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1-13 17:51: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急救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814-8824(2007)-4-0087-02
关键词 临床应急 急救护理
应急、急救护理观察与处理,是指由于病人的病情突然发生意外变化的或其它突然发生的事情,而又危及病人生命时,要求在现场第一线的护士,通过敏锐的观察快速作出判断,并采取有效的科学性强的救治措施,以应付迫切的需要来挽救病人的生命。如过敏性休克、心跳骤停、窒息、急性大出血等。从某种意议上讲对应急、急救护理观察与处理的质量好坏,能集中反映一个护士的技术才能和实际工作能力,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
1 资料
在临床护理观察个案中,应急、急救的病症究竟占多少?
根据本组材料来源的特点,按一般急救医学范围的诊断标准,在513例护理观察的个案中属于急救医学范围的个案,共计240例占46.78%,其余273例为非急救医学范围的个案,占53.22%,这个事实表明,在临床护理观察实践中,应急、急救的病症占有十分重要的比例。因此提高应急、急救的观察能力和处理能力,仍是今后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主要努力方向。
2 结果分析
对本组材料进一步分析,最常见的病症有哪些?在240例应急、急救病症个案的诊断中,最常见的前10位病症:居首位的是各种原因所导致的休克,共41例,占17.08%;其次昏迷31例,占12.92%;第3位是颅脑损伤24例,占10.00%;第4位是急性大出血18例,占7.5%;第5位是急性呼吸衰竭16例,占6.67%,第6位是严重胸外伤15例,占6.25%;第7位是心跳骤停13例,占5.4%;第8位是青霉素过敏11例,占4.58%;第9位是急性脑血管意外10例,占4.17%;第10位是腹部创伤9例,占3.75%。
3 临床应急、急救护理观察和处理的特点
和一般临床诊断、治疗工作大不相同,主要由于危及病人生命的病情变化往往是突然性的,因此计划性诊断,治疗措施相对很少,除了极少数情况下可以做到预见性外,大多数是随机的,因此,要求护士对应变的反应要快,应变能力要强,以应付迫切的需要或急救,这就是应急、急救病症最为明显而又突出的特点。这个特点突出体现在一个“急”字上,所谓“分秒必争”、“时间就是生命”也都是对应急、急救护理观察和处理的特点恰如其分的比喻。临床护士怎样来体现“急”字呢?临床应急、急救护理观察和处理的特点到底“急”在哪里呢?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的体现来探讨:
3.1 “急”在谁见谁上:“谁见谁上”是指观察而言,观察是第一位,就是说谁是最先、最早观察到的谁就要最及时地进行治疗处理,在临床中,应急、急救处理者主要是护士和医生,即便是护士一个,也得一边救治处理、一边大声疾呼,不能等待医生来处理,更不能离开现场去找医生。
3.2 “急”在当机立断:“断”就是判断、诊断、决断,抓住时机、毫不犹豫地作出判断,不能犹豫不决,不能等待百分之百的诊断依据,护士更不能等待医生来明确诊断。当然判断要正确,只有正确的判断才能做好正确的救治处理。
3.3 “急”在及时处理:“处理”就是指救治措施,要求对临床应急、急救的病人,必须采取有效的,科学性强的紧急救治措施,千方百计来挽救病人的生命。临床实践告诉我们护士往往是最先、最早、最及时的处理者,起到一般医生所起不到的作用。
3.4 “急”在急中生智:“智”是智谋,急中生智是在紧急的时候,猛然想出办法。在临床应急、急救处理过程中,往往护士在运用知识的时候,突然想出具体应变处理措施,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对挽救病人生命起到有效的作用。
4 护士心理的应激状态
护士在应急、急救护理观察和处理中的心理活动过程,根据现代心理学分析,往往是属于一种应激状态。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急状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必须迅速果断地作出反应。例如:护士遇到病人突然发生心跳骤停、窒息、急性呼吸衰竭,致命性心律紊乱、大出血、大咯血等病情变化时,刹那间护士的心身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这时,护士产生的特殊紧张的情绪体验,就是应激状态。在应激状态中,要求人们迅速地判断情况,瞬间做出选择,同时还会引起机体一系列的、明显的生理变化,如心跳、血压、呼吸、腺体活动以及紧张强度等都会发生变化。
临床护士在应激状态中,一般会有两种表现:
4.1 沉着果断、情急生智 护士在有准备的前提下在应激状态开始阶段,往往是动员身体各种潜能,使活动积极起来。如观察特别敏锐、思维特别迅速 、记忆特别清晰等,表现冷静沉着、忙而不乱、果断抉择、情急生智,以致能超乎寻常地应付应急、急救处理局面。
4.2 惊慌失措、不知所以 另一种情况,护士在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在应激状态动员阶段中,常常是身体各种活动抑制或紊乱,处于惊慌失措,一下子不知怎么办好,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不知道原因。
5 应急、急救护理观察与处理的基本规律
临床应急、急救护理观察和处理全过程的基本规律可以概括为:观察、判断、处理三结合。
5.1 观察就是谁见谁上,判断就是当机立断,处理就是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三者之间存在着的必然联系,形成了临床应急、急救护理观察和处理全过程的一个整体,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可能分割而孤立存在着。但是观察、判断、处理三结合,又不是简单的结合,观察是第一位,是首要的问题,没有观察又从何而来正确的当机立断和有效的及时处理呢?
