统计分析在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中的应用[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4
篇5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上市公司的数量逐渐增多,市场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公司财务危机的影响力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国内学者对于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然而学者们大多数只针对纯财务指标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却忽略了非财务信息的作用。很显然,单一的财务数据所能体现的信息还不够完整,很难反映公司的真实情况,难免会造成预警的偏差,而非财务信息能够对财务信息进行有效地补充,因此,引入非财务指标构建预警模型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基于引入非财务指标的预警模型构建
(一)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2010、2011年沪深两市A股首次被ST的上市公司作为目标样本,共计42家,其中被注册会计师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有2家;其他状况异常导致被ST的上市公司3家;无法找到同时期、同行业、同规模配对样本的上市公司5家,剔除由于以上原因导致被ST的上市公司之后,剩余32家上市公司作为本文的目标样本。此外,根据会计期间一致、行业相同、企业资产规模相似的配对样本选择标准,再根据1:1原则,从沪深股市选择配对样本A股上市公司32家,一共64家公司作为本文的研究样本。
(二)数据时间范围 根据我国对上市公司的特殊要求,上市公司上一个年度的年度报表于次年的4月30号之前对外公布,因此,上市公司是否被特殊处理,证券公司往往在5月和6月公布。本文沿用前人的研究思路,把上市公司被特殊处理的年份假定为T年,按照财务危机理论,该上市公司T-1、T-2年度的审计计算结果中“净利润”为负,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的特征已经非常明显,研究意义不大;此外,早在2002年就有学者研究发现,在T-4年度,财务危机企业与正常企业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本文选用最有效的预测年度T-3年度数据,力求准确地预测企业未来的健康状况,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吸收社会投资提供重要的依据。
(三)指标体系建立 具体如下:
(1)财务指标。根据信息的完整性原则,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特征,本研究初步选择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获现能力和发展能力5个方面的24个财务指标。其中偿债能力包括:流动比率X1、速动比率X2、现金流量比率X3、资产负债率X4、产权比率X5、利息保障倍数X6;营运能力包括:存货周转率X7、应收账款周转率X8、流动资产周转率X9、固定资产周转率X10、总资产周转率X11;盈利能力包括:销售净利率X12、主营业务毛利率X13、主营业务净利率X14、成本费用利润率X15、净资产收益率X16、总资产收益率X17;获现能力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流出比率X18、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增长率X19、每股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X20;发展能力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X21、营业利润增长率X22、净资产增长率X23、总资产增长率X24。
(2)非财务指标。根据信息的重要性原则,本文初步选择股权结构、管理结构、重大事项、人力资本和其他指标5个方面的12个非财务指标。其中股权结构包括: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K1(第一大股东持股数量/股份总数)、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和K2(前五大股东持股数量/股份总数);管理结构包括:董事长和总经理双职合一K3(虚拟变量,双职合一,为0;否则为1)、管理费用率K4(管理费/销售收入);重大事项包括:无重大仲裁K5(虚拟变量,有为0;否则为1)、关联方交易情况K6(虚拟变量,有为0;否则为1)、会计师事务所变更K7(虚拟变量,有为0;否则为1)、担保率K8(担保总额/公司净资产);人力资本包括:总经理素质K9(虚拟变量,大学本科或本科毕业学历为1;否则为0)、员工素质K10(大专以上学历人数/职工人数总和);其他指标包括:地区生产总值K11(虚拟变量,处在国内生产总值前十城市为1;否则为0)、省会城市K12(虚拟变量,处在省会城市为1;否则为0)。
二、实证研究
(一)正态性检验 一个有效的预警模型,指标体系需要满足显著性条件,这样才能对模型产生显著性地影响。T检验以及非参数检验是检验样本是否符合显著性的统计量, 为了满足这两种统计量的检验条件,必须确定哪些指标总体满足正态性分布。本文统一整理36个预警指标,利用K-S检验进行正态性检验,其中有现金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每股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员工素质11个样本指标通过了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剩余的25个样本指标总体不符合正态性分布。
(二)显著性检验 具体有:
(1)T检验。对11个服从正态性的预警指标利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做显著性检验,其中有现金流量比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每股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员工素质这5个样本指标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而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和这6个样本指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
(2)非参数检验。25个总体不服从正态性分布的预警指标利用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做显著性检验,其中有7个预警指标存货周转率、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流出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增长率、董事长和总经理双职合一、管理费用率、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地区生产总值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剩余的18个样本指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综合以上的分析,在T检验的11个样本指标当中,有6个指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在非参数检验的25个样本指标中有18个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合计24个(财务指标17个,非财务指标7个)预警指标将成为本文的最终指标体系,其余不具有显著性的指标则予以剔除。
综合两个预测结果得知,相对于财务指标的预警模型,利用综合指标进行财务预警使ST公司的判断正确率提高了9.4%,正常公司的判断正确率提高了6.3%,综合提高了7.8%。实证结果充分证实了在对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过程当中引入非财务信息变量,可以提高模型预测能力,有效地降低误判成本。
三、结论
本文在引入非财务指标的前提下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是在预警方面一种新的尝试,能有效地提升模型的预测性。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制约条件,本文在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之处,对后续研究有如下建议:
一是在数据方面,由于难以获取相关数据,本文只针对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模型构建,由于公司规模、管理机制等不同,上市公司预警模型能否运用于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等还有待证实;另外,本文的数据基本上来自于上市公司的年报,较为单一,且一些上市公司可能存在隐瞒或者修改信息的情况,而这些信息可能会影响预测结果。
二是在模型构建方面,不管是24个财务指标还是加上12个非财务指标构建财务预警模型,都难以反映公司的整体状况,是否是这些指标最能体现预警模型的预测性,还有待研究证实。本文针对2010年、2011年的ST公司研究有84.38%是制造业,一共也只涉及5个行业,行业过于集中,行业间的差异性可能对于判别结果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所构建的模型不一定具有普遍性。
虽然财务危机预警还缺失相应的理论基础,模型上也没有相应的定论,但其已经被公司管理者以及投资者广泛应用于经济生活中的投资与决策。因此,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得到了学术界以及实务界的重视,而财务指标与非财务信息的结合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作为一种新的思想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吴星泽:《 财务危机预警研究:存在问题与框架重构》,《会计研究》2011年第2期。
[2]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
1999年第4期。
[3]彭韶兵、邢精平:《公司财务危机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篇6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财务分析财务评价授信u审
