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班级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14 03:05: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班主任班级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346-02
班级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人际交往能力。因此在班集体中班主任要为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采用各种教学管理手段实现最终的教育目标。学生在班级中与同学和班主任相处的时间要比与家长相处的时间多得多,可见,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建设良好班集体的重要性。为了建设良好的班集体,为学生提供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必须充分发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针对新时期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班主任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充分发挥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作用。在实践的基础上,班主任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分析班级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学习各种教育理论,改进自己的管理水平,提升自己的班级管理艺术。
1.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定位
班集体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在外力的作用下实现的,所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在学校教育中,班主任应承担起班级的设计者和领导者的角色,处理好班集体中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时期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主要承担着以下的角色。
1.1 科学的设计者。良好班级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历一个过程,从最初的松散集体到凝聚为一个积极向上的整体,班主任要为此付出很多的智慧和汗水。首先,班主任应当是个科学的设计者,从初期就应当对班级的规章制度和班级文化有个设想和长远的规划,在设计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确定班级目标,班级目标就像是海上的灯塔,不断引领班级同学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在确定班级目标时,不能天马行空,一方面要从班级同学的实际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另一方面要参考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学校的整体目标。此外,良好的班级文化也必不可少,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为学生创设融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班主任可以通过黑板报或日常主题班会的形式,强化班级文化,最终使班级文化在学生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1.2 专业的引导者。大多数班主任都是语文、数学、英语等某一门课的任课老师,虽然也有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背景,但是这方面的知识远远不够,尤其是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班主任来说,是个短板,为了防止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走弯路,班主任必须是专业的引导者。首先,班主任必须掌握多种专业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及管理学;其次,班主任应当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1.3 刚柔并济的领导者。班主任是班级管理中的领导者,树立个人权威至关重要,个人权威的树立并不是靠压制或威慑而应当靠班主任的个人魅力,班主任的学识、人品、个性,都对学生有着重要影响。首先,班主任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让学生产生崇拜之情。其次,班主任应该有仁爱之心,从自身出发为学生着想,关心学生的切身利益。除了课堂表现外,班主任还应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此外,教师还应当具备一定的幽默感,有时候班主任的幽默感能很好地调节班级气氛。总的来说,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该刚柔并济、赏罚分明、一视同仁,例如,班主任在惩罚学生之后,一定要向学生表示自己的关心和爱护。
1.4 志存高远的教育者。班主任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学生,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而不是只注重学生的眼前利益。班主任在管理班级中,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顶级人格放在首位,不应把学习成绩看作最终目标。学校教育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影响,班主任可以通过身体力行或讲道理、举例子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
2.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2.1 班主任对班级管理不够重视。现如今,很多班主任由于本身教学任务较重,没有过多的精力管理班级,他们认为班级管理只是管好班级纪律就行,往往忽视了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和班级整体氛围的营造。
2.2 班级管理方法过于死板。经过调查研究,现在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仍然沿用之前的方法,或一味地批评教育,或只是在班会上宣传灌输,这种方式,过于直接、呆板,学生不能深刻理解老师的意图,有时甚至会产生负面情绪。
2.3 与家长沟通不够。在班级管理中,一个班主任往往面对几十个学生,这就导致班主任并不会与每个学生家长都保持交流,很多班主任只是在家长会时,才会针对学生的问题与家长进行交流。
3.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
3.1 加强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重视程度。学校可以适当减轻班主任的教学任务,让班主任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班级管理上。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既要从宏观出发,重视班集体的整体目标和整体气氛,又要从微观入手,关注某个学生的心理情况,尤其是学习上的落后生和心理较脆弱的学生。
3.2 创新管理方法,鼓励引导学生。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还要创新管理手段和方法。例如,可以在运动会、秋游等班级活动中,渗透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还可以在班会中,运用各种游戏的方式,启发引导学生。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使学生对班主任有足够的信心、信任和尊重。班主任还要学会与学生沟通的艺术,沟通技巧和方式直接影响管理效果,严厉的批评往往会适得其反,必要的鼓励和适当的幽默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篇2
一、组建一支高素质的班干部队伍是提高班级凝聚力的有效保证
在班级管理中,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标准的班干部队伍,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得力助手,同时又是一项要求十分严格的工作。组建班干部队伍,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考查、评定、综合量化、民主评议,选出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优秀者,当选班干部成员,分别担任班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文艺委员、体育卫生委员和生活委员等,组建成班委会,并对班委会全体成员进行定期培训,从而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全面协助班主任工作,对全班进行全方位管理,此时选出的班委会成员的共同特点是:率先垂范、认真负责、表现突出。
