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医学与健康科学范文
时间:2023-11-13 17:51: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运动医学与健康科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河北省 阳光体育 医科院校 大学生
1.前言:
作为当代大学生,将要成为国家建设的中流砥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才是他们进行现阶段的学习和日后工作的必要前提。作为医学院校学生,肩负着治病救人的神圣职责,甚至可以说是掌握他人生命的人。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对河北医科大、承德医学院、张家口医学院2010级的1500名全日制本科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前后,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几个项目进行测试,所的测试结果按标准进行评定,所得数据进行对比研究,进而得知阳光体育运动对医大学生体质健康有哪些影响和作用,这将对今后更加合理的开展阳关体育活动,不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指明了方向。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随机抽选河北医科大学、张家口医学院、承德医学院10级入学的全日制本科生各500名(共1500名)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对河北医科大学图书馆检索系统对相关文献进行查阅、收集,进行分类整理,以完善本文的研究。
2.2.2实验法
2.2.2.1试验目的:检测通过一学年阳光体育运动的锻炼对河北省医科院校大学生身体产生的效果。
2.2.2.2测试指标
握力:测主力手握力。受试者持握力计自然站立,以最大力握紧握力计手柄,一次发力不能中途停顿在握,电脑取两次数值中最大值记录。
50米、800米、1000米、仰卧起坐、立定跳:在学校操场进行。
2.2.2.3测量工具
秒表3块(深圳市超速达实业有限公司)、皮尺4条、握力计3个(上海体育器材三厂) 、电子肺活量计1个(丹东天康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身高体重计1台(丹东天康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2.2.3数理统计法
对试验中测量所得数据以及从河北医科大学《大学生体质检测》中调得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
2.2.4 逻辑分析法
对收集的资料和统计的结果使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河北医科院校阳光运动的开展对其体质健康的影响效果。
2.2.5 访谈法
对实施阳光体育活动的部分体育教师进行访谈,对学生参加各种阳光体育的情况进行了解,并获得相关数据信息等。
3.讨论与分析
通过对河北省医科院校大学生进行一学年的锻炼前后对被试进行50米跑、800米跑、仰卧起坐、立定跳、握力等等基本素质指标的测试对比,观测被试学生肌肉力量,速度、耐力素质等方面变化。
表1的数据显示分析,实验对象在参加阳光体育前后的数据中具有显著性差异的项目有仰卧起坐、立定跳和800m跑四个项目,其中耐力800米跑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但是50m跑和握力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阳光体育运动增强了河北省医科院校大学生的耐力素质、腰腹肌力量、弹跳素质显著变化,但上肢力量和速度素质的变化不大。长时间锻炼,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身体机能的有氧耐力,而50米跑是速度耐力项目,握力是测试上肢力量的项目。因此可以看出,河北省医学类院校实施的阳光体育对学生的50米和握力的成绩提高不明显。
通过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开展,河北省医学类院校的大学生身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尤其是耐力素质有了明显的增长。但是,从原始成绩也可看出大学生耐力素质普遍较差,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速度素质和上肢力量锻炼前后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了河北省医学类院校在实施阳光体育的过程中可能较少涉及到对学生速度素质提高的体育活动。
笔者对实施阳光体育活动的体育教师进行了访谈,了解了各个学校在一学年内实施阳光体育活动的各方面情况,并分类整理做统计表。
表2数据显示,三所医学院校的阳光体育活动的实施都很大程度上重视耐力类的体育活动的开展。张家口医学院耐力类的体育活动占一学年体育活动的65%,是所有医学院校开展比例最高的。三所医学高校的体育教师都反应,学校较多的开展了耐力类的体育活动,比如出早操跑步、冬季长跑等。灵敏类和力量类的体育活动的开展,在三所医学高校中开展的比例很低。河北医科大学定期开展了拔河比赛等增强学生力量素质的活动,但是速度类的体育活动没有开展,在其他两个高校中速度类体育活动的开展也只有很小的比例,最低的只有3%。
以上的数据分析说明河北省医学高校中开展的阳光体育活动项目失衡,由于耐力类的体育活动组织简单、参与人数多等特点,可以大范围的开展,因此造成了各大高校较高比例的开展耐力类的体育活动。力量类和灵敏类的项目需要加大开展的比例和力度,扩大学生在参与这类项目的范围,速度类的体育活动的开展更是严重缺少。在访谈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反映,一般速度和灵敏类的体育项目开展具有参与范围较小的特点。如篮球和足球联赛等,可以较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速度和灵敏素质,但是只能有少数的人参与其中,并且女生参与的可能性很小,势必造成学生素质提高不全面的情况出现。
对体育教师的访谈过程中,了解到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设施的完备程度和体育项目的丰富性。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通过一学年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对河北省医科院校被测大学生身体体质状况有显著提高。具体表现为耐力、腰腹力量、灵敏等的身体素质测试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与提高。说明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能够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但是,速度和上肢力量的提升不明显,说阳光体育在河北省医学高校中开展还具有失衡性。
4.2建议
河北省医学高校开展体育活动的类别应该丰富多样,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河北省医学高校需要继续提高力量素质和灵敏素质的体育活动的开展,增加提高学生速度类的体育活动开展。
