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范文
时间:2023-11-13 17:51: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动物 防疫 体系 建立
[中图分类号] S85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243-01
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养殖大国。养殖业是我国农业的优势产业,在农村经济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养殖业收入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养殖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做好动物防疫工作是保障养殖业健康稳步发展的根本保证和有效措施。降低养殖成本和疫病风险,降低损失,提高农户养殖积极性,对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繁荣农村经济意义重大;现代社会人与动物的距离不断缩小,动物疫病向人类扩散机会加大,新的人畜共患病不断出现,直接威胁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甚至打扰正常的生活秩序,影响社会稳定,是人类面临的最重要和最现实的生物安全问题。实施动物防疫是保护人类健康的必须措施,是公共卫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养殖规模扩大,商品率提高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动物、动物产品流通加快,国际贸易频繁,使动物疫病跨地域传播的危害性加大,加强进境检疫,可以使进口贸易免受损失,更重要的是防止外来病入侵,动物防疫、检疫是维护国家生物安全的重要环节,加强出境检疫,保证动物、动物产品安全,有利于提高畜产品国际竞争力,维护出口信誉,打破贸易壁垒,使更多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更多的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扩大畜产品出口,带动畜牧业发展;再如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发生的禽流感疫情,大家都深有体会,受此影响,养殖业蒙受巨大损失,交易受挫,因此只有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才能保证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落实,造福广大群众的一项福址。
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复杂工程,它关系到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稳定,关系到公共卫生,与农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它涉及到动物防疫、动物及其产品检疫、动物疫病的监测、诊断、化验、动物防疫的监督;它涉及到畜牧兽医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畜禽品种改良、养殖业结构的调整和科学管理技术的应用;它涉及到食品安全工作,兽药、兽药添加剂等等的监测、监督工作。它涉及的范围直接于养殖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直接于养殖户的利益密切相关,直接于市民的吃肉、食品安全密不可分……因此,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才能促进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让市民吃上“放心肉”。
为适应新阶段养殖业发展要求,国家逐步完善和健全中央、省、市、县、镇、村六级动物防疫体系。中央和省级侧重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制定控制、扑灭计划并组织实施,提供高端技术支持,市、县、镇、村负责辖区内动物防疫、检疫,通过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完善应急反应机制,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保障食品安全。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具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一项系统综合工作,特别是县及县级以下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那么如何加强其建设?首先,健全动物防疫体系机构建设和人员素质、技术的培训教育工作。由组织、人事、编制、劳动部门核定机构的编制,明确职能并将人员纳入财政全额核算管理,动物防疫机构应加强人员技术、职业道德的培训、教育,由于动物防疫机构人员是经常与动物“打交道”的工作,是较为脏且繁重的工作,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同时面临感染畜禽疫病的风险高、机率大,因此,教育从事动物防疫机构人员树立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思想,树立起全心全意为动物防疫建设服务的思想,一心一意做好动物防疫工作,恪守良好的职业道德,全面实行官方兽医制度。第二,加强体系硬件的建设。健全完善办公场所、配备相关办公设施,动物疫病、兽药及其添加剂等残留物都必须通过实验室进行监测、诊断,因此,县级以上机构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实验室,配齐中级职称以上1-3名为实验室工作人员负责做好动物疫病及残留物的监测、诊断,及时发现有关问题。第三,加强防疫监督管理。动物防疫监督的行政执法主体是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将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列入公务员或参公单位管理,依法对动物引种、饲养、屠宰、加工、流通以及动物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全过程进行防疫监督管理,督促饲养户、经营者依法履行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规范、指导畜牧业发展。第四,建立和完善畜禽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实现动物及其产品全程监督,各部门各司其责,协调配合。加强对养殖场、养殖户、经营户的管理,建立网络管理系统,完善产、供、销档案,让畜禽真正拥有自己的二维码“身份证”,展示其从出生饲养、病疫、屠宰到运输、交易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同时建立一个综合反馈系统工程,及时反馈有关动物饲养、疫病、运输、流通、交易等信息,掌握相关信息资料。第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涉及范围广,内容多,涉及每个养殖户,关系到每个市民的食品安全,只有财政大力支持,才能保证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所需的正常工作经费及相关的配套经费,此外,积极探索引进社会第三方参与动物防疫、防疫监测及开展动物防疫评估。
总之,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关系到所在区域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关系每个养殖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关系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加强防疫体系建设,保障养殖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保障动物及其产品安全供给,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真正让群众得到实惠,造福天下百姓!
参考文献
篇2
一、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主要目标
(一)动物防疫体系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最近几年,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频繁发生,在一些国家和我国部分地区呈较快蔓延趋势,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畜牧业稳定发展。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必须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二)金山毗邻浙江,属市郊农业大区,也是畜禽养殖业重要区域,生产的畜禽产品在*市占较大比重,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情任务艰巨,压力增大。现行防疫体制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晰、防疫队伍不稳定、镇级弱化、村级断层等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控的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加强和完善防疫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当前紧迫的任务。