篇2
“院前急救”指病人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实践证明,强化院前急救作用,普及公民的自救与互救知识,并提高公民的相应能力与水平,可提高急救成功率,减少伤残及死亡。本研究通过了解南京市高职高专学生急救知识认知与需求情况,为更好地普及现场急救知识,构建适宜的急救培训体系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11年9—11月,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选择南京市江苏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南京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健康职业学院4所高职院校进行调查。由于高职教育以培养技能为主,故理工类专业学生偏多,文科类学生偏少,所以文科专业样本量按适当比例缩减。共发放问卷620份,收回有效问卷594份,有效回收率为95.8%。其中男生282名,女生312名;工科学生226名,理科学生154名,文科学生34名,医科学生180名;一年级学生294名,二年级学生175名,三年级学生125名。平均年龄(19.95±1.19)岁。
1.2 方法 预先在4所学校各选1名教师作为调查者,集中统一培训;调查场所选在教室,当场发放调查问卷,当场填写并收回。
结合“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中关于院前急救的要求,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经咨询相关专家(临床专家2名、教学专家2名、双师型教师3名)修改2轮后形成问卷。问卷内容包括:(1)调查对象一般资料,包括学校、性别、年龄、年级、专业。(2)对院前急救知识的认知,包括一般急救常识(3个条目)、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现场抢救(4个条目)、创伤患者的现场抢救(5个条目)、常见伤害的现场救护(4个条目)、突发灾害的现场抢救(3个条目),共5个维度19个条目。采用单项选择题形式,答对1题得1分,答错或不答不得分。得分越高说明知识掌握程度越好。(3)对院前急救知识的学习现状及需求,学习现状调查采用单项选择题形式,包括是否参加过急救相关课程的学习、平时是否会自学相关书籍、是否有兴趣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等;学习需求调查采用多项选择题形式,包括想要学习的内容和希望采取的传授途径。
1.3 数据处理 问卷经核查后统一编号,用Excel软件录入,经SPSS 13.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统计方法包括统计描述和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急救知识知晓情况见表1。
594名高职学生急救知识总分最低2分,最高19分,平均(11.04±3.02)分。一般急救常识、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现场抢救、创伤患者的现场抢救、常见伤害的现场救护、突发灾害的现场抢救平均得分分别为(1.50±O.74),(2.40±1.25),(2.46±1.20),(2.34±1.03),(2.34±0.75)。不同专业学生急救知识得分分别为理科(10.14±2.51),工科(10.54±2.91),文科(11。32±2.46),医科(12.40±3.18),专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04,P<0.05)。
各问题中知晓率排前5位的依次是:120急救电话(93.4%)、火灾逃生(92.6%)、脊椎损伤病人不能随意搬运(83.0%)、中暑的现场救护(81.0%)、煤气中毒的现场救护(78.6%)。排后5位的依次是:普通伤口止血(20.4%)、心跳呼吸骤停抢救的黄金时间(27.6%)、“第一目击者”的意义(30.1%)、轻度烫伤的处理(36.2%)、成人心肺复苏术(41.4%)。
2.2 学习现状及需求
2.2.1 学习现状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只有40.7%表示曾经就读的学校开设过急救相关课程,33。3%的学生表示会在平时自学有关急救的书籍。在问及是否对急救知识感兴趣时,只有3.4%的学生表示不感兴趣。 [dylw.net提供写作论文和论文写作的服务]
2.2.2 学习愿望和需求关于大学生是否有必要学习一些急救知识的问题,51.0%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47.0%觉得有必要。当调查是否愿意学习常见的急救技术时,只有2.9%的学生选择不愿意。在最想学习的急救知识中排前3位的分别是:心肺复苏术(100.0%)、外伤止血包扎术(96.5%)、骨折的固定和搬运(95.3%)。最受学生欢迎的传授途径排前4位依次是:现场演示(92.3%)、社会实践(91.2%)、讲座(88.6%)和选修课(87.8%)。
