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的好坏范文

时间:2023-11-13 17:51: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技发展的好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技发展的好坏

篇1

【关键词】科技管理;体制;创新;改革

1 我国科技管理体制

1.1 我国科技管理体制现状

科技管理体制的建设对我国科技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科技管理体制的好坏也决定了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水平。我国的科技管理体制在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改变过去中央集中统一管理的模式,科研活动有了较大的自由度,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成熟的科技管理体制相比仍有不少差距。

1.1.1 科研活动行政化管理

我国的科技管理体制以行政化管理为主体,行政色彩过浓,缺少适应科研活动审批、评价和监管机制,对科技管理的鼓励不够,不同科研部门的壁垒较深,科技资源分散。各种科研项目通过项目汇报、经费审批等方式来组织,各种会议、文件的需要通过政府管理机构才得到允许,我国的科技管理体制没有与企业经济紧密联系。这种行政化的管理方式使得科研项目经费流向被行政机构所决定,这种外行管理的方式降低了科研活动效率,影响了科研活动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导致学术腐败。我国科技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科技发展的瓶颈,只有得到进一步改革才能保证科技发展战略的实施。

1.1.2 科技人才分配不均

由于我对专业技术人员户籍、编制等因素管理严格,对人才调配不够灵活,致使人才分配不均,一些单位人才匮乏,另外的科研机构却人才过多,使得人才使用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地域发展不平衡,地区经济差异大,也加剧了人才过多向发达地区涌入,导致部分地址科研人才稀缺,这些都对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提出了挑战。在对科技人才的任用中,行政化的管理方式过于繁琐,科技管理体制中过多的行政事务浪费了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时间,降低了科研效率和创新能力。

1.1.3 对科技创新缺乏保护

科技创新在如今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被视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我国科技管理体制对科技创新保护仍有待提高,学术造假、剽窃专利的情形屡见不鲜,在保护知识产权法律不健全的情况下,这些行为无法得到根本的抑制,一些山寨产品更是大行其道,降低了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与热情。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与对科技创新的管理体制密切相关,国外发达国家对知识产品和创新的保护投入巨大,而且有着完善的科技评估与保护体系,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环境,重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这些都是发达国家先进和成熟的经验,值得我国在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中重视与借鉴。

1.1.4 缺乏核心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核心科技创新对国家的科技发展而言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缺乏核心科技创新是我国长期的问题,众多企业中拥有核心技术的凤毛麟角,很多研发成果都是二次开发和加工,薄弱的创新能力这使得我国企业进一步研发和抢占市场时受制于人;而我国自己研发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很低,仅为10%左右,远低于国外,这也导致了我国的科技创新对国民经济贡献过低。我国科技创新体制对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不足,没有发挥指导性的作用,科研项目与市场项目脱节,科技管理部门没有做好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对接,降低了科技工作者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积极性,浪费了科研成果与资源。

1.2 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2.1 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在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面前,科技创新是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提高科技创新能必须改革落后的科技管理体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使得科研活动更好的为全社会贡献力量,使得科技管理体制在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中起到科技资源配置作用,因此,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2.2 科技管理体制亟待提高效率

我国现有科技管理体制下,行政管理机构过多,对于相似的科研项目重复立项,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之家没有协同合作机制,投入不足和浪费的现象严重,造成了整个科研体系的低效。不同部门对科研的投入分散,缺乏整合支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效率较低。

2 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建议

2.1 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促进作用

我国的科技管理体制中的科研主体谁高校与科研机构,担负着我国科研重大项目的责任,而企业在这个体制中作用较小,也就导致账了企业和科研院所之家的隔膜,成为了两个独立的研究体系,也造成了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分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也在于此,一个健康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要求科技与经济发展不能分离,在科技创新扮演越来越重的角色的市场经济中,企业应该再科技创新中扮演更为关键的一员,科技管理体制中应该加大对企业的扶持,促进企业在科研方面与科研院所相互合作,让科研院所中的专家去接触生产实践,提升创新成果转化率,重点支持产学研结合的项目,努力改变目前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主的情况。对企业科研项目加大重视,提高投入,并且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作为验收标准,促使科技创新转化为经济成果。

2.2 优化科技管理体制中各方的职能

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要求管理方式的创新,目前我国的管理部门对科技项目的规划、审批、执行一条龙似的管理,这种决策、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管理造成了科研体系整体的低效和不透明。发达国家的科研管理体制中,科研项目的决策、执行、监督各由不同的部门管理,每个环节简洁高效,相互制约。科研基金由专门的科研基金管理部门负责对科研项目预算、审批和管理。科技管理部门可以专门对投入的项目进行评价和项目跟踪管理,使得科研经费使用更加透明,管理更加客观独立。同时对项目实施的监督加大重视,完善监督机制,对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项目成果加大考核,由科技管理行政部门和科研院所自身共同监督,提高项目执行效率。

2.3 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

人才是科技创新中的动力之源,也是科技发展的核心因素,在现有科技管理体制的基层上,应当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有限解决科技人才的户籍、编制问题,建立创新人才专项资金,对青年科研人才和欠发达地区的科技工作者增加资金投入,保证他们的科研活动顺利进行,重点培养杰出的创新科技人才,为我国科技发展事业储备人才。对于科研团队同样加强重视,现在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需要不同领域专家的合作,设立科研团队基金,保证科研团队的培养和建设,促进我国科技发展。

3 结语

我国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决定了未来我国科技发展的趋势,在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今天,应该加快对就体制的改革,为科研机构和科研人才提供优越的发展环境,激励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发展,使得科技创新成果更好的转化为生产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涛,张瑞.论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J].科技管理研究,2012(12).

[2]赖志杰.创新体系下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03).