【中图分类号】F275
目前小微企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融资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小微企业财务信息披露存在财务数据数量不全、财务数据质量较差及信贷评审中小微企业财务数据分析脱离企业特点等,银行信贷人员完全套用传统大中型企业财务分析方法进行信贷决策存在许多偏差和误区。现行商业银行的授信业务主要采用两种模式,一是基于财务报表而得出的定量财务数据,据此确定发放贷款条件和制定是否贷款的决策;另一种是基于长期的定性合作关系而产生的发放贷款条件和贷款决策。相对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相对客观、具体,而且通过财务分析可以辅助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授信审批,可见财务分析在信贷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在现实信贷业务中,信贷人员工作量较大而且受制于传统账务分析方法的局限性等因素,审查小微企业财务信息往往分析方法粗犷、单一,注重“形式”,忽视“质量”,罗列财务数据,审查不严,未能深入挖掘探究数据背后反映的真实情况,没有根据企业的性质、融资需求和生产经营周期等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精细财务分析,加大了信贷风险和隐患,导致银行不良资产的出现。对此,探索适用于小微企业信贷评审的精细财务分析方法,既有助于为信贷人员作出科学合理的信贷决策,保护信贷资产的安全性,又有助于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贵的问题,为我国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信贷资金支持。
一、小微企业的财务特点及融资难的授信视角分析
(一)小微企业的定义
一般而言,小微企业的定义具有相对性,在不同的区域体现不同的评定标准。在我国,经济学家郎咸平最早提出“小微企业”这一概念,他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根据2011年7月4日工信部、国家统计局、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主要依据企业资产总额、企业从业人数、企业营业收入三个指标进行划分,目前主要泛指所有经营权集中统一、服务与产品种类单一,生产规模不大,人员数量较少的经济组织形式。在银行授信角度而言,其单户授信额度低于500万元以下。
(二)小微企业的财务特点及融资特点
小微企业业务量相对较小,且多为销常规业务,会计部门员工较少,账务处理往往不及时,长期集中进行一次账务处理也较常见且避税动机强烈;职责分工不到位,不能满足不相容职务分离标准;会计核算相对简单,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即使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信息也往往不可靠。尤其在财务制度方面尤为薄弱,主要表现为:(1)现金管理不合理,多呈现严重不足或大量闲置的局面。(2)应收账款周转期较长,资金收回困难,呆账、坏账大范围存在。(3)财务管理权责不分,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
小微企业贷款广泛存在“短、小、频、急”等特点,即:融资周期短、信贷金额小、融资次数频繁、审批速度要求高。据宜信公司2011年针对我国36个城市3231家小微企业融资的相关调研统计显示,大多数小微企业融资缺口较小,需求额度多集中于50万元以内,主要为短期购买生产原材料、支付应付账款等用途。
由于小微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较快,融资规模不大等特性,其对高利率融资成本具有一定容忍程度,但对贷款审批时限具有较高的要求,如按照传统信贷清单提供申请资料及企业资质等,融资速度降低则影响融资的运用,多数小微企业将放弃信贷资金的申请。
(三)基于授信视角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已有目共睹,究其原因,大致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方面,内部原因主要包括:(1)企业信用评级低,缺乏健全的财务制度。(2)缺乏符合标准的抵押资产,也无其他有效担保。(3)银企信息错位。外部原因主要包括:(1)缺乏专门的小微企业融资金融机构。(2)我国资本市场有待进一步发展,社会对小微企业认同度不高。(3)财务分析方法简单、粗犷的局限性,使商业银行授信风险高。
由此可见,从基于银行信贷的角度,研究如何根据小微企业财务及非财务数据,综合全面地对其财务状况进行精细分析,一方面可降低信贷风险,另一方面可促进小微企业顺利融资,实现稳定健康发展。
二、小微企业授信评审中财务分析方法的作用及局限
财务信息一般是以数字形式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目前我国会计领域已形成一套较为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具体包括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及因素分析法等。
(一)授信评审中的财务分析的作用
1.财务分析是银行进行信贷决策的必要工具
银行信贷人员根据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等数据资料,采取特定的分析方法,作出关于对信贷申请通过与否、信贷资金数量多少、信贷期限长短、担保方式及利息比率的相关判断,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有助于信贷工作者了解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利用企业连续经营期间的财务报表可以观察企业的资产规模是否持续稳定扩大,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是否有明显改善,企业的利润水平是否逐步提升。
(2)有助于信贷工作者评价企业现在的财务状况。通过对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判断企业目前的经营情况,考虑企业是否真正需要信贷资金,是否存在骗贷的可能性等。
(3)有助于信贷工作者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基于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特定财务指标可以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发展趋势及本息偿还水平,减少银行不良信贷资产产生的可能性。
2.财务分析是银行进行贷前、贷后风险预警的重要手段
财务分析是银行进行贷前优质客户选择的前提条件。商业银行要形成自己的优质客户群体,使信贷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得到保障,就要对企业的经营水平进行必要的了解。而企业的财务状况正是银企之间建立合作的基础桥梁,银行可以通过财务评价选择优质、高效、具有长久发展前景的行业和企业进行授信,进而防范、规避信贷风险。
财务分析是银行进行贷后风险预警的重要方法。信贷风险的爆发具有周期性的特点,所以授信贷款发放后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定期调查分析也是银行信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授信企业需定期向银行提供月份、季度、半年及年度财务报表,信贷工作人员据此分析企业授信后的经营状况、偿债能力、盈利水平的变化发展状况,未来是否存在无力支付利息甚至偿还本金的可能,进而作出是否需要提前部分收回或全额收回本金的判断,有时这些贷后数据也将作为企业下一周期续贷申请是否通过的依据。
(二)小微企业信贷审核中财务分析面临的优势与障碍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进行信贷决策时多半依据授信企业及其关联主体的财务报表数据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作出判断,此方法是较为传统的评断方法,具有如下优势:
1.数据的获取较为简便
财务报表是企业进行授信申请时向银行提供的必要资料,是信贷工作者获取企业经营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具有及时性、方便性、主动性等特点。
2.数据具有直观性特点
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在财务报表的某些特定数据中直接体现,是信贷工作人员的重要信息来源。
3.分析方法和分析内容较为固定
企业的财务报表具有固定的编制模板,所以财务分析方式也具有相应固定的方法,在日常工作中工作人员多采用较为通用的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评价方法,计算可以体现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的相关固定指标。也具有相对容易的掌握性及操作性。
小微企业授信评审中财务分析遇到难点表现如下:
1.小微企业财务数据数量不全
小微企业大多规模较小,雇佣人员较少,资产数量有限,报表体现财务数据质量不高,甚至存在日常经营收支以流水账形式记录的情况。企业对公银行账户账目流水是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但出于减少税费支出等原因,小微企业多未开立对公银行账户,生产经营收支与生活日常收支交叉混合。受限于经营规模、经营范围等因素,小微企业报表中的会计科目利用率较低,经营涉及科目较少,而且许多不能货币化计量的经营活动不能计入报表之中,而往往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表外业务”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银行信贷人员从报表中无法获得体现小微企业经营的完整数据,进而不能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做出相应的分析。
2.小微企业财务数据质量较差
小微企I的财务管理水平较低,普遍存在财务会计制度健全度较差,财务报表多未经过正规审计单位审查,财务信息透明度不高等现象。受限于经营规模,小微企业存在经营者与所有者高度统一的情况,管理层为获得更多的信贷资金,滥用会计准则和制度所赋予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向银行提供经过粉饰后的财务报表,人为修饰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水平、现金流量,这就造成了财务报表分析的“营养先天不良”。比如利润指标,在信贷评审财务评价当中,信贷工作人员经常会遇到报表利润数据优质,而实际缴纳利润所得款却捉襟见肘,这就是企业滥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报表粉饰的手段,使授信申请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3.银行信贷评审对小微企业财务数据的分析脱离企业实际