(三)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主要目标。*着“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整合资源,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动物防疫体系和运行机制,强化各级畜牧兽医行政机构的管理职能,健全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完善动物卫生技术支持体系,稳定和加强各级动物防疫队伍,提高畜牧兽医管理总体水平,努力构建与我区公共卫生水平相配套的动物防疫体系。
二、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健全区级动物卫生行政管理体制。区农委作为区政府在农业行政管理方面的职能部门,要切实承担起动物卫生行政管理职能,按照加强动物防疫体系的要求,合理调整内设机构,将畜牧水产办公室更名为畜牧兽医水产办公室。
(二)建立区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将金山区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更名为金山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辖区内动物防疫、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动物产品安全和兽医饲料监管行政执法工作,指导*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区动物卫生监督所为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隶属于区农委。
(三)建立区级动物卫生技术机构。将金山区畜牧兽医站更名为金山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辖区内动物疫病监督、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及兽药饲料技术检测工作,指导镇、村动物卫生防疫工作。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公益性事业单位,隶属于区农委。
(四)加强镇级动物防疫力量。在各镇、金山工业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内增设镇级畜牧兽医站。负责辖区内动物防疫、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动物防疫管理及其它与动物防疫相关的工作,根据各镇、金山工业区动物饲养量和动物产品流通量配备人员5-7名,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畜牧兽医专业知识,经考核上岗。
(五)健全村级防疫员队伍。村级防疫员队伍是整个动物防疫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认真解决村级防疫断层断线的突出问题。规划属农业区域的村都要配备防疫员,非农业区域的行政村,但仍有一定的动物养殖可配备兼职防疫员,或由镇、金山工业区畜牧兽医站派人负责防疫工作。区级动物防疫技术部门在对防疫员技术业务培训后,实行持证上岗;镇级动物防疫检疫站应加强对防疫员的业务指导。镇、村两级在加强对防疫员考核管理的基础上,对其所从事公益性工作实行必要补贴,对防疫员日常管理纳入村级农业综合服务队范围。
三、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保障机制
篇3
[关键词] 基层 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探讨
[中图分类号] S85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220-01
基层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是动物防疫工作的基础和本质,乡级乃至村级的兽医站中的从业人员是动员检疫队伍中处于基层的动物检疫人员,村级的防疫人员是动物检疫工作开展的重要补充,是联系基层人民群众中坚力量,在他们的工作中能了解到养殖户反应最普遍的关于动物检疫的问题和难题,同样这些基层的防疫人员也是实施动物防疫工作和相关兽医技术推广的最直接的发起人,他们保障了基层养殖业和畜牧业健康的发展,同样也保障了消费者购买的动物产品以及相关的动物制品的安全、可靠,基层动物防疫人员是推进健康养殖产业的桥梁和纽带。基层的防疫体系建设,直接关系到基层畜牧业和养殖业的安全与否,是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公共社会秩序的重要保证。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基层动物检疫工作的实践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一、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基层的动物防疫部门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一种是工作人员、财产和所有的物资都属于县级的动物防疫部门管理,一种是实行的分层管理,双方共同管理的模式,但是具有最后决定权的仍是县级动物防疫部门,最后一种是所有人员、财产以及物资都归基层动物检疫部门进行管理,只是一些具有技术上的问题需要由县级部门进行传达和指导。根据作者的工作经验来看,现有的管理模式占绝大部门的是第二种模式,第一种和第三种模式在现有阶段的动物检疫工作中占有很少一部分,且动物检疫管理工作落实到村级以后,基本上述所有的管理模式都不存在了。
二、基层动物检疫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工作条件相对艰苦
基础设施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受到了集成经济条件不发达的影响,设施建设和发展相对较为缓慢,且呈现出落后很不上时展需求的趋势。在基层的乡镇或者农村地区办公人员全部集中在一间小房子里,白天是办公室,夜晚就是集体宿舍,动物检疫的设备更是十分的陈旧和落后,且每次的乡镇机构的改革,基层的防疫部门都不能得到相应的整改和设备的更新,一些物质往往都被其他部门占有,经过层层的剥削最终落实到基层动物检疫部门手中的东西和设备的少之又少。此外,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也是十分的艰苦,虽然经过的多次的改革,但是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的待遇问题始终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解决。
2.专业的技术人员老化,非专业的从业人员比例增加,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家底,发展后劲不足
根据作者在基层防疫部门的观察来看,队伍的学历结构中专学历占据了绝大的部分,中专以上学历也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但是根据作者的调查了解到,在这些相对学历较高的从业人员中,大部分是由于升职或者其他的需要在工作以后通过继续教育取得了较高的学历,这些人员往往已经成为基层防疫队伍中的骨干或者领导者,但是他们的年龄都相对偏大,一般的都超过了45岁。此外,非专业人员大量涌入基层的动物检疫队伍,基层的动物检疫部门好像成为了闲置人员的收容所一样,不管什么专业的人员全部安排到本部门来工作,不断完成不了相应的检疫工作,还挤占了大量的事业编制,致使相关动物检疫专业的人员无法补充到队伍建设中来,造成队伍的青黄不接现象突出。与此同时,乡镇管理基层的动物检疫部门,使得相关的人员长期的调配到乡镇开展其他工作,造成技术人员的技术和知识荒废,职业素质下降。在基层的管理部门对于人员管理、财务管理和物资的管理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乡镇的基层工作人员开展工作中收到的一些微薄的收入也常常被政府以各种理由占有,使得动物检疫部门成为一个名存实亡的空壳,发展不起来,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差。
三、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对策
1.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防疫检疫和疫病诊断装备
依据我国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由于基层的经济水平达不到动物检疫建设的需要,相关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中涉及到的资金应该有本地的省级以上的政府和中央财政进行投资,有县级的人民政府通过政策的倾斜,为基层动物检疫部门解决相关的办公场地和办公设备的问题。根据相关的建设标准和职能业务开展的范围,每一个基层部门的占地应该不少于1.13公顷,建筑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动物检疫属于一项非盈利的公益事业,基层的动物检疫工作同样也是一项公益事业,其建设用地应该按照建设公共设施的标注来进行征地,并对其作统一的规划。基础设施完成以后要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避免设施被其他部门占有事情的上演。
2.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提高基层队伍素质
首先,强化对现有队伍人员的职业素质教育与管理,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和方案,按照计划的详细步骤开展形式多样的动物防疫技术培训,对现有的非专业人员进行系统知识的培训学习,并要求他们继续教育。其次,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通过综合的考核,对达不到本专业水平的技术人员和任何本职工作的人员进行在培训或者直接解除劳动合同,最后,从源头上限制非专业人员进行该部门从事动物检疫工作。
参考文献
[1] 霍全胜.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养殖与饲料.2010(09)