通过班委会一段时间的工作发现,班级做好人好事的学生多了,违纪现象明显减少了,成绩普遍提高了。可见,班委会成员的正确评选和努力工作,切实推动了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了班级体的凝聚力。
二、对学困生的转化是提高班级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平时,大多数教师把提高优等生、尖子生的成绩看得很重,而忽视了学困生。殊不知学困生本身有着巨大的潜能,只要对其正确引导,学困生发生转化,他们成绩的提高幅度要远比优等生、尖子生高得多(当然,这里也不否认优等生、尖子生成绩的提高)。所以说,学困生的转化对班集体整体素质的提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做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笔者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自己的工作总会有收获。只要有付出,总会有回报。只是时间长短与收获大小的问题。做的时间越长,付出的心思越多,收获就会越大,效果就会越明显。
首先,平时多与学困生接触,多座谈,积极了解情况,发现其闪光点,及时予以肯定。学困生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爱动、好玩、比较活跃、小错不断、不拘小节;学习成绩落后,表现不积极;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信心不坚定等。针对这些特点,班主任应多从思想上开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认识到自己有好的一面,并鼓励其多做好事,学勤补拙;给学生打气,多表扬,增强其提高成绩的勇气,坚定其信念,最终使其“亲其师,信其道”。
其次,建立“一对一”帮辅小组。俗话说:近朱者赤。根据这种思路,首先,成立优等生与学困生结对的“一对一”帮辅小组。具体做法是:班主任分别与优等生、尖子生座谈。与优等生沟通,使其发扬乐于助人、积极主动的好品质,把帮助学困生转化,作为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认真对待并想办法解决,坚定自己的信心,一定能完成班主任交给的任务;其次,耐心、细致地做好帮辅对象的思想动员工作。与学困生座谈,说明原因,体现班主任及全班同学对其关心爱护,高度重视,他们并不是被遗忘的角落。带着感情去解决问题,消除学困生的心理压力和顾虑。然后让优等生和学困生座谈,统一认识。最后,采取调桌的方法,让优等生和学困生同桌,以利于帮辅。
经过一段时间的帮辅发现,学困生综合量化成绩显著地提高了,优等生的表现更加突出了,责任心更强了。帮辅小组的建立,对学困生的转化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多做家访,收获甚佳。在做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帮辅,启发教育,个别学困生仍然变化不大,收获很小。这时采取做家访的方法,到学生家中与家长一起探讨方法,解决问题。同一句话,一个例子,一个道理,由学生家长讲给学生听,效果往往比教师面对面说给学生,要好得多。父母毕竟对孩子更为了解,说服力更强,更容易使孩子的思想发生转变。通过家访给笔者很大启示,想要与学困生真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甚至是父子般的师徒关系,需要下一番功夫,在这一点上需要班主任深入研究和探讨。
篇3
学生入校后出现的不适应现象,主要是由于环境的变化使已有的心理结构和全新的信息输入不相符合,以致产生不平衡的缘故。解决学生入校时的不适应问题,主要有两种办法:一是减少环境的变化;另一种是改变心理结构,使之能对新经验起到同化作用,即适应。前一种办法,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很难实现,我们不可能保证学习环境、教师、教材等方面的不变化。因此,主要是通过后一种办法来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应该说学生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出现不平衡、不适应是难免的,有时还是必要的。许多研究证实,当一件事情和原有的心理结构完全符合或毫无相联时往往引不起人的兴奋和注意,因而也就不能促进学习。最好是使两者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当既有一致的又有不一致的因素时,才能激起人的好奇心和克服不一致的努力,而去建立新的平衡,去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要求。因此应使高中学生感到不同于小学和初中,但又有连续感,而不觉得难以适应,从而较顺利地、不断地从不平衡向平衡过渡,从不适应向适应过渡。在具体工作中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衔接。
1.生活环境的衔接教育。学生到了新的学校后面对的是一个新的环境。不同于初中的是高中学生大部分要住校,因此他们首先面临着如何自己照顾自己,解决最基本的吃住等生活问题。只有先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为以后适应学校生活奠定基础。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对学校的不适应主要是由于不能适应学校的住校生活引起的。因此,在新生入校后要及时解决他们的住宿场所、条件,同时还要及时让学生了解吃、住、学习的场所和行进路线,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2.学校发展历史的衔接教育。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历史,都有值得自豪的方面。学生在初中的三年学习阶段已经接受了原来的学校,在对新校的情况了解不够的情况下,心理上就难以接受甚至会产生不良的情绪。这时教师要及时让学生了解本校的发展历史、学校的特点以及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比较,使学生全面地了解新的学校,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自觉地接受和适应新的学校生活。
3.教育方法上的衔接。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模式,而高中阶段的管理又不同于初中。在初中阶段,教师参与学生活动的内容较多,对学生的管理主要还是一个半扶半放的管理形式。高中阶段强调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对学生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刚接触这样的管理要求,学生可能有些不适应。因此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工作中,不能在学生一入校就让学生接受教师的全新管理模式,要做好初中与高中管理方式的衔接,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这就要求班主任了解和掌握初中的学校和班级管理方式,可以请初中的班主任老师介绍他们在初中阶段的管理方式,也可以有重点地走访部分学生的初中班主任,了解其班级管理的措施,这样可在班级管理中做到与初中的管理模式相衔接,保证管理的连续性。
4.课程及任课教师的衔接。高中的学习无论是在课程的内容上还是在学习的深度以及学习方法上与初中都有很大的不同。任课教师的组成和教师的授课方式也有很大的变化。而在初中阶段学生对原有课程、教师的要求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认知模式,让他们一下子接受新的教师和课程往往存在着困难,这时,班主任老师要及时做好这方面的衔接工作,给学生介绍高中课程的特点、要求及学习安排,同时为任课教师与学生的接触和交流提供机会,让学生尽快了解任课教师的特点、生活、行为习惯以及授课方式,把新的认知内容纳入到已有的认知模式中,建立新的认知模式,这将利于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
5.心理发展上的衔接。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大部分升入高中的学生还是处在青春发育期。虽然到了高中以后,学校的要求与初中阶段有所不同,但并不意味着学生一到了高中心理就会有一个很快的发展,不能认为学生的心理就成熟起来。因此,无论是在平时的班级管理还是在日常的交往中,教师都要对学生的心理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把握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以及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在对学生提出要求时,要针对这个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管理措施,保证学生心理发展的健康和连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个班级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无论是对班级的班风建设,形成良好的班集体,还是对学生适应能力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素质教育的实施对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班主任老师应积极探索班级管理的新方法,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班级管理衔接构想提出的依据
