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动物生存环境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11-13 17:51: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保护动物生存环境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国家保护动物不可以吃。抓捕到老鹰,轻则构成行政责任,重则构成刑事责任。必须马上将老鹰交给相关部门,或者到抓捕的地点放飞。建议不要食用国家保护动物,不要听信偏方去治病。
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第三十一条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依照关于惩治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的补充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完善
中图分类号:D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49-2
1野生动物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保护野生动物对于人类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野生动物与矿物质、林木、风力、水力等一样,同样是自然资源的关键组成部分,野生动物有十分重大的经济、科学研究价值。我们要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好生态、保护好人类自己,我们要使保护野生动物法制化,要着力逐步修改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使《野生动物保护法》能够与时俱进,成为大家自觉的行为准则。
2目前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面临的严峻形势
2.1人类对野生动物不当食用及药用泛滥
我国在药用野生动物上也存在过多过滥的现象。由于虎、豹、麝、熊等许多传统药源都已进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名录,因此我国近年来通过各种途径从国外进口了大量野生动物及其器官,还建设了数以百计的以龟蛇类加工、活熊取胆、活麝取香等为经营内容的药用养殖场,配方中含有野生动物成分的保健品日愈增多。
2.2目前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立法主旨偏离重心
《野生动物保护法》第1条规定了其立法目的为:为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制定本法。由此条规定我们得知,发展、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是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立法目的之一,保护野生动物只是手段,利用野生动物才是目的。有学者指出:“该法过度强调野生动物作为资源的一面,这种‘资源性’实际上以社会经济价值为重点的论调,是‘传统的以人类为中心’的理念的体现。”应该说,正是这种立法宗旨上的偏差导致了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出现较多问题。
2.3目前野生动物保护法缺乏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相关规定
2005年以来,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已达到400多种,其中,有50多种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所公布的世界最具有威胁的外来生物。但是我国没有专门对外来物种入侵进行限制和规范的法律,《野生动物保护法》中也没有有关限制和规范外来动物物种入侵的内容,这给物种多样的保护带来了困难。
2.4野生动物保护法关于狩猎的规定不完善,缺乏禁食野生动物的规定
在我国被列入濒危野生动物物种数量日益增多,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原因是过度开发利用,特别是捕食过度,难以遏制。在我国,关于破获滥捕滥杀滥食野生动物案件的新闻经常见诸报端。正是人类无节制的口欲,推动了贩卖野生动物的暴利,才导致了这一屡禁不止的现象。
2.5目前野生动物保护法生境保护制度不完善
所谓的“生境”,是指生物体或生物种群自然分布的地方或地点,就是生物体或生物种群的生存环境。野生动物的生境就是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经济,而环境保护制度不够完善,执法力度欠缺,于是出现了大量的滥垦、滥伐和围湖造田等不良行为,使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日益遭到破坏。
2.6商业渠道利用野生动物的政策漏洞多
除了食用及药用野生动物,在野生动物的其他经营方式上门槛也较低且监管不严。近年来,各地大肆兴建各种野生动物园和海洋馆,不仅为盗猎野生动物尤其是国家级保护动物打开了一个新的出货渠道,通过野生动物园的名义进行大宗保护动物交易等已成为新的违法动向,甚至一些自然保护区在“经济自养”的压力下也参与其中。
2.7对违法行为的惩戒措施力度欠缺
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对于限制、制止虐待野生动物等不良行为,欠缺明确规定。在我国,几乎所有动物园里的野生动物只是被当成旅游资源或观赏物而关在笼子里,备受虐待,有关虐待野生动物的报道并不少见。消费野生动物行为在我国也是非常普遍,食用、药用野生动物已然是一种习惯,严重地破坏了野生动物资源,但是,对于这些不良行为我国却缺乏相应的法律约束。
3修改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深入推进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若干建议
3.1坚持“保护第一”,遵循四项原则
在拟定野生动物保护法规的修订原则时应将野生动物保护用公益事业的标准来对待,法规的出发点应该有利于杜绝少数消费者和某些行业滥用野生动物的陋习,养成与时俱进的健康的饮食文化。综合以上几点,建议《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时应坚持“保护第一”的理念,并遵循以下四项基本原则:一是有利于生态保护,即保护野生动物主要是考虑生态效益、考虑生态平衡的需要;二是有利健康共处,即有利于人类和野生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和谐、健康共处;三是有利于科技进步,即对野生动物的利用应该集中于对其生物多样性效益的科研开发上;四是有利于移风易俗,即应该强调养成科学、健康的野生动物利用观念。
3.2完善保护内容,增加外来物种入侵条款
我国对于外来物种入侵没有进行立法限制和完善,而不少外来物种的强势生命力一直在威胁着我过土生土长的野生动物的生存,这对我国野生动物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是非常不利的,我们必须要立法应对,可以在《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增加规定:对于非本地产动物的野生动物,如果它有可能危害到本地野生动物的生存,或者有可能破坏本地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应由有关机关实施严格限制,对于违反规定的不法行为要严厉给予处罚。
3.3严格规范利用行为,杜绝狩猎和食用
由于我国滥捕、滥杀、滥用野生动物现象非常严重,须对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关于狩猎和食用药用野生动物的规定进行更加细致更加规范更加严格的修改和完善。经过笔者调查研究,整理提炼出如下建议:一是明文禁止消费野生动物,明确规定消费、食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应负法律责任;二是规范狩猎制度,明确规定除了用于研究或教育目的外,严禁猎捕濒危珍稀野生动物,而且进行猎捕也必须对猎捕的种类、猎捕地点、范围、数量、方式与时间进行严格限制;对于一般的野生动物,也不提倡猎捕,若要猎捕,也必须在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种群数量稳定的情况下才行;三是严禁虐待野生动物,不得以爆炸物、毒药、电、麻痹、架设网具、陷阱、兽夹等方式猎捕。
3.4加强生境保护力度
野生动物生存地保护问题可分为自然保护区、一般野外生存地区、非自然生活区三种类型生存地的保护问题。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要规范化、科学化、无害化,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建设和开发利用行为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科学评估,做到事前评估、事后改正。在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进行项目建设和开发利用行为时应先向有关部门申报,经有关部门评估后认为不会严重影响野生动物生存的,方允许动工;对于已经存在的项目,如果对野生动物生存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由有关部门限期提出改善办法。
3.5填补控制监管漏洞,强化违法行为惩戒力度
造成我国不当使用野生动物的情况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违法野生动物产品的消费者缺少法律制裁。《野生动物保护法》及实施条例对不当使用野生动物这条产业链的所有参与者都应明确法律责任,对野生动物产品的消费者也应明确为违法行为并给予必要的惩罚措施,对其它违法行为应加大惩戒力度。
填补野生动物保护控制和监管漏洞,全面提高商业渠道利用野生动物的政策门槛,严格限制动物的人工驯养,限制野生动物园建设。对这类项目要严格审查,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增加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影响的风险评估。
参考文献
[1]张泽钧,段彪,胡锦矗.生物多样性浅谈.四川动物[J]. 2001,(3).
[2]梁从诫.关于应尽早修订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政协提案.人民政协报,2003.
[3]蔡守秋.环境资源法学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4]伊藤平八郎.环境问题的思想背景.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2,(3).
[5]李彩虹,刘少峰.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若干法律问题[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02).
篇3
在生活中,接触并使用倡议书的人越来越多,倡议书是为倡议、发起某项活动而写的号召性的公开提议性的专用书信。那么,怎么去写倡议书呢?为了让您在写的过程中更加简单方便,一起来参考是怎么写的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保护小动物的倡议书,欢迎阅读!
保护小动物的倡议书1亲爱的同学们:
如果朋友有了困难,你会袖手旁观吗?如果朋友遇到危机,你会见死不救吗?我想你当然会说:“不会!”
现在我们人类的朋友——动物,有的已濒临灭绝,有的数量急剧减少,很难想象:如果有一天,人们生活在一个没有动物,没有植物的城市沙漠中,生命将逐渐枯萎,色彩将消失……
同学们为拯救动物,拯救人类,拯救唯一的地球赶快行动起来吧!因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我们小学生要积极学习和大力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让更多的人了解并遵守这个法律。
2、现在有许多卖田鸡的。
田鸡又叫“青蛙”,它可是人类的老朋友了,所以我们不仅不应吃它,还应告诉大家爱护它。
3、目前,伤害鸟类的事时有发生,致使许多小鸟无家可归,我们应该给小鸟做些巢,让它们安家落户,为人类做更大的贡献。
4、如果我们在路上遇到了小动物,我们应该做到“三不”:不恐吓、不打击、不捕捉。
5、如果我们捡到或发现了珍贵的野生动物,应及时向居委会、学校及有关部门报告。
我想:只要大家自觉遵守《野生动物保护法》,自觉维护生态环境,那么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未来会更加美丽富饶。
保护小动物的倡议书2亲爱的同学们:
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动物们需要好的生活环境,但是环境已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汽车排放的废气使得全球气候变暖,南北极的冰雪开始融化,可爱的企鹅也不能生存了,工厂排放的废水流进了江河湖海,让许多生活在水里的动物没有生活的家了。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环境,让那些可爱的动物有更好的生活环境。
大家都非常喜欢那些可爱的动物,但是大家在观赏动物的同时,请不要把喂食变成了坏事,因为饲养员为他们准备好了食物,动物吃太多的东西会生病的呀!因此我们不能随便把自己所带的东西投放到动物园中。
现在,人们的餐桌上仍有那些珍稀的保护动物,大家应该减少和杜绝捕杀和食用这些保护动物。
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保护这些珍稀而又可爱的动物吧!
