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范文

时间:2023-11-13 17:51: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篇1

1 教师要有创新精神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人才是国家繁荣富强迫切需要的人才,那么教育如何培养创造性人才呢?我想,首先教师必须有创新精神,如果教师的思想僵化,观念传统,教法陈旧,那么不但不能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来,反而会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报纸曾看过成都某小学教师出了一道习题问学生,“雪化了变成什么?”绝大多数学生回答,“变成水。”教师都―一给了满分,只有一名学生写的是“变成春天”。教师却给打了零分。无独有偶,有一年考试题目是要求学生用“时间”造句,大部分学生写了“时间是金钱,时间如流水”。评卷教师都给了满分,一位学生写了“时间就像一列火车,载着我们经过人生的无数小站,最后抵达死亡。”结果评卷教师以人生观灰暗为由判为0分。试想,上面这些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还会有创新精神吗?因此,创造性的人才要有创造型的老师。

2 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科学家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有许多重大贡献,当别人问他何以有那么多的创造时,他回答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不过喜欢寻根究底地探索问题罢了”。可见,积极探索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都非常强,他们在不停地看、听、摸、问中,好奇心得到满足,产生求知的兴趣,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让他们对有兴趣的现象、奇怪的事情和今后的发展等产生的好奇心,主动地进行探索实验。记得有一次,开饭的时间到了,可有几个小朋友蹲在操场旁就是不去洗手,我走过去一看,只见他们正在聚精会神地看蚂蚁,于是我蹲下身子和他们一起观察。一会儿,一个男孩问:“老师,蚂蚁这么小,怎么能搬动那么大的食物?”接着,他一边用土堆起一座小山,一边说:“我们做个小实验吧,看看蚂蚁能不能把食物搬过去”。我也表示赞同,实验开始了,只见一只蚂蚁搬着食物来到山脚下,不能往前走了,这时,蚂蚁放下食物绕到山坡上,将食物倒着拖过山去。这样做,满足了幼儿的探索欲望,支持了他们的探究行为。

3 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

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是创造性思维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幼儿的知识和经验,大量的是来自日常生活和游戏,以及幼儿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中,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老师要经常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去感知、去观察、去探索、去发现,鼓励他们多看、多听、多做、多想、多问、多说,从各方面扩大幼儿的认识经验范围。例如,在绘画活动中,我教幼儿画小鸡。在活动之前,我让孩子们回家观察小鸡如何走路,如何游戏,怎样吃食,怎样玩耍。绘画活动的时候,我只是教给他们画小鸡的一些方法和要领,画的内容则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自由选择。结果,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一张画纸上出现了各种各样动态逼真的小鸡。他们完全靠自己的创作完成了一次活动,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头脑中有着丰富的表象,丰富的生活材料。

4 启发提问可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创造性思维更多地表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游戏、绘画、劳动及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去讨论。去观察、去分析比较判断和推理,鼓励幼儿大胆设想,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一次认识沉浮的科学活动中,先让幼儿大胆设想,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实验中,我先让幼儿亲自把木块、铁块、橡皮泥,玻璃球等放在水里,观察什么东西浮在水面上,什么东西沉在水里。接着,我又设计了两个讨论问题情境,一是出示一个塑料空瓶放进水里,让幼儿观察,塑料瓶浮在水面上,那么怎样使塑料瓶沉下去呢?一是出示五个一样大小的红色小圆球,并告诉小朋友,其中四个木球,一个铁球,请小朋友想个办法,把铁球找出来。由于,提出的问题新奇而有趣,因此幼儿的思维很快活跃起来,他们积极参加讨论,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说放在水里,有的说用天平称,有的说用石头敲等方法。由此,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5 通过解难练习,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经常向幼儿提出一些有着一定难度的任务或问题,使幼儿既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能力,又须付出能力进行思考或操作。幼儿经过努力克服困难完成活动的过程,可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如向幼儿提出,在我们生活中哪里有空气?什么东西需要空气?幼儿顿时十分活跃,列举了生活需要空气的东西,如口琴、风琴、气球、吹肥皂泡、吹喇叭、救生圈、吹塑玩具、气垫船、动物生活等等。这样的问题启发了幼儿创造性思维活动。

篇2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时展的需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成为人才。未来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高科技的社会,是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全方位竞争的社会,这样的社会需要的人才“远不只是具有文化知识和俯首帖耳的劳动者”而是具备创造性思维的创造型人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种终身教育人才的新发现、新发明和新成果,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军事和社会发展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泰勒提出:“创造活动不但对科尔基进步,而且对国家乃至全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哪个国家能最大限度地发现、发展、鼓励人们的潜在创造性,哪个国家在世界上就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就可立于不败之地。”在当前激烈的国家竞争中,各国都把培养创造性人才当作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措施予以高度重视。培养创造性思维应该从小抓起。

二 在语言活动中幼儿创造性思维如何培养: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表现形式,语言对思维的促进作用已不是不争的事实,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中有新的发现和创造。我试图通过语言活动来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现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注意选材在语言教育活动中的特点

我按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如何让培养创造性思维入手,精心选择有仿编、续编、改编、创编成分的教材,并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设计生动、新颖的活动形式,促使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其创造性思维。如:改编故事《聪明的司马光》中,我为孩子们提供了木块、绳子、救生圈、水管等材料,让孩子尝试改编故事结局。在操作过程中,孩子们自己尝试各种方法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创造性的讲述,又如:讲述活动《我拼出了什么》中,幼儿通过运用几何图形进行搭拼、想象,并将所拼的图画编成小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地表达的能力。

2.设计提问在语言活动中的运用

幼儿能否成为活动的主人,积极参与活动,发展思维能力,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因此,在设计每一个提问时,我首先把幼儿放在主体的地位,注意向他们提出多样性、启发性和能激发他们想象的问题,发展孩子创造性思维。如在谈话活动中《假如我是孙悟空》中,我向孩子们提出了两个问题:假如你是孙悟空,你会做什么?怎么做?孩子们马上就进入角色,思维活跃起来。有得说:“假如我是孙悟空,我会变成一个隐形人,帮助警察叔叔捉坏人。”有的说:“假如我是孙悟空,我会变成宇宙飞船,带人们到天上去旅行。”……看!孩子们的想象是多么的丰富和有创意。又如在故事《小河马有用处》中,我问幼儿:“小河马找到了自己的用处,小朋友,你有什么长处呢?你可以怎样做?”启发幼儿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3.采用多种形式的语言活动,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第一,利用文学作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文学作品为幼儿提供全面的语言学习机会,在学习文化作品的过程中,包含了从理解到表达、从模仿到创造、从接受到运用的过程。文学作品中的仿编、续编、改变活动中,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如学习诗歌《小熊过桥》后,我引导孩子们进行语言形式的转换,将诗歌改编成故事,孩子们经过创造性的想象和构思,编出了各种不同情节的故事;有的讲小熊智斗大灰狼,有的讲小熊过桥买东西,还有的小朋友把小熊过桥的整个过程仔细的描绘出来、一首短短的诗歌,经过孩子们的加工,变成了一个情节丰富的故事,充分发展了孩子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篇3