1.选择新校是教育模式决定的。在现行的学校教育中,绝大多数学校实行的是非一贯制的教育模式。每一个学段结束后,学生要升学和择校,大量的学生到新的学校学习是一个必然趋势。但这些学生在到了新的学校后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要求往往感到不适应。如与初中相比,学习的内容、形式及学习方法都有了新的变化,不仅学习的内容加深,同时也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自觉性、独立性等都要加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校生活是班主任老师首先必须做好的工作。
2.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的实施对学生能力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还要培养其多方面的能力。而随着知识更新和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对人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学生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人只有适应环境、才能改造环境,创造更美好的未来。但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不是先天形成的,必须借助于后天的教育和引导。因此,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是学校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3.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决定的。中学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身体和心理都发生着剧烈的变化,青少年面临着更多的心理烦恼、困惑和问题。有的研究指出,这一阶段青少年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远比任何一个年龄段的人都要多。为及时处理好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防止各种心理障碍的产生,也要求必须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
篇4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素质;全员发展
目前,我国的初中班级管理存在一些问题。随着国家实行的教育体制改革,学生的全面发展已成为重中之重。而良好的班级管理水平,对班主任来说也是自身素质的体现。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组成部分,又是学生发展的平台。因此,班主任处理好班级管理在维护学校发展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关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提升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水平,也是落实素质教育、实现人才兴国的要求。
一、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素质研究的重要性
1.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国家的教育法规明确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这表明了要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而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初中班主任管理班级的素质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来说非常重要。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班级管理应该做到紧跟时代脚步,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高素质的人才[1]。
2.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而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因此,班主任管理班级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如果在班级管理中,每一位学生都受到了关注,学生的自尊心都受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得到了保护,也就实现了班主任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形成一种民主化的班级氛围。
二、初中班级管理现状分析
1.中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差
初中阶段是中学生的青春发展期,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在幼稚与成熟之间波动,反抗心理居于上游,自我表现的欲望比较强,好奇心也比较重。中学生在班级中受到班主任的约束,班主任采取一些措施来纠正他们身上的缺点,但是大部分学生仍然是屡教不改,这是由于他们所处年龄段的特点所致。面对着学习与老师及家长带来的压力与烦恼,面临着心理矛盾的交织缠绕,中学生的自我约束力是不够来抵抗这些心理与外界带来的压力与负担的。
2.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
中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比较强,而且自我存在感非常强,亟须得到身边人的认可与赞同。但是,某些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是一味简单说教,而没能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就无法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长此以往,学生的主体地位受不到重视,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效率也不高[2]。
三、全员发展视角下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实施措施
1.提升综合素质,培养管理能力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水平决定着一个班集体的质量。为此,需要培养班主任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引导班主任多读管理与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并且把书本上的知识与专业技能转化为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思想等,使班主任了解当前全新的教育理念与形式,获得理论方面的指导,学习一些专业技能。
2.加强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家长是班主任获取学生基本情况的重要来源,班主任可以与家长交流探讨,来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情况以及学生的最新心理动态。班主任要做到积极与家长沟通,互相交流。
3.建立民主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班级管理应该以“以人为本”为理念,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他们的想法与要求。班主任应该与学生共同制订合理的班级规范守则,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作为教育工作者的班主任,管理一个班集体的过程也是为学生服务的过程,老师既是教育者又是学生的引导者,所以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师益友的关系,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四、结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水平的体现。班主任要努力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加强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与学生共同建立规范、民主、科学的班级守则。通过学校、家长与班主任三方的努力,携手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邃霞.东莞市D初中班主任胜任力实证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4.
