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创新教育范文

时间:2023-11-13 17:51: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小学创新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小学创新教育

篇1

毕业论文 [摘 要] 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统教育模式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音乐教育改革在如火如荼中进行,怎样才能使音乐教育的步伐向前迈进呢,创新教育势在必行。本文谨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创新教育的必要性、如何去进行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创新等几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认为:无论是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中小学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还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功能,创新教育已不可替代,并从音乐教育教学观念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手段的创新等方面进1步论述了怎样去创新,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 创新 音乐教育 主动性 愉悦性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pattern in the music education of the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s has not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yet. With the rapid pace of reforms in music education, the innovation must be implemented, to advance the music education. 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express author’s arguments in the necessity of innovation and the measures of implementation. It is argued that the innovation education cannot be substituted with view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age and psychology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In addition, this thesis is devoted to the exploration of innovation of teaching idea,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means, by which the end of quality –oriented education can be achieved.

Keywords: Innovation Music education Teaching idea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means

篇2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已经从资源依赖型、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为主转变。创新已成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资源、生态环境、自然灾害、人口健康等全球性问题的重要途径,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我们要突破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瓶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我们的民族是一个崇尚创新的民族,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创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些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创新精神,开展创新活动,显得十分紧迫。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最重要的时期,是个性品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创新意识形成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青少年创新素养的培养不仅关系到个人一生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民族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创新水平的提高。高水平人才的培养,要从中小学甚至幼儿园抓起。刚才,获奖代表陈婧玉同学在发言中说,我们的作品称不上伟大的发明,但我想至少可以说是孕育着伟大发明的种子。希望在我们的同学中,能有世界顶级科学家、经济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舞蹈家等一大批人才成长起来,这样,我们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近年来,我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地建立了部门联动、共同推动的创新教育机制;学校不断改进教育形式和手段,针对学生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今天的获奖者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我省广大中小学中,应试教育仍有市场,社会和学校重知识学习轻能力培养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的机会不多。

为建设创新型湖南,引导学校和社会实施全面素质教育,2008年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的张春贤同志、省长同志提议设立中小学生创新奖。2009年省政府颁发正式文件,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电脑制作大赛等竞赛活动的基础上设立湖南中小学生芙蓉创新奖。徐守盛省长高度重视芙蓉创新奖的评审和表彰工作,对此还做出了重要批示。芙蓉创新奖是我省历史上第一次以省政府名义设置的面向全省中小学生的最高级别的科技创新奖,寄托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创新成才的关心与期望。这一奖项的设立,意义十分重大,影响也将十分深远。

第一,芙蓉创新奖要为我省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中小学教育是一个战略性的、基础性的工程。我们现在抓教育强省建设,关键还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芙蓉创新奖的设立,其作用不仅显现在当前,更在未来,必将有利于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关注生活,探索解决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努力运用新知识、新工具改善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有利于培养其从小养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良好习惯。特别是在创新研究中,同学之间的每一次争论,都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都是把真理向更清晰的方向推进的过程。也只有更多的湖南人有了这样的创新意识,有了这样的进取精神,湖南的发展、湖南的腾飞才会有希望!

第二,芙蓉创新奖要发挥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正确导向作用。芙蓉创新奖作为面向中小学生的政府奖项,对获奖学生和学校来说都是很大的鼓励和荣誉,必将引起全省教育系统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也将有力引导我省广大中小学校和校外教育机构逐步革除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承轻创新的弊病,激励我们改革教育教学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加强创新教育的资源和队伍建设,逐步走上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轨道。

第三,芙蓉创新奖要成为我省中小学质量评价、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的制度建设、课程建设,条件保障,中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都将成为评价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也将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并将为全面推进我省素质教育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设立芙蓉创新奖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我省中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和加强我省中小学创新教育。也只有扎实搞好我省中小学创新教育,才有可能真正评选出高水平的芙蓉创新奖。

下一步,我们要突出抓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做好创新教育工作的紧迫感与使命感。大家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加强教育创新和实施创新教育是时代潮流、世界趋势。要高度重视广大中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营造崇尚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有关部门要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为广大中小学生开展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要以学生为中心,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为学生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同学们从身体素质到心理素质、文化科学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

二是要建立切实有效的工作机制和网络。要把创新教育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落实以中小学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创新教育管理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紧密结合的创新教育网络。要注重培养一支以教师为主体、以热心人士为骨干,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专兼结合、功能互补、分布合理的创新教育工作队伍。

三是要加大对中小学创新教育的政策支持、经费支持和基地建设的力度。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支持创新教育,广泛深入地宣传好做法、好经验,在全社会营造支持创新教育的良好氛围。

篇3

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

一是学科结构不够合理。在学科结构上,基础学科教师相对多,英语、艺术、体育、计算机等学科教师相对短缺。二是专业结构不合理,部分小学校无配套的英语、音乐等教师,往往是一个教师教两个互不相关的学科。个别学校虽然按规定开设了课程,但教师不能保证按课表上课,课表形同虚设。三是在学历结构上,虽基本达到《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标准,但相当数量是通过函授、自考、自学、进修、学历补偿教育等途径取得的。

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一是部分教师懒于学习,安于现状,教法陈旧,观念落后,只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二是部分教师对教、心学,对新课改,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不深入,只是表面的、肤浅地、机械地照搬照套,没有做到深刻理解,融会贯通,更别说和自己的教学有机联系。三是个别教师教学上不下功夫研究,教法死板,陈腐,学生学无兴趣,教育学生上,方法单一。四是少数教师对本职工作缺少热情,不能坚守岗位、安心从教,更不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存在教育精力投入不足,教学态度不够严谨,学术功利化倾向等问题。

三、教师心理压力普遍较大

一是社会的要求和期望高。二是教改的要求造成教师的压力。三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品行不能令人满意也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压力。四是教师尽管很努力,却少有成就感,想更上一层楼,但却总感力不从心或无从下手,这也给他们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五是工作缺乏稳定感,大多数教师拖家带口,唯恐学生成绩不好给自己今后的的工作带来麻烦。六是部分家长对教育的不理解,不支持给教师教育学生带来一定困难,这也是造成教师心理压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教师培训机制不够健全