篇2

摘要:通过回顾车站在科技管理方面的主要工作,分析目前工作状况以及科技项目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加强车站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从完善机制、人才资源开发、项目过程控制管理几方面内容简要阐明加强车站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的几点看法和推动科技进步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车站;科技;项目;管理

随着铁路现代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大量的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投入运用,要适应这种新形势、新变化,必须用科学的思想、现代化的手段来管理企业,走以科技促发展、用科技保安全、靠科技创效益的发展道路。而车站科技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铁路系统科技发展水平,因此,抓好车站科技项目管理,不断深化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成为车站科技发展迫切需要改善提高的重要工作。

一、对项目和项目管理的认识

对科技管理部门来说,项目是一个很熟悉的词汇,通常是指规划、计划、方案、工程、任务等,申报项目、确立项目、实施项目、验收项目、评审项目是每个科管人员都耳熟能详的业务流程,但从项目管理的专业化角度,项目和项目管理的真正内涵和规律还未被真正理解,项目通常是一次性的工作任务,项目管理是对整个过程全方位的管理,项目和项目管理组成为项目管理系统知识体系,是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运用众多的管理知识和技术的集合。因此学习、研究和应用项目的涵义以及项目管理的方法,对科管人员来说,意义非凡。

二、车站当前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车站的科技项目管理是对车站各部门的科研项目情况进行严谨的需求调研、慎重筛选出科技含量高的课题、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对确立的科技项目进行过程监测、进度控制、完成后的验收办理、鉴定评审等管理。近年来,车站创造了一些科技成果,但随着铁路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特别是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后的重大变化和设备方面质的飞跃对铁路科技发展带来了极深远的影响,这些新变化造成车站科技项目管理出现许多不适应的方面。

1.在思想认识方面还有局限。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车站在科技管理方面存有落后的思想观念,认为车站管理是传统的生产管理,对经验的需求高于技术,对科技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明确的科技工作方针目标,自主管理能力比较差,科技创新的源动力不足,安于现状,不求进取,自身的科技工作基础比较薄弱。

2.管理体制建设滞后。车站的管理制度建设相对滞后,自05年以来车站制定的科技管理办法未能与时俱进加以修订,造成研发过程中出现程序不规范,课题重申报轻管理,少数立项课题拖延时间,仓促研发形成结题质量不高等现象。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造成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低下,参与和关心程度不够。一些自主研发的项目经费不能及时落实,成本支出上有困难。

3.科技人才建设缺乏创新。科技人才是企业科技进步与发展的战略资源,随着铁路装备现代化加速推进,铁路职工技能不适应的矛盾也日益突显,拥有现代科技知识和先进技术水平的科技人才尤其缺乏,车站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引进人才的途径比较少,加上工作条件、福利待遇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使得铁路的人才需求难以满足。另一方面,车站的培训力度不够,培养的方向侧重于一线生产岗位的实践和锻炼,注重经验的培养,开展科研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举措较少。这都对车站的科技人才的储备造成很大影响。

三、加强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的几点想法

1.完善机制,提高科技管理的规范化。一是应进一步完善领导组织机制,确立科技管理网络。成立科技管理职能部门及科管专(兼)职人员,担负起贯彻路局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落实科技工作计划、制定适合车站的科技工作目标和科技管理实施细则、推进车站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的责任。二是应进一步健全、完善科技管理制度。要针对车站科技工作的薄弱环节,从制度上给予加强规范。使科技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如制定项目立项的流程、课题管理的方法、科技经费的使用、科技奖励办法、人才培养制度等。三是应进一步明确车站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以车站的行车安全、运输组织和经营管理的需求为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保安全、增效益、提高管理水平方面的科技课题上。

篇3

一、年工作完成情况

顺利完成厂工程施工总进度计划的编写,1工作期间。完成施工期间各时段进度控制分析演讲,还完成了施工方案变卦的技术文件编写及结构设计任务,年根据施工局要求,编写了科技发展工作管理方法》及科研项目可行性研究。

施工一队负责技术和质量管理工作。其中上支洞混凝土回填工程,2同年6月调入西龙池施工局。完成混凝土浇筑量多m3

由于刚参与现场施工工作,上支洞工作期间。现场经验缺乏和洞室浇筑的施工特点,给混凝土施工进度带来这样那样的影响。回填浇筑的施工特点限制了混凝土入仓方式的不同,加之输送距离过大,导致混凝土泵送时多次出现堵管问题。混凝土出现堵管问题原因很多,大体可由以下几点造成:现场施工人员没有严格依照泵送混凝土浇筑要求打料;拌合站对混凝土的和易性控制不够;混凝土输送距离过大;混凝土配合设计中资料配比不妥等。此期间,一方面多次和外协对现场施工人员沟通,督导他严格依照泵送混凝土浇筑方法施工;另一方面,与实验室主人协商,就针对混凝土和易性问题做了较好的解决方法。对于钢管回填混凝土出现空腔问题,也做过多次浇筑试验,要求外协队施工人员依照浇筑工艺及浇筑顺序进行振捣,但效果也微乎其微。究其原因,也许因为施工队疏于振捣所致,也许因为施工工艺不妥而致。但对于斜井浇筑,此期间,已加大了对施工队施工人员督促力度,要求勤于振捣,并改变施工工艺,来防止空腔现象再次发生。

主要完成闸门井上部结构工程和交通工程,3从月底开始负责闸门井及其他工程土建工作。混凝土浇筑5156m3钢筋制安133t石方开挖300多m31闸门井已浇筑至el1488.0m2已浇筑高程1482.5m交通桥45桥墩已浇筑至el1496.4m

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工程局对外声誉的好坏。自己在任职期间严格依照国家有关工程法规办事,闸门井工程属施工局在西龙池项目的形象工程。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对于不合规范的混凝土及钢筋坚决不予使用,从而防止了因工程资料使用不当发生工程质量事故的可能。今年月份,就甲供资料水泥重量缺乏问题的及时发现,给工程质量保证发明条件,也给施工局挽回一定经济损失。对于闸门井混凝土外观质量问题,上级领导也很重视,当时已按要求进行了处置,其结果还是能够保证外观质量要求的

二、存在问题及经验教训

影响闸门井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对于闸门井工程而言。外协队的施工技术力量及施工设备的投入也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整体质量,闸门井工程施工队技术力量相对能够保证,但其设备投入对于后续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的保证仍是一大挑战。这样给明年闸门井质量控制带来隐患。首先,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好坏与采用的钢模板质量有着直接关系,闸门井现使用的模板均为预报废模板。外表凸凹不平,破损严重,使混凝土外观难以保证。其次,混凝土所使用钢筋保管场地仍是一大问题,钢筋,不加任何保护,风吹日晒难免会有腐蚀现象,倘若使用将对工程质量也是很大隐患。明年开工前,应对以上问题及早作出解决。

篇4

一、年工作完成情况:

1、在工作期间,顺利完成厂工程施工总进度计划的编写,完成施工期间各时段进度控制分析报告,还完成了施工方案变更的技术文件编写及结构设计任务,根据施工局要求,编写了《科技发展工作管理办法》及科研项目可行性研究。