篇4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的兽医工作方针,按照政府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以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确保动物产品安全为目的,以健全和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体系为重点,改革兽医管理体制,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水平和动物疫病防治公共服务能力,促进畜牧业快速发展和农牧民持续增收,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
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本着“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构建符合我市实际的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和兽医技术支持机构,逐步建立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稳定基层队伍,提高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全市动物卫生工作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我市动物卫生和动物产品安全水平。
二、我市兽医工作机构设置方案
(一)市级兽医机构
1、市级兽医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机构。成立*市兽医局(加挂市重大动物疫病防制指挥部办公室牌子),为县级建制,隶属市农牧局,内设防疫科、监督科(加挂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市兽药饲料监察所的牌子),履行动物疫病防制、动物防疫免疫监督、兽医医政药政管理、动物检疫监督、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监督、饲料和动物产品安全监督等方面的行政管理和执法职能。局长由市农牧局主管兽医工作的副局长(市畜牧中心主任)兼任,设专职副局长(副县级)1名。
2、市级兽医技术支持机构。整合*市动物检疫站和兽医站,组建*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隶属市兽医局,内设检疫科、防疫科、动物疫病检测室3个科室。履行动物防疫检疫技术支持、技术培训、兽药饲料和动物产品质量检验等技术服务职能。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市畜牧中心加挂牌子,市畜牧中心现有建制、编制不变。
(二)县(市、区)级兽医机构
县(市、区)参照市兽医工作机构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规定,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兽医局、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县级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兽医技术支持机构。
(三)建立健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
l、按乡镇设立畜牧兽医站,与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合署办公,实行乡镇和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双重管理。根据经营性业务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公益性职能,剥离兽药饲料经营、诊疗等非公益性职能。
2、根据预防免疫工作需要和畜禽饲养量配备村级动物防疫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由村民委员会推荐,乡镇政府初审,经县(市、区)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和核发“动物防疫员证”后,由乡镇政府聘用。村级动物防疫员在乡镇畜牧兽医站的监督指导下,承担预防免疫、疫情报告等防疫基础工作,并协助县(市、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开展产地检疫和畜牧兽医技术服务。
3、大中型养殖企业、国有农牧场和其他动物养殖、屠宰、诊疗等相关单位配备的兽医、动物防疫员须经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考核认证,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指导下,负责本企业动物防疫工作。
三、兽医队伍建设
(一)加强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各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培训、考核、认证辖区内动物卫生监督员、动物卫生检疫员、动物防疫员和兽医执业人员,努力提高动物防疫人员和兽医执业人员的业务技能、服务水平。
(二)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和执业兽医制度。各级兽医行政、执法和技术机构的国家兽医工作人员,经资格认可、法律授权或政府任命,逐步进入官方兽医队伍。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执业兽医管理办法。凡从事经营性兽医诊疗和动物保健的兽医人员,在具备规定的学历和专业经历的基础上,经培训考核,取得执业兽医资格后从业。
(三)加强各级兽医工作机构和人员的管理。各级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技术支持机构和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具体编制员额,由机构编制部门会同人事、财政和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兽医工作的任务核定。其中,乡镇畜牧兽医站按每站2—3人配备,以保证工作需要。乡镇畜牧兽医站在编的非专业人员要通过兽医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分流,退出财政供给。对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中分流出来的兽医人员和非专业人员,要依法纳入当地的社会保障体系,对已参保的分流人员,要按规定及时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做好各项社会保险的衔接工作。
四、公共财政保障机制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充分利用、整合现有兽医设施、设备等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完善有效的动物防疫体系。按照国家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制定“*”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财政预算。并随经济发展逐年增加对兽医工作的投入,重点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和乡镇站基础设施建设。
(二)控制和消灭动物疫病。以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为重点,认真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制定动物疫病防控5-10年规划,确定各类动物疫病控制消灭计划和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科学有效地指导和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三)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兽医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工作经费及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补贴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各级兽医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机构和乡镇畜牧兽医站实行全额预算管理。村级动物防疫员劳务报酬纳入财政预算,劳务报酬补贴标准由县(市、区)财政、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承担的工作任务核定。疫苗购置、疫情监测、疫病预防、控制、扑灭以及兽药、饲料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及时拨付。根据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设立动物防疫应急物资储备。
(四)强化收费管理。各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按规定依法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要严格执行核定的项目和标准,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额上缴财政。
(五)积极推行保险服务。各级政府要积极鼓励和推动开展养殖业和动物疫病商业保险,并协调督促保险机构及时按规定进行保险服务。
篇5