3 讨论
3.1 应加强高职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 调查显示,只有3.4%的学生对急救知识没兴趣,只有2.9%的学生表示不愿意学习急救知识。与强烈的学习愿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急救知识的相对缺乏。有研究显示大部分高校在急救技能培训方面基本没有开展,即使已经开展的高校也存在培训覆盖面窄、培训内容不规范等情况。在校高职学生年轻好学,接受能力强,就业后活跃在生产生活第一线,规范培训后不仅可以成为积极施救的“第一目击者”,甚至可以通过指导家人、朋友或同学,为急救知识的普及贡献一份力量。
3.2 不同专业学生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 在所有调查者中,急救知识得分最高的是医学专业学生,其次是文科专业,最低的是理科专业。医科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的需要,急救知识得分最高。文科专业的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人文社科类知识涉及较多,但急救方面的知识仅限于理论上的简单介绍;而理工科院校很少举办有关急救方面的讲座,校园文化建设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急救知识的了解。
3.3 高职学生对不同急救知识的了解情况不尽相同调查显示,学生对于火灾逃生、煤气中毒的现场救护、中暑患者的现场救护、溺水救护、地震逃生的知识知晓率相对较高,均在60%以上。这与汶川地震后,社会、学校、媒体大范围、高强度的救生逃生知识普及和反复的逃生演练有关,而且汶川地震本身也给公民敲响了警钟,激起大家学习应对大型突发灾害的动力。而生活中常见事件如普通伤口的处理、轻度烫伤的处理、四肢骨折的处理等知识知晓率却很低,均在45%以下。会做成人心肺复苏术的同学仅占41.4%。这些知晓率最低的项目,恰恰是专家认为应优先在大学生中普及的项目。应对大型突发事件只是院前急救知识的一部分,如何规范科学的培训和普及院前急救知识,其内容和形式都有待进一步评估和改进。
3.4 学习内容选择的专业性、实践性较强高职学生最想学习的急救知识和技术排前3位的依次是:心肺复苏术、外伤止血包扎术、骨折的固定搬运术。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均属于技能型内容,实践性较强;同时这些项目在调查中也是得分最低的项目,说明高职学生已经认识到自己急救知识中欠缺的方面,并渴望通过有效途径获得。
3.5 学习途径的选择更倾向于增强实践训练的模式
高职学生最希望获得急救知识的途径排前4位的依次是:现场演示、社会实践、讲座、选修课。急救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dylw.net提供写作论文和论文写作的服务],仅阅读相关书籍或观看视频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据文献报道,选修课在众多培训途径中最受大学生青睐。建议校方可根据自身特点联合当地急救中心开设相关选修课程或系列培训讲座,多为学生创造操练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丰富知识结构,增强和提高全面素质。
4 参考文献
[1]张松峰.急危重症护理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7.
[2]潘涛,顾勤,顾振华,等.大学生应进行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J].江苏高教,2010(3):15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EB/OL]-[2008-02-05].http:∥gov.cn/gadt/2008-02/05/content_884068.htm.
[4]张军根.大学生急救技能培训的现况与对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8.
[5]许婷,许勤.高职高专学生院前急救知识与能力指标的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9):1127-1128.
[6]游新玲,牟小军,王晓利,等.广州市大学本科学生院前急救知识认知和需求情况调查[J].护理学报,2007,14(12):15-16.
[7]桂莉,曾友燕,陶红.医学院校大学生院前急救知识培训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3,23(5):331.
