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医学高级教程范文
时间:2023-11-13 17:51: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超声医学高级教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超声诊断;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对比分析
作为近年来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以其复杂、难辨等特征严重危害着广大女性的健康安全[1]。因此,进一步研究不同超声诊断对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十分必要。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4例研究对象均为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超声诊断的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阴道不规则流血、闭经、下腹疼痛等症状。所有患者的身高(157±11.5)cm,体重(41±11)kg,年龄(18~36,平均25.8)岁等一般信息无统计学意义。84例患者均采用飞利浦PHLLIPS-HD11型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
1.2方法 84例患者按照超声检查手段的不同均分为经阴道超声检查以及经腹超声检查的A、B两组。其中,飞利浦PHLLIPS-HD11型超声诊断仪对于经阴道检查及经腹检查的探头频率分别为6.5MHz和3.5MHz。
A组:经阴道超声检查患者均选择膀胱截石位作为目标点,在超声探头及其外部所套的安全套外部均涂耦合剂后,缓慢将探头置入阴道,然后进行多切面的扫描。所有患者在检查前均需要排空膀胱。
B组:经腹超声检查患者则是采用超声仪对患者的盆区进行全方位扫查,观察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的子宫及双附件区情况。所有患者在检查前均应适当充盈膀胱。
对比分析A、B两组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的检查结果。
1.3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种超声检查下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的子宫位置、大小、宫腔内膜以及有无孕囊回声、双侧输卵管有无扩张及附件包块等超声回声特征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上述A、B两组未破裂型妊娠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与χ2检验对比分析A、B两种超声检查的效果。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超声表现 A组患者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查都可以发现子宫腔内没有妊娠囊,在输卵管内发现有妊娠囊结构包块,确诊为输卵管妊娠;B组患者采用经腹部超声检查,其中有7例患者由于各种自身原因如肥胖、腹壁声阻抗大等导致超声显像模糊不清晰等,其中32例发现附件有妊娠囊结构样包块,以此诊断为输卵管妊娠。两组患者的声像图特点基本一致,子宫稍增大,在宫腔内没有发现妊娠囊;在输卵管内发现妊娠囊样结构;早期可见线条状高回声带,有小液性暗区,随着月份的增长,包块内可见卵黄囊、胎芽、胎心;在盆腔内没有发现游离液性暗区。
2.2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率 经过统计总结后,发现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查的方法的诊断正确率(95.24%)远远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76.19%),两组检查的诊断率存在差异;误诊A组2例,B组3例,两组误诊率不存在差异;而B组的未确诊有7例,A组为0例,两组的未确诊率存在差异,见表1。
3讨论
3.1超声声像图特点 早期的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一般采用药物进行治疗,以保留输卵管的正常结构以及功能,由此可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输卵管妊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超声的声像图表现为子宫稍增大,子宫内膜稍增厚或明显增厚,在宫腔内没有发现妊娠囊结构,有时可见宫腔内积液或积血,形成假妊娠囊声像图;而在输卵管内可发现妊娠囊环状高回声结构,壁厚回声增强,中央呈无回声,即Donut征[3];早期其内可见线条状高回声带,有小液性暗区,随着月份的增长,包块内可见卵黄囊、胎芽、胎心;在盆腔及腹腔内未发现液性暗区;彩色多普勒表现妊娠囊周围见环状或者半环状血流信号表明没有流产;而不规则的点状血流信号甚至没有血流信号则表明已流产[4]。
3.2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查的方法 本次研究发现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查的方法的诊断正确率(95.24%)远远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76.19%),两组检查的诊断率存在差异;误诊A组2例,B组3例,两组误诊率不存在差异;而B组的未确诊有7例,A组为0例,两组的未确诊率存在差异。除此之外,经阴道超声检查还可以省下充盈膀胱的时间,较快;不像经腹部超声检查是要求患者必须适度充盈膀胱,膀胱充盈度过高或过低,而且经阴道超声检查其分辨率较高,图像更为清晰[5],诊断时期更为提早。
参考文献:
[1]史绍芳.经腹与阴道联合超声诊断早期输卵管妊娠152例分析[J].新疆医学,2010,40(4):41-42
[2]谭步巧,谭彩琴.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诊断及保守治疗评价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4):79-81
[3]姜玉新,张运主编.超声医学高级教程,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7:312-314.
