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教研能力范文

时间:2023-11-13 17:51: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提升教研能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提升教研能力

篇1

一、学校领导应重视教科研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青年校长的一封信》中指出:“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成为一种枯燥而单调的义务和程序,就要引导每一个教师都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路。”那么,要提高新入职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实效性,作为学校领导,要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意义,增强教育科研管理的服务意识,帮助新入职教师消除神秘感,为新入职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引导他们积极从事教育科研。只有学校领导对教科研的重视,才有政策的支持与鼓励,才有教科研实践活动的良好环境,只有这样,学校才形成科研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之下,才能调动新入职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教科研才会真真正正地取得实效。

二、学校要引导新入职教师理清教学和教科研的关系

教育科研是伴随着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而产生的,它是用科学的方法,来揭示教育教学现象之本质和客观规律的,它是教师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教育科研离不开教学与教研,它要研究课程、教材、教法,强调实效性。学校应该引导新入职教师认识到:教学与研究不是对立的,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两者是统一的,是协同互补的,正所谓“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教师既作为教育的实践者,又是课堂教学的研究者。教师进行的教育科研就存在于教学活动之中。教育科研不仅不会挤占教学时间,而且还能“教研相长”,教师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在研究活动中都会得到提升,从而,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优化,提高教学质量。

三、学校要加强教科研方法的学习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掌握其基本的方法。同样,教育科研也有它的一套方法,只有懂得了方法,研究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一般来说要掌握六种基本方法:一是学会选题,二是学会如何进行课题论证,三是学会查阅文献资料,四是学会制定研究计划,五是要勤归纳总结,六是学会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只有掌握了这些研究的基本方法,那么,一切研究工作就可以顺利开展了。

四、学校要鼓励新入职青年教师学会反思

“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是教学反思的基础,尤其是当理论用于实践,相互碰撞又一时难以融合时出现的真问题、真困惑,更值得认真反思。教科研要根植于课堂教学实践,新入职教师开展教科研最适合的研究应当是“实践加反思型的研究”。教育理论、教学原理,只有在实践中接受检验,才能深刻理解,运用自如,才能生成新的理论和观点;只有反复深入的实践,才会有丰富的经验,才会获得有价值的实证,才能发现真问题、真困惑,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学习寻求答案,经验才可能上升为个人的见解或理论。新入职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在日常教学生活中,要不断地想自己的教学问题,做自己的管理工作,说自己的教育故事,讲自己的教学之道;要不断反思“教法”陈旧之处,暴露教育“困惑”之点,探寻问题解决之径。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日后的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新入职青年教师的教学反思,应当学会自我审视,要坚持“三问”研究:一是课前反思――“我充分了解学生了吗?”二是课中反思――“我的教学过程是否高效有序?”三是课后反思――“我总结教学得失了吗?”

五、学校要鼓励新入职青年教师学会反思

篇2

关键词:物理实验;物理教学;综合能力

一、高中物理实验的地位

物理是建立在实验和观察思考基础上的自然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实验部分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既是学习物理的有效方法与手段,也是将物理课堂变成素质课堂的重要途径。那么在提高素质教育与综合能力的大背景下,如何在物理教学领域改变这种不良的状况呢?增加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给学生动眼观察、动手练习的机会,不失为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

最近几年,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也意识到了这一现状,都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良,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浪潮。其中,不少重点中学的实验室教学设备已经非常齐全和完备,普通中学的配备也不弱,这为我们的素质教育开了一个很好的头,也为物理的实验教学打下了坚实的物质根基。

《礼记・大学》有言:“致知在格物。”格物方能致知,因此,中学物理教学让学生获取科学知识、明确认识物理事实的途径必须是观察和实验,而物理实验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自觉主动地去探索这个世界,汲取科学的养分,为以后深入完备地学习现代的生产技术夯实基础;实验教学可以综合锻炼学生的思考和实践能力;实验科学还可以为未来的科学研究进行预演和模仿。

二、通过实验,提高能力

(一)提高物理课堂质量于演示实验

自然界所有动物都会被色彩绚烂、生动有趣的事物所吸引,人类当然也不例外。尤其是青少年,更是处于脑频率极其活跃的时期。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动作、图片和影像的记忆比单纯的文字记忆要深刻得多。而物理实验则像是一场活色生香的旅行,形象生动,直观可感,使枯燥的物理公式、概念和规律在学生脑海里以另一种生动深刻的形式存在着。无数的经验表明,物理源自生活。一个对物理学习有能力的人一定对日常生活有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求知精神;而一个物理学习能力不足的人,他不是不聪明,而是缺乏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感悟,从而缺少了可观可感的经验思维。因此,在内容上,想尽一切办法,创造一切条件在课堂上展示物理实验,把生活中的物理场景、历史上的物理现象搬到讲台上,为学生展现生动有趣、丰富可感的物理场景是每一名物理教师的任务和职责。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师生互助,共同配合完成一项实验,或者教师在旁边指导,学生亲手演练。方法有很多种,要注意形式和内容上的结合,不可空谈内容或只追求华丽的形式。

在进行新课教学过程中,演示实验教学环节可以设法让学生多参与进来,让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代替教师完成实验,甚至将一些容易的演示实验变成学习小组的分组实验,将学生的地位由“看”转为“做”,削弱旁观者的感觉,进而使其能对知识理解掌握得更牢固。还可以将第二课堂作为物理实验的有机载体,将一些生动有趣又紧紧围绕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的物理实验设计成小组活动,既深化课本知识,又培养动手能力。