河北省医学高校应适当增加和不断优化为大学生课余锻炼的体育场馆设施,使更多的大学生尽快自觉地加入到身体锻炼的行列中来,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保证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具有全面性、丰富性才能更好和更全面的提高河北省医学类院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需要指出的还有大学生参与锻炼的时间、频率、运动量应得到保证,可以适当进行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指导和讲座。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保证了锻炼效果,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标。开展阳光体育的同时,应科学引导大学生坚持积极的体育锻炼,选择适宜自己的运动量的体育活动,来调节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健身锻炼要持之以恒,从易到难,要掌握好运动量。
最后,在目前身体锻炼的效应日益得到重视的情况下,高校教师应积极开展其它项目的研究,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找到合适的运动项目,从而促进他们的身体健康发展,并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覃强 阳光体育运动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优化探究[J].体育科技,2011,3:138-140
[2]李淼 浅析高校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构建[J].科技视界,2011,10:59-60
[3]王月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与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6):81-83
[4]赵郭侠 论“构建阳光体育运动 ”的长效机制 [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12
[5]李爱民 对开展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理论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8
篇2
关键词:医学 生活 关系
在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医学能够为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锦上添花,提供科学的保护。很多人都以为医学知识是高深而且神秘的,只有专业医学人员才能了解它,懂得它。殊不知医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我们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生活活动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如果使用恰当,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科学保障,相反它也会让我们陷入无限烦恼甚至危及我们的生命。
谈到医学,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我们的健康状况。而很多人都会陷入这样的误区:医院体检没有查出病就是处于健康状态。一个人的健康应该是包含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它和我们的各类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很多人看似健康,但他极可能处于一个因不良生活习惯而引起的亚健康状态,这对一个人的影响也是十分大的。当然,人类的身体就像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体内各子系统之间会密切配合、相互帮助,会监视身体出现的各种不正常状况,并及时处理,当不能处理时也会尽快传达给大脑,从外界寻求帮助。因此医学知识是我们保持健康的工具,掌握与我们生活相关的医学知识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一、生活饮食中的医学
生活中的各种食物给我们提供了蛋白质、脂肪、糖、维他命等各种人类必须的营养成分,使人类各项人体机能可以得到充足的养分,支持各项生产生活活动。尽管这些营养成分十分重要但如果人体摄入过多,反而会加重身体组织器官的负担,导致不良后果。比如许多女生爱吃甜食,但甜食中的糖分和脂肪含量都是十分高的,过量摄入则易导致肥胖、高血压、高胆固醇等。还有些人喜欢将巧克力和牛奶同食,这也是十分不科学的习惯。我们都知道牛奶中富含钙和蛋白质,但却不知道巧克力中富含的草酸极易和牛奶中的钙形成有损人类健康的草酸钙。这种物质不溶于水,在肠胃中无法被吸收,长此以往会出现头发干枯、腹泻、缺钙和生长发育迟缓等现象。
大概大部分人都认为各种蔬菜瓜果等素食是补充维生素的最佳选择,但科学的医学知识告诉我们,补充维生素的最佳来源是肉类,尤其是动物肝脏、鱼类。这个医学常识令很多人大跌眼镜。许多妈妈们都喜欢炖各种汤,认为汤是十分“补身体”,甚至在喝汤时只喝汤,汤渣却丢掉。但殊不知汤只是十分稀薄的脂肪和水溶性氨基酸溶液,主要的营养成分还是留在了肉里面。骨头汤里面的钙质也只是比自来水略高而已,其脂肪含量却很高。
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医学误区,其中很多或许会颠覆我们的生活思维,但却是最科学的。
二、生活行为中的医学
在全民健身的现代生活中也蕴含了许多医学知识。现在最流行的运动方式或许就是有氧运动了吧。大家都都知道有氧运动对人的身体有好处,但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氧运动,简单来说就是有韵律性的运动,运动时间控制在十五分钟左右的中等强度及以上的运动强度,在运动过程中人的心率保持在150次每分钟。坚持每周三到五次有氧运动,氧气能充分燃烧体内的糖分,就可以达到消耗体内脂肪,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预防骨质疏松,调节心理和精神状态的效果。慢跑、骑自行车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氧运动。
有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喜欢在早上锻炼,但经医学研究,早上并不是最佳的锻炼时间。早上刚起床,人体的各项机能都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人体处于基础血压高、基础体温高、肾上腺激素也高的状态,并且人体经过一晚上的消耗,已经没有足够的营养支持体育运动了。再加上人类生活环境逐渐变差,早上的空气质量也是较差的。医学健康专家建议最佳的锻炼时间为下午四五点,并且晚上也不适宜高强度锻炼。错误的锻炼方法有时也会损害人体健康。
晒太阳是人们经常做的一件事,都认为晒太阳有益健康。其实其中也是蕴含着医学知识的,晒对了太阳才能达到保健作用。上午十点和下午四点的阳光中的红外线比较强而紫外线较弱,有利于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促进钙磷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增强体质。又能避免伤害皮肤。但晒太阳最好不要超过一个小时。而且经研究穿红色衣服最能达到效果,因为红色的辐射长波能够抵御短波紫外线,避免其对人体的伤害。同时最佳的晒太阳场所是户外,尤其是有许多绿色植物、空气清新的公园,不要在室内隔着玻璃,因为玻璃会阻隔紫外线,同样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可见,生活中很多细微行为都离不开医学。
三、结语