一是培训内容不够系统全面,多是校内培训,无比较专业的培训老师,和系统的培训内容,不能满足教师发展的需求。二是培训人员范围不够广,骨干教师,专业教师培训多,一般教师提高培训少。三是培训形式不够灵活,县内培训多,外出培训少。四是培训经费短缺,培训的费用大部分由教师个人承担,这也影响了他们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五、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几十年来,农村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这一应试教育的怪圈,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于是乎老师们也顾不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素质教育”,一味汗水加时间,有道是:“不管黑猫白猫,考得高分是好猫”。一句话,随大流,这样,尽管自己辛苦点,但总比挨领导批评强。

六、德育教育令人堪忧。

重智育轻德育是农村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在一些学校,有的老师可以公开容忍成绩优秀的学生犯错误,少数学生家长在自己孩子与同龄孩子发生冲突时,竟然给予从容和支持。造成一些农村小学生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品质败坏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家庭、社会都没有对之引起足够的重视。让人更为忧虑的是,一些学校的品德教育课形同虚设,长期被挪作它用,再加上地处偏远,无德育教育基地,无相关管理机制相约束,一度放任自流。

整改措施

一、注重师资力量的合理搭配。

一是学科结构的合理搭配;二是年龄结构的合理搭配;三是知识层次的合理搭配;四是城乡师资的合理搭配。

二、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提高。

一是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二是加强新课程培训,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三是加强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强化教师的法律意识,规范教师的施教行为。

三、想方设法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

一是加大教育投资,创设教师出外学习培训机会,使教师增长见识,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二是改进以成绩论优略的评价方法,对教师采用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方法,使教师能轻松地教,学生愉快地学;三是加强家校联系,让家长充分了解教师,了解教育,从而提高认识,加强对教育的支持。

四、加大教师培训再提高的投资力度。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为教师的培训提高提供经济保障;二是扩大培训范围,使每个层次的教师都能获得外出培训的机会;三是注意培训内容的系统性和实用性,使各个层次的教师都能获得不同的发展。

篇4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 教学改革

创新

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健康素质,关系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是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磨炼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据调查,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令人忧思,学生的身体素质有逐年下滑的趋势,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降低,学校体育教学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不仅违背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达成的需要,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本文通过对中小学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特征及弊端进行分析,提出体育教学模式和思路的转换与创新, 探讨和研究开展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对策和措施。

一.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特征及弊端

从全国范围看, 学校体育( 特别是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不足, 设施简陋, 师资和经费缺乏等现象特别严重。体育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篮球、跳远、跑步这三个项目上。教学内容较为单调, 教学设备根本无法满足教学与训练的基本要求。再加上传统的体育教学主要是以竞技体育作为指导思想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不利于中小学生个体优势的发挥, 学校以学生的体育达标率和考试分数作为标准来评价学生体育运动能力指标。这种模式打消了学生体育的积极性。学生找不到自己喜欢的体育课目, 就是找到也往往是期望与现实差距过大, 很多学生把体育看作是选修课, 认为可以上也可以不上。出现这种情况, 不仅仅是学生的原因, 很大一部分是体育教育沿用多年的教学模式, 不能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要求。体育成绩的考核与评定也是仿照竞技评价方式, 考核的内容主要是学生的竞技水平和能力。难以真正促进每个学生锻炼的整体效果和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二.构建新型体育教学模式

中小学生体育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构建新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和体育课程体系。长期以来, 我们的课程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发展模式, 存在严重的“课程本位”问题。课程由设计到实施, 都是以设计者着想的模式, 没有面向学习者。课程的设置和结构有利于课程的封闭管理而不是开放性的探究式学习。在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中,应以德育教育为灵魂,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人体健康教育为宗旨,全方位构建中小生体育课程教育多功能的新体系。在教育课程组织与建设和教学、环境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中要有新的突破,形成由体育课程扩展,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和校园体育文化一体化的体育教育工作新格局,为中小学生提供良好的自觉锻炼身体,增进身心健康,终身受益的学习空间和环境。

新型体育教学模式的价值取向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 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模式的着眼点和目标, 新型体育教学模式重视将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 并将学生的发展需要与社会的要求有机地结合在体育教学过程之中, 保持学生、知识与社会这三者关系的动态平衡。

三.体育教学的创新

体育教学只有坚持不断地创新,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应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体育教师体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意识。在体育课程体系改革中积极体现健康教育、心理教育、生理教育、生存教育、保健教育和生态环境教育及校园体育文化教育相融合的体育课程新体系。在交融过程中,使体育学科内涵更为丰富,更具有生命力,成为中小学校园文化独特的风景线,充分展现体育文化的魅力。

第一,体育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理念是教学实践的指南,有了科学和教学理念,才能更好地指导体育课程。应以“以学生为本”作为核心理念。因为只有树立了这个理念,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才会把学生当作主体。从教学内容的安排到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实践都会从学生的特点出发,都会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中,就会把积极鼓励引导和自愿自主自由学习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时,在教学中,能够一切为了学生着想。教学理念不能受传统束缚,而应大胆创新。中小学体育再也不能局限在对学生进行现阶段的生物学改造和运动技能学习的传统教育模式,而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传播体育文化,向着保健、教养、娱乐、竞技、个性化等多元价值取向发展。

第二,体育教学课程的创新。无论什么课程只有贴近学生, 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体育课程同样也是。目前的体育教学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很多课程沿用的上世纪的一个大纲和指导思想, 很多学生不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体育课,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积极性的发挥, 如何使课程符合要求,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通过以下改革:

(1)我们在继承传统教学的基础上, 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内容, 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取舍、优化、组合。

(2)以传统的教材为框架基础, 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延伸、拓展, 使教学生生动化, 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3)把原来单一的技能竞赛拓展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让其感觉到体育不再是单一的竞赛项目, 而是一个对自己有益的一门必须课, 让体育融入到生活中来。

(4)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 教师要注意多启发学生的联想, 发展扩散性求异思维能力, 以此来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意识。