我国现行信贷审批信用评级过分依赖企业财务数据,这种方法对于小微企业未能够完全适用。基于小微企业财务数据数量不足、质量较差两点原因,传统定量分析将偏离真实企业评级水准。并且传统银行评审对于财务角度分析多为“通用型”分析,一味照搬套用将忽略行业、规模等不同因素造成的财务差异,不利于银行信贷人员作出公正、合理的信贷决策判断。
并且,会计报表信息具有明显的信息滞后性,在报表数据真实的前提下,反映出的往往是企业以往的经营水平,即使再优质的财务数据,也不能保证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会越来越好。同时,市场行业存在多种契机及陷阱,这就要求信贷工作人员在进行信贷决策时结合多方面因素分析企业财务状况。
三、小微企业财务分析方法的发展及其完善的必要性
不难看出目前小微企业信贷评审中的财务评价具有一定特殊性,财务分析的方法需要发展和创新。在财务分析中兼顾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的财务分析方法是必由之路。只关注财务信息、忽视非财务信息不利于作出最佳授信决策。非财务信息是以非数字方式反映企业的组织结构、治理结构、战略目标和未来的发展计划信息,是财务信息的必要补充,主要包括:股权结构信息、董事会构成信息、内部控制信息、战略目标信息、行业信息等。在现实信贷审查对企业的财务分析中要将非财务信息和财务信息相结合,才能作出更加客观、全面的决策判断。
(一)财务分析方法的发展
1.交叉检验法
(1)交叉检验法的定义、内容及作用
交叉检验法是目前我国小微企业授信中较为常用的信贷调查手法,即信贷工作人员在贷款前调查、贷款进行中和贷后管理过程,通过不同信息途径及统一信息间的勾稽关系来验证客户财务经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的确定过程。这种方法主要验证了客户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等相关信息。作为小微企业信贷分析的重要补充方法,交叉检验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确定不同渠道获得的信息的一致性。可以根据客户提供的口头信息与凭证信息(原始单据、发票、回执等)是否一致、企业雇员或合伙人提供的财务数据是否一致、客户提供财务资料与信贷工作人员实际观察的企业经营情况是否一致对企业的授信申请进行考察判断。
其次,确定客户提供信息与市场基准的相符性。信贷工作人员要了解本地不同行业的生产经营水平,与授信企业提供经营信息做出相应比较,发现数据间存在差异,应追溯挖掘数据背后的深层原因。
最后,确定不同信息与数据之间逻辑关系的合理性。分析授信企业提供不同时期的生产经营数据是否前后存在较大的差异;分析授信企业提供的不同数据与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吻合,如:销售金额与单次进货成本和频率的关系等;分析授信企业前期投入和收入产出之间的的关系是否合理,进而量化其的经营管理能力;分析校验授信企业经营利润与客户的资产权益。
(2)交叉检验法及其作用
基于小微企业的特殊性,交叉检验法有助于解决授信企业与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业务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银行做出任一信贷决策都不能脱离真实的客户信息,检验法就解决了小微企业授信过程中因财务信息数量少、质量差进而造成信息不对称的难题,对小微企业信贷资金的获得和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都有深远的影响。
2.报表还原技术法
(1)报表还原技术法的定义及内容
报表还原技术是新兴的致力于小微企业的信贷审批的财务分析方法,通过实地考察,获得授信企业的相关经营、财务信息,通过验证核实,将企业财务报表进行还原,进而确定申请人的偿债水平和还款意愿,降低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不良比率。报表还原技术不只就财务数据进行还原分析,而是将数据分析与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生产发展、经营情况等结合起来,还原报表分析的结果才较为客观和精准,只有把静态的报表数字还原成企业动态的经营活动,才能更为准确及时地掌握企业财务经营状况,作出合理的信贷决策。
(2)报表还原技术法的作用
小微企业大多规模较小,无健全的财务制度,未编制正规的财务报表,或财务报表存在虚假成分,而报表还原技术就弥补了这一局限。在进行企业信用评级过程中,针对小微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家庭财产与经营财产分割不清晰的问题,经营者的家庭和经营企业分别作为单独整体进行分析,并通过对借款企业的前移调查和与企业工作人员的交流来获取借款企业的有实际意义的信息,包括财务数据和其他非财务“软信息”,进而利用这些信息还原财务报表,经信贷工作人员还原的报表将是发现问题、规避风险、弥补小微企业先天局限性的最直接资料。
(二)财务分析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尽管信贷财务分析技术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交叉检验法与报表还原技术基于现场观察调查,获得小微企业的第一手经营资料,但是在操作层面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第一,无论是交叉检验法还是报表还原技术都具有较高的人工成本。这种方法需要信贷工作人员深入现场进行调查,耗时较长、人工成本较高,且需要授信企业的配合。而小微企业数目较多、授信金额较小、且信用不确定性较高,这就提高了银行的信贷成本,为此方法的使用造成一定的障碍。
第二,交叉检验法与报表还原技术具有一定的道德风险。因为小微企业经营及财务资料不具有规范性,调查过程需要信贷人员进行搜集、整理、还原报表,信贷人员的专业能力及道德水平直接影响信J决策准确性。
第三,交叉检验法与报表还原技术缺乏国家宏观调控角度和企业微观层面的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的精细分析,有待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四、精益财务分析方法的提出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精益财务分析方法的内涵及其运用
1.精益财务分析方法的含义
精益财务分析法是在小微企业授信审批中,信贷工作人员以传统财务分析技术为基础,在充分考虑企业所处的微观生命周期和宏观环境的前提下,将财务指标的分析与企业战略、行业发展前景相结合,充分考虑财务与非财务的各种因素,精细分析授信企业的经营水平和偿债能力的信贷财务分析方法。他是既保留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的合理部分,又结合企业所处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特点和发展趋势、战略优势和竞争水平评判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作出科学的信贷决策的财务评价方法。
银行信贷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并非专职注册会计师,要求其采用专用的审计程序来证实授信企业提供报表的真实性既不现实,也没有一定的必要性。精益财务分析方法不仅提高小微企业授信审批的质量和速度,同时也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强了银行授信风险的管控。
2.精益财务分析的维度
(1)从战略角度分析
在小微企业授信审批中,信贷工作人员应当考虑授信企业所处行业发展、宏观经济政策等对其财务状况的影响,从战略高度分析影响信贷决策判断的各种因素。从长远发展来说,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发展有着一定影响力量,主要包括国家政策导向因素、经济因素、技术水平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银行往往在经济繁荣周期容易出现信贷决策失败的情况,原因在于:在经济繁荣期授信企业往期三年财务数据指标较好,易造成授信决策误导;在经济繁荣期银行在持续盈利的压力下,急于盈余公积和资本公积的积累,放松信贷标准,扩大授信政策。一旦经济下行或受国家政策导向影响,部分贷款就会产生坏账。
分析企业主营业务所处行业的生命周期阶段,根据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进行不同的信贷决策。当行业处于初创期时,利润与现金流一般为负数,因为行业起步期间销售量较低而研发成本较高,配套投资金额较大,此时因信贷风险最高,企业较难获得信贷资金;当行业处于成长期时,利润为正数但现金流为负数,因为行业发展期间销售量增长,规模经济和生产效率提高显著,但是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必将投入更多现金,此时信贷风险中度,企业信贷资金需求较高;当行业处于成熟期时,利润与现金流均为正数,因为行业已发展成熟,成本得到较强控制,前期投入得到了逐步回报,此时信贷风险相对较低,企业较易获得信贷资金;当行业处于衰退期时,利润与现金流逐渐为负数,因为销售量逐渐下降,最终导致企业亏损,此时信贷风险较高,商业银行不易于发放长期贷款。
分析企业所处行业市场结构,根据竞争行业、垄断行业采取不同的标准,不同的市场结构中,由于企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不同,企业获得的利润就各不相同。竞争越激烈,深陷其中的企业毛利率可能越低,所以信贷工作人员应该分析授信企业所处行业市场结构,做出相应合理信贷决策。
分析企业所处行业的盈利能力及成本构成,根据低成本高利润行业和高成本低利润行业区分判断。多层次了解企业所处行业风险,提高授信效率,降低信贷风险。
(2)从财务指标角度分析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可以说是分析企业资产质量、盈利质量、现金流量的三个切入点,虽然属于传统信贷财务分析的范畴,但是对于小微企业贷款审批,也应作为参考指标,并加以灵活运用。
财务规模是企业整体实力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从客户角度分析企业财务的起点。因此,首先要了解授信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利润及现金流量(特别是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等总量指标,从总体上把握客户的财务构架和融资总量,为进一步分析判断客户的偿债能力和融资适度性提供基础。
