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质方面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13 17:51: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理素质方面个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心理素质方面个人总结

篇1

关键词:语文教学 心理素质教育 大学生

一、对心理素质教育的认识

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被提出之时,它也以一个独立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有一些教师以为它只是德育教育的一个方面,又有一些教师自己又不是搞心理学的,把握起来力不从心,因此便出现了忽视心理素质教育,甚至忽略心理素质教育的现象。一个人除了智力的因素外,还有非智力的因素决定你的人生,那十分重要的就是一个人的心里素质,也叫情商.因此,在教育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对受教育者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加复杂多样这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体上看,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不容乐观.近年来有关调查和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心理存在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心理疾患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心理问题引发的恶性事件比例有所上升,心理问题已经明显影响了一部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三、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由于语文教学的包容性和人性化,语文教学一直是最直接最生动的特殊的教育阵地.除了它固有的传授文字文学知识外它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方面显示出自己独到的优势和魅力在素质教育方针的指引下,在新形势的要求下,语文教学一如既往地站在教改的最前沿.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呢?

(一)营造好的课堂 氛围,逐步为学生构建最佳的心理状态

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思维活跃,易于接受知识.反之,虽然课堂鸦雀无声,但学生只有紧张的份儿,何言积极思考呢?教师所营造的良好的课堂氛围并非一个微笑一句话就能完成,它需要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如服饰和教态、提问和暗示、留有余地和故意设疑等。

(二)利用教材的内容,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时文苑中的精品,从不同的角度映射出人性的真善美,也照射出假丑恶其中有一些作品便 是活生生的心理素质教育的好材料,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借助这才些作品,探寻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指导学生对照自我进行检省,修正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

1.挫折教育

现在的大学生都娇生惯养,遇到点挫折便失去了信心。在讲《我与地坛》这篇文章时,我围绕作者的挫折、苦难,以及如何面对苦难来展开。扣住文中“荒芜―并不衰败―生命律动”的景物,让学生思考讨论这些景语与作者的关系。解读景物就是解读苦难、解读生命,文中的景物尽管卑微却生命依然顽强,人生亦如此.作者从景物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悲苦,以及洋溢着活力,重新获得了生存的勇气.史铁生用自己的苦难,以及对生命的真切地感悟提高了我们对生命的认识.激发苦难是命运的造就,是听凭偶然,不能因为苦难而选择轻生,关键是人要正确看待自己的苦难及承受苦难的能力.于是,我又趁机询问:"你遭受过挫折么?你是如何做的?”学生们或惭愧地说出自己曾有过的怯懦,或自豪地谈起自己的奋起,都纷纷表示要象史铁生那样,绝不向命运低头

2.对待错误的教育

在讲授《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时,我让学生 口头作文《我更喜欢廉颇(蔺相如)》 学生们大多喜欢廉颇。我问:“居功自傲的廉颇如何讨得你们的喜欢呢?”学生们说:“因为他知错能改。”我又问:“知错能改为什么是令人佩服的?”学生们回答:“一个人能够承认错误需要勇气,而能够改正错误需要决心和毅力。”于是我总结道:“廉颇之所以博得你们的喜欢是因为他更接近于人的本性,“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不要去轻视那些承认并改正错误的人,因为他战胜了自己。

3.其它方面的教育

在语文教材中还有一些零散的小素材也可做为心理素质教育的切点,教师只要一两句的点拨,学生便豁然开朗。《项链》中马蒂尔德的虚荣心使她付出了十年的青春,有的学生打肿脸充胖子,去开什么生日party,是不是也是虚荣心在作祟呢?从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歌声中,你是否看到了刚愎自用的因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并非盲从,善于独立思考不等同于一意孤行。王安石对石钟山得名的实地考察不正是他敢于向权威之一不轻信盲从的结果么?

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心理素质教育的材料,只要教师悉心揣摩,何愁不能对学生点化呢?

(四)通过课余活动,培养学生乐观、积极、自信的心态。

为了培养学生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多组织一些课余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磨练心理素质,获得乐观、积极、自信的心态。比如可以在业余时间开展诗歌鉴赏活动,让学生逐步树立起信心,敢于在众人面前讲话。遇到好的美文,可以搞朗读比赛,可配乐,可分角色,提前帮助那些朗读困难的学生做些准备,在读完之后多鼓励些,他们积极参与的热情也便高涨起来。

四、对心理素质教育的展望

心理素质教育做为一个较新的课题,还有许多可研究探索的问题,有待于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总结。这便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心理教育方面的知识。因此,尽早地提高师资队伍的心理素质教育理论水平不再是一句问号。另外,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或开展心理咨询,使学生也能够认识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能方便快捷地解决学生心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使他们逐步学会自我调节心理的方法。相信这一天并不遥远。

21世纪需要优秀的人才创在世界,而他们的成功有赖于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有责任担负起知识的启蒙和心理的培养着双重的责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培养;策略

作为大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和高校的基层工作者,辅导员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其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高校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高校辅导员如果具有优良的心理素质,那么将会妥善处理各项事务,全面确保自身职责的落实。反之,辅导员如果缺乏优良的心理素质,就很难为高校学生树立榜样,从长期的角度来看也不利于辅导员日常工作的展开。因此,辅导员的自身综合素质对管理质量具有重大影响。

一、培养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的必要性

1.完善高校辅导员的知识结构和智能品质。对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现状进行分析可知,其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高校辅导员的知识结构缺乏合理性,一些高校辅导员所具备的专业知识与学生工作不太相符,在教育心理学方面尤为欠缺。同时,由于一些高校辅导员属于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其未接受过系统教育心理学相关的教育,导致其专业知识方面成为其职业的短板。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的智能品质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辅导员的科研意识、创新意识较弱,思想工作能力、科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加强对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的培养,能够促使其认清自身的不足,引导其不断学习,有利于其知识结构、智能品质的完善。2.维护高校辅导员的健康心理。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工作最为直接的参与者,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是学生与学校之间沟通的桥梁。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状态对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进行分析可知,一些高校辅导员拥有一定的知识素养和良好的智能品质,能够很好地处理学生问题,并且不计较个人得失,拥有一定的奉献精神。然而,受到竞争压力、人际交往压力等方面的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普遍较低,一些高校辅导员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烦躁、抑郁、紧张等心理问题。所以,为了保证学生工作的质量,加强对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通过培养其心理素质,能够促使高校辅导员形成良好的情绪反应能力,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情绪发泄方式,使其保持着良好的心境和乐观的情绪,避免出现抑郁、烦躁等情绪。