保护小动物的倡议书3亲爱的长辈、同学们:
最近,我看书时偶然翻到一些关于动物的部分,我看了,真可谓是触目惊心。就说那旅鹆吧,它们的国家曾经那么的强大,它们的数量曾达到上亿只,它们遮天蔽日,多得让人恐惧,然而在人类的枪下,不过几年时间,这个庞大的家族便永远消失了……再看看现在我们的生活,许多人成天穿貂皮大衣,可这些是用狐狸毛皮制成的,许多人整天大吃野味,伤害了无数生灵,很多人都在家里养宠物,可又不精心呵护,没几天宠物就死了……它们都是有生命的物种啊!人与动物“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人类其实不过是自然生物链的一环,动物们才是构成它的主环,人们对动物的残杀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很久以前,撒哈拉沙漠是个大草原,但人类破坏了生态平衡,以致撒哈拉沙漠最终变成沙漠。生物链破坏不得,一环断,全链断,万物也将受到毁灭性地打击。
因此,我希望大家能权衡利弊,不要去做无谓的杀生,克制自己,多去保护动物,与动物和平共处,并将宠物放生,向更多的人宣传保护动物,向他们陈说利害关系,让他们也一起加入保护动物的行动里来。人类总是一样事物消逝才懂得它的价值。总是事实给了我们当头一棒后,才知道自己错了,但愿这次人们能选择正确的方向。
如果我们人类再不停止罪恶伤害,那自然之母便会来惩罚她的子女了。
保护小动物的倡议书4尊敬的广大市民们:
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但近些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人为破坏,致使我国野生动物的数量、分布范围正日益缩小,许多种类已处于濒临灭绝状态。
为了保护和拯救野生动物,使野生动物和我们共享一片蓝天,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伸出我们的双手,献出我们的爱心,以实际行动珍爱野生动物,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为此,区农林局倡议:
一、从我做起,保护野生动物从餐桌做起,不滥食野生动物,禁止食用野兔、野鸭、野猪等野生动物,树立饮食文明新风尚;
二、不滥捕、不猎杀野生动物,做文明、守法、有爱心的好公民;
三、关爱动物,保护林业资源,让林木成为野生动物的栖息庇护场所;
四、各饲养、运输和餐饮企业不非法经营、贩运、加工、制作、销售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做绿色、环保、守法的经营者;
五、人人行动起来,积极劝说阻止、举报各类破坏林木、伤害野生动物的行为,做保护生态环境的模范。
我们的命运是与野生动物息息相关的,为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为了航空城的生态环境更美好,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野生动物,共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为野生动物们营造一个安全的家园,让野生动物与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和谐地生活吧!
西安市阎良区农林局
20__年12月5日
保护小动物的倡议书5亲爱的人类:
你们好!
不知你们是否看到过这样一副画面:广阔的蓝天,飘着朵朵白云;郁郁葱葱的山林中,一只只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欢快地跳跃着、奔跑着。这是一副多么美好的画面。然而,现在这样的画面少得可怜,更别说能亲身与小动物们接触了。这是为什么?是因为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大肆砍伐树木,盲目地猎杀动物。
无知的人类呀,同样是生命,只不过一个是主宰者,一个是动物,却有如此大的区别。难道已丰衣足食的我们,非要忍心让他们无家可归?同样是生命,难道就不能与他们和谐共处?我难以想象,再这么下去,只剩下了孤独的人类地球会变成怎样?世界会变成怎样?在一片荒凉的大地上没有一丝植物的踪迹,昔日的小精灵也不知去向,大地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风沙来了,没有办法;寂寞难熬,也没有人让你吐诉心声的。动物也是有感情,也是有心声的,假如换作是你,看到家园毁灭,伙伴去世,还会无动于衷吗?除非你是用铁做的心。但是,动物们只有默默无声地忍受着,忍受着命运如此不公的安排,没有一丝怨言,任凭生命中的每一样宝贵的东西消失,却毫无办法。人类啊人类,难道你们还没有觉悟吧?
篇4
关键词:滦河上游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
中图分类号 P93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5-97-03
Hebei Luan River Nature Reserve Wetland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Zhi Qiankun
(Mulan-weichang Forestry Administration,Weichang 068450,China)
Abstract:Wetlands is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survival,reproduction,development,is enriched biodiversity,has great ecological,social,social benefits.Hebei Luan River Nature Reserve wetland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enables wetland ecosystems and wildlife resources to be more effective in protecting,to allow ecosystems to function more perfect,and promote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Luan River nature reserve;Wetland;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湿地是由陆地系统和水体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自然生态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1-2]。湿地是地球上最具活力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地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防止土壤侵蚀、美化环境等方面具有其它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因具有巨大的水文和元素循环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3]。
我国沼泽湿地以东北三江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四川若尔盖和青藏高原为多,各地河漫滩、湖滨、海滨一带也有沼泽发育,山区多木本沼泽,平原则草本沼泽居多[4-5]。湿地占全球陆地面积的6%,是目前各种环境资源系统中受威胁最大的一类[6]。特别是20世纪以来,由于湿地被转化为工业、农业、居民用地等,造成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湿地数量和质量下降的速度明显加快。据《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国家林业局2000年),全国围垦湖泊面积达130万hm2以上,由于围垦湖泊而失去调蓄容积350亿m3以上,超过了我国目前五大淡水湖面积之和,因围垦而消亡的天然湖泊近1 000个;由于水污染以及水源储量的减少,造成湿地质量持续下降,功能逐渐降低。一方面,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和危害程度越来越大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湿地资源和环境的多功能性和多价值性,以及湿地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因为湿地资源和环境是多功能和多价值的,所以必须根据不同湿地类型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实现对湿地资源的储存、湿地价值的替换和持续管理。
1 研究区域概况
河北滦河上游自然保护区地处内蒙古高原和冀北山地的汇接地带,行政区位在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中西部地区,地理坐标为北纬41°47′~42°06′,东经116°51′~117°45′,海拔高度在750~1 829m,距承德150km、北京384km、天津504km,东以滦河支流伊逊河为界,南临庙宫水库,西接卡伦后沟牧场和郭家屯镇,北与御道口牧场、棋盘山镇为邻。
河北滦河上游自然保护区位于阴山山脉、大兴安岭山脉的尾部向西南延伸和燕山山脉余脉的结合部,大体可分为侵蚀构造地形、构造剥蚀地形、剥蚀堆积地形、河谷阶地形四种地貌地形。土壤以棕壤、褐土、风砂土、草甸土、沼泽土、灰色森林土和黑土分布。气候属于中温带向寒温带过渡、半干旱向半湿润过渡、大陆性季风型高原山地气候。具有水热同季,冬长夏短、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的特征。年平均气温-1.4~4.7℃,无霜期67~128d,年均降水量380~560mm,太阳辐射总量为533.30~560.51kJ/cm2,年晴天稳定系数65%,≥6级大风日数27d。
河北滦河上游自然保护区涉及御道口、老窝铺、南山嘴、西龙头等10个乡镇30个行政村。保护区周边现有882户,人口3 770人(含一个农业村)。据2005年统计,保护区内的人口达2 256人,其中满、蒙、回、鲜等少数民族人口占50.6%。这部分居民以放牧、采集山野资源、耕种部分土地、外出做工为生活来源,对资源保护管理影响不大。
2 湿地资源
河北滦河上游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0 637.4hm2,由陆地和湿地两部分组成。其中:陆地面积40 130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9.25%;湿地面积10 507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0.75%。保护区内自然环境独特、生物资源多样,多条河流在保护区内相连穿过,由此而形成的河流湿地、下湿滩、草本沼泽湿地与周边的林地、草地相接,为鸟类栖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境,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湿地生态系统。
区内分布有9条河流,包括小滦河、伊玛图河、伊逊河等,均属于滦河的支流,其中最大的支流是伊逊河,每年可为潘家口水库涵养和增加水源38亿t。同时还分布有大大小小的水泡子、河滩地、低洼地等。
区内生态系统完整,植被自然状态保持完好,生境多样,类型较多,结构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目前已知保护区有高等植物1 016种,其中苔藓植物201种,占全国苔藓植物总科数的27.2%、总属数的12.39%和总种数的5.83%;蕨类植物22种,占河北省蕨类植物总科数的60%、总属数的38.89%和总种数的22.49%;有野生种子植物90科、371属、793种(裸子植物11种,被子植物782种),占河北区系科数的70.3%、属数的52%、种数的39.4%。保护区是河北省野生种子植物区系中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区域之一。在野生植物中,列入保护区保护的植物有22种,其中有国家三级保护植物4种。
区内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据调查目前已知有各种野生动物1 278种。其中森林昆虫970种,隶属13目125科,以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为主,占区内昆虫总数的76.1%;鱼类21种,隶属4目5科,;两栖类5种,隶属1目3科;爬行类15种,隶属1目5科;鸟类228种,隶属16目5科,约占全国鸟类种数的1/5;哺乳动物46种,隶属6目14科。哺乳动物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有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有4种[7]。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有17种,河北省重点保护动物有貉、豹猫。
鸟类资源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有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33种,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165种,河北省重点保护动物15种,有白额燕鸥、普通夜鹰、三宝鸟等。
3 湿地保护与恢复的效益评价
3.1 生态效益
3.1.1 物种保护 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将使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得到更好地保护,人为干扰因素进一步减少或完全无人为干扰,成为野生动植物自然繁衍的栖息地和避难所。同时,通过积极开展资源保护和科学研究,有目的恢复、培育湿地植物资源,繁殖、驯化、招引珍稀鸟类,使野生动植物资源进一步增加,确保了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
3.1.2 净化污水 湿地内植物茂盛,具有较强的吸收和转化能力,同时水中生物种类繁多,大都具有富集氮、磷等功能。通过对上游水质和进入河北滦河上游湿地的水质进行分析比较,净化率分别为总氮47.1%、总磷63.4%、CODQr62.5%、BODs73.6%、硝酸盐氮60.8%、氨氮82.1%、总锰95.7%、总铁81.2%,可以看出河北滦河上游湿地不但对氮、磷具有较强的净化功能,而且对铁、锰等金属具有极高的吸附性[8-9]。
3.1.3 调节局部气候 河北滦河上游湿地水资源丰富,植物茂盛,对维持大气碳氮平衡,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起到一定作用。据研究资料统计,河北滦河上游湿地每年每hm2释放氧气100t,吸收CO2137.5t,湿地面积10 507hm2,每年可释放氧气105.1万t,可吸收CO2145万t。此外,茂密的植被具有降低风速、蒸腾水分之功能,对局部气候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10]。
3.1.4 补充地下水 水由滦河上游湿地渗入地下含水层,不仅能恢复地下水的供给能力,而且能对废物和可溶性污染物产生过滤作用。据研究资料表明,河北滦河上游湿地每年可通过渗透补充地下水104万m3以上,对局部地下水的补充起到一定的作用。
3.2 社会效益
3.2.1 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利用保护区的资源优势发展生态和观鸟旅游业,向社会提供一个生态环境优美,旅游内容丰富多彩,具有较高旅游接待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的假日观光和休闲场所,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的愿望、增强人们热爱大自然的情趣[9]。
3.2.2 带动周边社区经济发展 河北滦河上游自然保护区湿地的保护与恢复通过技术应用、资金扶助,再加上政府的政策扶植,可以帮助、引导周边居民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带动周边社区经济的发展。还可通过生态旅游开发带动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周边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3.2.3 科研教学基地 河北滦河上游自然保护区湿地的保护与恢复使各种野生动植物及其生态环境得到更加有效地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将会进一步增加,湿地生态系统将会得到更加有效完整地保护。类型多样的原生植被,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必然为研究自然、认识自然、探索自然奥秘提供良好的科研教学基地。
3.3 经济效益
3.3.1 直接效益 河北滦河上游自然保护区湿地的保护与恢复直接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发展替代后续产业方面。通过发展湿地植物资源产业化开发、畜牧业、水产养殖、禽类养殖以及湿地生态旅游业等,不仅能够解决部分资源保护资金问题,为项目建设注入资金,而且对保护区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据初步测算,本项目具有较好的财务盈利能力,按每hm2湿地收入300元/a计算,保护区每年可增加收入300万元以上。
3.3.2 间接效益 基于绿色GDP的理念,河北滦河上游自然保护区湿地的保护与恢复所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也是不可估量的。粗略估计,涵养水源调节空气减少风沙危害遏制土地沙化这几项年效益可超亿元。这种间接的经济效益虽不能直接以货币的形式体现出来,无可否认它确实是存在于现实之中的。植被覆盖率的增加,野生动植物种类对整个环境的影响,都有着潜在的经济效益,即间接经济效益。对这种经济效益的估算是一个长期的工作,目前尚无统一标准计算。因此,对保护区间接经济效益的评估和量化将作为一个专题,进行长期的研究。
4 总体评价与展望
河北滦河上游湿地保护与恢复将使保护区的湿地生态系统与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更加有效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不断增强,生物物种资源不断丰富,蓄水滞洪能力更能得到充分发挥;保护区的管理体制更加科学,行政管理机构健全高效,保护管理和科研手段较为先进。同时,湿地生态旅游和多种经营活动取得长足进步,自养能力和造血功能得到增强,职工生活水平获得改善,并初步建成为全国重要的原生性温带湿地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和科研教学实习基地,提高河北滦河上游省级自然保护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促进整个河北滦河上游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MitschW J,Gosselink JM.Wetlands[M].NewYork:VanNos-trand Reinhold Company Inc.,1986.