2、同年6月调入西龙池施工局,在施工一队负责技术和质量管理工作。其中上支洞混凝土回填工程,完成混凝土浇筑量多立方米。

在上支洞工作期间,由于刚参加现场施工工作,现场经验不足和洞室浇筑的施工特点,给混凝土施工进度带来这样那样的影响。回填浇筑的施工特点限制了混凝土入仓方式的不同,加之输送距离过大,导致混凝土泵送时多次出现堵管问题。混凝土出现堵管问题原因很多,大体可由以下几点造成:现场施工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泵送混凝土浇筑要求打料;拌合站对混凝土的和易性控制不够;混凝土输送距离过大;混凝土配合设计中材料配比不妥等。在此期间,一方面多次和外协对现场施工人员沟通,督导他们严格按照泵送混凝土浇筑方法施工;另一方面,与实验室主人协商,就针对混凝土和易性问题做了较好的解决方法。对于钢管回填混凝土出现空腔问题,也做过多次浇筑试验,要求外协队施工人员按照浇筑工艺及浇筑顺序进行振捣,但效果也微乎其微。究其原因,也许因为施工队疏于振捣所致,也许因为施工工艺不妥而致。但对于斜井浇筑,在此期间,已加大了对施工队施工人员督促力度,要求勤于振捣,并改变施工工艺,来避免空腔现象再次发生。

3、从8月底开始负责闸门井及其他工程土建工作,主要完成闸门井上部结构工程和交通工程,混凝土浇筑5156立方米,钢筋制安133t,石方开挖300多立方米,1闸门井已浇筑至el1488.0m,2已浇筑高程1482.5m,交通桥4、5桥墩已浇筑至el1496.4m。

闸门井工程属施工局在西龙池项目的形象工程,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工程局对外声誉的好坏。本人在任职期间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工程法规办事,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对于不合标准的混凝土及钢筋坚决不予使用,从而避免了因工程材料使用不当发生工程质量事故的可能。今年10月份,就甲供材料水泥重量不足问题的及时发现,给工程质量保证创造条件,也给施工局挽回一定经济损失。对于闸门井混凝土外观质量问题,上级领导也很重视,当时已按要求进行了处理,其结果还是能够保证外观质量要求的。

二、存在问题及经验教训

对于闸门井工程而言,影响闸门井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外协队的施工技术力量及施工设备的投入也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整体质量,闸门井工程施工队技术力量相对能够保证,但其设备投入对于后续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的保证仍是一大挑战。这样给明年闸门井质量控制带来隐患。首先,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好坏与采用的钢模板质量有着直接关系,闸门井现使用的模板均为预报废模板。表面凸凹不平,破损严重,使混凝土外观难以保证。其次,混凝土所使用钢筋保存场地仍是一大问题,钢筋,不加任何保护,风吹日晒难免会有腐蚀现象,倘若使用将对工程质量也是很大隐患。明年开工前,应对以上问题及早作出解决。

篇5

开始在施工局工程部工作,本人至2011年参加工作以来。任工程技术员职务,负责施工局各承建项目的施工进度管理,工程技术管理及施工局科技发展工作。06年6月,由于各种原因调入西龙池施工局工作,任施工一队质检员职务,负责06标上库土建工程技术和质量管理工作。67月份主要负责上支洞的技术及质量管理工作,8月以后一直负责闸门井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任职期间,严格按照施工局管理法规、办法履行职责,没有出现过较大技术和质量事故。

一、2011年工作完成情况:

顺利完成厂工程施工总进度计划的编写,1工作期间。完成施工期间各时段进度控制分析报告,还完成了施工方案变更的技术文件编写及结构设计任务,06年根据施工局要求,编写了科技发展工作管理办法》及科研项目可行性研究。

施工一队负责技术和质量管理工作。其中上支洞混凝土回填工程,2同年6月调入西龙池施工局。完成混凝土浇筑量2000多m3

由于刚参加现场施工工作,上支洞工作期间。现场经验不足和洞室浇筑的施工特点,给混凝土施工进度带来这样那样的影响。回填浇筑的施工特点限制了混凝土入仓方式的不同,加之输送距离过大,导致混凝土泵送时多次出现堵管问题。混凝土出现堵管问题原因很多,大体可由以下几点造成:现场施工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泵送混凝土浇筑要求打料;拌合站对混凝土的和易性控制不够;混凝土输送距离过大;混凝土配合设计中材料配比不妥等。此期间,一方面多次和外协对现场施工人员沟通,督导他严格按照泵送混凝土浇筑方法施工;另一方面,与实验室主人协商,就针对混凝土和易性问题做了较好的解决方法。对于钢管回填混凝土出现空腔问题,也做过多次浇筑试验,要求外协队施工人员按照浇筑工艺及浇筑顺序进行振捣,但效果也微乎其微。究其原因,也许因为施工队疏于振捣所致,也许因为施工工艺不妥而致。但对于斜井浇筑,此期间,已加大了对施工队施工人员督促力度,要求勤于振捣,并改变施工工艺,来避免空腔现象再次发生。

主要完成闸门井上部结构工程和交通工程,3从8月底开始负责闸门井及其他工程土建工作。混凝土浇筑5156m3钢筋制安133t石方开挖300多m31#闸门井已浇筑至EL1488.0m2#已浇筑高程1482.5m交通桥4#5#桥墩已浇筑至EL1496.4m

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工程局对外声誉的好坏。本人在任职期间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工程法规办事,闸门井工程属施工局在西龙池项目的形象工程。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对于不合标准的混凝土及钢筋坚决不予使用,从而避免了因工程材料使用不当发生工程质量事故的可能。今年10月份,就甲供材料水泥重量不足问题的及时发现,给工程质量保证创造条件,也给施工局挽回一定经济损失。对于闸门井混凝土外观质量问题,上级领导也很重视,当时已按要求进行了处理,其结果还是能够保证外观质量要求的。

二、存在问题及经验教训

篇6

关键词 科技;传播;新闻效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4-0001-01

科技新闻是新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类型,其介绍的内容多是先进的科技成果、科技前沿知识,以及科技先进人物等,这些先进、新颖的人和事是社会所关注的新闻,受众对这类新闻更加具有好奇心,为此,相关新闻传播单位和人员要加强重视,提升科技新闻的传播效果。

1 从科技传播视角衡量科技新闻传播效果

科技是现如今社会发展和前进的主要动力,对于我国的发展更是至关重要,通过先进的科技能够促使我国社会转型升级,为人民创造更多的财富,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让社会和群众了解科技的发展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既能够满足群众的好奇心理,又能展示国家的进步和发展,还能创新国家发展战略。科技新闻传播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新闻工作,需要引起相关从业者的重视,在工作中要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的传播能力。