篇3
患有近视的那位也模模糊糊地看到了。于是,两人便鼓起勇气,奋力向小船游去。
游着游着,视力好的那位便停了下来,因为他看清了,那不是一艘小船,而是一截枯朽的木头。
但患有近视的人却并不知道那是一截木头,他还在奋力向前游着。当他终于游到目的地,并发现那竟然是一截枯朽的木头时,他已离岸不远了。
视力好的那位就这样在水里丧失了生命,而患有近视的那位却获得了新生。
有两个患有癌症的病人。一个人耳朵灵便,从医生的谈话中听到他们只能活三个月时间了。另一个人的耳朵有些背,别说偷听医生的谈话,就是你跟他直接说,他还听不大清。奇怪的是,他不但活过了三个月,到现在已是两年过去了,他还好好地活着。
在美国,有两家同样大小的公司,它们的总裁一个叫罗伯特,一个叫史蒂夫。罗伯特是一位精于算计的人,凡事都比别人看得长远。因为他早就预测到了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所以他决定将公司解散,还能给自己和员工们留一些生活费,不然到时肯定会负债累累。因为他分析到,在2008年,美国有30%的公司要倒闭,像他现在这样的小公司,肯定在那30%之中。
史蒂夫不但不是一个善于算计的人,甚至还给人一种愚笨的感觉。他憨憨地认为,未来永远是无法预测的,就算你将世界上最完美的计划放在他的面前,他也不会相信,因为未来还没有真正到来。
他觉得自己的公司只要能够生存一天,他就一定要让它支撑下去。结果,他的公司竟然奇迹般地度过了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最终,会算计的人将公司解散了,而不会算计的人,却将公司比以前办得更红火了。
篇4
担架搬运法 担架搬运是最常用的方法,适用于路程长、病情重的伤员。担架的种类很多,有帆布担架(将帆布固定在两根长木棒上)、绳索担架(用一根长的结实的绳子绕在两根长竹竿或木棒上)、被服担架(用两件衣服或长大衣翻袖向内成两管,插入两根木棒后再将纽扣仔细扣牢)、四轮担架(其硬度大。适合危重病人用)。搬运时由3―4人将病人抱上担架,使其头向外,以便于后面抬的人观察其病情变化。如病人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可将病人背部垫高,让病人处于半卧位,以利于缓解其呼吸困难。如病人腹部受伤,要叫病人屈曲双下肢、脚底踩在担架上,以松弛肌肤、减轻疼痛。如病人背部受伤则使其采取俯卧位。对脑出血的病人,应稍垫高其头部。
徒手搬运法 当在现场找不到任何搬运工具而病人伤情又不太重时,可用此法搬运。常用的主要有单人徒手搬运和双人徒手搬运。
单人徒手搬运:(1)扶持法:此法适用于搬运伤病较轻、不能行走的伤员,如头部外伤、锁骨骨折、上肢骨折、胸部骨折、头昏的伤病员。扶持时救护者站在伤病员一侧,将其臂放在自己肩、颈部,一手拉病人手腕,另一手扶住病人腰部行走。
(2)抱持法:适用于不能行走的伤病员,如较重的头、胸、腹及下肢伤或昏迷的病员。抱持时救护者蹲于病人一侧,一手托其背部,一手托其大腿,轻轻抱起病人,病人(神志清者)可用手扶住救护者的颈部。
(3)背负法:抢救者蹲在病员前面,与病人呈同一方向,微弯背部,将病人背起,对胸、腹受伤的病人不宜采用此法。如病人卧于地上、不能站立,则救护者躺于病人一侧,一手紧握伤员肩部,另一手抱起伤员的腿用力翻身,使其负于自己背上,慢慢站起来。
(4)拖拉法:用于在房屋垮塌、火灾现场或其它不便于直接抱、扶、背的急救现场,不论伤者神志清醒与否均可使用。抢救时救护者站在伤员背后,两手从其腋下伸到其胸前,先将伤者的双手交叉,再用自己的双手握紧伤病员的双手,并将自己的下颌放在其头顶上,使伤病员的背部紧靠在自己的胸前慢慢向后退着走到安全的地方,再进行其它救治。
双人徒手搬运:(1)椅托式:两救护员在伤员两侧,各以右和左膝跪地,将一手伸入患者大腿之下并互相握紧,另一手交叉扶住病员背部。
(2)拉车式:一人站在伤病员头部旁,两手插到伤病员腋下将其抱在胸前,一人站在伤病员脚部,用双手抓住伤病员的两膝关节,慢慢抬起病人。
(3)平拖式:两救护者站在伤病员同侧,一人用手臂抱住病人的肩部、腰部,另一人用手抱住病员的臀部,齐步平行走。
篇5
关键词:亲和力;凝聚力;感召力;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6-0016-01
人格,外延为人的品德、性格、气质和能力特征的总和。人格表征即人格魅力,品德、性格、气质、能力直接展示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表征,包括优秀品德及其亲和力,良好气质及其凝聚力,教育、教学艺术及其感召力。教师强健的人格和特有的人格表征,诠释了教师尊严,是教师尊严的最高形式,也是“素质教育”的成功要件。新时代教师,应具备特有的人格与人格表征,这样才能无愧于教师职业,无愧于民族的重托,更好地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一、优秀品德及其亲和力是教师尊严的政治资本
无数优秀教师的人生业绩展示:崇高的道德目标、高尚的道德水准,是教师人格特点之魂,是政治生命永远年轻的活力,是为国家无私奉献的不竭动力。我们教师面对着国家的后代、成长着的生产力,“崇高的道德目标”“高尚的道德水准”,完全可以升华为一种真正高贵的修养,并具体表现为教师特有的优秀品德。这种优秀品德,是自身对正义与义务的确立,是在道德上自我认识、自我选择、自我负责的体现,并以此作为自律评价标准。