篇5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B-
0052-01
班级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单位,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班级管理既是一门重视理论的学科,又是一门讲究技巧的艺术。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如何有效管理班级值得每一位班主任深思和探索。笔者结合自身的班级管理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希望能够为各位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提供借鉴。
一、以情动人、以德服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工作中最常见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打造良好校园氛围的基础。班主任要重视管理工作中的情感投入,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要坚持以情动人、以德服人,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信任学生,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之中,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对班主任产生亲切感和信赖感,主动向班主任敞开心扉。
笔者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始终怀着一颗宽容无私的心,对学生付出了自己的爱心、耐心、恒心和信心,如亲自探望生病住院的学生,鼓励学生早日战胜病魔重返校园;为贫困学生捐款捐物,不让一位学生因家庭经济原因掉队;每天第一个进入教室,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对学困生进行特别辅导,或是与部分学生谈心,询问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等,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动向。在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下,笔者与学生的关系非常融洽,学生都愿意接受笔者的管理和教育,家长也给予了笔者充分的信任和较高的评价。
二、为人师表、率先垂范,规范自己的行为
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塑造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工程师,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是学校中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人,也是学生最容易信任的人,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持久的。因此班主任必须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素质,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作为一名拥有十几年教学经验的班主任,为了有充沛的精力管好学生,同时也为了给学生树立榜样,笔者长期以来风雨无阻,坚持每天晚上跑步;为培养学生的责任心,笔者率先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为了让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笔者首先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呵护学生的自尊心,从不讽刺挖苦学生。在笔者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作风、仪表的过程中,学生也逐渐受到熏陶和影响,与笔者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
三、展示自我、培养信心,开展特色管理
学生不仅要接受科学知识,还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班级的管理工作应尽量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注意创新性、趣味性和规范性的相互渗透、协调统一。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必要载体,能对学生起到一种无形的教育作用。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好校园广播、黑板报等阵地,为学生创造积极向上、活泼健康的课外活动展示平台,构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的素质。
笔者身为班主任,从学生一入学起,就将我班学生在学校中值得留念和记忆的经历用摄影机记录下来,如晚会、运动会、主题班会、郊游、球赛等,毕业之际特别将其剪辑成一张光盘,送给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有值得回忆的地方,让每位学生都能从中找回自信的感觉。
四、探索方法、改进策略,创新教学模式
篇6
关键词: 班主任 中职 班级管理
中职学生总体上讲,成绩基础差,厌学情绪严重,甚至沾染上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这就加大了中职班主任的管理难度和工作压力。而这些十七八岁的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也处于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所以中职学校的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管理者和引导者,对他们学业、技能和人格、道德的引导显得至关重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要做好中职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第一,充分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和性格、爱好等,多和学生进行深层次沟通,树立权威,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首先,要想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学习成绩等是前提条件。这就需要教师经常和学生、班干部、任课老师、宿舍管理员等沟通交流,交换信息。开学伊始,学生要认真填写家庭信息登记表。老师要经常在家访、家长会等活动中充分了解学生的课外学习情况,同时嘱咐家长要和教师形成良性互动,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中职学生相对来讲,学业成绩较差,整体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有待提高。有的学生如同一盘散沙,无组织、无纪律,经常违反班级规章制度;有的学生存在严重的厌学心理,对课堂知识提不起兴趣;有的学生喜欢浏览不健康的书籍和视频资料,沾染社会不良风气……很多学生中职毕业之后,就要进入社会,开始工作。导致他们对知识和教师没有敬畏之心,有时故意挑衅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严重有损班主任的威望,对以后的管理工作产生不良的示范效应。所以班主任要树立自己的威信,这样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严格遵守班级制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中职班主任要树立自己的威信,可以从多方面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首先,做知识的富有者。课本讲解中,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励精图治的求学态度,在知识的传授中游刃有余、左右逢源,获得学生的由衷敬佩和信任。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求学态度是作为一名老师的基本要求,把这项简单的工作做得不简单就可以赢得学生的尊重,从而服从老师的班级管理工作。其次,老师还应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言谈举止各方面对自己严格要求,大方、得体,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除了要把课程讲好之外,还要在班级管理、职称晋升等各方面做到优秀,比如争取获得优秀班主任、先进班集体、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让学生引以为豪,以班主任为榜样。
第二,完善班级管理制度,营造和谐、民主的班级氛围,选拔和任用优秀班干部,加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
首先,建立科学、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让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经常走进自习室、宿舍、操场、食堂,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成长经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频繁、良性的沟通,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班主任的关爱和帮助,使他们愿意倾诉自己的快乐和烦恼,亦师亦友的情谊更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
其次,选拔、任用优秀学生担任班干部,不仅可以削弱班主任自己的工作强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公开竞选、管理班级中感受到老师、同学的信任,增强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班干部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是班集体的领头羊,要严于律己、宽己待人,言行举止要做出表率,不再放纵自己的不良习惯,用自己优秀的学习成绩、出色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道德水准带动班集体良好学风和班风的形成。“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优秀的班干部队伍如同马力十足的火车头,带动整个班级的良性发展。在日常的行为习惯中潜移默化地带动其他学生向自己看齐。中职班主任还可以制定轮流担任班干部的制度,这样在丰富的文娱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展自己的视野,也可以让他们“在其位,谋其政”,体会班干部和普通集体成员的不同思考方式,从而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更加自觉地服从班级管理,增强集体向心力和凝聚力。班主任还要每周组织例会,对班干部的无私奉献进行积极肯定,但是更要集思广益,听取广大学生的合理化建议,不断提高班干部的班级管理水平。对于表现进步很大的学生也要及时在班会和家长会等场合进行表扬,学生的“虚荣心”得到满足以后,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第三,对学生一视同仁,不歧视学困生,多鼓励和肯定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准确定位,扬长避短。恩威并施,赏罚分明。
首先,中职学生普遍学习成绩较差,一直以来以学困生的身份在班级中得不到老师的关注和同学的仰慕,在家庭中时常忍受家长的责备。班主任应该懂得欣赏、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和表扬就会激发他们的斗志,点燃他们的生活热情,重塑自信。比如,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但是爱好体育运动,班主任就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运动会,获得表彰以后会增强其自信心和荣誉感。十七八岁的中职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老师要做伯乐,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过人之处。如学生的管理才能、运动天赋、演讲和辩论能力等都是可以加以表扬和重点栽培的潜能。老师应该一视同仁,以平等、真诚的姿态对待每个学生。改变过去单纯以成绩衡量学生的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和全面发展。因为中职的学生很多都要面临毕业后择业,走向社会,所以人格的健全、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比知识、技能更重要。中职班主任在保证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技能水平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尤其是在浮躁的社会风气中,教会学生正确的道德标准和为人处世原则,免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保证他们以最佳的职业技术和端正的处世态度步入社会,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脚踏实地地谱写人生路。
其次,恩威并施,赏罚分明。对于一些违反班主任管理底线的学生,要认真对待、严肃处理。当然不能简单、粗暴地解决,要恩威并施,言传身教,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老师的苦口婆心和严格管教是对自己的负责任。对赏罚分明、表现良好的同学要及时公开表扬,提高其自信心。对表现较差的同学,要适当批评,但要注意口气和场合。在尊重学生独立人格和自尊心的基础上,指出其言行的不当之处,正确引导。“仁者,爱人”。班主任要投入自己的真情,去温暖、感动学生,用细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班级的依赖感、归属感。
总之,中职班主任要在不断丰富学识、完善自我人格的基础上,和学生多沟通,多鼓励和肯定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班级氛围。用严格的纪律约束学生,用真心的关怀温暖学生,恩威并施,赏罚分明。表里如一,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榜样。为培养知识丰富、技术过硬、品行端正的优秀中职人才奉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江玉娥.浅谈中职班主任的管理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06):16.