医学总是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学会细心观察我们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认真总结生活中各种问题并抱着好奇心寻找解决方法,最终你都会发现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医学。掌握必要的医学知识并学以致用,能够帮助我们合理搭配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从而保持良好的身体心理状况,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篇3
一、征服流感需注重主动抗病能力
为了征服流感,已有80个国家110个实验室加入了国际流感中心。全世界的科学家、医学家动用一切先进手段,取得了许多突破,为减少流感对人类的危害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时至今日,人类仍然陷入了永远滞后于流感病毒变异的“怪圈”中,其主要原因是:常规的防治流感的理念与措施,过多地注重了流感病毒的本身,而忽视了发挥人体自我保护和独立的主动抗病能力的作用。
二、防治流感的新思路
魏慧王强主任医师创立和倡导的防治流行性感冒的保健新法,是一种自然疗法,是生物―心理―社会和被动(医生做的养生、预防、治疗与康复治疗)加主动(患者以导引运动为主的行为疗法,是患者自做的养生)相结合的新世纪医学模式的应用。新法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医学以人为本、天人相应的健康理念和科学内涵。它简便实用、效果持久、安全可靠,如电吹风法、艾灸法、火罐法、盐包按摩法、导引运动法及按摩法等,可以作为完善常规防治方法的有效补充。
三、新世纪医学模式的内涵
新世纪医学模式从整体医学观点出发,涵盖了与人类流感、疾病、健康、美容、养生有关的因素,有利于促进人类健康与生命理念的转变。
(1)使防治流感,由有病治病型转为无病保健型。(2)使防治流感,由药物治疗与免疫疗法等转为药物治疗与免疫疗法等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3)使防治流感,由单一的被动(医生的)防治转为被动(医生的)防治与主动(在医生指导下的患者的)防治相结合。(4)生活质量由低质量转为高质量。(5)由“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为“生物―心理―社会和被动(医生的)与主动(患者的)相结合”医学模式。
四、新世纪医学模式可延长人类寿命
有专家指出:新世纪医学模式不仅能防治流感,而且能使人类的平均寿命至少延长十年以上。如果能遵循“维多利亚宣言”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适酒和心理平衡四大健康原则,则可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10年以上,而且生活质量可大大提高。而新世纪医学模式不仅涵盖了四大“健康基石”,且提出了一系列科学实用、简便高效的养生方法。
如:(1)自然疗法中的泉水疗法、岩洞疗法、高山疗法、森林疗法、香花疗法、泥土疗法、热沙疗法、空气疗法、日光疗法和方向疗法等;(2)物理疗法中的色彩疗法、香气疗法、冷疗、热水疗、磁疗、声疗、蜡疗、激光疗法、红外线照射疗法、远红外线照射疗法、体频照射疗法等;(3)艺术疗法中的音乐疗法、舞蹈疗法、戏剧疗法、书法疗法、绘画疗法、雕塑疗法等;(4)文娱疗法中的风筝疗法、钓鱼疗法、弹琴疗法、弈棋疗法、玩具疗法等。主动治疗还包含了体育疗法、针灸疗法、刮痧疗法、以情制情疗法和饮食等疗法的全部内容。这些方法非常适合作为常规防治流感方法的补充措施。
五、导引医学是主动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主动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导引医学,是中医养生学的精华,集特有的呼吸运动、肢体运动与自我穴位按摩于一身。
导引是一门健与美的艺术,具有很强的科学性,集防治流感、防病治病、启迪智慧、美容抗衰、激发潜能、增寿延年等众多效果于一身,为历代医家巨匠如:扁鹊、华佗、巢元方、孙思邈等和道、儒、法、武等诸子百家所推崇。
导引医学融健身气功、“瑜珈术”、武术“拍打法”、穴位按摩等健身术于一体,强调身心合一、整体锻炼,简便易行、效果显著。
篇4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体医结合”教育,离不开相关医学理论的支持与融合。作为当前最具推崇的提高健康水平的最佳途径,健康促进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与环境支持的综合体,致力于以生态学模型的综合干预措施来提高健康和生活质量。体育教学中充分借鉴健康促进相关理论,不仅有利于以科学的诊断代替主观臆测,增强课程改革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而且可将学校体育与学校健康教育结合起来,积极动员个人、集体乃至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其中,形成多学科、多部门、多途径综合干预的良好体育支持性环境,确保“体医结合”教学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有效开展。
PRECEDE-PROCEED模式遵从“健康行为是复杂、多维,受众多因素影响”的观念,从社会和人群需求研究和分析开始,倒推满足需求的步骤和措施。借鉴该模式,运用社会诊断和流行病学诊断,全面评估学生健康和职业需求,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并确定各教学阶段的优先选择项;运用行为和环境诊断、教育和组织诊断、管理和政策诊断,从多维角度对影响学生体育行为的倾向因素(体育知识、健康信念、价值观、体育参与态度、自信心、现有技能等)、促成因素(政策的重视与支持、资源的可得性、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等)、强化因素(社会支持、职业需求等)进行分析评估,查找不足,分析原因,确定对策。通过完善学校体育与健康政策、加大体育与健康教育融合、改善学校体育环境、提高体育健康服务水平、增强个人体育健康技能,为顺利实现“体医结合”提供良好教学平台。
精选教学内容,开发校本教材
医学类高职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遵循“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以人为本,突出专业性和实践性要求。①深化理论教学。提高理论课时比重,向学生介绍最前沿的体育思想,加强健身原理、运动康复保健、体育健康评价、运动损伤防治、运动处方等知识学习,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健康观、体育观和职业观。②突出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以必修、选修、保健等课程开展体育教学,必修阶段选择一些有益于提高身体素质的项目进行教学,如耐力跑、形体训练等,侧重职业体能开发;选修阶段依据专业不同,遴选部分运动项目,如太极拳、医疗体操等,重点开发学生职业技能。保健课程主要针对部分不适宜进行正常体育课教学的学生人群。③强化终身体育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选择一些学生乐于接受、时尚型运动项目进行教学,如羽毛球、瑜伽、健美操等,通过课内教学和课外指导,帮助学生熟练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参与奠定良好基础。高职院校专业迥异,职业需求千差万别,体育教材不应寻求整齐划一,而应注重校本教材开发。医学类高职体育教材,要突破传统学科体系的羁绊,真正体现“体医结合”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要求。