这种优秀品德具有很强的自我展示,它使教师与学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共同凝结成生机勃发的德育。在德育实践中,教师做人堂堂正正,做事坦坦荡荡。这种亲和力,最终感化受教育者的心灵,净化人的精神世界,从而培养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硕果。这种亲和力,塑造成的道德力量,所向无敌,筑成整个中华民族的众志成城。
我们教师应珍爱这种优秀品德。要有灵魂、有头脑,注重思想的修养,人格的提升,并依此绘就教师尊严里最灿烂、最精彩的亮丽。
二、良好气质及其凝聚力是教师尊严的精神资质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榜样的力量,特殊的使命,同时也炼就了教师的特殊风骨,即良好的气质。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良好气质可以被注解为:在淡泊中的跋涉,在平和中的求索,在三尺讲台上的默默耕耘,在人生岁月中的奋力拼搏,也可以注解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由此可知:教师的良好气质,是教师的高风亮节,是一种刚硬的精神气质,是一种壁立千仞的节操。它的被展示,使教师能以哲人的睿智,无私者的博怀,轻功名、弃利禄,赢得笑傲势利的旷达和潇洒。
这种良好的气质,是教师的精神生活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善于合作、张扬个性、秉持自我,并在享受幸福体验时,凸现文明素养,彰显自身的崇高与尊严。
我们教师应以良好气质,以丰厚的精神、理性的才能,赋予自己一种大气。以自身气贯长虹的“人”的气概,帮助学生建构顶天立地的“人”的框架,赢得社会的真诚赞誉与衷心爱戴。
三、教育、教学艺术及其感召力是教师尊严的文化资源
“空袋子不能直立。”“无知必然无能,贫乏必然平庸。”这就从侧面讲了知识是我们构筑尊严的当然要素。新时代教师,必须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即教育、教学能力和文化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韩进之教授将其归结为七种能力: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观察能力,注意分配能力,思维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创造力,教育想象力,教育机智。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为艺术,教师还要继续进行教育、教学艺术的创生。而教育、教学艺术的创生,取决于主题教育、教学经验的丰富程度,教学能力的娴熟程度,更取决于其资源的积淀和广博。新时代教师,必须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这也是教师人格特点之精髓所在。
人类已创造了繁荣、灿烂、富丽的物质文化,纵横交织、井然有序的制度文化,千姿百态、深邃精湛、意蕴丰赡的精神文化。作为人类的一员,为之自豪的同时,应承接这些文化,习得这些文化。新时代教师把读书作为生活需要,热爱读书,积极收获,满怀虔诚的喜悦填充自己的“口袋”。他们有深度、有教养、有真知灼见,有才华,具备教育、教学艺术。这种教育、教学艺术,自然形成强大的感召力。教师的睿智博学,教师的聪颖卓绝,得到学生的尊崇、追随。师生通力成为传递文化的使者,共同完成“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使学生真正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表现为“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悠然神会”“深得吾心”。并为博大精深的知识瑰宝而“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表现出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
我们教师应储备这种文化资源。要切记:尊严来自实力,来自知识生成洞幽察微的深刻与能力,生命不止,追求不息。切记:一个内心世界丰赡的人,一个富有爱心和教养的人,一个具备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一个能唤起人们对生活热爱与柔情的人,一个“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人,才能骄傲地自称“有尊严的教师”。
综上所述:高尚的人格及人格表征,每每昭示着新时代教师的特殊风采;创造性的劳动及学习,时时演绎着新时代教师尊严的敦实厚重。优秀品质及其亲和力,良好气质及其凝聚力,教育、教学艺术及其感召力,是新时代教师的基本功,是完成教育总任务的基本条件,是崛起教师尊严丰碑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6
浪费时间,总是期待不劳而获的人终归被时代所抛弃。人是惰性动物,不说服自己就不会去干一件事。在现在这个竞争的时代,不去超越自己,就会被时代所抛弃。想要超越自己,就要把握每一分每一秒,时间一去不复返。错过的就不会重来。霍桑在研究过程中做了大量的笔记,他就是一个勤于动手记下他的每一个思想的人。他总是能够随时记下他所想到的大量的观点,而这些观点便成为了日后他进一步学习的珍贵材料,为他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伟人们总是在孤独中成就其伟业,人是耐不住寂寞的,但他们能克服自己在孤独中完成梦想。我们首先应该给自己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并确定一个理想的奋斗目标,然后扎扎实实地奋斗下去;当把所有的精力和努力都集中在这个目标上的时候,获得成功的时日也将为期不远了。所谓的投机态度就是单纯地认为任何学习都能或早或晚地为自己带来好处,以致于毫无方向地学习,没有任何计划和特定的目标。