对科技新闻传播的效果进行评价,可以发现传播工作中的诸多问题,明确改进工作方向,对新闻传播工作有着积极的实践意义。科技新闻传播的对象主要是普通群众,群众接受程度的好坏是传播工作的主要衡量标准。因此,科技新闻传播的高效性,不仅体现在新闻传播的形式、方式、手段不断完善和范围、内容不断深化上,体现在科技知识和新闻信息的大规模的、多向互动的、快速的扩散上,还要体现在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科学伦理道德的有效传播上[ 1 ]。

2 科技新闻高效传播的维度

2.1 传播形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闻的传播方式也在不断进行改变,从最早的报纸,到电视,再到互联网,每一种传播方式都发挥出了其应有的作用,目前,这几种传播方式仍在发挥着自身的作用。科技新闻要更加灵活和多样化,引起群众的更多关注,电视新闻和互联网新闻能够满足这一目的,其能够灵活展示科技新闻信息,能够让观众理解,成为公众理解科学的双向活动。

2.2 传播速度

科技新闻在传播过程中,要做到快速响应、快速传播,这样能够有效地表现出科技的特点和价值,有利于群众第一时间掌握科技信息,把科技转化为产品进行生产,时间效率大幅提升。科技新闻与其他的新闻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其要准确、及时地公开,例如在“玉兔号”月球车着陆过程中,通过电视直播能够让观众感受到科技的进步,感受到自己国家的强大,受众的需求被极大满足。

2.3 传播规模

电视科技新闻的受众是全体社会成员,当受众的规模足够多时,新闻传播的价值就会增加,如果受众范围较小,即使科技新闻的价值很高,也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所以新闻的规模也是影响新闻效果的关键[ 2 ]。

2.4 科技新闻本身的价值

科技新闻传播要想获得最佳的效果,除了要满足以上条件之外,还应当保证科技本身具有较大的传播价值,如果科技新闻中的科技含量较低,观众会失去观看的欲望,因此,在选择科技新闻的内容时,要选择推广价值更高的、最新、最前沿的科技内容,着重选择那些观众还不了解的科技成果,这样能够激发观众的观看热情,让新闻传播的效果提高。

3 提高科技新闻传播效果的措施

3.1 增强新闻通俗性,用好科技背景知识

许多科技内容对普通群众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要想让普通群众了解科技新闻的内涵,要适当降低科技新闻在内容方面的难度,通过采用平实的表达手法,使其更加平易近人。例如,可以在进入正题之前阐述一下新闻的背景,增强科技新闻的故事性和可读性,让观众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同时,又不能失去科技新闻的客观真实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观众,提高新闻传播的效果。

科技新闻与其他的新闻存在较大的差异,科技新闻的内容大多是探索出来的新知识、新原理,即使是该专业的人员也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所以,在传播的过程中,可以将这些新闻简单化处理,将其与观众的生活联系起来,例如,某个科技原理能够降低药物的副作用,新闻内容就应当以群众常见的药物进行举例,阐述副作用降低的程度,让观众能够一目了然,从而增强科技新闻的传播效果。

3.2 将深奥的科技知识化作通俗易懂的语言

观众在观看电视科技新闻时,会将自身的背景知识当作是理解新闻内容的主要依据,如果新闻的内容超过了观众的背景范畴,观众的接受效果就会降低,为了避免出现这种问题,新闻传播者要将深奥的科技简单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阐述,让更多的观众能够接受和理解,阐述过程中可以通过案例、故事、动画等方式来降低科技知识的理解难度,并联系人们生活中的经验,尽量让每一位观众能够看懂[3]。

3.3 新闻编辑人员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

从事一线新闻工作的人员是新闻的主要制作者,这些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新闻的质量,当这些人员对需要播报的科技知识不甚了解时,科技新闻的水平就会降低,而在现实情况中这种问题较为常见,许多科技新闻编辑者都属于“门外汉”,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学习,其自身对科技内容都不了解,则很难顺利制作出高水平的科技新闻。所以,相关从业者需要加强科技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做到术业有专攻,切忌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在报道科技新闻时做好功课,才能为观众营造更好的观看体验。

3.4 用好角度,激发观众兴趣

科技新闻的切入点不同,其带来的新闻效果也会有所不同,为此,在制作新闻时,需要找准切入点,选择观众更能够接受的角度,不断进行创新,例如,名著《红楼梦》在医学人员眼中是一本医学宝典,在建筑者眼中是一部古代建筑著作。科技新闻也是如此,找准角度能够让科技新闻更好地被人们接受。只有当新闻报道与读者自身经历和生活相似或相近的时候才容易激起读者的兴趣,增加传播效果。因此,深入理解科技新闻素材,选好角度,尽量将报道与大多数受众的角度契合的报道,才会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4 结论

总之,现如今社会科技发展迅速,科技新闻的数量也在增加,观众在观看科技新闻时,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只有降低新闻的理解难度,提高新闻的价值和趣味性,才能让观众乐于观看。相关从业者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在编辑新闻时选择更好的角度,提高新闻的整体价值,提高新闻传播效果,让科技新闻焕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篇7

21世纪的今天是科技发展的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机械工程的任何一个领域已经实现基本的普及。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人工成本,降低了设备的损耗。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每一次的进步创新,都带动了整个机械行业前进的步伐。在机械工程的设计和研发领域,更为依赖计算机技术,其的地位不可替代,带来的效益不可估量。深入的探究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工程的实际应用是非常必要的。

2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现状

在现如今的机械制造这个行业中,为保证生产加工的顺利进行和完成,对机械设备上的熟练操作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前提。设备的改进和创新,将影响着整个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就目前而言我国工业化水平较其他国家还处于较低水平,出现的问题还需要解决。而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极大的促进了机械制造业的改善。

(1)机械设备的更新。由于机械设备的昂贵费用,使得企业不能及时的拿出资金,来进行设备的更新换代。致使长期使用老旧的设备,企业的生产技术提高不上去,得不到高效率,投入得不到回报,严重者导致有的企业的倒闭。

(2)机械设备的养护。将新进的设备仪器的投入生产,使得企业得到了高额的回报,有个别的领导片面追求短暂的高收益,或因赶进度、抢工期等原因,迫使机械设备高负荷运转,得不到应有的仪器养护,没有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加快了仪器设备的老化,使得企业花更多的钱去购进新的仪器。

(3)机械设备的维修。由于一些的企业对于生产细节的不注意和片面的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忽略了设备所出现的问题,再加上得不到得及时更新和养护,或多或少的造成了一定安全隐患,长此以往,随着隐患的堆积,可能会导致大面积的设备瘫痪和停运。