(二)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创新思维于分组实验

教师在分组实验之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知识准备和器材准备。在实验前对器材操作和数据收集加以强调,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使其在试验中能养成正确操作、如实记录、爱护器材等好的实验习惯,这不仅对物理实验本身有益,对应试也有好处,因为高考对实验操作和误差分析很青睐。同时设计好实验报告,及时反馈问题并在讲评课中纠正。

(三)激发物理学习兴趣于“小实验”

物理课本中的很多小实验都汇集了编撰者的智慧,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可惜很多学生甚至教师并没有对其有足够的重视,一度将其划为课外内容而忽视掉,殊不知这些“小实验”往往浅显易懂、极易操作、器材简单、源于生活,让学生觉得课本上的知识其实离生活很近,也便于理解书本上比较固化的知识,还能训练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四)让学生多走进实验室

物理实验室应该不定期地、适时地对学生开放。不同学生对学习新知的接受能力不同,有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强,动手能力也较好,如果能给予他们动手操作的机会,很多想法都会实施。另一些理解稍慢、动手能力也较差的学生往往在分组实验中扮演助手的角色,如果能给予他们机会自己独立完成,相信对他们也是一个很好的提升机会。

(五)通过排除实验故障,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实验中发现故障、排除故障体现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对实验原理的理解程度、对器材功能情况的了解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一旦故障发生时,需根据故障现象及器材特点作出分析,对可能发生问题的器材及部位进行排查,直到解决问题。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应分阶段、分过程地逐步完成,除了需要教师的努力,还需要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来配合。操作能力建立在对器材的了解、对原理的熟悉、对实验步骤的认识之上。也就是说,只要教师肯对高中物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各种小实验加以合理的利用,做一个在新课程改革下的素质教育实施者,相信会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方面取得不错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姜维.探索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方法[J].学周刊:中旬,2014(5).

[2]石长录.物理实验教学浅析[J].课外阅读:下旬,2012(5).

篇3

关键词:情感;体验;声乐;教学

贝多芬曾说过:“音乐不在谱上,而在谱子之间”。这句话告诉我们:乐谱只是记录音乐作品的符号,音乐不是为了要表现多变的音符、复杂的节奏,而是为了更高层次的表达某种思想情感。换句话说:“情感”才是音乐之魂,声乐之魂。当作曲家、作词者把自己某一瞬间爆发的情感用音符、语言记录下来的时候,仅仅是把音乐的旋律节奏、文字表象的某些方面确定下来,而大量的信息都在转变为符号的过程中过滤掉。虽然记谱法日益完善,但无论再怎么详尽,无论附加多少表情术语,也都无法表达出音乐作品的内在韵律和情感的微妙变化。因此,这就要求声乐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挖掘、体验蕴涵在乐谱符号、歌词大意背后的声乐作品的灵魂——情感,并将这一灵魂体现在歌声中,使记谱法无法记录的东西得到丰富和补充,使歌声饱含深情。

翻看声乐类资料,你会发现很多描写“声乐与情感体验”的论文。这类论文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非常强调“情感”在声乐中的重要性,其中很多论文从演唱、表演角度出发,情感体验谈及得不多,更多的是在谈论情感表达——如何运用声音表现情感。有一些论文从教学方面来讲的,但不是说得太理论、太抽象,读者不好理解运用;就是笼统地、概要性的点出一些要点,没有更细致、更深入的分层次、分重点举例说明。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把积累的经验加以归纳总结,如何培养学生体验情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从歌曲的创作背景背景出发、从歌谱的音乐要素出发、从朗读歌词的语气出发,其中“歌谱的音乐要素”是我想谈的重点,因为细腻的情感的体验还是通过音乐要素展现给我们。

那首先,我们还是从头说起:

一、从歌曲的创作背景中体验情感

任何一首歌曲都有它特定的创作背景,比如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某个特殊的年代环境、创作者本身的 。在给学生布置一首新歌时,一定督促她做这样的案头工作。

(一)了解歌曲创作者的生活经历体验情感

每个作词家、作曲家都有独特的成长历程、生平事迹,从而从侧面体验作品的感情。比如刘半农作词、赵元任谱曲的《教我如何不想他》,很多学生在初次听闻这首歌曲时,往往很局限的把它理解成一首表达男女之间爱情的歌曲,那这样的体验、理解有没有错呢?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查查资料,看看创作者是在怎样的情景下写的这首歌曲。

刘半农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这首歌曲创作于之后,刚好是是我国历史上内忧外患、民族苦难最多的时期,像当年很多进步青年一样,国内的有志青年都远赴欧美、日本留学,希望能学习国外的先进科学文化知识来救国。当时刘半农在北大任教,于1920年2月7日携夫人和女儿远赴英国伦敦留学读博。大家可以想象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下,求学的日子是相当清苦的,伦敦的生活费昂贵,一家三口仅靠一个人的薪水生活,并且半年后又添了一对龙凤胎,真是穷得连摇篮都买不起了,于是在这样的情境下写下了《教我如何不想他》这首诗!这样学生立刻就能体验到:“他”字在这里代表的是中国,表达了刘半农在异国他乡思念祖国家乡的心声。

(二)了解歌曲创作时的历史环境体验情感

任何一首歌曲都不会凭空产生,肯定有一定的情景、环境、事件促成了它的诞生。比如《O Denny Boy》,这首旋律优美、动听,流传了上百年的爱尔兰民歌,很多学生第一次拿到谱子、看到这个歌名、浏览了歌词时,都会情不自禁的想“这首歌想表达什么?它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表达的是家人之间还是恋人之间的情感”?往往这个时候你不要直接告诉学生,你只需提醒他们去查资料,他们便能顺利的、准确的体验歌曲的情感。当他们查找后就会发现这首歌曲表现的是生死诀别,父子情深,父亲对即将远征上战场的儿子的依依不舍、期盼和祝福。语言虽然平时、质朴但饱含真情,让人心酸不已!