要成为伟大的艺术家则必须要有明确的理念和目标。如果一位画家想将多种理念和思路体现在同一张画布上面,并将所有的理念不分主次地同等看待的话,那么那位画家一定不会成为画坛巨匠。真正的画家总是能够细致入微地体察到不同理念所具有的不同表现手法和程度。
其实,人们在面临目标的选择时也是如此。在整个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论上帝赋予我们多么深的智慧与潜能,不论我们的学识达到何等深厚的地步,我们身上一定都会存在某种核心的精神和才能,其他的才能只能作为陪衬。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才能使自身的各种能力各归其位,使它们能够在各自的位置上发挥最大的作用。否则,囫囵吞枣地对待我们所有的知识和才能,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我走向成功所必需的东西的话,不仅会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终将一事无成、白费功夫。
很多年轻人在小的时候就被告知要树立远大的志向,但是任何目标都应该与自己真正的兴趣和内心的需求相吻合。如果你总是报以侥幸心理,先确定一个目标,然后期待在行动的过程中做出适当的调整或者变更的话,那么即使你树立的目标再远大、再宏伟,也只是昙花一现,毫无价值可言。
篇7
1、杜松子酒具有抗菌消炎、保护皮肤及利水消肿的作用,因此体内患有炎症的患者可以适量饮用,女性及减肥人群在日常生活中适量食用也有益身体。
2、三高患者或心脏病患者不宜饮用,因为酒精会使血压升高,容易导致血管破裂,对身体的伤害很大,而肝病及胃肠道疾病患者也应慎食。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一、饮酒驾驶。是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血液酒精含量小于80毫克/100毫升,属于饮酒驾驶机动车。
行政责任: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指非营运),处暂扣6个月驾证、1000元至2000元罚款、扣12分。若因饮酒驾驶处罚一次后再次饮酒驾驶的,处10日以下拘留再加1000元至2000元罚款、并吊销驾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处15日拘留、5000元罚款、吊销驾证、且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证;
饮酒后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终生不得重新取得驾证!(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1至2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财产损失3万元以上不足6万元的事故)。
民事责任: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二、醉酒驾驶。是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血液酒精含量达到8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属于醉酒驾驶机动车。
刑事责任:
若是单纯醉酒驾驶,并未构成其他犯罪的,以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即处拘役(1至6个月)+ 罚金(具体多少由法官根据情节等因素决定)。
有上述危驾犯罪行为,同时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涉嫌的罪名可能会有:交通肇事罪、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交通肇事罪,一般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有逃逸或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其他罪名的责任此处省略。
行政责任: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指非营运),吊销驾证 + 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吊销驾证 + 10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证;若10年后依法取得驾证后,也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醉酒后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终身不得再取得驾证!