资产质量分析主要是通过资产负债表及企业实际情况分析企业资产的结构质量、变现质量和计量质量,进一步考察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占比是否合理,观察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变化状况,检验资产利用有效性。以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及相关项目周转率为决策参考依据,结合实际对授信企业的资产质量做出客观评价。在实践工作中,对以下重点项目进行分析:
货币资金项目,含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在分析货币资金项目时,信贷工作人员应当认真核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及银行对账单,对数据及凭证的真伪及逻辑进行分析,结合财务报表反映的其他财务数据进行交叉验证。分析其中保证金的占比,并与应付票据和在建项目出资额等进行对比,大致判断企业可自由支配的货币资金额度及其对短期债务的保障程度。
应收账款项目是资产负债表中非常重要的项目。如果本项目存在问题,则企业的资产规模也同时存在问题,往期确认的收入和利润也将存在虚假成分,这就从根本上改变商业银行对一个企业的评级。所以,信贷工作人员应重点核算企业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的相关合同、凭证等,并进行账龄分析。值得注意的是,信贷工作人员在分析应收账款项目时应对其他应收款项目进行关联分析,防止企业用此项目虚增企业资产规模,粉饰报表。目前,商业银行具有一种常见的信贷业务品种,即应收账款的保理业务。所谓保理业务,即企业将其持有的应收账款出售给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出售以后由银行等金融机构负责向企业的债务人收款,达到了应收账款所有权的转移。这是专门针对应收账款的一项服务,因此,信贷工作人员要格外注意此项目的核算。
预付账款项目反映的是企业预先支出的材料、产品款项。我国现行经济总体上仍体现为“过剩”状态,大多数的生产资产都供大于求,所以在授信业务中,如果信贷工作人员发现企业预付账款项目数额巨大,一定要仔细分析其原因的合理性。目前,国内商务中的付款条件一般采用签合同后、到货后、初验后分别预付30%款项,最后保留质保尾款10%的方式。
要详细了解存货的具体内容(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进而判断存货结构的合理性,了解存货计价的方法及一致性、存货跌价及跌价准备计提情况、存货周转次数,对存货周转次数明显下降、存货增加幅度明显高于销售收入(或销售成本)增长幅度以及存货主要由产成品构成等现象要重点关注,要了解存货大量增加的真实原因,判断是否存在产品滞销情况。信贷工作人员在考核存货科目时应时刻关注存货的流转速度,即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是规范的反映存货管理水平的财务指标,但在授信管理中也不要过于迷信财务指标,最好亲自到生产企业现场进行考察,结合存货仓库的进出情况和货物积灰程度进行验证分析。
分析实收资本项目时,信贷工作人员应重点观察是否存在出资不实的现象,即实收资本不到位。反应在报表上的一般形式,就是企业控制的资产(通常是货币资金)减少,增加其他应付款等负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不减少实收资本账面数进而淘空企业。
盈利质量分析主要是通过企业的利润表的数据进行分析,任何一个好的企业都应有较好的盈利水平。信贷工作人员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对企业盈利质量作出评价:主营业务的突出性,主营业务收入是衡量企业经营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保证现金流量的主要来源;营业利润的主导型,主营业务利润的占比份额是决定企业盈利水平是否稳定的重要指标;整体经营的获利性,企业净利润越高,企业经营状况越好。在实践工作中,通过以下指标进行分析:
毛利率分析,即(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毛利率数值的高低是企业盈利的根基,毛利率的高低也往往反映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各年销售收入增长率和毛利率的对比也有助于信贷工作者更好的了解其关注的企业发展前景。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是商业银行考核授信企业的重要指标之一,任何一家企业不会为了取得贷款而先去交大量的税收。相反,很多盈利的企业往往想方设法减少税收缴纳数额,所以交税数额较大的企业一般是有一定实力。
财务费用项目,是信贷工作人员核对企业未结清授信额度的重要核算项目,与企业短中长期贷款及企业征信报告进行交叉检验,可以有助于商业银行了解企业利息资本化的合理性,企业还款的信用程度等信息。
现金流量分析主要是通过现金流量表和企业相关经营凭证数进行分析,企业经营现金流量主要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当企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时,三大现金流量体现不同的此消彼长状态,所以,信贷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此方法反向判断企业经营阶段。
(3)从企业前景预测角度分析
财务报表提供的数据都是企业历史经营的情况,所以对未来进行预测分析是信贷工作人员进行信贷财务分析的重要步骤,也是判断贷款本息是否能按期收回的必要前提。财务前景预测分析可分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部分。
前景趋势定量分析主要通过期间损益预测、资产负债情况预测、现金流预测进行定量分析,银行贷款本息的偿还需要企业稳定的现金流来获得保障,而未来可能存在的现金流则不能成为信贷还款保障,故进行定量预测时必须保证具有可预测性、可持续性的现金流的存在。
前景预测定性分析主要是通过企业所处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特点和发展趋势、战略优势和竞争水平评判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首先,未来宏观环境分析,即基于当前的发展趋势,对企业未来面对的经营环境进行分析;其次,行业发展程度分析,即针对国家产业政策调整、行业规划发展等对企业所处行业发展状况进行判断;第三,企业发展战略分析,即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价值驱动因素对企业的成本构成、利润水平和销售规模发展趋势进行判断。
(二)精益财务分析方法应用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1.针对企业处于不同生命周期分析的重点不同
对于不同的分析目的,需要采取不同的财务分析标准。当授信企业处于创业初始阶段时,信贷工作人员应着重分析企业的收入增长程度和现金流量指标;当企业处于成长发展阶段时,信贷工作人员应着重分析企业的资产结构合理性和财务弹性指标等;当企业处于滞后衰退阶段时,授信企业应着重分析企业的现金流是否足以偿还贷款本息。对于长、短期贷款进行考察时,也应以不同财务指标区别对待,当企业申请短期贷款时,授信工作人员应着重分析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当企业申请长期贷款时,授信工作人员应着重分析资产负债率、负债权益倍数等指标,不可混为一谈。
2.针对客户类别进行分析
采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针对客户类别进行分析,尤其是对于小微企业客户,由于其财务制度的不健全,不可能要求其出具与大中型上市企业一样高标准的经过审计的财务报告,这种情况下就要求结合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分别加以分析,找出其潜在风险点并作出信贷决策。此外,对于银行存量授信客户,信贷工作人员应根据往期财务流通状况判断贷款是否续作,且对其采取的财务分析模式应区分于新增授信客户。
3.针对行业种类进行分析
授信企业所处行业对企业是否有发展前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重大的影响,身处高速发展行业对企业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财富,而当处于滞后发展行业时,企业的财务数据优良也因大环境的影响下不具有盈利能力。所以,有效的财务分析不应仅仅根据财务数据而分析,也应根据企业所在行业以及整体政策环境加以衡量,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客观作出准确的信贷决策。
(三)小微企业精益财务分析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1.小微企业精益财务分析方法的优点
小微企业精益财务分析方法不仅仅考量固定的财务指标,更加重视如何评定这些指标,并通过捕捉非财务信息验证企业的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信贷分析具有全面性,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同时也管控了银行授信风险。
2.小微企业精益财务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由于小微企业精益财务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要求较详细、全面,对调查专业程度、信贷信息的捕捉能力较高,而银行信贷工作人员工作量较大、调查审批时间紧迫,信贷队伍的稳定性和从业人员专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并且目前大多数银行信贷信息系统的建设不够完善、更新不够及时,不能与其他系统形成有效的数据沟通连接,这对精益财务分析方法的全面应用造成一定的局限性。
五、结论
商业银行授信活动应针对小微企业的特殊情况作出科学合理的信J决策,以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为依托,发展和完善现有信贷财务分析技术,创建适用于小微企业的精益财务分析方法,为信贷人员作出最佳授信决策,既确保信贷资产的安全性,保障商业银行的稳健、高速运行,又为我国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化解小微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
主要参考文献:
[1]侯晓红,史敏娜.财务报表分析新探[J].财会月刊,2006(12).
[2]许学军.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核心问题解析[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3.
篇7
关键词:企业财务危机预警 动态管控框架
一、相关概述