①教材结构上,应尽量采用模块化编写。例如,教材大纲可由体育原理与功能、体育运动与现代医学、现代运动技术和职业能力开发四大模块构成,力求简洁明了、专业实效。②教材内容选择上,应立足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际教学条件,突出内容的健身性、针对性、实用性和终身性。③教材编写要避免晦涩难懂、形式单一,突出表现形式上的直观性和多样性,图文并茂,符合高职学生实际。④增加职业体能、技能开发案例,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自练、自控、自测”能力,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构建“大课程观”评价体系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课程改革的动力源泉。实现“体医结合”教学,需要教师从三个方面提高综合素质。①转变教育观念。教师要强化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意识,树立与专业特征相契合的体育教学观,积极成为职业课程的开发者、学生健康的促进者和终身体育的引导者。②完善知识结构。淡化学科本位意识,加强对医学相关知识的学习与探索,熟练掌握健康教育、康复保健、健康测试与评估、运动处方等技能,具备在学科交叉、渗透与融合的关联中把握教学以及进行“体医结合”科研创新研究的能力。③提高服务质量。要增强服务意识,以“就业”和“发展”为服务方向,以“全面契合医学人才培养目标”为服务内容,不断完善教育教法,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全面提高体育服务质量。
篇5
关键词:心理健康;人格;主观幸福感
心理健康是人整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社会压力、生活工作压力明显增加,心理健康问题明显增多,影响家庭幸福、社会和谐。主观幸福感是科学研究的热点,是人积极的心理状态、情绪体验,是反映人精神健康最有力、最稳定的指标之一[1]。对于医学生而言,其工作的能动性受心理状态影响较大,较强的主观性幸福感能够提高工作积极性、工作效能,提升业务能力、学习能力,提供更好服务,对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具有积极意义。本次研究试分析 医学生心理健康、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辩证,为医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某校参与实习的2015年届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4例、女34例,年龄19~25岁,平均(22.4±1.4)岁。纳入标准:①身体健康;②年龄>18岁,医学生,正参与实习;③无原发认知、精神障碍;④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孕妇,哺乳期女性;②合并严重慢性病;③出现严重的负性事件,如内科疾病急性期、车祸、亲友去世。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研究,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访谈,在安静的室内进行调查。依次填写人格量表(SSP),分析人格特征,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评价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包括躯体症状、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有2项或以上为阳性,或整体阳性,则视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2]。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编制的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评价对象的幸福感水平,评分越高,则幸福感越强。
1.3 统计学处理
以WPS xls数据表录入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描述统计,采用柯尔莫哥罗夫-斯米尔诺夫(Kolmogorov-Sminmov)检验法进行正态性检验,服从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否则采用非参数统计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描述统计,相关性分析采用Sperson分析,以P
2 结果
调查显示,医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104.4±11.5)分。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其中阳性35例,阴性83例,阳性者主观幸福感水平(87.4±12.4)分,阴性者评分为(111.6±1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人格量表评分与幸福感评分相关性见下表2。幸福感评分与应急敏感性、缺乏自信、怨恨、冒险探索、冷漠、社交愿望存在显著相关性,除冒险探索、社交愿望外其余均为负相关(P0.05)。见表2。
3 讨论
研究显示,医学生主观幸福感评分为(104.4±11.5)分,处于中高档水平,与其他学者研究结果相近,有报道显示近年来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评分呈下降趋势,与就业、升学、实习中医患关系越来越尖锐等因素有关。研究证实,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性,无论何种维度,若负性情绪增加,则主观幸福评分显著下降,总分与主观幸福感存在负性相关。故,对医学生加强心理健康的管理非常必要。从人格特征来看,不同人格对性幸福感的影响不尽相同,存在正面与负面影响,其中负性影响较多见,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正性影响维度为社交愿望、冒险探险[3]。社交有助于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这可能与其获得更多幸福感的重要原因,冒险探险精神学生往往更加外向、开朗,参加户外活动较多,能够从复杂的情境变化中获得更多的满足,心理感更强[4]。户外运动本身还有助于身心健康,大量研究显示有氧运动有助于减轻焦虑抑郁,减轻躯体症状[5]。
综上所述:医学生心理健康、人格与主观幸福感存在相关性,需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特别关注那些缺乏自信、应激敏感等特殊人格的对象,鼓励社交、户外活动。
参考文献
[1]王稳健.中医院校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9):128-133.
[2]童辉杰.SCL-90量表及其常模20年变迁之研究[J].心理科学,2010,33(4):928-930.
[3]陈灿锐,高艳红,申荷永,等.主观幸福感与大三人格特征相关研究的元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19-26.
[4]宋佳萌,范会勇.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元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13,21(8):1357-1370.
[5]段军,王永军,林艾辉.谈有氧运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2,20(6):160-160.