篇9
[关键词]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挑战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6.072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6-0-01
21世纪以来,人类进入经济时代。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因此,相关企业负责人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在企业内部制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从而真正推动企业发展。由此可见,加强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对企业未来的稳定快速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机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各大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内部员工的稳定性,积极学习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以稳定整个企业的发展。但改变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目前,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仍存在很多问题。
1.1 薪酬奖励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都实行薪酬奖励制度,但由于没有很好地落实实施,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仍存在很大问题,如分配不合理、薪酬结构不科学等。且工资、奖金及福利等是企业薪酬的重要分配形式,但企业却往往忽视这些因素的重要性,最终导致薪酬奖励无法顺利实施,阻碍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1.2 对人力资源缺乏准确评价
在企业中,往往会将工龄、学历等因素作为评价员工能力的标准。这种方法虽然简捷直接,但会使一些工龄短的员工对工作失去信心。因此,单纯利用学历和工龄评价员工,会直接影响员工的积极性,从而阻碍企业整体发展。
1.3 管理方式落后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采取的管理方式都属于生产型管理方式,这种方式主要偏向管物、管事,而不注重对员工的素质培养,这严重忽视了以人为本的根本宗旨。长此以往,会阻碍企业的快速发展。
2 企业激励员工的具体措施
2.1 重视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力度
企业要想得到更好更快地发展,不仅要不断提升其经济水平,更要注重技术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企业要想推动科技发展,必须重视人力资源质量,这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根本要求。努力开发人力资源,不仅可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而且还可增强内部员工凝聚力。为此,企业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招聘员工时,明确自身态度和目的,以便更快地吸引优秀人才就职。第二,定期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或成立相关培训部门,将理论融于实际,不断提高广大员工的综合素质。
2.2 保证公平公正
人力资源激励制度必须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实施。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公平公正原则。每一个员工都是企业的一份子,都有其自身优势,企业在给予其奖金、升职等奖励时,要根据员工的自身能力和日常表现,公平公正地进行分配。保障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非常重要,直接关系整个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要坚决杜绝不公平的现象,切实保障员工利益。
2.3 建立奖罚相应的激励制度
企业的良好发展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努力。为提高内部凝聚力,企业要实行有效的奖罚机制,使员工明确自身的责任义务,强化其责任意识。更重要的是,企业不能一味地惩罚员工,这只会增加他们的消极情绪,从而影响其工作效率。
2.4 创建团队精神
企业的良好发展不仅需要管理者的英明领导,更需要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这要求企业员工要有一定的团队精神,提高企业内部凝聚力。同时,企业还可安排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其进取心,推动企业整体发展。企业要给予员工更多的自利,让每一位员工都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充分发挥自身能力,提高员工自信心,激发员工的活跃思维,为企业创造更多财富。
3 结 语
当前我国正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社会当中,企业的良好发展对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义。目前,各大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相关负责人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和解决这个问题,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立人才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员工的自身价值,通过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推动企业快速稳定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吴静.高校后勤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13(5):52-54.