篇2
关键词: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临床价值
急性阑尾炎为外科急腹症中的常见病,病情多进展较快,若延误诊断,有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故对其的及时诊断及治疗意义重大。近年来,随着超声诊断仪的不断发展,尤其是高频探头技术的应用,临床上常采用超声对患者进行诊断。据报道,未进行超声检查前,急性阑尾炎的确诊率仅为70%~80%,20%~25%的患者误行手术[1]。本文共选取了10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前均曾行超声检查,我们分析了超声对阑尾炎的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以期探讨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48例,患者年龄14~65岁,平均年龄(35.6±17.7)岁,大多数患者以右下腹疼痛来就诊,少部分患者表现为恶心、呕吐、发热、腹泻。所有患者发病时间均在1 h~5 d内,且多数患者化验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检查,使用飞利浦iU22诊断仪,患者取平卧位,先用低频探头扫查右下腹有无异常包块,扩张肠管及游离液性暗区。再用高频探头仔细寻找阑尾结构,发现阑尾后,测量其大小(尤其是直径),阑尾壁的厚度,观察壁的层次、连续性,腔内有无积液粪石,阑尾周围有无渗液以及周围组织的回声情况等。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2结果
108例患者中,98例被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90.7%,漏诊率9.3%,误诊率4.1%。其中单纯性阑尾炎25例,化脓性阑尾炎30例,坏疽性阑尾炎28例,阑尾周围脓肿15例。术后病理诊断:单纯性阑尾炎35例,诊断符合率71.4%;化脓性阑尾炎26例,诊断符合率86.7%;坏疽性阑尾炎32例,诊断符合率87.5%;阑尾周围脓肿15例,诊断符合率100%。
结合病理总结分析各型阑尾炎超声声像图特征如下:
单纯性阑尾炎:阑尾轮廓清晰,形态与正常相似,略肿胀,直径多在0.8 cm以下,管壁水肿呈低回声,腔内仅见少许的液性暗区,回声分布均匀。
化脓性阑尾炎:阑尾明显肿胀,直径大多在1.0 cm以上,纵切呈长管状,横切呈双圆环征,管壁增厚呈"双层"壁,腔内充满液性暗区,合并结石时,其内可见强光团后伴声影。阑尾周围可见少量的低或无回声区,回盲部肠管常水肿增厚,肠蠕动减弱,回盲部肠系膜淋巴结可见肿大。
坏疽性阑尾炎:阑尾外形明显肿胀失常,边界不清,管壁结构模糊,层次不清,内部回声强弱不均,大网膜明显增厚肿胀,趋向阑尾附近。穿孔患者显示阑尾壁局部回声中断,周围可见较多的液性暗区。并发腹膜炎时,还可见扩张的肠管,蠕动减弱或消失。
阑尾周围脓肿:阑尾结构破坏而显示不全,可见一不均质回声包块,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强弱不均,可见不规则的液性腔。
3讨论
阑尾位于右髂窝部,形似蚯蚓状,长约5~10 cm,直径为0.5cm,管腔远侧为盲端,近侧与盲肠肠腔相通,成人阑尾腔很细,管径约为0.2~0.3cm[2],其一般不存在回声,超声难以显示。当发生炎症时,超声显示率明显提高,但还是会出现误诊和漏诊的情况,究其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单纯性阑尾炎:阑尾肿胀轻,管径细,不易显示。②阑尾位置多变:如结肠后位、盲肠后位、高位、盆位、左侧异位阑尾均易漏诊。若超声右下腹未发现阑尾,也绝不能排除阑尾炎,需扩大扫查范围,尤其是患者压痛明显部位。③检查医师的技术及态度:注意低高频探头联合应用,不可仅用低频,因有些经低频探头诊断阑尾病变的,换用高频探头后发现仅仅是扩张的肠管。要仔细询问患者病史,认真扫查。④患者肥胖、肠道气体多。⑤仪器分辨力差。
我们的研究发现,108例患者中,98例被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诊断总符合率90.7%。单纯性阑尾炎35例,诊断符合率71.4%(25/35);化脓性阑尾炎26例,诊断符合率86.7%(26/30);坏疽性阑尾炎32例,诊断符合率87.5%(28/32);阑尾周围脓肿15例,诊断符合率100%(15/15)。有研究[3]报道了他们的超声诊断结果,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6例,诊断准确率76.19%(16/21);急性穿孔性阑尾炎21例,诊断准确率95.45%(21/2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30例,诊断准确率90.91%(30/33),超声诊断总符合率86.36%(76/88)。我们的研究结果与之相仿,但我们的病例数较多,不仅验证了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重要诊断价值,且更有确凿的临床指导意义。
阑尾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以往诊断主要依靠的是医生的临床经验,但据国外报道,临床拟诊阑尾炎而手术的患者中阴性者竟占20%~40%,另一方面,由于患者症状不典型而延误诊断,以致阑尾炎合并穿孔和腹膜炎者也并非少见[4]。超声不仅能直观地显示肿大的阑尾及其周围的情况,为诊断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确诊率,而且有利于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5],在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如妇科疾病、泌尿系结石等)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在很大程度减少了误诊、漏诊的几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因此,超声检查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及其分型具有重要价值,可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吴桂丽.不同频率超声检查对急性阑尾炎诊断的意义[J].河北医药,2011,33(15):128-130.