企业的财务危机始终都伴随着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财务问题及经营问题都始终伴随着企业的各个环节,财务危机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多样,主要是流动资金不足、权益不足、流动性不足以及债务拖欠等几个方面,这些都可能导致企业在正常的经济业务时受到阻碍,甚至于发生除非企业进行大规模的重组,否则难以有效化解危机及困难的局面。而且,在财务危机的诸多因素中,较弱的公司治理结构往往会导致上市企业发生较为严重的财务危机,财务危机通常就会成为公司治理结构比较薄弱的表现,正是基于这一原因,强化财务危机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财务危机作为一种能够严重干扰企业正常发展、影响企业价值的经济困境,通常会导致企业财务持续亏损或者严重亏损,进而无法正常支付企业费用及债务,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自身的持续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都会遭受很大的丧失和削弱,并进一步导致企业破产,价值受损,是企业处于经营困难的处境。
二、企业财务危机机理研究
财务危机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它的形成和发展需要经历一个累积的过程,它是企业在自身的经营过程中,依次经历危机潜伏、危机形成、危机发展以及破产和恢复的一系列过程,正因为如此,企业财务危机常常具有渐进性、突变性、综合性、可逆性以及后果严重性的特点。并在发生的过程中出现多种征兆,这些征兆是多种多样的,始终贯穿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以及财务的各个方面和阶段。
总的来讲,企业的财务危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企业的利润质量比较低,甚至于发生严重的亏损,其次是企业的资源浪费情况严重,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甚至无效,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及经营状况发生明显的恶化,企业的资金短缺等。
由此可以发现,企业的财务危机始终都伴随着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财务问题及经营问题都始终伴随着企业的各个环节,财务危机的因子早已在生产中潜伏着,企业发生财务危机实际上是危机因子不断扩大的结果。正是由于企业生产经营自身所具有的变化性及动态性,企业的财务危机在反应及预防方面也就增加了难度,这使得企业财务危机动态预警成为日常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三、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动态管控框架构建
企业建立财务危机预警动态管控框架应当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和经营特点以及企业的资源状况,同时还应当满足成本效益原则、动态管控原则、开放性原则等,而且还要确保财务危机预警动态框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这就要求企业在建立相应的危机预警管控框架时有效分析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种种原因,以便做到管控框架的有效性。
中小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内部环境是企业财务危机管控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离不开具体的经济环境,正是由于各种因素共同形成的资源集合体,使得企业的经营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内部环境因素,良好的内部经营环境对于财务危机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动态管控模型的构建要从战略管控、经营管控、作业实时管控等环节,从战略层面、经营层面及作业层面来强化分析管控,具体来讲,可以分为中长期财务预警、短期财务预警及动态财务预警等。
首先,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动态管控框架第一阶段:经营预警
在这一阶段,要明确企业进行危机预警的经营环境,包括内部经营环境、外部经营环境等,以此来处理好企业经营风险、财务风险跟企业经营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理顺三者之间的关系。而且在实际的管控过程中,需要明确管控的重点环节及方面,这里面主要涉及了生产方面、采购方面、营销方面等。针对具体的流程,进一步实现简化和有效管控,实现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产购销各个环节的有效良好衔接,根据企业的生产实际及管理水平对业务流程实现动态管理。
其次,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动态管控框架第二阶段:财务指标预警
在财务阶段,量化的指标就是财务危机预警的指标,这要求企业按照内部环境及外部环境分析作为预警指导,将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作为预警的切入点,将各财务数据加工和分析,及时转化为有用的财务数据和信息。具体来讲要重点分析企业偿债能力预警指标、营运能力预警指标、盈利能力预警指标、发展能力预警指标等,同时还应当重点分析现金流量预警指标,准确把握分析重点。
再次,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动态管控框架第三阶段:实现两阶段的一体化结合及动态化管控
管理层需要针对企业所表现出的警报或者警示信息作出合理科学判断,并针对具体的财务危机提出措施、有效执行。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动态管控框架总体上就是反应——执行——纠正的持续过程,在这一动态管控框架下,企业需要强化自身危机意识,重视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管控的作用及积极意义,同时针对不同的危机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分类预警,以此有效把握危机动向,强化危机处理,重点控制好关键环节和关键流程。
总的来讲,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动态管控框架需要将企业的财务阶段及经营阶段的关键环节进行有机整合,做到财务危机预警框架的动态管理和及时更新,逐步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管框框架的内容及要素,并且在实际的危机预警管控过程中要逐步强化管控过程的综合性及合一性,避免单独或者割裂地执行管控的某一个环节,做到动态管控过程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提升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动态管控过程效率及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淑娥.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经济动因与循环机理剖析[J].会计之友(下旬刊). 2006(01)
[2]马军生.内部控制十大漏洞[J].企业管理. 2010(01)
[3]罗雁,赵红,陈绍愿.企业成长危机演变机制及其调控策略[J].商业时代. 2009(03)
[4]谭慧洁,刘耀中.危机管理中组织结构的构建[J].商业时代. 2007(03)
篇8
【关键词】企业财务 财务危机
一、观点
第一种观点:“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这一观点强调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风险控制功能,风险控制虽然是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但其功能远不止这一项,因而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二种观点:“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以企业财务信息数据为基础,以财务指标体系为中心,通过对财务指标的综合分析、预测,及时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变化,并对企业各环节发生或将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发出预警信号,为管理当局提供决策依据的监控系统。”这一观点在风险控制的基础上侧重提出了对财务指标进行分析的预警方法。但指标分析只是财务预警分析方法中的一种,而分析方法也只是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一部分,这个系统还应包括组织机制的建立及其它分析方法,因此此种观点也有其局限性。第三种观点:“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就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数据及相关经营资料的分析,利用及时的财务数据和相应的数据化管理方式,将企业所面临的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并分析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和企业财务运营体系隐藏的问题,以提早做好防范措施的财务分析系统。”这个观点比较全面地涵盖了财务预警系统。
二、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1)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作用:预知财务危机的征兆。当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出现时,财务预警系统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企业经营者提早做准备或采取对策,以减少财务损失。预防财务危机发生或控制其进一步扩大。当财务危机征兆出现时,有限的财务预警系统不仅能预知并报告,还能及时寻找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使经营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以便制定有效措施对症下药,防止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避免严重的财务危机真正发生。避免类似财务危机再次发生。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不仅能及时回避现有的财务危机,而且能通过系统详细地记录其发生的原因、解决措施、处理结果,并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弥补企业现有财务管理及经营中的缺陷,完善财务预警系统,从而既提供未来类似的前车之鉴,又能从根本上消除隐患。毕竟只要企业吸取教训,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失败依旧是成功之母。