篇6
运用锻炼态度量表和身体自尊量表对医学专业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医学专业大学生男生积极性高于女生,身体自尊与锻炼态度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 医学专业大学生 身体自尊 锻炼态度
身体自尊(body csteem)是与社会评价密切相关的“个体对身体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感”[1], 它被认为是最能预测情感和生活变化的个性变量。身体自尊对个体的整体自尊及心理健康、生活满意感、主观幸福感、参与体育锻炼等健康行为都有着重要作用[2]。锻炼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它是个体在长期的社会环境影响下,从一定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中习得的[3],体育锻炼态度是体育动机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并直接影响锻炼效果。如何使大学生具有正确的锻炼态度、培养良好的健身意识和体育习惯,从而确立正确的体育动机,通过科学的锻炼方法和必要的运动技能,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我们每一位高校教师重要的职责[4]。本文就大学生身体自尊、锻炼态度及其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以期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身体自尊乃至整体自尊水平。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某学院医学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抽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288份,收回有效问卷288份,有效率为100%。其中男生104名,女生184名。年龄在18~23岁之间,平均年龄(20.9±1.07)岁。
1.2研究方法 使用《身体自尊量表》和《锻炼态度量表》作为测量工具[5]。使用统一指导语,让被试独立完成,当场将问卷收回。全部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选用t检验。
2 结果
2.1 医学专业大学生身体自尊、锻炼态度的性别差异 医学专业大学生身体自尊各分量表得分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学专业大学生锻炼态度各分量表得分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医学专业大学生身体自尊与锻炼态度的相关系数 医学专业大学生身体自尊各分量表与锻炼态度主观标准分量表之间出现了负相关,但差异未呈现显著性。锻炼态度分量表(除主观标准指标外)与身体自尊各分量表之间都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除行为态度与身体自我价值感、身体吸引力,行为认知与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吸引力、身体素质外)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该校医学专业大学生身体自尊5个分量表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这与田录梅等[6]报道的在身体自尊方面,男大学生均显著高于女大学生的结果相同。该校医学专业大学生锻炼态度各分量表得分男生显著高女生。与王景贤[7]报道的体育锻炼态度的性别差异相同。一般情况下,人们普遍认为男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要多,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往往比女生要多,男生对自己运动能力的认识和对运动的自信心较女生要高,对自己身体的身体自尊也较女生更为积极[3],在现实生活当中,学校课余体育锻炼的人群也总是男生多于女生。
该校医学专业大学生锻炼态度主观标准分量表与身体自尊各分量表之间出现了负相关,但未呈现显著性。锻炼态度各分量表(除主观标准指标外)与身体自尊各分量表之间都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除行为态度与身体自我价值感、身体吸引力,行为认知与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吸引力、身体素质外)具有显著性。这一结果与霍宪奇[3]报道的中学生除主观标准指标外,锻炼态度各分量表与身体自尊各分量表之间都呈现显著正相关的结果不完全一致。这是否与样本量较小有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1]邹泓.同伴关系的发展功能及影响因素[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14(2):39-44.
[2]高冬东,李晓玉.河南省大学生身体自尊结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5):512-514.
[3]霍宪奇.中学生锻炼态度与身体自尊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学,2010,31(1):78-83.
[4]高文倩,杨建平,卢天风.上海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及行为的调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8):21-25.
[5]张力为,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篇7
医学院校体育教学与普通专业体育教学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它具有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医学与体育都承担着提高人们身体健康水平的重要责任,体医结合是现代体育及医学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当前形势之下高等院校医学专业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现阶段,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的逐渐提升,医学从传统的临场治疗学逐渐发展成为“预防医学”“健康医学”“康复医学”,体育已经逐渐成为当前人类生存及发展的需求之一,体育在增强体质、健身防病、医疗康复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上现代工业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之下,“文明病”已经成为当前时代人类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超过70%的人群都处于亚健康状态,15%左右属于非健康状态,这种情况下,必须加强体育锻炼,将体育知识与医学知识相结合,从而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二、体医结合改革方向下如何更好地开展高等院校医学专业的体育教学
1.加大研究力度,明确培养目标
为了更好地开展体医结合工作,切实推进高等院校医学专业体育教学改革,相关研究人员在实际工作之中要加大研究力度,形成以医为主、体医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医学与体育的相互渗透融合。基于此,学校可以建立一个体育教学改革小组,由学校领导,相关专家为成员,开展专题研究,为体医结合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实际的体育教学之中,教师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医学、健康有关的知识技能,使其成长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2.找准体医结合的渗透点