[2]陈宜瑜,吕宪国.湿地功能与湿地科学的研究方向[J].湿地科学,2003,1(1):7-11.
[3]雷昆,张明祥.中国的湿地资源及其保护建议[J].湿地科学,2005,6(3):81-86.
[4]赵魁义.中国沼泽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5]赵魁义.青藏高原沼泽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育[J].湿地科学,2003,1(2):82-97.
[6]汤国平,刘小青. 湿地功能及保护措施探讨[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6(13):4-6.
[7]赵建成,吴跃峰,李盼威.温带暖温带交接带生物多样性研究―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8]彭有轩.湿地的功能探析[J]. 2008,1(15):29-32.
篇5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过于重视动物的商品性价值,而忽视了其非商品性价值;过于看重当代人的利益而忽略了后代人的利益,对自然界的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采取了无节制的征服、支配、掠夺、占有和挥霍的态度,导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而野生动物的大量灭绝,已引起严重的生态失衡,并威胁到人类的根本生存问题。自此,人们开始认识到动物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并呼吁立法者通过立法加强对动物的保护。由于传统民法一直是将动物作为法律关系的客体来进行保护,但一些学者,尤其是环境法学者主张这样立法是非常不合理的,因为人与动物共同生活在地球上,人与动物并没有地位高低之分,“从自然的角度看,人并不比动物更优越,在大自然的宴席上,一切存在物都是平等的。一切存在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价值和意义。”所以人类必需用环境伦理学的理论承认动物的主体地位。1990年8月20日,德国立法者在《德国民法典》第90条下增加了a款“动物不是物。它们由特别法加以保护……”这一规定被一些学者认为是动物由权利客体升格为权利主体的立法实证,并推断其为民事主体扩张立法趋势。但究竟动物是否能成为新型民事主体,我们先来了解民法学中关于民事主体的理论。
一、民事主体理论
(一)民事主体含义
民事主体的概念是从罗马法中的“人格”和1804年《拿破仑法典》中的“能力”、“缔约能力”逐渐发展和抽象而来的,并在 19世纪初叶,由德国普通法最终完成了从权利能力、意思能力、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等方面对民事主体资格的演绎和归纳。一般认为,民事主体有四项构成要件:名义独立;意志独立;财产独立和责任独立。有学者从民事主体构成要件的实践矛盾和内在冲突入手,对上述四项要件进行修正,认为民事主体的构成要件应是:1.有自己独立的名称,并以此名义对外参与民事法律关系;2.有自己独立的意志,独立于其他成员;3.有自己独立的财产;4.以自己的全部独立财产对外承担责任。
(二)法律史上的动物法律人格化
在漫长的法律史上,动物并不是一直都作为法律关系的客体的,在古代的一些国家,如猫在古埃及,象在古印度都曾经被当做法律的主体参与法律关系,依法承担法律义务,享有法律权利。而在中世纪的古希腊和古犹太,动物作为法律主体的最明显的例子是动物犯罪,依法被传唤,逮捕甚至是关进监狱。此外,在近代也有相关法例,英国议会通过的“动物权利法案”,里面对动物的饮食起居都有相关规定。
二、关于动物民事主体资格的理论
考察法学领域时至今日的关于动物法律地位的理论,归结起来不外乎两种:一为动物法律人格论,包括动物完全法律人格论以及动物限制法律人格论(亦称动物有限法律人格论),二为动物无法律人格论。
动物完全法律人格论,即指动物具有完全的民事主体资格,享有与人相同的民事权利,“扩大法律主体人格范畴,动物和自然物也有生命权、健康权,也有生存和存在的权利,这是动物的具体人格权。在一般人格权中,动物和自然物也应有自由、人格平等、人格尊严的权利。”
动物限制法律人格论,即动物作为民事法律主体,但能成为权利主体的动物种类范围是有限的,只有野生动物和宠物才能成为主体,而其他的诸如家畜不能。此种理论是对动物完全法律人格论的实践不能而做出的妥协。“若为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一下子给予他们完全的法律人格,那也无益于束手自杀。这意味着,虽然赋予生态、环境、自然以法律人格,也只能是准主体资格或限制的法律人格。”
动物无法律人格论,即主张动物不能成为法律意义上的人,反对动物成为民事主体,应当通过其他法律方式来对动物进行保护。这是目前我国大部分民法学者所持有的观点。
三、驳动物法律人格化理论
(一)动物主体论者对德国民法典90条的误解
修正后的《德国民法典》第90条a款的规定,是动物主体论者最经常引用的立法实例,但该条规定的立法目的究竟是什么?是否真的如动物主体论者所主张的是为了承认动物的有限主体地位?这里,我们将描述该条款的立法背景,并结合法典本身以及德国学者对其评述,对该条款进一番简要考究。
众所周知,现行《德国民法典》制定于1896年,施行于1900年。在1990年法典的修改前,《德国民法典》90条规定的“物”是非常确定的,即“本法所称的物是指有体物”。按照德国民法学理论的解释,“有体物指除活着的人体之外,一切为人能够把握的东西。”它既包括可交易物,也包括不可交易物。按照该理论,动物作为有体物,当然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充当“物”的角色。《德国民法典》颁布后近半个世纪,并没有人对该条款表示异议,法律实践中也未出现实质上的问题。然而,随着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的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动物权利论”开始盛行。该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学者里根进一步提出“动物是具有与人类相同的、重视自己生命能力的生物,具有其固有价值和对生命平等的自然权,保护动物权利运动是人权运动的一部分。”“动物权利论”在德国产生了很大影响,德国国内一些动物保护主义者开始以《德国民法典》忽视动物的权利为由,对相关条款进行攻击。面对整个社会的舆论压力,德国立法者便在第90条下增加了a款,即“动物不是物。动物应受特别法的保护,除另有规定外,准用关于物的规定。”但注意,在妥协的同时,立法者在民法典第903条关于“所有人的权限”的条款中添加了“所有人在对其所有物行使其权利时,应注意有关动物保护的特别规定”的语句。此举显然是立法者为了强调新增条款并不颠覆原有法律对动物的法律地位的定位,并不赋予动物权利主体的地位。立法者将动物从“物”中分离,不过是为了满足人们保护动物的呼声,其立法原意是将动物作为“特殊的物”看待,对所有人对动物的随意处分如捕杀、买卖等进行必要的限制。
《德国民法典》上述的修改,虽满足了动物保护主义者的要求,但整个德国民法学界对其却不以为意。因为德国早在1989年颁布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就对野生动物的保护进行了详细规定,而其后生效的《动物保护法》中,更扩大了保护种类及内容的范围。按照“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法学原理,动物保护应当使用动物保护特别法的规定,民法中的相关规定根本就没有任何法律实践上的意义。因此,不少德国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民法上动物保护的规定的无用性。德国著名民法学家科拉就曾直言不讳道:“德国动物保护法已设有保护动物的规定,民法此项规定乃‘概念美容’。”德国学者迪特尔·梅迪库斯也认为:“虽然动物不再是普通物,但在缺乏特殊规定的情况下,仍应将它们当作物来看待。否则的话, (人)就不可能对动物享有所有权了!……有人认为,应将动物当作权利主体来看待,这种看法是荒谬的。”
从民法解释学的原理来说,德国立法者也无改变动物法律客体地位的意思。因为从《德国民法典》的体系上看,总则篇第一章规定的是“人”,其中第一节为“自然人”,第二节为“法人”,而第二章为“物、法人”。该编排方式很明显是根据对权力主体与客体的分类,若立法者有意将动物列入权利主体的范围,就应把于动物编入第一章“权利的主体”“人”中,而不会把动物放在第二章“权利的客体”中。此举显然是否定了动物的权力主体地位,也说明了第903条的关于“动物的所有人”的规定。
综上所述,《德国民法典》修订后的第90条a款以及第903条的规定是立法者为了满足动物保护主义者的需求以及对社会舆论的妥协,从而对原有法律中“物”的规定进行的“概念美容”。无论从法典本身,立法目的,还是德国学者所做的法律解释都无法得出《德国民法典》将动物法律人格化的结论,更不能将其作为动物主体论的立法实例。
(二)动物法律人格化理论不符合人类道德形成的规律
社会学的研究表明,“道德作为一种调整人行为的规则,是与特定主体、特定时空乃至特定文化相联系的,不同的群体具有不同的道德。”而且“道德是建立在冲突之上的规则体系。”动物法律人格化理论要求动物成为人类道德关系的主体,那么动物就应该参与到这种规则体系的建立之中。倘若动物与动物或动物与人之间存在类似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则体系,那样动物便能参与到人类道德的建立之中,而成为道德关系的主体。但动物之间,动物与人之间存在这种行为规则吗?