一、以幼儿兴趣为出发点进行设计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恰当的选材是幼儿创造成功的基础,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往往可以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作欲,激发学习的热情。由于幼儿认知的发展尚处于无意识占主导的阶段,幼儿参与美术活动往往受其兴趣的支配,所以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应该挑选幼儿熟悉、喜欢的,还应具有广泛性和挑战性。

例如,幼儿在画水粉画时,通常对水粉颜料很感兴趣,喜欢把各种颜料混在一起观察颜色所发生的变化。针对这一状况,我设计了美术活动“美丽的夜晚”和“夏天的星空”,请幼儿运用水粉颜料通过手指点画、手掌印画、手背蘸颜料涂画等方式来表现夜晚绽放的朵朵绚丽烟花、夏天晴朗夜空中闪亮的繁星,使幼儿在感受色彩美的同时大胆地想象,自由、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和情感,描绘自己的所思、所想,创作自己心中盛开烟花的夜晚和繁星点点的夜空的景象。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兴致高昂,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动性,表现出对该活动的极大热情。

由此可见,兴趣可使幼儿对整个活动的参与更加积极,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变得乐于表现和创造,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二、营造自由、民主、宽松的氛围

幼儿的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美好幻想,在他们眼中大到天体宇宙,小到蚂蚁、鲜花,都是鲜活美丽而有生命、像自己一样快乐地生活着的。当幼儿的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超越客观现实,在兴致勃勃地乱涂乱画时,老师切不可用“对不对”“好不好”“像不像”“行不行”等成人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们,甚至予以否定;而应积极地捕捉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用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的绘画,加以科学地引导。只有在自由、民主、宽松的良好氛围中,幼儿才能有效地激发创作灵感,保持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和活跃性。

例如,在美术活动“画蝴蝶”中,很多幼儿都把蝴蝶画在花丛中飞、草地上飞,只有一个幼儿把蝴蝶画在了一本书上。我发现这一现象后很奇怪,却没有立即阻止她,而是问道:“你为什么把蝴蝶画在书上面呢?”她兴奋而神秘地告诉我:“因为妈妈带我去看蝴蝶标本展览,我觉得里面的蝴蝶很美丽,我也要把漂亮的蝴蝶做成标本,夹到我最喜欢看的图画书里面。”我听后立即肯定了她的想法,赞赏说:“这个想法真不错。”我的鼓励也使班上的其他幼儿焕发出了极大的创作热情――他们有的把背景画成云彩,希望蝴蝶能到云朵上播撒种子,开出漂亮的花;有的把背景画成小朋友,而蝴蝶在小朋友的头上嬉戏、玩耍……

老师正是应该积极营造这样的环境:尽量少干预、多倾听,以微笑和接纳的态度鼓励幼儿积极展现自己的创意;不给幼儿提供可直接模仿的范例,约束他们的发挥空间;了解幼儿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心中所想,找到每个幼儿不同于他人的独特之处。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幼儿才能更好地在美术活动中展现个性,表现创意。

三、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

传统的美术教学大多是老师的单向传授,教学内容较单一,幼儿的作品往往也大同小异。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老师可采用丰富活动形式的方法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和想象力。

例如,可以让幼儿以添画的方式在原来图形的基础上添加、创造新的形象和图案,使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体验活动的乐趣。可以让幼儿尝试运用模型、图片等活动材料任意拼摆,自己动手操作完成一幅幅美观、有趣的图案。还可以利用儿歌来启发幼儿作画,如请幼儿欣赏有趣的儿歌《热带鱼》来帮助他们掌握热带鱼的外型特征、游动姿态和生活环境,根据该儿歌幼儿创作了丰富多彩、形态各异的热带鱼,描绘了美丽的海底世界、大西洋的海岛、海洋动物园等丰富内容。

老师还可以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材料,如碎布、树叶、绿豆、纸屑、棉签等,请幼儿利用这些不同的原料,在平时积累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大胆想象,自己动手创作喜欢的作品,培养勇于探索、积极动手动脑的习惯。此外,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老师还可以用游戏的方式鼓励幼儿绘画。

在活动中,老师可以以这样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促进幼儿大胆想象,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使他们喜欢上美术活动。

四、发挥欣赏活动的启发性

美术欣赏是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可以丰富幼儿的联想,使他们逐渐对生活、艺术中的美具有一定的接受、理解和创造能力。在欣赏的过程中,老师应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他们感受、理解艺术美的能力,使幼儿产生创作美的愿望,拓展表现美的途径。

例如,在欣赏西班牙著名画家米罗的抽象画作品《人投鸟一石子》的过程中,老师运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的人和真实生活中人的不一样的地方,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认识与感受,帮助幼儿了解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所思、所得延伸和运用到自己的创作活动中。

五、运用积极的评价策略

幼儿是具有独特个性并不断发展着的个体,传统的幼儿评价机制缺乏对幼儿间存在差异这一基本事实的体现和尊重。这种评价的模式和内容均以成人意志为主宰,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评价的过程、结果都过于简单化,如以简单一句“你的真好”“不错”“进步了”就完成了评价。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老师更应将“以人为本,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作为指导理念进行教育和评价。

幼儿园的美术活动首先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更不能以不恰当的指导扼杀了幼儿作画的自然、纯朴、稚拙之风。在幼儿进行创造性活动时,老师积极有效的评价对于幼儿来说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老师对幼儿的评价应做到“言之有物”,即根据幼儿具体的行为做出有指向性的评价,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特点用积极的语言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不能泛泛而论。在评价时,应少用“对”“错”“像不像”等泛化词语,避免对幼儿的全面否定,多使用积极的具有指向性的话语,如“你的颜色涂得真漂亮”“这一点画得不错”等。例如一个幼儿画了一幅《春游图》,色彩搭配得很漂亮,老师可以这样表扬:“你涂的颜色真漂亮,特别是小花,蓝色和浅黄色配在一起很美!”而不只是简单地评价:“你画得不错。”老师应以这样的方式在评价过程中使幼儿明白自己好在哪里,也让其他幼儿知道他值得学习的地方是什么。