[2]王纯正,徐智章.超声诊断学[M]. 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68.
[3]王金花.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超声诊断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46-47.
篇3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亚急性甲状腺炎;糖皮质激素
[中图分类号] R58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6-211-02
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 thyroiditis,SAT)是甲状腺非细菌感染性疾病,以短暂疼痛的破坏性甲状腺组织损伤伴全身炎性反应为特征,呈自限性,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疼痛疾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一种敏感、非特异性的炎症标志物,提示急性时相的炎症反应。为此,我们测定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治疗前后的hs-CRP水平,探讨hs-CRP与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关系,了解hs-CRP在亚急性甲状腺炎病情监测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亚急性甲状炎(亚甲炎)组:60例亚甲炎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1月~2013年5月住院病例(男21例,女39例),年龄34~60岁,平均年龄(46.7±7.0)岁。病程在3~40d,平均15.8d。亚甲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当具有以下4条者便可诊断[1]:(1)甲状腺肿大,疼痛、质硬、触痛,常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和体征;(2)血沉加快;(3)甲状腺摄131I率受抑制;(4)一过性甲状腺功能亢进;(5)甲状腺抗体:Tg-Ab、Tm-Ab或TPo-Ab阴性或低滴度;(6)甲状腺穿刺或活检:有多核巨细胞或肉芽肿改变。
对照组:为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员60例,男21例,女39例,年龄34~60岁,其年龄、性别构成与研究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真空采集空腹静脉晨血5mL,标本不抗凝,测定hs-CRP。所有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均在治疗前采集空腹血样,根据颈痛、发热等症状的严重程度给予糖皮质激素30~60mg/d治疗[2],治疗后1~2周(平均1.4周),再次采血检测hs-CRP。
1.2.2 检测方法及仪器 hs-CRP采用乳胶增强透射比浊法定量检测,使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盒及配套校准品由上海科华提供,参数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设置。
1.3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以()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P
2 结果
各组对象的年龄和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各组间甲状腺功能的各项指标,亚甲炎组患者,hs-CRP、血沉、FT3、FT4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
3 讨论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一种可能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细胞因子及凋亡有关的甲状腺炎症性疾病[3]。此病临床表现呈多样性,非典型的病例与其他甲状腺疾病有重叠表现,极易误诊[4]。文献报道,女性是男性的3~11倍,30~50岁为初发本病的高峰年龄[5],与我们的临床资料相符。
CRP主要是在IL-6的调节下,由肝脏产生并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在感染、损伤、急性炎症时其含量明显升高,其含量与炎症反应程度相关。hs-CRP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产生大量终末产物,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hs-CRP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6],冠心病的发病危险性[6-8]、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硬化密切相关[9-10]。
hs-CRP可反映出CRP的微小变化,它的检测具有超敏感性和特异性,在血液中稳定性好,有统一的国际标准,且容易测定,被公认为是最具有价值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本研究通过比较亚甲炎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hs-CRP的水平变化,以及亚甲状炎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间hs-CRP水平的差异,探讨hs-CRP与亚急甲炎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hs-CRP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其异常升高出现于亚急性甲状炎的炎症活动期。应用糖皮质激素30~60mg/d治疗后,亚甲炎患者症状缓解,颈部疼痛减轻,hs-CRP、血沉及T3、T4水平也显著降低,表明hs-CRP的变化与亚甲炎的病情转归呈一致性。本研究也证实亚甲炎为一种炎症反应,在其发病早期,即甲亢期状态时机体内的急性相反应物质会显著增加。
在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对亚急性甲状腺炎认识不够,尤其是基层及非专科医生对本病缺乏认识,只局限考虑本专业疾病,询问病史不详细,查体不仔细,只重视主要症状及全身症状,忽视局部症状。为避免误诊,医务人员要提高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认识,对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反复发热,颈部疼痛的要注意对甲状腺的检查,对疑似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患者应检查甲状腺功能、炎性指标和甲状腺摄131I率、甲状腺超声[11]或显像检查。hs-CRP检测时不受年龄、贫血及性别等因素的影响,质量浓度具有日间稳定性及季节稳定性,其个体的基线质量浓度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12],hs-CRP对于准确地早期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有着极为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滕卫平,单忠艳.图解临床内分泌学[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38-139.