3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机械设计作为机械生产的前提,决定着机械性能的好坏,是机械工程的重要组成单元,而且设计的好坏绝大部分取决于设计的过程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上。而在机械设计的每个环节都需要计算机技术来提供帮助。图形的设计,编辑,和数据的计算等繁琐而又麻烦的工序都可用计算机进行替代,以简化操作步骤,避免在时间等方面的浪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计在机械设计的每个环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制造简称为“CAD”,是机械设计者在计算机的协助下设计完成设计工作中的制图、工程分析、模型构建等工作。通过工程分析和模型的构建,可以在设计过程中将图纸进行不断地修改和逐渐完善,设计出满意的方案。工程中CAD的应用。在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的双重作用下,通过对生产产品的描述、工程分析、和图形化设计,使得设计工作更加简便和高效。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使得设计工作者跟计算机联系的更加紧密,而且在处理信息、修改信息、和分析信息等领域充分体现自己的优势。运用CAD可以绘制几何实体造型,工件的注释与标注、参数化设计等。而且其不仅仅可以当做通用设计工具而且也可以将通用设计工具转换为某些专用的设计系统。

(2)计算机辅助工程。计算机辅助工程即“CAE”是基于三维建模,并以机械工程和科学技术作为操作背景,从生产产品的设计研发阶段开始,综合应用计算力学、计算数学,和使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仿真和结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中无法分析的复杂问题,使其简单化,层次化。力求符合实际的生产需要,设计出最佳的设计方案。工程中CAE的应用。应用一般的流程和自身的基础,建立几何模型和有限元模型。而这些模型中包括网络分化、系统的组合和支离等。对强度应力、刚度(变形和应力)、振动模态等方面进行机械结构的分析。

4机械加工制造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制造又称“CAM”,是以计算机作为技术支持,完成生产从准备流程到制造流程的各项工作项目的设计、管理、控制。其涵盖了规划刀具路径、控制刀位位置以及NC代码的生成等。工程中CAM的应用。为产品加工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其中包含了提前对工艺流程、加工零件的数控数据编程,装配机器的程序编写等准备工作。工艺流程,是研究零件加工过程中所需的加工手段,加工顺序和加工环境等,以往需要由熟练操作的技术人员才能进行操作,现在只需将操作数据输入到设备上,没有很多经验的人员也能很顺利的进行操作。数控数据编辑,按照编程的模式和先前所掌握的编程语言在NC机床上对零件加工进行工序的编辑工作,由于NC程序的编辑也随着科技的发展在进步,所以较以前而言已经变得简单化。装配机器的程序编写,目前很多的企业在零件加工方面面还是应用机床的比较多,但是在装配上装配机器还是有较大的应用,因此熟练应用计算机编程,有利于使得工作流程的简单化,快捷化。

5计算机的监控检测

在设备正常运行下,难免不会出现纰漏,但是有时出现的肉眼看不出来的问题,这就需要计算机设备来进行生产产品的检验,计算机采集、分析、存储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数据,实施实时不间断的监控。计算机监控可分为直接监控、监督监控、分层监控、和多元化监控。

6结束语

篇8

关键词:科技;道德;关系

中图分类号:B82-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11-0000-02

一、科技与道德的内涵

要理清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首先必须搞清楚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基本含义。在人类的早期,科学没有分类,是指人类知识的总汇,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所谓科学,就是人类探求客观物质世界的结构及其运动与变化的规律而进行的一种特殊的认识与实践活动,它是通过理性的批判、分析、综合等一系列的逻辑过程,以及想象、直觉、灵感等非逻辑的过程,来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构成一定的理论体系。科学的本质特征是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科学的基本要求是尊重不同的意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科学的灵魂在于不断探索、不断创造。科学不仅是一种理论体系,它更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动过程,因此科学也是推动物质文明昌盛、精神文明进步、政治文明发展、促进社会结构变革的最根本动力。“技术”是一种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应用于实践的方法。在人类社会发展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技术主要来源于人们的实践,与科学没有必然的联系。近现代以来,科学推动技术不断进步,出现了科学技术,并且科学和技术日益融为一体并互相促进。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认为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的反应并为经济社会服务。道德作为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越来越大,科学技术与道德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一方面,科学技术活动是人类揭示和掌握自然规律并利用规律的过程,是人类改善生存条件、实现自我超越的实践活动;另一方面,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方式,是为了让整个人类追求“善”,包括个人的,团体的,社会的“善”,是使人类社会更加和谐发展。科技活动要体现有利于人类社会和谐发展和个人自我完善的目的,这是人类所有活动的最高目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否能够实现这一目的,从根本上决定了科技活动是否实现了与人类道德价值取向的一致性。由此可见科技和道德之间不是两个互不相干的分离体,它们两者之间有着共同的目的性,在现实社会和人类的实践活动中相互作用,互相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关于科技与道德的几种观点

科技与道德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而存在,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的争论形成了许多不同观点。概括起来,大体上可将其分为无关论、对立论和统一论三种。

(一)无关论。科技与道德无关论又称科技中立论或道德无用论。经验论者休谟认为,把人类知识分为“事实知识”和“价值知识”,且认为这两类知识毫不相干,伦理学在科学之外。这种观点在西方近代中、后期的科技伦理学领域占据统治地位,为多数人接受。逻辑实证主义者维特根斯坦也认为,科学是关于真伪的判断,伦理道德是关于善恶的判断,二者分属人的理性和感情两个不同领域,互不相干。因此科学家的信条应是:凡是能做的就去做,不必受什么“良心”“人道”之类伦理道德的约束。无关论者认为:科学研究的目的是追求真理,因而判断科技知识的标准是真与假,而不是道德上的好与坏;工程建设所依据的是自然界本身的客观法则,判断技术发明与应用的标准是先进与落后,而不是道德上的善与恶。因此科技本身是价值中立的,它不是伦理道德的研究对象。

按照的观点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我们认为科技和道德也同样不是分割的,两者之间有联系。科技是探求“真”,探求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科技发生作用过程中的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后果,这个后果就会对人类社会有着必然的影响,社会的道德就要按照标准来规范这个结果,如果违背就会扰乱整个社会的秩序,人们将面临不可想象的后果。社会要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规范来调节人与人的关系,每个人都要自觉遵循和尊重调节规范。那么作为科技也同样要遵守社会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就是道德的底线,是最低的道德要求。突破了这个底线科技就会变成洪水猛兽,对社会的影响后果是灾难性的。只要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发展,就都要遵守我们人类的道德规范,只有这样整个社会才会有序健康运行。科技是由人来操作的,在操作的过程中每个操作者也就是我们的科技工作者有着目的性的,那么作为人类社会的一员,科技工作者也要遵循社会的法律法规,这是任何和会都有自己的规范和要求。法律法规就是我们最低的道德要求,是道德的底线。