第三,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新的教学模式上要积极把学生引进来, 给学生提高个性化和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转变我教你学的思想。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 积极引导学生去学习, 引导他们去探寻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奥妙, 而不强迫学生进行学习。在教学中, 积极引进快乐教学、快乐学习的方法, 重塑学生健康自信, 发现和发挥学生的长处和潜能, 使其最终走向成功。快乐体育教学, 就是要把常规的体育课进行延伸, 使单调的体育课变成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来, 使学生都能够在体育课上找到自己喜欢的活动。变学生的被动参与为学生的主动参与, 寓教于乐, 不仅增强了学生身体素质, 而且促进了其它方面素质的提高。

第四,体育教学评估体系的创新。科学的评估体系主要是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技评和达标成绩等显性量化评价方式, 在这个评估体系中既能测出普通学生的真实水平, 又能发挥好有特长学生的评估机制;既要注重结果, 又要注重过程, 使考核方法更加客观公正。完善指导思想、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评价原则、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是构建科学评估体系的重要分子。坚持健康第一、身心发展第一、兴趣和培养运动习惯统一的体育教育方向, 在这个体系中要注重学习过程, 不能只重结果, 探索多样化、多元化的评估方式, 针对不同的群体, 制定合理的评估方案, 从体能和运动素质、体育知识技能、体育兴趣与态度等各方面出发。只有这样的科学评估体系, 才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水平,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五,体育教师教学思维的创新。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拓宽知识面, 才不会出现尴尬的场面,教学过程才得心应手,才赢得学生们的信任、欢迎。体育教师还要跟随时代的发展, 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化进入课堂, 体育教师应不断地自我开拓创新, 丰富自我, 才能不落后于时代。要求教师即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素养,也必须有对问题的高度敏感性,这是对教师全方面的要求。在实践中,要提高对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驾驭能力。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中,比较明显的短缺是学历的欠缺、复合素质的缺乏以及对教学问题的反思精神。因此,要开发中小学生的体育兴趣看似是课堂要解决的问题,其实是一个理念问题、认识问题和人的问题,处理好了这三方面的关系,无疑对优化中小体育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中小学生体育教学的改变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只要持之以恒,抓好教学创新,认真摸索、善于总结,就能让学生积极参于体育课,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思想和健康第一的思想,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徐元君等.体育课改方案的新走向[J].体育与科学.2002 , (9)

[2]林诗娟.论终身体育[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3. 3.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教育 有效实施

创新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它属于高层次的素质教育,突出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而创新教育核心是创新教学。创新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型教学。同时创新教学他有自己区别以其它教学的特点。首先是创新教学是注重开发学生智力的教学,其次创新教学是多样化的教学,再次创新教学是开放型的教学,区别于其它传统的教学方法,同时创新教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最后创新教学强调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创新教育呢?笔者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一、环境“活”,激发创新意识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闲暇出智慧。”心理学原理也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由此可见,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淋漓尽致地发挥创造力。由此,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宽松、活跃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我认为,良好的课堂环境应该包括宽松的氛围和创新的情境,二者分别构建了课堂的“大环境”和“小气候”,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有效创新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一定要精心营造宽松氛围。活泼、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学生创新的重要前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所以,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应该把自己当做普通一员,与学生和平相处,营造出一种宽松的、具有丰富反映的、给学生以心理安全的学习氛围。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要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主体教育”,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是培养学生创新的根本。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尊重他们的人格,信任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真正把学生当做一个自主的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具有巨大潜能的人,和平对待。因此,学生们有发问的权利,有说“不”的权利,有不同于他人的权利,有保留不同观点的权利。并且我经常给学生创造“钻空子”的机会,时刻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最大限度地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创新活动。其次教师要把“微笑教学”带进课堂。事实确实如此,我在课堂上巧用“微笑艺术”,使孩子们在宽松的气氛中,敢想、敢说、敢做、敢创新。

二、技巧“活”,发展创新思维

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创新意识。所以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教学手段有独创性、新颖性,自然而然就会诱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这也正是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成功的关键。我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机制,根据教学情况,教师适度的引导和巧妙的点拨,既能保证语文课堂顺利的进行,又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和创新性,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不着痕迹地启发学生并由此展开文章的阅读活动,则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创新思维。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研究教育教学理论,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设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环节,还要在“善导”上下功夫。在教学《灰雀》时,课文写到第二天列宁到公园见到了那只灰雀。至于灰雀与小男孩到底有何关联,灰雀是怎样回到林中的,是课文留下的空白,我在设计这段教学中,有意挖掘这段空白,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心理过程,由此引发想象:小男孩对待列宁、对待灰雀的态度及变化,放回灰雀的过程等。这样,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积累和经验,补上了这段“空白”,加深了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二、主体“活”,培养创新能力

篇6

一、语文教学中束缚学生创新思维的现象

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些标准化试题和作文训练中出现的偏颇,束缚着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一些标准化试题,学生只作“学答”,不做“学问”,标准化的考试就有标准化的答案。杨振宁教授指出,中国学生面对标准化考试只能作“学答”,不能做“学问”。语文学科不同于数理化,它不是抽象的概念和公式,有时一个词语,或一句话的含义都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以作出非此即彼的判断。标准化考试是为了评分上的公平,但这又势必造成死记硬背,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如“雪融化了变成什么”,标准答案一定是“水”,如果学生富有联想地创造性地答成“雪化了变成春天”,“雪化了变成绿色”,却不能给分。有一道从“一面坡度不大的坡”的描写中让学生用两个字概括出这面坡的特点的题,学生说了“坡低”,“坡长”,“坡缓”都被否定,因为答案已锁定为“坡小”。用“捉迷藏”的方式“请君入瓮”,遏制了学生的思维,打消了学生体验成功喜悦的可能。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长期以来,我国的课堂教学大都是“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模式,课堂教学主要特征是传授、灌输知识,教师全盘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课堂教学必须突破传统的人际关系,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变成学生容易理解的形式,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表象,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学生往往乐此不疲,并且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这是小学语文学习别需要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如在教学《初冬》时在大雾蒙蒙的清早带领学生出去观察雾中、雾后的美景,使学生对课文里的语句“象隔着一层纱”、“模模糊糊看不清”、“太阳射出光芒来”等有了深刻的印象,在充满浓厚趣味性的同时,也自然地、感性地融入学生对本课思想内容的更深一层感悟,使文章中心得到升华,从而理解并背诵课文就易如反掌。