(2)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功能:信息收集功能。财务预警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搜集信息的过程,它通过搜集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状况、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和经营状况信息,据此进行分析比较,开展预警。信息搜集也是一个贯穿于财务预警始终的活动。监测功能。监测即跟踪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同企业预定的目标、计划、标准进行对比,对企业营运状况做出预测,找出偏差,进行核算、考核,从中发现产生偏差的原因或存在的问题。预报功能。当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出现之时,可以提出警告,提醒企业经营者早日寻求对策,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起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诊断功能。诊断是财务预警体系的重要功能之一,它根据跟踪、监测的结果对比分析,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企业诊断技术队企业经营之优劣做出判断,找出企业运行中的弊端及其症结所在。治疗功能。财务预警系统通过监测、诊断,判断企业存在的弊病,找出症结后,能帮助经营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定有限措施,更正企业经营中的偏差或过失,防止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使企业恢复到正常运转的轨道上。健身功能。通过预警分析,企业能系统而详细地记录财务危机发生的缘由、处理经过、平息波动和解除危机的各项措施,以及处理反馈与改进建议。作为未来类似情况的前车之鉴,还可以将企业纠正偏差与过失的一些经验、教训转化成企业管理活动的规范,以免重犯同样或类似的错误,不断增强企业的免疫能力。
三、财务危机预警方法
篇9
内容摘要:目前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主要集中于建立各种更为准确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关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其他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从财务危机的含义,财务危机预警所警示的风险种类,多变量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使用效果,财务危机预警的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的局限性等几个方面对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财务危机 财务预警 经营风险 财务风险 预警模型
企业的财务表现是企业状况的综合反映,财务危机预警作为企业风险预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现代企业的重视。财务危机预警也称为财务困境预警,是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预警指标的变化,对企业可能或者将要面临的危机所实施的实时监控和预测警报。目前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主要集中于建立各种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实证研究。本文针对财务危机预警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几个相关问题提出笔者的观点。
关于财务危机含义的理解
企业财务危机(financial distress)又称企业财务困境,虽然国内外学者已经对企业财务危机预警问题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但对财务危机的含义还存在不同的认识。
国外学者通常从偿债能力的角度定义和研究财务危机。学者们对财务危机定义的共同特点是企业难以履行其偿债义务,一些学者将财务危机定义为企业不能履行现时的偿债义务(Bjuggren P O,1995)。Altman(2000)认为,有许多在经济上接近于破产的财务危机定义,包括非司法强制的需要企业的债权人或其他外部力量接管企业或同意危机企业重组的极端流动性问题和债券违约等。国外学者通常以偿债能力出现问题的破产企业作为研究财务危机预警的样本企业。
我国也有学者从偿债能力的角度界定财务危机,谷祺和刘淑莲(1999)将企业财务危机定义为:企业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的一种经济现象,包括从资金管理技术性失败到破产以及处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吕长江等(2004)认为,财务危机不同于财务破产,他们提出的财务危机定义为:流动资产小于流动负债, 即流动比率小于1,同时要求流动资产小于流动负债应该是一个持续的状态, 这种状态应该是在1-3 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不能逆转。更多的学者根据我国的国情将被特别处理(ST,special treatment)的上市公司作为陷入财务危机的样本企业进行财务危机预警研究。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通常是连续两年亏损或巨额亏损的获利能力出现较大问题的企业。
笔者认为,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是指企业既面临危险同时也存在着化解危险的机会。而破产是企业的一种消亡方式,企业已经不存在化解危险的机会。财务危机发展的最终结果是化解危机或企业破产两种情况。破产不应属于财务危机,而是财务危机导致的一种结果。企业的偿债能力或获利能力两者之一出现问题都可能会最终导致企业的消亡。笔者认为财务危机的含义应该是:从企业财务状况开始恶化到破产(不包括破产)之间的状态,以及处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可见,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是处于财务危机状态中的一类企业。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警示的风险种类
杨淑娥和徐伟刚(2003)、张友棠(2004)及周春生和赵端端(2006)认为,财务危机预警是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预警。向德伟(2002)认为,财务危机预警是对企业经营风险进行预警。这是由于学者们对这两类风险具有不同的理解造成说法上的不一致。
经营风险又称营业风险,是指企业未使用负债时经营的风险(荆新、王化成、刘俊彦,2006)。是企业由于经营方面的原因如外部环境的变化,产品成本的提高,或者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变化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这种风险是企业所固有的,任何企业都必须承受这种风险。
我国财务学界对财务风险主要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界定。财务管理教科书中普遍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说法,把财务风险也叫做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负债筹资而引起的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财务风险是由企业筹资决策引起的。如果企业不借债,完全通过权益方式筹资,就不会存在财务风险,只有经营风险(荆新、王化成、刘俊彦,2006)。这种按照国际通行的说法界定的财务风险被我国很多学者称为狭义的财务风险(下文中不特别指明的财务风险指的是狭义的财务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使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使企业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广义的财务风险可以看作狭义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财务表现之和。笔者认为,在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中财务风险的界定采用国际通行的财务风险的定义比较合适,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企业生存的主要威胁来自两方面:长期亏损(企业的经营风险大),是经营方面出现问题,它是企业终止的内在原因,另外是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狭义的财务风险大),它是企业终止的直接原因。有许多企业盈利能力并不差,但是由于资金安排不合理引起资金链断裂,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最终导致企业消亡。这好比一个生命有机体各个器官都是健康的,但由于失血过多而死亡是很令人遗憾的非正常死亡,这也是企业在进行财务危机预警时需要特别注意的。