(二)对立论。这种观点认为,科技发展与道德伦理相冲突,社会的科技发展越快,人们的道德困惑就越多,道德水准就越低。道家老子认为“为学日增,为道日损”,他把文明视为罪恶,把人类发展史视为堕落史,主张放弃文明。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科技进步与人类道德水平提高是对立的,一切科技皆源于卑鄙目的:天文学源于占星术迷信,几何学源于贪婪,物理学源于无聊的好奇。卢梭在《论科技与艺术》中写到,“科技与艺术的诞生,是出于我们的罪恶”,“科技与艺术日益进步,可是人类却变得越来越坏了”,“随着科技与艺术的完善,我们的灵魂腐化了……随着科技与艺术之光的增强,美德消失了”。他认为科技家的产生是人类的不幸,并向往“幸福的无知状态”。现代西方仍有一些人认为,科技的进步是以人类道德的堕落为代价的,现代科技的发展造成了社会伦理基础不可挽回的破坏。对立论者认为,人类的罪恶不但没有随科技进步而消失,相反,却因高科技的使用而变本加厉。对立论把社会道德的失范归咎于科技进步,认为科技与道德就是逆向运动的看法是偏颇的。

在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人们见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威力,同时认识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我们巨大的物质财富的过程中,也给我们带来挑战。的观点是要辩证的看待一个事物。科技产生的后果有好的方面也就有不好的方面,这是我们人类按照自己的道德标准给它定义的,但是这里要澄清的就是科技是否就是道德沦陷的决定力量?这个问题值得商榷,伦理道德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约定俗成的调节规范,它的变化也是多方面影响的结果。上面决定论的观点把科技说成是道德沦陷的决定因素是有失偏颇的。科学技术本身是没有好与坏的,它只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工具。如果把工具当成决定因素这是不科学的观点。

(三)同一论。科技与道德同一论认为,科技进步与道德伦理进步是同向运动的。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就是这种观点的代表。在他看来,没有人有意作恶或无意为善,一个人除非知道什么是德性,知道克己、勇敢、正直和虔诚及其对立面的意义,否则就不会具有德性。爱尔维修和霍尔巴赫认为,科技越发达,物质财富越丰富,就越能使个人得到幸福,越能使社会达到和谐,从而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同一论认为,对于社会的发展,只有科技才是至高无上的,而道德总是附属的或苍白无力的。

这种观点对道德的相对独立性估计不足,对道德的作用认识不够。伦理道德规范的好可能会对社会发展产生良好的效果,如果相反,那么后果也可能是灾难。例如我们的核技术,人类如果用来发电,那么会对社会进步发展产生有利影响,如果用于战争,将是对人类的毁灭性打击。这种观点只看到了科技与道德统一的一面,夸大了科技的作用。

三、科技与道德的辩证关系

的观点就是要辩证统一的认识一个事物。科技与道德的关系也要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来分析。

(一)科技与道德相互影响。一方面,科技促进道德发展。科技是社会第一生产力,为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物质财富,让人类得到更多的物质享受,使人类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同时为人类的道德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消除落后的道德观念,有利于新的道德规范的形成,进一步促进了社会进步与发展。技术进步必然带来思想解放,进而影响道德取向的变化。深刻原因在于:随着技术体系的发展,新技术体系作为社会经济结构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必然带来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变迁,这自然会产生新的思想和意识,进而会形成新的道德规范。技术的发展使人类摆脱了自然的盲目束缚,赋予人类更多的自由与空间,人类生存问题也日益依靠技术来解决。技术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改变了人类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对伦理道德也会形成冲击。的观点认为,人类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最终就是要解放人类自身,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人们摆脱旧观念、旧思想,减少异化劳动带给人类的至酷,可以更加自由的活动,也就进一步解放了人本身。另一方面,道德可以规范科技发展。科技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他在作用于社会的时候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和后果。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就要对影响和后果加以规范和引导,使科技可以按照有利于人类自身的方向去发展。道德规范可以使科技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为人类造福。没有道德规范的约束科技这把双刃剑可能要对人自身产生不可想象的后果。

科技解决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德的是解决的人与人的关系。但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后还是要归结的人与人的关系。科技和道德是社会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中社会存在。人类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要依靠科技,社会要有序健康发展也离不开道德,两者是相互联系的。

(二)科技与道德的关系的多面性。科技与道德的关系也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这么美妙。一方面科技给道德造成多方面的冲击和影响。科技与道德的发展不具有同步性,在这种情况下,科技就会给道德带来各种超前的影响和冲击,例如克隆技术,高科技犯罪等等。科技对人类家庭,人类自身坚持的道德底线等产生了很大影响,造成人类自身价值取向混乱、信仰缺失。这就使人类面临很多新的问题与困境,这些问题与困境不是发达的科技就能解决好的,科技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另一方面,伦理道德可能会制约科技的进一步发展,道德是一定时期人们的调节规范,有时间和地域上的区别。那么当下的伦理道德取向就可能阻碍科技发展的许多良机。再者,科技与道德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他们之间不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两者之间的关系是间接的,是复杂多样的。

对科学技术与道德的关系进行关注和探讨是要探寻科技与道德协调发展的共同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是科技也不是万能的,并且科技是一把双刃剑,需要规范和引导,因为它本身并没有选择的意识,需要与伦理道德等其它学科的力量和社会的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自身的力量。伦理道德观念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吸取科学进步成果的丰富营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改变自己的形式,充实和完善自己的内容,永远保持鲜活的生命力,才能够真正成为正确指引科学技术发展的前导。

参考文献:

[1].李佑新.现代性问题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2005 (2)

[2].刘同舫.论技术与思想的内在关联性[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 (3)

篇9

关键词科学技术影响微技术

1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积极影响

由于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及其他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人类在自然界面前获得空前的主动地位,人类的生产、经济、军事等实践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着越来越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脑科学、神经病理学、认知心理学的迅速发展为进一步揭开大脑秘密积累了许多新的实验材料,也提出了种种脑工作模型。生命科学、遗传学的发展,特别是生物工程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工程)的产业化,在不断地揭示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基础上为人类创造着新的生产力,给人类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代科学技术和人类生活紧密地结合在—起,社会的科学化技术化速度不断加快,规模也不断扩大。