二、从歌谱的音乐要素中体验情感

(一)从速度快慢变化来体验情感

就声乐作品而言,有各个地方、不同国家各种语言的,可能你听不懂唱的是什么,但这丝毫不妨碍你体验到它想表达的情感。比如《美丽的西班牙女郎》、《春之声》、《紫罗兰》等等,你一听就能明显感觉它要表达的是一种愉快、高兴、喜悦、幸福的情感。又比如普契尼的咏叹调《挂满柔软幕帐》、莫扎特的歌剧《魔笛》选曲《我感到》、捷克民歌《母亲教我的歌》就乐曲本身而言,你一听也能大致体验到这旋律很哀伤、凄凉、悲惨!因为作曲家常常会用轻快的速度、密集的节奏、跳动递进的音符来表现欢乐、喜悦、幸福的情感;用舒缓的速度,渐宽的节奏、下行递进的音符抒发悲情、痛惜之情。像有的歌曲前快后慢,如舒曼的《献词》、莫扎特的《哪里去了美好时光》;或者前慢后快,如贝利尼的《耳边响起他的声音》、《鞭打我吧》;这种速度的突变,也要引导学生去思考体会为什么创作者在这个时候要采用变化的速度,他是想暗示我们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从那些变化之处体验情感。这是体验歌曲情感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

(二)从节拍的变化来体验情感

节拍是指音乐按照某种规律交替出现的运动。不同风格、内容的音乐作品有着不同的节拍,同一首歌曲也由于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的表现不同,节拍也有变化。节拍的这种转变其实是在控制情感和色调。如能准确掌握节拍,也就能把握住了乐曲情绪起伏和感情的脉搏了。有的歌曲,从头至尾一个速度、节拍,但丝毫不给人以平淡乏味之感。如《伏尔加船夫曲》,其撼人之处恰恰就在这始终如一的节拍里!而更多的歌曲,却因音乐的行进和感情的发展,不断变化着情绪脉搏的节奏。

比如歌剧《苍原》中主题歌《情歌》,是女主人公在误以为自已恋人已死的情况下的一个唱段:从最初的伤心欲绝、难以相信,到中段的对往日炽热爱情的赞颂,再到最后回到现实,可是心中仍然难以释怀的心路历程。该曲从最初的4/4拍转变到3/8拍最后又变为2/4拍,可谓是随着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节拍也不停地变换,多层次的表现了女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这种感觉有时候完全是一种微妙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体验,需要教师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使之具备敏锐的情感洞察力。

(三)从旋律的起伏中体验情感

上面谈及的速度和节拍是从音乐节奏方面来讲的,如果说节奏是音乐的性格,那么旋律则是音乐的灵魂。当学生初次拿到一首歌曲时,首先是在反复的哼唱旋律。旋律走向有上行和下行、级进与跳进,这与创作者想表达的情感密不可分。当歌曲旋律起伏很大时, 那往往就是情感爆发的点;当旋律平稳进行时,就需要内在的、舒缓的孕育情感。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施光南作曲的《一抹夕阳》,这是我国现代歌剧《伤逝》中女主角子君的一段极为抒情的咏叹调。主人公子君虽然已走出了封建家庭牢笼,得到了与所爱的人共同生活的机会,但周围的社会对她的抗争行为不相容的敌对气氛,给她的精神生活带来了沉重的压抑。此刻子君站在窗前,看着窗外心爱人的背影,面对夕阳唱出自己复杂的心境。从“一抹夕阳,映照窗棂,串串藤花送来芳馨。望着窗前,熟悉的身影,我的心啊思绪纷纷。”这一段作曲家用平稳的乐句、富有歌唱性的优美旋律,让歌者体验到子君寻求自由爱情的坦荡心境、舒畅的心情。接下来,“破网的鱼儿游向大海,出笼的鸟儿飞向云空,冲开封建家庭的牢笼,去寻求自由的爱情,去寻求自由的爱情”旋律层层递进,不断上行展开,仿佛是在向我们讲述追求自由爱情的道路充满艰辛和泥泞;直到“啊,心中的歌,歌中的情……它是我心中明亮的星”情绪一下爆发,旋律也来了一个大跳,与前面平稳的旋律形成对比,让人体验到主人公激动的内心、感慨万分。像这样的表现手法在很多歌曲中都能找到,比如《故乡雨》、《梧桐树》、《为艺术,为爱情》,只是需要教师们在课堂上稍微提醒下,学生们变能轻松体验到蕴藏在其中丰富的、细致的情感。

(四)从调式、调性变化中体验情感

比起节奏、旋律的变化来说,对于声乐学生,调式、调性往往不大容易被他们注意到,但这对作曲家来讲是十分关注、并且很花心思的活儿。让我们先来探究一下作曲家是怎样运用调式、调性来表现他的思想或情感的。

歌曲之王舒伯特一生创作了上百首经典的艺术歌曲,其中《冬之旅》声乐套曲中有一首著名的歌曲《菩提树》。在这首歌中,描写了一个被恋人抛弃、孤独地流浪他乡的人,回忆起家乡门前那棵茂密的菩提树、回忆起曾有过的幸福的那种复杂心态。歌词的第一句是:“门前有棵菩提树,生长在古井边。我做过无数美梦,在它的绿茵间。也曾在那树干上刻下甜蜜诗句,无论快乐和痛苦,常在树下流连。”这是流浪者对温暖往事的回忆。舒伯特用E大调来写,色彩是比较明亮的。接下来,歌词从温暖的回忆转到了凄惨的现实,流浪者唱道:“今天像往日一样,我流浪到深夜,我在黑暗中行走,闭上了我的双眼。”这几句词的意境是暗淡凄凉的,音乐也相应地做了变化,旋律从E大调变成了e小调,音高的大致位置没有变,但是调性的变化,使音乐的色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一段的后一半,歌词的意境又变得温暖了:“好像听见那树叶对我轻声呼唤:同伴,回到我这里,来寻找平安!”于是作曲家让这里的两个乐句又从e小调返回到了E大调。这就是调式调性在歌曲中表现情感变化的用法,它与歌词意境的改换十分贴切,起到了极好的推动情感的作用。