康复医学、运动医学、运动处方等其实都属于体医结合的产物,学校在推进体医结合,开展教学改革时,可以以它们为突破口,在体育课、医学专业课教学之中渗透康复医学、保健体育等理论知识,让医学专业的学生切实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通过体育课,开展保健运动、健身运动处方等项目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运动处方、体质测试等知识内容,在未来的工作之中,能够指导病人或者自己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
3.突破教学模式
为了切实推进医学专业体育教学改革,学校必须积极更新落后的教学模式,在安排教学时要增加体医结合内容的知识,打破传统,改变以往的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结合高等院校医学专业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情况,开展适合医学专业学生身体、生理特点、职业要求的体育教学,课内与课外有机统一起来,课堂之上重视学生体育知识、健全人格的培养,课外要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自由练习。除此之外,为了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学校还可以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医学专业的学生在社会上开展卫生健康知识培训、医学体检等,以巩固学生的专业能力。
4.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了体育教学的效率,直接影响体育教学改革进程,因此,学校在实际的工作之中要重学校师资力量的培养,要能够利用医学专业的资源优势,针对教师开展与体医结合有关的知识技能培训。比如组织学校的体育教师参加由专家开设的医学知识讲座。学校的体育教师及医学专业教师要加强日常的交流沟通,医学专业教师也要积极了解体育锻炼方面的知识,熟悉体育运动的基本规律,为体医结合工作的推进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了切实增强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强健学生的体魄,国家教育部门就体育教学做出了一系列指示,要求各级院校在实际的工作之中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医学专业比较特殊,体育教学改革工作自然也与其他专业存在不同之处,为了更好地开展医学专业体育教学改革,学校有关工作人员必须积极推进体医结合,文章主要就体医结合改革方向下的高校医学专业体育教学工作的有关方法进行简单的讨论,希望能够对相关教育人员的工作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篇8
摘 要 本文通过对运动性猝死的原因、症状的论述,着重分析了大学生军训猝死的隐性因素,以期能够为大学新生军训期间的医学监督的研究,大学新生军训猝死的预防,教育管理部门对大学新生军训计划的制定提供帮助和依据。
关键词 大学新生 运动性猝死 军训猝死 隐性因素
一、前言
近年来,大学新生军训猝死时有发生,尤其是2010年,湖北高校新生军训3天猝死2人的这一消息的报道,更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的关注。虽然不能肯定军训是导致这几位新生猝死的直接原因,但军训应该说是直接诱因,大学生军训需要反思。
二、运动性猝死的原因及症状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心脏病学会把猝死定义为: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在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1]。运动性猝死是与运动有关的猝死的简称,尽管运动性猝死从发病到死亡就在几十秒、几分钟或运动后一小时内。但临床病例一般指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的意外死亡[1-3]。从运动性猝死的定义来看,军训中的猝死也应该归类于运动性猝死。
在大部分运动性猝死病例中,存在器质性的疾病,其死因主要是先天性或隐性的心血管系统疾患,心脏猝死表现为平素看来健康的人群,在某种程度的运动诱发因素作用下,突然产生原发性心室颤动,心室停搏或电机械分离,导致心脏突然停止有效收缩功能。这也是运动性猝死最重要的特征。其他如脑溢血、中暑等疾病,以及一些外部诱因,如饱食后运动、暴晒、运动中严重脱水、运动后立即洗浴等也会引发猝死[2-4]。
三、大学新生军训中猝死发生的隐性因素
(一)体质健康状况水平低下
在高中阶段,由于高考的升学压力,学校、家庭以及学生本人都会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体育锻炼,甚至有些学校停了体育课,有些学生基本没有体育锻炼活动。长期缺少体育锻炼导致体质健康下降,健康状况堪忧。陈星飚[5]等的调查发现北京部分高校新生的身体机能、耐力素质较低下,尤其是肺活量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贺文博[6]等的研究发现大学新生这个群体中,体重不理想的情况较为普遍。严小波[7]等人认为肥胖、超重和体重过低都会影响大学生心功能的发展,大学新生的BMI值与其心功能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二)原发性心脑血管脏疾患未能被及时发现
在高三的体检中,由于受到高考升学的影响,一些有心血管疾病隐患的学生会在体检的过程中弄虚作假等。进入大学后,考虑到学成就业等各方面的因素,学生一般不愿意让同学或老师知道自己有心血管方面的疾患,普通的新生入学体检也很难发现心脏方面的隐患,甚至会逃检,冒充体检医生的签名和请人代检等。一般新生入学体检的时间与新生军训是同时开始的,所以军训的教官更无从了解入学新生的健康状况,在这么多盲点共存的情况下进行军训,很容易诱发潜在的原发性心脑血管疾病。
(三)缺乏科学指导的过度训练
陈道俊[8]等的调查发现正步训练项目最易发生运动伤,其次是站军姿,这与正步训练的强度大时间长有关,而长时间站军姿使得体液循环减慢,机体疲乏易晕厥跌倒。有时候跑步训练或正步训练后没有什么放松的过程就马上进去了站军姿和坐立训练,长时间站立不动、久蹲后突然站立而引起直立性血压过低。在疾跑后站立不动容易引起重力性休克,使血液大量积聚在下肢血管中, 回心血量明显下降,心输出量也随之减少,从而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此外,还有部分军训教官粗暴,采用体罚等手段,在不知道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的前提下,这样的处罚很容易诱发一些有潜在心血管疾病的学生出现意外。
(四)发病后的不当处置丧失了宝贵的抢救时机
发病后的急救处理是很重要的,治疗急性心跳骤停防止发展为心脏猝死,4min内是抢救的黄金时间,心跳停止4min,大脑细胞将发生不可逆转的坏死而留下严重的神经后遗症。由于大多数院校的军训与新生入学体检基本是同时进行的,学校的医务人员工作繁忙,抽调不出多余的医务人员和急救医疗设备,在军训训练场上设立医务监督点,这样导致在意外出现时,学生没有得到及时的抢救而丧失生命。
四、小结与建议
笔者建议大学生军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把军训的时间往后延迟,避免高温天气,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一些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同时,军训应该放在新生入学体检之后,这样老师和教官能够对新生的健康状况有所了解,建立相关的健康档案。再者就是新生入学一段时间后,通过学校的体育课,也能够慢慢地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同时还能提高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能力,让他们慢慢地融入大学生活,避免因为体质水平低下和心理不适而引起的伤害。其次,军训计划的制定应该征求相关运动医学或运动人体科学专家的意见,合理地安排运动生理负荷并及时调整训练负荷,避免在军训早期盲目的疲劳训练,合理地安排军训的内容,避免简单、重复。做好医务监督,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监督,制定好应急预案,避免紧急事故发生时,因抢救不力而延误了最佳的抢救时机。
参考文献:
[1] 唐培.运动与猝死[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0.9(1):31.