目前,信息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实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目标最重要的技术。由于计算机互联网的产生与普及,使得全球经济一体化,货物、技术、服务等各种信息都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政府信息化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推动政府机构的改革,使政府依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机构改革,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能为公众提供更有效的服务,并开启了一扇公众参政议政的窗口。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教育将呈现出现代化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多媒体教学正在走向普及,教育方式个性化、远程化。随着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实施,人们广泛地利用信息网络,自觉或不自觉地使日常生活便捷化,居家上班、网上购物、远程医疗、网上交友等。总之,信息技术的巨大进步是人类在科学上取得的最具有历史意义的成就之一,人类文明将越来越多地通过信息技术被创造和发展。

2科学技术对人类的消极影响

科学技术会积极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但它也有另一面,会给社会带来潜在的不良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科技异化的问题。科技成果应用不当,会异化为一种破坏人类生活,违背人的本意,制约人压迫人的“异己”力量。目前人类掌握的核武器可以毁灭地球几十次,“克隆人”会不会成为一支可怕的异己力量也很难断言。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科技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地位突显,知识经济初露端倪,掌握科学技术者会不会逐步集中,形成其自身特定的利益范畴,上升为一个阶级?若果如其然,那么社会又一次趋向于阶级的简单化——技术阶级与非技术阶级,那么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第三,科技的进步带动全球性问题的出现。因特网的建立,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使网络安全、高技术犯罪成为不可不防的问题。经济发展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然严峻。宇航技术的发展,移民月球并非遥不可及,人们对月球甚至太空的开发是否会造成许多太空生态灾难亦未可知。

生物工程技术也向人的传统形象、传统价值和社会伦理观念提出了重大挑战,提出了急待解决的社会伦理问题。如基因工程会不会对人类带来危险,遗传重组的生物杂种会不会引起生物公害、破坏生态平衡;人工授精、胚胎移植、体外孕育也提出了夫妇双方生育权问题、血缘关系问题、父母亲的确定问题、“母亲”的社会合理性问题、对待胚胎的道德问题、无性繁殖是否可以应用于人的问题等。

信息商品化也有负面影响。第一,它可以削弱社会的凝聚力。由于信息商品化促进了社会的分工专业化,因此它使得社会成员越来越成为一个一个的“经济人”,变成只顾自己利益,不顾他人和社会利益的自私自利者,从而大大削弱了社会的凝聚力。信息的多样化或分散化导致了不同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多样化,也不利于社会内部的整合和团结。第二,使社会的许多犯罪和腐败现象更加隐蔽。当信息成为商品,成为社会财富后,有人就可能利用自身的有利地位或采用非法手段非常容易地攫取他人或社会信息,并用来进行交换,而把所得占为己有。还有人可能通过炮制假信息来非法谋利。由于信息的非物质性和非有形性,因而利用信息进行犯罪和非法占有属于他人或社会的信息就具有极大的隐蔽性,不易被察觉,惩治起来也较困难。

3全面认识科技的影响,正确认识微技术

科学技术本身是中性的。许多事实表明,同一种科学技术的同一种用法在一些条件下起着正面的积极影响,而在另一些条件下则起着负面的消极影响。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问题已成为科学技术专家和哲学家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出现了诸如唯科学主义、技术决定论和反科学主义、悲观论等不同观点。人们特别严肃地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即人类应该以什么态度和价值目标来从事科学技术活动,科学家在“求真”的过程中应不应该承担道德义务和责任。科学技术是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而成,既有其自身的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发展规律,也会受到社会力量、社会条件的制约。先进的科学技术也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关键看它为谁所用和怎么用。

科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给科技一点人文关怀,让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每一个人追求的现代科技生活理想。同时,在经济发展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每个人有权利、有义务去了解科技发展的新动态,从而能够估量它们对于人类有什么利害。原因很简单,今天科技发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不能否认,科技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并将进一步改变我们的生活。就拿微技术来说吧。现在,有些人在谈论“培育人类”,有些人在设计机器人的“进化”步骤,使它们能与人脑相当,甚至超过人脑。在这一潮流中,人们把微技术当做革命先锋。美国科学家雷恩在给美国国会的一封信里说,与信息和生物技术相比,微技术将对21世纪的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它正式向我们宣告“微技术时代”已经到来。美国科学家麦克尔是推动微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人物,他说再过十几年我们就能生产出微型电脑,生产出比细胞还要小的微机器人用于医疗,这些小机器人能穿过人的身体,为我们清理血液,清除影响我们长寿的不利因子。他还说,非常便宜的微太阳能设备将代替煤炭、石油和核能。他介绍说,不久将制造出一种材料,糖块大的面积就可以把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全部信息存进去,饥饿、营养缺乏这些问题将成为过去。这是一个梦想,但按科学家们的说法,这种梦想有可能在今后十几年内变为现实。我国的科学家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这件事不仅涉及微技术,也涉及电脑学、遗传技术、人脑和人工智能研究,还涉及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与技术。它也涉及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学科。我们要全面地看待这一现象,从整体上看待这一过程,在更大的范围内讨论这一问题。这种讨论还不够多,人们对技术的了解和技术的发展之间还不成比例。为此,德国总统也不得不呼吁,要加大这一工作的透明度。

另一方面,微技术也可能带来害处。而估量微技术的害处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它还与人文学科密切相关,至少要考虑到“生活世界”这个问题。微技术可以生产出微武器,这种武器具有前所未有的杀伤力。谁拥有这种武器就等于拥有一种不寻常的优势。防备这种武器是否意味着另一种军备竞赛呢?更大的问题恐怕是在于这种武器被哪种国家和组织所掌握。谁也不能担保这种国家不会出现。根据销毁核武器的经验,即使要销毁这种武器,也可能会遇到难以想象的麻烦。在预防种种可能爆发的瘟疫时,要防止因此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细菌与病毒,引出新的危险。要有未雨绸缪的思想准备,而且要坚持不懈。其实,微技术和其他新技术一样,即使防护和免疫系统也可能是利害双全。这是一个怪圈,仿佛是新科技的天生特性似的。微技术最大的危险不是它本身,而是人用这种技术来反对人。从历史经验看,不能把新技术简单地看作新福音。20世纪人类在这方面已有了惨痛的经验,我们无权说新技术带来的未来总是美好的。何况新科技理论家中的确有一些让人不放心的东西,有些东西现在就不能接受。今天,我们首先需要学习,比如学习分辨利害,因为一般说来,人在盲目地追求幸福与成功时而犯了重大的错误,但很少清醒地估量它带来的艰险与痛苦。《易经》中提倡明辨好坏,要有忧患意识。它不仅仅给我们设计好,而是同时也提示坏。如果要说什么是智慧的话,这就是一种智慧。这也关系到直接参与研究、试验和生产的人。他们也是人,也处在这个由他们设计的为“自己复制自己”的系统之内。他们不可能逃脱这一系统。诚然,我们必须避免731细菌部队的暴行再发生,避免德国科学家在纳粹时期所犯的那种难以想象的罪行重演。但也不能接受像冰岛德考得生物技术公司这样的研究所这几年来的行为,事先不加说明和不经国际社会同意,就把几乎人类的遗传体与资料收集起来,进行分析试验,还把这些作为自己的专有财产,在国外上市,在全球进行交易。如果对这类做法听之任之,无异于把我们的命运交给一些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人。