不过我要再次提醒大家,音乐中各个要素都不是孤立的,它们必须和其他因素相结合。小调式假如和果敢有力的节奏、棱角分明的旋律相结合,则可能不怎么暗淡;同样,大调式也可能因为其他要素而变得柔和甚至暗淡。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时候就要特别的仔细,让学生把各个要素区分清楚,这样才能准确的体验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五)从伴奏织体的变化中体验情感

如果学生忽视了从速度快慢、旋律起伏、调式调性的变化来体验情感,那么歌曲伴奏的也能给他们一个很好的提示。下面我从黄永熙作曲的《怀念曲》来分析如何引导学生体验情感。《怀念曲》是一首表达浓浓思乡之情的声乐作品,第一段“把印着泪痕的笺,交给那旅行的水,何时流到你屋边,让它弹动你心弦”伴奏用琶音形式奏出,俨如淙淙流水,如泣如诉、深情的表达作者无尽的惆怅、绵绵的忧伤。第二段“我曾问南归的燕,可带来你的消息,她为我命运呜咽,希望似梦心无依” 在开头两句右手伴奏突然改为柱式和弦,力度和音量上一下增大,似乎是在表达日积月累的相思之苦。最后两句的伴奏又回到第一段的模式,凸显出心力憔悴、无奈、感伤的情感。像用以上这样的形式去引导学生,不仅培养了他对音乐要素本身的熟悉了解,而且对情感的体验也是十分敏感细腻的。

三、从朗读歌词的语气中体验情感

门德尔松说过“……只有歌曲才能告诉人们同一的东西,唤起同样的感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声乐不同于其它器乐作品,有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既有曲还有词,歌词的文学性和曲调旋律的音乐性综合体现了情感。就歌曲本身来说,歌词所提供的特定内容应当是体验情感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在进行声乐教学时应该注重朗诵对于学生体验情感的作用。学生通过反复咀嚼、调整的过程,一编又一编的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深刻领悟歌曲要表达的情感,从中把握每一个字、每一声叹息,不能随便、盲目机械的发声。比如《一杯美酒》作为表现维吾尔少数民族人民对爱情的渴求、对心上人的爱慕这首歌曲,其中有一句“啊!情人啊!”我们可以通过朗诵,感觉到前后两个“啊”字,在语气的把握上是有明显区别的:前面一个“啊”字像是感情一发不可收拾,要大胆、肯定而强烈;后面“情人啊”这个“啊”字像是表现自己内心的独白、心底暗自思嗔,要浅吟低唱。

综上所述,体验情感是声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涵盖广泛。情感对于艺术犹如血液对于人体一样, 有了情感才能使艺术有生命力;但艺术所需要的情感, 决不是矫揉造作的虚假情感, 而是从心灵深处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作为声乐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追求声音的外在质量,还应意识到声音的质量必须以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出的艺术表现和审美的需要为基础,通过各种方式方法让学生从中感悟到艺术的真谛、艺术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储声虹.声乐教学曲库[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3]刘智强.世界音乐家名言录[M].中国华侨出版社,1989.

[4]陈立.怎样提高声乐演唱水平Ⅰ.Ⅱ[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华乐出版社,2003.

[5]周柏林.素质、音乐、情感教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6]沈尊光.中国音教论文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篇4

一、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化学实验是一种有计划的化学实践课,通过闻、问和看提高人的观察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对学生的智力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在化学实验中,实验、观察和思维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伟大的化学家门捷列夫曾说过:“科学的原理起源于实验的世界和观察的领域,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没有接踵而来的前进。”所以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首先应明确观察目的,养成观察习惯。只有观察目的明确,才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实验中的感知才会完整、清晰,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观察获得预期的效果。例如:学生在做“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可以首先向学生讲明该实验应注意观察的现象是:固体颜色的变化、澄清石灰水的变化。这样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就会对比反应前后出现的不同情况,认真观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两个现象:有红色的物质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应注意观察内容,使学生学会观察方法。在上课之前要做好必要的基础知识准备工作,实验时,注意引导学生有计划地进行观察,做到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作好实验总结,使学生在不断的观察训练当中培养观察能力。

二、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和操作能力

初中化学实验主要包括溶解、振荡、搅拌、加热、过滤、倾泄、蒸发、结晶、萃取、溶液的配制、仪器的配置及气体的收集等。这些操作要达到“学会”或“熟练”的程度,需要学生经过有计划、有步骤、反复多次的练习和实践。实验操作能力的形成一般有三个过程,即行动定向、行动模仿和行动熟练。行动定向主要是要学生知道各项操作应注意哪些问题,这需要教师进行示范性操作,并且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观察能力,这样才能掌握操作要领和操作原理。例如:在“氧气的制取”实验中,教师就可先利用课堂演示的机会,向学生讲清楚该实验的操作步骤,每一步骤应该如何操作及操作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并且教师亲身向学生做出规范性的操作,制取出氧气,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进行模仿,转变成规范的动作,再通过反复的强化和训练,最后达到实验操作熟练。