三、培养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的能力

“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是我们所摒弃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积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努力促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学习。如在教学《狼和小羊》时,在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带上事先准备好的头饰,对课文中狼和小羊的对话进行表演,通过表演,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大灰狼的凶恶、蛮横无理和小羊的温顺。这样学生通过以上的实践操作,验证了这样一句话:“听到的容易忘记,只有自己动手做过才能真正的理解。”该过程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不断的对头脑中原有的表象进行加工,产生种种联想和想象,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四、指导学生质疑发展创新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问难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科学的发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鼓励学生质疑,指导解疑,需要讲究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难度适宜,富有思考性的问题,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教学中遇到的疑点或难点以及比较含蓄或潜在的内容,应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逐步解疑,在探索讨论中有所发现和创新。如教学寓言《守株待兔》一课时,在揭示寓意培养发散思维时,就可以指着画面问:“如果你是种田人的邻居,当你看到这位年轻的种田人守着树桩等兔子时,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接着请一个同学上来当年轻的种田人,让他的“邻居”上来教育他。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众人纷纷相劝,共同教育“年轻的种田人”的情景,这就形成了师生互动、相互合作的可喜场面。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的掌握知识,并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情境中境人互动,实现人境融合的理想境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

在教学中,我注重情境的开放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创新余地。如在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学生了解了“仙桃石”、“猴子观海”等奇石的样子及课文的介绍方法后,可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略写的其它奇石的名称,展开想象,以小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它们的形状。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要鼓励学生提出新设想,并且对自己的设想和主张阐述理由,作出验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是改革后的新课程培养目标之一。我同意一些教育工作者提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进行创新教育的关键期”的观点。对小学生进行创新教育重点是在班里,课堂上形成浓郁的尊重创新的氛围。教师在备课、讲课与辅导学生中应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解放学生头脑、眼睛、嘴巴和双手,让学生多想、多看、多说、多干。提倡思维无“”,提倡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这样课堂教育在“活”和“动”的过程中有所创新,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在“活”和“动”的过程中得到培养。

篇7

[关键词]职前教师 培养模式 课程设置 反思性实践

[作者简介]胡晓静(1980- ),女,山西平遥人,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师教育、第二语言习得。(陕西 西安 710128)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陕西省教育厅研究课题“基于反思性实践的职前英语教师教育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1JK0338)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3-0084-02

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从事基础教育的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外语教师的整体素质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职前英语教师培训是英语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重要阶段。目前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职前培养工作主要由师范类高等院校承担,但是师范类院校在中小学英语教师培养方面力度不够,部分师范类院校甚至存在“去师范化”倾向,职前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脱离实际,由于培养机制的问题毕业生不全是合格的英语教师,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职前教育体系,建立多层次的英语教师培养机制,保证教师入职前接受必要的专门训练。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外语教育投入不足,师资队伍水平相对较低,中小学英语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学历不达标,专业素养参差不齐,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普遍较低,职前中小学英语教师培养和职后教师专业发展体系不健全,因此英语教师培养和培训的途径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我校虽不是师范类院校,但是这所西北地区唯一的外语类大学,为陕西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英语教师。英语教育学院的毕业生绝大多数从事中小学英语教学工作,这些学历水平较高、英语学科知识扎实过硬的毕业生将成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师资的中坚力量。

一、现行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时间不够

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跟其他专业的学生都是实施四年制的培养模式,在这四年的时间里,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既要学好英语,还要学会如何教英语,学习的任务量很大,如何在不延长培养时间的前提下尽可能实现这两个目标值得广大职前英语教师教育工作者深思和调研。

(二)培养目标不清晰

我国职前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课程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 对于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研究方法、教师意识、教师身份、人文素养等教师教育内容,没有明确而详细的描述,以培养通用人才为主要目标。

(三)课程设置不具体

现行英语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不合理,英语学科课程和教育学科课程两张皮现象严重。英语学科课程在内容上片面追求自身系统的逻辑性、系统性,而忽略了它们对英语教学的启示性和实用性,缺少与教育学科课程的有效融合。课程类型上也明显存在重学科课、轻实践课,重分数课、轻综合课的倾向。

(四)教学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

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专业教学脱离了中小学英语教学实际,注重英语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必要的教育基本理论和教学技能的培养,导致职前教师实践能力不足,学生一旦毕业走上教师岗位,感到无所适从,难以适应,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自信心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育实习也无法给职前教师提供充分的机会把理论知识应用于课堂教学,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活动严重脱节。

二、构建中小学英语师资培养新模式

教师在教育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职前培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开始阶段。现行的培养模式根本不能满足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因此培养模式的改变势在必行。

(一)优化课程设置

我们对职前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课程做了如下调整:职前中小学英语教师课程主要包括三部分:英语学科课程、教育学科课程和ESP学科课程。将语言类课程进行简化和整合,突出外语师资培养特色,实现以教育为主体的语言学习,将教育学课程与英语学科课程实现有效融合,开发题材多样的ESP课程。在所有的课程教学中,把中小学英语教学环境知识、英语教师基本专业技能培养融入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将抽象化、范畴化的教学法知识生动化、具体化,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教师意识。

(二)实施反思性教学实践

反思性实践职前教师教育模式除强调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发展外,更注重他们专业意识、专业态度和专业发展自主性的培养。职前教师反思性实践教育是一个循环的过程,这一教学思想贯穿于职前英语教师教育系列课程的全过程,课程体系改革是教师反思性实践职前教育的理论准备阶段,反思性教学实践则是课程设置改革的保障措施。

职前英语教师教育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起点,教师教育者最直接影响职前教师教学态度与教学方式,他们的教育理念、教学风格、对新教育教学理论的态度很容易被职前教师效仿、认同。职前教师经过长期的“学徒观察”容易对教学产生单纯的理解,只看到教师的外部行为,而忽略了其内部思考。教师学习和专业发展是持续终身的过程,而不只是集中在某一时间段,反思性实践是教师终身发展的基本形式,因此,培养专业反思能力应贯穿在整个教师教育阶段。把反思性实践纳入职前中小学英语教师的课程体系,为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课堂观摩反思、教学任务设计、教学实践操练、教学反思日记、教学行动研究是具体的实施措施。