对于幼儿完成的作品,无论效果是否完美,表现能力是高还是低,都是他们用心完成的结果,老师应深入透彻地了解和感悟,善于从中发现幼儿的点滴进步,以正面鼓励为主,使幼儿明确自身的闪光点和需要努力的方向。对待绘画能力较弱的幼儿,老师一发现进步就要及时进行表扬;对绘画能力较强的幼儿,则要着重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和色彩使用等绘画技能和技巧。这样,可以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成就感。老师的指导态度应如奥地利儿童美术家齐塞克所说:“我的教育方法没有什么秘诀,就是做到爱孩子、关心孩子、鼓励孩子,并成为他们的好朋友。”

篇4

[关键词] 幼儿 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

当今时代是高科技的时代,社会瞬息万变,时代的发展要求培养具有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幼儿时期是人想象力较丰富的时期,他们的创造性无所不在。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没有限制的,关键在于育人者如何正确看待和加以引导。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时刻注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使他们的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具有创造力和创造精神。

一、创设讨论问题的情境,激发幼儿积极思维,引导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幼儿又是在讨论和解决问题中增长知识、丰富想象、发展思维的。我们应当在一日活动中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去讨论、去观察、去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鼓励幼儿大胆地设想,寻去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在常识课上让幼儿认识物体在水里有的沉浮,老师只告诉幼儿有些东西在水里会浮起来,有些东西在水里会沉下去,那么,什么东西会浮起来,什么东西会沉下去?这时老师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幼儿亲自把准备好的木块、铁块、橡皮泥、塑料、玻璃球等物放在水里,观察什么东西浮在水面上,什么东西沉在水里,接着又设计了两个讨论问题的情景;一是出示一个装水的瓶子,里面放了一个小积木,让小朋友想办法去取出瓶子里的小积木。一是出示五个一样大小的红色小圆球,并告诉小朋友,其中四个木球,一个是铁球,请小朋友想个好办法把铁球找出来。由于提出的问题新奇而有趣,幼儿的思维很快地活跃起来。他们积极参加讨论。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新办法。由此,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让幼儿参加实践活动,鼓励幼儿增强解决问题勇气和信心,大胆进行创造性尝试

幼儿对游戏活动产生兴趣和爱好,就会激发求知欲而去积极动脑、思索问题,因此,要寓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于游戏活动之中。如在玩水游戏时,我问幼儿咱们在水中玩什么?有的幼儿说:“我要在水中建一座大桥。”有的说:“我叠几只小船放在水中”。我支持了他们美好的设想,并按照他们的设计供应游戏材料。他们在造桥的过程中,曾为瓶小水深,积木浮在水上而着急,我及时鼓励他们鼓足勇气,大胆进行创造性的尝试。小朋友们你一句,我一句的商定改订建桥的办法。他们动脑又动手,将小瓶换大瓶,矮瓶换高瓶,构成高大而坚实的“桥栋”,为铺设“桥面”鉴定基础。他们又用小石子铺“陆地”,解决了“引桥”安放和行路的困难。他们是多么富于想象和创造性。可见,实践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又是检验思维活动的标准。

三、教师必须耐心、及时地抓住时机进行引导

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在教师良好教育下得到发展的,有时幼儿会提出新奇的、出乎意外的设想,如果教师不失时机的加以引导鼓励,就会促进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有一天,我带小朋友到公园散步,走在草地上,突然有一个小朋友叫道:“我的鞋子湿了”,接着,其他小朋友都发现鞋子湿了。鞋子怎么湿的呢?由于没有对幼儿讲过有关露水的知识,所以,我未准备把这个问题讨论下去。但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下雨了。”可当时并未下雨。有的说是昨天下的雨水。针对这一情况,我让小朋友第二天早上再到草地上试一试。孩子们对这个问题的兴趣更加浓厚了。这时我因势利导,拿一块玻璃,让小朋友们先对着玻璃呼气,看玻璃上出现什么,然后向他们讲明空气中水分遇冷变成水珠的原理。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把我们鞋子弄湿的是露水。”由此可见,教师对小朋友突然提出的问题,耐心倾听,热情支持帮助,抓住时机进行教育,而不是回避或生硬的顶过去,对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有利的。

由于幼儿年龄及知识经验的限制,他们的设想往往会与客观实际不相符合,对此,教师也要耐心倾听,不要简单地否定或指责,让他们到实践中去检验自己的设想。教师要善于观察和等待,循循善诱地进行教育,使幼儿知道敢于大胆设想是好的,鼓励他们的创新和探索精神。对于幼儿新奇的想法,教师一旦发现其中的创造性因素,要及时支持,鼓励和引导,否则,会扼杀了幼儿的创造性。

四、优化环境、营造氛围,创设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幼儿园环境

篇5

【关键词】培养幼儿;创新思维;好奇心;创造性;思考

众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一致认为,幼儿在情绪兴奋、愉快时,其创造力就处于最佳状态。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就能点燃幼儿智慧的火把,创造思维有机地渗透,使幼儿的整体素质也随之提高。所以教师和家长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在大力提倡创造思维教育的今天,幼儿的思维能力是幼稚的,但其发展潜力却是巨大的,教育应力求做到:有意的创设。

一、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应从小开始

思维是人类智力的核心,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界限,三岁幼儿的思维是很直接的,整个幼儿期,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抽象逻辑性刚刚萌芽。据此,培养学前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既要考虑到幼儿思维的行动性、形象性,利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幼儿从小养成了一种良好的思维能力,以后在不知不觉中会表现出来。

二、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创设一个最优化的环境

教师要经常带领幼儿到公园游览、散步、做游戏等来扩大幼儿的知识经验和范围,为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教师还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最优化的环境,除了为幼儿准备纸、颜料、画笔、橡皮泥、小石子、沙子、水、玩具等材料外,还要为幼儿创O一个安全的,轻松的,愉快的,没有压迫感、紧张感、惧怕感的环境,让幼儿在自由的活动中实现自己的设想。教师要鼓励幼儿独特的、新颖的创造,鼓励他们好奇、好问、求知与探索的精神。在课堂上、生活中,教师不要设框框、定模式,要让幼儿在自己的周围去找一找、看一看、想一想,从而寻找信息、获得信息,通过自己的探索去了解周围事物的因果关系,通过自己的眼睛、耳朵发现变化、辨认事物,使他们的大脑积极活动,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性