篇7
一思量:班级的文化建没中“有爱”吗?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班级管理永恒的命题,时下,班主任常用的做法无非就是“胡萝卜”加“大棒”,即约束与激励机制。如果还有“第三种元素”,那就是班级文化建设了。有些班主任一谈到文化建设,无非就是搞几块文化墙、几块橱窗、几次演讲或文化内容的活动,就是单纯地把一个文化主题的内容、口号、标语张贴到教室的角角落落,认为这就达到目的了。而这种班级文化常常让人觉得“假、大、空”,不接地气,缺少人气,惹人生厌。
殊不知,所谓文化就是以文化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促进养成。其重心在“化”,这就是点化、融化、化解、化合,即深入骨髓、入脑入心、化腐朽为神奇的过程。其核心是要“有爱”。“浇树要浇根,育人要育心。”爱是教育的火焰,缺少了爱的文化,即便有再多的知识,也只像星光一样璀璨却遥远,而无法像火焰一样温暖人、感化人。生活中,学生需要的是一缕阳光、一份关怀、一袭花香;也需要一点理解、一点诚挚、一点温情……班主任的一句问候,一张笑脸,一个轻抚,都会让学生的心里存有春天,留有温暖。
文化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生活,让学生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有些班主任不愿意让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认为学生只要搞好学习就可以了,其它事用不着操心。我们可以想见,班级文化建设倘若缺少了学生的积圾主动建构,那么班级文化的形式再漂亮,也如海市蜃楼没有根基,无法浸润其内心,熏陶教化其言行。因此,班主任要注意把班级文化建设与不同阶段的学生成长需要结合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工夫。正如种子发芽需要良田沃土,品质的提升也离不开文化的“营养”。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寓教育于无形,处处体现慢慢浸润的人文之情,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嗅到文化的芳香,在感悟中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二思量:班级的规章制度让学生“信服”吗?
“没有信仰的人是空虚的废物,没有原则的人是无用的小人。”这是俄罗斯绘画大师列宾的名言,他指出了个人的成长需要信仰的支撑和制度的约束。同样,一个班级、一个学生的生存与发展也离不开精神支柱,离不开核心价值观指导,而精神支柱则是在长期的发展中通过教师的价值引领,并借助一定的规矩、制度加以约束才能实现。“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一个班级就是一个社会,它因着规章制度而有序和谐,也因其而充满温馨与活力。立规建章要从新生入学抓起,做到“全覆盖”。制度设计既要体现“刚性”权威,表达“必须如此”的硬约束,使之充满敬畏;又要坚持以人为本,充满阳光,体现“温暖”,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践行,为学生的健康发展铺平道路。
“制度挂在墙上,就是墙的温度,通过我们的手行使出去就有人的温度。”班级需要刚性管理,更需要柔性关怀。很多时候,正是因为制度有人性温度,使学生对制度更生出敬畏与尊重,更懂得了制度的真谛。班级制定规章制度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学生的权利和自由,而不应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羁绊、道德的敌人。真正的教育是人格的教育,它必须遵循教育所特有的行为规则和价值尺度,让整个班级充盈着学习、生活温的气息。然而,管理中,我们常常选择的则是“管教”,去关注哪些学生违纪了、哪些学生不听话、哪些学生容易走神,然后劈头盖脸地数落一顿,按班纪进行“量化管理”了事,老师心里不痛快,学生心里也不高兴。班主任,你是否知道学生为什么上课迟到,你是否清楚学生为什么愁容满面,你是否了解学生为什么不思进取……当学生出现了问题,你千万不要急于下结论,不要忙于“扣帽子”,不要不分青红皂白“量化管理”,要先了解一下前因后果,然后给予真诚的帮助和关怀,尝试一下,效果或许比照章办事好得多。
班主任,你的班级的规章制度是从哪儿来的?是从网络上生搬硬套来的,是从别的班级“复制、粘贴”来的,还是从你刚送走的毕业班级“传承”下来的,这样的规章制度符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吗?是否“吓着学生了”。你是不是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地开个班会,走进学生中间,听一听他们的心声和诉求,让制度与时俱进,更接地气、更有生机?这都有利于对规章制度的纠偏。
三思量:班级管理给予学生自由空间了吗?