人和动物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具有相似的生理特点且都具有自然属性,但在这种相似性之中,有一个本质上的区别,即人是有理性的。人的所有活动,吃穿住行、生育繁殖等无一不体现着理性。马克思对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理性,曾指出“饥饿总是饥饿,但是使用刀叉吃熟肉来解除的饥饿,不同于用指甲和牙齿来撕咬生肉所解除的饥饿。”人类是地球上已知的最高等的生物,拥有最复杂、最完备的道德体系,但是要将这些人类自己创造的道德体系强加于动物,动物能适应吗?显然,在现阶段,动物与人的本质差异,不会因动物主体论者的美好愿望或坚定信仰而消除,人与动物还难以成为道德的共同体。。
退一步讲,若要建立人与动物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按程序正义的原则,人与动物应一起参与到制定该“道德”的程序中。然而,现阶段动物根本就没有进化到能与人沟通的程度,从而也不可能对该“道德”的制定发表意见或建议。所以,最终该人与动物共同的“道德”也只能靠人类自己来制定。请问这样做就保障了动物的权利吗?这跟直接把人类自身的道德强加于动物有什么本质区别。
抛开程序正义,再退一步讲,人类能制定动物与动物之间的“道德”吗?人类能禁止肉食动物捕食动物吗?主体吃主体恐怕是人类道德最无法接受的,但对于大部分野生动物来说,这就是其生存之道。如此即是,“狮子有狮子的‘道德’,羚羊有羚羊的‘道德’,人有人的‘道德’。但是在每个地方都存在道德的同时,并不是每个地方都存在相同的道德。”在处理动物之间的关系时,我们应该应用谁的“道德”,是狮子的,羚羊的,或是人的?恐怕都不行吧。所以,动物之间也并不存在共同的道德。
(三)驳动物限制法律人格论
动物限制法律人格论依前所述,即权利主体范围的有限性,只有宠物和野生动物才能享有民事主体的资格而家畜是不享有的。这显然是对动物完全人格论的实践不能而做出的妥协。因为现阶段人类不可能停止肉食,且畜牧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若确定动物法律限制人格,必然造成动物种群之间的不平等,凭什么一部分动物就可以享有与人类相当的法律地位,而另一部分就要成为受人支配的客体?这显然与动物权利论者所坚持的平等观念是矛盾的。退一步说,就算赋予动物限制法律人格,动物应该如何行使其权利呢?针对动物行为能力的欠缺问题,有些学者提出应该建立动物的监护制度,为动物设定监护人,人或保护人,由监护人来行使动物的权力。此方案对于家庭宠物还可以施行,但对于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该如何设定监护人呢?是为每一个动物都设定监护人,还是为一个种类的动物设定监护人?由谁来承担如此大的社会成本?如何确定一名动物监护人的资格?动物监护人的行为是否一定有利于动物本身?
此外,根据法理学理论,纯粹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存在的。主体在享有了权利的同时,必然要承担相应的义务。然而,动物权利主体主义者一直强调的是动物的权利,而避开动物的法律义务。动物缺乏自我意识,更欠缺主观能动性,本身的无社会性决定了动物无法承担积极义务,它们只能被动的承担一部分消极义务。这必然造成权利义务的不平衡,不符合法理,更不可能适用于实践。
(四)法律是人的法律
动物论者持有的种种主张,虽是出于对动物的爱护,但却不能产生任何法律实践上的意义。毕竟法律是人制定的,也是为人制定的。动物若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则要求法律不仅仅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还要调整动物之间的关系。但法律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准则,若要其产生作用,则要求具体的法律规则是能够被法律关系的主体所理解的。或者按照法治的基本精神,法律应该是要对权利主体所公开的。但动物能理解法律规范吗?人类应该如何向动物公开法律呢?答案不得而知。
诚然,从法制史的发展来看,权利主体的范围是不断扩张的。从最先的部分自然人到全部自然人,再从全部自然人发展到社会组织(如法人、合伙企业、国家等)。但所有的权利主体有一个共通点是都具有理性。理性是人类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人类放弃被动地遵守自然规律,而积极地挑战大自然的先决条件,“迄今为止,只有人打破了自然地进程,将自己的意志加在了自然之上;他在自然界发展的各种可能性中做出选择,让自然朝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但现代科学的研究已证实,由于选择了一条不同于人类的进化道路,动物将无法进化到拥有人类一样的理性及意志水平。动物无法理解作为人类高度文明成果的法律,而且还要接受自己不知道的法律的统治,这对于动物应该不是幸运吧。动物无法参与到法律的制定,也不可能知道法律的内容,这样将动物列为权利主体的地位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法律是为人制定的,是为了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纳入到国家的统治之下。这是法律制定的目的与宗旨。人的法律无法调整以动物作为主体的关系,而以动物为主体的关系也最好不要用人的法律进行调整。
(五)“动物法律人格化”将颠覆现有的法律体系
在一个法律体系中,法律规则的稳定是该法律体系的内在要求。而动物一旦法定为权利主体,这必然引起一场大陆法系民事理论及立法的大改革。按通说: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若动物成为民事主体,则必然要求民法还要调节动物与人之间的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但众所周知的是,动物根本就不能作为主体参与到商品经济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之中,当然不能和人产生财产关系。而动物更不可能与人类发生除所属以外的任何人身关系。由此可见,若要将动物确定为民事主体,需要完全颠覆大陆法系民法的根本原理,进而是大规模地法律修改活动,由此产生的社会成本无法计算。法律制度的不稳定更不利于法治社会的建设以及社会的长治久安。
四、民法应将动物的法律地位定为特殊的物
反对动物人格化理论、动物主体理论,并不表示不支持对动物的特殊保护。相反,在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生态保护迫在眉睫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通过立法加强对动物保护的力度。然而通过法律手段对动物实施保护,需遵循法律自身的规律,并以相关法理作为行动的理论基础,这样才能保证采取的措施能应用于法律实践,达到保护动物的实际效果。
动物非物?中国古代有一个著名的哲学命题“白马非马”。按照通常的理解,白马非马,并非否认白马作为马的本质属性,而是强调白马不同于其他颜色的马的特殊性。白马非马,白马亦马,两个命题似乎水火不容,但是在哲学上两个命题都是真的。前者强调事物的特殊性,后者强调事物的普遍性。对白马非马的解释,也可以用来理解动物非物的表述。动物非物,主要强调的是动物是一种特殊的物。
在民法传统上,自罗马法开始,便对物有以下的两种分类:特殊物和普通物,可交易物和不可交易物。当立法者想对一种物实施特殊保护时,完全可以通过立法将该物确定为特殊物或不可交易物,而不必将该物升格为法律主体的地位。如现行《德国民法典》中关于“尸体”的规定:“有关物的规定一般不适用与尸体,除非尸体已经变成‘非人格化’了的木乃伊或骨骼。”通说认为,“尸体是物,构成遗产,属于被继承人共同所有。但尸体与其他物不同,应限以埋葬、管理、祭祀为目的,不能自由使用、收益和处分。”可见对尸体的特殊性保护,体现在法律对于其的特殊性规定,但其并没有改变尸体为“物”的性质,而是将其作为法律关系中“特殊的物”看待。同样,动物作为“物”的一种,具有不同于普通物的特殊性质,理应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通过立法确定动物“特殊的物”的法律地位,从而对人随意支配动物的行为进行限制,并制定特别的法规(如《动物保护法》)规定其他更为细节的保护措施。这样就能完全达到保护动物特殊性的目的,且不用违背法理将动物设立为权利主体。
我国目前尚未颁布《民法典》,而现行民法条文中也未对动物的法律地位作出明确规定。但从《民法通则》第127条关于动物致人损害,由动物所有者承担赔偿责任的规定可以看出动物在我国民法法律关系中处于客体的地位。为加强对动物的保护以及避免学界对于动物法律地位的诸多争论,建议在今后出台的《民法典》中以法条的形式对动物“特殊的物”的地位予以明确规定:“动物是特殊的物,对于动物的支配,其它法律、行政法规有规定的,优先适用其它法律、行政法规。”
参考文献:
[1]严春友.主体性批判\[J\].社会科学集刊,2000,(3).
[2]江山.关于动物主体性的论述:从传统到超现代——兼谈环境资源法的法理问题\[J\].比较法研究, 2000,(1).
[3]杨立新,朱呈义.论动物法律人格之否定——兼论动物之法律“物格”\[J\].法学研究,2004,(5):86-102 .
[4]迪特尔·梅迪库斯著.邵建东译.德国民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5]曹刚.法律的道德批判\[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49.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20.