各种教育活动的内容不同,所以通过教育活动可以使幼儿广泛了解客观世界的知识,还能使其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地发展。丰富幼儿社会和自然的感性知识和经验,可以使幼儿不断产生新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这是在教育活动中要重视和加强的方面,首先要重视对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的发展,幼儿园的教育活动非常多,在教育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如幼儿在故事表演中增加和减少的语言,添加的各种动作和情节;在音乐学习中唱歌时的即兴表演动作,美术课中对画中内容的构思和设计等等,都是幼儿创造性思维活动的结果。

四、营造氛围激励幼儿主动操作和积极探索

把合适的教育内容和任务设计为可模拟或真实的情景,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幼儿观察、理解、体验,掌握学习的对象。例如,提供可让幼儿操作、观察,进而理解的实物情景,让孩子探索物体的沉浮现象,包括装有水的大盆子、积木、海绵。当孩子看到这些情景后,就不知不觉地来到水盆边,并用手反复按几次积木,发现积木一次次浮起来。然后,拿起海绵用力按入水中,海绵也浮了起来,几次反复后,手在水中不停地捏,海绵吸入大量的水,慢慢地沉了下去,如此反复动作,时沉时浮,孩子们显得特别开心。

在反复地、专心致志地进行操作活动中,教师问他:“你发现什么了?”他说:“海绵能吸水,变重了就沉下去。”虽然孩子的这一操作活动很简单,但是发现了道理,并且由于整个过程是孩子们自发进行的,孩子兴趣有着极大程度的提高,同时,在动手操作中还强化了思维活动,发挥创造力。

五、多提问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我们并不是说知识就不重要,知识是作为培养能力的载体,能力的培养也是离不开知识的。我们的教学里面也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知识,知识的积累对于幼儿的理解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给幼儿相应的知识之后,教师一定要总结升华,变成一种“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把这种思路和方法反复强化,通过幼儿动脑、动口、动手,使这些方法和思路逐渐内化成为幼儿的思维模式。例如,在教幼儿学习折狐狸时,除了让幼儿掌握折纸的技能外,还启发幼儿联想到狐狸的本性――伤害小动物,从而引导幼儿想出了许多有关狐狸的内容,体现了他们思维的创造性。又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提出了一个“例如马路上没有红绿灯”的设想,通过组织幼儿谈话、讨论,使幼儿先知道假如不遵守交通规则,马路上没有红绿灯的后果,然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设想作画,根据他们的现象,画出了各种各样的结果,在发挥他们想象力的同时,让幼儿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到了遵守交通的重要性。

六、鼓励幼儿大胆质疑在思考中促进创造性思维

教师一定要鼓励幼儿自己想,刺激幼儿的思考与语言表达。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通过相互讨论获得正确的答案,也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把问题搞清楚立即回答,这种教育方法实际上是鼓励幼儿运用自己的求知和思考活动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对幼儿提出的较容易的问题或经过幼儿努力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可选择一些悬念较强的作品。对幼儿提问是否由教师立即回答一定要根据幼儿提问的内容和性质决定,因为对于幼儿来说,如果幼儿提出的问题较难,若直接告答案,他们就很难理解,这时,就可由教师启发幼儿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找出答案。

总之,教师在幼儿的创作活动中应注意他们的创作过程,而不追求创作的结果,给予孩子以创造的自由。要以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精神、创造能力的发挥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创新思维的培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教育问题,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教育和训练,我们只有通过方方面面地分析、研究、探索,才能真正“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有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谈汉语言文学教学应如何适应当代幼儿教学 教育界 - 2010(24)

篇6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提高民族创新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代的首要任务。创新是一种旨在提高全民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只要明白了这一点,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承担起创新的使命,才能把创新教育主阵地定位于课堂,才会有让创新教育落实到每节课的想法和具体行为。

我认为:一流的老师既教书又育人,二流的老师教书不育人,三流的老师误人。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就决定了他怎么教学。新时期教育的宗旨应放在培养有能力、有优良品质、有高素养的现代人——二十 一世纪所需要的开拓型人才这个基点上。我想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供合适的材料,为幼儿的创造性发展提供物质载体

黑格尔说:“说到本领,我认为最重要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引导学生们的想象力,学生们最大的乐趣也在于幻想,每一个的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教师的教学应着眼于内心的释放,鼓励学生好奇心的张扬,如自由自在的野外写生,随心所欲的泼墨赋彩、绘声绘色的形象思维启动等,都能激发学生们用自己的画将神奇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使想象力得到发展。

要发展幼儿的创造性,首先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幼儿的探究质量受材料的制约教师为幼儿准备材料时,要精心考虑,材料能引起幼儿什么样的探索,能否为幼儿提供创造机会等,因此,在材料提供上,我注意到:

1.提供可操作较强、便于体现幼儿想法的材料

在实践中,教师要教学生会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著名科学家爱因斯但曾经深有感触他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问罢了。”当我们的学生已经有了对问题思考和分析的习惯后,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触发新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进一步得到发展,问题意识才会变得更有创新意义,更趋向于创造,更接近于发明。

幼儿的认识和能力都是在操作和活动过程中建构的,通过动手操作可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有利于幼儿进行自主地探索学习,通过探索、探究,幼儿自己寻找操作材料的方法、步骤、自己来归纳总结,从中发现什么,找出原因,还可以怎么做,通过试误,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由此可见,幼儿的大胆探究也是一种创造性表现。因此我们尽量为幼儿提供有助于检验幼儿各种想法或假设的材料,使幼儿的假设能马上被可见的实验结果验证,不管是证实或证伪,老师要根据孩子可能会提出的假设来准备各种需求的材料,这样有利于鼓励和推动幼儿的创造性发展。

2.为幼儿提供多层次、富有创造空间的材料

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要注意幼儿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使材料呈现层次性、具有不同的难度,并且多为幼儿准备未加工的或半加工的材料,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需求,充分发挥材料的教育功能,这样的材料也能给幼儿留有充分想象创造的余地,如我在“动手试试”活动区投放材料时,一开始提供一个范样,半成品和未加工的各种材料。这样,能力差的幼儿可以模仿范例进行制作,能力一般的幼儿在模仿的基础上利用半成品进行创造,能力强的幼儿可利用未加工的材料自由想象,大胆创造。