二、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培养的有效策略

1.健全心理培训体系。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不是单一工作,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因此,要想打造高水平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必须要建立科学的心理培训体系。在辅导员上岗之前,要进行岗前培训,在执业期间,要建立定期综合培训体系。在培训内容上,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避免培训走形式、走过场,要选择和学生管理相关的科目进行培训,建立有层次性的科学培训体系。要注重辅导员的交流机制,开展院系、校级之间的高校辅导员人才交流体系,积极地交流心理素质培养的经验,不断提升辅导员的心理素质。此外,要注重高校辅导员的学术培训,让辅导员更加贴近教学和科研实践,与教师、学生之间搭建平等的交流平台,融入共同学术交流体系,进而提升高校管理的科学性和针对性。2.密切结合实践工作。对辅导员进行心理素质培养的目标能使辅导员高效地开展学生工作。同样,实践工作也是培养和锻炼辅导员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辅导员应该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完善管理技能。除此之外,辅导员还应该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工作方法,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改进,自觉培养心理素质,提升管理能力。这能使辅导员的心理素质不断提升,将良好的心理素质内化成坚定的信念和优秀的管理能力,以此将自身的优秀素质转化为学生的意志品质,不断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3.建立科学的心理评价体系。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培养过程中,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高校管理者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科学评价辅导员工作,要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综合考查辅导员的业务能力、思想品德、组织能力和心理素质。要畅通学生反馈机制,在与辅导员沟通交流出现问题的时候,学生可以及时向上级反馈信息,及早解决问题,提高高校管理的实际效果。在高校辅导员考核方面,要建立量化考核体系,提升考核科学性。这样能使辅导员及时发现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有针对性地提高心理素质。另外,高校要为辅导员设计合理的职业路径,在工资待遇保障和晋升空间方面,给辅导员一定的倾斜,减小其开展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后顾之忧,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将辅导员个人利益和学校利益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进一步提升辅导员管理水平,激发辅导员自主学习的动力,进而提升辅导员的管理水平和学生服务意识,以此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素质培养和提升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辅导员应该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以此保证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王静.浅析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培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

[2]丛潜.浅议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培养[J].中国市场,2014

[3]丁莹.高校辅导员心理素质培养探析[J].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0

篇3

    不良歌唱心理素质的表现及原因

    声乐专业学生不良歌唱心理素质主要表现为各种考试、表演、比赛中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恐惧、怯场等不良现象。产生这些现象的具体原因很多,除了生理、性格、环境等原因外,主要是因歌唱者自身的心理素质不好造成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个人的功利心太重对于在校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考试、比赛中怕出差错,怕老师批评,怕丢面子;有的学生面对一些较大的正式比赛或演出机会,功利心过重,希望通过难得的机会一展才华,一举成名。由于对自身期望值过高,使自己在表演之前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同时,“一唱定终身”的观念造成自己过度紧张,考虑过多,心态不纯粹导致演唱频繁失误,表演不能尽如人意,从而导致焦虑、紧张、恐惧、怯场等不良现象的形成。

    2.演唱时缺乏自信心自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是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自信心强的人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相信自己能获得成功。在校的声乐专业学生缺乏自信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们有的是由于声乐基础差,缺乏应有的技术水平;有的是自己的性格原因而胆小怕事;有的是由于缺乏实践锻炼而无经验等等,从而使他们自己在平时的学习、考试或比赛中缺乏自信,从而影响自己演唱水平的正常发挥。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之中,要自觉加大自信心的自我培养,有了自信心才能临阵不慌,才能更加完美的演绎艺术作品。

    3.演唱基本功不扎实由于学生的基本功不够扎实,到了舞台上由于受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必然导致在舞台上的紧张、恐惧和胆怯的心理,从而使演唱器官干涩、紧张,气息不能沉下来,也就必然导致声音的艰涩难听,达不到良好的艺术表演效果。

    4.缺乏舞台实践经验经验不足导致学生在演唱时无所适从,引发表演前的紧张和担忧。一是缺乏环境适应能力。由于学生缺乏较多的不同环境的实践锻炼,当真正登台演唱时,他们不能及时适应演唱环境的改变,从而给心理带来很大的负担而影响演唱的效果。二是跳不出失败的阴影。有的学生由于曾经表演受挫,记忆中的不快经历使自己心理蒙上阴影,进而引发紧怯场、恐惧、焦虑,背上极重的心理包袱,如学生自己不能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极有可能陷入心理怪圈,使每次表演都重蹈覆辙,使自己无法正常发挥演唱水平。

    良好歌唱心理素质自我培养的途径

    1.正确看待失败,培养歌唱心态一是要有不怕失败的心理准备,树立失败乃成功之母的意识。对于在校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考试、比赛中希望自己取得好的成绩,得到老师、同学以及观众的好评或早出名,这是正常现象。但由于我们自身的知识水平、技能技巧、实际演唱经验等都有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也有一个由观念转化为行为的过程,因此,在平时的学习、考试、比赛中出现问题都是正常的现象,不要怕挨批评,不要怕丢面子,不要期望“一鸣惊人”。同时,要调整心态,让自己心态平和,豁达乐观,用积极自信的态度对待一时的得与失,才能轻松愉快的学习、考试、比赛。二是要不断总结和善于总结。在平时的学习、考试、比赛结束后,都要自觉地进行反思、体会和总结,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长期坚持,那么,每一次失败或效果不好都是迈向成功的阶梯,都应是自己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也在每一次失败和不断的总结过程中得到培养。

    2.明确学习目的,培养歌唱态度学生能否在学习或演唱中能否获得进步与成功,自身的态度也极为重要,也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前提。因此,学生要自觉地培养自己良好的歌唱态度。一是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只有明确了学习目的,才能克服练唱时学习兴趣不浓,精神萎靡不振,思想意识不集中,缺乏应有的激情等现象;才能在练声或练唱前,有意识地调动自己内在的积极性,诱发自己内心美好的歌唱欲望,调动自己的歌唱情绪,从而使一切与发声有关的器官处于它们应有的积极灵活、协调一致的状态,从而发生的声音才会通畅、自然、优美,进而避免或减少学习和演唱时的失误,也有利于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二是要培养自己坚韧的歌唱毅力和积极乐观的态度。在某一学习阶段,或某一考试、演出、比赛时遭遇失败的情况下,能以积极的态度,乐观向上的情绪,美好的歌唱状态带动积极的歌唱生理活动,这样,才能够克服许多无法克服的困难,从而获得良好的歌唱效果,良好的歌唱心理也得到培养。

篇4

[关键词] 高职院校;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课程设计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738(2012)02007603