[2] 李之俊.上海和华东地区运动猝死调查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9.18(3):211.
[3] 徐昕.我国运动猝死调查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9.18(2):99.
[4] 唐培,高云秋.非创伤性急死和运动[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1.10(4):219.
[5] 陈星飚.北京市部分高校新生体质健康的调查与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26(6)169-174.
[6] 贺文博.大学新生体质指数分布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9.16(6):1747-1749.
篇9
关键词: 肢体障碍 运动康复 身心康复 三位一体专业团队
随着社会的进步,作为特殊人群,随着人权意识提升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生理上存在某种缺陷的身体练习障碍学生在教育公平和教育机会均等形势下,跨入大学校门。残疾人体育教育发展程度代表着社会文明程度及以人为本、生命关怀等社会理念。实施“教育与康复训练整合模式”,尤其是实施“体育教育与康复训练整合干预模式”愈发重要。
教育部2007年颁发的《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明确提出“教育与康复相结合”。这种观念提出后,并没有对整个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课教学产生很大影响,主要由于这种模式的使用对特殊教育学校提出很高的要求,很多特殊教育学校并没有专业运动康复医学与体育锻炼相结合的协作组。所以有效改革和实施新的体育课程标准、适合特教学校的体育课教学管理机制等都没有具体体现和落实。
肢体障碍指因肢体器官损伤或功能缺陷而导致的肢体活动困难,如下肢截肢者行走能力降低,使个人日常生活和参加社会活动等受到限制。体育教育对他们来讲只是“自由活动”的一种形式。
基于这种现状,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体育课教学上,突破以往研究成果的束缚,以2012届电子商务专业三年高职学生(均为肢体障碍大学生)为例,在体育教学中实施“体育教育与康复训练整合干预模式”,实行“多重障碍・多重干预”,成立“医学康复、心理评价、体育教育”三位一体的专业团队,对肢体障碍学生进行全面身心康复训练,达到重返社会、融入社会的目的。
1.“体育教育与康复训练整合干预模式”教学的现实意义
1.1利用“医学康复、心理评价、体育教育”三位一体的专业团队,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心理评价等方面综合建立肢体障碍学生的健康档案,正确掌握肢体障碍大学生的各方面指标,为肢体障碍学生体育教育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1.2与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研的《肢体障碍大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标准构建研究》课题相依托,利用在研课题取得的相关基础测试体质健康数据,为教学提供研究依据。
1.3根据“医学康复、心理评价、体育教育”三位一体的专业团队提供的健康档案,对肢体障碍学生进行残疾类别、残疾程度分类,开具运动处方。
1.4医学康复、心理评价、体育教育三位一体的专业团队可以有效建立改进残疾人体育教学模式、内容和评价方式及标准,推动残疾人体育教育改革和创新。
2.“体育教育与康复训练整合干预模式”的实践价值
残疾人体育运动从一开始就具有特殊意义。超越缺陷,通过意志、技能、体能的较量,向生命潜能挑战,展示人的创造力和价值,同时促进康复、陶冶情操,增强生活信心和勇气,推动平等参与。
特殊教育学校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必须把握好特殊体育教育这一环节,有效利用以专业团队为理论指导的“体育教育与康复训练整合干预模式”进行体育教学,考察肢体残疾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探索体育锻炼态度、锻炼水平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并通过对比肢体残疾青少年与健全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水平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进一步说明体育锻炼对肢体残疾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3.“体育教育与康复训练整合干预模式”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
3.1肢体障碍人群由于肢体残疾造成运动功能受损,造成社会支持水平低于健全人,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健全人。人格因素、残疾年限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肢体残疾者具有内倾、情绪不稳定等人格特征。
为改善这种状况,成立“康复治疗、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育教师”三位一体为主导的专业团队,共同进行专业交叉点融汇,进而形成学思路,推进“体育教育与康复训练整合干预”教学模式。
3.2心理健康教师对样本进行焦虑、抑郁、不适应心态行为等初步测试;采用毛荣建编制的《锻炼态度量表》,周步成等人根据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进行标准化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行为习惯、目标态度、行为认知、情感体验、主观标准、行为控制感、行为态度、行为意向等心理评价。
3.3康复治疗教师提供样本身体残疾数据,利用教育部推荐的体质健康检测设备进行体质检测,康复治疗教师从医学角度对样本最大耐受力及残疾躯体指标进行评价,针对肢体障碍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准确分类,并对教学准备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3.4针对肢体障碍学生的体质个性差异进行相应的教学评估、教学诊断、教学评价。在医学康复、心理测评的指导下进行肢体障碍体育教学。
3.5残疾人体质差异可以通过评价工具进行全面测评,研制形成的测量数据可以改进体育课授课方式,提升、增强残疾人体育教学成果,促进残疾人身心全面发展。
4.具体教学方法
4.1数据采集法:利用体质健康检测设备对监测样本进行体质健康数据收集,数据测试包括肺活量测试、台阶测试实验、握力测试、坐位体前屈测试、仰卧起坐测试、立定跳远测试、800/1000米跑步测试。
4.2问卷调查法:采用毛荣建编制的《锻炼态度量表》,周步成等人根据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样本进行标准化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行为习惯、目标态度、行为认知、情感体验、主观标准、行为控制感、行为态度和行为意向等评价。
4.3观察法:了解残疾学生的体育课堂行为表现,加强疏导和教育,并及时寻求适宜的教学方式。
4.4个案研究法:针对分类的残疾学生进行个案分析并形成分析报告。
4.4经验总结法:定期总结课题研究心得体会和经验教训,以教育理论为支撑,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和学术水准,体现课题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和指向性。
篇10
关键词:体育教师; 体育与健康课; 体育教学与训练; 医务监督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172-001
体育医务监督是指用医学知识和方法对体育运动者的健康和身体机能进行监护,预防体育锻炼中多种有害因素可能对身体造成的危害,督导和协助科学的锻炼与训练,使之符合人体生理机能发展规律。然而,我们又如何以加强医务监督来促进体育教学与训练及比赛?