以提高动物防疫工作水平、畜产品卫生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省动物防疫条例》,建立健全符合实际的动物防疫、畜产品安全监督体系和兽医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有计划、有重点、有目的地扑灭或控制国家规定的重点疫病,使全市免疫控制、监测净化(免疫无疫)达到农业部《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技术规范》规定的标准,把我市建成国家级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为促进现代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和推进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二、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通过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创建活动,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全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水平明显提高,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羊痘六种重大动物疫病达到稳定控制标准,动物疫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
具体目标:
1、全市通过开展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创建活动,实现无鸡新城疫、无禽流感的“两无”目标。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达到稳定控制标准。
2、正大畜牧有限公司种猪场建立较完备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猪瘟、口蹄疫、布鲁氏病3种重点疫病达到净化目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达到稳定控制标准。
3、建成以市正大畜牧有限公司、市清江肉联有限公司2个龙头企业为中心的生物安全示范区。
4、辖区内种畜禽场、规模养殖场(年出栏生猪1万头以上、出笼肉禽10万只以上、蛋鸡存笼1万只以上)和大型屠宰加工场所动物防疫条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5、兽医实验室达到规定建设标准,并具备病原分子生物学监测能力。
6、建立市、乡、村、防疫员多层次完备的生物冷链体系,达到“市有恒(低)温冷库、乡有低温冰柜、村有小冰箱、防疫员有保温箱”的目标。
三、创建内容
本市所辖1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均纳入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范围。主要创建内容为:
(一)正大畜牧有限公司种猪场疫病净化
种猪场要进一步完善防疫设施设备,建立健全防疫制度,制定常态化的疫病净化监测制度,建立疫病净化档案,建立健康的核心生产种猪群和后备种猪群,使种猪场逐步达到疫病净化的要求。到“十二五”期末,达到猪瘟、口蹄疫、布氏杆菌病全面净化的目标。
1、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无疫时每周进行一次全面消毒,发生疫情时,每2天进行1次消毒,人员进出必须随时消毒。
2、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猪口蹄疫免疫程序按照28-35日龄进行初免,间隔1个月后进行一次强化免疫,以后每隔4个月免疫1次。猪瘟免疫程序按照商品猪25-35日龄进行初免,60-70日龄加强免疫一次。种猪25-35日龄进行初免,60-70日龄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隔4个月免疫一次。
3、定期监测抗体,猪瘟、口蹄疫每月监测一次,每次监测50头份血清,监测方法采用液相阻断ELISA。对每次监测抗体不合格的要进行重新免疫。
4、病原学检测。猪瘟、口蹄疫采用RT-PCR检测,对病原学检测阳性的采取净化措施,对阳性猪(必要时对同群猪)进行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疑为口蹄疫样品的要及时送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布氏杆菌病每年春秋监测2次,先采用平板凝集试验,对阳性猪再进行试管凝集试验检测,如仍为阳性者,进行淘汰、扑杀和无害化处理。
(二)规模养殖场、屠宰加工厂动物防疫条件规范化建设
根据省畜牧兽医局《关于开展动物饲养场、屠宰加工场所动物防疫条件规范化创建活动的通知》(鄂牧医办发﹝2011﹞52号)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加强对养殖场(户)、屠宰加工场所在选址、布局、设施设备、人员、制度等方面的防疫条件检查,全面提高规模养殖场、屠宰加工场所动物防疫条件水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具体执行检查评估达标工作,评估细则严格按照农医发[2010]26号文件附件2(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动物防疫条件审核表)和附件3(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防疫条件审核表)中内容进行逐条检查,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场址选择是否符合要求及产业规划;二是各功能区布局是否合理;三是设施设备是否齐备;四是从业人员是否具备相应资格;五是是否制定相关制度并严格执行;六是是否有完善的养殖档案并如实记录等。对达不到规定防疫条件的不予登记办证,要求限期整改。对已经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但防疫条件发生变化的,责令业主限期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重新审核换证,严格把好审查监督关。并在种畜禽场、规模养殖场和大型屠宰加工场设立官方兽医监控室,配备采样、检疫、检验、监测等所需的仪器设备,优化动物防疫环境,保障生产健康的目的。
(三)生物安全示范区建设
确定正大畜牧有限公司和清江肉联有限公司为我市创建生物安全示范区,其具体建设内容为:
1、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进出场门要有紫外线灯和消毒池,并保持一定深度的消毒液,且经常更换和更新消毒液种类,确保消毒效果,进出人员必须通过消毒通道并更换工作服,进出车辆必须喷雾消毒,每栋场舍也同样要设立消毒池;
2、建立严格的无害化处理制度。要有无害化处理设施,比如发酵池、焚烧炉等,对病死或不明原因死亡的生猪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3、建立严格的粪便处理制度。排出的粪便和污物必须进入沼气池进行发酵,污染物排放标准必须符合环保GBl8596—2001;
4、建立严格的防疫制度。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必须达到100%免疫,且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程序进行免疫,其它疫病的免疫可根据本场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5、建立严格的监测制度。对猪瘟、口蹄疫、高致性猪蓝耳病每月要监测一次,每次监测数量不少于50头份,抗体合格率必须达到75%以上,达不到标准的必须进行补防;
6、建立严格的疫病净化制度。对猪瘟、口蹄疫、高致性猪蓝耳病要定期进行检测,采用RT-PCR方法进行,对每次检测的阳性病猪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布氏杆菌病春秋各监测一次,彻底淘汰阳性病猪;
7、建立严格的流行病学调查制度。包括地理特点、饲养数量、疾病种类、发病数、死亡数、发病率、治疗情况、损失程度,免疫情况等信息;
8、建立严格的养殖档案制度。按照农业部监制的养殖档案逐项填写;
9、建立严格的标识可追溯制度。严格按照标识的使用原则施行,严禁无免疫挂标,并采用识别器识读且电脑存档;
10、建立严格的防疫全程监管制度。包括免疫、监测、净化、消毒、无害化处理等监管;
11、建立严格的生物围墙制度。围墙高度在2.4米左右,与周边环境隔离开来;
12、建立严格的功能分区制度。场区应包括生活区、办公区、生产区、加工区、隔离区、无害化处理区、排污区。
通过以上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正大畜牧有限公司和清江肉联有限公司成为我市大型养猪场生物安全示范区,并带动其它养殖场示范建设。
(四)兽医实验室建设
进一步加强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高我市动物疫病防控的科技支撑能力,实现工作秩序规范化、操作技术标准化、仪器装备现代化、人员队伍专业化,确保动物疫病监测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今年4月我市中心实验室建设已通过省级验收达到部颁标准,并开始有计划地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性猪蓝耳病、猪瘟、口蹄疫、鸡新城疫等主要动物疫病血清学检测,保证每半年集中检测一次、每个病种不少于2000份。做到定点和定时检测相结合,为动物疫病预警预报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加强兽医实验室能力建设,积极开展专业人员技术培训,参与省畜牧兽医局组织的实验室能力大比拼比赛,添置PCR检测仪,争取到2013年达到病原分子生物学监测能力。
(五)兽医冷链体系建设
进一步加强防疫冷链建设,确保疫苗存储质量和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效果,构筑防控重大动物疫病长效机制,保障现代畜牧业健康发展。一是市级冷链体系建设。定期检测2个冷库(各30立方米)和四个低温冰柜的运行情况,确保2个冷库和低温冰柜的正常运行。二是乡镇级冷链体系建设。确保每个乡镇有2台以上的低温冰柜和1台以上的冷藏柜正常运行。三是村级冷链体系建设。在已建成的127个村级报免(检)室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现有的冰箱和保温箱,确保每个防疫员都有完善的冷链设备。
四、创建工作步骤