① 参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5号)文件。

② 参见、教育部、全国学联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中青联发\[2002\]14号)文件。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时期,大多学生都会遇到初入大学时的迷茫、人际交往的困惑、恋爱的苦恼以及学习就业的压力等等,其心理负担非常之重。其中,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们显得更为突出,他们更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去面对一切。近年来,因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事件不少,国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各高校也在积极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做法。其中,促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由补救和矫治型为主的咨询模式向以预防性和发展性为主的教育模式转换成为大家的共识。这种转换就必须要求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以课程为载体,才能更好地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5号)中对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进行了具体规定,并明确提出了两种课程开设方式:“1. 开设一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程,覆盖全体学生。2. 在第一学期开设一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程,在其他学期开设相关的公共选修课程,形成系列课程体系。有条件的可以增开与大学生素质教育、心理学专业知识有关的选修课程。”①综合考虑高职院校的实际,第二种方式更适合高职院校。第一学期在全院新生中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再根据高职学生成长的特点,在三年内开设系列心理选修课程,供学生选修。本文旨在探讨心理选修课程——《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问题。

一、 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开设的意义与作用

大学生一向被称为天之骄子,但当时光进入21世纪的时候,天之骄子头上的光环消失了。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们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心理负荷很大。这种现象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无可否认的是,大学生仍然是我们国家素质最高的群体;大学生的素质在很多时候无法表现出来。归根结底,这都是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脱节造成的。关于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团中央给出了答案:大力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②。通过拓展训练,让大学生“认识自我价值、找到自我定位、实现自我超越”,最终完成从一个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通过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以提高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从而使大学生能在人生的舞台上充分展现自我。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变化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如何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已经引起高度重视。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老师也在借鉴和运用“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理念,进行教学改革。其中,团体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与辅导是在团体的氛围中通过体验项目活动中的情景设置,使参加者充分体验所经历的各种情绪与情感,从而深入了解自身(或团队)面临某一外界刺激时的心理反应与后果,进而学会控制、实现超越。这里没有说服教育,没有深奥艰涩的心理学理论,也没有老师的侃侃而谈和指手画脚,通过形式活泼的体验式参与,大学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在这里都会找到答案,每一个真实的身心体验,都会令参与者思路豁然开朗,精神得到升华。这种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在实践中受到学生的欢迎。

实践证明,高职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是积极适应社会发展要求,顺应学生成才需求,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依托,是培养德技双馨高技能人才的保证。有利于围绕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形成素质教育的整体合力;有利于大学生参与素质教育由相对被动向积极主动转变;有利于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就业的意识和能力。周 荣,杨 华:高职院校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课程设计与实施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 第25卷第2期

二、 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定位为选修课程,是一门系统提高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课程。其前导课程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理论课,后续课程可开设与大学生素质教育、职业规划、心理学专业知识等有关的选修课程。

这门课程以心理学、教育学、大脑行为学及其他人文科学原理为基础,对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借鉴“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理念,依照团体辅导的原理,围绕有关心理素质主题,组织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和感悟,并且结合相关知识的学习,促进人的心理成长的一门“体验式、互动式”的心理健康类课程。

课程主旨是使学生将获取的知识或经验内化为个人的知识,提高适应社会生活和自我发展的主体能力,增强其幸福感。依据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企业发展需要和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心理素质基本要求建构教学内容;依据高职院校性质和学生特点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依据人的心理成长规律和团体心理辅导理论设计教学过程。通过“一做、二想、三读、四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按照“团体合作、个体成长”的原则,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层面的成熟与发展。一做是依照团体辅导,围绕主题,设计活动;二想是通过有关故事和事例,启发学生思考;三读是提供相应心理学背景知识,适合学生自学;四练是提供适合课后练习和反思的作业\[1\]。 其最终目的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三、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结合高职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根据每一个阶段学生们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探索开发实践了入学适应、职业生涯规划、心灵成长、团队合作、情绪管理、自我超越、人际交往、职场发展、相约成功。

将这些主题单元以公选课的方式,供相应年级的同学选修。运用团体辅导的形式,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听一听,练一练,通过运用活动互动、体验感悟、同理同情、行为练习、艺术陶冶、案例分析、交流探讨、点评总结等多种方法,使课堂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丰富理念、陶冶情操、发展情商、训练能力和健全人格的重要场所,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和谐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中心”,注重个体学习基础上的集体学习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并不仅仅停留在原有的研究讨论课和实践性课程等层面,而是一种以团队为单位的学生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探索并创造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经验和教学模式,重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彼此交流与互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能力与水平,增强其社会适应、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就业择业的竞争力,从而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培养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高技能的心理素质过硬的现代化人才。

四、心理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实施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1.教学安排与组织

每个单元可根据需要安排2至4个课时。由于是公选课程,一般来说,人数较多,要根据年级或专业分成若干个小班,每班人数控制在40人左右为宜。教室选择空间较大、桌椅可以移动为好。为不影响其他课程教学,安排在晚上或双休日进行。

其训练组织模式可表述为:活动体验—个人静思感悟—小组讨论—交流分享—导师的讲评总结。学生通过做、思、悟、说、练、行等环节,在活动体验中学、在完成任务中学、在团体互动中学习、在愉悦身心状态下进行学习。这样的训练模式会使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强化动手实践、表达交流、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等能力实现“零见习”式的毕业上岗,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师资的配备与职责

每个单元最好安排一名老师负责,另一老师配合,可以是专职老师,也可以安排兼职老师或辅导员参与。教师最好具有“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并拥有良好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上课前,老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精心设计内容、详细做好教学实施计划,还要准备足相关活动所需要的工具,比如纸、彩笔等等。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充当“助手”和“导师”双重角色,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树立“学生中心”观念,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交流分享、总结讲评等环节,老师又必须肩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

3.学生兴趣的调动与维系

要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每节主题单元开始前,可设计相应的热身活动,促进团队成员的相互了解、融合。要鼓励学生敢于参与、勇于发言。通过采用旋转木马法、魔盒法、关键词卡片法等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尤其要注意维系学生继续参与其他单元学习的兴趣,不能因为强调“互动”,而忽略了相关知识的讲授。要尽量让学生不仅能在活动中收获体验,更能在活动中获取知识。

4.相应配套设施与保障

教学活动组织实施过程中需要相应保障设施,例如沙盘室、团体辅导室、咨询室、阅览室、多媒体室等等。最好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便于学生利用网络开展相应学习和训练。

如有条件,建设户外体验场所,通过户外体验项目活动中的情景设置,使参加者充分体验所经历的各种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从而深入了解自身(或团队)面临某一外界刺激时的心理反应与后果,进而学会控制、实现超越。