1.课堂观摩反思。课堂观摩反思主要采取教师教育者授课、讲座、特级教师教学展示、微格教学实践等形式。职前教师将描述他们观察到的课堂教学过程、记录英语教学课堂、填写课堂观察表、分析课堂录音、录像等。课堂观察的结果将以小组的形式交流讨论。

2.教学任务设计。职前教师进行专业教学技能的系统学习,主要包括理解运用教材、课堂活动和任务的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及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展示自己的教学思想等。职前教师在教师教育者的指导下分析中小学英语教材,以中小学英语教材为蓝本,制定单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准备教学用具,构思整个教学过程。

3.教学实践操练。微格模拟教学和职前教育实习将尽可能多地给职前教师提供实践操练机会。职前英语教师在微格课堂演示自己的教学过程,把大脑中建立起的英语教学过程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形式,练习各种教学技能,亲身体验和监控各种教学行为和策略。职前英语教师还将在实习基地进行教育实习,他们在真正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英语基础知识,检测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职前教师真正成为反思实践者。

4.教学反思日志。撰写教学日志是教师教学反思的一种有效形式。一位执教时间长、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学高级英语教师这样说道:如果我们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能经常抽出时间反思记录自己每天的课堂教学,那么花在这段时间上的心思所产生的效益绝对不低于课堂内常规教学所产生的效益。教学日志为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我们的职前教师教育模式把教学日志引入,旨在促进职前教师反思性教学实践。

5.教学行动研究。对职前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是师资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学行动研究将引导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随时随地进行研究,教师不仅仅承担传授知识、释疑解惑的角色,更承担研究者的角色。教师参与课堂研究,可就教学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设计研究方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利用课堂观察、建立学习者档案、撰写教学反思日志、问卷调查、访谈等手段,随时随地管理和更新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教学效果,成为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的不竭动力。教育实习过程中,职前教师从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入手,运用问卷、访谈、课堂观摩等方式初步调查和分析自己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的不足之处并最终确定教学行动研究具体方案。返校后收集、整理、校对并输入电脑,汇集成职前教师行动研究语料库,这些资料将成为指导下一批职前教师的教学资料。

三、保障措施

(一)编写新的教材、教学资料,真正实现语言学科和教育学科的“兼容并顾,有效融合”

目前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教学资料跟国内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几乎一样,在此基础上,再加几门教育学的课程,语言类课程和教育类课程“两张皮”现象严重,设计开发新的教材、教学资料势在必行。在语言课程教材中融入教育学知识,苏联、欧美等著名教育家有关教育理论、教育教学改革等英语文章都可以做教材素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语言能力做了一些删节和调整,这样新教材既能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更能让学生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教学理念,凸显中小学英语教师人才培养这一最终目标。同样,教育学科课程可部分使用英文原版教材,鼓励教师全英文授课,把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功底的理念贯彻整个教育学课程的讲授过程。

(二)建立职前教师“成长档案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要评价模式

培养模式的革新带来了评价模式的变更,过去以课程分数、实习分数为主导的单一评价模式有很多的弊端,形成性评价应成为职前教师成长的主要评价模式。教师教育者给职前教师建立“成长档案袋”,职前教师的试卷、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日记、微格教学资料及光盘、实结,甚至教学研究报告都保存起来,“成长档案袋”记录着职前教师的成长历程,是实现教师职前职后培养一体化的极其珍贵的资料。在学生实习成绩的鉴定上,也要改变过去单纯以分数评定实习效果的做法,可以要求学生撰写实结和实习研究报告。

(三)师资力量的重新布局规划

为了确保新模式的正常实施,需要引进一批教育学、教育管理学高层次人才,这些人组成了一个强大的“智囊团”,在整个培养模式的构建、实施等方面充当顾问角色。他们定期开展师资建设、师资培养的讲座和举办教学研讨会,提高教师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培养意识。对于目前在岗的英语教育专业老师,之前几乎都是英美文学专业、翻译专业及语言学专业的毕业生,这些老师的职前教师培养能力亟待提高。有一位教龄长达25年的老教师感慨:“我都教书教了25年了,才发现自己不会教书,我的老师当时怎么教我,我就怎么教学生,教书主要是根据经验和主观想象。”由于教师教育者专业能力的欠缺,有不少人不能很好地胜任中小学外语师资培养的重任,因此,要给这些老师提供国内外相关的进修机会,提高教师教育工作者的培养水平。

(四)设计开发实践课程,力求课堂理论课程实践化;加强与实习基地的交流合作,实现职前职后培养一体化

新的课程模式要给职前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实践机会,帮助职前教师课程学习过的理论课程实践化。模拟授课大赛、说课、集体备课、撰写研究报告等是不错的活动。职前教师培养院校要加强与实习基地的交流和合作,实习基地实习是职前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之前难得的实践机会,也是职前教师教学理论难得的实践化机会,一位职前教师在完成了一个月的实习后,在实习日记中这样写道:“过去观摩了很多老师、学生的教学课堂,自己也有微格教学体验,但走上真正的讲台,看到讲台下密密麻麻的同学,还是非常紧张。为了不辜负学生那如饥似渴的眼睛,我和伙伴们努力备好每堂课,在上课之前先试讲,认真改好每一本作业,这次实习我才明白了原来老师这个活跟我们想的完全不一样。”培养院校的老师和实习基地的老师要通力合作,加强交流,实现职前教师培养的“双导师制”。

四、小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职前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新模式,这一模式立足于国内英语教师师资培养的实际情况和需要,优化了职前英语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实现了英语学科和教育学科的有效融合,强调职前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发展,帮助职前教师建构个人教学理论;另外,反思性实践纳入职前中小学英语教师培养体系,更注重培养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希望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探讨英语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提高中小学英语师资队伍水平,提高外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程红霞.对职前英语教师教学反思日志的分析与思考[J].基础英语教育,2010(3).

[2]程晓堂,孙晓慧.中国英语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 (3).