三、通过开放的化学实验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课主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开放的化学实验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尤其是开发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应用型实验,可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化学实验的实用价值,强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独立进行实验设计,对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提高设计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项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对将来走向社会,搞好化学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在开放实验室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修改学生的实验方案,参与学生的实验操作,解决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更高的目标和要求。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实验中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进行构思,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创造性地设计出不同的方案,寻找解决同一问题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在学生的尝试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大胆地去探索,去实践。同时,教师应注意做好实验后小结,指出学生设计方案的优劣,逐步使学生掌握设计实验的要领和规律。例如:初中化学中要求学生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制取氯化钙溶液,学生对此习题可能会提出各种方案,老师应与学生一起商讨每一种方案的可行性、所需的仪器以及如何装配仪器,如何进行操作等等,然后和学生一起通过讨论的结果选择三种可行性高便于操作的方案,即:碱性氧化物加酸、碱加酸和盐加酸加以实施,这样不仅对书上的理论知识加深了理解,还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他们的探究能力。

四、灌输社会实践意识,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中

对于化学科目而言,有些学生会觉得在生活中的应用范围较小。而我们学习的目的是如何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更好地应用化学知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让学生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化学课外小实验让学生独立操作,在不同程度上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这样才会有助于学生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另外还应要求学生尽可能地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某些化学现象。例如:学习了初中化学有关溶液的酸碱度―PH试纸的使用方法以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后测定自家附近河流或是工厂排出废水的PH值,从而根据测定的结果分析河水的污染情况并可据此让学生以书面形式写出调查报告。

篇5

一、自主实验的应用

自主实验的应用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相关的化学知识,进而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鼓励学生自主去实验和探究,进而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自主操作,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引导学生借助“过氧化氢、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木条、火柴;药匙、试管、铁架台(附铁夹)”等实验工具进行自主实验,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验证:“如果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满氧气的瓶口,木条会有怎样的变化?”可见,这样的自主实验过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而且,对学生问题探究能力的培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素质教育下,教师要有意识地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要鼓励学生在自主操作中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同时,也为学生实验素养的培养做好基础性工作。

二、小组实验的组织

小学学习模式是课改下所倡导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确保学生在不同的分工中找到参与课堂活动的乐趣,进而确保学生能够自主地走进化学课堂。

例如,在教学“实验室制取CO2”时,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化学课堂活动之中,在实验时,我选择了小组实验模式,首先,我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引导小组从“碳酸钠、大理石、浓HCl、稀HCl、稀H2SO4”等实验药品中进行选择,然后,自主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说明实验现象。最后,各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实验现象,最后,得出最合适的实验药品,同时,每个小组用最合适的实验药品再进行一次实验,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以及高效实验课的实验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演示实验的应用

演示实验属于直观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的重要形式。也就是说,在授课的时候,我们要认识到演示实验的价值,要鼓励学生在形象、直观的实验展示中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进而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CO还原Fe2O3实验”时,由于该实验的条件是高温,一般实验室的酒精灯很难达到这个温度,所以,在本实验的过程中,我选择了演示实验,首先,我引导学生试着写出CO还原Fe2O3的方程式,然后,试着说出实验现象,之后,借助视频向学生进行实验演示,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

总之,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价值,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实验课堂中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实验素养,从而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篇6

关键词: 化学实验教学 观察能力 学生参与 分组实验 课外活动

如何通过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学生参与演示实验

大多数学生对化学实验是有兴趣的,喜欢看到新奇有趣的实验现象,并很愿意亲自动手做实验。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就是教师讲和演、学生听和看,这种教法对于一些较复杂、探究性要求高的实验来说,由于学生参与意识弱,教学吸引力不强,因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些实验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来做,甚至可邀请学生跟教师一起做准备实验。如氯气、二氧化碳、乙烯、乙炔等气体的制取及性质实验,由于操作过程比较复杂,性质实验比较多,就可让学生上台配合教师做,还有些实验,以前使用过相同的实验装置,且操作过程基本类似,则可让学生在预习课本内容的前提下上台演示,如氨的制取(初中学过制氧)、葡萄糖的银镜反应(高二学过乙醛的性质)等,还有的实验可改为边讲边实验,如许多试管实验,演示时后排学生难以看到实验现象,改为边讲边实验后,教师边“讲”、学生边“演”,并且边听边看,教师在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同时,要不失时机地提出实验问题启迪学生思维,及时对不规范的操作给予指出和更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与学生的“演”应配合默契,相得益彰。这种教学,学生比较投入,课堂气氛活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学密度明显增大,教学效果明显增强,更重要的是大大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使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

二、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质量

通过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明显看出,有许多实验题是直接测试考生对中学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的掌握情况的,例如:常见物质的制取、提纯、鉴别;常见药品的贮存和取用;常见指示剂及试纸的使用;常见的过滤、分液、蒸馏和滴定等。这类考题一般难度不大,但对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的准确性、规范性的要求却很高,学生掌握好这些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可以在高考中顺利完成一些最基本的实验题。学生的分组实验正包含了所有的最基本的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因此,充分做好分组实验非常重要。化学实验比较复杂,有的实验现象相近需要细致观察,认真辨别;有的实验条件要求很高,实验进行缓慢,需要耐心操作;有的实验不易成功,需要反复操作掌握技能和关键,因此要求学生在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在实验中严格操作,认真观察,一丝不苟,实验记录及时,现象描述真实,以实验为依据完成实验报告,并分析实验成败的原因,长期下去可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思想品质。具体做法可以是每两人一小组,每个实验两人穿行,使每个人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避免有些学生只看不动手。实验中要求学生做到:胆大心细、循规蹈矩、把握条件、控制用量、手脑并用、善于分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例如取样要有量的概念,不是越多越好,一两毫升试剂是多少,只有多次实践才能把握准确;粉末状的药品向试管中加入时要用纸槽,实验完毕要清洗整理安排有序。有些操作也可让学生在家里反复练习,有些学生实验的准备也可组织化学兴趣小组的成员帮助实验员准备。通过准备实验,学生更加熟悉实验的目的,熟悉实验室中药品的贮存,试剂的归类,仪器的装配、拆卸,危险试剂的保管等注意事项。实验习题课更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能力的良好机会。在做实验习题之前,先讨论出可行性方案再进行实验,还可将验证性的实验改为探索性的实验,不急于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探求新知。例如,向三氯化铝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学生都知道现象,而反过来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三氯化铝溶液,现象又如何呢?通过实验解释结论。