在完成各主题单元教学实践的同时,还可通过组织举办相关主题讲座、欣赏心理电影、开展心理测量等活动深化学习内容,提升相应心理素质,实现学习目标。

篇5

【关键词】思想品德 心理素质 意志品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112-02

在学生素质成长中,心理素质被视为重要的架构单元。初中阶段是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都极为重要的成长阶段,且多数学生在家庭结构中都处于被溺爱与呵护的位置,个人自理、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存在较大缺失,在社会交往或竞争中一旦遭遇挫折就很容易产生心理偏折。思想品德学科中有不少内容都涉及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原始素材和最佳的教育机会。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重视在课堂中发挥学科功能,巧妙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依托教材,阐理引行

思想品德教材资源中有不少内容都涉及心理健康教育,覆盖了知识涵养、人格养成及智能拓展等多个层面,其中大部分直接与心理健康存在联系,它们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素材。教师要依托教材,对教材资源进行挖掘、整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对心理学相关知识如青春期心理、虚荣心、自信心、自负心理等进行准确的定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其内涵,进而消除学生在理论上的困惑,降低不良情绪的发生率。

例如,在教学《成长不烦恼》一课时,笔者首先将教材“情感聚焦”中可利用的案例提出来,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看法,同时对事件中人物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进行讨论。交流后,又要求学生对教材P37中“青春期心理的基本特征”进行深入阅读,帮助他们理解青春期成长道路上产生的生理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心理变化,明确“青春期烦恼不可避免,青春期烦恼可以消除”。教师要尝试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解决在青春期遇到的烦恼,同时引用实际案例,给学生传授心理调节的方法,或者让学生进行资料搜集与案例讨论,自行摸索心理调节的方法。如此,学生对待青春期烦恼或不良情绪的态度将逐步转变,将会乐观地面对烦恼,自己解除烦恼,进而提高自信心,为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甄选资源,理性思考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往往通过借助典型的材料资源,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巧妙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获得共鸣,激发他们保持与追求积极向上乐观的情绪,进而提高学习自信心。在课堂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甄选最为重要。甄选资源的要求或原则是必须保证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吸引力,保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保证能够让学生保持愉悦积极的情绪和态度。

在教学《学会调控情绪》一课时,笔者就将“被苍蝇击倒的世界冠军”的材料精简为梗概,作为典型材料放到课堂上讨论:1965年9月7日,世界台球锦标赛在美国纽约举行,Luiz Fuchs作为台球界的泰斗级人物,原本应该能够轻而易举拿下决赛,没想到他因为苍蝇不停干扰,情绪骤然变坏,在击打红球时屡次失误,把冠军奖杯拱手相让,最终不得不黯然离场。学生看到这个材料梗概后,很有兴致地相互交流起来。笔者此时提出两个问题:①Luiz Fuchs为何会失去冠军?你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②你从故事中获得什么启示?学生们经过讨论,认识到:对于偶然情况,无论在怎样的场景下都应该冷静面对,否则很可能会因小失大,饮恨终生。作为一名中学生,更应该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及优良的心理素质,即便在厄运中或者在困难时期,也会在有限的时光内获得生命的垂青。最后笔者进行总结: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情绪往往从内而生,因而它是可以调节的。我们要学会让自己做情绪的把控者,做情绪的主人。要在理解课文内容及上述案例的基础上,逐步认识到消极情绪对我们成长的危害性,要坚决摈弃与道德相悖甚至触及法律红线的思想与做法,争取做到遇事不急躁、处事不慌乱,以积极情绪面对,让自己真正成为理性的思考者、理性的成长者。

三、实践体验,换位认知

思想品德课程设立的宗旨就是为了帮助处在特殊成长期的学生在人格、情操、理想、信念等方面获得及时的引导性教育。思想品德课程将为学生内心世界的纯化与思想人格的锻造等提供实践体验的机会。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案例研讨中,尽量让学生进入角色或者实践行为中,体验并感悟某种不良情绪或行为的危害性,在自我感知中获得真切的体验,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得感悟呢?

首先,可提倡学生参与各种社会调查活动,通过对社会的了解获得第一手认知资料。当然,调查活动主题必须围绕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等内容,调查对象要与学生或不良事件主体相关。借助此类实践活樱学生可以在调查走访中自主克服困难,懂得在任何工作中都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在矛盾与考验中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其次,可自主设计一些主题类游戏活动,比如不同角色组成的故事演绎、关于青春主题的辩论赛或演讲比赛等。借助多样化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并亲身体验到知识的重要性、情操的可贵性,并主动自我完善人格。例如,在《青春误读》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大胆设计了“真情我吐露――我欣赏的男生/女生”主题讨论活动,要求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所见所闻以及评价的标准等,从而从他人的评价中换位思考,做到相互了解,取长补短,逐步培养成熟的人格。

四、重视总结,提炼所得

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有精彩巧妙的导入设计,更要有覆盖全面、综合整个课堂的总结或结束语,这不仅是提炼升华全课内容的重要环节,更是提升学生心理认知的重要契机。结束语是从角、教育者视角等层面做出的对整体内容的经典解读与宏观提炼。例如,在设计《丰富多样的情绪》一课的结束语时,笔者考虑该章节内容对于情绪控制的针对性,便以此告诫学生:人生之路并不平坦,我们在复杂的社会中可能会经受这样那样的考验,尤其是在不公平的环境中,你会愤愤不平,你会灰心丧气,但是这种不良情绪会让你在跌宕中沉沦下去。我们要正视这些困难,主动降低预期所求,在小目标实现时获得情感满足。在考试失利时、在被朋友误解时,则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进行自我心理干预与调节,从而让生活更加理性、学习更加愉悦、成长更加健康。每一次结束语的设计都应该力求精到而有启发性,让其真正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篇6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 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1小学英语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对于初步接触英语学习的小学生来说,英语学习完全是陌生的,他们对英语的认识以及对如何学习英语是完全不熟悉的。这就需要一个合格的引路人来指引他们进行正确的英语学习。小学英语老师就是担当引路人这一重任的教育工作者。小学英语老师的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不仅如此,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会给学生带来受用一生的积极影响,心理素质不佳的英语教师会对学生造成难以估量的消极影响。

2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鉴于上文对小学英语教师的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意义和价值的分析,笔者认为,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应具有以下良好的心理素质:第一,对小学英语教学工作有发自心底的热爱。这是一个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首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也是一切工作的起点。只有对工作充满热情和兴趣,才能把工作做好做到位,才能不产生厌倦和疲倦的心理,才能克服教学工作中的种种困难和障碍。第二,要有不怕吃苦的心理素质和足够的耐心。小学英语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教育对象是小学生,而这些小学生往往都是刚刚接触英语学习的,他们对英语学习没有任何认识,对英语学习充满了陌生。作为小学英语教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孩子们能快速地接受英语这一陌生的语言系统,如果让孩子们能够对英语产生足够的学习兴趣,这期间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难以预料的难题,这就需要小学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分析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原因,要长期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总结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需要小学英语教师在面对英语教学中应具有不怕吃苦的心理素质和足够的耐心。