篇10
关键词:星级酒店 实习人才 就业
酒店是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企业,科技含量相对较低,人才的含义更多地体现在员工的整体素质上。多项调查显示,尽管近年来酒店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的比例在上升,但与我国旅游业的地位和发展速度不相适应。在未来竞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酒店员工素质偏低,就容易造成服务质量下降,竞争手段单一,缺乏发展后劲。因此,酒店人力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酒店发展的一个瓶颈,拥有一支具有优秀综合素质,经过系统理论教育的本专类旅游专业的大学生生队伍就成为酒店提高自身素质的捷径。
一、当前我国酒店实习生流失率高的客观情况及主要原因
(一)酒店工作内容的特殊性
目前酒店的实际管理过程中,普遍有重实践轻理论的倾向。从事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的服务工作也是大学生员工必须经历的阶段,并且为期不短。另外,员工稍有不慎就会招来各种各样的埋怨和投诉,甚至要遭受各种不合理的责难和非议。这对于长期以来作为父母宠儿、社会骄子的自尊心强烈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二)传统社会观念影响
传统观念认为酒店服务是侍候人的工作,从业者的社会地位低人一等,这种观念仍然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对大学生择业的影响很大,即使大学生自身对在酒店就业的性质和前景有充分的认识和信心,还要过亲戚朋友的面子关、心理关。其次,酒店服务对象在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上一般比员工要优越,这些容易使员工产生自卑感和反叛心理。 传统观念不可能在短期内发生根本的转变,这些社会观念对我国旅游管理本科生择业的影响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
二、酒店实习生管理存在的主观问题
(一)忽视实习生的职业发展规划
当前酒店仍然沿用传统的“人事管理”的思想来应对今天复杂多变的人力资源环境,管理者的工作重心就是招员工、发工资,对酒店正式员工尚且没有长远的人力资源规划,更何况实习学生。酒店钟情于“人才快餐”,关注短期效益,虽然也意识到人才流失的成本损失,但也不愿意投入资源培养新人。
(二)重相貌、轻能力,降低实习生的行业认可
酒店在实习生使用的过程中,片面的注重容貌、身高、体态等外在因素,往往将所谓形象气质好的实习生放置重要的实习岗位,且对其工作水平的高低与能力却放宽条件,而那些个人外在形象不出众的实习学生,虽辛勤工作却频频得不到领导重用与赏识。
(三)薪酬福利水平较低
酒店实学生的实习补助低于酒店正式员工。以太原市酒店行业为参照,实习生补助明显少于酒店正式员工,且差距过大,笔者认为,酒店照顾正式员工有情可原,但应适当缩小收入差距,既有利于提高实习生工作热情,也有利于对正式员工工作的鞭策。
(四)沟通不畅与环境挤出效应
从“学校人”到“酒店人”是一次重大的角色转换,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和障碍需要克服;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际关系,心理难免会有不同程度的不安和恐惧,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日渐累积将会严重影响员工的情绪和工作表现,最终对工作环境和企业产生“离心力”。
三、创新管理模式,留住实习人才
(一)动之以情,以酒店文化吸引实习人才
1、加强酒店文化建设,以酒店文化温暖人心。酒店企业文化是酒店企业的灵魂,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吸收和接纳不同酒店管理模式的精髓,容忍员工个性上的缺陷和不足。管理者应作员工的朋友,主动了解员工的困难和要求,并尽力帮助解决。使员工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都能感受到酒店的温暖。2)全面推行员工参与,提高实习生主人翁意识。在知识经济时代,员工对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的成长更为重视,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实习生更加需要这种企业的重视和认同。
2、晓之以理,制定并实施人才长期发展规划,提供实习生发展空间
(1)设计科学合理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酒店应该对每一位员工设计其职业发展规划;尤其是对大学生等高素质人才的职业发展要有一套明确的规划方案,使其能够看到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2)建立实用有效的交叉培训制度。交叉培训是一种员工通过接受额外服务技巧的培训来满足不止一个工作岗位需要的培训方式。
3、诱之以利,配套完善的薪酬福利制度
(1)改变传统的薪酬设计理念,注重员工核心能力考核。(2)完善福利制度,消除后顾之忧。除职业发展机会外,员工对企业的工资福利最为重视,因而,完善员工的福利与保险制度,不仅可以提高员工在酒店工作的安全感,对实习学生而言,也就意味着“酒店不再是青春饭”,稳住实习学生心态,消除实习学生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张建宏.用好实习生[J].酒店现代化,2005(8).
[2]马明.浅谈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实习[J].泰安师专学报[2001(3)
[3]刘曙霞.实习生的特殊价值[N].中国旅游报,2002.10.30
[4]李祝舜.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改革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1(2)
[5]吴水田.浅谈酒店管理专业实习中的几个问题[J].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10)
[6]陈新华.谈旅游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的作用[J].昌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 上一篇:幼儿体育活动方案
- 下一篇:对中国画艺术审美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