篇6
关键词:舒兰山区 林业发展 保护环境 人与自认和谐
一、舒兰市林情概略
舒兰市有4557平方公里的土地。丰富的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以林业、林地为依托实现林业、其他经济、环境优化共同发展的广阔空间,同时又是对我们的一种自然加压。
二、舒兰市林业发展路径
理顺林业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强化管理,大胆创新。
首先,要完善林业生态系统。森林是整个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改造自然、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土、净化空气、防止污染、绿化美化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障农牧业发展、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等重要功能。
发挥森林的生态作用,最简单、经济、有效的办法就是根据不同的土壤、气候、环境以及需要,进行科学规划,大力植树植草,丰富植被,绿化土地。
在操作过程中,根据需要,更好地选择树种(包括草、藤、花),并考虑集约化栽植,使其尽量成片成块,有规模,便利用。
充分利用好、利用足每年的义务植树日,不使其成为一种口号、一种形式,保证每年有新绿,每年得实惠。
普及森林知识,明确森林对空气的“滤尘器”、“调节器”、“氧气厂”和人与自然长期和谐共存的 “绿色卫士”作用,明确它在人类家园建设和生存环境建设中的贡献,从而自觉爱护森林,发展森林,合理利用森林。
运用生物技术、分子遗传技术、转基因技术等世界领先技术,利用现有森林物种,研究、设计、培植新型林业,使森林结构朝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生存需要方向发展。
应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建立以景观林和森林公园为主体的生态文化旅游基地,满足游客回归自然、洗涤身心、缓解疲劳、增长知识、追求生命质量的深层次需求,是一种充满活力和潜力的新兴旅游业,也是实现林业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功能最重要、最直接的手段。
国家林业部早在1992年就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各地有效利用国营林场的森林风景资源兴建森林公园,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
舒兰市有众多品种的景观树,这些资源,为我们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大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向上争取国家森林公园建设项目;另一方面要精心构建、布点建设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峭壁幽谷保护区、石林保护区等林业生态文化基地,建设林业博物馆、标本馆,发挥森林旅游区的生态教育、自然科普宣传、弘扬生态文化等公益,开展独具特色的森林文化、盆景文化、石林文化、花文化、茶文化、竹文化以及峭壁幽谷文化、野生动物文化活动,找准生态文化旅游卖点,加强文化包装。
再次,应多种经济立体发展。
发展中草药。“绿色”中草药在各个领域的特殊作用正在凸显,成为开发、研究、利用的重点。中草药的自然魅力和人类回归自然思潮的兴起,必然将中草药推向世界药学发展的最前沿。
舒兰市是全国中草药的重要产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已成为国内外享有盛名的品牌。
这些草药大部分生长在高山密林里。我们可以创新思维,建立地道中草药种植基地,变野生为家种,走林、药同一块土地,共一片蓝天,比翼发展的路子。
发展经济林、果树、树芽野菜。丰富的森林就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天然宝库。许多树种本身就是生态经济结合的多用途树种,它们既是森林的一分子,又是果树、药材或其他经济林,有的嫩芽还是能循环采摘的健康绿色营养食品。很多绿化(风景)树大有销售市场,认真规划,使其规模化、良种化、特色化,并培育龙头企业,重视科技创新,走产业化之路,实行大量人工栽种。
此外,黑木耳、香菇等植物营养丰富,鲜美可口,适宜在阴凉潮湿的腐殖土上生长,森林中的烂树叶正好给它们提供天然养分。
这些果树、野菜、菌类发展起来后,进行精深加工,形成舒兰山区的特色品牌——绿色森林果蔬系列,毫无疑问会成为畅销食品。
发展动物养殖业。在发展动物的基础上保护动物,才是有意义、有效益的保护。
对野猪、野鸡、野羊、麂、兔等动物进行大量人工驯养繁殖,然后将一部分林地以适宜方式圈好,投放一批,收获一批,循环往复,既增加了森林中的动物数量,又有效地利用了森林资源,得到了绿色食品,增加了经济收入。
充分利用水资源发展养殖业。综观我市每一片森林,到处流水潺潺,尤其适合饲养螃螃、娃娃鱼、桃花鲫等喜爱生长在深山溪水中的水生动物。
以“栽”养“伐”。除原始森林应重点保护,尽量不伐一草一木外,其他林地宜实行科学间伐与及时栽种相结合的方式,使整个林木呈梯队发展状态,一批站起来了,另一批再倒下,既得到了保护又得到了利用。
三、林业发展措施建议
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一切新生事物总是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不断更新完善。只要是能利于林地林业保护又利用林地林业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我们就要大胆地尝试。
加强宣传,让“绿色”产生效应。通过宣传林产品,扩大产品的绿色健康效应,从而扩大销路。
招商引资,确保各种理念生根落地。无论养殖还是种植、加工,都需要投资办厂,小打小敲不能形成气候、成就品牌,因此,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让有眼光又有资金的商家来我州投资开发林业,让林业发展的各种理念生根结果才是最终目的。
严格森林执法,严惩毁林行为。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制保障体系,加强森林法制宣传,加强古稀、珍稀树木的保护,坚持常年巡逻检查,建立涉林犯罪网上举报制,重奖举报有功人员,严惩毁林行为,抑制以牺牲森林资源为代价的企业发展,为林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搞好退耕还林的跟踪管理工作。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是国家实施的一项改善环境、惠及子孙的绿色工程,而毁林复种事件多有发生,对此,轻者应批评教育,重者应坚决查处。
篇7
2010年3月,一场“饿死老虎”的风暴席卷了沈阳森林野生动物园。从2009年11月到2010年3月,这家动物园共病饿致死东北虎12只,引得舆论一片哗然。
本该非常珍稀的东北虎究竟怎么了?一个亏损动物园缘何能“阔气”地一口气饿死十几只?怀着这些疑问,本刊记者致电采访全球最大的东北虎养殖基地负责人,但一听说是记者,这位深感被媒体“阴”了的总经理断然挂断了电话。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死虎阴影下掩盖着的秘密逐渐揭晓:这是一个进退两难的养虎业的尴尬历程。
“没有什么商业,我们现在只做东北虎的保护!”黑龙江东北虎林园(以下简称“东北虎林园”)――这家全球最大的东北虎养殖基地的新闻主管边世峰略显愤怒地大声说道。
不过,和林园总经理王立刚比起来,边世峰的反应显得“温和”太多:当听到“记者”这两个字的时候。王立刚断然挂断了手机,再拨过去,占线成了唯一的主题。
不久前,一家知名媒体的报道曾把这个以林园为名的企业推上风口浪尖。这让他们不敢再提起养殖虎的商业规划,也使他们对媒体充满了猜忌和敌意。但这无法改变一个事实:养虎,曾经被不少人作为一个产业尝试,又在政策的漩涡中逐渐迷失。
从事业到产业
1986年的这个虎年,无论对东北虎还是东北虎林园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野生东北虎种群数量骤降至不足30只,基于对野生东北虎灭绝的忧虑,东北虎林园的前身――横河道子猫科动物饲养繁育中心应运而生。以“保护”东北虎为初衷,一个养殖东北虎的“事业”从8只东北虎开始蹒跚起步。
起初,有国家扶持东北虎养殖的政策支持,横河道子中心的日子过得还算不错。1988年,鼓励人工养殖保护动物的条款正式写入《野生动物保护法》;1993年5月,横河道子中心成功攻克老虎养殖技术难题,老虎数量开始高速增长。当年,中心拥有东北虎数量已增长到100余只。2004年,中心更名为东北虎林园,拥有东北虎数量增至400只,到2007年底更是猛增到超过800只。
随着老虎数量的飞速增长,东北虎养殖从“事业”转化为“产业”的可能性也逐渐凸显。事实上,“横河道子猫科动物饲养繁育中心”这个名字尽管听上去很“科研”,但其身份却是黑龙江省外贸厅(现商务厅)下属企业,本身就具有明显的经营性质。其总经理王立刚曾表示,东北虎种群繁殖到一定数量后,应考虑“国际贸易”、“正常死亡的老虎入药”等环节。
不仅仅是东北虎林园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伴随着老虎养殖技术难题被攻克,在政策激励下,养虎业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兴起。除了东北虎林园,在广西,养鸭出身的民营老板周伟森擎起了南派养虎的大旗,旗下雄森熊虎山庄目前已拥有养殖虎超过1300只。此外,在广东、辽宁等地,也生存着规模不等的老虎养殖企业;小规模的老虎养殖,更是遍布全国的各种野生动物园。
养虎业遍地开花的结果是:我国的养殖虎数量超过了6000只,并且还在持续增长。正是养殖虎的“虎丁兴旺”,构成了沈阳动物园老虎批量“饿死”的必要条件。
理想的产业链
上世纪90年代初,当各路资本开始涌入养虎业时,大家都是冲着老虎“珍贵”、“浑身是宝”去的。和商业社会中任何一个兴盛的行业一样,养虎业风行国内、招揽投资的“本钱”,乃是其背后巨大的经济利益。
在我国,中医历来将老虎身体多个部分人药医用,其中又以虎骨为最。1993年以前,虎骨丸、虎骨膏、虎骨胶、虎骨酒之类的产品曾风行于世。当时,国内有200多家企业生产与虎骨相关的产品,平均每年使用虎骨超过1000公斤,年产值超过1亿元。
一只虎值多少钱?东北虎林园的冷库或许能从侧面说明这个问题。这个冷库距王立刚的办公室只有50米之遥,一直被王立刚视作东北虎林园的“金饭碗”。“金饭碗”里盛着的,是200多具成年东北虎的尸体,东北虎林园则视其为“价值过亿的财富”。即是说,一具冷冻的东北虎尸体,价值至少在50万元以上。
虎制品的价格同样也能验证王立刚对于虎尸价值的判断:一张虎皮14万元,一公斤虎鞭14万元,一只虎爪7000元,一公斤虎骨5000-9000元……尽管我国已叫停虎制品贸易多年,但其价格依然在私下交易中不断被炒高。此外,新鲜的死虎肉,同样有人愿出高价收购,王立刚就曾碰到过愿以7000元/公斤价格收购死虎肉的客商,以此推算,一只体重250公斤的雄性东北虎,其价值恐怕会超过100万元。
而要养殖这些价值百万元的动物,其成本构成却相对单纯,最大头的就是饲料。正常情况下,根据虎的性别、体型不同,1只成年虎平均每天约需进食3-8公斤肉类,主要为牛肉和鸡肉,同时辅以一定量的鸡架和补充其他营养元素的食品添加剂。目前,牛肉的价格通常在25元/公斤左右,白条鸡肉则为10元/公斤左右。根据食物搭配上的差异,算上人工费用,一只养殖虎的年综合成本在1.5万元到3万元之间。东北虎4岁成年,即使养殖10年,一只虎的成本也最多30万元,其利润依然非常可观。
在这条理想的产业链上,东北虎林园无疑早已作好了准备。设立之初,它是具有东北特产外贸资质的企业,虎骨酒厂蓄势待发,与中国医科大学、中医药生产单位的死虎合作开发也已开始酝酿。而中心数量飞速增加的东北虎,更是充分显示出当时企业“以虎养虎”的信心。
然而,令东北虎林园以及所有投资养虎的人想不到的是,这条看似完美的产业链,会在一夜之间轰然崩溃。未来等着他们的,是一场十几年都看不到头的痛苦煎熬。
养虎遗患
正是在横河道子中心养虎技术实现突破的这一年,1993年5月29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剧变降临到养虎者头上――迫于国际压力,中国开始全面禁止虎制品贸易,同时将虎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删除。整条养虎产业链的基石,一夜之间,没了。