3新时期小学英语教师心理状况存在的问题

心理不健康、不积极的教师会给学生带来不利的影响,尤其对于处于基础阶段,正接受启蒙教育的小学生来讲,一个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会给学生带来受用一生的积极影响,相反,一个心理素质不佳的英语教师会对学生造成难以估量的消极影响。

首先,教师的特殊职业特点易于引发不良的心理问题。教师所处的工作环境相对封闭,基于其封闭的工作环境,其人际交往的范围相对狭窄。在对年幼的小学生传授知识以及课外与小学生交流时,经常从心理上把自己放到高高在上的教导员的位置上。长此以往,教师就容易形成喜欢说教的性格,即在和小朋友甚至是个成年人进行交流的时候,喜欢以“教育人”的口气和心态与人交流,并且容易形成过度计较的性格特点。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特征严重影响着小学英语教师的正常的人际交往,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教师产生更加不利的心理问题。不仅会给教师的正常教学带来影响,也会给教师的正常生活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其次, 来自社会和学生家长对小学英语老师教学的过度监督是造成小学教师心理不健康的因素。小学英语教师所从事的是基础性教育,其面对的大部分是年级很小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家受到父母的疼爱,在社会上也是国家重点保护的对象。小学英语教师一方面需要把英语教育工作做好,另一方面又不能过于严厉地批评教育不入门的学生。教师们的教育行为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和监督,小学教师的受关注度相比初中、高中等教师在这个问题上的受关注度要明显高很多。因此,长期处于这种高度关注下的小学英语教师往往会出现不良的心理问题。

4提高小学英语教师心理素质的对策

4.1小学英语教师应积极增强工作实力,增加工作信心

教师从思想上应清晰地认识并接受教师身份,按照教师的标准去严格要求自己教学活动,认真从事小学英语的教育教学过程,减少工作中的失误,提高工作效率,尽力满足小学生对英语学习各种诉求,把工作做的有声有色,才能从心底对教师工作充满信心,对学生有足够的耐心并充满友爱。这样教师就会自然地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4.2小学英语教师调整自身心理环境

小学英语教师具有积极乐观的自身心理环境,就会对教育教学工作充满工作热情,对教育学生有兴趣,以工作的劳苦为欢乐,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会越来越好。教育心理环境的状况会随着社会大环境、时间、个人阅历和观念的发展而发展,可以在小学英语教师的主观努力下得到改善。

4.3改进教师的人际关系

小学英语教师应善于积极主动地搞好和学生、同事、领导以及和周围朋友之间的人际关系。遇事情互相理解,不斤斤计较,采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采用合理的行动解决矛盾,消除彼此隔阂,相互理解,缩短和周围人的心理距离。

参考文献

[1] 李曲生,林红.创新办学模式,培养高素质小学英语教师[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6(4).

[2] 李曲生.构建学生能力提升的平台,培养高素质的小学教师[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8(2).

[3] 甄树萍.试论小学英语愉快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1(7).

[4] 高黎.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理念实证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

篇7

关键词:空中交通 管制员 心理素质

空中交通管制员不仅承担空中交通服务的任务,还担负着空中流量管理和空域管理的重要工作,对于维护空中交通秩序和保障空中交通畅通有着重要的地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空中交通管制的手段已经发展到高科技的雷达程序的管理,对交通管理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空中交通管制的实际工作中,人的因素、管制设备、新的管制技术和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已成为空中管制工作中最重要的几个因素,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仍然是人的主观因素。总结过去所发生的空中管制事故,大多数时间的起因都是人员的心理因素所导致的,因此,加强对空中交通管制员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而面对高科技、新技术日新月异的新情况,在实际的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中,应该有意识地加强空中交通管制员心理素质的培养,同时注意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1、处理好交通管制人员工作和价值需求的关系

根据心理学的观点理论,人的主观意识是人员心理素质的基本依据,空中管制工作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性决定了空中管制员需要具备稳定的心理素质,这就要求管制员在主管意识上,明确工作的目的和责任,端正工作的态度,认真履行管制工作的责任。但是管制员并非天生的纯粹工作者,需要从主观上充分地认识到管制员也具有正常的价值需求,而且由于责任大和压力大,应该尊重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并使其劳动所得与付出能够相匹配。这就需要首先使管制员明确意识到,其工作待遇和价值需求与其在管制工作中所承担的责任和风险压力是成正比的。

在对管制员进行岗前素质培养之前,首先对其工作的性质和报酬予以明确,即建立起完善的薪酬和奖惩机制,使技术职称的晋升和评定科学规范,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给从事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管制员吃了一颗定心丸,是其心理素质稳定物质基础。

2、注重对空中交通管制员注意力的锻炼

由于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特殊性,它要求空中交通管制员具有较高的注意力品质,而影响管制员注意力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的志向、性格、情绪和兴趣爱好等,每个人的注意力并不相同,这些基本结论可以从心里学的理论中得出。要想调整和提高管制员的注意力水平,并达到极其严格的要求,就需要通过锻炼来培养管制员的注意力,这也是加强空中交通管制员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1)加强研究管制员的工作规律,并结合工作特点分析注意力差异的内容。通过对空中交通管制工作规律的研究,分析值班坐守的工作特点,以及守望视屏产生的疲劳规律,研究管制员坐守工作中注意力的分配和转移特点,克服注意力差异给管制工作所带来的问题。并结合所得出的基本结论,制定出符合正常人体机能的工作时间,使管制员的注意力能够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

(2)通过科学训练,强化注意力集中程度。通过掌握和运用注意力的产生、支配规律,制定科学的培训模式,以训练的手段和方式来强化管制员注意力的集中能力。首先是加强管制员对工作认识的深刻性,使其自觉运用注意力支配规律,提高工作中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其次,通过模拟训练,人为地锻炼和培养空中管制员的注意力品质。

3、加强空中交通管制员能力和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心是心理素质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工作的特殊性质,空中交通管制员不仅需要过硬的工作能力,并且要能够使之能够正常发挥,这就需要管制员具备超强的自信心,从而使得能够在工作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新的问题和挑战。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进步,空中管制行业也得到了高度发展,科学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管制工作之中,因此,加强空中交通管制员能力和自信心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加强对空中交通管制员的科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来完成的。对空中管制员能力和自信心的培养,主要包括连个方面内容:

(1)加强技能和知识的培训。根据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实际需求,加强对管制员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培训,包括熟练掌握管制规则的学习和应用,以及新型的设备操纵,还需要对管制区内航道和航线的重要点以及本场空域的紧密情况有充足的掌握。而管制员对工作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直接决定着管制员工作心理准备的程度。