[3]韩刚,李庆.英语师范生教师教育课程改革:“3DR”课程方案[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4]韩刚,王蓉.英语师范生教师教育课程的专业化目标[J].教师教育研究,2005(3).

[5]王芳,马云鹏.“教师学习”研究的发展及其对职前教师教育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0(4).

[6]王蓉,韩刚.英语师范生的专业成长:“3DR”课程实验总结[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7]武和平,张维民.西部地区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基础英语教育,2010(1).

篇8

关键词差错管理氛围 中小学教师 创新教学行为

古语有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不犯错是不切实际的。“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没有人能够保证永远不出差错,出了差错后及时改正,则再好不过。受复杂多变的环境和人类有限理性(Simon,1957)的影响,任何一个组织和个体都无法完全规避差错。国内学者王重鸣、洪自强(2000)将组织差错管理氛围定义为:与差错有关的组织实践、程序和态度,简而言之,差错管理氛围就是指组织处理差错的方式方法[1]。我国学者陈文沛(2013)在分析差错管理氛围具体的测量时,选取了包括差错掌握、差错预测、差错风险、差错压力和差错管理机制在内的五个维度来对我国组织差错管理氛围进行测量[2]。本研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本研究具体的研究目的,以学者Rybowiak等人(1999)编制的差错取向量表为基础,结合学者王重鸣和陈文沛的建议,最终采用以差错掌握、差错预计、差错压力和差错管理四个维度的差错管理氛围量表。

差错处理维度是指组织中的成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发生差错时能主动与其他成员分享、沟通和思考差错产生的原因,从差错中学习经验和总结教训,达到减少差错负面影响的效果[3]。差错预测维度是用来描述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组织中的成员能够预测差错的产生,不惧怕出现差错[4]。差错压力维度主要指组织中的成员在工作过程中害怕出现差错,阻碍了企业良好差错管理氛围的产生[3]。差错管理维度主要指的是组织对待差错的一些具体规范和措施。

学校作为一个组织团体,教师是其中的个体,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差错不可避免,如何营造良好的差错管理氛围对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创新至关重要。创新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善于发现并积累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且对教学有独到的见解,并将这些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教学行为[6]。研究结果表明:积极的差错管理氛围可以促进教师创新教学行为的产生,消极的差错管理氛围抑制教师的创新教学行为。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随机取样的方法,以江苏省泰兴市五所中小学的268名中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268份,回收问卷256份,剔除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为225份,回收率为95.5%,有效回收率为83.96%。其中,男教师占35.6%,女教师占64.4%;小学教师占39.6%,初中教师占32%,高中教师占28.4%,涉及语数英、文科、理科以及艺术类教师。

2.研究工具

(1)差错管理氛围量表

以学者Rybowiak等人(1999)编制的差错取向量表为基础,结合学者王重鸣和陈文沛的建议,最终采用和编制了以差错处理、差错预测、差错压力和差错管理制度四个维度的差错管理氛围量表[6],该量表共27个测量条目,采用5点计分,针对中小学教师群体进行试测,得到有效问卷120份,用Spss17.0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删掉2道题,形成最终问卷。修订后的问卷仍旧包括差错处理、差错预测、差错压力和差错管理四个维度,共25个条目,采用5点计分法,从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整个问卷的信度系数为0.860,KMO和Bartlett的检验效度为0.863,有较好的信、效度。

(2)教师教学创新行为量表

本研究所采用的教师教学创新行为量表,是参照TTCT(Torrance Tests of Creative Thinking,1977),以RIBS(Runco Ideational Behavior Scale,2001)为蓝本改编而成,共计31个条目,分为原创性、发散性、灵活性、兴趣性、冒险性和反思性六个维度。为了保证量表的有效性,本研究针对部分中小学教师进行试测,得到有效问卷120份,用Spss17.0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删掉了13道题,形成最终问卷。修订后的问卷包括兴趣性、发散性和开放性三个维度,共18道题,采用5点计分法,从1(从不这样)到5(总是这样),整个问卷的信度系数为0.939,KMO和Bartlett的检验效度为0.940,有较好的信、效度。

3.数据的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二、研究结果

1.中小学差错管理氛围和教师创新教学行为的基本现状

以225位中小学教师感知到的学校差错管理氛围、创新教学行为各因子的因子均分为统计指标,来比较中小学差错管理氛围、教师创新教学行为各维度水平的状况。

由表1可知,中小学差错管理氛围和教师教学创新行为的均分大体在3分左右浮动,差错处理和教学创新行为分数相对高于其他维度均值,分别是4.23分和6.22分,说明两者整体水平较高。在中小学差错管理氛围的具体结构上,差错处理的得分最高,其次是差错管理和差错预测,而差错压力的得分最低。在教师教学创新行为的具体内容上,教师的兴趣性得分最高,其次是开放性,而发散性得分最低。

2.中小学教师创新教学行为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以中小学教师创新教学行为为因变量,将性别、学校性质、是否班主任和教师职称作为自变量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见如下表格(表中数据只列出具有显著性的情况)。

表2结果表明,教师创新教学行为下教师的兴趣性、发散性及开放性思维在不同学校性质上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事后比较可知,处于城市公立性质学校的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兴趣性、发散性和开放性思维上都显著低于乡镇公立性质学校的中小学教师。

表3结果表明,在教师创新教学行为的具体方面,教师发散性思维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性教师在发散性思维上的平均分明显高于女性教师。此外,教师的发散性思维与开放性思维在是否任班主任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并且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在发散性思维和开放性思维上的得分均高于不是班主任的教师。

3.中小学差错管理氛围与教师创新教学行为的关系

(1)差错管理氛围与创新教学行为的相关分析

表4结果表明,除差错压力维度与教学创新行为各维度呈负相关外,差错管理氛围其余三个维度均与教师创新教学行为各维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从统计结果中还可以看出,差错处理与创新教学行为兴趣性的相关系数为0.396,表明中小学差错处理对教师教学兴趣性的影响效应可能具有协同性;教学行为的发散性,差错压力与其相关性最高,说明差错压力越大,创新教学行为的发散性越弱;而差错处理与创新教学行为的开放性关系最密切,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学校差错处理的氛围越浓,教师越能更好地展开教学的创新。