横河道子中心几乎是瞬间就感受到了行业剧变中的世态炎凉:就在“禁虎令”颁布的第二天,银行立刻停止了给中心的贷款。原本前景一片光明的横河道子中心,眨眼间沦为负债900万元的亏损企业,到2005年东北虎林园停息挂账时,其负债已经增至2400万元。
漫长的“禁虎令”不仅考验着养虎者的耐心,更是对整个行业的生存方式提出了挑战。原本指望靠虎制品贸易发家的横河道子中心陷入了空前的危机:整整18个月,职工没有领过工资;饿死老虎的事件,此时也反复上演,因营养不良诱发疾病以及打斗致死的老虎更是多达40多只。到1995年底,不到两年时间里,横河道子中心的东北虎数量从100多只骤降到不足50只。另谋生
路,是养虎人唯一的选择。
1996年,为了维持生存,横河道子中心在哈尔滨旅游胜地太阳岛北面建起了东北虎林园,精选28只东北虎,开放观光旅游项目。这一无奈之举竟取得了不小的成功,东北虎林园有了新的收入来源,东北虎和上百号员工的饭碗也总算保住了。然而,王立刚反倒觉得,当初的挣扎实在是养虎遗患。他甚至感慨,如果当时索性把那几十只老虎杀了,或许就不会有后来十多年的煎熬。
观光旅游一时的红火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养虎业的问题――这个行业产生的基础,是对虎制品全方位的商业化利用,其成本远非单纯的门票收入所能负担的。在最初的红火后,参观老虎的游客热情逐渐降低,老虎却不会因此胃口大减。而养虎业的特殊之处在于,由于老虎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即使市场缩小甚至不存在了,你也无法主动缩减规模。同时,虎尸还需冷冻保存,而仅仅是保存那200多具虎尸,东北虎林园每年就要花掉100多万元。
为了进一步开源节流,东北虎林园不停地做着新的尝试。譬如,把100多只老虎送到全国各地的动物园“打工”,不仅能赚来100多万元租金,还能省下200多万元成本。留在“家里”的老虎也要从牙缝里省钱,主食被迫从牛肉换成了鸡肉……然而,即便如此,东北虎林园依然凑不齐每年2000万元的成本,还得靠省财政每年补贴200多万元才能让老虎们勉强温饱。
事实上,东北虎林园的境遇,正是整个养虎业的一个缩影:行业性的巨大亏损,让一个个养虎者们骑虎难下,进退维谷。他们盼望着政策能够松动,手头的老虎能够重新恢复其商业价值,但十几年的持续性亏损已让太多的养殖企业无力支撑。2010年2月,养虎业的另一面旗帜――雄森熊虎山庄被英国《每日邮报》曝光老虎生存环境极端恶劣,在这背后,却是这个投入超过4亿元的养虎企业连年亏损、高额举债的现实。
可以说,当年是“摇钱树”的养殖虎,在商业市场极度萎缩的现实中,已经变成了无法脱手的烫手山芋。隐身在饿死的老虎身后的,是那些同样在温饱边缘挣扎的养虎人。
阳光逻辑与灰色挣扎
一纸“禁虎令”,将整个养虎业放逐到了崩溃边缘。讽刺的是,这则以保护野生虎为目的的禁令,却并没能带来野生虎数量的增长。如今,我国的野生东北虎已不足20只,野生华南虎更是数十年难觅踪迹,人们不禁要问:“禁虎令”真的管用吗?
其实,“禁虎令”所依据的“禁止虎制品贸易能拯救野生虎”的逻辑一直都备受质疑,经过十几年的实践,人们已经很清楚,对野生虎生存威胁最大的是栖息地的减少,而非出于贸易需要产生的盗猎威胁。
此外,“禁虎令”所隐含的一个前提是:老虎的数量是一定的,流入消费市场的虎制品增加必然导致野生虎数量减少。但现实是,随着人工养殖老虎技术的不断成熟,养殖虎已经有了充分的供给。相比去盗猎几乎难以找到的野生虎,合法养殖虎的成本优势足以让盗猎行为无利可图。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禁虎令”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野生虎的保护作用。因此,“禁虎令”在保护野生虎的激励机制上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作为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养虎者们从未停止对“重开虎禁”的游说。2006年6月,国家主管部门也曾邀请国际专家组就恢复养殖虎制品贸易问题做出评估,其结论是“允许合法养殖虎制品大量进入市场将会减少对野生虎的非法盗猎,从而有利于对它们的保护”。
2007年,业内公认“重开虎禁”最敏感的一年。当年7月,在“虎保护策略国际研讨会”上,国家主管部门一官员提出了养殖虎虎骨入药的建议,引发激烈争论。同年12月,国家林业局文件,允许合法取得的虎豹皮进行贸易――这一度被视为“重开虎禁”的预演,却终究没有掀起更大的波澜。
篇8
关键词:人;自然;爱
人类的文化是历史性的向前发展,在人类经历了自然文化时代、人文文化时代、科学文化时代后,生态文化正成为走向未来的必然选择。生态文化的核心是生态意识,丰富的生态意识是衡量人类能否与生态文化相融合的标尺之一。它使我们意识到:不仅要关心自己的幸福,而且要对他人和社会负责,要考虑到其他事物和环境的共生共存关系。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当下,中国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环境,承受着最多的人口和最强的发展压力。生态意识教育必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贯穿在各个不同学科教育之中。语文学科在生态意识教育中也可以发挥其重要作用,体现其学科价值。
一、语文学科在生态意识教育中的地位
生态意识是人与自然协调了发展所反映的思想、情感、意志、知觉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人类客观生态环境的主观能动反映,生态意识包含认识意识和参与意识,它以尊重生命和自然界的意识为核心,另外包含环境意识、资源意识和忧患意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教材应体现现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欣赏文学作品,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因此,须重视、挖掘、开发语文学科中的生态意识教育因素。当然在语文学科的生态教育因素中,包含着很浓的人文关怀。
二、新的语文课程内容中的生态意识教育因素
1.在课文中体现
如人教版的《斑羚飞渡》,作者写了一群被猎人逼至绝境的斑羚群,以一半的牺牲,挽救了另一半的生命。我们用人之常情揣摩老斑羚的行为,它们临危不惧,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人类”震撼、敬畏,也让人类汗颜。在这篇文章中,人充当的是怎样的角色?
在这篇文章中,人类充当的是一个不光彩的角色,是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夺者。我们不必回避这个问题。因为这篇文章恰恰给了我们一个反思人类所作所为、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的机会。人类自诩为高等动物,自认为在这个世界中是独一无二的,是世界的主宰。人类拥有强劲的思维能力,拥有先进的科技手段,可以改天换地,所以我们常提起的一句话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对于和自己一起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其他物种,人类是蔑视的。人类肆意屠杀它们,已经导致许多物种灭绝。斑羚飞渡的惨烈、悲壮,让我们看到了动物身上那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精神力量,也启发人们重新认识这个万物共存的世界。
无独有偶,人教版散文《那树》,写了一棵坚韧顽强、无私奉献、豁达宽容、富有爱心的大树,通过写它造福于人类却因城市的发展被人类伐倒的遭遇,告诉我们要正确认识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主题富于时代性。人类当前面临的两大问题是发展与环保。作者借写老树,讲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理。课文通过引导学生探究老树的命运,进而理解生命的意义,及引发对都市文明与自然界共同发展等问题的深层思考。
以上两文启示我们要以平等之心善待自然界的动植物。我们人类只有保护它们的义务,而绝无虐杀它们的权利,因为有时它们甚至比我们人类更高贵。
而人教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篇报告文学,也引发我们思考开发与环保之间的关系。文章从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写起,接着上溯历史上的美丽景象,然后着重说明罗布泊消逝的缘故,又具体展现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最后推而广之,说到青海湖、月牙泉的颓势,篇末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吁。本文体现了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也引发学生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思考我们在以后的开发中应吸取哪些教训。
人教版《地下森林断想》是我国女作家张抗抗的名作。面对大自然创造的地下森林奇迹,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满怀激情地歌颂了地下森林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对孕育地下森林的峡谷的无限景仰之情。并把它内化为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精神力量。另外对这一生态奇迹,还应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对大自然的生命抱一种敬畏的态度。同时注重发掘课文的人文精神资源,体会深刻而普遍的哲理意蕴。
2.在单元教学中体现
如苏教版七下中第四单元“动物世界”,其单元引言是:“你一定很喜欢动物吧?动物和人类一样,是地球这个大家庭的成员。”本单元有漂亮、驯服、乖巧的松鼠,具有音乐天赋的金龟子,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多么神奇的动物世界啊!阅读这些课文,了解这些动物的特点、外形、习性,将唤起我们对动物世界生存状态的关注,激发我们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热情。
3.在专题研究中渗透
如苏教版七上,狼专题中,明确提出的探索题有:
A. 文学作品所描写的动物往往被作家赋予人的品格,如称“狼”“聪明”或“狡黠”;“勇敢”或“凶残”,用词的褒贬是由作者的立场、情感态度所决定的,你觉得科学家用怎样的词语来描述“狼”。
有的民族崇拜狼,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B. “从参考资料三” 、“狼和鹿”中看出,描绘了怎样一幅生存关系图,蕴含着怎样的道理。
这两题都牵涉到狼的生态地位及与人类的关系。渗透了有关生态平衡的知识,也体现了人文关怀。
专题“荷”中也渗透了一些,在此不一一列举。
通过这些新的课程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必须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不能无休止地掠夺和破坏自然,戕害动物。人、动物、自然须和谐发展,成为“共生的伙伴,互利的朋友”。使学生明确人与环境的共生伙伴关系,获取“尊重自然界的其他生命”的正确态度和价值观。
三、开展语文活动,开发和利用语文学科中的生态意识教育因素
1.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
如苏教版七(下)《松鼠》后有一道探究习题:如果以松鼠为题材发行一组邮票,你觉得设计的邮票应该从哪些方面反映松鼠的生活,你能给每枚邮票定个名吗?
笔者班学生设计的有:
一只松鼠在枝间互相追逐、打闹,取名为《快乐家园》;
一只松鼠抓住树枝荡秋千,拟题为《我心悠悠》;
一只松鼠以树皮作船,以翘起的尾巴作舵,命名为《水手》;
一只松鼠坐在树枝上,托着腮帮看流星,命名为《心愿》;
多美好的想象!多新颖的创造!在学生眼里,这些松鼠是这样有情有味,人与松鼠这些动物是伙伴,是朋友,共同生存在一个地球之上,因为有了这些可爱生灵的存在,人类的生活才格外美好!