时下,有的学校班级管理实行“一刀切”,统一进行“顶层设计”,统一规划整个年级的“主题”班会,统一要求班主任的备课、谈心记录等,一项项都有着明确具体的要求,耙幌疃家赋分,且都与绩效工资、评优晋职等挂钩,教师唯有按部就班,不可逾越雷池半步。萧规曹随,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也就“校唱班合”,每一条班规班纪都要赋分,且有“专人”负责,实行“”(规定时间、规定地点向班主任汇报)管理,每日一公布,每周一小结,就连节假日,也要跟踪“放飞”,电话“查询”。可以说,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生没有了自由的空间,何谈快乐地学习、幸福地成长?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在放松状态下记忆水平最高。社会学、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快乐最有生产力。可见,快乐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学生只有拥有快乐,才能激发出无限激情和能量。在这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放手”,就是充分理解、信任学生,给予其一定的自主支配权,倡导“你的地盘你做主”,自然、生态地成长。班主任要做的是为他们打开“绿灯”,做好服务、导好航、圆好梦。
教育从来就不是一份急功近利的事业,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收到成效的。教育的目的从来也不是把学生变成一个完人,只是让学生健康成长、有自我发展的动力。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该向铁匠学习,灵活选取“热加工”与“冷处理”的方法――对某些事情,一定要趁热打铁,及时解决;而对另一些难于处理的突发事件,则应延缓时间,给学生有反省、觉悟的余地,不妨“冷处理”。所谓“冷处理”,就是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钝化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矛盾,淡化教育痕迹,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进行自我教育。实践证明:“冷处理”有益于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清醒;“冷处理”有助于学生自我鞭策、自主教育。爱心支撑下的“冷处理”,常常会制造一种空灵的境界,此时无声,胜却有声,让学生下面具,心灵对话,大彻大悟。
四思量:特别的爱给予不一样的他们了吗?
有这么两则新闻:一则是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期末数学考了96分,而班上平均分是98分,于是,孩子的父亲自然将其纳入了“差等生”行列。另一则是一位大学生10年前毕业后,因为工作不顺利,自觉“没脸回家”,主动断绝了与家里的联系,四处流浪,穴居山洞。这两个故事让人揪心,引人深思:若父母、教师从小给孩子灌输分数至上,让孩子以为成功的标志就是考高分,就是挣得比别人多、过得比别人好,那么,功利化的教育将无益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培养和健康成长,容易滋生“为了别人而活”的负面情绪和“我不如别人”的自我矮化,影响自我价值的认定,甚至酿成悲剧。
“说出你的愿望,我将满足你。”每个学生都渴望听到这样的声音。每一个洋葱都有许多层,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故事,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差异性。然而,很多班主任往往简单地对学生予以分类:“有些学生是上等材料,可以用来雕琢艺术品;有些是中等之材,可以打磨成一个简单的小玩意儿;有些是下等材料,也许可以因陋就简地磨一下;有些干脆就是朽木不可雕了”在这样的理念驱使下,对上等之材的学生格外关照,对下等之材的学生,自然有所忽视:忽视他们的内心沮丧、失望,甚至看不起。
千人千面,适合的就是最好的。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班主任需多一些个性化考量,多一些差异化服务。一方面,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学生的个性总是独特的,有人脆弱,需要扶持;有人自卑,需要鼓励;有人缺乏自制,需要严格规范。班主任要尊重其个性,包容其不足,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绘就富有个性且精彩的人生故事,让他们都有各自的“获得感”。另一方面,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生态班级“需要教师当好生命的牧者,不要只盯着成绩与分数,不要急于收割,不要轻易否定;需要教师多一分耐心,多一分淡定,多一分宽容,多一分鼓励。”在这里,班主任不再是“园丁”,不要将学生们生长出的枝枝杈杈剪去,将其修理成自己脑中已有的满意模样,而是努力将自己成为学生真正的伙伴,在陪伴学生的过程中一同发展。如同《小白杨》歌词所唱的,“你长我也长”,关键是学生比老师更能长,这是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更为期待的?因为,每一个平凡的生长都通往春天。
篇8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摸索的艺术
任何事情都要讲究做事的方法和艺术,尤其是班主任对于班级的管理工作,更是需要教师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用科学的方法和与学生相处的艺术,以使班级管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教师需要怎样做,才能做好班级管理的工作呢?