一、大运动量训练的医务监督
1.脉搏变化
训练期间观察晨脉(体育教师参照学生的自我监督日记),测量训练课前和课后的脉搏,该脉搏差值可用来表示课的运动量。课后5-10min,脉搏已恢复到课前水平的属小运动量;较课前脉搏快2-5次/10s,属中等运动量;快6-9次/10s,属大运动量。如果定期检查成绩时,在定量强度跑后即刻的脉搏比前次测得的减少,而跑的成绩提高了,说明训练中运动量安排是适宜的,如果脉搏比前次增加,成绩下降,则可能是训练安排不当,运动量过大,或者是身体健康情况不佳。
2.观察血压变化
正常情况清晨血压应比较稳定,如果发现清晨血压较平时增高20%,或经常在18.66/9.33kpa毫米汞柱以上,健康原因除外,可能是运动量过大影响的结果。
3.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评定学生身体机能状况的一个重要生理指标。在大运动量训练期间,体内需要血红蛋白增加,同时肌肉活动又破坏消耗血红蛋白,所以这时如果食物中铁质和蛋白质含量又相对不足,则血红蛋白可暂时下降。如果持续下降至正常范围以下(男子不足12g,女子不足10.5g),运动医学称之为运动性贫血。在训练中,如果血红蛋白下降10%以上,同时运动成绩下降,表示身体机能状况不好,应当注意调整运动量。在一次紧张的比赛后,血红蛋白普遍下降,但经过赛后调整,大都能恢复至赛前水平。
二、比赛期的医务监督
1.赛前医务监督
比赛之前应再次体检,对参赛学生体检的重点是心血管系统。除了一般医学检查之外,还要进行机能检查。必要时可做肝功能、心电图等特殊检查。要严格把关,不允许机能不良者去参加力所不及的竞赛,不允许有感冒、发烧、心动过速、心电图有异常改变、外伤未愈或各种内脏器官疾病者参加比赛。发现心脏杂音要作具体分析。如果是生理性杂音,心血管机能试验反应正常,平时照常训练且无任何不适的自觉症状或疾病史,允许参加比赛。对那些有疾病史,或心血管检查及心电图检查异常的心脏杂音者,需要慎重,可进一步作专门检查后再决定。
2.赛中医务监督
协助做好赛期伙食的调配和管理工作,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营养;建立赛期临场医疗急救站;开展体育卫生宣传工作,如比赛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遵守比赛规则;遵守生活制度;讲究个人卫生等。
3.赛后医务监督
比赛后要进行体格检查,根据比赛项目的特点和需要,有针对和选择地测定某些生理指标,从中发现是否有异常改变,以便及时处理,尤其对那些能量消耗大的比赛项目,赛后要密切观察身体恢复情况。比赛引起的疲劳以及体力的消耗常常不可能在一两日内恢复,采用数种恢复方法是必要的。虽然睡眠对于疲劳的消除十分重要,其他如温水浴,局部按摩,热敷和局部负压等手段,效果也很显著。赛后两三天内仍应补充营养。
三、督促学生填写自我医务监督日记表,协助教学和科学的训练与比赛
1.自我监督内容之一,主观感觉
运动心情,运动心情是反映学生有没有训练欲望的指标,而训练的欲望,取决于学生身体的机能状况。学生身体机能正常时,精神饱满,体力旺盛,渴望训练。如果健康状况不佳或发生了过度训练时,就出现心情不佳、厌烦训练的征象,尤其惧怕参加紧张训练和比赛。在自我监督表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记录,如渴望训练,厌烦训练,恐惧训练等。不良感觉是反映运动中或运动后,除疲劳(如乏力、肌肉酸痛)以外其他的不正常感觉。如异常的疲劳,感到恶心,头晕,以及身体某些部位疼痛等。学生身体机能正常时,自我感觉良好,身体无不适感觉。如果出现不良感觉,说明机能下降、体力不佳或患有疾病。
2.自我监督内容之二,客观检查脉搏
测脉搏时除注意频率外,还应注意节律。在训练时期,测清晨脉若每分钟晨脉比过去减少或无明显改变,节律齐,表明身体机能反应良好,有潜力;若每分钟比过去多12次以上,表明机能反应不良,可能与疲劳未能消除或感染存在有关。如果晨脉数比过去增加明显,且长期恢复不到原有水来。
3.填写自我医务监督日记表
学生每次体育锻炼后对照了解自己在锻炼期间的健康状况和由于运动后所引起身体的种种变化。然后根据指标分析自己的运动是否适宜。如有异常,及时向体育教师反映,以便体育教师及时总结经验,纠正错误,将训练中获得的经验上升为理论,从而提高体育教师的执教水平。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编委.运动医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