(一)工作启动阶段(2012年)。制订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研究创建政策,签订《市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创建目标管理责任书》。开展人员培训及动物疫情普查,添置PCR检测仪,完成实验室建设。开展鸡新城疫和禽流感病原监测,制订净化措施。正大畜牧有限公司种猪场制订疫病净化方案,启动净化措施。正大畜牧有限公司和市清江肉联有限公司启动生物安全示范区建设,完成市、乡(镇)、村冷链体系建设,达到“市有恒(低)温冷库、乡(镇)有低温冰柜、村有小冰箱、防疫员有保温箱”的建设目标。
(二)建设阶段(2013年-2014年)。加强防疫检测,全面提高免疫水平。加大鸡新城疫和禽流感病原监测面,发现染疫家禽及时处置。加大检疫监督工作力度,严防外疫内传。正大畜牧有限公司持续开展疫病净化工作。正大畜牧有限公司和市清江肉联有限公司持续开展生物安全示范区建设。开展规模化养殖场、屠宰加工场所动物防疫条件的标准化建设。完成乡(镇)、村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加强5个动物检疫报检点、无害化处理场、动物隔离场建设。加强宣传引导,形成创建氛围。
(三)巩固成果和验收阶段(2015年)。稳定提高免疫水平,持续开展病原监测和疫病净化,健全检疫监督体系,整理创建资料,组织自查验收。上报创建成果,申请上级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全市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市人民政府成立市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市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政府办、市财政局、市发改局、市工商局、市交运局、市公安局、市广电局、市经信局、市国土局、市畜牧兽医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畜牧兽医局,孔凡超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市畜牧兽医局组建创建工作专班,及时落实各项创建工作任务。各乡(镇)处也要相应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协调。
(二)加大政策支持。市政府根据创建工作需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将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及时足额配套建设所需资金。并落实紧急防疫物资、扑杀病畜补贴、疫情处理、疫情监测等所需经费,加强对项目资金的使用监管,确保专款专用。
篇6
摘要 总结了红河州村级兽医室的现状,并从明确兽医人员地位、提高村防员待遇、提高兽医人员素质等方面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村级兽医室;现状;建设对策;云南红河
村级兽医室以行政村为单位,以执业兽医为主体,它是兽医体制的最基础,也是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和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制人畜共患病的有力保障[1-3]。村级兽医人员承担着动物疫病防疫、诊疗、疫情测报、产地检疫等工作,对促进农村防疫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4]。长期以来,红河州的村级兽医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差,为加快村级兽医室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村级动物防疫基础,笔者根据红河州村级兽医室的现状提出发展建议。
1村级兽医人员的现状
1.1房屋基础条件严重不足
全州13个县(市)的村级兽医室的兽医人员,至今大多数还没有产权,没有属于自己的工作用房,均在原村级政府的旧房内工作和生活,这些房屋,有的属于危房,并且房屋住所安排零乱,吃、住、工作场所混为一体。办公条件极为简陋,多数仅有共用的一间办公室,室内除有几张陈旧的桌椅外,找不到一件像样的办公用品。
1.2冷链设施不全
缺乏必要的工作设备,严重影响动物防疫效果,难以保证工作质量。一方面全州13个县(市)多数行政村均未建立村级兽医室,贮藏疫苗和药品的设备、器械和药品等物资都只能由防疫人员私人保存,条件稍好的存放在自家冰箱中,条件不好的则采取水冷方式贮存,不能保证疫苗和药品的有效使用。另一方面,村级防疫员缺乏必要的交通工具,红河州乡村特殊的山地地形和养殖户分散居住的特点,使防疫人员只能徒步开展工作,不能及时将携带的疫苗注射完,加之人员老化、养殖量大,难以保证工作质量和效果。
1.3村级兽医室动物防疫人员报酬低
全州13个县(市)的行政村,根据养殖数量及保证一村一名动物防疫员的原则,但报酬较低,补助也不一,最高的县市为每人250元/月,最低的县市为每人30元/月,省、州财政均未设相应的匹配资金。其工作经费和社保、医保等待遇未纳入财政预算,各级政府对分流人员的养老、失业、医疗等没有妥善处理。动物防疫工作量的不断增加,防疫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工作报酬反差更大,导致部分村级动物防疫人员对动物防疫工作产生消极心态,工作积极性不高,甚至另谋他路。
1.4村级兽医室动物防疫人员工作量大
强制免疫病种逐年增多,2000年以前,动物疫病实行因病设防,防疫人员仅在春、秋两季对“两瘟三病”(猪瘟、鸡瘟、猪丹毒、猪肺疫和牛出败)进行预防。随着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和甲型H1N1等新型动物疫病的发生及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亚型的增加和毒株的变异,动物防疫工作形势日趋严峻。从2003年起,国家农业部要求,免疫工作由原来的每年春秋两防改为春秋两季集中免疫结合平时补针进行,免疫方式由因病设防变为强制免疫,免疫项目由5项变为包括猪O型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牛O型、亚洲Ⅰ型口蹄疫二价苗和A型口蹄疫,鸡、鸭、鹅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狂犬病。随着红河州生猪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动物防疫工作量逐年增加强制免疫病种近20项。大大增加了动物防疫工作者的工作时间(仅每年春秋两季防疫时间就达90 d以上)、危险性大、又脏又累、工资待遇低、人身安全无保障及老无所养等,不能解决村级防疫员的后顾之忧,造成防疫队伍不稳定,即春防来,秋防走;今年来,明年走;想来则来,想走就走,并且春、秋季集中免疫时恰逢春播、秋种大忙季节,导致无人防疫现象时有发生,这一情况在边远山区更为突出。
1.5兽医技术人员知识陈旧
村级兽医技术人员知识陈旧,难以适应错综复杂病例,自组建村级兽医队伍以来,除硬件设施短缺外,对软件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同样较少,现在职村级兽医技术人员绝大多数都是自学成才,很少有深造机会,更谈不上业务技术的系统培训及掌握先进诊疗技术知识,致使对于临床上错综复杂的疾病症状束手无策,给疾病诊断带来困难,多数情况下造成误诊。
2村级兽医室的建设对策
2.1明确村级兽医人员的地位
村级兽医人是动物防疫的主力军,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基础,发达国家将军事、经济实力和动物防疫作为评价综合国力的“三要素”。各级应把村级兽医人员队伍建设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和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摆到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制定落实红河州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实施方案,配置相应的办公场所、仪器设备等相应的基础设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推进。同时,要求把村级兽医人员队伍建设作为考核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落实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一项指标,逐级进行考核。
2.2提高村防员待遇
各级政府应随着工作要求提高、工作量增加、社会物价指数上涨等因素,根据其劳动强度,在分解“养事经费”时,适当对防疫工作进行倾斜。村防员劳动强度大,如果按工时计算,几乎成了脱产防疫,耗费时间比其他农林系统从业者多。因此,各级财政拨付补助经费时,动物防疫经费的比重应高于其他部门,适当增加村防员的强制免疫基本补助经费。坚持以人为本,将村防员的安全健康放在首位,强化人身意外保险,有条件的区县可实施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或企业养老保险,逐步探索医疗保障机制,解决村防员的后顾之忧。
2.3提高村级兽医人员队伍业务素质
各级主管部门和县、乡镇、村三级行政领导,应着力选拔一批具备高中(中职)或大专(高职)学历,且热爱畜牧兽医事业的青年同志,采取技能考试和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充实到防疫队伍中来。一是实行资格准入。对50岁以上的老同志,身体健康的、本人愿意继续从事防疫工作的,可以留用,实行渐进式的新老交替。当前应选聘年龄在4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熟悉畜牧兽医法律法规,遵纪守法、爱岗敬业,遵守职业道德、服务热情的人员。建立健全村级动物防疫员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制度,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实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3参考文献
[1] 周金道,尹安成,段碧春.进一步完善村级兽医防疫体系建设的对策[J].云南畜牧兽医,2008(1):5.
[2] 陈洪,杨波.西昌市村级动物防疫体系探讨[J]. 四川畜牧兽医,2009(9):15-16.