二是反映企业狭义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大小的财务指标具有不同的特点。如果企业的负债少,则企业的财务风险小,由于偿债困难而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就小,但同时企业利用财务杠杆获利的能力也相对差。由于企业并不是负债越少越好,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适度负债,所以反映企业狭义财务风险大小的指标如流动比率并不是越大越好,资产负债率也不是越小越好。根据西方国家的经验,通常比较合适的数值是流动比率为2,速动比率为1。而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指标如反映企业营运能力、周转能力和获取现金的能力等方面的指标,如销售净利率、存货周转率和销售现金比率等则越大越好,表示企业的获利能力强,运行效率高。可见,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适合分别研究。
关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警示的是哪种风险,笔者认为,企业面临的风险主要有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大类,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最终都会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通过财务数据反映出来。因此,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是对企业全部风险中那些能够在企业的财务表现中得到反映的风险进行预警,这些风险既包括财务风险也包括经营风险。
关于多变量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使用效果
1968年Altman采用多元判别分析方法,经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将五个财务比率进行加权求和得出判断企业财务危机程度的总分数Z值,称为Z分数模型(Z Score Model)。由于Z分数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没有考虑企业现金流量状况,周首华等人1996年在Z分数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含有现金流量的财务指标,利用国外企业的财务资料建立了F分数模式(Failure Score Model)。这是我国学者研究出的第一个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此后许多学者以不同时期、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并将EVA(economic value added)、自由现金流(free cash flow)等财务指标和审计意见、公司治理结构、股权结构等非财务目标引入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研究,建立了大量多变量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虽然我国学者经过多年的研究,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建立了很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而且Z分数模型研究的样本是美国的破产企业,我国学者研究的样本是我国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两者所选择的企业样本的财务状况恶化程度及财务上存在问题的侧重点不同。但我国学者在利用已有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进行相关实证研究时认同度较高被广泛应用的还是Altman教授的Z分数模型,如周春生和赵端端及向德伟运用Z分数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进行实证研究(周春生、赵端端,2006;向得伟,2002)。这是值得学术界认真思考的。
多变量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使用方便,把企业的相关数据代入模型计算出结果并与危机预警的临界值进行比较即可。它的不足是,模型是根据所选取的各预警指标值乘以各自的权重加和得出一个财务危机预警临界值,从而判定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如果企业的某方面的财务比率不佳但其他的财务比率很好,通过加权求和就很可能掩盖企业某方面的隐患,得出企业财务状况良好的结论。另外,这些模型都是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的,具有一定的误判率。
关于财务危机预警的实际应用
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对财务危机预警应用的意图不同。其进行财务危机预警所使用的方法也不同。
企业外部的债权人和投资者进行财务危机预警是为了降低投资风险,其掌握的企业内部信息相对较少,获得的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性也相对较差。股东和债权人等企业外部人在进行投资决策前应对被投资企业的情况及其所在的行业多加了解,并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财务分析,判断企业提供的财务资料的真实性,掌握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在此基础上,可以利用已有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对目标企业的风险情况进行大略的估算和排序。但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计算的是企业的风险在财务上的综合表现,对于股权投资者而言,并不是风险越低的企业越值得投资。
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进行本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是为了将风险遏制在萌芽中,使企业能够健康持续的生存和发展。企业管理者可以利用权威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辅助财务预警工作。但不会只根据财务预警模型来进行本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工作。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应根据自身及所在行业的特点,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全面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中应包括反映企业偿债能力、获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潜力、现金流量及EVA等方面的指标。对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进行实时监控,指标体系中的某一个指标发生异常变动就立即查找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将危机消灭在萌芽中。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局限性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对能够在财务上反映出来的风险征兆进行警示。企业所从事的行业、国家的产业政策等外部环境和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管理者的经验、人品和大股东的背景和品格等都会对企业的风险产生影响。有些风险是企业的潜在威胁,还没有反映到财务上,如丰田公司的产品质量缺陷早就存在,但当时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中是反映不出来的。可见财务危机预警只是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长期生存就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
结论及建议
应该根据我国的国情界定财务危机的含义,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是对能够在财务上反映出来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进行预警,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研究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但在企业内部的财务危机预警实践中应该根据本企业及其所在行业的具体情况建立适合自身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今后应多从企业内部应用的角度进行财务危机预警研究。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但财务危机预警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现代企业应进行全面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Bjuggren P O. A transaction cost perspective on financial distress and capital structur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Law and Economics, 1995,15(4)
2.Altman E I. Predicting financial distress of companies:Revisiting the Z-score and Zeta models, 2000 NYU Working Paper
3.谷祺,刘淑莲.财务危机企业投资行为分析与对策[J].会计研究,1999(10)
4.吕长江,徐丽莉,周琳.上市公司财务困境与财务破产的比较分析[J].经济研究,2004(8)
5.杨淑娥,徐伟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Y分数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1)
6.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7.周春生,赵端端.中国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4)
8.向得伟.运用“Z计分法”评价上市公司经营风险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2(11)
9.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0.周守华,杨济华,王平.论财务危机的预警分析―F分数模式[J].会计研究,1996(8)