3.变废为宝,不断增换新的活动材料

新材料本身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激起幼儿创造的火花。教师要不断的给幼儿增添更换新的活动材料,注意材料的新颖性和趣味性,吸引幼儿,让幼儿感到更富挑战性,促使幼儿在其中尽情的创造、发挥。在这方面,我注意挖掘资源,充分利用废旧材料,让这些生活废品成为挖掘幼儿创造潜力的宝贝,真正变废为宝。

二、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为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提供帮助

幼儿生活在一个开放的、高科技的信息时代。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丰富多采,让他们接触人物、动物、花鸟、山水、建筑、民风民俗、影视动画等大千世界所有的美好西,扩展他们的视野;在风格技法上,应接受传统和现代的各种流派,可运用毛笔、水彩笔、油画笔、刻刀,甚至计算机等各种可接受手段;使之形成一种开放的意识,塑造开放的人格。所以,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目标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认知水平和创造性的发展。教师应及时给予孩子们必要的引导和指引。

要指导幼儿,首先要了解幼儿,要了解幼儿,就要首先进行观察,教师进行观察的目的,是为了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并进行分析,向幼儿提出有效的建议,帮助幼儿发挥创造,实现设想,在观察过程中,要注意幼儿做了什么,怎么做的,注意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进行记录。

教师要明确活动目标,对不同的幼儿给予具体指导,再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要有重点地指导个别幼儿,促进幼儿创造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对探究中出现失误的幼儿,教师要引导其探索最佳方法,对水平较高的幼儿,要提高要求,幼儿在探究新材料时,指导幼儿有新发现,玩旧材料的幼儿要鼓励其玩出新花样,另外还可注意调控偏区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指导时方法也可多种多样:教师可用设问的方式进行指导;可以让幼儿摆弄实物进行指导;可以利用提示性语言对需求帮助的幼儿进行指导;可以通过情绪感染进行指导;也可以以幼儿玩伴身份直接进行指导;可以利用体势暗示进行指导等。

三、活动评价可以为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指出导向

幼儿特别在乎教师的肯定和鼓励,所以,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方式教育教学质量的升华环节,评价的结果也往往影响到幼儿以后活动的情况,评价对幼儿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要注意重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评价方式有很多,不论何种形式的评价,都不应只侧重于结果,而更应侧重于活动的过程,如孩子们在活动中学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新方法等。教师要抓住幼儿的闪光点特别是有创新精神应进行重点讲评,加以鼓励,或指出幼儿在创新方面应努力的方向;也可就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困难大家提出讨论,让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商量解决问题等。

篇7

【关键词】 幼儿创造力 游戏活动 探索活动

幼儿教育的对象是一群3~6岁的孩子,这一阶段随着他们生理和心理的迅速发展,知识经验的积累,为幼儿创造力发展奠定了基础,幼儿已经有了创造力的萌芽,又是智力发展与个性形成重要时期。因此,在此阶段重视创造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创造力并不是一种单一的智力活动,而是人们充分调动和运用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在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发现某种相似或共同之处的能力,是一种超越于实用功利目的之上的精神活动。因此,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情感、想象力、幽默感,对于发展其创造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对幼儿进行创造性培养?

1 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一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幼儿园中的游戏有教师组织的游戏活动,如区域活动、集体游戏活动,有幼儿自发的游戏,如幼儿在自由活动时自己组织、创造出的游戏,还有就是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游戏形式,即“寓教于乐”。经过一段时期的教育实践,我也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一点。这里主要对教师在游戏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提出了一点体会和想法。

首先,要提供充分的材料、创设丰富的环境,给予幼儿想象的空间,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一是,要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投放幼儿游戏中所需要的材料及其他相关的材料。这些材料要赋予启发性、层次性,并能构成丰富的游戏情景。如开展的“超市”,投放了丰富的游戏材料,有各种瓶瓶罐罐、小碟子……。小朋友把“旺仔牛奶”的罐子放到了下面,把一个小碟子放到了上面,用来做秤,一边称东西,一边还说“这个×斤”。二是,要创设宽松的精神环境,只有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幼儿才会有愉悦的心态,才会大胆的创造、活动。其次,要肯定幼儿的大胆创造。在游戏活动中幼儿经常会展示自己的作品、想法。教师应肯定他们的想法,不能否定或进行反面的评价。这样才能激发幼儿创造的积极性。再次,教师应以适当的身份适时的进行指导。如当幼儿在无目的的摆弄操作材料时,教师可以以同伴的身份介入。最后,要及时的鼓励、表扬幼儿,给幼儿成功的体验。成功的体验能激发幼儿再创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今后的游戏中能继续主动的创造和想象。

2 在教学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2.1 在五大领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在我国,目前许多幼儿园都是按五大领域——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来开展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应当认识到,在这五大领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开发幼儿创造力的因素。

2.2 在探索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探索活动过程体现了幼儿大胆探索、创新的过程,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幼儿园的探索活动中该如何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

2.2.1 营造自由、宽松的创造氛围。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对于幼儿来说,唯有玩,才能在玩中进行创造。我们要根据幼儿这一心理特点,以玩的形式组织并与幼儿共同参与探索活动,使幼儿能愉快参与,并鼓励幼儿运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大胆的玩、创造性的玩。

2.2.2 提供可供幼儿探索、创造的材料。我们要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操作材料,使幼儿在自己选择、自己决定、自己动手、自己进行观察发现中激发创造的动机。例如在区角活动的探索区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磁铁、铁针、别针、木棒、布条、棉签、塑料制品等材料,让幼儿在操作摆弄中有所发现和创造。

2.2.3 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为了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在探索活动中,我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常把“你还有什么和他不一样的想法,讲给我们听听好吗?”“请你想一个和他们不一样办法怎样?”“让我们来听听你的好主意!”“你的办法是自己发明出来的吧?真棒!”等一些激新励异的话常挂在嘴边,给幼儿的思想、行为松绑,努力发掘他们的闪光点,使幼儿创造的智慧迸发灿烂的火花。

2.2.4 鼓励、引导,不断推动幼儿的创造。在探索活动的整个活动中,老师一直要给幼儿鼓励鼓劲,当幼儿成功了老师要及时称赞加以表扬,幼儿失败了,无心探索的时候,要及时鼓劲,使幼儿坚持到底,直至柳暗花明,获得成功。老师在活动中,还要不断有新的要求来激发幼儿推动创新。