(2)回归分析

为了考察中小学差错管理氛围对教师创新教学行为的独立作用,以创新教学行为各维度得分为因变量,以差错管理氛围各因子得分为预测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兴趣性上,差错处理、差错压力、差错管理进入回归方程,三者解释量共为46.2%,三种差错氛围对教师创新教学行为具有很强的预测力。在教师发散性思维上,差错压力、差错处理和差错预测进入回归方程,三者解释量共为38.8%,三种氛围对教师创新教学行为预测力较高。在教师教学开放性上,差错处理、差错预测和差错压力进入回归方程,三者解释量共为37.2%,三种氛围对教师创新教学行为具有较高的预测力(见表5)。

三、讨论与分析

1.中小学差错管理氛围和教师创新教学行为的整体状况分析

中小学差错管理氛围与教师创新教学行为及其各因子均分在3分左右,整体氛围还不错。究其原因,随着素质教育的积极推行,中小学差错管理制度日趋成熟,大大促进了教师的创新教学行为。然而,在差错管理氛围各因子得分上,差错预测因子和差错管理因子得分并不高,这表明中小学教师预测到差错发生的意识还相对薄弱,亟须培养和加强。差错处理因子的得分最高,表明现在的中小学教师在差错发生后更倾向于与同事沟通和学习经验。在教师教学创新行为各因子得分上,中小学教师教学兴趣性因子得分较高,其次是教师教学开放性思维,教师教学发散性因子得分最低,说明当下中小学教师对待教学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但教学内容方面的发散性思维不够开阔。

因此,在从事具体教学活动时,中小学教师也要敢于抛弃传统的不敢犯错的思维模式,当出现差错时,勇敢面对,积极主动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与同事沟通交流,找出差错背后潜藏的内在规律,解决教学差错,掌握差错处理的方法和路径,从而总结教学经验,促进自身和学校整体教学创新能力的提升。

2.不同人口学变量中教师创新教学行为及各因子的差异分析

(1)教师创新教学行为在学校性质上的差异分析

中小学教师教学兴趣性、发散性和开放性在不同学校性质上存在显著差异,乡镇公立性质的学校得分明显高于城市公立性质的学校。究其原因,乡镇公立性质的中小学教学管理可能更宽松些,不及城市公立性质学校严格和规范,通常而言,“事过犹而不及”,管理太过严格,束缚了教师的开放性思维,捆绑了教师的发散性思维,降低了教师对教学的兴趣性,“约法三章”也需适度。而乡镇公立学校则不同,它给予了教师更多的教学空间,不过分以条条框框对教师的教学加以限定,教师个性教学方法的施展得以保证。

(2)教师创新教学行为在是否班主任上的差异分析

数据分析表明,教师教学发散性和开放性思维在是否班主任上存在显著差异,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在发散性和开放性上的得分均高些。主要原因可能是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处理的教学工作更繁杂、更具体,班主任须兼顾学生学习与生活。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会遇到纷繁复杂的教学事件,仅凭专业教学知识是无法应对和处理的,教师的发散性和开放性思维也至关重要,班主任需要灵活地处理各种教学事务,保证学校教学活动井然有序地开展。

3.中小学差错管理氛围与教师创新教学行为的关系分析

中小学差错管理氛围对教师创新教学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差错处理、差错预测和差错管理有助于促进教师创新教学行为,差错压力不利于教师创新教学行为的产生。差错处理显著正向预测教师教学兴趣性、发散性思维和开放性思维(Beta值分别为0.379、0.200、0.287,P

这给中小学教学管理实践带来新的启示,差错孕育创新,教学创新行为的产生是基于教师不断的教学试错,与同事不断沟通、学习并归纳总结的结果[7]。中小学教学管理阶层要改变对差错的认识,要认识到教学工作中出现差错在所难免,包容、理性地对待差错尤为重要[8]。包容差错并非对教学中所出差错熟视无睹,而是在教师由于疏忽出现差错的前提下,学校理性地看待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差错,特别是教师因为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而出现的差错要持包容态度,并对教师的探索和创新想法给予鼓励和支持。中小W校可考虑以周或月为划分周期,在教师间组建学习小组,共同探讨教学差错问题,达到纠正差错、总结提升的目的。鼓励教师大胆实践,积极探索,正确面对所出差错,促进教师间的差错学习、沟通和思考,引导教师从差错中不断学习、不断突破、不断创新教学,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差错管理氛围,提高教师创新教学行为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Edmondson A C.Learning from mistakes is easier said than done:Group and Organizational influences on the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of human error[J].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al Science.1996.

[2] 陈文沛.差错管理氛围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跨层次模型分析[J].现代财经,2013(10).

[3] 高晶.差错取向与个体创新行为关系研究――基于团队性绩效考核中介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22).

[4] Edmondson A C and Lei Z K.Psychology safety:The history renaissance and future of an interpersonal construct[J].Annual Review of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14(1).

[5] Frese M and Keith N.Action errors,error management,and learning in organizations[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15(1).

[6] 俞国良.创造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7] 杜鹏程,贾玉立,倪清.差错能成为创新之源吗――基于差错管理文化对员工创造力影响的跨层次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9).

篇9

【关键词】美术教育;中小学创新思维培养;意义

在中小学教育中,美术教学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有效开展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美术知识,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还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所以说,美术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一举多得的作用。因此,在合理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美术教学,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美术教育对培养中小学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以及原则

(一)对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中小学生的思维还不是十分成熟,正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这一阶段,若是不能有效的开展创新思维培养工作,那么当学生思维已经成熟之后在开展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中小学阶段是最好的培养时期。在此时期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从美术教学入手。要知道,美术这一学科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而且对于教学方式也没有固定的要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这样就使得教学的灵活性比较强,而教学方式的灵活多变,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有着积极的作用[1]。多样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想象力以及直觉思维的发展,而此两者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意想象,进而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形成。

(二)美术教育培养创新思维的原则

教师在开展美术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且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按照自由、平等等原则来开展教学,只有这样进行的美术教学才能够推动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发挥美术教学具有的创造性,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思维发散环境,学生在此环境中学习美术知识,可以自由创造,这样其思维就可以得到创新的发展。