篇7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预防为主,认真贯彻“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控工作方针,落实“无疫严防、有疫严控,立足早发现,全力抓救治”的工作要求,强化“政府负总责,部门各司其职”的动物防疫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以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和保证畜产品卫生安全为中心,以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为重点,以实施集中强制免疫行动为主线,实行“县指导、乡(镇)负责、村落实、户联防”,建立健全常态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防控工作长效机制,不断提高防控能力和水平,确保我县养殖业经济持续发展。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目标:
1、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实时强制免疫,群体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要达到100%;
2、已免畜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抗体检测合格率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3、免疫证发放率达到100%,猪、牛、羊二维码标识打挂率达100%,种畜禽场、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档案建档率达到100%,散养畜禽户籍式档案建档率达到100%,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乡镇信息传送率达到100%;
4、统筹抓好猪链球菌病、鸡新城疫、奶牛布病和结核病等其他重要动物疫病防控,使其发病率控制在规定标准以下;
5、按时完成国家、省、市、县下达的疫病监测任务,按时报送疫情月报、年报,重大动物疫情规范上报率达100%。制定重大动物疫情监测方案,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工作;
6、以村为单位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开展面达100%,养殖、诊疗、屠宰、经营等各环节动物疫情监测覆盖面达100%,规模畜禽养殖场官方兽医全程监控达100%;
7、种畜禽场、规模养殖场(户)产地检验率达100%,畜禽运输、定点屠宰检疫率达100%。跨省引进的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审批率和检验合格率达100%;
8、病死及死因不明畜禽规范处理率达100%;
9、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实施标识及生产信息报送率达100%;
10、疫苗领购、发放登记、建档率100%。
二、主要任务
(一)、组织发动
各乡镇要召开春、秋两季动物防疫工作会议,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下发《关于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动员部署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开展防疫员队伍业务培训工作,调查畜禽存栏、免疫和发病情况,印发防治技术手册和宣传材料,申领和发放强制免疫疫苗,做到畜禽底数清、免疫情况明、队伍业务熟、防疫物资足,为防控工作顺利开展做好各项准备。
(二)、监测预警
1、加强监测体系建设。以实施无疫区项目为契机,不断加强兽医技术队伍建设,积极推行官方、执业兽医制度,开展技术培训和资格认证,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水平,增强监测、诊断能力,构建布局合理、反应迅速、诊断准确、信息通畅的疫情监测网络。
2、完善测报机制。严格执行疫情举报核查、定期巡查制度,采取印发疫情报告联系卡和村务公开等形式,拓宽疫情报告渠道。乡镇动防办要每月组织村干部、村防疫员对散养农户和养殖场畜禽健康状况开展一次巡查,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并填写动物疫情统计月报表,月末汇总上报县防指办。同时,要不断强化对规模养殖场、动物诊疗和兽医经营等机构监督检查,督促其依法履行疫情报告义务,保证疫情信息及时上报。
3、加强抗体检测。县畜牧部门要进一步严格源头管理,加强抗体监测,确保免疫质量。适时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抗体检测,增加水禽监测数量、比例和频次,评估免疫效果。
4、规范疫情报告。健全定期通报制度和疫情报告体系。全面实行疫情报告网络化管理,做到专机、专人按规定传输动物疫情信息。各乡镇要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要求,严格报告程序和疫情管理,严肃报告纪律。对不履行疫情报告职责,瞒报、谎报、迟报以及阻碍他人报告的,要严格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5、加强病死畜禽监控和规范处理。乡镇动物防疫办公室、村级防疫员要对所辖区内养殖场(户)开展定期巡查。对发现畜禽病死情况,严格执行“五不准一处理”,即对病死畜禽严禁出售、运输、加工、宰杀和食用,一律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规定,监督养殖场(户)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预防和控制
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防控体系的作用,坚持防疫工作协调一致,措施一致,行动一致,不断加大强制免疫力度,形成“政府管面,部门抓线,场户抓点,群众监督,专家把关,群防群控,依法防控”的工作局面,切实做到真苗,真打、真有效,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构建牢固的免疫屏障。
1、实施常态免疫。要严格按照“六统一五不漏”的工作要求,即统一安排部署、统一疫苗发放,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免疫程序、统一规范管理、统一监督检查的六统一办法,全面组织开展强制免疫,各乡镇要组织村防疫员采取拉网式的方法,逐村逐户逐只实施集中免疫。同时要做好鸽子、观赏鸟及其他禽类的免疫。集中免疫后,各乡镇要组织村干部对各村散养畜禽补栏情况每月进行一次统计,每月月末填写散养畜禽补栏情况登记表,村级防疫员依据登记表和免疫记录及时上门提供免疫服务,对农户补栏、集中免疫期间未免畜禽、抗体检测不合格畜禽要及时进行补免。种畜禽场、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大户,实行“自免承诺”和“旬报月查”制度。各乡镇动防办分场存档保管。场方(户主)在每月末向乡镇动防办申报拟免畜禽种类、数量、日期及疫苗种类和数量,及时申领疫苗。并在乡、村干部的指导监督下,严格按照免疫方案和免疫程序进行免疫。乡镇动防办负责做好疫苗领购、发放登记和月报登记工作,不定期组织村防疫员对辖区内规模养殖场免疫情况开展检查(每月不少于1次),填写监督检查登记卡,督促落实防疫措施。登记卡每月月末上交乡镇动防办归档保存。
2、规范防疫行为。免疫接种前,动物防疫人员要对所免疫畜禽进行健康检查,对注射器、针头等免疫接种用具进行消毒,按照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免疫技术规范要求进行预防接种。畜禽免疫后,按照规定发放免疫证明,对家畜佩戴免疫耳标。散养畜禽以村民组为单位建立户籍式档案,规模养殖户(场、小区)全面建立规范免疫档案。切实做到随免疫、随登记、随打标、随发证,免疫动物、耳标、免疫档案和免疫证明四对应,坚决防止只打标不免疫或只免疫不登记、不发证等违规做法。对免疫副反应致死畜禽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文件要求登记造册,完善手续,及时上报,妥善处理。
3、开展免疫检查。在春秋两季集中免疫结束后,各乡镇要及时组织对辖区内畜禽强制免疫情况进行地毯式检查,突出对养殖密集区、规模养殖场、水禽养殖区、边远地区和畜禽交易市场等重点地区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对漏免畜禽及时进行补免,各乡镇要切实加强乡村干部和防疫员的管理考核,严格执行村防疫员考核制度,对工作不到位、造成重大疫情隐患的乡村干部和村防疫员要严肃处理,切实落实乡村干部保密度、村防疫员保质量的动物防疫责任制,确保月月补针和旬报月查等防疫制度有效落实,确保防疫工作无死角、无空白、无隐患。
4.开展综合防控。一是实施全面防控。在开展农村防控同时,要统筹城镇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在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同时,要兼顾抓好猪链球菌病、新城疫、狂犬病等其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二是实施防养并举。以发展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为载体,严格审查,规范建设,强化监管,推进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生产。积极引导养殖场、户采取消毒、隔离、通风等综合防控措施,提升防控能力。三是实施群防群控。充分发挥各级养殖协会的作用,带动和引导广大养殖户主动防疫、自觉防疫。
(四)动物卫生监督