转贴于
2.在口语交际中培养生态意识
如上《狼》专题时,让学生就此展开讨论:
有人认为:狼的肉食性、凶残性及对人类及家畜造成的伤害,应将它们斩尽杀绝;也有人认为:狼是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应加以保护,以维护生态平衡。你们认为是应该杀还是应该加以保护?就《护狼还是猎狼》展开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从中了解动物的生态价值,也让学生学会了辩证的分析和看待问题,并培养了多方面的语文能力。又如对生物入侵者,生物学和生态学界一直存在两种不同态度,你认为是干预还是不干预,就此展开辩论。
3.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
如结合苏教版《荷》专题及人教版《莲文化的魅力》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活动:“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池塘边,荷叶下,躲着一只小青蛙”。如今,宁国市难闻“蛙声一片”,“人面荷花相映红”更难一见,对此原因作深入调查,鼓励学生写《对池塘蛙群的生态调查报告》及《我市为何难觅荷花》。借此呼吁大家保护好荷塘、青蛙,呼吁政府重视莲藕、莲子的深加工和销售,提高荷农的生产积极性,重现天人合一的秀美宁国府。
4.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
如苏教版语文第二册文中有“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对此,笔者组织班级学生参加的具体活动有:
(1)调查我市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搜集资料图片;
(2)在饭馆或在家,碰到吃野生动物的,对此写短文劝其纠正;
(3)班级开展一次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专题的宣传活动;
(4)每个人选定一种需要保护的野生动物,上网查找资料,说明保护它的重要性,写份建议书给有关部门。
又如,人教版七下“黄河,母亲河”的综合性学习中,,我们组织开展的活动是:A.请从图书馆和网络中进一步搜集资料,召开一次以“黄河之忧”为主题的调查报告会。B.近几十年来,由于水土流失,泥沙淤积,黄河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又出现了严重的断水断流和水污染等新的问题。请针对这一生态危机,设计一则公益广告。
通过这些活动,使生态意识深入人心,也使语文课程变得开放而有活力。
总之,我们要充分开发利用语文学科中的生态教育因素,这样不仅使学生了解人类生存环境和发展的关系,养成关心爱护环境的习惯,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和态度,而且还能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训练了思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培养了创新能力。当然,生态教育因素如何与人文精神相渗透、融合,还需进一步在实践中探究。
(作者单位:安徽省宁国市宁国中学 242300)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9
[关键词]全球教育理念 环保 科学实践活动 科学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8-016
二十一世纪以来,科技改变人类生活, 人们越来越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 , 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问题,也成为各国培养具备国际素养的公民的重要选择。我国的课程标准也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提出要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并认为,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具备科学的探究精神,才有机会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公民进行对话,参与世界事务。
怎样上好科学探究课,如何通过科学实践活动来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从而养成科学素养,是小学科学教师要面对的重要的课题,也是西大君武小学在实施全球教育理念方面进行的重要尝试性探索。我校紧扣全球教育项目中的“环保”主题,把学生的目光引向关注我们身边的动物、植物、生存环境。尝试着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包括提出问题的能力、建立假设的能力、进行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行科学思维的能力。而每一种能力的培养在不同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均有所侧重。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是自主探究的开始。由于好奇是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从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教育实践证明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例如,利用寒、暑假给学生印发科学选题作业,开展“我的发现”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假期的生活中观察身边的一切感兴趣的事物,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先上网查询或查阅书籍寻找答案,如果问题找不到答案,再提交给教师。其中,学生发现校园里的墙缝地缝里长有许多不知名的植物,他们不需要施肥浇水护理,也能长得很好,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在此基础上教师不失时机地加以点拨,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长在墙缝里的是什么植物?它们的种子从哪来?为什么能长得这么好?于是,教师带领学生组成一个“墙缝植物调查小组”对广西大学校园里的墙缝植物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这类植物,特别是数量最多的构树适合在土地贫瘠、水分缺乏的地方生长。最终形成科学调查报告《墙缝植物的初步研究》,获得南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论文一等奖。接着,学生给有关部门提出在广西、贵州的“石漠化” 地区种植构树来解决“石漠化”问题的建议。
创设这样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从周围的环境、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以此培养学生关注生存环境,关注世界环境问题。
二、鼓励猜想或假设,培养学生建立假说的能力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和方法。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教师要善于搭建活动平台,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根据所探究的问题和科学事实,寻求可能解释的过程,并提醒学生,对问题成因所推测与假设的结论必须是有探究价值的、可检验的,一旦猜想与假设得到实验结果的证实,它就可能发展成为科学结论,否则就是证伪。
例如,组织《小鸟一天吃几顿》的活动:广西大学校园里,绿树成荫,鸟类众多。我们科学组教师带领学生多次变换地点实地观察。有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人有一日三餐的规律,小绿豆鸟一天吃几餐呢?通过查询有关资料得知,这是一个在国内外都没有研究报道过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先进行猜测:小鸟到底一天吃几顿?学生通过采访同学、家长、老师,汇总了有代表性的几种猜想与假设:小鸟一天吃三顿;或者一天吃多顿;还有想吃就吃等。这样的猜想与假设到底对不对呢?学生带着极大的探究兴趣开始了为期半个月的实验探究活动,并全程跟踪摄像,最终形成科学研究报告《暗绿绣眼鸟取食规律的研究》和同名科学微电影,大家的猜想与假设得到了科学的结论:小鸟跟人类一样,一天吃三顿。而且该研究报告获得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论文二等奖,微电影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并被中国科协选送代表国家参加意大利青少年科技DV制作竞赛,同时获得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选中拍成节目《小鸟一天吃几顿?》并全国播放。
是猜想与假设促进了学生的探究,使学生获得了求证结论的机会。
三、引导设计方案,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能力
猜想与假设的真伪要靠科学的数据和事实的支撑。因此,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先设计活动的方案,不管设计得是否合理、科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从不懂到懂、从不科学到科学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的艰辛和严谨性,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指导老师参与其中,对方案进行修改,最后再请专家进行指导和完善。
例如:在探究《暗绿绣眼鸟取食规律的研究》课题时,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很简单,观察时间设计为一周,每天只观察三次小鸟啄食的时间。学生通过请教有关专家,发现这样的设计是不科学的。
学生进行多次讨论、修改、反复完善,最后确定实验的时间为十五天,每天根据日常作息安排了26个观察时间,分别记录取食鸟类的个体数,并观察每个时间点一分钟内小鸟啄食的次数、取食的时间和其他行为的时间,并制定了收集、记录数据的方法。
这期间,虽然学生讨论、交流花费时间比较长,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制订计划和设计实验的活动,手脑动起来了,把学生的探究精神也激发起来了。
四、自主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科学观察的能力
在学生提出问题、假设猜想的基础上,根据设计方案把学生引进自主探究的过程。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时,首先让学生明确具体的观察目的,其次强调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积极思考,及时做出调整并尽快解决。
如,在进行《土壤中蚯蚓对黄豆苗期生长影响的实验》实验初期,土壤中的蚯蚓意外死亡,学生及时分析是天气过热的原因,马上搭建了一个遮阴棚来解决。果然,后来没再出现蚯蚓死亡的问题。实验时间为期五十天,观察450棵黄豆从发芽到生长的变化过程,每天要浇水、观察,期间要测量苗的高度、根的长度。收集数据的工作枯燥而漫长,但因为是学生自主设计的实验,对实验结果的期盼促使他们把每项工作做好,直至实验成功,并得到一个突破性的科学结论:在庄稼地里放养蚯蚓,可以改良土壤,不用化肥,也能促进植物的生长,既有益于农业生产又有利于环境保护。该实验报告获得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同步拍摄的科学微电影获得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一等奖。