2.2.5 接纳幼儿的犯错和失败。众所周知,任何创造都不可能一次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我们经常出于好心,想让幼儿少走、甚至不走弯路,急着示范、纠正,其实这恰恰是剥夺幼儿从失败中学习、创造的权利,对幼儿创造性发展非常不利。因此我们老师不急于纠正和示范,要让孩子自己总结教训自我调整,这种做法看似无情却有情,是真正对幼儿的理解和爱。

3 在“敢”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3.1 引导幼儿敢想。俗话说:“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从某种意义上说,想比办更为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想开始的。牛顿,爱迪生都是从异想天开到发明大王。让孩子敢想,首先要让孩子说“不”。如:“有轮子的都是汽车”,孩子肯定会提出不同的看法,挖土机,压路机也有轮子,但不是汽车。其次,要培养幼儿的求异性思维,如“0”孩子可以想象成音符,太阳……还要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如:小乌龟不高兴,怎样让它高兴呢?孩子会想出很多种办法。

3.2 引导幼儿敢问。经常有孩子这样问“老师,这是为什么?”“老师,这可怎么办?”“老师,这是什么呀?”这些问题正是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可以开展“小问号”活动,给孩子发问,向事物提问,向现象提问,提问的内容不只是“怎么办呀?”“是什么呀?”“干什么呀?”而要能问一些深层次,有探讨意义的问题。善问的孩子知识面广,从小养成爱动脑筋想问题的习惯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3 引导幼儿敢做。任何设计方案,发明构思都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同时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思想、理论、方案的正确性。所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必须着重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要提供手脑并用的学习材料,要少提限制性的要求,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摆弄操作,制作出各种各样的东西,对幼儿的动手结果要给予表扬,从不同的角度去肯定每一个孩子,培养孩子的成就感,增强他们下次进行创造活动的自信心。

3.4 引导幼儿敢说。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启发,诱导,引起幼儿的强烈兴趣,从而激发幼儿热烈讨论、积极发言。在日常活动中多让孩子接触周围的人和事,多参加活动,从而增强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最大限度的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使更多的幼儿将来成为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董奇.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

篇8

【关键词】绘画;兴趣;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242.65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4-0169-01

绘画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一种语言,孩子拿笔就会涂鸦。由于受传统文化背景和思想观念的影响,我们通常对幼儿作品的评价标准是“像与不像”,给予的指导是“不可以如何”与“应该如何”。这样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积极性,更严重阻碍了他们创造力的发展。我们应该以培养幼儿“兴趣”为主,发展其创造力。

一、培养儿童绘画的兴趣

1、什么是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和探求知识的心理倾向,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持续地倾注着积极情感的认知活动。他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情感和意志上去探索某种事物的内涵。兴趣是推动儿童参与学习的一种内部驱动力,是儿童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兴趣有两个特点:兴趣的专注性和兴趣的有效性。

2、培养兴趣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探求知识的先导。但以往教学中过分强调基本功,技能、技巧的训练,压抑了儿童学习绘画的兴趣。儿童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画家,而是通过美术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3、怎样培养兴趣。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趣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心灵?”

二、绘画需要创造力

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其中绘画活动是一条十分有效的途径。幼儿绘画的能力一般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在每一个发展阶段,各有其相应的特点和水平。

首先是涂鸦阶段。幼儿从一岁或者一岁半开始,就喜欢在各种东西上胡乱涂写,我们称这样的活动叫“涂鸦”。到了三岁左右,幼儿会偶然发现他们的涂写活动与纸上的符号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联系,这种发现对幼儿能力的发展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步,它表明幼儿已经开始逐渐地控制自己画出来的符号了。

其次是基本图形阶段。幼儿在这个阶段能够画出一些像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等基本图形,他们的绘画看起来有规则了。四五岁的幼儿基本上都属于这一阶段。在这一阶段,幼儿的绘画能力表现出极大的个别差异,有的画的规矩些,有的则可能还属于乱涂乱画。但到这一阶段的晚期,他们基本上都能随意地画出各种长度的线条,并且能帮这些线条画出一些基本图形。

最后是起始涂绘阶段。五六岁左右的幼儿,基本上能有意识地作画了,这实际上才是真正的儿童绘画。他们画的是一些象征性的符号,这种符号可以被幼儿用来代替他们所喜欢的或者他们认为重要的某些东西,如人、树木或者动物等等。因此,在培养幼儿绘画创造力时,注意以下几点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要注意幼儿绘画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的年龄特征。对每个幼儿说,任何一个年龄阶段都没有一个确定的创作模式,即使是以上的三种发展水平,也只是一个粗略大致的估计。从涂鸦期到基本图形阶段,再到起始涂绘阶段,是一个渐进性的发展过程,我们切不可揠苗助长,应该根据这个进程因势利导,鼓励幼儿进行自我创造。值得注意的是,绘画创造力是随着幼儿生理的成长和心理的成熟而发展的,一个幼儿掌握涂鸦摹写和构思,就如同婴儿学会走路一样,是以他自己的方式一步步地发展的,我们必须尊重每个幼儿的发展速度,强迫幼儿进行绘画练习是不必要的,也是无益的。

其次,应该为幼儿的创造活动提供充分必要的条件。我们既要为幼儿提供绘画活动的工具和场所,也要为他们提供创作活动的机会。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中,在日常生活和节假日的户外游戏活动中,要注意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从而产生创作的乐趣,以便使幼儿能够亲身体验和亲自感受。

培养幼儿的创作情感也是很重要的,提问、问题游戏等都是激发幼儿创作兴趣和创作情感的有效手段。当然,在使用这些培养手段时,成人要注意不断地对他们进行鼓励。成人不应该期待幼儿能创造出可以参加比赛或者符合成人眼光的作品,而应该看图画本身是否表现了或者确切表达了幼儿在一定情境中的思想,应该通过鼓励手段培养他们的创造信心、创造兴趣和创造意识。

三、在绘画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创造力迅速发展的时期。幼儿眼中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神奇、趣味和未知的世界,他们的观察视角和表现方式都很独特。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确实,动手、动脑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有利于萌发幼儿的创造性。为此,我在开展绘画教学活动时,对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1、生活经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观察是绘画的前奏”,绘画可帮助幼儿通过观察这一渠道去感知丰富的世界。现实生活中,美丽的大自然在儿童幼小的心灵里留下许多美好的印象,形成了他们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2、捕捉幼儿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性想象是从事创造性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没有想象力就意味着创造力的平乏。儿童时期是想象力表现最为活跃的时期。儿童的想象力是儿童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