全面推进动物卫生监督所和监督分所的规范化建设,对动物检疫员实行分工划片,定人、定责、定区域、定企业,落实岗位责任,建立动物检疫员“片警式”检疫管理新模式和动物卫生安全监管新模式。坚持“养殖环节立足于防、流通环节立足于堵、市场环节立足于查”的工作方针,狠抓养殖、屠宰、经营等环节监管,不断加大检疫监督、市场监管、案件查处工作力度,严禁出售、运输、屠宰、加工和食用病死畜禽及其产品行为,防止疫病传播扩散,遏制病害肉上市,确保群众消费安全。一是加强防疫监管。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防指办要全面加强规模养殖场和散养农户的防疫监督检查,严格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监督强制免疫措施落实,建立健全动物饲养场防疫监督档案和监管档案。对不按照强制免疫计划和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免疫、消毒等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查处。二是加强检疫监督。不断完善检疫工作长效机制,切实做到“以监促检,以检促防”。进一步加强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严格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和引种准调制度,未经检疫合格的畜禽及产品一律不准出场出户、不准进入市场交易,未经审批和检疫合格的种用、乳用动物一律不得调入。加强对饲养、屠宰、经营、加工、运输、储藏畜禽及其产品的监督管理。对逃避或抗拒检疫要依法严肃查处,对销售、收购、贩卖、屠宰和经营病死畜禽等违法行为要依法严厉打击,有效防止疫情的传入、扩散和蔓延。三是加强市场监管。实行“凭证入市、逐一查验、定期巡查、动态监管”,严肃查处经营未经检疫、未经报验等不合格动物及其产品行为,切实保障市民消费安全。四是加强诊疗管理。认真执行农业部《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严格实行动物诊疗许可制度。动物诊疗机构必须持有效《动物诊疗许可证》方可从事动物诊疗活动,不得经营、使用假劣兽药。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要开展诊疗市场集中整治行动,加强诊疗机构监督检查,规范行业管理和诊疗行为。五是加强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实现对生猪从出生到饲养、调运、交易和屠宰上市的全程实时监管,有效提高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和水平,从源头把好畜产品质量安全关。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乡镇要充分认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坚决克服松懈、麻痹和厌战情绪,牢固树立“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动物防疫观念,进一步加强防控工作领导,精心安排,周密布置,统一行动,有力有序有效地做好全年的防控工作。防指成员单位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职能划分,加强协作,密切配合,不断强化部门协作联动机制,做到防控工作政令统一、部署统一、行动统一。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共同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二)加强经费保障
各乡镇要按照规定将动物防疫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动物防疫专项资金,保证防疫各项工作的经费需要。要重点解决好疫情普查、疫病监测、疫苗领购、防疫人员报酬、消毒器械、以及扑杀经费补助等防疫工作所需经费,确保防控工作顺利开展。对因防疫工作需要扑杀的畜禽,按照省防指规定予以补助。免疫副反应致死家畜补偿经费,依据省防指[2005]07号文件规定执行。
篇8
近几年,黄岛区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充分认识到当前严峻的重大动物疫情形势和繁重的防控任务,不断完善、做好应急组织体系建设、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应急机制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队伍建设等工作,确保黄岛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公共卫生安全,千方百计真正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
一、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建立起应急防范、指挥、处置体制和机制。一是成立黄岛区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由区委、区政府、畜牧兽医局等相关单位为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区畜牧兽医局,各镇街政府也相继成立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建立起区镇两级的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指挥体系,分工明确,职责清楚,强化对防控工作的调度指挥和组织领导。二是建立应急联动的快速反应机制,各部门之间加强协同配合,做到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临事不乱,共同应对和处置重大动物疫情。建立畜牧、公安、交通、工商、卫生等职能部门的协同联动机制。三是加强指挥部办公室内设机构的组织与职责,内设疫情防控组、防控专家组、经费物资保障组和宣传教育组共4个组,明确各组工作职能。
二、加强修订完善应急预案。面对疫情形势,我们及时会同有关部门修订完善了《青岛市黄岛区防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及时编制操作性较强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基本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衔接配套、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应急预案体系。
三、加强应急值班、疫情报告制度。严格实行24 h值班制度和领导干部带班制度,中层干部必须24 h保持通讯畅通,随叫随到。规范电话记录、举报记录、疫情报告,信息汇总等工作。严格实行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四、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工作。一是足额落实防控资金。为切实搞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指挥部全额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配套经费(疫苗经费、监测经费、应急物资储备经费和紧急病禽补助费用)。二是超额落实应急物资。为搞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准备,全区加强了防疫物资及应急物资储备,集中由区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定点存放,专人管理,统一调配,确保防疫物资供应和应急物资保障到位。当前储备各类物资如下:禽流感疫苗20万毫升,猪瘟疫苗1万头份,口蹄疫疫苗3万毫升,猪蓝耳病疫苗2万毫升,消毒剂20 t,防护服1 000套,以及应急处置器械等。同时,各镇街也对应急物资进行充足储备。
五、加强建立健全冷链体系。近几年,随着黄岛区畜牧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养禽业的飞速发展,动物防疫所需的疫苗大幅增加。针对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的现实,增大黄岛区动物防疫生物制品库容已刻不容缓。近年,黄岛区加大资金投入基层动监站规范化建设。2013年共投入资金70多万元,对全区基层动监站的办公室、周边环境、实验室、物资库、培训室等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同时,为区动物疫病与预防控制中心配备了冷藏运输车1部,建设冷库1座,先后为动监站配备了冰柜9台,冰箱19台,冷藏柜18台,冷藏箱9台,冷藏包230个等冷链物资。今年2月份启用了黄岛区投资99万元新建343?cm2的防疫物资储备库,其中含211平方米的疫苗储存库,完善了黄岛区冷链系统的建设并使之运转正常,确保疫苗的冷藏所需,保障疫苗的防疫效果。
六、加强预警预测体系建设。确保“四个到位”:一是物资保障到位,建立动物防疫紧急物资储备库,储备物资;二是资金保障到位,财政部门每年储备动物防疫紧急物资、扑杀动物补贴、疫情处理、疫情监控等所需资金;三是技术保障到位,畜牧兽医局加强了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对动物疫病诊断、监测和防治水平;四是人员保障到位,设立重大动物疫病疫情处理专家组,负责提供控制和扑灭重大动物疫病的行政、技术措施和决策建议,组建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备队。
篇9
据统计,2011年,全州的肉类产量达到了15.8万吨,奶类产量达到了11.2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了20.6亿元,人均占有肉、奶96kg和82kg。全州养殖专业乡38个、专业村115个、小区140个、家庭牧场123个、养殖专业大户1.8万户。已建成较为完善的畜牧技术服务体系,有州动物卫生监督所1个,州动物疾病控制与诊断中心1个,州畜牧工作站1个,州草原工作站1个,州奶业发展办公室1个,县(市)畜牧、兽医、草原工作站23个,县(市)草原监督管理所9个,乡(镇)畜牧兽医站85个,群众性的畜牧技术服务组织90多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089名,完成9个县市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建设,累计建设配种站点123个。但是,一些乡(镇)畜牧兽医站尤其村级防疫员人心涣散,基层机构设置散,基础设施差;工资待遇低,工作积极性不高。