三、从课外活动和家庭小实验中再次获得动手机会

大纲中规定的课外活动内容是:联系自然、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结合科技发展和化学史以扩展课内学过的知识。活动方式有做化学实验和趣味小实验,举办知识讲座、化学竞赛和专题讨论,或者组织学生制作教具、进行参观访问等。我们利用课外活动进行实验设计,培养能力。例如,在设计渗析实验时,我们选用鸡蛋壳内膜作半透膜的代用品,让学生回家取来只敲出一个小孔的鸡蛋壳,然后将蛋壳浸溶在稀盐酸里,蛋壳表面溶解后即得到内膜——半透膜,实验效果极佳。在实验设计中,还可寻找许多生活及工业废弃物,如塑料瓶、废干电池等代替化学仪器和药品,从废干电池中回收碳棒、铜帽、锌片等物质用作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电极,使学生从中更加明白干电池中原电池的原理。这样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做了化学实验,变废为宝,一举两得。

篇7

一、借助广泛阅读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我们可以借助广泛的阅读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来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进而逐渐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如,在教学《桂林山水甲天下》时,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中的好词好句,比如:“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组织学生对该句进行分析,思考句子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然后进行仿写。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在鉴赏中感受文本中的美,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分析中、在仿写中逐步提高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进而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在不断练习中得到提升。

二、借助故事复述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与人交流能力的提高,能够让他人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且,也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但是,口头表达并不是学生考试的内容,所以,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不重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致使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五六年级的时候还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非常不利于学生良好的发展。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我们可以借助故事复述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而且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在教学《藏羚羊跪拜》时,为了让学生感悟藏羚羊崇高的母爱和老猎人的慈善情怀,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复述”活动,让学生以讲故事的口吻,重新将该故事讲述一遍,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而且,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总之,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进而在全面提高学生地语文素养的同时,也为学生全面地发展做好基础工作。

篇8

【关键词】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教学方法;第二课堂;互联网教学系统

一、引言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这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是适应我国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因此,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是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必须面对的课题。笔者结合自己学校的学生实际情况和大学英语教学实际情况,就如何提高大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做了一些研究。本文主要探讨一些可以提高大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二、提高大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学以致用是外语教学的指导思想。学习语音、语法、词汇,目的是为了交谈、读书、写文章。有了听说读写能力,才能为四化建设服务。因此不能为考试、分数而教学,也不能单纯讲授语法条条。应用外语能力才是检验质量的尺度。

跟随国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步伐,笔者院校不断学习和改进旧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大英教学改革稍见成效。但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能力和水平仍需不断提高。

1.1调动学生积极性,组织互动教学课堂环境,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

课堂加入互动交流的环节。课堂口语热身部分,鼓励开口说英语、用英语交流。课前用5分钟时间,学生做英语演讲。演讲活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自信心、舞台展现力。学生组织、编排英语话剧表演。锻炼学生的协调组织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若干班级的话剧,学生体现出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有些学生口语表达流畅、发音标准,显示出创造力。他们将故事改编并增添趣味性元素,使话剧表演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学生尝试讲课。在做好预习、搜集资料、翻阅词典、咨询等工作之后,学生讲授生动的大学英语课。

在课堂上开展此类互动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此时学生全都集中精力,对英语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吸收程度处于最大化阶段,英语学习效率达到了最高,也有益于开展英语教学活动。

1.2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为使学生们提早适应社会现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将竞争比赛引入教学过程中是非常必要的。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如果长期没有比较竞争,学生就会产生懈怠心理、固步自封,出现盲目自信自己英语能力的现象。比赛竞争机制能够使学生处于一种紧张状态,时刻准备接受挑战,丝毫不放松英语学习,能够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使学生达到学习最佳状态。

学生在大学期间,有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专业学生的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这些本身就在激励学生不断地努力学习,来通过考试,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此外,该校还引入了CCTV杯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全国大学英语知识竞赛、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英语系还组织了英语话剧表演大赛、英语主持人大赛、英语辩论赛等赛事。

2、强化第二课堂教学

英语第二课堂的宗旨就是利用课余时间,以趣味性、实践性、创造性为主要特征,开展丰富多彩的外语课外活动,将课堂所学的外语知识通过课外活动所创设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富有创造性的学习和自主学习,使学生将第一课堂所学的语言知识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得到巩固和扩展,从而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其中最为突出的为英语角活动。

2.1话题讨论。提前拟定主题。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外教加入讨论组,与学生交流讨论。大家分享思想、观点和趣闻、故事。学生不断克服自己害羞、胆怯、不敢说英语的心理,最终能够畅所欲言。同时学生获取信息资源、拓宽了知识视野、增加英语词汇量,掌握更多英语表达。外教参与使学生学到地道英语表达,并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水平。

2.2西方节假日庆祝。英语学习者必须学习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知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一体化,人们越来越喜欢西方的一些节日。每到英美国家节日,英语角活动都以这些节日为主题开展活动。其中最有意义的是万圣节和圣诞节。