就这样,在学生自主探究中,坚持不懈地观察和思考,学会积极地寻找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土壤污染的方法,关注人类生命的健康与安全。
五、认真观测记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中,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是引导学生亲自操作,从中收集科学数据。因为实验数据并不是探究的结论,它是客观事实的反映,要得到科学结论和发现规律,就必须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寻找数据间的相互关系,最后归纳论证,得出科学结论。
如在进行《麻雀对广西大学校园环境的适应性》课题时,在收集麻雀在多远的距离会被惊飞的数据时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惊飞距离是评价鸟类对人类侵扰容忍度的参数之一。观察者尽量以相同的速度接近麻雀,采用目测法估测惊飞麻雀的飞起点与观察者当时立足点之间的地面距离。为了保证目测的准确,教师先让学生实地测量,对距离的长度有个较准确的估算,再到麻雀活动的区域进行实地观察、记录。经过为期一年、每月一次的观测记录,得到了大量的数据制成表格,把平均值做成对比折线统计图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在不同的校园区域,麻雀惊飞的距离不一样。因人们不惊吓麻雀,形成了一定的亲人性,最亲近的距离是1.98米,但麻雀仍保持一定的警惕性,最远惊吓距离为7.04米。该研究报告获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项目一等奖,同步拍摄的科学微电影《麻雀离我们有多远》获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一等奖。
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呼吁每个人都来关爱和保护动物,不要惊吓和捕杀它们,实现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在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同时,使其也获得了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六、学会总结与反思,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好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及每个环节的实施情况及时进行认真的总结、反思与评价,从中获取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为下一步的实验指明方向。
例如,《拯救校园里的小叶榕》活动: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分析往昔枝繁叶茂的小叶榕为何会变成叶子稀疏、奄奄一息的现象。学生通过分析认为:人们拓宽活动场地,在小叶榕的四周人为地给它铺上了水泥,雨水无法渗透到地下,导致缺水。所以实验的初期就是在树根部灌水。但是十几天过去了,收效甚微。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有学生提出:水泥地使小叶榕无法吸收到充足的养分和水分,它不仅缺水,还因为营养不足出现叶子稀疏的现象。接着再次实验,给小叶榕挂上吊瓶输液,输入“国光大树施它活”营养液。渐渐的,小叶榕又恢复了生机。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去思考、讨论该如何保护植物的问题,最后让他们写出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探究报告。该研究报告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项目三等奖,同步拍摄的科学微电影《拯救小叶榕》获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一等奖。
篇10
后形成像茄子一样的红色大鼻子,激动的时候,大鼻子就会向上挺立或上下摇晃,而雌性的鼻子却比较正常。 东古阿都拉曼海洋公园――是人气最旺的一个海洋公园,适合喂鱼。沙滩比较小,水很清,几个岛中是看珊瑚的最佳选择。白沙滩很
干净,沙可以用细腻来形容。浅海处的鱼多得数不清。浅海处海水齐腰深,是戏鱼的最佳时间。四面被南中国海的清澈的海水围绕,
遍布无污染的沙滩,近岸沿海一带有低地热带雨林,红树林,大量丰富海产和五彩珊瑚礁,是郊游和潜水胜地。
凌晨的夜光分外妖娆,我们乘坐着春秋航空缓缓降落在沙巴国际机场。在此间,春秋航空复飞至沙巴的航线利用晚间的时间差来为游客争取更多的价格优惠,它虽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廉价航空,但人性化的服务还是不禁令人钦佩。机上的暖心毯子和可供应的热水总能体现恰到好处的周到。刚登陆马来西亚这个国度,感觉周围的空气都充满着湿润,似乎没有了白天的炙热和喧闹,沙巴的午夜微凉而星芒万丈,闪亮之星布满着变幻莫测的夜空,带领着我进入清新而洒脱的旅程,探寻萤火虫及长鼻猴的所在地。
天净,水蓝
下榻到丝绸港湾度假村已是凌晨2点多, 丝绸港坐落在沙巴屋脊神山旁,涵盖多个丝绸港的度假村在内,距离姑阿都拉曼海洋国家公园也并不远。这是一座融合天然元素与资源所缔造出的长屋建筑,更加杂了沙巴土著鲁斯族人的居所理念,房间极致简洁还原朴实。
次日一早,便开始动身出发姑阿都拉曼海洋国家公园。它由加雅岛曼奴干岛、马穆迪岛、苏洛岛和岛组成,目前五个岛屿中只有加雅岛、曼奴干岛建有度假村和休闲娱乐设施。这里是浮潜、潜水、游泳以及其它水上运动的天堂乐园,每个岛屿距市区只有20分钟快艇的船程。荡漾在耀眼的海面上,挂坐在中的一粟滑翔伞上,半仙半醉迷醉在这难以抗拒的日出地平线上,能够与海中的鱼儿嬉戏玩水,再来个与它们亲密接触的大合影就堪称完美了。丰富的珊瑚水底生态,一览无遗令人叹为观止。环境幽美、清澈如水晶的海水是最佳浮潜的热带岛屿;肉眼可见的透澈海底世界,水质纯净的海洋国家公园里,清晰可见的鱼群就在自己的脚下,你可以晃着面包屑,引这些小机灵鬼迅速聚集。如果够幸运的话,你还能欣赏到海龟“成长记”,海龟们从海里爬上沙滩产卵,这是母海龟一生仅有的上岸理由。孵化的小海龟会破壳而出,最终努力爬入大海。
傲娇的长鼻猴
来沙巴的第三天,先去拜访了那里的珍稀品种长鼻猴。在洛加宜野生公园里,猴王待遇非常威武,条件安逸。它并不十分欢迎我,一直拿着它的屁股示人,永远都抓拍不到它的一张正面写真,不是嚼着树叶就是腼腆地侧着身,难道是要给它个公主抱才能开启正常拍照模式吗?它们是婆罗洲的特有动物,也是体型最大的灵长类动物之一,长相奇特,最大的特征就是雄猴的大鼻子――大到垂过嘴巴,像是在脸上挂了一根胡萝卜。它们生活在婆罗洲的雨林中,生性害羞,不容易被人饲养。随着近百年来雨林遭到破坏,它们的生存环境愈发恶劣,被列入受保护的濒临灭绝物种的行列。相比雌性长鼻猴,雄猴身上毛发呈黄褐色,尤其是背部颜色很深,像是穿了一件夹克,肚子很大,加上招牌特征大鼻子,一副憨厚可爱的样子。别看这些长鼻猴外表憨厚温柔,雄猴却颇有攻击性,尤其是头领,力量大速度快,它大声吆喝、嘶吼的时候气派尽显。 克里亚斯Klias红树林――它是一座沼泽森林。蜿蜒的河流让你惊叹连连,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这里还是各式各样生物的家园,这个森林生态保护区对于沙
巴海岸的生态系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克里亚斯湿地河流探险之旅于每天下去三点启航。目前世界上濒临绝种的长鼻猴、仅有少量存活的红毛猩猩都是这
里的“常住居民”。搭乘安全的长尾船畅游红树林,长鼻猴、红毛猩猩不时会跳出来与你打招呼。
洛加宜野生公园于8年前正式开业,公园包括动物园和植物园两部分。园内畜养各种野性动物,有猫科的云豹、麝香灵猫,当然还有老虎。马来熊在板干上试图平衡自己,和在浅水池里玩水的滑稽古怪妙趣横生。园内有一座植物资讯中心,这里是畅游各种花圃的起点,是学习各种药用草本植物的学名,以及发现美丽沙巴所有的猪笼草和羊齿类的乐园。
逛完野生公园,乘船游览克里亚斯Klias红树林是亚庇三大红树林之一,所谓红树林,并不是红颜色的树林,它因树根能加工成红色的颜料丹灵而得名。河两岸是当地的民宿,虽然条件简陋,但是能感受到他们过得很满足,政府有补助修缮他们住的水上屋。这里的常客是长鼻猴和萤火虫。在这一片古老的热带雨林中藏匿着无数多姿多彩的野生动物,灵长类动物最活跃,它们忙着进食或者准备找地方睡觉,林间不时传来此起彼伏的叫声,让人想起“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美妙诗句。
点点萤火虫儿飞
待到晚霞降临之后,就轮到重头戏。关掉船上所有的灯火,萤火虫便开始翩翩起舞,你会发现漫天的萤火虫在树上闪闪发光,整片水域旁边的树丛中到处都是萤火虫,星星点点。船夫会摩擦荧光来吸引萤火虫飞到船上,然后可以捧在手心。雄性萤火虫较为活跃,主动四处飞来吸引异性,雌性停在叶上等候发出讯号。在萤火虫体内有一种磷化物――发光质,经发光酵素作用,会引起一连串化学反应,它发出的能量只有约1成多转为热能,其余多变作光能,其光称为冷光。常见萤火虫的光色有黄色,红色及绿色,雄虫腹部有2节发光,雌虫只有1节。 荡漾在耀眼的海面上,半仙半醉迷失在这难以抗拒的日出地平线上,这里的景色堪称完美。摄影/廖鱼杉 洛加宜野生公园的鹦鹉――洛加宜野生公园是由沙巴旅游、文化及环境部管辖下之沙巴野
生动物局营运管理,是超过一百个种类哺乳动物的家园,占地伸展达两百八十公顷的空间,
足够园内各种大小品种的生物从容游荡。可与老虎b望起舞,或和长臂猿凝眸对视的动物星球。 马里马里文化村――文化村距离市中心25分钟车程。游客可以参加
3小时的演出游览(10am,3pm,7pm开始),沿路参观村庄,品味当
地料理,尝试酿酒,纹身,吹箭等等。可以探索当地花边奇闻,了解
许多新奇和传统故事。 生态多样的大海深处,蔚蓝的神秘之地在向你招手。 洛加宜野生公园的红毛猩猩。
晚间入住香格里拉丹绒亚路酒店,俨然置身在一处奢靡的醉色中,惬意地坐在城中最有人气的日落酒吧,浅饮小酌上一杯半瓶,怡情养德畅快不已。度假村设有带阳台的典雅客房,随处是轻松随意的环境。这座豪华的酒店有细腻沙滩、碧蓝礁岛,其设计结合了传统的婆罗洲建筑与文化风格。酒店集中了香格里拉的所有精华,495套迷人的客房,由天然林木及竹子构建而成,舒适典雅。
体味原始族群风貌
最后一天,完整体验了马里马里文化村习俗,一窥相传原本生性凶悍的毛律猎人头族,以及自在逍遥的嘉达山杜顺族人生活作息全貌。穿越龙古斯族人著名的长屋和起居空间宽蔽的毛律族人居所,这里有个独特的项目――吃蠕虫。是的!你没有看错,那些白白胖胖正在蠕动的虫子是可以吃的!随后游览龙尾湾,亦是“天然海水淡化器”。林中奇形怪状的植物不少,有时也会看见小猴子。泛于精心设计的“亚答竹筏”,穿过两岸的红树林,到达岸上。途中可在竹筏上来一次“捉招潮蟹比赛”。
那晚下榻的酒店是亮点――香格里拉拉莎莉雅度假村,黎明时分,一边欣赏壮观的红日,一边徐徐爬上哥打基纳巴卢神山。它是这个自然保育区中的避世绿洲,处处诉说着大自然的无尽魅力,更是红毛猩猩栖息地。背倚青翠山丘,面朝开阔的海滩美景,四周环绕着400亩热带丛林,海滩上的双体船尽收眼底。走进房间,百果与鸡蛋花熏香交织在一起充斥在空气中,跨进阳台在大理石砌成的浴池泡上一小会儿,舒展身躯缓解压力。床头上有詹姆斯・希尔顿著作的《消失的地平线》,信手读来唯美朦胧。小说虽然讲得是中国云南的香格里拉,但也仿佛隐射出沙巴的清澈旖旎的海水,净如明镜的天空。这里,太阳和月亮就停泊在你心中。
气候
沙巴属热带型气候,终年夏天,平均温度在23-31度之间,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各种水上活动。山脉地带则比较凉爽,11月-2月间为雨季,即使在非雨季旅游沙巴,也需要携带雨具或雨伞,因为地形之故神山国家公园午后常遇雷阵雨。5月-9月降雨量小,为旱季。相对而言,旱季更适合旅游。尽管沙巴位于飓风地带,却几乎不会受到台风的打扰。
货币
沙巴地区以马币为通用货币,少部分观光饭店收美金。信用卡以MASTER卡及AE卡比较普遍,VISA卡只有饭店收受。
1、在银联特约商户消费时,中国银联将会直接将马来西亚林吉特转换成人民币,不收取货币转换费;
2、借记卡消费不受信用额度限制,大额消费时建议使用借记卡;
3、不论借记卡或信用卡,刷卡时请输入密码;卡片若无密码,请直接按确认;
4、部分商店可能目前没有张贴“银联”标识,建议您主动询问商店收银员。