篇10
[关键词] 财务危机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企业财务危机指企业丧失偿付能力,财务状况陷入入不敷出的状态,或指资产价值低于负债价值,净资产是负值,或指缺乏偿还当前到期债务的现金流入,现金净流量为负值的状态。及早地发现财务危机,使经营者能够在财务危机出现的萌芽阶段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企业经营,建立一套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避免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的有力武器。
一、目前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局限性
1.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指标选择上的局限性
国内外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普遍采用的是静态的财务指标,在指标的选择上过分强调了流动项目、盈利能力对企业财务危机的影响。而经营者可以通过调整会计政策、控制财务费用等手段来调节净利润的高低,粉饰报表,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相应的指标也就失去了意义。
一般企业没有对现金流量对财务危机的影响予以充分的重视,企业财务危机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企业现金支付能力变弱,没有足够的现金支付到期的债务。按照会计分期假设和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的账面收入,首先表现为一种应计的现金流入量,而非直接等同于实际的现金流入量。从财务上讲,只有当应计现金流入量成为实际的现金流入量时,才表明销售收入的真实实现。倘若企业账面意义的销售收入不能转化为足够的实际现金流入量,不仅意味着企业销售收入质量低下,而且会由于现金的匮乏而无力支付到期债务和日常经营的开支,造成企业的债务风险增加。倘若企业长期处于现金短缺的状态,必然会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困境,甚至破产倒闭。因而,过去和现在的现金流量可以很好的反映企业的价值和破产概率。
同时由于缺乏经济理论的指导,对于在众多的财务指标中找出最有效的财务比率作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解释变量,中外学者还没有达成共识。在关于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中,先后共有近30个的财务比率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中被频繁的使用,可以看出财务指标选择在财务危机预警研究中一定的随意性了。
2.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应用上的局限性
在实证研究中,由于陷入财务危机的企业相对较少,使得研究人员不得不将在不同时期陷入危机的不同行业企业的集合在一起,已获得足够大的样本容量,以这样的一个样本得到的预测变量,必然是对所有样本公司都显著的变量,它们反映了陷入危机的样本企业最普遍的共同特征,但难以反应个性企业的特殊情况。
目前的大多数模型是对已经失败或时已经解体的企业集团进行实证分析,不具有普遍的危机预警意义。另外,选择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的模型也比较的多,大多数研究的目的都希望能给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一个可以广泛适用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由于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影响面较大,而且数据资料取得较为容易,在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中,基本上采用其样本数据。在现实生活中,发生财务危机比例更大的是中小企业,但由于其财务资料取得较为困难等原因,以中小企业为样本展开的研究很少,财务危机预警研究的结论缺乏广泛的适用性。
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计算结果的有效性必须建立在企业的数据是真实的、正确的基础上,但在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尚未规范,企业经济活动中存在大量的粉饰报表,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利用财务指标进行量化的分析,可以直观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但在应用时无法对虚假的信息做出正确的财务危机预警。同时,财务危机预警无法对因特殊突发事件而造成的财务危机做出预警。
在财务危机预警研究中,由于构建模型的思路和理论基础不同,所使用的数据处理方法也不大相同。例如单变量模型中,由于“现金流量/总负债”指标只考虑了负债规模,而没有考虑负债的结构及流动性,对一些由于短期偿债能力不足而出现危机的企业存在较大的误判性;二是“净利润/总资产”这一指标没有结合资产的构成要素,因为不同的资产项目在企业盈利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相同的;三是单变量分析法因不同财务比率的预测方向与能力经常有相当大的差距,有时会产生对于同一企业使用了不同比率预测出不同结果的现象。单变量模型招致了许多批评,逐渐被多变量模型方法所取代。
二、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指标体系的改进
1.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的主体财务比率
企业持续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可以偿还债务,有好的盈利能力,有强的获现能力和现金流动能力。为了保证财务比率具有科学性和实际应用价值,作为构成财务指标的主体的财务比率,本文认为应当包括有关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获现能力、发展能力、现金流量5个方面的内容。
(1)偿债能力指标
企业的财务危机从资产存量的角度看,表现为企业总资产的账面价值低于总负债的账面价值,从《企业破产法》规定的角度来看,企业破产的界限为“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的亏损,不能偿还到期的债务”,过度举债是形成企业财务危机的“第一杀手”,偿债能力指标是构建财务危机系统指标体系的重要因素。
(2)盈利能力指标
不论是投资人、债权人还是企业的经营者都非常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一般说来,企业的盈利能力只涉及到正常营业的状况,非正常的营业状况,为了客观的评价投资人所关注的盈利能力可选择主营业务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报酬率。
(3)获现能力指标
企业利润最终需要转化为可以自由流动的资金才有意义,这个比率可用来衡量企业的获现能力。财务危机的爆发不完全取决于企业是否有盈利,企业如果有很大的盈利,但如果这些盈利转化为现金的能力不强的话,就无法应付日常的开支,那么企业就无法维持下去。评价企业的获现能力,应选择销售现金比率、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总资产现金流量比率。
(4)发展能力指标
发展能力是企业在生存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壮大实力的潜在能力,反映企业未来的市场扩张、规模壮大及利润增长的前景,是企业发展趋势的综合体现。为了反映企业未来资本扩张的能力,可选择销售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
(5)现金流量指标
从现金流量角度看,财务危机另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企业现金流入小于现金流出,即企业净现金流量为负数。净利润会受到经营者的控制,这种利润操作行为,导致财务信息失真,同时演绎成一种非常奇特、非常矛盾的状况:一方面企业账面有会计利润;另一方面,企业缺少现金支付能力。为了克服权责发生制所带来的人为操纵利润的弊端,人们在现金收付制的基础上,发展了现金流量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重点应是现金及其流动,为了反映企业的现金流量,可选择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债务总额比等指标。
2.财务危机预警改进指标体系
基于对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局限性,以及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特点的分析,本文认为适合我国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再从企业的获现能力、现金流的角度来选择关键性的财务指标,如表1:
表1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
三、财务危机预警的改进模型
1.线性改进模型的解释变量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选择了上述六个变量来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建立的判别函数为:
Z=a+b1x1+b2x2+b3x3+b4x4+b5x5+b6x6
其中:Z为判别函数,x1是速动比率,x2是资产净利率,x3是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x4是净利润增长率,x5是现金流动负债比,x6现金债务总额比,b1至b6为系数。
2.实际数据的计算
本文选用了表2的15家非破产和破产企业的统计资料:
表2非破产和破产企业的数据
进行回归计算得到:
Z=0.582+0.016x1+0.007x2+0.042x3+0.001x4+0.1829x5+
0.101x6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当Z值越大时,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不会陷入财务危机;当Z值越小,公司财务状况不好,公司可能陷入财务危机。
- 上一篇:侏罗纪公园的生物技术
- 下一篇:清廉文化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