[2] 苏群,蒲建章,高贤荣.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与治疗[J].浙江临床医学杂志,2012,14(2):181-182.
[3] 刘新民,潘长玉,张达青,等.实用内分泌学[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58-265.
[4] 巴颖,周焱,杜建玲,等.亚急性甲状腺炎误诊手术35例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7):542.
[5] 宁光.内分泌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17.
[6] Kaptoge S,Diangelantonio E.C-reactive potein concentration and risk of coronaryheart disease,stroke,and mortaIity:an individual participant meta-anaIysis[J].Lancet,2010,375(9709):132-140.
[7] Nancy R.The Case for c-reactive protein as a risk marker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J].Ann Intern Med,2010,152(3):406.
[8] Canou-Poitrine F,Luc G,Mallat Z,et al.Systemic chemokine levels,coronary heart disease,and ischemic stroke events:The PRIME study.Neurology,2011,13(8):7-8.
[9] Mauno V,Hannu K,Esko K.ProinfIammation and hypertension:a population-based study[J].Mediators InfIamm,2008:619704.
[10] 兰莉,郑宏,董琼兰,等.高血压患者脉压指数、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J].重庆医学,2012,41(9):911-912.
[11] 梁新,李泉水,郭国强,等.超声显像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及误诊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8,24(3):213-215.
篇4
1 新辅助化疗
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是指患者在术前接受化疗,所针对的是无远处转移的局部进展期胃癌人群,目的在于减少肿瘤的负荷,使肿瘤降期,提高R0切除率,消灭微小转移灶和腹腔种植转移灶,延长肿瘤复发和转移时间,同时可以了解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指导术后化疗药物的选择[3]。
近年来有许多研究显示,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的有效性,2005年Cnningham等报道了MAGIC试验结果[4],第一个开展新辅助化疗联合辅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试验,开创了进展胃癌化疗的新模式,503例患者随机分为新辅助化疗组和单纯手术组,前者进行ECF(EPI+CDDP+5-FU)方案化疗,术前及术后分别3个疗程,与单纯手术组相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差异,R0切除率和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另有FFCD9703的法国临床试验,观察进展期胃癌术前术后应用顺铂+氟尿嘧啶化疗的疗效,随机分试验组(113例)和单纯手术组(110例),两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38%和24%,提示FP化疗明显提高了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目前西方国家正在进行MAGIC BⅢ期临床研,采用ECX方案代替ECF方案(即用XLODA代替5-FU),和或加入贝伐珠单抗,随机分为ECX组或ECX联合贝伐珠单抗组,术前术后分别3个周期化疗,观察ECX方案的副作用及疗效,同时观察贝伐珠单抗在围术期化疗的价值。
我国目前采用的新辅助化疗,同样以5-FU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如改良FOLFOX方案、改良DCF方案,均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近期李涛等人进行的Ⅱ临床试验[9],采用奥沙利铂加替吉奥方案(SOX)方案,有效率、疾病控制率、R0切除率分别为68.8%、93.8%、82.3%,取得显著临床意义,但还需要大规模的Ⅲ期临床研究证实。日本对于胃癌治疗效果走在世界前列,目前同样开展了许多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化疗方案主要包括替吉奥的药物,JCOG 002[10]研究采用替吉奥单药治疗鲍曼Ⅳ型胃癌患者,方法是日服替吉奥100mg-200mg28天,停用14天,2个周期后行手术,结果发现不良反应轻,R0切除率、2年生存率均优于历史对照组。近期日本进行CODMPASSD临床试验[11],术前采用顺铂联合替吉奥或多西他赛、顺铂联合替吉奥的化疗方案2个周期或4个周期,术后单药替吉奥辅化疗,结果尚未见报道,正在进行的一些新药联合化疗方案相继应用于胃癌的新辅助化疗。Wang等进行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R0切除率为89.7%,中位生存期为20.6个月,认为OLF作为胃癌新辅助化疗方案有效的,且毒性反应可耐受。其他如SP、DCF等方案临床试验结果令人期待,但样本较少,有待于进一步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进行验证。