二、美术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教师想要通过美术教学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只有当学生具备了此种精神,才能在学习中自主开拓,久而久之,其创新意识以及能力都会得到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精神引导,对于提出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多启发学生动脑。与此同时,因为美术知识是比较灵活的,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维想法融入到知识学习中,这样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可以得到培养。

(二)注重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思维创新的一种引导方式,所以教师在教学可以根据美术这一科学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发散思维训练融入到教学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比如说,当教师想要让学生自己创作一幅作品的时候,可以先给一个命题,就以《夏》为命题,对于夏天每个学生都不陌生,而且此命题和生活实际也可以结合在一起,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将自己认为的最具代表性的内容画出来。很多学生可能会画花朵,会画蓝天白云,这样的想法是较为固定,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启发,教师可以说:“同学们,夏天天气热,怎么可以降暑呢?”这一问题提出之后,学生就会想到,夏天还可以游泳,还可以在树荫在乘凉等,当这些想法从脑海中浮现之后,学生进行夏的创作就会多样化,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得到了发散。

(三)构建创新思维教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构建创新思维教学情境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够得到放松,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创新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此情境中思维得到碰撞,进而产生新的火花。综上所述,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要知道,创新思维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以此来促使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进而为其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小学美术;实验教育;创新思想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5-0147-02

传统的教育方法忽视了人的可持续发展,在教育的认识上具有片面性,影响了学生寻求知识、真理的创新思想与能力的培养。要改进以往中小学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方法,以全面发展人的理念为基础,全面实施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新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技能为目标。

依据上述的教育背景,本研讨把创新思想的有关理论引入到小学美术实验教育中来,尽力建构一种可以全面推进小学生创新思想培养的教育教学方法。改变以往以技能传授为主的教育教学理念,创造一种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想的大环境,结合教育要素和教育方针方法,最终构成新的教育系统和方针,在推进小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造力方面都具有实际的含义。

创新意味着思想的独创性。在实践中,除了发现问题、考虑问题,更重要的是创造性地处理问题,关注创新思想是思维过程。创新思想的最大特点是问题的处理“新奇”。美术创新是一个人创造的艺术作品、处理问题的过程有一个新的形式。美术创新要灵活、美观、新奇,表现在美术学习和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创建或使用新的解决方案,能够在表现艺术的过程中采取生动活泼的处理策略和处理方法。

1 小学美术实验教育有利于学生创新思想的培养

培养“视觉化的心灵”,是创造性发作的辅助因子。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活动进程离不开对实际形体的把握,这即是意象生成的首要来历。意象是对客观调查、回忆,经高度的归纳、笼统后沉淀下来的相似“原型”的东西,它“源于感知,但又不同于回忆象”。回忆象是原感知形象的复现,而意象是比原感知表象愈加归纳、更笼统,能反映事物内涵含义的心思形象。

人的观察自身就是一种思想进程,具有思想的悉数特征。在调查进程中主体对客体进行结合、创造,构成一个契合个人需求的心思意象,这即是直觉与幻想、创意与彻悟得以闪现的载体与诱发要素。里德对心象的构成及心象在成长进程中的效果做了深入研讨,以为象想力与心象及其活动有关,而且可以经过练习增强这种能力。形象创造力离不开放弃了偶尔的、非有必要的、表面的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深入、理性的心思意象,笼统思想也离不开它,许多创造性思想是借助于形象直观与理论笼统的合力得以发展。

2 小学美术实验教育对培养学生创新思想的效果

小学美术实验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象上有必然效果。美术是经过人体视觉来传达的,经过视觉来生成意象,这些意象来自于实际生活中。经过美术的意象培养可以激起学生对客观事实的调查与分析能力,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创造性思想。经过实验,美术教育的多变性可以培育学生的发散意识。美术是一种符号的传达,总处在不断的改变中,在改变中寻求美,寻求美的规范性。

在小学美术实验教育上让学生尽可能刻画自己的特性,经过创造形象和详细符号来表现所学到的常识。小学美术实验教育要经过创新来培养小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认识。小学美术实验教育具有彻底性和专业性,这一特点就决定了小学美术的审美教育可以培育小学生的审美和情感的融合,激起小学生的创新动机,以创新思想来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3 小学美术实验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思想的方法

对小学美术实验教育传统教育方法的变革 研讨创新思想教育方法,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树立一种开放式的教育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想与技能培养。用一种新的创新思想来唤醒小学生富有创造力的心灵,经过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来打破以往小学美术教育惯例。小学生在开始作画时,往往是照着他人来画,没有表现自己的独立性。教师经过课堂教育发问,可以增强小学生的思想能力,画出富有个性特征东西来,不仅是仿照其他人的著作。

教师在给学生讲学和进行课外辅导时,都要求学生尽量地拓展自己的创新思想。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多媒体课件可以用生动的画面来展现学生所要学的绘画内容。小学美术实验教育中要正确运用多媒体技术。

构建师生互动的新式小学美术实验教育方法 在新课标的变革下,由以往的灌输教育方法转变成师生一起学习的模式,美术教学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进行换位考虑,积极与他人协作,培养学生与他人一起创造的能力,完全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师生互动学习为新式教学方法,增强小学生美术创造能力和认识。所提倡的师生互动的新式教育方法,彻底改变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学生不再仅仅是参与者,更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在新式教学方法中,所着重的是师生互动、师生平等的联系。在教学美术基础常识时,要加强小学生创新思想的培养,使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更多的活力。

创新认识和创新思想的培养 人人都有创造才能,就看是否开发培育出来。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只跳蚤放在一个瓶子里,给它罩上一个通明的玻璃板,它一跳就撞回来了,一跳又撞回来了,跳来跳去构成了条件反射;当把玻璃板拿开时,大家发现了一个新奇的现象――这只跳蚤再也跳不出这个瓶子了。实验表明,在培育学生的时候,千万不要约束了学生的才能。而创新思想是指创造和发现一种新方法用以处置某种事物的思想进程。培养创新思想即是要使思想具有活泼的求异性、敏锐的调查力、创造性的幻想力以及活泼的创意等特征。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中,培养创新思想可以说是构建整个创新活动的智能布局的关键,是创新力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