二、强化畜牧兽医体系建设的措施
1.建立健全畜牧兽医工作机构
目前,巴州各县都建立健全了畜牧兽医工作机构,乡镇畜牧兽医站是薄弱环节,但是没有真正发挥有效的职责和功能。因此,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建立起“机构健全、职责明确、保障有力、素质优良”的基层动物防疫和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担负动物卫生检疫监督、疫病防治、品种改良等科技服务推广公共职能,为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保证基层畜牧兽医工作机构正常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然而,巴州乡镇基层工作环境差,办公条件比较恶劣,特别是科技推广技术手段落后,一些正常的疫病防治设备相对缺乏。要加强动物防疫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每年编制全州畜牧兽医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增加资金投入,采取项目拉动,组织实施好、管理好资金项目,重点向乡镇基层畜牧兽医体系建设倾斜,充实、完善基层畜牧兽医工作机构的设备、条件,改善办公条件和检疫防疫设施,建设兽医实验室,提高诊断、检测能力和生物安全水平。
3.真正落实公共财政经费保障制度
畜牧兽医体系建设滞后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就是工作经费、人员工资和福利待遇投入少,造成基础设施陈旧,人员队伍不稳定,一切正常的工作无法开展。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从政策、行政、经济和法律等层面加强畜牧兽医体系建设,真正落实公共财政经费保障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费保障机制,按照《动物防疫法》、国发〔2005〕15号文件和农业部要求,把基层兽医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统一管理。对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畜禽疫病防治和技术推广工作经费由各级财政纳入预算、及时拨付。按照建立稳定的乡镇畜牧兽医站公共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切实将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经费,以及人员工资、社会保险等全额列入财政预算,并确保及时拨付、及时足额发放到位。
4.重点完善乡镇畜牧兽医管理体制
对于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我国的《畜牧法》、《动物防疫法》、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农业部有关规定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要求。巴州建立健全了各级畜牧兽医管理体制。但是,目前,个别乡镇畜牧兽医站环境艰苦,条件差,开展工作很艰难。因此,今后重点工作是加强乡镇基层畜牧兽医管理体制,乡镇畜牧兽医作为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在乡镇或区域派出的机构,既要履行好县级畜牧兽医部门作为乡镇派出机构的职责,又要主动接受乡镇党委政府的统一协调和指导。
三、总结
篇10
确保动物防疫工作和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对因重视不够、资金不落实、免疫不到位以及工作不力等导致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的要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各乡镇街要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统一领导,坚持政府负总责,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的原则,政府和业务部门之间要实行“双向双轨”动物防疫工作层级负责制,逐级签订责任书。实行防疫责任追究制和重大动物疫情一票否决制。
二、采取有力措施。
(一)认真抓好动物强制免疫。各乡镇街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牧业部门保质量”原则,采取得力措施,切实抓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工作,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口蹄疫、禽流感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猪瘟、鸡新城疫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80%以上。同时要加强对其它动物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标准。
(二)全面加强动物疫病监测预警。要把动物疫病监测作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中最重要的技术手段。扩大监测范围。要进一步加强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确保能够独立开展动物疫病实验室检测和免疫效果监测,要切实加强动物疫病监测网络体系建设,保证功能齐全、监测数据科学可靠,及时、准确掌握动物疫病的发生状况和流行趋势,为有效实施疫病控制和消灭计划和彻底消除疫情隐患提供科学依据。
(三)切实加强人畜共患病控制及净化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布病、结核病、狂犬病、猪链球菌病等重要人畜共患病的防治工作。要认真组织开展检疫、监测工作。科学制定人畜共患病的免疫程序,保证健康畜强制免疫率达到100%犬只狂犬病免疫率达到100%对检出的患有结构病、布病、狂犬病、炭疽和猪链球菌病等阳性畜一律进行扑杀,并做到无害化处理,彻底消灭传染源,逐步实现人畜共患病的净化。
(四)高度重视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市牧业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强化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运输检疫。产地检疫要到户、场,屠宰检疫要坚持全流程同步检疫,严把运输检疫出证关,确保检疫出证、持证率达到100%免疫耳标回收率达到100%要加强对动物及动物产品市场流通、内外调运的监管,严格执行引进动物报验和隔离检疫制度,严厉打击逃避免疫、检疫和运输、加工、贩卖病死动物及其产品的违法行为,对拒不接受或不按规定要求实施免疫、检疫的业主,要依法严肃处理,确保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上市动物产品的卫生安全。
(五)依法推进动物防疫工作。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解决了当前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主要问题,增强了动物防疫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各乡镇街和相关部门要把学习、宣传《动物防疫法》作为当前一项紧迫任务,采用各种形式,通过各种媒体,做好宣传普及工作,特别要确保农民群众了解、掌握法律规定的内容,自觉配合做好动物防疫工作,做到知法、守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逐步实现依法实现动物防疫。
三、努力提高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
健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组织、防控和保障体系,各乡镇街要严格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要求及时修订、完善本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建立有力、有序、有效的应急指挥机制。动物疫病应急处置所需的疫苗、诊断试剂、消毒药品、器具、防护用品等物资必须保质保量储备到位;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一旦发生动物疫情,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时限进行确认和报告;要加强应急预备队的建设,人员要定岗定位、相对稳定,并注重技能培训和实践演练,提高处置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能力,确保一旦出现疫情,达到早、快、严、小”处置要求。
四、切实加强动物防疫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行政执法水平。要建立起村级动物防疫员考核聘用、队伍管理、业务培训和报酬保障等有效机制,各乡镇街、市牧业管理局要进一步加强对各级动物防疫员、检疫员、监督员的法律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切实解决好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不规范、职责不明确、年龄和知识结构不合理、业务水平差、报酬待遇低等问题,确保基层防疫队伍稳定,保证一线动物防疫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 上一篇:心理素质方面个人总结
- 下一篇: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