(2)加强空中交通管制的实践训练。主要是加大对本场空域管理的特点和重点为内容的训练。如本场、本空域的特点,空中管制的重点和特点,航路、航线的交叉点,以及军民航空器移交的规律和特点等。通过这些管制实践的训练,并加强带有规律性质的培训,使空中交通管制员在心理上形成较强的优势,从而增强工作的自信心,也进一步提供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4、建设好空中交通管制员工作和生活的良好环境

从素质心理学的理论中,可以看出: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和培养主要在于遗传基因、教育和客观环境这三个大的方面。由此可以看出,客观环境的建设对于培养空中交通管制员的良好心理因素有着积极的、重要的作用。对于客观环境的营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营造管制员宽松的思想环境。通常情况下,要加强管制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就主要是掌握好管制员的思想动态,可以通过社交活动,加强同事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拓展延宽管制员们之间交流的内容,促进大家的感情交流,为整个场站的空中交通管制工作者们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

其次,建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对于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现场,要加大硬件设施的投资力度,提高管制工作设施的科技含量,完善规范制度,建设好科学的、人性化的、舒适的工作环境。对于室内灯光、室内装饰以及无线电的干扰等问题,对这些物质环境,要考虑到它们对管制员心理可能产生的影响,构建科学、舒适的工作环境。

最后,建设好管制员的生活环境。可以通过加强后勤保障工作,来提高管制员生活环境的建设质量,使空中交通管制员可以在工作之余,使身心得到放松和调整,从而影响到空中管制员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高职学生 心理素质 现状 成因 对策

有关资料显示,高职院校中25%左右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缺陷,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并且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2001)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在抓好高职学生基础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更要扎扎实实地做好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

一、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现状

1、环境适应能力较差,易产生孤独、孤僻心理。进入大学后,远离了原来熟悉的生活与学习环境,面对新的环境,部分学生对高职生活显得很不适应:独立生活能力差,不能很好地处理自己的事务,不能正确地对待和处理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容易与其他同学发生摩擦和矛盾,造成人际关系紧张,面对人际关系的失败往往容易产生孤独心理,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甚至会产生自卑心理,不敢与人交往。

2、自我认知存在偏差,自信心不足。高职生自我认知缺乏客观性,在认识水平、思考问题上,还不够全面、深刻和客观,自我认识往往存在偏差。一方面,高职生相比于一部分同龄人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父母和老师的表扬声中长大,表现出过度的自信,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与本科生、与其他条件更优秀的学生相比,高职生又会陷入用自身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看不到自身优势,看不到人生的光华和希望,表现出情绪低落、不思进取、情感淡漠、意志麻木。加之,国家有关高职院校高收费的政策也加重了高职生自卑心理的形成。

3、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目的不明确。从高职学生的专业选择来看,他们选择专业常常是草率的,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以致于出现部分学生开学不久就转专业的现象。同时面对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和严峻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这种种压力下高职学生易产生厌学心理。加之,高职专业设置特色不明显,不能让学生明确定位,加重了他们不稳定、不明确的心理。

4、情绪控制力较弱,挫折承受力不强。高职生的社会情感丰富而强烈,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不平衡性、两面性和两极性的特点,常常会因一点小小的胜利而沾沾自喜,当遭遇失败时也易自我否定、不思进取。大学以前,学生的生活单纯,人际交往简单,导致高职生入学后往往不能客观地分析自我,无法全面正确地认识自我和他人的关系,自我控制力差,容易感情用事,从而产生不良行为。

二、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成因分析

1、学生自身发展不成熟。高职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一、二岁,正处在青年时期,而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人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所以当他们遇到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问题时,易产生心理冲突和矛盾,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等。一旦这些冲突得不到有效疏导或合理解决,就易形成心理障碍。

2、家庭教育不当。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家长往往只重视智力教育,而忽略了对子女心理素质的教育,在教育的方式上多采取强制、粗暴的手段。这种消极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心理品质。而进入大学后,部分家长又将精力转移到经济支持上,对子女的现实表现和心理成长不关注。

3、高职院校本身的不完善。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正处于发展阶段,在教育教学方面还存在着很多方面的不足。 主要表现为:师资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方法;教学内容单一,主要集中于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教育对象和教育目的不明确;心理素质教育缺乏针对性。

4、社会环境剧变。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领域道德失范,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失控,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泛滥,对校园文化造成了强大的冲击。这些社会现象引起了学生们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从而造成了对自我及他人的认知偏差。与此同时,社会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快、就业难等现实压力,使学生产生了时间上的紧张感、生活上的压力感和无所适从的焦虑感。这些现实因素与学生自身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等交织在一起,极易引起高职学生心理失调。

三、提高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对策

1、开展心理素质状况调查,了解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及其他专业课教师,可通过问卷调查、心理测试、观察等方法,对当前高职生的心理素质状况开展全面调查。只有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了当前高职生的心理素质状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在学生中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并进而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亲和力和感染力。作为高职生个体,也只有了解了自我的心理素质状况,才能明确目标,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2、改变传统教育理念,加强高职生心理素质的教育。高职生心理素质教育能否在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是看学校各级领导与教师是否对心理素质教育有正确的认识。高职院校应切实转变教育理念,不仅要强调高职生知识、技能的培养,更应将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纳入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范畴, 把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加强研究,摆正位置,调整思路,增大投入,真正发挥心理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创新心理素质教育模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高职教学计划是保证其科学性、有效性的最好办法。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要努力发展新的高职心理素质培养模式。有学者将凯勒(Keller)的ARCS动机设计模型应用到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中,通过吸引和培养学生对课程的注意力和兴趣,让学生理解心理素质教育与其今后的学业、事业和成就密切相关,激发其积极性并诱发其强烈的自信心,使其满怀信心地完成每一项教学训练,最终通过认同、竞争等方式让其体验圆满完成训练任务后的成就感,从而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获得了满意的教学和训练效果。

4、创建良好校园文化,做好心理素质的隐性课程教育。良好的校园氛围对高职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高职院校应努力创设出一个物质环境舒适、精神文化健康、管理制度人性化的校园氛围,做好物质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加强学术、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和娱乐活动的正面积极引导,规范学校的各项管理机制,使高职生心理素质在健康的校园氛围中得到良好的发展。

5、建立学校与家庭、学生、社会互动的合作教育模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不仅需要学校教育,而且更需要家庭、社会、学生团体及个人对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视。因此,应通过与校内外相关的心理素质教育团体、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学校、家庭、学生、社会互动的心理素质教育合作机制达到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目的。