在万圣节,部分学生穿一些适合节日气氛的服装,带一些节日道具。学生装扮成鬼怪模样,也有装扮成自己所知神话、传奇故事里面的英雄人物或者巫婆、黑猫等形象。另外也有准备面具和南瓜灯。教师准备礼物来玩“要恶作剧还是给款待”节日游戏。

在圣诞节,在圣诞前夜进行庆祝活动。每个人头戴圣诞帽,礼堂角落里和中央放着圣诞树,装饰着铃铛、糖果、彩带、还挂着圣诞袜、彩灯等。墙壁上挂着雪花和圣诞图面。音响设备播放着欢快的圣诞歌曲。大家快活地谈论着圣诞节,唱着圣诞歌,跳着圣诞舞。还可以拿到圣诞小礼品。每个人都陶醉在节日的欢快气氛里。

3、充分使用互联网英语教学系统—蓝鸽平台英语教学系统

随着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的发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外语网络化教学已成为外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蓝鸽校园网语言学习平台在坚持传统教学思想的前提下,把语言教学的备课、上课、作业、自习、考试、管理等环节,搬到校园网络上,实现借助计算机网络构建一个外语学习平台。既保留了学校经典的教学思想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又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网络优势,提高了教学效果,也为我院学生英语学习创造了条件,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任课教师可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蓝鸽平台教室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学生可针对资源库中听、说、读、写、译等不同类型资料,自主进行技能训练;还可以进行大英四、六级模拟考试。还可建立师生交流平台和讨论区,学生随时提问,教师可在线或现场辅导答疑。

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系统应设计成使学生感兴趣,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所以出版社、软件公司应开发和研制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学习动力的学习系统。

三、结束语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对原有的系统不完善地方的补充,是适应新时代的需求,适应新的变化。我们要转变观念,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在抓好学生读、写、译等基本功的同时,注重听、说交际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不断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谢安邦. 高等教育学.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226-231.

[2] 李岚清. 改进外语教学方法,提高外语教学水平. [N]. 文汇报, 1996-09-07.

[3] 张正东.黄泰铨. 英语教学法双语教程,[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8:60-70.

[4] 王国桥.谈大学英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构建,[J].科学时代,2012.6.

[5] 叶奕乾,祝蓓里.心理学.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

[6] 刘亦农. 新编普通教育学. [M].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6.

篇9

一、体现培训力——搭建课堂

展示教研专业素养的平台

作为特殊培训者的教研员。如何通过综合的专业素养来体现自身的培训实力?扬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就竞赛活动进行了精心组织策划。搭建了以课堂为中心展示教研员专业素养的立体平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亲临课堂执教:体现教研员的实践培训力。在以课堂为中心展示教研员专业素养的立体平台上。首要的环节就是要求教研员能够在本学科领域,依据新课程学科标准,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按照同一个教学主题,享受同等的教学条件,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独立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以体现教研员专业培训力中实际驾驭和示范课堂教学的实践能力。

主讲课堂教学:体现教研员的引领培训力。这是教研员在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完成培训一线中小学教师任务,有效地指导广大教师将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帮助其解决课堂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思维方式、技术应用、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着力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围绕课堂教学所设计的专题讲座,是以体现教研员在专业培训力中实际引领和指导中小学教师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能力。

提炼课堂研究:体现教研员的研发培训力。这是为了检视教研员研究职能的落实程度,即结合近年来自身从事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的实情,追问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科研含量,如何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内容及过程交融在一起,如何边教学、边研究、边反思、边总结,如何实施阶段成果的呈现、归纳、提炼并上升到理论层面,各自选择能够反映课堂教学研究水平的成果作为代表作,以体现教研员专业培训力中研究和开发课堂教学的能力。

二、培育培训力——关注教研群体

课堂实践智慧的感悟

教研员的专业培训力需要精心培育,而培育培训力绝不是简单的外力作用,也不是靠直接的注入,而是依靠教研主体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内在智慧的感悟。

感悟角色变化:增强培育培训力的意识。面对教研员特殊的角色,许多人在专业素养大显身活动中强烈地意识到:教研员在新课程背景下,必须打破陈旧的观念,改变那种“听听课”、“评评教师”、“写写文章”的作风,把自己从“专家”、“领导者”、“检查者”的角色中转换出来,成为教育研究者、实践者和指导者,以一个普通培训者的角色参与教研。

感悟实践智慧:关注培育培训力的经历。既然教研员明确了角色定位,就需要在完善教研员角色过程中。培育体现培训力的实践智慧,并在关注课堂教学实践经历的感悟中培育培训力。课堂教学显身的经历,使广大教研员改变了那种“培训者用枯燥无味的语言告诉中小学教师怎样在课堂上避免讲课枯燥无味:培训者用最不重视参与者主体地位的方法告诉中小学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倾向。这使许多人都深切地感悟到,教研员如果离开了课堂经历,就会失去本属于自己的话语权。

感悟教研关系:实现培育培训力的自觉。教研员专业素养大显身,有效促进了教研群体理性与感性的融合,在感悟教研关系的基础上,追求实现教研员培育培训力的行为自觉。教研员首先要教,然后再研。教是研的起点,研是教的提升。如果教研员不经常上课,就会对教学一线的情况有所生疏。疏远了课堂,就有可能敷衍教师,唯有适度“下水”。才能在培训教师时更好地贴近课堂教学实际和教师与学生的实际。因此,教研员只有经常躬身实践,才能感知课堂教学的“冷暖”,才能不断找到理论与实践和教与学的切入点,才能将自己所掌握的新理念付诸教学实践。引领教学新方向,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真正实现培育培训力的自觉性。