目前认为术前放疗前经超声、胃镜和CT等检查确定临床分期为Ⅱ、Ⅲ期及Ⅳ期没有远处转移是新辅助化疗的适应对象。Hofler等通过检测顺铂联合氟尿嘧啶方案新辅助化疗后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手术标本中的相关基因,显示二氢嘧啶脱氢酶、胸苷酸合成酶及生长抑制和DNA损伤基因等的表达对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和毒副反应有一定作用,为化疗药物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2 辅化疗
对于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辅化疗的目的是清除手术范围以外残留在体内的亚临床病灶,降低肿瘤复发率和死亡率,这已被多项临床试验所证实。辅助化疗方案常用有:ECF、FOLFOX、CF、单药S-1等,给药途径多以口服或静脉全身化疗,亦有同时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化疗持续时间多为6个月。
辅化疗疗效与药物方案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法国外科研究协会[15]和意大利GOM 9602协作组Ⅲ临床试验[16]分别比较了CF(5-FU/LV+CDDP)方案及ELEF(EPI+VP-16+5-FU/LV)方案在进展期胃癌辅化疗中的疗效,结果显示这两种方案降低了复发,提高了患者无病生存率。1999年以来新型氟尿嘧啶的前体衍生物―替吉奥最先应用于临床,在胃癌治疗中获得较好的疗效,日本一项ACTS-GC试验观察了Ⅱ、Ⅲ期胃癌患者行D2式根治术后口服替吉奥进行辅化疗的疗效和耐受性,结果发现观察组与单纯手术组相比,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1%和70.1%,观察组的死亡风险比为0.68,充分表明了辅化疗延缓患者生存时间,降低复发率,且耐受性好。除此以外其他新型化疗药物如PTX、DOC、CPT-11、OXA、XLODA等相继进入胃癌辅化疗的临床研究阶段,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尚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论证。
此外,辅化疗疗效还与病例、化疗时机的选择有关。已有多个Ⅲ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辅化疗只能对Ⅱ、Ⅲ期胃癌获得疗效。对于化疗时机的选择,存在有一定差异,亚洲国家多在术后2-3周内开始进行辅化疗,欧洲和美国通常在术后勤保障4-6周开始,而超过术后2个月才开始进行辅化疗可能影响临床获益。由此可见选择合适的病例及化疗时机对提高胃癌辅化疗的疗效有一定相关性。
目前我国胃癌进行辅化疗基本上遵循以下原则,早期胃癌患者术后不推荐辅化疗,对于T2N0M0患者D2术式后不推荐辅助化疗,但如果具有高危因素(如低分化,淋巴管、血管、神经受侵,年龄(〈50岁),就应该术后辅助化疗。对于Ⅱ、Ⅲ期胃癌患者,均需给予术后辅助化疗。对于化疗方案的选择,安全性是首要的前提,对于分期较早、老弱又有辅助化疗适应症的患者,可给予口服氟尿嘧啶单药如S-1、XELODA等;对于老年患者,须选择安全系数较高的化疗药物和方案,否则宁愿不进行辅助化疗;对于Ⅱ期胃癌患者,建议单药化疗为主,可选择口服化疗药物如S-1、XELODA等;对于Ⅲ期胃癌患者,多选择两药为主的化疗方案,同时在化疗过程中,依据患者的体力状况、重要脏器(如心、肺、肝、肾和血液系统等)功能状况和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式。
3 小结
目前,随着新的化疗药物相继出现,胃癌围术期化疗取行一定的进展,术后患者生存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但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化疗方案。尚须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探索新的药物、优化化疗组合方案、最佳化疗时间。近期生物靶向药物在晚期胃癌的治疗中获得一些疗效,但在围术期治疗的价值,尚须进一步大规模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在胃癌围术期化疗中联合生物靶向药物,寻找新的高效低毒的治疗方案。探讨生物靶向药物替在有临床价值意义的分子机制,研究新的治疗靶点和分子分型标志物,HER2单克隆抗体、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等均有可能在胃癌的治疗中发挥作用。另一个研究的热点是寻找新的标志物,可以推测预后状况,制定个体化的胃癌围术期化疗方案,通过生化基因工程新技术探索抗癌药物分子作用机制,明确治疗的敏感性。可以预测,随着对肿瘤生物学的认识不断深入,进展期胃癌围术期的化疗更加有效,形成真正的个体化治疗模式。
参考文献
[1] 汤钊猷.现代肿瘤学.第三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846.
- 上一篇:校园文化创意设计
- 下一篇: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