总之,心理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项艰巨而繁琐的工作。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结合新形式、新情况,多方面、多途径入手,坚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吸取经验,总结规律,努力培养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艳华 陈曦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模式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8.02。

[2]段利 ARCS动机模式在高职《心理素质教育》课程中的运用[J].物流教学,2010.11。

[3]杜捷 杜高明 加强高职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J].中国电力教育,2009.07。

[4]费青梅 浅谈高职生心理素质教育[J].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报,2008.02。

篇9

歌唱者心理素质培养

歌唱表演艺术不仅是对演唱者技术技能、艺术修养等音乐艺术的考验,还是对歌唱表演者心理素质的综合考验。能够调整好歌唱的心理状态是每个歌唱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声乐艺术实践证明,歌唱者心理的稳定性和自我控制能力是参加各种演出活动获得成功的关键。所以,在日常学习中我们不仅要注重技能技巧方面的学习,还要注重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声乐歌唱者。

一、培养学生的歌唱欲望

教师的态度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在歌唱欲望方面要起带头作用,教师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歌唱欲望,在情感上与学生达到共鸣,这样才能调动他们歌唱的积极性。例如,有部分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会把真实的情感融入到歌曲当中,给同学们讲一些与歌曲内容有关的故事情节,让他们用歌声描绘故事,以情带声,调动他们歌唱的积极性,增强他们表演的欲望,再加上让他们以表演的形式进行演唱,这样既丰富了课堂又增强了他们的歌唱心理素质。还有的老师会给学生选择一些适合他们演唱的深受同学们喜爱的歌曲,利用歌曲本体激发学生歌唱的欲望,让学生听了就想唱,唱了还想唱,并能主动带动肢体动作,全身心的投入到歌唱中去,为学生克服心理障碍顺利上台表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即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一定愿望的心理状态。萧伯纳有句名言:“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一个人是否能成功是与他有无自信心有莫大关系的。自信心越强,就越不怕失败,越不怕受挫,不断进取。自信心越大,产生的精神动力和进取激情就越强大,越能更好的排除一切障碍去实施自己的目标。

很多声乐专业的学生对自己都没有信心,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担心自己唱的不好听,表演的不到位,很喜欢拿自己跟某一歌唱家、歌手或别的同学进行比较,害怕受到别人的语言伤害,导致他们唱歌时声音不敢完全放开,更不敢自信大胆的表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例如,有的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经常会用到你唱的很好、你唱的真棒、比以前进步了很多这样的字眼来鼓励学生,即使学生有些地方还做得不够好,但是经过老师的表扬,学生就会信心十足,继续努力学习,这样就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达到提高其心理素质的目标。

三、提高学生音乐记忆力

14岁的莫扎特只听了几次一首只限在教皇宫厅内演唱的大型弥撒曲,就把整首乐曲背了下来。门德尔松在没有乐谱的情况下,全凭记忆排演了巴赫的《圣马太受难曲》。这些大音乐家非凡的记忆力证明,良好的音乐记忆力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品质,也是有效克服心理障碍,培养表演者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保障。怎样才能培养和提高歌唱者的记忆力呢?1、实际的任务、目标要明确。2、对识记的对象要有兴趣。3、要通过理解来帮助记忆。4、识记要有积极的态度,要进行创造性的重建。5、复习是同遗忘作斗争的有力手段。6、要讲究记忆卫生。7、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

四、选择适合自己的歌曲

演唱者要想在舞台上发挥出最佳的演唱水平,除练好扎实的基本功之外,一方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譬如说嗓音特点和演唱能力的不同,选择适合自己演唱的歌曲,一定要记着不能盲目地追求高度和难度,有时候甚至可以选择略低于自己平常演唱水平的歌曲,这样可以增加成功的把握;另一方面要对自己将要演唱的歌曲做一番深入的研究,全面理解和掌握歌曲内容和表现形式,认真细致地进行构思,巧妙地对其进行艺术处理和二度创作,做到胸有成竹。这是克服心理紧张最好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消除演出前紧张的心理。当然,演出前还可以用其它的方法,譬如说做深呼吸、在心里默默朗诵歌词、和朋友聊天等方法来应付一时的紧张感,达到放松的效果。

五、提高演唱技能技巧

俗话说:“艺高人胆大”。演出实践证明,只有通过不断学习,熟练的掌握了较为完善的歌唱技艺,才能在演唱时充满信心,有了信心,才能镇定自若地发挥。另外,演唱者平时要多合伴奏,培养出与伴奏者的默契感,这样才不会在舞台上与伴奏脱节,产生慌乱。在平时练习的时候,也不能盲目的练唱,要用心去唱,去体会,不要想为了快一点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而盲目的飙高音,注重技能技巧的练习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演唱者必须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来过好技术关。

六、鼓励学生经常参加演出实践活动

登台演唱不仅仅是对歌唱者知识掌握情况、技能技巧、表演艺术等方面的考验,也是对个人心理素质的综合考验。俗话说:“不经历沙场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们要积极主动的去参加各种演出实践活动,要把演出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和锻炼。演出成功,说明自己付出的劳动被观众认可,要继续不断进取;演出不理想时,可能是自己的水平有限,还需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千万不能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我们要经过这样反复的锻炼,不断地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努力改进,才能使自己今后在舞台上的表现更出色。

实践证明,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歌唱者,仅有良好的生理条件和科学的发声方法是不够的,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歌唱艺术的完整性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所以,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提高自身的歌唱心理素质,这样,我们才能在自信和轻松的心理状态下很好的发挥自己的水平,使演唱达到一个声情并茂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徐行效.声乐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吴跃跃.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

[3]许英剑.歌唱与心理素质[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0,(09).

篇10

0 引言

在当前航空管制工作过程中,航空管制员素质会直接影响航空管制工作的效果及质量,因此,航空管制员必须要具备较高的素质。在航空管制员工作中,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因而提升航空管制员心理素质也就十分必要。所以,当前航空管制部门及相关管理人员,应当对航空管制员心理素质加强认识及重视,并且要积极选择有效途径及方法对其心理素质进行培养,最终使其心理素质得以有效提升,为航空工作更好开展奠定理想基础。

1 航空管制员心理素质重要作用及意义

心理素质,所指的就是其特定情况协调、承受以及处理所发生事件的各种能力,对于各个方面能力而言,其与工作人员心理素质之间存在的十分密切的联系。对于航空管制工作,由于其特殊性质,要求空管人员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应。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于空管人员而言,其需要准确把握飞机实际飞行情况,对于所出现的一些突发事件,应当能够遇事冷静处理,不慌乱,可通过自身所掌握专业知识及实际工作经验,对科学有效应急措施进行快速制定,将存在的危险因素及时有效的排除,从而有效降低或者避免飞机在实际飞行过程中事故风险。所以,对于空中管制人员而言,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开展航空管制工作,使空管系统保证能够得以更加安全高效运行,从而保证航空职业能够得以良好稳定发展。