1批评不良行为,通过表扬树立行为模范
有些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在学校中容易违法校规校纪,也有的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或者民主意识较强,对于校规校纪采取一种漠视的态度,甚至故意违法学校纪律,这样就导致教师的工作很难展开,尤其是一些同学具有带头作用,在班级中的号召力比较强,这样他如果带头违法纪律,会对班级风气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注意加强学生遵守校规校纪的意识。首先,加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教师应该使学生认识到校园是一个大的集体,需要一定的教学秩序来保障校园能够有序地运行和维护。学生作为学校的一员,是学校精神风貌建设的主人公,应该对学校负起高度的责任感。其次,使其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危害性。教师应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于学校以及其他同学带来的不良影响。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鲜明的正义感和明确的耻辱感,以遵守校规校纪为荣,以危害学校纪律为耻辱,使他因为自己的不良行为而感到羞耻。最后,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行为及时进行表扬或者处罚,让学生认识到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要有严厉的处罚措施。但是教师应该认识到处罚不是目的,更不应该成为教师发泄自己不满情绪的途径,而要起到一定的教育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有所畏惧,认识到必须对自己的错误行为付出代价;另外也可以借此对于其他学生起到教育作用。在批评不良行为的同时,还要为学生树立积极的榜样,使学生因错误的行为引以为戒,同时能够寻找到良好的榜样,成为自己行为的模范。
2以“练”代“罚”,善意地对待和处分违纪学生
很多学生对于教师的处罚会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要学会批评和处罚学生的艺术。有些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违反学校纪律,甚至不把教师的要求和批评放在眼里,教师就需要通过处罚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对其他学生起到警戒作用。但一般情况下,学生犯错大多是由于一些小的事情,这时候教师应该谨慎地使用处罚措施,可以采用一些积极的处罚方式,既能起到惩戒学生的目的,又不至于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而影响师生关系。比如,对于一些平时很安分偶尔违反纪律的学生,如果性格比较内向,与其他同学的交流比较少的学生,实施处罚措施可以是请她在课前做一次演讲,既是对她的挑战和锻炼,也能使她接受教训;而对于一些性格比较开朗、在众人面前较能放得开的学生,处罚措施可以是让他写一张书法作业,既能培养学生沉稳的性格,又能使他接受教训;而对于一些比较调皮捣蛋、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使其写检讨的方式,促使他深刻反思自己的错误。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写检讨的目的不是为了处罚他,而是帮助他反思自己最近的学习状态和日常行为,使其能够在教师的督促下实现自己批评和自我教育,有时候这种教育方式,会比教师的批评和处罚更能产生效果。
3以“退”为“进”,耐心地批评教育学生
篇9
根据以前做班主任的经验总结出了三个班主任管理方面的弊端:一、班内事务一手包办,精力不及,顾此失彼;二、“管”与“被管”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压抑,逆反心理产生的消极情绪使教师的教育收效甚微;三、一味苦干,缺少统筹安排,因此班级工作杂乱无章,学生一离开班主任的视线就违反纪律。面对以上三个问题,我开始探寻解决的方法,怎样才能寻求一种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从而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的科学管理方法呢?我首先想到的是让全班学生轮流做小班主任,但全班的学生个体差异很大,这样的方法对管理能力强的学生是个很好的锻炼,但对于管理能力差的学生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最后还得班主任亲自来处理。我教学的班级是七年级,人数也比较多,让一个七年级的学生去管理六十多人的班级确实有很多方面的困难。对于这些问题,我最后想到了化整为零的想法,把全班学生分成十二个小组,再通过推荐的方法选出一位能干的学生担任组长去做班级管理的工作。我把班级管理分为四大方面内容,即思想行为、学习、文娱体育、卫生,并分别确立若干个管理点,写出具体细则,让各位小班主任以细则为依据,按照“有章必遵,执章必严,违章必纠”的原则进行班务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一、思想行为
育才先育人,德育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它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方向,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方面,我以学生校内、校外的思想行为表现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设立十几个管理点来管理。上课不听课搞小动作的同学由小班主任提醒;下课同学们追逐、打架等违纪行为小班主任阻止并报告老师,同时老师推荐一些健康有益的游戏活动让小班主任带领大家一起玩;校外小班主任主要的任务就是关注学生的安全和学习行为,让老师能及时掌握学生在家里的情况,并能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二、学习
学习是学校教育的命脉,关系到办学质量和声誉,是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这时的小班主任发挥着监督和帮扶的作用,小班主任监督学生是否完成了当天的作业、预习和复习等学习任务,让同学们完成学业任务才能去活动玩耍,对于一些确实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扶,形成一个监督和互助的良好学习环境。
三、文娱体育
文体活动是调节学生情绪、培养学生多方面爱好所不可缺少的,抓好此项工作对促进文化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活跃班级的文娱活动,除了班级的活动由老师来主持外,在课间等时间由小班主任带领同学,根据每个同学的不同兴趣开展不同的活动。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也丰富了班级的文娱体育活动
四、卫生
洁净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学习的前提条件,也是一个班级文明的标志。搞好卫生对培养学生自我服务意识、提高学生的卫生习惯至关重要,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个方面,由小班主任监督学生的乱扔纸屑、吐痰和破坏公物等行为,一经发现,当天的卫生值日就由他来做,对做得好的组和个人给予表扬和一定的奖励。
篇10
一、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信任危机的现象透视
当前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信任危机,主要体现在班主任对自身能力、对学生和对教育法规的不信任等方面。
1 班主任对自身管理能力不信任
当前,一些中小学的部分教师不信任自身的班级管理能力,他们不敢当班主任,不愿当班主任。因班级管理问题酿成的师生冲突时有发生,使一部分班主任越来越对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不敢信任,甚至一些有多年班级管理经验的老班主任,也对自己的管理能力产生了怀疑,时常抱怨现在的孩子难管教、班级管理工作不好做。