3、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教师在组织绘画教学时应精心设计每个环节,创设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寓教于乐,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才能较好地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加深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储备。教师应打破传统定势,善于引导和发觉,力求做到有意的创设、有度的引导、有机的渗透,为每一个幼儿提供表现潜在探索欲、创造力的机会,调动孩子们的内在动火花,这样才能发现并点燃他们的创造火花,使创造力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和谐成长思想教育丛书第三册》[M].三联出版社,2007(6)

篇9

关键词:幼儿;教育;创造性

每一个孩子看上去似乎都很平凡,但他们中很有可能会有人成长为数学家、文学家以及各种科技人才,这一方面需要孩子们自身的天赋,同时也离不开我们对孩子创造性潜能的培养和挖掘。在我们农村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学会正确引导孩子,科学合理地利用身边资源,让孩子的智力和情操得到培养。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如好动、好奇心强烈、顽皮等,在教学中面对孩子的这些特点,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将他们的精力引导在学习中,寓教于乐,让孩子们边玩边学,从玩中学习,从学习中收获,从收获中成长。

我们在活动中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潜能,并不是说需要利用多么精密的仪器或多么强大的理论知识,往往孩子们的创造性潜能都是通过很简单的事或很普通的材料就能得到开发。在我们的乡镇上,竹子和泥巴是很常见的材料,孩子们都很熟悉,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孩子们,比如老师问孩子:“大家平时都喜欢玩玩具,那么我们今天自己动手做玩具,好不好?”这样一来,孩子们的兴趣和热情就被调动起来,就会跟着老师的思维走。老师将准备好的材料拿出来,采取提问的方式:竹子、泥巴分别可以做成什么玩具呢,或用在什么活动上呢?让孩子们展开讨论,教师适当地给予提示。这时教师将幼儿分组操作,让幼儿合作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予纠正和辅助。

当教师引导学生用竹子做出很多玩具,如高跷、打水的竹筒、望远镜、小竹帽时,让孩子们来说说怎么玩,一起玩一玩,并鼓励幼儿互相交换着玩,培养幼儿的分享精神,但不可强制,应尊重他们的主观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对这些玩具的原理进行简单地阐述,将一些知识点和概念融会在玩当中,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值得注意的是,对幼儿来说,很容易对某件事物产生好奇心,同时也容易很快丧失好奇心,因此,教师要学会如何让幼儿保持持久的兴趣,比如当幼儿对手中的玩具失去兴趣后,教师可以提醒孩子对玩具进行再利用,如在竹子上进行涂鸦,或对竹子进行一些改装,变为小笛子、小扫把等。

在我们乡镇上,有着丰富的本土资源:黄泥巴。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准备泥巴,找一些孩子们喜欢的卡通形象或动物形象进行模仿捏造。还可以直接让学生们捏自己喜欢的、想象出来的图像,这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对于幼儿而言,仅凭着想象进行捏造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教师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赞扬,激发孩子们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找出捏造的比较好的幼儿,让他谈谈自己的经验,让其他的小朋友借鉴学习,有了榜样,孩子们就会更加用心。

同时,老师在活动过程中要用正确的语言去引导孩子,且对孩子们的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每一个孩子的作品都是充满童趣、天真无邪的,不管拙劣与否,都值得我们肯定,切忌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们的作品,更不可打击和嘲笑,只有当孩子们感受到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来的东西是有价值的,是被欣赏的,孩子们才会有继续的动力和热情。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所以,我们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不能仅作为管理者去管理他们,更应该以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去开发他们的思维,合理利用我们身边的本土资源,善用教学的语言,让他们在快乐、自由的学习中得到收获和成长。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民间游戏;幼儿;创造性

Folk games as a carrier to cultivate children's creativity

Liu Tongyan

【Abstract】Blew folk games, enriching the lives of children, for children to bring endless joy, we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social value of folk games, let the children in a relaxed, pleasant atmosphere, free choice of folk games, use of independent toy materials, creative exploration of a variety of folk games are played, the creative thinking and creative behavior gets greater progress.

【Keywords】Folk games; children; creative

幼儿是新时代的创造者,培养幼儿创造性是当今幼儿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那么,如何以民间游戏为载体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下面我就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1 增加幼儿对民间游戏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幼儿对民间游戏感兴趣,学起来,玩起来就会轻松愉快,创造力也便源源不断地发挥出来。

1.1 与故事结合,增强幼儿对民间游戏的兴趣。

民间游戏流传深远广泛,每一个游戏都有它广泛的群众基础,只要教师认真搜寻、思考,每个民间游戏便会有一个活灵活现的民间故事。如:鲤鱼跳龙门的故事,黄鼠狼给鸡拜年的故事,老鹰抓小鸡的故事,拾柴禾的故事,这样孩子一玩游戏就会想起生动的故事来,兴致也会更浓。

1.2 与操作材料结合,激发幼儿对民间游戏的兴趣。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自由操作材料的欲望是很强的,它对激发幼儿对民间游戏的兴趣,提高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变废为宝,在有限的条件下变幻出丰富多彩的游戏材料来。如:冰糕棒、瓶塞、纸盒、大沙粒、果冻盒,还有经过教师简单加工的材料:串珠、手铃、头饰等。

1.3 选择游戏内容,要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

在以往的教育实践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精心制定了计划,但实施时,幼儿不一定按教师的意图进行。如:教师在民间游戏中预定让幼儿玩“开火车”的音乐游戏,要求幼儿双手搭在前面小朋友肩上成一列小火车,可是孩子在游戏时却创造性的将小椅子一个靠一个摆成一排做火车,这时,教师就要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调整教学内容,把游戏放在有操作材料(小椅子)的环境中来。

1.4 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性的鼓励手段,加深幼儿对民间游戏的乐趣。

2 在科学的教学方式中渗透游戏必备的知识

孩子是游戏的真正主体,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是促使幼儿学习游戏,开展游戏,在游戏中发挥创造性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教师在传授游戏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时,应该运用以启发引导式为主的科学教学方式,让幼儿更充分更主动的参与到民间游戏中来。