2 优秀的管制员应具备的素质

2.1 事业心

由于空中交通自身的特殊性,要求交通管制人员必须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要能够遵守空中交通事业的具体准则,如工作主动、爱岗敬业、遵纪守规等,并且由于空中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交通管制人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安全观念以及十分严谨的工作作风。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交通管制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保证空中交通运输的安全性。一旦空中交通管制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技术方面的问题,且缺乏较强的事业心,那么在实际的交通管制工作的过程中就会失去敏锐的洞察力,不能及时的感知到可能存在的危险,并且也缺乏对这种潜在危险的观察能力以及判断能力,从而影响乘客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由此可见,空中交通管制人员必须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高超的管制技术,在实际的工作?^程中要能在第一时间嗅到危险的气息,并运用专业的技术有效的克服障碍,保障空中交通运输的顺利进行以及广大乘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2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态

空中交通运输有别于其他的交通运输产业,因此,鉴于这种工作属性的特殊性,空中交通管制人员在执行空中交通管制任务的时候都会面临很大的工作压力。这就要求管制人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心态,只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保证管制人员从容的面对工作中的一切突发状况。

根据现代心理学的描述,人的气质和性格具有比较强的稳定性。同时气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而个人所具备的个性不同,即性格和气质等都不相同,这也是造成个体在心理特征方面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由于每个人的心理特征不同,因而面对相同的事情具有不同的反应,也就产生了不同的结果。因此,由于空中交通运输的特殊性,交通管制人员必须要具备迅速的反应能力,较强的自信心,要相信自己的发现和判断,在工作的过程中始终要保持冷静和沉着。同时,管制人员的情绪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工作,管制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如果存在比较消极的情绪则会严重影响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影响其工作质量。此外,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快速发展,空中运输客流量的不断增加,空中运输的频率不断加快,且航班飞行的地域在不断的扩大,空域结构日渐复杂,在这种情况下,空中交通管制人员必须要具备量良好的心态和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冷静面对飞行中的各种突发状况,平和的面对工作要求,做到不急不躁。由此可见,管制人员的性格特点对于航空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3 航空管制员心理素质影响因素的评价

3.1 工作压力影响因素

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航空运输行业也得到较快发展,运输量也在不断增加,在航空运输方面多元化系统逐渐得以形成,并且随着航空任务及航空方式不断调整,飞行人数、次数也在不但增加,这种情况的出现必然会导致空管部门工作压力有较大程度增加,导致空管人员工作负担较大。另外,当前人们对航班正点率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也必然会导致空管工作难度有所增加。然而,在当前空管工作量不断增加的基础上,空管人员数量并未表现出明显增加趋势,空管人员数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导致空管人员力量严重缺乏,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空管工作人员压力,而这种工作压力的增加必然会对空管人员心理素质造成较大影响。

3.2 空管人员工作情绪因素

对于空管工作人员而言,其保证具备良好工作情绪的基础上,才能够使工作效率得以提升,使航空安全得到更好保证。然而,对于新上岗空管人员而言,其均不具备一定工作经验,对于所发生一些特殊情况,往往会表现出紧张心理,甚至有不良情绪出现,而这些均会导致空管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情绪比较低落。另外,在空管工作过程中所出现的操作失当与判断失误等,均会导致空管人员存在较大心理阴影,在实际工作也就会有较大心理压力出现,这对空管人员自信心将会造成打击,最终影响其心理素质,很难保证较好开展空管工作。

3.3 过度疲劳因素

在空管工作开展过程中,若空管人员过度疲劳,必然也会对空管工作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导致其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降低,就当前空管工作实际情况而言,导致空管人员产生过度疲劳的因素,主要包括工作环境与排班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良好的工作环境,必然会导致空管人员出现心理疲倦情况。另外,当前空管工作通常实行轮班制度,对于这种工作制度而言,虽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不会对空管人员产生较大影响,然而随着时间的不断增长,会导致工作人员出现作息不规律情况,使其在工作过程中会感觉比较疲劳,并且还会导致其出现厌倦心理,这些均会对空管人员心理素质造成不良影响,最终也就会影响空管工作效率及质量。

4 航空管制员心理素质培养的优化策略

4.1 积极提升空管工作人员能力

对于航空管制工作而言,其专业性比较强,因而对空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具有较高要求。对于空管工作人员,为能够符合相关要求标准,达到合格水平,要求其具备较强的技能及丰富的工作经验,在具备这些条件的基础上,才能够保证在实际飞行过程中出现冲突及不良事件时,能够合理化解及处理。因此,作为空管人员应当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水平,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于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应当认真进行研究总结,并且应当不断强化模拟训练,使自身能够逐渐具备丰富经验,同时应当积极提升自身心理素质,强化自身信心,以保证更好完成空管工作。另外,空管部门及单位也应当在专业技能方面对其加强培训,从而使其能够更好掌握空管技能及水平,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保证其在工作过程中具有良好心理素质,更好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4.2 强化空管人员责任感

在空管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空管人员价值需求、态度以及目的与责任心等方面,均会对其安全性及工作效率产生直接影响,因此,空管工作人员要从思想上认识到空管安全的重要性,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落实安全工作。另外,空管工作人员还要真正意识到安全事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以保?C其能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保持较强责任心,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始终保持具备较强思想动力及精神动力,以便使由于疏忽而导致失误得以较大程度减少,在此基础上可使空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且使其能够具备良好保障。

4.3 强化空管人员注意力

在空管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对于空管人员注意力要求比较严格,对于每个空管工作人员而言,其自身各个方面因素均会对工作开展产生较大影响,并且不同空管人员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空管人员应当对自身职责加强认识,对于空管工作重要性要能够充分认识,培养自己热衷于工作的职业品质,保证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保持较强注意力,将所规定空管任务较好完成。此外,空管人员应当对自身心态较好调整,使空管工作中应始终保持镇定心态,对于空管工作压力要能够承受,从而逐渐培养自身心理素质,更好的开展空管工作。

4.4 构建良好人文环境

在空管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构建良好人文环境。首先,空管部门应当积极营造宽松工作环境,使空管人员心理压力能够得以有效缓解;其次,在空管人员工作负荷及心理压力较大情况下,应当与其加强情感交流,使其心理问题能够得以较好解决;此外,应当不断开展丰富的空管工作人员业余生活,使空管人员情感及心理均能够保持健康及稳定,在工作过程中的疲劳感得以有效减轻,使其能够在空管工作中投入更大热情,更好开展空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