三、提升培训力——凸显扎根课堂

教学的教研价值取向

扬州市在全市范围内,集中组织广大教研人员参与课堂实践、主题讲座、论文展示的专业素养大显身。其核心目的在于强化教研队伍自身建设,大力提升教研培训力。但关键是活动过后,究竟能给我们留下些什么?给教研人以何种启迪?形成一种什么样的教研培训价值选择?对此,我们有如下思考。

立足课堂实践:明确提升培训力的方向。要想提升教研员的培训力,需要坚持扎根课堂教学的教研价值取向。这就要求广大教研员确立“立足课堂实践,提升培训力”的教研理念,进一步明确教研员的重要职能之一——根据一线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指导和教学研究。教研员无论如何不能脱离课堂,不能不研究课堂教学,这是教师最需要的,也是所有教师最关注的。抓住了课堂就抓住了根本。抓住了课堂教学,就抓住了教师。因为,教学工作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有着强烈的感性特征,其中的许多精微之处,不进行实际操作是难以体悟的,而缺乏这些体悟的教学指导与培训,可能也是有效的。但很难丝丝入扣。切中要害。所以,这需要我们建立持续倡导课堂实践的教研制度来加以保证。只有坚持扎根课堂的教研方向,才能有效地提升教研员的实践培训力。

篇10

一、认真学习全省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并研究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中进行贯彻落实

从全省范围来看,强力推行素质教育是眼下的重中之重。应该认真学习有关精神,明确形势和任务。深入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的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重点做好以下内容:

(1)要研究如何进一步减轻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切实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切实开发学生的智力。

(2)要研究如何突破时空的限制,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到社会中发现数学,研究数学。

(3)进一步探索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改革。

二、进一步推动全市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向前发展

(1)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五个年头,现在已经到了高年级。对于高年级如何实施课程改革,应与低、中年级有所不同。重点研究以下几个问题:如何提高计算教学、应用题(解决问题)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在重视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同时重视数学化研究过程,如何做到数学味与生活味的协调统一,如何做好初中和小学的有效衔接,如何提高教师相应的专业化水平。

(2)预计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将出台。届时应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对于修订的背景,增加、删减的内容要弄清楚,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并准确把握,用于指导教学实践。

(3)拟召开一次全市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研讨会。主要内容有观摩课堂教学,学习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交流重点研究的理论成果,对骨干教师进行相关的专业化培训,必要时邀请专家来作报告,使广大数学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有清楚的认识。

三、继续到校本教研联系学校开展工作

开展校本教研是新形势下学校和教师提高教研和科研水平,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1)要认真学习有关校本教研的理论,了解外地校本教研好的经验和做法。

(2)经常深入到校本教研联系学校中,了解校本教研活动开展情况。

(3)具体参与到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中,针对具体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4)积累经验,帮助学校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系统的整理,形成典型,并及时推广。

四、继续扎实开展小学生数学小课题研究活动

小课题研究已经激起了学校和老师们的极大兴趣,并有了初步的成果。应该继续按照这条路走下去。

(1)对于课外研究课的研究,要进行巩固和提高,并使之常规化、长期化。

(2)对于课内研究课的研究,要继续扩大研究的领域,不仅涉及新授课,也要涉及练习课、复习课;不仅涉及空间与图形的课,也要涉及计算课,解决问题的课等,并逐步与单元教学、常规教学结合起来。

(3)积累好有关的材料,做好理论方面的提升,使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和教师的科研水平同步提升。

(4)拟召开一次全市数学小课题研究展示交流活动,推动小课题研究活动上水平、上台阶。

五、发挥网络优势,利用网络进行教研活动

网络的飞速发展为现在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如何利用网络提供的便利条件来为教学研究服务是当下应该研究的重要内容。

(1)研究利用电子邮件、教育局网站、qq、博客进行教研信息的、交流等。

(2)研究利用网络与区县教研员、基层学校的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情况,提供指导和帮助。

(3)研究利用网络,对于文字的、视频的教学案例、学术报告、教学课件等进行及时的交流和研究。

六、为参加省优质课评选作准备

今年,省优质课评选活动计划在五月份举行。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同时也为了促进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培养教学新秀,提升我市的课堂教学水平,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人选的确定,各种课型的研究,进行试讲锻炼等。

七、为城乡小学数学教研交流提供平台并促使共同进步

促进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在教育上的反映。教育公平不仅仅体现在硬件建设上,也体现在软件建设上。城区学校和乡村学校的教研是存在差异的,如何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进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可以选取几所城区和乡村的学校开展小型的专题教研活动,给他们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和机会,促使他们的教研水平共同提高。

八、探索新形势下如何增强备课和作业的实效性

人们对备课和作业的研究要远远滞后于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对于如何消除备课中的形式化问题,注重实效性,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电子备课,应进行深入地研究。对于如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对作业设计进行优化,如何设计课外实践性作业,也要进行深入地研究。

各月份计划安排

1月份学习全省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2月份召开小学数学教研年度工作会议;探索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小学数学教研活动。

3月份选拔参加省优质课评选人选并积极准备。区县小课题研究调研

4月份召开全市小学生数学小课题研究展示交流会议。

5月份参加省优质课评选。

6月份举行优秀课件评选活动;修订“伴你学”

7月份探索新形势下如何增强备课、作业的实效性

8份探索如何发展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师相关专业化水平

9月份选取城乡几处学校进行小学数学教研交流

10月份召开小学数学新课程研讨会

11月份到校本教研联系学校调研和指导;修订伴你学

12月份2011年工作总结,2011年工作计划

附:省以上主要教研活动

4月份华东六省一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会

5月份山东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