2.1 在游戏前丰实与民间游戏有关的经验。

“过家家”是民间流传很广的一个角色游戏,在教授游戏之前,我利用谈话的形式丰实幼儿关于“家”的经验:你们的衣服真干净,谁洗的?怎么洗?家里来了客人后,爸爸妈妈是怎样招待客人的?你们会吗?爸爸妈妈是如何照顾老人和小宝宝?来学一学。教师这么一问,孩子就会积极的回想家里的生活情景,并都争先恐后的讲述与家人在一起时的生活细节和感受,在这个基础上再教授游戏,幼儿便会很主动的接受游戏和进行游戏了。

2.2 应在启发引导式为主的教学方式中渗透游戏必备的知识。

有些老师认为孩子玩游戏前就得把规则、玩法、注意事项一丝不漏的说教给幼儿,这样做,孩子们固然会按照老师的意图有条不紊的进行游戏,但同时也剥夺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在实验中班和对照班各随即抽取16名幼儿作为实验对象,对他们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教授民间游戏“人、枪、虎”

在对照班我按传统的说教方式进行教学,告诉幼儿游戏的玩法、注意事项,全部幼儿都听明白后,游戏开始,当游戏进行到伸手势你追我跑时,有一半幼儿出现不知所措的面部表情,结果被捉。这种惯于发号施令的教学方式,没有 幼儿考虑商量的余地,孩子只能被动接受,剥夺了孩子的主动性,独立性,势必影响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学起来索然无味,效果当然就差。

在实验班我采用以启发引导为主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在黑板上画上“人、枪、虎”,让幼儿观察,并启发幼儿说出三者的关系,这时,幼儿就会七嘴八舌的说出三者的关系,有一定认识后,我再让幼儿把三者按一定的关系画在纸上。经过上面两个教学步骤,几乎所有幼儿都创造性的把三者的关系熟记于心,老师若略一讲解游戏的规则和玩法,孩子们就能轻松主动的进行游戏了。

所以,为了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平等民主的教育方式,多以商量的口气,讨论的形式去指导组织孩子活动,让幼儿大胆的去想象和探索,那样,孩子会对知识掌握的更牢固,甚至一些游戏终身难忘。

3 减少对幼儿的控制,增加其游戏的自由性

幼儿是游戏实践的主人,具有高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在游戏内容、游戏方式、游戏材料、游戏实践、游戏伙伴等方面,给幼儿一定的选择自由,而幼儿一旦觉察到有个人自由,其创造思维和创造就会得到较大的发展。

3.1 多给幼儿自由是指在人为创造的条件下幼儿完全自发的游戏,自定游戏内容,自选游戏材料,自组游戏伙伴。自选游戏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最佳手段之一,幼儿不仅从外界吸取知识,而且还想把头脑中的丰实想象表述出来,自选游戏能够满足幼儿的这种需要。

3.2 我在对照班和实验班曾对自选游戏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做过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班幼儿游戏主体内容广泛,情节丰实,在材料运用上表现为使用充分,方式多样,并能别出心裁,而对照班幼儿游戏行为的创造性明显低下,多重复行为,且主题情节单调。实验证明幼儿的创造潜力在自选游戏中得到了激发。

那么,如何指导幼儿的自选游戏呢?

首先,提供幼儿自选游戏的材料。

儿童喜欢触摸,玩弄各种东西,这是幼儿进行自选游戏的基础。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布娃娃、木棍、小手巾等各种材料,并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情感需求去探索材料、运用材料以至于主动的进行到游戏中去。

其次,对幼儿要运用积极的评价。

儿童在自选游戏时,教师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对儿童产生创造性思维会起到激励作用。一个微笑的注视,一个赞美的话语,是对儿童的创造行为做出的最好的反应。

幼儿游戏的内容具有一定的价值倾向性,教师需引导其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幼儿游戏可能出现不健康的主题,如中班一些幼儿在“娃娃家”中模仿成人吸烟、喝酒,小班的个别幼儿在游戏中拥抱接吻等。对此,教师应注意将幼儿的兴趣引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如引导幼儿观察谈论爸爸妈妈如何工作,如何孝敬老人,如何做家务或精心照顾孩子等,使他们学习模仿良好的行为。

最后,教师要引导幼儿的自选游戏向高水平方向发展。

如:一些幼儿活动兴趣单一,每次总选择那一、二种游戏;还有一些幼儿游戏漫无目的,不知道要干什么;有的幼儿则频频变换活动类型及材料;有的幼儿在游戏中无意识的摆弄材料发呆等,教师就可以通过提问、建议、提示玩法、与之共同游戏等指导方式,引导其进行自选游戏,自定主题内容,逐步增强其行为的目的性,提高其活动质量。

教师应作为幼儿游戏的大伙伴,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游戏过程。为了幼儿能更自由自在的玩游戏,教师要“变成孩子“,作为幼儿游戏的伙伴参与游戏过程,与幼儿一起探索,相互交往,遵守游戏规则,与幼儿共同享乐。这可缩短幼儿与成人两个世界间的距离,使孩子们觉得亲切,从而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和气氛。这种环境气氛不仅可以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而且有益于激活幼儿的思维,激发他们积极的创造。

如:中班幼儿在玩娃娃家游戏时不停地烧火做饭,仅仅满足于重复性的动作,教师这时就需以游戏者的身份(如:外公、客人等)加入到游戏中来对幼儿加以指导,使游戏纵向发展,让幼儿的创造潜能在民间游戏中得到激发。

4 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提高幼儿的创新意识

心理学家经过观察研究和测试发现,自信心强的幼儿积极热情,兴趣广泛,与小朋友关系融洽,具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因此在民间游戏的教学中,我有目的地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

4.1 正面鼓励幼儿不仅能满足孩子的精神需要,提高做事兴趣,还能使幼儿从成功中增强自信心,提高创新意识。如:拥抱、抚摸、点头、微笑以及亲切的语言等鼓励手段能使幼儿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从而充满信心创造性的探索世界,特别要指出,当幼儿经受失败和困难后,教师不应指责,而是要给予幼儿更多的鼓励,以保护幼儿的自信心。

4.2 要帮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

成功的体验越多,幼儿的自信越强,所以成人要注意为幼儿创设能够充分表现自己和体验成功快乐的机会和条件。帮助幼儿获得他们所应掌握的基本能力,放手让幼儿去独立完成一些游戏中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任务,在实践中增强能力,相信幼儿,给予他们一定的自由游戏权利,尊重他们的合理意见,鼓励他们的主动行为,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自身的能力,从而增强自信心。

4.3 尊重幼儿的游戏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