在基因上没有一个人是单单的个人,我们都要重视并正确把握科技发展的方向,使科技真正为人类服务。

参考文献

1(美)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上海:三联书店,1984

2齐振海主编.未竟的浪潮——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美)塞·亨廷顿.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4朱松山,任容编.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1

篇10

【关键词】高校;科研;成果;创新;创业

1 重科研请教学,人才培养缺乏持续性

在目前高校的评聘体制的指导下,高校重科研轻教学,这直接导致了教学质量严重下滑,“教学教的再好也不会评上院士”,这导致部分老师上课敷衍了事,不去深究教育教学方法,没有科研项目的老师大量上课,目的是赚更多的课时费;做科研项目的部分老师,因可在科研项目中拿到丰厚的“提成”,而不愿上课。另外教学评价方面出现了“教条主义”倾向,教学评价不以教学效果的好坏,而是以教学过程材料档案为基准,使得教学评估大量造假。由于教学质量的下滑,使得高校的科研不可持续性。

提高国家的基础创新能力在于对年轻一代的培养,疏通企业技术人员与高校科研人员的合理流动,将企业中具有实践意义的技能带入课堂,教师们到企业多锻炼,学到真才实学应用到教学的课堂中来,科研人员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在课堂中讲授,充分发挥高校实验室学生团队研发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学生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2 高校的科研评价体制落后,亟待改善

高校老师科研体质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官僚资本结合的趋势”,学校的校长、院长、处长、主任往往掌握着大量的科研资本,可称为“科研资本家”,周围聚集了一批人,形成所谓的团队,科研“大牛们”联合多家单位,形成所谓的战略联盟,这些人往往貌合神离,报项目时是一个团队,结题时拼凑材料,中间实施过程再无来往。科学家不能安心学术,甚至不跟踪国内外最新进展,每天忙于应酬,拉项目,跑课题,跑奖励,形成了逆向淘汰的现象,造成了老老实实做学问不如踏踏实实跑关系的科研氛围。课题主持人成了“学术包工头”,课题组成员成了“科研打工者”,出现了“大牛挖坑小牛灌水”的现象。大专家成了“学霸”,在各项评比中占尽先机,大专家不仅官当得好、学问搞得好、课教的好、甚至在“五号家庭”评比中也能评上优秀。专家到处“走穴”,“专家变砖家”、“教授变叫兽”,专家们“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忘记了专注出真知的道理。另外没有当上学术带头人的高校老师们守成观念落后,求思求变的动力不足,部分青年老师危机感意识不强,知识陈旧,老想走捷径,每天纠结于研究方向的选择,纠结于家庭等事务性琐事。而不能切合实际踏实坐下来做学问,使得整体学术水平不高。

3 高校科研成果离市场转化相去甚远

由于高校科研评价是以论文、专利、项目、奖励、多少为基础,过分重视数量,而轻质量,这使得科研人员粗制滥造大量的论文、专利,促使社会上大量出现专利的中介机构出现,“项目申报靠沟通,科技奖励靠自吹,技术鉴定靠熟人”,缺乏必要的国际同行评议,技术鉴定拿奖后便被束之高阁,从而制造了大批“高大上”的研究成果。然而这些成果,往往是在实验室条件下、或者条件严格控制情况下的实验室模拟成果。目前高校成果转化成果非常低,原因是根本无真正成果可以转化。高校成果远离市场,成果产业化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环境复杂性、产品稳定性、商业残酷性等,高校成果要想转化就不得不不面临着样品试制、小试、中试、试生产、量产、市场检验、售后技术升级等诸多环节。成果研发过程中高校只完成了不到10%,把90%的工作量推给了企业,而普通企业缺乏相应的技术人员来接棒,面临资金、技术、人才的压力。部分企业不得不继续依靠高校科研人员进一步做后续工作,由于高校科技思维限制,使得转化过程无限拉长,企业付出沉重负担。

4 科研投入需要摆正政府、企业和高校的关系

高校基础科研投入目前主要依靠政府投入,这个没有问题,但政府过多的将经费投入到应用领域就有问题了,政府的科研经费应该大量的投入到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公益开发领域,因为这些领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和共性问题,而应用领域研究是企业的事情,应用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企业可以直接产生利润,资本的逐利性使得他们会自然会投入应用研究,政府和专家们哪里知道哪些应用研究是有价值的?这个只有企业才知道。另外政府不要给企业创新科研的支持,企业创新是企业的原生动力,是企业自己的事情,你不支持他们也要搞,他们搞不成,这样的企业就应该死掉,这是企业优胜劣汰的法则,国家应该着眼大局,支持节能环保行业,少收税不就行了嘛。税收是国家经济治理的根本把手,对危害环境的企业重征税,不要给他钱去技术改造,税高了自然就不干了。

科技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些家族性企业,新产品开发过分依靠国家投入,创新的路子走多远往往看国家对创新产品的开发支持有多长。家族企业的管理者目光短浅,在漫长的过程中看不到科技创新的未来,往往坚持不下去,创新产品半途而废。另外一些家族企业现代企业制度远没有建立,企业中皇亲国戚、七大姑姨共同管理的方式比较普遍,这些人员往往缺少现代企业科研研发的思想,往往对研发过程冷眼旁观、冷嘲热讽。导致企业的管理者缺乏创新的舆论环境。

5 求真务实开拓“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新局面

我国目前的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与民营的结合,目前的企业创新,在一些大型企业创新往往是经营模式的创新,比如淘宝的互联网思维,恒大的电影院线收购等,而缺乏科技上的原始创新,比如像国外的谷歌开发的谷歌眼镜等便携式设备等原创产品。要转变企业科技发展思路,将企业的大量精力投入的原创性的工作中。

创业需要的是多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创业人才需要通晓管理、资本、市场、技术和执着的精神,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大学生创业失败率较高,所以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在充分积累社会经验的同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而不单是单纯的为创业而创业。

创新创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大力发展风险投资,补充企业科研投入,是切实可行的推进高校成果转化的一大法宝。险投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企业科研经费不足,风险投资作为资本的流动逐利性,往往给社会科技发展带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