2 班主任对学生不信任
在中小学,部分班主任不信任学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不信任学生的学业能力,即班主任不认可学生的学习技能和能力,不允许学生自主做出决策,不相信学生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当前的学习任务。班主任按照自己习得的学习方式来设计学生的学习方案。其次,不信任学生的个性,即班主任不相信学生的个性相对稳定性、可塑性和发展性。部分班主任通过在班级内安排“小间谍”等手段监视学生,让学生始终处在他律之中。再次,不信任学生的道德品质。尽管有些班主任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及其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都很熟悉,但可能并不真正理解它,以致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对某些学生的道德发展持怀疑态度,不相信他们的道德在总体上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忽视学生的内心体验和道德发展的渐进性和反复性特点,进而简单地采取一种灌输思想。
3 班主任对教育法规不信任
虽然我国已在多部教育法律、法规中赋予班主任对学生的管教权,但班主任不敢管教学生的现象仍一直存在。2009年8月,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十六条明确指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2009年9月6日,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就班主任的“批评权”进行了专门讨论,并在新浪网发起了相关调查,参与调查的有2000多人。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教师确实不敢批评学生”的比例仍然高达72,6%,这说明很多教师对教育法规并不信任。教师不信任教育法规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中小学的班级管理甚至只剩下片面的“赏识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二、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信任危机的原因分析
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班主任对学生缺乏深入了解
首先,中小学班主任不仅兼任学科教学,还有一些是学校的教学骨干,工作任务繁重,很少有富余的时间进行家访,从而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其次,当前社会生存压力巨大,孩子的父母或在外打工,或忙于工作,疏于与班主任联系。学生父母与班主任交流的缺失,影响了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再次,班级学生数额较多,也使班主任没有充足的时间与每个学生都进行深入的交流。基于以上原因,班主任缺乏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易造成师生间的信任障碍。
2 班主任工作的评价单一
长期以来,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主要依据其所授学科和所带班级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不是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绩效。学校追求升学率,家长追求学生的“高分”,使提高学生应试能力成为班主任工作的核心。班主任一切向“分数”看齐,关注成绩好的学生,信任成绩好的学生的学业能力,不信任中等生、差生的学业能力,整体上忽视学生的个性特征和道德品质,从而影响了他们对每个学生的信任、尊重,阻碍了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偏离了培养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
3 师生暴力冲突被过度宣传
近年来,有关中小学校园师生冲突的负面案例层出不穷,如四川攀枝花的女教师被学生家长罚跪逼疯,安徽长丰县一初中学生把教师手指砍掉,教师批评学生而致学生离家出走等。面对教师因信任学生、管教学生而付出巨大代价的案例,班主任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日常教育行为,审思自己对学生的信任,继而采取不信任学生、不管教学生的规避风险策略。
4 教育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虽在多部教育法律、法规中规定班主任有管教、批评学生的权利,然而,班主任管教权或批评权的范围、程序和方式均不太明确,依法操作性不高,尤其是关于体罚与变相体罚的法律界限很不明确,甚至有人提出了“心罚”的概念,致使班主任对教育法规的信任度降低。一旦出现师生冲突,执法者多站在保护弱者――学生的立场,加之教育法规的歧义性,使教师往往成为师生冲突的利益受损方,更降低了教师对教育法规的信任。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缩手缩脚,不敢批评学生,不敢行使管理班级的权利。
5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在中小学,部分班主任教育管理知识贫乏,教学实践智慧不足,又不虚心学习,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仍沿用“教育习俗”式的管教方法,实行粗暴管理、打骂策略。新教育法规禁止体罚学生、变相体罚学生,使持“棍棒教育”观念的老班主任面临严峻的班级管理能力考验。个别老班主任还因管教方式不当酿成了师生冲突的极端事故,这让班级管理能力不高的班主任们感到了恐惧,加剧了他们对自身班级管理能力的不信任,导致他们不愿当班主任,不敢管教学生,使班主任工作陷入无序状态。
三、班级管理中增强班主任信任的策略探讨
1 改进家访工作,深入了解学生
家访是实现沟通,促进学校和家庭形成教育合力的有效途径。班主任对学生深入、全面的了解离不开家访,班主任对学生的有效管教离不开与家长的合作。班主任如果没有足够时间对每一个学生家访,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建立家校合作管理的信任机制。对不能出席家长会的家长,班主任最好能单独家访,如果无法上门家访,至少应该电话访问。只有家校合作,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信任学生。
2 积极发展多元评价
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不能仅仅以升学率、学生成绩为标准,而应进行多元评价。不但要评价班主任的教学能力,更要评价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家长也应参与到评价中来,促使班主任定期家访,深入了解学生,增进家校合作。另外,还应让学生参与评价活动,对班主任深入班级程度、民主管理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评价。通过对班主任的全方位评价,促使班主任深入班级,了解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信任关系。
3 健全教育法规,进行积极宣传
目前,有关班主任批评权的规定虽然出台,但缺乏明确的实施细则。班主任难以把握操作的尺度。对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教育法规。如美国对学生的管教措施分为一般管教和重大违规事件惩戒,前者包括口头训诫、剥夺权利、课后留校、学业制裁等,后者包括短期停学、长期停学、惩罚性转学、体罚等。有了完善的操作细则,班主任就知道哪些可以管、采取什么方式管。另外,媒体对有争议的师生冲突案例,应采取积极的、正确的报道方式,还事件的本真面目,并追踪事件最终的处理结果,使班主任不至于对师生冲突的后果产生恐惧感。
4 加强师德建设,奖励优秀班主任,提升班主任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